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上市公司

2024-09-25

服装上市公司(共11篇)

服装上市公司 篇1

基于时尚属性, 服装行业对分销效率和信息反馈具有非常高的要求, 需要企业在渠道上不断创新。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 直营化成为品牌服装企业渠道模式变革的趋势。所谓直营化就是企业前向拓展自己的经营领域, 直接投资设立渠道系统和终端店铺并由自己管理的行为。本文以服装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其实施直营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 服装企业渠道直营化现状

近年来, 服装企业不断加大在渠道上的投入。据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显示, 美邦服饰2008年上市后募集资金13.4亿元, 又于2009年增发融资了10亿元;2010年9月, 希努尔男装首次公开发行A股, 募资13.3亿元;2011年3月浙江森马服饰首次公开发行A股, 募资20.5亿元;2011年浙江步森服饰首次公开发行A股, 募资2.29亿元;报喜鸟于2007年上市首发以及2009、2011年两度公开增发共募集近30亿。据招股和增发说明书介绍, 以上公司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入销售渠道建设和信息系统改进项目, 包括购买、租赁终端店铺及公司渠道直营化改革。目前, 服装上市企业营销网络取得了快速发展, 呈现出以下特征:

1.1 分销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

以“虚拟经营”闻名业界的典型轻资产公司代表——美邦服饰为例, 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加大直营店铺的比例, 实现向重资产运行模式的转变。2008~2010年三年间, 美邦服饰净增加直营店铺485家, 累计耗资28亿元, 且计划将继续提高直营店比例。在表1所列14家上市公司中, 只有利郎、中国动向和安踏三家公司的加盟比例为100%, 其他公司均形成了“直营+加盟”的混合渠道格局, 其中直营比例最高的是雅戈尔, 达到了77%, 其次为长兴国际和九牧王, 分别为35%和24%。

1.2 直营店铺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加盟店铺增长速度

众多服装品牌上市公司通过大力投资来提升直营店铺比重以实现渠道优化, 直营店铺得到了迅速发展, 森马服饰直营店铺从2008年的54家增至2010年的145家, 年均增长84.3%, 而同期加盟店的增长仅为23.9%, 远低于直营店的增长速度。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美邦服饰, 如图1、图2所示, 2001~2010年10年间美邦服饰的直营店铺以年均51.5%的比例在增加, 而加盟店的增长比例为20.6%。以上仅从两个公司来分析, 但从中反映的直营店铺增长快于直营店铺增长的基本趋势已经确定。

1.3 直营店铺集中于一、二线市场

通过对服装上市公司的调查, 我们发现各企业均在执行差别化的渠道发展策略。基本思路是在一、二线市场实施直营方式, 奉行“多开店、开大店”的策略以完成合理的市场战略布局, 实现稳健的战略性扩张;在三、四市场通过加盟方式, 积极增开新店, 提高市场覆盖率, 参见表1。同样以美邦服饰为例, 截至2010年底, 其897个直营店铺集中于国内42个核心城市。

1.4 投入巨资获取重要城市核心商圈的店铺

掌握了资本优势的服装企业纷纷表现了对拥有终端店铺的极大兴趣, 不惜重金获取目标市场的优势店铺资源。截至2010年末, 美邦服饰使用募集资金取得的店铺累计为60家, 其中购置店铺8家, 以租赁方式取得52家。森马服饰也提出通过购买和租赁店铺方式建设品牌店铺34家, 包括6家直营店和28家合作加盟店铺, 新增店铺覆盖33个主要城市的主要商圈。2010~2011年, 七匹狼在山东、云南等市场购置了24处店铺成熟铺面。抢占核心店铺, 已经成为服装品牌新贵遏制对手的杀手锏。

2 渠道直营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营销渠道中, 直营或收购决策 (纵向一体化还是外包) 是关键的战略决策, 企业应当谨慎地做出这些结构性的决策, 并充分评估它们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就渠道直营化来讲, 服饰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2.1 成本投入问题

根据服装业的经营特点, 直营方式的成本往往是加盟方式的3~5倍, 其中主要涉及三种成本:开发成本、建设成本、人员成本。

(1) 开发成本是指为进入目标市场而需要支付的有关费用。一般情况下, 如果购置店铺, 购置成本通常为开办总成本的70%左右, 如果租赁店铺, 该成本则在10%左右。

(2) 建设成本是指设立销售 (分) 公司以及终端店铺装修所产生的费用支出, 参见表2。目前, 国内知名服装品牌企业终端店铺的装修标准大致如下:大众休闲装3000元/m2, 女装4000元/m2, 男士正装5000元/m2, 童装3000元/m2。

(3) 人员成本包括两个部分, 首先是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绩效收入等;其次是销售人员的工资、提成、奖金、福利等, 培训支出也需要给与高度重视。

2.2 库存控制问题

直营系统不同于加盟系统, 从组织结构和财务关系上分析, 直营分公司 (店铺) 的库存仍然属于公司库存由公司承担。加之直营系统经理的经营压力远低于加盟系统经营者的压力以及经销商对当地市场的认知往往要高于直营经理, 导致了经销商订货质量较直营经理占优。以积极推进渠道直营化的美邦服饰为例, 截至2011年6月30日, 美邦服饰存货同比增长220%至28.90亿元, 而2010年同期的存货金额仅为9.03亿元, 报告期内的净资产仅为32亿元, 存货占了同期净资产的90%, 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期同类型服装企业库存占净资产的比重在20%左右。因此, 服装企业在快速推进直营渠道体系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库存增加的问题。

2.3 渠道冲突问题

直营化本身是化解因目标不一、角色认知模糊及利益差异而导致渠道冲突的一种策略, 但如果在加盟渠道基础上实施直营化变革又将不可避免的带来新的渠道冲突。经过多年的发展, 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与企业共同闯荡市场的经销商队伍, 这些经销商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情感上已经将自己与品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品牌企业以直营化改造渠道的时候, 不可避免地要解决经销商利益和情感问题, 即使在没有被直营化的市场上还需要面临的来自直营系统所造成的不公平竞争问题。

2.4 管理有效性问题

目前, 服装上市公司纷纷在全国设立销售子 (分) 公司, 使其在管理上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 由于直营体系庞大, 雇员众多而且分布广泛, 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 管理效率降低;其次, 由于存在机会主义, 广泛分布各地的直营系统让企业面临着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 使得管理难度增加;再次, 一些专业优势在制造环节的服装企业, 如果实施终端直营化, 还会面临着专业化的问题;最后, 公司内部的分销机构使得激励制度很难发生大的变动, 内部政治阻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导致整个直营部门可能变成一个不负责任和低效率的官僚机构。

3 服装企业提高直营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3.1 慎重做好直营化决策, 控制好步骤和规模

服装企业是否采取直营化以及如何实施直营化, 需要企业认真评估诸多的控制条件和影响因素, 但前面所提及的直营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则需要企业有清醒的认识。服装企业需要从资金支撑、管理有效以及品牌战略等方面慎重做好直营化决策, 可以根据战略目标、资源支撑体系, 选择重点市场、重点产品 (品牌) 实施直营化, 采取渐进式的变革。在具体实施直营化过程中, 要根据企业品牌定位, 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在区域市场、商圈分析和店铺选择上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 确保盈亏平衡点的实现。

3.2 控制渠道冲突, 降低冲突危害

实施直营化带来的渠道冲突需要积极应对以努力降低冲突及其带来的危害。首先是充分做好事前预测与防范, 通过各种方式向经销商传递公司面临的处境与战略机遇, 确立经销商与公司的共同目标, 试图消弭经销商仅仅因关注自身利益受损而产生的不满, 避免冲突升级到功能紊乱的程度。其次是在冲突明显化后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在一些急需提高企业控制力而渠道又面临严重冲突的情况下, 折衷采取联营的方式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兼顾了外包和直营的优势。

3.3 积极实施信息化和制度化管理, 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从某种程度上看, 服装企业出现的高库存以及机会主义源于信息的不对称。针对直营化后复杂的业务和管理工作, 认真梳理各项业务流程, 确定各关键节点, 制定完备的管控制度。引进或主导开发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软件, 将总部与直营渠道系统的人员、物料、财务、产品、订货、物流、促销等信息对接, 将直营渠道的日常经营行为纳入公司有效的监管中, 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4 结语

考虑市场需求变化及企业提升品牌资产的需要, 实施渠道直营化是国内服装行业渠道变革的必然选择, 这一点也被ZARA、Zegna、H&M等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所证明。在正确面对渠道直营模式变革对服装企业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需正视渠道直营化变革获取成功的系统要素。渠道模式的变革是一个理性的探索过程, 需要企业深化内功修炼而切忌跟风。

参考文献

[1]李亭.服装企业如何选择销售渠道[J].经济论坛, 2006 (3) .

[2]李春成, 李崇光.营销渠道变革与范式演进研究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 2008 (2) .

服装上市公司 篇2

企业现拥有北京京工服装进口有限公司、北京市京工雷蒙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北京京工伊里兰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北京京工科贸有限公司四家全资子公司。具有服装高级技术培训学校、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一站等权威机构,职工总数3449人。

近年来,企业通过资源优化重组,重点打造以“做精服装内销品牌、建设综合型贸易公司、发展都市服务业”为核心的主业三大板块格局。企业拥有深受消费者信赖的“雷蒙”、“伊里兰”、“枫叶”、“好学生”等知名服装品牌。其中,“雷蒙”品牌曾经是我国驻外人员、出国团队的指定服装品牌,并曾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作国宾礼服和日常服装;“伊里兰”羽绒服也曾经受严寒的考验,伴随中、日、尼国际考察队双跨珠峰,并赴南极考察。

纺织服装上市企业达292家 篇3

其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含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上市或挂牌的企业(2014年主营业务仍为纺织服装)数为139家。

沪深股市从2012年第三季度暂停上市到2014年年初重新启动,中间历时15个月没有企业上市。同样纺织服装企业从2012年7月3日乔治白及9月11日美盛文化上市,一直到2014年1月24日的贵人鸟上市,中间也是历时15个月的空白期,无企业上市。同时一大批企业在做了长期准备后一直在排队等待、“苦撑待变”,或寻求其他渠道,如香港联交所和其他海外市场。

沪深新增纺织上市5家,被借壳4家

从贵人鸟上市开始到2014年12月31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浙江新澳纺织上市,201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纺织服装企业一共有5家。分别是:贵人鸟、三联虹普、华懋科技、维格娜丝、新澳纺织。另外,还有2家企业在2012年就通过了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无法上市,他们是福建的“乔丹体育”和广东的“秋盛资源”。

与此同时,2014年又有4家已上市公司,在行业持续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难以支撑,被迫转让了壳资源。这4家公司是:原华润锦华,现为创维数字;原德棉股份,现为凯瑞德控股;原华芳纺织,现为嘉化能源;原福建南纺,现为福能股份。这样纺织服装行业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原因被迫退市、转型的企业累计达28家。

“新三板”挂牌纺织服装企业11家

2013年底,为了加快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原“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代办转让系统”突破试点国家高新区限制,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从而使得这一系统在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中,具备了与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的同等地位,成为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基础层。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这一系统挂牌转让股权的企业家数达1572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11家。

海外市场纺织服装上市企业1 53家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纺织服装企业103家,其中在联交所主板上市99家,创业板上市4家;另外在这103家公司中有3家H股公司(上海石化、仪征化纤和经纬纺机)同时在内地沪、深交易所上市。其中2014年在联交所新增纺织服装上市公司9家。

在大陆、香港之外的全球其他主要证券市场上市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大约50家。其中2014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主要是在德国法兰克福上市的2家服装企业:菲克体育、雪鸟实业。

服装上市公司 篇4

一、财务指标和样本数据的选择

(一)指标选取

本文结合服装业上市公司的特点,根据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层次性、简单性和数据的现实可得性等指标选择原则,从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三个方面选择15个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入选的财务指标为:股东权益比率、流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资本支出/折旧和摊销、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管理费用率、销售净利率、经营活动净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率、销售毛利率、营业费用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见表1)。

(二)样本数据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对服装企业的影响,提高样本数据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本文剔除了上市时间较晚的服装企业以及财务数据披露缺乏连贯性的企业,选择2010—2013年经过审计的77家服装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涵盖了在我国A股和H股上市的纺织服装板块中属于男装、女装、休闲服装、鞋帽及其他服装子行业的企业,以期突出体现服装制造及零售业的财务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二、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变化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服装企业2010—2013年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是指从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的基本特征用一个公共因子代表。该方法已广泛应用到钢铁、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的财务绩效及财务健康状况评价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及评价效果。

*主成分分析

(二)因子分析过程

1. 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为确认选取的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SPSS统计软件运行结果显示,服装行业KMO值为0.546,达到了适合做因子分析的一般水平。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为1 971.119,相伴概率为0.000,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提取公共因子。

2. 公共因子的提取。

对15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提取,是根据因子变量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因子个数,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同时,为使因子变量的含义更为清晰,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旋转之后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较旋转之前的特征值跟方差累计贡献率分布更加均匀化,但累计贡献率并没有改变。旋转之后的因子载荷系数与旋转之前的因子载荷矩阵相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更加利于对因子进行归类。服装业上市公司旋转前后的公共因子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前6个公共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合计的方差贡献率为71%,显现出良好的信息解释能力。因此,本文选择前6个公共因子对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3. 公共因子的解释与计算。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计算旋转后6个公共因子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形成旋转成分矩阵,从而总结出6个主因子的特征。公共因子1在流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指标上载荷较大,反映了企业长短期负债的偿还风险状况,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公共因子2在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指标上载荷较大,反映了资本投资回报状况,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资本盈利能力因子”。公共因子3在营业费用率、销售毛利率指标上载荷较大,反映了产品因自身成本结构及销售渠道驱动而获得的溢价能力,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产品增值能力因子”。公共因子4在经营活动净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比率指标上载荷较大,反映了企业对主营业务的投资布局及盈利情况,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主营业务专注度因子”。公共因子5在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上载荷大,此外还与资本支出占折旧与摊销比重、管理费用率相关性较高,反映了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资本支出及经营规模方面的扩张能力,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经营扩张能力因子”。公共因子6在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净利率指标上载荷较大,反映了企业通过成本费用控制活动获利并回笼资金的能力,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经营节流能力因子”。见表3。

(三)因子评价结果

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6个公共因子的评分公式,然后根据样本单位2010—2013年的原始财务指标分别计算6个公共因子的值。最后以6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企业每年的财务状况综合得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提取方法:主成分。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8次迭代后收敛

企业财务状况综合得分=0.19169×偿债能力因子+0.14634×资本盈利能力因子+0.12694×产品增值能力因子+0.08768×主营业务专注度因子+0.08096×经营扩张能力因子+0.07157×经营节流能力因子

根据77家样本单位每年的各因子得分及财务状况综合得分情况,计算出2010—2013年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得分的中位数,如表4所示。

*表中数值均以中位数表示

从各年因子得分的变化来看,2010—2013年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得分逐年下降,并且从2012年开始出现负值。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同时抚养率比重开始上升。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从2012年开始消失,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服装业财务状况造成了负面影响。从6大因子得分的变化情况来看,降幅最明显的是经营扩张能力因子得分,从2010年的0.21下降到2013年的-0.36,说明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普遍面临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局面,扩大投资和经营规模的动力不足。其次是资本盈利能力因子得分,也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0年的0.33下降到2013年的-0.12,说明资本盈利能力越来越弱,尤其是2012年以后资本普遍面临投资亏损的局面,未来我国服装业对权益资本等长期资本的融资吸引力会下降。主营业务专注度因子得分也在2012年以后出现负值,说明主营业务投资的稳定性开始下降。偿债能力因子得分、产品增值能力因子得分、经营节流能力因子得分连续四年均是负数,表现最差的是偿债能力因子,说明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对短期商业信用融资依赖性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服装业的供应商同质化程度高,彼此竞争激烈,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议价能力低,和服装业上市公司的利益链条紧密捆绑在一起,发挥着稳定支持的作用。产品增值能力因子得分也很低,而且最近几年没有明显改善,说明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产品附加值低、对销售渠道支持力度不强的问题。经营节流能力因子得分也不高,说明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较弱,资金回笼能力不强。

从2010—2013年四年的均值来看,得分最低的是产品增值能力因子,为-0.17,其次是经营扩张能力因子,得分为-0.16,紧随其后的是偿债能力因子得分和经营节流能力因子得分,分别为-0.15和-0.13。说明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在人口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产品结构和渠道销售能力没有得到及时调整,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乏力,经营规模扩张能力下降,对商业信用融资依赖性强,财务风险有增大的趋势,经营活动获利能力弱,资金回笼速度低,资金在产业链上下游周转的速度慢。

三、结论与建议

2010—2013年短短四年时间里,我国经济基本面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由峰值开始不断下降,我国GDP增速从2010年的10.6%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7.7%。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同一时期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动态变化情况,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服装业经营扩张能力冲击最大,表现为销售收入增速明显下降,资本支出占折旧和摊销的比重持续下降,管理费用率增速放缓。其次严重影响了服装业资本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双双下降,不利于服装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各因子四年均值的比较来看,导致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内在因素是产品增值能力因子,长期以来服装业上市公司普遍毛利率偏低,销售回款速度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能通过增加市场需求稳定资本盈利水平,但经济增速下降环境下,服装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就会影响市场需求,导致经营扩张能力和资本盈利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笔者提三点建议:(1)服装业上市公司应加快包括产品设计、面辅料开发、智能制造、渠道营销等多方面创新能力,尽快通过系统、全面地创新改变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引领服装业的产业升级。(2)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营销手段,提高碎片化需求的响应能力,稳步提高销售收入,从而提升经营扩张能力。(3)在弱市环境下,具有良好品牌声誉和强大企业管理能力的资本家要加快市场兼并重组的步伐,利用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实现服装业有质量的快速发展。

摘要:中国经济增速换档必然会对中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的服装业产生冲击。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2010—2013年间77家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旨在揭示经济进入新常态过程中,以服装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服装业整体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服装企业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借鉴。

关键词:中国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动态分析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2]金鑫,许其昌.南通纺织行业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J].纺织报告,2015,(4).

[3]邵争艳.“新常态”下民营服装业财务状况特征分析——以常熟民营服装企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4,(12).

服装公司实践报告 篇5

法学08203号戴小玉

今年的暑假,可以说是最忙碌的,司法考试的紧张复习让我们的身心俱疲。同时利用假期时间,学校交给我们的社会实践任务可以说是我们紧张学习的调味品。不仅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年的7月11日至7月24日期间,本来就对销售很感兴趣的我在上海杰尼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仓库管理实践工作。在实践中,我在公司指导员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仓库管理的相关工作。简短的实践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

仓库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做管理,三分理论,七分经验。”

我实践的所在地海杰尼服饰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8日。位于繁华的上海市虹桥板块。公司拥有近千余平方米的办公楼和200余平方米的 “品牌概念展示厅”。公司拥有的JENIGNY品牌使用权,是受权于引领世界商务休闲服饰潮流的文明古国意大利的“意大利L&M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单位让我代理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分担仓库管理员的部分工作任务。期间我所负责的工作是:出入货物的清点;排班与工作通报;整理客户文件资料等。起初,我只是在上司的知道下做一些简单的报单整理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性,需要的仅仅是细心与耐心。殊不知,细心与耐心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过了大概5天的时间,我终于有机会接触到实质性的仓库管理的工作,比如

瑕疵服装的查勘以及报错并记录下来。跟着其他职员身后,我参与工作也是越来越成熟,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当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时,真是无比地开心与骄傲。

短期的实践,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技能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东西。最主要的就是公司里同事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快起来,而你的工作态度更会变得努力、认真,再认真一些,再努力一点。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一个企业写在书面之外的“特殊文化”!也是这段传奇而艰苦的创业成功的法宝之一。

在实践期间,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到公司的财务部、生产部和运输部都参观过,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运输部了。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一个普通的服装公司下,为何又下设运输部门呢?我就问了下运输部的负责人,原来公司的老总原先是一位货车司机,年轻时把所有的积蓄投资到两量二手的大型货车上,就此赚到了资本,且车队也由2辆发展到7辆,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向物流业发展,但是,由于家人的建议,他同时也经营起服装生产、买卖,结果服装生意就越做越火,直到现在。

两个星期的实践转眼就过去了。回顾实践生活,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次的实践使我体验到了在校大学生与公司职员不同的地方:在校大学生做事追求完美,公司职员做事追求效益;在校大学生想法天真,公司职员注重实

际。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觉得我们要懂得虚心学习,能够吃苦耐劳,才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另一个收获就是对服装企业有了初步的认识,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多,亲身感受做具体处理一些工作少,还未能完全领会其精髓所在,但也使我对服装企业生产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服装的流程有了更深了解,满足了对服装行业极大的好奇心。服装企业的发展虽然艰难,天地却是非常广阔的,它的发展也是永远没有止境。但是,服装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尤其是产品创新能力的竞争。外贸服装企业要发展下去,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就必须加强对服饰文化本质的把握和对其发展趋势预测能力的竞争,开展自主创新的发展,只有这样的竞争,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促进中国服装业的进步。同时,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了解到了服装生产运作和管理,同时结识了很多同事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了解社会,他们拓宽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服装上市公司 篇6

【关键词】 服装贸易公司 网络日志 知识管理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扩大,随着成员国对我国认识的不同深入,将给我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国际贸易企业。国际贸易中的服装贸易一直以来在中国的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跨国采购商不断对低成本追求,国内贸易公司的竞争力将会不断下降。如今更多的跨国采购集团将其目光转向了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这对中国的服装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中国企业将如何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呢?除了保证其工艺和质量的优良外,最重要的是对贸易企业采用良好的知识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自身的软实力维护并开发更具竞争力的跨国采购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它不同于某种具体的方法、技术或管理方案, 而是基于知识的业务重组及组织机构管理思想, 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管理”。吴奎豪(2001)指出,企业建立知识管理,有两个目标一是把知识用于创新,以便及时抓住资源;二是增强知识储备,提高现有的生产率。贸易公司强调工作的流程性及每个部分可能风险的监控。因此,贸易公司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增强对贸易知识学习与交流,探讨国际贸易中潜在风险的规避以提高工作的生产效率。由于我国政府对贸易公司的准入门槛限制比较低,如今的贸易公司的规模都不是太大,一般的员工人数在10-50人左右,几乎所有的服装贸易公司都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知识管理。就起原因可能是本来贸易公司非常小,没有必要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成本比较高,或许不太适合这些小的企业。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公司想要发展,那么公司对客户的维护和对供货商的选择都是公司面对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知识管理是良好的方法。

自从WEB2.0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后,基于该网络的网络日志便开始流行起来。它是继Email、BBS、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简言之,网络日志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网络日志具有多人参与性、可读可写性,人是它的灵魂。随着计算机网络快速扩张,网络日志的目的与最初的个人情感的表达得已相去甚远。虽然,目前网络上的日志撰写人发表和张贴网络日志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这表明网络日志的应用和作为交流工具已非常普及。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以及BBS和论坛更简单和容易,网络日志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主要包括:基本的网络日志、小组网络日志、协作式网络日志、公共社区网络日志和知识库网络日志等。

服装贸易公司的工作比较繁琐,所以建立一个知识库型的网络日志会使公司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实现网络利用的最大效果和企业绩效的提升。

1.谁来负责

在服装贸易公司中,以网络日志的形式进行知识管理,谁来负责和维护这个知识管理体系是一个问题。目前的中国服装贸易公司来讲,公司的规模比较小,有的企业根本就未设立人力资源部门。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由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代为执行,那么谁来负责网络日志形式的知识管理?按照知識管理理论的分析,知识管理应该由知识的高度持有者流向知识的相对贫乏者。所以,在贸易公司中进行知识管理应该由那些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知识管理的主持者或负责人。这样更能够促成员工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以及对贸易问题的解决和经验的积累。

2.如何去管理

知识管理系统的主持者更容易挖掘出来,而对这个系统的管理则相对更加复杂。如何去管理?如何是管理更有效能?这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中心。除了贸易企业外,在其他行业中,也有企业进行过知识管理,但是最终还是未能取得更高的效能。所以,有研究者认为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的效能并没有像学者们所讲的那样。但是,这些研究对知识管理的质疑选错了对象,知识管理本身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该如何进行知识管理。这不是对贸易公司提出的问题,而是所有企业应该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确定了知识管理体系的主持者后,企业需要明确知识管理的一个时间点,即隔多久必须进行知识的讨论和分享,讨论中如何激发每个员工的参与热情。对于服装贸易公司来讲,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最好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因为贸易中的某些问题是潜在并且是缺乏预见性的,所以,每天在下班前,让所有的部门抽出时间分享自己在当日工作中的心得和问题是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明确贸易进程的任务,而且可以使员工对每天的工作有个总结,同时为新的一天的工作做出计划,监控自己的工作。

3.分享什么内容

服装贸易所需要的知识是比较琐碎的,主要包括服装面辅料的基本知识、服装工艺知识、纸样知识、船务知识、贸易流程和基本的服装跟单流程。对于国际贸易员来讲,他们出了需要具备基本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沟通技巧外,还需要对服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掌握。由于服装知识被各个不同的载体或部门所掌握,所以要想有效分享服装知识,就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在网络日志中可以设立不同的板块,有各个部门的资深负责人进行编写并与其他员工分享。对于贸易专员提出的各种的问题,各部门的负责人需要及时回答并进行讨论。

掌握服装知识的载体不一定需要更多的贸易知识,但是这些部门需要知道有关货物出货日期的安排和生产的排单,这需要贸易员工分享他们订单中的必要信息,使其他部门对生产的安排更加合理与有效。这对于按时出货给客户是必要的。

服装贸易中的报价同样是需要分享的,这部分分享的内容应是服装生产部门提供给贸易人员的加工价。对于加工价格的分享,需要企业给贸易专员设定权限并定时与服装生产部门讨论如何控制成本。

船务知识的分享同样是必要的,这里需要船务部门定时维护船务的基本信息。比如,填写船务文件的基本知识和出货时需要转本的文件要求进行分享。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货物准时送出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笔者构建了服装贸易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

利用知识管理体系,将会使企业节省培训费用同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有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且分享工作心得,形成团队精神。然而采用这种体系进行知识管理,还只是一种理论构想,缺乏实证研究支持。但是,采用网络进行知识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内化已成为当前的企业知识管理趋势,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设定知识管理体系赢得国家贸易中的成功。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560.htm.

[2]王海芳,新疆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新疆财经,2009(1):95.

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 篇7

顺美公司年产服装百万件套,年营业额达到4亿元人民币。公司产品60%出口,年创汇3000余万美元。“顺美服装”连续三年被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北京名牌”;“顺美”商标自1992年起,连续15年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2006年经过有关部门严格认定,“顺美”商标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荣誉,并为此获得了各级政府颁发的品牌发展专项资金的奖励,2008年获得了北京纺织行业协会颁发的北京十大时装品牌金奖荣誉。

1996年顺美公司率先在北京市服装行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6年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国际认证联盟(CQC&IQNET)颁发的“卓越绩效管理组织奖”。2007年1月公司完成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8月,获得法国BV公司颁发的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9年6月荣获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过去的20多年里,顺美公司曾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授予“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维护消费者权益先进企业”等上百种奖项。

国际贸易:顺美公司产品年出口量达百万件套以上,远销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南美洲、美国、东南亚等地。产品涵盖高档男女西服、男女时装、便装、衬衫等十几个种类。

国内贸易:顺美公司致力于建立强大的国内销售网络,公司在北京、天津、等14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在许昌、临汾、南阳等15个城市建立了特许经营店。现在公司已经拥有包括专卖店、店中店、特许经营店在内的120余个销售网点,所有店面都有统一的CI形象。

“顾客至上”是公司服务理念,并贯穿于服务培训体系。

生产制造:顺美公司四个工厂的西装流水线,是由从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地进口的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所组成。生产技术骨干全部经过日本专家的培训,每年接受国外著名专家的高新技术指导。

服装上市公司 篇8

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在国际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通过配置各类资源, 在创造价值、持续发展、占有市场、满足社会等方面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比较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加快, 国际市场竞争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使得中国服装行业所具有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为此, 有必要对中国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为其长远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我国服装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分析评价

本文选取了10家上市公司 (雅戈尔、九牧王、海澜之家、美尔雅、大杨创世、贵人鸟、朗姿股份、森马服饰、七匹狼、报喜鸟) , 分别从盈利及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1.1 盈利及偿债能力分析

近年来, 国内服装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导致其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从10家公司看, 有5家于2013年度收入比2012年度出现下降, 降幅最大的是七匹狼, 降幅达到20.23%。从净利润来看, 6家公司2013年度净利润比2012年度出现下降;降幅最大的是报喜鸟, 达到66.35%。另外, 多家公司出现净利润降幅超过营业收入降幅的现象。上述公司盈利状况是国内服装企业的缩影。与此同时, 某些国外著名服装企业盈利却稳步增长。例如美国耐克公司2011、2012、2013年利润总额分别为92亿美元、102亿美元、110亿美元。近年来我国服装公司的营业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与西方先进企业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1]。

10家公司2012年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34%, 2013年为39%, 表明长期偿债能力有所降低。其中2013年资产负债率有4家超过50%, 分别为雅戈尔、海澜之家、美尔雅和贵人鸟, 其中前三家超过70%, 表明其偿债能力降低, 财务风险开始加大。

1.2 运营能力分析

10家公司201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平均值为10.57次, 2013年为11.42次, 表明其应收账款收款速度有所提升。这与其加快处理库存存货有一定关系。其次, 10家公司2012年存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2.89次, 2013年为2.57次, 表明其存货销售速度开始下降。不断增多的存货额, 以及销售疲软, 导致公司营运能力开始降低。

1.3 销售体系分析

从2013年开始, 我国在国际上的服装出口份额开始出现下降。与此同时, 亚洲一些新兴国家, 如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的纺织服装产业突飞猛进, 填补了我国出口降低所空出的市场。这些国家的直接挑战, 导致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从2012年的65%严重下滑到2013年度的40%, 且还有继续下滑趋势。在国内需求方面, 2013年度服装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1.2%, 但增速同比下滑4.42%, 环比下滑0.5%, 直接导致国内服装企业的库存猛增。

1.4 市场控制能力分析

近年来, 国内服装公司开始积极吸收国外先进企业做法, 并探索新型营销模式, 市场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例如, 森马服饰开始启动国际国内“代理与自有”、“成人与儿童”、“主业与副业”等多种营销方式, 大步推进多品牌共同发展。其次, 许多公司意识到电子网络销售的重要性, 纷纷设立自己的网上商城,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 国内一些服装公司开始“多元化战略”。如雅戈尔核心业务涵盖服装行业、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 无形之中导致主业竞争力下降。国内因多元化而导致服装主业竞争力下降的公司并非少数。

1.5 核心能力分析

企业家的总体素质是企业核心能力中最为突出的要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如郑学明、周少雄等。但从服装企业所出现的各类问题看, 我国服装行业企业家的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市场把握能力等还有提升空间。另外, 伴随着国内服装公司创新意识的加强, 人均技术装备水平也大幅提升, 这方面与国外优秀企业差距已经不大。

1.6 创新能力分析

品牌创新一直是我国服装企业的弱项。2013年, 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5 212家, 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 250亿元, 利润总额1 141亿元, 营业利润率仅为5.9%。可见, 我国服装企业收入虽然较高, 但利润微薄。耐克公司2013年的营业利润率达到43.56%, 一家公司利润达到国内15 000多家服装企业合计利润的60%!之所以出现巨大差异, 主要在于国外公司拥有知名的世界一流服装品牌, 而我国服装企业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并不多, 长期以来简单粗放的“外延扩张模式”使得该行业“增收不增利”。

1.7 国际化水平分析

从出口规模看, 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国。由于受“低增长、高成本”影响, 近年来我国服装出口额每年都增长, 但增速变缓。另外, 我国服装公司总体境外销售比重不大, 主要靠境内销售。从2014年境外销售比重看, 大杨创世为70%, 海澜之家为1.28%, 雅戈尔为0.7%, 七匹狼为0.17%, 贵人鸟仅为0.02%。这反映出我国服装公司或醉心于国内竞争, 或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并不强[2]。

2 提升服装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的策略思考

2.1 采取多种措施, 改善财务状况

目前我国部分龙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高, 财务风险开始加大。因此应充分重视其财务状况的变化, 努力保持良好财务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仔细分析市场, 避免盲目生产, 以及避免不恰当的信用政策而导致应收款项的激增;尝试采取可转换债券、非公开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3]。

2.2 努力创建自我品牌, 打造品牌个性服务文化

服装市场的竞争, 是服装公司综合实力和服装品牌的较量。国内公司应痛定思痛, 从挣取微薄加工费及塑造低端品牌中走出来, 从“薄利多销”意识中摆脱出来, 应集中资金和技术, 自主研究开发自主民族品牌。另外, 应将面临的风险转变为机会, 积极转型发展, 从传统加工制造模式向自主品牌模式转型。转型过程中, 应将文化融入所设计和生产的服装产品之中, 精心打造服装品牌的个性服务文化, 提升产品附加值。另外, 不应仅满足于内销, 而应内销与外销并重, 在国际市场上打出品牌, 也能够提升其效益。

2.3 提升产品品质, 制定服装行业标准

长期以来, 我国服装公司的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廉, 缺乏行业标准也是一个重要成因。服装产品属于大量成批生产的产品, 更需要保障产品质量的标准和统一, 否则无法保障消费者利益。因此企业需要审时度势, 出台服装标准来约束“自我”, 不仅能提升服装产品的品质, 也能提升其服装品牌价值。

2.4 规避多元化陷阱, 立足主业发展

目前有些服装公司开始积极进军有“钱途”的行业, 涉足与服装产业“风马牛不相及”的产业, 如房地产投资、新能源电池投资等。因此企业应充分意识到多元化风险, 在开展多元化战略时, 也不能丢掉“看家本领”。

参考文献

[1]徐婧.宁波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 2010 (1) :10-11.

[2]王志明.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提升[J].财贸经济, 2010 (2) :116-118.

上市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研究 篇9

1. 服装企业社会融资的背景和渠道

1.1 我国服装企业资本运作的背景分析

1.1.1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 我国服装产品的国内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无论是品牌服装还是DIY系列, 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其中的原因在于, 近年来, 我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 在可支配收入方面有了较大改观, 社会整体恩格尔系数都表现出了良性发展的局面, 人们将更多的收入用于除食物以外的消费, 而服装便是其最为重要的消费对象之一。此外, 人们对服装的更新速度也明显加快, 对服装品牌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 显著提升了服装企业的发展后劲。在这一过程中, 不断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为服装企业的突飞猛进提供了条件, 使我国国内服装销售市场长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

1.1.2 近年来, 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深入, 城镇化步伐持续发展, 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开始返乡发展, 使得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企业出现了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 企业的发展遭遇核心资源瓶颈。

同时, 为了缓解用工难问题, 一些服装生产企业只能通过加薪等最为直接、成本最高的方式完成。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企业的运营资金就出现了缺口, 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越来越高。实际上, 自2010年以来, 我国服装生产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涨幅近50%, 在可预见的将来, 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为了降低“刘易斯拐点”对服装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除了要加快服装产品的研发和销售节奏外, 还应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 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发展资金,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我国服装企业的融资渠道分析

1.2.1 在我国, 大部分服装企业是以家族形式存在的, 属民营企业的范畴。

此类企业通过IPO上式之后, 需要对其利弊进行全面分析, 以便更好地规避风险, 最大限度地释放其上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比如, 当这样的服装企业选择IPO之后, 就会由一个民营企业变成一个公众公司, 需要面对大量股东, 并为之履行更多的义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职能部门, 都要承受更大压力。更为重要的是, 一些民营服装企业难免会在管理上会遭遇家族或亲情的约束。当IPO成功之后, 在利益的驱使下, 企业内部有可能会陷入到利益争斗之中, 这对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是极为不利的, 甚至会导致企业股价下跌, 甚至导致企业由此破产。此外, 当服装企业借助IPO获得了融资的权利, 为企业的后续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之后, 其性质也向股份制企业转变, 成为公众公司, 需要在社会与股东的监督下进行经营管理。而当一些企业缺乏此类经验和能力时, 其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就会大打折扣。

1.2.2 获得资金支持是实现服装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但是, 由于规模、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些服装企业长期处在融资难的困境中, 致使一些服装企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 资历较低的服装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 另一方面, 一些服装企业通过民间融资的方式为其谋取短期内急需的资金, 但风险和成本都处于较高水平, 让一些企业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 IPO就成为一些服装企业融资发展的重要渠道。对那些选择上市的服装企业来说, 借助上市融入的资金能够完成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 能够用于优秀人才的引进、扩大生产运营范围等,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力的。此外, 通过IPO融入的资金还能享受到国家金融政策的优惠, 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并无太多限制, 这对服装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以及产品升级换代和品牌建设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2. 上市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的困境分析

对服装企业来说, 借助IPO获得发展资金是十分可行的。但是, 从其长期发展的诉求看, 资金的获得并非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只有获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投资人的关注, 才能在获取了资金之后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只有在先进经营思想与现代管理理念的武装下, 才能破解上市服装企业IPO的困境, 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推动力。接下来, 文章从内部审计的视角, 对上市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审计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以期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资产产权转移中存在的内部审计问题

任何IPO企业都应按照市场要求,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与机制, 上市服装企业也不例外。但是, 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 处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服装企业, 股东资产所有权和法人资产所有权之间还是界限模糊, 彼此之间的区分度较低。如此一来, 在对上市服装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 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权力交叉而带来的干扰。比如, 为了抬高股价, IPO的服装企业会通过股东资产所有权转移, 使所折估值呈现出虚高的状况。但是, 依照目前税法的要求, 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折股等都视同股利分配, 服装企业需要代扣、代缴20%个人所得税。实际上, 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 却会出现直接以审计后的净资产作为可折股净资产的情况。

2.2 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内部审计问题

为了更加高效地借助资本市场, 持续从资本市场获利, IPO的服装企业会处于私利, 向社会提供虚假的评估报告, 也会对权益数据进行人为更改, 内部审计所需要的原始信息被主观隐藏, 人们得到了都是经过粉饰的数据。而对于这些数据, 由于经过了特殊处理, 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承接IPO服装企业内部审计时, 面临着较大的审计风险。只有那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才能应付这一状况, 否则将会使审计工作陷入困境。此外, 通过IPO上市的服装企业都处在成长期, 从初创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无论是其内部管理机制还是财务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都尚需时日。这样一来, 并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服装企业的投资行为、经营管理效果和社会公众的期望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比如, 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的财务数据并不完整、真实性欠缺, 或者对财务信息的维护缺位, 无法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等。

2.3 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内部审计问题

服装企业具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双重特点, 在对资本折旧审计与劳动力成本财务审计方面通常会遭遇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为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带来了难题。目前, 我国具备IPO上市资格的服装企业多为实力较强的企业, 品牌效应明显。因此, 在促进公司集团化发展的前提下, 一般都要依照当前的网络化分工, 借助业务外包的形式开展生产经营业务。这样一来,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 就要对生产成本与流通成本做出严格区分, 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比如, 在对生产领域的成本进行核算时, 会在技术不可分性的影响下, 产生重复计算的情况;而针对流通领域的成本核算, 会在“冰山原理”的影响下, 极有可能造成成本漏算。

2.4 涉税项目中存在的内部审计问题

对服装企业而言, 在IPO的过程中, 成本问题得到了普遍而深入的关注。因此, 在内部审计时, 涉税项目审计就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 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增值税, 都对内部审计提出了较高要求。依照现有信息反馈, 服装企业能够在财务账面上提高成本项目的数额, 或者借助增大债务的途径, 压低所得税的交纳金额, 以此降低成本。从当前情况看, 上市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融资, IPO只是其中一项。此外, 服装企业能够借助向其他关联企业提供担保融资的形式, 或者借助内部化财务技术处理等方式, 提升企业的成本总额。但是, 在增值税方面, 对服装产品的增值额确定还存在较大争议。由此一来, 具有一定品牌价值的上市服装企业的品牌溢价也就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3. 上市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的优化策略

在审计领域, 针对IPO企业的内部审计一直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强的业务项目, 无论是在成本核算、涉税项目还是在产权转移、控制制度的建立等方面, 都与其他的审计任务大相径庭。因此, 有必要针对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 充分了解服装行业特点, 突破成本核算的难题, 对涉税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防范因产权转移而带来的风险, 优化改制净资产折股的税收问题, 甚至要借助信息技术, 提升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的质量。

3.1 优化改制净资产折股的税收问题

在IPO内部审计实践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净资产折股的征税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无法简单将其等同于正常的对股东的分红。在这种情况下, 让服装企业承担或者股东个人承担相关税收成本是不合理的。为此, 需要优化改制净资产折股的税收问题, 提升服装企业的积极性, 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咨询财政税务部门, 使之在对净资产折股的征税执行上最大限度的消除差别。此外, 在对上市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中, 需要告知股东存在这方面的义务, 并在股东层面上, 对其个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做出相应承诺 (书面) , 降低服装企业因内部审计而产生的升本增加、风险加大等负面影响。

3.2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IPO内部审计的质量

当前乃至以后, 在对上市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时, 除了要通过传统方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外, 还应借助信息技术提升IPO内部审计的质量。比如, 鼓励和支持服装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网络平台, 以信息化的手段对期经营环节加以监控, 为内部审计提供更直接、客观的财务信息。其次, 对那些电子商务发展较慢的企业或者部门, 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模式, 借助物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 把服装企业的原材料信息、产品信息和销售信息等集成到云端。这样一来, 对上市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时, 就能直接借助计算机和智能终端,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内部审计, 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3.3 充分了解服装行业特点, 突破成本核算的难题

在对服装企业IPO进行内部审计之前, 应该全面了解这一传统行业的存在背景, 唯有如此, 才能突破成本核算的难题。为此, 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努力: (1) 注册会计师要深入实际, 充分了解服装行业的成本特点,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逻辑, 把成本项目流程分解为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不同模块, 以便对这两大板块的成本特征进行准确把握; (2) 对服装产成品的变现周期和技术系数以及生产流程、商品的流通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 了解服装行业的融资途径, 借助多种方式, 查询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 或者通过和服装企业直接交流的形式, 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3) 上市服装企业要已按照自身利益诉求, 积极调整其账面成本项目, 以便能够降低由此而带来的内部审计瓶颈。

3.4 对涉税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防范因产权转移而带来的风险

在对服装企业IPO进行内部审计时, 要对以前年度所得税审计进行调整, 对原始报表和申报表的差异予以列报, 如果发现了相关差异, 就应在当期调整、补征入库。而对于其中涉及的增值税项目, 如果金额较大, 需要调整增值税, 否则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这是因为, 对于那些小额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对结果进行调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税金的账面金额和纳税申报金额, 对内部审核报告带来一定阻碍。从这个角度讲, 需要对涉税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防范因产权转移而带来的风险, 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摘要:近年来, 服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升级压力。文章以走IPO之路的服装企业为研究对象, 对其社会融资的背景和渠道、IPO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从多个视角给出了优化内部审计的策略。

关键词:上市服装企业,IPO,内部审计,审计策略

参考文献

[1]刘辉.服装企业IPO现状介绍与审核关注事项分析[J].艺海, 2014 (03)

服装上市公司 篇10

一、文献回顾

(一)智力资本含义及构成

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首先提出了智力资本这一概念,他认为智力资本不仅仅是指完全知识形态的智力,还应包括智力行为。

美国学者Thomas Stewart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智力资本的含义进行了系统的界定:智力资本是一种智力材料,这种智力材料能够被用于创造财富,它主要包括信息、知识、知识产权和经验等。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本文认为:对智力资本进行定义应该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考虑,即智力资本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提高企业异质性的并作为财富创造主要因素的无形的资本。

由于对智力资本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而智力资本的研究范围也很广,因此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对智力资本分类的看法,大致为:二元说、三元说、四元说和五元说。

(二)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

1. 国外相关研究。

Ahmed Riahi-Belkaoui (2003)从资源基础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使用《财富》杂志1991年评选出的美国100家“最大跨国”制造和服务公司中81家为样本。发现智力资本对美国跨国公司的绩效有积极的、显著的持续性影响,是其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

Steven Firer (2003)以智力资本二元说为基础,采用智力增值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南非75家上市贸易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表明:实物资本与企业绩效显著相关,结构资本与盈利能力有适度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对生产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Mavridis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利用日本和希腊两国银行业的数据,以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为自变量,价值增值为因变量,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实物资本与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增值都起到显著的正效应,且智力资本要大于实物资本的影响;不同国家的银行绩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来自实物资本与智力资本之间潜在的差异。

2. 国内相关研究。

陈劲、谢洪源和朱朝晖(200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智力资本各因素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企业必须从整体角度来管理和提升智力资本的各个因素。

万希(2006)以《经理人》杂志社公布的2003年我国50家最佳运营绩效公司中的41家公司为样本,以2004年年报信息为依据,运用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VAIC)进行实证分析,及以总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研究发现:实物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有较显著的正影响,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贡献,但不显著。

陈晓红、李喜华和曹裕(2010)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7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行业企业的主要资源(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盈利能力方面,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其均有显著正向作用;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表现为在竞争行业中为正,在非竞争行业中为负,但统计上均不十分显著。

(三)以往研究评述

从上面的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对智力资本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且研究的深度逐渐加深。本文赞同将智力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两个维度的观点。因为结构资本可以看做是人力资本的具体化、权力化,同时还包括支持性的基础设施,它也是一种组织化的能力,包括关系资本、组织资本和创新资本。本文还认为应该对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进行细分,即人力资本分为一般(同质)人力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刘海生2006)。

另外,各种研究对智力资本整体与企业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基本一致,而各构成要素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结论随着行业不同而不一致,即使同一行业对不同年份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甚至存在相反的结论。

二、研究方法

(一)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变量采用修正的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VAIC=VACA+VAHC+VAYZ+SCE。

1. 被解释变量。

企业绩效是本文研究设计的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绩效。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它反映了企业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高低。在研究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它常常被用来做因变量(Hong Pew Tan, David Plowman和Phil Hancock, 2007)。

2. 解释变量。

虽然目前存在几十种的智力资本测量评价方法,但是由澳大利亚智力资本研究中心的Public (1998)等开发出的智力增值系数(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 VAIC)因为其立足于经过审计的信息、提供标准一致的企业资本增值效率度量且指标设计简单,被比较广泛地应用于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的实证文献中。

本文也将修正后的VAIC方法框架下的实物资本增值系数(VACA)、同质人力资本增值系数(VAHC)、异质人力资本增值系数(VAYZ)、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以及VAIC系数分别作为实物资本、同质人力资本、异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智力资本的替代变量。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的计算过程具体如下:

(1)企业增值(VA)。本文采用最广泛的VA=税前利润+薪酬+利息,它综合考虑了企业股东、员工、债权人及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由于大部分年报并未详细披露此项,所以本文主要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来大致计量。

(2)实物资本(CA)、同质人力资本(HC)、异质人力资本(YZ)、结构资本(SC)。

实物资本是企业中有形资产的总和,可以用年末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无形资产来表示。

人力资本很难量化,Edvisson (1997)和Svdby (1998)认为总的工资费用是公司人力资本的一个主要指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体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本文假设当前所分析的市场薪酬体制已经比较完善,能够基本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同质人力资本HC用普通员工薪酬来大致衡量,数据采用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扣除年报中“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的金额。

异质人力资本采用高管薪酬来大致衡量,数据选取年报中“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的金额;

Public模型认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以一定的比例共同创造价值增值,因此其结构资本的数据采用价值增值减掉总工资费用后的余额表示,即:

3. 控制变量。

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考虑企业的现实状况,选取企业规模与财务杠杆作为该实证研究的控制变量。规模经济能够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改善企业的绩效水平,因此选择企业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财务杠杆的大小会导致企业绩效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选择财务杠杆(LEV)作为控制变量。

综上所述,本文实证分析选取的变量汇总如下:

(二)数据来源及选择

本文选取了两个各具特色的行业———生物医药业和纺织服装业展开研究。生物医药业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和市场是其核心价值,科技含量较高;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生产技术成熟,市场稳定,科技含量较低。以此来探索不同类型的行业在现阶段有效的智力资本驱动因素的差异。

选取2007年至2010年在深、沪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中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剔除了ST、*ST上市公司和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共得到336个生物医药业样本、208个纺织服装业样本。首先利用Excel软件对上述所选样本公司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个行业进行分析。

(三)研究假设

实物资本是企业得以建立、运行所必需的最基础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智力资本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的领导力、员工的业务技能等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创造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原材料结合显著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

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作为企业中惟一一种有生命的、能动的资源,其能动性是使企业发生价值增值的最根本原因。而根据异质性理论,人力资本当中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才是真正能创新、创造价值的资本。结构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机制和流程,可以把企业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调动起来,投入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能为企业职工的工作和交流提供一个大环境,使企业安全有序、高质量地运转。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实物资本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

H2:(一般)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

H3: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

H4: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

H5:上述四种效应对科技含量不同的行业绩效具有不同的作用。

三、实证分析

在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我国生物医药业与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用来了解样本数据的特性。

由表2可知:生物医药业样本公司在2007~2010年的VACA及VAHC高于纺织服装业;而纺织服装业样本公司2007~2010年的SCE、VAYZ、VAIC高于生物医药业。

公司在增值方面,人力资本比实物资本和结构资本更有效。在分行业的研究中,纺织服装业的VAYZ比生物医药行业的高出许多,而一般人力资本增值系数却低于生物医药行业。这可能是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的技术人员不是公司高管,但他们也为公司绩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此处所说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却未将其包括进来。

(二)自变量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最常用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如果变量之间相关性非常大,这些变量就不够独立。下表显示了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表格中对角线上方数据表示纺织服装业各变量间相关系数,对角线下方数据表示生物医药业各变量间相关系数。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Tabachnick和Fidell (1996)指出当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大于等于0.9,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就会对研究产生不利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介于-0.21和0.587之间,说明本文所选择数据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会对数据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这也表明Public模型的智力资本衡量标准之间相互独立。

由上表可知:VAHC、VAYZ、VAIC与ROE均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且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均与ROE不显著负相关;纺织服装业样本公司实物资本增值系数VACA与企业绩效ROE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事实也是相符的。

(三)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发现各个解释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首先,对各个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一起与被解释变量(ROE)进行回归,初步了解各自变量的影响程度;然后,将各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一起与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

按行业进行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列示如下:

从表5的结果可见,生物医药行业的同质型人力资本增值系数VAHC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影响程度最大(Beta=0.021, R2=0.410),异质型人力资本系数VAYZ的影响程度次之,实物资本增值系数VACA处于第三层面,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对ROE有不显著的负效应。

从表6的结果可见,纺织服装行业的实物资本增值系数VACA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影响程度最大(Beta=0.591, R2=0.625),同质型人力资本增值系数VAHC的影响程度次之,异质型人力资本系数VAYZ处于第三个层面,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对ROE有不显著的负效应。

综上所述:生物医药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同质型人力资本增值系数VAHC,异质型人力资本系数VAYZ次之;纺织服装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实物资本增值系数VACA,同质型人力资本增值系数VAHC次之;实物资本增值系数SCE对ROE均有不显著的负效应。

随后按行业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为了验证Hl, H2, H3, H4采用线性模型:

其中: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μ为随机扰动项;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列示如表7所示:

从表7可知,在生物医药业,可决系数R2=0.443,说明回归模型可以解释被解释变量变异的44.3%,说明回归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F值检验P=0.000<0.01,说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与各自变量在1%显著水平上存在线性统计关系。同质型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存在不显著的负效应,实物资本对企业绩效存在不显著的正效应。

在纺织服装业,可决系数R2=0.690,说明回归模型可以解释被解释变量变异的69%,说明回归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F值检验P=0.000<0.01,说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与各自变量在1%显著水平上存在线性统计关系。可以得出,实物资本、同质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存在不显著的正效应,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存在不显著的负效应。

四、研究结论

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实物资本对科技含量较低的纺织服装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实物资本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物制药业企业绩效有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假设1得到支持。

在李嘉明(2004)采用了2002年少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实物资本增值率与企业获利能力显著正相关。本文是选用2007~2010年的数据,两者结论的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对实物资本的依赖程度在逐步降低,企业更多的依赖实物资本以外的资源,也就是智力资本。

2.对于科技含量较高或科技含量较低的企业,同质型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都非常显著。因此假设2得到支持。

3.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显著正相关,支持了假设3。这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和异质型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的。

4.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存在负效应。假设4未得到支持。这可能是由于结构资本作用的发挥具有滞后性所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即使加大了对结构资本的投入,但由于这些增加的投入并不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而是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逐渐发挥作用,因此,增加结构资本投入往往不能对近期的财务绩效产生正的影响,甚至会对当期绩效产生负的影响。

注:***、**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值为t值,F列括号内数值为Sig值。

5.智力资本各组成部分在科技含量不同的行业间是不一样的,因此假设5得到了支持。

五、对策建议

从实证结果来看,生物医药业和纺织服装业中智力资本各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可以得出科技含量高和科技含量低的行业智力资本各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本文分别对高科技行业和传统行业提出对策建议。

1.高科技行业。首先,要加大对同质型人力资本的投入。实证研究发现: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同质型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同质型人力资本是影响高科技企业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和同质型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高科技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大对同质型人力资本的投入,包括招聘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加大对员工的培训等。

其次,加大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投入。异质型人力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等活动,使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得到协调,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驱动性。同时实证研究也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显著正相关。虽然系数较小但是仍然说明异质型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加大对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投入。

再次,完善对异质型人力资本持有者的激励机制,促进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发挥。首先,做到名副其实地按照异质人力对企业绩效贡献的大小确定其报酬。还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方案要能够促进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将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公司的长期业绩联系起来,鼓励其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既使能力强的管理者可以得到很高的报酬,也使其承担巨大的压力,真正把管理者的自身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捆绑在一起。

最后,不必对实物资本进行过多投资。实物资本是企业得以建立、运行所必需的最基础的资源,实证研究表明:实物资本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物制药业企业绩效的有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高科技行业有企业得以建立、运行所必需的最基础的资源即可,不必对这些基础资源进行过多的投资。

2.传统低科技行业。要加大对实物资本的投入。本文实证表明:实物资本对科技含量较低的纺织服装业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系数较大(B=0.605)。这说明我国低科技含量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更多是来自于有形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如使用技术更先进、效率更高的设备等。因此,传统行业如果未来不向高科技转型,就可以通过加大实物资本的投入来提高企业绩效。

并且要加大对同质型人力资本的投入。实证结果表明:一般(同质)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但是系数小于实物资本,所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处于实物资本之后。应该重视对同质型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建设,全面推行知识管理战略。企业在评估有关人才的绩效及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时,对人力资本与其他组织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特别是未来想向高科技行业转型的企业更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六、研究展望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弥补这些缺陷是我们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1.本文只验证了生物医药业和纺织服装业的智力资本以及各构成要素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没有探讨到其他行业,也许在其他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智力资本以及各构成要素对企业绩效存在不尽相同的作用。

2.本文是基于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VAIC)设计模型对智力资本进行评估,然而有关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有几十种,也许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相差很大。因此,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计量方法来评价智力资本,探讨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对某一特定行业企业的智力资本进行评估。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认为公司人力资本等于员工薪酬,并不十分准确,评估智力资本过程中采用的数据是来自于上市公司年报,受到会计记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本文只研究了智力资本与企业当年绩效之间的关系,因为智力资本不仅影响企业当年绩效,还影响未来绩效,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适当考虑智力资本的投资对企业以后几个年度绩效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绩效, 采用非直接的测评方法——修正的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 (VAIC) 对智力资本进行测度。本研究选取我国A股市场20072010年的数据, 并且选择了有代表性生物医药业的336个样本企业、纺织服装业的208个样本企业。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智力资本各组成因素对不同行业绩效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智力资本,企业绩效,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生物医药,纺织服装

参考文献

[1].万希.智力资本对我国运营最佳公司贡献的实证分析.南开管理评论, 2006;9

[2].李嘉明, 黎富兵.企业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重庆大学学报, 2004;12

[3].刘海生.人的异质型:经济人假设的新内容.经济学家, 2003;5

[4].陈晓红, 李喜华, 曹裕.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7

[5].傅传锐.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来自我国IT上市公司的证据.当代财经, 2007;4

[6].许菁菁.基于新分类的智力资本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7].Public A.VAIC:an Accounting Tool for IC Management.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0;5

[8].Ahmed Riahi Belkaoui.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Firm Performance of US Multi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 Stakeholder Views.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3;2

服装上市公司 篇11

一、公司简介

河北鸣鹿服装集团公司 (原石家庄市新华服装厂) , 是一家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外向型企业并在澳大利亚建立了驻外办事处, 实现着跨国经营, 但随着业务的拓展, 公司目前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培训目标不明确;忽视了评估环节;培训计划制定上存在问题;培训组织和实施上存在问题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对鸣鹿服装集团的效益和企业竞争力造成了影响。因此, 对鸣鹿服装集团公司员工培训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显得尤为迫切。

二、鸣鹿服装集团公司员工培训研究

鸣鹿服装集团的人力资源部王经理是老员工了, 他通常都是先向上级提出要搞全员培训的建议, 并且亲自制定预案, 上面的领导出于对他的信任, 一般情况下都会决定采用他做的预案, 一次拨款十几万给人力资源部门, 让他全权负责培训活动。培训时长大约为一个礼拜, 涉及到全体员工, 每次培训完以后, 我们会做出关于培训效果的问卷调查, 问问大家学到点什么。只有一些老员工认为从中学到了东西, 而那些真正需要培训的新人员工普遍反应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经分析, 发现鸣鹿公司员工培训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点是培训目标不明确。鸣鹿服装公司王经理由于太想趁热打铁, 所以并没有很好的明确培训目标, 认为培训重要就去搞培训, 都没有明确的目标, 当然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王经理忽视了培训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培训需求分析, 二是忽视了木桶理论的重要性。没有考虑到这两点, 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第二点是培训计划制定上的失误。培训计划制定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课程体系搭建完成, 形成基本平台;其他人力资源系统 (任职资格评价与绩效考核) 开始运作, 并形成评价结果。在上述条件都没有具备的情况下, 鸣鹿集团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根据自己的意愿, 制定了想当然的计划书, 而上级领导以为是他严格经过自己考察和培训需求分析后制定的计划书, 这样一来, 便制定并实施了错误的培训计划, 导致了这次培训活动的失败。

第三点是培训效果评估环节做的不到位。为了改进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的成本, 必须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鸣鹿公司的员工培训非但没有征求员工的意见, 更没有采取一定的评估检测方式, 这样非常不利于员工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如果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一个测试并且通过测试成绩优秀的员工可以的到物质奖励的话, 那么培训效果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而且培训评估不做的话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评估效果转化和中长期评估。

第四点是企业员工对企业责任感的缺失。王经理为了显示自己对员工培训的重视, 甚至连培训需求分析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就拟定了培训计划, 而上级领导并没有亲自考察这份计划书是否真的能产生效果, 就直接下拨了一大笔培训资金给人力资源部经理, 导致了培训活动失败。管理层对企业的责任感的缺失导致了这次决策的失败。一个企业能否做好, 有创造力, 管理层对企业的责任感是关键, 管理层缺乏责任感, 其公司运营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对河北鸣鹿服装集团公司员工培训提出建议与措施

第一, 明确培训目标。公司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目标, 有了培训目标, 培训工作才能有效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 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是要把因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具体目标是让员工能够轻松稳定的工作, 使其能够减少错误, 节约时间, 更好的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分析企业对员工的个人期望, 告诉员工其职位在整个企业系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此时还应注意培训目标可衡量性, 比如鸣鹿集团可以对销售部的员工设立这样的培训目标:“在一周之内学会像顾客介绍40中不同布料的衣服的优缺点”。这一指标就能用做衡量销售部员工在培训后是否熟练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第二, 制订良好的培训计划。培训活动中明确培训目标后第二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制订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培训活动能否成功, 而对鸣鹿服装集团来说, 了解员工真正的需求是培训计划的关键环节。

在了解员工需求之后, 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制定培训计划:1.确认培训与人力发展预算, 如果确定不了足够的经费支持, 制订任何培训计划都是无效的, 因为没有资金来组织和实施;2.分析员工评价数据, 这一步需要由公司的评价体系来进行, 评价体系应该要求经理们和员工们展开个人培训需求讨论, 说白了, 这是“谁还需要培训什么”的主要信息来源;3.制订课程需求单, 根据分析好的培训需求, 列出匹配培训需求的所有种类的培训课程, 这里面既要包含针对少数员工的个性化培训需求的课程又要包含许多人都参加的共性化的培训需求;4.修订符合预算的清单, 在培训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总培训需求量超出培训预算。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要筛选出会运行的课程和不会运行的课程, 使之符合培训预算;5.确定培训的供应方, 首先要决定使用内部讲师还是聘请外部讲师, 内部讲师的好处是成本低, 当然, 有时也会出现内部没有专业的讲师, 这时就要聘请外部讲师了;6.最后为培训安排后勤保障, 确保培训所需的后勤保障, 其中包括确保我们有地方运营该课程、员工住宿和所有的设备和设施, 如授课所需要的活动挂图、记号笔、投影仪等等。

第三, 做好培训效果评估环节。我们发现鸣鹿服装集团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做的相当不到位, 如果说大多数公司的培训活动都做的有点“虎头蛇尾”就是只注重培训前的评估 (即培训需求分析) , 而忽视了培训后的评估, 那么鸣鹿集团显得有点“蛇头蛇尾”了, 既没有注重培训前的评估, 也没有注重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因此, 公司在培训前的评估和培训后的评估方面加大力度是当务之急。

为了更好地展开评估, 一般情况下, 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评估。1.反映层次:培训效果测定中的最低层次。主要利用问卷来进行测定, 如公司可以问:受训员工是否认为从这次培训中得到了帮助、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学习层次:学习层次是第二个层次, 可以运用书面测试、操作测试、等级情景模拟等方法来测定。主要目的是为了测定受训员工与此前相比, 是否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3.行为层次:培训效果测定中的第三个层次, 可以通过上级、同事、下级、客户等相关人员对受训者的业绩进行评估来测定, 主要测定受训者受训后行为是否有所改善;4.结果层次:这个是培训的高层次, 可以通过事故率、产品合格率、产量、成本、利润、销售量、离职率、迟到率等指标来测定, 主要根据测定内容是个体、群体, 组织在受训后是否有改善, 受训者所转变的工作行为对企业组织的贡献来测定。培训活动必须对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贡献。

通过这四个层次的分析, 公司了解到员工的工作绩效到底有没有通过培训活动得到提高, 进而系统地搜集资料, 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作为筛选、采用、或者修改培训计划等决策判断的基础。

第四, 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现今社会, 企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 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站在企业的立场上, 抱着切实为企业谋利益的态度来工作,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呢?首先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 其中包括态度及责任感及忠诚度的培训。只有员工将态度放端正, 肩负责任感来对待自己所在的企业, 才能更好的工作。其次, 要组织员工加强岗位规范的学习, 使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 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责任, 才能有责任感使命感。

综上所述, 员工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存在, 在整个企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们要下成本搞员工培训。本文已经对鸣鹿公司的员工培训做了详尽的分析, 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希望能对公司今后的培训活动带来一定的帮助, 同时也为其他中小企业的培训活动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是以河北鸣鹿服装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 以本人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理论学习为依托, 以鸣鹿服装集团公司在员工培训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落脚点。鸣鹿服装集团公司所遇到的问题, 以培训目标不明确最为突出, 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得更大, 更强, 摆脱企业员工培训的种种劣势, 赢取竞争的先机, 打造公司发展人才, 培养人才的目的, 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 选择适合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

上一篇:软硬件维护下一篇:住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