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2024-09-07

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共9篇)

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1

摘要:采用变异系数法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 对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度的经营业绩从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综合能力排名, 以及农业类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趋势分析

本文在构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了我国农业类上市经营业绩的变动趋势, 并进行了上市公司的整体排序。

一、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 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由于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因此, 结合不同财务指标对业绩评价的作用, 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两个分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众多的客观赋权法中, 本文选择采用变异系数法来设置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基本原理是:如果某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上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较大, 说明该指标在被评价公司执行时达到平均水平的难度较大, 它能够明确的区分开各个被评价对象在该方面的能力, 因此应该赋予较大的权重;反之则应该赋予较小的权重。

确定变异系数权重的基本步骤是: (1) 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数, 它反映了指标的平均水平; (2) 计算各项指标的标准差, 它反映了该指标的绝对变异程度; (3) 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系数, 它反映了该指标的相对变异程度; (4) 对标准差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各指标的权数。

3. 综合指数的计算

(1) 计算被评价企业各项指标的个体指数

(2) 得出被评价企业在评价期内的综合指数

(二) 经营业绩及其变化趋势评价方法的设计

本文将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所提供的非参数检验法中“K个相关样本没有差异的Friedman检验”进行分析对被评价企业业绩指数时间序列矩阵进行分析。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企业业绩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 经营业绩评价

运用本文设计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度的财务指标进行处理, 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农业类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数, 并以此为依据对样本公司进行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的单项排名和综合排名。其综合排名结果如表2所示:

(二) 经营业绩变化趋势分析

1. 盈利能力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盈利能力综合指数矩阵, 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如图1的检验结果。

从图1 (a) 可以看出, 渐进显著性<0.05, 表明评价期内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从图1 (b) 可以看出, 样本公司盈利能力综合指数的均秩差异较大, 反映在图形中如图2所示, 表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水平整体下降。

2. 成长能力变化趋势分析

对成长能力综合指数矩阵采用非参数检验法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如图2检验结果。

从图3 (a) 可以看出, 渐进显著性>0.05, 表明评价期内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图3 (b) 可以看出, 样本公司成长能力综合指数的均秩值各年度变化并不是很剧烈。反映在图形中如图4所示, 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在三年呈整体上升趋势。

三、总结

本文对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间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并不理想, 整体呈下降趋势, 且参差不齐, 个体间差异较大;在成长能力方面发展比较稳定, 有稳步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J.Rayner, Daivd Colman.Current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comics[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0.

[2]王化成, 刘俊勇, 孙薇.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姜凌.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探析[J].农业经济, 2003, (7) :8-9.

[4]张艳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异系数评价法[J].统计与决策, 2004, (9) :133.

[5]刘伟, 杨印生.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6, (4) :47-52.

[6]潘泽江, 左锋.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J].科技创业, 2006, (7) :41-42.

[7]黄晓波, 冯浩.农业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10) :67-71.

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2

关键词:当代公司 业绩评价 评价体系 创新

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公司的经营环境带来巨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司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的革新。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是公司进行管理所依据的关键工具,其创新发展在公司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创新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一、公司业绩评价概论

公司业绩评价作为一种运用特定指标与评价标准对公司经营进程、经营成果开展价值评判的科学方法,是为公司达成战略目标等服务的,对公司的价值取向及文化建设产生影响。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有营运水平、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确立依据的原则主要有可量化性、易操作性、系统性、全面性及专业性等;评价方法主要有EVA(经济增加值法)、BSC(平衡记分卡法)等;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理论基础主要有核心能力论(认为公司的核心能力体现为公司所拥有的关键性技术或者是无形的知识财富,将能力作为分析工具,强调了这一能力在公司业绩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契约论(认为公司作为价格机制的一种替代物是其显著特点,公司本质体现为人与人经过签订相关契约而形成的组织)、委托代理论(提倡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所有者持有剩余索取权,经营权则由职业经理人持有)、利益相关者论(认为战略管理作为公司经营管理层综合考量后在平衡好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管理活动发挥作用,其中,利益相关者所指的是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个体或者群体)。

二、当前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重点为投资者及债权人,没有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开展评价

在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价时,业绩评价主体应包括一切利益相关者,即除要包含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以外,还要包含消费者、政府相关部门、公司员工等。在当前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中,业绩评价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利益分享状况、满意程度都没有给予必要反映,这使得对公司社会责任执行、和谐社会构建方面的评价无法完成,不同业绩评价主体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当前,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对公司战略发展上的评价指标不多,对顾客、内部工作流程、工作员工的评价指标更是少之又少甚至缺失,这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当前的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主要以公司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在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上、社会贡献力的大小上缺乏评价,这也导致了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内容上的不全面问题。

(三)评价方法主观性过强

公司业绩评价中,业绩评价方法的确定上,指标的内容及所占比例都是在主观判断、经验积累及判定的基础上进行设定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极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带来的问题就是对某一评价因素的估计存在偏差(过高或者过低),从而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及真实性,无法有效反映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

(四)评价结果准确度不高

业绩评价指标设计科学性及合理性的缺失导致了评价结果准确度不高这一问题的产生。合理性方面,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处理并未区分正指标与逆指标,这就使得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不够;科学性方面,评价体系规定了适度指标(资产负债率等),但未说明逆指标(不良资产比率等),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将所有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加权计算,这就使得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不够。

三、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公司经营缺乏长远性战略目标

我国公司数量众多,且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迅猛,这加剧了公司间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中,公司长远性战略目标的缺失必然导致风险应对能力弱,随之,业绩评价必然会存在问题。现今,公司在发展中,前期发展往往快且好,但当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公司对市场风险、危机等的警惕性就会降低,危机一旦来临,公司生产经营就会遭遇严重威胁,进而导致公司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甚至破产,更别谈业绩提升了。制定长远性的战略发展目标,防患于未然是极其重要甚至是必要的。

(二)侧重于追逐眼前利益

盈利是公司成立与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在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目前,部分公司为了实现盈利不择手段,没有透彻分析只顾眼前利益提升给公司经营带来的隐患。这种侧重于追逐眼前利益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而对业绩评价体系的稳定性与规范性带来严重破坏,使业绩评价体系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导致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四、当代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创新发展探究

(一)逐步加大对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

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公司关键利润源已悄然发生实质改变,利润源由实物型资产为主向实物型资产、金融型资产为主转变,并进一步向金融型资产、无形资产转变。无形资产体现为公司内部的智力资本及知识累积情况。在业绩评价体系的创新发展中,加大对智力等因素的评价已成为一大趋势。

(二)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高效融合

公司综合业绩一方面体现为财务业绩,一方面体现为非财务业绩。随着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管理层愈发注意到,在业绩评价方面,既要关注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财务业绩的提升,还要重视客户满意度、技术及产品的创新及发展能力、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业绩的提高。非财务业绩的评价可以反映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发展趋势,并能有效抑制只关注财务指标而招致的短期行为。

(三)实现业绩结果评价与过程动态评价的有机融合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公司组织结构向网络化(在特定任务或者职能上设置专门的组织,并指定一个中心组织,其他组织围绕中心组织而展开,形成的一个网络式的结构)、扁平化(特点是紧凑且极富弹性,优点是简化了信息处理环节,有效节约了时间、高速高效、灵活、使决策紧贴生活现实)及虚拟化(这一组织模式实现了不同地区资讯的有机组合,实现了资源及技术优势的融合与联结,特点是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带动了管理控制系统从以往的纵向、后反馈控制转变为横线、前馈控制。基于此,公司业绩评价系统作为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也要实现对过程动态的评价,以形成一个业绩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融合的良好评价体系。

(四)增加对创新业绩的评价,并引起重视

一方面,创新作为公司形成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而存在;另一方面,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特点;同时,作为公司保证战略目标达成的重要法宝发挥价值。综上,在对公司进行业绩评价体系创新时,要将对创新业绩的评价纳入评价范畴。

(五)加大对整体流程评价的关注度

以往传统的公司业绩评价着重于对单一的公司或者对公司单一的职能部门进行评价。适应创新发展要求,在创新条件的保障下,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实现了重点的转移,转变为各自供应链体系之间效能的竞争。跟随这一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方式的转变,公司立足于供应链总体,加大对公司整个流程评价的关注度具有必然性。

五、结束语

对当代公司而言,业绩评价方面的内容对于公司正常经营、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当代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因此,只有加强对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了解,剖析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好构建的指标体系,才能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准提供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魏继华,宗刚.企业管理变革下的业绩评价创新趋势[J].商业时代,2007(4):46—47

[2]王祥.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J].经营管理者,2010(19):29—30

[3]李亚男.现代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5(4):211—212

[4]江少波,张荣艳,章爱文.业绩评价体系演进与述评[J].财会通讯,2013(5):25—27

[5]姜金香,李增泉,李磊等.两种准则下会计业绩的契约有用性评价--基于B股公司经理人员变更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31(8):124—133

[6]占美松.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公司层次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研究思路的构建[J].当代财经,2008,(1):109—112,127

农业类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篇3

一、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

资本市场是指长期投资的资金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流通的商品不是一般的生产资料或消费品, 而是股权和债权。资本市场具有几个基本功能: (1) 筹集并融通资金的功能, 这是资本市场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资本市场是联系和沟通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的纽带, 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2) 决定资本的占有条件。在资本市场上, 资本所有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不存在任何超经济的联系, 资金供求的规模、价格都是通过竞争形成的, 并且这种资金融通活动在技术上将企业可分割的财产细分, 而且可将附于其上的各种权利分离出来单独进行交易; (3) 风险定价的功能。证券的标准化、信息的公开化, 存在发达的二级市场使资金的价格可通过竞价较为准确地形成;4.有效配置经济资源。资本市场高度的流动性使经济资源能依据效率原则灵活地在全社会得到合理配置。

资金投入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要素, 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资金问题, 它为农业行业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可以推动农业行业企业的公司改造, 为了使农业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 农业企业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 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它同时促进农业上市公司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重新构造。资本市场强化了企业经营的外部约束, 资本市场有效的资本流动机制, 增加了企业被兼并、收购的可能性。在这种严格的市场约束下, 企业经营者必然会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资本市场有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盘活农业存量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转让、托管、收购、兼并等方式盘活国有农业存量资产, 合理引导资源的流向, 逐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调整产品和品种结构, 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 增强农业的行业竞争力。总之,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增长相辅相成, 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一条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

二、评估经营业绩的指标

一般来说, 可以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等方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1) 盈利能力。通过设立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 是上市公司重点发展方向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主营业务净利润越大, 则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净资产收益率越大, 上市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收益则反映了普通股的盈利水平, 也是投资者关心的指标。 (2) 偿债能力。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3) 资产管理能力。设立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的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的管理效率, 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可以预期有较好的资产管理能力。 (4) 成长性。通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无疑应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 (5) 股本扩张能力指标。用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等指标来反应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在股本扩张后, 其业绩至少要能够同倍增长才能使自己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经营业绩分析

目前我国沪深两市中农业类上市公司总数48家, 主要分布在种植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四个方面。根据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发展特点, 具体分析如下:

我国农林行业近年来发展良好, 农林板块上市公司业绩稳步提升, 这是支撑农业股股价的基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7年上半年,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783.7亿元, 同比增长4.1%。2007年前三季度, 农业板块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共计467.8亿元, 同比增长43.8%。

2007年以来, 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出现大幅攀升, 牛奶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 玉米和大豆的价格维持在历史高位附近, 小麦和咖啡的价格跃升至10年高点。与此同时, 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2007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8.8%。其中猪肉、油脂的价格在2007年持续飙升;再看主要的粮食作物, 2006年玉米价格上涨70%~80%, 2007年小麦和大豆上涨70%~80%, 基础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带动其他农产品和相应的食品价格全面上涨。粮食及各类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将会进一步提升农业类上市公司业绩。以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生产以及相关的种子、畜牧等优势上市公司, 业绩都有不俗表现, 从而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与农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如化肥、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行业也都有望从农业发展中直接受益。

农业种植行业将长期受益于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特别是优势种植企业和大型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企业受益会更加明显。典型的有北大荒 (600598) 、登海种业 (002041) 等。比如, 北大荒2006年每股收益0.33元, 每股净资产2.35元, 资产负债率为58.9%;2007年前三个季度每股收益0.25元, 每股净资产2.32元, 资产负债率为54.9%, 业绩稳步增长。

养殖业中的生猪养殖、奶牛养殖和远洋渔业也将长期受益, 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如新五丰 (600975) 、獐子岛 (002069) 、好当家 (600467) 等。其中, 新五丰2006年每股收益0.25元, 每股净资产4.64元, 资产负债率为8.8%;2007年前三个季度每股收益0.15元, 每股净资产4.64元, 资产负债率为7.0%。獐子岛2006年每股收益1.48元, 每股净资产9.43元, 资产负债率为13.7%;2007年前三个季度每股收益1.06元, 每股净资产9.82元, 资产负债率为13.2%, 业绩表现十分突出。

食用油方面, 两市涉及食用油的公司主要有新赛股份 (600540) 、金健米业 (600127) 等。新赛股份2006年每股收益0.09元, 每股净资产3.17元, 资产负债率为45.4%;2007年每股收益0.11元, 每股净资产3.21元, 资产负债率为60.9%, 表现平稳。

与此同时, 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我国加入WTO, 传统的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 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障碍。由于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以各种借口限制我国鱼和贝类水产品、鸡肉等畜产品出口, 这对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上市公司, 如ST大江 (600695) 及中水渔业 (000798) 等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2007年每股收益只有几分钱。

另外, 和农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 例如化肥、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行业也都有望从农业大发展中直接受益, 表现出良好的业绩情况。从事草甘膦相关产品生产的新安股份 (600596) 、华星化工 (002018) 、江山股份 (600389) 的价格走势比较突出, 业绩表现优良。

然而, 由于农业板块的子行业众多, 相关上市公司基本面也是良莠不齐, 更重要的是不同农业产品价格的表现也呈现不同步的特征, 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类板块个股业绩的分化在所难免。值得关注的是, 在成本推动以及需求强劲增长的共同作用下, 农产品价格上涨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显然, 粮食及各类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将提升农业类上市公司业绩, 农业板块的长期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4

【关键词】分公司;成本责任制;业绩评价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多元化或复杂化,高层管理者的任务日益艰巨。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将决策权下放就成本为一种必然。自主决策权力的下放过程称做分权。企业要实施分权管理,就必须设立分部。分部设立有三种形式:按产品和服务类型(业务分部)、按区域(地区分部)、按责任(责任中心)。分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生产,类似于生产车间,供销由总公司负责,那么就可以设立成本责任中心分部,主要考核产品生产的可控成本。

一、成本责任的分解

集团分公司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有的分公司具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集采购、生产、销售于一体。有的分公司只有生产权,资金、采购、销售均由总公司兼管,分公司向总公司销售产品的价格属于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的毛利是为弥补分公司少量费用及缴纳当地税金及附加。分公司只对生产成本当中的可控成本负责,形成了以成本费心为中心的成本责任制。

成本责任是与作业单元相联系的,作业单元可以是分公司、生产车间、班、组等。

正确甄别和确定成本责任、将成本责任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元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关键之一。对一个产品或生产项目而言,成本责任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发生发展的,随着产品生产流程的变化,成本责任也会发生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由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构成,这些环节构成的成本就是产品的总成本。产品总成本在不同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关系。比如花费在产品研发、设计的成本较多,极有可能直接降低生产作业的制造成本;在产品制造环节增加对设备的维护、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资源投入,有助于除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成本。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等处理流程就形成了成本责任流。成本责任流是由不同成本责任元根据上下游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传递成本责任的成本管理活动流程。

二、成本责任制的建设

成本控制牵涉面很广,必须由财务部门在企业各部门的协同下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一成本形成环节进行控制,这样就产生了成本责任问题。

首先,确立成本责任中心。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材料、支付劳务费、计提折旧是企业各车间、部门发生的,这些单位就是成本发生的区域,即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各中心应对成本的发生负责。

其次,把目标成本分解到责任中心。制定目标成本只是提出企业总体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即从成本支出发生的根源出发,结合企业专业点线管理,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

三、成本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是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1.标准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稳定而明确,投入产出关系明确,对其进行业绩评价时往往采用既定产品质量与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没有达到既定的质量,或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来,会对其他内部责任单位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标准成本中心必须按照规定的质量、时间标准和计划产量进行生产。

成本差异是产品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包括有利差异(节约差异)和不利差异(超支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和数量脱离标准形成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类。以公式表示如下: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标准成本是实际產量下的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分析如下:

数量差异包括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在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应该由生产部门负责,如操作失误造成废品废料增加、操作技术改进等,反映了生产部门的业绩控制标准。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由工作环境、工人经验、劳动情绪、作业计划等原因形成,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实际工时脱离了标准造成的,其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价格差异包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等。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应由采购部站对其作出说明,如供应商价格变动、未按经济订货批量订货、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紧急订货等。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由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工资率调整等原因,应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由生产部门负责,生产部门有责任将变动性制造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

2.费用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由于费用中心没有明确的产品,或者产品虽然明确,但是投入产出关素不密切,并且费用中心的工作质量也难以量化。通常使用费用预用预算来评价费用中心的成本控控制业绩。经常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考察同行业类似职能的支出水平,或者根据本企业历史费用水平确定预算标准。也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即通过分析支出的必要性及其取得的效果来确定预算标准。

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才会有竞争力,只有成本责任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资料:

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5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 致使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限制了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空间。同时, 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效益相对较低, 近年来, 农业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改投现象”较普遍。事实上, 多元化经营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是普遍存在的。

许多学者实证研究了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周晓艳 (2004) 通过对2000~2002年长三角地区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国家股比例与多元化呈显著倒U型关系。姚俊等 (2003) 以1999年我国沪、深两市的5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 分析公司多元化程度、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发现国有股份比例对多元化公司的业绩没有显著影响。张翼等以2002年沪、深两市1 031家非金融公司作为样本, 就股权结构和代理问题对公司多元化经决策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 在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中, 多元化程度与国有股权所占比例呈U型关系, 这种关系在由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中尤其显著。但很少有学者以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分析多元化经营对其业绩的影响。

一、多元化经营在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

1. 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农业上市公司多。

在55家农业上市公司中, 四分之三的企业进行了非农扩张。除登海种业、东方海洋、民和股份、吉林森工以外, 其余均涉及2至9个行业。以渔业板块为例, 曾经从事或正在从事渔业的上市公司多达12家。近几年由于捕捞成本大大增加以及出口受阻, 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 盈利能力下降。面临经营困境, 一些上市公司或遭到退市或已转型, 如ST生态等。目前仅剩下4家A股和1家中鲁B还坚守着渔业这一主业。

2. 多元化战略涉及的行业多。

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时, 主要涉足的领域包括:生物制药、金融证券、创业投资、电子通讯、房地产等。如九发股份、永安林业等涉及生物制药;新希望、罗牛山等涉及金融证券;新中基等涉及创业投资;华龙集团等涉及电子通讯;中牧股份、亚华种业等涉及房地产。以罗牛山和ST中福为例:罗牛山其最初的主营业务是生产销售生猪、鸡、鲜鸡蛋、无公害蔬菜等农副产品, 但目前其经营范围已涉及兴办工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建筑装潢工程、化肥的生产销售、电子产品、金属材料、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现代办公用品、文体用品、日用百货、食品、建筑材料、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餐饮业、交易市场的开发建设、租赁服务等。ST中福属于林业企业, 其经营范围除了造林营林、林地开发与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林木产品加工与销售, 还包括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进出口贸易。

3. 多元化战略模式多为复合多样化。

农业上市公司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 新从事的行业与现有的事业领域并没有明显关系, 所开拓的新事业与原有的产品、市场毫无相关之处, 所需要的技术、经营方法、销售渠道等必须重新取得。具体来说, 采用的是复合多样化中的资金关系多样化, 即主要考虑资金往来、融资、增资等因素, 进行多元化投资。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 选择进入金融证券、电子通讯、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虽然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和较短的投资回收期, 但为了进入这些陌生的行业却不得不投入新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市场调查, 学习技术和经营方法, 建立销售渠道。

二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

1. 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是一个推进农业企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过程。而农业上市公司是我国现阶段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企业组织, 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只有充分发挥农业上市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对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才能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源是稀缺的。到2010年10月止, 如果涉农上市公司按55家计算, 仅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4.14%。这与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15%) 及国家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产业导向是不相符的。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农业上市公司再偏离其主营业务, 只会导致农业上市公司更加稀缺。

2. 对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影响。

按照“资本追逐性”假说, 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之后, 应该比将资源用于其主营的涉农业务具有更强的获利能力。事实上, 专家学者们已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是否有利于提高其业绩做了很多研究。

(1) 从理论方面研究。 (1) 企业运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作用:一方面, 有利于分散风险, 提高经营安全性;另一方面, 有利于促进企业原业务的发展。 (2) 多元化经营的弊端:一方面, 多元化经营会增加财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借贷资金。我们实施的多元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多元化投资。企业把有限的资金分散在多个项目, 不仅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导致亏损, 还要担负沉重的财务负担。这种情况下, 多元化经营不仅不能分散风险, 反而会增加财务风险。另一方面, 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造成管理质量下降。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由于对新涉及的行业不太熟悉, 管理者所作的决策难以保证都是明智的。决策的失误不仅使支柱产业难以建立, 还为原有的支柱产业增加了许多负担。同时, 多元化经营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 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而对于这些新领域, 企业管理人员可能没有时间熟悉产品专门知识, 无法运用既有知识恰当评价新行业的业绩。企业容易因管理负荷过重而导致管理质量下降, 使多元化经营之后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2) 用实证方法研究。

第一, 自变量的选取——多元化经营的衡量指标。多元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行业数目、赫芬达指数 (HDI) 、熵指数 (EDI) 、专业化率 (RDI) 。由于赫芬达指数已经与行业数目相关, 且其与熵指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而专业化率的计算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因此, 本文以赫芬达指数作为衡量标准。

其中, Pi等于每一行业的收入与总收入的比值;n表示多元化经营所涉及的行业数目。

第二, 因变量的选取——公司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公司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有净资产报酬率 (ROE) 、总资产报酬率 (ROA) 、每股收益 (EPS) 、Tobin'Q等。鉴于我国资本市场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而每股收益和Tobin'Q在计算时会运用到股票价格, 故本文选择净资产报酬率作为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

第三, 控制变量的选取。企业的经营业绩还会受到诸如公司成立的年限、公司规模、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 (LY) 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

第四, 样本选择。本文选择被ST之外的多元化经营农业上市公司32家, 以其2009年年度财务报表公布的数据为准。样本总体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为了初步验证HDI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用HDI的平均值0.494 851将样本划分为多元化程度高、多元化程度低两组公司, 然后对这两组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

a组:多元化程度较低。HDI<0.494 851。描述性统计见表2:

b组:多元化程度较高, HDI>0.494 851。描述性统计见表3: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 当仅以ROE为经营业绩的衡量指标时, 第一组 (HDI<0.494 851) 的ROE的均值 (0.217 722) 显著高于第二组 (HDI>0.494 851) 的ROE的均值 (0.082 069) 。同时, 第一组 (HDI<0.494 851) 的LY的均值 (0.324 964) 显著低于第二组 (HDI>0.494 851) 的LY的均值 (0.476 165) 。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HDI越小, 经营业绩越好, 资产负债率越低;HDI越大, 经营业绩越差, 资产负债率越高。

第五, 建立模型。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假设多元化经营会使企业的经营业绩下降。以ROE为因变量, 以HDI为自变量, LY为控制变量, 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第六, 实证结果及分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模型的回归结果: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模型的拟合度较好。T检验也表明, HDI的线性相关在大于95%的水平上显著,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HDI系数为负值, 与假设相符, 即HDI对经营业绩有负面影响。表明HDI越大, 公司所涉及的行业越多, 盈利能力越差。

通过以上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 即选择多元化经营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且多元化经营会使企业的经营业绩下降。

三、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 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证的角度, 我们似乎很容易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农业上市公司不宜实施多元化经营, 既不利己, 还会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当然, 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农业上市公司中却不乏经营业绩较好的例子, 譬如獐子岛和大江股份。獐子岛主营水产养殖和加工, 后逐步涉及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转口贸易、向境外派遣渔业劳务人员等, 獐子岛2007年的HDI为0.724 355 3, 但其ROA却高达15.32%。同样, 大江股份2007年的HDI为0.683 646, 但其ROA却达到12.6%。

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并不意味着经营业绩越好, 但多元化经营仍应推广。多元化经营既然能成为一种潮流, 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企业成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多元化, 而在于有没有实力多元化以及如何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兼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 充分考虑公司的具体情况。

1. 谨慎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多元化经营战略并不是放之天下而皆准的。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是必须在原有领域内已经站稳脚跟, 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方面。如果连原有的行业都没能扎根, 再涉足新的行业, 只会是什么都干不好, 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重则陷入经营困境和财务困境。

反之, 如果企业在原有的行业的发展持续稳定、具有拓展新的经营项目的实力, 且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如资金、人力、技术、设备、原材料、信誉、销售渠道、信息资源还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 企业可以实施多元化经营。

2. 选择正确的多元化经营方式。

按照企业多元化经营涉及的行业与原行业之间的关联程度, 多元化经营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 专业型战略; (2) 垂直型战略; (3) 本业中心型战略; (4) 相关型战略; (5) 非相关型战略。从农业上市公司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之后, 取得了较好经营绩效的企业多采用垂直型战略和本业中心型战略, 即企业向上下游扩展或是开拓与原行业密切相关行业并仍以原行业为中心的多元化战略。这样更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采用多元化经营之后业绩反而下降的企业多采用非相关型战略, 即新行业与原行业的相关性很低, 也就是企业开拓的新事业与原有的产品、市场、经营资源基本没有相关之处, 所需要的技术、经营资源、经营方法、销售渠道必须重新取得。

参考文献

[1].周晓艳.长江三角洲地区上市公司多元化行为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 2004;1

[2].姚俊, 吕源, 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 2004;11

[3].张翼, 李习, 许德音.代理问题、股权结构与公司多元化.经济科学, 2005;3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探析 篇6

一、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模式分析

1、以财务业绩指标为主体的模式。

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建立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 主要以财务指标 (如利润、投资回报率等) 为主, 它能综合地反映公司的业绩, 并与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直接联系, 故容易为公司管理者和股东接受。这种将财务业绩作为管理业绩评价的方法体系, 就上市公司而言, 较适合于分权状况下资本运作型的控股母公司对其投资子公司的评价。它注重结果而非过程, 将分权作为对管理者委托财产责任的基础, 而且资本运作型控股母公司, 很大程度上不注重对子公司的长期拥有, 它视投资机会与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在资产价值被市场高估的情况下将子公司出售, 可以取得很高的投资收益。但是财务指标也有不足之处。它本身并不能揭示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而且, 财务指标主要是偏重于公司内部评价, 忽视了对外部环境, 例如客户、市场等方面。

2、以非财务业绩指标为主体的模式。

以非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方面, 是因为财务指标只是事后的考核从而无法在事中或事前防范经营不善风险等。从公司成长性看,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短期的盈利, 更应体现在经营获得收益的稳定与长期增长, 因此公司必须注重市场的开拓、内部管理的有序、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等。由于财务指标是事后结果, 等到事后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已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了, 因此从公司经营角度必须加强对事中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从而建立起事中过程评价机制。事中过程评价机制的落脚点不在与财务上, 而在于经营与作业上, 因此从作业过程来看待, 评价管理者的管理业绩是强化非财务业绩评价的主要理由。单纯地以非财务业绩来评价管理者的绩效是很少的, 它很少以独立的方式存在, 除非是企业中层对更低层管理者的评价。

3、以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相结合的模式。

不仅强调对财务指标的考核, 同时也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 这既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要, 更适应股东或高层管理者对中底层管理者业绩评价的需要, 因而成为现代企业业绩评价的主流。它以西方管理会计中平衡计分卡最为突出, 平衡记分卡弥补了财务指标的不足, 它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等方面, 做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揭示了公司内部和外部之间、财务结果和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关系。它适应母子公司框架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评价, 也适用于子公司对其下属管理者的业绩评价, 同样还适用于总公司对分公司或分部的业绩评价。

二、业绩评价指标的质量要求

1、业绩评价指标要反映企业的战略关注点。

当今, 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使得企业仅靠原本简单的推断式的管理难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做出新的响应, 因此推行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战略管理中, 经营者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的长期目标, 在综合分析所有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 并且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的实施过程。经营者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对于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理应与战略管理紧密结合, 作为业绩评价重要要素的评价指标理应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 这样才能将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战略传达给经营者, 并且使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获取各自所期望的利益。

2、业绩评价指标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

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 即我们所说的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噪音”, 如果指标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业绩, 则称存在“噪音”。一般, 指标的“噪音”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 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经营者主观操纵;二是由于企业经营成果往往受企业内外因素影响, 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可能也会受到一些经营者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这两方面的“噪音”来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趋势, 如选择经营者可控能力强的指标, 相应克服了第二种“噪音”, 但与此同时被经营者操纵的可能性会增大, 即第一种“噪音”增大, 反之亦然。因此, 想要绝对消除指标的“噪音”是很难的, 现实的选择应根据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经营者的风险嗜好, 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来权衡尽可能优化的指标。

3、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评价指标具有可理解性, 即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 如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等。可操作性是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一项因素, 离开了可操作性, 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也是枉然。

三、选择业绩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问题。

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会导致利润指标过分地重视短期财务结果, 这易助长经营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的行为, 使企业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投资, 以致企业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 而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投资很少。而长期发展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使得股票价格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 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 要在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 注重对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侧重衡量企业的长期利益及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 并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2、核心绩效指标的运用。

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因素很多, 如经营决策、市场条件、政府监管、自然资源等, 但关键指标只衡量经营成果中的可影响部分, 即关键业绩指标的衡量领域主要包括经营决策与执行部分。其中, 效益类指标以投资资本回报率、自由现金流和利润总额为核心;运营类指标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核心任务而定, 如考虑与发展战略相一致、或突出战略的核心驱动因素、或由投资资本回报率推演而出, 分为销售收入类、成本费用类和投资控制类等。

3、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使用。

目前,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时普遍以财务指标为主要手段, 财务指标所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导致业绩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 只重视短期而轻视长期, 只重视过去财务成果而轻视未来价值创造。长期受到这种评价指标指导的企业易产生短视行为, 这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陈丽京, 崔小莺.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下业绩评价选择及其关系处理[J].现代财经, 2006.

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7

一、业绩评价指标选取与计算

公司绩效指标的选取以会计指标为基础, 在选取具体指标时基于以下考虑: (1) 体现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的管理效率。设立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三个指标。 (2) 体现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本文设立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这三个指标来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3) 体现农业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能力。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规模还很小, 股本扩张的欲望和潜力都很强, 农业上市公司只有保证其具有较强的股本扩张能力, 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设立每股净资产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 (4) 体现农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农业上市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强弱是判断公司经营绩效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设立产权比率指标和现金债务总额比来反映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设立速动比率和现金对流动负债的比率来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5) 体现农业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状况。现金流量是以变现性为标准确认的收益, 是一种真实的收益, 仅以利润类指标来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失偏颇, 必须结合现金流量信息, 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来进行分析, 才能更客观、全面。本文设定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净流量和销售现金比率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动状况。 (6) 体现成本效益原则。能够反映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数目很多, 但有些指标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无法通过财务报表获得, 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取得, 所以在选取指标过程中不考虑那些取得成本很高的指标。本文所选的14个指标中, 8个指标受到政策优惠的影响, 所选指标及其计算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 农业上市公司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各种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所得税优惠普遍实行直接减免的政策, 因此, 本文用公式利润总额×33%-所得税匡算企业于当年所享受的所得税优惠额, 其中所得税指的是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所得税, 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加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减去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计算所得。其他税收优惠可以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税费返还栏目中获得, 此项目主要会影响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和净利润。当年收到的政府补助可以在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附注中获得, 此项目主要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记入当年损益的政府补助可以在报表附注的营业外收入细则中获得, 此项目主要会影响公司的净利润。

注:表中的修正指标指的是剔除政策优惠后的业绩指标

二、样本选择

本文“农业上市公司”是指证监会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界定的农林牧副渔的上市公司, 不包括食品、饮料行业。截止到2007年末, A股农业上市公司有33家。其中ST大菲、ST生态、S*ST金荔、*ST华圣已退市, ST银广夏、SST亚华、S*ST昌源、S*ST天香年末股东权益为负, 剔除上述公司, 共选取25家作为样本。由于新会计准则实行后, 对政府财政补贴和所得税的核算及披露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动, 因此本文以25家上市公司2007年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以巨潮信息网的数据中心、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的上市公司资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为补充。本文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2.0软件处理。

三、描述性统计结果

其一, 政策优惠描述性分析。

注:括号内数值为24家样本公司统计结果, 因为*ST秦丰2007年净利润太低, 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比例达到1251%多, 收到的政府补助款占营业现金流量的比例高达2716%, 剔除这个极端值, 对这两个指标用24家公司的统计结果说明。

如表2所示:农业上市公司所得税优惠、政府补助、收到的税费返还占净利润比例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2.68%、21.6%、16.47%, 收到的税费返还和政府补助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例的平均值分别达到33.23%、21.67%, 可见, 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绩效时考虑政策优惠的影响很有必要。

其二, 绩效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注:括号里为剔除政策优惠之后的指标值

如表3所示:剔除政策优惠前后样本公司营业利润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8.84%、-29.83%, 均为负值;剔除政策优惠前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平均值分别为1.104%、0.0817元, 远远低于2007年全体上市公司的平均值14.71%、0.42元, 剔除政策优惠后均变为负值;剔除政策优惠前后的每股现金流量分别为0.168、0.1062;剔除政策优惠前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和销售现金比率分别为0.054、1.1489, 剔除政策优惠后均变为负值。由此可见, 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比较差, 对政策的依赖性比较强。

四、综合评价结果

本文用主成分法对剔除政策优惠前后的农业上市公司业绩作出综合评价, 限于篇幅, 本文只对最后的得分及排名结果列出来, 具体结果见表4。

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并排名, 所以为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没有提取主成分, 将所有分量的合成评价值都计算出来, 再算出综合得分值。

从表4可以看出, 剔除政策优惠前有14家公司的综合绩效得分为负值, 占总体样本的56%, 剔除政策优惠后有13家公司的综合绩效得分为负值, 占样本总体的52%, 说明有半数以上的公司业绩处于平均水平下, 样本公司总体业绩不佳, 并且分布不均匀。只有九发股份 (600180) 、中水渔业 (000798) 剔除政策前后的排名没有发生变化, 其他公司的排名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中水渔业 (000798) 剔除政策优惠前后排名都位于前五名当中, 业绩相对比较好。除了中水渔业, 其他排名前五的公司, 在剔除政策优惠后, 排名均落在前五名之后。武昌鱼 (600275) 和九发股份 (600180) 在剔除政策优惠前后均排名后五名, 业绩比较差。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不太好, 对政策优惠的依赖性比较强。剔除政策优惠前后, 公司业绩排名发生了较大变化, 而且政府补助、所得税优惠、收到的税费返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比较大, 标准差也比较大, 说明不同公司享受的政策优惠的额度不一样, 优惠政策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可能与地区、行业、公司规模以及当地政府的目标行为有关。目前从政府来说应该转移补贴方向, 转换补贴方式, 提高政策优惠的利用效率, 从企业来说, 改变思路, 用好扶持政策, 做强、做大自己的主业, 发挥龙头作用, 减少背农现象, 提高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杜胜利:《经营业绩评价》,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任海云:《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综合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商业研究》2006年第17期。

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8

一、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相关研究有很多, 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旅游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为基础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 (沈静宇, 2004;刘海英等, 2007) ;从多元化经营方面研究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 (王东静, 2003) ;旅游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问题 (黄永红, 2003) , 以及旅游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 (梁正宁, 2000) 。

在诸多研究中,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 一般来说, 研究主要从评价经营业绩的内容及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方面进行。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来看, 大多是利用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其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张凌云, 1997;温碧燕, 2000) , 也有通过建立测评体系或模型进行分析 (董观志等, 2006;刘立秋等, 2007) , 这些研究主要利用财务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数据指标的选取原则主要集中在可操作性方面, 并未考虑到指标的全面性。从评价方法来看, 以往研究大多利用SPSS软件,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谢平, 2001;张保民, 2008;胡孝平等, 2010) , 并在此基础上扩展采用了更多的评价方法, 如DEA数据包络分析法 (许陈生等, 2009;王艳等, 2012) 、基于可拓学的多级物元评价模型 (季婷等, 2010) 、熵权法 (舒波等, 2009;王风雷等, 2012) 、突变级数法 (张春晖等, 2010;翁钢民等, 2010) 、模糊矩阵和聚类分析 (田蕊等, 2011) 。虽然评价方法更具多样性, 但评价内容大多未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出发, 不具有研究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总体而言, 目前研究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的方法还是以因子分析法为主,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公司财务报表数据, 可能会造成分析结果过于客观而不能体现评价主体的立场, 也可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因此, 本文在分析时选取代表上市公司各项能力的6大体系、20个具体指标, 结合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理论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体系设计

(一) 主要分析内容

根据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中关于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规定, 主要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对于旅游上市公司来说, 盈利能力指标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反映了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评价旅游上市公司资产安全性的保障和利用财务杠杆的能力, 反映了公司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债务的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则可以反映旅游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发展能力也即成长能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发展趋势。对于社会贡献, 难以用数据指标量化, 因此在选取指标体系时并未作考虑。股本扩张能力指标反映的是旅游上市公司扩大经营规模的保证, 现金保障能力指标可以反映旅游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高低以及财务安全性。因此从评价的综合性角度出发, 应再加上这两个指标, 一起构成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 构建原则及思路

1. 构建原则。

(1) 综合性和客观性相结合。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 首先应注意选取的对象及测评体系的构建需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 然后再以客观的数据为主进行评价, 当然在选取指标时须满足全面性的要求。 (2)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指标的选择以及评价方法须以数据的可操作性为前提, 数据指标可以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直接查询或计算得出, 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3) 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所选指标须能集中有效地反映出上市公司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表现, 特别是对构建体系的有效反映, 注意不同体系间的关联性, 最后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有机整体。

2. 构建思路。

在构建测评体系之前, 首先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各方面能力作细致研究, 将有代表性的数据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然后把单个选取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整合。其次, 遵循数据的可得性原则和普适性原则, 对已经上市的31家旅游公司进行筛选, 最终确定28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样本。最后根据数据指标的可操作性等原则, 对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 最终确定20个财务指标构成本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测评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思路, 在对各体系的研究分析以及数据指标选取原则的指导下, 构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体系 (见表1) 。

该指标体系包括六个大类 (Xi, i=1、2、3、4、5、6) 和20个具体衡量指标Xij, 其中Xij为直接测量指标, 总变量设为F。

2. 数据来源说明。

截至2013年3月, 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旅游上市公司 (A股) 共有31家, 由于本文选择样本为2011年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 因此除去2012年9月3日上市的“美盛文化”公司, 另外, 由于上市公司“大连圣亚”和“腾邦国际”数据存在缺失, 因此也并未选作样本, 最终将余下的2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并根据公司主营业务组成, 将28家公司分为3种类型:酒店餐饮类共8家;资源类共7家;综合类共13家。采取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现金保障能力等六大指标体系的20个具体财务指标, 利用金融界网站发布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和28家旅游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搜集整理原始数据。

3. 数据处理。

由于选取的财务指标代表不同的经济意义, 因此需要在进一步分析之前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主要采取数据的量纲一化处理, 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 以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在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中, 主要利用SPSS17.0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4. 评价方法。

(1) 因子分析法。由于本文的研究包含了20个观测指标且涉及全国28家旅游上市公司, 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 而因子分析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到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能够有效地剔除不相关指标的影响, 使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 并且因子分析过程可以利用SPSS17.0软件方便快捷的进行, 可操作性较强, 因此, 因子分析法比较适合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

(2) 因子模糊综合分析。第一, 确定六大体系重要性顺序, 旅游上市公司的指标重要性依次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股本扩张能力、成长能力、现金保障能力, 每个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 如盈利能力也会依照重要性排序变得对其他指标愈加重要。第二, 依据每个体系的权重经验数值, 这六个体系的重要性隶属度向量为: 。对 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得出各个层面所占的权重ω6= (0.3922, 0.2553, 0.1765, 0.0588, 0.0980, 0.0392) 。第三, 结合因子分析结果, 利用算法FT=ω6T×R (公式一) , 得出各个公司的综合得分, 并进行排名分析。

三、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一) 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因子分析的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结合模糊理论综合分析过程, 将表2中各个体系得分数据组成矩阵R, 代入公式一, 即F=0.3922F1+0.2353F2+0.1765F3+0.0588F4+0.0890F5+0.0392F6, 得出表2中的综合得分, 并进行综合结果排名。

(二) 分析评价

1.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分析。

总体来说, 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排名占优, 有五家公司都列在前十位 (张家界、宋城股份、丽江旅游、峨眉山A、黄山旅游) , 这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消费者偏好资源类的旅游景点, 使得这类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而酒店餐饮类旅游上市公司有一半都排在了前十三 (全聚德、湘鄂情、锦江股份、金陵饭店) , 这些公司大多在现金保障能力指标体系中排名靠前, 如新都酒店、东方宾馆、华天酒店、湘鄂情分别排在该体系的第一、六、三、五位, 说明酒店餐饮类旅游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现金保障能力。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一般具有稳定性, 盈利能力整体不强, 须注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成分分析。

根据综合排名得分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类别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差异, 部分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综合排名可能会受到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体系的较大影响, 具体到某一能力测评体系来说, 可能其中的一些数据指标会对体系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都为公司经营的完善和结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从盈利能力来看, 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 而酒店餐饮类的盈利能力稍差一些, 这可能跟酒店餐饮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关, 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大多依托景点景区, 随着门票价格的提高, 仍处于“门票经济”时代的我国旅游业无疑让这些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获利增多。其中张家界虽然在2012年4月25日才刚刚脱去ST的帽子, 但由于张家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景区宣传力度的加大, 2011年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游客增速保持在40%, 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的位置, 使得其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2) 从偿债能力来看, 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更强一些, 其中世纪游轮在2011年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85%, 在28家上市公司中最低, 说明公司的财务成本低, 尚有较大的财务杠杆空间可以使用, 风险较小, 偿债能力有保证, 经营比较稳健。

(3) 从资产管理能力来看, 大部分旅游上市公司都是负值, 说明旅游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其中排名靠前的大多为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 如张家界、宋城股份和丽江旅游分列一、二、六位, 这说明资源类上市公司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稍强于酒店类和综合类上市公司。但我们也注意到排名垫底的桂林旅游也是资源类, 其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0.22%、2.01%和4.72%, 在样本公司中均处在倒数的位置, 说明该公司需向其同行学习, 以提高其资产运用和管理能力。

(4) 从成长能力来看, 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占据数量优势, 但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却占据质的优势, 排名第一、第二的张家界和丽江旅游都是资源类的, 且远远领先于其他类公司, 这也说明当前我国旅游发展还是主要依靠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开发。排名最后的ST东海A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均为负值, 且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863.16%、-875.56%, 这与公司的主营业务酒店有关,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再加上2011年公司对酒店的全面整修、新建等, 使酒店经营受到影响, 公司应尽快脱去ST的帽子, 扭转亏损状况。

(5) 从股本扩张能力来看, 样本公司之间差异较为显著, 其中资源类上市公司普遍不具有良好的股本扩张能力, 特别是综合排名第二的张家界, 股本扩张能力却排在倒数第二位, 其每股净资产仅为0.87元, 每股公积金为0.3元, 每股未分配利润为-0.51元, 这与公司在2011年的重大资产重组有关。

(6) 从现金保障能力来看, 酒店餐饮类旅游上市公司占据明显优势, 新都酒店、华天酒店等公司都得到较高的分数。综合排名第二十四位的新都酒店却排在这一体系的第一位, 我们注意到新都酒店在2011年的经营现金利润率为11.09%, 排在28家旅游上市公司的首位, 这也说明新都酒店拥有良好的现金保障能力。

注:由于第四体系提取了两个因子, 因此表中样本在第四体系中得分为综合得分, 其算法是两个因子的得分分别乘以各因子方法解释度所得结果之和。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不同类别上差异较为明显, 尤其是盈利能力较强的大多为资源类上市公司,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旅游企业仍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不良现状, 如何开拓更为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资源类上市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至于酒店餐饮类上市公司则在现金保障能力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酒店餐饮类上市公司仍在盈利方面有所欠缺, 利用互联网开发有吸引力的酒店产品是其在未来发展可选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类上市公司虽然经营稳定, 但公司盈利能力不强, 缺乏核心利润增长点。总之,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大多存在经营财务状况不佳企业运营能力不强的问题, 因此改善经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摘要:如何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2011年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 选取28家上市公司及20个经营指标,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经营业绩的评价模型, 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六大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旅游上市公司在不同类别上经营业绩差异明显, 并存在财务、运营等问题, 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经营并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因子分析,旅游上市公司,模糊理论,经营业绩,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沈静宇.旅游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4) .

[2] .刘海英, 刘志远.旅游上市公司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7, (03) .

[3] .黄永红.旅游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 2003, (16) .

[4] .许陈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J].旅游学刊, 2007, (10) .

[5] .唐霞.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 2006, (02) .

[6] .温碧燕.1999年旅游上市公司业绩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2000, (03) .

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9

一、EVA简介及计算公式

EVA简称经济增加值, 是指经过调整后的税后营业利润扣除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EVA是建立在经济利润概念的基础之上, 而经济利润是指公司从成本补偿角度获得的利润, 它与从会计角度获得的利润不同, 这就要求公司不但要将所有的运营费用计入成本, 而且要将所有的资本成本计入成本。由此可见, EVA指标的核心理念是资本成本, 从投资者角度看, 资本成本就是机会成本。从企业角度看, 资本成本就是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投资项目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 Rs为股权资本成本率, Rd为债券资本成本率, TC为资本总额, E为股权资本额, D为债券资本额, T为所得税率, NO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 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由上可知,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结果取决于三个基本变量: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资本总额。

二、经济增加值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与其他各种业绩评价方法一样, 经济增加值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我们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还得发现它的局限性, 然后尽量避免其劣势, 发挥优势。

(一) EVA的主要优点

1、EVA指标弥补了传统指标的缺陷。在税后净利润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股本资本的成本, 有效提高了投融资效率, 定量地衡量了每个报告期内企业为股东创造或损失的价值。运用EVA之前, 由于内部留存收益筹资无需支出任何成本, 且不需与投资者签订某种协议, 也不会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其他限制, 内部留存收益往往被经营者视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而较少地考虑这笔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2、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企业的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 也就是不鼓励上述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 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因此, 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 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EVA指标简单清晰, 目标明确, 易于应用。经济增加值指标的概念并不深奥, 即使是非财务专业人员也能够从对经济增加值指标的简单描述中理解其含义, 这使得EVA指标在企业内部的推广非常方便。当企业从经营战略的制定到业务决策都使用EVA作为指标时, 更便于各职能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使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二) EVA的局限性

1、EVA不利于不同规模企业间的横向比较。EVA只是一个数量指标, 经济效益不是投入与产出之差, 而是投入与产出之比, 所以EVA只能表示经济效益的有无, 而不能表示经济效益的高低, 在企业资产规模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能够反映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业绩, 但在部门间或企业间存在规模差异时就会失去决断力。

2、EVA指标对非财务因素重视不够。EVA理论对经营战略的指导性体现在:一方面追加投资那些收益大于成本的项目, 扩大经营;另一方面停止投资于那些收益低于成本的项目, 并从这些项目中抽回资金, 帮助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它只揭示了影响业绩的财务因素, 无法揭示非财务因素。

3、EVA指标偏重结果导向。EVA指标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标准, 只是客观反映了生产经营的结果, 它是在会计期间累积形成的最后结果, 但EVA指标并没有传递出产品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带来增值的, 为什么有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带来增值, 而另一些不能增值, 以及如何决策等, EVA对经营者没有具体的指导, 经理们不能通过EVA结果来发现经营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发现问题。

三、EVA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的启示

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出, 影响EVA的因素有很多。所以, 一个真正优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一定是综合利用多方面的手段, 从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最大化EVA。我国上市公司应针对自身的情况提高EVA, 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本文总结出如下启示:

1、增加现有资产的EVA。劣等投资的处理办法, 每个公司都有一些投资项目可以归为劣等投资, 这些投资不能弥补资本成本、甚至在赔钱。不能弥补资本成本的投资应该被清算或退出资产, 因为当投资回报率小于资本成本率时, EVA为负, 退出投资或清算能够增加现有资产的价值。表面上看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 如果能够通过清算而收回原始投资, 那是不成问题的。但是, 考虑到企业的续延价值, 就是投资到最后的话还可以创造更大价值, 应继续生产。

2、优化资产结构。处理非核心资产。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变现非核心资产筹资或者通过外包协议减少管理费用, 在某些情况下, 两种方法的结合可能更为恰当。由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低于市场的公允价值, 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这些资产获得溢价收入, 这会把固定费用转为可变费用, 进而改善资产负债表并提高财务比率。

四、小结

上一篇:秸秆纤维砌块下一篇:胰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