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与借鉴

2024-09-22

应用与借鉴(精选12篇)

应用与借鉴 篇1

一、引言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基得兰德 (Finn E.Kydland) 和普雷斯考特 (Edward C.Prescott) , 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做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以及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和周期的根源。这是继1995年罗伯特·卢卡斯获得诺贝尔奖后近十年, 宏观经济学家再次荣获这一殊荣。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一般均衡分析、实际因素和微观基础在经济周期的分析中得以复兴, King和Rebelo (1999) 称其为“对宏观经济学的有利的技术冲击”。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RBC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有争议的结论。其中最具争议性的结论是, 经济周期是理性个人对实际冲击最优选择的结果, 观察到的经济波动是动态的帕累托最优 (Time-varying Pareto Optimum) , 失业是自愿的而非市场失灵的结果, 因此政府干预只能改善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的福利。在八九十年代, RBC理论在假设前提、模型结论等方面得到不断修正和拓展, 如引入了市场失灵、货币冲击及其他外生需求冲击等, 理论趋于成熟, 其研究方法也逐渐应用到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资产定价等领域, 它所倡导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已经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工具。

二、RBC理论的理论框架

RBC模型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假设, 并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实际扰动而不是货币的或名义的扰动。这一实际扰动是对总体生产函数的技术冲击, 并以索洛残差的变化来度量。这是RBC模型与新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波动源泉的主要分歧。当然, 许多RBC模型也纳入了政府支出的变化, 与技术冲击一起分析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RBC模型中, 代表性厂商的技术为:Yt=AtF (Kt, NtXt) 。其中, Yt、At、Kt、Nt和Xt分别代表产出、随机性技术冲击 (Random Productivity Shock) 、资本、劳动和生产率的确定性分量 (Deterministic Component of Productivity) ;函数F (Kt, NtXt) 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随机性技术冲击At是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生产率的确定性分量Xt的增长模式为Xt+1=βXt, 其中常数β>0。

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Ct, Lt) , 其中Ct、Lt分别代表消费和闲暇。消费者在第t期的目标函数为:

其中, 0<b<1, 它表示折现因子;Et表示在第t期的信息集合下求条件期望。在均衡状态下对模型求解, 解出的劳动、消费、资本、产出都会随着随机性技术冲击At的波动而波动, 从而对现实宏观经济的波动给出了理论解释。通过RBC理论框架, 可以得出以下基本观点。

1、经济波动产生的根源

RBC理论认为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并且将索洛残差的估计值作为对技术进步的测度指标。技术受外来随机扰动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随机变量, 并且它有一个持久性分量, 即一次技术创新将永久性地提高技术水平的预期路径, 这使得实际GDP也存在一持久性分量。经济波动的分析是在一般均衡模型中进行的, 因此观察到的产量波动是其自然率的波动, 而不是对平滑的必然趋势的偏离, 观察到的产量波动仅代表随时间变化的帕累托最优。换言之, 这种冲击决定了投入 (资本与劳动) 转化为产出的能力, 并引起了产出与就业的波动。技术冲击具有随机性, 这使得产出的长期增长路径也呈现出随机的跳跃性:当出现技术进步时, 经济就在更高的起点增长;若技术恶化或下降, 经济将出现衰退。当技术冲击最初发生于某一个部门时, 由于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它会引起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

2、经济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

在Kydland和Prescott的分析中, 由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 即在不同时段重新配置工作时间的意愿。他们认为, 工资短暂变化的劳动供给弹性很高, 但劳动的跨时替代并不意味着劳动供给对工资的永久性变动很敏感。如果工资上涨并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这一时期比下一时期工作得更多并不能得到更多, 因此劳动供给对工资的永久性变动的反应可能是微弱的。这样, 如果技术冲击是暂时的, 使得当期的实际工资暂时高于标准工资, 那么劳动者将以工作替代闲暇, 提供更多的劳动, 于是产量和就业量均上升, 而在预期实际工资较低的未来少工作, 因此真实工资的暂时变化会有一个大的供给反应。通过跨时劳动替代对外来冲击的反应就形成了经济波动。可见, 一次性技术冲击能够引起实际产量的持续波动。

三、RBC理论的应用与借鉴

RBC理论从产生之时起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因此有人认为它对人们了解现实世界没有帮助。但实证研究证明, RBC模型并不是没有价值的。

1、它使学者们重新看待宏观经济数据

长期以来, 不少经济学家忽视了一个问题, 即经济在短期是否存在对其长期趋势的偏离。RBC理论提醒经济研究者应考虑这一问题, 因为这有助于经济学家决定将注意力是更多地放在经济周期问题上还是放在经济增长问题上。而且, RBC模型中使用的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具有先进性。这一方法从微观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出发建立模型, 使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运用这一方法, 经济学家们可以提出一些经济问题或政策建议, 然后进行试验, 这是计量经济学无法办到的。现在, 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已被纳入到RBC理论的主要反对者——新凯恩斯主义者经济分析的工具箱中,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RBC理论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贡献。

2、R BC理论有着自己的政策含义见解

RBC理论认为政府付出高昂代价抑制波动的努力可能是反生产的, “充分就业”的政策目标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些观点都是其模型内涵顺理成章的推论, 因为不稳定是经济主体对经济环境变化作出合理反应的结果。观察到的经济波动不能认为是对产量的理想趋势的偏离, 而应被视作是因技术变迁对生产函数的冲击而作出的帕累托最优的反应。而且, 劳动者可以自由决定个人劳动的供给, 因而失业都是自愿的。在这种情况下, 整个经济总是处于不断的充分就业均衡之中而不是非均衡之中。因此, 政府干预或者说政府的反周期措施起不到什么作用, 其作用仅仅在于为经济的最优增长路径创造良好条件。比如, 税率的准确制定、公共物品的提供等都会影响劳动供给,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其变动区间。

四、RBC理论对我国经济的适用性

1、我国经济面临正向技术冲击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正向技术冲击下正进入新一轮周期, 也就是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 而产业结构升级又是由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引发的。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是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的结果, 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造成了影响。正向技术冲击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整个经济增长具有广泛推动作用, 但也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由于房地产和汽车的产业关联度很大, 与原材料、能源等投资和生产之间所产生的相互推动的产业循环会形成滚动扩张。根据现期和预期需求, 房地产和汽车的实际需求会被扩大, 再加上金融企业的推波助澜, 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这个技术冲击因素, 在其传导过程中就产生了放大效应或过度扩张效应, 但这种过度扩张随后会受到需求和资源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消费结构升级引起产业结构升级, 正向的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关于经济波动源的探讨能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现实。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经济波动的幅度也变大了, 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面临新的挑战。

2、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借鉴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给我国的政策制定一定的约束, 以增强经济政策的效力。但是在政策的执行时, 也不能排除根据经济形势的具体变化或针对新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微调。从总体上看, 在经济形势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 我国政府非常注意保持宏观调控基本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基本遵循“政策规则”, 适当采取“相机抉择”, 把一定的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相结合, 较好地避免了相机抉择的任意性和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RBC理论研究的基础是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 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 距离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还较远, 市场反应迅速且调节有力的条件还不存在。而我国政府在某些情况下, 如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高失业率时, 对经济不做任何干预是不可能的, 单靠市场调节会使严重的通胀和高失业率状况持续过长, 带来极大的政治、经济风险。从货币政策来看, 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 但也有很大的外生性, 因此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一般采取的是“双稳健”政策, 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是一种松紧适度的宏观调控政策。

五、结语

RBC理论对处于经济转轨和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最优政策的时间一致问题有助于人们认识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实质。按照Kydland和Prescott的观点, 社会不能在有约定的均衡和没有约定的均衡之间自由选择。因此, 社会也不能在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自由选择。实际上, 在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中, 存在着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政策通常被描述为是由社会选择的, 而社会实际上需要选出一个机构或一部分人来做它的代表。因此社会面临的问题既是在不同的政策中作出选择, 又是设计一个政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 社会面临的是机制设计问题, 即到底应该赋予政策制定者多少权力。

参考文献

[1]喻国平: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语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理论述评[J].当代财经, 2005 (1) .

[2]道琼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和通货膨胀目标[Z].中新网, 2004年10月14日.

[3]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4]袁志刚、宋铮:高级宏观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5]王新丽、杨立岩: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回顾与展望[J].学术月刊, 2004 (7) .

[6]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M].商务印书馆, 2000.

应用与借鉴 篇2

对于我国的大多数高校来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支持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传统。高校也并不认为这项工作是自己的责任。事实上,只有当基础教育真正提高了,高校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源,才会有德才兼备的学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近年来,一些高校苦于学生道德素质太低,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文明礼貌等道德修养抓起。

高校的优势是科研和人才,而这两点恰恰是中小学最需要的。另一方面,高校目前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大多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都是由高校教师来承担。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许多编写中小学教材的高校教师并不十分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只有深入到基础教育第一线,才有可能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真正发挥作用。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高校应发挥更多的作用。除更多地肩负起中小学教师培训重任的同时,还应更广泛地参与到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中。比如在中小学建立实验基地等。当然,这方面也需要国家能推出更多的激励措施。

*应加强和提高师资培训效率,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做好准备工作。

对教师的培训是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各地教育部门也开始实施各种师资培训计划。也正因为此,信息技术师资培训被业界看作是有巨大利润空间的市场。打着师资培训的幌子、实则为了赚钱谋取利益的各种培训机构和培训名目蜂拥而至。一些教育部门也卷入到了这种利益之争中。其结果是,钱花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拿出宝贵的时间甚至不远千里到外地参加专门的培训,却发现要么内容枯燥陈旧,要么脱离教育实际,收效甚微。更多的培训则停留在非常浅的层次上。

在硬件普及狂潮过后,师资培训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更好地进行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师资培训的效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关教育部门应在此方面发挥更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对那些反响较好的师资培训项目应帮助进行更好的推广,比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计划”等。

*应加强信息技术课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面的理论研究,以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和国家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应用与借鉴 篇3

关键词:京剧元素;民族声乐;借鉴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78-02

一、引言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也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民族音乐的发展必须从我国民族文化之中吸取精华,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促进京剧和民族声乐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声乐本身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京剧文化的传播,使更多的青年人熟悉和了解京剧。目前,融入京剧元素的《贵妃醉酒》《千古绝唱》等民族声乐歌曲,都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促进传统文化和民族声乐的融合,必将成为我国音乐发展主要方向。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促进音乐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二、京剧元素的使用

(一)语言文字的运用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是一种语言文字使用艺术。京剧就是领用汉语语言的魅力,充分激发汉字独特的魅力,最终向人们展示出音乐的魅力。民族声乐要对歌词演唱的声调变化要求极高,必须要准每一个音节。著名声乐大师曾经指出,民族声乐的行腔是建立在音节上的艺术,演唱者不仅需要通晓音乐的韵律,还需要明白声调的变化,将每一个音节咬准。京剧演唱的核心就是咬字,京剧表演者必须记住每个字声母和韵母的构成,让观众了解清楚每个音节所表达的含义,最终表现出京剧本身的魅力,实现全面的发展。民族声乐的表演者进行专业训练时要求的一样。民族声乐同样要求表演者必须吐字清晰,表达明确,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必须咬字准确,声音的力度必须符合有关需要,以便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此外。我国民族声乐对于表演者的发音、声调、语言运用同样十分重视。同样,京剧表演同样重视训练表演者行腔。京剧表演的依字行腔就是表演者利用口型的变化,使音调可以随着音节变化发生改变。民族声乐的表演者同样要重视行腔。首先,表演者必须依据词句结构的不同,将字头、字尾、字腹的发音进行相应的变化。其次,民族声乐的表演者必须根据歌词本身音节的变化,而进行声调的变化,最终演绎出音乐本身的魅力。最后,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根据表演情节变化,演唱出符合情节的效果。

(二)气息运行的运用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项呼吸艺术,表演者必须精准掌握精准控制呼吸节奏,并且开展长期训练。民族声乐表演者要保持自身呼吸状态,培养自己吸气意识培养自己控制呼吸的能力,最终做到在表演中自由呼吸。京剧表演同样需要进行呼吸训练。京剧表演者进行演唱时,需要将自己肺部吸满气,维持在充足的状态,处于最原始最轻松的吸气状态,只有这样的呼吸状态,才可以将演唱出最完美的樂章。民族音乐演唱时,并不需要像京剧演唱时,将呼吸状态控制的那么严格。但是,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保证发音时,字的母音的一致性。民族声乐演唱就是将优美的文字,利用一种方法将其演绎成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进行训练时,可以充分借鉴京剧表演艺术家训练自身呼吸方法,从而达到民族声乐表演者需要到达的标准。

(三)表演风格的运用

随着文化的高速向前发展,民族声乐体系发展逐步完善,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形式。京剧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可以最大程度传达人物情感,表现出艺术的魅力。京剧表演艺术家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不同,利用音调的变化,展现出人物内心情感。此外,京剧表演的形式多样,集合众多的戏曲表演艺术,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最终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民族声乐的表演艺术就是充分借鉴这些京剧的表演形式,形成多种风格的表演方式。江南水乡地区形成的一种韵律优美,声调协调的缓慢型民族声乐;塞外高原地区形成一种节奏感强,充满奔放气息的豪放式表现形式;北方平原地区形成一种苍莽辽阔,视野开阔的清明型表现形式。但是,民族声乐的要想传达出故事本身的韵味,必须传达出人物情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形成民族声乐独特的表演风格,展现出民族声乐最大的魅力。

(四)舞台表演的运用

京剧表演的注重“四功五法”的紧密结合,京剧演员需要熟练掌握唱、念、坐、打四项基本表演技能,然后保证身、眼、手、步、口五种身法的紧密结合。京剧演员一定要认识到“四功五法”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表演者需要紧密结合才可以实现最终的发展,京剧表演之中务必重视身法口诀,京剧演员的步法和手法的结合程度水平的高低,都影响京剧表演的整体质量以及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情感的表达。民族声乐的表演过程中,必须借鉴京剧表演的“四功五法”,更好的将民族声乐的美感传达出来,向观众展现音乐的魅力。民族声乐总体来说是一种歌曲艺术,呈现平静、清新的感觉。民族声乐强调声音的表现力,步法和手法起到辅助作用。然则,民族声乐表演者同样需要重视自身的肢体语言表演,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表演传达出含蓄、柔美的民族声乐表演的艺术形式。民族声乐表演者只有掌握好声音的节奏,才可以向观众展现出民族声乐自身的魅力,展现声情并茂的艺术魅力。民族声乐表演者同样要认识到,民族声乐的表演者必须结合民族声乐本身的特点,合理借鉴京剧的表演形式,不能随便添加,以便弄巧成拙,影响表演质量。民族声乐表演者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京剧表演之中优秀资源,丰富人物性格和情感,提高演唱质量,展现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

三、京剧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

(一)丰富民族声乐模式

民族声乐这种独特的音乐模式产生的基础就是我国多种多样的戏曲,民族声乐充分汲取多种戏曲中表演内容、表演形式中的营养。京剧更是我国戏曲之中的翘楚,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瑰宝。京剧表演中婉转的声调,优美的服装以及形神兼备的表演,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向观众展现出最惊艳的京剧魅力,同时也影响民族声乐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很多著名的演唱家在演唱时都运用京剧表演艺术的表现形式。比如,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吴雁泽老师在演唱《白毛女》时,就充分借鉴京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他在演唱的过程之中使用的行腔方式、肢体语言以及发音标准都是从京剧表演中借鉴过来的。吴雁泽老师这种带有京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丰富民族声乐之中人物形象、表演形式,给观众带来非常震撼的艺术表演印象。在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过程之中,吸取传统京剧形成的经典曲目十分众多。比如,《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以及进来非常流行的民族声乐歌曲《咏梅》、《梅兰芳》、《梨花颂》等等许多作品。这些经典曲目都是充分吸取传统吸取中的精华,实现京剧曲目与传统民歌的完美结合,形成一种深受观众喜爱,有显著中国特色民族特点的非常有魅力的一批作品。但是,这些曲目很大程度只有经过传统戏曲训练的演员,才可以演绎其中的韵味,表现其中的内涵。

(二)相互融合发展

京剧和民族声乐都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相互借鉴,实现共同的发展。京剧表演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声音运用和肢体语言的表现上,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民族声乐产生的基础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戏曲。民族声乐要想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充分从传统戏曲之中吸取营养,创建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曲目,为观众奉献更加精彩的表演。同样,民族声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也蕴含了更加丰富的时代信息。传统京剧的发展也应该借鉴民族 声乐的发展模式,在不改变京剧传统核心情况下,进行大胆的创新。京剧表演艺术家应该充分从时代中汲取营养,根据时代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谱写更加符合现代人们审美的曲目。此外,京剧的表演的演唱方法以及肢体语言,行腔节奏都可以进行改变,形成一种更加具有时代气息的表演形式,从而促进我国京剧艺术的发展,焕发出时代的魅力,向人们展现新时代京剧的表演魅力。

四、结语

京剧作为中国最杰出传统文化的代表,结合我国各个时代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形成,其语言文字、呼吸运用、表演风格以及舞台风格都代表我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京剧元素融入民族声乐之中可以丰富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为民族声乐注入全新的力量感,改变以往单一的表演风格,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此外,用民族声乐的方式展现京剧艺术,也有利于京剧的发展,促进京剧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王艳艳. 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徐璐茜. 京剧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唱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聂朝阳. 浅析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方式[J]. 北方音乐,2015,14:85.

[4]赵珂珂. 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方式研究[J]. 北方音乐,2014,06:73.

碳审计应用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篇4

一、碳审计应用的国际比较

1. 英国:

全面推行碳审计, 打造零碳社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和“低碳审计”的国家。2003年, 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是低碳审计起源地。隶属于英国下议院的环境审计委员在2009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与内容,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低碳审计框架。报告认为低碳审计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 (1) 低碳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 实施过程的适当性和遵循性; (2) 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低碳责任履行的效果性; (3) 低碳产品补助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 (4) 低碳财税减免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果性; (5) 加强对低碳交易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对低碳问题进行全面审计的报告, 为其他国家低碳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英国在碳审计取得的成果中, 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低碳社区的建设上。通过碳审计, 英国非常精确地计算出社区每一个建造和运行环节的碳排放量, 并综合考虑了降低这些碳排放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 美国:

抓碳审计重点, 提高全民低碳意识。美国对环境的审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 美国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从《京都议定书》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世界环境审计的侧重点转向对低碳经济活动的监督, 美国也不例外。2009年, 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 从2020年起将对进口产品实施碳关税,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在国际市场上, 如果碳关税得到全面实施, 中国制造将面临26%的关税, 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美国在进行碳审计时确认其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为二氧化碳, 将碳审计界定为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 通过对一系列排放因素的考核和比较后, 美国最终将审计重点确定在三个方面:汽车、房产和生活方式。根据美国碳审计公布的数据显示, 约一半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于家庭和个人。因此, 美国碳审计的重点放在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上, 无疑具有针对性, 这也使美国民众提高了低碳意识, 从小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 减少碳排放量。

3. 香港:

全面推行建筑物碳审计。香港是我国率先实行碳审计的地区。香港的经济体系以服务业为主导, 建筑物用电占全港用电量89%。香港整体的温室气体每年的排放量的13%是来自能源 (发电方面) , 而79%来自建筑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08年7月推出了香港首部建筑物“碳审计”指引, 适用于商业或住宅用途的建筑物, 也适用于大部分作公共用途的建筑物, 包括学校、社区中心、运动场馆等等。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 对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审计, 并最终通过乘以相应的全球变暖潜能值, 将其换算成二氧化碳当量, 以得出定量的碳审计结果。以此来协助建筑物用户及管理人员提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量度其温室气体排放表现, 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减排运动中来。政府在碳审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多个政府部门投入到碳审计中。在2010年的碳审计活动中, 政府产业署管理的楼宇, 已新增44幢大型建筑加入了碳审计活动, 还有更多的团体加入进来, 必将进一步完善碳审计在香港的实施。

二、国外碳审计对我国的启示与举措

1. 创造开展碳审计的前提条件。

首先, 要提升公众碳审计意识。我国低碳审计起步时间较晚, 目前社会各界对碳审计的认知度不高, 人们的低碳经济意识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 忽视能源消耗和碳的高排放。为了推动碳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 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审计组织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碳审计的舆论宣传导向, 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 尤其是对企业碳审计的宣传与倡导, 要求企业履行社会公共责任, 深刻认识碳排放的危害性及碳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碳审计工作, 为碳审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 完善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 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

我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 奠定了我国开展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然而, 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却没有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基础, 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审计准则。碳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碳审计属于新生事物, 审计人员缺乏经验准备, 在初次执行碳审计时, 必须有章可循。为此, 要保障碳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结合国情,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建立评价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及指标体系, 加快建设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更为具体的碳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 对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进行详细规范, 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碳审计工作。

3. 培养和储备碳审计技术人才。

开展碳审计工作, 除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般项目审计的基本素质外, 还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 能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 并要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用能存在的问题, 找出节能潜力, 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 尚缺乏开展大规模碳审计的审计专业技术人才,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将是开展碳审计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 美国审计机关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美国的审计人员不仅包括会计师, 还包括律师、工程师和相关行业的专家人员。结合我国审计人员的现状, 政府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接触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业务时, 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户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 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 与外部专家合作等形式, 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4. 明确碳审计的重点内容。

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是提高低碳审计效率的关键策略, 如何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低碳消费合理的目标、政策和控制程序。二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应确定碳审计的重点, 只有先在重点项目上大力推行, 才能积累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 并量身制定出合理的审计标准。目前我国现代建筑的碳排放占了全国全部碳排放的将近一半, 因此, 碳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筑物上, 也就是说能耗最大的建筑业应该借鉴香港的经验, 实行碳审计系列活动, 这样就能够分析出现有的建筑物温室气体的排放, 找到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

5. 加强与低碳收支相关的财政资金监督。

低碳收支的审计监督指的是政府为促进和发展低碳经济而提供资金运用情况审计。这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监督机制, 也是我国低碳审计急需建设的机制之一。低碳收支的监督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 审查资金的符合性, 低碳资金是针对低碳项目或产品而划拨的, 审计中要严格检查项目或产品是否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 (2) 低碳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审查是否存在对低碳资金截留、挪用等现象, 以保证低碳资金的真实有效的使用。 (3) 低碳资金的使用效果, 主要审计低碳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存在哪些问题, 以及如何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问题。

6. 建立碳审计协调机制。

中英政府审计比较与借鉴 篇5

一、审计机构和上下级关系

英国最高的政府审计机关是国家审计署,它隶属议会,向议会负责,审计署除了设一个主审计长之外,还设副审计长1人,助理审计长3人,每个助理审计长分别领导几个处,各处根据需要设置一至几个科,大的处一般下设六七个科,小的处只下设二三个科。审计署有三分之二人员在伦敦总部办公,其余三分之一的人员则常驻各地的被审单位。这样既可以深入了解情况,又可以避免同被审单位的关系太熟失去独立性。

我国最高政府审计机关是审计署,隶属国务院,受国务院总理的领导,向国务院报告工作,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署的最高领导人是审计长,其中还设有几名副审计长。审计署内设职能司(厅),如办公厅、综合司、法规司、工业交通审计司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设立审计机关。此外,审计署在国务院各部门设派出机构,负责对所属在京企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及其经济效益的审计;在部分城市设局级派出机构,负责对国务院各部门、经济实体所属地方的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英国是地方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地方审计机关一般不受中央审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我国政府审计则是统一领导、分级审计,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受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负责本级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这样,使审计既能符合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又能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但这种体制很容易造成条条块块,互相干扰,尤其是当中央和地方利益发生矛盾时,地方审计机关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的深度、广度也受到一定限制。

二、审计立法依据和审计的独立性

英国政府审计组织的建立及其职权范围都有立法依据,早在1866年,英国通过了财政和审计法,建立了财政审计部;1921年通过《财政和审计法修正案》;1983年议会又通过一项新法案即《国家审计法案》,根据法案,从1983年财政审计部改为国家审计署,作为审计署最高领导人的主计审计长具有充分自由决定如何行使其职权。以上三个法案是国家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为确保主计审计长的独立性提供了法律基础。1983年《国家审计法》明确了主计审计长有权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进行绩效审计,但是只限于检查和评价政策的执行和执行结果,并不对政策本身提出批评意见,评价政策优劣已超出了国家审计署的职权范围,这有利于维护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国家审计署制定了审计标准和职业道德准则,并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审计署严格禁止其职员参与各级政党机构的政治活动,防止将政党的观点和立场带入工作中。

我国审计机关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的,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从而使各级审计机关的存在和审计监督的行使得到法律上的保证,维护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国家审计署作为最高的政府审计机关,归属于国务院总理领导,不利于确保政府审计的独立,不利于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英国的最高审计机关属于议会,对政府部门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国家审计署归属我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并在法律中明确审计长的任免、任期(应长于政府的任期,以利于对该届政府的监督)、经费来源等确保政府审计独立性的有关条款,使审计行为不受中央政府的影响,以保证其独立性不受损害,并可更有效地取信于民。

三、审计范围

英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范围主要是政府部门、国家投资公司、卫生部门、市政部门等。《国家审计法》限制了审计署的审计范围:①国有企业不包括在审计署的审计范围内。②国家审计署只限于对中央管辖的部门单位审计,而地方政府另设有独立的地方审计委员会,负责地方政府的审计工作。③审计署不能过问属于国家政策方面的问题。

我国在《审计条例》中明确规定的审计范围:本级人民政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

制企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单位等的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经济效益。

从中英审计范围比较可以清楚看出英国的审计范围小于我国,如:英国国有化企业由民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而我国由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纵观全球,审计范围发展趋势也是在不断地缩小,美国是西方国家实行缩小政府审计范围中典型代表之一,就我国而言,政府审计改革也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政府审计重点应放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信贷资金投放、国家掌管的企业集团、重大投资项目、公用建设项目和财政拨款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上,政府审计机关除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国有企业、接受财政补贴较多或者亏损数额较大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外,对一般中小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可不纳入政府审计的范围之内,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必须有选择地、有重点地进行审计,必须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并同内部审计机构划定审计范围。就最高审计机关而言,主要职责应是对我国审计工作进行计划领导、管理和协调,它一般不应过多地从事审计业务工作,只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决策和决算审计和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点项目审计,大型企业应交给各主管部门或特派员办事处,采取“上审下”办法进行审计,更易见成效,每年各地区、各部门应结合国家中心工作上报审计计划,由审计署平衡协调,并检查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必要时进行复审或补审,这样最高审计机构除搞一些重点项目之外,主要力量花在全国的审计管理和对各部门审计或地方审计的再监督上,对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来说,似乎是比较适当的办法。

四、审计人员和审计质量

英国审计署对审计人员的聘用和培训都有一套严格、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挑选优秀的大学生,其次挑选出的人员要进行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的锻炼,以获取从事审计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将来更好地胜任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对以上人员进行严格的考试,不合格者被淘汰,这可进一步保证审计人员质量。最后审计署内部有脱产和不脱产的培训。这样可使审计人员不断提高理论和实务水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些措施的贯彻可造就高质量的审计人员。但审计署不主张招收和聘请其他行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或短期协助审计署工作,这种做法比较保守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英国在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权威方面最大特点是:议会设置了一个由15名议员组成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审查审计长的报告,并作一份讨论审计报告的报告,这份报告实际上是审计署起草,报告内要列出对被审单位提出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也要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此后,审计署要根据这份报告对被审单位进行再审计,确定是否有所改进,并将情况上报公共账目委员会。

应用与借鉴 篇6

一、仿说设计应体现出口语训练的目标

学生用于交际的工具主要是语言,而其中的口头语言流动性较强,交流者须按照对方给出的信息进行准确判断与反应,如果想在口语训练中融入仿说方式,就要注意仿说方式对这种流动性的配合,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传情达意。而配合的默契与否,则要看多种方式恰当应用与否,教师须了解何时使学生仿说课文,何时提供问答式仿说训练,何时放开仿说束缚使学生走向自由的天地。例如在新授课开始时,教师即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复述上一节接触过的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复述式仿说,能够让学生语言迅速适应课文内容的流动变化特点。而对于不同年级而言,要求却有很大区别,比如低年级学生得到的是简略复述要求,而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则要更加详细与严格。再比如对目标进行设计时,课堂问答的办法是仿说训练的常用手段,而在什么时间提出问题,对哪些学生提出哪些问题,都是要引起教师注意的。总体而言,仿说训练设计应当遵循三个大的原则,首先仿说训练应当注意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升,要注意到听是说的前提;其次仿说训练应当注意使学生的交际态度得到展现,要注意到态度是语言的辅弼;第三仿说训练应当注意使学生的听说转化能力得到锻炼,要注意将耳听变为口述方法的传授。

二、词句把握应体现出口语训练的价值

既然是仿说训练,那么在听力内容的选择上就不可过于盲从随意,而是要体现出口语训练的既定价值目标需求,这以课堂问答形式的仿说表现最为明显。叶圣陶曾经说过:在听、说、读、写这四个维度的训练中,说的维度上承听力,下启读写,说的功夫处理好,其他几个维度也就会应对裕如了。所以在初中语文口语训练中,安排课文概述的环节显然必不可少,这样的安排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输出训练,达到语言输入和输出也就是听和说之间的相互平衡。接受了一定量的课文概述训练,学生便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更好地利用独立的思维方式表述文章大意,同时还可以带动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在给学生提供概述课文任务的时候,教师还可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帮助学生明确口语训练的核心价值。比如在学习七年级《黄河颂》这首歌词时,教师可以以仿说训练为中心,给学生提出下述问题:1.《黄河颂》的歌词主旨是什么?2.《黄河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从《黄河颂》的课文选本中我们能够发现的排比句是什么?4.请大家仿用课文语句,描述一下我们家乡的河流。这种问题设置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课文,一边完成口语训练,一边积累有关的教材知识。再比如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文时,因为文章里面新的句型不多,因此建议教师在十分钟内把排比句讲完后,即给学生安排以课文朗读与复述为主的仿说训练,并提出针对性问题加强训练效果。

三、口语情境应体现出仿说训练的优势

口语训练的过程应当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口语训练的学习氛围应当是民主与轻松的,因此教师除做好目标设计与词句把握外,还应注意将口语情境设计中的仿说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性,并让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达到良性互动效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同口语交际任务相结合,让学生直接模仿最贴近自然的情景而非机械地模仿语言,让多媒体既表现出文字,同时也表现出声音或者动画,让情境变得更加声情并茂,在这种情境状态之下,学生的仿说心理会极大地增强,交际训练效果也就更加明显。

比如苏教版语文中有“江山多娇”这个单元,其中包括《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等古今多篇写景文章,如果教师能在文章中展现各地的风光图片与视频资料,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将得到极大释放,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说”的强烈动力,从而让口语训练的目的尽早实现。此处有一个问题便显现出来,那就是教师尽管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将课堂同生活尽可能紧密联系,但多媒体同生活还是有巨大差别,仿说训练受到了很大限制,学生所仿也并非真正的生活,其中可能会有“失真”之处,这是需要教师及时给学生指正出来的。

四、仿说开放应体现出口语训练的拓展

仿说训练最终应当指向生活化口语的应用,这就决定了仿说方式必然要走拓展之路,让多种方式共同为学生的口语训练服务。口语仿说训练的手段我们已经挖掘出很多,既可以采取对语言信号的简单复制,比如安排学生欣赏一段话、聆听一个故事,接下来完成复述;也可以带领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楹联标语用自己的语言带到课堂上来;而采取演讲比赛或者辩论会的办法则无疑会让仿说训练更具竞争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的口语训练形式同生活发生直接联系,比如对宾馆服务员、列车售票员、产品推销员的模仿等,置仿说方式于真实生活情境之内,会让口语交际训练更显轻松愉快。演唱是口语训练形式同生活发生直接联系的又一种方法,比如在接触七年级《我的中国心》一文之前,多数学生已经听过张明敏的歌声,歌词给人的气势磅礴之感,再加上歌曲旋律造成的深情厚谊,无疑为歌唱式仿说创造了有利条件。

课本剧表演是仿说方式中联系教材与生活的最直接办法,可是很多课文却并不表现出剧本形式。教师如果想借鉴仿说模式,就要鼓励学生主动把课文内容变成剧本样式,从而可以分担角色仿说再现课文。比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这篇小说本身并非剧本,学生仿说起来兴趣不大,而若是换做剧本形式,范进、屠户等人的对话由学生分别仿说,学生口语能力便会尽情释放,课文知识、综合能力、贴近生活的几项任务将会同时完成。

初中阶段的语文口语教学,正处在发展与创新的研究阶段,其中仿说方式的利用愈加受到教师的关注。实际上利用仿说方式训练学生口语应用能力,既是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同样也是学生生活的客观需要,对于教师来讲,如果可以从目标预设出发,积极拓展仿说的应用途径,使课堂同生活相联系,无疑会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快速进步。

应用与借鉴 篇7

一、京剧的咬字吐字

不管是美声还是京剧,所唱内容都有歌词或者文本,把每一个字清楚地送到每个人的耳中是最基本的要求。京剧大都有背景故事,如果不能做到字正腔圆,观众听不清楚内容,必然会影响到对剧目的理解。腔调也很重要,但京剧中更注重字,如果把腔比作血,字而是骨。所以京剧练习讲究依字行腔,即使舍腔,也要保证吐字清晰。在过去唱戏时,现场没有音响设备,为了能使所有人都听清楚,表演者必须苦练口劲,就是咬字和吐字的力度。通常把咬字吐字的爆发力叫喷口,在歌唱中使用,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郭淑珍老师在《黄河怨》中唱的那一句“你死的这样惨”,最后一个惨字就是利用喷口,把内在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个喷口,正是她跟程派名角李世济所学。京剧咬字吐字训练中有“四呼”、“五音”、“十三辙”之说,是每个表演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其中“四呼”是指开、齐、撮、合四种口型,每一种口型的吐字方法和发出的声音都不同。“五音”指的是唇、齿、舌、牙、喉,这些都是字的发音部位。“十三辙”指的是字的归韵,有姑苏辙、江阳辙等。练习时需咬准字头,快速过渡到字腹,确保此处响亮圆润,最后是字尾,应当干净利索,同时注重五音的灵活性。

二、京剧的呼吸换气

气在我国古代经常被纳入哲学范畴,用于解释自然宇宙和人体生命,在京剧中,气同样很重要,可以说是声音的根源。美声教学对气息也很讲究,尤其是唱大段曲目时,气息必须充实,跟上乐器节奏,一旦中断,就失去了味道。京剧对呼吸训练有着科学深入的研究,强调丹田之气,动用腹部肌肉,根据具体内容收腹或者挺腹,把肌肉力量化为气息,发出声音。比如一段京剧呈现出由缓而急的特点,缓时声音通常较小,需收缩腹部肌肉;急时声音较大,则需要挺腹,同时胸腔下沉。京剧唱腔有长有短,节奏旋律也各不相同,如何从容换气呼吸,需要练习者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腹部和横膈膜的动作就像拉风箱,一吞一吐,随着力道变化,声音的大小强弱、音色等随之改变,形成较为丰富的唱腔。有些人误认为练气就是憋气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京剧中的气重在从容匀静,不论唱段长短,都要给人一种不浮躁,而且声音往复无尽的感觉。用于美声教学实践训练,可采用快吸慢呼练习法,注重丹田蓄气,然后随着腹部肌肉发力,缓缓呼出。还有托气断音、弧形气声等练习法,都可用于美声教学。前者可参考《智取威虎山》片段,后者可参考程派吟诵的“容——禀”等片段。

三、京剧的发声技巧

喊嗓在京剧练声中颇为常见,可以促使发生部位更加准确地发音,而且气息、腔肌和其他器官也会得到锻炼。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选出最适宜的音高,以免嗓子太过用力而劳累。随着自然音区训练的深入,基本上能够很好地控制,方可逐步朝更高和更低音的方向练习。“a”、“i”、“u”等母音在生活中应用频繁,可以此为开始,然后胸腔共鸣,把声母和韵母结合起来喊,比如“na”、“ni”、“nu”等。“a”需要张开口腔,声音部位偏前,发出的音色较宽。“i”则注重声音的聚拢,发出的音色明亮,而“u”则需要鼻腔和胸腔共鸣。在美声教学中借鉴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嗓音合理选择。喊嗓并非单纯地用力喊,还要注意舌头肌肉和口腔肌肉的配合,以及共鸣腔的状态。喉结的位置也很关键,很多人在喊嗓时会破音,或者发音不清。因为随着舌头和口腔肌肉运动,甲状软骨也在动,引起纠结上下移位,进而对声带产生影响。所以练习时需要找到令喉肌最舒服的元音,找准喉结位置,然后尽可能地练习其他元音时,都保持在这个位置,共鸣腔的容积和状态得到调节,声带就不会过度紧张。

四、京剧的形神表演

除了念白、唱腔,形神步法等表演在京剧中也极其重要。演员的眼神、表情、手法、身段、步法等都要高度统一,体现出表演的完整性。虽说这些不属于发声范畴,但和发声密不可分,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不断融合。美声唱法亦是如此,在发声的同时,手势、眼神和表情都要到位,才能算得上完美的舞台演出。试想一下,如果美声演唱者面无表情,眼神呆滞,必然会影响到发声,因为我们在平常说话中就是如此,强调语气的转变,神情也会跟着改变。特别是眼神训练,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完全可通过眼神看出来。另外还有形体和手势训练,从基本功开始,随着功力提升,站在台上自然会给人一种身形挺拔的印象,整个精气神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而手势则主要起协调作用。

五、结束语

艺术大都有相通之处,京剧和美声唱法即是如此。在当前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当培养创新精神,走出国门,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的交流。美声在我国越来越受关注,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从京剧发声表演中借鉴经验,利用有效的元素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加强京剧和美声的互相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冉.京剧发声表演在美声教学实践中的借鉴与应用[J].艺术教育,2016,38(5):78-79

[2]王艳艳.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应用与借鉴 篇8

一、应用导向的特色专业建设

不来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共计开设十四个本科专业和九个研究生专业, 以自然科学、工程和经济类课程为主, 其专业建设突出应用性与独特性, 例如与我校展开合作的专门针对大型企业用人需求的嵌入式系统研究生项目及整个德国唯一的游轮管理专业都体现了这样的特色。 这样的专业建设与应用技术类大学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同时与综合类大学重视基础性和学术性的专业设置形成良好互补, 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这样, 希望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进入综合性大学学习, 而希望从事具体专业工作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对口的应用技术大学, 从而使专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例如在嵌入式系统研究生项目于2015年8月参观位于不来梅的梅赛德斯奔驰工厂实践活动中, 厂方表示强烈欢迎学生毕业后来此工作。 因此, 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对于吸引生源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管理强调实践性

在教师管理方面, 虽然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与成绩评定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权, 但是在教师任职资格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要想成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 除拥有博士学位以外, 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不少于五年的实践工作经历。 除常任专职教师以外, 学校还大量聘任来自奔驰、波音等著名企业或者其他社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特聘教授到校兼职授课。

在校企合作方面, 注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做到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 学校和企业不是简单的挂钩, 而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使学生培养达到最佳效果。 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技能培训没有进行机械分工, 而是相互间合理渗透与完美结合。 企业有自觉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理念, 德国企业界有个共识“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 因此德国有一半以上的企业直接进行或参与学生教育。 由此可见, 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教育, 既能使学生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 又能解决教育的投入问题。 同时, 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近半数课时是在合作企业实地完成的。 在此过程中, 学生必须针对真实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这样,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及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无疑可以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更紧密, 使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更顺利, 这对我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通过在与德方教师的交流与讨论, 以及与留德学生的座谈, 我们认识到了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德方也有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阶段, 但是由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现在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利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地参观学习等方法外, 还采用任务式教学, 由学生自由分组, 自主选择任务, 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讨论归纳、总结汇报来评定成绩, 应用这一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有益。

为促进教师及时有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不来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Guugle Team, 为师生提供服务与帮助。 该团队不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促进教学水平共同提高, 同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 这一做法对我们来说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四、以职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选择

在以专业为主线的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中, 体现了应用技术大学在教学内容上的特点:以职业应用为导向, 突出专业特色。 同时, 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 打破各学科的封闭与隔离, 强调开放与交叉,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学内容, 侧重于应用, 跨度大, 实践性强, 而且特别注重企业实习实践, 在第五第六学期设置长达半年至一年的实习时间, 其中有60%~70%的学生选择在实习企业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选题通常就是该企业中的一项具体工作或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除了得到大学方面相关教授的指导之外, 学生还会得到企业相关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的辅导, 而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评价过程中, 是否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成为一项重要的评定标准,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且已被多年实践证实, 这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调节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 在设置顺序上有所交叉, 增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增加企业实习时间, 丰富实习内容, 避免企业实习的形式化, 对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定有所裨益。

摘要:本文以不来梅哈芬应用科技大学为例, 介绍了德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与内容方面的特色, 启示我国应借鉴学习德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突出专业特色, 强化校企合作, 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 提高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应用与借鉴 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要素,中职学校,财务管理

福建徐锡光

从海西战略实施以来, 福建省职业教育发展大步前进, 2008年全省328所职业院校中职招生规模占福建省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8%。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过程中, 各中职学校纷纷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中职学校在筹集和使用资金、内部管理、预防和惩治腐败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提出了“加强经费使用监督, 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 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 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 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要求。2011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提出“规范学校经济行为, 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要求。如何对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如何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中职学校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依据

近年, 我国非常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先后出台了多项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制度。2008年、2010年, 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虽然中职学校和企业的业务性质不同, 不能直接照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但是, 笔者认为这两项制度仍应该作为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政策, 中职学校可结合自身的特点, 借鉴、探索适合中职学校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

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 笔者认为可把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定义为是由学校的教代会、党政联席会、学校领导、内设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保证中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 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 促进学校科学持续发展。

二、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内部控制环境基础差

(1) 内设机构不合理。目前, 多数中职学校是重视学生德育管理、教学管理, 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保障作用。按有关政策, 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才能设置8个内设部门, 大部分学校设置偏向教学和管理而忽视内审机构, 普遍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学校设立了审计岗位, 但一般由会计主管兼任;有的学校甚至没设置审计岗位。

(2) 内部牵制制度报失。学校重大经济决策乃至日常业务开支存在校长“一支笔”签字, 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人人负责、相互制约、识别风险的作用, 影响了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

(3) 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落后。目前, 很多中职学校教职工基本按身份和资历取得档案工资, 没有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及没有形成科学用人制度。如我省某校同一年入编了60多名青年教师, 此举将带来很多教师同年结婚、同年婚育的压力和风险, 给学校教学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同时, 存在财务负担过重和减员带来的法律风险。

2.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 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学校的基础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 但很多学校对重大项目和实训设备采购没有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认证, 造成大量的实训设备使用率不高;或有的只有在上级领导、外单位来参观时打开实训室仅供参观, 成了“参观实训设备”。部分中职学校疏于对代办项目款项的管理及往来款项的管理, 使代办款项成为乱收费的温床。很多学校以经费有限为理由, 不重视学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保险和学校财产保险机制。

3. 控制活动不规范

目前, 中职学校虽然很少对外投资项目, 但在日常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规范控制现象。一是由于管理人员编制少, 很多不相容的职务普遍存在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二是预算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严格, 造成在执行中经常随意调整预算。

4. 信息沟通有待加强

学校没有建立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 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师生员工又迫切了解一些学校重要活动信息, 就会造成小道消息现象, 造成很多误会, 影响学校师生员工的团结和学校的发展。

5. 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现有许多中职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执行情况差。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从而人为地削弱了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三、提升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思路与对策

1. 从内部环境方面加强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生存的土壤, 是内部控制赖以发展的基础, 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学校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首先应加强学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为财务会计监督建立良好的环境平台。

(1) 提高学校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领导在中职学校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素质不同, 对学校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中职学校的领导应加强对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 认真学习《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有关法规和制度, 制订一整套由学校各个部门、全体师生共同实施、共同负责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促进学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我校编制了《教师工作手册》、《学生手册》, 手册包括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管理制度。学校定期对在职、在岗教职工特别是新聘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这样既保证了学校领导运用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来引导职工完成任务, 又能使学校内部教职工具有控制意识和自我控制的态度。

(2) 尽快落实绩效工资改革。一所中职学校要能科学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长期激发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对教职工的行为加以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并能高效率地实现学校目标的机制。2008年, 我省印发《福建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试行) 》, 我省事业单位包括中职学校开始全面实施聘任制, 将实行竞聘上岗, 按岗聘用, 随岗定酬, 合同管理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学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工资待遇随岗位而变动。绩效工资中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是学校教职工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的反映。笔者认为, 这种全员绩效考核的改革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 从风险评估活动方面加强

中职学校的风险评估主要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学校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1) 建立重点项目风险评估制度。为了学校资金的高效运用, 我校1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物资采购、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重点从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恰当性、科学性、安全隐患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

(2) 建立财产保险制度。广泛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的风险应对策略, 以及中职学校多种适当的控制措施和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如我校的游泳池、校园物业等分别外包给有相当运营管理资质的游泳管理公司、物业公司负责, 通过外包的方式转移了与游泳池管理、物业管理相关的风险;学校为所有校车购买交强险、商业保险;食堂购买餐饮场所责任保险;2004年起除了购买校方责任险, 还赠送“学生平安综合保险”。通过外包、购买保险, 大大规避、降低了学校的相关财务风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我校聘请了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检察院法官和当地派出所警官为学校法制副校长, 为学校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 指导学校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依法办学。通过专家的专业工作积极指导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积极防范法律纠纷的发生, 努力维护学校与师生的合法权益, 不断提高学校依法办学的管理水平。

3. 从控制活动方面加强

学校的控制活动是指根据风险应对策略, 学校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表现为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中职学校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

(1) 建立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建立岗位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度。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 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对重要岗位严格分开, 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避免舞弊。如我校出纳与会计, 教材、图书、日常用品、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物资采购的审批与执行, 物资的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的会计记录等严格执行岗位分离控制。

(2) 建立授权审批和集体决策制度。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 规范各类资金的授权支付程序, 明确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 明确规定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我校建立年度、月份、日常开支计划三级的审批机制。一是年度开支计划必须经教代会讨论审定。二是教学设备、后勤管理等月度采购计划、付款必须经过校长签字审批。三是日常开支分级次审批。300元以下开支由科室负责人审批;3000元以下由分管校领导审批;10000元以下由校长审批报销付款;在1~5万的开支由分管校领导、校长同时审批报销。我校还成立物资采购小组和修缮小组, 由学校工会、纪检、财务科、总务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学校所有的5万元以上大额物资采购和修缮项目, 均由小组成员集体决定。

(3) 代办款项专项化管理。我校为规范管理、用好教材、军训等代收代办款项, 实行代办款项按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对所有代办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 把公开招投标节省费用全部让利给学生, 代办费按公开招投标折扣后的价格进行结算, 每学期结算一次代办项目。2011年6月, 我校退还2009级学生教材23万余元。

(4) 强化预算控制管理。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使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 在事业单位的中职学校显得尤其重要。目前, 中职学校的收入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 而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专项项目支出等。学校财务预算主要是财务收支预算,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学校年度预算, 一经批准并下达就是法律文件, 学校必须严格执行, 否则就是违法。为此, 学校要细化预算单位, 把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细分到各部门, 同时明确其应完成的任务, 与年终考核相挂钩, 逐步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使学校有限的资金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使预算真正成为提供条件保障和促进事业发展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4. 从信息与沟通方面加强

学校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学校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 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学校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 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在保持以传统的校内宣传栏、校内文件等形式进行财务公开、校务公开外, 我校还建立校园网留言专栏、OA系统、短信群发系统等现代化有效的信息沟通、内控信息平台。我校在OA系统上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经费使用信息系统, 让学校领导、科室负责人及时了解、掌握全校、科室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 从而为学校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为了建立有效的反舞弊机制, 我校还建立校长信箱、校园网留言、学生座谈等方式畅通师生的信息举报投诉渠道, 确保举报、投诉成为学校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5. 从内部监督方面加强

内部监督是指中职学校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1) 建立内部控制内部机构。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要求, 我校建立了由工会、纪检监察、财务人员、教师代表组成的内部审计小组作为内部控制内部机构, 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小组根据有关财经法规、规定, 做好事前、事中控制, 审计科还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完善事后的监督。

(2) 建立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有机结合, 日常监督是专项监督的基础, 专项监督是日常监督的补充, 如果发现某专项监督需要经常性地进行, 学校有必要将其纳入日常监督之中。我校建立三级内部监督机制:一是财务科内部自查机制, 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岗位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内部审计小组学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密切监控与不定期审查机制, 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三是建立师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外部监督体系, 通过征求他们对学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意见, 能帮助学校更好地发现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组委会.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2]王崇保.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8) .

[3]储稀梁.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背景、内容、理论贡献与启示[J].金融会计, 2004, (6) .

[4]陈晓航.论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25.

应用与借鉴 篇10

一、班级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班级、学校依存于学生, 应打破传统教育、师本教育, 充分理解学生当前和未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 提倡素质教育、生本教育、人本教育, 满足学生要求并争取超越学生期望。2.班主任和班干部作用。班主任指挥领导班干部确立班级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向及班级宗旨, 创造并保持学生能充分参与实现班级目标的教育教学环境。3.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学生是班级之本,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提高班级、学校的信誉和知名度并带来收益。4.班级教育教学管理过程方法。将班级活动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资源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达到期望或预期的目标。5.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方法。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控制和管理, 有助于提高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与地位。6.持续不断改进。持续不断改进班级事迹、成绩、荣誉也是班级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决定、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有效的决策、决定和教育教学管理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纪律、卫生、考勤、文体、嘉奖、品德、财产保管及其它, 进行有效的数据管理分析, 可以及时反馈、评价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纪律、卫生、考勤、文体、嘉奖、品德、财产保管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充分掌握学生身心、智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可以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利用效率, 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 也可以作为评定奖学金、评比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十佳中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 保送及升留级、退学、毕业等重要的参考依据。8.与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的互利关系。班级与学生、教师、学校是相互依存的, 互利的关系可以增强学生、教师、学校创造知识创造财富, 并提高学校收益和创益。

二、班级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建立和实施班级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2.建立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明确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的权利、义务和职责;4.确定持续提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必需的教育教学资源;5.规定检查每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的方法及有效性;6.应用检查每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7.确定防止教育教学管理失误或出现后进生或发生偶然、必然事件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班级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采用上述方法的班级组织, 对其教育教学管理过程能力以及学生的品质、素质要树立信心, 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从而增进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并使班级教育教学管理成功。

三、班主任在班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最高管理者, 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也是班级组织中的“校长”, 并通过各种制度措施以及组织、管理、领导艺术, 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班级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进行, 班主任可以运用班级质量管理原则发挥以下作用:

1. 制定并保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通过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和手段, 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此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3.确定整个班级、学校关注学生、学生家长、人才市场等的要求与需求;4.确保实施适宜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以及满足学生、学生家长、人才市场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目标;5.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班级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教育教学质量目标;6.确保获得教育教学资源;7. 定期考核、评价班级质量管理体系;8.决定有关教育教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9.决定改进班级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四、班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可分为六大类:1.班级质量文件;2.班级管理文件;3.班级考核控制程序;4.防止教育教学管理不当、控制程序;5.纠正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生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以及违纪违规的控制程序;6.预防、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控制程序。

当然建立班级质量管理体系, 要根据本班级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 再依据教育、教学、法律、法规, 参照ISO9000标准具体实施进行。班级借鉴应用ISO9000标准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可以将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程序化, 加大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梯度;可以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利用率、提升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减少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漏洞以及扯皮现象;可以明确课任教师、班干部的职责、权限及班级教育教学管理流程;可以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调查、测评, 及时发现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参考文献

[1]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内审材料) .

[2]春霞.学校如何进行ISO9000认证[J].教育与职业, 2001 (6) .

[3]刘晓欢.在教育行业中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几个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 2004 (8) .

应用与借鉴 篇11

[关键词] 理解 借鉴 批判 科学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科学就是多做习题,很少认真阅读课本。遇到问题往往直接问老师,很少通过钻研科学教材来寻找解题思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代替一切,把“满堂灌”交给电脑,教师自己退到幕后。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是教与学的依据,在叙述上兼顾科学性、可读性,又包含编写专家的启发、引导,对科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叙述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表述、符号图表的理解和运算、实验、论证的逻辑体系。浙教版6册共编入了191篇阅读材料(“读图”101篇)。如能充分阅读教材,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思维的量和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概念界定

1.“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的界定

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会建构、整合和重组各方面的知识基础。阅读是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从书面材料(文字公式、反应式、图表等)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以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原则对教材首先进行理解性的阅读,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再次对教材进行重组性的阅读,达到借鉴教材的目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批判和自我反省,从而达到对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真正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论依据

元认知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提出,其定义为对认知的知识和认知的监控。就科学阅读中的元认知而言,它包括:第一是对自己阅读方面的特征的知识。如:自己的阅读能力怎样,是否对内容感兴趣,阅读能力比他人好但阅读分析能力不如他人等。第二是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如知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对象的不同等都会影响阅读的认知活动。第三是有关阅读策略方面的认识,即关于阅读方法的知识。研究表明,以上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发展得越早越好,因为一个学生不具备这些知识,就不能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监控。

近年笔者一直在考察学生的科学阅读方法分类及特点,如根据在科学学习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方法及阅读后对知识更新掌握的深浅,分为:机械接受式阅读,即阅读时停留在字面上的刺激,只试图记住课本中的结论并按规定程序解题;意义接受式阅读,即阅读时注意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记住结论和执行解题程序过程中力求理解科学知识结构;意义指导发现式阅读,即阅读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揭示知识、问题中的隐蔽关系,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发现新的结论;意义独立发现式阅读,即阅读时独立去揭示问题中的隐蔽关系,找新的解题方法、发现新的结论。这4种类型的阅读方法在“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中关系如图所示。

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其学习功能,我们以提高阅读效率为出发点,进行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教学实践。

三、实施策略

科学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是以教材的阅读为主,阅读课外书籍为辅,采取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深入阅读、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程序。在具体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阅读方法的实践。

1.不同课型的阅读

教师根据各种课型的特点,将阅读时需要思考的问题详细列出并印发给学生。如①概念课的阅读中列出:概念是如何得来的,有何实际背景?该概念的定义是否有其它等价形式?运用概念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概念的表述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②实验课的阅读(主要是指实验的分析、探究及实验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如图所示的教学流程,可供这类实验教学模式实施时作参考。③练习课的阅读(根据“怎样解题”表)列出:未知元素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能否与以前熟悉的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所有的条件都有用吗?能否用不同的方法检验、核对结果?④复习课的阅读中列出:本章节重点、难点是什么?能否把前后知识串联、综合成一个网络图?学习了哪些新方法?是否还有疑问没有解决?

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全神贯注的思索,也需要经常性交流所思、所疑、所得。除课堂上教师组织口头交流外,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了阅读天地,其内容包括:每周一题(阅读发现好题后推荐)、学习心得处(阅读所思)、百思渴求一解处(疑难征解)等。在每周科学课外活动中印发学生习作(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给学生阅读,并建议学生模仿教材的撰写形式书写课本主要内容,以加深理解。

2.理解过程中开始掌握

为理解科学理论、题目等所进行的阅读称为理解性阅读。教材强调的科学方法包括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和理性思维的方法两大方面。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控制或干预性的操作,需要设计和构想出研究对象的替代物,通过对替代物来获取经验性材料,因此在阅读时要善于在通俗与理论之间转换。

抽象性是科学的特征之一,而理解“具体”易于理解“抽象”又是人的一般认知特征,因此通过实例借以解释科学现象,就成为我们理解科学的基本原则。例如八年级(上)《电流和电压概念》的教学中阅读“水流和电流的形成”,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水流入手得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同时通过联系自然现象并阅读思考水流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形成了高度差;再指导学生并阅读“电流的形成”,经过阅读、对比将抽象的电压含义、作用等知识具体化,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再如在设计阅读问题时,教师可将传统科学习题中频繁出现的诸如“木块”、“斜面”、“小球”、“小车”等用现实生活的鲜活素材进行替换,使科学教学进一步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将抽象的科学对象通过形象思维来理解。

3.借鉴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对科学规律、性质的证明和得出,例题和解题过程和习题的参考答案等的阅读,是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解题思想方法和技术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操作:

在实施阅读前,先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经验寻找解答,而后再通过阅读获得借鉴,以避免因被动阅读所造成的思维束缚而影响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有利于准确发现自己知识体系、解题能力等不足之处,更有效地吸收他人的学习经验(又称主动性原则)。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阅读材料,使他人的解题思路能顺应或成为自己思维方式的延伸。这是从模仿借鉴走向创新的重要环节。各人的认知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又称自然性原则)。以地球绕太阳作环绕运动为例,如研究的目的是地球公转速度,可把地球抽象成一个质点,把环境理想化为真空中有一个引力源(太阳),运动过程可理想化为一个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变速过程。如研究地球上四季更替,则地球就不能抽象为质点,运动轨道理想化为椭圆也没有必要了。在实施阅读后,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变通,以扩大阅读的收获(变通性原则)。

例如在阅读“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时我建构了几个阅读问题:海尔蒙特柳苗实验中起初的泥土为什么必须干燥?为什么要加桶盖?柳树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后来科学家重复了普里斯特利实验,有成功有失败,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植物制造淀粉实验是对照实验吗?控制的主要变量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显示?为何要把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延伸:利用所给的实验材料,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这种处理对学生实验思想、科学方法论的建立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4.批判反省中进行重建

批判性阅读是指学生根据一系列标准评价读物的效度、适合程度和效果的过程。学生通过怀疑、探究等活动,反省读物及自我,构建对读物的创造认识。首先是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及编排等方面提出怀疑,继而根据已有经验对被怀疑的诸方面进行推断、评价(即探究),是学生已有经验与教材相互作用的过程,克服消极的内容,保留积极的成分,并加以改造、充实、创新。否定创新的内容再被批判性地整理,教材的后继性阅读开始:怀疑、探究……教材的批判性阅读流程是一个貌视闭合实质开放的流程。关系如图所示。

下面,从教材易读性与发展性谈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教材的易读性要求教材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心理,使学生发生有意义学习。教师应转换角色,一切从学生的视野出发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例如《电热器》的学习中,教材活动及资料给出了“焦尔定律”的概念及公式,字面上学生似乎理解,实质上并没有对概念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获得意义上的建构。笔者以为概念公式的形成,须在呈现正例的同时伴随呈现适当的反例,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概括精确化。如在解决例题(P109,正例)时,利用了焦尔定律Q=I2Rt后,要求学生用其它方法解,回顾并得出了Q=UIt Q=Pt公式,这些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都适用。但学生会认为上述公式都可用于计算电流的热效应。为使学生理解公式应用范围,我设计了反例:一只线圈电阻约为5欧的电风扇,接入220V的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4A,求:①电风扇1分钟产生多少热量?②1分钟内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解:①Q=I2Rt=(4A)2×5Ω×60S=4800J;②W机=W电-W内=UIt-W内=220V×4A×60S-4800J=48000J。利用正反例比较能量转化有何不同,正例中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即纯电阻电路;而反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即非纯电阻电路,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

教材的发展性指内容及呈现方式应尽可能地体现科学、社会的发展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谐的统一,学生的发展是终极目标。对教材的发展性评价是教材批判性阅读的重心所在。应尽量将演绎叙述知识变为分析探究,变“结果”为“过程”。如探究“pH影响酶催化作用”,将该设计思路给学生阅读,要求写出实验设计程序并作相互交流。很多作业本、资料上都选用了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反应。该探究实验用此反应是不合适的。这时我又给学生“强酸能使淀粉分解”的阅读资料,提出阅读问题:①pH为7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最高,实验中pH=7的试管加入碘液是否有蓝色出现?②pH=3的试管加入碘液是否有蓝色出现?③如出现pH=7和pH=3时碘液都不变蓝,哪个是自变量?④请用其它更合适的反应来替代。然后展示阅读材料: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条件(温度、PH、底物、酶浓度)等影响,实验应用肝脏中过氧化氢酶为材料,探究酶作用的最适PH值。如此处理教材,不仅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再创造,而且在他们形成结构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多种能力。

四、几点相关的思考与体会

1.除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精心组织阅读问题,选择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外,需要注意:一是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二是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可采取提问、做题、互相讨论等方式来检查阅读效果,以使指导阅读更有针对性。

2.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引导审题。阅读理解能力(读题能力)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潜能之一。典型题解题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审题这一环节,启发并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通读题目提供的条件和信息,标出关键字词,全面正确地把握原始问题的含义,弄清问题已知、所求,领悟问题的条件或求解目标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从中寻求出联结知、求关系的纽带,为选择构建解法策略提供依据。

3.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做笔记是对付遗忘的基本手段,是积累认知经验、提高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指导学习者必须记好和作好笔记,特别要注意作好疑问性笔记、感触性笔记和梳理性笔记。如以问题为核心可按如右框架提炼。

4.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何围绕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能力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方法是关键。当然,教学改革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个人努力毕竟是有限的。用现成教材有时使用时不太方便,若教师自编教材,教师个人水平及时间上又有限制。目前只能从使用角度对教材适当地重新建构,使之更符合阅读的需要。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得好,就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老师讲课时就必然会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这样,教学方能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伍新春 秦宪刚译《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5)

EVA在会计中的应用及借鉴 篇12

经济增加值 (EVA) , 即是指减去为产生利润而投资的资本成本之后所剩下的利润。也就是被经济学家长期称之为“经济利润”或是“剩余收入”的一种概念, 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1958至1961年就关于公司价值的经济模型的一系列论文中所提出的理论。经济增加值 (EVA) 是表示投资者用同等的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对比较接近的有价证券最低回报与净经营利润相比超出或低于投资者有价证券最低回报的量值。所以EVA公认准确的定义是指:公司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

目前EVA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和业绩标准的评估, 并且也渐渐地成为一种全球公认的衡量标准。与其他大多数评估指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EVA考虑了给企业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经济增加值 (EVA) =销售额-经营成本-资金成本。或者说, 经济增加值 (EVA) =税后利润-资金成本 (使用的全部资金) 。总而言之,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 它既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评估指标, 也是一个功能齐全的财务管理架构, 是有效的员工薪酬和经理人的管理激励机制, 是公司政策的制定、战略评估、以及资金运用兼并或是出售定价的理念基础, EVA运用到公司的管理中, 是一种科学变革, 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EVA价值与业绩考核相挂钩, 就行成了EVA管理模式。

随着国资委《中央企业实行经济增加值 (EVA) 考核方案》文件的下发, 这也就标志着国资委将在央企中全面引入新的考核方法。企业团体建立以EVA为标准的业绩评估体系, 需要参考EVA度量考核办法。运用EVA评估业绩需要考虑到这几个方面:一是要本着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为原则。二是要应用考核基准值, 充分到考核企业规模、发展阶段、行业特点等, 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状况, 在充分了解公司的情况的前提下做出工资发展的合理决策。三是注重经营成果的考核, 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状况。四是要与其他相配套的考核方案相挂钩, 特别是要和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企业对内部部门的考核相结合。在考核EVA的条件下, 还要注重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之既要牵制又要联系。设置体现阶段性管理重点, 以体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要求。如绿色产业、安全生产、质量保证等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 分析EVA对价值影响因素的感应, 以确定绩效指标。将绩效衡量指标和考核方法相结合, 使EVA基础上的激励机制与公司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

经济增加值 (EVA) 它表示的是一种长期管理体系, 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评估标准, 其应用不应受到相对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所影响。与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相比, EVA更加重视股东的利益, 使利益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 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相信随着公司外部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治理结构的逐步更改, EVA理论也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中突现出其自身的价值量。

二、EVA的作用

EVA具有强大的经济职能和实用价值, 在运用EVA的评估核算中它改变了会计报表的缺陷, 全面考虑资本的成本。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管理者了解公司的情况, 这也就要求管理者具有更高的职能素养。总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 激励性功能

激励性功能既是EVA的首要功能, 也是它关健性的功能。通过EVA作为核心, 考虑经营者激励机制将有利于经营者行为规范受到规则的优化, 可以更大程度地维护所有者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拿传统的激励机制来说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一、它有利于克服经营者经营行为短期化, 有利于公司经济结构的稳定。这是因为EVA扣除了资本成本, 而短期的经营行为只是一种预期成本、未来成本, 只考虑到了眼前的利益。EVA则考虑到了受风险因素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 所以必然对经营者经营行为的长期化有利。第二、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 减少因做假账给公司带来的危害。一方面, 调整财务会计报表的过程本身就审计和监督强化的过程, 消除假账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 EVA的调整就是为了给经营者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 从而降低EVA虚假的可能。第三、加强风险承担责任, 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趋于一致, 让经营和所有者的利益相统一, 消除两者的利益分歧。EVA管理机制的奖励方式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也给我国的公司改革留下了巨大的遐想空间。

(二) 全面性功能

EVA理论提出了全面成本管理方案, 具有全面性功能。指出经营成本不仅仅是帐面上已经发生的可见的经营成本, 而且还应该包括极易被忽视的一些隐性的未能反映的资本成本。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就容易损害股东的利益, 降低资本的使用效率。如果某项营运业务的变革需要提高经营成本, 但是如果它会降低资金的使用, 以更大数额减少资本成本的运用时, 这样的变革就会使会计利润得到消减。从整体上提高管理的水准。

(三) 系统性功能

以EVA为管理核心机构构建的公司的综合财务分析系统是一种功能相对完善的评估系统。它所具有的关系链和管理方式可以为经营管理者理清思路, 系统地指出对于增加EVA所需要采用的途径和对策。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财务战略和EVA的管理机制将为公司战略性决策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EVA管理系统是公司决策的可实性的必不可少工具。

(四) 文化性功能

EVA不仅是公司管理机制的一种科学的度量方法, 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种企业文化。他的产生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据欧美一些国家企业的实践经历, EVA的实施不但要力求简便易行, 而且培训也应该考虑到每一位员工和每一位部门经理, 只有共同参与, 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考评期也不是按年度进行, 而是每季每月地进行考评, 通过每一位员工的长期不懈努力和艰苦的奋斗, 所形成的能被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EVA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氛围, 企业在EVA文化的熏陶下才能其共同进步, 同步发展!

EVA是一种新生的企业管理评估模式, 通过EVA衡量标准来评价财务业绩,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 考虑了资本成本对企业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财务会计评估模式只是债务资本的成本估量, 没有把权益资本成本和营业利润分离开来, 但这是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这样的评估并不能真实的在会计利润下计算出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这样也会使经营者产生错误的意识, 以为权益资本本身就是一种免费资本, 从而不重视其资本使用的有效性。EVA就能很好的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相连, 在此基础之上, 因为EVA是一个绝对值, 它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决策方案等方面的不足。同时EVA的决策力度的增加也必然使股东财富得到提升。

(2) EVA能把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准确地反映出来。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是通过利润来反应企业经营业绩, 这样就容易使经营者为了经营业绩而制作假账。而EVA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从计算式中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科学适当的调整更新, 避免了假账的产生。

(3) EVA能通过公司及公司下属部门之间的相互调节, 有效地解决上市公司分散经营中所产生的管理不便的问题。公司和公司下属的各部门都可以根据各自的股份来确定部门经济增加值的目标, 通过各部门之间的技术互补和资源共享达到和谐共处。每个部门可以对于不同的财务目的制定自己的规划方案。公司总部则可据根据公司部门的EVA指标及总体规划方案和总资产的多少, 综合制定出公司的EVA发展目标。所以许多经营上的问题能否解决其答案都取决于股东的价值是否增值、EVA目标能否实现。

(4) EVA可作为财务预警指标。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指标, EVA更加可靠。首先, 它作为一种价值指标不仅充分利用了公司所提供的全部信息, 也考虑到了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 而且也把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考虑在内。而传统的指标只能完全依赖于企业内部所得到的的报表信息;其次, 由于EVA指标是在现行的会计政策上进行的一系列调整, 它改变资本结构, 减少了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所带来的麻烦, 节省更多的管理的空间, 和传统的会计指标相比, 它能更全面具体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的情况;再次, EVA能较早地发现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问题, 从而应用EVA分析问题并解决企业在经营中产生的不足。

(5) EVA指标能够真正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业绩利润的评价指标和EVA评估指标相比, 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也考虑到资本成本的范围之内, 有利于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在经济效率等方面的不足, 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及企业各部门的资产运行情况。

(6) EVA从长远考虑注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它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要从长远利益考虑企业的投资决策,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如从传统型向新产品的开发研究过度、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等。所以, EVA指标的应用不但符合企业的长远规划及长期发展利益, 而且也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 有利于从社会层面提高技术水平, 促进社会的发展,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EVA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分析

EVA (经济增加值) 反映了一个企业在经济意义上而非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 它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调整和分析得来, 反映出企业营运的真实状况以及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能力。在信息经济时代, 与客户、供应商的默契关系、品牌商标、人力资源开发和创新这些无形资产对企业也日渐重要。会计上把这些无形资产的投资列为需要控制的费用开支, 而EVA则把这些投资作为资产负债表中一种需要培育的新型资产。这些新型资产会在将来的EVA中相应摊销。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的原因是为了促使管理层自始至终注重培养企业生产力以获得持久的经济效益。无论新旧经济, EVA方法都强调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投资回报率。而现有的会计制度否认这些无形资产的存在误导了许多人, 许多高层管理人员注意到公司的许多无形资产都不能在会计报表上得到反映。为了反映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 公司管理层通常用客户满意度和其他一些指标作为近似的衡量标准, 这些指标由于仅仅反映了部分情况是不能够替代财务指标的, 有时还会误导决策者。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修改现有的财务报表及旧经济的会计准则, 采用新经济会计准则, 应用EVA。它可以应用于衡量企业的经营和所投入的全部资本成本能否持平或是有盈余, 也就是有利润收入, 如果EVA>0, 表示企业收益高于投入的资本成本,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债券所有者创造了新价值, 股东将会收获更多的利润;相反, 如果EVA<0, 企业所创造的价值量将有所毁损, 股东的财富也将不断地消减, 对股东来说是一种损失;若EVA=0, 则就可以证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股东所期望的最低风险报酬。EVA方法考虑了经营的全部成本, 而且目前的会计评价方法没有考虑权益成本, 反映的只是“会计利润”。在企业创造财富之前, 对于公司就一直要为国家的税务买单, 相对于消耗来说企业一直是在消耗财富。

相比之下, 经济增加值 (EVA) 与税后净营业利润大相径庭,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税后净营业利润=利息支出部分+税后净利润, 其中股东的的利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税后净营业利润=公司的销售收入—净产值 (即除利息支出之外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所以, 税后净营业利润实际上是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 它反映的是公司资产在投资上所取得的盈利情况。除此之外, 还需要调整会计报表的处理方式, 以确认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其税后净营业利润与会计利润表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在企业经济增加值 (EVA) 指标的计算评估中, 关键性就是在会计利润之上进行的会计调整的计算。公式为:EVA=息前税后净经营利润 (NOPAT) -资本成本率×投入资本。在EVA的计算中, “投入资本”和“NOPAT”并非会计上的意义, 而是经济意义上的EVA指标。它的基础是会计框架下的财务报表, 例如“投入资本”就是以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计算而得, 而“NOPAT”则是从会计报表中的损益表中数据为基础而得出运算结果。会计处理是一种可多选的处理方法, 再加上利益的驱使, 会计报表编制者对会计准则的滥用和操纵, 从而导致会计报表的数据的失真。为了解决财务报表中存在的假账可能, 提高EVA评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其计算中, 所运用的会计数据的来源和数据的通道要进行有效地科学的调整。EVA计算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会计调整。考虑到EVA计算的复杂性及调整的必要性, 可将EVA的计算公式修改如下:

EVA (经济增加值) = (税后净经营利润±会计调整) — (投入资本±会计调整) ×资本成本率

EVA可以用来作为企业选取项目的一个方面。如果是以利润为参考作为企业选取项目时, 若利润这一因素不变, 就可以得出各个项目的EVA, 通过EVA的的值来选取项目。这个过程, 常用的公式有:

上式中, Si是项目i成功后所能收获的利润;Pi是项目i成功的概率;Ui是项目i的资金总额;t是企业所得税税率;r是综合资本年回报率;Fi是项目i失败后的损失金额;d是项目以天为单位的周期。公式 (1) 是通过风险预期货币值理论来计算项目盈利的年平均结果, 在将来项目中包括成功或者失败的风险。预期盈利额则是通过概率计算出来的平均利润值。公式 (2) 是EVA值的计算, 是考虑到项目资本成本的机会成本得到的值。EVA的值反应的是项目的盈利能力。公式 (3) e的是EVA率计算, e表示的是项目的盈利水平。e与项目盈利水平成正比。通过e的值可以进行项目的选择。假如某企业有3000万元项目总资金, 可选的项目建议方案有3个:

首先根据风险的不同, 计算出各项目的平均预期利润货币值EMVA=500×50%-300×50%=100 (万元)

EMVA=100×60%-80×40%=28 (万元)

EMVC=300×80%-500×20%=140 (万元)

若综合资本年回报率r为10%,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t为15%, 这时通过上面的公式可以分别计算3个项目的EVA的数值:

EVAA=100× (1-15%) -1 000×10%×240/365=19.25 (万元) EVAB=28× (1-15%) -800×10%×210/365=-22.23 (万元) EVAC=140× (1-15%) -1 200×10%×240/365=40.10 (万元) 计算结果项目B的EVA值小于0, 项目A和C的EVA值大于0。可见项目B可能出现利润情况有不确定因素, 所以从财务和风险的角度来考虑, 项目B并不是一个好的建议项目。计算项目A和项目C的EVA率eD的值为:

通过EVA率的计算, 根据e值的大小, 从风险的角度来考虑投资项目, 项目C应该为首选项, 项目A次之。通过这样的方法, 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出投资风险较小和利润较高的投资项目。

EVA的调整的关键是将财务信息转化为经济结构下的经济信息, 是以一定时期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的调整方案, 从而将会计领域的财务信息转化为经济利润意义上的EVA。在EVA的计算中, 它将把非经营的支出如培训员工、研发经费等作为投资考虑, 将其资本化。通过运用偿债基金法对折旧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从而保证会计回报率和经济回报率趋于一致。由于EVA运用的根本目的在于便于管理者能够得到灵活应用, 他所得到的并不是一个完全准确的数值。但是通过EVA标准将有助于实现股东财富利益的最大化。目前, 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对EVA计算明确地做出关于无息流动负债、研究开发费用、利息支出、主业在建工程、非经常性收益在内的5个方面的整改。整改后EVA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增加值 (EVA) =净利润+ (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 × (1-25%) — (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平均资本成本率5.5%。从整改后的EVA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对EVA的调整事项只列示了无息流动负债、研究开发费用、利息支出、主业在建工程、非经常性收益这5项调整内容, 而这5项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域, 从中可以看出国资委对EVA指标的调整充分考虑了EVA指标在人们的意识中最初的意识形态和对其使用简便易捷。

综上所述, 经济增加值 (EVA) 指标在企业的管理中能从会计层面反映出企业营运的真实状况以及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能力。它通过价值创造的理念引导企业从长远考虑、做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这对于我国现行的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架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EVA作为价值创造的考核衡量指标, 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 这是一个会计领域的系统工程。

四、EVA对会计的借鉴意义

近几年开始EVA引进到我国的企业评估管理中, 目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 它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财务计算和价值评估领域的会计指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运用EVA指标进行的财务管理中, 就目前情况看来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激励手段, 并且还能反映出股东财产的真实状况。EVA对于企业来说, 它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单从EVA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这点。更重要的是它充分考虑了企业的主体利益, 从整体上把我公司的发展规划及目标, 由此可见其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

从EVA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来看, 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只是一种虚拟的假设方案, 是通过把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 这样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股东的利益, 存在重大缺陷, 造成了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与股权所有者在目标上的冲突, 特别是经理和股东之间的矛盾激化, 这将严重影响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纽带, 并不仅仅是债权人、股东、经营者等所占有的共同的资产。企业的主导是利益的相关者, 作为一种利益的生存方式, 股东只是通过手中的债券拥有一定比例的实物资本, 但不可能拥有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传统的股东财富只是单纯地考虑股东的利益而没有兼顾到各个相关主体的利益, 虽然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到了这一因素, 它仍然没有考虑为创造价值所投入的资本的问题, 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EVA值的计算运用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报表中将会从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的发展提高一个层次。

初始投入的资本和资本的增值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 一个企业如果要增加其价值, 就要从初始投入的资本和资本的增值这两方面着手。仔细考虑不难发现, 企业价值与产值存在着共同的缺陷, 就是在利益的最大化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与之相比, EVA就能较好地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解决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更能体现出现代企业发展特色。现代经济环境中的企业应以EVA值的最大化为其发展目标, 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EVA实际上反映的是公司员工自身的权益, 这一概念引入会计系统中, 将会对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及会计报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EVA的职能分析, 它既然是企业员工的投资收益的数据表现形式, 就必须对员工的投资收益进行资产的确认, 以更加准确地给公司做出发展的规划目标。EVA的计算, 更多的考虑到了公司的利益, 是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反映, 从这个方面考虑, 和EVA的对比中会计确认的原则必须加以修正, 改变计量的属性单一化的模式, 扩大其确认的范围, 才能更加准确地适应新的经济模式,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由于EVA代表的是公司的部分权益而不是公司的整体利益, 所以, 在在损益表中, 股权成本将与债权利息一样计入财务费用中, 而且分配表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因此会计报表必须增加新的相关项目和应付利益的项目, 以显示公司的发展情况。总而言之, 鉴于EVA在财务会计中的重要性, 以及给会计评估策略所带来的影响, 目前只能通过调整会计信息得出EVA评估数值, 从而根据评估数值来制定公司的财务策略, 还不适于引入会计系统中。而从实际情况来考虑, 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报表的形式划分企业的主体利益, 明确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反映出企业在资金运作上的情况, 从而更加全面地实现企业的控股和规划。

参考文献

[1]李琳:《论EVA对会计的借鉴意义》, 《现代会计》2004年第3期。

上一篇:通胀压力下一篇:效能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