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萎缩疗法(精选4篇)
子宫内膜萎缩疗法 篇1
近来,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是妇科最常见病之一。此病不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而且常常会导致不孕不育, 该病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在门诊的病例中约占35%, 主要临床表现是痛经。为了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有效方法, 现将在我院综合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7例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7例, 年龄18~48岁, 平均年龄为32.7岁。根据患者病史、B超及妇科检查、血清CA125, 都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全部患者都有较明显的痛经病史, 且于治疗前3个月内没有进行其他激素治疗, 没有DMPA及调经益母片的禁忌症。
1.2 综合治疗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7例, 都在月经周期第l~5天臀部肌内注射DMPA150mg, 以后每隔 (90±7) d肌注一次, 半年1个疗程, 每个患者治疗l~2个疗程;同时在月经第5天口服调经益母片, 2~4片每次, 一天2次, 每个月经周期口服20d。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7例的综合治疗结果采用SPSS13.0运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检验标准是当a=0.05时, P<0.05, 即可认为统计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组子宫内膜异位症57例患者中, 除了5例没有明显痛经史外, 剩下52例患者治疗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痛经症状, 痛经率为91.2%, 将其疼痛程度划分为重、中、轻三度, 其中重度痛经31例, 中度痛经13例, 轻度痛经8例。综合治疗一个月后疼痛症状消失者有31例, 26例是轻度痛经;综合治疗3个月后疼痛消失者有53例, 4例是轻度痛经, 综合治疗痛经的效果十分显著, 有效率达到100%, 综合治疗前后痛经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情况比较详细情况, 见表1。
3 讨论
DMPA是一类长效孕激素针剂, 其药理作用机制是模拟孕激素对垂体及下丘脑的负反馈效应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黄体生成激素 (LH) 和卵泡刺激素 (FSH) 的释放并抑制卵巢的功能, 使得血清E2处在卵泡期的水平, 从而抑制排卵;使宫颈黏液的性质发生改变;使宫腔内腺体减少、子宫内膜变薄从而阻止受精卵着床。因为DMPA可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并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和子宫内膜, 使内膜萎缩甚至假闭经, 所以达到治疗作用。
有关文献[1]报道, 以红花、益母草为主要成分的药可以延缓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异位子宫内膜病理学的变化, 减小腺腔直径, 减少腺体数量, 使得腺体上皮细胞萎缩。研究发现[2]以水蛭、丹参为主要成分的药用药一个月, 可以通过阻止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bcl-2的表达, 并增强bax的表达, 以促进细胞凋亡, 达到抑制或控制异位子宫内膜的增生。构成调经益母片的主要成分有:冰糖草、益母草及丹参, 有散瘀清热的作用, 适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瘀热型痛经。所以我们采用长效醋酸甲孕酮 (DMPA) 联合调经益母片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DMPA联合调经益母片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使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症状显著缓解甚至消失, 治疗有效率达到100%, 这和国内Tokushige[3]、马志茹[4]文献报道基本相一致。本组研究结果同黄雍霞[5]文献报道患者的痛经症状缓解率80.7%要高一些。
DMPA用于无生育需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 起到避孕和治疗的双重效果。DMPA联合调经益母片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具有安全、临床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副反应小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路淑媛, 周立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6) :126-127.
[2]吴延红, 谢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19) :37-38.
[3]Tokushige N, Markham R, Russell P, et al.High density of smallnerve fibres in the functional layer of the endometrium in womenwith endometriosis[J].Hum Reprod, 2006, 21 (3) :782-787.
[4]马志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8) :179-180.
[5]黄雍霞, 季美芳.妈富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痛经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9 (32) :111.
子宫内膜萎缩疗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2011年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患者128例, 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标准。128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年龄26~35岁, 平均年龄 (28.5±4.6) 岁, 中位年龄30岁;病程3~6年, 平均 (4.5±1.2) 年;其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疼痛包括痛经、下腹痛以及性交痛45例, 盆腔结节或包块34例。年龄25~36岁, 平均 (29.5±4.4) 岁, 中位年龄29岁;病程4~6年, 平均 (4.8±1.2) 年;其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疼痛46例, 盆腔结节或包块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 病程等指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 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进行资料治疗。经后期主要以补肾温阳、活血化瘀为主。经后方为三棱、莪术以及淫羊藿各15 g, 水蛭5 g, 菟 丝子以及肉苁蓉各24 g, 巴戟天12 g。月经干净前后每天水煎后服用1剂, 连续服用5 d。经前期主要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经前方为:三棱、莪术以及香附各15 g, 水蛭5 g, 血竭1 g, 柴胡和延胡索各12 g, 每天水煎后服用1剂, 连续服用10 d。经期主要以活血化疲和理气止痛为主。经期方为三棱、莪术以及延胡索各15 g, 水蛭5 g, 血竭 1 g, 炒蒲黄和五灵脂各12 g。每天水煎后服用1剂, 连续服用5 d。 连续治疗5个月。对照组给予丹那唑进行治疗, 200 mg/次, 2次/d。若患者症状没有明显缓解, 则每天服药三次, 在月经期第1天开始服用, 连续服用5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进行评定[1]。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盆腔包块等身体体征完全消失, 且患者在3年内出现妊娠或生育视为治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且盆腔包块明显缩小, 局部体征仍然存在, 但是得到缓解, 且不孕者出现妊娠视为显效;患者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盆腔包块有小程度的减小, 停药4个月患者症状没有明显加重者视为有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恶化, 局部体征明显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
如表1所示, 治疗组患者不孕症治愈28例, 其中15例在治疗期间出现妊娠, 13例患者在停药后4个月出现妊娠, 治愈率为43.75%;对照组患者在停药后6个月有12例患者出现妊娠, 治愈率为18.75%。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较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组有效率由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液和尿常规均正常, 对照组患者有3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 同时出现消化道不良症状, 停药后患者症状恢复。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在中医上属于癥瘕以及不孕等范畴。多因冲任失调, 经血阻滞胞脉从而导致恶血留滞, 血行受阻, 不通则痛。瘀血如果滞留时间过长, 则可能导致瘕, 冲任不畅, 血气循环不畅通则可能导致不孕, 因此瘀血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源和主要因素[2]。我院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为87.5%, 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月经不同的周期表现出不同的症候属性, 因此治疗时应采用按照月经周期进行给予治疗。经后期患者往往阴血衰少, 属于正虚血瘀, 因此治疗应以补肾祛瘀和助孕养胎为主;经前期患者阴阳两旺, 瘀血又蓄, 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 通调冲任为主;月经期患者往往胞宫由实转虚因此重在活血化瘀, 并以理气止痛为主[3,4]。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患者, 取得了显著疗效, 患者治疗后妊娠率显著提高, 且不良反应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了中药周期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治疗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我院于2009年到2011年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患者128例, 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64例, 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进行治疗, 患者在经前期以以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为主;经期以活血化瘀和理气止痛为主;经后期则以补肾温阳和活血化瘀为主。对照组患者采用丹那唑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不孕症患者治愈28例, 治愈率为43.75%;对照组不孕症患者治愈12例, 治愈率18.75%, 两组不孕症治愈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盆腔疼痛和盆腔包块等症状以及身体体征等指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疗法,不孕症,周期疗法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6) :376-377.
[2]李小平.中药周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 2003, (6) :9-11.
[3]姚石安, 姚寓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讨.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4) :299-301.
子宫内膜萎缩疗法 篇3
1.1 临床资料
83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 年龄在24~45岁, 其中24~30岁为6例, 31~40岁为62例, 41~45岁为15例。病史:宫内放置节育环史69例, 人工流产史49例, 引产史9例, 剖宫产史12例, 输卵管通夜史21例, 经期经常剧烈活动8例。症状:痛经和持续下腹痛68例, 月经失调51例, 不孕症37例 (其中原发性不孕症26例, 继发性不孕症11例) , 性交痛38例, 其他症状中有周期性少量便血1例。83例患者肝功正常, 均无其他合并症, 具备治疗的适应证。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A、B两组, A组选用假孕疗法联合中药灌肠法治疗, B组单纯选用假孕疗法治疗。A组假孕疗法:每日口服18-甲基炔诺酮0.3 mg和炔雌醇0.03 mg, 连续服用6个月。注意事项: (1) 若出现突破性出血, 18-甲基炔诺酮可增加至每日0.6~0.9 mg, 炔雌醇可增加至每日0.06~0.09 mg。 (2) 注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肝功能。A组中药灌肠:取当归12 g, 川芎10 g, 赤芍10 g, 五灵脂10 g, 延胡索15 g, 三棱9 g, 莪术9 g, 水煎熬浓煎至100 m L, 保留灌肠。患者右侧卧位, 用16号导尿管一根插入肛门内5~6 cm, 接上输液瓶让药液缓慢灌注在直肠内。右侧卧位30 min, 再平卧30 min。灌注时间:月经来潮前2 d开始, 一日一次, 直到月经干净3 d停药, 连续使用6个月。注意事项: (1) 注意药温不要太高, 避免烫伤; (2) 注意药液不要过早外溢。B组单纯选用假孕疗法治疗:方法与A组的假孕疗法相同。
1.3 评定标准
全部症状消失, 临床非手术手段检查未能再发现病灶为临床治愈;症状明显改善, 非手术手段检查病灶明显减少或变小为显效;自觉症状减轻, 非手术手段检查病灶减少或变小不明显为进步;症状与检查完全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见表1。
由此可见, 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χ2分别为18.87、8.87, P均<0.01) 。
3 讨论
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内膜的腺体及间质, 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长在子宫肌层内者称“子宫肌腺症”)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是复杂的, 目前尚未明确, 很可能是多源性的经输卵管移行以及直接种植引起, 其主要原因有体腔上皮化生, 血管淋巴管输送及转移学说等[2,3]。各种学说虽均未能圆满解释发生在所有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但可以互相补充。只要存在妨碍经血畅流的因素, 均可能使月经期间脱落的子宫内膜碎屑, 随经血倒流入输卵管而流入盆腔, 发生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医疗性播散也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在本案中, 绝大多数患者都有宫腔操作史, 值得注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治疗的原则是缓解症状, 改善生育功能, 防止复发。具体的方法则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年龄大小、症状轻重、病变部位及范围以及对生育的要求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 出现临床症状, 所以性激素疗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血淤证, 其主要病机是瘀血留结于下腹, 淤阻冲任、胞宫、胞脉、胞络, 影响气血运行, 故出现“不通则痛”;淤积日久, 可形成癥瘕, 阻碍两精结合, 又导致不孕;瘀血不出, 新血不得归经, 可致经量过多, 经期延长等。总之, 本病的关键在于血淤, 治宜活血祛淤、止痛。前述灌肠法方中,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 三棱、莪术、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均具活血祛淤止痛之功, 可谓标本兼治。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上, 还须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 辨证施治, 随证加减。例如:气滞者可加柴胡、香附、枳壳等行气疏肝, 寒凝者可加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 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炙甘草益气升阳, 腹痛重者可加川楝子、乳香、没药理气调血止痛, 血多者去三棱、莪术加茜草炭、生地榆。
本案83例性激素疗法的适应证患者, 有45例在假孕疗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法治疗与单纯假孕疗法的38例相比较, 显著提高了疗效, 发挥了传统中医药的作用, 显示了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的。
摘要:目的 观察假孕疗法联合中药灌肠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方法 具备适应证患者随机分A、B两组, A组选用假孕疗法联合中药灌肠法治疗, B组单纯选用假孕疗法治疗, 治疗6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95.56%;B组有效率68.42%。结论 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
关键词:假孕疗法联合中药灌肠法,子宫内膜异位症
参考文献
[1]陈彦辛, 曹立幸.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医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32 (11) :1580-1584.
[2]彭幼玲, 林芸, 骆新兰, 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整合素av、β3表达的初步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10) :622-624.
子宫内膜萎缩疗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来自于该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62例, 年龄范围为28~40岁, 平均年龄为 (34.4±5.5) 岁, 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资料对象均为已婚且临床诊断结果符合《妇产科学》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诊断标准, 患者在近半年时间内没有服用激素类药物。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月经失调患者, 排除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患者。62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的31例为中医组, 选择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 (平均病程等) 经统计学方法检验, 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不孕症患者在不用用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中医组选择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以散结镇痛汤随症加减:基本药方组成如下:三七12 g, 龙血竭8 g, 薏苡仁25 g, 浙贝母12 g。对于气虚者加用黄芪8 g;对于气滞者加用乌药10 g;对于血瘀者加用赤芍12 g, 丹参15 g;对于寒凝湿滞者加用白术10 g, 以上药物方剂在患者月经结束1周后开始使用, 1剂/d, 水煎煮后煎煮液分早晚两次服用, 连续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患者选择孕三烯酮胶囊进行治疗, 药物为北京紫竹药业生产 (规格:2.5 mg/粒) , 服药1粒/次, 2次/周, 连续服药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标准
参照霍翠云等[2]《开腹与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效果比较》中规定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统计其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者和有效者之和) , 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百分率资料的统计学检验方法选择χ2值检验。
2 结果
中医组显效16例, 有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3.9%, 与对照组疗效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中医组治疗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9.7%) , 而对照组患者有13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1.9%) , 中医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对照组31例资料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3例患者 (9.7%) 出现胃肠道反应, 2例患者 (6.5%) 出现不规则性的阴道出血反应, 另有8例患者 (25.8%) 有肝功能异常现象 (主要表现为患者体内转氨酶水平升高) , 而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仅有3例患者出现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现象, 说明中医综合疗法组治疗具有较低的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也近一步说明了中医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子宫内膜不孕症在祖国传统中医中属于“不孕”的范畴, 瘀阻冲任和胞宫, 使其不通而引起疼痛, 同时瘀血会阻滞冲任, 导致患者精卵不能互相结合而导致无法摄精成孕, 这是患者出现不孕的主要原因。另外, 患者体内瘀滞的长时间积聚就会形成“癥瘕”, 于此同时, 血瘀气郁时久也同样会导致正气消耗,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虚瘀同在和正虚邪实, 进而变生出其他诸多证候[3,4]。因此选择中医进行治疗时应该以活血化瘀为主, 同时辅以温经、理气和益气诸法, 因此, 该院治疗选择具有化瘀定痛和软坚散结功效的散结镇痛汤并随症加减, 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摘要:目的 为了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该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62例资料, 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的31例为中医组, 选择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 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统计, 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 中医组显效16例, 有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3.9%, 与对照组疗效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9.7%) , 而对照组患者有13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1.9%) , 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
参考文献
[1]崔轶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治用药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7) :289-291.
[2]霍翠云, 李斌.开腹与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8) :1262-1263.
[3]李沛霖, 赵志梅, 王建玲, 等.中医外导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应用现状[J].天津中医药, 2012, 29 (6) :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