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

2024-09-22

通胀压力(共10篇)

通胀压力 篇1

新年伊始, 央行宣布, 自2011年2月9日起,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其中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06%。2010年我国GDP增长达10.3%, CPI上涨3.3%, 有专家预测2011年将进入高增长高通胀的一年。因此, 与以往加息相比, 此次在市场意料之中。

此次加息反映出, 短期内我国经济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2009年以来, 我国的高通胀有两个因素推动:其一是较快的经济增长;其二, 投资是我国经济最主要的推力, 尽管经过信贷收缩, 已逐渐呈现下降态势。两种因素叠加, 流动性宽裕促成通胀。对2010年通胀上升贡献最大的是食品价格, 原因是连续两年过度的货币政策刺激造成经济过快增长, 导致经济增速超过潜在增速。在流动性充裕和经济增长过快的环境下, 食品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短期天气因素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结以上直接原因的同时, 我们应认识到我国经济通胀背后的深层次因素。从要素结构上而言, 我国正在逼近“刘易斯拐点”。资源相对价格重估, 原先有价格优势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供应渐渐达到顶峰, 其价格将进入长期上升通道。随着低端劳动力的短缺和工资的增长, 劳动力成本压力将扩散到范围更广泛的经济部门。长期来看, 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将是国内物价上涨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而言, 随着两者进程加速, 农产品生产的基础成本上涨渐成常态, 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 进入趋势性上涨通道。以蔬菜价格上涨为例, 我国城市周边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菜地变高楼, 大量生产者变为消费者, 导致需求上升而自给不足, 越来越多的城市依赖外地菜供应本地市场, 多数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不足30%。城市的过快扩张, 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低回报率及相当部分城市对其周边农业配套设施的忽略, 使得在蔬菜产供销各个环节层层加价, 诸多因素共同推动菜价居高不下。这就是居民食品价格上涨的缩影之一。

房价等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反映了我国经济泡沫化和制造业局部空心化的倾向。我国传统增长红利的衰减导致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滑, 特别是在成本大幅提高和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的双向挤压下, 实体企业利润变薄。而资产领域所产生的预期利润率大大超过或者成倍超过实体经济, 这导致依靠实业起家的众多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 大量资产流入虚拟经济。以房地产为例, 大量企业将资金投入房地产投资与开发, 加之2009~2010年有数万亿银行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而该行业每年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20%~40%, 按照我国经济平均10%的增速计算, 每年约为GDP贡献2~4个百分点的增速。房地产业还带动了水泥、钢铁等20多个产业, 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 其任何风吹草动足以牵动整个宏观经济。

我国经济通胀压力背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压力。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将由投资与出口驱动转向内需, 而内需增长大部分来自于居民个人生活信心度。我们还应认识到通胀压力折射出,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快速攀升之时, 居民福利提升速度相对滞后, 整体经济增长处于低福利状态, 并未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宏观经济发展成果未相应体现到居民微观经济利益层面的感受, 则个人生活信心度疲软, 收紧消费, 内需增长乏力。

因此, 包括货币工具、财政手段在内的国家宏观政策达到释放通胀压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的目标, 根本办法是转向有福利的经济增长:提升劳动报酬比重, 促进消费增速超过经济增长;以内需型投资为导向, 服务于居民居住、交通、医疗等基础保障, 促进区域经济、城镇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摒弃“顺差第一”的导向, 逐渐平衡贸易收支;开启产业新格局, 改造淘汰传统落后产业, 提升新兴产业比重, 增加工业附加值率。

通胀压力下楼市走势预期 篇2

但是就目前股市及楼市的总体上涨,个人认为是短期政策效果,是流动性充足的“鸡血”效果。由于目前借贷成本偏低,很多企业选择了先占贷款额度的办法把钱借来。但由于实体缺乏投资机会,为了降低贷款成本,及处于对央行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带来未来通胀的预期,企业纷纷进入资本市场。这就造成了股市及楼市的“牛市”。一旦通胀过大,央行势必进行干预,进行加息。到时候对市场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果经济走上正轨,资产价格还会有一定保证,但如果经济不见起色,企业贷款成本上升,势必会造成部分企业抛售资产清偿贷款,到时候房价、股价就会有一波深幅回调。

“去年11月份的信贷飙升,恰好和去年11月份的股市反弹、今年1月份的房地产转暖完全吻合。信贷飙升造成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今年下半年国际资本的流动可能再度反转。国内外两股流动性过剩叠加在一起,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将会出现一轮新的资产价格泡沫。”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表示。

不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张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楼市小阳春由此发生大逆转,宏观经济是不支持的。

“国家所振兴的十大产业基本都是生产型的,能创造财富的行业,但是十大振兴产业除了轻工业外,投资回报却都是低于平均水平的,比如修路。而股市和房地投资回报率高,所以信贷放出来后,就会被部分转移到房地产和股市上。”张辉说。

不过,他强调,房地产实际是消费型行业,国家所振兴的那些生产型的、创造财富的行业发展不起来,房地产行业就只能是短期的小阳春,只不过中国居民储蓄额比较高,能维持得更长久一点。但是对于房地产长期形势来看,只有经济回暖,新增财富增加,房地产回暖的形势才能维持长久。

显然,经济的前景仍然是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根本因素。只要中国经济能逐步回暖,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回暖迹象将能得到支撑。那么2009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判断,是否还存在变数?将对楼市产生哪些利弊影响?

世华财讯宏观部分析师陈宏亮对本刊分析,下半年宏观经济会逐步向好,主要是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推动,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经济结构失衡的局面难有根本性的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消费将基本保持稳定,发电量和工业产出背离的情况会逐步改善,但外需可能继续维持疲软格局。

从这一点上来说,目前房地产复苏的可持续性是不坚实的。但是由于银根放松,通胀预期下房地产似乎又出现了2007年房、地、股对赌下虚涨的一些迹象,如若短期央行的货币政策不重新收紧,通胀预期会带动越来越多的投资需求进入楼市,绝大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将不可避免。

那么在房价、股价、地价同时出现上升的趋势下,是否会再现2007年曾经的股价、地价、房价对赌局面?

北京易居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牟增彬表示了一定的担忧。“今年的宏观经济与2007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市场上大家的你涨我也涨的心态却非常严重。我接触的开发商多数比较客观”牟增彬说。

而世华财讯则对本刊表示,不太可能出现对赌,宽松政策不会一成不变。不当投机只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并不会对市场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未来通胀压力不会继续增加 篇3

前两个月价格涨幅高位运行

2011年前两个月,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保持较高水平, 短期内价格涨幅将继续保持相对的高位运行, 但通胀压力不会明显加大, 下半年价格涨幅将会有所减小。

2011年前两个月, 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9%, 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 比去年12月份增加0.3个百分点, 保持在相对高位运行。在前两个月上涨的4.9个百分点中, 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为3.3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影响1.6个百分点。具体来看, 前两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特点是:

1.八大分类构成中涨价范围扩大, 升降幅度差距明显加大。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构成中, 价格上涨的有6类,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个, 价格下降的有1类, 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少2个, 价格持平的有1类, 总体变化呈现价格上涨范围扩大的趋势。同时, 八大类价格变化的幅度差距为10.8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增加4.9个百分点。这说明, 今年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上涨的范围在增加, 主要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在加大, 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特点仍然明显。

2.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2月份, 食品价格上涨10.6%, 涨幅比上年增加5.6个百分点,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3.3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合计,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4个百分点, 占总水平上涨的90%。

3.工业消费品价格保持相对的平稳。工业消费品价格保持相对平稳运行的态势, 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交通和通信、衣着类价格的升降幅度均在1%上下, 总体上, 工业消费品价格处于小幅上升的态势, 涨幅略有增加。

1~2月份价格总水平高位运行、涨幅高于去年同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 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 这是最主要的因素;第二, 今年1、2两个月是新年、春节所在的月份, 属于季节性价格上涨高峰期;第三, 今年冬天比较寒冷, 且南方多处地方频繁发生雪灾, 鲜菜、鲜果的供应受到影响, 导致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

上半年同比涨幅接近5%

当前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运行, 短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变化, 预计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同比涨幅将在5%左右, 一季度累计同比涨幅将为4.9%左右。第二季度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依然存在, 但不会继续扩大。预计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在4.8%~5%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 下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会有所减小, 价格总水平涨幅会有所下降。

1.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食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 前两个月, 主要食品价格均出现较大涨幅。由于居住价格占居民消费价格的权重有所增加, 居住价格上涨也成为拉动价格上涨的新的重要因素:1~2月份居住价格上涨6.4%,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7个百分点。

短期来看, 除了鲜菜、鲜果之外, 其他主要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不会有明显的回落。原因是:

第一, 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对粮食价格有比较稳定的支持。今年小麦和稻谷的收购价又有明显的提高, 加之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 后期粮食价格仍将呈现稳定上涨的格局。

第二, 粮食价格与其他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合理的比价关系。粮食价格的上涨, 相应地会促进肉、蛋、奶、果、菜价格的稳定上涨。目前猪粮比价达到了7.6, 生猪出场价达到了15.2元/公斤, 且生猪出场价仍在上涨。

第三,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除了化肥、柴油、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之外, 农业生产用劳力费用的大幅提高更促进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2.服务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加大

从现实来看, 无论是农村劳动力还是城市劳动力成本均有了明显的上升, 这为服务价格上涨提供了可能的条件。目前居住价格中的城市生活用水、电、燃气、房租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使得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在吃、住、行、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所增加的支出大幅增加, 主、客观上均要求提高服务人员的劳动收入, 这将在成本上直接影响服务价格的上升。

3.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越来越大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上升通道, 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 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增加, 使得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尽管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进度差异很大, 但世界经济增长处于明显的上升阶段。除了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强劲增长之外, 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进程也明显加快, 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复苏远远超出预期。

受此影响, 全世界的需求增长明显加快, 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的迹象。除了印度、巴西、中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之外, 欧盟和美国的通胀压力也明显加大。目前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原油、煤炭、有色金属、天然橡胶、铁矿石以及粮食、棉花价格均出现了大幅度上涨。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加之世界性流动性过剩的整体环境, 通胀压力将进一步扩大。此外, 受非洲和中东局势动荡的影响, 原油价格已经超过100美元/桶, 并有继续上涨之势, 因此短期内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甚至持续上涨的态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持续上涨的运行格局将加剧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4.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下游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将逐步加大

去年下半年以来, 生产资料价格呈现大幅度上涨的走势, 其中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明显大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 说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需求拉动作用大于成本推动的作用。

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来看, 2011年前两个月,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7.9%, 其中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上涨10.3%, 采掘工业出厂价格在去年同期暴涨34.5%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度上涨14.0%。

从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来看, 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上涨的幅度比出厂价格涨幅更明显。1~2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在去年同期大幅度上涨16.8%的情况下, 上涨11.1%, 其中成品油价格1~2月份在去年上涨29.6%的情况下上涨16.1%。

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已经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大幅度上涨, 企业自行消化成本上升的潜力已经几乎用尽, 如果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 将迫使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以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上升的压力。从现实来看, 生产资料价格短期内不会改变继续上涨的运行趋势, 因而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传导压力会越来越大。今年以来, 加工工业品和一般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幅明显加大, 从事实上说明了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

另外, 去年的翘尾因素短期内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仍然很大。2010年价格运行对2011年前两个月的翘尾影响为3.3个百分点, 预计对3月份的翘尾影响为3.4个百分点, 对第二季度的影响为3.5个百分点, 4、5、6月份分别为3.2、3.3和3.9个百分点。

涨幅进一步增加不具备条件

尽管当前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但鉴于目前价格涨幅已经处于相对的高位, 进一步增加价格涨幅的条件并不具备。

首先, 我国目前总供给与总需求整体上基本平衡, 特别是在工业消费品方面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价格上涨较大的主要是生活必需的食品和垄断性商品及服务, 价格变化仍然呈现结构性变化的特点, 不存在居民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普遍大幅度上涨的条件。

其次, 目前宏观经济政策会有效抑制价格涨幅的进一步扩大。去年下半年以来, 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 把抑制价格上涨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多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并严格控制信贷规模, 使得流动性过剩的矛盾有所缓解, 减轻了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也使价格持续加速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抑制。随着时间的推移,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信贷政策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价格涨幅将呈现平稳略降的运行态势。

第三, 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比价关系趋于合理。食品中的粮食、肉、蛋、菜、果、水产类生活必需品价格已经出现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上涨, 短期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进一步的大幅度上涨。

第四, 政府会加大垄断商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控制力度。垄断性商品及政府公共服务价格受政府调控的影响很大, 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政府会采取措施。

第五, 短期内居民收入仍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当前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虽然略有加快, 但总体上仍然慢于GDP的增长, 加之社会保障体制功能的欠缺, 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是被大大地制约了, 因此拉动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动力不足。尽管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有望增加居民收入的增长, 但由于收入分配体制、制度的改革需要时间和过程, 不会一蹴而就, 短期内居民收入仍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从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市场供给能力的比较来看, 不存在促使居民消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条件, 3~5%的价格总水平涨幅是合理和正常的。

明年通胀压力有增无减 篇4

首先,食品价格上涨将继续引领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上行。食品在我国CPI编制体系所占的权重最高,接近三分之一,食品价格走势对总体CPI的走势具有决定作用。近几年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但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有意提高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的收购价格。市场粮价必将随着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上升而水涨船高。与粮食价格变化相对平稳不同,猪肉和鲜蔬的储存周期短,市场价格受供需变化的影响很大,因此猪肉和鲜蔬的价格波动异常剧烈,甚至能在短期内翻番。

其二,居住价格上涨趋势也在延续。居住在CPI商品篮子中的权重约为17%,仅次于食品,主要包括租房的实际房租,自有住房的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建房及装修材料,水电、燃料等。房价居高不下致使居民对租房形成刚性需求,加之居民对国家近期实施的房屋调控政策持观望态度,推迟购房,房屋租赁市场需求旺盛,房租上涨压力加大。自2010年初房租同比增速就大幅上升,7月、8月和9月房租同比上涨分别达5.9%、6.5%和6.7%。此外,房屋贷款利率上升推动居住价格上涨。另外,为了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政策以及水价上调等因素也将在未来进一步推高居住开支。

其三,受国家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等政策影响,劳动力工资上涨已成趋势。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工资胜收入增长10.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8-7%,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新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表明国家经济决策已经在向促内需和重民生的方向转移。工资上涨将推动产品生产成本整体上升,特别是农产品以及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价格的上涨。另外,工资上涨将引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需求上升。

其四,目前欧美经济已处于从低谷向上的转折点,美元持续走软,大宗商品、原材料及能源等价格可能持续上涨,从而导致国内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并逐渐向下游传递,推高下游商品价格。

2010年下半年通胀压力分析 篇5

1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增长率不断攀升, 5月份达到3.1%, 首破通货膨胀警戒线。市场的通胀预期愈演愈烈, 通货膨胀真的来临了吗?事实上, 仔细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部分可知:食品和居住这两大类的价格上涨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最主要动力。食品类和居住类的同比上涨率均高于CPI的同比上涨率, 其中食品类的上涨率往往是CPI上涨率的两倍之高。又由于在我国CPI构成中, 我们赋予食品和居住这两大类的权重相对比较高, 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 可以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这两大类拉动起来的。由此可知, 当前CPI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并不是全面的价格上涨。

1.1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分析

首先, 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与特殊的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今年入春以来, 西南部分地区长期干旱、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普遍比正常年份偏低, 不少地区还出现了“倒春寒”。西南地区向来是我国果蔬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长期的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长, 全国大范围的低温天气也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恶劣的气候还给农产品的运输制造障碍, 生产渠道和运输渠道的不畅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供给。其次, 今年以来, 一些游资先后对大蒜、绿豆等农产品进行炒作, 这类农产品的价格一度超过猪肉价格, 在这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 农产品的价格开始普遍上涨。

1.2居住类价格上涨因素分析

首先、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得中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住房生产, 存在大量的“刚性需求”, 不仅包括自住, “投资”也变为房地产的一项功能。自住需求主要来自“80后”, 由于目前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不到位, 导致大量需求转向商品房市场。长期以来, 中国的投资渠道并不畅通, 大家对资产保值增值的眼光往往放在房产投资上面, 房价的上涨就难以避免了。其次, 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这一原理同样存在于房地产市场。土地、钢材、水泥等价格在提高, 工人的工资也在提高, 最终的产品——房子的价格自然也会是上涨的。

1.3翘尾因素

翘尾因素是CPI快速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翘尾因素, 指上年商品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如果一年中价格总水平一直上涨, 并且前半年物价水平低, 后半年物价水平高, 即使下一年物价维持上年末的水平, 全年价格水平还是上升的。因为作为基期的上年的前半年各月价格水平低于后半年各月价格水平。 2009年物价走势是前低后高, 直到10月份, CPI的同比增长率才由负转正, 正翘尾因素非常明显。

2未来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分析

鉴于上文分析, 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最主要动力。那么, 如果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不上涨, 就意味着CPI基本可控了。

2.1食品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恐难维系

随着天气的好转, 蔬菜和水果的供应旺季随之到来, 果蔬的价格会有所下降。自发改委公布打击农产品 “恶意囤积, 哄抬价格”等价格政策后, 大蒜、绿豆等商品价格应声下跌, 这些都使得食品对CPI上行的推动压力得到减轻。再者, 政府不断出台房地产政策, 打压房价过快上涨。从最初的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 到“新国十条”, 再到最近的二套房认定标准。政府频繁重拳出击, 剑指楼市, 在高压的房地产政策下, 房地产交易量开始下降。紧接着就是价格的下跌, 高房价在新政策的作用下恐怕难以继续维系。

2.2翘尾因素影响减小

2009年物价低点出现在6月份左右, 相对应的, 今年翘尾的高点就有可能出现在6月份左右。所以, 对三季度而言, 翘尾因素的影响会相对减弱。综合以上各方面所述, 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主要因素已经有所缓解或已出现缓解的迹象。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尚未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物价上涨只是一种结构性上涨, 不是全面的上涨, 未来物价上涨的可持续性不强。全年的通胀形势基本可控。但是, 未来的通胀压力仍然很大。这种压力一方面是市场通胀预期的加大, 今年以来市场普遍担心经济过热。另一方面, 生产资料和燃料动力价格的上涨会加大生产成本的压力。水、电、燃气等价格可能会成为未来价格上涨的支撑点。

摘要:首先分析了当前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 接着具体分析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的原因。以此为基础, 详细分析未来CPI上涨的可控性。研究结果表明, CPI基本可控, 未来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但是通货膨胀压力会一直持续下去。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食品供给,翘尾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2) .

浅谈通胀压力下的企业定价 篇6

关键词:通胀压力,定价策略,重新定价,价值链系统

当今世界不仅面临通胀上升的困惑, 同时还面临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问题。大多数经济体, 价格压力已经在今年剧烈地强化, 一系列的行业经历了更快的价格上涨节奏。通胀不再限于自然资源和能源价格, 而是已经扩散到大多数成品和服务行业。在这样的前提下, 企业定价策略是否适当, 往往决定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 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与所占份额, 从而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定价策略是定价目标与方法的组合, 也是定价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定价策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与其是否透彻地了解、娴熟地把握消费者心理息息相关。因为尽管定价策略多种多样, 受多种因素影响, 但它总是通过人 (消费者) 起作用的。对消费者心理的任何忽视, 都将招致销售量的锐减, 甚至定价策略的完全失败。当然, 不同的企业, 不同的消费者群, 应该有不同的定价策略。

一、高通胀下企业产品重新定价对消费者的影响

虽然定价问题是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 比如很多大企业都有适合于自己行业的定价模型, 当市场变化的时候只改变参数就可以了, 但是市场越来越复杂, 很多情况都是这些管理者没有经历甚至预见到的, 尤其是现在的消费者心理以及消费行为的变化。在除却了一般的定价步骤之后, 企业对于很多变量比如消费者变化越来越琢磨不透。但是, 这又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销售主管对于价格的制定, 而对于消费者的掌握能力也是继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等一般性定价能力之后, 考验企业定价能力的重要指标。

1、高通胀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和厂商不断购进消费品和投资品。

他们不是为了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和增加生产投资, 而是为了避免货币贬值所造成的损失。例如中国在1988年的经济过热、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从而导致随之而来的抢购风, 导致人们盲目购物消费。

2、高通胀下, 消费者购物时对价格更

为敏感, 喜欢比较价格, 但当找寻到相对低价产品时, 往往会超量购买。特别是当有特价品推出时, 这种行为更是变得疯狂、是不理性的。

3、高通胀对中低收入人士消费行为影响最为明显。

这些人的收入主要被消耗在购买基本生活品, 生活上尽量节俭, 减少/避免购买非生活必需品。同时, 中产阶级因担心未来前景, 会尽量压抑自己对奢侈品的需求, 购物时也会变得更加精打细算, 与此同时, 他们会热衷于了解/参与投资、资产增值/保值活动, 减少出游、推迟买房、车。

4、通货膨胀会使储蓄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从而使得居民减少储蓄。

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价值的下降, 而货币价值的下降必然会使储蓄者手中的存款价值或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降低。因此消费者会减少储蓄, 增加对房屋、黄金等保值类实物财产的投资。近来金价的飞涨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企业构建价值链系统来应对原材料的涨价

价值链系统是由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价值链共同构成的系统。企业的价值链并不是处在一个真空地带, 它与外界具有不可分割的价值联系。企业的价值链上接供应商价值链, 下连客户价值链, 同时还受到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价值链系统。

企业要善于运用这一价值链系统来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供应商价值链是企业生产要素的源泉, 与它们建立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客户价值链是企业价值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 善于发现客户的需求, 了解它们的变化,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就能使企业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竞争对手价值链对于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忽略它们的存在, 孤立地看待企业的价值链是十分危险的。

企业要巧妙利用供应商控制生产要素的成本, 开发多种渠道扩大产品销售, 随时捕捉消费者的需求, 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及时地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 不断调整竞争战略, 保持竞争优势。主要应对措施有:

第一、向上游转移压力。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保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的稳定, 或者对上游价值链进行整合 (前向一体化) , 保证产品的供应和价格。比如对于那些和钢铁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的企业来说, 钢材价格的涨跌似乎对汽车利润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汽车企业, 由于自身的产销量很小并且不稳定, 一般没有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在采购时谈判能力和地位较低, 零部件成本向上游转移较难, 因此所受影响相对较大。

第二、内部消化。从工业品内部的价格传导看, 越往下游, 价格同比涨幅越缓慢。从铁矿石到钢铁再到汽车, 工业产业链中的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传导过程中被内部消化了。钢铁企业消化了大部分的涨价因素, 再经过汽车企业的进一步消化, 汽车价格不涨反降了。

第三、向下游转移压力。在垄断性行业, 当经营情况发生问题时或原材料涨价时, 企业 (或者政府) 可以通过重新定价 (涨价) 手段来向下游转移压力。例如成品油、水、电等行业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企业产品调价策略

企业的商品定价, 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份额, 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定价虽然可以由企业主观决定, 但必须考虑客观的各个方面对定价的影响, 尤其要考虑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接受标准。同样都面临成本压力, 不同的企业会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

第一, 注意涨价时机。市场占有率排在后面的企业最好等市场领导者涨价之后再跟风。市场占有率大的企业由于规模“盘子”较大, 如果它们没有很好地转移压力而出现亏损, 损失也会更大, 受的压力也大。如果同样卖一台电脑亏100元, 那么销售1万台电脑的企业总共只亏100万元, 而销售100万台电脑的企业就要大亏1个亿了。跟在后面涨价的企业不仅没有丢失市场的风险, 有的还会混水摸鱼, 利用“时间差”先抢几个大客户过来, 搞定关系后再调价。

市场占有率靠前的企业可以考虑将涨价安排在淡季, 即使效果不佳, 也不至于对销售产生太大影响。

第二, 注意涨价的条件。前面已经提到了, 企业要权衡利弊, 在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超过供给、厂商的库存压力较小时, 顺势而为。

第三, 注意涨价的方法。可以选择部分机型涨价, 通过产品组合来保持企业的整体利润率。

企业也可以通过对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命名、捆绑等手段, 增加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感知价值。在IT行业, 就有很多企业在市场价格混乱时 (由于串货、水货、假货、虚假团购、甩货等原因) , 通过稍微改变一下产品的配置、或重新包装、命名“新产品”, 来“重新启动”市场, 使市场价格回升到正常水平。家用电脑厂商往往通过捆绑教育软件的方法, 提升产品的客户感知价值和销售价格。例如, 在线英语学习软件在单独购买时要花几百元, 但是家用电脑厂商用数百万台的量去捆绑在线英语学习软件时, 平均每台的捆绑成本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目前在改革经济增长模式方面, 扩大内需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不少专家建议通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以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增加中低收入群体和广大农民的收入来实现。而目前政府采取的调高、扩中、保低的收入分配政策, 将在政策调整中, 向中低收入群体较多的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企业人员倾斜, 增加他们的工资水平, 而这部分的企业支出将传导到产品价格上。因此产品价格上涨已经不是短期内的反弹, 而是在今后一段时期都可能会持续存在。通胀仍将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阴影。

参考文献

[1]、李媛.企业定价众生相.中国经营报, 2008.3

[2]、宋毅.浅谈消费者心理与企业定价策略.经济师, 2007.10

[3]、郑欣.浅谈企业在通货膨胀压力下的相关策略,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 (11)  

通胀压力传导零售业利润率下降 篇7

太平洋百货近日宣布, 将关闭北京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和五棵松店两家门店。太平洋方面表示, 由于租金涨幅过高而导致门店无法继续经营。

租金的上涨与CPI高企一脉相承。

最新数据显示,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2%。

通常情况下, 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提高零售企业的客单价, 从而带动企业的整体销售。不过, 自去年后半年以来持续的高通胀压力下, 零售企业这一“优势”正在成为吞噬其利润的主要杀手。

通胀压力的层层传导

针对宣布关闭北京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和五棵松店两家门店有关事宜, 太平洋百货内部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租金数据,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与10年前太平洋百货进驻盈科中心时相比, 现在的租金水平高得离谱。”

据这位内部人士透露, 北京盈科中心上月底开出的整租太平洋百货铺面价格为28元/平方米·月, 以6.5万平方米规模计算, 年租金为2184万元。

而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店长陶玉聪则同样对媒体表示, 太平洋关店绝不是因为经营不善的原因, 而是因为租金大涨, 让他们无法承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零售企业2010年财务状况研究报告》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该报告指出:“由于受到成本上涨、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 国内零售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由2010年上半年的16.9%下降为2010年底的15.9%。”

“房租是年递增10%左右, 如果是到期续租基本上都是翻倍的增长, 房租的压力非常大;另外一线城市人工成本的年增幅在15%左右。相比较而言, 他们收入的增幅也就是15%左右。销售的增幅没有成本的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如是说。

北京某超市副总裁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春节以来, 供应商发来的涨价通知可谓此起彼伏。目前, 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0%, 一些包装类食品价格上涨5%-10%。平均算下来, 商品进价上涨幅度大约20%。”

此外, 该超市粮油产品采购主管亦对记者表示, 8月初, 鲁花5升装的食用油额外附加了一小桶赠品油, 价格也由此上涨了9.9元。“尽管小桶油的价值超过10元, 但这也不排除今后取消这样的赠品, 从而实现‘变相’涨价”。该采购经理告诉记者。

北京华联一位采购经理亦表示, 由其负责的品类, 如饮料、日化等产品几乎全线涨价。并且, 有的生产企业畏于被发改委“约谈”, 则采用更换包装等方式来“变相涨价。”

来自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一则调研报告则显示, 受到农产品、能源、劳动力以及包装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饮料生产企业利润锐减, 部分企业出现严重亏损, 因此希望能够全面“上调终端价格”。

一般而言, 处于弱势地位的供应商对零售商提出调价申请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供应商不仅要列举充分的理由说服零售商, 比如原材料成本上涨, 还要证明此次调价是针对该区域所有零售企业, 而并非“厚此薄彼”。供应商甘愿冒着“得罪”零售商的风险也要调价, 这说明, 通胀引发的原材料上涨严重影响到了上游企业的生存。

通胀压力层层传导到了零售业。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 适当的通货膨胀可以提高客单价, 进而增加企业销售额, 在利润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从而实现更多的利润额。

然而, 持续高通胀则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因而出现客单价上升, 但客流量下降的“怪现状”。

华润万家高级副总裁蓝屹表示:“从超市收款机观测到的数据来看, 卖场客单价上升, 客流量下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尽管销售额在增长, 但真正发生交易的人数在逐渐减少。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

蓝屹认为, 这种现象值得警惕。“这说明消费者不愿意在你的店里购买东西了, 你的一系列促销策略也起不到作用。尽管门店销售额是增长的, 这是由于物价上涨而促成的, 但这种增长会越来越慢。”据蓝屹估计, 目前行业客流量下滑比例至少在10%以上。

由于超市以居民日用消费品为主, 尚且还能保证客单价的上涨。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8月份针对北京零售业调研时发现, 对于高端百货、家具、家电等非生活必需品来说, 甚至出现客单价和客流量的双双下滑。

宏观层面观测到的数据与零售业的切身感受较为吻合。《中国零售企业2010年财务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受到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下降, 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出现了回落, 在2011年上半年的增速明显低于2010年上半年。

费用率提高利润率下降

“如果CPI超过一定的范围, 我们物业的租金也要相应地上调。”某大卖场总经理指着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对记者说。他表示, 当年与房东签订合同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联动的条款, 一旦物价指数高出既定的指标, 房租就会上涨一定的幅度。

这位卖场总经理颇为忧虑地表示, 自己在2005年的时候, 以低于两元钱/平方米/天的价格租的这块物业, 如今房租价格已经上涨到了两块钱, 每年的涨幅在1-2毛钱。“要知道, 哪怕每年价格上涨一毛钱, 我为此多支付的房租每年就达200万元, 而一个大卖场一年的净利润能有几个200万呢?”他反问道。

试想一下, 如果日益高涨的不仅仅是房租成本, 费用率的提高仿佛幽灵一般, 通货膨胀侵蚀到零售业每一个角落, 人力成本、房租、办公费用甚至资产的维修费用。对于中国零售企业而言, 又将面临怎样的一番景象?

世纪联华华北区副总经理何向阳表示:“今年人力成本涨幅普遍在15%以上。如今一线员工的工资在1500元-1800元之间, 如果算上交税和保险的话, 企业还要为此多付50%的成本。此外, 房租也增加了5个点左右, 物业费、水电费、取暖费等其他费用也上升4-5个点。”

而位于安徽的红府超市亦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现在一个月两千块钱也很难招到人了”, 红府超市总经理王卫不禁发出如此感叹。红府超市2011年基层员工工资调整为2.5万元/年, 人力成本增幅上涨25%左右。

曾经一度, 有说法表示, 短期而言, 通胀对于零售企业是有利的。虽然对于商品涨价, 零售商自然会“顺水推舟”, 转嫁给消费者。但是对于企业自身人力、房租等成本的上涨, 零售企业还能将此转嫁给消费者吗?

由于零售业竞争激烈, 多家超市争相塑造一个“平价”的形象。因此, 谁也不敢贸然将其他的费用转嫁到商品零售价上。王增庆表示:“我们的调价原则也就是根据供应商商品涨价的比例。一般他们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市场指导价。”

“其实我们也想涨价, 但是有竞争对手‘盯’着呢。如果我们将成本上涨的部分转移给消费者, 这无疑是将消费者往门外推。”华润万家高级副总裁蓝屹表示, 这部分成本只能从零售企业利润里面扣。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今年上半年将近有三分之一的利润用于补贴人力、房租等成本的上涨。

利润下滑, 零售业如温水煮青蛙

零售企业一方面面对的是商品进价、人力成本、房租等不断上涨, 另一方面, 还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凭借“平价亲民”的形象保持竞争优势。因此, 零售企业不仅无法将所有成本压力转移到商品零售价, 势必会造成企业的利润进一步下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共同针对国内68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和74位零售业高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 尽管2010年零售企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20.0%, 但是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 零售企业利润率下滑严重, 企业毛利率从2010年上半年的16.9%下降为15.9%, 营业费用占比则由10.2%上升为11.7%。

今年3月份, 由于原材料上涨、订单减少, 一些上游生产企业生产困难, 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倒闭潮”。与制造业不同, 由于零售业具有现金流优势, 尽管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但在通胀的影响下, 利润率持续下降, 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 逐渐接近生存的底线。

蓝屹表示:“按照行业20%的平均毛利率来算, 一旦综合成本涨幅超过了这个数字, 零售企业将难以维系。”

虽然零售业不会像制造业那样出现倒闭潮。但零售企业利润一旦低于警戒线, 就会出现关闭门店的现象, 企业间的并购和整合也会加剧。

就在过去的一年, 零售企业并购案例频现。华润万家、海航商业、家乐福等实力雄厚的大型零售商针对资金链紧张的区域零售企业纷纷展开并购。

物价季节性反弹通胀压力短期难现 篇8

12月以来,农产品与生猪价格持续反弹,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窄幅震荡,物价大概率在年底前呈现季节性反弹格局。不过,考虑到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反弹,2013年物价的反弹力度不会过于强劲,稳增长仍是政策首要考量因素,分析人士认为,在明年年中前,通胀因素不会成为制约A股表现的主要压力。

年底农产品价格或小幅反弹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在经历了9、10月份的持续下行之后,于11月见底回升,12月份继续反弹之旅。截至12月20日,该指数收报198.40点,相较11月30日的187.7点上涨了5.7%,预计年底前农产品价格或继续小幅反弹。

生猪价格方面,由于节日效应显现,近期猪肉价格持续反弹。全国生猪价格最高地区为新疆,生猪平均价为17.97元/千克,最低地区为广西,生猪平均价为14.62元/千克,两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全国大部分地区生猪行情震荡调整。

从物价角度来看,因为今年较低的基数,而且猪周期导致猪肉价格开始上涨的拉动,明年CPI或将逐步上升。尽管蔬菜、粮价等农产品价格变化幅度大而成为短期CPI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权重相对较高的猪肉价格对CPI的趋势一直起着较为决定性的作用。猪周期大概3到4年,2009年末开始的那轮上涨距今已近3年时间,明年可能又是一个周期的上涨始发点。在未来几个月,猪肉价格可能仍会继续下降,但随着养殖户降低供给,供求关系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明年猪价很可能启动一轮新的上涨。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方面,12月以来CRB现货价格指数和期货指数延续震荡格局,现货指数与期货指数出现分歧。具体来看,12月以来CRB现货指数震荡攀升,截至12月20日收报486.00点,较11月30日的483.47点小幅回升;CRB期货价格指数12月20日收报566.37点,较11月30日的571.23点则小幅下降,期现走势的差异显示出投资者对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偏悲观。

明年年中前通胀难卷土重来

从12月份的物价走势来看,由于季节性因素,农产品价格和猪肉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而大宗商品价格仍维持窄幅波动。目前机构普遍预期12月份国内通胀水平将继续小幅反弹。临近年末,在冬季的季节性因素导致供给水平暂时下降,同时年底消费需求的增加,12月份与明年1月通胀水平稳中趋升基本上成为定局。

不过,对投资者而言,不必在此阶段过度担忧通胀的卷土重来。一方面,我国经济在三季度见底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企稳反弹,但数据反弹力度较弱,在没有外部超预期刺激性政策因素的背景下,需求的恢复力度有限,短期内通胀不会成为管理层首要考虑的因素。另一方面,目前我国PPI仍处于通缩阶段,表明经济恢复稳定增长仍需政策层面的扶持,因此在货币政策层面料不会出现偏紧的格局。

通胀压力增大实际投资增速下滑 篇9

4月15日统计局公布三月份CPI及PPI数据,三月份CPI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环比下降1%(2002-2010年间平均环比为-1.13%),非食品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2%(2002-2010年间平均环比为-0.29%)。非食品项中居住价格涨幅明显,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0.5%(2002-2010年间平均环比为-0.075%)。

CPI中服务价格不断上涨,继1月份创出4.6%的历史新高后,3月同比上涨近4.2%,创出历史次新高,表明服务业通胀正在起步。工资上调是服务业通胀增加的主要原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存在明显差别,服务业的生产率提高空间有限,并且与当前制造业供大于求的情况不同,服务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服务工资的上涨,会带来服务价格的上涨。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全国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引发新一轮工资上涨热潮,服务业工资提升,服务价格快速上涨。

3月份CPI数据中,居住价格一改往年3月环比下降情形,环比大幅度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在2010年4月和9月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后,房租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一方面,是由于投资房地产主要获得收益来源于资产增值和房租回报,一旦国家调控房地产价格,预期将获得的资产增值回报减少,房屋拥有者有提高租金增加收益的趋向,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特别是最近出台的限购政策,使得一部分人不再具有房屋购买资格,转而增加了房屋出租市场的需求,带来价格的提升。如果国家继续实行房地产调控政策,房租的继续上涨将不可避免,从而给CPI带来新的上涨压力。

从未来CPI食品价格走势来看,由于季节效应,CPI食品环比将有所下降。从CPI食品中猪肉价格走势来看,由于生猪存栏量显著下降,2月底猪肉存栏量约为44410万头,根据预测2011年猪肉存栏趋势值约为46000万头,存栏量缺口增大,猪肉价格必将继续上涨。从近期猪肉价格走势可以看到:生猪和仔猪价格涨幅明显,猪肉价格略有滞后。因而猪肉价格的上涨将使得二季度食品价格走势要超出历史平均水平。

不同于食品价格存在较强的季节性因素,CPI服务价格上涨是结构性因素,近期通货膨胀不断上升,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居民生活开支增加,对工资上涨产生新的上涨压力,一旦服务业工资上涨,CPI服务将继续攀升。近期国家高层领导继续表明调控房价的决心,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不会退出。而占CPI非食品比例较大的居住价格,受调控的影响,将继续上涨,二季度内非食品价格将继续上升,预计二季度内食品价格小幅回落,非食品价格继续攀升,通胀压力加大。

PPI环比将继续上行

3月PPI同比上涨7.3%,环比上涨0.6%(2002-2010年平均环比上涨0.14%)。PPIRM(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5%,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4%。

从分品种数据来看,PPI生产资料增速保持高位,其中采掘工业涨幅明显扩大,PPI生活资料同比持续攀升,同比增速已接近2008年年初水平。PPIRM同比增速继续攀升,有色金属和黑金属是价格上涨主要原因。

3月PPI同比增速处于高位,受到国内外诸多原因的影响。从国内因素来看,投资需求拉动价格上涨,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较1-2月增速加快。

从国际因素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对PPI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有色金属、原油均领涨于各项指标。一方面欧洲央行加息而美国货币政策不变,欧美经济的不同步,使得美元继续走低,引起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另一面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沙特下调石油产量,引起石油供给的波动,推动油价超高。

根据经验分析可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传导至PPIRM约为2月,传导到PPI约为4月。一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将引起二季度PPI环比上行,带来同比增速高位运行。

实际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比1-2月加快0.1个百分点。季调后3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速1.73%,较2月环比增速(1.51%)明显加快。受紧缩政策影响,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34.1%,较1-2月增速下滑1.1个百分点。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剔除价格因素,一季度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17.3%,低于去年12月20.1%的增速水平。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先行指标来看,3月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值增速较1-2月下降2.3个百分点,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额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累计额较去年同期回落近12.7个百分点。计划投资额的回落预示着投资增速的进一步放缓。

消费增速将回落

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7.4%,较2月增速加快5.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约12.23%。实际社会消费品增速虽较2月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平均水平,通胀的高企已经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其中家用电器、服装纺织以及食品饮料烟酒业较1-2月增速明显加快,增速加快19.7,16.5以及15.6个百分点。从同比数据来看,金银珠宝同比增长52.4%,石油制品增长43.8%,建筑装潢材料增长33%,是消费增长的热点。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1%,较1-2月下滑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3%,在农民收入明细项中,转移性收入有明显增长,工资性收入也有一定比例上涨。可以看到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由于低端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明显增长,而城镇居民收入由于通胀引起企业利润减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低。

通胀压力 篇10

一、中产阶层投资特征

中产阶层基于阶层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影响, 其自身对投资理财拥有区别于普通投资者而具有其独立的群体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追求公平与效率

高知识阶层的中产者追求投资理财公平与效率, 其公平与效率的认知概念存在其自身品质中。在现阶段的投资理财市场上, 中产阶层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投资决策, 而在其他领域, 个人决策的限制条件复杂很多。由此, 中产阶层对完全竞争的公平投资市场满怀期待, 并且对投资市场前景乐观。另外, 中产阶层相信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使其自信自己的投资眼光。

(二) 心理投资预期高

中产阶层因为高教育背景、高文化素质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职业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风险偏好, 敢于挑战新事物。在良好投资效率的背景下, 中产阶层具有明显的投资意愿和投资冲动。中产阶层认为自身投资眼光独到, 判定增值的理财产品必定能升值。

(三) 意在实现财务自由

一方面, 中产阶层投资的前提是满足自身的现金支出、教育支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支出、退休养老保险支出等, 才会对外投资增值。它要求自身财务具有必要的资产流动性、合理的消费支出、实现教育期望、完备的风险保障、合理的纳税安排、积累财富、安享晚年和有效地财务分配和传承的特征。另一方面, 中产阶层希望投资收入能够满足自身的财务支出, 使自己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并使投资收益财富进行循环投资。

(四) 要求确保财务安全

中产阶层本身经济实力并不强大, 财务安全是中产阶层投资的首要要求之一。中产阶层认为现有的财富能够应付生活目标的实现, 不会导致财务危机, 会使自身支出外的结余资产或负债资产作为资本能够保值、增值和更大的收益。同时, 中产阶层也会评估投资理财产品, 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确保财务安全。

二、通胀压力下中产阶层投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 投资理财理念引入我国,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个人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 但投资理财市场尚不完善。目前, 在通货膨胀的国内经济环境下, 中产阶层投资理财存在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进入投资理财市场限制因素多

由于我国投资理财业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金融市场提供的理财业务不能全面充分地满足中产阶层的投资理财需要, 导致我国中产阶层投资理财的市场限制因素较多。例如金融机构重点推荐的理财产品门槛普遍较高, 大多超出中产阶层的承受能力, 如中国银行推出的个人/家庭理财业务“外汇宝”的业务内容“个人外汇买卖”, 但可以办理此业务的门槛条件实际上是“50万人民币资产能力、交易量要达到要求”。上述例子充分说明了金融机构将VIP客户作为其目标客户, 对投资潜力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没有正确的重视起来。

(二) 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单一

金融机构针对中产阶层开发提供的理财产品不多, 仅是在储蓄功能基础上将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组合。再次, 金融机构主推的理财产品同质化高, 缺乏创新, 缺乏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投资理财设计。如商业银行普遍开展储蓄贷款、代理保险、代为兑换债券, 每月向客户通报国内外高影响力的金融政策、股价、汇价等行情信息, 客户到银行大宗业务或多种业务时可享受减免部分手续费后其他优惠等。

(三) 投资理财专业化知识不足

中产阶层大多是工薪阶层的上班族, 平时无暇掌握专业的投资专业知识, 理财技巧缺乏, 易造成投资盲目性, 加大了投资风险性。另外, 目前市场上缺乏独立的投资理财咨询机构和专业投资理财专业人士, 在加上投资理财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都影响了中产阶层投资的收益。另外, 个人理财业务起步不久, 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人员仍是以处理低层次的消费业务为主, 有关金融投资、资本、贸易等各领域间的投资交易, 则缺乏了解, 针对这种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产品的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就无能为力。

(四) 投资组合简单

随着中产阶层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 其理财意识开始增强, 自主理财水平较低, 投资组合比较简单。一般是以储蓄和债券等保守理财方式为主、股票和基金等新型理财方式为辅的投资策略, 投资理财知识不足, 大大限制了中产阶层对高性价比理财产品的投资。而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 投资市场波动性更大, 中产阶层投资更加谨慎, 投资要求更加理性化和稳定化, 致使投资方式趋向单一化, 从而加大了投资风险系数。

(五) 投资理财缺失计划性

投资理财要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制定的中长期计划, 具体投资方式需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相关投资对象来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理财计划。但由于中产阶层对经济形势缺乏提前的预判性, 往往在投资理财策略上缺乏计划性, 在方式上又缺乏合理性, 增加了投资理财的成本, 降低了预期的收益, 易导致中产阶层投资者的挫败感。

三、通胀压力下中产阶层投资理财策略

面对当前的通货膨胀, 抵抗通胀是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当下, 中产阶层要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 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目前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立足我国投资市场, 我国中产阶层投资要想持续健康发展, 需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完善和推进:

(一) 规范投资理财市场, 降低投资门槛

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是在20世纪90年才开始出现, 中产阶层是在近十年内形成的发展较快的投资群体, 而不规范的投资理财市场大大限制了投资市场的运作、发展与壮大, 亦制约了个人资产参与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 加强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范和政策环境建设。虽然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和执行的法律规范和政策都对投资理财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仍不能有效地保障投资主体的权益。国家法律规范应从规范理财合同、完善理财者权益制度、优化理财机构风险内控机制和加强理财机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着手。其次, 国家应适时引导理财机构扩大主要理财对象, 降低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 把中产阶层作为今后重要的获利点进行培育。目前, 国家没有颁布对应于中产阶层的投资理财相关法律, 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主要针对普通消费者和VIP客户, 致使中产阶层投资作为投资主体地位尴尬, 不能有效实现自身收益。金融机构应降低投资门槛, 针对性制定具有强层次性的理财产品吸引中产阶层投资, 实现双赢。

(二) 丰富理财产品种类, 树立理财品牌

在通胀的压力下, 投资者选取理财产品更加谨慎, 导致了金融市场竞争的异常激烈。理财机构作为投资市场的运营者, 需针对中产阶层这一特定投资群体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开展丰富的理财业务, 树立品牌理财产品。丰富全面的理财业务可以提高理财机构的整体竞争优势, 品牌理财产品可以树立核心竞争力, 杜绝和降低核心理财产品的复制度。树立品牌理财业务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但投资者认定了理财产品, 促进了品牌理财产品的产生, 必然大幅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理财机构的知名度, 大大增加了理财机构的业务。理财机构要想维护旧客户和开拓新市场, 需与时开发新型品牌理财产品, 加快品牌宣传, 提升服务水平, 加大品牌营销, 优化营销策略。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以银行为中心划分投资理财产品, 现阶段的理财产品主要是金融、有形资产和负债, 这种理财产品的划分方式限制了投资主体投资多元化和个性化, 限制理财产品的种类, 不易形成品牌理财产品。鉴于此, 我国金融机构应借鉴国外银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理念, 优化以个人投资为主体的理财产品结构。比如, 国外银行在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时采用贷款与保险产品组合出售, 且保险不仅包括财险、寿险, 亦包括家居全保险、失业保供款保险、防脱期供款保险等服务。

(三) 提高风险与监督意识, 加强理财知识

中产阶层进行投资时, 需提高风险和监督意识, 是其投资的思想基础。由于中产阶层的投资决定将直接影响其现有生活质量, 中产阶层要具备理性的投资意识, 充分认识到理财风险。同时, 中产阶层投资者不但享有投资理财产品的知情权, 而且市场要对投资理财产品进行监督, 降低投资的风险系数。另外, 中产阶层加强理财知识学习, 提高其对理财产品的判断能力, 是其投资的知识保障。由于中产阶层工作特征, 其投资的理财产品主要是由投资机构的理财人员推荐所确定, 基于理财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考虑, 中产阶层要通过多方面对理财知识进行了解, 提升自身理财知识水平, 提高选取理财产品的正确性。比如你的工作如销售类未来收入不太稳定, 就应适当高估风险意识, 加强对投资的理财产品进行密切的监督, 并减少投资, 保证生活质量。再比如, 你对名人字画、古玩文物特别喜欢且对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 可以加大该方面知识的学习, 投资集藏, 集藏投资风险小, 保值增值性高。

(四) 优化投资组合, 合理分配投资

当前的国际经济处于衰退期, 国内股市动荡期仍未过去, 通胀压力减退趋势不减的背景下, 简单的投资组合或以某种理财产品为主的投资组合已不能很好地降低中产阶层理财者的投资风险, 确保其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银行存款、债券、保险、股票、基金、保险等多样化的理财产品, 中产阶层理财者要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风险、收益率、操作程序成本等信息的评估, 根据理财者自身的实际投资状况, 选取理财产品, 优化投资组合, 并对理财产品确定合理投资分配比例, 各投资比例所占份额易适当均衡化。在目前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 基于中产阶层风险偏好不同和阶层特征, 权威理财专家建议中产阶层采用中立型的投资组合, 合理的投资比例。中产阶层投资者选取债券、基金、股票、房地产和黄金为主的固定资产等为主的投资组合。债券和基金方面, 债券和基金成为投资组合中必选部分;股票方面, 可以选取实力强大、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上市企业进行股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方面, 基于其保值的稳定性, 房地产和黄金投资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保险方面, 保险的保障功能决定了其在投资组合中的一席之地。作者建议投资比例为:成长性投资 (债券、基金、股票、房地产、黄金、债券和教育等) 占50%—70%, 保障性投资 (保险、日常流动资金等) 占30%-50%。

(五) 理性投资理财, 结合中长期和短期投资

中产阶层的高收入伴随着高工作压力, 为保证高品质的生活, 中产阶层投资理财要具有科学计划性, 坚持中长期和短期投资相结合。短期投资主要运用于日常开支费用、家庭健康维护、父母赡养等, 由于目前通货膨胀率远远大于存款活期利率, 储蓄方式不可行, 可以通过短期负债、短期股票方式保值增值;中长期投资主要包括家庭储备子女教育金、个人养老金等, 可以通过债券、基金、长期持有股票、房地产而和保险等投资方式增值。其中, 中产阶层中的主要资金来源者, 要加强生理健康投资和身体健康的保险投资, 防止其发生意外事件, 家庭收入受到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宛丽:《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广立:《我国中产阶级投资理财的市场分析》, 《时代经贸》2006年第4期。

[3]李晓君:《个人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

上一篇:打造四环节高效课堂下一篇:应用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