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会计(精选12篇)
传统会计 篇1
传统会计通常只从企业角度去衡量经济效益, 倘若会计能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 以永续发展为目标, 改变传统的成本收益计算方法, 将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结合起来, 建立一套能反映企业与环境关系的财务信息, 使企业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得以控制, 企业的环保责任因而将得以强化。由于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所造成影响的相关信息, 因而会计信息如何合理反映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已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 (Green Accounting) , 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学者对此表述各异。
综合各种对环境会计定义的解释, 本文认为, 环境会计是以企业永续经营为目标, 结合环境成本信息和会计实务, 将企业参与环境相关活动直接、间接成本予以记录、衡量及揭露, 并协助组织选择最佳原料、设备投资等环境相关决策, 以改善环境绩效。
二、环境会计的范畴
有学者认为, 环境会计包括总体与个体两大层面。就总体层面而言, 鉴于传统方式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在描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上, 仍不足以完全反映为经济成长所付出的代价。1987年, 在联合国世界银行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成立的工作小组推动下, 重新研究设计与改善传统国民所得账户的编制方式, 并整合出一套包含环境、社会与经济的绿色GDP。绿色GDP必须考虑不可再生或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的耗用情形。
就个体层面而言, 环境会计包含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方面探讨如何估计并揭露环境成本及环境负债, 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投资人、资金来源者或其他相关人士等外部使用者。管理会计方面探讨如何寻找、辨认并计算正确的环境成本, 以利于成本分摊、资本预算及产品设计与定价等决策的制定, 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
目前国际上讨论环境会计主要是以管理会计为主, 即寻找、辨认及量化一产品、制程或企业组织中, 与环境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成本, 以提供管理决策者, 改善公司环境绩效及增加公司营运获利的重要信息。
三、环境会计的功能
传统会计只涵盖企业生产过程实际支出的成本, 主要成本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间接费用。而企业的环境成本尚隐藏在其他科目之中, 这些成本目前无法清楚地辨认, 因此, 企业在资源规划上无法反映永续发展的投资决策, 导致短视及出现利润假象, 增加企业风险。在传统成本里的环境成本只占全部环境成本中一小部分。因此, 必须将隐藏成本、内部和外在的环境成本辨识清楚, 更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 提供管理者最佳的财务信息。
参照前人经验, 本文认为, 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一是降低风险。由于环境成本日趋复杂, 代价日益庞大, 环境成本已被列入企业经营考虑的范围之内。如此, 不但能就来自于环境的意外、纠纷及所造成的损害做出正确的估算, 并能从中找出适当的对策。二是削减成本。掌握环境成本及其效果的同时, 可降低公司或工厂在环境上所支出的成本, 例如操作或库存设备的改良, 更环保的制程或产品的投资, 甚至制程或产品的重新设计等, 利用环境成本系统获得的信息将已经没有附加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予以去除或修改。三是增加收益。准确掌握与环境相关的技术后, 可进而改善产品设计、制程和包装, 降低对环境的冲击, 增加竞争力, 改善公司长期的获利能力, 亦让环境成本因而能得以回收。四是精确计算成本。理解产品的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后, 将更能为产品成本计算及价格决定作更正确计算。五是创造更多机会。企业未来在环境上的风险越低, 更能就有关环境的工程、制品及服务的设计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六是提供决策信息。各项有关环境成本的信息的提供, 可作为原料采购、废弃物管理、资本投资等决策参考。七是改善环境绩效。有效掌握环境成本效益, 改善企业整体环境绩效。
2.对外关系方面。一是提升企业形象, 并提升企业在利益关系人 (如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大众等) 心中的价值。二是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说明, 使企业在对环境成本内容与效果说明时, 更具说服力。三是提升形象, 增加竞争力。四是降低资金调度成本。
3.对政府的帮助方面。一是降低政府环保支出。愈多企业基于对公司财务有帮助的基础上, 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决策, 将可减轻政府财务、政治及其他与环保有关议题的负担。二是协助政府制订相关法规。企业执行环境会计时, 应发表公司环境成本及政府政策与法令的效益, 来加强政府既有政策和法令的有效性。三是协助政府制订环保政策。使政府了解各污染项目的投入及其效益, 行政部门即可更精确有效地制定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四是协助编制绿色国民所得。绿色会计数据可被运用于协助政府执行绿色国民所得的编制, 正确衡量国民实质所得。
四、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分析
Ranganathan (1996) 的调查显示, 传统会计未能充分表达足以影响管理者决策的环境相关成本信息。例如加拿大颇具规模及声誉的“EWI”公司为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该公司均遵循法令所定下限金额编列环境支出。依据传统会计计算该公司全年环境成本为1亿美元, 然而依照全部成本会计 (Full Cost Accounting) 观念, 所计算出的环境成本则为3亿美元, 因此仅有1/3的环境成本被揭露, 其余2亿美元并未揭露于财务报表中。由此可见, 传统会计仅能辨认已发生的成本, 无法揭露外部成本及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 (Magness, 1997) 。
1.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相同点。本文认为, 环境会计并非完全不同于传统会计, 而是对传统会计的修正, 因此两者间有许多相同点。
(1) 从会计主体来看, 传统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活动, 会计主体为企业组织本身, 属于微观会计。而环境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组织的社会环境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会计主体亦是企业, 但属于宏观会计。
(2) 从会计资料来看, 环境会计所取得和利用的会计数据, 与传统会计所取得和利用的数据相同。
(3) 从处理程序来看, 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处理程序相同, 皆为取得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4) 从信息性质来看, 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都需对外及对内提供信息。环境会计提供环境相关信息, 而传统会计提供财务相关信息。
(5) 从目标差异来看, 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都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 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2. 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点。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虽有相同之处, 但也存在诸多差异。
(1) 观点差异。传统会计将企业视为单纯的盈利组织, 以创造本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环境会计则考虑到企业的永续经营, 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需对社会负责。
(2) 主旨差异。传统会计是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环境会计旨在提高环境社会整体效益。
(3) 角度差异。传统会计是站在企业的角度, 研究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环境会计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 研究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以及企业对社会的环境贡献。
(4) 成本标的差异。传统会计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本, 主要是指企业从产品开发、设计到最后销售等整个过程的成本。环境会计研究企业的环境成本, 主要指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资源耗损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等。
(5) 效益标的差异。传统会计计算的是企业经济效益, 主要是企业收入减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后之差额。环境会计计算的是企业整体环境效益。
(6) 会计对象和目的差异。传统会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活动, 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经济信息,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环境会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目的是透过记录和计算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来反映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已履行情况的信息。
(7) 会计假设和原则差异。传统会计原则有客观性、重要性、有用性、可比较性、一致性、及时性、原始成本、收益实现、权责发生制等十二项原则。环境会计除了传统会计的原则仍可适用外, 尚强调社会性原则、政策性原则、强制和自愿相结合原则等。
(8) 报告模式差异。传统会计主要是从货币数量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环境会计除可运用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损益表等数量形式外, 尚可以文字描述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9) 分析与控制模式差异。传统会计是站在企业角度来分析与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 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个别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环境会计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与控制企业的环境社会成本, 向政府及社会大众等利害关系人提供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和环境贡献等指标, 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情况。
传统会计 篇2
一、绪论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作为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的改变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工作影响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
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一)审计线索的改变
由于会计实行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为了能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需求,要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例如,要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有些系统中的暂存文件,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要被删掉。如果审计需要查这些文件,则应拷贝,以便查询。
(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国际上近代的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即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由于会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容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电算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的第3号审计准则概论指出:“如果客户在其会计系统中使用了电子数据处理,无论应用是简单的带是复杂的,审计员都要充分地了解整个系统,使得能识别和评价系统的基本会计控制的特点。在包括较复杂的电子数据处理应用的情况下,审计员在执行必要的审计方案中将要就应用专业化的电子数据处理的专门知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变化了,审计人员必然研究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掌握其审查方法。对程序控制,审计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对于电算化会计信息
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审计人员要能评估其影响,并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人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当一个系统已经完成并投用后,再对它进行改进,比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费用昂贵得多。因此,除要对投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处,还应提倡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应有审计人员参与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
(四)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有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传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会计从手工处理到电算化处理,表面上看是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但实质上它影响了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手工会计系统下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最初起源于内部牵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内部牵制的范围得到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数据的采集、存贮方面比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更多样,手段上更快捷;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计系统更省时省力;在数据传输方面,更方便;账簿的概念已被抽象化;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出现了新的特点。
(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保证了有关设备的保养,确定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作了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定了档案内容,保管人员及权限,管理方法及要点等。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
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幺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06(1).2、卲春.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6(3).3、孙红侠.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1).4、刘全贵,杨敏.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山东机械,2005(6).5、唐文化.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6、房琳琳.试论财务软件的国际化发展趋势[J].现代会计,2001(3).7、仲晓峰等.中国软件企业的融资机制[J].国际财务与会计,2000(6).8、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S].1994-06-30.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D92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71-01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连续、系统地处理会计资料,反映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所体现的价值量及其信息,并对其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提供更及时的会计信息。如有必要,可以缩短会计报告周期或提供日报等更多的信息。在手工方式下,由于计算过程的烦琐,经常采取一些相对简单的方法,例如固定资产采取分类折旧法(综合折旧率)而不是针对单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个别折旧率),在计算机系统中,完全可以根据单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精确地计算每项固定资产的损耗和净值情况。实现电算化以后,对于存货、费用摊销等许多项目也可以进一步准确核算。
(二)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手工会计处理模式下,会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记账、对账、查账等,但还是难以承受大量的业务,所以在账务处理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方法来减轻工作量,例如在登记总账之前先编制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减少明细账户的级数而采用多栏式账页登账等,但一些措施的采取往往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反映程度和质量。实现电算化以后,大量的重复劳动由计算机完成,并且准确性大大提高。这样,一方面减轻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可以提高会计信息核算的详细程度。
(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手工方式下,信息收集的广度和加工的深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实现电算化以后,库存商品账目反映商品的价格情况,采购系统反映该商品采购价格的变动情况,其他子系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做出准确的决策。
三、会计电算化对手工会计的影响
实现电算化以后,整个会计处理过程、方法和要求与手工处理方式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实现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处理以代码为基础,一套科学的科目代码体系以及一套完整的核算代码体系对于提高系统的输入效率、处理效率和输人、输出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编码体系成了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手工会计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几种格式,并做出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手工账务处理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行电算化以后,采用统一格式的标准凭证,收、付、转凭证的格式统一,只是用不同类别的凭证加以区别。凭证在填制时设计了诸多自动控制程序,如借贷平衡性控制、凭证要素完整性控制、凭证填制与审计权限控制等,凭证记账也由系统自动完成,许多传统的会计方法不复存在。
(二)账务处理流程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以登记账簿为中心,例如将明细账分设不同岗位,在登记总账之前先汇总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实行电算化以后,账务处理流程必然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以电子数据处理为中心,账务处理程序中的许多形式如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不再是登记总账的依据,由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账簿不再困难,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也不再截然对立,甚至整个登账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形式,所有几种账务处理程序将合二为一,任何单位都不必考虑选用何种账务处理程序。登账这一处理过程将全部由计算机完成,手工工作将向数据输入、数据分析两端转移。
(三)会计信息存储的变化
手工会计的信息存储介质为纸张,信息存人后就不再变化,并可永久保存,需要信息时直接查看即可。电算化系統中信息的存储介质为磁性介质或光电介质,信息存入后并不一定完全固定,输出时可能再进行相关处理。由于介质发生变化,档案保管也发生变化,此外信息的改变将更容易、更具有隐蔽性。
(四)会计报告的变化
会计报告是用来对外输出信息的,实现电算化以后,它将发生大的转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已经完全能够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信息输出方式也将会有大的变动。利用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远程查询信息,可以将筛选、过滤后的会计信息传送给使用者,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结束语: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也必然会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强化会计管理,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等诸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宁夏凯宝商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会计学会.初级会计电算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传统会计与约束会计比较分析 篇4
一、会计核算对象不同
约束会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许多多的制约因素, 这些制约因素称为“约束”。“约束”有各种类型, 不仅有物质型的, 如市场、物料、能力、资金等, 而且还有非物质型的, 如后勤及质量保证体系、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和工作态度等等, 这些“约束”的变化最终都影响企业的效益。约束会计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 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这些“约束”问题, 约束会计着眼于整个组织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传统会计则明显比较狭隘, 以企业的物流、资金和信息为会计研究对象, 只关注局部的改进, 如成本削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利用率, 并没有考虑这些手段同企业最终目标即实现盈利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假设不同
作为会计学的分支, 约束会计接受了传统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 有着会计学共同的一般前提, 除此之外还具备一些特殊的前提假设。如管理决定假设。假定管理的价值是其管理方式的函数, 其效用的发挥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价值。一个组织只有进行科学管理, 通过管理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一一消除企业发展的“约束”,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因此必须要形成一套解决约束的流程, 用逻辑地、系统地回答以下任何企业改进过程所必然提出的三个问题:改进什么?改成什么样子?以及怎样使改进得以实现?约束会计正是在想找出各种条件下生产的内在规律, 寻求一种分析经营生产问题的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可用一句话来表达即找出妨碍实现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 并对它进行消除的系统改善方法。
三、会计特征不同
与传统会计相比, 约束会计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个特点是对约束资源作用的明确考虑。传统会计与约束会计在利润表上主要不同点在于产品分类被约束资源分类所代替, 约束会计对约束资源的考虑通过列举各种约束体现出来。第二个特点是对产出贡献影响的说明。约束会计报告强调了决策和行动对约束产出贡献的影响, 因为产出的所有重大变化都是通过约束点实现的, 这种报告方式就可以引起管理层对相关领域——阿基米得约束点的注意。第三个特点是打破营业费用 (OE) 与产出 (T) 之间同步增减的关系。为了衡量实现目标的业绩和效果, 约束会计打破传统的会计成本概念, 提出了三项主要衡量指标, 即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行费用, 约束会计认为只能从企业的整体来评价改进的效果, 而不能只看局部。库存投资和运行费用虽然可以降低, 但是不能降到零以下, 只有有效产出才有可能不断增长。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同
约束会计的利润表是一份业绩报告, 它能反映实施经营思想后的业绩和员工情况, 报告的产出部分强调了利用约束资源提高产出的重要性, 同时确定成本是否得到了充分控制。传统会计报告只注重收入和费用, 并信奉“卖的越多赚得越多, 如果销售额不能提高, 就得削减成本”。
综上所述, 约束会计的诞生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它为会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并使会计管理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更加紧密相关, 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 我们应当看到, 约束会计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 其理论体系、会计模式、技术方法等需要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检验和修正, 才能与现代市场经济完全融合。这就意味着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必须付出长期的、艰辛的劳动, 必须时刻密切地关注约束会计的发展动态。但是, 目前我国对约束会计研究的状况并不容乐观, 在此, 呼吁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一定要正视这一问题, 齐心协力, 共同创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约束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申香华.传统会计价值危机的主要表现[J].郑州大学学报, 2005, (4)
[2]汤云为.高级财务会计[M].上海三联书店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篇5
对此,本文将针对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揭示会计职能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促进会计职能的拓展和发挥。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职能;信息化;传统会计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传统的会计核算、反映、监督和决策等职能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传统会计职能在本质上的改变,还表现在会计职能的监控手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开展业务核算、决策分析和会计信息的管理等工作,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逐步建立起高度融合与开放的现代化会计处理系统,促进传统业务会计向信息的共享化和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传统会计职能的丰富与发展,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一)全面性
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指的是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与会计相关的各个领域:①在会计实务工作、会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信息性;②信息技术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整合以及会计服务的信息化;③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会计决策、会计决策等会计职能的信息化;④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智能性
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涵盖了会计人员、计算机硬件设备、信息数据、网络软件系统等多种因素,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在具体应用实践中,会计信息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下的智能型系统。
(三)开放性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高度自动化和共享化,使得会计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系统中直接采集和传递,促进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开放。
(四)多样性
会计信息化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①会计信息提供时间的多样性;②会计信息收集渠道的多样性;③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多样性。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更好执行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业务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通常是由多人共同参与进行的,而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只要向会计信息系统输入会计凭证,便可以自动进行会计的记账、汇总、结账、转账、出报表等工作,对于很多重复性的业务,更是能够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在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对时间性要求非常高的会计核算环节,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借助预先制定的程序执行规范性的操作,从而使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因此,会计信息化促进了传统会计核算职能向更细、更深的方向发展。
(二)有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更好执行
在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会计人员主要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做账的,因此很难完全避免会计越权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会计账目反映内容的准确性,还会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和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企业内部的贯彻与执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做账功能,建立完善的会计账务系统,如会计采购系统、销售系统、账务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无形资产系统、存货系统、成本系统以及计划预算系统等,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产销存一体化以及会计核算的一体化。
同时,企业可以为每一个会计职务设定一个密码,避免了越权行为的发生。
因此,会计信息化使得传统会计的监督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强化。
(三)促进了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决策型会计的积极转变
传统的会计理论将会计的职能主要界定为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工作也主要集中在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核算和审核等环节,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除了对会计核算、监督等职能的深刻影响外,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实质性的转变,促进了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的积极转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和贡献价值。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职能的转型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随着企业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会计职能也要及时实现相应的转型,为企业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监控分析系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具体说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能的转型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实现会计反映职能向会计核算和信息服务职能的积极转变,这不仅要求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反映更具及时性和准确性,还要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更好的分解、传递和交换,能够为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财务报告。
另一方面,要实现会计控制职能向会计实时控制和预决策支持功能的积极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要更具前瞻性,不要仅仅局限于事后核算,而是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处理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对业务经营过程进行动态化的控制,使传统的会计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决策支持方向迈进。
结语
总之,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和扩大会计的职能与作用,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会计新模式,增强企业在控制、决策、预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芹,闫晓宇.试论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04).
传统会计 篇6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传统会计 冲击 会计创新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据,以高科技产业及智力产业(智业)为支柱的经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信息全球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等等,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应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呢?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1、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为基础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财会学科理论也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无形资产成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总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以物质资源为主,而是以无形资产为主。传统会计系统中确认的无形资产大部分是补购的,自创无形资产不作为资产在帐面上反映。这样,既不利于全面体现其全部无形资产,不能全面衡量企业的真正价值,更不利于投资了解无形生产的构成以及科研投入和技术含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自创无形资产将会正式纳入财务报表,如何编制出合理的财务报表,对传统会计将是一个挑战。
(2)人力资源问题突出。人力资源会计是指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的计量和报告。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是生产最重要、最睥因素。在传统会计中,它仅仅是会计研究的一个分支,并未进行编认和计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将取代传统会计中固定资产等项目而成为企业利润形成的主要源泉,如何对它进行确认,进行计量以及它对企业经济价值影响如何,这给我们传统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3)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将受到挑战。知识经济给会计增添了这么多新的内容,它必然会影响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首先,人力资源成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成为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新的无形生产概念等,这些都使得会计要素概念发生变化。由此会计核算体系也随之变化。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也发生了改变,人力资源耗费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颁。为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使得研究、开发投入占产品成本的大部分。再镒,由此而的,对企业财务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以及企业的经济考核与评价,投资方案的评价标准,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众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知识经济在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将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知识含量”给企业理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财务管理更应适应这一变革的要求,而担任这一重任的财务人员则更应更新传统的理财观念,树立全新的观念。知识经济给我们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这必然给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如计算机信息处理方式的引入,以多元化的记帐方式取代了传统的簿记记帐方法,使得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及时、更全面,这同时对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会计要由核算型走向管理型、决策型,它不仅要求我们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满足外部投资者的需要,更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的需要,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在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下都能发挥及时、更大的作用。知识经济下对我们的成本管理业产生一较大的影响。它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主要是人力资源成和无形资产概念的扩大,这使得我们的成本范围也随之扩大了,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的引入,使得我们的成本核算、成本分配方法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3、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教育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颁,已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要发展,教育应先行。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是关键,面人才的碚养,主要靠教育。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善与未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会计教育目标较为单一,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侧重于会计专业技术教育,只强调教育的内容能满足实际应用就可以,它忽视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应该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通用人才,它不仅要求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它还要求我们的财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等等。因此,我们会计教育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都将受到影响。传统的会计教育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创新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其核心任务就是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相关与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帮助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会计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会计创新已迫在眉睫。
1、以经济资产为基础改造会计核算系统。
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曾指出“资产价值是由它可能产生的未来收益所决定的”。它将一切可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都包涵于“资产”的定议之内,这个定义更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这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人力资源会计的引入等等,这些带给我们的传统会计核算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以经济资产为基础来改造我们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要改造无形资产的核算体系。传统会计实务对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把本企业自己创造的专利权,按实际支付的研究与开发成本计价,它不能反映该无形资产实际的经济价值和它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而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企业无形资产的计价能反映其实际的经济价值而非历史成本,而且由于现代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更新较快。我们更应及时地云其受益期内合理分摊。其次,我们要拓展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除了传统会计核算中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我们还应“人的智力、知识”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因为人的智力、知识不存在物质实体,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符合无形资产的概念。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也成为知识经济下、会计核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增强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一个单位财务状况的需要工具,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加大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它的及时性和信息的充分性。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应如何创新呢?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整个财会核算体系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我们的财务报告格式、项目等也将随之变化。提高及时性,我们可以适当地考虑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实行灵活的不等报告制度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我们可以采取“金字塔”式的报告制度,从底层的原始数据到高层的浓缩信息等等,我们既要提供“过时”的信息,更要提供“实时”的信息和预测信息。
3、提高系统综合素质
这不仅包括办公硬件措施,更要注重提高人员素质。高效、快捷、全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在硬件方面,我们要广泛普及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具,并加强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管理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从软件方面看,我们更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在会计各系统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改进我们的会计教育体系,应该教育出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并对网络、信息、科技、法律管理等多方面都了解求掌握的一些专用人才。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不断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议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 篇7
1. 会计假设不同。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人力资源会计接受了传统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 有着会计学共同的一般前提, 但作为一种以货币形式反映并控制经济组织中的人的成本和价值的管理活动, 它还具备一些特殊的前提假设。 (1) 人是人力资本的载体。 (2) 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会计强调的是人的某种属性, 而不考虑“人”的本身。它主要指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总称, 并将这种属性作为资产来投资。 (3) 人力资源效用是管理方式的价值函数。由于人力资源要受其管理方式的影响, 因而其效用的发挥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价值。当一个组织能够经常给员工创造知识更新, 提高能力以及施展才能的机会, 人力资源的价值就可能增长, 就能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4) 信息重要性假设。他指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 是十分重要的, 并非可有可无。而传统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费用处理, 未予以资本化列为资产, 使会计报表上的某些信息失真, 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正确决策。
2. 特征不同。
与传统会计相比, 人力资源会计有其自身的特征。 (1) 确认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而且是可以用价值计量的资源。 (2) 人力资源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力资源活动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首要地位, 起着发起、组织和协调其他资源的作用, 是经济活动中惟一起创造作用的因素。 (3) 不可预见性。人的劳动能力因身体和精神变化而变化, 无法预知, 因而人力资源资产化后企业权益的变动存在不可预见的因素。 (4) 高增值性。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像物质资源一样发生或多或少的有形和无形损耗 (如劳动者的衰老和知识、技能的老化等) , 但他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 因而具有高增值性。 (5) 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如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 应拥有参与分配的权益。由此得知, 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兼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特征, 后者只具有财务会计的特点;前者兼有二者的共同职能, 后者则只侧重财务会计一元职能。
3. 核算对象不同。
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 具有经济价值, 在取得或开发时需付出一定代价, 所以,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核算对象是人力资源会计中人力资源的价值运动, 包括作为价值运动起点的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作为价值运动终点的与投入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的产出两方面。主要涉及人力资本的归集分配、人力资产的推销、人力资产损失的确认等几部分内容。传统会计则以企业的物流、资金和信息为会计研究对象, 将人力资源投资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这样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同时将人力资源支出费用化, 必然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 导致决策失误。
4. 会计信息披露不同。
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所要解决的是企业如何将人力资源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以便他们在全面了解企业财务资本运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动态与结果的基础上, 做出正确决策, 也即多供企业内部管理阶层使用。而传统会计报告不反映人力资源信息, 加之多是对外报告, 向外提供信息, 所以二者在会计报告和披露的内容、形式上存在着差别。
综上所述, 传统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着多方面分岐, 对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也有诸多不妥, 这决定了人力资源会计不能继续沿用传统会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必须建立一套新型的人力资源理论和核算体系, 以修订、重构和完善传统会计理论体系, 解决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模式的不完整性的缺陷, 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重构传统会计理论, 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
1. 完善会计制度, 从法律上确认人力资源权益。
人力资源会计迄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症结”, 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会计赖以构建的基本理论供给的严重不足。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结合人力资源自身的特殊性, 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会计准则, 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的确认、核算、计量与报告, 以及评价。同时, 应尽快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 通过法律的手段, 确保企业对劳动力的所有权, 保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对“人力资本应纳入权益理论”这一崭新理论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不再停留在现行会计制度忽略人力资本, 突出物质资本的基础上, 使人力资源权益在法律上得到保障, 加以确认, 让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一样成为企业剩余权益的索取者, 使之符合监督与激励相容的基本要求, 也是确保公司治理健康和企业效率的基础。同时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分配的模式。
2. 形成独立的人力资源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统一核算体系。
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财务会计学分支, 在继承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必须尽可能地摒弃传统会计残留的不利影响, 科学权衡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真正从资产的本质——“未来的经济利益”视角去理解人力资源, 去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 去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通过会计法、会计制度等规范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程序, 使得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规范化、系统化, 使人力资源价值能在财务报表上客观公正地列示。
对人力资源这项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应该从其产出角度进行测度, 而不能再像传统的物质资产那样, 从投入角度借助于“成本”来进行度量。这样计量才能真正体现人力资源这种资产的本质——企业控制的、预期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
同时将人力资源纳入财务会计体系, 修正权益理论, 将财务会计对象由财务资源扩大到能够导致企业价值增值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提倡人力资源的多维计量, 将符合传统财务会计确认标准的部分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与传统会计相比,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方法更为复杂, 技术要求更高, 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企业具有高、中级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较低。因此, 必须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和培养力度, 提供进修、培训机会, 使会计人员拥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同时,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完善用人机制,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加快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4. 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为实施人力资源会计打好基础。
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篇8
关键词:事项会计,优势,局限性
1 过去的财会体系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信息不充分
它受到非常严苛的确认信息以及计量体系的干扰, 使得不充分的问题发生了, 最为眼中的不利现象时在负债表里确认知识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 它们对于单位的运作的意义不断的增加, 但是未能够展示到报告体系之中。同时, 像是一些高科技的单位其使用非常多的费用来获取市场占有率, 同时它的研发费用也很多, 并未展示在单位的价值里, 此时就使得单位的账面内容和其市值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此类状况和单位的财会目的间的不利现象不断的变严重。
1.2 有着非常高的主观性特征
对于过去的信息来讲, 它受到氛围以及其他的一些要素的干扰, 它的形成步骤中涵盖了非常多的财会工作者的主观分析, 它的输出信息是一种近似的内容, 而且内容很是不清晰, 此时就导致使用人在分析的时候出现了不利现象。此类不精准的问题会导致人在特定的层次之中发生误会, 假如再由于门面粉饰等现象的干扰, 此时信息的精准性就更加的无法确保了。
1.3 关联性不高
过去的会计供应信息的时候, 假设使用人的信息需求是明确存在, 并且是非常实际的, 供应常用信息以此来合乎有关人员的规定, 很明显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思想, 由于关联性是比对来看的, 其和使用人的决策意义以及种类和特征等都是紧密关联的, 就算是相同的使用人, 对于关联性的测评结果同样会由于氛围的差异而存在很多的差异。当开展该项处理活动的时候, 会导致很多的有意义的信息由于过滤而无法体现了, 此时就会导致决策不精准。
1.4 速率不快
过去的体系中, 信息是按照一种次序化的模式来设置的, 按照设定好的步骤来开展活动。因为体系和业务活动无法有效的联系到一起, 此时它们间有一个时间上的差异存在, 所以, 对于使用人来讲, 必须当期末的报告得到之后, 才可以得知。而在当前背景之中, 信息变化速率非常快, 使用人规定财会要和活动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 供应合理的精准的信息。对于财会信息来讲, 它负担着减少投资费用, 指引资源配置的具体意义, 此类不利现象的存在会干扰到信息彼此的关联性, 以及稳定性, 使得它的意义受到干扰, 此时过去的信息在和别的一些信息比对的时候, 它的不利点就体现出来了。其从根源上讲, 是因为过去的信息在供应的时候, 未充分的分析使用人的心理规定而导致的, 而该项会计能有效的处理这个不利现象, 它将使用人当成是关键人, 形成一种市场思想, 合乎不一样的使用人的规定。
2 关于事项法和目前的财会理论的比对分析
该项内容是结合实际的经济活动来展示单位的具体业务内容, 而且将其当成是前提, 设置财会的明确和计量等的措施。此处讲到的事项是说能够明确的, 能够用信息展示出来的实际的活动。它规定要供应和当前的活动相互协调的信息, 确保彼此的需求得以实现。就是因为这样, 它在供应信息的时候较之于过去的体系存在如下的一些优点:
首先, 重视使用人的个体偏爱, 可以合乎使用人的个性化的规定。导致财会繁琐的缘由是不同的使用人在看待一样的信息的时候, 他们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此时他们的反应也不一样。目前的财会模式将提前明确使用人的信息需要当成是假设, 此时就使得信息具有综合性特征。而这个特征最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所有的信息的使用人都被一样看待, 此时就使得其无法结自身的规定来明确信息, 很明显这和使用人的个性化的规定是无法保持一致的。不一样的是, 该项法规重视的是在不明确使用人的规定和决定状态的时候, 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 由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决策需要对数据进行剪裁, 这样就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相关性。
其次, 供应多项计量属性, 此时其不但能够体现过去, 同时还可以预知今后, 提升预测性。该项会计许可通过很多的计量措施来体现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是未来合乎人们对将客户满意程度、产品质量、市场份额、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兼收并蓄反映这一客观需要应运而生的。
第三,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情况下, 企业管理当局掌握的信息要比投资者多,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管理当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而事项法将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留给信息使用者个人, 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的可能。
第四, 有利于克服现行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误解和混乱。不可否认, 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 “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面对不确定性, 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将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样, 现行财务报表提供的经会计人员处理过的貌似确定的信息, 实际上可能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理智的信息使用者是不会为这些貌似确定的信息所迷惑的, 但是要探究其本质上的确定程度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因为将这些单一的数字进行重新分解、重新验证和确认, 再重新组合和汇总, 是相当耗时、费力的。以至于让人产生怀疑:会计人员到底在发挥什么作用?既然如此, 采用事项法, 将原始的会计数据直接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吗?
第五,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实时报告系统的思想实际上萌芽于事项法。在实时报告系统下, 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储存大量的信息 (事项) , 信息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 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 根据自己的需要构造财务报表, 而无须等待企业会计人员对信息的处理、加工, 这就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3 事项法会计的局限性分析
3.1 事项会计的建立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达及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
3.2 事项的标准难以确定。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极其繁多复杂的, 哪些应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还没有一个现实的可操作的标准。
3.3 大量事项信息的列示可能泄露企业商业机密, 对企业竞争不利, 同时可能增加信息报告成本。
3.4 大量事项信息的列示, 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可能造成信息过量, 而更加难以做出正确决策;
并且是否多数信息使用者能够自行判断、收集、分解、组合、汇总事项会计信息, 这对事项会计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3.5 事项会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必须进行必要的分类, 如何分类也是一个问题。
3.6 事项信息的列示是否比传统的价值计量更可检验, 事项特
点的展示是否一定比事项价值的汇总反映能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预测, 还有待实践检验, 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刘峰.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1]葛家澍, 刘峰.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2]李桂荣.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J].当代财经, 2003 (6) .[2]李桂荣.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J].当代财经, 2003 (6) .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变革 篇9
一、会计电算化中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加入对会计假设的变革
1.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 是会计电算化人员为进行核算而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的范围的界定。对会计主体的择定, 有两个可以依赖的基础。一是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二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团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传统的会计主体都是有形而稳定的实体组织。网络公司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独立支配的经济资源, 需对其控制的经济资源和经济行为承担责任。可见网络公司完全具备会计主体的两个基本特征。这样, 网络公司的产生和存在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实现了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并存。从而使企业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快捷, 使会计主体假设打破传统束缚, 使会计主体具有瞬间分合的功能, 满足了现代企业参与新的贸易活动的需要。
2.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指会计上假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它是在较低风险和信息时效要求的环境下对会计的时间加以限定。网络经济的出现以及新的网络公司经营方式的出现在短时期内以一项业务内容或一个项目为对象构造一个相对的持续经营期间, 打破了以前以企业整个业务经营范围内作为一个持续经营期间的会计假设模式, 针对每项业务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形成相对的持续经营期间。这为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营核算期间。
3.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人为地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个个连续的、时间相等的期间。其目的在于结算账目, 编制财务报告, 提供相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企业经营风险加剧。无论是从企业提高控制经营风险能力的角度, 还是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角度, 都要求尽可能地缩短报表提供的周期, 将尽可能“新”的信息呈报出来, 以便迅速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4. 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基本含义是:统一的货币单位是会计工作最好的计量尺度, 要求经济业务的处理以货币作为量度来加以确认。电子、数字货币的出现对货币计量假设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子货币在网上结算瞬间完成, 消除了企业间国际贸易不同地区的时间性差异, 这又给企业的外币业务的核算提出了新的方案。
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对传统会计流程的变革
传统会计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 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 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内容的会计报表将汇总的数据定期提交给信息使用者。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入口的主要内容就是会计凭证, 即当一项经营活动 (业务事件) 发生时, 会计人员根据业务单据 (采购发票、销售发票、入库单等) 编制记账凭证, 然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目前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引入了“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 也称“业务流程重组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RP) ”, 它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流程重组的一个重要部分, 反过来, 成功地进行会计业务重组也对企业流程重组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思路是, 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指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 加速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动, 针对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局限性, 利用网络技术和事件驱动技术, 对现有的会计业流程进行变革和扬弃, 改变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输出方式, 建立起一种财务与业务协同的、交互式的、以“事件”驱动为主要特色的能够呈报标准化数据信息的会计业务流程。
三、会计信息系统程序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变革
在手工环境下, 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一般由手工来完成, 其内部控制也一般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 加强人工管理的方法实现的。而在IT环境下,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和程序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 每一项交易发生时, 有关该项交易的相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 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 原来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一部分凭证、单据将被取消, 这样对数据的输入就要建立实时的控制, 以确保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这种内部控制需要固化在财务软件中, 在数据输入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就完成了随时的数据正确性的检测。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 记账业务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于是需要在计算机自动完成的操作过程中就实行程序化的控制 (如操作人员工作权限的设置) , 以便实施实时控制, 保证记账处理的正确性。再如, 数据的输出, 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信息输出方式包括查询、打印以及文件输出, 这些操作都要通过程序来实现, 所以需要对这些输出程序的运行过程用程序化的控制方法实行控制, 保证输出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以及安全性。
四、不断更新的应用程序对会计信息资料形成的变革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探析 篇10
一、会计电算化的价值地位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实务中的简称, 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 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步入“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已成为一门融合了现代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会计电算化使得有关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 不仅能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 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 也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 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管理水平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隋健对会计电算化的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 认为会计电算化: (1) 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 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4) 促进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5) 奠定了单位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6) 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 推动会计制度的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 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下, 会计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极大提升势必促使会计有新的内在职能产生。首先, 会计电算化可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能进行复杂运算等优势, 采用或选择一些手工很难或无法采用的方法。其次, 会计电算化能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处理中解脱出来, 从而有时间与精力参予经营管理活动。再次, 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拓展, 会计监督手段更为方便、及时, 监督的方法也日益丰富。此外, 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一直局限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上, 会计电算化使信息的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 会计信息将和其他经济信息一起构成信息整体, 会计核算的内容由原来单纯的会计信息扩展为更大范围的经济信息。
(二) 对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影响
随着电脑软件业迅速发展, 电算化会计软件不断涌现, 一些会计软件就已宣称“不需要懂会计”。计算机将自动完成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工作。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行业的普及, 将减少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除了少量的会计研究人员外, 将增加电脑系统开发人员、硬软件维护人员、操作人员的需求量, 逐步取代传统的会计人员。由多种电子设备、软件、磁介质组成的新型操作工具, 将实现整个会计行业“无纸化”进程。
(三) 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给原有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是控制的范围扩大。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 而电算化系统下, 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 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 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二是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手工会计主要采用结构控制方法, 包括设置相互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 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或者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而在电算化会计中, 由于工具、载体、账务处理、会计组织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会计控制也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 使得控制更为复杂, 要求更加严密。三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安全控制难度加大。电算化系统下原来纸质的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 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留痕迹,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容易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 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四) 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 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 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在手工系统中, 审计人员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运用传统审计方法达到目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电子数据的不可见性, 手工审计方式已难以对日益严重的计算机舞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的审查, 传统的审计工具也已不能适应会计数据电子化的需要。
(五) 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这种以现代电算化技术所形成的新型电子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由于长期以来, 会计档案人员一直从事着以纸张为存储介质的档案管理工作, 习惯于陈旧的传统管理模式,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 如何更新固有的传统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实现科学管理, 是当前会计档案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六) 对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工作职能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管理知识等综合知识, 因此, 尽快调整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最迫切要求。
三、结语
传统会计 篇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会计进入的信息化时代,从而出现了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对传统的会计职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有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是会计信息的不安全因素增多,容易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面本文就重点对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会计信息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质量。
一、会计信息化综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将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来工作。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对组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是组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科学的会计信息化有利于加强组织的财务管理,提高组织的决策能力和竞争力。会计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刀,有利于更好的执行会计职能,但同时也为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如何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应用,提高应用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和传统的会计相比,会计信息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并且会计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资源共享的程度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职能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都是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计算出数据,然后记录在纸上,所有的过程都是手工来操作完成的,而会计信息化的计算工具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且相关的会计信可以通过相关的程序自动生成。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的核算职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者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相同的是数据处理的起点和终点,起点都是原始凭证,而终点都是会计报表。不同的是处理会计数据的方法,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是根据原始单据的标准编制出的规范化的记账凭证,整个过程是会计人员制作出相关的会计报表,然后由不同的会计人员审核,审核凭证之后,通过计算机登记账簿进行自动生成。
(二)对组织的内部会计监督产生影响
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对组织的管理,使组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会计监督简单来说就是对组织的财务报表等性格数据进行监督,从而判断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而对组织经营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样可以避免组织一定的经济损失,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人员需要将组织编制的预算标准输入事前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然后在利用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对不同执行状态下的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有效性[3]。
(三)对外部监督环境产生影响
要想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除了需要发挥组织内部的监督职能,还需要外部的监督,其中外部监督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保证会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这里所说的外部监督就是政府审计部门和有关机构。会计信息化发生的重大变化使传统的审计方式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使审计的手段和水平都不断提高,不仅是对审计对象的监督,而且也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更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提高会计信息化的策略
(一)对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对不相容职责进行分离
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组织内部一定要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责任进行明确,这样有利于追查问题出现的环节,从而更快地进行改正。另外,对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内部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对于一些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部门来承担。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当中,不相容的职责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开发研究职责和系统维护检查职责、初始会计数据记录职责和财务报表的稽核职责、资产保管记录职责和资产盘查职责等。对于以上这些不相容的职责,组织一定要分离开来,提高工作的独立性,减少违法违规情况的发生。
(二)强化会计职能
首先,将组织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加强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出现不道德事件。其次,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做到依法监督,并提高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其次,强化会计的管理职能。所谓的会计管理职能就是指会计为了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而参与组织经营管理的职能,这可以提高组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信息的重要性,重点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从而为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组织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并做好新人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同时,还要对新员工的道德价值观进行培训和评估,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后,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利用有效的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防止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四)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
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是组织内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根据组织内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其次,注意制定规章制度的细则,保障所有的会计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组织一定要对此有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认识,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究[J].商场现代化,2014,(8):154-155.
[2] 李庆麟,李莉思.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J].经济师,2012,(8):161-162.
[3] 王春梅.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151-152.
[4] 胡薇.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干预略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1147.
传统会计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逐步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交易,在这样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际上都和网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通常来说:网络会计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企业各种交易事项、经济行为进行确认、计量等会计活动的统称,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网络会计是对社会经济要素重组有重要意义,网络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带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为社会经济要素重组创造了条件,使市场规则及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其次,网络会计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不同国家及地域的个人、组织、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互,网络会计效率高、成本低,体现出其具有的全球性;再次,电子数字化业务流程操作系统,网络会计在销售、运输、库存、信息流等方面逐步使用电子流来替代实物流,这大大地减少了企业在人力、物力上的成本支出,切实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最后,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实现互动,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在业务洽谈、合同谈判、产品生产等环节及时获取互动信息,这对企业开拓市场、强化内部管理十分有利。
2 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2.1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对于会计目标的定义存在会计学术界存在决策有用学派和经营责任学派,但这两个学派的理论均是建立在经营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经管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此来确认管理者的受托经济责任,而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目标既要兼容传统,同时也要有实质性变化,给予决策有用性和受托经管责任均等的关注。网络会计本身并没有改变会计目标,它实际上是将会计目标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融合,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的采集到经济业务数据,所以其能够在特定的模型下生成不同目的的会计信息。
2.2 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监督和核算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网络会计同样注重两项基本职能,深化了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使它们得以充分的发挥:首先,网络会计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企业相关信息可以实时在网络上反映,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其次,会计监督的重点在网络会计环境下发生了转移,由事后财务监控,变为实时连续监控。由此可见,网络会计职能从事后型向全过程型转变的趋势。
2.3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会计依靠其强大的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可以弱化信息不对称现象,但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被高度集成到系统之中,会计信息的生产、保管、传输均在网上进行,其安全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威胁,所以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就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说,他们除了要求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出的信息具有可理解性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可支持性,以便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生成特定的会计信息。网络会计不仅要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决策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要向管理者实时提供管理信息,以便其及时对企业运营做出调整。可以说网络会计的实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实用性。
2.4 对会计组织方式及架构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组织一般是企业中独立的部门,并且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时间,由于网络会计支持远程在线操作,所以就给会计组织架构和会计工作方式带来了创新的可能。网络会计部门可以是一个虚拟的会计组织,可以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地点,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可以不聘用专门的会计人员,而是将相关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会计服务公司来完成,当然,这些都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首先,网络会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立法,在服务规范、信息保密等方面进行约束;其次,在技术上解决作业者身份唯一性和作业痕迹的鉴证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很多传统会计工作岗位将被程序所取代,会计工作将呈现出线性流程的特征,整个组织的结构将朝扁平化趋势发展。
2.5 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利用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报告以一种单一的模式呈现,主要体现的是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势,更严重的问题是传统的会计报告编报效率低下,且发布时间相对滞后,信息传递过程烦琐,信息的及时性、有用性被大打折扣。网络会计要求数据接口实行标准化,业务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自由交互,会计信息的发布者要将会计信息及时发布在网络上,供信息使用者取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络上获得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并可运用某些软件快速的分解、分析信息。
2.6 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
内部控制为企业营运效率、生产经营成果、财务数据可靠性、资产安全等提供了保障,它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也就是说这五个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而网络会计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实质上就是对相关要素的影响:第一,网络会计改变了控制环境,使得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变得复杂;第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加大了风险评估的难度;第三,网络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得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第四,网络会计改善了信息与沟通的效果;第五,网络会计弱化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实现了实施监督。
3 保障网络会计良性发展的对策
3.1 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网络会计发展的好坏,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管理和技术操作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其比例不超过企业总数的30%,这制约了网络会计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各组织要转变观念,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利用科技来促进发展。
3.2 加强网络会计安全保障
网络会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在其会计业务处理、会计信息披露、企业决策数据中都可以体现出来。然而,企业的某些信息是具有保密性要求的,商业秘密如果落入竞争对手手中,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员截获,受到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等都是网络会计最大的隐患,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网络会计环境下,相关数据信息的载体由纸介质变为磁性或电子媒体,这对保存介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资金安全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性问题,企业要研究相关的保护技术,确保资金安全,加强对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控制管理,保证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建立防火墙等必要的系统保护手段,定期维护核心硬件,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并做好处理紧急事件的预案。
3.3 建立网络会计系统结构
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会计是一个内部网络中各种系统来辅助管理的业务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活动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平台,且是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企业其他网络系统互通,为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企业的各个业务点上应以直接向系统输入数据为基础,通过特定的网络路径直接传送到网络会计系统,并由计算机完成数据的提炼和整理。
3.4 注重网络会计人才的培养
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网络知识和操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网络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软件环境和高素质的训练教师,国家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企业管理网络化宣传,鼓励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校加入这一领域,与国际著名厂商合作网络管理开发,聘请专家、学者讲学,培养高级网络会计人才,为中国网络会计发展助力。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很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网络会计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会计处理业务效率高,且不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可以为全球任何客户提供服务,这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对网络会计的特点进行概述,其次分析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最后对网络会计的良性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网络会计,传统会计,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姚秀琪.网络会计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冲击[J].商场现代化,2011(3).
[2]黄桂琴.网络会计向传统会计提出挑战[J].集团经济研究,2010(1).
【传统会计】推荐阅读:
传统会计档案05-13
传统会计假设08-13
传统会计方法10-23
传统会计报表11-16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09-08
传统会计电子金融06-27
传统财务会计职能11-21
传统会计业务流程11-30
传统会计职能的创新05-24
网络时代对传统会计的冲击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