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委派制的利弊

2024-10-15

财务委派制的利弊(共4篇)

财务委派制的利弊 篇1

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运转效果。会计委派制作为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即国家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事业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项制度,其真正涵义应理解为“所有者委派制”。作为企业集团,特别是针对控股子公司实行财务主管(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成为集团公司控制所属子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的有效手段。

一、会计委派制引入企业的方式

作为集团公司本部,对所属控股子公司享有控制权,其主要经营者(如董事长、总经理)大多由集团本部委派,因此,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内部核算形式,仅委派财务主管即可。

首先,对将要委派的财务人员进行能力和称职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若考核通过,其档案应由集团公司本部人事部门管理,工资、福利均在集团公司本部,成为集团公司本部的员工。其业务由财务、审计部门进行考核。其次,明确委派的职责和权限,为使委派的财务主管有效行使其反映和监督职能,必须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再次,抓好委派制度的建设。要使财务主管委派工作顺利实行,必须建设一套完整的制度以构成其运行机制。如档案管理制度、任职和职务升迁制度、考评轮岗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回避制度;报告、述职制度等。

二、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利弊

(一)企业引入委派制带来的积极意义

首先,为集团公司提供最佳的监督者。虽然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可能是受集团公司委派,但由于受经营目标等因素的影响,经营管理者可能产生“局部利益”的问题。而委派的财务主管负责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掌握着企业经济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对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财务主管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之外,可以毫无顾虑、客观公正地提供包含着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真实信息。

其次,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更为及时和有效。其一,委派的财务主管在例行审核经济业务的入账处理时,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费用,不合规定的凭证、单据等,对经营管理者的舞弊行为当即就予以制止,使经营者的舞弊行为无法掩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之中。其二,委派的财务主管可以随时就重大问题向集团公司汇报,便于集团公司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和措施。

再次,委派制有利于调动委派的财务主管的积极性。一方面保障和监督他们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保障委派的财务主管依法行使职权,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解决其两难境地的问题—既是经营管理者的下属,又要通过披露真实信息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最后,有利于加强对会计队伍的统一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委派的财务主管不再完全受单位负贵人的领导,通过建立、健全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可促使会计人员相互学习、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会计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

(二)企业引入委派制存在的缺陷

首先,会计职能的实现受到制约。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目标,而如实反映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则是委派的财务主管的目标,由于目标的不一致性,委派制容易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委派人员的对立与不信任。另一方面,委派制容易片面地强调会计监督职能而忽视了会计的管理职能。会计本身既具有对外反映与报告职能,又具有对内管理的职能。在实践中若过分地强调了会计的外部监督,职能,则会制约会计的内部管理职能的实现。

其次,不利于发挥委派的财务主管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与委派的财务主管的经济利益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由于集团公司向所属子公司委派的财务主管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无关,其工作业绩的好坏,企业也管不着,使得委派的财务主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在经济效益良好的公司中,员工与委派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往往会使委派人员产生不平衡的消极心理,使企业与委派人员产生摩擦,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经济效益较差的公司,委派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难以激发公司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产生抵触情绪,委派的财务主管也懒于管理,达不到监督作用。

最后,产权关系不明晰所引发的问题。若企业集团内有与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虽对其有控制权,但其经营项目由外方控制,总经理由外方或个人担任,委派的财务主管也将受现行会计制度、经营体制的影响,其监督职能也难以发挥。

三结语

总之,会计委派制产生于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对避免国有财产的流失,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抑制社会腐败现象,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等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制度本身,在实施过程中肯定有利有弊,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其效果,也应该看到其作用的局限性,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积极地予以完善、充实,使这一机制有效地在经济大潮中为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国企的健康发展发挥作用。只有兴利除弊,方可来日可期。

参考文献

[1]、林奇星.浅谈会计委派制度的意义[J].福建税务,2001,(10)。

[2]、丁春贵.略析财务总监委派制[J].财会月刊,2000,(24)。

[3]、荣素兰.对财务负责人实行委派制的思考[J].交通财会,2000,(07)。

[4]、马洪刚.推行委派制加强和完善财会监督[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07)。

财务委派制的利弊 篇2

请欣赏:《会计委派利弊谈》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制身份,凭借其管理职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会计委派制这一管理模式曾在上海浦东新区实施而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它在一定程度上摆正了会计人员的地位,减少、防止腐败,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它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会计委派制是对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的任免权、考核权、经济奖惩权都掌握在企业领导手中。不便于会计人员充分履行职责,抑制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致使会计信息普遍严重失真。实施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由财政部门直接委派,相对独立于各单位,确保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从而为其发挥监督职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前提。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财务监督机制的改革。这种机制使得会计人员自始至终对受派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监督,便于对受派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这有利于防止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和恶意经营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遏制或减少铺张浪费,进而能够提高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从产权结构上看,会计委派制虽然加强了政府对企业的财务监督,也制约了内部控制,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起到很大作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会计委派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有一些问题。

――会计委派制片面追求会计监督企业,忽视了会计管理职能的作用。由于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独立于企业之外,并且受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又是侧重于进行会计监督,其经济利益,业绩评价与接受委派企业的管理会计开展情况、会计发挥管理职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的联系不强,客观上造成了受委派会计人员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会计委派制容易造成企业与会计人员的对立,最终使会计人员的反映、监督职能难以实现。委派的会计企业经营者为达到控制会计信息的目的,有可能把委派人员架空,使其成为一名机械的记账员,完全丧失对企业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职能,会计委派制的初衷将全部落空。

――会计委派制度的监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也削弱了激励机制。作为委派的会计人员,其最主要的目标是保证收支不出现违法行为。如果企业的某种收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委派的会计人员又不一定有十分的把握,他为了保全自己,肯定会反对这种收支,因而很可能会延误企业的.投资机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综上所述,委派制虽存有不足,但作为一种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我们要承认其带来的积极作用,为使委派制正常有序地进行,笔者认为还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委派制的宣传工作,端正思想认识。

应广泛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委派制的目的和意义,使大家都认识到,委派制没有从根本上防碍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它是保护国家利益、保护企业与职工根本利益、对社会负责的重要措施,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明确的委派制的法律法规制度。

浅谈会计委派制的利弊 篇3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1 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现状

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我国各地会计委派制的推行, 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可概括为“直接管理”和“财会集中制”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二是“财会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区、县、乡 (镇) 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 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对国有企业委派。各地对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形式, 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对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二是对国有中小型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三是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对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委派。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委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委派会计主管人员;二是实行账目集中核算管理。

2 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2000年我市教育系统实行“会计委派制”。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是会计人员的理财环境大大改善, 会计监督得到加强

我国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是任命制,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直接依附于企业, 会计人员更成为企业的一员, 与经营者存在着利益与职业上的依附关系, 这势必造成会计监督的不利。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摆脱了与原单位的依附关系, 能够相对独立地工作, 能够依法抵制单位的不合法行为, 使会计工作进行良性运转。

2.2 是稳定了会计队伍, 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

近几年来, 本科以下 (包括本科) 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人员找工作难, 让人感到似乎会计人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其实不然, 全国上千万会计人员中, 拥有高学历的并不多。实行委派制后, 统一管理可使会计人员在平等的环境中竞争上岗, 有水平、有能力者可脱颖而来, 不胜任者则被淘汰, 这样, 就会使整个队伍出现积极向上的局面。

2.3 是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目前国有企业缺乏内部约束机制, 对国有资产和预算收支主要靠外部监督, 由于这些外部监督往往是事后和定期的, 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政府部门向国有企业委派会计, 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寓监督于管理和服务之中, 对企业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控制, 对国家和企业负双重责任, 较好解决了国有产权代表缺位问题, 有效地防止了国有问题, 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2.4

规范财政资金使用, 有利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治理“三乱”、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2.5 是为从源头上制止铺张浪费、贪污腐败

和官僚主义提供了可能, 有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2.6 是强化了会计监督,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权相对分离, 相互制约, 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规范了会计行为, 使会计监督职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委派会计的编制, 人事关系不在受派单位, 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与受派单位之间的附属关系, 会计人员能够打消顾虑, 排除干扰, 依照会计法规赋予的职权办事, 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2.7

是会计人员职业责任感和监督意识得到增强

3 会计委派制的弊端

3.1“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失去监督作用

由于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在主管部门, 致使被委派到各单位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不原意参与所在单位内部管理工作, 怕得罪人。有的会计人员原则性不强, 对原始票据只要有领导签字, 不管是否真实、合法、合规, 什么发票都可报销, 以领导审批代替会计审核, 这样容易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2

会计人员法制观念薄弱, 违纪、违规问题普遍存在

3.3 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 财务管理存在漏洞

各单位会计人员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 对工作不负责任, 对所在单位的实物资产不定期清理盘点等问题。如, 在“往来帐”中长期挂帐应付某人的工资款, 经了解, 此人已过世, 问:“为什么不处理”, 会计人员回答说“前任会计挂的帐, 所以不能处理。”由于实行定期轮换, 致使被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存在多一事, 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对上任会计处理的账目或以前发生的经济事项, 不问、不管, 年复一年, 最终变成呆死帐。

3.4 会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也存在矛盾

会计委派制的实施与单位利益是一个矛盾统一关系, 出发点是监督, 但其核心内容应该是服务。没有服务的监督就会使委派制形式化, 甚至会影响到发展, 而没有监督的服务也会使会计人员成为只管记账的“账房先生”, 会计委派制也就无效果可言。

4 几点看法、建议

4.1

主管部门要加强会计监督作用, 强化会计人员履行会计法的执行力度

4.2

要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财经法规、政策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4.3 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

主管部门每年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进行全面的考核, 不仅要考核完成工作情况, 还要考核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情况, 把有无违纪、违规问题和财务管理的好坏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是确保委派会计人员始终保持敬业精神, 提高业务素质, 逐步完善委派会计人员后续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4.4 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一些

可行的办法, 逐步完善和规范会计委派制的做法, 让会计委派制真正起到会计的监督作用。

4.5 是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相关制度、法规。

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会计委派制试行条例》, 全面规范会计委派的法律操作及监管、保全事宜。另一方面要尽快修改和完善与会计委派制不相协调的法规条款。具体地讲, 首先完善《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政府财政部门可以统管委派会计的工作中, 应突出享有对企业会计人员行使人事调聘委派权等。在规定各企业负责人享有财务自主权的同时, 还应突出企业必须无条件接受会计委派机构所派遣的会计人员;其次完善《公司法》、《企业法》的有关款项。主要是修改这些法规中有关会计人事任免权的规定, 对相关的会计职责、权限重新界定与划分;第三应在其他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会计委派机构与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之间存在着一种统管与统派的关系, 并强调指出, 实行政企分开, 并不是放弃政府对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与监管, 相反政府更应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统管统派, 以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遏制由会计行为所滋生的各种奢侈浪费及腐败行为, 使会计改革及会计操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6 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权范围。

委派会计人员作为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派出的产权代表, 其主要职责为:监督派驻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的情况, 对未能发现和制止其违反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监督派驻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 对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监督派驻单位资产的营运情况, 对造成的资产流失承担相应责任。

4.7 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性质。

实行会计委派后, 会计人员将脱离原所在单位成为会计管理机构的人员, 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各项福利理应由其统一管理。要采取“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来确定委派会计人员的身份。

4.8 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拔、聘用制度。

对委派的会计人员要求具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重条件。在业务素质上, 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以外, 更要强调其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因为作为委派的会计人员, 除了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外, 更多地要帮助被委派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规范预算资金和财政资金使用,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9

完善利益脱钩与定期轮换制度。

4.1 0 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离任审计制度。

委派会计在某一单位任职期满进行交流时, 务必进行离任审计, 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委派会计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瑞娥。热点聚集:会计委派制[J].财务与会计, 2000, (9) .

[2]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2001, (4) .

[3]赵世扬。内参信息2005, (25) .

浅析会计委派制利弊及其解决对策 篇4

一、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1. 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需要。

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性使得人们十分热衷于谈论这一话题, 同时我国政府的的大力推动更加促成了这一趋势。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改革交替的过程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国有企业逐渐将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 经营人员拥有过多的自主权, 并且控制企业财会系统,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及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委派制度是政府从基层入手,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试行的体质。已在我国实施和发展多年, 表明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制度。会计委派制的实行使委派会计与派驻企业脱钩, 财会人员可根据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 发挥监督职能, 避免违法乱纪。

我国目前会计及财务管理体制陈旧, 执行不严, 使得会计人员形成了只记账不监督的空壳, 失去了现代会计人员的精神。其本因是由于经营管理者占据了主导地位, 使得财务状况与人员关系缺乏独立性, 难以起到监督作用。实行会计委派制使得委派会计人员参与日常财务管理, 可以针对性地严格监督企业每笔支出情况, 及时地发现费用支取过程中违法乱纪现象, 有效地遏制不合理开支, 实施会计委派制使会计监督深入到各环节中, 从根源上预防、治理企业中的腐败现象。

3. 提高透明度, 增强真实性。

在形式上, 会计委派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确保会计人员顺利开展会计工作而不受制于企业的经济条件和行政压力, 与此同时还将强化会计行业的自我监督并规范其会计行为, 从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使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得以提高。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可使管理者进行工作业绩考核, 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使得会计人员敢于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严格地按照财政法规及制度进行监督和核算, 及时并准确地上报财务报表, 从何有利于解决会计失真, 秩序混乱等问题, 大幅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4. 提升会计素质, 加强自身责任。

会计委派制实行后, 会计人员从私招转变为应聘, 考试等优胜劣汰的竞争形上岗。有效的避免了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业务不熟练导致的乱账、差账及会计人员综合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时还促使了会计人员努力增强自身能力, 学习各方面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有效地避免了会计人员素质低, 保障了会计信息资料的完整, 真实性, 从而避免企业无用支出和不必要的财政问题。

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不足

1. 委派范围狭隘, 原始信息失真。

会计为投资人服务, 但从企业划分来看国家既不属私企也不属外企, 故就国家而言是不可委派会计人员的。就目前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许多方面不允许在财务上开支, 而现实社会中不得不在特定方面进行支出。会计委派人员即使抵制了不合法现象却只能保证处理的会计信息不失真而无法保证原始信息的真实性。若一个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会计数据是真实的, 没有委派会计的信息不真实, 绕过委派人员私自藏金或让其参与其中修改会计信息, 那么从全国汇总的情况看仍属于不真实, 这样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仍不会得到本质问题上的解决。

当前会计委派实行的是一对一政策, 一个企业只委派一名会计人员, 属于部分委派而非全部委派由此产生了矛盾问题。被委派人员为国家利益, 而非委派人员为企业利益, 无论是人际关系或业务处理都会有争议。又因为委派成本过高, 市场变化多端, 企业无法承担全部会计委派, 不符合实际情况。

2. 缺乏监督管理, 只派不管成患。

当前, 一些实行会计委派的企业仍存在部分管理不善现象。委派的会计人员可对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监督, 但被委派人员自身的素质, 业务能力, 工作成绩等是否是又高又好, 再或者委派单位对委派人员的标准定义如何衡量, 是否定期考察、考核, 对在进行委派的人员约束、更换调配。企业单位可直接决定会计负责人的收入, 被委派人员负责人地位则变得平庸, 从而是否会产生部分委派会计被物质条件所利诱, 与企业单位“同流合污”蒙蔽委派机关。人为原因多过法律约束, 这样不但不能起到监督作用反而成了重大的隐患, 于是产生了谁来监督, 谁来管理的疑问。

3. 削弱分析决策, 过于形式主义。

会计委派人员不隶属企业单位人员, 与企业经营无直接利益关系, 只强调核算、监督而不重视企业经营管理所需会计职能。而且会计委派人员具有的双重身份, 不明确的身份地位, 导致考核、提拔无法进行, 无法对委派人员进行奖惩, 严重打击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使会计委派逐步成为了形式主义。

三、对规范改进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及建议

1. 规范行为, 明确责任。

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人员属于政府行为而非企业行为, 因此很难保证为企业发展着想, 对企业负责, 因此应加强会计委派人员的服务意识, 加强对其的监督与审计。以身作则, 加强内部管理, 必须常抓不懈, 廉洁自律, 充分履行会计人员应有的职能。

2. 提高委派人员自认素质。

委派机关应严格把关, 选拔高素质委派人员, 择优录取, 完善入选标准和制度。会计委派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将其作为内化的约束力。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 增强道德意识, 提高道德水平, 培养其责任感与使命感, 并且强化法治观念, 使其自觉遵纪守法, 不乱账, 不错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重视程度。

现阶段, 会计委派制的一些工作仍处于试点阶段, 远没有达到成熟、规范, 仍需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并且会计委派制系统工程庞大, 涉及范围广, 政策性较强, 影响力较大, 不是单单只靠某个部门开展就能够进行的,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因此应大力宣传、推广会计委派制, 提高意识, 广泛动员, 统一认识, 取得全国各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

4. 建立健全制度, 完善法律保障。

会计委派制顺利运行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好的运行机制, 修改相关的财经法律规范, 对其拥有职责权限进行清晰明了的界定和划分, 明确其职权、地位。建立会计委派人员激励机制, 完善国家行政的监督、企业的自我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 完善市场秩序, 将会计委派人员工作成果与经济效益相关联, 充分调动其监督积极性。建立健全会计人员档案, 实行推广会计委派人员轮换制度。

5. 纠正错误观念, 切实企业单位财务。

会计委派人员并非管理企业所有财务, 企业单位不可认为委派了会计人员就可放任财务不管, 财务处理若出现任何问题责任并非全部由会计委派人员全部承担, 而是各尽其责。

会计委派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所产生的新生事物, 我们必须能够客观、正确的看待这个制度, 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是一项国家, 企业和社会进行监督的有力举措, 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它并非万能, 在信息失真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所起作用是有限的。虽然试行会计委派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有许多的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解决, 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摘要:会计委派制是我国政府以所有者身份通过管理职能对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以及主管会计进行委派的一种制度。其通过直接对人员统管统派来更好的履行监督和核算职能。实践表明,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成效显著, 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不可否认, 我国的会计委派制在行使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本文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不足, 并简要阐述了完善会计委派制所需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监督,企业

参考文献

[1]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会计委派制度.

上一篇:培训效率下一篇:铁路维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