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厚氛围

2024-10-16

浓厚氛围(共5篇)

浓厚氛围 篇1

古人云: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可见,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 然而现在很多小学生缺少运用英语的环境与氛围, 越是少运用, 学生越难开口说英语, 口语能力也就很难得到煅炼和提高, 教学效率自然一般。因此, 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创设一个英语学习的大环境, 让学生沉浸在英语天地之中自然地接触英语, 加深小学生对英语的体验与感受,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校园英语环境,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小学英语的学习目的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 利用年龄优势, 使学生在语言和听说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是学习英语的优势, 但在汉语环境里学习英语却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劣势。如何克服这一先天之不足呢?我想“优化”校园环境, 努力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一个氛围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校园里的建筑物、景点、校园文化都可以配上中英文的标示牌。每一期的板报都应该配上活泼的英语内容, 还可以在校园广播或电视节目里定时播放一些英语的歌曲、故事、动画节目等等。让学生在校园里随时都能感受到英语, 并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学习英语, 从而形成校园的英语环境。作为英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室里布置板报、张贴图片或标语, 从而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如教学牛津英语Unit 2 A new house之前, 我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房间、家具的图片并配上英语名称, 让学生沉浸在温馨的家庭里。学生面对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房间和家具就会有一种想用英语去表达的欲望, 继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加强了他们对英语的热爱。

二、创设课堂英语环境, 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阵地, 要让学生学好英语, 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创设英语的学习, 让学生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学会语言, 学会交流。

(一)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让教师的语言感染学生

课堂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全面接触英语的地方。教师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就得起到模范带头, 在课堂上使用学生听得懂的英语进行授课, 为学生提供理解英语语言的机会, 帮助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有个别教师老是怕学生听不懂, 总是把英语再一次翻译成汉语给学生听, 这样非常不利学生学习英语,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形成等待老师说汉语的习惯, 不会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老师说的英语。再者, 教师如果总是说一些学生听都听不懂的英语, 课堂活动就难于进行, 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因此, 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 进行课堂语言输入, 并善于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所使用的语言。

(二) 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所学语言

情境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材中英语知识的学习很多都依赖于情境的创设, 在情境中学生能够自然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学生在情境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就如自己亲身经历, 想忘都忘不了, 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里的情境, 教材中没有情境的,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真实的、自然的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如教学3B Unit 4 Where’s the bird?我先让学生观看Mr Clown变魔术,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复习旧知识, 用Is it in/on/under the…的句型来猜测Where’s the ball?看了魔术表演后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 于是我就让学生扮演Mr Clown, 自己变魔术。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生理解了情境中所学的语言, 并在活动中自主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三) 利用录音、录像材料, 提高学生语感

英语是一种声调语言, 讲究抑扬顿挫。小学生刚学习英语, 对音节、单词、语音、语调等把握都很不到位。而录音、录像材料里标准地道的英语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听录音学习朗读的环节, 让标准、生动、有趣的朗读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受到感染, 乐于学习模仿,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 我总是让学生边听录音或是教师所说的内容, 边进行个人或集体模仿。这样的模仿不仅只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更重要的是把语言材料内化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向课外延伸, 巩固学习成果

家庭、社会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因此, 我们倡导家庭、社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 有条件可以让孩子看些英语动画, 听些英语歌曲, 读些英语画报, 高年级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英语与家人交流, 多利用时间背诵英语单词。形成一个良好的听英语、说英语的家庭环境。家长在公共场所应该引导孩子多留心观察记录商场、街道、各类宣传牌等的英语标识或宣传语, 以此让英语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巩固拓展课堂的英语学习成果。

总之,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英语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下, 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生实际, 努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英语教学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 让英语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富有魅力。

浓厚氛围 篇2

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乐山四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58米长的校园文化长廊开学第一周就全面更新,内容丰富多彩,课间时间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教学楼、办公楼、教室的内外墙壁上悬挂了180多条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名人名言、警句格言;在楼梯处、食堂边张贴了许多关于文明礼貌、安全、卫生方面的温馨提示;“团之声”校园广播定时开播,校园简讯、师生风采等栏目深受欢迎;全校200多台电脑面向师生开放,乐山四中网站栏目新,内容多,师生点击率高,师生论坛开展得热火朝天;50000多册图书全面开放,掀起了浓浓的读书热„„浓厚的启智育人氛围充满了整个校园,一个“催人上进,促人发展,长人心智,铸人灵魂”的育人环境已经形成。

乐山四中张东海

浓厚氛围 篇3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学术氛围;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营造一种宁静而浓厚的学术氛围,要有一系列的措施作保障,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得到促进与开发,使学生通过严谨的学习过程获得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真才实学。

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学位论文质量参差不齐,论文撰写不规范,学术视野狭隘,学生科研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不够系统和具体。

针对以上具体问题,如何加以解决?我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条件,在明确培养研究生的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两个阶段,着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在课程学习阶段,针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秩序,加强攻读学位论文期间日常教学活动的监督检查。在学位论文阶段,举办研究生學术论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在课程学习阶段,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研究生教学秩序,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要求教师必须严肃认真地按教学大纲备课,撰写教案,科学授课,禁止无教案的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科研实际开展教学,不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把教学与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严格管理,确保学习质量。学院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教学进行督导,检查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这项制度的建立,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三、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

学院每年9月份或10月份举行一次研究生学术论坛,要求每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并在“论坛论文集”上发表文章,否则不接受按期毕业答辩申请。论坛上交流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文章,学生为第一作者。由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出优秀文章,学院给予奖励,原则上从已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中选出。为确保活动质量,成立论坛领导小组,聘请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作为组长,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1.编辑出版论文集,严把论文质量关。首先我们将所有稿件进行分类,聘请各领域资深专家审稿,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论文撰写能力,论坛除了已经在核心以上期刊正式发表的稿件不予审稿外其他稿件至少修改3次。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对于审稿人持有异议的稿件,由学院分学位委员会讨论把关,未通过的文章不予录用;为了保证学术水平,对本次未被录用的稿件,我们给同学完善提高的时间,采取延期半年答辩确保论文质量。若导师或学生持有异议,则学位论文匿名送外审。

2.组织学术报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的原则是提供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即便是论文没有录用的同学,也可进行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这次论坛我们分为大会报告和分会报告。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给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的积极性,促进良好学术气氛的建立。研究生在答辩中得到启发,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开阔学生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通过论坛论文撰写和报告交流,使绝大多数学生的撰写论文能力有较大提高,学术交流的能力显著增强。

四、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在尝试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一是学生发表论文篇数增多,级别提高。二是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们现在只是尝试性地向前迈进了一小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以下是几点思考

1.“请进来、走出去”,拓宽学术交流视野。学术交流活动的场所应该是校内、校外并举。在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时,可以将同领域、同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前沿专家“请进来”,进行论文审稿、学术交流。在条件允许时,要鼓励学生“走出去”,走出校园,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2.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研究生的重任,需要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比如:定期组织在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指导研究生的能力等方面比较突出的老师介绍相关经验等。

参考文献:

[1]温志桃,邹波.刍议创新型研究生学术氛围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70-271.

浓厚氛围 篇4

邪教之所以在社会上盛行, 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冒充佛教名义, 充分利用人们布道善施的心理;二是利用封建残余迷信思想对人们的影响;三是利用了人们强身健体的良好愿望;四是长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控制, 使跟随者丧失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另外邪教泛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基层信息反映不灵敏, 收集不及时, 上报不及时, 处理不及时造成的。因此, 建立完善群众反邪机制, 动员发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同邪教进行坚决斗争, 对于取得与邪教争夺人心的胜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现实、重大意义。

1 健全完善反邪教协会职能, 充分发挥反邪教领军作用

反邪教协会作为捍卫人类尊严, 保证法律实施, 维护社会稳定, 打击邪恶势力的一支民间组织, 其宗旨是:宣传科学真理, 扫除歪理邪说,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维护法律尊严,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团结和联络社会各界人士, 反对一切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法制实施和社会稳定的邪教组织, 向公众宣传邪教的危害, 提高公众对邪教组织的警惕性、鉴别力和防范能力, 在全社会形成防范邪教危害的浓厚氛围。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协会组成人员的优势, 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和组织相关的群众性活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局域网和互联网, 面向公众, 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宣传活动, 生动形象地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揭批邪教的反动本质和危害, 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揭示邪教产生的根源、环境和土壤条件, 撰写高水平的批判文章, 编写有关资料, 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辅导报告会, 提高公众对邪教的警惕性、鉴别力和防范能力。开展"校园拒绝邪教"、"社区拒绝邪教"、"家庭拒绝邪教"、"文化、法律进社区"等群众性教育活动, 形成人人崇尚文明、反对邪教的浓厚氛围。

2 建立群众信息收集机制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多年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 使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群众根植基层, 对基层的各种情况最了解, 在同法轮功的斗争中, 要充分发挥群众信息接收最直接, 了解最广泛, 掌握最及时的特点, 建立完善群众信息收集机制, 在居民区物建信息员, 专门负责非法信息收集、传递工作, 要设立奖励基金,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收集非法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摸清非法信息的传递渠道、人员、传播途径以及为打击打下基础。

3 建立群众科学健身机制

强身健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和迫切需求, 各级政府和单位针对群众的需求, 一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修建好活动场所, 完善各项活动设施, 使群众强身有场地, 健体有器材;二要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健身观念, 要通过举办各种健身讲座, 引导怎样锻炼才能有益身体健康;三要组织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和形式多样比赛, 让群众参与其中, 即达到锻炼身体, 又得到精神的升华, 传扬文化的目的。

4 建立群众参与机制

只有群众的参与, 各项活动才有广泛性和渗透力, 要面向基层, 深入街头、小区, 开展政策、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及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 大力推进法制、文化、卫生、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 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 以达到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识别防范邪教能力目的。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 组织职工群众参观, 提高居民对邪教组织的鉴别防范能力。同时, 要成立了多种群众文艺团体, 吸纳离退休职工参与其中, 并利用节假日和日常休息时间进行演出, 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健康精神风貌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抵制了不良思想的侵蚀。

营造浓厚精神文明创建氛围 篇5

根据省、市文明办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营造浓厚精神文明创建氛围,掀起精神文明创建热潮”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结合本地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宣传、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等手段,营造了浓厚的精神文明创建氛围,形成了一定的精神文明创建声势,为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召开有关部门专题会议,并协调各相关单位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与此同时,由县文明办制定下发了《“营造浓厚精神文明创建氛围,掀起精神文明创建热潮”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和《各部门文明标识牌明细表》并下发到各单位,对文明标识牌的型号、尺寸、制作的数量及文明用语的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提出要把此次活动完成情况作为各级文明单位保级、晋级和各党委年终评比的一项重要条件。

我县利用一切宣传手段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全县人民“讲文明、树新风、重道德”的创建热潮,营造了精神文明宣传的浓厚氛围。

1、新闻舆论宣传,增强宣传力度。

县电台、电视台通过开设“营造浓厚精神文明创建氛围,掀起精神文明创建热潮”活动专栏,对全县创建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报道。县电视台在每天早午晚播报新闻之后的三个黄金时段,全屏播出 “营造浓厚精神文明创建氛围,掀起精神文明创建热潮”活动宣传标语。

2、网络声讯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

我们积极协调县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公司,利用彩玲、短信、手机报等声讯媒介,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发送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语和创建常识,目前已发送宣传短信4200余条(次),扩大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面。

3、社会宣传,借力使力。

上一篇:中红外光谱下一篇:图书馆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