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再评价

2024-10-03

上市后再评价(通用4篇)

上市后再评价 篇1

自1997年第四季度我国掀起了一股收购并购的高潮以来,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整体上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但是,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较晚, 资本市场还不成熟, 企业并购的历史尚短, 因而在并购实际操作中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索。国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大多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数据法, 并且更多的是对并购的短期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对并购活动采取财务数据法, 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长达6年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以期检验并购能否为企业带来绩效的提高。

一、并购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一) 样本公司的选取。

为了对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经营绩效进行有效地考察, 本文选取了2004~2013年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 以比较分析其并购后连续三年与并购前三年的绩效变化。样本来源于《中国证券报》2004~2013年发布的上市公司重组事项总揽中披露的收购兼并事项, 然后通过查阅相关年份的《中国企业并购年鉴》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咨询网上相关公司的公告, 进行核实与筛选, 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按下列标准进行样本事件的筛选, 符合条件的保留, 不满足的予以删除:1、样本公司为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且在整个研究期未被ST和PT;2、为避免新的并购行为对考察期内绩效带来干扰, 上市公司并购后前三年内未再次发生并购事件。例如, 2004年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 若2005~2007年间再次发生并购行为, 则剔除;3、并购行为在一个自然年内完成, 而非跨年度完成;4、样本公司在并购前三年及并购后三年的财务数据完整, 没有出现重大违规、违法行为, 如发布虚假信息、做假账等, 以保证其发布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5、金融行业剔除。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 故不将其纳入研究样本。

经过上述筛选, 共选取了2004~2013年发生并购行为的61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之所以选择2004~2013年连续3年的企业并购事件是基于以下考虑:

1、2004年我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开展, 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得到推进, 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环境的若干有利因素促进上市企业并购活动的快速发展。2004年并购金额首次超过了新股筹资, 这表明通过收购兼并, 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被进一步发掘和强化。以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处于上升状态的证券市场背景下, 而2005年6月, 我国上证指数跌至998.23点, 中国证券市场处于下跌时期, 上市公司并购的总体规模有所回落。对这个特殊年份的并购企业进行研究可以使相关的研究结论更全面、更客观。2006~2011年我国并购交易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6.6%, 交易金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3.9%, 高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长。

2、若仅选择某一年的符合上述研究样本筛选标准的并购事件, 数量较少, 而研究样本过小, 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企业并购绩效的普遍性, 说服力较弱。

3、理论界认为并购完成后, 并购绩效通常不会马上显现出来, 一般会在三四年后才会显露, 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并购行为发生后连续3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因此, 本文以2 004~2 0 1 3 年我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

此外, 由于有些上市公司在年末发生并购, 为了避免并购当年财务数据较大幅度的变化对并购绩效分析的影响, 故不考虑并购当年的业绩变化。

(二) 数据来源。

样本公司财务指标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色诺芬数据库和新浪财经网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咨询网上相关公司的财务年报。

(三) 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虽然我国有些学者研究认为我国股市达到弱型市场效率, 但是仍有部分学者持相反意见, 例如俞乔 (1994) 、吴世农 (1996) 、梁岚雨 (2002) 的研究认为, 我国股票市场在信息的完整性、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时效性上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为非有效市场。王理 (2001) 以期通过测算我国上市公司的Tobin’s Q值来评价股票价格的变化, 以反映上市公司的未来成长力。但经测算, 我国上市公司的Tobin’s Q值在实施并购前均大于1, 说明目前用股价变动指标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不合适。而我国二级市场上存有的大量非流通股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Tobin’s Q值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 由于我国相当数量的企业并购行为有政府的介入, 使得很多学者对股价能否公正、客观、准确地反映其价值和并购绩效持怀疑态度 (陈信元、张田余, 1999;李善民、陈玉罡, 2002;潘洪波、夏新平、余明桂, 2008) 。而财务数据不受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即使财务数据遭到操纵, 也只是暂时的, 随着企业经营业绩考察期的延长, 最终会在会计报表中得以体现。所以, 本文采用财务数据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指标要能够综合地、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要能够很好地与现行的会计统计制度相衔接, 保证基础数据在企业现有财务会计报表中容易获得;同时, 指标的含义要明确且综合性强。基于此, 本文借鉴财政部2002年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细则》, 从企业的获利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取财务指标, 建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 (表1)

为了便于对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对比,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从所选取的14项财务指标中提取公因子, 构建企业经营绩效的综合得分模型, 然后对不同年度的综合得分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步骤如下: (1) 计算因子得分函数fj=aj1X1+aj2X2+…aj14X14, 其中fj表示第j个因子的得分, aij表示因子的得分系数; (2)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 计算出样本公司相应研究年份的综合得分Fn=λ1f1+λ2f2+…λjfj, 其中λj表示第j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j表示公因子的个数; (3) 对各年度的综合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二、实证分析

(一) 财务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样本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 获得样本公司在并购前三年和并购后三年的财务指标变量的基本统计信息。然后, 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总, 表2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并购前后经营业绩是否有所改善。 (表2)

(二) 样本公司综合绩效得分。

首先,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相应研究年份的样本公司的14个财务指标进行变量相关性检验, 得到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3, 说明各变量之间存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同时,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中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 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不太可能是单位矩阵。此外, 各研究年份的KMO检验均大于0.7, 说明原始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各年的14项财务指标按并购前三年、并购后第一年、并购后第二年和并购后第三年分别进行因子分析, 提取了五个公因子, 然后根据各公因子得分和方差贡献率, 得出四个综合得分函数。

并购前三年:

并购后第一年:

并购后第二年:

并购后第三年:

(三) 并购前后综合绩效比较。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经营绩效综合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如表3中显示, F1-F0的均值为-0.15378, 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47, 小于0.05, 说明并购后第一年绩效与并购前三年绩效的差值在5%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并购后第一年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下降了。F2-F1的均值为0.01623, 且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是0.027, 表明并购后第二年绩效有所好转, 但是F2-F0的均值是-0.05750, 并且通过了t检验, 这说明虽然上市公司并购后第二年的综合经营绩效比并购后第一年上升了, 但是与并购前的绩效相比, 仍然明显下降。而F3-F2和F3-F0的均值虽然为正, 但均没有通过t检验, 说明上市公司在并购行为完成后第三年的绩效没有明显的继续提升。

结合样本公司并购前后财务指标均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并购前后的综合绩效水平差值来看, 并购活动虽然使得并购企业某一方面的绩效得到提高和改善, 但就综合绩效而言, 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甚至要差于并购前的经营绩效。这与国外的许多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

三、结论分析

(一) 并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交易活动。

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来看, 规范的企业并购是在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众多中介机构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从而避免并购决策的盲目性, 降低并购风险。然而, 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大多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一对一的直接进行, 我国中介机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应加强我国中介机构的建设, 为企业并购的合理化、公开化和公正化提供组织保证, 推动我国企业并购的健康发展。

(二) 衡量一次并购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志不是并购双方是否顺利的达成协议, 完成并购交易。

并购交易的结束只是并购活动的开始, 并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并购获得竞争优势, 为企业创造持续、健康发展的平台, 增加企业价值, 带来更多的股东财富。因此, 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虽然国外对并购整合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但国情的不同, 环境的差异化, 要求中国企业不能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因此, 前面提到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以及并购活动专家在并购中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他们的参与可以尽可能地保证整合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避免盲目的整合。

(三) 我国当前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 就是认为并购可以带来企业规模的扩大, 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成本降低, 利润增加。

但是, 规模经济与要素投入是不可分的, 如果不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要素, 企业并购未必会带来成本的下降和规模经济效应。如若企业并购带来的不是成本的下降和规模经济效应, 只是企业垄断地位的获得或加强, 那非但不能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 反而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因为其利润即使增加也是消费者剩余减少的结果, 或者说企业利润的增加只是社会财富的转移, 由消费者剩余转变为生产者剩余, 而不是社会财富的净增加。而且, 长远来看, 企业效率和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效率都会因此下降。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拉郎配”, “劝说”式的并购更不可取, 效率损失会更大。

摘要:鉴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以20042013年发生并购的6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通过财务数据法考查总体样本并购前后6年的绩效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并购使得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运营能力有所改善, 但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有所下降;就综合绩效而言, 并购没有带来企业短期绩效的提升, 但企业长期经营绩效有向有利方向发展的迹象。

关键词: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Manson, Stark, Thomas.A cash flow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al gains from takeovers[J].Research Report of the charted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Accountants, 1994.35.

[2]Elgers.P.T, J.J.Clark.Merger bids, Uncertainty and Shareholder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9.9.

[3]M.Zollo, H.Singh.Deliberate Learning in Corprate Acquisition:Post-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Integration Capability in U.S Bank Merger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4.25.

[4]李善民, 朱滔, 陈玉罡, 曾昭灶, 王彩萍.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配对组合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004.6.

[5]潘瑾, 陈宏民.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绩效与风险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 2005.1.

上市后再评价 篇2

一、反映上市银行竞争力的指标分析

(一) 流动性指标

流动性意味着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或贷款的需求,反映了一种在不损失价值的情况下的变现能力,一种足以应付各种责任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反映资产的流动性,一是现金资产比率;二是存贷比率。

(二) 盈利性指标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要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这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主要指标有利差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及资产收益率,其中利差收益率是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对经营资产的比率,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分别是税后利润对资本和资产的比率。

(三) 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其相反的涵义是风险性,而安全性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减少风险。我们选取资产对资本的比率及资本充足率两个指标。

(四) 经营能力指标

主要包括资本资产规模及业务拓展能力。资本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相应的经营能力越强,为正指标。由于我国上市银行基本处于传统金融业务阶段,业务拓展能力普遍不强,同时由于反映业务拓展能力的数据资料无法采集,在以下的竞争力指标体系中舍弃这一指标。

上市银行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可以概括为表1中的各个指标。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主要原理

主成分分析利用降维的方法对目标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它可以把原来多个指标减少一个或几个综合指标,并且这些少量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来多个指所反映的绝大部分信息。指标的减少便于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分析评价。

三、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

笔者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家银行进行分析评价,这四家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以四家上市银行200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

(一) 样本矩阵为[Xij]4×9,其原始数据如表2

(二)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其相关系数矩阵R如表3

(三) 计算R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4

由上表可知,主成分为2个时,累计贡献率为98.514%,大于85%。选择2个主成分,分别取前2个作为第一、第二2主成分Y1和Y2。

(四) 计算主成分载荷,其负荷矩阵如表5

从上表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主成分与各变量的亲疏关系:Y1的贡献率为71.36%,是个综合能力很强的指标;Y2的贡献率为27.154%,综合能力也比较显著。虽然主成分Y1和Y2的综合原信息的能力较强,但是单独使用其中一个主成分并不能做出一个综合评价,因此,需要计算第一、第二主成分及综合得分,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利用Excel对主成分载荷矩阵进行处理,得到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第一、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分别为6.425、2.445。

(五) 计算综合评价值

利用spss软件分别按Y1、Y2、综合得分进行排序,整理得表6

(六) 实证分析结果

由上表中的各成分得分、综合得分和排序可以看出,工行是最具竞争力的,其次是建行和招行,而最不具竞争力的则是深圳发展银行。主成分中的现金资产比率、存贷比率、利息收益率和资产规模的系数大于其它变量的系数,所以主要是由这四种指标决定,即它们对上市银行竞争力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这四种指标在主成分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因此这四个指标用于评价上市银行竞争力每一项都必不可少。在负荷矩阵中存贷比率、资本收益率和资产对资本的比率这三个指标的载荷为负值,它们是限制性指标,说明国内上市银行如果要提高竞争力水平,就必须处理好贷款业务与资本结构方面的问题。当然国内上市银行经过不断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从负荷矩阵中可以看出国内上市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利息收益率两方面做得很好,这会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并且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摘要:银行的竞争力关系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正确评价银行竞争力, 对于维护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四家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及流动性状况的比较, 发现工商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最强, 且最具规模优势。

关键词:上市银行,竞争力,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静.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

[2]乔云霞.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 2006.

上市后再评价 篇3

2009年2月2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和有色金属业的调整振兴规划, 物流业终于搭上了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在物流业被确定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 物流基金也开始升温, 各式各样的物流基金走上前台。随着物流的升温, 物流的财务风险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关于物流研究的文献却相对较少, 而研究物流财务风险的文章就更少了。贾炜莹 (2007) 用字数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对物流上市公司风险进行了分析。沈渊和王旭晖 (2009) 分别用DEA法对物流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李政权 (2008) 用熵值法对物流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支燕 (2005) 用F-O模型对物流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了研究。曹小秋 (2009) 用因子分析法对物流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黄福华 (2007) 年用层次分析法对物流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闫甜 (2009) 用指标分析法对物流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物流风险分为可度量的风险和可以度量的风险, 财务风险就是一种可以度量的财务风险, 本文就是以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 将主成分分析方法引入到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

主成分分析是由Ho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数学变换方法, 它把给定的一组变量X1, X2, ..., Xk, 通过线性变换, 转换为一组不相关的变量Y1, Y2, ..., Yk。主成分分析方法基于原始数据本身, 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将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降低了评价的复杂度, 削弱了指标间的多重相关性;易于发现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有利于客观反映真实绩效。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物流上市公司进行评价。

二、变量确定

财务风险指标设计的方法有很多, 如指标图示法、工作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本文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头脑风暴法来建立指标体系。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物流业归属于“交通运输、仓储业”, 通过查阅“东方证券”网站上“交通运输、仓储业”每一个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 同时参考大智慧对物流上市公司的分类, 本文的研究样本选取我国沪、深股市A股2009年47家港口类和运输类物流上市公司。

本文研究的公司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和巨潮资讯网。

四、主成分分析

(1) 标准化处理, 统一量纲。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对指标进行正态标准化, 即:

(2) KMO、Bartlett球度检验。》转266页

KMO值为0.568, 巴特利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 小于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 适宜做主成分分析。

表2中的数字显示, 所选的5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8.839%, 说明了前5个因子代表了原始数据绝大多数信息。

依据因子负荷矩阵, 通过SPSS计算得到特征向量矩阵, 然后根据特征向量矩阵, 计算得出各因子得分。

可得到物流上市公司综合评价函数为:

将物流上市公司各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上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得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物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排名。现在排名前10的企业列表如下:

五、结论

本文采用主成分方法对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得到结果是中海集运、中国远洋、长航凤凰、SST天海、ST华龙、东方航空的财务风险较大。海峡股份、XD大秦铁、新宁物流、国恒铁路、山航B的财务风险较小。风险大公司和风险小的公司比较起来主要是盈利能力恶化, 股东权益受损的风险增大, 但在它们在负债和规模和发展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相对较小, 这和物流这个行业的特点有关。但整体上物流行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 发展也相对稳定。用主成分分析随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参考, 但这种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

[2]、朱帮助, 王平, 张秋菊.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科学出版社[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3]、中国物流信息中心.7月我国物流运行增速继续放缓[J]中国物流与采购北京.第18期, 2010.p64-65

[4]、贾炜莹.基于资产减值准备的我国物流上市公司防御能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 (10) .p367-368

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篇4

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下,能源行业迅猛发展。2013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从战略高度关注能源行业的发展,为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绩效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对绩效评价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研究重点集中在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方法以及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Benson Wier等(2007)分析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非财务绩效指标的结合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uha-pekka Kallunki等(2010) 以芬兰70家公司为样本进行绩效评价分析,提出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纳入绩效评价中。国内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王西星(2008)将层次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相结合对我国水电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袁雪(2009)利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山西省25家上市公司的绩效状况。廖英姿(2011)以我国能源电力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薛洪岩,高敏(2012)对沪深新能源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王兰(2012)以44家国内新能源上市公司和2家国外新能源上市公司2011年度财务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较快,但盈利水平较低,其中融资成本过高是我国新能源企业综合效益差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能源业上市公司绩效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但对此问题仍可作进一步探讨。第一,选择某些能源板块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第二,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与聚类分析等组合运用。

二、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共选取20个财务指标来反映我国能源类上市公司的绩效。

(1)盈利能力。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净资产、基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这八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越强;每股净资产、基本每股收益既反映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也反映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同时还反映了股东潜在的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的高低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密切相关,该指标越高,上市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体现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指标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2)偿债能力。选择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比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速动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资产负债率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中来自负债的比重,既反映公司的资产结构,也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已获利息倍数是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相对于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倍数,可用来衡量公司在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3)经营发展能力。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良资产比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速度,该指标越大,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越快。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全部资产的周转速度,该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存货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的存货管理能力。存货周转率越大,说明存货占用水平越低,转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4)可持续发展能力。选择销售增长率、资本累计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应该表现出好的成长能力。这四个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层次分析法将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有较严格的数学依据,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决策。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 发放指标体系表并请专家就指标间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综合专家意见,确定AHP递阶层次结构各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最终权重,见表1。

三、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准备本文原始数据来自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及计算获得,然后对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指标值在0-1之间。

(二)上市公司绩效得分及排名按照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与指标标准化的数值(C),计算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综合得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B1: 盈利能力绩效=0.313×C1+0.222×C2+0.200×C3+0.107× C4+0.070×C5+0.040×C6+0.030×C7+0.019×C8

B2: 偿债能力绩效=0.674×C9+0.226×C10+0.100×C11

B3:经营发展能力绩效=0.396×C12+0.293×C13+0.148×C14+ 0.101×C15+0.062×C16

B4:可持续发展能力绩效=0.592×C17+0.169×C18+0.093×C19+ 0.146×C20

A:综合得分= 0.580×B1+0.216×B2+0.144×B3+0.060×B4

(三)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结果分析根据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综合结果,运用SPSS18.0软件对综合得分运用组间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绩效领先型、绩效发达型、绩效发展型、绩效落后型,分别如表2-表5所示。

第一类,绩效领先型能源上市公司(表2)。除平庄能源外,排在前列的领先型能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都较强, 可见盈利是评价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绩效领先型能源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靠前,跨行业、多元化经营,多为煤炭,电力,油气的龙头企业,盈利、偿债、发展能力大都居前几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可持续发展能力绩效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位列三甲的中国神华、兰花科创和平庄能源排名分别为28、55和59位。因此,该部分绩效领先型能源上市公司应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发展,逐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或加快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或引进先进节能生产设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类,绩效发达型能源上市公司(表3)。该类能源上市公司一部分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由于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在各类绩效指标上的排名处于领先地位。另一部分是地区型能源,电力和煤炭是主要产品,偏向区域性发展, 辐射面较小,但较好地满足了能源的消费需求。总体而言, 绩效发达型能源上市公司应进一步改善经营布局和内在治理结构,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总体绩效水平。

第三类,绩效发展型能源上市公司(表4)。绩效发展型能源上市公司的四种能力都排在中下游位置。主要经营活动偏区域化,起步较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规模和实力需进一步扩展。因此,应改变企业经营发展模式,注重提高企业自身营运质量和效率。

第四类,绩效落后型能源上市公司(表5)。在落后型能源上市公司里,华银电力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安彩高科以光伏产业为主体,以清洁能源和新型显示器件为支撑; 深南电A主营业务以供电、供热为主。三家企业的盈利、偿债、经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相对较弱,需要全方位考虑公司的经营策略。

四、结论及建议

我国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的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但大部分上市公司在不同层面仍需要提高和改进。

上一篇:绽放魅力下一篇:病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