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生命价值

2024-05-22

统计生命价值(精选7篇)

统计生命价值 篇1

据公安部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造成67 759人死亡,275 1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1亿元。尽管政府已经采取许多交通政策和措施来降低交通事故风险,但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为了降低交通事故尤其是致命事故,对交通安全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安全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统计生命价值是衡量致命风险降低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用于环境、公共卫生、健康、煤矿等众多安全领域的经济评价。道路交通背景下的统计生命价值用来衡量交通致命事故风险降低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交通安全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在美国、英国、瑞典、加拿大、新西兰、挪威、法国、丹麦、瑞士、奥地利、智利、泰国、印度等国家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在我国相关研究仅从近3 a开始并且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1 统计生命价值的概念及涵义

统计生命价值(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VOSL)最早由美国Schelling于1968年提出:它是指“人们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与死亡风险降低的边际替代率的平均值,或者接受赔偿意愿与死亡风险增加的边际替代率的平均值”[1]。意愿支付与死亡风险降低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死亡风险降低1单位时人们的意愿支付;意愿接受赔偿与死亡风险增加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死亡风险增加1单位时人们的意愿接受赔偿,此边际替代率统称为风险价值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e, MRS)。

假设有1个包含n个人的群体,第(i=1,2,…,n)个人对于死亡风险降低ΔRi的意愿支付为WTPi,则第i个人的风险价值边际替代率为ΜRSi=WΤΡiΔRi,那么此群体的统计生命价值为VΟSL=i=1nΜRSi/n=i=1nWΤΡiΔRi/n。比如有1个1 000人群体,每人为降低11000的死亡风险意愿支付500元,那么这个群体的统计生命价值为500/(1100)=50万元。

统计生命价值强调的是死亡风险与价值的关系,是对安全赋予的价值。

2 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评价方法

目前,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的评估方法普遍采用意愿支付法,具体包括行为调查法(revealed preference,RP)和意愿调查法(stated preference ,SP)。

2.1 行为调查法及局限性分析

行为调查法是通过观察人的实际行为所得到的信息来评估统计生命价值,主要方法有工资风险法和消费市场法。

工资风险法(wage-risk)利用劳动力市场中死亡风险大的职业工资高的现象,通过回归分析控制其他变量,找出工资差别的风险原因,进而估算统计生命价值。其优点在于对劳动力市场实际行为的观察,数据真实性较高,但调查对象仅局限于道路交通的从业人员,调查范围非常有限,因此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方法已很少被关注和研究。

消费市场法(享乐价格法hedonic pricing)是利用在安全商品消费市场中,安全性高的商品价格高的现象,通过回归分析控制其他变量,找出价格差别的风险原因,进而估算统计生命价值。此法主要应用在机动车、安全带、儿童安全座、充气袋、摩托车和自行车安全帽等消费市场,调查对象可以扩展到上述市场的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资风险法的缺陷。

行为调查法优点在于数据真实,但存在较大局限性,主要体现在5方面:①工人和消费者对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风险信息的掌握不一定与实际相符,从主观方面很难在工资和风险、价格和风险之间进行科学的权衡;②工资风险关系模型及价格风险关系模型很难建立,计量经济学中的问题很难解决;③无法对新的交通安全产品进行评价,因为新产品没有投入消费市场;④无法对新的交通政策进行评价,因为交通政策不涉及消费行为;⑤观察数据耗时长并且费用较高。

2.2 意愿调查法及局限性分析

意愿调查法是通过设计假设情景,利用调查问卷获得人们对安全的偏好信息,从而得出统计生命价值。意愿调查法可以假设任何风险类型,克服了行为调查法仅能通过观察得到数据的局限性,可以进行新产品和新政策的评估,操作方便灵活、节省费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意愿调查法主要包括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和陈述选择法(stated choice method,SCM)。

条件价值法是以调查问卷为工具,直接询问应答者对假设的死亡风险降低的意愿支付或死亡风险增加的意愿接受赔偿。CVM可以假设任何场景(乘坐更安全公共汽车、走人行横道或地下通道、居住在道路交通安全更好的城市、机动车中安装安全设备、购买更安全的轿车等),并且可以应用于任何人群(行人、驾驶员、乘客等),因此适用性非常强,是目前最为普遍的评价方法。条件价值法局限性有2点,①假设偏差;②数值偏差。假设偏差是指对于假设的死亡风险降低的场景,应答者往往会给出偏高的WTP,其后果是统计生命价值偏大,在利用成本效益法进行项目评估时效益偏大,这样很有可能使原本降低社会效益的项目变得可行。数值偏差是指WTP对死亡风险的变化(小概率)不敏感,即不管死亡风险降低多少WTP值变化不大,这样在假设不同的死亡风险减低值时将会得到不同的统计生命价值。

陈述选择法是针对安全提高或风险减低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提出一系列问题或者提供2个或多个选择方案,让应答者选出偏好的方案。陈述选择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随机效用理论,其基本假设是决策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即在面临多个选择方案时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目前最基本的评估方法是:假设时间t、费用c和致命事故风险r各不相同的2条路,让应答者从中选择1条偏好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基本效用模型Uni=αci+βti+χri+εn。式中:n为应答者;i为路径。通过logit模型评估参数,从而求得统计生命价值VOSL=Χ/α。陈述选择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从2000年后才逐渐开始,其优点在于让应答者在众多选择方案中选择1个方案,能更有效地反应应答者意愿;但它对方案变量的选择以及变量水平的确定提出较高的要求。

3 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研究进展及成果

国内外对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的研究已近40 a,根据不同时期评估方法不同,可将其研究进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以行为调查法RP为主的初期阶段、意愿调查法SP和行为调查法RP交互应用的阶段以及条件价值法CVM盛行的现阶段。主要研究文献如表1所列。

3.1 行为调查法为主的初期阶段

1974~1983年(10 a)是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研究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①相关研究仅限于英国和美国,其他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未涉足;②10 a时间仅有4篇文献,研究成果非常有限;③评估方法局限在行为调查法的消费市场法,意愿调查法还未被应用;④评价目的仅限于学术研究,评估结果未被政府所采用。

3.2 行为调查法和意愿调查法交互应用的阶段

1983~1995年(13 a)是RP和SP交互应用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①其他发达国家如奥地利、新西兰、瑞典、挪威也开始涉足相关研究;②评估方法以消费市场法和CVM为主,并交互应用。英国首先利用CVM,美国仍以RP为主,其他国家主要采用CVM;③相关研究在新西兰、美国已被政府参考采纳,其他国家仍作为学术研究。

这一阶段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是统计生命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1)VOSL随死亡风险降低值增加而减小。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2,3,4,5],人们对交通致命事故风险降低的意愿支付WTP随着死亡风险降低值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速度逐渐变小,WTP与死亡风险之间是递增凸函数,即WTP与死亡风险降低值呈近线性关系(见图1)。这一观点已被作为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检验,不符合检验的数据将被剔除。

2)VOSL随个人财富水平增加而增加。

根据预期效用理论EU(w,p)=pud(w)+(1-p)ua(w)

VΟSL=dwdp|EUcontant=ua(w)-ud(w)pud(w)+(1-p)ua(w)

式中:w为个人财富;p为死亡风险水平;U为效用;d为死亡状态;a为生存状态。 模型基本假设为:ua(w)>ud(w)≥0;ua(w)>ud(w)≥0;ua(w)≤0, ud(w)≤0,即生存状态效用ua(w)大于死亡状态效用ud(w),且2者分别与个人财富水平w呈递增凸函数关系(见图2)。许多实证研究表明[2,3,4,5],VOSL随个人工资水平增加而增加,这一观点也已作为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检验,不符合检验的数据将被排除。

3.3 条件价值法盛行的阶段

1995~2009年(15 a)是意愿调查法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特点是:①加拿大、法国、丹麦、瑞士等其他发达国家以及智利、泰国、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涉足相关研究;②消费市场法的应用非常有限,条件价值法非常盛行;③相关研究在挪威、瑞典被政府参考采纳,但在其他国家仍作为学术研究;④2003年后智利学者[6,7]首先将陈述选择法应用到相关领域,但是相关研究刚刚起步;⑤2007年后中国学者[8,9]开始涉足该领域的研究,但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是统计生命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1)VOSL随死亡风险水平变化而变化。Elvik提出最初风险水平越低VOSL越高 [10];Persson等发现瑞典年交通事故致命风险水平降低,而VOSL却增加,并解释为人们安全意识增强和财富水平提高的结果[11];de Blaeij等利用元分析得出VOSL随最初的风险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12]。目前对于死亡风险水平如何影响VOSL没有明确的结论。

2)VOSL受年龄因素影响[13,14]。目前大多数文献表明VOSL与年龄的关系呈“倒U”型关系或递减关系,个别研究认为2者之间没有关系。

3) VOSL还受驾驶熟练度、风险观念、参与交通的程度、事故经历、是否带小孩开车等个人信息影响[12]。另外评估方法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文差异也会导致统计生命价值的变化。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VOSL目前并没有定论。

这一阶段的另一标志性研究成果是条件价值法局限性的弥补方法:

1) 为克服假设偏差,许多研究提出不同的侧度方法,其中包括“简单交谈侧度”和“确定性侧度”。“简单交谈侧度”指在调查中告知应答者假设偏差的存在并建议其认真考虑自己答案,但这种方法是否有效目前没有定论。“确定性侧度”是指在调查问卷中附加一个问题,即询问应答者对自己答案的确定程度[15]。具体做法有2种:1种是询问应答者对自己的答案是“可能确定”还是“完全确定”,并将“完全确定”处理为真正的“是”答案;2是让应答者对自己答案的确定性从1~10标度,将确定性标度为7、8、9、10的答案处理为“是”答案。“确定性刻度”已在许多实验中被检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很有前景。

2) 为克服数值偏差,目前主要提出2种对策。1是在调查问卷设计时提高应答者对风险的认知,如以图示、视频作为辅助工具,帮助解小概率风险变化[16]。2是进行严格的有效性检验:① WTP与风险变化呈“近线性”关系,②WTP与工资正相关。不满足这2个检验的数据将被剔出。但这2种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数值偏差,至于如何能够有效地消除数值偏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束语

鉴于行为调查法自身的局限性,目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已很少被应用。利用CVM评估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在国外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利用SCM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热点主要有4方面:①如何设计更精确、更合理的CVM调查问卷,从而更有效的降低或避免假设偏差和数值偏差。②进一步研究VOSL影响因素,并结合消费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风险理论剖析VOSL的形成机理。③加强陈述选择法的研究和应用,利用Mixed Logit建立统计生命价值模型,从而弥补BL模型的缺陷。④对条件价值法和陈述选择法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确定哪种方法更具优越性,并确定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尽管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刚刚开始,但国外的成熟理论对我国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首先由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理论在国内外比较成熟,且CVM的局限性也有许多弥补措施,因此CVM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应用是可行的。但由于条件价值法必须做到风险的良好沟通,而在我国人们的风险观念比较淡漠,因此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为前提。SCM能更好地描述风险变量和费用变量,并且“二选一”的问卷设计更容易得到应答者的真实想法,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风险沟通的问题,因此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在我国应用。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生命 篇2

关键词:数据质量,核心生命,原因,对策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 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 现行管理体制使企业统计工作受到行政干预。

“横向比较要先进, 纵向比较要前进”, 由于受到企业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的影响, 不得不故意虚报统计数据, 来为领导的“政绩”增光添彩。

(二) 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

尽管《统计法》颁布实施已若干年了, 而且新《统计法》也已实施, 但由于落实不力, 执法不严, 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 隐报、虚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三) 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在现行统计制度中, 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不够健全。现有统计指标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统计指标之间未按同一标志进行分类, 归属内容互有交叉, 降低了统计报表的可读性,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专业之间个别指标重复上报的现象。

(四) 统计方法、口径不一致, 直接影响了统计结果真实性。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部分企业的统计指标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指标体系, 没有参照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口径。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在统计方法、指标涵义、口径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 统计范围、口径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出入有时还比较大, 统计与财会在核算周期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都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出现偏差。

(五) 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统计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 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在现实中, 一些企业的统计人员没有专职专责, 流动性大, 统计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六) 统计数据采集不准确。

有些企业的原始记录较乱, 统计台账不健全, 出现了“拍脑袋、凑数字、瞎估计”的现象。在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 以单项数据质量管理为主, 缺乏综合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数据质量内涵的理解相对来说仍较为狭隘, 在实践中主要围绕着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 对数据质量的其他方面重视不够。

总之, 造成统计数据失实的原因很多, 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必须对症下药, 采取如下措施:

(一)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统计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要真正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感, 牢固树立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线的思想。其次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知识的更新、统计方法的改革、统计技能的提高, 都有赖于全体统计人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二) 淡化统计数字的政绩观,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

这是走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怪圈, 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首先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其次应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统计制度, 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最后, 建立干部政绩公议制度, 扩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

(三) 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

规范的统计内部数据质量的自我评价和管理, 是改革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围绕统计数据质量, 强化责任落实, 把实事求是的统计工作准则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贯穿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汇总上报等每一个环节, 把好基层基础建设, 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

(四) 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既是统计工作自身建设的本质需要, 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 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 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 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 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 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五) 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水平

企业的发展靠决策, 决策的正确要以信息为先导。企业统计人员要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 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做好统计工作, 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使统计工作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 为加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 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 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统计方法, 从而在源头上来遏制问题产生的基本动因。

统计生命价值 篇3

关键词:统计信息,医院管理,价值,信息化,统计指标,方法

1. 统计信息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准确的信息源

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到一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效果, 关系到医院的基本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利用统计综合分析中的医疗指标、质量指标来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来源。加强医院管理, 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反馈疾病的发生及其规律。

利用诊断质量指标综合反映医院住院医疗质量和管理状况, 评价医生业务水平。利用治疗质量指标观测直接影响医疗终末质量。利用工作效率指标反映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利用单病种质量指标来反馈主要包括住院总费用、医疗水平、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誉度。利用医技科室质量指标来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运营情况, 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2. 统计信息是医院实施量化管理的数据资源保证

现代化医院离不开科学的决策, 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 医院卫生统计能够迅速反映医院管理活动中的动态变化指标情况和历史全貌, 为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指标和计划, 监控方案的实施过程, 总结项目工作经验教训, 提供可靠的、权威的数据资源保证。

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开阔了领导的思路, 提升了领导的思维层次和领导能力。管理者通过统计信息获得资料, 通过资料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对工作效率指标的分析, 加强对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通过对诊断质量指标的分析, 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通过对治疗质量指标的分析, 强化对治疗患者出院情况的正确填写, 真实反映医院的治疗质量;通过对医技科室质量指标的分析, 了解医院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 掌握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费用结构指标的分析, 认识医院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总费用不变的情况下, 如何降低药费构成比, 相对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 从而提高收入“含金量”, 此同时患者得到合理的用药和优质的服务;通过对单病种质量指标的分析, 控制单病种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打出医院的医疗品牌, 提高医院在社会的信誉度, 树立医院的知名度, 为医院获取社会效益。

3. 统计分析是医院管理的科学依据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综合统计分析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综合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 以达到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不同时期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差距;通过横向 (与同级医院比) 以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因数, 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因数分析, 测定各因数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过投入产出分析, 评价大型设备的经济效益;通过趋势动态分析, 掌握医院的发展趋势。让领导者通过综合的统计工作, 洞悉社会对医院医疗工作的需求, 把握医疗需求变化的趋势, 合理调整医疗布局, 合理配置医院内部的人、财、物, 强化工作重点,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获取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 统计信息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价值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数据, 监督控制预算的使用, 对财务部门和决策层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医院对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不够重视,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医院的财务数据跟HIS数据一样, 属于医院内部业务数据, 安全性十分重要。医院的HIS系统一般都是运行在独立的网络上, 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如果财务系统运行在HIS网络上, 不但在安全性上比互联网更有保障, 而且在HIS系统机房的良好环境下, 系统和数据服务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转也得到良好的保证。这样, 不但使财务系统实现了网络化, 扩大了财务系统的使用范围, 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HIS系统是基于ORACLE数据库的, 而老的财务管理系统采用的也是ORACLE数据库, 因此, 开发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老系统的一些优势功能, 不用建立新的数据库实例, 只需对表空间进行调整, 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开发工作, 而且因为都是采用ORACLE数据库, 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不会造成额外的压力。

卫生统计指标体系作为一组相关指标的有机集合, 比单一指标、综合指标等能提供给人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强的功能。然而, 一个劣质的指标体系其利用价值及信息功能的发挥则会大打折扣, 甚至没法利用。我们拟对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作探讨。指标体系构建不管是基于某一领域综合性指标体系 (或综合性统计指标体系) , 还是仅就领域内某一方面作评估用的指标体系, 他们的构建步骤不尽统一, 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方式:这种情况一般可通过专家 (会议) 法首先提出指标, 接着利用现场调查对专家法提出的指标特性进行全面评价和初步筛选, 第三步制定指标筛选标准并完成筛选。这里主要指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 如离散趋势法 (从指标灵敏度角度) 、相关系数法 (着眼指标代表性和独立性) 等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科学筛选。当然, 指标的筛选标准还包括指标易得性、特异性、有效性、可靠性等要求的考察。最后确定最终进入体系的指标, 设计体系结构、内容, 并完成体系构建。我们需要广泛收集散在指标 (为方便后续工作, 可按一定形式对指标归类) , 之后采用专家会议法 (主观法) 和有关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 待体系形成后, 需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等进行评价。

卫生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易与前面提到的指标筛选原则及标准相混淆。这种混淆不致产生太多麻烦。

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谈体系的设计原则更多地侧重于体系科学性是否强, 系统性是否高及体系的“质量”如何。

归纳一下体系设计原则 (指共性原则, 因为领域、专业的不同, 个性原则须结合本领域特点) 主要在: (1) 数量: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大, 层次不宜过多。在体系比较完备的情况下, 指标数目应尽可能地压缩, 使得层次结构清晰合理且以易于操作为限。指标数目过大 (或层次太多) 将会使人们难以把握和采用, 因而影响其利用率。 (2) 质量:主要是对体系科学性的要求。主要体现为体系的系统性如何、体系中主要指标是否得到体现及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三个方面。只有一定质量的指标体系才可能被更多地使用。

近期建立的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则主要采用了第一种方式, 即收集指标→筛选指标→确定指标→形成体系→评价体系。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初稿。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在参考英国与美国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框架的基础上, 我们采用方式1, 尝试性地构建了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指标框架, 并用此指标框架作了演示, 得出了部分结果 (表2) , 但该框架的合理性尚未经论证, 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指标部分研究结果。

就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而言, 各有不同, 但大都要涉及指标获取方式、指标筛选方法, 以及指标体系应用后的反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构建过程及最终形成的体系无所谓对与错, 只有优劣及是否便于应用等方面的差别。对指标体系“质”的总要求可概括为:结构简洁科学;内容易于理解;所含指标数目尽可能少 (但要尽可能的全) , 且所需数据易于获得等。我们所提到的构建指标体系的两种常见方式, 在大量有关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献、著作中均有所体现, 也普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作为方法学层面的探讨, 这方面的文献还比较少, 我们旨在从方法学及理论体系的角度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一阐述, 希望对意欲构建指标体系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树勤.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3

[2]孙振球, 徐勇勇.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

企业中统计分析的应用价值探讨 篇4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 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结合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 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的一项研究活动。这是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工作后进行的, 是统计中的核心工作, 基于前几阶段的工作, 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 从而加深研究对象的了解。此外, 系统, 完善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条件。

2. 统计分析的特点

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推广并应用, 统计分析已经不仅限于统计工作者使用, 在更多的企业中也开始广泛应用。统计分析主要有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两大特点。

(1) 运用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主要是以调查数据的数量关系对研究对象, 对这一类特殊的研究方法称为统计方法。立足于应用的角度而言, 一般分为数学方法和经验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运用统计实践经验的一种方法。例如, 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属于经验方法。熟练运用此类方法能够促进统计分析科学性的提升。

(2) 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统计分析的基础是具体的统计调查收集而来的数据, 基于定性分析之上,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数量关系, 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因此, 加强研究对象的分析, 了解并掌握一切与其有关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

1. 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

企业在预测生产经营的战略方向时, 统计分析方法中一般会采用动态与静态分析预测有机结合的方法。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 企业在进行预测时, 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趋势与经营性质, 对日后的工作进行重点的预测分析, 从而保障企业发展中管理目标与生产经营取得良好的效益。其次, 在统计分析时, 企业会根据企业规划中的具体计划目标以及历史生产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分析, 分析并研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差异性与波动性。最后, 企业借助统计分析能够建立预测模型, 从而使企业的规划方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此外, 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展开深入研究, 进一步探索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通过统计分析, 企业预测方面的工作能够更具科学性、真实性、合理性, 给企业持续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不仅体现在知识管理方面, 还改进并完善了企业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 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与经营性质, 借助统计分析方法, 从而制定出风险低、便捷性高的投资方案, 进一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此外, 在保证企业管理模式科学性的条件下, 借助统计分析可以深入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 以便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在企业管理思想方面, 通过统计分析能够改进并创新管理思想, 将新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资本。同时基于历史销售数据, 构建新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革新企业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经营注入新的发展力量。

3. 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在企业做决策时, 应用统计分析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凭据, 从而确保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生产方案更具可靠性、科学性、真实性。在企业决策中, 主要有两点应用到统计分析, 一是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实况, 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企业可以对产品的市场份额、市场购买力、消费者满意度、订单供给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并整理统计数据, 对其作出具体的分析, 挖掘出企业想要的潜在信息, 从而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 企业可以更加理性的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从而知己知彼, 改进并完善自身企业经营中的不足与缺陷, 进一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根据相关的分析数据, 及时调整营销方案, 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4. 在企业控制中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控制中, 统计分析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企业的过程分析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这时就要应用统计分析, 以此全面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二是阶段分析控制。对企业生产进度以及销售完成比例进行分析, 能够对下一阶段的规划提供可靠性依据, 从而衡量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 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统计分析在企业中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结合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可以发现, 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故而企业必须加强相应措施的制定工作, 从而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方面的职能作用, 进一步推动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

摘要: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主要结合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 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结合进行分析的一项研究活动, 是统计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不仅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发展战略时提供可靠的根据, 还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文就企业中统计分析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侯霄青.统计分析在新时代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外资, 2012, 07.

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篇5

通过分析医院统计和病案管理了解到,二者的概念体现出独立性,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联系性,可以将二者的关系总结为说明、应用和监督,它们都是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病案具体是指医务人员对诊疗疾病过程进行记录产生的医疗性文件,同时不间断、客观地描述了病情产生、发展、诊疗过程及结果和最终的转归情况,其为医疗、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属于医学科学原始性资料。医院统计则是指收集、整理、加工与记录原始病案相关数据,从而形成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是全面表述病案的措施,其通过科学整理病案提供的没有任何规律、分散的原始数据,使其成为有用的信息,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体现出了监督和咨询功能。对医院住院、疾病分类管理工作来讲统计报表所提供的规范、详细的病案记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亦会直接影响统计报表的质量。

2 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2.1 病案统计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

病案统计信息直接体现出了医院经营管理的情况。病案信息经过计算机的输入与整理,形成了医疗卫生统计报表,通过综合对比信息分析以及病人来源等,使医院体现出数字化管理特点,更加准确了解医疗市场中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以及综合经营状况、医疗服务具体涵盖范围和病种收治效率等。借此科学调节经营管理策略,提升医院工作水平。

2.2 病案统计信息反馈为临床管理、科研教学服务

形成病案统计信息的重要媒介是临床,通过计算、加工与整理这些信息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当前的医疗制度需要医院采取目标责任制管理,与此同时医院还必须向各个临床科室下达责任量化指标。这样临床科室便成为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参加医疗活动的直接主体,在医院经营过程中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了获得更大的医疗市场,必须对临床科室采取成本核算,需要临床科室根据相关规定,在合理范围内安排病患,确保住院天数、医疗救治和收费。最后向临床科室及时呈报各个科室指标完成的相关情况。

病案记录人员对疾病科学分析、准确判断与深入研究。伴随着医院的迅速发展,医院开始大规模推广采用新的设施、药品与技术,这样也无形之中增加了病案的内容,极大扩充了其信息量。此外,病案资料还需要为医院文献报道和有关的学术交流提供大量数据。

2.3 病案统计为医疗治疗的监督评估提供了根据

病案准确记录了疾病的转归和诊治过程,较大程度上彰显了医院职工的工作能力、医疗制度和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状况。我国的医院管理主要是从检查病案着手,将病案作为监督和评估医疗质量的主要根据,通过对病案内容检查,编制相应的措施,充分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出现的概率。

2.4 通过网络系统传输病案统计信息

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各个部门可以借助网络共享病案统计资源;临床医师采用计算机实现了迅速检索病种,促使科研论文完成了相关的统计工作;功能医技检查科室能够检查相关设施以及检索临床与诊治疾病的符合状况,进一步认真分析设备应用成本、效果等。

2.5 转变服务理念、扩展信息资源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需求与传递方式上也产生了较高的要求,传统工作方法逐步被高科技取代。因此,病案统计人员应当培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优化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加工技术,全面展开社会调查。医疗市场对病案信息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病案资源开发应用,实施更加深入的病案统计分析工作。比如当前医疗投诉最多的便是医疗费用问题,社会对其的关注也很多,通过分类整理病案资料构建关于医疗费用的各类参数,编制科学的医疗收费方案,同时结合政策调控,使医疗市场竞争健康化。

2.6 为医院考核提供核算根据

一是对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病案统计报表中相应的指标分别代表了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等,其有效节省了医疗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二是对医院人员采取绩效考核发挥了决定作用。利用病案信息系统可以了解各个科室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每位医生在工作过程中管理患者与实施手术的情况,综合这些条件制定分配绩效工资、年终考核评比以及医务人员晋升的具体标准。

3 病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病案统计人员队伍建设落后

部分医院认为病案统计工作并不重要,不肯投入较多的人、财、物,简单的理解病案统计只是普通报表以及统计病人出入医院的情况。病案统计科室缺少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和人才。

3.2 统计方法程式化

医院病案管理工作过程通常都是由各个科室把报表传送到病案室,再通过病案室人员实施统计与分类。资料录入与报表人员没有及时核对信息,病案统计人员没有及时认真检查病案统计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反馈主要信息,从而阻碍了医疗工作的发展。

3.3 病案统计部门形同虚设

一些单位不够重视统计工作,病案统计部门如同虚设,只是简单归类了报表与各种医疗信息,没有深入开发与应用病案信息,导致病案统计工作丧失了本身的作用。

4 病案统计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建立专业化团队

病案统计并非是简单的记录与统计病案首页信息,还需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监督、掌握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整体评价全院工作,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主要根据。因此,需要培养与训练对统计专业知识与医学知识非常精通且熟练利用计算的人才。鼓励病案信息统计人员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构建一支知识全面、技术较强的专业团队。

4.2 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

统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统计工作质量高低关系密切,统计人员在统计所有信息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些信息科学评价与应用,同时通过这些信息及时掌握医疗服务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病案统计学习活动,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4.3 完善统计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数据的精准度和及时完成统计报表,应制定病案统计工作制度,对统计管理工作给予极高的重视,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数据质量,找出并解决问题。认真遵守有关统计的法律规定,确保获得完整、精准的统计数据。对反复产生问题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戒。

5 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院也初步完成了现代化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病案统计工作体现出较大的价值,病案统计在临床、科研以及教学管理过程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其也被认为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准确理解病案统计工作的巨大意义,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严金燕.病案信息挖掘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病案,2013(3).

论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 篇6

关键词:统计信息,医院管理,价值,信息化

医院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医院发展、医疗资料的利用、医疗护理质量、医技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全院的社会效率、经济效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搜集、整理、分析, 实现统计服务及统计监督职能。同时医院统计工作具有社会性、时间性、准确性、预测性、服务性、共享性。因此统计信息在医院可持续发展中提供了准确、及时而全面的数据依据, 为医院的管理发挥出统计信息应有的价值。

一、统计信息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准确的信息源

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到一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效果, 关系到医院的基本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利用统计综合分析中的医疗指标、质量指标来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来源。加强医院管理, 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反馈疾病的发生及其规律。

利用诊断质量指标综合反映医院住院医疗质量和管理状况, 评价医生业务水平。利用治疗质量指标观测直接影响医疗终末质量。利用工作效率指标反映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利用单病种质量指标来反馈主要包括住院总费用、医疗水平、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誉度。利用医技科室质量指标来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运营情况, 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二、统计信息是医院实施量化管理的数据资源保证

现代化医院离不开科学的决策, 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 医院卫生统计能够迅速反映医院管理活动中的动态变化指标情况和历史全貌, 为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指标和计划, 监控方案的实施过程, 总结项目工作经验教训, 提供可靠的、权威的数据资源保证。

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开阔了领导的思路, 提升了领导的思维层次和领导能力。管理者通过统计信息获得资料, 通过资料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对工作效率指标的分析, 加强对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通过对诊断质量指标的分析, 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通过对治疗质量指标的分析, 强化对治疗患者出院情况的正确填写, 真实反映医院的治疗质量;通过对医技科室质量指标的分析, 了解医院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 掌握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费用结构指标的分析, 认识医院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总费用不变的情况下, 如何降低药费构成比, 相对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 从而提高收入“含金量”, 此同时患者得到合理的用药和优质的服务;通过对单病种质量指标的分析, 控制单病种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打出医院的医疗品牌, 提高医院在社会的信誉度, 树立医院的知名度, 为医院获取社会效益。

三、统计分析是医院管理的科学依据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综合统计分析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综合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 以达到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不同时期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差距;通过横向 (与同级医院比) 以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因数, 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因数分析, 测定各因数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过投入产出分析, 评价大型设备的经济效益;通过趋势动态分析, 掌握医院的发展趋势。让领导者通过综合的统计工作, 洞悉社会对医院医疗工作的需求, 把握医疗需求变化的趋势, 合理调整医疗布局, 合理配置医院内部的人、财、物, 强化工作重点,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获取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统计信息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价值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数据, 监督控制预算的使用, 对财务部门和决策层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的医院对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不够重视,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4.1主要问题

4.1.1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和简单落后的财务系统并存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医院信息化、网络化在各大医院已经基本普及。大量的信息化工作覆盖在了医疗方面, 如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CS) 等。这些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财务系统在多数医院只是从以前的手工记账转变到计算机存储打印的方式, 并没有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状态跟医院高度的信息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是对医院现成的内部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 提高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医院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需求。

4.1.2严格的预算计划和落后的预算控制手段并存

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医院必须合理利用自己的资金, 这些都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因为决策层了解预算的重要性, 所以每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十分细致严格。但是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 控制手段却并不完善。比如, 借款使用的是纸质借条, 通过扣除一个固定科目达到借贷平衡, 还借款的时候再根据借款使用情况, 在借方的预算项目中扣除。这套流程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 但是到年底清理所有未还借款的时候, 往往发现有的预算项目中剩余的经费已经不够偿还借款, 可是经费已经使用了, 最后只好想办法填补这些账务。因为一个单位的预算科目可能有上百种, 会计凭账本和借条是不能及时发现预算超支的情况的。这样落后的执行手段显然与预算的本来意义相矛盾。所以必须提供更先进的方法才能够及时反应预算科目的经费情况。

4.1.3严格的审批和落后的信息反馈并存

预算的执行情况对管理监督部门应该是透明的。管理部门应该能随时了解相应预算科目的情况。目前多数医院主要是通过财务部门统计数据形成报表给上级机关, 不但给财务部门增加了工作量, 而且信息反馈也不能做到十分及时。

4.2系统构架

医院的财务数据跟HIS数据一样, 属于医院内部业务数据, 安全性十分重要。医院的HIS系统一般都是运行在独立的网络上, 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如果财务系统运行在HIS网络上, 不但在安全性上比互联网更有保障, 而且在HIS系统机房的良好环境下, 系统和数据服务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转也得到良好的保证。这样, 不但使财务系统实现了网络化, 扩大了财务系统的使用范围, 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HIS系统是基于ORACLE数据库的, 而老的财务管理系统采用的也是ORACLE数据库, 因此, 开发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老系统的一些优势功能, 不用建立新的数据库实例, 只需对表空间进行调整, 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开发工作, 而且因为都是采用ORACLE数据库, 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不会造成额外的压力。在客户跟数据库的联系结构上, 主要有两种方式, 即Clients/Server (C/S) 和Brower/Server (B/S) 。C/S即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每个客户机都必须安装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软件直接跟数据库连接, 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读写数据库中的内容。C/S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B/S结构, 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该结构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是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 并节约了开发成本, 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便于维护、修改和升级方便。根据系统的特点, 会计客户端使用人员较少, 使用地点固定, 输入输出较频繁, 且要求数据库反应快, 所以采用C/S结构比较合理。

综上所述, 统计信息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 随时能满足领导者对医院各项量化指标、统计数字的要求;对医院各项管理质量、工作指标达标情况;对医院住院患者动态、疾病构成、单病种的经济效益和达标情况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等, 定期进行专题分析, 为医院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度和调整提供参考。把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经济效益统计、社会效益统计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 使信息资源共享, 资料综合利用, 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价值, 为医院、为社会、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莉, 杨明远, 石锡军.医院应积极推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21:343-345

统计生命价值 篇7

1 病案、统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医院统计和病案管理从表面上看, 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彼此间有着相互说明、相互利用与监督的关系, 它们都是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病案指医务人员记录疾病诊疗过程的医疗性文件, 它客观地、完整地、连续地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 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 也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而医院大部分的统计工作则是对这些病案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录入, 最终生成医院的各种统计报表。统计是表述病案的手段, 它把病案提供的散在的无规律可循的原始资料, 经过科学的分析处理后, 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信息, 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一份完整、规范、详细、准确的病案记录对医院住院、疾病分类等统计报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到统计报表的质量。

2 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案不仅是各类医疗业务统计资料科学、可靠的原始依据, 而且在管理工作中需要的许多信息也可以从病案中查取。通过对病案资料进行深加工, 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 可以制定出医院的工作计划和长期规划;可以分析出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业务水平、医疗效果、服务态度和经济效益等;可以监测和检查出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各环节的工作, 考核医务人员;可以对医院工作进行质量分析和经济评估, 指出医疗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措施。

2.1 病案统计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决策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医院宏观决策就是从医院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发, 研究并制定整个医院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方针政策, 它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2]。每年年初, 医院都要制订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医院业务发展目标”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其中必定要涉及到“总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手术人次”、“总业务收入”等统计指标。2012年本院的目标是“力争达到门急诊患者65万人次, 出院患者1.5万人次, 手术患者5000人次, 总业务收入2.5亿元。”这一目标就是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汇总, 经过分析比较后才制订出来的, 从而保证了医院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靠性。所以, 病案统计信息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决策正确与否。

2.2 为医院科室管理提供信息反馈 临床科室是组成医院的基本单元, 临床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目前, 在我国医院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中, 诸多的医疗统计指标大部分与临床科室有关。通过对病案信息资源进行统计指标分析, “科室出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床位周转率”、“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日”、“药费比例及单病种费用”等均是临床科室工作效率和经济管理的体现[3]。例如: (1) 通过对所有出院患者疾病的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实施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提高治愈率, 缩短平均住院床日, 提高病床周转次数, 有利于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4]; (2) 为杜绝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 要求本院科室达到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每月对科室进行数据监院控, 一旦发现超标, 立即通知院感科采取相应措施, 把医院感染的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3) 对药品比率超标的科室, 及时提醒科主任进行全面控制, 使科室和医务人员免除了不必要的经济惩罚。因此, 病案管理信息反馈成了科室管理的指南针。

2.3 为医院考核体制提供核算依据 一是直接与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挂钩。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等一系列数据都是从病案统计报表里相应的指标中反映出来的, 它为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4];二是直接与医务人员考核、分配挂钩。无论是绩效工资分配、年终考核评比还是医务人员晋升职称, 都可以从病案信息系统中检索出各科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每位医生任职期内所管的患者和所能开展的手术等量化指标, 从而作为医务人员绩效分配、技能考核的一个参考标准。

3 当前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阶段, 相当一部分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工作重视不够[5],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舍不得投入, 认为病案统计只是简单地把病案收集上来保存好, 单纯地把病案信息和数据录入、汇总、统计好, 以便完成上级统计报表任务的一项辅助性工作, 却忽略了对病案统计数据信息的调查分析和有效利用, 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的主动性。

3.2 病案统计信息化程度不高

由于领导重视不够, 医院对于病案统计的信息化管理还相当薄弱, 大部分医院的统计程序大都还停留在单机运行和手工操作阶段, 病案统计人员需要对数据重新进行抄写、计算和录入, 致使一些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无法直接提取利用, 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院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消耗。

3.3 病案统计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业务水平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 医院病案统计人员大部分并非专业出身, 因一些原因从临床岗位上退居二线的人员偏多, 这就造成了知识贮备落后, 医学统计理论匮乏, 懂病案、统计的双重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他们对统计工作获得的大量数据只会简单地收集, 而不会作出分析, 以致于对病案统计信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跟不上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4 改进医院病案统计工作的有效途径

4.1 加强认识, 提高医院领导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者首先自己要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到病案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6]。其次, 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 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 主动跟踪医院管理,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 真正成为医院管理的“参谋部”和“智囊团”, 从而改善医院领导对医院病案统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4.2 重视管理, 加大医院病案统计信息管理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医院管理正处于高度信息化时代, 随着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地位也更加重要。医院领导应重视统计工作, 将其列入医院管理体系, 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不断加强医院病案统计信息管理, 改善统计工作条件, 加大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投入,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建立医院医疗统计、病案资料信息库, 确定科学的信息管理工作流程, 健全信息处理功能和传输网络, 实现信息资料的收集、录入、存储、处理、传输、输出的一体化, 全方位地为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医疗信息, 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4.3 合理配置人员, 提高病案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医院病案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6], 这就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病案统计人才。医院应健全病案统计工作机构, 在机构设置上, 医院应根据医院规模的大小设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下的病案统计室, 并配备相应专业人员。

目前有些医院无法改变现有病案统计人员的现状, 这就需要病案统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与医院统计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熟悉统计业务, 还需要熟悉医学的有关知识, 掌握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 不断吸取新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增强病案统计服务意识, 能根据管理需要分析病案统计资料, 调整统计项目, 灵活运用统计方法, 满足不同需要, 认清当前形势, 不能被动等待, 应积极地去面对问题,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病案统计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 以不断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为医院管理服务。

总之, 随着社会前进、科技发展, 医院管理也日趋现代化, 在这新形势下, 病案管理和医院统计工作更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 它为临床、科研、教学和医疗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是现代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 必须认清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不断改进其所存在的问题,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 不断开拓创新, 充分发挥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 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和稳步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摘要:本文在分析医院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价值的基础上, 阐述了病案与统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探讨了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 希望在新形势下能够实现病案统计的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病案,统计,医院管理,价值,探讨

参考文献

[1]毛永红.病案首页信息与医疗统计[J].中国病案, 2004, 5 (12) :40.

[2]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

[3]王骏生, 逄鲁红.利用病案首页信息为医院管理服务[J].中国医院统计, 2009, 16 (4) :371-372.

[4]蔡葳.病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6 (5) :57-58.

[5]张玉敏.医院统计报表工作现状与改进措施探讨[J].科技向导, 2011, 14 (1) :159.

上一篇: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下一篇:生活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