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全覆盖

2024-07-07

制度全覆盖(共12篇)

制度全覆盖 篇1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对此,首先需要理解和把握有哪些法定人员没有被覆盖?其原因何在?我国社会保险从制度上已实现了全覆盖。从基本医疗保险的角度,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就业人员(包括有明确雇佣关系的职工以及雇佣关系不明确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就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非就业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在实际覆盖上,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依法应参保的人员未参保与部分参保人员重复参保并存。这其中两个主要的群体:一是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按照户籍,他们应参加新农合;但按照就业关系,应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当前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比例不到20%。按照职工的参保规定,属于法定人员未参保;但按照新农合的规定,他们又已经参保。

第二个群体是城镇没有明确雇佣关系的就业人员。按照规定他们应当参加职工医保;但由于就业关系不明确,他们也可以参加居民医保。这导致应参加职工医保的部分群体转而参加居民医保。从职工医保的角度,这也属于法定人员未参保。

当然,也有部分未参保人员属于逃避缴费而未参保,但这部分人员的参保是一个技术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即可解决。上述两个群体中的法定人员未参保则属于制度分割带来的问题。如果制度不整合,仅从技术层面难以解决。当前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已成为常态,而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冲击下,有明确雇佣关系的就业在减少,没有明确雇佣关系的就业在增加。这两个趋势势必对原有的分割的医保制度带来进一步的冲击,导致更多的法定人员因制度分割原因无法实现全覆盖。

从这个角度,“十三五”期间实现法定人员的全覆盖,首先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整合,建立全民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否则,在制度分割的情况下,仅从技术层面加强管理,甚至实现参保信息联通、全民参保登记,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制度全覆盖 篇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工作动员视频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准备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确保制度全覆盖工作在7月1日全面启动实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贯彻落实全国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工作动员视频会议精神

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召开全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动员视频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务院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通报了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动员部署两项制度全覆盖工作。会议决定于今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目标。人社部副部长、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副部长在讲话中了总结前段两项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阐述了开展两项制度全覆盖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当前两项工作面临面广量大、时间紧迫的形势和任务,指出了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总体不足、相关制度的衔接政策还需加快完善、中青年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此,副部长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完成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全力做好实现两项制度全覆盖的重点工作:

第一,周密做好全覆盖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尽早摸清底数;二是充实基层经办力量,特别是要用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公益性岗位等政策;三是督促地方认真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四是督促各地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完善信息系统;五是做好政策制定和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二,巩固已有试点成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部长指出,今年1-3月份有9个省份的部分试点地方存在拖欠养老金养老金发放的情况,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次如果还存在这一情况,部里将进行通报。有3个县未按时发放,受到了部里的批评,希望这3个县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坚决杜绝这一现象的再次发生。

第三,强化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各地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基层平台建设。要保障试点工作必要的人员、经费、和设备。信息系统方面,要借助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的新农保信息系统专项建设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着力解决好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数据维护问题,保障维护人员和经费支出。同时要重视做好搭载金融服务功能社保卡的发放和使用工作,真正发挥社保卡的功效。二是要抓好队伍建设,搞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并研究有利于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三是要重视经办管理服务的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在总结以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第四,大力做好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切实增强城乡居民对制度的了解和认同。

第五,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一是完善参保缴费激励机制,指导各地创新并落实多缴多补、长缴多得等参保激励机制,引导城乡适龄居民特别是中青年早参保、多缴费、长缴费,引导已参保群众逐步提高缴费档次。二是加快研究新农保、城居保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切实解除中青年城乡居民对参保的疑虑。三是着手研究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增强政策的吸引力,保证制度的可持续性。四是抓紧把资金管理层级提升到省级。

二、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制度全覆盖准备工作情况

目前,各地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已基本结束,相关数据已经汇总并上报国家,基层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实施办法制定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截止5月8日,今年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38个县(市、区)已有20个出台文件,对基层平台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并在逐步落实。其中:13个县级农保局的编制得到重新核定;17个县(市、区)对基层平台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做出了具体安排,拟通过划转调剂、社会招聘等方式配备所需工作人员;8个县(市、区)对公益性岗位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整合各方力量,优化机构编制配置,为全面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尽管前三批试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我省的全覆盖准备工作也启动很早,但应该注意到,今年的工作与往年的工作有三点不同:一是时间非常紧迫。实现制度全覆盖,原先计划要用10年的时间,但由于这项政策惠民力度大、实施效果好,国家现在提前到3年就实现了全覆盖,我们的工作一直在往前赶。现在离7月1日全面启动,只有1个多月的时间,要确保8月底前将养老金全部发放到位,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二是工作形势有所变化。制度全覆盖后,各市、州要承担相比以前更多的综合协调、指导和推进工作,、黄石、宜昌等较大城市的城区都被纳入覆盖范围,这些地方农村居民少,城镇居民多而且情况复杂,动员和经办的难度都非常高。如何有效动员城镇居民参保?这对各市的工作是相当大的考验。三是群众期望更高。制度实施进入第4年,群众将不仅仅会满足于被纳入覆盖范围、60岁以上老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对于提供更加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将有更大的期盼。同时,前三批试点地区已经用了近3年的时间建立起规范的经办体系,而今年实施的地区将面临着迎头赶上的艰巨任务,从一开始就要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推进制度的科学化、常态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对于制度全覆盖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还不充分,对于准备工作的考虑还不周全,推进还不及时,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重视。目前,国家已经下发了关于做好制度全覆盖工作的通知,省里也多次在有关会议上进行了动员部署,大部分地区对于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重点推进。但仍有极少地方的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对于国家、省里的政策没有完全吃透,对于基层经办能力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等等。

(二)基础信息采集还不够细致。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是保障制度顺利启动实施的重要前提。虽然全省各地都已经报送了基础数据,但还有一部分地区的调查工作还不够细、不够实,没有真正深入到行政村、社区逐户逐人调查,有的申报数字是从统计和公安部门获得的数据,对于人员信息还没有完成登记、审核工作,对于一部分户口、身份证存在疑问的对象,还没有及时作出处理。

(三)基层平台建设还不够扎实。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地方文件还未出台。38个县(市、区)中仍有18个没有出台基层平台建设的文件,主要集中在市、市和宜昌市。特别是江陵县、公安县、云梦县等农业人口较多的县,目前没有出台文件。二是人员不到位。少数人员不愿划转,或是“编不随人走”,存在人员管理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三是资金未落实。个别地方基层平台建设配套资金不足,有政策支持无资金落实。四是场地不够用。一些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没有办公场所和对外服务大厅。

三、全力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之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本届政府任期内必须做好的五件大事之一。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为大局服务,为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是整个人社工作中的重点和亮点。部领导的指示非常明确,制度全覆盖工作要按时启动实施,确保十八大召开之前取得良好成效。

省委、省政府对这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连续第三年被列入了省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的内容。各地要充分认识制度全覆盖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制度全覆盖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抓好落实,确保7月1日全面启动实施。下一阶段要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做好人员调查核实工作。尚未开展摸底调查的地区,要深入行政村、社区逐户逐人摸清人口、户籍、就业、参保等情况,在县、乡、村建立相应的台账。已经完成摸底工作的地区,重点要转到登记、核实摸底对象的信息上来,特别是要认真核对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的基础信息。要认真做好基础工作,对于重名、错号、未销户、未上户等异常情况要认真清理,对于确认的人头差错和户口项目差错,要尽快通知相关人员到公安部门办理补办身份证和补登户口等手续。

(二)扎实开展基层平台建设。基层平台建设是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尚未出台关于基层平台建设文件的地区要按照省政府40号文件和省编委3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基层平台建设,抓紧时间出台相关文件,确保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六到位”。抓紧充实基层经办力量,特别是要用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公益性岗位等政策,加强对经办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在省厅办公设备配发到位前,各地要统筹安排,购置必要的办公设施,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性工作。切实解决好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条件办事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实现规范化经办、人性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连通业务网络。第四批38个县(市、区)要尽快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做好县本级和下辖乡镇人社中心的VpDN专网线路接入、调试、开通等工作。二是采集、上传基础数据和社保卡制卡数据。省厅已在省级数据中心集中部署了全省统一的业务系统软件和社会保障卡管理软件,38个地区要按照省统一制定下发的数据格式,通过自行采集、委托专业公司采集或拷贝公安信息数据等方式,在5月底以前做好数据采集、上传工作,在业务工作启动的同时启用信息系统。三是加强系统软件操作学习与培训。省数据中心搭建了业务系统软件的学习环境,各地经办机构要加强软件使用的培训,使各级经办人员尽快熟悉软件的操作,保证软件的顺利使用。

(四)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财政部王保安副部长指出,2012年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足额列入预算,要求地方财政也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足额安排全覆盖后地方财政应承担的部分。目前,省财政厅已经进行了部署,并将相关补助资金足额列入了年初部门预算。各地要根据人口摸底的情况和拟出台的激励政策,向政府做好汇报,联系财政部门落实本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并合理安排启动经费和工作经费。

(五)做好实施办法的拟定和上报工作。各县(市、区)要根据省人民政府40号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充分调研、周密测算,制定本地的实施办法,各地的实施办法应于5月底前以市政府名义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六)做好养老金发放准备工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制度实施的首要目标,关系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良好声誉,部领导多次强调不能拖欠发放养老金,下一步可能在全国通报部分地区的拖欠发放情况。各地要把握“符合条件”这个标准,认真做好待遇资格认定工作,以“不重发、不漏发、不错发”为原则,做好发放准备工作。同时要克服困难,主动联系和协调合作金融机构,确定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方式,在制度启动实施后,确保在8月底前将养老金全面发放到位。我再强调一下,这是政治任务,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

(七)加强基金管理。各地要履行基金管理职能,按照基金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个人账户资金和基础养老金要实行分账管理,避免发生为平衡财政预算而账户相互挤占等现象,确保专款专用。要切实做到为每位参保人员及时建立个人账户,确保准确、及时记账,积极协调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八)做好宣传动员准备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各地要广泛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技术,大力宣传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好处,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对于今年的宣传工作,国家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今年要继续在全国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制度全面启动后,各地要认真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印发政策宣传资料,贴标语、拉横幅、办橱窗,组织乡镇、村干部进家入户向农民讲政策、算细账,每个地区都要举行养老金首发仪式,让城乡居民切身感受到实惠。同时,对于城镇居民情况复杂,入户宣传、调查难的特点,各地在宣传方式、内容、时机上要有所加强,切实调动城镇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九)认真借鉴前三批试点工作经验。目前,我省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近3年时间,各地在工作推进中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值得今年实施的地区学习借鉴。其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全面推进的基本保证。很多地区建立了由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组的三级“包保责任制”,通过通报评比、考核奖惩等方式,激励各试点县、乡、村比学赶超,取得了良好成绩。很多地区在财力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如宜昌市第三批试点县均安排启动资金50万元,每个乡镇安排平台建设经费10-15万元。天门市等还按保费征收总额的一定比例纳入财政预算给予经费保障。其二,基层平台是顺利实施的有力支撑。各试点地区通过新建、改建、租借等方式,积极打造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钟祥等地的服务平台在实现“六到位”的基础上,实现了建筑标识相同、内部布局一致、服务功能统一,为后来者提供很好的经验。其三,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安陆、石首等试点县通过准备采集、比对、上传基础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业务上线经办,同时成功开发运行了虹膜生存认证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了经办业务,实现了对参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和稽核,也大大提升了经办效率。

(十)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地要加强各方面的沟通联系,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这项工作,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方位推动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二是加强纵向和横向的沟通联系。各市、州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全覆盖工作的全面指导,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省厅汇报,各地的行政、经办、信息等方面要结合各自分工,齐心合力推进。同时,要积极加强与当地财政、公安、残联等部门的联系,主动沟通协调,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同志们,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造福城乡居民的德政工作,广大群众翘首以盼,我们人社系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请各地利用好实施前的一个多月时间,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时间往前赶,工作往前做,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制度全覆盖之年打一个漂亮仗,为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制度全覆盖 篇3

成都教育专网是覆盖全域成都、非虚拟的全程光纤网络,是成都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采用先进光纤以太网传输和万兆骨干路由组网技术,以市、县两级(教育局)数据网络中心为基础,通过校、县、市三级光纤联通:学校100M内网接人,县到市双上行10G带宽城域骨干连接,覆盖全市中小学和相关教育机构,是全域成都无缝融合的教育业务专用信息网络。

2008年4月,按照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加快“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要求,为了打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实现成都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成都教育现代化步伐,成都市启动教育专网建设工作02009年12月,专网市级枢纽完成建设,专网开通。

专网采用统一技术标准与建设规范,实施集约化建设,实现全域成都内部全光纤高速互通和无缝融合,具有充分的扩充能力。通过16个已完成的县级专网验收测试和近一年的运行情况表明:专网时延小、传输快、无丢包。市域内任意学校间的传输时延长<6ms,偏远学校访问市级资源的非工具下载速率不低于35MB/s,充分满足教学和管理需要。区(市)县和学校已经通过专网平台积极开展区域内和跨区域的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空中课堂、网络教研、视频会议等多样化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成都教育专网的建成,为进一步发挥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应用。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我市教育资源配置,实施网络视频教育创新应用提供了基础网络环境保障,对加快成都城乡教育均衡化、—体化融合步伐。进一步提升成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质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制度全覆盖 篇4

的确, 任何人或事物都有底线。个人有行为底线, 社会有道德底线, 制度建设与改革自然也有底线。若没有底线、没有边界, 改革就容易迷失方向。

如何确定底线呢?并非所有要办的事情都是底线, 一件事能不能成为底线, 关键是看这件事如果没办好, 会不会前功尽弃?会不会不可逆转?会不会无法补救?会不会全局被动?比如经济领域, 发展速度的快慢可以调控, 但一旦经济秩序乱了就会造成全局被动的后果, 因此公平交易、维护经济秩序稳定就是底线;生态领域, 对环境的破坏属于不可逆转的损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底线。医疗保险制度的底线, 我认为, 可以用“共担责、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12字概括。

首先, 责任共担原则不能破。“责任共担”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100余年来, 国际社会所达成的一项基本共识。责任共担不仅是指资金筹集上要由政府、个人、企业 (或社会) 等多方共同分担责任, 也包含了待遇享受上要风险共担、同舟共济。这不仅是保险的基本原则, 也是更好地保证医疗保险制度良性运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维系制度长远稳健发展的需要。其现实意义在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应该是“免费的”。

其次, 保障待遇的适度水平不能破。何谓适度?就是我们常说的“保基本”。“保基本”是一个抽象概括,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保基本”是对保障水平的适度限制, 反过来说, 我们医保制度的保障水平不是随心所欲的, 想要多高就有多高, 想要什么服务就要什么服务, 想要报销多少就能报销多少, 而要有一个基本的限制, 这些限制集中体现在医保制度的“两定” (定点机构和药店) 、“两线” (起付线和封顶线) 以及“三目录”机制中。通过多重限制, 维持一个基本的保障水平。当然, 并不是说“两定”、“两线”和“三目录”就是我们要坚守的底线, 这些只是控制适度水平、维持保基本的一些工具, 其本身也是可以改革和不断发展的。

第三, 应坚持全覆盖和人人享有。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起点要求。我们是人口大国, 基本医疗保障是每个公民应享有的公共服务。但是必须明确, 我们搞全民医保是在责任共担的原则和前提下进行的, 要满足和适应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必须建立针对不同人群, 特别是部分特殊人群的医疗福利和医疗救助制度。那种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承担起全部医疗保障责任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合理的。

第四, 就是一定要有大局和长远意识。医保制度是长久基业, 刚性福利犹如洪水猛兽, 决不能图一时之快, 也不能一叶障目, 更不能竭泽而渔。必须着眼于全国大局和维系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

制度全覆盖 篇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大版票邮票

此次发行的纪念邮票为2012邮票发行计划外增发邮票,邮票为配合相关部门的宣传,推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而发行。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由政府组织引导,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以保证城乡居民老年后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012年7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活动启动暨纪念邮票发行仪式在革命圣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2009年,我国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11年,开展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2012年7月1日,全国所有地区将全部实施这两项制度,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基本建立,数亿城乡居民都将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我们向着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此套邮票的设计师之一何洁,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其主要邮票作品包括:《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全面取消农业税》、《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各国议会联盟成立一百周年》。

此次邮票图稿主图以中国传统剪纸形象展现,剪纸主轮廓为大红灯笼,剪纸内体现的图案为两位相视开怀而笑的老人和农村风貌,体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农村居民创建的新生活。

制度全覆盖 篇6

一方面国内彩电业尚未走出面板资源及芯片技术的限制,急需构建自主的技术创新平台,面临技术革命和产品升级,对自身技术开发和能力的积累提出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IT化时代正迅速改写原有的产业竞争规则,其竞争对手不仅是现有的三星、索尼等日韩厂商和国产几大厂家,还吸引包括联想、微软、谷歌、苹果等国际IT巨头的加入,需要通过战略调整在操作系统、芯片等领域实现战略突破。品牌之间的竞争范围、竞争的层次更加广泛和深入,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速度之战——供应链速度之战。

康佳电视基于各种客观因素及其战略发展需要,认为应对这一变化的有效策略是“全产品全市场覆盖”,即是以客户需求为主、市场需求为辅、全产品覆盖各个细分市场,以实现一定利润水平基础上的整体销售规模的最大化。这一策略应该同时包括组织保障体系、产品管理体系、信息保障体系、资源保障体系等四大保障体系,确保策略得以实施和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具体来说,根据不同的环境,渠道变革应对的策略会有所不同:

城市大连锁渠道的“精益供应链模式”。通过高效信息系统的对接,采用统购分销、厂家直送、单品买断等模式,业务由总部对接,分支机构重点维护终端,做好零售,全面减少人员,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和资源消耗,积极探索在新运营模式下的高效运作。

县乡渠道客户的“端对端”高效模式。针对县乡市场地域“需求密度”小,客户独立分散的特点,通过品牌、资本、产品纽带,将优质客户、骨干管理人员捆绑组建合资公司,采取买断形式,实现端对端对接,减少管理成本,实现外部化交易。

电子商务加实体店模式。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兴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利用网络降低信息成本和库存成本,结合实体店补充体验不足的模式,实现超常规发展。加强完善组织架构,分别以独立业务部门运作,逐步到独立事业部、虚拟公司形式,加大考核激励和政策倾斜,以超常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销售分支机构,建立以分渠道的客户经理和以分地区的销售代表,分别作为纵向和横向的交叉管理业务体系。纵向和横向的交叉管理,既能够保证全国层面或区域层面对渠道能进行分类别统筹和统一提升,使得策略的同步性、一致性较好,全国执行力会加强;同时也能够尊重当地市场实际情况,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以及不同渠道间的平衡和协同发展,更有利于精细化管理。

总之,渠道变革应对的策略是实现全链条供应链管理,即基于市场的提前预测和规划,在强大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计划管理体系,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实现低费用、无库存、快响应、甚至个性订制等上下打通的全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效率和市场应变能力得到提升,获得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制度全覆盖 篇7

(1) 工资统发情况。嘉祥县的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统发工作起步比较早, 1999年3月, 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工资委托银行代发, 到现在已经15年的时间了, 当时工资统发的范围为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以后, 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逐步推进, 范围也不断扩大, 代发工资人数目前已达到10411人。2005年将乡镇中小学教育人员的工资纳入统发的范围, 2008年将乡镇政府人员工资全部纳入统发范围。为适应本县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2012年1月, 恢复了乡镇的主体核算功能, 将乡镇政府人员工资由县财政代发下放给乡镇自主管理发放。

经过15年的发展变化, 本县在银行代发工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认真审核进人关和进代发程序关, 到及时更改人员信息、档案工资调整, 再到修订代发程序, 集中调档调资, 无一出现差错。总体感觉自统发工资以来, 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财政部门在收支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 一直把保工资放在支出的首位来安排支出顺序, 每月均能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未出现拖欠和拖月发放工资的现象。2013年度, 县财政局统发工资总额为58841万元, 统发单位116个, 人数为10250人。

(2) 工资发放方式。本县目前发放工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中小学教育人员的工资, 分别由行政政法和科教文卫股、农业股、国库股负责具体发放事宜, 每月月底之前, 县财政局集中将工资拨付到县建行、济宁银行、信用社、农行等几家银行的代理发放工资过渡户, 再由这几家商业银行发放到个人账号内。二是由预算单位自己发放工资的有31个: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工资、一中、职业中专、特教学校的绩效结构工资、实验小学非在编人员工资、粮食局差补人员工资、差额人员工资、大学生村官工资, 畜牧局、生猪办、商务局、农业局及广播电视台差额人员工资、经信局工商未上划人员工资、城管执法人员及交警队协警人员工资、垃圾中转及环卫工人工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 这部分人员工资每月由预算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办理直接支付业务, 支付到工资代发户完成发放。这部分资金2013年度为7828万元, 发放人数为3931人。三是乡镇政府人员工资由乡镇政府自主组织发放, 不在县统发范围之内。

二、工资统发的作用

(1) 有利于规范预算单位的工资发放行为。通过实行工资统发, 对工资发放对象的工资构成及标准进行梳理核实, 清理了不合理的津贴补贴, 对于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以及在推动工资政策落实和规范津补贴政策管理、制止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执行一个工资政策, 一个津补贴标准, 统一提取缴纳社保基金及公积金、统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运行平稳有序而不失科学合理严谨, 做到了政策执行更加规范, 工资发放更加及时, 支出更加透明, 项目更加细化, 财政管理更加科学。

(2) 工资统发改变了原来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人员工资管理粗放型的模式。工资统发做到了财权与事权相分离, 从理论上堵住了单位擅自用人增资、擅自提高工资执行标准的可能性, 使正常和非正常的减人减资因素可以及时的反映出来, 节省了工资性支出。编制、人社、财政三部门对人员和工资的管理相互制约相互配合, 使财政部门可以准确的掌握每个人每个时点的工资标准及变化情况, 增强了财政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净化了财政支出项目, 节约了财政资金。

(3) 工资统发为各项工资政策的制定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详实的资料依据。统发前, 对工资的管理是粗放型的, 财政部门平时掌握的数据不详实, 层次不明晰, 统发工资后, 掌握的数据清晰明了, 而且领导需要哪个层面的决策数据, 财政部门可以随时提供出来, 一目了然, 即方便又及时。

三、工资统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乡镇政府还未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按照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横到边、纵到底”的总体原则, 乡镇政府还未达到要求, 其支出还主要以实拨资金的形式运转, 因此整体来讲, 本县工资统发还没有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全覆盖, 乡镇政府及个别县直差额单位的工资待时机成熟也需要纳入统发的大范围中来。下步将依托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适时实行乡镇工资统发。

(2) 单位工资关系仍需要理顺。有的部门人员因职务升迁、调出等原因调离其原工作单位多年, 但工资关系仍然在原单位, 正常调资、职称、职务晋升调资、社保缴费等工作仍由原单位代办, 按照县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的要求, 因该人员调出超过半年以上, 不能在原单位参加考核, 原单位也无法准确掌握该人员年度内的工作学习情况, 故不能确定考核等次, 因此原单位办理这些调资手续是不符合规定的, 只能由现工作单位办理, 而现工作单位又因无任何工资档案资料而无法办理, 工资关系需要理顺。

(3) 预算单位对减人减资反映不及时。由于实行工资统发, 预算单位人员变动与财政部门发放工资的人员底数存在差异, 单位存在增人增资提报十分及时、减人减资提报不及时现象, 甚至有的单位人员长期不在岗, 连单位都不知人员去向, 工资仍然照发;还有的单位离退休和遗属人员已去世, 但仍存在照常领取的现象。这些现象, 只要单位不报告, 由于财政部门不知情也没有任何理由停发工资。

(4) 由于统发工资, 造成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在核算环节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往的做法是年底一次性将各单位的全年工资性支出汇总数据打印出来, 集中记入十二月份账内, 导致了工资发放在前, 账务处理滞后且数据不均衡的现象, 不能真实全面客观的反映单位月度发生的经济内容。

四、措施建议

(1) 进一步规范完善工资发放行为。建立组织、编制、人社、财政四部门共享的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 专人维护、数据共享, 定期清理工资统发外的津补贴发放行为, 定期加强监督检查, 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坚持不懈的控制超编进人和清理整治吃空饷工作”;平时严格按照“编制部门核编制、组织人社审定标准、财政部门拨付资金、业务银行发放到卡”的程序组织工资的发放, 这样, 各部门既分工协作又相互制约, 严格了业务流程, 确保了工资代发工作的良好有序运行, 有效遏制用人及工资发放过程中的一些非正常现象。

(2) 推行人员流动申报制度。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申报制度, 由有关部门牵头, 建立网上人员流动情况申报系统, 预算单位固定专人每月对本单位的在编在职人员增减、岗位职务、职称、学历等变化情况向县政府报告, 及时录入人员信息变化情况及时间节点, 供财政、组织、人社部门核定增、停发工资的具体时间, 同时建立人员流动申报责任追究制度, 对不如实申报造成财政资金流失的, 除依法追回财政资金外, 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良种补贴新政全覆盖 篇8

一、良种补贴效果

1. 提高粮食产量

实施良种补贴, 辽宁粮食生产连续5年获得大丰收, 每年总产在170~186亿公斤。2007、2008年创高产记录, 分别达184、186亿公斤, 平均比2001年增产47.56亿公斤。良种补贴平均亩增产28公斤, 其中水稻增产17公斤、专用玉米增57公斤、青贮饲料增435公斤、高油大豆增34公斤。平均每亩补贴12.88元, 实际增收43元, 收益比为1:3。项目区共增产粮食20.185亿公斤、增产青贮饲料38.78亿公斤, 其中增产水稻7.77亿公斤、加工型玉米9.925亿公斤、大豆2.49亿公斤。

2. 推进粮区布局

促进粮食生产向优势区集中, 优质水稻良种补贴重点集中在辽河流域稻区和东南沿海稻区, 补贴面积达853.25万亩, 占全省水稻良种补贴面积86%;40个优势区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占全省玉米65%以上, 推进了生产向规模化发展。项目区按照就地就近、优质优价、方便群众、扶持企业的原则, 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良种订单化生产, 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相继成立。7年累计订单面积4204.39万亩, 占良种补贴面积48.18%。一些地方签订订单采取政府组织、中介操作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大豆加工企业积极与良种补贴基地签订协议收购大豆, 形成企业带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模式。沈阳万顺达、抚顺鲁州淀粉糖、锦州原成等年加工能力在30亿公斤以上的玉米加工企业与基地签订订单, 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3. 改善种子市场环境

根据上年补贴作物品种综合表现和优质新品种的增产稳产潜力, 重点推荐一批优质、高产、稳产品种, 每年进行适度更新, 对未达到优质标准的品种一票否决, 对推广应用时间长品种逐步退出推荐行列, 使主推品种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规范种子市场, 降低了良种成本, 全省15家统一供种企业在项目区供种量达840.5万公斤, 辽宁东亚种业供种4 9 5.2 7万公斤占58.92%, 丹玉种业供种95.6万公斤占11.37%。农民购买补贴种子价格是扣除补贴款后的价格, 比市场价每公斤低4元左右, 从而带动同类种子价格下降。据调查, 每10万亩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国家补贴100万元, 由于拉动种子价格下降, 农民直接获益可以达到300万元。良种补贴是选择有资质条件的种子企业给农民提供良种, 扶持壮大了供种企业, 加速了以优质良种为主的技术集成应用。

4. 调动农民积极性

玉米良种补贴主要是补专用玉米, 包括饲料玉米、青贮玉米、高淀粉玉米等, 促进了作物内部结构调整。长期以来玉米主要食用, 品质不专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良种补贴提供了契机使全省专用玉米超过70%。良种补贴的重要作用是引导玉米栽培制度改革, 提高种植密度增产, 目前每亩种植密度已在3000株以上。专用玉米按订单价格计算, 亩产5000公斤青贮玉米纯收入500元以上, 效益可观, 调动了农民发展专用玉米的积极性。2008年水稻总产量51亿公斤, 比2003年增加15亿公斤25亿元, 农民在扩大种植面积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 拉动畜牧业发展

良种补贴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专用玉米尤其是青贮玉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 各项目区组织农民与乳业集团、养殖厂、养殖大户等签定收购合同, 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 农民种植放心, 企业收购满意, 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全省为此累计增加养牛100万头, 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二、良种补贴方法

1. 指标管理

受资金额度影响, 良种补贴始终采取指标管理方式, 即每年下达资金指标和面积指标, 采取优势区层层分配方法, 如辽宁省是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高油大豆优势区而得到国家的良种补贴, 分配指标的依据主要是主产区, 专用玉米还包括畜牧业生产大县, 为养牛发展青贮玉米饲料。每年采取划定项目区的做法, 按照农业部的规定以示范为目的, 专用玉米和高油大豆项目面积不能少于10万亩, 项目面积要相对集中, 采取整乡整村推进。2007年全省专用玉米实施整村推进的村有1026个, 共建设万亩方39个, 千亩片311个, 示范点419个;高油大豆项目区建设高产示范点92个;优质水稻建设高产示范点461个。

2. 品种选择

良种补贴品种的选择, 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完善方法。品种综合评价试验由市县安排依据补贴品种产量水平排序;县安排一定区域调查农民当年不同品种实际种植面积和下年品种意愿排序;统计当年不同品种播种面积进行品种排序;不同品种在当地当年生产实际产量表现排序。根据各排序进行量化后综合排序, 最后以县份确定品种。每个县必须占有一定比例青贮玉米专用品种。青贮玉米专用品种不受排名影响。各地确定的品种由省统一交由专家评审, 确定的品种在媒体上公告, 公告后的品种为该地良种补贴的品种。在选择品种同时, 由具有品种所有权的公司申报品种, 公司没有申报的品种, 一般很难被确定为补贴品种。在推荐品种选择上, 坚持良种标准和综合表现, 对个别性状良好而未达到专用标准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 保证项目区内全部种植达标品种。2008年, 全省推介3大补贴品种79个, 其中玉米补贴品种就达60个。

3. 供种企业选择

供种企业的选择采取限制性条件, 不具备条件的公司不能参与补贴供种。一是经省主管部门注册, 具有500万元以上资金条件的企业, 二是拥有确定为补贴品种的所有权,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供种公司的确定, 先是采取招标的方式, 由具备条件的公司参加等地的品种招标, 此法适用于全省统一品种, 确定的品种不确定区域的做法。公司一旦中标, 该公司被确定的补贴品种就被确定为当地补贴品种, 一般每个县中标公司不能少于2个。招投标后公布入选供种企业和良种名单, 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东亚种业、丹玉种业、郁青种业和依托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市农科院、铁岭市农科院等科技型种业公司全部列入重点供种企业。

4. 良种标准依据

补贴品种标准, 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选择标准:专用玉米加工型淀粉含量72%以上;饲料型粗蛋白10%以上;青贮型整株粗蛋白高于7%, 中性洗涤纤维小于55%, 酸性洗涤纤维小于30%。生物学产量较高, 适合高度密植, 糖分和蛋白含量较高, 适合青贮, 活秆成熟。一般品种审定有青贮字样。高油大豆油脂含量21%以上、蛋白质含量38%以上。2004年实施专用玉米良种补贴时高淀粉玉米品种较多, 青贮型专用玉米品种较少, 品种选择有一定困难。随着我省玉米品质结构和栽培制度的改革, 青贮玉米等专用品种逐步增多。

5. 补贴方法

一是统一供种是良种补贴倡导的主要方式, 通过统一供种达到推广良种目的, 引导栽培制度改革, 完善配套集成技术, 如种子包衣、统一播种、精量播种等, 这种方式是将补贴直接体现在种子价格里面, 农民通过种子价格得到补贴。二是将补贴款补给农民, 直接给农民发钱主要是水稻补贴, 其它作物相对较少, 随着良种补贴规模扩大直接发钱的比例加大, 成为主要的补贴方式, 但此法对推广良种意义不大, 甚至没有关系;凭据补贴是项目区农民在规定品种范围内自己购种, 购种后凭购种凭据领取补贴, 此种方式好处是农民具有购种选择权, 种子价格随行就市, 价差损失由农民掌握, 此种方法是近年来农业主管部门推介的方式。不管何种方式, 补贴必须体现在农民身上, 补贴的是农民, 不能体现在任何其他环节。

三、良种补贴全覆盖意义深远

1. 良种补贴新政惠民

2009年辽宁省良种补贴将实现全覆盖。一是扩大补贴作物, 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涉及到辽宁省由专用玉米、高油大豆和水稻3种扩大到5种作物, 良种补贴增加小麦和棉花。二是扩大补贴面积, 补贴由指标管理变为扩大到补贴作物全覆盖, 良种补贴全覆盖意味着农民种植5种作物均可得到国家补贴, 包括大连市;全省良种补贴面积将在4200万亩以上, 补贴金额在5亿元左右, 比2008年增加1200万亩以上。三是发放方式, 资金采取预拨方式, 预拨额度依据200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面积, 水稻依据2008年实际补贴面积, 年终核实面积, 多退少补。资金补贴方式, 玉米、水稻将补贴款直接发到农民手中, 大豆、小麦和棉花可以发钱, 也可以统一供种, 具体方式由省确定。统一供种的, 由省统一招标供种, 市以下不得招标供种。直接发钱由乡镇财政所负责发放。四是发放标准, 玉米、大豆、小麦每亩补贴10元, 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

2. 良种补贴范围有扩大趋势

我国开展良种补贴的时间较短, 经验还不成熟。随着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社会需求日益增长, 良种补贴作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一些影响较大的重要作物可能纳入国家补贴范畴。

3. 良种补贴管理进一步完善

良种补贴覆盖面大, 政策性强, 程序复杂, 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 发放管理极为敏感。目前良种补贴发放存在问题:一是补贴政策要及早落实, 尽快把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 时间性比较强。二是面积核实程序复杂, 良种补贴因作物不同, 补贴标准也不同, 需要核实面积;核实面积比较繁琐, 只有在农民种完地才能核实面积, 与早发放想法矛盾。三是因程序复杂, 发放成本较高, 特别是行政成本。随着政策的完善, 良种补贴发放管理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并将逐步衍化成一种政策制度。

4. 栽培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重庆:实现农远工程全覆盖 篇9

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实施以来, 重庆实现了该工程的全覆盖。据介绍, 重庆黔江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 特别是光盘资源教学有效弥补教师自身不足, 推动了当地农村英体美等学科的教学发展。

2009年, 重庆黔江教育信息与装备投入2930万元, 建成教育宽带城域网、6所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和科学室、3个图书中心, 改造更新了1 0所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 为边远山区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9 2 0台, 使当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

目前, 各地农远工程基本处于用得上的阶段, 如何让信息技术水平并不高的农村教师用好并创新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商扶贫全覆盖助推赣南奔小康 篇10

2014~2015 年江西省先后有22 个县(市)列入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获得专项资金支持4.175亿元,使我省示范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健全,电子商务的普及范围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我省特别是赣南原中央苏区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据统计,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地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80亿元,带动了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20多万人创业就业。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仅开辟了精准扶贫的新路径,也成为了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能量,为苏区人民奔小康夯实了基础。江西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以顶层设计为基础,高度重视电商进农村资金管理工作

江西省是传统的农业和农产品大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有可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商务厅、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省发改委等11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江西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各示范县均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推进协调机构。省商务厅与各示范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管理协议》,明确了各级的工作责任、奖惩措施,同时界定了项目资金可使用的范围和标准,确保中央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以健全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一是明确电商资金管理主体责任。为了落实各示范县(市)人民政府作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主体责任和资金监管责任,省商务厅与各示范县(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管理协议》,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责任、奖惩措施和资金管理权限。二是规范电商进农村建设项目支持方式和标准。为保障示范工作的顺利实施,江西省制定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方向和标准》,明确了资金可使用的范围和标准,为下一步指导示范县推进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指导制定电商实施的工作方案。江西省多次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进调度会,邀请省内有关电子商务和物流专家为各示范县(市)实施方案问诊把脉,帮助和指导各示范县(市)不断完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方案,使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为下一步绩效评价及资金分配提供重要依据。现22 个示范县(市)已将实施方案及资金安排方案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下一步江西省还将对专项资金开展全面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以整合筹集资金为抓手,合力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一是扩大专项资金试点范围。按照商务部、财政部的要求,江西省采用竞争性方式,综合考量示范申报县(市)的积极性、产业特色、电商发展基础、配套政策等因素,通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国家级示范县。为调动各地的积极性,江西省还从参与申报国家示范县中落选的县(市)中择优选择了6 个省级示范县,安排了110 万元进行扶持。通过扶持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建设,引导带动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二是强化专项资金保障。第一批、第二批示范县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按要求分别于2015年2月、2015年9月拨付到各示范县(市),其中,第一批每个示范县已拨付2 000万元,第二批每个示范县已拨付1 850万元。江西省22 个示范县共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4.175亿元,地方政府配套专项资金达1.819亿元,江西省严格按照各县的实施方案,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建设资金,明确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助力电商发展。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我厅安排了1 200 万元用于农村电商培训。同时加强与供销、邮政等部门的联动,形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合力。省供销部门有效整合新网工程资金700 万元,专项用于支持示范县供销部门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工作。省邮政也安排近亿元专项资金,在试点县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四是积极解决电商企业融资难。为进一步解决电商企业融资难问题,江西省在示范地区开展了“电商信贷通”,当地政府积极对接银行进行合作,设立“电商信贷通”融资担保基金,为电商企业提供无担保、无抵押、速度快、低利率的信贷扶持,如江西省广丰已为40多家电商企业发放贷款1 000余万元,助推企业新增交易额1.5亿元以上。

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的有效实施已初见成效

两年来,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资金的支持对江西省农村电商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与示范带动深度融合。江西省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虽然只有22 个,却带动了一大批县开始行动,迅速提升了电子商务在县级政府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形成即使没有政策资金扶持也要干的氛围,示范工作撬动了江西省农村电子商务这块蛋糕,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电子商务作为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借力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大至家具产业、脐橙产业,小至宁都孔明灯、肉丸等,都通过电子商务开辟了新天地。赣州市连续两年举办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与淘宝网、顺丰嘿客等电商平台合作开展O2O运营模式,发展脐橙网店800多家,2015年通过网上销售和带动线下销售共14万吨,极大地提升了赣南脐橙的知名度,目前赣南脐橙品牌价值居全国农产品品牌榜榜首,品牌价值已达657.84 亿元,果农收入增长33%,带动70余万人脱贫致富。

三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加快了电商示范基地、电商孵化基地、电商产业园建设,积极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和示范带头人,充分激发“双创”活力。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赣州分院正式挂牌。全市累计举办电商培训班360多批次,培训5.1万人次。市政府出资租用1万多平方米写字楼设立电子商务基地总部大楼,对电商企业入驻创业给予补助,配套人才公寓吸引电商人才创业。于都县自开展农村电商试点以来,已吸引1 500余名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今年以来新发展网店800 家,新增电商企业84 家,新增微店3 000家,于都县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已入驻企业40家。宁都县通过扶持电商企业飞天麦光光集团,每年网上销售“孔明灯”2 000万只,企业组织群众在家生产加工,提供就业岗位2 000 多个,每人每月可获得1 000~3000元的收入。

四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出台了《电子商务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从免费为贫困群体提供电商技能培训,对扶贫对象进入电商孵化园或产业园落户创业给予补助,优先提供“财园信贷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信贷支持,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扶贫对象就业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上海城镇养老险全覆盖 篇11

养老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的话题,继《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日前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目标直指2011年实现上海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城镇居民养老险两大特点

据了解,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覆盖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制度共同构成本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自2011年7月1日在各区县全面实施。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特点在于,一是除个人缴费外,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个人缴费越多,政府补贴也相应增加,而且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二是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由账户储存额,也就是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的总额来决定,而基础养老金则由政府全额支付。

凡是具有上海市城镇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非从业人员,都可以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保。

个人缴费从每年500元至每年2300元共分10个档次,与其对应的是政府每年200元至525元的补贴(具体参看表)。

养老金分两部分构成

参保后,个人就可以享受每月领取城镇居民养老金的待遇了。领取金额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目前,基础养老金的标准是每月400元。为了鼓励居民长期缴费,对缴费满15年以上的,从16年起,每满1年,基础养老金每月再增加10元。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而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发放标准由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计算得出。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市城镇户籍者,在2011年7月1日已年满60周岁,且未享受城保、镇保、农保、征地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从7月1日起补发。2011年7月1日已年满45周岁的,到达60周岁前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补缴后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到达60周岁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2011年7月1日未满45周岁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到达60周岁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试论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 篇12

一、建立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基本原则

建立社会保证全覆盖机制有以下几点基本原则需要坚持:第一,坚持制度先行原则。由于社会保险覆盖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很多事情都需要进行处理和协调,这就很容导致执行变样,因此,拥有一个全盘的制度设计,可以为实施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确定考核标准、追责对策等制度提供一个限制性条件。第二,坚持安全第一原则。社会保险是人民群众享受的权利,但这种权利频繁引发投机行为,存在较高的风险系数,而全覆盖机制的实施会扩大社会保险运行空间,延长社会保险运行时间,导致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安全第一是建立机制的最基本原则。第三,统筹兼顾原则。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不可能只靠保障部门推动实施,无论是财政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法律部门还是科技部门,无论哪个部门都应该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将全覆盖机制落到实处[1]。

二、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基本特点

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基本特点主要有:第一,全覆盖机制在坚持社会保险覆盖人群范围无缝隙性的基础上,更注重社会保险对人民群众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养老等的需求提供保障的程度,也关注各行各业、各阶层、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享受到社会保险保障程度,因此,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在空间上更具有延展性。第二,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强调幸福深度在人群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全覆盖机制始终坚持贯彻精细化理念,即将每个社会保险险种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只有人人都享受到了社会保险保障的利益,才能说明全覆盖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第四,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主要是解决人民群众深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受到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印象概念股,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在参保手续完成后,还应该对享受待遇落实的问题进行跟踪解决,即动态管理,以动态管理的方式,将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落到实处。

三、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主要作用方式,为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提供深度保障[2]。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如下:

第一,社会保险征收缴纳。首先,及时征缴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基础。征缴社会保险要立足于法律规定,在法定时间内进行社会保险缴费单位及个人的排查,及时进行监督,保证征缴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对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有违法行为和违规行为的组织、个人要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出现拖延缴纳和包庇缴纳的现象。其次,全面征缴是确保社会保障全面实现的基础,为此,对于偏远、分散的缴费单位,可以建立流动工作站,利用现代化网格管理,使全面征缴能够落到实处。

第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实现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全面覆盖,应该坚持以下标准:首先,由于社会保险业务涉及面广,且涉及很多数据,每个险种的缴纳比例各不相同,且各地方出台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各个区域间存在保护性壁垒问题,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十分必要。其次,社会保险是保障性待遇享受,但是在享受时间上具有较大的约束,因此将社会保险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时,应该以最短的时间价格各项社会保险落到实处,不然,时间过后,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就失去了作用。最后,要着重做好经办机构业务流程的全面覆盖。可以将同一个保险险种的所用业务集中在一个系统内,并通过系统来完成多种服务,从而简化了经办程序,实现了服务智能化,将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设备的使用权转移到人民群众手中。

第三,社会保险追责防控全覆盖。首先,要立足于法律法规,坚持人人平等,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即从《社会保险法》中的规定出发,增强追责防控,将责任细化到各个程序中,从而建立程序防干扰机制,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惩罚。其次,社会保险追责防控全覆盖主要针对的是经办机构、各类社会组织、个人等。经办机构应该依法管理好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对审核待遇发放条件进行仔细审核,对是否享受社会保险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各类社会组织则应该强化职工全面缴纳税保险的意识,适当的进行社会保险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个人则应该主动学习社会保险知识,掌握享受的权利以及应该承担的义务。最后,要合理引导各类人群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监督是实现社会保险追责防控全覆盖的主要途径,因此,要鼓励个人、单位以及其他团体主动维护社会保险的安全,自觉监督社会保险是否落实到实处。除此以外,要根据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联动机制。社会信用体系中,每个人的社会行为都记录在了信息系统中,个人守法护法习惯会为个人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使个人在享受保险待遇的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目标之一。

第四,形成政府负责、动态管理、公众参与的管理机制。所谓政府负责,由于政府是最大的行政机构,在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协调关系、破除障碍、提供资源支持等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时,政府应该履行自身职责。所谓动态管理,由于现实情况变化无常,在建立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寻找新的思路解决问题。基于此,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不应该是硬性的条文和框架限制,应该是具有弹性的行动指南,要做到与时俱进。所谓公众参与,由于社会保险对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着重要影响,个人和组织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建设中。个人要自居学习和使用社会保险知识,监督社会保险的安全,根据法律法规做出正确的行为,防止社会保险损失,组织则应该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

四、构建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应该处理好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作用,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树立“没有完成时”的意识,与时俱进地进行机制的完善。第二,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面对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建设起着保基本的作用,是发挥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第三,商业保险的繁荣是建设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必要补充。商业保险是发挥社会、个人积极性,提供部分特定保障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积极鼓励商业保险的发展,使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建设能够顺利稳定的推进[3]。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是主要的保险机制,这五个保险种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以上社会保险五个险种对社会生活的保障功能落到实处,就可以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如果无法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这就说明社会保险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人们的生活安全、健康无法受到保障。因此,应该遵循基本原则,从特点出发,把主要内容落到实处,处理好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

摘要: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是调整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经济结构的前提,而构建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是社会保险发挥功能属性的结果。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立足于现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各项基本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公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的基本原则、特点、内容以及构建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险稳定生活的功能,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基本原则,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冰.浅析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1):128.

[2]黄荣洁,刘任欢.社会保险全覆盖机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6,(16):126~150.

上一篇:一级结构下一篇:妊娠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