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中的有害物质

2024-11-19

香水中的有害物质(通用3篇)

香水中的有害物质 篇1

德国环境及自然保育协会 (简称BUND) 最近抽查该国消费者通常为儿童购买的日用品, 并测试这些产品是否含有塑化剂、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在这项行动中, BUND发现, 9款被测试的儿童物品中, 有8款含有小量到高浓度的有害化学品。

BUND是地球之友的德国分部, 宣称是非牟利、无党派、无教派的联邦草根非政府组织, 约有50万会员及支持者。BUND的工作重点是自然保育和环境保护。为应对未来的生态挑战, BUND与地球之友网络内的伙伴合作, 在国家及国际层面发声。

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 BUND购买了9款儿童用品, 分别由9家不同的知名厂商使用塑料、织物或皮革制造。值得注意的是, 该会声称, 这些产品大多是在中国内地和印度制造的。产品价格从9.95欧元到29.95欧元, 购自德国零售商、体育用品店及网上商店。

BUND研究的重点是塑化剂, 即欧盟归类为对生殖器官有害, 并怀疑会对激素产生不良影响的邻苯二甲酸酯。对激素的不良影响是指化学品干扰自然激素系统, 可能导致早熟或肥胖等严重后果。该会亦进一步测试这些玩具和儿童物品是否含有其他有害物质, 如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以及被认为对神经系统有害的可致癌甲醛或甲苯。

测试发现, 只有一款儿童产品不含甲醛, 而邻苯二甲酸酯及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水平亦在容许限量之内。BUND发现, 其余的8款儿童产品都含有对健康有害的化学品。

这次研究最令人震惊的发现竟然是, BUND在一款儿童潜水呼吸管套装测出多种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 特别是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 (DEHP) 达每千克含45 000 mg的水平。DEHP是最常见的用作塑化剂的一种邻苯二甲酸酯, 也是欧盟的REACH化学品法规逐步淘汰的首批6种化合物之一。玩具最高每千克只可含1 g的DEHP, 然而, 潜水呼吸管及护目镜却不适用这个限量。

玩具及其他儿童产品的法定要求大部分是在欧盟层面制订的。关于玩具安全的第2009/48/EC号指令订立玩具在欧盟市场上投放的安全规定, 适用于无论是在欧盟生产还是输入欧盟的产品。根据该指令, 玩具包括所有为14岁以下儿童制造的产品。除玩具安全指令外, 儿童产品也受到REACH法规规管。

玩具安全指令规定, 玩具及其所含的化学品, 在以预定或可预见的方式使用并顾及到儿童的行为时, 均不得危及使用者或第三方的安全或健康。BUND认为, 这只不过是理论上的原则, 因为3岁以上儿童所用的玩具容许每千克含有的有害化学品可高达1 000 mg (0.1%) , 该协会认为这一限量过于宽松。

BUND指出, 更有甚者, 玩具安全指令根本没有考虑到会影响激素的物质和对环境有害的物质。BUND表示, 研究结果显示, 法例及成员国监管存在缺口, 导致家长难以知悉投放市场上的儿童产品所含的有害物质。该会称, 由于立法者和制造商对有害物质过度宽松, 家长本身应采取主动。

为保护儿童, BUND建议家长在购买玩具前先询问制造商, 产品是否含有受高度关注的化学物质。根据REACH法规, 有关公司须在客户首次提出要求后的45天内提供资料。

BUND进一步建议家长避免购买含有PVC的产品, 因为这些产品往往含有有害的塑化剂。BUND表示, 家长在选购玩具时应闻一闻产品, 因为气味强的产品常会挥发气态化学物质, 可能对儿童有害。

香水中的有害物质 篇2

细菌发光实际上是细菌的光呼吸过程, 即菌体借助活体细胞内具有的ATP、萤光素和萤光素酶发光。由于该种发光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干扰或损害细菌呼吸或生理过程的任何因素都能使细菌发光强度发生变化, 所以当有毒有害物质与发光菌接触时, 发光强度就会立即发生改变, 并且强度会随着毒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弱。而采用一种精密测光仪可以将这种发光强度的变化变成可检测的信号, 从而达到检测生物毒性强弱的目的。

发光菌的发现与应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国际上就开始使用发光菌检测环境水质的污染状况, 我国1995年开始推荐使用海洋发光菌作为环境水质污染的检测方法, 但使用后发现海洋发光菌存在局限性, 即有些淡水样品 (检测需要加氯化钠至3%的浓度) 的生物毒性会因添加NaCl之后发生改变, 致使检测结果不准确。

鉴于此, 我国科研人员开始寻找淡水型发光菌, 华东师范大学朱文杰教授及他的团队历时多年, 于1985年从青海湖获得一种新的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1999年研制出青海弧菌冻干粉, 并获得发明专利;之后将青海弧菌冻干粉专利技术转让给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 其配套使用的仪器已经成型并走向市场。

青海弧菌检测特点

如今, 朱文杰又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完成了世博科技专项《快速检测饮用水中有害物质综合毒性的传感仪研制》课题, 形成了基于青海弧菌发光的检测饮用水的全套技术规范方法。青海弧菌冻干粉通常保存于-10℃以下, 使用前加入复苏液, 几分钟之后即可自动恢复活力。将活力恢复的青海弧菌加入水中, 如水中含有有害物质, 青海弧菌的发光强度会偏离正常范围;通过便携式仪器进行检测, 半小时内即可判断饮用水的安全性。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 基于青海弧菌发光的检测技术成本低廉、灵敏度高、速度快, 已经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得到应用和科学验证, 届时还将亮相世博会, 为会议期间的饮用水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汽车有害物质的分级管控 篇3

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使汽车产品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消费品,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在生产、使用及报废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鉴于此,各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各种有害物质管控法规,以加强对汽车有害物质的管理。随着法规日趋严格,有害物质的种类也逐步增加,为了提高有害物质管理效率、降低管控成本,并与世界范围内的汽车有害物质管理要求保持同步,本文对汽车有害物质分级管控进行了研究。

2 国内外汽车有害物质限制现状

2.1 国外现状

2000 年欧盟就制定了ELV指令,对汽车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率提出了要求,禁止在汽车产品中使用铅、镉、汞、六价铬四种重金属(豁免除外)[1]。2007 年6 月1 日,欧盟正式实施了《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法规》(REACH法规),该法规涉及到的各类有害物质近3 000 种,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汽车产品中若含有受控物质,生产者及进口商须对汽车产品进行整改或者根据法规条款进行通报[2]。韩国、美国、中东与海湾地区等也都通过了相关法律、法规,严禁或者限制使用上述重金属以及石棉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

另外,一些国际组织也制定了一些行业规范及国际公约,用于指导有害物质的使用与管理,如国际环保组织制定的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OEKO-TEX standard100)、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制定的致癌物质清单、限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使用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消减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

2.2 国内现状

为推动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制度的建立,2006年2 月颁布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要求汽车产品中限制使用铅、镉、汞、六价铬四种重金属[3]。由于该指导性文件对行业没有强制约束性,所以国家为配合并支持这一政策的实施,于2014年6 月颁布了GB/T 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该标准虽是推荐性标准,但是2015 年6 月正式颁布的《汽车有害物质及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中引用了这一标准,其中明确指出汽车有害物质必须满足GB/T 30512,同时指出有害物质及回收利用率纳入公告管理,新车型2016 年1 月1 日执行,在产车2018 年1 月1 日执行。

自2006 年国内开始提出有害物质要求以来,各整车企业纷纷制定企业标准对有害物质进行强制管控。经过几年的发展,GB/T 30512 中要求的有害物质在汽车产品中的使用均有所下降,某系车型有害物质合格率统计数据(2015 年)见图1。

3有害物质的分级管控

3.1 一级管控物质

一级管控物质为禁用或限用物质(表1),共有7 类,包括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及多联苯醚、石棉、多环芳烃,汽车产品中使用这些物质必须符合相应限值要求。目前已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物质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国内外法规已严格限制这些物质的使用,汽车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管控方式。

注:a.GADSL为全球汽车申报物质清单(global automotive declarable substance list);b.P表示“禁止采用”(Prohibited);c.D表示“必须申报”(Declarable);d.P/D表示同样的化学物质在不同用途中可能被归为P或D。

a. 要求供应商通过中国汽车材料数据(CAMDS)系统提交零部件材料数据表(MDS),并自我声明保证材料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b.要求供应商提交第三方有害物质检测报告,同时提交不使用有害物质保证书;

c.对于石棉、多环芳烃,可以要求供应商只检测高风险零部件/材料,如对于摩擦片、垫片、制动片等耐热、耐磨的非金属复合材料检测石棉,而一些内饰件,如座椅面料、皮革、转向盘、换挡手柄、扶手箱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部位需要检测多环芳烃,其他零部件/材料可以自我声明保证不含有石棉及多环芳烃;

d.钢铁类零部件可以不进行检测,但要求供应商自我声明,如果零部件表面经过镀锌、达克罗、磷化、电泳等表面处理时,表面处理层材料必须进行检测;

e.根据供应商管理有害物质的能力,整车企业可以逐步取消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的要求;

f.为确保批量供货零件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法规要求,整车企业应制定本企业的有害物质高风险零件清单,根据风险级别制定抽检计划,并据此开展抽检工作。

3.2 二级管控物质

二级管控物质为重点关注物质(表2),包括偶氮染料、有机锡、邻苯二甲酸酯、多氯联苯、多氯三联苯、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等共15 类。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比较严重,国外法规管控比较严格,在产品中要求禁用或者严格限制使用。受到替代技术条件及成本的限制,目前国内还不能完全禁用或限用这些物质。此类物质可以根据技术发展适时调整为一级管控物质,建议汽车企业对这类物质采取以下管控方式。

a. 要求供应商通过中国汽车材料数据(CAMDS)系统提交零部件材料数据表(MDS),并自我声明保证材料数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

b.根据这些物质的用途,评估出高风险材料零部件,必要时要求供应商对高风险材料/零部件进行检测;

c.时常关注行业动态及材料技术发展,适时调整二级管控物质要求。

3.3 三级管控物质

三级管控物质为长期关注物质。这类物质的种类较多且在持续更新中,主要是除一、二级管控物质以外的GADSL、REACH相关物质,国外对这类物质的管控要求主要是申报,国内对这类物质的管控较少,汽车企业可以向供应商传达这类物质的申报要求,要求供应商通过CAMDS系统提交汽车零部件材料中这些物质的使用信息,并自我声明保证填报数据真实准确性。

4 结束语

有害物质种类的增多,提升了其管理难度,建议相关部门对有害物质进行分级处理,并根据行业相关技术成熟度逐步将次一级管控物质上升为高一级的管控物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有害物质管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汽车有害物质相关标准修/制定提供有害物质控制范围的依据。

在对各级有害物质管控过程中,需将供应链纳入管控范围,推动供应商建立并完善内部有害物质管控体系,必要时可对供应商的有害物质管控能力进行现场审核,促进绿色供应链的建立,推动汽车行业环保进程。

参考文献

[1]Directive 2000/53/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September 2000,on end-of life vehicles[S],2000.

[2]European Commission.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REACH).Regulation(EC)No.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上一篇:专业现状下一篇:子宫早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