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会展产业发展(共8篇)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 篇1
一、国内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促使人们参加会展的核心因素是会展本身, 而目的地的特征则对会展规模产生影响, 从而使会展带给举办地的各种利益产生差异[3]。因此会展旅游活动应当以在本地举办的各种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为核心, 以本地旅游资源及其配套设施为依托, 主动创造旅游主体和旅游需求。依据会展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附加吸引物和会展旅游发育程度, 可以将目前国内的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及其特征分为以下三类, 如表1所示。
1、资源依托-顺势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会展旅游是基于城市本身较为成熟的各方面条件自然发展起来的, 在会展品牌、旅游附加吸引物方面优势明显, 国际知名度较高, 不论是从参展商还是办展规模、质量来说国际化程度都较高。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会展旅游都属于这一模式。这些城市的会展旅游依托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和会展品牌高起点发展, 会展业和旅游业契合程度高, 会展的旅游国际化发展较为成熟, 产品的质量和收益都较理想, 会展带动的旅游相关收益巨大。
2、政府主导-推进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会展目的地城市区位和资源条件较好, 但优势不明显;但政府主导和扶持会展业的力度较大, 促使这些城市的会展业呈现出一种成效明显的推进式发展, 但其国际化程度尚不明显。属于这一类型的有厦门、大连、青岛等城市。会展旅游属于这一模式的城市中会展业和旅游业可以说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中逐步发展起来:良好的自然环境构成作为国际化会展的主要吸引因素之一, 会展业带来的客源又是当地旅游业食、住、行、游的重要收益支柱。这一种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可以说正处在稳定的成长期, 但因基础较薄弱、国际知名度较低, 其会展旅游产品要想顺利地从单一、本地化发展到高端、国际化, 必须和会展业相互配合, 培育出自己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展会, 如深圳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3、重大事件-跳跃发展模式。
这一类模式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最初发展较为一般甚至是空白, 但通过举办一次或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 呈现出阶段性爆炸式发展, 短期内会展旅游收入巨大, 国际知名度迅速提高。会展旅游发展属于这一模式的城市并不多见, 但每一个案例都产生巨大的效应, 最著名的就是博鳌亚洲论坛, 使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海南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国际性的对话平台, 带动了当地各项产业实现了爆炸性跨越式发展。并且博鳌论坛的常规化和系列化保证了当地会展旅游的持续繁荣, 避免了昆明世博会后出现的一定程度的“后事件效应”。这种发展模式无疑为世人瞩目和艳羡, 但其成功依赖于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 可遇而不可求, 不具有特别普遍性;并且如果这类作为重大事件的会展不是常规举办, 还要面临如何规避重大事件结束后会展旅游一定程度衰退的“后事件效应”的问题[4]。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文献提炼整理
二、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条件分析
1、存在的问题
杭州虽然提出了“东方休闲之都, 生活品质之城”等很多旅游宣传口号, 但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却缺乏稳定、统一、清晰的旅游形象。因此在参展者方面, 杭州参展商大都为国内周边省份甚至省内的企业, 国际参展商加入不多[5]。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杭州作为会展旅游目的地, 资源禀赋并不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就其会展业发展程度和设施建设程度来说, 和临近的上海这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会展之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而作为会展旅游附加吸引物的旅游资源, 杭州的山水秀丽程度和中西部的川、滇、桂等地的景区相比尚有差距, 而文化底蕴深厚程度亦不能与北京、西安等古都媲美, 因此仅仅以休闲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特色, 不具有差异化的识别程度。
2、具备的优势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周边有各具特色、发育良好的产业经济带, 并且紧邻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在国际上较高的知名度和其经济和交通上巨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可以成为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一大优势。杭州还拥有一批在全国影响力不断提高的高等学府, 是发展高端会展旅游的人才储备。在会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方面, 包括现有展馆数量和面积、旅游资源及接待能力等, 近年来随着杭州的城市改造都有所提升, 从宏观上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且来随着西博会、休博会、国际动漫节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的发育成熟, 杭州逐渐具备了发展国际会展旅游的关键核心因素。
因此随着近年来自身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区位优势的不断显现, 杭州面临提升自身作为国际会展目的地的巨大机遇, 因此也是杭州发展国际会展旅游的巨大机遇。
三、国际化背景下杭州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三种国内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和杭州自身优势特点的分析, 在国际化背景下, 杭州会展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是:充分汲取三种发展模式的精华, 走“会展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会展旅游品牌塑造”与“专业化国际化会展旅游产品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培育与凝练杭州国际化会展旅游发展模式。
1、政府引领, 实现会展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会展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因此需要政府引导各方资源、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来提升会展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如大连市1994年将展览业的发展列入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中, 提出了建设国际著名展览城市的发展目标[6]。这些对会展业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为大连市会展产业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杭州在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的过程中, 政府的支持引导对会展旅游资源的优化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国际化会展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国际性品牌展会的培育和国外知名展会的引进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杭州市主要办展机构之一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积极的工作, 如2007年3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 国际展位比例达到了50%[7]。
其次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中多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政府的组织协调。如中国贸促会杭州分会, 已经与教育、科研机构中的旅游、经济、法律等专家学者及阿里巴巴 (中国) 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本土会员企业建立了积极关系。通过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 这些都将是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宝贵资源和支持力量。
最后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需要杭州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会展场馆建设、市民素质、语言环境等各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 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得以实施和完善。
2、强化区域合作, 借助上海实现杭州会展旅游品牌塑造
上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和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杭州应当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借助上海的优势条件和国际知名度拓展自己的国际会展旅游市场。首先杭州在对会展业进行国际营销和宣传的过程中应当突出自身临近上海方便快捷的国际交通区位优势, 提高国际会展旅游客流对杭州可进入性的认可度。其次上海作为全国一流的会展发达城市, 拥有众多著名的品牌展会。杭州会展业应当参与其中, 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协商承办。如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预测将持续6个月, 举办1000多个会展, 吸引观众7000万人次, 杭州应当抓机遇, 努力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一个重要分会场, 吸引世界对杭州的关注[8]。
杭州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 应当以战略性的眼光突破地域的限制, 将杭州放置在中国东南沿海现阶段对外开放的国际化大背景下, 不单单服务于已进入杭州的国际会展旅游客流, 而更加应当积极走出去, 发展外向型服务经济, 积极承接和挖掘上海这一巨大的国际旅游客流中转地所带来的机遇, 借势于上海实现杭州会展旅游品牌的塑造。
3、旅游业协作互动, 进行专业化国际化会展旅游产品建设
品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集中体现, 因此杭州会展旅游应当通过强化品牌个性来体现产品差异、凸现竞争优势。一是要围绕核心吸引物, 利用重大会展事件, 树立杭州会展旅游胜地形象:通过把握如西博会、休博会、国际动漫节等国际性重大会展举办的契机, 全面参与重大会展事件的会前策划、会中服务、会后旅游[9];二是围绕附加吸引物, 依托资源优势, 加速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大型旅行社应当充分利用重大事件的举办所形成的形象认同效应, 实施主题鲜明的会展旅游产品的海外营销策划与目的地形象推广计划。
杭州发展会展旅游应当通过努力给国际会展旅游者留下良好印象, 不仅促使他们在本届会展中参与旅游活动, 更重要的是将大型会展发展成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产品, 重塑城市形象, 同时引发后继的回访行为。
参考文献
[1]Harry H.Hiller.Conventions as mega-events:A new modelfor convention-host city relationships[J].T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 (5) :375-379.
[2]Hanqin Qiu Zhang, Vivien Leung, Hailin Qu.A refined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J].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 (4) :1123-1127
[3]Martin Oppermann.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 (1) :178-191.
[4]保继刚, 徐红罡, 朱等.城市旅游-案例.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5]张旖.杭州会展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 2007, (8) :141-142.
[6]刘德艳.大连会展业管理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 2005, 19 (4) :54-59.
[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杭州商会十年报告 (1997-2007) [R].2008.
[8]崔凤军.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关于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 (3) :45-46.
[9]郑四渭, 郑秀娟.国内外会展旅游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16 (2) :56-59.
[10]王云龙.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兼论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J].旅游学刊, 2003, (5) :47-51.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 篇2
关键词:杭州市 会展旅游 SWOT分析 战略选择 措施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有着以下五大优势:
1.1.1 经济基础良好 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浙江充裕和活跃的民间资本也为杭州大力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以杭州为省会的浙江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也在不断的提升,潜力巨大的市场势必吸引国内外会展商客。
1.1.2 杭州市政府的支持 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努力为杭州会展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积极鼓励国内外中介机构来杭州办展办会。2003年,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和杭州市财政局联合颁发了《关于对引进大型会展和旅游节庆项目进行奖励的实施办法(试行)》,鼓励扶持会展旅游。
1.1.3 区位条件优越 杭州地理位置优越,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可依托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全国。杭州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其中,“沪杭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的开工建设,杭州将进入上海大都市的快速通道圈。此外,萧山机场航线在2006年底总量以达到62条之多,可直飞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三亚、珠海等地,国际线路也有9条之多,而且多为中国的主要入境旅游国的重要城市,如韩国首尔;日本东京;新加坡的吉隆坡等。极大的便利了杭州会展旅游的发展。
1.1.4 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吸引力强 杭州是一个以西湖山水为核心,吴越文化为代表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闻名的七大古都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加之杭州市配套产业齐全,社会秩序良好,市民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1.2 劣势(Weakness)
1.2.1 行业间的协作不足 会展旅游本身就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求这两个行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得会展旅游这一结合物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就杭州市发展的现状来看,旅游部门和会展部门的合作机制还非常的不完善,杭州的主要会展过程中旅游部门并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会展商没有与旅游业协会充分合作进行营销宣传、形成旅游吸引会展、会展带动旅游的良好局面。使得两者之间的拉动效益不明显,会展旅游不能有效发展。
1.2.2 会展专业人才缺乏 杭州以至于“长三角”地区至今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会展旅游品牌,说明了专业会展组织人才的缺乏。杭州真正受过专业培训并能完全胜任会议上的同声翻译的人才几乎没有。会展旅游组织者、管理者、从业人员或是其他基础服务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此很难满足会展活动组织与接待的特殊需要。人才短缺已经是制约杭州会展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1.2.3 会展企业不成熟 杭州近几年随着西博会等一系列会展的举办,涌现了一批会展企业,但与上海,北京等相比杭州会展企业规模小,经验积累较少,资金实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而且,由于杭州市的旅游企业尚未能真正的加入到会展业中。杭州的会展企业往往亲自安排在会展过程中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娱、购等活动。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效率,还会因为对旅游业的不熟悉而降低参展人员在会展活动中对举办地的满意程度,影响会展活动效果。1.3 机遇(Opportunity)
1.3.1CEPA给杭州会展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05年1月,香港展览会议协会与杭州会展协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备忘录,双方将定期就两地会展业发展报告、全年展会安排计划、企业合作意向等资讯进行资料交换,定期派员或组团互访。双方利用cEPA(closer Econonlic Pa咖ersIlip趾T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包括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机遇,合作发展会展业,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1.3.2杭州市政府加大政策支持近年来,杭州市政府为发展会展业对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扩大对会展业的扶持。首先,设立了会展专门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适合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近、远期规划,出台有杭州特色的地方性制度、法规。其次,支持成立会展行业协会等组织,及时汇总、发布杭州会展信息,了解国内外会展业发展态势,为会展最终决策提供依据。杭外f政府还通过会展协会,开展业务指导、培训、咨询、协调和项目评估等工作,规范行业发
1.3.3具有借上海会展业发展“东风”的机会上海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第一大会展城市,近年来上海举办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9年,上海的会展业直接成交额高达550亿元人民币。最引入注目的是,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5月1日已盛大开幕,这次世界性的盛会,必将给上海、给整个中国带来无限商机。杭州紧邻上海,与上海仅两小时左右车程,这个硬优势能助杭州借上海会展业蓬勃发展的东风搞“会展搬家”,即吸引参加上海展会的各地厂商来杭州办展、观展。
1.4 威胁(Threat)
1.4.1 其他城市会展竞争的压力 各大旅游城市为开展会展旅游活动,竞争十分激烈。作为我国三大会展中心的北京、上海、广州,无论从展馆水平,办展质量,还是知名度都优于杭州,在邻近区域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对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于上海。它庞大的经济、商业实力,世界知名的城市形象,以及富裕的人才、经验必然会对杭州的会展旅游发展形成威胁。其他如宁波、无锡、苏州等具有较好经济条件的旅游城市也会对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带来冲击。
1.4.2 国外大型会展公司的进入 目前,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巳经瞄准了中国会展市场,并开始大举进人。这虽然有助于刺激和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内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公司往往资金实力雄厚、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而在短期内杭州的会展公司还无法与之抗衡,会展旅游业将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1.4.3 市场化运作机制存在缺陷 由于杭州市的会展旅游活动尚未真正进入旅游市场,因此行业内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会展市场运作机制也存在缺陷。目前杭州市大部分会展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现象普遍,恶
性竞争严重,极大的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杭州市会展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2.1 优势—威胁(ST)战略 利用杭州自身经济、区域、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备的优势,开展多元化、联合经营的方式来解除外部竞争压力威胁。可以对会展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合适的市场加以开发,走多元化的发展路线。此外,杭州市还可以与其它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合作,联合承办,跨地区经营。
2.2 劣势—机遇(WO)战略 利用外部会展旅游发展机遇,借鉴各方经验,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提高。可以借助上海世博会和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开展的东风,来促使杭州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手,吸引各地的旅游人才,刺激会展企业尽快成熟。
2.3 优势—机遇(SO)战略 依靠内部的优势,不断发现、利用外部机会,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努力将会展旅游业培育成杭州的新兴支柱产业。以西博会作引导,浓郁的历史文化作铺垫,西湖旅游品牌作支撑,在组织举办国内外会议展览活动的同时,使杭州市旅游融合进来,加速会展旅游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杭州市会展旅游的措施
3.1 促进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的全面对接 目前杭州市部分大型旅游集团如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等已经具备操作大型团队旅游活动的丰富经验,而且与交通、酒店、餐饮、景区等相关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如果将这些旅游企业的优势引入到会展业之中,那么将会使当地会展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3.2 完善会展旅游市场化运作机制 杭州各大会展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自行决定运作方式,自行决定投资规模,承担市场风险,自主进行经营管理;坚决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会展旅游健康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制订并完善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建议成立会展旅游管理部门,将会展业纳入旅游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会展旅游市场,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3.3 树立品牌意识 国际上著名的会展城市都有一批著名的会议和展览。目前杭州市的西博会、茶博会、国际动漫节、休博会等一批展会已经初步成型,发展前景较好,应重点加以扶持,稳定会展产品质量,塑造一流的会展旅游企业形象。3.4 加强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旅游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和服务队伍,各大会展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培训,为展览业中、高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 篇3
一、优势
1.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千岛湖作为杭州市的一部分, 以其美丽的景色、秀丽的山水而闻名天下, 以其独有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 沉淀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千岛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总面积982平方公里, 是杭州西湖的108倍, 库容量达178亿立方米, 是西湖的3000余倍, 湖区拥有大小岛屿1078座, 星罗棋布、姿态各异, 故称千岛湖。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放以来, 千岛湖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 千岛湖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群山叠翠、森林茂盛, 四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 是休闲、度假、疗养、访古、垂钓、狩猎、探幽的好去处。
千岛湖既是休闲度假胜地, 也是会议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自然条件完全不亚于以“达沃斯论坛”著称的瑞士达沃斯和“博鳌论坛”著称的海南博鳌。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展览组织者和会议组织者选择杭州千岛湖作为他们的目的地;对于展览商人、观众来说, 在这里参加展览、会议, 不但可以完成商务活动, 还可以有效地把会展客商转化成旅游者。旅游业也可以为会展业增添魅力, 会展业会带动千岛湖旅游业的发展。
2. 快速发展的经济。
千岛湖国际会议中心, 是杭州“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项目之一, 是发展千岛湖休闲与会议旅游的大手笔。自开发以来, 千岛湖旅游突飞猛进, “十五”期间, 千岛湖所在的淳安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 2005年达到57.6亿元, 财政总收入47783万元, 增长了2.1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7686万元, 增长了2倍。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4亿元, 同比增长14.6%。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8.9%, 第二产业增长19.0%, 第三产业增长13.7%。三大产业的比例为21.2∶39.4∶39.4。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0926万元, 增长27.5%, 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2855万元, 增长18.7%。
第三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淳安县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2006年千岛湖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82.1万人, 同比增长了21.4%, 其中, 湖区接待140.1万人, 同比增长19.1%。接待境外游客3.1万人, 增长25.0%。全年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9.3亿元, 同比增长28.6%。2005千岛湖“秀水节”期间举办的“国际湖泊论坛” (又称“千岛湖论坛”) , 也是为了打造千岛湖会议中心品牌而所做的大胆尝试。大力发展千岛湖会议经济, 带动千岛湖会议旅游、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 已经引起了国家旅游局和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
3. 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几年来在千岛湖举办过很多会展项目和酒店接待会议, 影响力较大的有:政府层面主要举办过两届国际游艇展, 分别是在2005年和2007年, 每届都吸引了全球十几个国家的游艇生产企业, 2005年的游艇展更是引起了国内100多家媒体的关注。还举办过“中国千岛湖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千岛湖对话”直播活动、2005中国国际湖泊旅游论坛等等, 这些会议展览活动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千岛湖会议 (会展) 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示范效益。2006到2008年9月底, 千岛湖酒店共接待会议624个, 按会议举办主题分:企业类会议415个, 占会议总数的比率为66.51%;社团类会议为74个, 占会议总数的比率为11.59%;其他 (政府为主) 类会议135个, 占会议总数的比率为21.63%。
二、劣势
1. 会议接待、度假设施差异较大, 高端设施相对不足。
虽然千岛湖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游艇展, 但千岛湖目前依然还没有一个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大型会展、会议中心场所;没有一支承接大型会展、会议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队伍;也没有一批懂外语的服务人员;千岛湖的酒店会议室都无同声传译设备, 无法接待国际会议等。
2. 交通设施不够完善。
千岛湖目前只有陆路和水路交通, 而且都不是很完善。道路不够宽广, 交通设施不完善, 尤其是缺少大型的机场、火车站, 在一些旅游旺季或是节假期间, 道路较为拥挤。
3. 相关人才比较缺失。
会展人才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门设计某个产品的展览, 是单个项目的设计人员;另一类是从事整个会展运作的人员。现在的会展行业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而且需要几年的行业经验, 因此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此外由于会展业在千岛湖刚刚起步, 很多方面不够成熟, 不容易吸引到外面的人才, 大多从事会展方面的都是由旅游专业的人转过来的,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展的专业化水平。
三、千岛湖会展发展的机遇
1. 杭州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其会展业的发展对千岛湖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也为其发展会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平台。
2. 淳安县的政府部门相当重视会展业的发展。
已将其列入了“十五计划”之中, 为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 千岛湖有“天下第一秀水”的旅游称号。
其旅游业为会展增添了无穷的机会, 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影响, 相互带动。
4. 会展业是同时覆盖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的现代服务业。
在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的同时, 更加注重了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的全方位服务, 尤其是千岛湖的休闲娱乐以及度假村的开发也给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 利于招揽回头客。
5. 近年来千岛举行了很多国际节日。
在大大提升其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会展业开拓了更加广泛的市场。
四、杭州市会展业发展存在的威胁
1. 国外会展企业的大举进入威胁了我国会展业的自创品牌及市场的份额比重。
境外不少会展知名城市如新加坡、汉城、吉隆坡、曼谷等频频制造会展“大风波”, 吸引了全球的眼光。国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 这些国内知名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代表性展会都对杭州形成了有力的威胁。更何况千岛湖还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社会重视度都还不强。
2. 大型会议、会展接待设施匮乏, 接待服务人才匮乏。
会议、会展营销力量不强等自身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3. 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一些传媒手段, 为此眼界只能暂时停留在一些较为小型的会展。此外, 交通设施中缺少机场、动车、火车等交通, 这样给一些外来参展商造成了交通上的困难。
五、发展对策和建议
1. 政府需要加强各方面的重视与
宏观管理, 制定确切的会展发展计划。由于千岛湖会展业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 一些大型的、大容量的、多层次的会展展馆还需要政府投资建设。此外一些相关支持会展的政策和制度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管理, 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带头作用。
2. 发挥市场的作用。
鼓励支持组建专业的会展策划公司, 让会展走向更加专业化的水平, 加快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
3. 加强地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资源共享与资源互用的格局。
借助相关的影响力形成当地会展城市网络。此外还可以开拓新的会展发展资源, 开拓新的会展发展领域, 尤其可以利用千岛湖独特的风景资源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
4.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是一项综合型的服务产业, 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 尤其是千岛湖初步发展会展产业, 更加需要高薪聘请专业人士前来指导, 此外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一些高校或者相关资源开设课程来培养专业人才。
5. 注重宣传。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 篇4
自从 1850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个展览会以来,国际会展业已经走过一个半世纪了,如今的展览会已远非昔比,不论是展会规模,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国际展览会不仅作为各国厂商的集聚地和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中心,更被作为重大的经济活动而令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举办一个大型国际展览会,少则几
十、多则上百个国家或地区参加,还有成千上万家参展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巨大的人气使许多展览会成为国际商业的亮点。2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 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欧洲人利用展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的成功经验,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效仿。利用展览会促进和扩大贸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业内人士计算,商家日常推销的支出为展览会的8倍,比如:日常花8元钱推销一件产品,在展会上花1 元钱便可办到。由于展览会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一直被商家所看好,展览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全国拥有23 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 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 个。另外,还有5 个展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 多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德国就占了三个。展览面积居全球之冠的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多达1500个。其中,信息展、工业博览会、机床博览会等,都数世界一流。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会展业的实力最强,所举办的专业性的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 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有130 多个是在德国举办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净展出面积达690 万平方米,参展商多达17 万家,其中有48%来自国外,参观者已逾千万。在世界会展营业额最多的十大展览公司中,其中有六个是德国的。德国贸易展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德国贸易展的参展商增加了3%,其中外国参展商比上年增加了4.5%;2001?2002参展费用总预算约为270 亿马克,平均每个企业为43.9 万马克,比上增加了14%。2000年德国贸易展览会实际售出的展馆面积为7000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了3%。目前德国展览馆还在不断地扩大,可供用于展览的新增展馆面积增长了2%,大有步步为营、欲吞天下之势。
英国虽举办过世界第一个博览会,但目前因国内展馆不多、规模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 万平方米,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也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伦敦曾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外汇兑换额超过纽约、东京和巴黎之和,但后因经济衰退走了下坡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又有了生气,为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伦敦不断增加投资建设展馆,欲在21 世纪东山再起,重整河山。
法国每年展览会多达300个,有近一半是在“展览之都”巴黎举办的。凡尔赛虽有40多万平方米的展场,但还是经常因展馆面积不足,将展商拒之门外。为保持世界三大展览胜地的盛名,近年来,巴黎正在抓紧改造老展场,兴建新展场,其展览总面积将翻一番,达到80 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即将恢复往日的辉煌。
意大利有40 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 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早已闻名世界,共有38个展馆65万平方米展场,是世界三大展场之一。为在国际会展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米兰国际展览公司对17万平方米的老馆作了大修,投资2600亿里拉兴建了20 万平方米新馆,还修建了10.4 万屋顶停车场和3 万平方米的地面停车场,欲在21 世纪和国际会展业一争高低。
美国和加拿大会展业目前仍保持着增长势头。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净展出面积达5 亿平方英尺(约4600 万平方米),参展商120 万,观众近7500万。最著名的会展城市有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纽约、奥兰多、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波士顿和多伦多等__城市。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展模式和风格。近年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经济贸易展览会也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 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 个,经营收入8 亿美元;阿根廷名列第二,每年约举办300 个展览会,产值4 亿美元;第三位是墨西哥,举办的展览会近300 个,营业额2.5亿美元。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
非洲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南非的会展业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遥遥领先于整个非洲南部地区,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约300 多个。
非洲北部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有利地理位置,近年来会展业突飞猛进,展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已达30 多个。首都开罗成了举办大型展 览会的好地方。除南非和埃及外,非洲其他地区的展会规模都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只能举办一二个展会,一时还成不了气候。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稍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有300多个,参展商超过了5 万家,观众达660 多万人次。发展势头良好。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比拉美和非洲要高,仅次于欧美。日本、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由于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潜力巨大,并有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地理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新加坡会展业70 年代中期才起步,但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广会展业,加上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水准的服务业、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等,2000 年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 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大型会议达3200 多个。
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会展经济则相去甚远,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1998 年只有23个展览会,而2000 年展览会已上升到63个,会展经济总量约达1.5 亿美元。从香港旅协出版的《香港未来会议及展览目录》中可以看到,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已经排到了2008年,各种各样的展览和会议令人眼花缭乱。在中国香港特区,贸发局一年仅举__办 20 多个展览会,但不少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都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如香港玩具展,其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慕尼黑的玩具展,排名世界第三;香港服装节堪称亚洲之最;香港的钟表、珠宝展名列世界第一。3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
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和规模,与主办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处于主导地位,并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美的德、法、意、英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目前,各大会展国都在加紧建设国际展览城,以保其霸主地位。如德国的汉诺威及慕尼黑、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巴黎等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展览会的办展方式和办展技术,网上虚拟展览会和各种电子媒体为实物展览会插上了翅膀,给会展经济的世界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集团开始把自己举办成功的品牌展览会逐渐移植到其他国家。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本土举办的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消费品展览会。前不久,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分别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举办了以Ambiente 命名的展览会。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 China)即为法兰克福国际消费品展成员之一。Ambiente 品牌下的展览会,展品范围皆以其在法兰克福举行的旗舰展会相同,包括 餐桌及厨房用品、美容及化妆品、室内装饰及摆设、礼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
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展会总经理石碧天小姐说:"选择上海举办这项展事,是因为上海乃中国国内最繁盛的大城市,GDP 每年有10%的增长,今年预计人均GDP将超过4000 元。上海拥有700多家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其零售数字占全国总零售额的5%。同时,1400 万上海居民向来也是潮流及消费模式的先驱,影响着中国国内的其他城市。
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但这些展览会一般都有发达国家展览公司的参与、管理,甚至直接控制。世界会展大国欲通过国际会展业来整合世界经济的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国际会展经济的全球化整合迟早会到来。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 篇5
一、杭州会展业主要相关产业相关度分析
根据杭州城市会展经济特点, 本文认为杭州会展业的主要相关行业为商业、旅游业。表1是会展业及相关产业2001年~2006年的主要指标数据。
注:表中各项数据来自《浙江统计年鉴》, 《杭州年鉴》。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栏为杭州市区数据, 不包括萧山, 余杭等区。2001年会展举办个数是2002年到2006年的数据通过线性插值所得。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算各项目和会展举办次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 几个项目和会展举办次数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 显著性系数小于等于0.001, 即各项数据都和会展举办次数正相关。
二、杭州会展业对商业和旅游业带动影响定量分析
1. 杭州会展产业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关系
以会展举办个数为变自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因变量, 进行简单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822×会展举办数+351.482
假设检验中F=431.496>F0.05 (1, 10) =230, 表明回归方程是显著的;t=18.776>t0.025, 5=12.706表明自变量会展举办数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可见, 杭州会展业对于商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因为杭州会展多以生活消费品, 轻工业产品和创意产业为主;另一方面, 会展举办次数和规模的增加促进参展参观人员的增加也会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 杭州会展产业与旅游业总收入的关系
得回归方程:旅游总收入 (亿元) =1.18×会展举办数+150.797
假设检验中F=283.960>F0.05 (1, 10) =230, 表明回归方程显著, t=10.090
三、杭州发展会展业的建议
1. 结合自身优势, 理性定位产品
目前各大城市都提出了发展会展业目标。国际会展城市并非都是千篇一律, 而是各有特点。杭州会展业发展应该立足于自身现实基础, 谋求会展业和自身优势行业间实现良性互动。应该选择女装、家具、汽车、家电、休闲旅游等生活消费类的展题, 专业特色定位应是有文化品位的、组织完善的会议主导型会展城市。如举办奖励会议、采购会议、产品推介会议、学术研讨会议等国际性会议。
2. 不贪大求全, 谋求区域互补合作
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这一角度出发, 研究和区域内其他如上海、宁波、义乌等城市的相互关系, 实现互补联动。虽然杭州已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会展业前景光明, 但是上海不仅是长三角地的中心城市, 杭州定位区域二线城市, 要做好配角。此外应和义乌、宁波等三线城市的会展发展形成互补。为了抢夺所谓的会展城市至高地, 而不考虑和区域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协同互补, 不考虑行政内耗的贪多求全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3. 推进统计工作, 加强行业管理
要客观全面的描述会展业状况, 数据很重要。在统计数据不全面的条件限制下, 本文定量分析中选取了会展举办次数作为表征杭州会展业发展状况的实有欠妥之处。杭州市会展经济规范化统计工作势在必行。
摘要:本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杭州城市会展业对相关主要行业的带动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会展业和商业, 旅游相关程度, 给出了会展业带动杭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旅游总输入的数量关系。并在此基础给杭州发展会展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杭州,会展业,产业带动,定量分析,SPSS,线性回归
参考文献
[1]唐熹:城市产业结构对会展业发展途径的影响分析.四川: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2006
[2]李杰:对会展产业带动系数的理性分析[J].经济纵横, 2007; (10)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 篇6
一、会展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基础
会展业和旅游业具有同属服务业和具有产业相关性的特点, 行业间相互渗透, 相互关联, 关系密切。通过对会展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的对比与剖析, 可以看出, 两者是相互交错且紧密联系的, 可以互相借力, 互为推动 (见下表)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产业链表现出多点重合, 资源共享, 属性相似的特点, 因此在同一个平台上联动发展,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是合理可行的, 对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发展概况
1. 杭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2011年杭州共举办展览项目168个, 展览总面积200.61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9.4%;各类会议8580个, 同比增长5.67%, 其中国际会议453个;节庆活动200余项, 观众人数超过3200万。2011年杭州的展览项目不仅在总量上有所增加, 而且单个展览平均展览面积也比2010年增加了1174平方米, 同比增长10.9%。
2. 杭州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1年杭州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1191亿元, 有三项重要指标实现突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突破300万, 达306.31万人次, 增长了11.1%;国内旅游人数突破7000万, 达7180.96万人次, 增长了13.9%;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 达1063.84万人次, 增长了16.8%, 并入选“2011年全球最值得去的旅游城市”。
截止2010年12月底, 杭州共有A级景区30个, 其中5A级景区 (点) 2个, 4A级景区 (点) 19个;旅行社504家, 其中经营出境业务的旅行社43家;星级宾馆236家, 其中五星18家, 四星43家, 三星及以下175家。
三、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从目前来看, 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缺乏联动, 或者联动层次较低, 还没有实现两大产业的有效整合, 仍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模式可以用“外推”两个字来概括, 即指会展活动将参展商、与会者和观展人员推向旅游部门, 旅游企业滞后接待、被动受益;旅游部门在整体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旅游业对会展活动的支撑效果不明显。
1. 管理体制不统一, 联合促销不够
我国的会展最初大部分由经贸部门牵头组织, 缺乏旅游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促销, 会展业与旅游业没能实现很好的对接。杭州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由于行业的多头管理, 导致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与旅游企业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时存在较大困难。大多数会展公司在开展营销活动时, 既没有与旅游部门合作, 也没有借助宣传当地的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来提高会展活动的吸引力, 至少在意识上还没有。
2. 合作意识不强
会展业与旅游业缺乏真正有效的合作, 即使是有合作, 旅游业也是滞后的接待和被动的受益, 会展业给旅游业带来的综合效益远未得到充分体现。旅游业为会展业提供的配套服务主要是住宿和餐饮、娱乐、购物、导游和游览活动组织等, 服务项目明显不足。而且在旅游业内部, 住宿、餐饮、交通获利多, 游览、购物、娱乐获利少, 内部各行业收益不平衡。现有旅游资源尤其是会展举办场地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 合作目标不够明确
合作是为了共赢, 目的就是产生协同效应。从现实情况来看, 杭州的部分旅游企业和会展企业实现了初步对接, 主要体现在会展企业与酒店的合作上。旅游企业与会展企业协同效应的衡量应该予以指标进行量化。然而有关调研发现, 在杭州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期间, 居然有57.1%的旅行社和54.7%的酒店都说不清楚是否通过参与会展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4. 会展业与旅游业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 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过低, 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政府在主导会展业和旅游业发展中, 行政干预过多, 导致会展业非市场化, 主要表现在对场馆建设等方面参与过多, 而对会展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参与较少。很多大型会展还由一些非市场化的组织全部或部分垄断。
四、对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若干建议
1.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形成有效的联动发展平台
可借鉴国外会展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的一些做法:设置相应的专业管理机构, 且大多与政府旅游管理统一管理, 如美国的展览旅游局、巴黎的旅游与会议局等。杭州还加强会展与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在财政、金融与税收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为两者合理有效的联动发展提供平台。
2. 强化合作意识, 开展内容广泛的联合营销推广
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应该就合作环节进行开诚布公的商谈, 共同把杭州会展与旅游的蛋糕做大。会展与旅游企业要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 如杭州旅游企业与上海会展企业的合作、杭州会展企业与上海旅游企业的合作, 都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会展部门应和旅游部门协作, 开展联合促销。即使是会展企业单独开展促销活动, 也应将会展活动与城市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服务结合起来。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 并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3. 加强市场调节, 实现企业集团化
应建立会展旅游行业协会, 举办行业论坛, 推广行业杂志, 形成横向上的沟通平台, 做到资源的合理经营, 科学管理, 有效利用, 配合纵向上的政府管理资源, 行业利用资源, 终端客户调节资源的发展模式。
应鼓励有实力的会展公司或旅游企业以股份合作、品牌联合或委托管理等方式, 与国内外一些知名会展品牌和旅游品牌开展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或旅游集团, 实现资本扩张, 提升企业规模, 增强竞争实力, 为基础配套设施与社会化服务的共享提供便利。
4.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品牌互动效应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以会展业与旅游业为龙头, 带动杭州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这些基础设施既包括宾馆、饭店、机场、展馆、景点等直接对旅游业与会展业产生影响的设施, 又包括公路、便民设施、娱乐设施、残障设施等一系列对会展业与旅游业产生间接影响的设施。
无论是会展品牌还是旅游品牌, 一旦形成知名品牌, 都会彼此给对方带来强烈的互动效应, 而且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互动效应也得到正相关提升。因此, 充分利用品牌互动效应, 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方面, 杭州应加强与上海等地的合作, 实现区域联动, 充分发挥西博会节庆文化活动品牌优势和杭州的风光优势吸引上海客源。另一方面, 应充分利用西博会和杭州休博会的品牌效应开发和包装杭州特色的各项旅游产品, 发展会展游、休闲游, 促进杭州市旅游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于永海, 孔庆馥.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11
[2]赵德银, 魏有广.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会展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探究[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10.2
[3]李源.我国旅游业与会展业联动发展模式之探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D].复旦大学, 2009.4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 篇7
在开幕式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章之俭作了开幕致辞,祝贺会议正式开幕。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丕民出席并致辞,他表示,二十年来,在广电部、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的指导下、在各方积极支持、参与下,ICTC作为介绍国际新技术的平台、各地建设经验交流的平台、不同技术见解展开讨论的平台、加深行业联系、同仁友谊的平台,为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技术与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广电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交流品牌活动之一。张丕民特别强调,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不断推进的时期,智能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我们的电视台将努力把传统的与新的媒体联系在一起。认真扎实推进双向网改等互动技术。另外,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第二十一届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优秀论文”颁奖典礼。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杜百川做了题为《在网络上,还是在盒子上下功夫?》的主旨报告,针对众多厂商推出终端产品,进军OTT的现象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的数据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网络和终端对业务运营是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网络技术的变革各有自身的规律和进度,很难人为控制;采用公共网络技术可以减少自我网络改造投入的风险,胖网络和瘦终端是较好的选择。美国有线电视实验室、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百事通、杭州蓝联、爱立信、深圳同洲、烽火网络、博通、恒云世纪、ARRIS、华为广电的专家也在主题报告会上进行了发言。
技术论坛的主题则更加明确集中,“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论坛”、“卫星与地面无线论坛”、“县级有线电视发展论坛”、“BOSS论坛”、“DCAS论坛”、“电视互联网论坛”等等涵盖了广电运营的各个方面,细化的分类让与会者更加容易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做到有的放矢。
会展结合也是ICTC的特色。众多业内厂商在会场边的展厅设下展位,很多演讲内容都得到了现场的展示,有助于加深用户理解。来自台湾地区的广电企业也联合参展。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 篇8
CIS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 其在20世纪60、70年代在欧美兴起, 90年代导入我国, 并在21世纪初成为一股企业潮流, 到目前为止已进入成熟阶段。因此对CIS的理论研究在中国也及其丰富, 但是CIS理论在会展行业中的应用研究目前还没有先例, 展览作为一个大型活动, 与企业管理有相似的地方, 但也存在其特殊性, 因此CIS在会展中有应用的空间, 可以利用现有的理论体系指导展会的品牌打造。但因为展会的特殊性, 也需进行适用性改造, 因此本文将以北京车展、中国动漫节和杭州车展为案例, 分析CIS在展会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 发现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经验, 以及需要借鉴和改建的地方, 为其他展会品牌战略提供可供选择的路径。
一、杭州市会展品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15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浙江省的展览面积以344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六, 而杭州市的展览面积只占了全国的1%, 2015年全国共有17个城市年举办展览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 占全国展览中总面积74%, 而杭州市榜上无名。2015年展览会平均面积在2.5万平方米的城市列表中, 同样未见杭州的名字。在2015中国内地主办展会超过10万平方米的268个单位中也未见杭州相关单位的身影。杭州市会展业的成绩和杭州市政府在会展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自1999年西博会恢复举办以来, 杭州市专门组织成立西博办 (会展办) 专门负责组织并协调展览会相关事宜, 并进行相应的行业管理, 每年从财政安排约500万元的会展业扶持资金, 3000万元的西博会办会资金来推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和壮大。但是由于缺乏大型品牌展会项目的支撑, 此举一直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原因之一是杭州市展会缺乏强力的展会主体和项目支撑, 没有具有全国甚至全球的一流本土品牌展会项目作为支撑, 而西博会作为展会复合品牌, 识别度低, 难以担此重任。杭州展会品牌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是要加快培育和打造会展品牌项目, 引入CIS理论, 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展会项目, 支撑杭州会展之都的城市形象。
二、CIS在会展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CIS即企业识别系统, 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 是现代企业基于形象差别化的经营战略, 对展览会形象和品牌的建立和传达具有借鉴意义。CIS由MIS (理念识别系统) , BIS (行为识别系统) 和VIS (视觉识别系统) 组成。MIS即理念识别系统, 是CIS的灵魂, 是展会的基本精神所在, 可以理解的展会办展宗旨、行业意义、战略目的和主题表达等内核性的精神内涵。VIS (视觉识别系统) 则是传达企业营销的信息, 塑造企业形象, 达到企业识别的外在体现。展会的VIS指展会的名称、LOGO、现场环境营造和色彩的规划等视觉表现, 是展会形象中直接冲击社会受众的视觉部分, 是最直观、最外层的部分。BIS (行为识别系统) 是企业的行为识别规范, 是指在企业理念 (MI) 指导下培育一起来一系列行为和规范, 包括企业内部行为策划, 营销活动策划、公共关系策划等。就展览会而言, 展会的BI主要体现在展会展区展位划分、营销活动策划和现场活动策划。
杭州市的展览会主要以面向大众的消费类展会为主, 因此本文选取了中国消费类展会的风向标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以下简称北京车展) 为参照对象, 同时选择了杭州两个知名本土展会中国国际动漫节 (以下简称杭州动漫展) 和杭州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以下简称杭州车展) 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杭州展会与国际品牌展会在CIS方面的特点和差距, 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借鉴措施。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Auto China) 于1990年创办, 每两年定期在北京举办, 已连续举办了十届, 至今已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2016北京车展, 展示总面试达到23万平方米, 吸引观众83万人次, 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展会之一, 对于杭州市展览会品牌的建立和塑造, 具有学习借鉴作用。
(一) 理念识别系统 (MI) 缺失, 展会缺乏灵魂
展会的MI体现在对每一届展会主题的设计和表达中, 是展会运作的原动力所在, 是吸引参展商参展的根本吸引点, 它决定着展会的组织运行, 活动设计和对外形象的表达, 即影响着BI和VI。与企业MI追求固定的理念不同, 展会MI既要有变也要有不变, 展会宗旨、文化和战略应该是始终如一的, 而展会的主题策划追求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要求根据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策划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展会主题。
北京车展作为国际A级车展, 两年举办一届, 每一届都有明确的主题, 如2012年主题是创新、跨越;2014年主题是汽车、让未来更美好, 2016年主题是创新、变革。展会有了主题, 就像人有了思想, 我们所有的行动都由思想来控制。展会的行动如VI系统设计 (LOGO设计、环境布置、海报设计) 和BI策划 (展区划分、活动设计等) 都将围绕展会主题 (MI) 展开。北京车展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每一届都有创新的主题, 而主题之间既有变化又有其内在连贯性, 北京车展标志、主题色设计、现场环境布置等Vi系统均围绕着主题展开。
杭州市展会项目大部分每年一届持续举办, 但基本都存在主题不明确的情况, 因此在后续的展会策划和招展招商也无法围绕主题进行, 致使展会没有灵魂, 缺乏新意, 更无从谈起展会的品牌效应了, 因此难以确立展会的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另有部分展会, 虽然设置有主题, 但主题不明确、陈旧乏味、缺乏新意, 如杭州动漫展的展会主题每年都是国际动漫、美丽杭州, 而在展会的LOGO和标准色中却没有得到展现, 在现场布置和VI应用系统设计中也缺乏体现, 致使很多观众都觉得展会每年都在不断重复, 没有提升, 没有新意。MI策划的意识缺失, 缺少提炼展会灵魂和塑造展会文化的重视, 为办展而办展, 为经济而办展是目前杭州大部分展会存在的问题, 从而致使展会缺少品牌, 缺失竞争力。
(二) 展会视觉传达系统 (VI设计) :重LOGO, 轻应用
展会的视觉识别系统由展会的基本要素系统和应用要素系统两部分组成。基本要素系统主要包括展会名称, 展会LOGO, 吉祥物、标准字和标准色, 宣传口号等。展会的应用系统指展会的基本要素系统在宣传资料、办公设备、包装用品和展会现场环境中的应用推广。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三个展会都有基本的视觉形象传达的意识, 都在自觉地利用视觉形象系统进行宣传推广, 塑造品牌形象。在展会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设计方面, 三个展会都具备初步意识, 但尚缺乏系统性规划。如三个展会均设计了展会的LOGO, 定义了展会的正式名称, 其中杭州车展和杭州动漫展还设计了展会的吉祥物, 杭州车展的吉祥物是西博娃娃, 杭州动漫展的吉祥物是孙悟空的形象;在标准字体和标准色方面, 三个展会呈现不同标准, 北京车展连续三年用了同一颜色即蓝色作为标准色, 在网站主页设计、展馆现场装饰、活动背景板设计等应用系统中皆使用了蓝色作为主题色, 来强化展会追求技术革新、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2014-2016连续三年, 杭州动漫展采用三种不同的颜色进行现场环境的布置, 从而表现展会的变化和新意, 通过红色和黄色等明快的颜色, 呈现展会针对年轻受众希望传达的轻松欢快的品牌形象。该展会虽然在展馆装饰和现场氛围的塑造上采用了颜色传达, 但是围绕LOGO和标准色进行系统性的设计, 展馆布置所采用的颜色在其他的视觉传达中没有体现, 如在网站主页、微信公众号、配套活动背景板等应用系统中, 没有采用统一一致的色调, 虽然不烦美感, 但这种混乱弱化了品牌形象的传达。杭州车展似乎尚且缺乏VI设计的理念, 总体感觉LOGO和标准色在整个视觉传达中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表现, 感觉颜色系统较混乱, 品牌识别度低。
(三) BIS应用分析:经济利益决定一切
BIS即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就展会来说, 包括展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如展区与展位的设置与划分, 招展招商政策, 配套活动策划和组织, 对外宣传和推广工作, 是CIS的重要组成部分。
1、展区设置。
北京车展作为国际顶级车展, 展示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 需要同时动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和老馆。其中顺义新馆展出整车, 静安庄老馆展出零部件, 把不同需求的专业观众进行了有效区分, 避免拥堵和无效观众。展会每届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新潮流设置新的展区, 2006年北京车展在历届展区设置的基础上新开辟了“新能源车展区”, 展区内汇集了部分国内外著名品牌的电动车, 集中展示中外汽车业在电动汽车设计和制造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同时新增了"汽车制造装备展区", 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智能制造, 集中展示多种智能化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和装备, 包括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工具、精密检测设备等, 将为展会增加新的亮点。新增设的展区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贴合政策热点, 符合展会创新变革的主题。
中国国际动漫节自2005年以来每年春天固定落户杭州举行, 展会结合展馆分布特点和动漫行业特征进行展区和展位的划分, 每个展区设置不同主题, A1馆命名为城市基地形象馆, 集中展示各地优势动漫公司和杭州本地动漫企业, A2馆命名为ACG (动漫与游戏) 产业馆, 集中展示优秀动漫及游戏企业风采。A馆面积达, 位置好, 将最能体现国际动漫, 美丽杭州的主题的两个形象馆设置在A馆。B馆各展区也各有特色, 但是纵观近三年动漫节的展区划分, 并未发现有所变化, 因此也难以体现每届新意。
杭州西博车展作为浙江地区最大的车展, 每年秋季在杭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展会同样受场地所困, 采取了两季办展模式, 其中第一季在十月中旬, 以亚洲品牌为主, 参展品牌包括日韩合资品牌和国产自主品牌;第二季在十月下旬, 以欧美品牌为主, 参展品牌包括欧美合资品牌、高端进口品牌和新能源汽车, 但是通过观察两季车展的参展品牌, 主办方似乎并不希望在两季之间形成更明显的差异化形象识别, 而参展品牌的混杂无序, 又造成了观众的观展盲目和疲倦。
三个展会均根据自身的展会的定位和主题需要进行展区规划和展位划分, 北京车展每年根据主题需要, 设置新的展区值得我们杭州的展会学习。动漫展的展区规划每年都固定不变, 难以调动观众的兴趣, 而杭州车展由于客观原因, 一个车展分成两季召开, 必然造成人流分散, 对其“东方日内瓦车展”品牌形象的打造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配套活动。
北京车展除了丰富的产品展览展示外, 丰富多彩的高峰论坛及技术交流活动是展会配套活动亮点, 整个展会期间共有几十场高层研讨交流活动, 内容涉及中美汽车发展趋势、车联网创新、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汽车后市场发展等。这些配套交流活动的举办大大增大了展会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杭州动漫展以其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著称, 特别是大量杭州本地市民参与的地区性活动, 充分响应其国际动漫, 美丽杭州的展会主题。展会配套活动异常丰富, 共达50余个、包括以聚焦动漫产业生态—开放·融合·联动为主题的主论坛、以行业精英经验分享为目的的大师班, 以创投推介为目的的电影论坛, 专业赛事在整个活动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有金猴奖、声优大赛等七个赛事, 形成热烈欢快的城市节日氛围。杭州车展作为以现场促销为目的的地区B2C品牌车展, 现场气氛的营造, 促销力度的宣传、吸引到场人流及其重要, 其BI活动策划围绕互动、销售、氛围为核心展开。例如团置换活动;婚车采购活动;特价车限时限量秒杀活动;贴车贴送加油卡门票活动;新车发布;摄影大赛;美女车模秀、歌舞表演、有奖问答等都是围绕该目的展开的。
虽然几个展会的BI策划都有意无意地围绕主题展开, 但是还是缺乏在BI执行时必须考虑MI的系统理念, 大部分展会更多地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在经济效益和展会的长远目标发生冲突时, 往往就忽略了展会宗旨和文化理念, 而MI作为展会文化和理念的体现, 需要在BI执行过程加以贯彻。
三、基于CIS分析的杭州市会展项目品牌打造
(一) 提炼展会主题, 强化MI展会的灵魂作用
一个展会的主题即展会的MI, 相当于展会的灵魂, 是展会的核心思想点, 是展会其他工作的起点。展会由于年复一年持续举办, 而且MI与经济效益无直接关系, 因此往往被主办单位忽略, 或者渐渐弱化, 就办展而办展, 每年主题重复, 或者根本没有主题, 造成展会缺乏灵魂和新意, 特别是在展会现场销售的功能被便捷的网络电子商务取代以后, 参展的目的性更加多样化, 而展会的吸引力从现场成交变成了信息交流和关系维护之后, 新颖的展会主题对展商的吸引力逐渐显现, 建议展会项目应设立部门专题研究行业每年的新趋势, 新热点, 并成立咨询委员会, 广泛征求行业专家的意见, 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的需求, 经过充分论证, 拟定展会的主题, 主题要求符合时代潮流, 代表最新方向, 满足行业企业需求。表达上要求自然顺畅, 朗朗上口, 便于信息传达。
(二) 围绕MI, 做好VI和BI的系统策划
展会的主题确定下来后, 需要进一步确定展会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内涵, 形成展会的理念识别系统 (MIS) 。展会的理念识别系统应该能够体现展会的核心价值, 进行有效的价值传达。理念识别系统确定下来以后, 随之而来的VIS (LOGO, 标准色, 吉祥物等) 和BIS (展区划分、宣传推广和配套活动等) 就要围绕MI展开。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 (包括展会名称、LOGO和标准字, 吉祥物等要件) 需围绕MI进行系统性设计, 这些设计要素应该是稳定的, 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应随意更改。而标准色和其他应用要素则可以随着每年展会主题的变化做适应性调整, 以强调每年展会创新点。而展会VI的应用要素系统, 例如背景板, 现场布置, 网站主页及相关资料, 只要涉及的视觉传达的都需要对基本要素系统进行充分的利用和传达。
(三) 重视自媒体平台的作用, 拓宽传播通道
展会宣传工作贯穿整个活动过程, 不管是在展前、展中、展后, 都需要媒体参与推动整个活动进程。展前, 项目的推广及相关招商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推广;展中, 也就是展会现场, 媒体各种持续报道曝光将有利于提升展会同行的影响, 同时关系到下一届展会的招商工作开展;展后, 会展企业需要进一步借势营销, 扩大其活动的知名度。会展传播受众专业性强、针对性高的特殊性, 导致传统大众媒体在专业展会传播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信息量小等缺陷。而近几年自媒体的大量兴起及应用为会展传播带来了福音,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拓宽了会展传播的通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正以其快捷有效且低廉的特性改变着原有的展会招展和推广模式。品牌展会应打造以官方网站为主宣传阵地, 以APP应用和微信公众号为便捷服务通道两翼,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等社交媒体的全方位, 立体式的自媒体传播通道。
摘要:杭州市会展品牌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 已开始出现瓶颈, 虽然杭州市会展办等政府部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提升杭州市会展品牌特色, 但是难有重大突破。本文聚焦杭州市会展品牌的打造和提升, 以杭州市几个典型品牌会展为研究对象, 以CIS的CI、BI和VI的关系构建为理论基础, 从比较分析的视角研究杭州市目前的会展项目在品牌策划上的基本思路和存在的问题, 探寻以CIS的理论指导杭州市会展品牌化建设的指导思路和建设路径。
关键词:CIS,品牌战略,会展品牌
参考文献
[1]王春雷.中国会展业发展十讲—热点、趋势与战略[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4
[2]王杏丹.试论自媒体时代会展整合营销[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18) :64-66
[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R].2015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 2015
[4]叶万春、万后芬.企业形象策划) CIS导入[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杭州会展产业发展】推荐阅读:
会展经济发展09-29
郑州会展旅游发展11-04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09-04
开启会展发展新思路05-17
西安会展经济发展11-06
会展产业生态化11-12
会展业发展趋势11-17
会展经济实现变速发展07-20
国外会展业发展模式05-15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机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