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旅游产业链

2025-01-11

会展旅游产业链(共12篇)

会展旅游产业链 篇1

摘要:享有“城市经济建设助推器”美誉的会展旅游业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会展旅游给举办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 但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两大依托产业——会展业和旅游业长期分化, 缺乏整合, 阻碍了会展旅游的整体发展。本文从广西会展旅游产业链角度进行研究, 并从塑造会展旅游品牌延伸, 探寻产业融合之路, 低碳长效发展模式等几方面提出延伸会展旅游产业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会展旅游,产业链,产业融合,广西

会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旅游项目, 作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衍生产品, 它具备产业关联度大, 经济效益丰厚, 有效提升举办地形象和知名度等优点。尤其是展会举办同时带来的有组织的、有巨大商业价值的综合性的商务活动, 关联产业价值链的溢出效应。被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1 会展旅游产业链构成要素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界定是以会展活动为核心, 在为会展参与者提供服务过程中, 关联的会展业、旅游业及上下游产业组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按照会展旅游的活动流程, 产业链由五个环节构成: (1) 会展活动的策划与申办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主要由会展公司或者专业会议/展览组织者 (PCO/PEO) 操作。从产业链优化的角度来分析本环节重点在于塑造有知名度的品牌展会。 (2) 会展活动的组织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枢纽的地位。目的地管理公司 (DMC) 作为该环节的实施者, 组织沟通会展活动产业链各节点。 (3) 会展活动的招展、招商是会展产品的销售环节。主办地的城市形象, 本地区会展业整体形象的推广和促销力度起着主导作用, 高质量的展会要求参展观众有较高的水准和专业素养。 (4) 会展活动的实施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最终环节。会展活动参与者到达会展现场后, 一次完整的会展活动得以实施, 价值得以实现;会展产品与观众见面, 会展参与者的满意度决定举办展会活动的持续性。 (5) 展后旅游观光休憩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延伸环节。展会结束后, 一部分会展参与者有可能需要享受展会当地和周边的旅游风光, 这部分群体必然成为观光旅游者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就要求旅游目的地能进一步挖掘和创造旅游资源, 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到旅游活动中, 这对会展旅游产业链下游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

2 广西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环境与制约因素

2.1 广西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环境

2.1.1 优良的区位优势与政策环境

广西气候宜人, 生态环境良好,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作为华南、西南对接东盟大市场的枢纽, 在东盟和泛珠三角经济圈两个大市场中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广西会展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 政府在产业政策层面一直给予有力的扶持, 尤其是对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重点城市给予制度及财政方面的支持。比如桂林在2012年11月出台了《桂林市会展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扶持桂林会展业发展的资金, 扶持在桂林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会展活动, 培育会展品牌, 宣传桂林会展环境, 培养会展人才。2万平方米以上展会最高可获15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会展宣传、场馆补贴、重要嘉宾和客商接待等。

2.1.2 会展旅游业初具规模

广西的会展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迅速。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成立, 截至2012年南宁承办的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贸易成交额达128.4亿美元[3], 而博览会的举办对广西的政治、经济、国际友好往来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也表明广西在国内会展旅游市场的地位愈加重要。近几年广西还举办国际国内展会, 如:中国一东盟轻工业产品展览会、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农资博览会、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 玉博会等大型知名展会等各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 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影响力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以会展业为依托的会展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保障。

2.1.3 完善的配套城市功能

广西近几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多, 目前已拥有规模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通讯体系, 为发展会展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南宁为中心的全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国内航线可通达国内各主要大中城市, 国际航线可直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 [2]构建了现代化的“国际交通大通道”。场馆建设方面,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桂林会展中心、广西展览馆、广西民族宫和广西科技馆等会展场馆硬件设施已经相当完善, 其中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和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具备承办国际展会的条件, 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设施保障。此外, 南宁、桂林、北海等市内各大酒店, 可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议室, 并配有多媒体、同声翻译系统等会议辅助设备, 能够承办一些中小型会议。

2.2 广西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制约因素

2.2.1 缺乏品牌展会

会展旅游产业链条中的核心节点是会展活动的策划与申办, 这要求会展公司 (PCO) 提供有吸引力的品牌展会, 而广西目前除了“东盟博览会”这一自主品牌有一定的区域国际影响力外, 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展会, 与会展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京、沪、穗三地相比, 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展会规模小, 知名度不够。目前较具规模的会展包括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桂林国际旅游论坛等[3]。知名度仅限于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展会规模以中小型居多, 缺乏具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力的展会品牌。二是展会特色不鲜明。由于会展行业进入门槛低, 许多展会存在重复办展, 缺乏行业协会这样规范性的组织, 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展会在广西还尚未树立起来。

2.2.2 会展旅游产业链延伸性较低

广西会展旅游产业链延伸性较低, 主要体现在展后观光旅游这一衍生环节上, 会展旅游后续资源整合利用较少。以南宁为例, 2012年举办大中型展会近百场, 展会涉及广告、机电、旅游、房地产、糖业等十多个领域。吸引外地客商20余万人, 会展业直接收入25亿元以上, 涉及相关消费累计超过50亿元。但展会后的旅游收入不到10亿元, 其中顺带旅游的不到整个会展旅游产业链条价值的20%。[4]相关理论研究表明:产业链条的长短与资源整合度相关, 资源综合程度越高, 附加值越大, 经济效益越高, 产业链越长, 该产业必然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如果会展旅游产业链不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长期停留在一个较短的阶段, 会展旅游产业就会停滞不前。

2.2.3 产业链条上各主体规模偏小

会展旅游产业链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链条上的的每一个环节, 而会展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各环节的均衡有序发展。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下游, 这制约了会展旅游业的壮大。从产业链角度分析, 各环节总体规模较小, 会展旅游仍处于积累完善的阶段。特别是PCO, DMC以及大型旅行社等核心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 各环节衔接松散, 竞争力不够, 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对整个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专业的会展公司只有广西南博国际会展公司规模较大。2009年全区注册会展企业150多家, 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的仅20家[3]。另外行业协会的作用微乎其微。

3 广西会展旅游产业链的优化措施

3.1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成为推动广西塑造会展旅游品牌的重要时间节点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的商品及服务贸易往来开辟了便捷的渠道, 部分商品“零关税”的实现使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密切。广西可以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重点发展会展旅游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 力争把广西打造成为该自贸区的国际会展旅游中心之一。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 通过这一品牌展会的影响力带动一系列的国际国内会议、展览, 并以此推进相关旅游产品的发展, 塑造广西会展旅游的强势品牌。桂林作为知名度极高的“国际旅游论坛”的永久举办地, 加之桂林政府在展会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 结合桂林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多重效应叠加, 重点打造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 (桂林) 国际旅游博览会、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三大品牌展会。

3.2 利用广西优越的旅游资源, 寻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广西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奇山异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观光者, 这里包括滨海、海岛、山水、民俗、边境、历史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如, 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 著名的“涠洲岛”, “德天瀑布”等高品位、垄断性的旅游品牌等。紧邻东亚和东南亚两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 是连接东盟与泛珠三角区域两大消费市场的纽带。周围汇集众多热点旅游目的地, 在区内利用享誉世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旅游资源发展会展旅游, 通过多种渠道与桂林形成双向合作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战略联盟, 延伸产业链。把桂林、南宁、北海三个城市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城市, 形成桂林山水、德天跨国瀑布、北海银滩、刘三姐民族文化等会展旅游品牌, 带动区内具有后发优势的梧州、柳州、钦州、玉林的会展旅游业。而紧邻的昆明、广州、香港、海南岛等容易分享周边已形成的巨大的会展旅游消费市场。区内区外联动, 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3.3 提高会展旅游企业竞争力, 延伸会展旅游产业链

产业链上所关联的各节点企业相互合作才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是产业链中的核心节点, 会展旅游产业链涉及的企业多, 这些企业不可能同步发展, 对重点企业的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筛选过程中需要把握重点企业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着力点在于产业链条上下游的需求程度, 是否对整个产业链条的生产起着控制作用, 能否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专业的信息、商机和人流。一般来说, 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主要包括会展公司、大型旅行社和一些拥有大型会展场馆的目的地管理公司。他们在会展旅游产业链中起着枢纽的作用, 通过集中配置会展旅游相关资源, 面对用户销售会展旅游产品, 确保会展旅游得以顺利实施。因此, 挖掘培养一批实力强劲的旅行社和目的地管理公司是发展会展旅游产业的根本途径。针对广西来说, 旅行社和会展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基本能满足需求, 但大规模, 能独立操办会展旅游的较少, 还需要加快建设步伐。

3.4 提倡低碳长效发展模式, 实现会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倡导低碳发展模式是目前会展旅游界较为关注的课题。低碳发展不仅使其自身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还能依据其强大的带动效应推进相关产业的低碳改革。如:展览的设备设施和展台展厅在大多数情况下展会结束后就要拆除, 造成资源的大量闲置或者浪费, 如果会展企业在搭建时运用环保材料, 或者使用便捷易拆除和可重构的对环境污染少的标准构件组合, 就能使得会展企业在产品开发和设计上更具竞争力。从场馆通风采光、LED照明、中央吸尘、雨水收集、垃圾分类收集、供电系统, 推行国外广泛流行的低碳展馆。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东场馆区, 市政用水系统采用大面积收集屋面雨水, 每年可节约优质饮用水达百万立方米。低碳餐饮杜绝“粗放掠夺式”浪费资源的消费模式;低碳运输提倡对参展商品的货运选择低碳节约的运输方式, 尽量做到集中一次性运达,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5]。

参考文献

[1]张黎.会展旅游产业链研究——以成都为例[M].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5) .

[2]南宁统计年鉴2011年.

[3]广西会展网http://www.gxexpo.com.cn/.

[4]《中国东盟博览会带动广西会展业“百花齐放”》[N].广西日报, 2013-1-29.

[5]阚越, 郑昌江.低碳经济导向下的会展业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 2011 (2) .

会展旅游产业链 篇2

[摘 要]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本文从旅游会展的视野,对旅游会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管理模式做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旅游会展的对策。本文主要以大型旅游交易会、展览会及博览会为研究对象,而未对旅游会议、节事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状 管理模式 对策 旅游会展

一、我国旅游会展的现状分析

自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于199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旅游会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器”,得到了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视,使全国各城市形成了一股大办旅游会展的热潮。目前每年全国举行或组织参与的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不下20场次。

纵观历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会展具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层次众多

每年全国举行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种类繁多。

2.主题多样,形式不断创新

随着携程、51766网站为代表的第四类旅游网站的出现,旅游会展形式不断创新,出现了虚拟旅游会展―网上展览会,这种形式使旅游展会更具推广效果。网上博览会所采用的是“自助式旅游大卖场”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博览会将会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供需双赢的信息流平台与交易平台。换言之,展商借助这样的博览会可以完成从收集市场信息,产生销售线索,到制定销售方案,实现销售目标等完整的营销体验。

为了更好地推介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具有鲜明的主题的旅游展会也相继亮相,如红色旅游博览会、森林旅游博览会、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等。

3.展出规模不断扩大,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以历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业界参展需求的增加,各种类型的旅游会展的场馆规模都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为了取得更好的展台视觉效果,各展团及参展单位积极组织,认真筹备,注重突出自身特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使展台设计更加新颖、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4.旅游会展的管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

目前我国的展览会管理模式还停留在“政府主导型”阶段。根据“2006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目录表”,2006年我国举办的旅游会展,除了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的主办有公司参与运作外,其他的主办方都是各级政府部门,在承办单位中,政府承办的比例为45% ,公司参与承办的`比例为55%。可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仍是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

二、我国旅游会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会展业还处于市场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但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19,我国全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数量为1000个,2006年,这一数字跃升至3800多个。然而,当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着管理法规滞后、准入制度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目前中国市场的展会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展会还不多。作为我国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展除了具有上述共性之外,仍存在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展会规模偏小,层次较低

一般认为,大型展览的展出面积为5万平方米以上。从表2我们发现,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盛会,除2006年、年和20的展览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外,其余的都小于5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旅游会展。国际旅游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旅游交易会―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2007年展览面积为15万平方米。

2.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随着旅游会展产业的逐步成熟,我国的旅游会展逐渐向市场化、商业化转型,在很多项目上采取面向社会招标的运作方式。而在由政府总体掌控的大型国际旅游展会的运作中,企业或社会各界也开始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子项目。这反映了我国旅游会展办展主体的创新和转型趋势。但是,如前所述,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是仍目前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企业介入的非常少,即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3.旅游会展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国际展览会同盟(UFI)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UFI对申请加入的展览会的规模、办展历史、国外参展商比例、国外观众的比例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UFI认证对展会的市场推广、品牌意识的增强、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经UFI认证的展览会是高品质展览会的标志。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内地已获UFI认证的43个国际品牌展览会中,只有国际酒店餐饮设备展一个是旅游展会,这与有着类型、主题多样的旅游会展是不相称的。

4.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入世”,许多新开放行业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会展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会展人才的状况表现为: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失率大,会展经理人极不成熟,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中国有会展从业人员100多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的各级管理人员约15万人,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展览专业学习和培训,各地都缺乏真正懂得会展业的人才。

三、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会展的对策分析

有识之士认为,会展经济应该沿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本着这样的原则,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会展经济,可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企业与协会各司其职,是构筑会展业管理模式的三条不可缺少的路径。对于政府而言,应跳出会展活动的微观运作,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产业导向和市场监督作用。

加强法规建设,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管理办法,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会展管理体制、会展主、承办单位的资格和职责、报批程序、会展市场秩序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会展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同行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各地优秀会展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和培训双管齐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也是政府需要加以促进的工作。

国外把会展管理人才划分为核心人才、辅助性人才与支持性人才三类。在核心人才中,项目策划、营销和运营管理人才尤其重要。他们在行业内层次最高,专业操作能力最强。辅助性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与销售等人才;支持性人才则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员等。从中国的客观情况来看,会展支持性人才的培养已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许多高校开设了外语、旅游管理专业,而且教育层次、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这使得支持性人才相对充裕,而会展核心人才和会展辅助性人才缺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要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必须先有一个较强的师资队伍。但是,中国高校目前专门投身于会展教育与科研的学者不多。

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应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4.提高旅游会展的市场化程度

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展览会很少由政府直接出面主办,完全融入了市场化机制,而极少数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也是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从中国目前会展市场的实际来看,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现阶段完全退出会展项目的投资领域,完全依赖现有会展企业来办展,但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可逐步逐步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先实行“官办民营”,最终实现“民办民营”。

5.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与实施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样,展览会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众所周知,中国不缺展览会,缺少的是展览会品牌。为促进中国旅游会展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从国内外成功展览会来看,品牌展览会要有六大要素支撑:一是权威协会和行业代表的坚强支持;二是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提供专业的展览会服务;四是配合强势的媒体宣传;五是获得国际博览会联盟的资格认可;六是坚持长期的品牌战略。要想把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吸引到展会上来,组织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品牌观念,制定品牌战略,对照上述品牌展览会的六大要表,从主题选择、管理服务、场馆设计、展览会的宣传与推广模式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立 青:国内外成功展览会的经验及借鉴[J].发展研究,第4期,P7~9

[2]苏文才著:会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出版

会展产业链无处不科技 篇3

业内皆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见证了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历程,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在改革开放的宏伟大潮中不断成长起来。2008年,随着琶洲展馆C区竣工,广交会完成整体搬迁,广交会展馆已成为亚洲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国际会展中心,其科技含量可见一斑。

据悉,琶洲展馆C区计算机网络系统包含信息网络、保密网络和智能网络三个相对独立的网络,整体结构参见下图:

其信息网络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规模是最大的,负责为采购商和参展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网上业务办理服务、为业主内部工作人员提供办公网络接入以及为办证业务提供信息基础平台。信息网络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从设备选型及组网技术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

在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下,琶洲展馆C区实现馆内展厅、办证、餐厅以及会议室等公共和办公区域WiFi无线覆盖。加上其接入交换机采用H3C$3600系列智能安全交换机,交换机通过双链路与汇聚层S9512互联,并启用单向链路检测、生成树或Smartlink二层快速切换技术来保证链路的可靠性,同时,部署IP/MAC/端口绑定、ARP动态检测和URPF等安全特性,有效的对接入用户行为进行管控,并从根本上解决了ARP攻击的难题。保证无线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广交会的顺利举办大侠了坚实的软件基础。

以上仅是会展科技的冰山一角。也许是太习以为常的缘故,当我们走进展馆的时候,难以在展会上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存在。事实上从我走进展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走进了一个科技的展场会展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如门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查询软件,搭建,安保消防,展览展示手段,灯光音响,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和交易等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

门禁系统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再也普通不过了,可是一个成熟的门禁系统并不只是刷一下胸卡那么简单。因此,当拥有先进门禁系统的长春汽博会组委会投资数十万元,对门禁系统进行了升级时,行业不禁一惊。经过升级后的门禁系统提高了运营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查验票证的同时,对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时记录,能实时进行各入口流量统计,各时段流量统计,并对门票的销售数据、进场人数、持各类证票人员进场数据比例等,提供科学完整的报表统计及分析。同时防伪能力更强大,采用国际最先进可靠的系统加密安全防伪技术,100%识别票证的真伪,有效杜绝假票、废票、过期票,而且有助于提高门票抽奖的效率。在整个展览活动中,先进而人性化的门禁系统为展会的举办提供保障,也为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树立了一座新的标杆。

展览展示是展会的核心内容,在此平台上各路人马无所不用其极。

例如,2010上海世博会早已圆满落下帷幕,在回味之余我们不禁感叹:现代科技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对视觉感官的追求已大大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一个在世博引起轰动,甚至引起全球关注的展项,就是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百忙之中参观完美国馆后直奔而去然后又匆匆回国的巨版动画——《清明上河图》,其并且被冠以“中国馆镇馆之宝”的美誉。这部长128米,高6.5米的动画展项令所有的展项都叹为观止,观展的长龙令更多的游客望而却步而未能一睹尊颜。相关人士介绍,这是一种典型的折幕展览手段,它的轰动效应主要来自于对《清明上河图》的动画模拟与实现,经过巨型多媒体展现手段凸显了其视觉感官的强烈冲击力。当然这只是展示技术一个代表,其实在现代展会中许多声光电合一的高技术展览手段已是屡见不鲜了。

目前在电子商务技术的助推下,会展业线上“虚拟展会”加线下“面对面交易会”的虚实互补组合方式,正快速在行业内发展并进行渗透。近年来,随着网盛生意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巨头纷纷涉足线下会展业,利用自身在行业、企业、资源的整合力等优势,为会展也带去急需的人脉和企业资源,帮助传统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制造网副总裁兼运营总监黄良发认为,“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展览和贸易活动,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网络技术可以突破现场展会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正在逐步被人接受,并在发达国家率先发展。例如,美国已经有98%的企业将电子商务应用到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中,有72.4%的企业接受过网上虚拟展会服务。因此当我们谈到会展业中的科技元素时,随处不在的网络技术更是不可忽略的。

众所周知,数据是商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数据统计也是现代展览业的一个难题,精准的数据统计对于展会的效果评估、品牌塑造、招商招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从前确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而3wShow的出现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据西安远华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呼庆源介绍,3wShow功能全面、强大,3wShow的基本功能,涵盖了从会展策划、招展到会展总结、决策分析的全部过程,为用户完整地管理和运作一个会展提供了充分而强大的保障和解决方案。3wShow提供用于召开小型或大型会议会展的几乎所有的功能,包括管理策划数据、检索潜在客户、自动发送传真和电子邮件、自动制作会刊、邀请函、胸牌、会议预算决算等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会展业务,有效的缩短了策划过程,降低了招展成本,强化了决策分析能力,在提升展会的竞争力上如虎添翼。

会展旅游产业链发展策略探析 篇4

1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内涵

1.1 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

从语法角度讲, 会展旅游属于偏正短语, 会展是用来修饰或解释旅游的定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会展旅游属于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后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不能把会展业理解为会展旅游, 同样也不能把会展业说成是会展旅游的简称[1]。在这里, 会展是会议、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 一般地, 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 由多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定期或不定期, 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交流交易活动[2]。而旅游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有关的行

民营快递行业存在的价格定价随意性大, 导致民营快递行业的价格体系混乱, 并直接导致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规范价格, 或实行浮动价格联盟体系, 要优于自行定价。目前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 国内快递行业中, 民营企业的价格已经开始渐渐趋于统一。从申通、圆通、全一等几家规模较大且较规范的民营快递企业定价表上, 不难发现, 规范价格即保证了自身的盈利, 也确保了市场的有机发展。2.2长期策略

从长期策略看, 需要明确民营快递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开发新服务产品策略、资本积累、形成成熟的产业联盟并与国际速递巨头进行抗衡、企业文化积淀策略。

(1) 开发增值新产品策略。从长期看, 传统市场蛋糕的份额有限。因此, 如果需要在快递市场继续立足, 必须推陈出新, 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传统的速递模式是将货物或包裹由A地送达B地, 或实现货物的门到门服务。然而, 市场需求不止于此。可以看到, 随着电子商务的成熟化, 更多的快递业务不仅限于递送, 还将有现金费用结算、货物运输保险、限时递送等特殊需求。

(2) 资本积累形成成熟的产业联盟。民营快递企业目前的规模都很小, 要生存就要不断壮大, 不断地发展自身, 但是资本规模的不足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民营快递企业可以通过组合上市、战略联盟、出售部分股权或银行贷款等方式来拓展融资渠道, 进一步发展与壮大自己的实力, 通过对资金的积累扩大企业的规模。民营业。旅游关联到旅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 它构成一个综合性概念。狭义的旅游业是由与旅游活动相关程度最为密切的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饭店业三个部门所组成的行业。综合来看, 国外的研究一般认为会展旅游就是“MICE”, 即会议 (Meeting) 、展览 (Exhibition) 、奖励旅游 (Incentive) 、综合性会展 (Convention) 、节事 (Event) [3]。国内一般将会展旅游定义为:通过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博览会、交易会、体育运动会和节庆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的各种旅游现象和关系的总和[4]。会展旅游不仅具有会展的商务功能, 而且具备旅游的休闲功能, 是联系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桥梁和纽带。

1.2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内涵

会展旅游产业链是以会展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链。通过对会展旅游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 会展业和旅游产业所涉及到的具体行业相互交错, 紧密联系。这种联系成为会展业和旅游产业对接的纽带。虽然这种对接不同于西方旅游业主动参与会展业的“互动”模式, 而来源于旅游业对会展业的被动接受的“外推模式”, 但是不管主动也好, 被动也罢,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 意味着产业链各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环节的优化, 如交通、住宿、餐饮等环节, 以及产业链内企业共生体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获得协同优势。

因此,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实质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和产业分速递行业应该树立竞合的观点, 与同行之间应结成战略联盟, 既竞争又合作, 通过类似于经济共同体的模式, 以规模化的集团模式对抗来自于外来竞争者的挑战。

(3) 企业文化积淀策略。从目前情况来看, 民营快递公司尚未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在一般公众的心目中, 民营快递行业远未纳入质优产业范畴。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缺陷外, 企业文化底蕴稀薄也是民营快递企业的一大弊端。从长期来看, 加强团队建设, 强调企业价值观, 设定企业愿景和目标都是凝聚企业人气的重要手段。

3结语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默默积蓄力量并迅速崛起。而民营快递是我国服务经济发展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民营快递企业要发展, 必须首先设定近期和远期的发展战略, 要走品牌之路, 对内主要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完善管理体制、加快网络建设并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外则通过壮大企业的规模, 走差异化战略并树立竞合观念, 加强各方面、各领域的合作来实现品牌化。

参考文献

[1]孙妍.快递协会在京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网站, http://

[2]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工而形成的, 以会展业和旅游业为支撑, 以产业融合、优势互补为目的, 以消费者的消费路径为纽带而形成的价值链。

2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分析

产业链构成要素分析是确定产业链上战略环节的基本前提。在会展旅游产业上, 会展为参与各方提供了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 旅游为参与者提供了食、住、行、游、购、娱的服务。故会展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2.1 参展厂商

参展厂商属于会展旅游产业链上的上游环节, 主要指参展会展的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体。参展厂商是会展产品的动力层次, 正是有了市场的需求和参展厂商的参与, 才会产生会产旅游产业链的其他要素。同时, 参展厂商也是会展旅游产业链上的消费者, 其在提供会展产品的同时也存在营销、住宿、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

2.2 会展组织者

在成熟的会展系统中, 会展组织者主要指专营会展业务的结构和部门, 即会展公司和一些行业协会。会展组织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特定的参展厂商发生业务关系, 有特定的服务对象;二是创造出服务的产品——会展, 即提供展示环境和信息。会展组织者是整个会展系统的中枢, 它的经营能力直接决定了会展的性质、特点和形式, 而且决定会展的最终效果和整个会展旅游产业链的质量。

2.3 消费者

消费者就是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使用者, 包括商务消费者和一般消费者, 商务消费者以参加会展交流活动为主, 一般消费者主要目的为参观、游览、休闲等活动。在商品经济活跃发展的条件下, 消费者数量是很难确定的。整个在会展旅游产业链中, 消费者是整个链条的关键环节, 始终贯穿于从参观展会到旅游休闲的各个环节。失去了消费者的参与, 会展活动失去了目的, 也就无法完成以后的旅游环节。所以, 消费者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起点和终点。

2.4 旅游经营者

旅游经营者主要指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专业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主要指旅行社、景区、及其他为游客提供旅游产业服务的组织或个人。一般而言, 旅游活动由“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成, 其中“游”和“娱”是核心内容, “吃、住、行”是必要条件, “购”是附带行为。由于旅游经营者的参与, 使会展业向纵深延伸, 与旅游业对接, 从而保证了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完整性。

3 基于要素构成的会展旅游产业链发展策略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组成会展旅游产业链的若干要素中, 参展企业、会展组织者、旅游经营者一般都属于市场化的企业, 而这些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否能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支持。所以, 会展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在于从政府、产业、企业等层面来保证消费者获得满意的会展产品和旅游服务。

3.1 政府层面:优化发展环境, 规范发展秩序

消费者不仅是具体会展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 同时也是会展旅游所在地环境的感受者。具体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好坏, 影响了消费者对某个企业的价值评估, 而会展旅游环境的优劣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一个城市印象的基本判断。目前, 我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少数城市外, 其他地方的产业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尤其产业发展软环境。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会展旅游城市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 提高会展旅游人员的素质, 提升会展理念和经验, 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形象。同时,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 给游客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3.2 企业层面:明确企业定位, 核心企业主导

产业链上的企业按照在产业链上所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不同, 可以分为核心企业和一般企业。其中, 核心企业对于协调产业链网络中不同节点企业的行为, 挖掘产业链潜力并实现集成优势起着重要的作用[6]。一般认为, 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后, 将有利于将单个企业的优势转化为一个区域和产业的整体优势, 形成区域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可以是单一企业, 也可以是有若干企业组成的企业战略联盟。会展旅游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决定了会展旅游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一般是以市场竞争为主导、以政府协调为辅助而形成, 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会展业或旅游业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作为旗舰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资金、人才、服务质量、品牌等优势脱颖而出, 具备了影响整个产业链构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3 产业层面:加快产业融合, 实现优势共享

产业融合的目的在于降低产业进入壁垒, 实现产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产业融合加快了企业在某一空间上的集聚, 为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基础。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会展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使不同的企业加强了联系, 这样产业链内的会展与旅游企业就会自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 使原来的断链、短链得到续接和延伸, 优化了原来的产业链结构, 同时可以借助产业链内的网络关系为不同企业之间在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方面的共享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概念, 指出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区别。同时, 结合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构成要素, 分析了发展我国会展旅游产业链的策略。

关键词:会展旅游,会展旅游产业链,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云龙.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兼论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J].旅游学刊, 2003, 18 (5) :47~51.

[2]王书翠.会展业概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3) .

[3]保健云, 徐梅.会展经济[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2) .

[4]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8) .

[5]王保伦, 王蕊.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本质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5) :76~80.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篇5

一、会展旅游的效应分析

会展旅游是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和博览会、奖励旅游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效应好.关联带动性强

1998年,美国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中,6%为会展旅游,人数近300万,它们的消费总额达850亿美元以上。根据香港展览业协会所提供的数字表明,I999年展览业为香港带来的收入已经达到10亿美元以上,估计其中仅2亿美元是展览业本身的收入,8亿美元是由展览活动带来的其他行业的收入。国际上会展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在I:4到I:9。由于会展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连带功能,当今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议举办权的竞争日趋激烈。

(二)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知名度

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大大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上海成功地举办99(财富》论坛,使全世界商界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里。而APEC会议的召开,使世界首脑人物云集上海,更使上海声名远播,成为世界级的安全会展旅游目的地。这一切又为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埋下了伏笔。位于海南省东部万泉河海口的博鳌,过去是一个在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镇,虽然开发商在这里做了近lO年的努力,但小小的博鳌仍然是默默无闻,然而“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大会使其一夜成名。

(三)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

国际会展旅游对举办城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便捷的交通,要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购物娱乐场所等,从而推动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为城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能促进举办地文明程度的提高

会展旅游能起到传播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积极作用。因为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集合性特征的知识性活动,会展旅游能集中和直观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经现代通讯手段与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便 在社会当中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使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开来。进而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举办地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

二、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背景

中国的会展旅游是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0世纪9O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陷入低谷。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支独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01年我国GDP增长达到7.3%,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

1999年8月I 1日,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主席及执行董事访华,标志着国际会议已开始瞄准中国市场。执行董事汤姆·霍尔顿先生发表了自己对中国会展旅游前景的看法: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国际市场,我们决定从高层次上进人中国会展市场,以协助中国成为世界上新的会议目的地。中国于2001年I 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各行各业的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和经贸往来明显增加,这意味着来华商务旅游者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 往来更加频繁,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这一切为中国的会展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放眼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增势更为明显。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人数1.37亿人次,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6%;中国的香港也将排名第五,接待游客5930万人次,占世界3.7%的 份额。从出境旅游来看,2020年中国也将成长为世界第四大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1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2%(世界旅游组织,1996)。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会展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会展旅游又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 增长机会。

三、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会展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

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若徽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展和国内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北京在2000年举办的展览拉动了北京相关产业产值增长10亿元。上海2001年举办的展览直接收入18亿元。会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

“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面积迅速增长。全国室内展馆面积在“九五”前不足80万平方米,但截止200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成倍增长,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方米。中国会展场馆如上海中德合资建设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等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这些场馆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会展业的主角。

(三)中国主要会展接待单位已相继加入国际会展组织

加入国际会展组织能使我国会展界迅速、准确掌握和传递国际会展的信息和发展趋势,还可以学习国际各旅游会议局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办会办展的水平。截止到2002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这意味着中国会展旅 游将均分世界会展市场。

(四)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形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会展旅游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会议、展览场馆、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还要有较好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我国的北京作为首都、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后经 济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具备了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的优势。

(五)我国在国际会展旅游中的地位还比较低

据ICCA统计,每年全世界举行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ENTERPRISE ECONOMY 2005.5 会外宾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达40万次以上,会议总开销逾2800亿美元。中国却未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中国在1998年接待国际会议排名中仅列第34位、在亚太地区列第12位,落后于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韩国、泰国;2000年在接待全球国际会议最多国排名中,中国排第37位,这种现状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

和旅游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

四、中国会展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国际管理的会展旅游市场运作机制

我国国内会展旅游的管理机制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目前,我国仍保持着国际会议和展览主办单位的资格认定制及立法的政府审批制,许多展会实质上都是政府部门主办的,或者是由相关部门的下属公司操作的。这种审批 制度造成了行业管理的低效率和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日本等国因为发展会展旅游曾颁布了《通过促销和举办国际会议等振兴国际旅游法》,但在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从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角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会展旅游的发展。我国国内办展的法律法规也十分不健全,目前,仅有1995年9月22日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关于出国(境)举办招商和办展等经贸活动的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导致目前我国会展旅游比较混乱。

(三)重展轻会现象严重

在会展旅游的发展中,展览旅游由于一般规模较大,人数众多,短期经济效益明显,因而受到国内普遍关注,而会议旅游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展览旅游的发展需要举办地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商业环境优越、信息辐射迅速等条件。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城市也纷纷把它作为经济的助推器,盲目兴建展馆,致使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四)国际化品牌的会展少

品牌是会展旅游发展的灵魂,也是中国会展旅游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和会展名城,如米兰国际博览会、巴黎博览会等。我国除了广交会等会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外,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的、临时性的。国内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会展企业或展会如深圳的高交会、珠海的航空展、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大连星海国际会展中心、北京国际汽车展等。这些品牌企业或展会为我国其他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这些民族化的会展品牌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国际性公司或展览会相比,无论在品牌的知名度上,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五)专业人才缺乏,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体系

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考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目的地必须有三个要素:一是综合吸引力;二是会议中心、展览场馆、高星级酒店为代表的硬件建设;三是专业会议组织策划者(PCO)为代表的软件条件。这里第三个要素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会展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就难以改变我国目前在国际会展界的落后地位。

五、中国会展旅游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设立全国性会展管理机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f3~-I-对会展活动的管理机构,这对于指导和审批会展活动的进行是极为不利的。全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无序性急需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指导会展活动的开展。鉴于国外会展旅游的管理是被纳入旅游业的管理机制下,我国也可以考虑在国家旅游局下设置会展司,统一对中国的会展活动进行管理。

(二)会展场馆的建设应具有超前性

就总体而言,中国会展场馆规模偏小、设施落后、功能单

一、低层次重复建设现

象严重,难以满足目前日益发展的会展旅游的需要。在这方面,应吸收国外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注重场馆规划设计的专业性、智能化、功能的多样性。

(三)全国各旅游地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会展旅游的开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它牵涉到许多经济部门及其他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它的顺利进行。会展旅游的目的地一般是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活跃的地方。就目前国内各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方面因素而言,中国真正能搞展览的城市并不多,除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带外,其他地方条件还不很成熟,要适当控制展览目的地及展馆的建设,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和会展大战的发生。

(四)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在我国会展旅游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和先进的会展管理手段已成为我国会展旅游持续发展的一大症结。我国会展教育严重滞后于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五)饭店业应重视会展旅游市场的开发

饭店业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支柱之一,饭店业利润率的下降,又导致旅游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下滑,这一系列状况在传统旅游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饭店业有必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休闲旅游者代表着饭店业的较大消费群体,但是那些旅行费用可以报销并且经常出差的会议代表才是为饭店业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源群,他们为饭店带来的好处决不仅仅是填补空房和充当口头宣传员。因此,利润丰厚的会议市场正在变成饭店业越来越重要的争夺激烈的目标市场。

(六)增加促销投入,对中国主要客源市场做有针对性的促销宣传旅游者选择去或不去某个特定的目的地的重要标准是该目的地的形象,即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各种预期的总和。而这种预期是来自于口碑和各种媒体信息。

1,要想成为会展旅游举办地,我们必须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向会展决策者宣传促销。可以采用的宣传促销方式有:在相关的专业杂志上做广告,向会展组织协会策划者邮寄宣传品,邀请主要人员考察旅行和通过互联网展开宣传攻势等。中国上海能申请到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是与我国强大的宣传促销分不开的2.我们还应注重与客源地的旅行商联合促销。我国在澳大利亚的宣传促销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000年1月至8月,澳大利亚旅华人数为18.0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驱使旅行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宣传中国旅游。中澳之间巨大的商业潜力,越来越多 的公司和协会挑选中国为其会议和奖励旅游的目的地,中国2001年被澳大利亚著名的会奖杂志“The Quorum”的读者评为2001年最受欢迎的奖励旅游目的地。我国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开拓新的会展旅游市场。塞尔维亚世博会对外宣传投入6000万美元,里斯本世博会用于宣传促销的投入高达1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政府的宣传报道和赞助广告商的投入。我们能从这些成功的世博会宣传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澳门旅游塔会展娱乐中心 篇6

澳门旅游塔塔身高达338米,置身位于塔身61层、离地223米的室外观光层,可将周边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风景尽收眼底。澳门旅游塔由新西兰CCMBECA公司的著名建筑师Gordon Moller设计,塔顶特以长达90米的钢铁特制长杆为主架,使整体塔身可承受高达每小时400公里的风速。澳门旅游塔同时还是世界高塔联盟的成员之一。

商务首选

澳门旅游塔会展娱乐中心的主要会展设施包括大礼堂、喜宴厅、展览厅、剧院、户外广场及购物中心区域,分布在塔身的地上四层至购物楼层。可容纳100余个标准展台的开阔场地设计及多功能配套设备,使得“展览厅”可迎合各种活动的不同需要。此外,旅游塔特有的“国际级大型剧院”,是澳门最大的3D大剧院之一,拥有宽敞的多功能舞台与最尖端的灯光及视听设备,会场可容纳多达500人的讲座研讨会。

享受美食

置身位于塔身60层的“360°旋转餐厅”内,各地的宾客们可在90分钟内饱览澳门的悦目全景之余,更可在餐厅自助享用琳琅的美食。地道葡式及印度风味、鲜美的海产和即点即制的西式美食及精美甜品。同于旅游塔内的,还有澳门旅游饮食杂志大力推介的“南湖明月”——提供融合传统宫廷淮阳烹调艺术与创新食材搭配的中餐食府;而这里的贵宾包房更是城中名流经常光临并选择宴宾会友的私密场所。

挑战高空

会展旅游产业链 篇7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带来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廊坊等环京地区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面对京津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廊坊市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自身,提高廊坊市会展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GEM模型的理论构架及其应用

加拿大学者Tim Pad more和Hervey Gibson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了GEM模型。目前,该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GEM模型把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可以分为基础、企业和市场三个因素对,每个因素对分为两大因素。如基础因素可分为资源和设施,企业分为供应商和辅助行业与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市场分为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两个因素。

(一)GEM模型的量化

GEM模型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首先对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六个因素从最高分10分到最低分1分来赋值,10分表示非常优秀,而1分则表示很差。其后,运用GEM模型集群竞争力的量化表达式[GEM=2.5(Πi=1~3(D2i-1+D2i))2/3]来计算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总分。

(二)基于GEM模型的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

本文在GEM模型基础上,从上述三方面六因素来选择影响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因素对1中“资源”可分为:交通区位、综合经济水平、政治区位、资本资源、从业人数、人力成本、人力素质。

因素对1中“设施”可分为:城市交通设施、展览场馆、信息通讯设施、政府对该产业的投资力度、政府对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会展旅游行业协会的权威程度及服务水平、科研能力、居民生活环境。

因素对2中“供应商与辅助行业”可包含:会展旅游企业的实力与规模、会展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与发展规划、会展旅游企业营销能力、会展旅游企业财务状况(E14)、会展旅游企业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

因素对2“企业的战略、竞争与结构”可包括:参展商规模与实力、辅助行业实力与服务水平、会展旅游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

因素对3中“本地市场”包括:本地会展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本地会展旅游业竞争程度、本地会展旅游需求规模、本地会展旅游业发展前景。

因素对3中“外部市场”包括:外部会展旅游市场规模和增长率、本集群所占外部市场份额、外部会展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外部会展旅游市场进入障碍。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素指标权重后,根据GEM模型量化表达式计算总分。

二、廊坊市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GEM模型为基础设计了评价指标和调查问卷,并于2014年9月至10月通过网络和实地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其中向会展旅游或产业集群专家发放“指标的权重问卷”9份,有效回收9份,回收率100%。向会展旅游业界发放“指标评价问卷”40份,有效回收28份,回收率为70%。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与数据运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和得分,最终计算出个因素和因素对的得分,结果见表1。对于权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六因素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0,即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二)廊坊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总体评价分析

参照GEM模型的计算方法和表1调查所得的数据,计算廊坊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得分为:

计算结果表明,廊坊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407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竞争力不强。

各因素对得分情况的分析:

1、“资源(6.75)”因素得分最高,表明廊坊市在会展旅游业资源方面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中“交通区位(7.23)”和“政治区位(7.56)”得分高于7分,表明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但“从业人数(5.48)”得分较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设施”因素得分高于6分(6.2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其中“信息通讯设施(6.83)”和“居民生活环境(6.75)”得分较高,说明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较高,但尚未形成全国范围的竞争优势;“会展行业协会服务水平(5.42)”和“科研能力(5.12)”得分较低,仅具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的实力。

3、“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因素得分在六因素中得分最低(5.07),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没有竞争力。其中“会展企业产品、服务创新能力(4.52)”得分低于5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廊坊市会展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而其它几项的得分来看也仅仅具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的实力,表明廊坊市会展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管理和经营水平上都有待提高。

4、“供应商和辅助行业(6.17)”因素得分高于6分,表明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竞争优势。其中“会展旅游辅助行业能力与服务水平(6.85)”得分最高,“会展旅游企业之间沟通协作(5.62)”得分最低,只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由于廊坊市会展旅游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不够而导致整体竞争力不强。

5、“本地市场(6.68)”因素得分也高于6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未形成全国的竞争优势。其中,“本地会展旅游业发展前景(7.35)”得分最高,超过7分,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也说明被访者对廊坊市会展旅游产业的乐观态度;其它几项得分都在6分以上,说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尚无竞争优势,尤其在本例会展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尚待提高。

6、“外部市场(6.42)”因素得分也高于6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未形成竞争优势。其中,“外部会展旅游市场规模和增长率(7.56)”和“外部市场发展前景(7.54)”得分超过7分,表明廊坊市外部的会展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优势。“集群所占外部市场份额(5.46)”和“外部会展旅游市场进入障碍(5.16)”得分最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廊坊市会展市场竞争激烈,而本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外部市场中竞争力不足。

三、提升廊坊市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一)实施差异化战略

廊坊市在发展会展旅游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身优秀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同会展旅游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合作,找准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使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防止盲目建设和恶性竞争,促进本地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廊坊市还可依据自身在物流、休闲农业、管道、养老医疗等产业的优势和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旅游品牌。

(二)提高行业协会服务水平,促进会展旅游企业内核建设

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中,行业协会应有效地与政府分工协作,营造会展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环境。行业协会从中观方面从道德和行业自律的角度出制定行为规范,以仲裁和调解为补充,加强行业协调管理。除此之外,行业协会应发挥自己强大的“智库”功能,为廊坊市会展旅游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科研创新等多种服务。促进会展旅游企业内核建设,提高本地会展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三)培育核心企业集团,推动产业融合

会展旅游产业链 篇8

自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于199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 旅游会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器”, 得到了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视, 使全国各城市形成了一股大办旅游会展的热潮。目前每年全国举行或组织参与的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不下20场次。

纵观历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旅游会展具有以下特点:

1. 类型多样, 层次众多

每年全国举行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种类繁多。

2. 主题多样, 形式不断创新

随着携程、51766网站为代表的第四类旅游网站的出现, 旅游会展形式不断创新, 出现了虚拟旅游会展—网上展览会, 这种形式使旅游展会更具推广效果。网上博览会所采用的是“自助式旅游大卖场”模式, 运用这种模式, 博览会将会搭建一个资源共享, 供需双赢的信息流平台与交易平台。换言之, 展商借助这样的博览会可以完成从收集市场信息, 产生销售线索, 到制定销售方案, 实现销售目标等完整的营销体验。

为了更好地推介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具有鲜明的主题的旅游展会也相继亮相, 如红色旅游博览会、森林旅游博览会、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等。

3. 展出规模不断扩大, 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以历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 从表2可以看出, 随着业界参展需求的增加, 各种类型的旅游会展的场馆规模都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为了取得更好的展台视觉效果, 各展团及参展单位积极组织, 认真筹备, 注重突出自身特质,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 使展台设计更加新颖、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4. 旅游会展的管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

目前我国的展览会管理模式还停留在“政府主导型”阶段。根据“2006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目录表”, 2006年我国举办的旅游会展, 除了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的主办有公司参与运作外, 其他的主办方都是各级政府部门, 在承办单位中, 政府承办的比例为45%, 公司参与承办的比例为55%。可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仍是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

二、我国旅游会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中国会展业还处于市场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 但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 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 我国全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数量为1000个, 2006年, 这一数字跃升至3800多个。然而, 当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着管理法规滞后、准入制度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目前中国市场的展会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展会还不多。作为我国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展除了具有上述共性之外, 仍存在自身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展会规模偏小, 层次较低

一般认为, 大型展览的展出面积为5万平方米以上。从表2我们发现, 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盛会, 除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展览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外, 其余的都小于5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旅游会展。国际旅游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旅游交易会—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 2007年展览面积为15万平方米。

2. 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随着旅游会展产业的逐步成熟, 我国的旅游会展逐渐向市场化、商业化转型, 在很多项目上采取面向社会招标的运作方式。而在由政府总体掌控的大型国际旅游展会的运作中, 企业或社会各界也开始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子项目。这反映了我国旅游会展办展主体的创新和转型趋势。但是, 如前所述, 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是仍目前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 企业介入的非常少, 即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3. 旅游会展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国际展览会同盟 (UFI) 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 UFI对申请加入的展览会的规模、办展历史、国外参展商比例、国外观众的比例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UFI认证对展会的市场推广、品牌意识的增强、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经UFI认证的展览会是高品质展览会的标志。截止到2006年年底, 我国内地已获UFI认证的43个国际品牌展览会中, 只有国际酒店餐饮设备展一个是旅游展会, 这与有着类型、主题多样的旅游会展是不相称的。

4. 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入世”, 许多新开放行业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会展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会展人才的状况表现为: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失率大, 会展经理人极不成熟, 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 目前中国有会展从业人员100多万人, 其中从事经营策划的各级管理人员约15万人, 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 没有经过系统的展览专业学习和培训, 各地都缺乏真正懂得会展业的人才。

三、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会展的对策分析

有识之士认为, 会展经济应该沿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本着这样的原则, 笔者认为,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会展经济, 可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企业与协会各司其职, 是构筑会展业管理模式的三条不可缺少的路径。对于政府而言, 应跳出会展活动的微观运作, 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产业导向和市场监督作用。

加强法规建设, 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管理办法, 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对会展管理体制、会展主、承办单位的资格和职责、报批程序、会展市场秩序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指导会展业健康发展, 加强行业自律, 防止同行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 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吸引各地优秀会展专业人才, 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和培训双管齐下,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 也是政府需要加以促进的工作。

国外把会展管理人才划分为核心人才、辅助性人才与支持性人才三类。在核心人才中, 项目策划、营销和运营管理人才尤其重要。他们在行业内层次最高, 专业操作能力最强。辅助性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与销售等人才;支持性人才则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员等。从中国的客观情况来看, 会展支持性人才的培养已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 许多高校开设了外语、旅游管理专业, 而且教育层次、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这使得支持性人才相对充裕, 而会展核心人才和会展辅助性人才缺乏。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要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必须先有一个较强的师资队伍。但是, 中国高校目前专门投身于会展教育与科研的学者不多。

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应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 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 也要给予帮助。

4. 提高旅游会展的市场化程度

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 展览会很少由政府直接出面主办, 完全融入了市场化机制, 而极少数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 也是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从中国目前会展市场的实际来看, 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现阶段完全退出会展项目的投资领域, 完全依赖现有会展企业来办展, 但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可逐步逐步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 先实行“官办民营”, 最终实现“民办民营”。

5. 整合资源, 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与实施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样, 展览会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众所周知, 中国不缺展览会, 缺少的是展览会品牌。为促进中国旅游会展的健康、持续发展, 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整合资源, 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从国内外成功展览会来看, 品牌展览会要有六大要素支撑:一是权威协会和行业代表的坚强支持;二是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提供专业的展览会服务;四是配合强势的媒体宣传;五是获得国际博览会联盟的资格认可;六是坚持长期的品牌战略。要想把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吸引到展会上来, 组织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品牌观念, 制定品牌战略, 对照上述品牌展览会的六大要表, 从主题选择、管理服务、场馆设计、展览会的宣传与推广模式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立青:国内外成功展览会的经验及借鉴[J].发展研究, 2004年第4期, P7~9

[2]苏文才著:会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出版

会展旅游产业链 篇9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促使人们参加会展的核心因素是会展本身, 而目的地的特征则对会展规模产生影响, 从而使会展带给举办地的各种利益产生差异[3]。因此会展旅游活动应当以在本地举办的各种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为核心, 以本地旅游资源及其配套设施为依托, 主动创造旅游主体和旅游需求。依据会展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附加吸引物和会展旅游发育程度, 可以将目前国内的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及其特征分为以下三类, 如表1所示。

1、资源依托-顺势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会展旅游是基于城市本身较为成熟的各方面条件自然发展起来的, 在会展品牌、旅游附加吸引物方面优势明显, 国际知名度较高, 不论是从参展商还是办展规模、质量来说国际化程度都较高。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会展旅游都属于这一模式。这些城市的会展旅游依托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和会展品牌高起点发展, 会展业和旅游业契合程度高, 会展的旅游国际化发展较为成熟, 产品的质量和收益都较理想, 会展带动的旅游相关收益巨大。

2、政府主导-推进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会展目的地城市区位和资源条件较好, 但优势不明显;但政府主导和扶持会展业的力度较大, 促使这些城市的会展业呈现出一种成效明显的推进式发展, 但其国际化程度尚不明显。属于这一类型的有厦门、大连、青岛等城市。会展旅游属于这一模式的城市中会展业和旅游业可以说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中逐步发展起来:良好的自然环境构成作为国际化会展的主要吸引因素之一, 会展业带来的客源又是当地旅游业食、住、行、游的重要收益支柱。这一种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可以说正处在稳定的成长期, 但因基础较薄弱、国际知名度较低, 其会展旅游产品要想顺利地从单一、本地化发展到高端、国际化, 必须和会展业相互配合, 培育出自己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展会, 如深圳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3、重大事件-跳跃发展模式。

这一类模式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最初发展较为一般甚至是空白, 但通过举办一次或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 呈现出阶段性爆炸式发展, 短期内会展旅游收入巨大, 国际知名度迅速提高。会展旅游发展属于这一模式的城市并不多见, 但每一个案例都产生巨大的效应, 最著名的就是博鳌亚洲论坛, 使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海南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国际性的对话平台, 带动了当地各项产业实现了爆炸性跨越式发展。并且博鳌论坛的常规化和系列化保证了当地会展旅游的持续繁荣, 避免了昆明世博会后出现的一定程度的“后事件效应”。这种发展模式无疑为世人瞩目和艳羡, 但其成功依赖于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 可遇而不可求, 不具有特别普遍性;并且如果这类作为重大事件的会展不是常规举办, 还要面临如何规避重大事件结束后会展旅游一定程度衰退的“后事件效应”的问题[4]。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文献提炼整理

二、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条件分析

1、存在的问题

杭州虽然提出了“东方休闲之都, 生活品质之城”等很多旅游宣传口号, 但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却缺乏稳定、统一、清晰的旅游形象。因此在参展者方面, 杭州参展商大都为国内周边省份甚至省内的企业, 国际参展商加入不多[5]。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杭州作为会展旅游目的地, 资源禀赋并不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就其会展业发展程度和设施建设程度来说, 和临近的上海这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会展之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而作为会展旅游附加吸引物的旅游资源, 杭州的山水秀丽程度和中西部的川、滇、桂等地的景区相比尚有差距, 而文化底蕴深厚程度亦不能与北京、西安等古都媲美, 因此仅仅以休闲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特色, 不具有差异化的识别程度。

2、具备的优势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周边有各具特色、发育良好的产业经济带, 并且紧邻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在国际上较高的知名度和其经济和交通上巨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可以成为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一大优势。杭州还拥有一批在全国影响力不断提高的高等学府, 是发展高端会展旅游的人才储备。在会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方面, 包括现有展馆数量和面积、旅游资源及接待能力等, 近年来随着杭州的城市改造都有所提升, 从宏观上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且来随着西博会、休博会、国际动漫节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的发育成熟, 杭州逐渐具备了发展国际会展旅游的关键核心因素。

因此随着近年来自身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区位优势的不断显现, 杭州面临提升自身作为国际会展目的地的巨大机遇, 因此也是杭州发展国际会展旅游的巨大机遇。

三、国际化背景下杭州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三种国内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和杭州自身优势特点的分析, 在国际化背景下, 杭州会展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是:充分汲取三种发展模式的精华, 走“会展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会展旅游品牌塑造”与“专业化国际化会展旅游产品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培育与凝练杭州国际化会展旅游发展模式。

1、政府引领, 实现会展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会展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因此需要政府引导各方资源、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来提升会展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如大连市1994年将展览业的发展列入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中, 提出了建设国际著名展览城市的发展目标[6]。这些对会展业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为大连市会展产业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杭州在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的过程中, 政府的支持引导对会展旅游资源的优化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国际化会展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国际性品牌展会的培育和国外知名展会的引进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杭州市主要办展机构之一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积极的工作, 如2007年3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 国际展位比例达到了50%[7]。

其次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中多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政府的组织协调。如中国贸促会杭州分会, 已经与教育、科研机构中的旅游、经济、法律等专家学者及阿里巴巴 (中国) 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本土会员企业建立了积极关系。通过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 这些都将是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宝贵资源和支持力量。

最后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需要杭州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会展场馆建设、市民素质、语言环境等各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 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得以实施和完善。

2、强化区域合作, 借助上海实现杭州会展旅游品牌塑造

上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和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杭州应当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借助上海的优势条件和国际知名度拓展自己的国际会展旅游市场。首先杭州在对会展业进行国际营销和宣传的过程中应当突出自身临近上海方便快捷的国际交通区位优势, 提高国际会展旅游客流对杭州可进入性的认可度。其次上海作为全国一流的会展发达城市, 拥有众多著名的品牌展会。杭州会展业应当参与其中, 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协商承办。如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预测将持续6个月, 举办1000多个会展, 吸引观众7000万人次, 杭州应当抓机遇, 努力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一个重要分会场, 吸引世界对杭州的关注[8]。

杭州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 应当以战略性的眼光突破地域的限制, 将杭州放置在中国东南沿海现阶段对外开放的国际化大背景下, 不单单服务于已进入杭州的国际会展旅游客流, 而更加应当积极走出去, 发展外向型服务经济, 积极承接和挖掘上海这一巨大的国际旅游客流中转地所带来的机遇, 借势于上海实现杭州会展旅游品牌的塑造。

3、旅游业协作互动, 进行专业化国际化会展旅游产品建设

品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集中体现, 因此杭州会展旅游应当通过强化品牌个性来体现产品差异、凸现竞争优势。一是要围绕核心吸引物, 利用重大会展事件, 树立杭州会展旅游胜地形象:通过把握如西博会、休博会、国际动漫节等国际性重大会展举办的契机, 全面参与重大会展事件的会前策划、会中服务、会后旅游[9];二是围绕附加吸引物, 依托资源优势, 加速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大型旅行社应当充分利用重大事件的举办所形成的形象认同效应, 实施主题鲜明的会展旅游产品的海外营销策划与目的地形象推广计划。

杭州发展会展旅游应当通过努力给国际会展旅游者留下良好印象, 不仅促使他们在本届会展中参与旅游活动, 更重要的是将大型会展发展成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产品, 重塑城市形象, 同时引发后继的回访行为。

参考文献

[1]Harry H.Hiller.Conventions as mega-events:A new modelfor convention-host city relationships[J].T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 (5) :375-379.

[2]Hanqin Qiu Zhang, Vivien Leung, Hailin Qu.A refined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J].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 (4) :1123-1127

[3]Martin Oppermann.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 (1) :178-191.

[4]保继刚, 徐红罡, 朱等.城市旅游-案例.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5]张旖.杭州会展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 2007, (8) :141-142.

[6]刘德艳.大连会展业管理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 2005, 19 (4) :54-59.

[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杭州商会十年报告 (1997-2007) [R].2008.

[8]崔凤军.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关于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 (3) :45-46.

[9]郑四渭, 郑秀娟.国内外会展旅游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16 (2) :56-59.

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分析 篇10

一、企业盈利模式及会展盈利模式

企业盈利模式即企业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主式盈利, 通过开发产品, 形成规模效应, 降低成本实现盈利;一种是外延式盈利, 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实现盈利。

会展盈利模式即会展企业在自身及上下游价值链中建立的赚钱渠道和模式。会展企业的运营包括展馆自身与展览项目的运营, 本文主要论及以自有场馆为经营基地的会展企业 (也称基地展览机构) , 不限定于以运营具体会展项目为主的展览项目公司。

二、会展产业链解构及盈利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会展经济是集商贸、交通、运输、宾馆、餐饮、购物、旅游、信息等为一体的经济消费链。从会展业务流程来看, 会展产业链主要包括:会展策划与会展组织、场馆规划与建设、营销与广告宣传、工程 (布展) 及电信服务、运输报关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交通住宿与餐饮旅游娱乐休闲服务、人才培训、会展管理与评估等。

会展产业链的绝大多数收入目前集中在展览项目自身。自有展馆的展览机构 (也称基地展览机构) , 如承办广交会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展览出租展位、展览服务、广告媒体经营收入等是传统盈利点。去年以来, 每年两届广交会直接和间接效应之和超过300亿, 占广州市全年GDP近4%。承办方的消费支出带动举办地广州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租赁业等部门。

会展经济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在办展获取商业利润的同时, 会展具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益属性。如政治宣传类会展、司法展览、文体类会展、科教类会展等都有其社会效应。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媒介试水虚拟展会对实体展会造成冲击, 会展企业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影响, 有必要重新分析全产业链盈利节点, 拓展有成长前景的新利润增长点;对现有盈利模式, 也要进行更新, 拓展其盈利潜能。

三、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及利润增长点分析

1. 场馆建设及物业增值盈利模式

场馆本身是会展经济的基础。从场馆建设角度出发, 会展经济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周边土地的升值实现投资回报。涉及场馆的建设和经营, 通常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政府统一建设和经营。发达国家如德国等就是由各级政府投资兴建展馆, 并以综合效益提高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 引入战略投资人, 管理方是会展公司的董事局, 而所在城市的市长可能出任董事局主席。政府投资有利于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第二种模式类似香港模式, 即以土地换展馆。政府划拨土地, 由相关公司建设展馆, 并可配套建设酒店、公寓、写字楼, 展馆所有权归属政府, 但政府不收使用费, 展馆依靠自身运营实现良性循环。

展览场馆通过展览的举办可为当地带来高强度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加剧相关服务业集中, 带动周边地区配套设施的完善, 从而带旺物业增值和盈利。如广州市在投资兴建国际会展中心时, 不仅直接投资场馆建设, 还投资改善场馆周边道路、绿化、停车等市政配套设施, 铺设顺畅的路面和地下轨道交通网络, 使展览场馆周边地价大幅升值。

2. 场馆租赁盈利模式

场馆租赁盈利模式是展览场馆所有者通过合同形式将经营场地出租, 并从中收取一定租金的盈利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分离, 承租人按合同规定交付租金和维护资产外, 享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能够不受行政干预地安排和组织场馆的人、财、物。目前, 场馆租赁是自有展馆的基地展览机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3. 产业链增值服务盈利模式

展览机构通过向上下游客户即展会组织者和参展商、采购商等提供增值服务获取盈利, 通过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 积极开发引进与展览、展馆配套的服务项目, 包括工程搭建、展具租赁、广告制作发布、餐饮住宿、商务礼仪、旅游票务等, 提供增值服务。这样能有效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 也可在拓展利润渠道的同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形成核心竞争力。

4. 自办展览盈利模式

展览机构自办展览集场馆优势、服务优势、本土产业优势为一体, 可有效拓宽盈利渠道。目前, 国际基地型展览巨头, 自办展均占绝对份额, 如科隆展览公司展馆95%是自办展,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展馆自办展占70%;从经营收入来看, 汉堡展览公司70%来自自办展、15%来自客展、另有15%来自会议;意大利米兰展览公司自办展和客展各占50%。拓展自办展盈利模式, 基地展览机构可利用自身资金和资源优势, 以兼并、收购、合作等模式在外地或国外举办自办展、合办展;对于成熟的自主品牌大展, 可通过服务、展期、展馆位置优先倾斜等措施, 扶持其发展成为超大型的世界级品牌展;对于产业布局上有后发优势的题材、高新技术、创新型题材, 要抢占展览题材, 创办新展, 并实行场租优惠等扶持策略[1]。

5. 展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展会网站定位于为会展所有活动与企业提供各种营销服务。展会电子商务拓展展会宣传、招商、招展渠道, 实现实体展会和网络展会的有效互动;优化展会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并能延伸展会服务和功能, 提供高附加值的捆绑式、一站式服务, 有效锁定目标客户。展会电子商务业务如能运作上市, 将是会展企业的重要新利润来源。

网上展会业务的运营重点在网上展会、网络广告、网络信息增值服务、数据库营销等方面, 除与传统B2B网站类似的赢利方式即广告和收费会员收入外, 展会网站还可销售会展的附属产品, 如展商名录、会展杂志、会展刊物等。展会网站要实现盈利, 要针对主办机构、会展服务商、参展商等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开发和维护, 确保网站界面友好、导航准确、网速流畅、搜索到位。同时, 加强展览项目相关资源整合, 使网站成为资讯和贸易撮合平台, 并提供各种会展定位、市场调研、品牌推广、渠道与客户资源共享等服务。

6. 展览会议论坛模式

展会集聚大量人流、信息流, 是商家获取信息、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场所。展览性会议功能的影响力可彰显展览本身的辐射力。如“广交会区域经济影响研究项目”调查显示, 每届广交会参展商在广州举办会议、产品推介会等相关活动的费用总计为1.88亿元, 两届合计约3.8亿元, 市场容量非常诱人。开拓“展会论坛”及系列会议的主、承办业务将带来丰厚利润[2]。

7. 展览场馆和展览公司的资本运作盈利模式

资本营运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或者壮大资本实力来增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展览场馆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 仅仅靠国家拨款和企业自身积累, 不符合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 展览场馆可利用资本市场, 通过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租赁等方式, 实现展馆资本的保值、增值, 增强展馆的盈利能力。此外, 目前展览公司利用自有雄厚资金进行资本运营成为新趋势, 运营方式主要是展览项目的并构重组、展览品牌收购等。

8. 展馆品牌和展会品牌盈利模式

提升展馆品牌可增值无形资产。知名的品牌展览场馆普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 拥有作为卖方市场的价格谈判筹码;同时, 容易在注意力竞争中胜出, 获取新闻宣传和政府管理资源的倾斜;此外, 品牌价值的提升意味着展馆无形资产的升值以及较高的价格认同, 办展方、参展商等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知名品牌的服务。

提升展会品牌价值可获取超额利润。知名展会以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参展效果提供品牌保证, 同时, 知名展会有能力应对竞争对手的攻势, 巩固客户忠实度。因此, 要注重对已有展会品牌的注册、防伪、维权以及内容创新, 保持品牌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确保品牌自身的增值。

广州对外贸易展览公司借鉴其母公司运作广交会的成功经验, 积极培育自主知名展会。如对自有品牌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 为解决展会规模扩张和展馆面积瓶颈的矛盾, 学习广交会“分期办展”的做法, 实行展会分期, 展会规模扩容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专业性, 巩固了其业内领先地位。

四、结语

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加速, 会展产业链的盈利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以“二八法则”确定会展产业链的盈利侧重点, 以优势资源挖掘扶持影响全局的利润增长点;以“SWOT分析”为行业和企业把脉, 准确定位战略方向;以“波士顿矩阵”原理分析展会品牌的战略取舍等, 强化“金牛”和“明星”品牌, 放弃“瘦狗”和“问题”品牌, 改善业务组合;以“流程再造”、“价值链分析”控制成本, 突出竞争优势等[3]。国际会展业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作为极具经济拉动作用的新型经济形态, 我国会展产业链如何实现盈利模式和达成方式的创新, 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摘要: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及国民经济具有强大的经济关联拉动作用。会展产业链环节众多, 蕴藏丰富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分析自有场馆的会展企业的经营实践, 总结归纳现有盈利模式, 并为其选择更为合理的投资及盈利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基地展览机构

参考文献

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构建及营销策略 篇11

关键词:会展旅游 营销体系 营销策略

“会展旅游”这一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短短20余年的时间,会展旅游在我国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巨大经济效应的发挥离不开完善的会展旅游营销体系的支撑。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以“会展”为题名的文章有6471篇之多,以“会展旅游”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有830篇,而以“会展旅游营销”为关键词的文献仅仅1篇。可以看出,作为旅游业和会展业融合衍生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会展旅游虽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会展的研究,而对会展旅游的研究相对偏少。关于会展旅游营销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拟在界定会展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力求针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实际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体系,为会展旅游营销者提供参考,同时完善我国会展旅游研究体系。

一、会展旅游

国际上,会展旅游即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 的简称),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其观点可以归结为三类:会展旅游产业论、会展旅游产品论和会展旅游MICE论。

会展旅游产业论认为会展旅游业是综合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优势形成的新型产业,它是会展业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学者有王云龙(2003),杨亮(2002)等。会展旅游产品论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会展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形式,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卞显红,黄震方(2001),林越英(2002),应丽君(2003),王春雷(2004)等赞成这个观点。会展旅游MICE论对会展旅游的界定与国际上关于会展旅游的界定基本一致,认为会展旅游即MICE。马艳辉(2000),周春发(2001),罗明义等(2002),许峰(2002),王元珑(2003)等持这种观点。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主张根据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实际来界定会展旅游内涵,因为MICE中的奖励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全面,因此不应该在会展旅游研究的范畴之内。

综合国内外关于会展旅游内涵的研究,笔者认为,会展旅游是一种以各类会议、展览或节事活动的举办为前提,以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有效互动为基础,通过双方为转变为旅游者的会展参与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会展旅游服务而获取一定收益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

二、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构建

(一)营销主体分析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它也有自己的营销主体。从营销职能方面分析,能够为会展旅游提供完善基础设施的是会展城市,直接为会展的举办进行营销的是会展企业,具体操作会展旅游活动的是旅游企业,在会展的举办过程中,为营销其产品而进行会展营销的是参展商。因此,会展旅游的营销主体包括会展城市、会展企业、旅游企业和参展商。

(二)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会展旅游营销的主体包括会展城市、会展企业、旅游企业和参展商。而对于不同的营销主体,其营销对象也不完全相同。会展旅游营销主体的广泛性决定其营销体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1、会展城市

会展城市指的是代表城市政府、会展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内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会展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等也可以纳入广义的会展城市范畴。其营销的客体主要包括国际组织机构、跨国公司、会展的组织者、主要竞争城市、周边城市、参展商、专业观众和城市居民等。

2、会展企业

会展企业主要包括会展策划(服务)公司、展览场馆(会议中心)和展览公司三类,其营销对象主要包括会展主办者、会议公司、专业会议组织(PCO)、会展主办者、政府、协会、城市居民、参展商及专业观众。

3、旅游企业

这里所指的旅游企业指的是与会展活动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旅游企业,即直接性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和旅游景区等,营销对象主要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

4、参展商

参展商兼有营销主体和营销客体的两重身份。作为营销主体,其主要的营销对象也是作为参展商的供需关系对象,即专业观众(包括买家和贸易商)。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出基于我国实际的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框架图(见图1)。

三、会展旅游营销策略分析

(一)会展城市营销

1、城市形象营销

会展旅游发达城市往往具有独特的城市形象,如巴黎的浪漫、香港的动感等。Andrew Bradley 等(2002)指出,正面的城市形象对吸引会展旅游者的作用很大,而负面的城市形象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会展旅游者的到来。因此,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将目的地形象与目的地营销结合用于促进城市对会展组织者及会展旅游者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重大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的实质就是地区或组织通过制造有特色、有创意的事件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塑造目的地形象,并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活动。对于会展城市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事件营销。一是举办节庆活动。二是利用重要事件,即抓住每一次大型活动尤其是国际性活动的机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并大力宣传城市的整体形象。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极佳的事件营销题材。三是制造公关事件。城市应该精心策划各类公关活动,努力制造利于城市形象提升的新闻,以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3、整合营销策略

会展旅游城市营销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整合营销要求城市各个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准确进行城市定位,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会展旅游发展环境。其次,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明确参展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会展活动进行设计与控制,使会展参与者满意。第三,会展组织者要树立新观念,摒除落后的政府主导市场的观念,统一协调资源,加强对会展企业的服务、管理与指导,实现利益最大化。第四,作为会展的相关部门如策划、装饰等会展中介机构以及城市交通、通信、娱乐等服务企业,应为会展旅游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最终,形成在城市政府主导下的,以会展协会和旅游协会为监督执行者,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互利合作的会展旅游营销局面(见图2)。

(二)会展企业营销

一是积极参与城市整体营销。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能给会展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入专业协会和会展旅游的相关组织。这不仅能提高会展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其带来更多更广的客源,更有利于借助专业协会的庞大关系网络,拓宽企业的营销渠道。三是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办展能力。企业的硬件是基础。对于会展企业而言,及时引入高科技,提高办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吸引消费者的基本条件之一。四是开展网络营销。

(三)旅游企业营销

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有效对接,二者联合开展会展旅游营销非常重要。旅游企业可以针对会展的主题、营销计划、服务接待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企业所能参与的部分。例如,会展企业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负责为会展参与者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务,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充分满足会展参与者在展前展后的旅游需求,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吸引更多的会展参与者,树立展会品牌,最终形成以会展带旅游、以旅游促会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四)参展商营销

调查发现,29.3%的参展商选择参加展览会时都认为他们的客户在展会上。有的期望参展能促进公司产品的销售,小部分的企业想要利用展会去开拓公司新的客户市场。随着展览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参展商将展会作为一种吸引客户、促进销售的有效商务平台,具有其他营销媒介包括广告、人员推销、公关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因此,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了解参展商品,宣传和促进商品销售,无疑成为了参展商最主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中国学术期刊网网址为:http:www.cnki.net,搜索时段为1979—2011年,搜索时间为2011-10-23

②周春发. 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③王云龙. 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兼论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J].旅游学刊,2003(5)

④杨亮. 会展旅游业的状况分析和策略初探[J].山东经济,2002(2)

⑤应丽君. 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

⑥许峰. 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⑦春雷.会展市场营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徐秀平,1985年生,安徽省安庆人,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杨方芳,1983年生,河南省邓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

广州会展旅游品牌初探 篇12

伴随着中国经济尤其是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广州会展旅游发展势头比较好。例如每届都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参会人员、新中国历史最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举行两次,2007年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就以其会客商最多、商品种类最全、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成交效果最好闻名于世,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见下表和图1)。

资料来源: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官方网站http://www.cantonfairorg.cn/cn/。

广州会展旅游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亚洲最大会展中心,首期占地4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占地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3万平方米,拥有6个标准展厅)、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天河体育馆等展馆及分布在广州天河区、白云区和海珠区等地的近50家可举行会议的星级酒店,为广州会展旅游提供了足够的场地需求和基本的设施保障。现在,广州会展旅游设施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三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美食节(始于1987年,每年秋交会前后举办)、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始于1990年,每年10月举办)、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每年春夏举办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第十二届广州国际照明+建筑电器展览会、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及2007年的广州博览会等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而广州本土的民俗节庆如波罗诞庙会、正月十六城隍爷出巡、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沙湾飘色和荔枝节等为广州会展旅游增添了不少文化色彩。凡此种种,让广州市民感受到了会展经济、会展旅游的强大冲击力。

广州会展旅游产品主要类型包括:一是会议旅游。如中欧经贸论坛、全球中小企业领袖峰会、“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总决赛、国内外知名公司年会和企业协会会议等,主要是基于政府、协会和公司会议引发的旅游;二是文体旅游。如2010年亚洲运动会、亚冠中超恒大球队分赛场等,是以综合性体育赛事为主而引发的旅游;三是民俗节庆旅游。主要是体验广州民俗,如波罗诞庙会、正月十六城隍爷出巡、乞巧节、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沙湾飘色、荔枝节、春节花市等;四是展会旅游。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粤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家居博览会、国际车展、各种中小型展览会和美术展览等,主要是由展览会、交易会和博览会引发的旅游。

2 广州会展旅游品牌的重要性

会展旅游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的行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大力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加大了发展会展旅游的力度,如北京、上海等城市把会展经济列入大力扶持的产业,北京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使北京的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突显;上海推出多项鼓励政策加强国际展会合作,明确了其目标是要打造“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则宣布要加强香港作为国际会展和旅游之都的吸引力,大力拓展海外宣传,争取在香港举办更多高质量的会议和展览项目。大连、成都、重庆等二、三线城市及珠三角一些其他城市也把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此外,国外那些实力雄厚、办展经验丰富、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的会展公司也都把目标瞄准中国市场,可以预期,我国会展旅游业面临的竞争将是十分激烈的。从国内范围来看,广州会展旅游硬件设施虽然比较完善和先进,但广州会展旅游也存在品牌缺乏的问题,影响了广州会展旅游的竞争力。因此,广州会展旅游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

资料来源:根据表1数据制作。

品牌是能够让品牌拥有者跟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区隔开来、并给品牌拥有者带来增值的无形资产,品牌的载体是名称、术语、符号及其组合,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会展旅游品牌就是把会展旅游作为一种产品经过一定的产品形象塑造来增加消费者对其的印象,让消费者去了解和接受,提高会展旅游产品的价值。

2.1 巩固会展旅游市场地位

我国国内会展旅游最发达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一线城市。北京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其旅游的区域位置、国际影响力、人才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北京接待国际会议的数量及国际会展的规模、质量、水平和影响力等都是全国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位于长江三角洲沿海区域的上海是我国金融中心,其经济、文化、贸易等高度发达,发展会展旅游条件极其优越。广州在政治文化方面的会展经验不及北京,金融经济的会展举办规模也不及上海突出。广州南边有中国香港这个领先发展的国际大都会及会展旅游新秀海南省(海南省因博鳌亚洲论坛而蜚声海内外),而广州周边珠三角其他城市基于会展旅游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相对于广州比较低的成本,都加大了对会展旅游的扶持力度,广州在发展会展旅游的道路上倍感压力。为了巩固国内三大会展城市之一的地位,广州必须进一步整合会展旅游资源,尤其是要在构建会展旅游品牌方面下功夫。

2.2 提高会展旅游市场占有率

从2014年上海、北京和广州这三大会展城市会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在举办的展览场次中,上海769场、北京431场、广州392场;在展览面积方面,上海1279万平方米、北京608万平方米、广州859万平方米;在主要专业展馆数方面,上海14个、北京9个、广州5个;在主要专业展馆数内可供展览面积方面,上海84.4万平方米、北京44.78万平方米、广州50.6万平方米。综合来看,广州的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为189.21,远远低于上海的335.65 (上海比广州高146.44个百分点),但比北京的184.4高(广州仅比北京高4.8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而广州专业展馆数、专业展馆内面积、TOP100展览项目量在全国则排名第二。[1]广州应当充分利用自己会展硬件优势争取多举办会展活动,所以广州进行会展旅游品牌的构建就显得重要——加紧建设属于广州本土的会展旅游品牌,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量,尽量拉近与北京和上海的距离。

2.3 提高会展旅游竞争力

根据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市级行政区中规模竞争力前十强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市、广州市、南京市、武汉市、福州市、长沙市、杭州市、成都市、济南市、太原市。广州在2010年、2011年的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评比中都是排列第一,2012年则排名第四。在珠三角竞争力排行榜之行政改革榜上,佛山第一、深圳第二、广州第三。这说明,广州城市竞争力具有波动性。虽然广州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但单靠硬件设施跟上国际步伐是远远不够的,软件实力才是帮助广州会展业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旅游带动经济、经济带动旅游业发展,塑造会展旅游品牌可以增强广州会展旅游软实力一可以促使参展商和参展人员深入了解广州两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加深游客在广州参展时的印象,提高广州旅游形象的同时也会带给会展旅游者一个难忘的体验经历,逐步提升广州会展产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进而提升广州会展旅游竞争力。

2.4 可以促进广州城市休闲旅游发展

中国南大门广州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总规模达1350.11万人,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毗邻港澳,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是我国南方区域经济中心,国内外影响力比较大,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旅游者。2015年广州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657.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其中,入境旅游者803.58万人次,增长2.6%;境内旅游者4854.37万人次,增长6.8%。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307.98万人次,增长2.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95.60万人次,增长2.6%。旅游业总收入2872.18亿元,增长13.9%。旅游外汇收入56.96亿美元,增长4.0%。广州目前有2个国家级5A旅游景区、23个4A级旅游景区和46个A级景区,各种星级宾馆酒店335家、旅行社356家。但是,广州城市休闲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个很大的约束是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问题。伍向阳、朱照宇(2007)的研究发现,[2]虽然广州旅游业从业人员是北京、上海的3~4倍,但是劳动生产率则大大低于北京、上海的,而广州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也偏低,总之广州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及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广州城市旅游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见图2。因此,创建广州会展旅游品牌,必然会对会展旅游从业人员提出高要求,促使政府和企业加大对会展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经过“蝴蝶效应”,最终有利于广州城市休闲旅游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伍向阳、朱照宇《广州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及其发展战略》数据整理、制作。

3 广州会展旅游品牌的塑造

3.1 市场定位

会展旅游成功举办是需要具备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雄厚的经济实力、配套完善的会展基础设施、高水准的会展服务质量、高度的开放性、广泛的对外交往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广州产业基础坚实,是华南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第三;拥有国内一流的会展基础设施,大中小各类展馆设施体系齐全,可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展览市场的需求;有较为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设施;对外开放是全国最早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广州具备成功举办会展旅游、做大做强会展旅游的基本条件。

21世纪以来,广州会展业规模化发展提速,影响力日益提高,国际化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与国内外会展先进城市巴黎、伦敦、北京和上海相比,广州会展业仍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国际化方面。[2]而目前我国国内会展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广州还面临着被国内其他城市追赶超越的风险。因此,广州必须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强大的区域经济中心实力及悠久的商务文化传统,在力争办好国内会展旅游的基础上,凭借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品牌效应争取多办国际性的会展,不断蓄积力量,壮大和做强包括国际会展旅游在内的广州会展旅游。据此,广州会展旅游市场应坚持国内、国际会展两条腿走路,广州会展旅游的国内市场定位是“中国的现代会展名城”,国际市场定位是“开放的中国购物休闲会展名城”。

3.2 品牌定位

3.2.1 品牌战略目标

一年两度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及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美食节、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等品牌会展为广州会展旅游发展提供了机遇,广州应充分利用这些品牌会展的效应,与时俱进,积极举办一系列与环保、健康卫生、美食、时尚休闲和科技有关的国内和国际会议及文体和节庆旅游,吸引国内外各种会议和展会,让国内旅游者把广州作为旅游度假购物和商务的天堂,国外旅游者把广州作为了解中国、进入中国和开展贸易的桥头堡,最终把广州建设成为世界会展旅游中心城市。

3.2.2 品牌定位

(1)“商务中心”定位。

广州是中国华南区域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秦末汉初以来就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前203年至前111年,赵佗的南越国通过海洋开创了与古希腊的贸易,这是我国与西方国家最早的海外贸易;汉武帝时期汉朝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到东南亚和南亚诸国开展通商贸易;到了明清,广州是特殊开放的口岸,较长时间内一直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广州由于毗邻港澳、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而商业文化发达,每年两度的广交会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商家,广州现在每月都会有上千万的商旅人士往来。得益于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广州还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并且还与北京、上海一并称“北上广”(可见广州知名度之高)。

(2)“岭南文化”定位。

岭南文化的源头是越族的土著文化即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后来土著文化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岭南文化特质。广州历史悠久,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赵佗在广州番禺建南越国国都后,广州就逐步成为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旅游是一种放松、休闲和自我利益实现的体验,广州会展旅游“岭南文化”定位就是将开放、进取和重商的岭南文化特质与旅游的本质结合起来。

(3)“越文化”定位。

越族(百越族)是秦汉以前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民族,(古)越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源头[3]或重要组成部分[4]。朝鲜人、日本人以及南北美洲的土著民族,也很可能都是越族人的后代。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台湾慈济大学、印尼艾克曼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越南顺化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等国内外院所的联合研究成果表明,现今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岛民族就是中国大陆百越民族的后裔,他们是从广东沿海向东(两万年前)和向南(一万年前)迁移的结果,具体范围是东达南美智利的复活节岛、西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南至新西兰、北到中国台湾岛。[5]因此,“越文化”定位有利于扩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和吸引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印度洋区域的会展旅游者。

3.2.3 品牌开发

成功的会展旅游品牌塑造需要与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结合,这是已经被中外经验证明了的。广州会展旅游要围绕自己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在中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广州工业在广州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在广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广州工业总产值的1/3。2015年,广州市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设立工业发展资金支持机器换人等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工业技术改造。2015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12.36亿元,同比增长6.4%。支柱产业带动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总产值9119.25亿元,增长8.7%,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6.0%。汽车产、销分别增长12.0%、14.9%,分别高于全国汽车产、销增速8.7个和10.2个百分点;电子产品制造业保持较好增势,增速达20.6%。2015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和19.4%,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个和1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1.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因此广州要紧紧围绕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选择会展主题,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品牌展和精品展,实现产业优势与会展优势良性互动,如打造汽车交易会品牌、电子信息博览会品牌和石油化工交易会品牌。此外,利用广州轻工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建立国际性轻工产品博览会品牌;利用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的特点,打造中国花卉盆景展品牌;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有取之自然、烹之自由、食之自在的特点,可以建设岭南特色菜肴展品牌;利用悠久的商贸文化传统,打造商贸会展品牌;等等。通过上述品牌的构建,使广州会展旅游逐步迈向国际化品牌路径。

摘要:中国南大门广州是我国开展会展旅游较早的城市。21世纪以来,广州会展旅游发展迅速,但品牌塑造问题是广州会展旅游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分析广州会展旅游的现状,从巩固市场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竞争力和促进广州城市休闲旅游发展四方面阐述构建广州会展旅游品牌的重要性,最后从会展旅游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和品牌开发三个视角探讨广州会展旅游品牌的构建。

关键词:广州,会展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商务部.2014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R].

[2]伍向阳,朱照宇.广州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及其发展战略[J].热带地理,2007(11).

[3]周尚全.越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呼唤[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11).

[4]江苏省吴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吴越文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意义[N].人民日报,2009-12-25(A7).

上一篇:中心化验室下一篇:自适应调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