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管理(共12篇)
潜规则管理 篇1
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 管理的问题是造成企业败局的首要原因, 其中管理规则的不完善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管理规则研究的一个分支,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起作用并影响企业绩效的潜规则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因此,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影响着企业员工行为和绩效的有关管理潜规则问题就成为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
管理潜规则研究是近年来我国管理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热门的课题, 该书在借鉴了西方制度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 以及中国历史学和政治学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在中国企业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潜规则概念。它是企业内部的客观存在, 是组织系统自身的固有规律, 是企业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组成部分, 它是企业内部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管理显规则和管理潜规则就像太极图案上的阴阳两极, 它们同时构成了企业中的一切规则并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使命。管理显规则和管理潜规则不仅自身在不断变化, 而且可以相互转化, 那是一个交叉、多重的博弈过程。企业管理潜规则是把双刃剑, 积极、健康、向上的管理潜规则在企业中不断发扬, 被总结成较好的规章制度。反之, 消极不利的潜规则需要改良和规避。
作者从一般规则概念的延伸提出了管理显规则和管理潜规则, 分别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角度, 以博弈论为工具进行分析, 突破了目前理论界、企业界均将潜规则作为负面的、消极因素的普遍看法, 把管理潜规则划分为良性、中性和不良潜规则三种类型, 从而为企业组织制度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一个基于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 为公正、客观、全面地分析管理潜规则建立了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管理显规则、管理潜规则在企业管理中的一般作用, 以及二者的耦合对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影响, 运用博弈论的观点, 对管理显规则与管理潜规则的演化、博弈进行分析、研究。同时, 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包括演化经济学和负熵等理论, 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 就管理潜规则对企业员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对管理潜规则的演化博弈研究, 我们可以理解管理潜规则对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可以找到管理潜规则和管理显规则的均衡点和相互切换机制, 有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认清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并做出判断。
企业发展的和谐程度也应该包括管理显规则和管理潜规则的和谐。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的国家里, 更多的管理显规则是从国外引进的, 而从过去继承下来的习惯、惯例和社会道德等管理潜规则无疑会和人为设计或引进的显规则产生矛盾, 通过对潜规则的研究就可以正确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 从管理潜规则的存在和其对企业员工行为的影响两个层面, 结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实际, 创新性地构建管理潜规则测试量表, 对企业管理潜规则存在问题以及管理潜规则对于企业员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样本企业的调查研究, 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得出企业都存在管理潜规则问题, 并且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成立年限的企业存在的潜规则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从管理潜规则对于企业一般员工行为和领导行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中, 可以看出管理潜规则的三个维度的表征对于企业一般员工行为和领导行为及工作绩效影响程度的不同。并进一步对不良管理潜规则存在的动因及识别加以分析, 找出衰败企业里存在的共同基因是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良管理潜规则。它使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各种显规则形同虚设, 从而加大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企业隐性成本增大, 给企业造成了危害。结合管理显规则和管理潜规则转化路径提出灰色度概念。主要通过外部制度保障机制的设立和寻求不良管理潜规则向良性管理潜规则的转化以及降低灰色度, 建立具体措施, 遏制不良管理潜规则的生发, 加大管理显规则的执行、监督力度, 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标。这些创新性的成果对推动该领域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书通过对管理潜规则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影响分析, 得出了关于管理潜规则的一些管理新概念, 为中国管理经济学增添了鲜活内容, 也为我国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进行制度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由于管理潜规则的出现, 使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的认识从硬性的方法规则转变为软硬兼备的艺术技巧。根据管理潜规则的要求, 对企业中人的管理方式应该是管理潜规则的约束、文化的微妙性暗示及企业精神的感召。未来的管理者不能只依赖管理工具和制度, 而是要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企业管理的艺术层面加强软性管理, 如作风、观念、习惯、惯例、共同愿景等, 在管理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以潜规则管理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从管理潜规则理论到具体管理方式和措施都是对理性管理模式的突破, 这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重大转变, 也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趋势, 为组织管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重大课题。
潜规则管理 篇2
面对商业腐败现象肆意蔓延的今天,纠其原因主要是:社会不具备成熟的严刑峻法的从商环境;企业在不具备优良的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管理;企业没有正确成熟的招投标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招投标管理流程而出现的商业腐败现象。在此情况下招标单位(甲方)采购成本上升,采购质量不能够保证,滋生商业腐败,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投标单位营销成本上升,创新动力下降,质量意识下降,滋生商业腐败,影响公司品牌美誉度进而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招投标制度的建立是为企业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竞争平台使得能够为招标单位带来最大价值的企业脱颖而出,成熟严密的招投标管理机制及流程能够使得招标方(甲方)采购到最能够给自己公司带来价值的商品或服务,同时对于投标方(乙方)能够通过自己企业的实力来赢得市场,是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要想打造健康有序的企业招投标管理,需要如下采取如下措施:
1、社会不具备成熟的严刑峻法的从商环境
国家应该从国家长远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为企业打造一个公平有效地从商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在有序、平等的环境下来进行生产创造和竞争,实行严刑峻法加大对违规违法商业事件以及企业的打击力度,使得任何人,任何企业、组织、单位违规犯错误的成本增加,从而大大减少和杜绝违规违法交易的产生,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任用具备优良的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团队管理企业
具备社会信托责任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条件,商业腐败所产生的以及为了防止腐败行为而产生的费用是不可估量的,可以想见一个没有信托文化和信仰的管理团队管理的企业怎么可能把企业作强作大,从国家层面讲应该尽早建立公民信用档案,使得在一个企业产生违背商业信托责任的任何人再不能在中国任何企业立足,把每个职业经理人的商业信托责任情况置于阳光之下,同时企业在用人时应当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企业要打造正确成熟的招投标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招投标管理流程
企业招投标管理机制及流程的建立为了达到引进最能够给自己公司带来价值的商品或服务的目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严格履行各个流程环节,不断总结沉淀招标工作经验,使招标工作向着高效、准确、严密、廉洁方向发展。
采取如下措施:
(1)消除流程中重复工作,消除浪费环节,增加流程运转效率;
(2)严格履行流程各个环节,杜绝个人或部门操纵招投标结果;
(3)细致规定招投标管理流程中所涉及的部门及其相应的职责范围,超过或者没有很好履行相应职责的要追究其责任;
(4)成立招标委员会,确定招标原则及要求,选择中标单位,关键合同条款要求等关键环节应该有委员会充分讨论,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确定;
(5)建立战略合作伙伴企业信息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不断的商务往来,对供应商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引进培养优秀的供应商,不断优化供应商队伍;
(6)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和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参与引进合格供应商的责任人格给与激励,对于引进和采购不合格供应商的责任人给与处罚;
4、社会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双管齐下,有权必有责,有责必审查
企业有了创造业绩的“运动员”还要有独立于业务运作的“裁判员”―审计部门,建立专业、廉洁、高水平、高效率的审计队伍是极为必要的,同时引入企业外专业的审计机构和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审计也能够对企业违规事件起到很好的监督和震慑作用。
5、打造健康、文明、信用的企业文化
“潜规则”也是规则 篇3
“政府部门应当为市场和企业提供一套公平对等的规则以及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而不是让领导意志或者利益纠结随意凌驾于规则之上。”
几年前,格力电器遭遇政府采购“废标门”事件,总裁董明珠发表了上述被时任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汪洋形容为“义愤填膺”的言论。
作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其存在的一些痼疾更是屡遭诟病。细数下来2003年开始实施的《政府采购法》截止现今已经十年有余,但是在现实中,某些地方政府和竞标企业利用一些法律盲区屡屡操纵招标采购,铺就采购灰色地带的报道仍然频频见诸报章。出现了诸多的民营企业受打压、奢华采购、专家库管理不善、评标专家裁量随意性大、采购方内定中标方、竞标方围标串标等现象。
本期记者采访了一些企业家,倾听他们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如何看待当前的政府采购。
走形式?
2011年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某电梯企业,其业务主要布局东北和华北地区。谈到政府采购的规则运作,该企业总经理张先生(化名)直言不讳地说:“据我的了解,我们这个行业是没有公平竞争的空间的,哪怕就是暗箱操作也是要遵守一定规则的。其实政府采购的入围尺度很宽松,但是有资格竞标政府采购的项目不代表就能万无一失中标,因为政府对于企业的整体评估很重要。”他认为,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合理中标的最低价,因此各参与竞标企业把价格都压得非常低了。加之现在的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日渐公开化,价格也更透明,加之各生产企业间都没有技术上的壁垒。“鉴于和政府合作利润空间非常有限,我们企业只能遵循一些规则,纵然是潜规则也是规则,不然企业该如何生存?”
“现在的政府采购都是走形式,通过围标、串标等各种非常手段竞得项目可谓是行业里的公开秘密。可以这样说几乎没有一个项目是真正地按着招投标的规则中标的,就我的了解,这个行业95%—96%都是玩得暗箱操作。我们正规操作参与竞标的项目很多时候都中不了标,能中标的话就是以极低的价格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我认为这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政府部门的权力的过度集中。”桑普太阳能总经理马迎昌对记者如是说。
黎明文仪家具企业可谓是政府部门的老客户了,从政府采购法实施之后,该企业就进入到了政府采购的市场。几年做下来,企业一直是排名数一数二的国管局和中直机关的定点供应商。据记者采访得知,总经理肖敏与上述两位老总的看法不一样,家具行业是一个很早就开始市场化的行业,政府采购也相对比较节省,很少有“潜规则”发生。“政府对于家具的预算控制得一直比较节省,政府的采购量都不大,很少出现奢华采购的现象。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没有必要为了多拿下政府的100万、200万的订单而去花费那么多力气去采取围标、串标等非常手段。”
与政府沟通
在肖敏看来,政府部门不失为是好打交道的客户,因为政府部门对产品的要求比较同质化,用肖敏的话来讲今年的产品就是去年的产品的重复生产,明年又是今年的再重复。“政府订单的特点是采购量稳定、对产品的要求前后连贯。无论是产品的型号、性能还是产品的设计风格都有一定的连续性。所以项目执行起来不会花费太多周折。倒是我们企业自己会给政府做一些引导。比如我们在和外资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根据外资企业的要求生产制作的一些产品,在设计上会有很多灵活创新之处,产品的选材也非常重视其重复利用性。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内外都适用的产品,我们就会适时向政府部门进行推广,政府部门也会听取我们的意见并采纳。”
“但是也不乏有些单位自己对于采购的产品有系统性规划,不断求新求变。比如和我们进行长期合作的中国银行,对于采购的家具产品会给我们一个宏观规划,接着会每年要求我们做产品的升级,以达到他们方便客户、考究大气等新的要求。”肖敏说。
张先生介绍称他所从事的电梯行业属于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近几年由于电梯事故频发,国家对于电梯的安全特别重视,今年更是出台了特种设备安全条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了各生产环节。“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讲,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保性能、保安全。比如我们执行的保障房项目,政府部门的要求就是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做到满足使用就可以了。我们进行的技术更新规划也好、项目整改也罢,都不一定能够适合政府的要求。对于有些保障住房、回迁房项目,往往中标的都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政府采购的落脚点往往是那些一线品牌中的低端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售后服务有保障。”
利润不高
肖敏介绍称,政府采购额占公司经营的总量近几年呈逐年下降之势,从最初的30%份额下降到今年的15%左右。“这是因为政府的总量增长比较缓慢,而我们企业自身发展较快,因此占公司的经营份额在下降。但是政府采购订单的绝对值是在逐年上升的。”
肖敏介绍称,目前政府在他的家具企业的一年采购额达4000多万元,以国管局的采购量居多。尽管有4000多万的采购额,但是利润率却非常低。“因为政府的采购都非常分散。4000多万元的采购额需要分担在700多个订单上,每个订单的平均采购量只有5万多块钱,扣去生产成本、人力成本、上门服务的交通成本、运输成本等等,所得利润不多。”肖敏说跟政府合作熟了之后,掌握了一些降低成本的技巧。比如很多订单因为频繁合作不用再派人手上门去量尺寸,售后服务人员对于问题产品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所以虽然利润有限,但是还可以接受。”
肖敏认为现在政府收紧预算对于他所在企业的影响亦不是很大,“毕竟是刚需产品。”
学校勿用潜规则管理学生 篇4
笔者认为, 即使“奏效”, 这样的管理措施也是错误的。虽然这项措施一时能够迫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而在表面上大大减少甚至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但是, 经济制裁的压力毕竟是暴力性质的外在强迫力量, 并不是学生对遵规守纪意义的真正理解和真正内心认同。没有有效的思想教育, 不仅学生内心的混沌认识不能被澄清, 叛逆因素依然存在, 并且仍有持续不断的违规违纪动机, 而且还会把社会上庸俗有害的潜规则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使他们产生无论行径多么失当, 都能够用金钱“摆平”, 而且学校和教师也都是“向钱看”的小人的思想, 从而严重毒害学生的心灵。
这种错误管理方式的出台, 实际上反映了管理者的理念产生了偏差:他们误把对成年人施用的管理措施庸俗机械地搬用到了未成年人身上, 严重违背了教育学规律,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 这也反映了管理者或者管理水平低下, 难以用正常的思想教育、氛围熏陶、德育感化等手段有效教育学生, 只好出此下策, 或者是管理者拈轻怕重, 贪图“省心”, 为了避免对学生正常进行教育而产生的“麻烦”、“辛苦”从而走捷径。但是, 如果从对学生的成长造成的长远危害这一严重恶果给我们的忧虑和警醒来看, 这样的管理方式确实是在犯罪。
职场潜规则和规则 篇5
第一节 醒目地亮出你自己
是珍珠就要让自己发光
勇敢地把自己推销出去
把握分寸,过犹不及
第二节 表现出你的高贵
高贵源自道德品质
高贵源自灵魂的力量
表现出你的高贵
第三节 制造引人注目的形象
形象,成功的门票
细节为你的形象加分
第四节 不要模仿他人
模仿与成功背道而驰
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发现自己的潜质
不要轻信权威
最高的道德是你自己的原则
第五节 重新塑造你自己
认识自我
相信自我
充实自我
第六节 凭自己的力量前进
自立才能自强
凭自己的力量前进
多一些吃苦精神
第二章 不做“排头兵”
第一节 不要过分“特立独行”
不要轻易张扬个性
不要总是锋芒毕露
让自己有点“城府”
第二节 不要让自己处于孤立地位
摆脱孤独感
切莫清高孤傲
放下身段,方圆做人
第三节 维护你的名誉
让舆论将他们正法
名誉是权力的奠基石
为你的名誉添砖加瓦
不要为虚名所累
保护好你的名誉
第四节 用你的行动赢得一切,永远不要争辩
永远不要争辩
学会说服别人
错了就要承认
用行动去证明
第五节 不要和别人争功
无争才能无祸
当当配角又何妨
把功劳让给别人
第六节 给别人留点面子
言语伤人,胜于刀枪
给人面子,你也会有面子
为失意的人保住面子
第三章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第一节 永远不要让你的光芒遮盖了你的上司
不要抢上司的风头
到位而不越位
不要和上司争功
尊重你的上司
第二节 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感情投资,冷庙也烧香
狡兔三窟,找好藏身地
“左拥右抱”,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巧施离间,让对手窝里反
第三节 懂得“拍马屁”的规则
马屁宝典(上):摸透心思,投其所好
马屁宝典(下):大胆投资,及时收获
第四节 不要太相信你的眼睛
先让眼睛亮起来
心灵比眼睛看到的东西更多
真理的路上没有偏见
第五节 将所有可能的结果都考虑进来
不打无准备之仗
摆脱速成心理
学会正确地思考
变换方向,多方尝试
第六节 保持你的双手干净
给自己一个美名
培养几个替罪羊
让别人打头阵
第七节 别做自己不懂的事
实力是唯一的通行证
小聪明不是捷径
坦诚承认“不知道”
第八节 说出来的永远都要少于需要说的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说话太多了
说出来的要少于需要说的
第九节 永远不要表现出匆忙的样子
统筹时间的艺术
利用时间的艺术
适度休息≠浪费时间
第四章 傻瓜最容易生存
第一节 永远不要太相信你的朋友。要学会利用你的敌人
防人之心不可无
感谢你的敌人
学会利用你的敌人
第二节 不要冒犯那些邪恶的人
不要冒犯邪恶的人
这些人你碰不得
尽量少得罪人
第三节 远离那些危险的小人
学会识别小人
不依附小人,也不得罪小人
深藏不露以避小人
软硬兼施,用刺来保护自己
第四节 装傻来保护自己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分“傻气”又何妨
掌握好“傻”与“聪明”的界线
扮猪吃虎,以“傻”克敌
第五节 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与其苛求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少一分书生意气,多一分入世心态
何必强求公正
第六节 不要把免费的午餐看在眼里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贪婪是一种罪
到口的未必都是肥肉
第七节 永远不要显得过于完美
永远不要显得过于完美
有时也当回“老二”
学会化解别人的嫉妒
第八节 守住你的秘密
心事不可随便说
给隐私加把锁
不要谈论别人的隐私
约束你的窥探欲
第九节 忽视你不能拥有的`东西
活在今天,掌握此刻
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
不要让欲望迷惑了心智
第五章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
第一节 别让情绪影响你,学着快乐起来
快乐源自心灵
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把快乐带给别人
第二节 学着让别人依赖于你
保持你的独立性
摆脱你的依赖心理
让人们依赖你
第三节 利用诚实去攻破人心
以真动人,以诚感人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第四节 利用缺席来增加别人对你的尊敬
提升自己的分量
让自己成为专家
做不可取代的人
……
第六章 职场利为先
第七章 能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职场规则篇
第一章 职场必备的形象和礼仪
第二章 让自己快乐工作
第三章 完美晋升之道
第四章 应对老板的智慧
第五章 应对同事的智慧
第六章 打造完美的我
第七章 轻松赢得职场成功
不可不知的职场法则篇
潜规则管理 篇6
对於词典收这个词我没有异议,因为它的确已经相当通行,以致名词被当作动词用起来了。记得前年龙应台到大陆参加南方周末报社办的"中国梦"活动时问我的同事,说某人"被潜规则"了是什麽意思?
新词典是怎麽解释"潜规则"的我还没有见到,大概不会与吴思的定义有多大的出入。吴思先生的学术功底我是很佩服的,他对社会行为的分析、归纳和对"潜规则"概念的提炼、界定,都有理有据,对我们认识反面的中国特色(用柏杨的话说叫"中国酱缸",用吴思的话叫"官家主义")很有帮助。
不过,从一开始我就不大认同"潜规则"的命名。因为我们这些从上世纪80年代弗洛依德热中过来的人,早有"潜意识"一词先入为主。而佛洛德所说的潜意识,是一种与理性相对立的、人类本能性的存在,又叫"下意识",即不知不觉中支配我们言行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意识体。而所谓"潜规则",既已成为在一定圈子乃至相当范围里实际通行的"规则"(共识、不成文的约定),只有不通人情世故的"外星人"、局外人、天真汉,被视为SB的人才不晓得,哪里还谈得上"潜"不"潜"呢,分明浮上了世面(或市面)嘛!
如果说多年以前,官场商场职场情场里蝇营狗苟的那些把戏,刚刚成为一部分奉行的"规则",尚羞羞答答,还遮遮掩掩,如潜水艇时沉时浮,在若隐若现之间,吴思先生命名为"潜规则"还可算描述了现实;那麽,到如今,在一些地方(比如某个县某个市,某家国企)买官卖官已然明码实价,招投标的回扣比例已成为入门常识,"潜规则"还能用"潜"描述吗?
随手举些近期的案例吧:《民主与法制时报》7月24日报导浙江交通系统腐败窝案说,客运班线报批在"潜规则"盛行情况下,即使是大企业或知名企业也不得不向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张平平行贿才能中标。据《检察日报》7月25日文,南京某大学副校长披露,高校的"点招"指标,大约在各高校招生计画数的5%以内;点招名额=权力+关系+金钱;南京某高校去年仅"点招"费就超过5000万元;据《南方周末》8月2日报导,防火门生产乱象丛生,拥有防火证的公司公然打广告,招揽出卖防火证的生意,帮无防火证企业生产伪劣产品过关……你看,这些搞"潜规则"的人,明火执仗,哪里有一点电视连续剧《潜伏》里中共情报人员"孙红雷"和"姚晨"蹑迹潜踪的模样?
从词义角度看,潜对浮、隐对显、实对虚、实(又)对名。"潜规则"分明是"现规则"了--"现"是"浮现"、"显现"的现,也是"现行"的现,"现实"的现;它们甚至让载诸法律和档的规则成了摆设和幌子,即有名无实的虚规则,因而"潜规则"应该叫"实规则"、"真规则"。
那麽,一些卖官的县委书记、张平平这种收贿的官员不是落马了吗?这就是说,他们搞的那一套毕竟像潜伏特工,是见不得阳光的呀。此言有理。但这只是一方面,只表明买官卖官、招标吃回扣、审批收贿这些行为,毕竟没有修成正果,还没有成为光明正大的合法的社会规则。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有些"潜规则"已然被社会承认,甚至无所避讳地进入了官方档。以公款接待为例。1980年,商业部长王磊在"丰泽园"吃饭,菜价124.92元,他只付了19.52元;此事被饭庄职工陈爱武告到中纪委,结果王磊被中纪委通报批评,还公诸《中国青年报》。30多年来,关於公款吃喝标准"四菜一汤"的系列档成了历史笑话,"三公消费"惹得民怨鼎沸,但是,结果呢?据《人民日报》7月31日报导,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对上级来人的"公务接待早就变成了几乎全部由地方兜起来,无法按照原定标准去控制。"我所敬佩的一位网名"御史在途"的省纪委官员说,上级来人不搞公款招待是不现实的。他话音未落,温州市纪委下发的关於控制公务接待的档,就明确表示,只能控制本市干部吃喝,对上级来人的公款接待不受此文件约束。除了中央,每一级都有上级,接待上级来人总要陪客吧?啧啧啧,公款吃喝就这样合法化,无往不胜了!
把"潜规则"叫"现规则",从好处说,意味着不承认它们的永久性,视它们是现如今无可奈何的产物,随时可以"废"了它们。但这毕竟承认了它们是现实的,在有人看来"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其对社会价值观的腐蚀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我觉得不如将"潜规则"叫作"奸规则"--不忠实於原则和法规,而偷奸耍滑,搞"对策"钻空子,上下其手的办法与路径。举凡谄上媚权、弄权谋私、官商勾结、买官卖官、做假账报虚数,诸如此类,一切蝇营狗苟沾腥觅荤的歪门邪道,都叫"奸规则",如何?
你被“潜规则”了吗? 篇7
中消协高调叫板“消费潜规则”,在中消协日前公布的一项涉及全国近20个省市的调查中,受访者列举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消费潜规则”超过800条,涉及商业购物、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旅游娱乐、装修装潢、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众多领域。99.4%的受访者曾因消费潜规则吃过亏,高达78.0%的人面对该“潜规”由于维权成本过高而选择“忍了”。
潜规则知多少
日常生活中,消费领域的潜规则几乎无处不在———餐饮行业收取“餐具消毒费”、航班取消甚至无限期延迟却不说明原因、影楼拍摄婚纱照底片需花钱另买、旅游行业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游客加收“老年费”、家装设计师陪同去购买建材拿高额回扣;学开车得给“师傅”塞红包,还得好吃好喝地伺候、查中高考成绩拨打价格昂贵的声讯电话、投宿宾馆必须在中午12点之前退房,否则按全天收费……这些“消费潜规则”,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
有专家指出,消费领域之所以会存在大量“潜规则”,根本原因是部分不良商家的利益驱动,若是其中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商家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去绞尽脑汁创新“潜规则”了。更有甚者,生活中不少“消费潜规则”都是在“商家不断尝试”、且在没有遇到明显“阻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加给消费者的,于是,日久成“通则”。
另一方面,受侵害的大多数消费者投诉无门,也没有相应法律规章参考,维权成本居高不下,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在这样一场毫无公平性可言的博弈对局中,“潜规则”层出不穷且有蔓延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期待法律援手
中消协和各地消协曾向各种不公平的“消费潜规则”多次提出质疑和挑战,然而要真正破除“消费潜规则”,消协孤军奋战还不够,最终还需法律援手,在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上做出突破。
具体来说,破除不合理的“潜规则”,关键要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破除“潜规则”赖以生存的法律“夹层空隙”。譬如刚刚施行不久的《食品安全法》对添加剂的规范,从过去无害就能使用,变成有必要才能添加,这就是很大进步,是从立法上对乱加添加剂这一食品行业“潜规则”作出了有力遏制。实践证明,通过行政执法、司法管理,甚至推动立法等手段,破除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潜规则”是有效可行的。
在此次调查中,还有57.1%的人指出造成“潜规则”的最大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46.7%的人期待消法贯彻向消费者适度倾斜的原则。可以说,“潜规则”在本质上是法律外权利的追求,而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司法不能及时介入,消费侵权行为长期缺少司法权的及时救济。
据了解,此次消法修改会贯彻向消费者倾斜的原则,并着眼于拓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扩大该法的调整对象,充实消费者权利类型,强化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在调查中,34.8%的人认为消费者应该联合起来采取维权行动。
确实,消费者个案维权是需要的,但赋予消协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更重要。从法律性质而言,“潜规则”泛滥的行业,背后往往有行业协会在纵容。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消协组织与之博弈并取得最终胜利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层面赋予消费者协会以诉讼权,使其可以代表消费者提出诉讼,一方面能使消协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能使它具备对抗“潜规则”背后行业协会的能力。因此,推动加快立法进程,以“显规则”取代“潜规则”,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权成本要降低
一项对千余市民的最新调查显示,当损失超过500元时,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选择讨说法。损失在500元以内时,48.5%的消费者表示要讨个说法;认为500元以上才值得麻烦跑一趟的受访者占了51.5%。甚至有2.4%的消费者认为,损失万元以上才值得维权。据前几年中消协的调查显示,“费时费力”“损失不大”和“举证难”成为消费者没有要求赔偿的三大主因。
因而,人民法院及时受理由于“消费潜规则”而受损害的纠纷,法律要尽量缩短消费维权的流程,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同时要切实提高违法者对消费者的赔偿额度。这样也有利于消费者借助法律武器打破“潜规则”。
面试潜规则 篇8
1. 多带几份简历前往面试,没有比当被要求提供多一份简历而你却没有更能显示你缺乏准备的事了。多带几份简历,面试你的人可能不止一个,预先料到这一点并准备好会显得你做事正规、细致。
2. 留心你自己的身体语言,尽量显得精警、有活力、对主考人全神贯注。用眼神交流,在不言之中,你会展现出对对方的兴趣。
3. 初步印象和最后印象。最初和最后的五分钟是面试中最关键的,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了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临别印象以及主考人是否欣赏你。最初的五分钟内应当主动沟通,离开的时候,要确定你已经被记住了。
4. 完整地填妥公司的表格——即使你已经有简历。即使你带了简历,很多公司都会要求你填一张表。你愿意并且有始有终地填完这张表,会传达出你做事正规、做事善始善终的信息。
5. 谨记每次面试的目的都是获聘。你必须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专业能力以获得聘请。面试尾声时,要确保你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和雇主什么时候会做决断。
6. 清楚雇主的需要,表现出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展现你适应环境的能力。
7. 要让人产生好感,富于热情。人们都喜欢聘请容易相处且为公司自豪的人。要正规稳重,也要表现你的精力和兴趣。
8. 要确保你有适当的技能,知道你的优势。你怎么用自己的学历、经验、受过的培训和薪酬和别人比较。谈些你知道怎么做得十分出色的事情,那是你找下一份工作的关键。
9. 展示你勤奋工作追求团体目标的能力,大多数主考人都希望找一位有创造力、性格良好,能够融入团体之中的人。你必须要通过强调自己给对方带来的好处来说服对方你两者皆优。
10. 将你所有的优势推销出去,营销自己十分重要,包括你的技术资格,一般能力和性格优点,雇主只在乎两点:你的资历凭证、你的个人性格。你能在以往业绩的基础上工作并适应公司文化吗?谈一下你性格中的积极方面并结合例子告诉对方你在具体工作中会怎么做。
11. 给出有针对性的回答和具体的结果。无论你何时说出你的业绩,举出具体例子来说明更有说服力。告诉对方当时的实际情况,你所用的方法,以及实施之后的结果。一定要有针对性。
12. 不要害怕承认错误,雇主希望知道你犯过什么错误以及你有哪些不足。不要害怕承认过去的错误,但要坚持主动地强调你的长处,以及你如何将自己的不足变成优势。
13. 和过去业绩成就相关的故事,过去的成绩是对你未来成绩最好的简述。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取得成功,也意味着你可以在其他公司成功。要准备好将你独有之处和特点推销出去。
14. 面试前要弄清楚你潜在雇主的一切,尽量为其需要度身定做你的答案,关于公司的、客户的,以及你将来可能担任的工作,用对方的用词风格说话。
15. 面试前先自己预演一下,尝试你会被问及的各种问题和答案,即使你不能猜出所有你可能会被问的问题,但思考它们的过程会让你减轻紧张而且在面试时心里有底。
16. 知道怎么回答棘手的问题,大部分的主要问题事前都可以预料到。但是,总会有些让你尴尬的问题以观察你在压力下的表现。应付这类问题的最好情况就是有备而战,冷静地整理好思路并尽量从容回答。
17. 将你的长处转换成有关工作业绩和效益以及雇主需要的用语。如果你对自己和工作有关的长处深信不疑的话,重点强调你能够给对方带来的好处,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举出关于对方需要的例子。
18. 说明你的专长和兴趣。对雇主最有利的事情之一就是你热爱自己的业务,面试之前要知道你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它会给雇主带来什么利益。
揭秘热门生意“潜规则” 篇9
网店生意:淘宝店进货有“网店专供”
有不少开网店的投资者直言,为何我们卖一样品牌衣服,但是对手的价格能比我便宜那么多,他们的价格几乎就是赔钱呀!您有没有想想也许是供货渠道出现了问题。
国内服装尾货教父梁吉良透露,其实现在很多服装、鞋帽企业专门为网店量身打造一批网店专供产品,其款式与实体店的完全一样,但是在用料上就不那么讲究了,但可以使成本降低不少,使这些产品在网络中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击败山寨产品。如果投资者没有搞清货源,在网店里销售实体店里的服装,自然竞争不过对手了。
网店定价:不能随意低价,可能被别人举报“假货”
据淘宝网负责人介绍,其实网店做个低价促销并非不可以,一般电商平台也不会干涉,但是一旦有人举报,说网店销售假货,电商平台就会出面干涉,事实上举报者中超过99%的都是涉嫌售假网店的竞争对手。而电商平台明知是江湖恩怨,但是只要有人举报,就不能不管。投资者要想不被对手陷害,就必须先到电商平台备案,而这个备案需要交纳一定的押金,对于普通草根网店而言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所以投资者要想低价卖商品,又不被别人举报,除了比拼“人品”之外,还需要与同行沟通一下,大家在低价底限上保持一致,不要破坏规矩。
教育培训:外国人的脸就是通行证
作为教育培训机构,要想在市场中“扬名立万”,没有外教是万万不行的。虽然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对外教的资质有着严格要求,但事实上在这行里,对外教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会说英语,普通对话不结巴,长着一个典型非亚洲脸就“OK”了。据天津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透露,行内的外教多以东欧人为主,特别是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废品收购:各有各的地盘,越界会被驱赶
做废品收购生意的行规比较粗放,他们的地盘意识很强,每个人都有一块“领地”,大家做生意,互相不干涉。如果谁跨界收废品,轻则要给“领地”所有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重则可能引发斗殴,甚至是命案。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朋友们小区附近收废品的不在,你去其他小区找收废品来收,他们总是以各种理由婉拒的原因。
折扣店:有些商品是专门为打折店生产
其实做折扣店生意在货源方面与网店的服装、鞋帽生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特供”产品。如果投资者不了解这个秘密,那么其在经营过程中肯定会吃亏,至少在产品销售毛利上就不占便宜。
所有“特供”品是根据以往的畅销款,然后将面料和颜色进行重组生产的产品,一般这样的产品至少要占到商品总数的30%,而且此类商品的利润很高,至少能有30%的纯利。
数码产品:水货充当行货卖
据北京中关村某数码专柜老板李先生介绍,在数码行业里水货充当行货卖是潜规则之一。所谓水货就是没有到海关报税的产品,从性能上讲与行货没有任何差别,其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劣势就是无法保修,即使是品牌产品。因为水货的出现会大大影响正品的销售,也就是品牌代理商的利益,所以水货出了毛病是不能保修的。
另外,行内人为了确保水货可以顺当销售出去,一般报价要比行货便宜很多,通过价格吸引顾客,而且基本上销售的都是国内的畅销款式。如果此举不行,专柜会以顾客要的款式无货来“诱使”顾客购买水货。
烟酒专卖:老乡开店成区域保护
据糖烟酒领域著名专家赵建英透露,烟酒专卖领域也是有潜规则的,其最大的潜规则就是老乡开店成区域保护。具体而言,就是某小区附近如果有2家及以上烟酒店,那么这些烟酒店的老板都是一家人,至少都是沾亲带故。
原因很简单,从表面上看,这些烟酒店形成了竞争趋势,顾客选择余地大,实际上顾客无论到哪一家消费都是一样的,因为背后老板都一样的。另外此举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进货费用低,单店进货量少,进货价格高,而几家店一起进货,加之给企业感觉几家店在竞争,在进货价格上能便宜不少;另外这些店距离都不远,形成了区域保护,确保大家不受到本地势力或者其他同行的欺负。
进口食品:换个包装能多赚数倍利润
据国内某品牌进口食品经销商张先生透露,其实有时市场销售的某些品牌进口食品并非正宗,但这不意味这些食品不是进口食品,他们同样是进口食品,只不过厂家不是这些品牌企业而已,而是当地一些小作坊、小企业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降低成本。以比利时某品牌巧克力为例,如果是正品,进货价格要50元一盒(300克装),而如果换成“山寨”商品,进货价格只需要十几元一盒。
同时业内人为了保证这些“山寨”商品可以顺利销售,一旦进入中国之后,就会进行重新包装,包括“CIQ”(中国检验检疫标识)。当这些环节完成,一盒进价十几元的巧克力,在零售终端售价可达数百元。
房屋中介:“房源共享”成潜规则
据天津某房屋中介负责人时先生透露,房源共享是业内的一个潜规则,特别是一些小型中介。首先,小型中介因实力有限,根本弄不到大量的房源,所以如果不相互共享房源很难生存下去;其次,中介的业务员不可能天天跑房源,房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只能相互“串生意”,谁不串生意就会被业内孤立起来,很难生存下去。
另外,房源共享还有一个隐形好处,中介公司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因为房源共享,顾客的报价也能了解到,这样就可以在销售过程中不断抬高价格,如果最后真能以高价销售,中介之间会将高出定价部分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分享。
智能手机壳销售:“对赌”
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衍生出来智能手机壳销售产业。据业内龙头企业负责人李先生透露,这行的潜规则就是“对赌”,所谓对赌,就是各个企业在一些著名品牌发布新品前夕,在不了解手机的真实尺寸的情况下,就提前设计生产手机壳,一旦赌对了,就可以批量生产迅速占领市场,反之就从这行退出。因为智能手机壳真正赚取高额利润的时间很短,只有手机发布会后两三周的时间。
东阿阿胶宣战行业潜规则 篇10
业界人士的怀疑并不无道理, 2002年那场震惊全国的阿胶造假风波还记忆犹存。2002年4月14日晚,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向假阿胶开刀, 以“加大整治力度, 规范市场秩序”的系列节目之二报道《马皮上有文章》:山东福胶集团竟然用马皮假冒驴皮作为原材料生产阿胶, 公然造假!
虽然《焦点访谈》的报道针对的是福胶集团, 但一个隐匿背后的阿胶“行业潜规则”随即浮出水面, 作为中国阿胶第一品牌, 山东东阿集团自然也没能在这场行业危机中幸免, 整个市场的消费恐慌给包括东阿阿胶集团在内的阿胶企业带来了致命性打击。然而, 面对如此严重的行业危机, 东阿阿胶集团并没有认识到“唇亡齿寒”的商业生存法则, 相反却将自身主动卷入了此次行业危机中。
八年后的今天, 阿胶行业规则再次被提及, 而经历了2002年行业危机惨痛教训的东阿阿胶没有重蹈“2002年媒体曝光劣胶事件”的覆辙。面对消费者及媒体的质疑, 东阿阿胶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公关策略, 并成功转“危”为“机”, 开展了一场“正本清源”的公关行动。
首先, 东阿阿胶坚决表态, 承担了中国阿胶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责任。正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东阿阿胶难逃一劫之际, 东阿阿胶却以“宁可停产也不造假”的坚定宣言给市场和消费者传递了行业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与2002年行业危机中东阿阿胶对竞争品牌品头论足的不当行为相比, 此次东阿阿胶公开表态完全立足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角度, 并以自身为表率向阿胶行业潜规则发起了挑战。
其次, 转“危”为“机”, 挽回投资者及消费者信心。阿胶行业潜规则的滋生根本原因之一是生产阿胶的驴皮原料紧缺、利益驱动不法企业“铤而走险”。为了提升消费者信心, 东阿阿胶在行业危机爆发后不久在公司总部承办了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现场观摩会活动, 并通过媒体对东阿阿胶近年来巨资建设养驴基地、解决原料困局的企业战略对公众进行了全面披露, 极大提升了消费者对东阿阿胶的企业认知。
东阿阿胶的努力也博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与此前投资界普遍认为阿胶行业危机会对公司股价造成消极影响相反, 东阿阿胶股价应声上涨一度突破40元大关, 创下了历史最高点。
第三, 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指导。面对媒体对阿胶市场乱象的披露, 东阿阿胶以《阿胶造假缘于驴皮紧缺, 消费者购买需谨慎辨别》为题进行了媒体发布, 从阿胶的起源、阿胶的炼制工艺、阿胶的功效及应用、选购阿胶产品的辨别方法等多个角度为消费者正确选购阿胶产品提供了指导, 提升了东阿阿胶品牌的可信度。
消费潜规则 篇11
对于商人,只有利益为上。在他们眼里:“抓住机会,它就会倍增;无视机会,它就会消亡。”
上周,我给我母亲买护肤品,我问一个熟人,她很真诚地告诉我,每个厂家的产品的确有好的,但是其他大部分都是用来赚钱的。一个普通的洗面奶加一些他们自己也不能验证确实有效果的东西,可以以十几倍的价钱出售。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的化妆品消费活动那么多:打折、促销、积分、试用……不一而足。说真的,你想要这些吗?
商场的人给你免费送DVD,可是你想到了吗,你接受以后,用了没多久就会想要一台大电视,再然后是音响、电视柜……以致于你最后想换掉你的房子。
你去买一个签约的手机,想最实惠所以0元购机,可是你知道吗,你这时候就用了非常贵的套餐,等到合约期满了,你还能习惯用便宜的套餐吗?
身边买了iphone的人,大部分都会用
itouch,ipad,ipad2,iphone4,iphone4s……难以想象只有在电影电视剧网络看到的事情,现实就在身边这么自然地发生着。
到处借钱,凑够首付,在一个高档社区终于住下了,可是逐渐交不起物业费、水电费、生活费。而这些不算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和所在社区的人根本无法融洽相处。
上班到家只有十分钟路程,但是花了30W买了一辆SRV,理由是要去滑雪车游,可是车买到现在两年多了,就一开始去过郊区玩过一次,其他时候就在市区转,每个月保险费和油费加起来4K。终于现在受不了了,把车10W卖了。
你买了很多很多反季的产品,它们的确很便宜,可是你真的没用过几次。
我知道,当一个精美的盒子和一张购物卡摆在你面前,你更喜欢前者;当你背着你的父母或配偶买下一大堆你不会带出去的包包,或者一堆你不会使用的电子产品,有一种难以愉悦的快感;商场的衣服店里面,一直在改变,你身边的人也一直变换着不同的着装,就算你不喜欢它们的样子,痛恨它们的质量,可是它们仍然逼着你不得不把你现在身上穿的全部扔掉,年复一年地在服饰店排上长队;你可以抱怨汽油涨到7.8了,但是你两个月以后就忘了这茬了,当时信誓旦旦地说要卖车,现在也估计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就和你忘掉你当时说你不吃肉,不打车一样;你买了一个新的洗衣机,用了不到两天就坏了,然后反反复复的修理折腾得你死去活来,虽然是免费,但是你最后还是决定买一个新的……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什么时候,才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当然,我不觉得花大价钱买东西是个不好的事情,你要是个玩DJ的,买一个2W的监听级别耳机那是非常必要的。你要是个钓鱼者,订阅每周的钓鱼杂志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太多的人,是不是在用这些事情来给自己的过度消费来找借口?可能你真的需要一个ipad来做音乐,模拟钓鱼训练,不过你也要考虑,这个ipad会不会让你以后只和小鸟僵尸水果打交道?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从商人的角度告诉你他们是如何面对消费者的,如何想尽办法卖出去他们手里的东西,而你的需求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种销售的手段而已。
中国企业潜规则辨析 篇12
一、企业潜规则的表现形式
1、企业中的等级关系与信息沟通
在企业一系列关系主要是按等级排列, 并形成特有的组织结构, 某人被称为“书记”、“老总”、“经理”、“主任”等, 它不仅代表着某人在企业中的位置, 而且该职位又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现实中, 人们的习惯思维是:对某位领导的观点和做法有意见, 不会当面说, 因为, 那意味着反对领导本人, 众多的下层管理者担心得罪领导, 影响自己的发展前途, 不愿将不利于领导的信息向上反映, 这就阻碍了不同意见的交流, 使下面的信息难以及时向上面传递。
2、制度出台前后的私下变通
在多数中国企业里, 领导者和管理层在出台一项制度尤其是涉及到利益方面的重大决策的时候, 往往在会议上没有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 给人一种平静祥和的感觉, 但是, 在会议的背后, 不同的小圈子就会在私下里议论纷纷, 仔细分析某项制度会给他们带来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通过私下沟通和变通, 使制度的内容尽量满足小圈子的利益, 最终, 出台的制度或决策往往是平衡各种利益的结果。因为, 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正式的会议上, 相互争吵, 会使人没有面子, 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反感甚至会得罪人, 这样一来, 不但会增加沟通上的难度, 而且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3、企业“一把手”与副总之间的提防和戒备
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一个特点, 就是“一把手”说了算。在多数国有企业中, “一把手”往往是企业的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在民营企业里, “一把手”通常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或其继承人。“一把手”对于企业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人, 多数情况下都说一不二, 甚至“一把手”的权力会大到凌驾于制度之上。所以, “一把手”从骨子里非常看重权力, 因而常常担心副总的能量会威胁到他地位的稳固, 使自己难以掌控企业的局面。于是, 在工作中不敢放权, 但又不会明说。“一把手”要时常提防企业内出现意想不到的“事变”。
企业副总也懂得, 山高不能遮阳, 功高不能盖主, 当副总做成了一番业绩时, 不但不能居功自傲, 而且还要学会功高“抬”主, 感恩老板对你的栽培、信任和给予的机会, 感激老板给予你施展才华的舞台。与老板和谐相处, 让老板对你重用而不设防, 是副总必须学好的一门功课。而且要想在企业里有更大的发展, 言行就要有所收敛, 能力再强也不能锋芒太露, 低调和不张扬地做事, 这既是对领导权威的尊重, 也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如果与“一把手”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走人”就是早晚的事。
4、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企业提拔和任用人的原则主要参考三个指标:关系、能力、忠诚, 企业的重要职位更是将忠诚作为任用取舍的主要依据, 企业领导者会提拔和安插忠诚自己的下属位居要职, 使他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有力地掌控企业的局面, 而不致被架空和受蒙蔽。在公开的场合, 企业领导者往往表现出对有能力人的褒奖和赞赏, 然而私下里, 企业领导者会对下属暗示他对某人忠诚的赏识。企业领导人判断下属是否值得信任和重用与下属是否站在自己这一条线上关系极大。
5、对立中的权力平衡
当企业产生对立的小圈子时, 企业领导者就会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制造出与之相抗衡的力量, 以控制对立的双方, 使他们相互制衡, 从而达到权力的平衡。领导者在权力纷争中善于制造和利用矛盾, 这是防止大权旁落的秘诀。领导者在人事安排、资源分配上私下里将不同小圈子作妥协的平衡, 方能保持内部的和谐稳定。同时, 也能显示出自身的领导才能, 而被摆平的人也知道自己和其他圈子之间的微妙关系。企业领导者希望对立的小帮派暗地争斗, 通过自己去平衡不同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对全局的控制, 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
6、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控制
我国企业的董事会通常由企业的股东单位或上级主管机构所委派, 他们代表着各种利益集团, 成员之间彼此立场不同, 在公司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利益分配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 董事会成了争夺控制权的场所。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治理结构中, 控股股东有“一揽子包办”的倾向, 致使股东大会的召开流于形式。董事会开会常常也是走过场, 即使开会, 议题通常被控股股东所控制。独立董事也习惯于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甚至在私下还衍生出了独立董事的秘诀:简单的事情, 都投赞成票;复杂的事情, 都投反对票。由于公司董事会人员结构中, 独立董事的数量远远少于半数, 所以, 随便他们怎么投, 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而他自己却得以在日后万一公司出事的时候免除责任, 真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由于公司治理没有很好地实行制度化, 多数上市公司基本上是内部人控制。前身为国有企业的, 是原来的总经理在控制, 而前身为民营企业的, 就是创业企业家把持公司的大权, 内部人控制导致公司决策和运作以内部人为中心, 他们能够轻易地控制和操纵董事会, 使其变成徒有虚名的“橡皮图章”。
二、企业潜规则溯源
中国企业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 处于社会环境之中, 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不过三十年, 工业文明的底蕴并不深厚, 企业必然受制于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 中国长期的农业传统没有真正独立的商业文化, 导致企业财富的积累天生依附于政府, 而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神秘性和不可知性, 是潜规则存在的文化背景。
熟人社会下产生的中国企业, 几乎很难摆脱人际关系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伦为中心, 把“关系”、“人情”看得比做事更为重要。在许多人的眼里, 人是达到“事情”目的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做人”与“做事”价值取向的维度不同, 形成的认识观念、思维方式、运作模式也不相同。以“做事”为导向的理念和运作, 需要衍生出各种清晰和明确的做事规范,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制度安排的东西, 即显规则。而以“人情”、“关系”为导向的理念和运作,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揣测、琢磨和权谋。万科董事长王石曾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做企业最难的就是人际关系, 这是最复杂的。”的确, 企业里的人际关系历来纷繁复杂, 矛盾重重。不管是分工合作, 还是职位升迁, 抑或利益分配, 都会因为某些人的因素而变得扑朔迷离, 纠缠不清, 随着这些因素的渐渐蔓延, 原本简单的同事关系, 上下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起来。一个十几个人的办公室, 可以由小圈子滋生出来几十个纠缠不清的问题, 不管你愿不愿意, 只要你置身其中, 就身不由己。企业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真是一言难尽。毫无疑问, 做人比做事更难以形成清晰和明确的规范。由于伦理本位的边界是模糊的, 所以, 人际关系处理更需要权谋和智慧。
中国是一个对“面子”非常介意的民族, 其他东西可以不要, 但面子不可以不要, 所以, 面子几乎成了中国人为人处事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重视面子的传统文化影响下,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面子, 生怕冒犯了领导的面子。因为, 在中国越是地位高、权力大的人, 就越要讲面子。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向来有“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 尤其是下级对上级要出于面子的考虑, 不便或不能提出直接的批评和不同意见, 既便是给企业领导提建议也要注意, 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提;能解决, 但不着急的意见不要提;只提必须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文化中人伦情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看重人情。人们对熟人, 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互助、互惠、互利。在企业内部, 人们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各种问题和不同的意见, 当有人违反了制度和规范需要受到批评甚至惩罚时, 由于考虑关系, 讲究人情, 领导者和管理层就会牺牲制度, 遇到矛盾冲突时保持沉默或者息事宁人。所以, 对于人情、关系、面子的注重使得制度规范落实到某个具体人的身上就得“因人而异”,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处理”。
正是由于中国文化重视关系、人情和面子, 所以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很容易根据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远近来决定处理的方式。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认为, 中国人在内心里将周围的人分门别类, 将圈子里面的人和圈子外面的人区分开来, 内外有别, 厚此薄彼。这种状况导致了企业内部对于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区别对待, 从而破坏了企业制度的公正。显然, 人情所形成的小圈子导致企业成员出于保护自己利益的目的而形成不同的小圈子, 一旦自己违规, 小圈子内的成员就会提供保护。当企业成员隶属于不同的小圈子时, 他们就会将自己小圈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企业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因此, 当企业要求员工执行某项制度, 而这种制度与员工的利益存在冲突时, 他们就拒绝执行企业的制度, 转而通过各种方式拖延、阻碍企业制度的执行。
另外,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有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然而少有体系化、结构化的知识系统, 甚至“述而不作”, 其中大部分知识属“隐性知识”, 多靠直觉体悟, 不可言说。中国的管理智慧主要基于过去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认知, 靠潜意识, 直觉进行体悟。那些慧根很深, 悟性很高的人, 才可能参悟其妙, 得其要领, 企业里的很多事情只有悟性高的人才能做成。但是, 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告诉别人,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这使得企业高层管理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况且, 中国管理哲学崇尚含蓄、委婉, 推崇“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讲究“运用之妙, 存乎于心”, 个人能力集中体现为“人情练达”和“世事洞明”, 其中掺杂了大量的权谋之术, 察人之法和御人之道。
三、企业潜规则与明规则之间的搏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潜规则是人性本能行为选择的产物。在理性人看来, 潜规则是趋利避害原则在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员工等多方利益博弈的一种体现, 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或者是损失的最小化。正因为如此, 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决定了潜规则存在的必然。况且, 人性不可能用所有的明规则全部设定出来, 对不同的人性特点施行不同的方法, 实在是勉为其难。而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和员工都会遵循自己的价值判断, 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无论如何, 企业成员的行为总是要受一定规则的支配。“应该怎么样”是明规则所规定并力求实现的, 而“实际怎么样”则是潜规则左右的结果, 明规则与潜规则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此消彼长, 共同作用于企业。当明规则不完善和滞后时, 潜规则的存在就成为一种合理。因为, 任何企业的明规则都不能涵盖一切, 达到完善的程度。当明规则不能发挥有效作用时, 潜规则就会凸现, 起到实际调节的作用。同时, 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企业变革时期, 明规则一般会作用于企业的发展。在新的规则还没有建立的时候, 潜规则就会填补空白并发挥作用。
如果某项规则制度的执行存在问题导致规则体系失效, 潜规则将取而代之。然而不良潜规则的不可控因素太多, 往往形成暗箱操作和无序的人际关系争斗, 从而妨碍企业的运行效率, 加大运行成本。在管理上, 如果潜规则成为企业的主要规则, 企业对风险的控制是很困难的, 企业的长期发展就缺少了制度保证。
中国传统文化遵从的是“人情”在先, “制度”在后, 这对明规则起着软化甚至消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并不缺乏明规则, 缺乏的是对明规则的有效实施, 缺失的是一套有效的, 能贯彻始终的运行机制, 而企业的文化积淀往往在形成和执行这一套明规则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 制定出来的明规则得不到有效执行, 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是明规则设计是否合理。如果明规则与多数人的自然需要和想法相违背, 或者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对抗的话, 人们一定会想方设法逃脱明规则的约束。二是明规则的制定程序是否公平、公正, 能否被人们认可接受。如果管理者和骨干员工参与了明规则的制定, 他们就更加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规则。三是明规则是否明确地针对某个目标, 即它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明规则应当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否则就难以保证明规则的有效执行。
当人们认同规则并把规则内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时, 明规则控制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从长远来说, 明规则可以保证企业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避免人事变动带来的震荡;明规则对于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从而可以确保企业处事的公正;有了明规则, 企业在处理组织内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的时候, 就更加有法可依, 这样就减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个人恩怨。所以, 明规则对于企业运行是必不可少的。从长期的发展趋势看, 企业必定要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 明规则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 潜规则会逐渐减少。
另外, 人是影响明规则执行的重要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对明规则的逻辑认识, 以及执行必要性的理解;二是企业员工执行明规则的自觉性, 作为人的本性可能不习惯明规则的约束, 如果每个人都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因不满明规则的约束而不遵守的话, 明规则的控制就无法实现, 企业就无法达到目标;三是企业员工应当形成尊重和执行明规则的风气, 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能不能对执行明规则做出承诺, 并以身作则带头执行置关重要。
【潜规则管理】推荐阅读:
潜规则07-13
职场潜规则?不可不知的十五个职场潜规则08-27
创业板潜规则08-20
潜规则解读领导心态07-04
女性的职场潜规则08-25
中国机关十大潜规则10-08
职场加薪的潜规则08-26
建筑行业的潜规则09-21
实习生入职“潜规则”07-25
中国职场必知潜规则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