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

2024-05-29

纲要(精选12篇)

纲要 篇1

国务院近日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截至2010年,“纲要(2001-201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纲要(2011-2020年)”儿童与健康和妇女与健康主要目标有: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其它目标还包括: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妇女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8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等。

两部新纲要的颁布实施引发了我国卫生和医药工作者对今后在临床医疗和医药研究与开发的深度思考。

纲要 篇2

近段时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这两本“纲要”,对反腐倡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组织人事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有一定的参谋建议权,也容易在廉政勤政方面出问题,很有必要经常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教育。我作为组织部领导班子的一员,更要自觉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努力做到“五个带头”。

带头讲学习。《实施纲要》首先是立足于教育,就是要自觉加强廉政意识,增强廉政观念,筑牢廉政防线。因而首先要讲学习,着重于自我教育。要静下心来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领导干部,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筑牢自身的防线。我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结合十六大精神,深入理解“三个代表”理论精髓,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言行;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带头守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当中进行的,小到单位的规章制度,大到国家法律法规;小到单位廉政责任状,大到《纪律处分条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从平常小事做起,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才能在大是大非上保持坚定立场,在大贪大欲面前心不乱、手不痒。同时领导干部往往既是制度的施行者,又是制度的制订者,更要带头模范遵守。“打铁还须自身硬。”如果自己制定的纪律自己不能遵守,监督别人的人自己不能接受监督,那又如何去监督和管理别人呢?

财政“十二五”纲要 篇3

1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增长。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把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興产业,大力促进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实现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并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努力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3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财税体制。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健全财政体制方面,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在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方面,健全公共财政预算,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提高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政策,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方法,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努力健全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在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方面,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完善税收制度。

4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要坚持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与提高执行力并重,不断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建立完善年度预算与中长期财政规划相结合的机制,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地方政府规范举债、合理融资、风险可控、运行高效的长效机制。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强化乡镇财政建设方面。

纲要 篇4

恐怕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以上人员的组成都可以称得上是“豪华阵容”,1月19日,这个“豪华阵容”聚集在国家质检总局,他们要为正在拟定中的《质量发展纲要》出谋献策。

2010年,执行了15年的《质量振兴纲要》完成了历史使命。为在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质量科学发展,2010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新一轮质量中长期规划,即《质量发展纲要》的编制工作。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二五”期间专项规划预案,把《质量发展纲要》作为“十二五”期间95个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明确由质检总局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9个部门共同编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质检总局党组决定把《质量发展纲要》编制工作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决定成立由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支树平任组长,质检总局、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建设部、国家统计局6个部门分管的部级领导任副组长,同时还有质检总局、发改委14个部门的司局长领导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为了编好纲要,在2010年11月,质检总局在总局网站和中国质量报、中国国门时报等一些媒体上开辟了专栏:“我为质量发展纲要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问计于民,听取民声、民意,以更好地保证纲要的起草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度。2010年12月又召开十几个部门、十几个行业协会以及十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从行业、企业角度再一次听取意见,最后形成《质量发展纲要》初稿。

“上一个纲要名称为《质量振兴纲要》,规划15年的质量振兴。这次纲要的名称定为《质量发展纲要》,重点谋划质量的科学发展。”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田世宏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质量发展纲要》的基本思路:“第一,要以‘十二五’规划建议所确定的主题、主线作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提出了质量的包容性发展和质量创新发展。在强调质量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的建设,要围绕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条主线,从质量建设、质量监管的角度,提出了质量工作的方针、目标和一些重大举措。第二,在纲要里突出质量强国的战略地位。质量强国是我们在纲要里提出的国家性战略的一个举措,提出把质量定位为强国之道、兴国之策,把质量问题摆在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群众生命利益、关系国家形象这样一个高度。第三,指出了质量发展的工作方针。在纲要里设计了5句话、20个字的质量工作方针,即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至上,创新趋动,以质取胜。第四,在发展目标的设计上,主要采用长短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已有的提法与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的一些新的提法相结合。并提出到202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五,质量工作内涵的考虑。把质量分为质量发展、质量安全两个方面来定位,质量发展的着重点强调的是质量建设和质量提升,从质量发展方面来推动,提出措施提出目标。在质量安全上强调质量安全的监管、质量责任以及风险管理等内容。”

“全面、系统,且多有创新”,与会专家们对纲要草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待商榷和完善之处。

要站在大局和全国高度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向专家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全国质检工作会上征求各地局长意见时,有代表提出纲要高度还不够,仍然有质检部门色彩。那么如何摆脱部门色彩,如何才能立足于全局?”

“纲要应立足于宏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教授钟群鹏提出,既然是纲领性的文件,就要有适时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把握质量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在政策、制度、方向、共性和基础性层面给予指导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研究院研究员张钟华认为,立足于宏观首先要抓住中国质量问题的瓶颈是什么。我们现在的质量问题大概是卡在两个瓶颈上面,一是技术,二是诚信。在技术方面,我们的基础薄弱,基础元器件很多不过关,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整体质量搞上去很难,要正确引导,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都要有所改变才能有所促进。其次是诚信,现在看很多质量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诚信问题,加大惩罚力度,与监管结合起来,同时计量、标准工作等都要加以配合,使不法奸商无处遁形。这两个问题抓好了质量就上去了,也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环境质量不可回避

《质量振兴纲要》提出了三大方面的质量,即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而在《质量发展纲要》的草拟过程中增加了一类“环境质量”。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田世宏说:“我们也征求了各方意见,有的提出不变,但有的也提出建议,认为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质量发展纲要》作为一个国家纲要不提环境质量也有欠缺。”

“环境质量是绝对必要的!”《质量发展纲要》起草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质量专家刘源张态度十分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质量?说到底是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都是为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中很重要的就是环境质量,所以环境质量是一定要写的。”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此十分支持:“在2010年到2020年这个发展阶段里,环境目标已经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这个发展阶段不讲环境不行,第一是我们过去环境欠账太多,第二是我们这个发展阶段决定了环境质量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内容,这个方面内容好不好写先放一边,但该不该写?必须要写!”

突出政府服务定位

辛鸣同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这个质量发展规划是站在国务院、站在政府角度出台的文件,突出了质量的企业主体,这个理念确实对头,这个重点抓的也很对,质量发展企业是主体肯定没错,那么政府负责什么呢?第一条政府监管要下大力气,这个做得也对,确实目前中国的质量发展政府监管是责无旁贷,但有一块工作,包括质量提升,营造发展环境等,这些内容核心体现政府什么定位呢?是体现政府服务的定位,中国质量发展,政府不仅要在监管方面发挥作用。还要在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作用,事实上我们做的内容中包括夯实基础、培养环境、提升工程,这些都是我们政府服务的大量内容,要在服务上做好文章,也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法学教授李俊提出了详细的意见:2004年我国出台了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去年底又出台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其基本理念是政府和企业的角色要进行定位。该政府要做的事,比如制定标准、制定规则、加强规则的执行都是没问题的,但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应该予以尊重。因此《质量发展纲要》应该表达市场机制对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李俊建议,《质量发展纲要》可以考虑吸收西方国家产品责任的管理制度和理念,通过市场机制的融入,优胜劣汰,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名牌战略,鼓励消费者维权,增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内部动力和外在压力。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促进质量诚信制度建设、完善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名牌认定机制、加强质量教育工作等提出了意见。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支树平代表质检总局感谢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质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说,要高举质量强国旗帜,推动质量强国战略。当前,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充分论证质量强国战略的内涵、理论依据、目标任务和实施途径。在纲要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尤其是听取专家意见,还要专门听取主管质量的政府领导、行政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意见。支树平表示,质量强国必须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作保障,质检部门要主动会同教育部门,推进大专院校设立质量专业和研究院所,广泛培养质量管理人才,夯实质量强国的人才基础;要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建立消费者认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名牌认定机制。

公民道德纲要 篇5

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公民道德建设呢?我认为,这是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势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思想条件。

认真学习《纲要》,深刻领会它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践行它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应该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这样做就更为紧迫、更有必要。

我们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的时期。我们应该在这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诚心诚意去实践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诚如《纲要》指出的那样,当今社会还有“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面对这些丑恶腐败的东西,我们青少年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和法规的学习,提高鉴别能力,增强政治免疫力;必须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拒绝诱惑。

反面的事例真是太多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讲了两个发生在浙江省的事例:一是金华市一个高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二是温州市两名中学生因勒索钱财而乱刀砍死了一个同学。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一个人的道德是好是坏,完全靠自己去选择,靠自我约束而取舍。我们青少年,生逢改革开放时代,四化建设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我们怎能不珍惜生命,怎能不向好的学习呢?我坚信,只要刻苦努力,我们就有光辉灿烂的前程。

青少年朋友们,最近,阳春市委市政府正动员全市人民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号召我们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倡导文明,弘扬正气。让我们积极响应号召,用实际行动,为把阳春建设成一个社会道德高尚、人文环境良好的文明城市而多作贡献。

朋友们,让我们记住:我们的口号是: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践行道德规范,争做时代新人!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道德困惑。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风气、人们的道德精神面貌、道德情操、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责任感

等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疏离化”倾向,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存在着轻度的“道德信仰危机”,其现实表现就是道德失范。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的“向历史”偏斜与“向道德”弱化,二是市场经济及其二重性文化逻辑的形影相随,三是新旧体制转轨的成本代价,四是消费文化与价值的畸形。

新纲要的实践意义 篇6

优化内部治理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陈笃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明确目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指调整和规范大学与外部关系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的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其实质就是优化大学内外部治理,使之科学化和制度化,为实现大学理想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制度环境。

2009年8月以来,福州大学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加快创业型东南强校建设这一战略目标,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努力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上先行先试。在推动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优化内部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关键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术主导、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注重经营、重心下移”,理顺以党委为主体的政治权力、以校长为主体的行政权力、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权力和以师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校院两级关系,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大学的学术本质决定了大学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来开展,必须坚持以学术为主导。高校行政权力干预甚至代替学术权力行使职权,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改变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不分的局面,充分发挥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权力在办学中的作用。在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我校按照《规划纲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的要求,通过试点成立了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定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促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对独立,保证了学术权力得以有效行使。一是坚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分离。学校明确规定学院行政负责人不担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以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教授治学功能。明确规定教授委员会着重对专业学科建设方向、人才培养质量等办学重大问题发挥决策性咨询和审议作用;三是明确工作规范,保證教授委员会能充分行使学术权力,并要求教授委员会要弘扬大学理想,追求学术精神,防止学术造假,保持学术权力的权威性。

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没有管理的民主化就不能称其为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人员的文化素养比较高,思想活跃,识辨能力强,实行民主管理具有较好的基础。为此,在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我校坚持“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正确处理好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民主权力的关系,自觉接受校内外的监督,促进学校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校务公开意识,主动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二是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好群众团体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在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代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尤其是进一步加大管理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干部任免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找准办学定位 加强内涵发展

集美大学党委书记 辜芳昭

集美大学于1999年开始实质性合并,如今经过10年艰辛而富有成效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本科教育专业布局基本完成,研究生教育开始起步,多科性大学形态构建基本完成;学校基本度过了合并后的磨合期,并且建设了一个美丽的新校区。这一切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目标和方向在哪里?这是眼前人们最关切和亟待回答的问题。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找准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发展”是集美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主要任务,也是学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的重点工作。只有找准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才会更加清晰;只有加强内涵发展,学校才能上水平上层次。

高水平、有特色应该成为集美大学的定位追求。集美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为行业与地方培养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持”的传统,并在这传统中形成了航海教育、水产教育等若干特色。集美大学航海教育过去和现在都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和东南亚有很大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四大高水平航海院校之一,享有“航海家摇篮”的美誉,据说目前国内航运业一半的船长毕业于集美大学;水产学科也一样,在省内、国内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影响。其中水产养殖服务社会的能力很强,在国内的地位排名靠前。

其次,“以教学为主;以本科教学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也是我们在寻求学校定位的初步想法,这缘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地方高校和有行业背景的集美大学尤其要考虑到地方和行业的需要。二是缘于集大的历史和现实,陈嘉庚先生上世纪初创办集美各个专科学校和厦门大学时,就对所创办的学校做了分类,我的理解,嘉庚先生当年把厦门大学定位在研究高深学问,集美各专科学校则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办学传统一直在延续;从现状看集美大学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更有利于在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做得最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赶超一流。三是基于高等教育分层次分类型的发展趋势。我们说以教学为主并不等于不做科研,相反要做强科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只是不以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模式为目标。我们说以本科教学为主并不等于不培养研究生,相反的会在一些学科或领域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只是不以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的高低作为追求。而且众所周知,本科教育是体现一所大学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能够最好地体现出一所学校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是充分考虑集美大学的传统特色,以及为行业服务的必需。

总之,我们认为,集美大学在发展中应该走“坚持特色、差异竞争”的途径。

把握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福建教育学院院长 赵素文

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教师培训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我们要打开新视野,迎接新挑战。

《纲要》对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要围绕新要求进行。一是战略目标上的新要求。《纲要》提出“两基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来进行,教师培训也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进行。二是培养人才上的新要求。《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要围绕国家培养人才的要求,提升教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力和工作能力来进行。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上的新要求。《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格,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训工作要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来进行,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乡土文化读本》课程纲要 篇7

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实验教材——《乡土文化读本》。

[开发目的]

通过开发和挖掘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资源,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农业生产、人物风情、宗教文化等, 并以此作为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地学习, 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类型]

《乡土文化读本》与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互为补充, 有机统一。以统编教材为主, 以实验教材为辅, 为限选课。

[适用年级]

实验教材适用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教学时数]

每周安排1课时。 (每章后面设计的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可分为短时作业和长时作业, 根据学习内容斟情而定, 一般不作硬性规定。)

[课程背景]

传统的课程实质是高幂次课程, 就是越来越远离生活, 远离学生生命的内在需求。课程的本体应该是符号实践而非符号研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新一轮课改针对我国教育的现实, 强调和加强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和实践的联系, 增设了综合实践课程。相应地语文课程标准有了重大突破, 就是单独列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要求,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这样就突破了仅仅在知识学习中的育人局限。学生素质的发展除了要学习间接经验, 掌握一定的知识外, 还要经过亲身操作或实践的磨练, 形成相应的体验、领悟、经历等直接经验, 而且对于一些方面的发展来讲, 获得直接经验比掌握间接经验, 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更主要更复杂。一个人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就不能仅仅具有作为符号活动主体的素质, 还应该具有作为操作活动主体和交往活动主体的素质。如果我们将这种理念付诸于具体的教学实践, 就会改变课程文化, 即由文化的工具性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性存在, 由肯定性定位转变为探究性定位, 由认同性模式转变为生成性模式, 课程文化也会走向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 并重建知识伦理, 使乡土文化走进课程成为可能。

农村学生大部分思想保守, 性格内向, 阅读量小, 知识贮存少, 视野不开阔, 思维不活跃, 创新意识差, 读写能力相对不强。以乡土文化为载体,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使语文知识得以综合运用, 语文能力得以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得以沟通, 书本学习与实践得以结合, 使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得以凸现。通过学习乡土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能力, 关注乡土文化实施的过程和学生的理解, 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的建构文化、生成文化, 在实际情况中, 在社会实践中、在生活体验中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达成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实验教材《乡土文化读本》属活动课程,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验教材在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 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作为重点。所以, 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 注重直接体验和积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每章大都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 安排学习活动, 学生便按照该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的, 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 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 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或提交作品, 另外教材的内容还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或多种现实中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的束缚, 因而有助于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尊重地方性的本土知识是实验教材的出发点和显著特点。只有学生真正掌握地方性知识, 才有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让地方性知识进入课程, 学生才能形成对地方的归属感、认同感, 才能关注和关心地方的发展和进步, 才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愿望, 也才能具有爱地方、爱国家的品德和情感。地方性的知识能够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 与普遍化的知识相比, 没有丝毫的优劣高下之分, 只有将地方性知识纳入课程体系, 才能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接轨, 才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 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具体内容]

《乡土文化读本》有目录、前言, 暂拟为六章, 各章依次为:悠久的历史、秀美的山川、丰富的物产、灿烂的文化、淳朴的民俗、杰出的人物。

[学习方式]

1. 开展研究性学习。

2.开展体验性学习。

3.开展合作性学习。

4.开展创造性学习。

5.开展网络学习。

[教师角色]

《乡土文化读本》所设计的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1.教师是学习主题创造、设计的引导者。

2.教师是活动、组织的协调者。

3.教师是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和服务者。

[教学原则]

1. 整合性原则。

2. 开放性原则。

3. 自主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探究性原则。

6.生成性原则。

[教学方式]

实验教材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语文学科课文课程, 在实验的过程中, 在教学途径与教学方式上,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书本走向实践。不忽视知识的价值, 不囿于书本知识范围的限制, 从单纯的课堂讲授转向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来学习。

2.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有限的校园中的学习转向更充分的利用社会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3. 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走向主动的探索,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权威。

4. 从注重结果、结论的教育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教育。

5.从机械的指令性的程式化教学走向生动的创造性教学。

[实施建议]

1.主题的选定以学生为主体。依据现代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使他们可以自主开展学习,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发展个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如有些学生如果对民间故事感兴趣, 让其走访民间艺人、故事篓子、民歌手等, 然后自己整理, 润饰加工, 使其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幽默风趣, 耐人寻味, 并将它装入学习成果精选档案袋。如果把学生的兴趣, 爱好调动起来后, 他们就能倾注全部热情, 兴致勃勃, 认真地学习。教师可以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1) 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实际问题等给予积极的引导, 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也要注意所选问题的价值; (2)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引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 而是提供信息, 启发思路, 补充知识, 介绍方法和线索。

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策略的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 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与策略,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3.重视学习的总结, 交流与分享。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尤其重要。在实验的不同时段,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进步, 已实现的目标以及所走过的弯路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和反省,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契机, 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每章学完之后, 都要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和分享。在合作、交流中, 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 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辨证的思考, 也学会申辩。

[评价方式]

《乡土文化读本》实验教材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档案袋评定, 注重学生的自我接受、体验、展现和反思, 强调学生参与 (制作档案袋) , 使学生在体验中认真反思他们的作品、知识和理解。既可采用学习成果精选档案袋, 也可采用“主题探究活动档案袋”评定。具体设计如下:

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档案袋

1.学完物产这一章后, 确立一个你感兴趣的与本地生态环境相关的主题。

(1) 说明所选主题对本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2) 指导教师对说明的评语_____。

2.制定周详的计划, 发现关于这个主题的相关信息。

(1) 说明如何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

(2) 概括相关信息的大致内容, 优势与不足。

(3) 尝试提出假设。

(4) 指导教师对收集信息的方法、资料、概括、假设的评语______。

3.运用恰当的方法 (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方法) 进行探究。

(1) 制定有助于假设检验的方案。

(2) 教师对研究过程的评语______。

4.根据你的研究结果, 撰写一份建议或报告, 在建

议或报告中提出你的行动策略或政策改变意见。

(1) 形成建议或撰写正式报告。

(2) 对建议或报告评价的证据 (论证活动安排) 。

5. 将你的发现或建议提交给一些有能力实现你的想法的机构, 如乡政府, 环保局等。

(1) 建议及报告接受部门证明。

(2) 建议及报告采纳情况附录。

规划纲要能否治理择校顽疾? 篇8

山东省青岛市一高中教师姜晓慧告诉记者,目前教育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这给择校留下了空间。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自然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学生不愿意去也在情理之中。希望规划纲要的出台,能彻底根治这一顽疾。

网友对这一问题也纷纷发表看法。在天涯论坛,一位网友说:“择校造成了学生无法获得大体一致的教育资源,如果有的学生就读一所很差的学校,可能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根本无法与在好学校就读的学生竞争,这是对教育公平原则的践踏。规划纲要的出台,给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曙光。”

规划纲要明确,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山东济南市民李德亮近期正在被“是否为儿子择校”困扰。李德亮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今年暑假之前就要从小学毕业,升入离家不远的一所初中。但他带儿子去这所学校参观时,破旧的教学楼、狭小的操场让儿子很失望。但是,要是选择去别的学校上学,一笔不菲的“择校费”让他难以承受。

“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初中学习,很多家长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让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孩子们不堪重负,失去了童年本该玩耍的时间。”李德亮说。

规划纲要还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规划纲要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李德亮认为,其实,择校就是择老师,好的老师一般也在好的学校,要是能把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均衡配置教师资源落到实处,那么相信择校问题也将会不复存在。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建议,政府应实施均等化的公共教育经费拨款制度,并把各级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努力程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努力程度纳入考核体系。

权威司法体系的构建纲要 篇9

关键词:权威司法,价值,体系构建,纲要

一、权威司法的概述

(一) 司法权威的概念

在司法权威的建构领域, 我国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 所谓司法权威, 具体是指司法权力结构及其要素在司法活动过程或司法产品中实现的一种令人信服的威望和力量, 是司法力量实现公平正义而给司法受众的的一种感知, 是整个司法过程或司法结果后的一种静的实然状态。

(二) 权威司法的定义与内涵

权威司法与司法权威相对应, 其实质是是“活的司法权威”———动态中的司法权威表现;具体而言, 权威司法是是整个司法活动过程中, 为了实现司法权威的目的, 而进行的一系列司法环节以及融合各类司法要素的参与, 是一种持续活动的应然状态;其内涵为: (1) 以司法权威为动力; (2) 以司法公平正义为核心内容; (3) 为司法运行的应然动态; (4) 来源于司法活动的一些列本质属性; (4) 表现于重要司法要素的参与和司法结构的构建。

二、权威司法的价值分析

司法权作为一种独特的公权力, 其权威来源于司法活动中所呈现的一系列特殊属性。这些属性既是司法权区别于立法权、行政权等其他国家权力的独立特征, 也是构成权威司法的价值所在。权威司法的特殊属性具体包括法定性、专业性、居中裁判性、强制性、程序性和终局性。法定性, 即司法权及其运行的一系列机制与活动都是在法定的框架内进行的, 这是权威司法构成的基础;专业性是对司法裁判工作技术性要求的回应, 这是保障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居中裁判性是司法的本质属性, 司法终究是国家与公民赋予其权威性, 双方基于对第三方的信任而让其对纠纷予以裁决, 犯罪予以惩治, 实现社会秩序稳定与公民权利保障;强制性即以国家权力为后盾, 以公民畏服为基础, 实现裁决的依法履行, 这是司法的权威所在;程序性是司法有别于立法、行政的另一特征, 也是司法公正得以保障的外在属性;司法权威的终极体现在于其具有终局性, 一切纠纷将在这里予以解决, 也在此处予以消亡。

三、权威司法的体系构建纲要

权威司法的体系构建由机理与机制两个层面构成, 机理是整个体系得以构建需坚持推行的原则与框架, 机制是整个体系得以构建的一系列措施

(一) 权威司法的构建机理

根据权威司的价值分析, 权威司法体系欲以构建, 必须首先完善强化以下三个构建机理: (1) 保障司法独立, 即司法权在法治框架内保持与党的领导权、立法权、行政权相对独立的品格;司法独立是司法权运行规范化的基础, 而相对独立是保障我国政治体制结构的现实需要;具体而言, 以司法审判业务为分界线, 司法独立运行的同时接受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程序性法律监督, 强化地方司法对地方行政的抗干扰能力。 (2) 确保司法公开, 它是我国宪法与法律确认的现代司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它是遏制权钱交易最好的防腐剂, 是权威司法体系构建的基本保障;司法公开主要包括审判公开与自由心证公开。针对我国司法公开现状, 需进一步细化法定公开审判事项的评定标准以及建立完整的裁判文书说理制度, 确保透明的司法程序。 (3) 实现司法公正,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也是司法的核心内容所在。司法公正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括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一致, 也体现在司法效率得以优化, 即效率是司法的生命;最后司法公正还将体现于司法的有效执行与司法的终极救济效力, 任何制度保障与权利救济, 都将在司法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也在司法的结果中得以消亡。

(二) 权威司法的构建机制

所谓权威司法的建构机制, 即是权威司法构建的具体制度性措施或系统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推行法官员额制改革, 整合司法队伍, 分流司法审判程序, 选取优秀法官到一线审判工作岗位, 淘汰不办案法官, 以实现法官的专业精英化, 最终确保司法资源的优化以及司法公正效率化;2、建立中央统一管理地方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制度, 具体而言在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监督下, 实现中央司法事权的统一, 保障地方司法独立, 保证权威司法得以实现的基准, 确立强而有力的司法权;3、通过巡回法庭的再过渡, 逐渐将司法裁判上诉权收回最高法院的派出机关———巡回法庭, 建立脱离现有行政区划的上诉审判制, 确保审判监督程序的完整实现;4、司法执行是司法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后一个命脉;针对我国当前民事裁判执行率偏低的现状, 必须从体制上讲司法执行权划归相关行政机关, 既保障力司法中立性品格, 也将从制度上解决裁判执行力低的问题。5、设立司法性的专门机构行违宪审查权, 建立强有力的司法权力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2]贺日开.司法权威与司法体制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法学出版社, 2007.

相似图形探索式复习纲要 篇10

关键词:比例线段,相似图形,相似三角形,归纳探索

相似图形的复习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活动中老师引导同学们在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 回顾并理顺本章知识, 扎实所学基础知识内容, 体会相似图形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探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提纲挈领, 归纳探索

该部分中, 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是考察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 应该以课本为依托, 在熟练掌握定理及公式的前提下, 适当做些习题, 培养发散思维能在现实中用相似图形思想处理问题的能力。

1. 复习和探索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几个条件;揣摩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理过程,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复习探究。

师:只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吗?举例说明。 (生答:不一定, 比如两个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相等而这两个三角板不相似)

师:△ABC和△DEF中, 若∠A=∠D=30°, ∠B=∠E=60°, 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学生讨论回答 (答:肯定相似, 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

师:要判断相似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度量的方法有误差不可取。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软件分别精确测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观察三对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

2. 在复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研究中要注意与全等三角形的情况进行区别和联系。

3. 通过位移、对称、旋转等变换, 体会从运动的角度研究图形的方法。

4. 总结相似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相似三角形在刻画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练习拔高, 温故知新

复习该课时要在掌握相似图形等定理的基础上, 以学习中的大量实例为素材, 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现实中有关的数学问题并用相似图形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1. 比例线段。

线段的比是指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 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比例线段是指在四条线段a、b、c、d中,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a:b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c:d, 即a:b=c:d,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 简称比例线段。要注意的是:线段a、b、c、d成比例, 一定是指:或其他形式。注意:线段成比例时, 一定要将线段按顺序列出, 不可颠倒。

例1:在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如果一古塔在地面上的影长为50 m, 同时, 高为1.5 m的测竿的影长为2.5 m, 那么古塔的高是多少m?

思路与技巧:本题应抓住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从而得到古塔的高、古塔的影长、测竿的高、测竿的影长, 成比例线段即:

解答:设古塔的高为xm, 根据题意得:

所以2.5 x=1.5×50

所以x=30 m

答:古塔的高为30 m。

例2:已知A、B两市的实际距离是300 km, 量得两地在地图上的距离是5 cm, 则这个地图册的比例尺是多少?若在地图册上量得A、C两市的距离是16 cm, 则A、C两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km?

思路与技巧: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比例尺是指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即:

(2) 设A、C两市的实际距离为x km,

答:这个地图册的比例尺为1:6000000, A、C两市的实际距离为960 km。

注意:该类题比较贴近生活, 也是考查重点之一, 学生在复习中应注意加强训练, 培养相似图形线段比例解题意识, 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2. 探索拔高。

探索问题:某同学为保证他的学校年度风筝节的好成绩, 做了一个小风筝与一个大风筝, 并在公告栏展览, 两个风筝都如图1的形状。高吴将小风筝张贴在单位长为10 cm的 (即每两点距离为10 cm) 的格子板上, 并将大风筝张贴在单位长为30 cm的格子板上。问: (1) 小风筝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大风筝要用金箔覆盖, 金箔是从一张刚好覆盖整个格子板的矩形金箔裁剪下来的。试问从四个角裁剪下来废弃不用的金箔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你能找出小风筝与大风筝的面积有何关系吗?

道具:格子板、剪刀

探究过程:在格子板上, 仿照图1做—个小风筝。

探究评析:小风筝的面积可由图2可知:

或S小风筝=S矩形-SΔⅠ-SΔⅡ-SΔⅢ-SΔⅣ

所以S小风筝=800 cm2

做大风筝从四个角裁剪下来废弃不用的金箔实际上是4个小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它们等于大风筝的面积为即小风筝的面积与大风筝的面积的比等于它们对应边长比的平方。

注意:实际学习、考查和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操作性比较强的问题, 这就要求复习时要强化相似图形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训练, 把握两相似图形边之间, 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

贯彻纲要精神尝试游戏课程 篇11

【关键词】 区角;数学;音乐;游戏;幼儿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广大幼儿教师顺应时代改革潮流,树立“以幼为本”的教学新理念,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大胆尝试区角活动以及数学、音乐等课程的游戏化,激发了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凸显了幼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效果事半功倍。所谓课程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而是在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的基础上,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活动中去。正如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注重课程游戏化的灵活应用,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将教学目标隐含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之中,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区角活动游戏化——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所谓区角游戏就是幼儿在游戏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它主要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美工区、音乐表演游戏区、语言图书阅读区和科学发现区等。其中,通过合理应用角色游戏区,能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人际关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协商、合作等友好交往的技能,有效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合理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如果灵活应用好好积木区,那就可以拓展幼儿的空间思维,初步感知基本形状与数量关系,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创新视野。如果用好语言图书阅读区,既培养了幼儿说、听、读、写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幼儿逐步养成说、听、读、写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数学领域游戏化——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精神

数学属于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幼儿学习数学是自身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但数学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我们只有把生活本质的具体形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合理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游戏之中,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抓住两个“结合”:

1.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创设数学游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日常生活活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许多家长期盼教师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只有把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譬如:幼儿在吃点心的时候,我就启发他们开动脑筋让可口的大饼“变魔术”,即让孩子们观察大饼由大变小的过程,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椭圆形,一会儿变成方形……。在幼儿吃大饼的活动环节中,让他们不仅体验到吃的乐趣,而且初步认识各种图形的形状,从而培养了幼儿开动脑筋思考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2.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开展数学游戏。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活动时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尤其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心不在焉,注意力往往不能一下子集中起来。在一次观看魔术表演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津津有味地观看精彩节目。事后,我颇受启迪,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尝试开展游戏化活动,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诸如将各种大小不同的几何物体进行辨认性复习时,就刻意用比较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并大声说:“一、二、三,变、变、变!”此时,孩子们都睁大眼睛静观变化的结果,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效果尤为显著。

三、音乐课程游戏化,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孩子一般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喜欢音乐的,假如我们在音乐活动中适度渗透相应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在音乐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游戏化的方式:

1.插入式游戏,引人入胜。 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适时、适度插入相应的游戏活动,以利提高教学的效果。譬如,我在执教《乔尼用一个钉锤干活》这一活动时,在大部分幼儿初步会唱的基础上,就安排了三个小游戏:①让幼儿装作神秘的样子,采用说悄悄话的方式来演唱;②让幼儿把自己看成乔尼,在帮助父母干活受到表扬情况下,采用欢快的声音来歌唱;③让幼儿想象乔尼忙碌一天后又累又饿的情形,采用缓慢较粗的声音来学唱。类似系列化的表情游戏,能使更多的幼儿乐此不疲。

2.串连式游戏,生机盎然。所谓串连式就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而每一个游戏都有需要重点达成的教学目标。譬如,我在执教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中,就进行了“看动作拍节奏”的游戏:我先做擦玻璃的动作,幼儿立即拍出相应的节奏;我又模仿切菜的动作,幼儿就用小木板打出相应的节奏。这些小游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欢乐的情怀,学习兴趣倍增。

3.融合式游戏,其乐无穷。所谓融合式就是把整个音乐活动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游戏。一旦游戏结束,幼儿会从中获得相关的有益经验,高效达到教学目标。譬如,我在组织幼儿参与歌唱活动《伸伸转转》时,就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学做木偶人”的游戏来完成:先让幼儿通过熟悉的语言游戏《木头人》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幼儿按照相关要求学做木偶人,初步识记歌词,掌握歌曲节奏,然后在新的语言游戏中学唱歌曲,最后高效达成活动目标。

人社部公布“十三五”规划纲要 篇12

7月14日,人社部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分为9章39节,阐述了“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5条基本原则、7大发展目标、15项主要指标、若干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

《纲要》中明确,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上一篇:移动巡检系统下一篇:财政扶贫的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