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物流

2024-10-17

XT物流(精选7篇)

XT物流 篇1

四川XT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 十余年的发展中, 公司的经营范围不断深化递延, 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服务能力。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 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应对日益扩大的组织规模, 逐渐增多的业务, 因此, 如何运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 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满足客户需求, 是企业转型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大部分中小型物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一、伴随着行业的高速成长, XT公司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问题逐步显现

(一) 成本居高不下

1. 运输成本高。

未能对市政规划保持高敏感度导致公司对线规划不够合理, 如返程的空载现象, 大幅增加了作业成本。

2. 保管成本高。

调度协调能力低致使货物的流转做不到即时运输, 给装卸搬运以及保管成本带来负面效果。

3. 装卸搬运成本高。

虽然公司装卸搬运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 作业效率低, 野蛮操作多, 准点率货损率居高不下, 严重损害公司信誉。

(二) 应收账款问题

行业内对价格过度依赖的恶性竞争, 导致在先货后款的结算模式下, 客户的强势话语权, 相对于物流公司而言,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 对企业取得现金流优势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

信息技术手段在XT公司业务流程监控和管理方面的运用比较有限, 公司网站尚未发展成完善的电子网络平台, 信息传递与监控仍依靠电话完成, 效率较低下。

(四) 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1. 运输司机管理制度不健全。

比如对于司机背景缺乏准确的了解与落实, “内盗”情况偶有发生。

2. 装卸搬运作业制度标准不健全。

当班时间发生与工作无关且不在标准作业流程之内的行为而造成人身伤害, 责任难界定。

3. 营销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

营销人员对客户资料的瞒报, 导致客户认人不认章, 是公司客户流失的主因。

(五)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

1. 用人机制不完善。

在选取各个岗位需求的人员时, 不是能力优先, 而是以是否服从管理为标准。

2. 员工考核制度不健全。

目前公司没有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机制, 直接导致工资分配存在随意性, 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司培训方案不科学。

公司目前的培训只狭义针对新进人员, 对老员工的培训近乎停滞, 业务人员整体素质停滞不前, 对于现代物流技术知之甚少。

二、为确保成都XT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迫切需要调整公司战略重点

(一) 打造特色服务

以特色服务强化核心竞争力。专线运输服务是XT公司的核心优势, 过去几年, XT公司建立了成都与多个地市的专线网络线路。因此, 以目前的优势资源, 打造核心能力切入点, 是明智的选择。

经过评估, 公司初步决定筹建成都至安徽、浙江、江苏、上海、昆明五条专网快线, 突出运输时效特色, 提升大件商品快运需求性价比。目前, 几条快线运营良好, 新的快线线路正在开辟中。

(二)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物流行业是典型的关系型行业, 老客户的持续交易收入占比极重。因此, 物流公司必须以客户为中心,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1. 建立客户关系档案, 实现对客户的专门化管理

为了防止营销人员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料不共享, 部分营销人员和客户分享回扣等情况发生, 公司须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档案, 由客服部门定期收集整理。

2. 建立客户分级管理制度

分级管理, 强化公司在客户政策、信息沟通与加强客户库存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3. 加强客户服务人员业务培训

客服人员代表公司的形象, 如果他们的态度客户不能接受, 也意味着对公司的不认同, 因此, 要增强客服人员服务意识, 加强客户人员服务礼仪、电话礼仪的培训, 以期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三) 加强物流人才建设

高素质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XT公司必须注重公司物流人才的建设,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第一, 职能结构优化。因物流行业各管理职能需要, 应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如财务人员、运输人员、配送人员等, 形成合理的结构。

第二, 年龄结构优化。公司要注重员工年龄结构的优化。公司目前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当然年轻的员工充满朝气进取向上, 但在经验和技能上可能会稍显欠缺, 因此, 公司的中高管理者的年龄结构就至关重要, 最好保证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年龄在35~50岁之间, 这样保证了经验丰富, 又不失进取心。

第三, 学历结构优化。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公司的学历结构层次不高, 大学本科人数只有11人, 大中专员工也只有69人, 占公司总人数的40%, 具有专业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的人少。因此, 公司必须要做出适当引进高学历的物流专业管理人才。

2. 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力度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有层次、有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只有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稳定骨干队伍。除了针对新进员工进行的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培训之外, 也不能忽略在职人员的培训, 在职培训的内容包括:第一, 岗前培训。即“先培训, 后上岗”, 除了新进员工的培训外, 公司更换新设备等情况下也会进行岗前培训。第二, 提升培训。即对在岗在职的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能、新规范继续教育, 以提高员工适应能力。第三, 转岗培训。对部分需要转换岗位的员工进行新的岗位培训, 以适应新岗位的需要。

(四) 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XT公司应该根据不同的部门, 实施绩效考核。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为人事管理提供客观而公正的标准, 并可根据考评结果决定晋升、奖惩以及调配等工作;可以激励、督导员工;可以根据员工的长处和特点决定培养方向和使用办法。

(五)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

1. 对于中、高层管理者。

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并赋予其施展抱负的空间, 同时, 可以采用年薪制、岗位工资、晋升等物质和精神激励, 以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 对于一般员工。

根据其工作能力和效果, 给予评薪、晋级、提升及换岗、轮岗以增加工作挑战性。

当然在实施各种激励手段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 一定要让激励效用值达到最高, 而不能让激励成为“鸡肋”

(六) 完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信息对于一个企业的商业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在运作规范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 建立公司网站。

公司必须加强资金投入, 加快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尽快将公司的网站建立起来, 用以提升公司企业形象和推广企业产品服务。

2.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在公司网站运行成熟的基础上, 可以考虑建立成都市货运信息平台, 因为XT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运输仓储, 因此, 能够对成都市货运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收集货源及车源信息, 通过货运信息平台, 为车主、货主建立联系, 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全面整合成都市货运市场, 成为货运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 最终成为本地货运及物流市场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七) 有效成本管理

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XT公司要想控制物流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完成。

1. 提高货物的配载率。

根据货物的体积和特性采取拼装整车运输、轻重配载等方式进行科学配载, 可以保证在不用超载的基础上尽可能将货物装得更多, 以此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从而减少运输总成本。

2. 做好运输路线规划。

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逐渐完善, 两地之间的可达路线有很多, 因此需要基于客户的需求和成本等方面进行路线运筹规划。

3. 加强公司应收账款管理。

物流公司要想保证公司的稳步发展, 降低坏帐风险, 只有最大程度上增强公司的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为提高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 建议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客户信用评级制度, 阶段性的对客户进行评价, 去芜存菁。

参考文献

[1]陈传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07 (28) .

[2]陈春智.天环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3]陈达源.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实施[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07) .

[4]陈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社, 2004 (1l) .

[5]黄俊德, YX物流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XT物流 篇2

1辆2010年生产的英朗XT轿车, 标准配置, 行驶里程约3万km, 出现冷却风扇始终打开故障。

故障诊断

2010款英朗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由1个风扇、3个继电器、发动机控制模块 (ECM) 和相关的线路组成。风扇总成包括2个电阻器, 他能够使风扇以3种速度运转。在低速运转时, ECM从端子44X1提供搭铁。冷却风扇低速继电器通电并通过冷却风扇电机端子3和内部风扇电阻器向冷却风扇电机提供电源。在中速运转时, ECM从端子15X1提供搭铁。冷却风扇中速1继电器通电并通过冷却风扇电机端子2和内部风扇电阻器向冷却风扇电机提供电源。在高速运转时, ECM从15X1和44X1提供搭铁。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通电并通过冷却风扇端子4向冷却风扇电机提供电源。

将点火开关打到ON挡, 用GDS+MDI诊断系统进行诊断, 发现不是ECM指令风扇起动。将点火开关置于OFF挡, 断开诊断仪, 进行下一步诊断。用万用表分别测量G10冷却风扇电机的低速继电器、中速继电器和高速继电器的端子85和86之间的阻值, 测得的值都约为75Ω, 在规定范围之内, 属于正常值。用万用表测量各继电器的端子30和86、30和87、30和85以及85和87之间的阻值, 约为无穷大, 属于正常值, 可以断定继电器没有问题。断开低速继电器、中速继电器和高速继电器, 打开点火开关至ON挡, 用万用表测量G10冷却风扇的控制端子3、2和4的电压值, 发现此时这3个端子电压值约为0V, 说明控制线路没有问题。关闭点火开关, 断开K20发动机控制模块的线束连接器X1。测试KR20A中速继电器控制端子85、KR20C低速继电器控制端子85和搭铁之间的阻值均为无穷大, 说明继电器线圈控制电路正常。经过上述的检测、分析, 判断故障出在K20发动机控制模块。

故障排除

XT物流 篇3

LSM-XT有6个通道, 对每个通道可自由设置输入或输出, 它支持4∶2∶2 10bit 270MHz SDI信号, 16路AES/EBU和8路模拟音频输入/输出口, RAID3阵列, 支持SDTI网络, 并且可与MAXS、Airbox等设备组成SportNet网络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

一、EVS LSM-XT主机结构及信号流程

EVS硬盘录像机的高清设备在结构和原理上与标清设备相同, 标清设备只需更换相应模块电路板并进行简单的软硬件设置, 就可以支持实现高清。

图一所示为LSM-XT主机板卡结构实物模拟图, 在主机机箱的背后有一个总线接口电路板, 上面有一排排96针的插槽, 所有功能模块电路板都牢靠地插入到这个总线接口板上并通过它进行各个模块电路板间的数据交换。下面对每个模块电路板的功能加以说明:

(1) PC板:这是一个很普通的PC机, 主要功能就是提供系统应用程序运行的平台。PC机使用MS-DOS操作系统, 相对稳定的DOS系统保证了整机在运行时的安全性。在DOS启动后, 会加载驱动SCSI硬盘, 并且提供键盘接口、VGA显示还有RS422遥控串口驱动以及以太网卡的驱动等等, 它还对其他板卡进行初始化, 让它们能准备就绪开始工作。PC板上的CPU及显卡并不参与视音频编解码处理, 所以并不需要强大的CPU和GPU处理器;

(2) Digital I/O板:此板卡是一个SDI信号输入及SDI/复合信号输出的通道, 输入的SDI信号通过它交给编解码板进行处理, 编解码板处理后的SDI/复合信号由它提供给切换台或特技机及数字或模拟监视器等其他需要信号的设备;

(3) Video Codec板:这是整个系统的技术核心, LSM-XT上Video Codec板有六个编解码处理模块, 有多少个模块就有多少个通道, LSM-XT的六个通道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为0PLAY+6RECORD, 1PLAY+5RECORD, 2PLAY+4RECORD, …, 6PLAY+0RECORD等工作模式, 非常的灵活方便;

(4) Audio Codec板:用于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24bit非压缩编码;

(5) HCTS板:即是视频磁盘冗余阵列控制器 (Video RAID Controller) 。LSM-XT共有五块18GB的SCSI硬盘, 采用RAID3模式构成阵列, RAID3是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技术, 它使用一个专门的硬盘存放所有的校验数据, 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创建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作, 在使用中如果某一个硬盘损坏, 视频磁盘冗余阵列会通过RAID3技术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 并用备份数据覆盖丢失的信息, 运用这个技术就基本保证了大容量数据快速、安全地存储及读取。LSM-XT的硬盘阵列可在25M bps下连续录制5个小时, 5小时后会循环录制并覆盖前面的内容;

(6) Digital mix/buffer板:用于一些简单的特效, 如回放片段素材之间的混合过渡、划像过渡等等, 另外它支持手写板设备, 用于在慢动作回放画面中作标记进行目标跟踪、描绘特征或勾画出进攻路线 (例如足球或篮球比赛慢动回放) 等等。

通过对这些板卡的了解, 我们大致清楚了LSM-XT内部的信号流程。如图二所示, LSM-XT在PC板启动系统后, 开始记录 (Record) 时, 数字视频信号从Digital I/O板输入经Video Codec板编码 (这个过程中间可以通过Digital mix/buffer板对输入输出的信号进行特效处理) , 经过编码的数据通过HCTS板将数据分离后记录在硬盘阵列上;重放 (Replay) 则是另一路径, 过程与记录时相反。

二、EVS LSM-XT的遥控面板

EVS公司为LSM-XT开发了功能强大的遥控面板, 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实现对LSM-XT绝大部分功能的设置和应用。在实际制作慢动作时, 操作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停地通过它控制录制和回放等操作, 这些操作由于不需要用鼠标或键盘来完成, 满足了激烈对抗类的体育比赛中快速实时回放慢动作的需要, 也正是由于这个遥控面板所提供的优秀快速的操控性能, 让EVS的慢动作设备成为全世界体育比赛转播中制作慢动作的主流设备。

从图三所描绘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 遥控面板分了七个区域, 每个区都其相应的功能。其中值得称道的设计是 (3) LEVER (速度控制杆) , 它用于控制慢动作回放的速度, 在普通模式下速度变化范围是可以从正常播放速度的0%至100%。另外 (4) JOG (搜索盘) 可以实时快速搜索定位素材片段入点和出点, 其作用与磁带录像机上的搜索盘相同。 (1) F-KEYS (功能键) 中的F1~F10可以存储并调出素材片段, 通过对PAGE+BANK+F KEYS的组合, LSM-XT一共可以存储多至900个素材片段 (CLIP) 及100个播表 (PLAYLIST) , 非常方便实用。需要说明的是, F-KEYS只是存储素材片段的入点和出点在硬盘上的地址, 需要回放时, 按相应功能键就可以让地址指针定位到相应硬盘相应数据, 读取后经过解码就能马上回放。遥控面板其他部分的功能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摘要:慢动作实时回放是体育比赛电视转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EVS LSM-XT硬盘录像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慢动作制作设备, 本文简要介绍此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以期合理运用其功能。

XT物流 篇4

典型XT切型晶体在特定频率与温度下,频率偏差为[3]

f/f=k(T-T0)2+f0 (1)

其中,△f为频率偏移,f为晶体标称频率,k为曲率常数,T为温度,T0为转折温度,f0为转折温度下的频率偏移。转折温度T0可以通过控制晶体切割角度来控制,但操作成本昂贵。f0是转折温度下的频率偏移。通过筛选,该值可以达到±5 ppm。但是这种精度的提升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善温度有效范围内的频率精度。如图1所示,低温度范围内,频率精度会随着温度的变低而变低。而在高温度范围内,频率精度会随温度的增加而变低。要对这种抛物线温度特性进行补偿,就需要在低温区域内使用负斜率温度传感器,而在高温区域内使用正斜率温度传感器。

文中设计了一个具有双斜率温度特性的温度补偿电路,用以补偿XT切型晶体振荡器的抛物线温度特性。该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易集成且温度补偿效果基本不受电源波动影响。

1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图2是一个具有双斜率特性的温度传感电路,其中两个温度传感器的电压输出构成了V字形。LM20是负温度系数的电压输出型传感器[4],传感范围为-55 ℃~130 ℃,电压-温度特性服从式(2)。

V0=(-3.88×10-6×T2)+(-1.5×10-2×T)+1.8639 (2)

其中,T为温度,单位为℃。LM35是正温度系数的电压输出型传感器[5],传感范围为-55 ℃~150 ℃,电压-温度特性服从式(3)

V0=0.01×T (3)

由于LM20、LM35的输出电流大约为几μA,几乎不消耗电流,因此图2中的Vout输出等于LM20和LM35输出中较大的电压值,即在大的温度范围内电路的电压输出构成一个V字形电压输出,如图3所示。由式(2)和式(3)计算出两条曲线的交叉点温度为85.9 ℃。而一般XT切型晶体的中心频率都定在25 ℃,这种温度补偿特性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为使补偿电路的转折温度为25 ℃,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电路,给LM35一个补偿电压Vb,使图3中的LM35电压输出曲线向上平移Vb,则式(3)改写为

V0=0.01×T+Vb (4)

T=25,由式(2)和式(4),得Vb=1.3 V。

为防止LM35静态电流在电阻R2上产生较大的压差,从而影响补偿电压Vb,必须保证流经电阻R3的电流远大于LM35的静态电流(最大为60 μA)。通过计算,取R1=470 Ω,R2=270 Ω,R3=240 Ω。此时,IR3=2.5 V/510 Ω=4.9 mA>60 μA。

传感器输出端接一个运放电路,合理选择R4、RfVcntl并适当调整电阻R6,可得到有效的温度补偿。补偿电路输出端电压为[6,7]

Vcntl=VcntlRfR4+VoutRfR6 (5)

根据具体的温度应用范围,调整Rf/R6,可以改变Vout的V字形曲线斜率。加大斜率,补偿的有效范围加大,但在有效补偿范围内的某些局部区域内,补偿效果变差。减小斜率,补偿的有效范围缩小。

图5为经过补偿后的频率-温度特性曲线,其中曲线(1)为晶体原有的精度-温度关系,曲线(3)为补偿电路对晶体精度的等效补偿,曲线(2)是补偿后的精度-温度关系。可以发现,补偿后,在-10 ℃~50 ℃范围内,频率精度大为提高。在此范围之外,频率精度改善情况不太理想。根据晶体使用的环境,适当改变R4,Rf,Vcntl,R6,即可改变有效补偿范围,使得在有效补偿范围内频率精度得到改善。

2 结束语

电子计时一直以来都缺少精度高而成本低的解决方案。文中设计的补偿电路具有双斜率温度特性,可以很好地补偿XT切型晶体振荡器的抛物线型频率精度-温度特性。该电路全部采用模拟电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相位噪声的影响,同时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较低、易集成,能在较小成本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提高XT切型晶体振荡器的精度,而且不受电压波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Frerking,M E.晶体振荡器设计与温度补偿[M].杜丽冰,詹汉强,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5.

[2]李忠诚.现代晶体滤波器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3]Daniel Burton.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 Provides Dual-slope Output[Z/OL].http://www.national.com/nation-aledge/may02/863.html,(2005-03-12)[2008-04-15].

[4]National Semiconductor Inc.LM20_datasheet[Z/OL].www.national.com,(2006-05-11)[2008-04-12].

[5]National Semiconductor Inc.LM35_datasheet[Z/OL].www.national.com,(2006-05-19)[2008-04-15].

[6]David Comer,Donald Comer.电子电路设计[M].王华奎,马建芬,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XT物流 篇5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和实验室最常规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检验项目,但它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以及健康评估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所有住院患者的诊疗中,血液常规检验率几乎达到100%,由此可见血液学分析检验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血液分析仪器应运而生且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强大。但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对实验室检验质量及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实验室则对检验仪器的标本处理能力和分析效率要求更高,并要求设备能实现网络化远程诊断及数据传输功能的高度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我院新引进一款Sysmex公司新推出的集血液、体液检测功能为一体的高端智能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XT-4000i。该系统是一种全新理念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和临床研究功能完美结合的多功能智能化血液分析系统。

2 XT-4000i智能型血液分析系统的特点

2.1 检测原理先进

(1)白细胞(WBC)分析: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采用专用WBC/BASO和WBC、DIFF检测通道,激光流式细胞原理结合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技术,对血液细胞或颗粒进行逐个分析和分选,智能系统将激光获得的荧光信号、散射光信号绘制成WBC/BASO、WBC/DIFF 2个散点图,通过分析系统(A C.A.S)进行结果分析,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另外,还能提供未成熟粒细胞(IG)和相当于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OTHER)等异常细胞的参数,为临床诊疗提供极大方便。

(2)网织红细胞(RET)检测: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内置的全自动网织红细胞检测系统,采用了2种荧光染色液POLYMETHINE和OXAZINE进行DNA和RNA染色,经激光、流式原理检测,得到RET散点图,经分析处理获得准确结果。该系统还能提供新的检测参数IRF、PLT-0,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网织红细胞检测信息。

(3)红细胞/血小板(RBC/PLT)检测: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采用双鞘流法结合电阻抗原理对RBC/PLT进行检测,利用浮动界标技术进行直方图解析。双鞘流(前鞘流和后鞘流)技术使流经检测系统的RBC/PLT保证逐个通过,彻底避免细胞并列通过、侧向通过、细胞回流重复通过等带来的检测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当电阻抗检测RBC/PLT出现异常提示时,可选择激光结合RNA核酸染色法检测PLT,以准确测定混有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块、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等异常标本的血小板数量。

(4)血红蛋白(HGB)检测: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采用SLS-HGB无氰化物方法,在保证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保护,且无需增加废液处理设备,而且对于WBC值偏高的标本,可以彻底溶解WBC,避免其对HGB比色的干扰。

(5)各种体液样本的检测: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设置了专用于各种体液样本的检测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体液样本检测的速度、精度和准确度。通过对荧光染色后的细胞进行计数,可得到体液样本中的白细胞数(BF-WBC)、单个核细胞数(MNC)、多个核细胞数(PMNC)、红细胞数(BF-RBC)等。

2.2 特色技术突出

2.2.1 继承和发扬了Sysmex血液分析仪器高端技术

(1)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在WBC、RET分析通道中继续采用了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结合荧光染色技术,使细胞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有了极大的提高,结果更准确可靠。

(2)该系统采用电阻抗和核酸荧光染色双方法学进行血小板检测,该技术的应用使低值血小板的检测结果更准确。

(3)该系统采用核酸荧光染色和专用幼稚细胞检测通道及特种试剂染色,使外周血中的幼稚细胞检测灵敏度高达1%,极大地提高了早期白血病的检测率。

(4)该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及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该仪器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及实时在线网络质控系统SNCS,可与实验室及医院的局域网、国际互联网相连接,能提供远程技术服务、在线实时质控等功能的软件支持,为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持。

(5)具有最宽的线性范围: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检测细胞的线性范围为0~440×109/L;血小板的线性范围为0~5000×109/L,是目前所有血液分析仪中最宽的线性范围。

(6)具有最多的网织红细胞检测参数: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除能进行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及对网织红细胞进行成熟度的分类外,还能检测网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为临床诊疗提供极大方便。

(7)具有多通道高精度检测功能: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具有单独的WBC/BASO、DIFF、RBC/PLT、HGB、RET检测通道和专用试剂,使分析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8)能提供全新的血液学分析参数: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能提供:IG、IRF、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等定量参数的功能,是其他血液分析仪所不具备的,为临床诊疗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9)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具有多功能Laboman EasyAccess中文数据管理系统,内设推片筛选软件,在血液分析过程中进行推片筛选,使异常标本筛选标准化,极大地提高了分析质量,从而有效规避了医疗风险。

2.2.2 根据临床医学发展需求研发高新技术

(1)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采用了流式核酸荧光染色技术(DIFF通道)和单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BASO通道)2种方法进行白细胞的计数,并能根据样本的差异自动选择更准确的结果报告。

(2)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采用核酸荧光染色技术,智能检测网织红细胞,除能报告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绝对值、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及低、中、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外,还能报告经FDA认可的报告参数,如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等。对临床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和预后的判断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3)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采用鞘流电阻法和核酸荧光染色技术2种方法结合进行血小板检测,能提高检测精度,确保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采用2种检测模式:一种是血液分析模式,可进行血液样本分析检验;一种是体液检测模式,可对胸、腹水、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样本进行细胞计数和有核细胞分类,并能提供高荧光细胞(HF%)参数。体液样本中的高荧光强度细胞通常为肿瘤细胞,对临床诊疗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5)XT-4000i血液分析系统研发拓宽了细胞计数的线性范围,为特殊样本细胞计数提供了可靠保证。

2.3 超多的分析参数

XT-4000i智能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功能强大,提供的分析参数多,报告参数:40个(血液分析34个,体液分析6个);研究参数:32个(血液分析27个,体液分析5个)。为临床诊疗、健康评估、教学及临床科研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

3 应用体会及注意事项

3.1 体会

(1)XT-4000i智能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强大,因此,仪器价格昂贵,且试剂耗材消耗量大、成本高,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XT-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的程序多、全外文操作系统等,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进行操作。

(3)XT-4000i智能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很适合标本量大、检测指标多的医院,该系统功能强大,对大批量样本的处理不仅速度快而且还节省试剂,但对小样本的单个处理,则浪费试剂、成本高。

3.2 注意事项

(1)XT-4000i智能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对环境条件要求高,对温度、湿度、静电及空气清洁度敏感,需要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做好防护工作[1],确保仪器性能状态良好。

(2)XT-4000i智能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对保养维护要求高,须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每天、每周及每月的保养、维护,保证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2]。

(3)XT-4000i智能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强大、操作程序多,操作时须按提示认真进行,避免程序紊乱,保证仪器正常运行[3]。

(4)XT-4000i智能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虽然能够对分析样本中的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等进行提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该仪器在形态学检查上也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当遇到可疑或病理情况下,还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

4 结语

总之,XT-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由于其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强大、检测速度快、测量指标多、数据采集量大以及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及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与实验室及医院的局域网、国际互联网相连接,能提供远程技术服务、在线实时质控等功能的软件支持,可为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持等,是目前血液分析仪器中性能最好的一款。该仪器的研制及投入临床使用,必将为临床血液学、体液学分析检验带来质的改变,也必将为临床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革命,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黔,唐斌,沈毅,等.对BC-3000Pius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11.

[2]郝婉莹.CD-3700血细胞分析仪常规警告意义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4):68.

XT物流 篇6

1 故障1

故障现象:自动进样未采样错误、手动采样正常。

分析:手动采样正常, 说明管道、反应池、流动细胞池等部件正常。打开前方棕色盖板, 观察自动进样发现穿刺针穿刺未在样本管中心位置, 检测穿刺过的样本管上的穿刺点证实了这一判断。

故障处理:调节穿刺针位置, 用螺钉刀调节穿刺针正前方三颗螺钉 (有圆形垫片) (图1) 。使穿刺针位于样本管正中, 调节好后用记号笔标记位置。

2 故障2

故障现象:偶报自动进样未采样错误、手动采样正常。

分析:凡采样错误标本量均较少, 观察发现穿刺针穿刺深度不够。

故障处理:穿刺针下方有一个方形滑车, 由两颗螺钉固定, 通过滑车在轨道上滑行的距离来控制穿刺针穿刺标本的深浅, 滑行距离长, 穿刺针穿刺位置深, 反之穿刺位置浅。调节两颗螺钉, 移动滑车位置确定穿刺深浅, 以穿刺针针尖比样本管帽子略高为宜。

3 故障3

故障现象:白天自动进样无规律出现未采样错误, 晚间正常。

分析:检查发现阳光直射仪器时报警频繁, 分析为自动进样穿刺针尾部位置有一个传感器控制穿刺针采样, 在强光照射下会干扰其工作。

故障处理:用黑色电工胶布缠绕穿刺针尾部传感器, 仪器即恢复正常。尤其在夏天, 阳光充足直射仪器时应考虑此情况。

4 故障4

故障现象:手动、自动进样模式均报未采样错误。

分析: (1) 管路堵塞; (2) 旋转阀堵塞; (3) 传感器故障。

故障处理:首先检查管路未发现异常, 吸样量也正常。但是采样后样本通过旋转阀后未经过旋转阀上方的传感器, 因此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信号就认为仪器没有采样成功, 把传感器拆下, 降低位置报警即消失。清洁旋转阀上方的空气泵, 在泵芯处加润滑油, 必要时拆掉空气泵接管处的限流管, 增加空气泵力量, 故障消失 (图2) 。

5 总结

XT-2000i进样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 手动模式较简单, 自动模式更为复杂, 因此控制自动进样穿刺针的零件及传感器也较多, 出现故障要先排除是自动进样故障还是手动进样故障。如果手动进样正常, 自动进样故障说明故障就出在自动进样模块上, 如果手动自动均故障, 故障一般就出现在进样后部位。如不能确定故障部位时, 可以采用排除法一步一步排除或与厂家联系进行指导或维修。

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稳定, 测量精度高, 具有很高性价比。认真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 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诊断数据。

参考文献

[1]张亮明, 冯树星.XT-2000i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6 (6) :75-76.

[2]洪珍玲, 翁彭剑.Sysmex XT-2000i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提示的可信度[J].现代实用医学, 2007, 19 (12) :982-983.

[3]宋月雁.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3) :2196-2198.

XT物流 篇7

由表1可以看出, 大多数收获机已经长期在服役使用, 因此, 对机器中的关键受力部件的寿命进行预估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对传动机构进行全面的预估, 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工作:1) 对机器中的传动机构进行耐久性和损伤容限的评定, 计算未含裂纹构件及含裂纹构件的疲劳寿命;2) 对试样和全尺寸传动机构进行疲劳试验;3) 对现役机器整体使用参数进行估算。以上是一个庞大的、艰巨的工作, 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我们仅以工作完成收获亩数为基础, 进行初步预估玉米联合收获机传动机构 (如图1所示) 的使用寿命。

1 机器传动机构使用状况

我们对2012年返回售后服务部进行大修的28台收获机进行统计, 予以简要说明。

1.1 传动机构的更换情况

在这28台机器中, 因传动轴等受力构件裂纹导致更换整个传动机构共7起, 占总数的25%, 收获亩数, 最短的48亩, 显而易见, 由于传动机构出现问题而不能完成收获工作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1.2 损伤情况的识别

在出现的传动机构修理过程中, 我们对每个损伤部位进行逐一识别, 结果显示:

箱体轴套与主动齿轮轴焊接焊缝处出现裂纹占33%, 最长裂纹达18mm。传动轴与支座之间出现裂纹占47%, 裂纹最长处23mm。齿轮与齿轮之间咬牙而导致的轮齿断裂, 占11.5%。支臂焊缝处与支臂之间出现裂纹占8.5%。

以上构件产生的裂纹, 除齿轮的裂纹出现在基体金属上外, 其余构件上的裂纹均出现在焊缝与基体金属的交界面上。

2 传动机构寿命

为了确定传动机构中的薄弱环节和寿命以及检修周期, 学田农机实验厂先后对四套传动机构进行疲劳试验, 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使用与试验, 证实并非强度不足, 而是由于疲劳损伤累积, 使裂纹扩展, 最后导致破坏。因此, 具体的结构有一定的安全极限, 超过它, 结构就有破坏的危险。现在, 以疲劳试验为依据, 评估此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2.1 安全寿命

在四件传动机构的疲劳试验中, 第一件试验时, 由于经验不足, 构件萌生裂纹并扩展至工程可检裂纹时未及时发现, 第二件试件系农户已使用收获机收获玉米507亩且已焊修, 第四件试件系已使用60亩。试验前在易裂部位进行了锉修打磨、抛光。所以以第二件试验件评估其寿命为宜。

在试验中, 由于无损探伤是定期检查, 当初次发现裂纹时, 它已经扩展到一定长度, 因此, 产生最小可检工程裂纹 (1.5mm) 的寿命, 是由试验曲线估计出的[2]。在此, 顺便对表2中的各项名称予以说明:

安全寿命——构件产生最小可检工程裂纹的试验寿命除以分散系数;

安全使用寿命——构件破坏时的试验寿命除以分散系数;

剩余寿命——构件破坏时的试验寿命减去产生最小可检工程裂纹时的试验寿命之差;

检查周期——剩余寿命除以系数 (考虑诸种因素, 系数取4) 。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此处分散系数来自GJB 67.6-1985, 此规范适用于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对可靠性要求和疲劳载荷作为规定, 分散系数一般取6~4, 分散系数的取值取决于对使用寿命指定的可靠性要求, 现在由于农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农业机械上也普遍采用这一规范, 疲劳分散系数通常取为4。

由表2看出, 传动机构的安全寿命是比较低的。若以箱体轴套与主动齿轮轴焊接焊缝处的安全寿命代表收获机的安全寿命, 那么, 只能进行575亩的工作寿限;上述结论与用户使用情况相当吻合。传动机构安全寿命如此低亦充分说明:1) 传动机构抗疲劳性差;2) 在用的传动机构为何少数过早地产生裂纹而导致提前更换。同时, 由表2看出, 传动机构的安全使用寿命为850亩的工作寿限。由此看来, 传动机构以安全使用寿命代表其寿命较合适, 不过, 在安全使用寿命期内也许需要进行修理。

2.2 经济寿命

前面已述, 传动机构安全寿命较低, 若以此作为使用标准, 势必给人力、物力造成巨大的浪费。然而, 传动机构疲劳试验证实, 构件产生裂纹后, 并非立即导致构件破坏, 需要经过较长的载荷历程, 才会招致构件破坏[3]。此外, 疲劳试验亦证实, 构件上产生的疲劳裂纹, 在后期, 具有较缓慢扩展特性, 即便是危险断裂处裂纹扩展至构件破坏前也具有一定的可检长度。例如, 第三件试件的支臂焊缝处, 断裂前, 表面裂纹长32mm。这说明除安全寿命以外, 还有一个更长的经济寿命。

构件裂纹发生在焊接区附近, 若采用恰当的焊接工艺, 含裂纹构件可以多次补焊而不会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 而且构件每次补焊后的疲劳寿命之和近似地等于基体材料的寿命。基于以上事实, 由于构件产生初始裂纹扩展至终值 (即断裂前夕的) 裂纹具有一定的周期, 一般把这一周期加上安全使用寿命做为经济寿命。所以, 为引用损伤容限评估传动机构的寿命成为可能。

运用损伤容限设计方法之一, 安全裂纹扩展。比用安全寿命设计评估在役使用的传动机构的寿命更切合实际。

按损伤容限设计的传动机构, 规定至少进行两倍寿命时间的试验。因为传动机构是按静强度设计的, 所以其分散系数仍取4。

传动机构如果取各个部件的安全使用寿命的平均值, 使用寿命为887.5亩的工作寿限。若裂纹补焊两次, 其总寿命可达1775亩。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已耗费一定寿命 (尤其是超过安全使用寿命) 的传动机构应当特别注意检查支柱上部接头螺纹孔内的疲劳裂纹。因为该处的疲劳裂纹从螺纹孔内尚未扩展至表面以前也许已达到临界值。

以上谈到的寿命系传动机构未进行预防修理的寿命, 若传动机构按照严格的工艺规范实施预防修理, 可以相信将会大大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 从而给使用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几点建议

3.1 预防修理

预防修理泛指一切有易于提高构件抗疲劳特性的工艺措施, 在此不准备涉及其他方面, 仅指前面试验验证过的、简易的、有效的工艺 (锉修、打磨、抛光) 方法。

预防修理在于提高构件抗疲劳特性, 那些无益于此目的修理工具, 工艺方法在修理时必须杜绝或严禁实施, 否则会适得其反。

试验证实, 构件易裂部位经过锉修、打磨、抛光工艺处理之后, 可以大大改善其抗疲劳性能。例如, 支臂焊缝与基体金属交界处, 先锉修圆滑过渡, 然后, 表面打磨, 抛光。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 上述部位仍未产生疲劳裂纹, 其安全寿命分别提高50%及75%。此外, 从支臂易断剖面的应力分析及测量得知, 该处工作应力较高, 若计其应力集中系数, 尤其是工艺上造成的缺陷, 其应力集中系数则更大。

传动机构主要构件系用高强度钢制造, 该材料韧性较低, 构件在如此高的应力水平下工作, 上述部位萌生裂纹, 其后迅速扩展, 这是导致构件低寿命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 对传动机构易产生裂纹部位进行预防修理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为安全使用提供了保证, 而且将给使用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试验结果, 预防修理构件分为两类:

第一类——含裂纹构件不及时修理会严重影响收获机使用性能。

第二类——含裂纹构件, 其裂纹扩展时间较长且在后期裂纹扩展趋于缓慢。

属第一类的构件:主动齿轮轴、摘穗辊被动齿轮, 摘穗辊主动锥齿轮, 主动轴。

属第二类的构件 (或部位) :主支柱轴套焊缝, 传动轴与支座之间。

根据易产生疲劳裂纹部位和当前用户使用的具体情况分别提供可参考的修理方式。

焊缝及近焊缝区。焊缝与基体金属交合处应圆滑过渡, R≥4mm, 为此目的, 可除去深度<0.2mm的基体金属, 其表面应打磨、抛光, 光洁度不低于6。

锁紧螺母根部R5处应除锐角并打磨抛光, 其光洁度不低于6。

主支柱上部接头。安装孔端面应除锐角、倒角, 表面及端面应打磨抛光, 光洁度不低于6。

3.2 含裂纹构件维修原则

修理能恢复构件的功能, 同时又要兼顾再次修理可能性, 换句话说, 修理要保证构件安全可靠地工作, 又要使其获得尽可能长的使用寿命。因此, 对于焊缝区的疲劳裂纹的修理, 一般不宜采用补焊工艺。众所周知补焊缝仍然是潜在的疲劳裂纹成核区, 因为焊缝绝不可能完全避免未焊透、缩孔和冷热开裂缺陷的产生。此外, 焊缝区的裂纹补焊次数亦有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 含裂纹构件选用锉修、打磨、抛光工艺, 实际上既是止裂也是一种剥层处理, 因为锉修排除裂纹的同时也伴随着清除表面已经变脆的金属材料, 有利于抗疲劳性。只要锉修工艺恰当, 它既不受次数的限制又不会产生新的疲劳裂纹成为缺陷。所以, 含裂纹构件除外裂纹的长度或深度超过规定, 否则应优先选用锉修、打磨、抛光的方式恢复构件的功能。

1) 第一类含裂纹构件:主支柱上部接头产生疲劳裂纹, 应更换主支柱或者进行换段修理——截除含裂纹的上部接头, 重新焊上新的上部接头。对于焊缝裂纹, 深度未超过0.5mm, 可锉修、抛光排除;深度超过0.5mm时, 则需要补焊修理。锁紧螺栓R5处裂纹, 长度<2mm可锉修、打磨、抛光排除;长度>2mm则更换新件。

2) 第二类含裂纹构件 (或部位) :构件裂纹深度, 未超过规定的应选用锉修, 打磨抛光方法排除;超过规定的需进行补焊修理。

3.3 超过安全使用寿命时, 增加检查项目

当其使用寿命超过安全使用寿命时, 其存活率要下降, 结构具有破坏的危险。若要继续使用, 为确保其安全、可靠地工作, 主支柱上部接头, 除执行原规定的探伤制度外, 还必须对主支柱上部接头的支座安装螺纹孔按安全使用寿命检查周期, 增加渗透着色 (或其能检测出螺纹内孔疲劳裂纹的无损探伤) 的检查内容。

3.4 用户应定期检查关注质量

对于用户来说, 希望含裂纹构件裂纹扩展周期较长或临界裂纹较长, 以便易于及时发现构件裂纹采取相应措施。然而, 构件的临界裂纹主要与其材料的断裂韧性及疲劳环境紧密相关。对于正在使用的产品, 一般来说, 构件材料的断裂韧性及其疲劳环境已确定。因此, 临界裂纹尺寸及其相应下的寿命也是确定的。

由构件裂纹扩展特性得知, 裂纹初期扩展, 速率较小;后期速率较大。要增大裂纹扩展周期, 减小初始裂纹尺寸比增大临界裂纹尺寸更为有利。因此, 要想构件裂纹扩展周期较长, 唯一的办法是缩短初始裂纹尺寸。所以, 使用部门应定期委托专业的、训练有素且经验丰富技术人员进行无损探伤, 以便能及时发现构件上已产生的微小裂纹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摘要:针对XT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传动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验对关键部件裂纹损伤进行分析, 以损伤度为评判准则, 提出一种既充分发挥疲劳寿命潜力又节省费用的评估方法, 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延寿措施。这些措施可使安全寿命延长50%以上,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动机构,寿命评估,延寿措施

参考文献

[1]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GJB 67.6-1985.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可靠性要求和疲劳载荷[S].北京: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出版社, 1986:3-4.

[2]阎秀华, 苗淑杰.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工程项目口译下一篇:古曲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