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2024-10-09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精选12篇)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1

摘要:采用变异系数法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 对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度的经营业绩从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综合能力排名, 以及农业类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趋势分析

本文在构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了我国农业类上市经营业绩的变动趋势, 并进行了上市公司的整体排序。

一、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 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由于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因此, 结合不同财务指标对业绩评价的作用, 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两个分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众多的客观赋权法中, 本文选择采用变异系数法来设置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基本原理是:如果某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上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较大, 说明该指标在被评价公司执行时达到平均水平的难度较大, 它能够明确的区分开各个被评价对象在该方面的能力, 因此应该赋予较大的权重;反之则应该赋予较小的权重。

确定变异系数权重的基本步骤是: (1) 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数, 它反映了指标的平均水平; (2) 计算各项指标的标准差, 它反映了该指标的绝对变异程度; (3) 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系数, 它反映了该指标的相对变异程度; (4) 对标准差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各指标的权数。

3. 综合指数的计算

(1) 计算被评价企业各项指标的个体指数

(2) 得出被评价企业在评价期内的综合指数

(二) 经营业绩及其变化趋势评价方法的设计

本文将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所提供的非参数检验法中“K个相关样本没有差异的Friedman检验”进行分析对被评价企业业绩指数时间序列矩阵进行分析。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企业业绩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 经营业绩评价

运用本文设计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度的财务指标进行处理, 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农业类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数, 并以此为依据对样本公司进行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的单项排名和综合排名。其综合排名结果如表2所示:

(二) 经营业绩变化趋势分析

1. 盈利能力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盈利能力综合指数矩阵, 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如图1的检验结果。

从图1 (a) 可以看出, 渐进显著性<0.05, 表明评价期内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从图1 (b) 可以看出, 样本公司盈利能力综合指数的均秩差异较大, 反映在图形中如图2所示, 表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水平整体下降。

2. 成长能力变化趋势分析

对成长能力综合指数矩阵采用非参数检验法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如图2检验结果。

从图3 (a) 可以看出, 渐进显著性>0.05, 表明评价期内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图3 (b) 可以看出, 样本公司成长能力综合指数的均秩值各年度变化并不是很剧烈。反映在图形中如图4所示, 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在三年呈整体上升趋势。

三、总结

本文对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农业类上市公司2004—2006年间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并不理想, 整体呈下降趋势, 且参差不齐, 个体间差异较大;在成长能力方面发展比较稳定, 有稳步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J.Rayner, Daivd Colman.Current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comics[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0.

[2]王化成, 刘俊勇, 孙薇.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姜凌.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探析[J].农业经济, 2003, (7) :8-9.

[4]张艳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异系数评价法[J].统计与决策, 2004, (9) :133.

[5]刘伟, 杨印生.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6, (4) :47-52.

[6]潘泽江, 左锋.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J].科技创业, 2006, (7) :41-42.

[7]黄晓波, 冯浩.农业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10) :67-71.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2

行为观察比较法,也叫行为观察量表法,是各项评估指标给出一系列有关的有效行为,将观察到的员工的每一项工作行为同评价标准比较进行评分,看该行为出现的次数频率的评估方法,每一种行为上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结果比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有一个比较有效的行为标准,可以帮助建立工作岗位指导书;缺点是观察到的工作行为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行为锚定评价法,也称为行为定位评分法,是比较典型的行为导向型评估法。它由美国学者史密斯与肯德尔在美国“全国护士联合会”资助下研究提出的,兰迪特和吉昂在1970年证明它可用于工作动机的评估,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侧重是具体可衡量的工作行为,通过数值给各项评估项目打分,只不过评分项目是某个职务的具体行为事例,也就是对每一项职务指标做出评分量表,量表分段是实际的行为事例,然后给出等级对应行为,将工作中的行为与指标对比做出评估。它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明确的、可观察到的、可测量到的工作行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评估指标有较强独立性,评估尺度较精确;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评估,准确性高一些。它的缺点是评估对象一般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员工,对其他工作适用性较差;另外一个员工的行为可能出现在量表的顶部或底部,科学设计有助于避免这种情况,但实际中难免出现类似情况。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3

关键词:当代公司 业绩评价 评价体系 创新

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公司的经营环境带来巨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司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的革新。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是公司进行管理所依据的关键工具,其创新发展在公司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创新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一、公司业绩评价概论

公司业绩评价作为一种运用特定指标与评价标准对公司经营进程、经营成果开展价值评判的科学方法,是为公司达成战略目标等服务的,对公司的价值取向及文化建设产生影响。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有营运水平、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确立依据的原则主要有可量化性、易操作性、系统性、全面性及专业性等;评价方法主要有EVA(经济增加值法)、BSC(平衡记分卡法)等;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理论基础主要有核心能力论(认为公司的核心能力体现为公司所拥有的关键性技术或者是无形的知识财富,将能力作为分析工具,强调了这一能力在公司业绩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契约论(认为公司作为价格机制的一种替代物是其显著特点,公司本质体现为人与人经过签订相关契约而形成的组织)、委托代理论(提倡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所有者持有剩余索取权,经营权则由职业经理人持有)、利益相关者论(认为战略管理作为公司经营管理层综合考量后在平衡好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管理活动发挥作用,其中,利益相关者所指的是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个体或者群体)。

二、当前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重点为投资者及债权人,没有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开展评价

在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价时,业绩评价主体应包括一切利益相关者,即除要包含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以外,还要包含消费者、政府相关部门、公司员工等。在当前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中,业绩评价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利益分享状况、满意程度都没有给予必要反映,这使得对公司社会责任执行、和谐社会构建方面的评价无法完成,不同业绩评价主体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当前,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对公司战略发展上的评价指标不多,对顾客、内部工作流程、工作员工的评价指标更是少之又少甚至缺失,这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当前的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主要以公司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在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上、社会贡献力的大小上缺乏评价,这也导致了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内容上的不全面问题。

(三)评价方法主观性过强

公司业绩评价中,业绩评价方法的确定上,指标的内容及所占比例都是在主观判断、经验积累及判定的基础上进行设定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极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带来的问题就是对某一评价因素的估计存在偏差(过高或者过低),从而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及真实性,无法有效反映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

(四)评价结果准确度不高

业绩评价指标设计科学性及合理性的缺失导致了评价结果准确度不高这一问题的产生。合理性方面,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处理并未区分正指标与逆指标,这就使得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不够;科学性方面,评价体系规定了适度指标(资产负债率等),但未说明逆指标(不良资产比率等),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将所有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加权计算,这就使得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不够。

三、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公司经营缺乏长远性战略目标

我国公司数量众多,且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迅猛,这加剧了公司间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中,公司长远性战略目标的缺失必然导致风险应对能力弱,随之,业绩评价必然会存在问题。现今,公司在发展中,前期发展往往快且好,但当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公司对市场风险、危机等的警惕性就会降低,危机一旦来临,公司生产经营就会遭遇严重威胁,进而导致公司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甚至破产,更别谈业绩提升了。制定长远性的战略发展目标,防患于未然是极其重要甚至是必要的。

(二)侧重于追逐眼前利益

盈利是公司成立与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在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目前,部分公司为了实现盈利不择手段,没有透彻分析只顾眼前利益提升给公司经营带来的隐患。这种侧重于追逐眼前利益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而对业绩评价体系的稳定性与规范性带来严重破坏,使业绩评价体系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导致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四、当代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创新发展探究

(一)逐步加大对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

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公司关键利润源已悄然发生实质改变,利润源由实物型资产为主向实物型资产、金融型资产为主转变,并进一步向金融型资产、无形资产转变。无形资产体现为公司内部的智力资本及知识累积情况。在业绩评价体系的创新发展中,加大对智力等因素的评价已成为一大趋势。

(二)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高效融合

公司综合业绩一方面体现为财务业绩,一方面体现为非财务业绩。随着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管理层愈发注意到,在业绩评价方面,既要关注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财务业绩的提升,还要重视客户满意度、技术及产品的创新及发展能力、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业绩的提高。非财务业绩的评价可以反映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发展趋势,并能有效抑制只关注财务指标而招致的短期行为。

(三)实现业绩结果评价与过程动态评价的有机融合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公司组织结构向网络化(在特定任务或者职能上设置专门的组织,并指定一个中心组织,其他组织围绕中心组织而展开,形成的一个网络式的结构)、扁平化(特点是紧凑且极富弹性,优点是简化了信息处理环节,有效节约了时间、高速高效、灵活、使决策紧贴生活现实)及虚拟化(这一组织模式实现了不同地区资讯的有机组合,实现了资源及技术优势的融合与联结,特点是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带动了管理控制系统从以往的纵向、后反馈控制转变为横线、前馈控制。基于此,公司业绩评价系统作为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也要实现对过程动态的评价,以形成一个业绩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融合的良好评价体系。

(四)增加对创新业绩的评价,并引起重视

一方面,创新作为公司形成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而存在;另一方面,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特点;同时,作为公司保证战略目标达成的重要法宝发挥价值。综上,在对公司进行业绩评价体系创新时,要将对创新业绩的评价纳入评价范畴。

(五)加大对整体流程评价的关注度

以往传统的公司业绩评价着重于对单一的公司或者对公司单一的职能部门进行评价。适应创新发展要求,在创新条件的保障下,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实现了重点的转移,转变为各自供应链体系之间效能的竞争。跟随这一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方式的转变,公司立足于供应链总体,加大对公司整个流程评价的关注度具有必然性。

五、结束语

对当代公司而言,业绩评价方面的内容对于公司正常经营、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当代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因此,只有加强对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了解,剖析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好构建的指标体系,才能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准提供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魏继华,宗刚.企业管理变革下的业绩评价创新趋势[J].商业时代,2007(4):46—47

[2]王祥.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J].经营管理者,2010(19):29—30

[3]李亚男.现代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5(4):211—212

[4]江少波,张荣艳,章爱文.业绩评价体系演进与述评[J].财会通讯,2013(5):25—27

[5]姜金香,李增泉,李磊等.两种准则下会计业绩的契约有用性评价--基于B股公司经理人员变更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31(8):124—133

[6]占美松.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公司层次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研究思路的构建[J].当代财经,2008,(1):109—112,127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探析 篇4

一、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模式分析

1、以财务业绩指标为主体的模式。

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建立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 主要以财务指标 (如利润、投资回报率等) 为主, 它能综合地反映公司的业绩, 并与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直接联系, 故容易为公司管理者和股东接受。这种将财务业绩作为管理业绩评价的方法体系, 就上市公司而言, 较适合于分权状况下资本运作型的控股母公司对其投资子公司的评价。它注重结果而非过程, 将分权作为对管理者委托财产责任的基础, 而且资本运作型控股母公司, 很大程度上不注重对子公司的长期拥有, 它视投资机会与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在资产价值被市场高估的情况下将子公司出售, 可以取得很高的投资收益。但是财务指标也有不足之处。它本身并不能揭示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而且, 财务指标主要是偏重于公司内部评价, 忽视了对外部环境, 例如客户、市场等方面。

2、以非财务业绩指标为主体的模式。

以非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方面, 是因为财务指标只是事后的考核从而无法在事中或事前防范经营不善风险等。从公司成长性看,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短期的盈利, 更应体现在经营获得收益的稳定与长期增长, 因此公司必须注重市场的开拓、内部管理的有序、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等。由于财务指标是事后结果, 等到事后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已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了, 因此从公司经营角度必须加强对事中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从而建立起事中过程评价机制。事中过程评价机制的落脚点不在与财务上, 而在于经营与作业上, 因此从作业过程来看待, 评价管理者的管理业绩是强化非财务业绩评价的主要理由。单纯地以非财务业绩来评价管理者的绩效是很少的, 它很少以独立的方式存在, 除非是企业中层对更低层管理者的评价。

3、以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相结合的模式。

不仅强调对财务指标的考核, 同时也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 这既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要, 更适应股东或高层管理者对中底层管理者业绩评价的需要, 因而成为现代企业业绩评价的主流。它以西方管理会计中平衡计分卡最为突出, 平衡记分卡弥补了财务指标的不足, 它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等方面, 做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揭示了公司内部和外部之间、财务结果和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关系。它适应母子公司框架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评价, 也适用于子公司对其下属管理者的业绩评价, 同样还适用于总公司对分公司或分部的业绩评价。

二、业绩评价指标的质量要求

1、业绩评价指标要反映企业的战略关注点。

当今, 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使得企业仅靠原本简单的推断式的管理难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做出新的响应, 因此推行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战略管理中, 经营者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的长期目标, 在综合分析所有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 并且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的实施过程。经营者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对于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理应与战略管理紧密结合, 作为业绩评价重要要素的评价指标理应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 这样才能将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战略传达给经营者, 并且使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获取各自所期望的利益。

2、业绩评价指标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

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 即我们所说的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噪音”, 如果指标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业绩, 则称存在“噪音”。一般, 指标的“噪音”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 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经营者主观操纵;二是由于企业经营成果往往受企业内外因素影响, 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可能也会受到一些经营者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这两方面的“噪音”来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趋势, 如选择经营者可控能力强的指标, 相应克服了第二种“噪音”, 但与此同时被经营者操纵的可能性会增大, 即第一种“噪音”增大, 反之亦然。因此, 想要绝对消除指标的“噪音”是很难的, 现实的选择应根据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经营者的风险嗜好, 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来权衡尽可能优化的指标。

3、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评价指标具有可理解性, 即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 如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等。可操作性是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一项因素, 离开了可操作性, 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也是枉然。

三、选择业绩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问题。

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会导致利润指标过分地重视短期财务结果, 这易助长经营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的行为, 使企业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投资, 以致企业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 而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投资很少。而长期发展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使得股票价格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 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 要在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 注重对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侧重衡量企业的长期利益及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 并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2、核心绩效指标的运用。

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因素很多, 如经营决策、市场条件、政府监管、自然资源等, 但关键指标只衡量经营成果中的可影响部分, 即关键业绩指标的衡量领域主要包括经营决策与执行部分。其中, 效益类指标以投资资本回报率、自由现金流和利润总额为核心;运营类指标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核心任务而定, 如考虑与发展战略相一致、或突出战略的核心驱动因素、或由投资资本回报率推演而出, 分为销售收入类、成本费用类和投资控制类等。

3、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使用。

目前,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时普遍以财务指标为主要手段, 财务指标所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导致业绩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 只重视短期而轻视长期, 只重视过去财务成果而轻视未来价值创造。长期受到这种评价指标指导的企业易产生短视行为, 这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陈丽京, 崔小莺.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下业绩评价选择及其关系处理[J].现代财经, 2006.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篇5

业绩评价标准分为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包括国内行业标准和国际行业标准。国内行业标准根据国内企业年度财务和经营管理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年度、分行业、分规模统一测算。国际行业标准根据居于行业国际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实际值,或者根据同类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先进值,在剔除会计核算差异后统一测算。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按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指标类别,划分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和较差五个档次。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根据评价内容,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水平和出资人监管要求等统一测算,并划分为优、良、中、低和差五个档次。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6

【关键词】分公司;成本责任制;业绩评价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多元化或复杂化,高层管理者的任务日益艰巨。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将决策权下放就成本为一种必然。自主决策权力的下放过程称做分权。企业要实施分权管理,就必须设立分部。分部设立有三种形式:按产品和服务类型(业务分部)、按区域(地区分部)、按责任(责任中心)。分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生产,类似于生产车间,供销由总公司负责,那么就可以设立成本责任中心分部,主要考核产品生产的可控成本。

一、成本责任的分解

集团分公司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有的分公司具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集采购、生产、销售于一体。有的分公司只有生产权,资金、采购、销售均由总公司兼管,分公司向总公司销售产品的价格属于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的毛利是为弥补分公司少量费用及缴纳当地税金及附加。分公司只对生产成本当中的可控成本负责,形成了以成本费心为中心的成本责任制。

成本责任是与作业单元相联系的,作业单元可以是分公司、生产车间、班、组等。

正确甄别和确定成本责任、将成本责任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元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关键之一。对一个产品或生产项目而言,成本责任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发生发展的,随着产品生产流程的变化,成本责任也会发生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由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构成,这些环节构成的成本就是产品的总成本。产品总成本在不同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关系。比如花费在产品研发、设计的成本较多,极有可能直接降低生产作业的制造成本;在产品制造环节增加对设备的维护、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资源投入,有助于除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成本。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等处理流程就形成了成本责任流。成本责任流是由不同成本责任元根据上下游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传递成本责任的成本管理活动流程。

二、成本责任制的建设

成本控制牵涉面很广,必须由财务部门在企业各部门的协同下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一成本形成环节进行控制,这样就产生了成本责任问题。

首先,确立成本责任中心。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材料、支付劳务费、计提折旧是企业各车间、部门发生的,这些单位就是成本发生的区域,即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各中心应对成本的发生负责。

其次,把目标成本分解到责任中心。制定目标成本只是提出企业总体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即从成本支出发生的根源出发,结合企业专业点线管理,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

三、成本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是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1.标准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稳定而明确,投入产出关系明确,对其进行业绩评价时往往采用既定产品质量与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没有达到既定的质量,或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来,会对其他内部责任单位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标准成本中心必须按照规定的质量、时间标准和计划产量进行生产。

成本差异是产品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包括有利差异(节约差异)和不利差异(超支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和数量脱离标准形成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类。以公式表示如下: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标准成本是实际產量下的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分析如下:

数量差异包括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在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应该由生产部门负责,如操作失误造成废品废料增加、操作技术改进等,反映了生产部门的业绩控制标准。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由工作环境、工人经验、劳动情绪、作业计划等原因形成,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实际工时脱离了标准造成的,其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价格差异包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等。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应由采购部站对其作出说明,如供应商价格变动、未按经济订货批量订货、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紧急订货等。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由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工资率调整等原因,应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由生产部门负责,生产部门有责任将变动性制造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

2.费用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由于费用中心没有明确的产品,或者产品虽然明确,但是投入产出关素不密切,并且费用中心的工作质量也难以量化。通常使用费用预用预算来评价费用中心的成本控控制业绩。经常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考察同行业类似职能的支出水平,或者根据本企业历史费用水平确定预算标准。也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即通过分析支出的必要性及其取得的效果来确定预算标准。

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才会有竞争力,只有成本责任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资料: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7

一、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相关研究有很多, 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旅游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为基础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 (沈静宇, 2004;刘海英等, 2007) ;从多元化经营方面研究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 (王东静, 2003) ;旅游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问题 (黄永红, 2003) , 以及旅游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 (梁正宁, 2000) 。

在诸多研究中,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 一般来说, 研究主要从评价经营业绩的内容及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方面进行。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来看, 大多是利用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其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张凌云, 1997;温碧燕, 2000) , 也有通过建立测评体系或模型进行分析 (董观志等, 2006;刘立秋等, 2007) , 这些研究主要利用财务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数据指标的选取原则主要集中在可操作性方面, 并未考虑到指标的全面性。从评价方法来看, 以往研究大多利用SPSS软件,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谢平, 2001;张保民, 2008;胡孝平等, 2010) , 并在此基础上扩展采用了更多的评价方法, 如DEA数据包络分析法 (许陈生等, 2009;王艳等, 2012) 、基于可拓学的多级物元评价模型 (季婷等, 2010) 、熵权法 (舒波等, 2009;王风雷等, 2012) 、突变级数法 (张春晖等, 2010;翁钢民等, 2010) 、模糊矩阵和聚类分析 (田蕊等, 2011) 。虽然评价方法更具多样性, 但评价内容大多未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出发, 不具有研究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总体而言, 目前研究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的方法还是以因子分析法为主,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公司财务报表数据, 可能会造成分析结果过于客观而不能体现评价主体的立场, 也可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因此, 本文在分析时选取代表上市公司各项能力的6大体系、20个具体指标, 结合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理论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体系设计

(一) 主要分析内容

根据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中关于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规定, 主要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对于旅游上市公司来说, 盈利能力指标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反映了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评价旅游上市公司资产安全性的保障和利用财务杠杆的能力, 反映了公司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债务的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则可以反映旅游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发展能力也即成长能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发展趋势。对于社会贡献, 难以用数据指标量化, 因此在选取指标体系时并未作考虑。股本扩张能力指标反映的是旅游上市公司扩大经营规模的保证, 现金保障能力指标可以反映旅游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高低以及财务安全性。因此从评价的综合性角度出发, 应再加上这两个指标, 一起构成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 构建原则及思路

1. 构建原则。

(1) 综合性和客观性相结合。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 首先应注意选取的对象及测评体系的构建需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 然后再以客观的数据为主进行评价, 当然在选取指标时须满足全面性的要求。 (2)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指标的选择以及评价方法须以数据的可操作性为前提, 数据指标可以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直接查询或计算得出, 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3) 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所选指标须能集中有效地反映出上市公司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表现, 特别是对构建体系的有效反映, 注意不同体系间的关联性, 最后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有机整体。

2. 构建思路。

在构建测评体系之前, 首先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各方面能力作细致研究, 将有代表性的数据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然后把单个选取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整合。其次, 遵循数据的可得性原则和普适性原则, 对已经上市的31家旅游公司进行筛选, 最终确定28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样本。最后根据数据指标的可操作性等原则, 对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 最终确定20个财务指标构成本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测评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思路, 在对各体系的研究分析以及数据指标选取原则的指导下, 构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体系 (见表1) 。

该指标体系包括六个大类 (Xi, i=1、2、3、4、5、6) 和20个具体衡量指标Xij, 其中Xij为直接测量指标, 总变量设为F。

2. 数据来源说明。

截至2013年3月, 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旅游上市公司 (A股) 共有31家, 由于本文选择样本为2011年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 因此除去2012年9月3日上市的“美盛文化”公司, 另外, 由于上市公司“大连圣亚”和“腾邦国际”数据存在缺失, 因此也并未选作样本, 最终将余下的2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并根据公司主营业务组成, 将28家公司分为3种类型:酒店餐饮类共8家;资源类共7家;综合类共13家。采取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现金保障能力等六大指标体系的20个具体财务指标, 利用金融界网站发布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和28家旅游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搜集整理原始数据。

3. 数据处理。

由于选取的财务指标代表不同的经济意义, 因此需要在进一步分析之前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主要采取数据的量纲一化处理, 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 以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在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中, 主要利用SPSS17.0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4. 评价方法。

(1) 因子分析法。由于本文的研究包含了20个观测指标且涉及全国28家旅游上市公司, 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 而因子分析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到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能够有效地剔除不相关指标的影响, 使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 并且因子分析过程可以利用SPSS17.0软件方便快捷的进行, 可操作性较强, 因此, 因子分析法比较适合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

(2) 因子模糊综合分析。第一, 确定六大体系重要性顺序, 旅游上市公司的指标重要性依次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股本扩张能力、成长能力、现金保障能力, 每个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 如盈利能力也会依照重要性排序变得对其他指标愈加重要。第二, 依据每个体系的权重经验数值, 这六个体系的重要性隶属度向量为: 。对 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得出各个层面所占的权重ω6= (0.3922, 0.2553, 0.1765, 0.0588, 0.0980, 0.0392) 。第三, 结合因子分析结果, 利用算法FT=ω6T×R (公式一) , 得出各个公司的综合得分, 并进行排名分析。

三、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一) 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因子分析的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结合模糊理论综合分析过程, 将表2中各个体系得分数据组成矩阵R, 代入公式一, 即F=0.3922F1+0.2353F2+0.1765F3+0.0588F4+0.0890F5+0.0392F6, 得出表2中的综合得分, 并进行综合结果排名。

(二) 分析评价

1.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分析。

总体来说, 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排名占优, 有五家公司都列在前十位 (张家界、宋城股份、丽江旅游、峨眉山A、黄山旅游) , 这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消费者偏好资源类的旅游景点, 使得这类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而酒店餐饮类旅游上市公司有一半都排在了前十三 (全聚德、湘鄂情、锦江股份、金陵饭店) , 这些公司大多在现金保障能力指标体系中排名靠前, 如新都酒店、东方宾馆、华天酒店、湘鄂情分别排在该体系的第一、六、三、五位, 说明酒店餐饮类旅游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现金保障能力。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一般具有稳定性, 盈利能力整体不强, 须注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成分分析。

根据综合排名得分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类别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差异, 部分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综合排名可能会受到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体系的较大影响, 具体到某一能力测评体系来说, 可能其中的一些数据指标会对体系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都为公司经营的完善和结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从盈利能力来看, 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 而酒店餐饮类的盈利能力稍差一些, 这可能跟酒店餐饮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关, 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大多依托景点景区, 随着门票价格的提高, 仍处于“门票经济”时代的我国旅游业无疑让这些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获利增多。其中张家界虽然在2012年4月25日才刚刚脱去ST的帽子, 但由于张家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景区宣传力度的加大, 2011年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游客增速保持在40%, 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的位置, 使得其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2) 从偿债能力来看, 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更强一些, 其中世纪游轮在2011年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85%, 在28家上市公司中最低, 说明公司的财务成本低, 尚有较大的财务杠杆空间可以使用, 风险较小, 偿债能力有保证, 经营比较稳健。

(3) 从资产管理能力来看, 大部分旅游上市公司都是负值, 说明旅游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其中排名靠前的大多为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 如张家界、宋城股份和丽江旅游分列一、二、六位, 这说明资源类上市公司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稍强于酒店类和综合类上市公司。但我们也注意到排名垫底的桂林旅游也是资源类, 其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0.22%、2.01%和4.72%, 在样本公司中均处在倒数的位置, 说明该公司需向其同行学习, 以提高其资产运用和管理能力。

(4) 从成长能力来看, 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占据数量优势, 但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却占据质的优势, 排名第一、第二的张家界和丽江旅游都是资源类的, 且远远领先于其他类公司, 这也说明当前我国旅游发展还是主要依靠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开发。排名最后的ST东海A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均为负值, 且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863.16%、-875.56%, 这与公司的主营业务酒店有关,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再加上2011年公司对酒店的全面整修、新建等, 使酒店经营受到影响, 公司应尽快脱去ST的帽子, 扭转亏损状况。

(5) 从股本扩张能力来看, 样本公司之间差异较为显著, 其中资源类上市公司普遍不具有良好的股本扩张能力, 特别是综合排名第二的张家界, 股本扩张能力却排在倒数第二位, 其每股净资产仅为0.87元, 每股公积金为0.3元, 每股未分配利润为-0.51元, 这与公司在2011年的重大资产重组有关。

(6) 从现金保障能力来看, 酒店餐饮类旅游上市公司占据明显优势, 新都酒店、华天酒店等公司都得到较高的分数。综合排名第二十四位的新都酒店却排在这一体系的第一位, 我们注意到新都酒店在2011年的经营现金利润率为11.09%, 排在28家旅游上市公司的首位, 这也说明新都酒店拥有良好的现金保障能力。

注:由于第四体系提取了两个因子, 因此表中样本在第四体系中得分为综合得分, 其算法是两个因子的得分分别乘以各因子方法解释度所得结果之和。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不同类别上差异较为明显, 尤其是盈利能力较强的大多为资源类上市公司,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旅游企业仍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不良现状, 如何开拓更为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资源类上市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至于酒店餐饮类上市公司则在现金保障能力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酒店餐饮类上市公司仍在盈利方面有所欠缺, 利用互联网开发有吸引力的酒店产品是其在未来发展可选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类上市公司虽然经营稳定, 但公司盈利能力不强, 缺乏核心利润增长点。总之,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大多存在经营财务状况不佳企业运营能力不强的问题, 因此改善经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摘要:如何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2011年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 选取28家上市公司及20个经营指标,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经营业绩的评价模型, 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六大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旅游上市公司在不同类别上经营业绩差异明显, 并存在财务、运营等问题, 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经营并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因子分析,旅游上市公司,模糊理论,经营业绩,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沈静宇.旅游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4) .

[2] .刘海英, 刘志远.旅游上市公司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7, (03) .

[3] .黄永红.旅游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 2003, (16) .

[4] .许陈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J].旅游学刊, 2007, (10) .

[5] .唐霞.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 2006, (02) .

[6] .温碧燕.1999年旅游上市公司业绩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2000, (03) .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8

湖南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境内外上市公司共有61家, 在31个省 (自治区) 中排名11位。其中, 长株潭地区上市公司比重大, 作为湖南发展的经济亮点地区, 长株潭的上市公司合计36家, 占整个湖南地区的60%, 长株潭地区上市公司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湖南经济的发展。如今, 上市公司已成为湖南省的产业龙头、利税大户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排头兵, 为湖南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湖南上市公司业绩综合分析

(一)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湖南省的53家上市公司, 其中*ST公司6家, 其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巨灵财经金融服务平台, 通过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定制、区域选择、数据提取, 最终得出数据。

(二) 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的10个财务指标分别是: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净资产收益率X3、总资产报酬率X4、总资产净利率X5、总资产周转率X6、存货周转率X7、应收账款周转率X8、每股未分配利润X9、每股盈余公积X10。

(三) 实证分析

1、数据处理。

由于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存在这样和那样的缺陷, 并不能直接采用, 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本文针对湖南地区进行区域分析, 故无地区因素影响, 只需变适度指标和逆指标为正指标, 同时消除极端值和量纲的影响, 才能使综合评价结果趋于合理。在本文评价体系中的10个指标中, 除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适度指标外, 其他都是正指标。对适度指标Xi, 采用以下公式进行正向化处理:

(A为该适度指标的适度值)

适度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适度值一般认为是2和1。

2、因子分析

(1) KMO检验和Bartlett’s球体检验。KMO越接近于1, 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KMO在0.9以上时属于非常适合;0.8~0.9为很适合;0.7~0.8为适合;0.6~0.7为不太适合;0.5~0.6为很勉强;0.5以下为不适合。Bartlett’s球体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小于1%, 适合做因子分析;反之, 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前面选取的53家湖南省上市公司10个财务指标, 运用SPSS软件将原始数据指标标准化, 并对其进行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s球体检验。检验结果为:KMO值为0.543, 表明勉强适宜于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球体检验的sig.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 小于1%, 说明选取的财务数据具有相关性, 也适宜于做因子分析。

(2) 提取主因子和解释主因子。通过SPSS软件, 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 提取出4个旋转后公因子, 其特征根分别为:2.615、2.087、1.881、1.440, 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6.146%、20.871%、18.809%、14.402%,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229%。显然, 这4个主因子能解释原有10个评价指标80.229%的方差, 也就是说这4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 可以把它们作为评价湖南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主因子。

为了使因子分析得到更好的效果, 有必要采用因子旋转的方法, 使因子载荷两极分化, 要么接近于0, 要么接近于1, 来减少对因子命名的主观性, 使得旋转后的因子往往具有更鲜明的实际意义, 从而更容易解释。据此, 可以对10个主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第一, 在主因子F1上影响较大的指标有X1、X2, 反映了资本运营的偿债能力, 可归纳为偿债能力因子;在主因子F2上影响较大的指标有X3、X4、X5, 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可归纳为盈利能力因子;在主因子F3上影响较大的指标有X6、X7、X8, 反映了资本运营的资本周转水平的高低, 可归纳为资本运营能力因子;在主因子F4上影响较大的指标有X9、X10, 反映了资本的成长能力, 可归纳为资本扩张能力因子。

(3) 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计算

根据各个主因子的载荷系数 (权重) , 计算综合得分为:

其中, F为湖南省上市公司的绩效综合得分, Fi (i=1, 2, 3, 4) 为某个上市公司的各个主因子得分。

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 它比加权最小二乘法有着更好的估计精度。再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F。

三、结论

通过对湖南省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 得出如下结论:

(一) 湖南省上市公司业绩运营良莠不齐, 并且与各自的经营状况相关。

通过分析得出, 业绩评价综合得分为负值的公司有21家, 其绩效评价水平低于湖南省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如*ST天一、步步高、岳阳兴长等这几家综合评价得分排名靠后的上市公司, 近年来的经营业绩也均不理想。相反, 长城信息、拓维信息、梦洁家纺、三一重工、南岭民爆、现代投资、中联重科等几家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公司, 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也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中上游水平。由此, 可以看出湖南省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效果与其经营业绩有密切关系, 经营业绩好的公司在综合评价中显现出明显优势。

(二) 从4个主因子得分情况还可以

看出53家上市公司在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从偿债能力因子F1的分值来看, 中科电器、拓维信息、爱尔眼科的得分位居前三名, 显示了较好的偿债能力。还有16家公司在该指标上为负值, 说明了湖南省上市公司整体偿债能力不错;主因子F2资本盈利能力因子排在前三名的是*ST张股、长城信息、梦洁家纺, 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说明了具有较强的资本盈利能力。而排名后四位的是*ST金果、*ST天一、步步高、紫光古汉, 其盈利能力因子远远低于上市企业的平均水平;从资本运营因子F3的分值情况看, 只有15家上市公司在该因子上的得分为正值, 其数量还不到总数的1/3, 15家上市企业虽然F3分值为正, 但都不高, 同样说明了湖南省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的周转效率整体上比较差。最后, 从资本扩张能力因子F4来看, 只有11家上市公司的F4分值为负, 除*ST金果分值最低外, 其余企业之间的分值排列比较平均, 分值为正值的另外42家上市公司得分差距也不大, 说明湖南省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资本运营的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薛舒, 杨丹.EVA理论体系简述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科技资讯, 2006.5.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9

目前旅游上市公司比较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利润率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和边际分析法。这些方法大多财务指标单一, 缺少系统化分析;选取数据较少, 方法过于简单;评价模型过于片面, 不能从整体上评价公司业绩。为避免上述缺点, 本文选取代表上市公司各项能力的13个具体指标, 采用因子分析法, 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2 数据及指标选取

2.1 样本公司的选取

按目前上市公司的行业类型划分, 旅游业上市公司隶属于社会服务业, 根据经营特点又可分为酒店类、景区类和综合类。本文统计了2008年沪深两市旅游上市公司, 剔除3家ST公司 (张家界、东海A、东海B) , 最后得到样本公司25家 (其中酒店类8 家、景区类7 家, 综合类10家) 。

2.2 数据的选取

因为旅游行业经营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很多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以及不均衡性, 即对不同类型的公司有不同程度, 甚至不同性质的影响。为了得到客观的分析结果, 本文选取的25家样本公司以1990 (或上市年份) 至2008年为研究区间, 取其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

2.3 指标的选取

为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 本文指标的选取遵循4M原则, 即有意义, 可测量性, 可控性, 实用性。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严格遵循了公认会计准则, 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所以本文从中选取了不同方面的13 个财务比率指标, 分别为: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长期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3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寻找隐藏在可测变量中, 不能或不易直接观测到, 但却影响或支配可测变量的潜在因子, 并估计潜在因子对可测变量的影响程度及潜在因子之间关联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3.1 数据的整理及标准化

本文以25家旅游业上市公司自1990年 (或上市年份) 至2008年各年份的年报中的13个财务指标汇总数据的平均值为基础, 计算出各指标的均值作为样本代表值并标准化处理。进一步检验, KMO值为0.605, 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巴特利特检验值显著性为0.000, 两者都通过了检验, 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 适合作因子分析。

3.2 指标相关性分析及因子提取

运用spss软件分析, 可以得到指标相关系数矩阵和特征值与方差贡献。所选的13个指标之间大多是呈正相关关系, 因子1的特征值占总方差的比重约为 39% (旋转前) , 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可以达到88.80%, 因此选取前4个因子对业绩进行评价。为了便于解释因子含义, 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因子进行旋转, 得到表1所示的经过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

从因子载荷矩阵表1中可以看出, 因子1对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有很高的载荷系数, 这些指标均与盈利能力密切相关, 命名它为盈利能力因子。同理, 把因子2、因子3、因子4分别命名为运营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和成长能力因子。

3.3 基于因子分析的旅游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1) 各样本单个因子得分。

通过因子对旅游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评价, 我们既想知道企业在不同方面的经营能力, 又希望了解各个公司的综合能力, 就需引入因子得分方程。在spss的运算中, 可以得到因子得分矩阵 (见表2) , 我们以原有变量表示因子就能得到因子得分方程。

为方便计算, 将表2中第一列指标分别以X1、X2、……、X13简化表示, 得因子得分方程:

因子1得分 = 0.299X1 + 0.295X2 + 0.285X3 + 0.274X4- 0.031X5- 0.077X6 + 0.003X7 + 0.070X8- 0.090X9- 0.069X10- 0.015X11- 0.065X12- 0.052X13

同理, 可以得到因子2、因子3和因子4的得分方程 (略) 。

将25家样本公司的指标值代入因子得分方程, 计算各因子的得分, 通过得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和排名 (见表3) 。

由得分表3看出, 4个因子的得分排序很混乱, 说明从总体上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资产运营、偿债、成长四个方面的能力没有规律, 典型如华侨城A, 其盈利能力排名第一, 而偿债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却排名靠后, 这与其投资高风险、高利润、高投资额的地产业有关。单个因子得分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评价时缺乏说服力, 需要进一步建立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2) 各样本综合业绩的评价模型。

在得到单个主因子得分之后, 以每个主因子方差对总体方差的贡献率作为系数, 即可得到因子综合得分:

undefined

其中, Wi为旋转后的第i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Fi是其因子得分, 本文n=4。得出25家旅游上市公司的因子综合得分:F=27.575%F1+23.483% F2+21.256%F3+16.486%F4, 得分如表4。从得分来看, 得分最高为丽江旅游, 最低为新都酒店, 排在前列的公司的经济效益比较好、运营稳定、发展能力强。按照业务类别来看, 景区类和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囊括前五名, 这两类公司的整体业绩明显优于酒店类。

4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多个指标概括财务状况多个方面, 这样保障了指标的完整性、客观性。另外, 通过因子分析法, 再计算因子综合得分, 就可以客观、明确的定位每家旅游上市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避免了主观因素, 保证了综合评价体现客观性和完整性。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启示:

从以上得分情况, 可以看出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综合类公司的经营业绩整体上优于景区类, 而景区类又优于酒店类。进一步研究其报表中的净资产收益率, 综合类旅游公司最高, 景区类次之, 酒店类最低。说明综合类公司因业务全面, 通常涉足地产、会展、交通等与旅游业相关的高利润行业, 业绩普遍较好;酒店和景区类旅游公司由于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导致竞争日益激烈, 盈利能力不强, 单纯依靠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方法来获取高收益的空间不断缩小, 发展能力不足, 管理模式和经营范围有待改善和拓展。

任何经济活动都会面临长远效益和近期效益的权衡问题, 旅游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不仅要追求近期效益, 更要有战略眼光, 注重长远发展, 长期和短期相结合, 这样才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 旅游业发展应该做到:政府指导下的循序渐进发展;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及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来看, 我国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所以目前旅游上市公司应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积极宣传, 提高旅游质量和消费水平。规范公司治理机制, 改善财务状况,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重组介入利润高增长行业, 完善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将旅游业做细、做大、做强, 实现企业稳健、持续的经营, 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使旅游上市公司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摘要:依据我国25家旅游上市公司年报数据, 选择了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的13个指标, 利用因子分析法, 从局部和整体上分析评价其经营业绩, 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整合、改善财务状况、增加企业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经营业绩,旅游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晓芳, 王学伟.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 .

[2]吴海民.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运营效率评价研究——基于2005年截面数据的DEA包络分析[J].五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1) .

[3]刘立秋, 赵黎明, 段二丽.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评价[J].旅游学刊, 2007, (04) .

[4]白玉, 董理.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4, (06) .

[5]龚巧云, 何飞平.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分析——以造纸行业为例[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08) .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分析 篇10

一、董事会业绩考评的理论概述

1. 公司中董事会业绩考评的概念界定

董事会业绩评价中的业绩有两层含义, 一是整体层面的公司业绩;二是具体的公司的管理业绩, 即公司管理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努力付出能够产生的结果。目前学术界和金融行业、经济管理行业所重视的考核重点, 对于对于具体的公司管理业绩的考核。实际上,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和完善, 对管理层业绩的评价才逐渐发展并独立成专门的业绩考核部分。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 其核心是董事会。然而在世界各地的所有的相关企业治理的准则、制度和法律中, 大多数在谈及董事会功能时, 只论述其职责权利问题, 对于董事会责任履行效果并没有做出分析和评价, 即董事会的业绩考核, 由于准则和相关法律的欠缺, 很难对其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2. 对董事会业绩进行评价的必要性

(1) 董事会的地位

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有两个层面上的委托代理机制存在, 一层面是作为公司股份所有者的股东, 通过股东大会, 委托董事会对管理公司的生产经营作出监控和重大事项决策;另一个层面是作为公司股东指定代理人的董事会, 聘请经理层管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董事会作为企业股东和经营者的桥梁, 在企业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董事会对企业中所有层和经营管理层两者的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 监督经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按照股东的意愿进行, 是否符合股东的利益, 有无损害中小股东的作为, 这都是业绩评估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2) 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压力所致

虽然平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公司的治理情况关注程度不高, 机构投资者更在意的是股票的投资回报, 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相比较, 更具有内在驱动力、能力和影响力对被投资公司出现的问题施加压力。在某些情况下如所投资的资本退出成本高于收益, 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对企业领导层施加压力。有调查显示, 机构投资者是否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主要评价因素是董事会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 激励机制的要求

董事会既是所在公司决策机构的主体, 也是被公司中受监督的对象, 若不能量化考核董事会的决策过程还有经济后果, 则无法制约董事会, 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若不能量化评价董事会的业绩, 则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 都会对董事会的激励存在随意性, 将会影响激励的效果, 甚至会致使反效果出现。

二、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1. 上市公司股东对董事会业绩评价的积极性不够

如果公司缺乏董事会考核机制, 则不能够做到规范和纠正董事会作出的不当决策。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其本身有内部监督的职能。《公司法》中指出, 对于企业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董事会具有决定权, 尽管董事会在年度预算、利润分配等资本运作和公司组织架构变革方面只有拟定权, 最终由股东大会审批决定, 但实际操作中除少数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保留外, 股东大会已经授予董事会相当大的决策权, 因此实际上董事会受托经营管理公司财产方面, 有着相当大的权力, 股东一般不会去制约董事会作出的计划, 尤其是投资方案, 这也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说董事会的责任重大, 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因此对董事会进行业绩评价很有必要, 用以判断是否履行了恰当的职责。

就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而言, 大多数的董事会的任职人员是由控股的大股东推荐的, 控股股东往往跟上市企业的董事长是同一个人, 在一些民营企业中控股股东长期担任公司董事长, 因此, 若开展董事会业绩评价很多时候其实质是对控股股东进行评价, 所以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不愿开展董事会业绩评价工作, 控股股东对董事会业绩评价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够。

2. 难以确定董事会业绩考核工作的主体

由谁对董事会业绩实施考核, 董事会业绩考核工作的主体还不够明确, 可能是上市公司内部的其他权力机构和监督机构, 也可能是第三方专门的社会评价机构, 总之评价主体难确定《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有监督和考核董事会的权力, 但董事会专业性强, 对其评价是复杂的, 股东大会来评价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监事会其职责是监督董事会。即应该由监事会评价考核董事会, 但由其进行评价存在局限性。国企监事主席的行政级别在董事长之下, 其从属关系影响评价工作的独立性。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的社会评价机构, 一般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 但因为上市公司及股东不愿公开相关信息, 对提供绩效评价的信息和资料上积极性不够, 致使社会评价机构评价缺乏约束力。

3. 评价之后的结果难以应用

董事会业绩评价结果的用途在控股股东主导的治理结构中, 对董事会进行改组相当困难;在独立董事的薪资固定的情况下, 将评价结论与其薪资联系也比较困难。

4. 董事会业绩评价的约束功能发挥不够

一些实证研究结果指出董事会的经济行为效率较低,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董事会所做出的某些决策, 跟股东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期待有着较大距离, 普遍存在重大事项披露不及时且延后、业绩预测拖延、年度公告不及时并拖延等现象, 还有重大投资项目不经论证匆忙上马, 而且中途频繁出现变更, 且进程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对董事会的业绩评价缺乏强有力的对董事会的约束作用。

我国相当部分的企业缺乏对董事会业绩考评的机制, 对经理层的考评也不能有效进行。董事会的业绩也会影响经理层的业绩。经理层人员负责具体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不能完全负责企业的业绩高低。而实际上, 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 即企业在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 好的经营业绩归功于董事会, 差的业绩则归咎为经理人。所以, 在董事会任期内, 很少有董事因业绩不佳辞职。相反, 大部分情况是因为经营业绩不佳解除经理人的职务, 替董事会承担责任。

三、改善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的意见

1. 确保外部董事的独立性和控制权

在评价董事会业绩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应是外部董事, 进行评价的客观基础是确保外部董事的独立性和控制权, 确保外部董事制度不是只走过场, 流于形式。为避免受到管理层的干扰影响, 董事会需要成立治理委员会, 负责设计并实际进行董事会的评价工作。外部董事要兼顾董事长的看法, 建立董事会考评的标准与方法, 外部董事还应当设立考评董事会业绩, 控制董事会履行自身职责的委员会。

2. 合理地制定评价的程序及标准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的程序包括四部分。首先, 在每个会计年度开始时设置董事会的考评目标;其次, 搜集相关信息, 递交到由外部董事组建的考评委员会。尤其分类整理和分析信息后, 将在财务年度内的关于董事会的信息告知每位董事;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 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最后由治理委员会汇总收集并交给股东大会, 同时需要向股东公布评价的标准和具体步骤, 有助于增加股东对董事会的信任度, 而且有助于股东评价董事会的建议和董事人选。相关评价流程应当公布在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股东信、授权委托书等文件中, 董事会考评需要有科学、规范、有效的评价制度和流程来保障, 评价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明确的评价目标。

3. 保证坦诚、信任和保密

个人总会排斥对自己的自我评价, 更倾向于共同决策和集体主义, 因此一个有建设性的评价考核程序的实施依赖于董事会建立一种持续的互惠互信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董事会应倡导公开、公平、坦率和谨慎, 保证严格保密每位评价参与者的意见和反馈结果。

4. 加强董事会业绩评价的约束功能

切实明确企业经营中的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 要通过资本市场、外部投资机构和审计机构的对企业的评价结论, 来划分经营绩效低下到底是由于战略决策责任还是具体执行的责任, 这样好进一步促进企业董事会决策符合大多数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期待, 也更客观地分析董事会的决策责任, 进而考核董事会的绩效水平。

在现代企业治理和运营中, 股东除了少数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保留外, 董事会被授予大部分决策权。在本质上来说董事会属于企业的代理人, 董事会起到把企业整体联系起来的支点作用, 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部门。董事会是否运行良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所以, 对上市公司董事会进行业绩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 对董事会进行有效的业绩评价是公司治理规范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 董事会做的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 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建立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制度对健全董事会制度的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董事会业绩评价的含义, 必要性, 分析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善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的意见。

关键词: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

参考文献

[1]杜汛.上市公司董事会考核评价现状、难点及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0) .

[2]高琦, 王丽丽.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 2012, (02) .

三种业绩评价体系评析 篇11

关键词: 业绩评价 平衡计分卡 EVA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管理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业绩评价是评价理论与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是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剖析企业经营过程,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一门学科。

目前实际中企业常采用的评价体系可以总结为三种,即以传统财务指标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以EVA(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下面对这三种评价体系进行评析。

一、 以传统财务指标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業绩评价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由于其固有的缺陷而受到EVA(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中,常见的财务指标有盈利指标、营运指标和偿债指标,如表1所示。

财务指标一直是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是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这是因为财务指标具有可计量、可比性强、便于进行行业内部比较和历史数据比较,经过独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比较可信等优点,这些优点也将使得财务指标以后也仍然是业绩评价的主要工具。但财务指标的固有缺陷也不容忽视:短期化;用“会计特有的语言”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是综合及结果性指标而没有反映生产经营过程;重视的是局部结果;过分强调财务评价是近年来会计造假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等。下面以盈利指标为例加以说明。

利润基础的盈利指标可控性强,但经营者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控制研发费用、维修费用等来予以调整,所以采用这种指标容易导致短期效应,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现金基础的盈利指标可控性强,而且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较少受到会计政策变动的影响,相对于利润基础的指标调整成本要大得多,也比利润基础的盈利指标要客观,另外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经营现金流量更是体现了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所以,现金基础的盈利指标相对于利润基础的盈利指标具有很大的优点。但是,现金基础的指标也存在着短期化弊端,经营者可以通过控制研发费用、维修费用、减少存货采购量等来调整其数额。

市场基础的盈利指标由于受市场因素、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大,所以波动程度大,而且可控性较差,噪音多,但是市价指标较好的反映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趋势。

二、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

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是由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针对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系统,它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各有侧重又相互影响方面的业绩评价指标来沟通目标、战略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实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均衡。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见表2。

平衡记分卡使企业管理者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企业: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企业;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审视企业;从学习和成长的角度研究企业;从财务的角度观察企业。他们可以从上述四个角度选择数量有限的关键指标,从而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长期战略上来。它的具体做法是将四个角度赋予不同的权数,再给予每个角度中的指标以不同的权数,然后进行加权平均,最后根据加权得分来评价业绩。

平衡记分卡具有以下优点:1. 对比传统的业绩评估方法,平衡记分卡的推出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它把传统意义上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竞争能力、管理绩效和长远发展规律紧密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多角度的权衡机制,制约了管理者为追求部门的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或其它部门乃至公司整体利益的片面行为。2.平衡记分卡体系将公司日程中相互分离的四个重要方面联系在一起,而且它由于能使管理人员全面考虑所有对公司来讲重要的因素以及某维度目标的实现是否以牺牲其他维度的因素为代价,而有效防止了企业的次优化决策。3.平衡记分卡在业绩评价体系方面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突破,它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实施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员工的学习与成长为核心、以内部业务流程的持续改善为基础的企业战略,这样就能使企业将短期行动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最终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以员工的学习与成长为核心也有利于企业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强调企业的业绩改善主要依靠员工的能力,也体现了现代企业“以人为本”,创造更好业绩的经营理念。

平衡记分卡的缺陷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平衡记分卡的具体指标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具体特征,因此不同的企业需要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开发成本很高;2.非财务指标如何量化比较困难;3.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权重比例不容易确定;4.评估的结果如何与激励机制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很难解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平衡记分卡的运用效果。

三、以EVA(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指标是由美国Stern Stewart管理咨询公司于1991 年首创的管理评价概念,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提取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

EVA的基本计算公式为:EVA=NOPAT-C﹪×TC

即:经济增加值=税后净利润—资金成本系数×使用的全部资金

其中,NOPAT是税后净经营利润,C﹪是加权资本成本,TC是占用的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EVA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是公司业绩度量的指标,衡量了企业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

EVA指标是在克服传统业绩衡量指标缺陷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简单地说,经济增加值指标等于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资本成本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而且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它有以下优点:

1.EVA使用信息的完全性。EVA考虑了所使用全部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本),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全部公开信息,评价更全面。而其他一些利润指标忽略了无息补偿的权益资本成本,使用信息片面化,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例如,利润指标仅仅是个会计指标,有时会被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操纵,导致会计失真,因而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不能准确反映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而EVA考虑了所使用的全部资本成本,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

2.EVA明确了股东价值创造。EVA为正,企业就增值,股东得到预期的权益资本回报;EVA为负,企业就减值,股东所期望的资本回报水平就不可能实现。因此,EVA明确解释了股东价值的来源,而利润指标就不具备这样的明确性。利润为正,企业不一定会增值,股东也不一定能够得到预期的权益资本回报。

3.EVA 第一次真正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统一起来,可以使管理人员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

4.EVA价值指标体现了真实的利润,不会出现资本被侵蚀的问题。税后利润由于没有考虑股权资本成本的问题,即使大于零,EVA 价值也可能出现负值,造成资本减值。因此,利用EVA价值指标评价公司经营业绩能够准确衡量企业获得的实际营运收益,保证公司资本的保值增值。

5.采用EVA能促使企业克服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一个企业是否优秀,要看企业有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许多证券投资者看中的也是企业持续增长的潜力。EVA 不鼓励企业以牺牲长期利益来夸大短期效果,而是要求经营者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促使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品牌的拓展、人才的培养等,从根本上杜绝了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在EVA的评价体系下,不管是开创期的费用,新品牌的营销和广告,还是新产品的开发,其现金支出先是被加到资产负债表上,然后在5~10年内逐渐抵扣收入,这对经营者来说更加公平,使他们敢于在短期内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来维持企业持续的发展。

但是它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1.EVA倡导的经济利润必须在会计利润基础上扣除权益资本成本,而权益资本成本作为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其计算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模型的选择、市场风险溢价的确定等),因此资本成本计算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2.EVA 将会计账面价值调整为经济账面价值所进行的会计调整可能并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调整的数量越多,计算结果越精确,但这会大大增加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计算复杂性的降低是相互矛盾的,调整的有效性也是值得怀疑的。

[参考文献]

[1]王庆芳,周子剑.EVA:价值评估与业绩评价的理论探讨.当代财经,2001,(10).

[2]刘念.上市公司的价值体现--价值额.投资研究,2000,(10).

[3]谷祺,于東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会计研究,2000,(11).

[4]Accounting-Based Valuation Impact on Business Practices and Research.by Charles M.C.Lee,Accounting Horizons,December,1999.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篇12

关键词:经营业绩评价,因子分析,上市公司

一、引言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在上市公司日益成为市场主宰的今天, 其经营业绩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方向,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与坏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有序竞争性。因此, 开展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形象意识, 提高竞争实力, 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方法和程序, 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多是建立在单指标评价体系下, 其由于指标过于单一, 采用单一指标比较简便, 但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趋于多元化, 既包括财务方面的业绩, 也包括非财务方面的业绩。财务方面的业绩也不仅包括盈利能力, 还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等方面, 单一指标信息含量少, 不能全面衡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目前使用较多的多指标评价方法中, 许多方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主观赋权法, 其由于主观性太强, 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本文针对单指标体系和多指标体系中主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值存在的问题, 尝试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模型, 完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方法。

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单指标法和多指标法。单指标法是将上市公司各项指标按照大小顺序进行多项平行的单指标的排序。如杜邦财务分析法, 但是它的财务指标过于单一, 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只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无法得到企业的综合业绩水平。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趋于多元化, 财务方面的业绩不仅仅局限于盈利能力方面, 还包括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因此, 使用单一指标难以准确地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整体特征。

鉴于单一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应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从文献1和文献2的讨论情况看, 基于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最关键的就是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主观赋权法是根据评价指标本身对经营业绩的重要程度确定, 主要是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 这种方法人们研究较早, 也较为成熟, 但客观性较差。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客观赋权法是从指标的统计性质上来考虑, 由调查所得的数据决定, 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 其原始数据由各指标在被评价单位中的实际数据形成, 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因而此类方法客观性较强。其中又分为因子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熵权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因子分析法属于客观赋权法, 它是根据评价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可以有效克服主观赋权法的主观局限性, 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思路

作为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一种, 因子分析法对于解决传统财务分析方法所面临的缺陷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是基于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考察, 综合分析众多数据的分析方法。其用于评价业绩的主要思路是:首先, 对企业经营业绩不同方面的多指标进行综合, 使得每一个所收集到的数据都参与运算;其次, 经过运算, 合成为少数几个“因子”, 每个因子的重要程度 (权重) 依据其对总信息 (经营业绩) 的解释程度而确定;再次, 计算出综合得分, 便于对被研究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估。并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达到对企业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

四、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一) 指标体系的建立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全部重要信息的浓缩反映, 而财务指标则是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财务报表中的指标很多, 反映不同方面的内容, 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可以多种选择。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体系中, 评价指标是建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模型的核心。评价指标的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模型是否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从而直接影响经营业绩评价的最终结果。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基于对企业的资产管理, 以盈利为目的, 以偿债为必要条件, 以企业的成长和扩张为最终目的的动态工程。因此, 本文参照财政部在1999年6月颁发的“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借鉴文献3, 针对广西省上市公司的特点, 选取如下6个指标来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流动比率X1, 资产负债率X2) ;反映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X3)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X4) 和反映成长能力的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X5, 股东权益增长率X6) 。

(二) 模型的构建

1、样本数据收集

本文从广西省的26家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8家 (仅限于A股) 作为原始样本, 采用其2009财年终期的财务数据,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来分析和评价其经营业绩 (原始财务数据来源于港澳资讯网) 。

2、数据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指标趋同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指标趋同化处理是把指标正向化, 即把逆指标和适度指标转化为正指标。本文中, 资产负债率X2属于适度指标, 将指标减去适度值后的绝对值的倒数转化为正指标。同时, 由于不同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 为了得到总体评价结果, 需要将各评价指标作无量纲化处理。即对评价指标数值作标准化的处理。本文采用标准化法, 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3、因子分析

(1) 数据检验。KMO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的一个统计量, 其值愈接近1, 表明愈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是判断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阵的一个统计量, 其相伴概率 (sig.) 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或0.1) , 表明相关系数矩阵不为单位矩阵, 适合因子分析, 反之亦然。经过检验, 本文数据的KMO统计量=0.698>0.5, 球形检验卡方统计量=118.557, 单侧P=0.000<0.01, 适于因子分析。

(2) 因子提取。本文选用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要能够概括原变量所提供信息的大部分, 前几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要大于1, 累积方差贡献率要达到80%以上。经过分析, 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 累积贡献率为85.798%大于80%, 可以提取3个初始因子。

(3) 因子命名和解释。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潜在因子进行解释。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进行分析, F1, F2, F3是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如表1所示。在各因子上选取相对的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因子的解释变量, 可得出各因子十分明确的解释。

根据表1, 在主因子F1中, 系数绝对值比较大的有流动比率X1和资产负债率X2, 反映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F1可以解释为偿债能力的主因子。

在主因子F2中, 系数绝对值比较大的是总资产周转率X3, 反映的是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因此F2可以解释为资产管理能力的主因子。

在主因子F3中, 系数绝对值比较大的有净资产收益率X4, 总资产增长率X5, 股东权益增长率X6, 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因此F2可以解释为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主因子。

(4) 因子得分模型。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 得到因子得分矩阵, 如表2所示:

F1=0.414流动比率+0.466资产负债率=0.157总资产周转率-0.181净资产收益率+0.010总资产增长率+0.008股东权益增长率

F2=0.009流动比率+0.152资产负债率+0.494总资产周转率-0.031净资产收益率-0.247总资产增长率-0.038股东权益增长率

F3=-0.115流动比率-0.154资产负债率-0.011总资产周转率+0.577净资产收益率+0.499总资产增长率+0.529股东权益增长率

根据3个综合因子方差的贡献率, 构造出8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模型:F=0.37558F1+0.28129F2+0.17087F3

4、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综合业绩评价模型, 得出广西省8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得分, 如表3所示:

表3是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分数的高低排列顺序表明其经营业绩的优劣, 其得分的高低、正负仅表示该公司与平均水平的位置关系, 这是数据标准化的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 经营业绩综合得分排在前两名的分别是阳光股份和桂东电力。近年来, 阳光股份专注于商业地产项目的持有、开发、招商和运营, 着力整合各类商业资源, 把控所有商业地产运作环节, 致力于为投资人实现最大的价值回报, 其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商业地产集团。桂东电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 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的基本经营理念, 走规模生产, 节能降耗降成本, 扩大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 拓展高科技高效益经营领域的发展道路, 确保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这与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是相符合的。

五、结论

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指标很多, 在繁杂的数据中找出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有一定难度, 采用适当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同时, 可以得到对企业业绩的恰当评价。本文通过对广西省上市公司的客观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了各个指标的权重, 可以客观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从评价结果来看, 这套评价体系较为客观、公正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水平, 可以为企业经营者、市场监管者、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依据。综合得分越高, 表明企业经营业绩越好。用因子分析法可以从错综复杂的众多数据中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 找到对上市公司综合业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 模型的建立跟样本数据的个数也有关系, 样本个数越多, 模型的评价结果就越符合真实情形。此外, 本文模型的建立主要基于企业的财务指标, 未考虑到相关非财务指标 (如人力资源创新等) , 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舒晓惠, 刘建平.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 2006 (4) .

[2]、姚文英.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之比较[J].经济学研究, 2009 (4) .

[3]、朱萍.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J].会计师, 2008 (9) .

[4]、相广萍.因子分析方法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10) .

上一篇:初中数学复习下一篇:铅蓄电池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