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中的劳动关系

2024-07-09

企业文化中的劳动关系(共12篇)

企业文化中的劳动关系 篇1

在卷烟市场买方占主导地位的今天,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势下, 企业要想靠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日益困难。要想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必须形成“制度管事、流程管人、文化管魂”的企业管理程序, 形成“制度管事、流程管人、文化管魂”合力, 彼此之间相互作用, 使得“卷烟上水平”不成为空喊的口号。

1 制度管事的作用

烟草行业是“统一管理、垂直领导、专卖专营”的垄断行业, 由于人财物高度集中、经营管理相对垄断等特殊性, 在一些工作环节往往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督, 如:领导者的决策过程、“两烟”的日常经营管理、烟草专卖许可行为、廉洁自律等方方面面, 都需要从法律上、制度上加强监管, 包括事前把关、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管, 这些环节上的制度不到位, 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2 流程管人的作用

“人管流程”就是我们要去设计要构造要维护这个系统, 其实维护系统就是维护秩序, 在古代这样的维护大部分是依靠暴力进行的, 现代企业则希望系统能够担当这个大任。“人管流程”从人治出发来设置法治秩序, 这个时候人是系统的主人。

“流程管人”, 则是完全的法治秩序, 人将意志委托于系统, 系统则通过“流程”来规范人的行为, 以使人的自由意志自律或者他律于系统, 在系统的统治之下。

另外一个方面, 在组织中人是两面的, 也就是一方面服从于系统, 另外一个方面又可以改造系统。与我们平常所了解的都不一样的是虽然是同一个人, 在行使这样的两类性质完全不一样的行为时候, 规则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 大部分时候, 你不可以“临时”改变系统来再让系统“照顾”到你行为的便利。

3 文化管魂的作用

企业文化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 而“渔”却让企业有谋生的本钱。同样, “鱼”好比企业的产品, 而“渔”则是企业文化。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很多活动是以人为中心运转的。比如管理靠的是某个“铁碗”领导, 企业创新依靠某个人的灵感。这就相当于把企业的前途系在少数人的身上, 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 比如跳槽、去世, 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动荡。相反,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应该将个人的决策转化为企业文化, 即团队意识、核心竞争力等。比如, 建立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理念、打造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一切就好像一个人赋予其远大的目标和深邃的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没有思想和目标的人, 最终走向毁灭, 同样而言, 没有文化的企业, 是愚蠢的企业, 是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正如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说过:“索尼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 不是计划, 也不是政府政策, 而是人, 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可以为员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供充分发挥员工才能, 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环境。“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在多年发展的实践中, 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系统上下干部职工已经完全认同, 以“两个至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能够更好地将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 使员工的行为逐步融入到企业行为中来, 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品牌是企业“软实力”的载体, 把文化作成品牌, 其市场潜力和无形价值无法估量, 品牌影响曾给无数的知名企业带来巨额财富。品牌的背后是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形成的助推器。蒙牛创立于1999年, 仅用6年时间, 蒙牛品牌价值就达到60亿元人民币, 有学者著书揭示其品牌形成的内在深刻原因是:蒙牛用经营文化来推动蒙牛品牌的形成。由此可见, 文化对一个企业何其重要。湖北省局赵局长提出“知行合一、凝心聚力, 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事业来办”, 要求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把服务文化作为根本, 深入实施创商业品牌战略, 努力打造“中国烟草·湖北”服务品牌, 依托服务品牌的文化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4 制度、流程、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相辅相成的作用

企业的制度和流程它是一种规范, 他告诉我们要做什么, 不要做什么, 要这件事情怎么做。其实它是规范人的行为。比如说麦当劳规定玻璃一定擦七遍。但是在这个制度的背后我们就可以体会出来他们对工作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再比如说麦当劳也讲系领带, 他们把系领带分为4个步骤, 流程化。严格说制度和文化都应该视为文化, 视为刚性的文化。我尤其喜欢流程为核心的东西, 我把流程一般理解为作为一个企业它执行力往下灌输的最好的工具。不要工作结果来评价工作, 工作流程每一个细节都是产生好结果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所以流程很重要, 它能够传承经验, 固化经验, 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制度流程是不可忽略的, 它告诉我们一些规范。文化更多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谈企业文化, 而制度更多是从规范的角度谈企业文化, 两者相辅相成。

制度是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或评价准则。自人类社会有组织产生, 便有了制度的出现。人们约定的行为准则就是制度。大到国际社会, 小到一个家庭都可以有制度。制度规定组织成员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什么人对什么事负责, 什么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流程则是做事的先后秩序。流程管理就是本组织应该做的事从先后秩序和责任岗位2个方面进行准确界定。很显然, 流程是制度中可以做的事情的延展和细化。流程是制度的必要补充。如果说制度要管人, 流程也会管人;如果说流程要管事, 制度也会管事。把二者割裂开来, 是不可能的。

引导全体员工立足自身岗位发挥积极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对工作流程加以认真梳理, 学习运用质量管理意识和PDCA循环模式检查自身工作, 培养关注过程和细节的工作习惯。加深员工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强化员工自觉学习的意识, 巩固全体干部员工企业文化理念和质量管理意识基础, 促进烟草“用企业文化管魂, 让制度管理管事, 使流程管理管人”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地生根, 为创建优秀烟草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夯实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宇华.以科学合理有效为目标切实提高烟草行业制度建设质量[J].广西烟草, 2009 (8) :118.

[2]梁忠伟.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烟草专卖制改革[D].广州:暨南大学, 2008.

企业文化中的劳动关系 篇2

XXX是一家拥有3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厂,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XXX生产企业。拥有厂区面积3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XX元,产品完成了系列化和连续化,现年生产各类XXX牌XXXXX多台(套),年产值XX多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产茶区,并远销俄罗斯、越南、韩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家。

企业科技力量雄厚,现有科技人员人,中、高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占%以上,2004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几年来先后完成部省级科技项目十多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产品15项。部分产品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并与中国农科院XXX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系等科研院所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工作,不断追求更高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形象。

XXX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公司发展目标,提出了XXX“创造和谐、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基础方针,坚持以先进的、具有激励效果的企业文化指导公司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建设会议制度

XXX各部门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为了能及时进行信息的传达,形成了固定的会议制度,每天都会有晨会、晚会,总结会是月度、季度、年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应该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

公司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各式各样的标语,把名言名句制成不锈钢标牌,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让企业员工时时受到熏陶。

三、树先进典型

公司每年年底都会在全体员工内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员工,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先进事迹,并且给予奖励。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的事迹,让全体员工认识到什么叫 “工作积极、主动、提高工作效率”、“爱岗敬业”、“成本观念”,这些本是抽象的东西,很难具体的用数量去显示,但是在优秀员工的形象下,员工能充分的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

四、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实地考察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公司每年都会出资让

管理层到世界各地的大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如到日本学习5S管理等等,认识到差距,知道严格要求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了,我们要抓紧脚步赶上去。

五、企业荣誉陈列室

在公司五楼会议室专门开辟了一块陈列区,陈列了公司在各个时期的各项荣誉。宣传有关企业的各个时期艰苦创业的故事,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对企业产生自豪感,为当XXX人而感到骄傲,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六、文体活动

公司各级每年年底举行盛大的年会活动,颁发各种奖项,举办职工文艺演出,XXX年会已成为XXX员工的一次最盛大的节日;

公司还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各项活动,公司出钱出力,组织了职工文艺代表队,参加了“五一大型演唱会”,并获得了银奖。组织员工参加趣味运动会,通过简单的体育比赛,让员工之间相互熟悉,还社会上宣传了企业的形象。

七、开展互评活动

每年年底公司都会展开互评活动,由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自己和同事工作状态,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八、创办企业网站、拍摄企业宣传片

企业网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网站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宣传了企业的形象。每月由企业网站向员工通报新闻,及时传达公司的各项精神通知,成为了员工和企业领导人直接互动的一个平台。

“以人为本”是长久不变的准绳,也是公司的立业之本。XXX也将始终坚持“创造和谐、追求卓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

XXX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关系透视 篇3

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实践中,对于确立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问题,一直就存在分歧,是企业战略决定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企业实践,回答是不同的。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企业主要目标、经营方向、方针策略以及实施步骤做出长远、系统和全局性的谋划;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者长期倡导、为广大员工认同接受、并自觉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所谓谋划也是思路,无法躲避既定的一些理念、思想的支撑,而价值理念没有通过有目的、有规划的载体往往会处于空中楼阁的境地。

一些企业经常有这样一种看法:企业通过战略实施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只要战略的质量高,那么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一般交给一个部门来负责,自己却不管不问。政工部门一般通过抓思想政治工作来维护企业的和谐,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却望长莫及,在文化建设方面很难上升到用文化进行管理的高度,结果使文化和战略严重脱节,人力资源管理在文化建设中难以发挥应起的作用,从而使文化管理流于形式。

也有一部分意识较前卫的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管理水平的灵丹妙药,因此,把企业文化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的重心,也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过于盲目地生搬硬套、急于求成,违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可模仿性、突出个性、实效性等原则和长期建设的一般规律,造成企业文化难以和战略相匹配,也给企业其他经营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企业文化难以形成和落地,企业的价值观就显得一片混乱,用文化进行管理的设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化与战略关系溯源

现代经营战略理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安索夫,其后通过理论界与管理咨询界精英们的演绎,对其科学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建立起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具、方法,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与方法,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中战略知识的重要性。但是,从经营战略理论中硬要找出些与人文精神相关的知识来,似乎有些难处。科学主义的经营战略论背后的局限性,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点:首先,经营战略理论很少谈及价值观与信念问题,经营战略计划主要是依据既定的、明确的信息进行的,忽视企业愿景和价值系统的创造。其次,经营战略理论的实施前提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比较重视组织高层所拥有的、既存的、明确知识的加工处理,却忽视了高层以外的组织成员所掌握的大量隐含知识的作用。第三,经营战略理论中广泛运用着竞争力的概念,但对人文精神的知识,亦即竞争力的源泉这一层含义却没有涉及到。对人文精神力量的忽视,使得经营战略理论往往陷入工具理论的困境。

20世纪80年代,一些过分追求战略分析科学化、计量化的美欧企业开始失去活力和竞争力,人们又开始由科学主义管理向人本主义管理侧重,企业文化论从此抬头。提醒人们在看待、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应仅仅看到战略计划、组织结构等一些硬件方面,还要看到价值观、作风、人员、制度、技能等一些软件问题。

顺应这一趋势,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德斯和罗伯特·沃特曼等以超越“人的理性的局限性”为前提建立了企业文化理论。在工具理性自身的局限中找到了人思维和行动的非理性色彩。于是,他们提出了企业中人的基本需要的新理论,即人需要生活得有意义;人需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节制;人需要积极强化,以便能在一定意义上把自己看作胜利者;人在相当程度上是态度和信念塑造了行动和行为,而不是行动和行为塑造了其态度和信念。

企业文化论者不像决策学派和经营战略学派那样,将组织看作一种机械系统,而是把组织看作一种文化。他们认为成功企业是通过有目的的,但具体情况却不可预知的进化而成长的。他们同时又强调把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卓越的企业看成是不同的文化。同时,总结了卓越企业的八条文化特征:行动至上、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为本、价值观念、本业为主、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企业文化的研究,不仅开拓了将组织看作一个认知系统的全新视角,而且明确了价值、意义、信念、识别系统等概念的重要性,使人们对人、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关系机理

企业文化与战略各成体系,两者之间通过形成的交集相互影响。这个交集就是企业的经营理论,它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起点。

企业经营理论主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于所处环境的假设,关于企业结构、市场的假设以及关于顾客和产品科学技术的假设;二是企业对自身根本目标的假设;三是企业对能够确保实现预定目标优势的假设。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对环境的假设、对目标的假设及对优势的假设基础之上具体的经营思路和安排,是在变化的环境下为求得持续发展的总体性谋划。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理论理性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的反映。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理论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战略作为一种观念,制约着文化。其重要性在于它同价值观、精神、理想等意识内容一样为企业成员所共识。企业通常由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成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

其次,文化作为企业理念思想体系引领并服务于战略。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战略的导航仪。从企业文化的内容来看,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其一,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制定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和确定取舍的决策过程中,必然受其价值观左右。现代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就认为制定一个好的战略定位第一条就是“必须要有一个独到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来说,其外部环境、内部资源都是容易趋同的,而企业文化却难以模仿。因此,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核心价值观造就了企业鲜明的个性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既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又别具一格,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制定的企业战略必然与众不同,有强大的竞争力。其二,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订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能够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有可能制约企业新战略的实施。当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一致时,服务功能就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因为企业战略从制定时就接受企业文化的辐射,所以员工相对容易接受企业的战略目标。当企业战略目标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成为员工共同的追求时,企业的事业就成了员工的事业,员工在执行企业战略时就会表现出自觉和自愿性。强大的执行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保障,而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执行力的土壤。没有品质优良的土壤,只能生长出病弱的产品。

第三、战略和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对于强势文化企业,当企业战略与文化相匹配时,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和谐。随着战略实施的推进,企业愿景会越来越清晰,企业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战略与文化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状况。当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发生抵触,成为企业战略实施或战略转变的羁绊乃至发展的桎梏时,企业战略要顺利实施首先必须进行文化变革。

在弱势文化企业,由于没有共识,企业的战略行动缺乏合力,不同信念的牵引力将会导致和加剧组织内部的摩擦,致使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由上得之,企业的战略与文化理念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在企业的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环境下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其现有的文化状况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势,使战略与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协调,才能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4

一、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涵义

质量文化的定义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质量文化,是指群体或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所自然形成的关于质量的理念、意识、技术知识、行为模式与准则、制度与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惯例等因素的总和,表现为消费质量、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集中体现了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狭义的质量文化,通常是指企业质量文化,着重提倡的是全面质量管理,侧重于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直接显现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和工作质量。

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的总和。它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塑造企业的面貌、风格、生产经营的个性机制,并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员工行为之中。对企业的经营战略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企业文化倡导的是企业精神,研究的重点是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其着眼点是产品和品牌。对此,笔者着重从狭义质量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1.内涵的相互渗透性

企业质量文化包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质量理念、质量意识、质量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其中,质量理念是质量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完整的企业质量文化的建立必须依靠企业质量理念的确立;而在企业文化中,质量文化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一个企业关于本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理念、意识,所以讲,质量理念也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因此,二者在内涵上具有相互渗透性。

2.表现形式的相似性

企业质量文化对一个企业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影响企业员工的质量理念和质量意识,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机制;企业文化中的行为文化也涉及到如何使企业生产活动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可见,企业质量行为与企业文化行为的表现形式是相似的,都是一种企业活动的表现,但同时在各自的系统中又都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3.与企业环境的不可分离性

企业环境是指对企业的运作造成影响的主要力量,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企业质量文化的建立不能脱离企业环境,必须考虑到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制约。例如选择建立质量文化的时机,质量行为准则的制定等,都要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同企业质量文化一样,企业文化同样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相应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相同。两者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并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

(二)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1.范畴不同

企业质量文化作为一种改善企业质量绩效的原动力,其着眼点在于改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建立企业内部标准、规范的质量管理系统。而企业文化从实际功用上则可分为制造文化、经营文化、质量文化、公共文化等。可见,相对于企业质量文化,企业文化包含的范围更广,侧重于涵盖企业整体活动。

2.功能不同

对一个企业而言,建设质量文化最大的直接作用是降低企业质量成本,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在此基础上能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而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在于约束和引导员工的行为,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关于本企业的认同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果。

3.发展阶段不同

企业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企业存在而存在的。现存的企业,无论其历史发展时间有多长,都普遍存在着自己的文化现象;而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企业文化内涵逐步深入和扩大的表现和结果。因而,在企业初创时期,只是涉及到质量管理,只有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质量文化才会逐渐的形成。

(三)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重要内涵,是创建和实现优秀企业文化的必由之路。质量文化倡导全面质量管理,致力于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理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技能水平,这些正是企业文化的根本所在。企业文化建设要取得成效,就必须落实到质量管理上,因为质量创造了产品、顾客、市场以及企业形象,质量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而企业质量文化恰恰是注重以提高每个组织成员的质量意识并自觉追求完美,不断改进、不断发展、软硬兼备而偏重于软管理的管理系统。因此,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企业文化不断内化和升华的不竭动力。

同时,企业文化也是顺利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既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历史传统,又支配着一个企业的现实表现,它渗透在企业的所有方面,并直接表现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和工作质量。在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核心部分质量理念的确立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认同,而全体员工认同感的形成必须依靠企业文化才能实现。因此,企业文化是推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谢珏明.什么是TQM的真正含义[J].质量,1999(6):2-5

[2]赵怡,刘永.企业质量文化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

[3]王兰兰.企业质量文化浅析[J].金山企业管理,2006(3)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篇5

有一则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一位女性读者非常崇拜钱钟书,写信给钱钟书说希望能够去拜访他,钱钟书回信道:“您知道鸡蛋好吃就可以了,何必去看生蛋的母鸡呢?”这则故事放到现代营销领域,可以这样理解:厂商告诉消费者,您知道我们的商品好就行了,何必要知道我们厂家的具体情况呢?由此引发出这样的争议:企业文化到底应不应该向普通消费者传播。

争论一方认为,消费者不会对企业经营情况感兴趣,他们不关心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宗旨、愿景等问题,他们只对品牌感兴趣,只注重自己的消费体验和品牌所带来的价值。因此,应该限制甚至不要对消费者传播企业文化。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大公司极少向外部公众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他们是品牌运作的高手,注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争论的另一方则认为,企业文化在品牌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不仅关心品牌,其实对企业也抱有强烈而持久的好奇心,企业文化在培养品牌忠诚度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海尔、长虹等公司在将自己企业文化展示给公众的同时,也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对于两方的争论,我们认为,应认真区分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概念,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思考这两者的争论,我们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简言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与行为,它有导向、激励、凝聚、约束四大功能。

品牌文化指使产品或服务同竞争者区别开来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设计和这些要素的组合,以及在这些要素组合中沉积的文化特质和该产品或服务在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同时包括这些文化特质和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至少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别:

1、两者的建立基础、形成方式不同。

企业文化主要建立在企业管理基础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面向企业内部,主体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经营的基础上,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慢慢积累、逐渐成型,要经历由不自觉到自觉,无系统到系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提炼和提升。

品牌文化主要是在销售的环节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主要面向企业外部,主体是物或可物化的存在。它是在总结市场竞争状况、自身产品状况、消费者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形成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给产品一个明晰而独特的定位,塑造鲜明独特的形象,与消费群体的性格、消费习惯、年龄等因素相吻合。

2、解决的问题不同。

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三、企业和企业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做。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对这三个核心问题的回答,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企业员工行为,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品牌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因而它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消费者如何接触品牌;

二、消费者的使用经验与感受;

三、如何与消费者建立友谊,倾听消费者的想法,观察消费者态度,体察消费者的需要等。通过这三方面问题保持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长盛不衰的地位。

3、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诸多不同的理论。但是,按照比较成熟和权威的理论,企业文化可以剖分为形象、行为、制度和价值观四个层次。

形象层: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广告、宣传画册、办公环境以及员工服饰等等,透过这些形象表现出来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形象层或物质层。

行为层:企业的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

制度层:企业拟定的用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称之为制度层,它是企业文化的基本保证。

价值观层: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组织对自身存在和发展意义、组织目的、组织员工和顾客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判断组织和员工行为的标准。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解析 篇6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经营业绩 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的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和理念,它代表着企业发展的价值观,也是作为一切行为方式的理论依据。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均会产生作用和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高效、快速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能在巨大的挑战和竞争中取得长远的发展,也能够为员工实现梦想提供有效的平台。

一、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经营业绩

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众说纷纭,很经典的理论就有因果学说、适应性学说和灵活性学说,三种理论各有千秋同时也具有缺陷,虽然这三种理论并不被所有人信服,但是它确定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确存在某种联系。企业文化是企业上下各管理层与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员工与管理层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方法,这就为员工对企业的认识及生产目标指明了方向,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其次,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同时带动员工一起成长、一起发展的理念。

企业的日常经营按照企业文化的方向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和公正的竞争机制,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工作开展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当然,如果企业不是属于良性的,员工的认识也就出现偏差,那么企业的发展方向自然就会偏离正确的轨迹,最终影响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1991年海尔电冰箱总厂与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电冰柜总厂组建股份制集团总公司到1993年海尔集团上市,一直发展至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海尔集团把企业文化作为事关企业生存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正是这样,间接的完善和执行了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经营业绩,并一直发展到今天经久不衰。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经营业绩,但由于各企业的规模、行业和其文化结构不同以及在变化的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会导致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上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别。

二、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的实例调查

为了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很多的学者花费了大量心血调查研究。比较经典的实例是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调查实例,他们通过抽取在美国22个行业中挑选出207家很有代表性的公司,然后统计和计算这207家公司在1977年——1988年间企业经营业绩标准,然后互相对比,最终分析得出企业文化力量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确存在一种正比例关系。但是这种比例关系很脆弱。他们也否定了强力型企业文化产生优异的企业经营业绩的论点。

第二个实例是麦肯锡公司对亚洲的调查研究。麦肯锡公司曾抽取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九个国家的27家企业的813位高层主管就企业绩效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在亚洲公司当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主要是亚洲公司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企业的使命和组织结构方面有较强的正确观念,但更热衷于利用运营控制和财务控制这两个杠杆来控制和协调绩效,通过价值观念来引导和激励员工,同时,员工也比较依赖这种引导的方式。因此亚洲企业与欧洲存在着差别,欧洲宣扬个性和创新,亚洲往往高度依赖企业价值观的宣扬,形式上的表现是用悬挂领导人的照片及标语口号、唱公司歌曲等方式营造氛围来激励员工,而很少用亚洲以外地区企业常用的、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

1.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受到环境、文化理念、规模和行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必定能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增加。也许在短期时间显示不出效果,但是必然会使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得到提高。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产生积极作用,但作用较为脆弱。只有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又能在不断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中,适时地适应之并不断体现自身独特价值的企业文化,才能推动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不断增长。当然,如果企业文化是病态的或者说是劣势的也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2.企业的领导必须要引领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不能随意的转变,但是并不是企业文化要始终如一不能改变。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企业文化需要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动转变企业文化,使之有利于长期经营业绩增长。在企业文化的制定中,企业领导者又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3.企业文化必须是良性的,是积极向上,并且要有一些基本原则,比如道德底线。良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引领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企业文化必须要注重顾客、股东以及公司员工等相关利益群体的要求。重视领导才能及其他各种能激发企业变革的因素,那么企业文化将会有力地促进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增长。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知识库: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12(10):80-80.

[2]宋冬英.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4):51-54,65.

探析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绩效关系

何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 是一个组织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 特别是人力资源, 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 凝聚到共同的方向, 从而不断激励员工去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为企业绩效的放大与持续增长而工作。企业文化实质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全体员工认同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 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 一个优秀的企业, 必须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 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 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那么如何建立优秀适合企业自身并被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绩效, 使其实现持续发展呢?

一、企业领导者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一个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经营者, 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是一切政令和管理措施的发源地, 必须有素质, 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 作为判断正误的标准, 以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一样,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途径。一个负责任、有志向的企业必须有其明确的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目标的实现, 决不仅仅是指某些经济指标的完成, 还必须包括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的实现。

一个企业经营者用什么方法从事经营管理活动, 开展市场竞争, 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战略思想, 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思想后, 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理解、热爱, 实践企业的经营之道,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也就是要如何增强广大职工对企业的精神、制度经营战略和目标的认知与认同。企业文化对广大职工的行为既有强制性的指导作用, 又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要把员工的理念、价值观调整到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与经营方针上来, 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能否把确立的企业精神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好的传统, 好的作用融入到管理企业的实践中去。能够促使企业人力资源尽快地转化为人力资本, 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民主化, 信息共享化、交通便利化、文化交融化, 员工流动频繁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建设企业文化, 根本的目的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符合企业特点, 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氛围和习惯, 也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立足于促进广大职工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 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 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从而养成遵章守纪、诚实守信的自觉行为。

(一)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满足人的合理要求, 体现在建设企业文化中, 就是努力营造一个能令人心情愉快的环境气氛, 使员工心情舒畅了, 消除了消极情绪, 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才可能产生较高的企业绩效。因此, 企业应该尽可能不同层次的合理需求, 建立无障碍的沟通机制, 尽可能为员工排解后顾之忧, 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励。

(二) 建设企业文化时要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相结合。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切忌只讲大道理, 而不去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满足需求是人的本性, 如果员工的基本待遇都得不到合理的满足, 员工会感到生存没有保障。企业文化的建设最初也不能为企业绩效提高起到正向的放大作用。在建设企业文化时, 应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有机地结合, 切实使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和关怀。使员工感受以企业是员工的靠山, 而非冷冰冰的简单的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如果员工生活的战战兢兢, 精神处于过分紧张的氛围之中, 那是不会有创新思想火花的!创新的火花只有在怡静自然的状态下才能产生, 试问在一个火药味十足的氛围中, 能持续提高企业绩效吗?所以,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只有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相结合。企业文化才会为企业绩效的持续提高发挥作用。

三、重视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

要培养员工的技术素质与道德素质, 企业文化需要伴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创新。企业应致力于以人为本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增强企业竞争力, 促进企业绩效持续发展。

(一) 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企业绩效的提高, 在物质条件一定时关键因素是人。

因为再先进的仪器设备最终只有和人力资源相匹配才能发挥出效能。所以员工素质的高低是制约企业绩效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领导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 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在超前观念的指导下, 制定出一整套各个层次的员工培训方案, 时刻注意吸纳新知识, 密切观察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目的是为了制定出既合乎企业实际又能与发展相联系的培训方案, 使员工通过培训后确实有所收获, 员工因为提前掌握了较新的知识与技术, 感到工作富有挑战性和成就感。长期坚持下去, 不但员工的素质提高了, 企业绩效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 建设企业文化要创新、学习、与时俱进, 现代企业管理中强调实施激励创新战略。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企业管理中,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 提高管理生产力的力量之源。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 也就没有生命力。但如果只有竞争, 没有团队意识, 绝对不会成功。企业的管理和全体员工只有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 才能配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才能使企业适应外部生存环境, 实现企业绩效持续发展。因此,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 应该建设一整套适合企业实际的竞争与合作制度, 并且要和企业文化相吻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阶层和思想意识的多样化发展。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体制环境、社会条件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人们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 多方面, 多样性的特点。企业管理的情况更是复杂多变, 又常常是变幻不定, 不可能什么事都能预料到, 也许现在, 也许今后, 都可以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冷静观察, 按照实际情况, 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 把企业各方力量集中起来, 把经济效益提上去, 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塑造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 搞好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最佳效益。以优良的服务新颖的形象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创造出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良好生产环境, 使广大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愉快, 从而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协调发展。

(三)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 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企业文化是原因, 企业绩效是结果, 二者通过管理这个桥梁而联结。企业绩效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 从战略的角度看, 就应该努力建设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能保证企业目标和中工个体目标相统一, 使企业绩效物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化。企业文化如同不计算的程序, 程序本身是企业文化, 程序的执行是管理运营, 程序运行后所表现出的五光十色的现象是企业绩效, 程序编写的越好, 程序运行效率也一定越高, 运行的结果也一定要更加如意。同理企业文化建设的赵好, 管理的成本就会, 管理的效率就会上升。企业绩效也会因此而增长。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 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文化、技术、人才、资金, 硬件只是一个平台和载体, 没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绩效是短暂的, 就企业而言,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神, 是无形的, 是决定一个企业从成功还是从失败走向失败的根本因素。

企业文化具有长期性的, 是基于企业长远发展方向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而绩效管理相对企业文化的整个过程而言, 有变化性和阶段性, 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改变, 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利于企业管理, 从而更快更迅速的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而绩效管理是一种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方向, 经理必须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工作当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不断完善和发展, 将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到员工的绩效上来, 积极创建一种基于绩效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刘云鹏、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民营科技, 2010, (03) 76

企业文化中的劳动关系 篇8

研究所现有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共5人, 其中所长黄河涛, 副所长曹凤月, 其他研究人员有李磊副教授、乔东博士后、岳玲博士。

所长黄河涛教授, 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处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是国内最早参与企业文化研究的学者之一, 同时, 也是国内最早进行企业文化策划和培训的专家, 是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的终审专家和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培训教材的主要撰写成员。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300多万字;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中韩合作项目1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国内知名出版社和台港、韩国等出版了《现代市场的美学冲击——企业审美文化论》、《冲出困境—走向现代管理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学概论》、《经济全球化与劳动关系重建》等10余部著作和教材, 其中《企业文化学概论》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其他四位研究人员, 均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学术水平, 在企业文化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中成绩显著。副所长曹凤月, 近年来,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其中部分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近两年出版的《企业道德责任论》和《企业伦理学》, 分别被列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和精品教材。其他三位同志年富力强, 在企业文化研究和企业文化咨询的社会实践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都曾经和导师一起, 或同咨询公司合作, 成功地为企业做过多项企业文化的策划、咨询设计, 在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所近年在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参与了《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初级、中级和高级) 的编写, 同时还参与了技能考试题库的编写。另外, 企业文化研究所还承担全国总工会委托课题“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研究成果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并顺利结项。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篇9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内在写照, 伴随企业的发展而产生, 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优秀文化传统, 一个企业要想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 就一定要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消费观念不断转变, 这对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发展机遇, 同时也是一种对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企业要想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发展, 必须不断更新自己企业的文化理念, 适应甚至引领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发掘新的竞争点, 为其发展创造更多的优势[2]。本文主要就企业的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1 研究对象

1.1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之初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发展, 而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范围存在不同的理解, 有观点将企业文化总结为企业的物质、制度以及精神文化,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只涉及企业的精神以及行为方面, 总之社会上对此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范。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文化和发展实践的一个完美结合, 其综合企业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企业在发展实践中的成长和收获, 可以体现出企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内涵。

1.2 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1.2.1 具体性

企业文化的具体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以及不同的民族和地区, 企业的文化风格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3]。企业文化是由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这些客观条件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管理模式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共同决定的。所以, 不同的企业有着独具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具体性。

1.2.2 时代性

企业文化不但是一个企业的内在代表, 更是一个企业所处时代下的产物, 因此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企业文化就会具有时代性, 企业文化也会受到当时经济文化这个大背景的影响, 而具有企业发展那个时代的特点。

1.2.3 共识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体现, 是企业大部分成员所共同遵循的[4]。在通常情况下, 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观念是不相同的, 企业文化体现的就是企业成员之间的“共识”, 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共识性。

1.2.4 人文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的不断实践中形成的。企业要想长久、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 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不断强调人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通常情况下都会体现出企业倡导的人人平等,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友善以及尊重个人价值等人文色彩, 因此企业文化中会带有一定的人文性。

1.2.5 可塑性

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长久、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要用战略的眼光去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 为企业的发展指明道路[5]。企业中的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的带头人, 其个人素质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这些都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企业的发展具有可塑性。

1.2.6 相对稳定性

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其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 因此在一定时期和社会背景之下, 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企业文化更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文化上的支撑。

1.3 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努力向前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同时也是企业成员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6]。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3.1 对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对企业的导向作用是指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种文化定势, 这样企业的成员都会按照这种文化定势来要求自己。

1.3.2 对企业成员的教育功能

企业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可以对企业成员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造成影响, 使企业成员在遵循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对企业作出贡献, 对企业成员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1.3.3 对企业成员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战斗力的重要表现, 其对于增强企业成员的主人意识以及工作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会在无形中增强企业成员的凝聚力, 使企业成员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3.4 对企业成员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作出了一定的约束。企业成员自觉遵循、践行企业文化就是自觉遵循企业文化对其思想以及行为的约束, 这样就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2 竞争优势

2.1 竞争优势的概念及特征

最初人们认为,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超出他最初投资的利益, 这个企业就存在竞争优势。随着对竞争优势定义的不断丰富, 竞争优势被人们定义为因企业之间的差异而为客户创造的更多的价值。在这种定义下的企业优势存在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一种基本的分析单位[7]。在企业之间一般都会存在持续的竞争, 当其中一个企业存在对其发展有利的特点, 那么这个企业就存在了竞争优势;第二, 企业间的竞争优势存在一定的关联, 这是说企业间的竞争优势并不是仅存在于一方面的, 也可以是企业间两两对比下产生的竞争优势;第三, 企业间存在的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为了超越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努力优化自己企业而产生的一种优势, 其目的就是提高自己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2 关于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存在两方面的主要观点:一种是战略管理学派的观点, 一种是资源学派的观点。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张伯伦在20世纪中期最先发表了关于竞争优势的定义, 之后张伯伦所提出的竞争优势定义被经济学家霍弗以及申德尔延伸到了战略管理领域。在此基础上, 波特又对竞争优势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作出了巨大贡献。战略管理学派的观点就是基于波特观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和完善的。资源学派对企业竞争优势作出了不同观点的解释, 其观点的主要依据是Wernerfelt在1984年提出的概念。之后又有很多的学者对此观点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逐渐衍生成了一个对竞争优势统一的概念和观点, 这就是资源学派的主要观点[8]。战略管理学派的观点在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方面更加注重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率, 而资源学派则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企业拥有的资源和力量有着密切关系。在2002年, 我国的经济学者余光胜对前人提出的竞争优势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并作出了全新的总结: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 企业带给顾客的超额利润率的竞争优势并不是由外部市场造成的, 而是由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形成的, 所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企业内部产生, 所以资源学派所持的企业竞争优势是以企业的资源为基础的观点就不能够充分地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之后的2005年, 蒋峦、蓝海林以及谢卫红等人又在余光胜观点的基础之上针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使企业“外部”和“内部”所涵盖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3 企业文化与竞争优势

3.1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物竞天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则, 所以在企业发展中最基本的战略就是要让企业适应这个法则。企业的战略因素是影响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主要因素, 所以在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的时候首先要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为了发展而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以作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 企业的精神文化在企业的大部分战略决策中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战略决策是在企业的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和实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制订的基础。企业的发展战略一般是为企业制订一个短期或是长期的发展目标, 而企业精神文化则阐明了企业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目标发展。如果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传承的精神文化出现了分歧, 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9], 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发展目标不能够按照预期的效果实现。这时候需要调整企业文化或是企业发展战略, 促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符, 这样才会使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而且对于企业成员有着教育、约束以及凝聚的作用。企业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主要依靠的就是一个正确的发展导向和企业员工的积极奉献, 所以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两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匹配性, 这样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够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3.2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

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体现企业内在特殊文化, 是一个企业的内部理念的写照。企业文化不仅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2.1 凝聚功能使企业员工具有团队精神

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强烈的团队意识是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企业成员的团队意识可以说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黏合剂, 能有效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 使企业成员的团队意识更加强烈, 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3.2.2 约束功能超越一般的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从一定程度上作出了约束, 企业成员在制度的制约下都会自觉遵循、践行企业文化, 主动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这样更加有利于发挥企业成员的主人意识, 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增强以及整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10]。

3.2.3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有一定的刺激和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企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 使企业员工的热情得到充分调动, 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促使企业的每个成员产生自觉为企业献身的意识, 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 促使企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实现。

4 企业的文化建设

4.1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第一竞争力, 但是有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存在着一些错误, 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会把“企业”和“文化”分开, 造成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协调。如果将“企业”和“文化”分开来进行建设, 就容易使企业文化政治化、表象化、空泛化, 甚至使企业文化趋同化, 这样对于企业发展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反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要将“企业”和“文化”相融合, 两者共同发展与进步, 增强企业的内涵, 使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的发展, 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4.2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系协调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11], 而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第一竞争力, 所以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4.2.1 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 其倡导的每一种企业文化都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而企业的文化建设又可以存在多种方式和方法, 为了促进企业适应时代而有所发展就要做到将企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 使企业的传统文化融进市场经济意识, 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代相结合[12]。

4.2.2 正确处理借鉴与吸收的关系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借鉴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 改革自身企业文化中落后机制, 实现与外来先进企业文化的沟通。借鉴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并不是要盲目地学习外来的企业文化, 而应分析其是否符合我国企业的发展, 学习其精华并加以创新。

4.2.3 正确处理企业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都是企业文化的分支系统,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企业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地方, 两者共同构成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13], 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要同等重视, 不能有所偏倚, 使二者平衡发展。

5 结束语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互关系分析 篇10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定位

对于企业而言, 其文化则主要为组织当中的上层建筑, 所以其构建路径是由上至下。即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利用相关理念、哲学等基础经验从而来释放出企业的精神、行为、物质以及制度等方面的文化要素, 让企业能够将这些要素都应用到自身的各个阶段和活动当中。因此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的程度和范围来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定位, 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传统功能定位

作为传统功能定位正如上文所提到的, 形成组织凝聚力, 以及实现组织成员形成趋同的心理素质。站在整体资源角度来看, 管理企业主要表现为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 而员工则是其资源组织的核心内容。所以要想让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上去必须要让以上的传统功能得以实现。

2. 现代功能定位

电力行业体制不断改革, 而粤电集团则是在其改革结束之时完成了自身企业的形态转变, 另外受到市场机制等对企业的各种考验等。因此要想在商业运作模式之下更好的将企业的社会名誉和客户关系做好。这些都需要集团职工在组织行为文化熏陶下, 逐渐积累而实现。为此, 这就体现为了现代功能定位。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1. 企业文化的凝聚性

对于企业而言, 其主要的精神核心就是企业的文化, 而在详细制定企业文化目标的时候受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企业员工的工作气氛和风气, 只有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共同奋斗, 团结一致, 才能让黏合剂的效果得以发挥。

2. 企业文化具有指导作用

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 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企业文化, 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和奋斗的工作结晶, 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起到推动的指导性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的管理方法得到确定, 有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 才能一鼓作气, 不断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避免走弯路和做出错误的决定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增强, 企业文化在其中功不可没。

3. 企业文化的约束性

一般而言, 企业都是从内部自觉形成的有规范的、有意识的内容, 即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约束性也体现于此。企业的工作人员只有受到企业文化的规范和要求, 才能让其更加符合企业发展和管理所需, 同时要想让企业更好的发展和管理, 就需要企业文化来约束其企业内部的思想行为, 进而巩固企业管理的权威和力度。

三、利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

1. 运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架构

很多企业文化的自发性和随意性都比较强烈, 因此也使得其有着较慢的形成速度, 同时在成型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 所以必须要让企业管理文化的能力得到加强, 首先应做的就是让企业内部的系统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企业运营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有涉及, 同时再结合企业本身特点, 从而规划和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有特色的企业管理系统, 一般而言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形成都是互相促进的, 并且让企业管理模式所规定的制度等成为企业的一种特色文化, 即让企业文化能够覆盖到企业管理当中方便企业的统一管理和经营。

2. 坚持人木企业文化思想促进企业管理

要想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同时保证企业文化有一个更好的发挥效果, 其必须要革新企业内部的思想, 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这样让企业能够有一个更长远发展的思想动力, 同时人文精神也能够让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次得到提升, 对企业员工的注重和员工价值的体现能够增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让员工认识到企业是自身的另一个大家庭。企业关心自身员工也会让员工更加热爱企业, 从而让员工有更强烈的上进心和奋斗心, 促进企业的管理, 同时也加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节奏, 让企业文化更加丰富, 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就会井然有序。

3.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的先进性

建设企业文化其中主要一点就是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 进而也就让管理企业的思想方面有据可依, 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 来制定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容, 以更好的促进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再结合国际方面的先进企业文化的经验案例, 不同国籍的企业都具有其自身浓郁的区域性特征, 企业文化带着浓烈的民族气息。

四、小结

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两个主要内容, 二者之间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良好的企业文化让企业的管理能力直接提升一个档次, 同时企业管理当中也包括建设企业文化, 由此可得, 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同时也有很多案例证明加强建设企业文化也是对企业管理能力进行加强的有效方案。因此, 在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之时, 必须要注重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力量, 企业必须加强关注自身员工的工作生活的力度, 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优势来完善企业的结构建立, 同时也要注意创新精神是每个企业建造自身文化时所必备的内容, 结合先进的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促进企业形成先进的国际化管理模式。

摘要:企业的管理和文化之间作用是相互的, 且双方都能影响到对方, 只有将二者互相结合并统一才能够让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 企业要想具备一个更优质的管理能力, 首先应该让企业文化能发挥出自身的促进作用, 文章对企业文化进行了主要研究, 文化促进企业管理的作用, 管理对文化发展促进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结合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相互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1]彭云峰.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对与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2, (4) :262-264.

[2]蔡静.试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石油政工研究, 2010, (5) :35-37.

[3]蒋淑华.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选择[J].冶金管理, 2010, (5) :49-50.

企业文化中的劳动关系 篇11

关键词: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企业文化;二者关系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之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文化已经逐步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两种意识形态的不同表现,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通过探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关系,以期为我国大中小企业整体实力的发展提供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简介

长久以来,政治思想工作都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成熟,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正日益彰显出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是强化企业自身实力和规划企业战略发展的根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是将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起来的观念还尚未成型。因此,认识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是相当紧迫的。

一般而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指的是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等党的政策方针,以此为企业全体员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体而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要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的原则,积极将企业员工的思想引领到一个正确的方向,确保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能够达到统一。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概述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是企业全体员工遵循的价值观、道德行为和经营宗旨的具体表现。企业文化综合反映了企业自身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统一诉求。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理论内容都涵盖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通常具备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远大目标和统一行动方式三个要素。企业文化不单单对企业有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会文化产生着积极作用。企业员工经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走上社会也是优秀的,会凭借着自身的优秀引领一定群体的社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对社会、对国家、对员工和对企业自身都有重要作用。具体来看,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有引导作用、凝聚作用和建设作用。

(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概述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本质上就存在着差异。首先,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具备了突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精神性;反观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管理内容的一个部分,是为企业整体经济利益而服务的,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管理性和经济性。其次,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主体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思想教育来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综合素养;企业文化的侧重点则是企业环境的建设,服务主体是企业本身。

但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是相结合的,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能够将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渗透到企业文化当中,确保企业稳健发展。二者的相辅相成和密切联系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系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关系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将企业员工思想规律、行为规律的研究作为中心任务,其着重关注的是员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工作态度,通过对这些方面施加影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研究员工的行为规律、思想规律的理论概念,也是对员工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概念。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和生存活动中逐渐产生的。是企业全体员工都遵循的价值观、企业宗旨,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哲学,是企业的管理理念,也是企业的理性文化内涵。因此,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内容和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关系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围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等党的政策方针对企业员工进行的爱国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奋斗精神教育,教育工作目标是为了培养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文化、理想以及纪律素质。与此同时,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还能够化解和疏导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而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一般是依据企业外在条件和内在环境而设定的一种管理经营理念,着重强调的是企业目标确立、企业形象树立、企业精神培育等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对企业全体员工道德纪律、思想内涵、生产理念的重要影响。同样,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内容和企业文化内容也是具有一致性的。

(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式的关系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建立在企业基层党组织领导基础上的,其主要通过党组织领导和企业员工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党、政工团共同管理的工作体制。因此,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运行方式便是在企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积极组织和正面教育来提高企业管理阶层和企业全体员工的个人素质、思想觉悟,进而让企业能够团结一致,形成一种企业向心力和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式则是通过企业管理阶层的积极倡导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体验能力,最终构建企业精神。

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企业文化的促进意义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主体就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潜能被有效激发出来了,企业员工的思想上也得到了升华,这就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进行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和道德素质培养,为企业构建了良好的德育典范,便于企业良好工作氛围、和谐关系和高尚道德氛围的构建。而和谐的企业氛围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促进意义。因此,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员工积极工作、主动工作,构建了企业文化所需的环境,对企业文化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意义。

(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意义

作为管理经营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作为引导。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成熟,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多元化市场文化的冲击。因此,如何在多元化的市场文化中构建企业文化成为了当下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阶层重点考虑的难题。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了企业员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育,尤其突出地是企业管理阶层的思想培育。这就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经济效益引导、社会效益引导以及人文效益引导等为企业文化建设目的和方向提供了依据,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朝着企业思想工作引导的人文效益方向、经济效益方向和社会效益方向进行。

(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思想保障意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了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思想氛围和政治氛围,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政治思想问题的重要保障。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所构建的集体精神、奉献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等一系列思想都是精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这些精神和意识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思想保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成亦.政治思想工作也是一种文化[J].改革,2007(10).

[2]黄建军.企业文化战略的选择[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3]李江河.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概述[M].华夏出版社,2005年.

[4]李阳艳.经济转型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也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融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4).

[5]李伟为.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J].中国核工业,2007(06).

政商关系与企业家文化 篇12

近日,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篇评论:中国企业家还缺什么?中国大多数企业家, 格局上多了精明, 少了大气;竞争上多了关系迷恋, 少了市场与客户关注;管理上多了皇权之心, 少了君主宪政;自律上多了敢为人先的勇气, 少了法律与规则的敬畏。这个评论其实折射了人们对日益庞大的企业家群体精神匮乏的一种担心。尤其是当前国内很多企业的成功模式背后, 都掺杂着或深或浅的政商关系, 甚至政商关系是不可回避的关键要素。“十八大”之后呈现的改革导向, 本质上就是对“减少权力干预经济”呼声的回应, 所以, 真正塑造基于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客户价值主张的核心竞争力, 回归企业本质就很关键。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2002年所作的一次公开演讲中, 曾将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做过比较, 他指出, 两国价值观上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差异, 但为什么英国人却缺乏美国那种将文明商业化的能力。他认为, 英国两个世纪的帝国时代造就了一个高度重视旧式财富和封邑贵族的社会, 人们看不起新兴的富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凭借智力技能获取成功和受人尊重, 成为律师、医生、专业人士等, 这些人通过脑力劳动获取财富, 而不必弄脏双手, 不像工程师或者靠体力劳动而总是弄脏自己双手的人那样。而美国人却不抱守着这种旧式财富和封邑贵族的态度。他们进行革新和创办新的公司, 从而不断创造财富;他们努力生产新的产品, 或者使得产品生产更好、更快、更廉价、生产率更高。

自春秋时代始, 传统中国社会就把学者即“仕”视为首要的价值选择, 然后才是“农、工、商”。这是一个农业社会的社会等级观念, 即使在现在的大众文化中也没有多少改变。世世代代优秀的中国青年选择“仕”的道路成为一名官员, 在政府部门谋求职位, 而不愿意加盟私营公司。这种现象在英国也曾经存在。在英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 牛津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大多在政府部门寻求职业;美国的情形却一直相反, 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商业, 或者加盟大型公司, 而不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上一篇:云南迪庆下一篇:创新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