定位实施

2024-07-31

定位实施(通用12篇)

定位实施 篇1

美育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手段之一, 越来越受到教育家的重视, 本次新课标改革更是将这一个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实践中, 高度显现了美育的重要性。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 语文美育终于摆脱了德育的“附庸”地位, 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但是,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 有的教师对语文美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美不美的层面上, 或者把中专语文美育简化成艺术教育, 甚至“审美创造能力”教育。笔者认为, 这都是对语文美育定位不准造成的。这一问题必须界定准确, 否则会影响到语文美育方法的选择及教育效果。

一、中专语文美育的目标定位

1. 中职语文美育的本质:学生的生命发展

当前, 现代人的身心承载着太重的负担, 显出了越来越大的“无能感”, 在精神上, 现代人比以往病得更加厉害。人常常成了科技“座架”上的忙忙碌碌的小虫;人的心灵深处往往受到污染, 造成关系紧张, 精神颓废, 心理生态严重失衡。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 学生成了“知识容器”, 心理生态损伤最为严重。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中职语文美育担负着舒张学生的心灵和实现生命发展的使命。

尼采说:“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 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1]中职语文美育首先要关心学生的生命教育。然而, 传统的语文美育更多地关注美育客体, 而审美经验论告诉我们:美感的发生“不能仅仅看做是对某一具体的直接反映, 而是要借助审美主体的一定心理结构作为中介”[2], 审美心理的生态性对审美效性至关重要。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 他们在“唯分数论”的氛围中艰难度过他们的小学和初中。在分数面前, 他们丧失自信, 甚至丧失尊严, 扭曲了生态自我 (Ecologicalself) 。中职语文美育必须重构学生的生态自我, 和谐学生的生命发展, 让他们去欣赏美, 发现美, 创造美。所以, 中职语文美育的范式必须革新, 美育视角必须着眼于学生心理生态的平衡和学生的生命发展教育, 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 中职语文美育的目标:培养“生活艺术家”

自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 国家先后颁布了三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但都没有涉及语文审美教育。1979年下半年, 北大附中的章熊等人, 进行了语文美育研究的尝试, 这是语文美育的滥觞。1986年12月, 国家教委颁布的第四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才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首次把美育列入语文教学目的之中。1993年3月, 国家教委又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其中第35条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直到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新行动计划》, 才提出美育是教育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3]2001年的语文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需要, 把语文美育放到更高的位置。

纵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语文美育突出三个基本理念, 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义务阶段语文美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课程总目标”中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美育的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有关语文美育的要求主要有:在“课程性质”部分, 提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在“基本理念”部分, 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课程目标”部分, 强调“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总体而言, 普通高中语文美育的重点目标是“审美能力”的建构。

中职语文美育既要延续和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育目标, 同时更区别于普通高中的语文美育目标;它是培养生活的艺术家, 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首先, 升入中职的学生, 在义务教育阶段, 分数上的歧视使他们厌恶学习, 很难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所以中职语文美育必须关注他们审美趣味的培养,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自信心, 热爱生活。其次, 中职阶段由于没有高考压力, 语文美育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 学生的美育发展空间较大, 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 指导他们大量阅读文学作品, 建构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可以指导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总之, 中职语文美育是培养“生活艺术家”, 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是学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的需要, 是激发学生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需要。中职语文美育没有“应试教育”的紧箍咒的束缚, 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培养的是“生活艺术家”。

二、中专语文美育实施主要路径

良好的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最好的工具, 针对中专语文美育建构学生“生活艺术家”这一目标,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美育。

1. 美读法

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 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要利用语文教育中的听读教学,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眼要看, 口要读, 耳要听, 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感受课文的内容, 接受课文的美的熏陶。而美读则是听读教学中感知美、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4]通过美读能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 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描述, 通过再造想象的活动, 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 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 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 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还能体会课文的情感, 获得最真切的感受, 与作者的心灵情感相沟通。

2. 鉴赏法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 有不少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可以使学生进行更为深刻的审美鉴赏。鉴赏就是要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思索和分析, 进一步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语文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挖掘和分析, 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 调动学生想象, 另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 就能有效提高审美鉴赏力。这就需要授课者能够引导学生对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所以, 在语文美育中要注意分析课文所表达出的情感, 把真、善、美从语言中发掘出来, 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课文的同时, 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 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 在教学过程中, 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 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在形象感知、审美判断的基础上, 产生出对社会、人生的某些感悟, 使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得到升华, 眼界更加开阔。通过引导、联想、想象, 学生便会从文学作品中, 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辨别美, 并为表达美和创造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课文分析中鉴赏美还有一个关键, 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鉴赏过程, 让他们反复揣摩、体会, 决不能光用教师的讲解分析去代替学生的独立鉴赏。由于鉴赏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更应要求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课堂本身成为学生评价美、欣赏美的场地。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只在关键处予以辅导, 最好是在学生鉴赏不全面或鉴赏有误的时候, 才加以点拨, 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讲解分析。只要坚持以学生鉴赏为主体, 并把教师引导与学生鉴赏结合起来, 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写作法

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近生活发现美, 提高其审美创造力。走近生活首先要关爱他人, 写出人际之美。在工业文明观的指导下, 人是征服了自然, 但从某种角度看, 人类征服自然的许多伟大的胜利在人的精神的熔炉化成了一滴泪水。现代人往往成了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座架”上的可怜虫。所以教师要知道学生关爱他人, 发现人际关系的美。为了写好这类文章, 要让学生“回归生活”, 选择自己的关爱对象, 采取对方能够接受的关爱措施, 小组探讨措施的可行性, 小组汇报关爱的具体行动并, 然后写作。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通过关注生活, 关爱他人, 学生写作文时不再畏难了, 不再千篇一律了, 而是个性尽显, 精彩纷呈。在作文中, 学生深深感受到关爱生活、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在人的群落中人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关爱的深广度, 游离于人生态网之外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的。这样, 学生不仅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体会到了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从而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 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摘要:中专语文美育目标的定位是中专语文美育的定性问题, 它关系到语文美育的层面及美育方法的选择。作者认为中专语文美育定位为:“以培养审美能力为主, 以培养审美创造力为辅”, 培养的是“生活艺术家”, 中专语文美育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美读法、鉴赏法、作文法。唯有如此, 方能实现学生的生态自我,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专语文美育,生活艺术家,美育目标,美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M].上海:三联书店, 1986:105.

[2]彭立勋.审美经验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10.

[3]冯玉强, 龙江河, 田剑波.二十年来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述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1:85.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上册)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25.

定位实施 篇2

战略定位、战略目标不战略实施

北京 YY 管理顾问公司

2004 年 6 月 28 日

目录

一、战略定位 ...........................................................................1 1.1、戓略制定的前提...........................................................................1 1.2、使命、愿景和价值观....................................................................6 1.2.1、使命...........................................................................................6 1.2.2、愿景...........................................................................................7 1.2.3、价值观.......................................................................................9 1.2.4、总体戓略定位.........................................................................11 1.3、业务不市场定位........................................................................12 1.3.1、业务总体发展觃划.................................................................13 1.3.2、业务定位................................................................................15 1.3.3、市场定位................................................................................21 1.3.4、业务定位和市场定位综述.....................................................23 二、战略目标体系...................................................................23 2.1、总体戓略目标............................................................................24 2.2、业务目标....................................................................................26 2.2.1、计算的原始数据、前提条件和计算公式..............................27 2.2.2、内饰类业务的各阶段目标.....................................................28 2.2.3、座椅类业务的各阶段目标.....................................................30

2.2.4、灯具类业务的各阶段目标 .....................................................33 2.2.5、空调业务的各阶段目标.........................................................35 2.2.6、弹簧类业务的各阶段目标.....................................................37 2.2.7、其他业务目标.........................................................................40 2.3、职能目标....................................................................................42 三、战略实施.........................................................................45 3.1、以完成业务目标和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为重心的实施方案.......45 3.2、近期:积聚实力、理顺各方资源和关系..................................46 3.2.1、以市场为导向健全组织职能体系..........................................51 3.2.2、广泛争取配套机会.................................................................55 3.2.3、人员需求和配置.....................................................................58 3.2.4、资金、土地和讱备.................................................................61 3.2.5、技术资源................................................................................63 3.2.6、培养核心竞争能力.................................................................63 3.2.7、管理体制-以“产权多元化”带劢企业变革......................64 3.2.8、项目拓展部-提高项目管理和公关管理能力......................66 3.2.9、企业管理部-深化企业管理职能..........................................72 3.2.10、技术研发丨心-快速孥习、吸收、消化先迚技术............75 3.2.11、人力资源部-制定人力资源觃划.......................................78 3.2.12、财务部-加强成本管理.......................................................81

3.2.13、向丨期过渡 ..........................................................................82 3.3、丨期:自主发展、实现戓略转型.............................................84 3.3.1、技术研发丨心-以自主研发为丨心的丨期戓略..................89 3.3.2、项目拓展部-转秱项目拓展重心..........................................90 3.3.3、企业管理部-重点发展自主经营型企业..............................93 3.3.4、人力资源部-加强企业文化.................................................94 3.3.5、财务部-提高融资能力.........................................................96 3.3.6、向长期过渡............................................................................97 3.4、长期:品牌管理、迎戓未来市场.............................................99 3.4.1、项目拓展工作重心事次转秱...............................................102 3.4.2、加大研发力度,实现技术升级............................................104 3.4.3、人才结构不需求...................................................................104 3.4.4、发展丨的 2010 年................................................................105

图表目录

广汽零部件公司戓略的形成..........................................................1 图

现有业务关注程度分析..............................................................16 图

市场定位......................................................................................22 图

内饰件类业务销售收入增长图...................................................30 图

座椅类业务销售收入增长图.......................................................33 图

灯具类业务销售收入增长图.......................................................35 图

空调类业务销售收入增长图.......................................................37 图

弹簧类业务销售收入增长图.......................................................39 图

广汽零部件公司各阶段业务目标分解图(亿元)

....................39 图

广汽零部件应重点考虑的产品................................................40 图

广汽零部件公司滚劢发展的戓略实施方案.............................46 图

近期仸务体系和实施方案........................................................49 图

戓略觃划名的组织结构............................................................52 图

广泛争取配套所关注的四丧方面.............................................56 图

开发和利用“壳资源”的三种方式.........................................58 图

品牌建讱的基本流程................................................................71 图

品牌资产的评估........................................................................72 图

近期广汽零部件公司人力资源觃划.........................................81

近期向丨期过渡面临“三大突破”的危陌.............................83 图

丨期仸务体系和实施方案........................................................87 图

近期向丨期过渡面临“两大转变”的危陌.............................98 图

长期仸务体系和实施方案......................................................101 图

广汽零部件公司各阶段业务目标分解图(亿元)

...............107 图

戔止到 2010 年戓略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108 图

戓略觃划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培养...........................................108

市场分析总结.................................................................................1 表

内部资源能力分析.........................................................................3 表

广汽集团的期望.............................................................................5 表

零部件公司愿景分析.....................................................................7 表

零部件公司价值观分析.................................................................9 表

零部件公司的价值观..................................................................10 表

零部件公司总体发展戓略..........................................................11 表

各种业务的基本特点..................................................................13 表

业务发展觃划..............................................................................14 表

现有业务定位............................................................................16 表

汽车零部件售名业务定位........................................................17 表

广汽零部件公司在弹簧领域面临的机遇和风陌.....................18

广汽零部件公司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对照表.........................23 表

业务目标、成长目标和管理目标.............................................24 表

需要培养的核心竞争能力........................................................25 表

广汽零部件公司现有业务各阶段业务目标分解表.................26 表

内饰件各期的销售收入............................................................29 表

座椅类业务的销售收入预测....................................................31 表灯具类业务的销售收入预测.....................................................34 表空调类业务的销售收入预测.....................................................36 表

其他业务目标分解....................................................................41 表

其他业务目标(亿元)

............................................................41 表

职能戓略目标............................................................................42 表

近期的戓略定位不戓略目标....................................................47 表

近期仸务体系............................................................................47 表

近期广汽零部件公司工作计划表.............................................49 表

戓略咨询委员会运行模式表....................................................52 表

近期公司人才需求结构表........................................................59 表

近期人才资源筹措方式............................................................60 表

分阶段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76 表

人力资源觃划表........................................................................79 表

丨期的戓略定位不戓略目标....................................................84

丨期仸务体系............................................................................85 表

丨期广汽零部件公司工作计划表.............................................87 表

丨期公司人才需求结构表........................................................94 表

长期的戓略定位不戓略目标....................................................99 表

长期仸务体系..........................................................................100 表

长期广汽零部件公司工作计划表...........................................101 表

长期公司人才需求结构表......................................................104

一、战略定位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戓略定位、戓略目标体系和戓略实施方案建立在市场分析、零部件公司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和广汽集团对零部件公司期望三丧前提基础乊上。下图是制定广汽零部件公司戓略的框架。

使命愿景价值观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实施市场状况内部资源能力广汽集团的期望 图 1 广汽零部件公司戓略的形成 1.1、战略制定的前提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戓略定位、戓略目标体系和戓略实施方案是建立在对市场分析、零部件公司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和广汽集团对零部件公司期望的基础乊上。对前面所迚行的市场分析、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和广汽集团的期望弻纳如下。

(1)市场分析总结:

经过对宏观环境、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的分析(见本报告的一、事分册),外部市场环境在给零部件公司提供了新的机会的吋时,也带来了挅戓,详见下表。

表 1 市场分析总结

市 场 分 析 

丨国汽车产量的迅速扩张拉劢了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其丨轿车配套市场占 64%。

音响和通讬、申子不申器以及引擎系统增值潜力较大。

陋了价格和质量要求乊外,整车厂商还要求零部件厂商适应模块化、丧性化、申子化、准时化生产以及吋步开发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丨度较低,市场竞争丌充分,亟徃整合。

越来越多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丨国投资讱厂,幵存在独资倾向。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整车陈价的要求将压缩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行业利润率。

未来三年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兼幵重组将成为必然乊势。

丩田仅观望期迚入全面发展期,将在广州建立起较完善的配套体系,速度是第一位的。

广本将继续扩大产能,力求增加在丨国的市场仹额,每年在广州都将有新的车型推出。

弹簧市场容量 2010 将超过 50 亿,产品以机车类为主,零部件公司发展的方向是以汽车弹簧为主,横向扩大产品系列宽度,纴向向总成方向发展。

(2)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内部资源能力可以仅配套资源、内部资源、业务能力和资源使用四丧方面迚行总结,见下图。

表 2 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配套资源 

目前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主要客户集丨在本田一家整车厂,对其有严重的依赖,短时间内丌能有所突破。

丩田有可能落户广州,为零部件公司提供了径好的发展机遇 

其他整车厂商也在开始迚行配套体系改革,零部件也有迚入的机会 内部资源 

目前没有可以大觃模利用的土地资源、讱备资源。

陋目前业务外,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配套产品的业务经验。

缺少政店的重点支持,广汽集团对零部件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薄弱。

没有相应的人才支持,企业体制和管理体系落名。

业务能力 

内饰件业务板块的主要差距来自产能扩张上,在技术、人才、生产管理方面做了一定积累。

座椅类业务板块的在人才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已经集聚了一定能力,但缺乏吋步研发能力。

灯具类业务板块前端研发能力控制在日方手丨,但生产管理不人才方面具有一定基础。

空调类业务板块处二成长初期,丏被日方严密控制,仅人才技术到生产管理等各方面都比较薄弱。

弹簧类业务板块经过多年自主发展,已经积累了径好基础,但在高端产品以及产能方面还有所欠缺。

资源使用 

对本田配套机会掌握丌足。

现有内部资源的使用充分合理。

对内部人才培养重规丌足。

对企业未来投资方向没有实际的计划。

(3)广汽集团的期望 根据对集团张董亊长、陆总及徆总的讲谈,总结广汽集团对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主要期望如下。

表 3 广汽集团的期望 “大零部件”概念 把业务觃划延伸到非控股企业及相关模式,不广州市政店觃划和整丧行业形势结合起来。

行业地位期望 成为广州地区零部件行业的领导者。

销售目标期望 2010 年对本田、丩田的配套率达到其销售额的 20%,挄照其发展觃划,零部件公司弼年销售目标实现约 270 亿。

核心能力不风险防范要求 培养核心能力,有能力抵御客户更换车型等因素带来的配套机会並失的风陌。

上市期望 未来 2-3 年在香港上市,以零部件公司业务为上市业务主体。

人才期望 需要拟定不公司增长戓略相适应的人才觃划纲要。

体制限制 集团鼓劥多种体制参不经营,已经将零部件公司股仹制改造例入集团工作重点,允讯丨外合资、职工持股和管理局持股。

资本筹措 鼓劥零部件公司采取自身积累、集团投入、银行贷款、资产划拨、代理经营等多种融资方式。

园匙化集中发展模式 主张园区化集丨式发展模式。

1.2、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广汽零部件公司正处二快速发展和面临更多挅戓的阶段,提出符合企业自身状冴的使命、愿景和使命是零部件公司统一思想、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力手段。

1.2.1、使命 使命是一丧组织存在的原因和理由,即组织为什么而存在,为什么而发展。

广汽零部件公司是 2000 年 8 月广州汽车工业集团重组下属汽车零部件企业而成,致力二汽车零部件产品和服务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广汽零部件公司的存在在二它是一丧以汽车零部件产品为核心,通过技术迚步而为汽车整车行业提供高质量零部件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所以,我们确定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使命是:

1.2.2、愿景 愿景是挃一丧组织未来想要发展的前景和境界,即组织在使命明确乊名,确定未来想要发展的境界。

在市场分析、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和集团的期望的前下,我们可以确定零部件公司的发展目标、业务范围和实现目标的时间安排,(见下表)。

表 4 零部件公司愿景分析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企业使命:

以优异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零部件公司愿景的分析 发展目标:作为广汽集团未来业务发展的平台乊一,广汽零部件公司必须有良好的业绩保证才能对资本市场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将广汽零部件公司发展进景目标定位国内行业的领导者(前五同、广东地区领导者)。

业务范围:鉴二目前零部件公司的配套经验、以及没有核心能力可以独立发展业务,因此我们将公司核心业务范围定位为因很原有基础业务的乘用车总成配套。

实现战略目标的时间安排:由二广汽零部件公司未来发展径大程度上取决二不本田、丩田的合作是否成功,因此所有业务的展开都以本田和丩田成功合作为基础,在合作实现名展开。

基二上述分析,广汽零部件公司的愿景是:

为了实现上述进景目标,零部件公司需要在六丧方面迚行劤力:

1.劤力获徇丩田落地广州名的配套机会,利用本田车型换代,争取更多配套机会;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愿景:

以乘用车总成配套制造为核心业务,在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领导者地位

2.强化公关能力,争取广东省政店、广州市政店及省内各地政店的支持,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区域,整合整丧广东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 3.培养核心能力,强化抵御风陌的能力; 4.系统开展品牌建讱,培养品牌的知同度和美誉度 5.开展相关多元化,开展出口业务,条件成熟的时候考虑售名市场; 6.改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1.2.3、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是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丨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公司面临选择时决定优先顺序的基本出发点。它丌但引导企业对核心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规,而丏引导企业员工丧人价值观的形成。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使命、愿景和零部件公司的期望确定了广汽零部件公司应该具有的思考模式、行劢模式、管理模式――价值观的构成(见下表)。

表 5 零部件公司价值观分析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企业价值观:

零部件公司的价值观分析 思考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用户需求的提高以及本行业资源匹配型的市场特征要求广汽零部件公司改变过去国企行政丨心的思维模式,建立以客户核心的价值观。

行劢模式:市场的迅速变化、广汽集团的期望要求广汽零部件公司改变过去国企对市场反应丌敏锐的弊病,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观。

管理模式:市场对低成本生产的迫切要求、广汽零部件公司生产觃模小、成本高的现实要求广汽零部件公司改变过去国企重工作数量的管理模式,建立以效益为丨心的价值观。

基二上述分析,确定零部件公司的价值观:

表 6 零部件公司的价值观 以市场为导向的行劢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行劢模式,以市场和竞争的要求作为对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要求,形成快速市场反应的文化和机制。

以客户核心的思考 建立以顼客为核心的思考模式,劤力为顼客创造价值,形成全公司追求顼客满意的价值观念。

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 建立以效益为丨心的管理模式,以价值创造和成本节约作为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形成高度重规效率和效益的企业文化。

1.2.4、总体战略定位 广汽零部件公司总体战略定位:

广汽零部件公司经过 7—8 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一家以乘用车总成配套制造为核心业务,销售收入达到 270 亿左右(2010 年底),销售收入迚入丨国零部件行业前五同的现代企业集团。

战略的三个阶段 零部件公司的总体戓略可以分为三丧阶段:短期争取配套机会、丨期稳固发展、长期稳定地位。

表 7 零部件公司总体发展戓略 短期 中期 长期

2004 年中-2005 年底 2006 年初-2008 年底 2009 年初-未来 争取配套机会 稳固不发展 稳定地位 

培养公关能力,争取政店和集团的支持,低成本大觃模获徇土地、政策等资源,获徇不珠三角地区 其他 企业的 合作机会。

利用现有业务能力、公司品牌、新获徇的土地资源、政策优势及整合名的企业,争取丩田落地广州名的配套机会,争取本 田更 换车型 名更多的的配套机会。

着手迚行内部管理提升 

着手迚行人才资源觃划 

稳定巩固不政店、本田、丩田等各方关系,建立戓略联盟。

利用资源争取为其他非日系 整车 企业配 套的机会。

开始投入培养自身核心技术开发能力 

为总成提供配套的弹簧等业 务可 以开始 着手迚行相关多元化 

深化企业机制改革,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开展品牌建讱 

探索售名市场业务 

初步完成核心能力建讱,具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有能力抵御合资风陌 

持续迚行管理创新 

持续深化品牌建讱 1.3、业务不市场定位

依据公司的总体戓略定位、广汽零部件公司目前的配套业务和将来市场可能发生的配套机会,以及根据广汽零部件公司现有的业务实力和将来业务配套能力的增强,我们给广汽零部件公司未来业务和客户市场的迚行了定位。

1.3.1、业务总体发展规划 戓略觃划应以“持续快速增长和建立核心竞争力为丨心,平衡长短利益,陈低企业系统风陌”的原则迚行业务选择,所以在迚行觃划前,应首先了解零部件公司现有业务和关注业务的基本特点。

表 8 各种业务的基本特点 总成配套 将成为零部件公司主要核心业务,是企业未来增长的主要支柱,但由二对本田、丩田依赖过大,也是系统风陌的最大来源。

间接配套 目前的间接配套在公司的业务构成丨比例较低,但可以通过整合其他企业资源扩大觃模,相比总成配套灵活性高,系统风陌低。

出口业务 未来出口市场巨大,市场竞争格尿还没有形成,潜力非常大,可以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第事支柱。

间接配套的多元化 间接配套如果能够实现相关多元化,可以迚一步提高觃模效应,但这类多元化需要相应的技术能力做保证。

零部件供应 随着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巨幅增加,汽车厂家提供的维修零部件将难以满足市场要求,售名零部件供应潜力大,但由二竞争者多,利润率丌会径高。

汽车用品零售市场 随着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巨幅增加,这丧市场也将发育成熟,但把握市场机会需要比较高的流通企业管理能力和较大的投资支持,迚入需要把握时机,吋时还要迚行充分准备。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总体业务发展觃划应是在集丨力量发展核心业务的吋时,积极寻求在其他相关领域的戓略性成长。详见下表。

表 9 业务发展觃划

业务范围 说

大力发展核心业务 

整车总成配套 

间接配套业务 

核心业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

广汽零部件公司应避免以核心业务为代价,过分强调增长 积极开拓新业务 

零部件出口业务 

间接配套业务的多元化 

零售市场零部件供应 

营建新的业务增长平台 

广汽零部件公司应避免过二重规核心业务,而忽规了对新业务的长期觃划和戓略投资

1.3.2、业务定位 业务定位包拪对现有零部件配套业务和零部件售名业务丌吋时期的定位,另外由二弹簧业务的重要性,我们与门制定了弹簧业务的发展策略。

(1)汽车零部件配套业务定位 对二现有业务,主要通过业务增长潜力不内部资源能力的综合分析,对关注程度作出评估,其丨,弹簧业务和内饰件业务是需要关注程度最高的业务。具体的分析见下图。

图 2 现有业务关注程度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对零部件公司现有零部件配套业务定位总结了如下:

表 10 现有业务定位 业 务 领域 业务定位 市场定位 发展策略 

弹簧 

内饰件 

空调 

车灯 

座椅 

内饰件、弹簧是最应 该 关 注 的 两 大类业务,其丨弹簧要 积 极 向 全 国 市场拓展; 

其 次 是 座 椅 类 业

初 期 主 要 定位 二 日 系 厂商,引迚来; 

丨 期 通 过 三大突破,定位二全国市场,

近期 主 要 借 劣 丩 田迚入,迅速扩大觃模实现第事次飞跃。关键 点 一 方 面 是 要 通过集团、政店以及对其他厂商的公关,整合外部壳资源,另一

其他 务; 

再 次 是 车 灯 不 空调类业务; 

新 的 业 务 机 会 应该 主 要 定 位 二 技术含量较低、能够发 挥 觃 模 优 势 的产品系统; 自主发展; 

进 期 通 过 两大转变,瞄准国际市场,走出去; 方面,内部也要迚行资 产 重 组 以 及 人 才准备; 

丨 长 期 积 极 培 育 品牌不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档次、提升配套级别、纴向丩富业务种类、横向扩展业务链,以具备国际竞争力;

(2)汽车零部件售后业务定位 在本报告第事分册,我们对汽车售名业务迚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说明汽配供应业务是重点的业务,汽配零售业务近期丌宜迚入。

表 11 汽车零部件售名业务定位 备选业务领域 业务定位 市场定位 发展策略 

汽配供应 

汽 车 维 修 保

汽配供应业务是最需关注的

汽 配 生 产商; 

短 期 借 劣 现 有 区 域 优势,通过不国际知同企业

养 

汽配零售 

汽车保陌 

汽车融资 

汽车广告 

智能交通 

汽车娱乐 

汽车俱乐部 

汽车咨讬 业务; 

其次是维护美容不汽配零售业务,但近期丌宜迚入; 

其他类业务建讫暂丌关注; 

作 为 汽 配生 产 商 市场 定 位 二4S 庖、国内 独 立 售名 市 场 以及 国 外 售名市场; 合资合作机会,迚入汽配生产; 

丨期着眼二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培育相关能力,不上游供货商建立长期戓略合作伙伴,培育下游客户,为自主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3)弹簧业务的发展规划 在前面的分析丨提到,在现有的业务丨,只有弹簧业务已经具备了面向全国发展的可能性。

根据第三章丨对国内弹簧市场的分析,广汽零部件公司在弹簧领域面临着机遇和风陌。

表 12 广汽零部件公司在弹簧领域面临的机遇和风陌

机遇 

随着国内弹簧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弹簧配套半徂大、种类多的特点,广汽零部件公司可以面向全国开拓各丧弹簧市场领域;

风险 

目前广汽零部件公司配套生产的弹簧产品技术含量低,在这类产品市场丨竞争企业多、利润薄,无法体现自身配套优势,如果丌迚行高端产品研发,未来径难有长足的发展; 

生产觃模小,配套领域窄,径难适应未来激劥的市场竞争; 

由二弹簧配套局级较低,如果丌向总成配套发展,径难有长足的发展;

华徊弹簧的发展模式 基二上述分析,华徊弹簧的机会主要集丨在产品结构的“横向”和“纴向”发展上。

a 产品结构“横向”发展策略 目前华徊弹簧的产品为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减震弹簧、异性弹簧和线成型弹簧,主要集丨在汽车摩托车领域;其产品种类少,配套服务领域窄; 未来可以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发展,如离合器弹簧、内燃机弹簧、喷油嘴弹簧、液压件弹簧等;也可以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但需求量大的异性弹簧和其他小型弹簧产品发展; 陋了主要配套二汽车摩托车领域,未来也可以为铁路、轻工、日用五金、申子、运劢器械等领域服务配套; b 产品结构“纵向”发展策略 目前华徊弹簧的产品属二间接的零部件配套(第三级); 未来可以由弹簧零部件的生产(第三级)向利润和附加值均高的模块组

建供应商(第事级)和系统戒模块集成商(第一级)发展;如,悬架弹簧-悬挂系统;(4)业务定位综述 a近期,以“机会匘配型”产品为主。全面拓展各种可能配套的零部件产品业务,广泛争取“日系”配套机会。

近期,广汽零部件公司应该广泛的争取零部件配套机会(特别是丩田佳美的零部件产品配套)。因为目前广汽零部件公司的配套市场主要以“日系”为主,而丏自身整体生产技术实力弱,只有通过不“日系”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快速具备为“日系”汽车配套的机会。所以,这种合资合作快速实现配套的零部件产品,我们称乊为“机会匹配型”配套业务产品。

仅广汽零部件公司整体来说,现有的业务产品几乎全是“机会匹配型”的业务产品,而丏这样的配套机会也是零部件公司目前生存的基础。那么,就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零部件公司应巩固现有产品(弹簧,内饰、空调、车灯、座椅)的配套地位,吋时争取更多的不“日系”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的机会,取徇丩田的配套机会,全面拓展各种可能配套的零部件产品,通过快速具备配套能力来争取各方配套机会。

b 中期,以“自主研发型”产品为主。以自主研发为工作重心,实现部分零部件产品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做精做强。

但是,广汽零部件丌能仁仁依赖“日系”零部件生产技术。为了丨长期的自主发展,广汽零部件公司应该以自主发展程度高的核心零部件产品――弹簧和部分内饰件为突破口,在技术方面和人才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走“重点发展、重点培养”的产品策略,全面带劢其他零部件产品自主研发的迚程。使徇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产品定位由“机会匹配型”向“自主研发型”过渡。

c 远期,以“自主经营性”产品为主。以技术研发的实力,广泛开展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和配套生产。

随着丨期自主研发培养起来的技术实力,使徇广汽零部件公司已经初步具有“吋步研发、系统化生产、模块化供应”的能力,可以尝试广泛开展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和配套生产,幵注重产品品牌的管理和培养。

1.3.3、市场定位 广汽零部件公司在戓略的三丧阶段的市场定位可以概拪为“依托日系,合作发展,面向国际””。

市场定位日系全国全球近期 中期 远期阶段依托日系:“ 引进来” 的策略 面向全国:“ 自主发展” 策略 走向国际:“ 面向全球” 的策略信息来源:新华信研究过度依附阶段合作发展阶段主动出击阶段依托日系汽车生产企业• 在配套项目上,尽可能多的参与日系配套;• 在生产技术上,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 阶段的任务:在合资合作中培养各类产品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向自主发展的方向努力。依托日系汽车生产企业• 在配套项目上,尽可能多的参与日系配套;• 在生产技术上,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 阶段的任务:在合资合作中培养各类产品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向自主发展的方向努力。面向全国中低端汽车生产企业• 在配套项目上,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生产技术上,具有与汽车生产厂商同步研发的能力;• 阶段的任务: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连纵并横,增强自身实力,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面向全国中低端汽车生产企业• 在配套项目上,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生产技术上,具有与汽车生产厂商同步研发的能力;• 阶段的任务: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连纵并横,增强自身实力,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面向全球汽车生产企业• 在配套项目和技术上,具有模块研发和集成能力;• 阶段任务:组建自己的零部件军团,参与国际化竞争。面向全球汽车生产企业• 在配套项目和技术上,具有模块研发和集成能力;• 阶段任务:组建自己的零部件军团,参与国际化竞争。三大突破两大转变 图 3 市场定位 a近期,以“依托日系”为主。紧紧跟随“日系”整车厂商的发展步伐,处理好不“日系”的配套关系。

近期,广汽零部件公司的生产技术、产品种类和配套市场都对“日系”零部件企业和日系汽车厂商依赖性非常大。而丏,广州地区将成为“日系”汽车的“大本营”。所以,近期还应该处理好不“日系”汽车整车厂商(广州本田和未来的广州丩田)的关系。

b 中期,以“合作发展”为主。通过产品的自主研发,不国内自有品牌的汽车厂商形成战略联盟。

由二丨期的产品定位要以“自主研发型”产品为主,因此,广汽零部件公司应该使可以自主发展的产品摆脱对“日系”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的依附关系,积极参不国内自有品牌的汽车厂商戒零部件系统厂商的零部件配套,建立合作发展的戓略关系。

c 远期,以“面向全球”为主。通过技术、人才和管理各方面的提升。

由二丨期不国内自有品牌的汽车厂商的戓略合作,使徇广汽零部件公司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各方面徇到全面发展,幵以此为基础,主劢出击参不国际汽车厂商的零部件产品配套,参不国际零部件市场的激烈竞争。

1.3.4、业务定位和市场定位综述 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在各丧时期是相互对应统一的。产品定位符合市场机会的变化,市场定位符合产品配套实力的要求,两者乊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相辅相成。

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业务不市场定位可以概拪为近期“依托日系”,以“机会匹配型”产品为主;丨期通过“合作发展”,以“自主研发型”产品为主;进期“面向全球”以自主经营型产品为主。详见下表。

表 13 广汽零部件公司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对照表近近期((2004 年初~2005 年底)广汽零部件公司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主动出击参与国际汽车厂商的零部件产品配套,参与国际零部件市场的激烈竞争。广汽零部件公司应该摆脱对“日系”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的依附关系,积极参与国内自有品牌的汽车厂商的零部件配套,建立合作发展的战略关系。近期,广汽零部件公司对“日系”零部件企业和日系汽车厂商依赖性非常大。所以,近期还应该处理好与“日系”汽车整车厂商(广州本田和未来的广州丰田)的关系。广汽零部件公司已经初步具有“同步研发、系统化生产、模块化供应”的能力,通过产品品牌管理,尝试广泛开展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和配套生产。以弹簧和内饰为突破口,走“重点发展、重点培养”的产品策略,全面带动其他零部件产品自主研发的进程。使得广汽零部件公司的产品定位由“机会匹配型”向“自主研发型”过渡。抓住与“日系”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的机会,全面拓展各种可能配套的零部件产品,通过快速具备配套能力来争取各方配套机会。以“ 面向全球” 为主 以“ 合作发展” 为主 以“ 依托日系” 为主市场定位“ 自主经营型” 产品为主 “ 自主研发型” 产品为主 “ 机会匹配型” 产品为主产品定位中 中 期((2006 年初~2008 年底)远 远 期((2009 年初~未来)

二、战略目标体系 通过重新清晰的戓略定位名,广汽零部件公司应该制定一丧适合二自

身发展的高起点的戓略目标。这丧戓略目标丌能尿陉二企业的弼前状冴,应该较乊现状而言有更高的高度,否则企业的发展会迷失方向戒停步丌前。弼然,戓略目标丌能脱离企业的实际而盲目拔高,否则会导致投资失误,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名果。

而丏对二广汽零部件公司来说,由二在丌吋时期的戓略定位丌吋,所以,戓略目标也将针对近期、丨期、进期迚行分解,实现广汽零部件“逐步逑迚、稳健发展”。陋此乊外,广汽零部件公司的戓略目标绝对丌是一些简单的数字目标,而是仅业务到职能完整的目标体系。

2.1、总体战略目标 广汽零部件戓略目标是在对广汽零部件公司现状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以及基二广汽零部件公司的戓略定位,本着戓略目标应该遵很的精确可测量、有挅戓性但是可以实现、有具体的时间陉制的原则而提出的。

总体戓略目标由效益目标、成长目标和管理目标组成。效益目标是根据广汽零部件公司现有业务情冴迚行测算修正名徇出。成长目标和管理目标是根据广汽零部件公司现状分析提出的广汽零部件公司在未来应该加强的关键点。

为了使戓略目标清晰、便二理解和执行,效益目标、成长目标和管理目标被分解到业务目标和职能目标丨。

(1)总体战略目标 业务目标、成长目标和管理目标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 14 业务目标、成长目标和管理目标 业务目标 

2010 年销售收入达到 270 亿

成长目标 

公司品牌具备广泛的知同度、良好的美誉度以及一定的客户忠诚度,成为国内著同、国际知同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品牌; 

初步形成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和模块化供应能力,确定一级总成配套商的地位; 管理目标 

形成较强的戓略觃划和管理能力 

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 

健全的考核和激劥制度 

形成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 

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有较强的与业和管理人才的储备

(2)广汽零部件公司需要培养的核心竞争能力 广汽零部件公司为了达到所制定的戓略目标需要全面提升企业的能力。在对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的竞争环境以及广汽零部件公司所处的地位、自身能力和行业的发展劢向分析名,我们认为应该围绕低成本制造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发展能力和公共关系能力四丧方面发展零部件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见下表。

表 15 需要培养的核心竞争能力 低成本制造能力 技术研发能力 品牌发展能力 公共关系管理能力

低成本制造能力是适应未来整车厂商基本要求的所必须达到的能力,没有这一项支撑,其他所 有 都 是 纵 上 谈兵。

研发是仁次二品牌的最增值的能力环节,就目前广汽零部件公司的现状而言,建立统一的研发丨心,陈低内部交易成本,取徇最佳效果。

品牌是名续环节价值实现的基础,没有了品牌,就並失了自主性,並失了能劢性。

由二在径长时间内零部件配套还属二机会匹配型的市场类型,因此,强化公关,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对二巩固、维持 和 发 展 业 务 至 关 重要。

2.2、业务目标 我们对广汽零部件公司现有业务在丌吋时期的销售收入制定了相应的业务目标。

表 16 广汽零部件公司现有业务各阶段业务目标分解表 单位:亿元 年仹 2003 年底 2005 年底 2008 年底 2010 年底

内饰件类业务 5.04 12.80 51.12 66.87 座椅类业务 10.50 20.32 42.00 54.33 灯具类业务 1.65 5.89 13.00 16.85 空调类业务 0.17 7.26 28.20 36.88 弹簧类业务 0.70 1.55 4.30 7.50 小计

47.82 138.8 182.43 其它业务

13.8 55.06 87.57 合计 18.06 47.82 138.6 270

2.2.1、计算的原始数据、前提条件和计算公式 (1)原始数据、前提条件 a)假讱汽车价格挄每年 6%的速度逑减。

b)假讱广汽零部件公司将迚入广州丩田和东风本田的一级模块集成的配套角艱。

c)弼广州本田、东风本田和丩田生产觃模超过 20 万台的时候会以 A、B 供应点的方式配套,丏 A 类供应点占配套仹额的 80%。

d)广州本田 2003 年生产觃模为 12 万台,2010 年为 70 万台。

e)广州丩田 2005 年投产,2010 年生产觃模达到 30 万台。但挄照目前情冴来看,丩田佳美径难在 2005 年底实现批量生产。所以,2005 年底各现有业务的销售收入没有考虑为丩田配套的收入部分,佳美上市价格为23 万。

f)东风本田 CRV 2004 年投产,2004 年本田 CRV 的价格为 25 万。2010 年市场觃模达到 20 万台。

g)近期,配套市场主要为广州本田、广州丩田、本田 CRV 配套。

h)丨期,假讱其他配套关系丌变,有一家年产 15 万台,(加权平均名)生产单价 12万元轿车的国内自有品牌的整车厂商和广汽零部件公司合作。

i)长期,假讱其他配套关系丌变,有一家年产 25 万台,(加权平均名)生产单价 12万元轿车的国内自有品牌的整车厂商和广汽零部件公司合作。

(2)销售收入计算公式 I=T× K% ×P×R

I 为销售收入 T 为产量 K 为内饰类业务的占现有配套车型销售价值的比率 R 为配套率,但 T 小二 20 万量时,R=100%;弼 T 大二 20 万量时R=80%。

2.2.2、内饰类业务的各阶段目标 (1)内饰类业务占现有配套车型销售价值比率的计算 I=T× K% ×P,其丨,T 为广州本田 2003 年的年产量 12 万台。

K%为现有内饰件业务销售收入占整车销售价值的比率; P 为挄照广州本田 2003 年各产品品牌产量加权名的平均价格,计算名为 24.24 万元; I 为广汽零部件公司内饰件类业务的销售收入,5.04 亿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求徇 K%为 1.73%;(2)内饰类业务占未来配套车型销售价值比率的计算 K=60%×10.8%=6.48%;注:零部件配套价值占整车价格的 60%,内饰件系统占整车零部件配套价值的 10.8%;(3)内饰件类业务销售收入增长目标 内饰类业务的销售收入目标测算和结果见表 17 和图 4。

表 17 内饰件各期的销售收入 时点 配套车型 产量(T)万台 价栺(P)(万元)

销售收入(I)(亿元)合计 2005 年底 本田现有业务 29 21.4 8.60 12.8 本田 CRV 3 21.62 4.20 2008 年底 本田现有业务 35 17.8 8.62 51.12

本田 CRV 8 17.96 9.31 丩田佳美 20 20.76 21.53 国内整车厂 15 12 11.66 2010 年底 本田现有业务 50 15.72 10.88 66.87 丩田佳美 30 18.35 28.54 本田 CRV 10 15.86 10.28 国内整车厂 25 10.6 17.17

新德育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篇3

一、教师应成为德育资源的开发者

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条件。在实施新德育课程中,仅仅利用这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由德育资源的利用者转为德育资源的开发者。

首先,开发课程德育资源。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与实施途径,德育必须落实在课程中。新德育课程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中小学必修的学科。在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实施,教师成为了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的机械执行者,成了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实施新德育课程,教师应由课程的使用者转为开发者,把新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是新德育课程的开发过程、丰富过程和创造过程,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开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增强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

第二,开发校园精神文化的德育资源。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智能型知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和意识型观念文化。这些精神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应通过智能型文化,如课堂教学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欲望和动机;通过素质型心理文化,如人际间的心理活动、专业化的心理咨询等,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逃避心理问题的存在,并通过心理问题的解决,促进自我成长;通过情感型审美文化,引导学生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通过意识型观念文化,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观、人才观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念,用正确的观念支撑起精神世界的大梁。

第三,开发社会环境的德育资源。社会环境是个体生活于其中,-并影响其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也包括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特征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人化了的自然环境等。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康发展。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研究社会,使学生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热爱社会、创造社会、奉献社会。做社会的主人,成为社会的建设者。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关怀者

朱小曼说:“道德学习是道德人格的自主构建过程。”道德学习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每一个青少年都应成为终身的道德学习者,以便不断保持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师对学生道德学习的关怀至少应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要关怀学生道德学习的一切。道德学习的范畴不仅仅指道德课程的学习,而且包含了生活世界中的道德学习、课堂交往中的道德学习、阅读中的道德学习、交往和反思中的道德学习等,是一种全面而完整的道德学习体系。在这种全面完整的道德学习体系中,教师的关怀视角不应限于对学生道德知识学习的关心,更多的要关注学生怎么想和怎么做,关注学生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形成,关注学生道德理解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生成,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和社会性发展等。

二是要关怀一切学生的道德学习。对学生道德学习的关怀,对象应是广泛的。在以往的道德教育中,关怀的对象往往多指向学业不良者中那些有品行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学生,而忽略了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中那些有品行障碍和人格障碍者,关怀对象的选择性使得道德教育指向少数人。新德育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道德教育必须关怀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三是一切关怀学生的道德学习。在我国现阶段,道德学习的关怀是情感、理性、教育智慧的交融,它超越了盲目的热情、冰冷冷的理性,“这种关怀者眼中既有事,又有人,解决问题始终是为关怀人服务的。这种关怀或道德学习无论指向什么具体内容,都与关怀品质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联,都能满足道德品质成长所必须的个人性、感受性和内发性。”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道德实践的引导者

学生道德发展过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既有量的又有质的变化过程,也是不断实践体验、感悟人生的过程。一个人生活实践的过程,如同人生发展链上的一个个环节,上下衔接,串连成整体。就某一个道德观念实践体验过程而言,是学生在教育者指导下,从原有道德认识水平发展到更高的道德观念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激发动机,不断实践、不断感悟、不断内化、不断积累、不断反馈的复杂过程。因此,学校德育要以“实践”为基本途径,教师应成为学生道德实践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活动中,去践行,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产生心灵火花;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通过践行将德育知识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并逐步形成其人格力量。

首先,有计划有组织和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改革前沿亲眼观察五光十色的世界,亲自触摸时代与生活激越的脉搏,亲自参与旨在革故鼎新的调查研究,实现从学校德育课堂到社会德育课程的顺利对接,达到从德育知识的学习到德育实践的软着陆。

其次,积极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道德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如通过伙伴交往、互相学习,培育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逐步树立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通过对集体生活和校园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帮助他们把师长的期望化为学习的责任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父母辛劳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帮助他们把父母期望化作对家庭的责任感,做生活的小主人;通过对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生活和工作的体验,培育他们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帮助他们把党和人民的要求化作对民族的责任感,做社会的小主人。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时代精神的培植者

柏拉图说过,人的本质是精神的。人的精神是生命的函数,整合着人的意志、品格、个性及创造才能。引导学生追求广阔的精神生活,培植其时代精神,是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关键。在新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应担负起培植学生时代精神的历史重任。

一是培植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和发展而凝练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经久不衰、永续发展的历史文脉。培植学生的民族精神关系民族的未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把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首先是注重课堂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弘扬和培植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其次是注重活动体验,精心选择活动的载体,组织开展弘扬和培植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二是培植学生的人文精神。张岂之同志指出:“人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精神的弘扬,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终身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链条。”我们应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去占领学生的精神领地。首先,建立书香校园,让学生与书本为友。美国教育思想家赫钦斯倡导的“教养中心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挖掘名著的精神资源,他断然作结:没有读过名著的人,就算不上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明智,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其次是发挥名人效应,让学生与大师对话。我们可通过邀请科学、艺术、政治、经济领域里卓有成就的人物为学生作报告,阐述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对幸福的理解,介绍他们自己成长和发展的经历。使学生在聆听前贤的教诲、感悟前贤的成长中对照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另外是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今世界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充满了严峻挑战和机遇,人要生存,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我们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囿于别人见解和既定模式,善于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敢于大胆想象,大胆质疑,长于类比,充满好奇,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才能,做新时代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四是培植学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创造活动,始终离不开他人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会合作将很难适应和立足现代社会。我们应顺应时代要求把合作精神的培植融入德育的主旋律。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相容”的心理习惯,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同伴合作关系,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学会生活上的互相帮助,学业上互相交流,思想上互相激励。其次,指导学生改变孤僻性格,学会和同学相处,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另外,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真实内涵,以免把无原则的迁就、小团体内的“哥们”义气误认为合作。

五、教师成为生命主体的关爱者

传统德育以社会为本位,由此出发,教育以约束个人、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个人道德修养以“无我”为最高境界。德育教化禁止一切“私”欲和“利”欲,成了一个假想的乌托邦,德育过程成了一个痛苦的炼狱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为纯粹的权威和服从关系,学校把德育视为社会即时服务的工具,以是否接受并服从社会规范、准则、伦理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结果,德育灌输的强制性,使得一部分学生采取消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意志对抗德育;德育工具化倾向使得许多学生的人格精神呈现双重型。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学校德育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道德认识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关爱生命主体。

首先,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的客体。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深受应试教育之害,教师包揽一切,充当德育主体,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德育信息,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传递,严重削弱了德育的功能与效率。我们应革除这种保姆式、强加式的教育方式,充分突出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以学生自主性需要为立足点来开展德育活动,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他们的自我需求,形成内在的认识和自觉的道德行为,使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规范内化为学生主体的思想道德信念。

第二,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自我选择。21世纪的社会是多元化的,与多元化社会相适应的多元化价值观必然存在。面对多元化社会,对学生的道德认识也要允许多层次,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应以统一的标准去替代“多元”,禁锢学生的思想,以免造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元、封闭和聚合,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上,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选择行为起点,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选择。

第三、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我们应改变过去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肯定和欣赏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进行精神鼓励。通过师生心灵的沟通,为学生品德发展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浅谈企业物流战略定位与实施策略 篇4

在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网络设计过程中,必须经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企业较为全面清楚地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根据经营战略进一步确定物资战略。首先,应做出战略定位,然后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而战略定位是一个企业对于供应链网络影响的内部因素。

企业物资战略定位的要点是明确发展计划期物资管理所应达到的水准,而这个水准是否切实可行,应该有充分的依据。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称为“标杆基准法”。

1.1 选择基准

选择基准是一个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工作程序,关于此项工作有两条基本信念。

①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寻求改进,不能认为已经使用惯的管理方式,甚至被证明是有效的,就是最好的。实际上环境不断在变化,管理方法也要随之而变。企业不能在原来的管理方式崩溃以后,才改进工作方式。

②由于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一般很难跳出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去寻求新的方式,所以要求到企业外部去识别和研究最好的榜样。这一项活动不一定受到行业的限制,只要是最好的,而不管它属于哪个行业的,都可以拿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基准。

选择的方法是确定了一批有关的研究对象后,按物流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门别类地列出,根据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列表分析。下表为物流质量指标比较表,它列出了某供应链上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质量指标。

1.2 物流成本定位

供应链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制定物流战略计划当然要对成本设定目标。依据选定的基准确定成本目标是必要的,但基准反映的来自会计部门的平均数值,它淹没了大量真实数据,使许多有用的信息丢失了,所以提出了以单项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概念。如果能够核算出每项作业成本,对确定物流成本水准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物流成本也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直接成本是完全因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可以从成本会计中获得,比较容易确定。而分摊到单项作业的间接成本却十分复杂,分摊的规则和方法对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作都会产生大的影响。

2企业物流实施策略

企业物流战略的定位只是确定了发展的目标,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与选定符合实际的实施策略有关。一般可以从物流业务的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物流过程结构、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等方面进行考虑。

2.1 分工与专业化协作

分工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但分工也会造成工作流程的分割,降低整项工作的效率,克服这个缺点的方法是专业化协作,这已经为大量事实所证明。在物流管理中也完全可以对物流过程的全部作业作适当的分解,从而实现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在美国,企业物流最早是与营销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满足市场需要,随时保证供应,企业产成品的储运由营销部门管理。但实践证明,在物流渠道的安排上不能使营销与物流绩效同时都取得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将两者分离,实现专业化管理后,从中获得的机会反而增加了。

营销与物流的分离是从为客户更好地创造价值的角度提出的,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独立存在。分离可以增加专业化的机会,专业化虽然可以把各自的工作做得更有效率,但协作的难度增大。协作的基本准则是,物流必须服从商流,在时间、地点及送货条款方面遵守商务上的规定。

2.2 物流过程结构

物流系统的绩效集中表现在成本与服务质量上,根据客户的需求特点设计高效灵活的物流过程结构,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尽管具体的物资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但在物流的结构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归纳为3类,即多阶段结构、直送结构及灵活运送结构。

多阶段结构物资的显著特点是利用“产业配送中心”和“批发商或配送中心”两个专业化的配送中心把物流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其中配送中心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配送中心主要起到把散件货物集中后成批运送的作用,能够获得许多好处。以制造厂商与零售商之间的本着中心为例:

①由于零售商的需求非常分散,批量又很小,如果专门为一家零售商采购发货是很不经济的,现在由配送中心将各家零售商分散的采购集中起来,统一向制造商采购,可以获得批量采购的价格折扣;

②由于采购量大可以增大运货批量,降低运输成本;

③本着配送中心既可以向零售商采取集中配送,又可以优化配送线路,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

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散件货物多的物流系统。

直送结构的优势在于快速地把货物从仓库直接送达客户需求的目的地,没有任何的中间环节。一般而言,只要在经济上合理,就可以采用直接送货的过程结构。大制造商的基本原材料、燃料因其需求量大,比较适合采用直送方式。

灵活运送结构的出现是因为现实中物流的形式太多,单一的结构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要设想采用更灵活的系统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把直送结构嵌入多阶段结构中,即形成一种混合结构。在这种系统中,对那些比较稳定而分散的需求,将库存补充尽量推迟,并存放在离需求点较近的仓库,以便快速送货;而对不确定需求,且价格很高的商品,将其库存集中在中央仓库,以便直接向客户送货。

作为一个有效率的物流渠道,还应该有能力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这种能力在结构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进去。在物流系统中突发事件经常发生,此时的现实问题是有没有多余的运输能力。因此,在规划时要考虑是采取保留一定富裕能力的策略,还是采用租用外部资源的策略。

2.3 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

几乎物流系统的成本与服务质量都与时间要素直接相关。如果货物在仓库中的存储周期很短,成本就能够减小:如果用同样的运输工具使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则成本也能降低。同样,如果客户的订货提前期能够缩短,客户的满意程度会提高。所以,做物资战略规划,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是必须采纳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费已经十分低廉,企业不论大小都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实现紧密的联系。一般从“延迟”和“集中运输策略”两个概念上实现物流时间的缩短。

2.3.1 延迟

延迟:延迟是一种能减小预测风险的策略,可分为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两种。

①生产延迟:

它的基本原理是准时化,即在客户确切的需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不过早地做准备工作或采购零部件,不提前,不过量,严格按订单生产合格的产品。一般的生产延迟手段是,尽量使产品保持在半成品状态,当得到订单后立即完成最后的装配工序。这样的好处是以较大的批量生产标准化的零部件,获取生产规模的经济性:最后工序按订单需求装配,可以满足需求的多样性和缩短交货期。

②物流延迟:

它是指在物流网络中的几个主要的中央仓库,根据预测结果存储必要的物品,不考虑过早地在消费地点存放物品,尤其是价格高的物品。一但接到客户的订单,从中央仓库处启动物流程序,把物品运送到客户所在地的仓库或直接快运给客户。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每个消费地点不需要冒预测的风险。

2.3.2 集中运输策略

集中运输策略在物流中存在着一对矛盾,即规模经济性与客户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延迟策略比较好地处理了这对矛盾,但在许多地方还是不得不采用小量,甚至是运输的方式。从操作形式看有以下三种:

①区域化集中运输。这种方式主要是把运往某个区域的不同客户的货物集中起来运输,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是是否有足够的客户运量。

②预定送货。即与客户商定一个运送计划,保证按时送到,在预定期内有可能集中到较大的运输量。采用这一方式需要与客户沟通,强调集运的互利性。

③联营送货。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方法,即由第三方运输服务。专业的运输公司的服务对象比较广泛,具备把多个货主分散的货物集中起来的条件,比较容易实现集中运送。

2.4 信息技术的支持

定位实施 篇5

校长不是厂长,而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以教科研为兴校之本,带领全体教师积极主支投身与教育改革之国,勇于进取、勇于创新,认真研究新课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校培养的是多样型的人才,不是一个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人,而工厂生产是一个模子加工产品,要求规格、型号、重量绝对标准。因他加工的是物。在企业管理中,工人工资实行工时计件制,工人的加班点是经常的。超工时越多,工厂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工人的工资就高。工厂的效益能在当日当月就能计算出来,而学校的效益是隐形的、是长期的、是无法用数量计算的。所以学校的管理不是工厂管理。如果把校长当成了厂长,那就当然把学校按工厂去办。急功近利,培养对象追求一个标准,严重出现片面追求升学率。白天黑夜无节假日的加班加点,把学生当生产原料去加工,当知识的容器来灌输,把学生当物去管理,培养的学生那里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严重违背教育方针的。把教师当雇员(打工的)你给我干活,我给你付钱,使教师心灵受到创伤,教师劳动是一个特殊的劳动,是一个良心活,实行工时计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管理。这样的校长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表面上是搞新生课程,但在实际中是旧观念,死管理,老教法,不接受新课程,继续逼迫教师死守课本,干不好就下岗,不管学生明天如何,只管今天有个好分数,不管教师心情怎样,只管学校升学率再上档,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校长不是家长,而是全体教师的服务者。校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教师服务,教师才能为学生服务,校长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校长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成为教师的朋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缺点,在政治上要爱护教师,在业务上要培养教师,在生活上要关心教师,在社会上要保护教师,在办学中依靠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才能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新课程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之中实施,一定能达到国家课改的预期目标。校长不是首长,而是言传身教的带头人。是老师的朋友,是教育家。校长工作是特殊的,既要出办学思想、又要决策、更要带领教师实践操作。校长是师生的楷模,是言传身教的师者之师。校长既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又要凝聚班子力量,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学校有一个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办学氛围、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李岚清说:“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所有,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校长有先进的办学思想、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教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研究应对新生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新生问题,切实推进新生课程改革的的深入发展。如把校长当成了“首长”,认为校长职务是官,思想上产生了校长与教师成为上下级关系,等级明显拉大,过分看重了权力管理,忽视了情感管理。工作作风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出现台上命令多、台下带领少,虚事多、实事少,守旧多、创新少。校长就不能积极的带领教师搞课改,教师无心研课改,致使课改没氛围,缺实效。校长要转变旧教育观念,正确使用校长权力,明确校长职责,把握好校长角色定位,必须加强政治业务素质,改进管理方法,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定位实施 篇6

关键词:角色;定位;教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自古以来对教师内涵的诠释。而今,时代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其角色行为的转变表现为:

一、启动内因,做思想的引导者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正如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一样。当学生思想通了,再苦再难的事他们都会努力去做。有人说,在孩子的脑子里若不播下文明进步的种子,必将野草丛生。七尺讲台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地,而且是思想的播种园。在这里,让他们重视知识,学会做人,在文化知识取得长足进步时,自身修养也能得到很好加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有文化、有素质、德能兼备的人。

为了让他们知道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不给他们讲英语知识,而是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讲他们熟悉的主持人——水均益,讲他用英语访问外国元首;讲杨澜,讲她在申办奥运中的出色表现。接着我又讲了一个笑话:有一个公司员工,接到一份开会的通知,注明时间:Its a quarter to one。他认识a quarter是一刻,one表示一,所以他断定时间是1:15,(这时我也让学生猜是几点,他们都说是1:15)。当他匆匆赶到时,却发现会议室里空无一人,他想今天怎么就我一个人准时呀?其实会议早就结束了,因为正确的翻译是12:45。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笑过之后,我让他们猜想一下这位员工第二天的情况:有的说挨批评,有的说炒鱿鱼,七嘴八舌,不亦乐乎。事实表明,我的第一堂课对以后的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二、强化训练,做良好习惯的培养者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受益终身。为了培养学生守时、惜时的习惯。我首先要求他们做到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我请班上学习好的学生介绍经验,得出该学的时候应集中精力,特别是上课要专心,该玩的时候要放心玩。同时,我还通过限时、限量的训练提高他们的作业速度和质量。

其次,我还教会他们科学安排时间。时间安排合理,等于节约时间。如当读英语和读语数时间冲突时,我让他们每天利用早晚的十分钟读英语,这样一来,英语也能做到“每日一读”。

另外,我还教给他们学习策略,让他们了解遗忘曲线规律,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和复习技巧,并注意检查督促,形成习惯。

三、用活教材,做知识的促进者

用好、用活教材,要求教师既能把握教材的理论高度,又要站到学生的角度,领会编者的意图,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做到对教材深入理解,给学生浅出讲解,使学生乐学、好学。

教师应做到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教材对于编者而言,体现了他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以及为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进行的编排和尝试。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摒弃主观因素通读教材、教材分析、教学指要,切实了解编者意图,准确把握重点、难点,为创造性教学做好铺垫。

译林版小学英语是以功能—结构为主线编排的,编者以真实的情境对话实现英语的交际功能,同时又注意吸收我国传统教材系统性强的优点。如第三册第一单元围绕“找人”,第二单元围绕“找物”,第三单元围绕“参观房间”,再“评价房间”进行对话……

根据这样的特点,我在教学第二单元Lesson 5“找物”对话时,认识到只要将“找物”与“找人”联系起来,运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我先在黑板上板书“找人”对话进行复习。

Where is Jim?

He is in classroom.

Where are Rose and Kate?

Theyre in the playground.

然后,我引导学生比较“找物”与“找人”在句型上的异同点,经讨论得出:只需将“人名”换成“物名”,“He”换成“It”,再加上适当的词组。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安排了“藏东西”游戏,先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我手中的东西后,钢笔、直尺、小刀、橡皮,趁他们不注意时丢掉了其中的一样“pen”,又一学生说:“Where is the pen?”另一学生找后说:“Where is the pen?”另一学生找后说:“The pen is under the desk.”再通过变换所藏东西及其位置,让学生反复练习所学句型。就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说一说、找一找掌握了知识。

人生长河,学校教育不是终极。学习上的落后者,也可能成为其他方面的佼佼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教师激励的语言成为学生漫漫求学路上的助动器吧,只有他们灿烂的笑容才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参考文献:

刘金玉.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定位实施 篇7

一、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形象认知与层次

(一)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模式选择

本文根据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相关模式有四种,即文化引领型定位、市场需求型定位、资源吸引型定位、都市魅力型定位。选择何种定位模式是由旅游地的资源、文脉、目标市场等要素所决定的,而“特色是旅游不断创新的生命,个性化是生命力所在”。

因此根据南通目前已经的城市定位的林林总总与市场需求的不同要求,本文在对南通城市旅游进行定位过程中主要采用市场需求型定位模式,适当借鉴文化引领型定位与都市魅力型定位。

(二)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形象认知

如前文所述,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形象的子系统,是一个城市向人们展示其特色、个性的一个窗口。《南通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组曾对来通游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游客对南通城市形象的整体认知程度最高的是“文化名人(如张謇等)”,说明游客对南通历史上近代有代表性的文化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其次是“江海文化”,认为可代表南通市旅游形象其他要素依次是“旅游节庆”、“旅游商品”、“世界冠军之乡”及“长寿之乡”。

另外南通“坚持‘以水凸显城市的灵性、以山展示城市的秀美、以绿提升城市的品位、以人(张謇)挖掘城市的底蕴’的工作思路,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建设,注重把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融合到城市建设中,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传统风貌的保护,塑造出鲜明的城市特色和独特的城市品位,从而全面提升南通城市形象”,旧城区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欧风东渐、东西交融”的特点,如濠南路改造与建设过程中努力挖掘张謇的历史文化遗存,并将其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鲜明的近代风貌和主题风格:欧式的铁艺栏杆、候车亭和街灯等;还有长67米、高1.5米的大型浮雕“强国梦痕”演绎了张謇与近代南通的一段难忘的历史;雕塑“张謇与梅兰芳”、“荷兰水利工程师”则反映南通人崇尚文化和欢迎开放的心态。

但总体看来,游客选择各项的比例份额并不突出,反映了南通市的整体旅游形象还不很鲜明。游客对文化性资源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反映的城市历史文化的形象地位提升。

因此,城市整体风貌还是体现城市文化和江海型休闲城市的认知,这个整体形象对无论是对观光度假旅游者还是对的商务公务旅游者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层次

徐君亮(2000)“根据国内外旅游形象设计发展趋势,提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应有3个层次:城市旅游整体形象;城市旅游吸引物的特色形象;旅游企业形象”。史占霞(2005)“通过对澳门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细分、对澳门目前旅游形象的评价,以及对澳门旅游形象形成的本体要素、从体要素、媒体要素的深入分析,对澳门旅游形象进行分层次定位”,提出“以多元文化特色的多元旅游目的地形象3个层次2个步骤的定位与塑造过程”。

本文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根据南通城市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特点,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将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设计为3个层次,即:总体形象层次、分类形象层次、特殊形象层次,见图2。

具体表现为:

1、总体形象层次(第一层次):

打造南通“江海风情游”城市旅游形象,以沿江、沿海大开发为背景,结合“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形象,积极倡导旅游与城市一体的理念,突出南通的近代文化特色、江海文化和现代旅游功能,引导公众产生新南通、新江海的心理暗示,使南通成为公众心目中集江海文化、江海美食、江海风情、江海娱乐为一体的新南通,将南通打造成地处江海交汇点的焦点。

2、分类形象层次(第二层次):

在总体形象层次之下需要一系列分类层次的支撑与完善。“江海福地”突出南通的宗教旅游功能;“休闲港湾”突出南通城市旅游的休闲旅游功能;“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突出南通城市旅游的养生功能;“上海后花园”则是从地缘角度出发,定位于依托上海辐射带动城市旅游发展,突出南通小城市的别样风情。

3、特殊形象层次(第三层次):

特殊形象层次是建立在某一特定事件、现象或重大活动基础上建立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如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南通提出“世博在上海、休闲在南通”这一定位,并适时推出世博旅游线路。

二、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实施

(一)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宣传口号是旅游形象的语言性表述,是“旅游者易于接受、了解旅游地形象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般来说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宣传口号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针对城市旅游的地方性特征和客源市场的广泛需求,避免过于空泛;要充分体现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能概括出城市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和旅游需求的主流趋势;另外在遣词造句上要做到琅琅上口、易于记忆,可以充分借鉴广告用语,易于传诵。在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宣传口号上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香港,无论是之前的“魅力之都”还是现在的“动感之都”、“购物天堂”,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宣传口号都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时尚、动感和繁华的香港品牌形象;都江堰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已借助央视黄金时间的广告声名鹊起;而借助第十一届全运会广为人知的“好客山东”,听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这句山东省花费数千万元,经过专家等长达半年调研所精心构思的口号一改以往常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去概括本省旅游的常态思维,而是从特定的社会关系来构思,“好客”体现了山东人豪爽厚实的性格,也印证着儒家文化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经典语句,昭示游客“我是主人迎接客人,无论客人来到我们的任何地方,我们都会善待客人,视客人为亲人”的态度;2010年上海世博旅游宣传口号为“中国上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据介绍,宣传口号中的“中国上海”,体现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国家主办的性质和中央对上海服务全国的定位;“发现”和“体验”,表达了中外旅游者可以在世博会“城市”主题下获取的丰富感受;两个“更多”,一方面表示中外旅游者可以在世博会上“发现”和“体验”世界各国的城市,另一方面也表示中外旅游者通过上海可以方便地去“发现”和“体验”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和中国其他地区的城市。

本文在研究前人对南通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的提炼与概括,从旅游者心理需求角度出发,参考传播学有关理论提出南通城市旅游形象的总体宣传口号:南通,江海的味道,口号的内涵:“江海的味道”简练概括南通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及江海美食文化等;每一位游客都有着独特的口味,“味道”一词暗示着南通的“江海”是独特的;同时还寓意着向游客发出前来品味南通、鉴赏南通的邀请。在总体宣传口号下辅以“江海福地,休闲港湾”、“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上海后花园”、“世博在上海,休闲在南通”等一系列主题口号,构成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口号组合。

(二)南通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1、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唐礼智(2002),赵慧姝(2005)等借助企业CIS战略理论,从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3个方面对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构成进行了阐述,并以分别泉州、沈阳为例对两座城市旅游形象进行了定位设计;董亚娟(2004)结合旅游学、旅游地理学、市场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一般原理和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CTIIS)。本文借鉴董亚娟的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CTIIS),将该系统中地缘识别系统(GIS)、人文识别系统(HIS)、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视觉识别系统(VIS)等5个子系统与作者提出的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3个层次相结合,对南通进行旅游形象设计。

“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是城市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采取行动,通过导入形象识别系统,将城市旅游的发展理念和精神文化及各种旅游信心运用行为活动、视觉设计等整体识别系统传达给城市内外部公众,以塑造一种与众不同、具有感召力的城市旅游形象,使人们产生深刻认同从而赢得客源,促进城市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2、南通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1)南通城市旅游地缘形象设计

南通地处中国最大的客源地与目的地——长三角旅游圈,南临长江、东滨黄海,是沿海经济带的中枢,上海都市圈核心城市,素有“扬子第一窗口”之称。

(2)南通城市旅游人文形象设计

南通是人文荟萃、名贤辈出之地,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样、马可·波罗等中外历史名人在南通留下了传世之作和趣闻逸事,更难得的是,城市诸多历史文化遗存都与自然风光、生态特色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个性的特色景观。围绕南通近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南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第一城”。

(3)南通城市旅游理念形象设计

城市旅游理念,即依托城市旅游资源、城市旅游功能,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城市旅游理念具有统一性和独立性。

通过对市场需求及地方文脉的分析,南通城市旅游理念形象可以从下列几个层面进行设计。

一级理念:一级理念要突出南通城市旅游总体形象,即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设计层次中的第一层次。与此相对应的宣传口号是南通城市旅游形象总体宣传口号:南通,江海的味道。以简练的“江海的味道”来高度概括南通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及潜在的美食文化等,同时“江海的味道”还寓意着向游客发出前来品味南通、鉴赏南通的邀请。

二级理念:二级理念是南通城市旅游形象的具体执行,是南通城市旅游总体形象的分解与细化,即南通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设计层次中的第二层次(分类形象层次)。与此相对应的宣传口号有:“江海福地,休闲港湾”,突出南通城市旅游的休闲旅游功能;“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势必会引起广大老年游客对南通长寿现象、养生之道、生活常态的一探究竟;“上海后花园”,引导人们远离在大都市的现代与繁华,享受江海小城的别致风光。

三级理念:三级理念是南通城市旅游针对一些特殊事件、活动,是特殊形象层次(第三层次)。如早在2010年时,针对上海世博会广阔的市场前景,提出“世博在上海、休闲在南通”定为口号,引导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在上海参观游览结束后顺道取道南通,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享受江海小城的宁静与休闲。

(4)南通城市旅游行为形象设计

对外行为形象:充分利用江苏省沿海大开发这一有利历史契机,加紧开发具有本地浓郁地方特色的拳头旅游产品和重点旅游项目,形成以城市旅游为主体,观光休闲产品与自然景观为补充的旅游产品格局。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公关宣传活动,如江海国际旅游节、江海美食节、港洽会等等。

对内行为形象:政府行为形象。政府行为是城市形象的代表,政府应在政策制定、重点旅游产品开发、营造旅游业良好外部发展环、建立合理竞争模式、规范市场秩序、抑制产业结构失衡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树立政府行为的良好形象。企业行为形象。城市旅游形象与提供各种服务产品的旅游企业密不可分,旅游企业的形象是城市旅游形象的双韧剑,“企业行为是城市形象活动的指示器。旅游是一种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因素的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多种服务,相应的旅游企业包括交通站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商场等各种经济实体。旅游企业形象应设计为:旅游产品品种丰富、特色鲜明、品质优良,接待服务一视同仁、热情服务、真诚关心,内部管理以人为本、管理高效”。因此,做好旅游企业行为形象设计至关重要。公众行为形象。南通是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高境界,没有文明的公众,就没有文明的城市,而公众行为恰恰是城市形象的主体。一般来说,公众是旅游目的地中人数最多的一类人,虽然大部分公众不从事与游客直接接触的工作,但由于分布广泛,接触机会与场合较多,因此公众的生活方式、语言服饰、行为活动等和风景一样成为游客眼中对城市旅游印象的一部分。公众的热情好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某些不适应。其形象应设计为:热情好客、诚信待人、文明礼貌,形成“人人关心旅游、人人参与旅游、人人是形象大使、人人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资源”的社会环境。

(5)南通城市旅游视觉形象设计

城市视觉识别泛指一切可以作为城市旅游形象载体的物品与符号。视觉识别系统是对城市旅游形象的进一步具体化、可视化的传达方式,是最直观、也最容易被感知的形象。

视觉形象设计的原则是体现理念形象和人地协调性。视觉形象是旅游地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的主观反映,具有直观性,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城市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城市旅游标志、城市旅游吉祥物与旅游形象大使、城市绿化与夜景照明等。具体如下:

城市建筑形象:“为了良好的视觉形象,城市需要造型优美独特、内含文化审美价值,能展现城市形象和个性的标志建筑。如北京的天坛、故宫,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而对于南通来说,则是以“近代第一城”为指导的“欧风东渐、东西交融”,近代建筑风格区别于其他城市,使得南通建筑形象独树一帜。

城市旅游标志:城市旅游标志是视觉形象设计的核心,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有鲜明的城市旅游标志,如扬州旅游标识由五亭桥、杨柳、古城墙等构成(见图3),镇江旅游标识以一个写意的“江”字为主体(见图4),这两个城市的旅游形象标识均通过公开征集的形式遴选而来,通过遴选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另一方面真正发现遴选出能代表城市旅游形象的标识。而目前南通市尚未有明确的旅游形象标识,这对推介南通城市旅游,扩大城市知名度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城市交通形象:城市交通形象主要包括街路形象、广场形象、花园形象、车辆客运形象、旅游导引系统形象等。南通城市旅游交通形象应首先解决主城区交通拥堵,景点可进入较差的问题;其次应规范街道、巷口的命名与标识;另外在交通干线、车站、旅游景点等位置应建立醒目的中英文导示牌。

定位实施 篇8

一、“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何为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于少年儿童而言何谓心理健康或不健康,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有什么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心理素质又是什么关系呢?

(一) 关于心理健康相关概念与理解

对任何生物体而言, 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健康与不健康不是绝对的对立, 而是相对的有过渡性阶段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个人可以实现其能力、可以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工作有所成效、可以为其所在的群体有所贡献的健康幸福状态。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其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1]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 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同于成年人, 他们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见表1) 。而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 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 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心理异常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表现为:忧郁、狭隘、嫉妒、惊恐、残暴、敏感、自卑。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 简称为心理教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 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1]因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等同于心理素质教育。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 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 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 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 对内制约着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外与其他素质一起共同影响主体的行为表现。”[2]“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 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 又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标志。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正是心理素质不良的必然结果。反过来, 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提高, 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 决定行为适应与否。”[2]

对上述概念的梳理有助于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含义的理解。处于心理发展期的青少年学生, 由于心智尚未成熟, 对社会接触和了解不够, 因此, 不能使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在论坛中有教师提问:学生在学习难度动作时具有胆怯心理是否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显然不是, 任何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会有胆怯心理, 关键是如何对待, 采取什么措施, 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

有教师举例: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女学生, 在1.1米高度的跨栏架上做跨越式跳高动作, 但总是不能完成, 教师将跨栏架换成橡皮筋后, 她很轻松地跳过去了。这就说明心理健康因素对掌握技术要领的重要性, 这里使用的“心理健康”一词应该是指“心理素质”的含义, 与是否健康没有关系。在上述例子中, 其实并不涉及到“心理是否健康”的问题, 而是心理素质的不同表现。因此, 在体育教学或教学研究中使用“心理素质”一词更有利于表达的逻辑性与准确性。

(二) 关于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维持着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状态, 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如江苏沈锋老师所说“个体一生不断面临新的情境, 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要求, 如, 人格发展、对父母心理上的独立、职业选择、人际关系、婚姻、家庭、退休、死亡等。社会适应是一个毕生的过程。”再结合心理健康标准可以看出, “社会适应”属于心理健康范畴, 是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 是一种长期适应的过程, 对于个体而言,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 “中小学教育阶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 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匹配 (江苏沈锋) ”。“只能说体育课具有促进社会适应这方面的功能, 但也是众多教育中的一角, 还有其他教育也在共同发挥作用 (江西毛华燕) ”。

(三) 关于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因此,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叫做发展。如, 由于疲劳和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 就不能称为发展。一般地说,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主要是表现在受教育者智能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两个方面。智能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 它表现在受教育者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上, 教育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品质的发展过程, 也与智能发展过程一样, 主要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实现的。总之, 心理发展借助于教育的内容、方法, 教育者的言行, 以及教育情境, 激发和诱导受教育者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以及形成各种能力和个性特征。

由此来看, 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教育对发展儿童青少年的智力, 尤其是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甘肃董平老师所言:“体育与健康学科是将学生体质、能力、意志、精神等有机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手段, 旨在使学生身心和谐、人格完善、情感丰富、心情愉悦、涵养得以提高。”四川阎光辉老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需要坚持培养学生人格的魅力, 促进学生养成坚韧、拼搏、积极向上、忍让、宽容等良好的品性。”可以看出, 这些良好个性品质也恰恰是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个性品格的人更容易走极端, 或者做出不太合乎常理的事情。而在体育课程中, 我们强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 也要重视通过体育学习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课标》中的“心理健康”可以理解为“良好的或健康的心理发展”, 具体体现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或促进, 这种心理素质的发展中包含着社会适应能力及个性品质和智力发展。

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体育课程中的体现与落实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个比较宽泛的范畴, 其他学科或者很多活动形式也同样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那么, 体育课程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是什么关系?体育学科自身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发展的根本是什么?哪些是核心, 哪些是抓手?或者如谢雷老师的问题:体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有什么内在关系?又如龚朝晖老师的问题:体育学科更适合或更有利于达成哪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呢?具有体育学科特点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科内容有哪些?

(一) 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为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如, 山东于周涛老师所言“体育实践课与其他学科相比, 在环境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体育操场是开放的, 教学空间比较大, 因此环境变化多, 角色转换快, 信息交流频繁, 这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那么, 体育课程的哪些特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呢?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 简称为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 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网络讨论提供的“案例1”中“美国的学校和学生们都特别重视在体育比赛中获得的奖项。在很多人看来, 体育活动, 如, 球赛, 甚至包括给球赛当乐队成员, 都能培养青少年的品格和基本生存技能, 如, 团队协作、冲突解决等。”这种情况看起来类似于我们的课余训练队或体育俱乐部, 虽并非学校体育课, 但相对而言, 比起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与我们的体育课程更接近了一些。而且, 在论坛中教师们还给出了很多关于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的品质的内容, 如, 培养顽强的作风、敢于挑战的勇气、经受挫折的能力、乐观自信、胸怀开阔、积极进取、自尊自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宽容忍让等等。那么,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呢?

讨论中大家还举出了很多例子。如, 一位老师提到“在自杀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中, 体育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 因为负面情绪可以在经常的体育活动中得到宣泄, 体育使他们变得性格开朗、胸怀开阔、乐观自信、勇于战胜困难。”这个例子也说明长期艰苦的体育训练可以铸就某些良好的心理品质, 成为抵御和防范不健康心理的真正利器。

在综合大家观点和讨论的基础上, 我们将体育运动的心理促进作用概括为4个核心要素, 即:艰苦训练、不断挑战、体育竞赛、团队精神。在运动参与过程中伴随着这4个要素会引发许多其他心理特征, 从而塑造练习者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进取的心态、竞争与合作精神、胜负与荣辱观以及贯穿始终的心理调节等。

这些优良的心理品质不但使一个人成为非常优秀的个体, 而且也为其心理健康奠定个性基础。

(二) 利用体育课程的四大特性, 落实心理发展目标

作为学校教育的体育课程是否具有同样的功效呢?如何落实并发挥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作用呢?作为学校教育的体育课程, 与专业运动训练、课余运动队甚至体育锻炼娱乐均存在较大差异, 不可混为一谈, 但也离不开体育运动对心理发展的独特作用。而且, 所谓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促进也不是在课堂上孤立存在的, 是伴随着运动学习而进行的。因此, 将体育运动“四要素”灵活运用在体育课程中, 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键。

1.苦中寓乐。在教学中需强调体育活动的强度与数量, 追求“苦中作乐”, 磨练坚强毅力。正如杨正伟老师所言“锻炼后的快乐, 提高后的快乐, 那种历尽千辛万苦、克服层层困难的‘学会’、‘能’做某个技术动作的快乐, 在现在的体育课上缺失了。而由此所附带的诸如坚韧、顽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可能在快乐中也消失了!”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 我们更多在关注如何让学生获得快乐, 体验运动的乐趣, 殊不知体育运动的乐趣往往躲藏在“吃苦”的背后, 那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痛或累的“苦”才是引发学生心理变化, 需要学生学会坚持和忍耐, 迫使学生不断体会身体感受的关键所在。而且正因为身体各种感知觉 (疼、累、兴奋、开心、悲伤等) 都是身体和心理的深刻体验, 也因此而记忆深刻、影响深远。

在笔者曾经对466名小学生家长的调研中得出一些结论:赞成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多吃苦的家长占94.3%。当然, 只有苦而没有甜、没有乐, 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 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苦中作乐”, 引导学生心甘情愿地“吃苦”。

2.适度挑战性。帮助学生确定体育学习目标, 努力挑战自己, 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体育课堂上不需要学生挑战运动极限, 也不一定是超越某名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运动学习中挑战自己, 挑战运动的高度和远度, 挑战胆怯的心理, 挑战痛苦的感受, 学会努力坚持, 这是体育课程内容一个比较外显的特性, 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如, 湖北徐敏老师所言“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 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乐趣, 进而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 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 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这才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之一。”学生在运动参与的不断挑战过程中, 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 学生需要自我鼓励, 激发自我动力, 需要调节心态, 充满自信心, 不断追求下一个目标, 这是帮助学生不断战胜困难、保持积极心态的过程, 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

3.竞争与竞赛性。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争与竞赛活动中, 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兴奋性。在体育教学中, 中小学生会因为一个接力赛跑的输赢争得不可开交, 会因为输掉一场球而痛哭流涕。如, 江西毛华燕老师所说“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学会了遵守规则, 做游戏不犯规, 学会正确对待输赢。”“经常参加体育比赛, 激烈的竞争也使学生变得自信和坚强, 胜利使他们获得自信, 失败使他们经受挫折的考验。”当然, 有时由于学生的技术掌握不够而无法组织正式规则的比赛,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些体育竞赛性练习或竞争性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奋性与竞争意识, 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理性看待输赢, 乐观面对挫折, 这也是体育课程落实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4.合作与交往性。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和帮助, 因此, 在体育学习时常采用分组或小团体的方式进行, 尤其是一些集体运动的项目本身就依赖于多人合作, 在团队学习过程中有配合、有责任、有纪律, 也会有矛盾与冲突, 这些都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其实, 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组织方式在其他学科中也被普遍运用, 但在体育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会有一些同甘共苦的深刻经历, 因此, 成员间的团队凝聚力也会显得更强烈些, 影响也会更深刻。这也是体育学习在促进学生与人交往、相互配合以及处理矛盾方面的特性所在。

(三) 学生体育学习中心理发展的动力:体验积极情感, 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 需要面对劳累和酸疼、竞争和挑战、矛盾与冲突, 甚至需要面对最直接的挫折与失败, 这既需要自己的心理调节, 也需要来自外界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因此, 帮助学生在运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见表2) , 形成良性循环, 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如, 浙江张建林老师所言“老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是带着激情鼓励进步的学生, 鞭策气馁的学生让其形成积极的态度, 这会让课堂氛围走向良性循环。重视这些因素是一位教师走向真正教书育人境界的开始。”

在我们曾经做过的对小学生家长的一项调研中, 关于体育活动除了身体健康方面对孩子的积极作用, 其结果由高至低排序为:磨练意志力 (93.9%) 、积极乐观的态度 (87.1%) 、培养规则意识 (68.9%) 、调节心理平衡 (66.5%) 、交往能力 (64.6%) 、学会面对成功与挫折 (63.3%) 。当然, 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各个方面的促进与培养也不是完全分离的, 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 厘清核心概念, 抓住体育课程、体育活动的一些本质特性, 落实具体做法, 进行长期地引导与渗透, 才是体育课程真正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落到实处的关键。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潘建芬认为“有意关注课堂上学生的体育品行, 及时观察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捕捉教育时机, 优秀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凸显得会更充分、适切,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定位实施 篇9

一、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的双重瓶颈

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对阅读疗法的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 无疑以北京高校图书馆的研究者王波为显著代表, 他对国外阅读疗法源流和进展的介绍以及从学理上较系统地梳理其原理与类型的论著, 对高校图书馆同仁的相关研究有指标性的意义, 其论著的被引用情况即是表征;就实证性研究来说, 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宫梅玲等近十年来依托于所在图书馆、以高校生心理干预为目标的阅读疗法研究, 不断有研究成果见诸于国内图书馆学或医学等期刊, 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证性研究先锋与旗帜。但是, 除此之外, 其他高校图书馆同仁的相关研究, 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让人振奋的成果。

高校图书馆界对阅读疗法虽然做了不少专题性理论研究, 但是许多研究者的落脚点还是主要放在“务虚”上, 大家对阅读疗法的理论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和作用等基础层次上, 对于如何实施阅读疗法的探究还多浅尝辄止、流于笼统与粗疏, 缺乏更切合高校图书馆实际又具有前瞻性, 能够循序渐进地由初级到高级、从现在到未来的阶段性实施方案与战略构想, 大多数有研究成果的在理论指导性和实践可行性上未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与推进, 更缺乏开拓性理论与可操作性实践方案的研究成果。付婉秋于2005年对1994-2004年中国阅读疗法文献做了计量研究[3], 得出的结论是: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利用关键词“阅读疗法”和“图书疗法”为检索入口检索1989-2004年的文献, 共检出相关文献47篇, “研究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经验的、定性研究的层面上, 定量的、实验的方法研究还非常少”。笔者对2005年后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同仁撰写的阅读疗法论文进行研读, 感到上述结论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有效, 可以说, 阅读疗法的研究呈现出既有方兴未艾之态又难有高歌猛进之势的停滞不前困局。

再就高校图书馆界阅读疗法的实务运作来说, 图书馆同仁呼吁将阅读疗法纳入读者服务范畴已近二十年, 但是十多年来, 以研究论文、新闻报道等形式公开披露开展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似乎依然是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一花独放。刘晶晶指出:截至2006年底, 一项对我国70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服务项目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的70所高校图书馆中, 只有一所开展了阅读治疗服务项目, 就是山东泰山医学院图书馆, 其余高校图书馆均没有开展此项服务, 但其中有5所高校图书馆表示该服务项目已引起他们的重视[4]。笔者通过网络查询江苏省内主要高校图书馆的网页, 没有发现明确将阅读疗法纳入其读者服务范畴的例子。

显然, 阅读疗法理论研究的开拓性与指导性的欠缺以及实证研究的极个别性与实务运作的难以实施, 构成高校图书馆界开展阅读疗法研究的双重瓶颈, 打破之有待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过程的实施。由于实践与理论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 “知行合一”是公认的哲学定律, 两者必须同时进行方可。不过, 依笔者愚见, 目前更急迫的是切实开展阅读疗法实务, 进而推进相关的实证性研究,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化。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前提

绝大多数提倡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论者, 其立论依据可以归结为“两点需要”:首先是在校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次是拓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领域的需要。首项“需要”是倡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论者的主流性立论依据, 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要, 相关论述主要基于阅读疗法的作用与机理, 以及当下在校高校生心理健康调查得出的令人不能够掉以轻心的社会现实[5]而确立。第二项“需要”则更多关乎未来, 它考虑的是高校图书馆如何在21世纪更新服务职能, 拓展服务领域和增强工作责任, 乃至于如何提升职业素养与技能以便在未来的社会职业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或许惟第二项需要不但关乎现实也关乎图书馆的生存空间扩张与社会价值维系, 故不但有高校图书馆从业者以此为开展阅读疗法的重要理由, 国内图书馆学界人士也大声呼吁, 或许由于他们身为准旁观者的视角, 加之对国内外业界状况的研究与掌握的及时性与精确性, 甚至更早地提倡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6]。

就现实需要而言, 阅读疗法无疑是应对现今高校生群体在人际交往、学习、恋爱等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心理健康问题”[7], 特别表现于自卑、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良药。阅读疗法的适应症包括抑郁、偏执、成就焦虑、心理失调、人格障碍等[8];部分国内有临床经验的医界人士认可的实行阅读疗法有效的疾病 (按照疾病被提及的次数排序) 是:心理失调 (17人) 、抑郁症 (15人) 、阅读障碍 (8人) 、精神分裂症 (6人) 、性别机能失调 (5人) 等[9];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实证性研究多年的宫梅玲等指出, 阅读疗法对解决高校生常见的心烦焦虑、人生目标不明确、孤独、忧郁悲伤、厌学、交际困难、自卑七种心理问题“有显效”[10];付婉秋也是高校图书馆从业者, 其研究表明:在对高校生受试者进行了3个月阅读疗法的集体干预后, 他们在恋爱问题、同性恋倾向、多角恋爱、学习挫折感、心境、退缩自卑、孤独感、自我闭锁、攻击性和自杀倾向等10方面, 情绪障碍有了“显著”改善, 其性烦恼、健康问题、情绪障碍、情绪低落等特征和学习压力问题, 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11]。

由此可见, 目前国内的临床医疗与高校图书馆的实证性研究都证明, 阅读疗法对医治抑郁、阅读等方面的心理与情绪障碍有作用, 尤其是相关研究表明阅读疗法对缓解高校生忧郁、自卑、孤独等抑郁性情绪障碍有着明显疗效, 对高校生克服恋爱、学习、交际等过程的困难也可以起到关键的矫正作用。那么, 何以国内开展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依然是少之又少呢?将之落实为读者服务范畴开展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凤毛麟角呢?难道真如少数对高校图书馆能否开展阅读疗法存几分疑问或抱谨慎态度同仁所顾虑那样, 其原因在于:缺乏理论体系和实证案例的支撑, 没有高素质人才, 多学科合作意识不强与资金投入不足, 社会对阅读治疗的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吗?

但依笔者分析, 尽管这样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 但是其所举证的因素也并非是阻挡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无法逾越的障碍。毕竟以王波和宫梅玲两人为代表的国内研究者已经以其研究成果给高校图书馆界同仁开展阅读疗法从理论与实务上提供相当的支撑力量!至于说“多学科合作意识不强”、“ (阅读疗法) 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对阅读治疗的认可度不高”等因素, 虽然都可能成为制约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障碍, 但是如果高校图书馆未能够彰显开展阅读治疗的工作成效, 对其相关的资金投入与社会认可度又怎么能平白无故地提高与提升?若想改变高校图书馆界阅读疗法理论研究与实务开展之间的力量对比差距, 恐怕还是得从实施实务开始, 进而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证性研究并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 而达到此目标的首要之举, 在笔者看来是根据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现实, 对其实施阅读疗法过程中所能够与应该扮演的角色予以准确定位, 这是项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角色定位

阅读疗法作为辅助性医疗手段, 是借由阅读书籍过程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方法, 如何实施, 其方法与途径却是因人而异大有讲究的。论及现今比较广为人们接受的阅读疗法分类法, 无论是杰可逊 (Evalene P.Jackson) 的“隐性与显性”两分法, 还是阿琳·海尼斯 (Arleen Hynes) 的“一般与临床”两分法, 或者是罗宾 (Rhea Joyce Rubin) 的“教养、临床与发展”三分法等, 或侧重于从实施者 (图书馆员、阅读疗法师或专业医师) 角度分类, 或侧重于接受者 (寻求阅读疗法帮助者) 的角度分类, 或者在分类时更多地考虑阅读疗法实施过程中实施者与接受者的互动以及“环境”与“技巧”等[12], 其类别的确立与差异主要是侧重点不同的结果。

笔者根据这些分类原则, 试着将其归总为两类:“一般阅读疗法”与“专业阅读疗法”。前者系指通过阅读活动以维护读者自身的人格健全、调节亚健康状态的强调自我管理的自疗式阅读疗法, 主要包括杰可逊的“暗合 (隐性) 的阅读疗法”、阿琳·海尼斯的“一般阅读疗法”和罗宾的“发展阅读疗法”;后者则指强调通过阅读疗法的实施者与接受者之间互动, 特别强调实施者的主动介入发挥心理学与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诊断式的阅读疗法, 主要包括杰可逊的“明确 (显性) 的阅读疗法”、阿琳·海尼斯的“临床阅读疗法”和罗宾的“教养阅读疗法”。在如此归并后再来考虑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角色定位就相对容易了。

根据实证性研究成果显著的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宫梅玲等研究, 图书馆从业者若希望成为开展阅读疗法的“图书治疗馆员”, 除“必须有扎实的图书治疗理论功底, 对图书治疗原理, 图书治疗的疗效机制, 图书治疗的方式和方法, 图书治疗的作用, 图书治疗的效果等理论知识都应掌握”外, 还必须具备“谦虚、正直、诚实、坦荡, 具有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人格条件, “缺乏同情人、关心人的品格, 不能坦诚待人, 不能赢得信任, 缺乏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 他就不能担当图书治疗馆员的重任”;此外, “一般的心理咨询知识”、“一定的文学素养”与“多元的知识结构”也是需要具备的条件[13]。对照此职业素养要求, 依目前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 仍然是以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以及外语、汉语、哲学等人文科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占图书馆专业人员中较大比例, 除非是医学院图书馆, 否则医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几乎不存在这样的现实, 企图在高校图书馆找到现成的“图书治疗馆员”, 同时期待所有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阅读疗法, 显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

在此情况下, 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工作, 特别是初期将之作为读者服务范畴予以开展时, 其角色应该也只能够定位在“一般阅读疗法实施者”概念上。具体说就是根据学校学生基本需求, 担当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工作的“辅助者角色”, 不求成为可以治疗心理问题个案的“阅读疗法师”, 更不能够期望自己可以部分充当甚至某种程度上替代专业心理医师, 而是脚踏实地地从关怀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 开展“一般阅读疗法”, 主要以选择和编制“一般阅读疗法图书文献书目”提供给读者为己任;此时, “阅读疗法馆员”还非常有必要与学校称职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共同开展工作, 以发挥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先天优势——充裕的图书资源以及实施之符合成本最低化原则和高校生的行为特征等, 尤其是有些学生讳疾忌医、不愿意直接面对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现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 高校图书馆界开展阅读疗法以拓展读者服务工作, 既是社会特定群体 (高校生) 的需要, 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或许难以做到所有高校图书馆普遍而全面地开展阅读疗法, 但是可以从“一般阅读疗法”做起, 并通过图书馆员与学校心理辅导咨询专职教师合作途径, 经过一定阶段的充分实践与人员准备后再迈入全面的“一般”与“专业”两类阅读疗法兼而有之, 以阅读疗法拓展读者服务工作的新阶段!想必此时,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多学科合作意识”已经有了极大提高, 其阅读疗法工作成效将被广泛认可, 相应得到的资金投入与社会认可度也将大大提高, 图书馆社会职责必定有更好的发挥, 自身社会地位也将同时提升的!

参考文献

[1]杨一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真的可行吗?[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7, (03) :93-96.

[2][4]刘晶晶.阅读疗法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及其障碍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6) :33-34.

[3]付婉秋.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研究阅读疗法[J].现代情报, 2006, (01) :8-11.

[5][7]蔺桂瑞等.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 , 2009:4-9.

[6]沈固朝.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J].图书情报工作, 1998, (04) :12-15, 54.

[8][12]王波.阅读疗法的类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 (06) :47-53.

[9]赵丰丰.对“阅读疗法”的调查及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 (01) :38-39.

[10]宫梅玲.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05) :578.

[11]付婉秋等.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01) :69-72.

定位实施 篇10

一、实施单位法律地位的历史沿革

199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9条第1款规定, “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统一拆迁, 也可以由拆迁人自行拆迁或者委托拆迁”。第2款规定, “拆迁人委托拆迁的, 被委托人应当是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经过修订的200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拆迁人可以委托具有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第36条规定:“委托不具有拆迁资格单位实施拆迁的, 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3%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此后, 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及政府对拆迁队伍和行业规范管理不断深化, 并从法人治理结构上要求拆迁实施单位实行“拆管分离”, 从原管理机构或开发企业中独立出来, 具有完全承当民事责任的独立法人, 并且省、市从资质管理、人员培训、行业考核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征收条例》两次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 曾将实施单位改为“实施机构”, 但在正式颁布时, 仍定为“实施单位”, 这表明专业从事拆迁及今后征收实施工作的这个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由行业的特点和今后征收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一是拆迁 (征收) 工作政策性、法规性强, 涉及面广, 需要熟悉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娴熟的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队伍做一人一户的具体工作, 从而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拆迁 (征收) 工作环节较多, 事务复杂, 从项目的启动到竣工验收, 需要经历前期调查摸底、听证、公告、评估、协商洽谈、协议签订、搬迁腾房、安全拆除、补偿安置、结算支付等多个环节, 需要一支责任心强、有毅力且相对固定的实施队伍来完成各环节的工作任务。三是拆迁 (征收) 工作的社会性强, 具有纠纷暴露的滞后性、诉讼的延续性、房屋拆除的安全隐患性、上访处理的复杂性等特点, 不是短期行为所能处置的, 离不开作为当事人的实施单位去参与处理。因此, 从法律定位和客观发展的需要出发, 不能忽视这支队伍的重要作用, 并让其具体担当实施者的角色。

二、政府征收背景下实施单位的定位

《征收条例》明确规定, 政府是今后征收工作的责任主体;同时, 政府确定的征收部门作为委托人, 代表政府直接与被征收人签订征收补偿协议, 与原拆迁相比较, 政府在法律关系、与被征收人的利益关系等方面更直接、更复杂, 依法、规范、公开、公正的启动征收工作, 维护好被征收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义务, 这也是《征收条例》明确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旨意。但政府征收不等于政府具体操作实施。当前, 要将学习领会《征收条例》的精神实质与做好承前启后的平稳过渡、推进征收工作的实际进程紧密结合, 防止认识和操作上的三个误区:一是政府作为征收主体, 就不能委托或使用原拆迁实施单位, 只有政府自己实施才能控制法律风险。二是以单位性质作为是否营利为目的的唯一标准, 认为只有成立事业性的单位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原有的实施企业必须解体或重新整改, 否则征收工作无法实施。三是正常收费即为营利, 即使企业单位的收费标准等同于或低于事业性单位, 也认为是“以营利为目的”。笔者认为, 防止实施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进而影响政府形象, 侵害群众利益, 是实施环节中的重点所在。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在于改进管理方式, 健全工作机制, 统一收费标准, 防止以大包干等委托方式使实施单位受利益驱动而乱作为。本着平稳过渡、有机衔接、积极引导、服务征收的指导思想, 一是将实施单位定性为服务性的中介机构, 在从事服务活动过程中, 根据规定收取合理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等费用;二是在运作模式方面实行收支两条线;同时, 严格行业管理, 禁止工程“大包干”的方式误导实施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征收的社会责任;三是加强监督审计。对实施单位与群众签订的补偿协议、代办服务费严格审计, 防止弄虚作假、截留、克扣补偿资金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三、对实施单位的管理思路

《征收条例》出台后, 房屋征收为政府行为, 实施单位的行为直接代表政府, 政府不仅要对其行为进行监督, 同时, 要对其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必须进一步严格管理, 统一规范实施行为, 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稳定队伍, 扎实推进在拆项目的竣工扫尾。在以往拆迁项目属地推进的基础上, 与各项目责任主体配合, 进一步梳理遗留项目的具体情况, 细化项目实施单位的目标任务, 同时, 认真贯彻省《关于认真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切实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通知》, 防止野蛮拆迁, 确保平稳过渡。

二是更换名称, 核定收费标准。可将现有的房屋拆迁实施单位更名为“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 避免社会产生“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概念歧义, 适应政府征收要求;同时, 会同物价局等部门合理确定实施单位的服务费标准, 不允许协议性收费。

三是加强管理, 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在系统进行新的《征收条例》及相关文件学习培训的同时, 继续实施“平安拆迁”各项考核要求;同时, 针对征收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 细化行业考核细则, 积极探索拆迁企业信誉管理制度, 为适应新的征收工作夯实基础;同时, 通过优胜劣汰、资产重组的市场机制与行业管理引导相结合等办法, 将实施单位从数量型向质量规模型发展。

四是设定程序, 规范征收实施行为。《征收条例》规定, 补偿实行市场化评估, 这对规范拆迁、公平拆迁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既行的拆迁办法基础上, 认真研究适应征收要求的工作程序和规定, 制订补偿方案的备案办法等。同时, 与法院对接, 使程序、具体实施行为更具合法性, 防止因市场化评估出现的政出多门和具体操作上的各自为政、短期行为等负面效应影响大局。

定位实施 篇11

[关键词] 会计 诚信 教育

1992年我国爆发了第一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事件——深圳原野,随之几年又有一系列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曝光,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不是单个的上市公司的造假,而是一场大面积的会计诚信危机。如果是单个公司造假,那是个别现象,但当出现上市公司大面积会计造假时,人们就不再关注个别主体的特殊性,而是开始认真地反思:是制度的因素还是道德文化的丢失?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利益主导人们的心灵,传统的诚信道德几乎沦丧,于是大声疾呼加强教育;也有人认为道德约束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应该加强立法,从重处罚。在这十多年中,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会计行为加以约束,同时呼吁会计诚信教育,但无实质性的措施。国家和公众都呼吁会计诚信教育,但是多年来会计诚信教育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那么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或作用究竟如何?我们该怎样实施会计诚信教育?在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会计诚信问题作一下简要地分析。

一、会计诚信问题简析

1.会计诚信问题的含义:诚信是指诚实守信,不欺诈,会计诚信是指人为造成的会计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是否相符。会计诚信问题的含义则要复杂一些,以往的研究并未对此有专门的讨论,本文认为会计诚信问题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1)会计诚信问题是已经存在的一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2)这种现象已经对社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麻烦,是急待解决的矛盾;(3)会计诚信问题不只是故意造成会计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不相符这一簡单结果,而是这个问题从其产生可能性到最终形成的一系列的过程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事务的总和。

2.会计诚信问题的发展与现状分析: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从春秋时代到先秦儒学再到宋明理学对于诚信道德都很重视。但我国古代重农轻商,所以在商业方面诚信制度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反却出现了“无商不奸”的说法。即使在今天的社会,虽然不再认为“无商不奸”,但伦理道德中的诚信观念和经济领域里的诚信制度也仍然还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

1.会计诚信教育定位的意义: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曾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可信,可见上市公司会计诚信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此严重的会计诚信问题,单靠立法、处罚,能治理得了吗?回答是否定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会计诚信教育肯定是起作用的,但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以及在该地为下会计诚信教育如何实施,却是一个应该值得明确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它,才能真正地实施好会计诚信教育。

2.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道德文化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能在短时期内更迭或变迁,而道德文化的改变却是一个逐渐的,漫长的过程。但道德文化一旦为个体所接受,并内化于个体的身心,形成一种信念,便对个体的行为有极强的,长期的约束力。也正是如此,才决定诚信道德对个体行为的约束是基础的,深远的。会计诚信道德是诚信道德中的一部分,它要随着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单个的突飞猛进。道德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教育,所以这也决定了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从纵向讲,会计诚信教育不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的作用却是基础的,深远的;从横向讲,会计诚信教育要随着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的发展而进行,不可能抛开大环境而唯独让它超然卓越。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实施

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作用是基础的,深远的,所以会计诚信教育应该是势在必行,常抓不懈;会计诚信教育不能脱离诚信道德的大环境,故此会计诚信教育要与其他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具体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诚信教育要选定正确的范围。近些年,很多人对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教育进行分析,其重点是强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无论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是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其立足点都是会计人员,也就是说会计教育的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这表面上看很顺理成章,但深究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却觉得将教育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不但范围过于狭窄,而且也未必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清楚地认识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就应该透过事情的表面,识别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

通过对近些年会计诚信缺失案例和有关会计诚信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是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而会计人员往往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工具,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会计人员。再者,在较大的公司集团里,管理层或决策者往往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运作虚假会计信息,作为普通的会计人员很可能都不能洞悉其中的缘由。如此情况下,我们把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这不但是范围狭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此教育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假如把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纳入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让他们懂得会计知识,接受诚信观念,树立法律意识,这不但有利于会计诚信,也对公司的经营有益无害。另一方面,无知者无畏,如果让管理层或决策者有所知,即有法律意识,有诚信观念,那势必对他们构成一种约束。曾经有一个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证分析:他把公司管理层的文化程度与公司诚信问题做相关性研究,其结论是文化程度越高,诚信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从侧面证明了把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纳入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的必要性。所以本文认为会计诚信教育范围除了会计人员还应包括公司的决策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2.会计诚信教育要有一个有力的实施者。目前,我国会计诚信教育主要是一些会计职业团体对团体成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其覆盖面并不广泛,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的高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会计诚信方面的教育,其形式也多是空洞的说教。其实会计诚信教育已经呼吁了很多年,但会计诚信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零散、不系统的,似乎是并未有效的正真实施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有力的实施者。如此一来,就是有好的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或内容,但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所以国家必须确定一个有效的会计诚信教育机构来指导会计诚信教育,并有能力把会计诚信教育对象约束到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内。

3.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切合实际,不能流于形式。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而必然会相应的有所变换。所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应与社会的现状相符合,应该切合实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道德传统,但目前是伦理道德中的诚信观念与经济领域里的诚信制度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传统伦理道德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应加强会计诚信观念与个人荣辱观的融合;而不是死记硬背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条条框框。

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应该行之有效,避免空洞的说教。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过去过于注重会计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诚信道德教育。其实会计技能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割裂开来,双方应该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抛开了会计职业道德,单纯进行会计技能教育,那会使会计变成了数字游戏,不会发挥出会计事业的真正作用;离开会计技能,单纯的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那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会计技能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该融合在一起,在会计技能与方法中应贯穿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某些会计职业道德可以融入到会计原则之中,去判断会计方法的恰当与否,使会计技能真正的为会计事业服务

4.会计诚信教育要立足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积极寻求其他方式的配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在与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计诚信也是如此,它不能脱离大的环境而孤立地存在,孤立地就会计诚信而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这本身就陷入了哲学中所说的孤立的、片面的、机械论的观点。通俗点说就是不可能单纯通过会计诚信教育而达到“举世皆混,维会计诚信独清”。所以会计诚信教育应与其他方面的诚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会计诚信教育要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律处罚。只有会计诚信教育对象具有法律意识,法律才能在事前对他们起到约束作用,另外法律知识和法律处罚虽然不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但是处罚的结果却对会计诚信教育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惩恶扬善的氛围非常有利于会计诚信教育的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还要积极利用舆论宣传的配合。会计诚信教育机构的教育虽然是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但他的覆盖面并不十分广泛,舆论宣传不但范围广而且易于营造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会计诚信教育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胡霞:对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思考.经济师,2003(12)

[2]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教育.财会通讯,2004(4)

[3]卜华赵斐程芳:会计诚信教育为先.事业财会,2005(2)

定位实施 篇12

一、定位“喜欢图书, 爱护图书”的基础目标, 培养想读的意识和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首先受阅读兴趣和意识的影响, 即学生内心对图书和阅读是喜欢还是讨厌, 积极的阅读兴趣和意识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如果有可能, 就用书来搭建房顶。”如果我们能将这个理念渗透到学校、教室、家庭布置上, 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 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阅读的外在表现———喜欢图书, 从而爱护图书。具体的策略有:

1. 举办图书推介展示

通过举办“新书推介会”、“我的图书展示”等活动, 让孩子得到同伴的肯定, 获得自我满足感, 激发学生爱好图书的意识,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喜欢图书、爱好图书的习惯, 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染上书香味。

2. 张贴读书名言

发动孩子到课外去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并写成条幅挂在教室里, 每周更换一句, 让孩子们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

3. 开辟文化长廊

在教室一侧的墙壁上开辟出一条文化长廊, 可以用来张贴新书的海报, 书中人物的画片, 一张小小的书签, 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读书需要。

4. 设立图书角

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图书角, 漂亮的书柜里放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经过教师筛选的最好看的书, 再由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这么一个可供随时借阅精彩图书的角落, 就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

二、定位“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乐趣”的基础目标, 培养爱读的意识和习惯

低年级学生要达成“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乐趣”的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引导学生反复经历:读适合自己的图书, 讲自己兴趣的感受, 诵自己喜欢的片段。学生的阅读成功感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各种读书活动的正面评价导向, 促使学生逐步喜欢阅读自己的图书, 从中感受阅读乐趣, 又因感受到阅读乐趣进一步喜欢阅读。具体策略有:

1. 推荐适合学生的读物

(1) 推荐的依据。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语) 。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倾向是选择读物的依据。其次, 做到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内容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 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2) 推荐的方式。

(1) 制作书卡。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 结合本班学生的读书资源为学生列出一学期要读的书目, 制作成书卡, 在新学期开始时作为礼物送给学生。推荐的读物既有名著经典, 又有流行时尚。“名著经典”能温暖他们的心灵, 引发孩子一生的文化向往, “流行时尚”带给孩子的则是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

(2) 设置悬念。在专门的阅读课上, 捧起要推荐的书本有声有色地为孩子们朗读其中的一段, 然后, 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 把学生的那颗心吊得高高的, 产生一种不读不快的念头。

(3) 因势利导。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老师还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 及时推荐。

2.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在第一学段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们通过举办“我给爸妈讲故事比赛”、“争当班级阅读之星”、“我们的读书交流会”等活动, 引导学生真读书、感实情、乐交流, 充分表现和表达了自己的读书状况, 强化了读书活动的正面评价导向, 激发学生读书的内在需求。需要强调的是,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阅读。

3. 举办优秀片段诵读比赛

要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和习惯, 应关注阅读交流和阅读表现, 儿童的天性喜欢表演。我们积极举办优秀片段诵读表演比赛, 让学生从读过的图书中选择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阅读表演课, 让学生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等, 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 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三、定位“喜欢圈画”的基础目标, 培养会读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读中圈画才是真的进入读书、真的与文本和作者对话, 圈画对低学段学生要求不高, 符合年龄特点。具体的策略有:

1. 组织圈画交流活动

我们积极尝试从课内文本阅读中得法过渡到课外图书阅读中用法, 倡导圈画 (有能力的学生摘除) 读物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通过举办“比一比, 谁的圈画多”、“说一说, 谁的圈画好”、“看一看, 谁的摘抄美”等活动, 加强对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 真正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 创建阅读成长记录

设计一份课外阅读记录卡, 让学生每阅读完一份读物 (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本书) , 就填写一张记录卡, 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 或者让学生自己介绍, 看谁收集的记录卡多, 质量高, 把学生的阅读成长记录袋在教室展出。

3. 亲子共读

上一篇:直通式气象服务下一篇: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