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形合(共7篇)
英语形合 篇1
一、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经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商务英语成为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 而在涉外商务活动中, 对商务英语形合与意合的研究, 对正确运用商务英语, 实现成功的商务交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和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性特征。如当代翻译家奈达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 也许在语言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 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不同的文化习俗、历史背景和审美情绪都制约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仔细研究英汉两种语言, 我们就会发现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上的差异, 不可避免地也会呈现在商务英语的不同层面上。西方的思维是分析型思维, 英语以形合为特点, 形合法是指在语言的组织时, 通过连接手段将一个分句置于另一个分句的从属位置上, 使得主句和从句之间以及其它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非常分明。英语的句子枝蔓横生, 互相攀附而不失严谨、慎密, 句子内部的逻辑推理关系与逻辑非推理关系非常清晰可辨。通常使用各种连接手段, 多使用从属连接词诸如because, although, since等, 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如who, which, where等以及动词不定式结构等。其从属分句既可置于主句之前、之后, 也可镶嵌在主句之中。在英语中, 各种词、词组、时态、语态、主句和从句等都有明显的标志形态, 可以实现相当复杂的组合, 各种短语、从句围绕核心句 (即主句) , 通过相关的联系词非常繁复地组合在一起。从美学角度看, 就是焦点透视。我们可以以主句为焦点, 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分析并理清句中其它成分与主句的逻辑联系。英语长句看起来繁烦累赘, 实际上是通过严整的结构表达出一种中心明确、层次清楚的逻辑意念。注重的是句子结构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中国的思维方式以整体性为基点, 把事物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笼统的直觉综合, 重了悟而轻形式论证, 这使得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以游动的视点观察事物, 从整体的角度把握, 对事物不甚讲求分析, 而是更多地进行直接的描述, 汉语以意合为特点, 反映了汉民族历经数千年积淀凝练出的一种特有的审美思维范式。汉民族擅长归整为零, 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对待事物, 语言表现为多主题句, 在同一主题下诸多小句按自然逻辑事理加以铺排, 形散神聚, 读之浑然一体。就美学而言, 汉语崇尚“神聚”、“简约”, 少用连词、关系词, 这也正是语言显得简练、含蓄、优美而韵味十足的原因之一。
二、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 汉译英中英语形合的分析, 在汉译英中, 我们应该添加连词, 将英语译为复合句、条件从句、目的从句, 以下是英语形合的实例。
e.1承蒙新忻有限公司的介绍得知贵公司名称, 我们非常乐意与贵方建立贸易关系。
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Xinxin Co.Ltd., we have learned with pleasure the name of your firm and shall be glad to enter into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you (Yi, 2004:37)
在以上例句中, 英语看上去像汉语, 我们在翻译这些句子时, 要添加”and”, “and”显示了英语和汉语的不同。
2. 从句的翻译。
e.1可以肯定地说我方价格是相当合理的, 质量与我方产品相同的供货商不可能报比我方更低的价格。
We can safely say that our price is quite realistic, it is impossible that any other suppliers can underquote us if their goods are as good as ours in quality (Yi, 2004:85)
从以上例句, 我们有必要分析汉语的内在逻辑关系, 添加连词 (such as, if, once, when) 后, 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就非常清楚, 只有找出汉语中的条件关系, 在英语中添加连词, 才能使翻译自然、地道。
e.2.根据你方询价单所提设备及其数量报盘如下, 并随送有关资料。
As requested, we are sending you this offer for the quantity of special equipment as enumerated in your enquiry together with some related literature (Wang Da-lai, 2005:43)
第二个例句中的“并附送有关资料”和句中的第一部分是平衡的, 经过仔细分析, 发现句子的第一部分是中心, 而后半部分是补充, 因此我们将它翻译成介词词组, 这样逻辑关系清楚, 符合英语形合。汉语很少使用连词, 没有动词的变形, 常使用动词, 语言表现多为主题句, 形式上松散, 但内涵丰富, 在翻译时要注重分析汉语的内在逻辑关系, 用英语的语法来表达。
3. 英译汉时汉语意合的分析。
意合是一种语言优势。西谚云: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简洁乃智慧之灵魂) 。以下面诗句为例,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英译:
When you look afar, the mountains are green and clear, But no sound of stream is heard when listening near.The flowers remain in full bloom when spring’s away, A human being’s approach the bird doesn’t fray.
英汉对比, 汉语诗句的表达圆润畅洁, 音律铿锵。英译却遣词趋多, 将隐含变成了明示, 加上when, but之类的词, 否则将被视为unidiomatic, 汉语话语之间的词与词、句与句等语言单位之间的结合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而主要凭借语意上的关联进行, 即:注重隐形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 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 (连淑能, 1993;53) , 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灵活多变, 汉语里没有像英语中经常使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 介词的使用也很少, 名词和动词都没有形态的变化, 代词的使用远没有英语那样频繁, “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 (连淑能, 1993;54) , 汉语的意合法是通过语序、词语本身、词汇接应、结构平行、重叠形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推理、约定俗成的紧缩句以及历经千锤百炼、言简意赅的四字格成语来实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合的特点很好地表现在这首古诗中。
e.1.As the successful bidder of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southwest China, we are thinking of ordering some equipment in China according to drawings and specifications attached to this fax (Wang Da-lai, 2005:41)
我公司已在中国西南一项水利工程中标, 拟在中国订购一些设备, 随传真送上设备清单和图纸。在英译汉中, 原因状语从句应审慎地予以处理, 例句中“as”“so…that”等无需翻译, 如果添加“因为”、“如此…以致”等, 译文会显得不通顺, 而且累赘。汉语重意合, 在翻译中要注意。
4. 包含有许多连接词长句的翻译。
e.1 The packing of our men’s shirt is each in a ploy bag, 5 dozen to a carton lined with waterproof and bound with two iron straps outside (Fang, 2005:25)
我方男衬衫的包装为每件套一塑料袋, 5大袋一纸箱, 内衬防潮纸, 外打铁圈两通。
英语句子无论多长, 都可以归结为SV或SVO配列的主谓提擎全句的基本程式, 句子的语义重心往往在句首, 这是句子的中心所在。这也符合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的做法。但汉语则多用小句, 强调按时间顺序和事理排列, 形态上往往不分主次, 靠语序和虚词等表达其内在意义, 尽管较多使用动词, 但不以谓语动词为核心。英汉翻译时, 可多采用流水句, 一个小句一个小句地按照汉语的逻辑事理顺序编排出来, 最重要的信息常常在后边。在英汉互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行文方式上的区别, 并在目标语中以符合目标语的地道的行文方式体现源语的信息及其语义关系。
三、以意合为特点的汉语在翻译过程中可利用形合法的优势
商务英语的翻译正式、严肃, 要求简洁、清晰, 在英汉翻译中采用形合句的优势, 首先, 可以明确地再现原句内部所含的清晰的逻辑推理关系和逻辑非推理关系。
e.1 If it insures a shop and then receives a suspicious claim, it will investigate the claim as a means of protecting itself against false claims (Sun, 2001:40) .
如果它为一家商店保了险, 后来又收到了可疑的索赔要求, 它就会调查这项需求, 这是使自己免于上当的一种手段。
其次, 采用形合句有利于再现原文中的强调意味。因为形合透明, 意合含蓄, 透明的强调要比含蓄的强调要显著。
e.1.How could you, when you know that this might damage the apparatus (Mao, 2002:127) ?
既然你知道这样会损坏仪器, 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e.2.Please take necessary precautions that the packing can protect the goods from dampness or rain, since these goods are liable to be spoiled by damp or water in transit (Yi, 2004:171)
由于水泥在途中易于受潮或受雨淋而变质, 因此务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得包装能够防潮免遭大雨浸蚀。
假如把第一句翻译成“你知道这样会损坏仪器, 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会给人一种“轻描淡写”的感觉。
再次, 采用形合句可以使译文有利于承上启下, 前呼后应。如:
In most cases, the parties to a contract should know beforehand what packing is needed for the safe carriage of the goods to the destination.However, since the seller’s obligation to pack the goods may vary according to the type and duration of the transport envisaged, it has been felt necessary to stipulate that the seller is obliged to pack the goods in such a manner as is required for the transport, but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the circumstances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 are made known to him before the contract of sale is concluded (Wang Yuang-yuang, 2002:51) .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合同各方应该事先知道将货物平安运抵目的地所需要的包装, 然而, 由于卖方包装货物的义务随着设想中运输种类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变化, 因此有必要声明卖方有义务按照运输的要求进行包装, 但条件是, 在合同达成之前, 卖方应该获知与运输有关的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翻译中连接词翻译的重要性, 即使在英语中没有连接词, 但在汉语的译文中有必要加入一些连接词, 尤其在长句中, 这些连接词再现了英语中清晰的逻辑推理和逻辑非推理关系, 使得译文较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由于商务英语的特殊要求, 首先考虑的应是信息的传达而非句子的平衡和美观, 我们要使翻译正式、清楚, 涵盖更多的信息, 形合的句子逻辑性强, 清楚。在英译汉中, 为了强调句子的整体性, 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信息, 唯一的方法是采用英语的形合。简言之, 英译汉时我们应明辨句子的逻辑关系, 在汉语中加入连接词, 使得译文符合商务英语的特殊要求。
四、结束语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在商务英语中, 我们要考虑这两个因素, 充分掌握形合和意合, 作为从事英汉翻译的工作者, 要充分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各自特征, 并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尊重各自语言的特点, 卓有成效地将源语信息用地道的目标语传达出来。了解源语言中复杂的从属结构能否翻译成目标语, 在英译汉时, 不需要在汉语中添加连接词, 相反, 在汉译英时, 我们必须仔细分析汉语的句法关系, 在英语中加入必要的连接词来清楚地描述句子。掌握翻译技巧, 只要我们较好地、灵活地使用这一翻译策略, 就能够提高翻译质量, 使得商务交际顺利进行。
摘要:文章以浅析英语形合、汉语意合在商务翻译中的运用为选题角度, 通过列举大量的商务实例来详细分析形合与意合的体现与应用。着重分析商务翻译中, 特别是在英译汉中以意合为特点的汉语可以采用形合法的优势, 突出源语言的清晰逻辑关系、强调意味等。归纳出形合与意合的一定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旨在为商务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形合,意合,商务翻译,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Chen Qiujing.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M].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 2005.
[2].Fang Mezhi.A Course book on Pragmatic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
[3].Wang Yuanyuan.Business Import&Export Practice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2.
[4].常玉田.经贸汉译英教程[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2
[5].李运兴.汉英翻译教程[M].新华出版社, 2006
[6].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7].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8].孙萍.实用英汉翻译新法[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
[9].王大来.商务英语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 2005 (18)
[10].尹小莹.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11].张柏然, 许钧.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2
[12].赵越.关于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不同之我见[J].文教研究, 2004 (3)
英语形合 篇2
一、英汉语句子的形合意合特点分析
1. 汉语的话题——述题结构
汉语重意合, 句子以语义为核心, 造句注重线性流动, 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 层层铺排延展, 直到语义完结。形成“话题—述题”结构。例:这样的事儿/她见得多呢。话题“这样的事儿”, 是全句话的出发点, 但不是主语 (或动作的施事者) , 只是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
2. 英语的主语——谓语结构
英语重形合, 讲究形式的完备, 句子结构呈树权形, 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句子的主轴, 叠床架屋。王力先生曾指出, 西洋语言是法治的。刘宓庆教授也提出:“英语句子都有一个严格的SV提挈结构”。句子不论长短, 主谓必不可少;谓语若为及物动词, 则宾语必不可少, 形成了以SV为核心的五种句型。
二、汉语话题型短句英译策略分析
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 而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汉语的话题结构与英语的主谓结构并非对应关系。所以, 汉语话题型短句英译的关键是依照英语形合特点, 析出主干, 建构主语—谓语结构。
1. 直接对译
适用于话题和主语叠和的汉语句子。
例: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 看起来厚而不腻……→The water of Qinhuai River looked dark green but not greasy.
话题“秦淮河的水”和主语叠和, 可以直接译作主语。
2. 增添主语
1) 增添省略的动作行为者。适用于常见的不出现动作者的受事话题汉语句。
例: (你) 酒/喝不喝?酒/ (我) 不喝, 烟/ (我) 抽。→——Do you drink?——I don't drink, but I smoke.
汉语句去掉动作者, 自然简洁, 意思清楚。但译成英语时, 要补出主语“你”和“我”, 以便和谓语动词构成逻辑上的施动关系。
2) 添加形式主语。适用于由动词或分句做话题的汉语句, 英译常用it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 话题则相应转换成动词不定式、动名词或从句。
例:无证驾驶/是违法的。→It’s illegal to drive without a license.
3. 调整主语
1) 述题中的宾语调整为主语。适用于话题和施事主语不叠合的汉语句, 依照英语SVO结构调整, 由主语发出动作, 动作的方向从主语到宾语。
例:这间/可以住客人。→Guests can live in this room.
英语中“住”动作发出者只能是人, 不可能是房间, 应调整主语。
2) 述题中的话题调整为主语。适用于话题隐含“对于”、“关于”等介词, 独立于句子组织之外的汉语句, 译句主语应在述题结构里确定。
例:生物学/我是门外汉。→About biology, I know nothing.
话题“生物学”要补充介词“About”, 句子主语则为述题中的“我”。
3) 人称话题更换为非人称主语。适用于句首人称当话题的汉语句。
例:她看见那个洋娃娃就笑了。→The very sight of the doll made her smile.
保留人称话题“她”对译为When she saw the doll, she smiled.则汉味太浓。为符合英语普遍使用非人称主语习惯, 应更换施事主语, 将“看见那个洋娃娃”做名词化处理。
4. 转换为惯用结构1) 被动结构
不出现动作者的句子在汉语中很多, 如受事话题、时间话题或地点话题等, 往往译为英语被动句。
例:房子盖在西院。 (受事话题) →The house is built in the west courtyard.
去年发明了一种新型机器人。 (时间话题) →A new type of robot was invented last year.
2) there be结构
汉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存现句, 句首出现的话题往往是时间、地点短语。根据英语习惯, 可译为there be句型:以there作形式主语, 将汉语述题转换成实义主语, 话题则转换成状语或修饰语置于句末。
例: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城堡。→There stands a castl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5. 转换汉语动词的词性
汉语结构松散, 述题可层层铺展, 动词用得十分丰富。英语句子受主谓结构制约, 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 原来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 除了用非限定动词和从句外, 还大量使用名词、介词等来表达。因此, 汉语句子英译时需转换动词为其它词类。
1) 转换为英语名词
英语句法要求主语必须具有名词性, 因此动词概念名词化很普遍。很多名词由动词变化而来, 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概念, 这类汉语动词可译为英语名词。
例:中国代表团到达联合国总部/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The Chinese delegation's arrival at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aused an enormous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为符合英语行文规则, “引起”宜做谓语动词, 动词“到达”转化为抽象名词arrival。
2) 转换为英语介词结构
英语中介词结构常用来表示伴随、状态等动态概念, 这类汉语动词可译为英语的介词结构。
例:他拿着书走进了教室。→He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3) 转换为英语形容词
英语中表示知觉和情感等的形容词 (如afraid, aware等) , 本身含有强烈的动作意义, 这类汉语动词可译为英语系动词加形容词。
例:他怀疑病人能否痊愈。→He was doubtful of the patient's recovery.
4) 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副词
部分表示动作和状态的汉语动词, 可译成英语系动词或动词加副词。
例:紫荆花都开了。→The redbuds are out.
这个药丸我吞不下。→I can’t get this pill down.
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英汉语言关于形合和意合的差异也是相对而言的, 在汉语短句英译过程中, 应该仔细琢磨, 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 发挥英语语形合优势, 有效传原文信息, 提高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mas, 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3
[2]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3]王力.王力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英语形合 篇3
关键词:翻译,错误分析,语篇衔接,意合理解,形合表达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时所需的英语沟通能力。而作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之一的翻译就是交际, 并且是跨文化交际, 是不同语言间沟通的桥梁。翻译应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应成为衡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新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才培养越发显得迫切。本文通过错误分析理论语篇衔接错误分析对学生翻译竞赛英译段落的研究, 找出其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探寻本科生翻译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方法上, 本文的研究是通过错误分析理论进行的。错误分析理论是二语研究者的研究工具, 也是当代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错误分析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以Pit Corder为代表。Corder最早从认知心理学原理上阐述了错误的性质、意义及分类方法, 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揭示学习过程中的普遍规律;美国学者Carl James (2001) 认为错误分析是“研究不成功的语言的出现、性质、原因和后果的过程” (James, 2001) 。Pit Corder和Carl James有关错误分析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 对于外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语习得研究围绕错误分析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内容上, 本文的研究是对学生翻译竞赛汉译英段落进行的。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陕西省翻译协会和西安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联合举办了“西安协作区军校第一届军事英语翻译竞赛”。本文语料由此次竞赛汉译英获奖学生译文组成。该语料选择的原因有三:1.竞赛试题题目为一般军事题材文章, 非专业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文章, 符合本科学生的认知范畴。基于该语料的研究不仅适用于对军校学生军事英语翻译技能的教学, 也适用于对非军校学生应用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2.在此次竞赛中, 学生有足够时间推敲译文 (由竞赛通知到截稿日期时间为7个月) , 其译文质量能准确反映其翻译能力和翻译教学的效果。3.我们具有此次翻译竞赛获奖学生译文一手资料。
三、翻译错误分析
1.收集语料。采用翻译竞赛汉译英获奖学生译文组建一个翻译语料库。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9篇、优秀奖11篇, 共27篇。竞赛试题汉译英原文为四段, 限于篇幅, 本研究仅分析其中一段。
试题原文:
21世纪的中国陆军, 在进一步加强机械化的同时, 信息化建设迈开了大步。电子信息装备的数字化、综合化、一体化、保密和抗干扰能力有所提高, 利用、控制电磁频谱和及时、准确地遂行各种电子信息支援保障任务的能力得到加强。
2.错误分析。Carl James提出的错误分类框架中第三大错误类型为语篇错误, 其中第一小类具体错误为衔接错误。 (James, 2001) 而段落翻译与单句翻译相较, 一个重要之处在于译文必须构成篇章。篇章与非篇章 (non-text) 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篇章性 (texture) , ……而篇章性是由衔接关系 (cohesive relation) 形成的。 (Halliday & Hasan, 1976) 因此, 我们进行段落翻译语篇错误中衔接错误的分析。
首先, 分析原文衔接关系:原文体现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一段两句中的语义重心如下粗体所示。
21世纪的中国陆军, 在进一步加强机械化的同时, 信息化建设迈开了大步。电子信息装备的数字化、综合化、一体化、保密和抗干扰能力有所提高, 利用、控制电磁频谱和及时、准确地遂行各种电子信息支援保障任务的能力得到加强。
段落语篇衔接由三者间存在的意合关系实现, 即:陆军的能力1和能力2。
其次, 分析译文衔接关系: 译文应体现英语重形合的特点。 段落语篇衔接主要由形合关系实现, 手段有:reference (照应) 、substitution (替代) 、ellipsis (省略) 、conjunction (连接) 、reiteration (复现) 、collocation (同现) (Halliday & Hasan, 1976) 。译文应通过以上5种手段实现原文中“陆军、能力、能力”三者间存在的关系“陆军的能力1和能力2”。换言之, 译文须忠实于原文汉语意合衔接的理解并须是英语形合衔接的通顺表达。
27篇译文衔接分析如下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 27篇英译段落中, 译文实现原文“陆军、能力、能力”三者间关系“陆军的能力1和能力2”的情况是:能力1——能力2衔接17篇 (62.96%) , 即第1、3、4、5、6、7、8、9、10、11、12、13、18、19、21、24、26篇;陆军——能力1衔接3篇 (11.11%) , 即第4、6、7篇;陆军——能力2衔接3篇 (11.11%) , 即第4、6、24篇。因此, 实现了原文衔接关系的译文只有2篇 (7.41%) :第4篇和第6篇。
分析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未能在译文中实现语篇衔接。
四、汉译英语篇衔接能力培养
对于培养汉译英语篇衔接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意合理解培养。理解汉语原文, 应理解到汉语意合的语篇衔接特点。一是汉语的“话题——说明”结构, 在理解时, 用“话题——说明”结构分析汉语语篇, 相较“主语——谓语”结构能更清楚地显示汉语语篇的衔接;二是逻辑关系, 汉语主要是以逻辑为纽带进行语篇衔接, 但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三是信息顺序, 理解汉语语篇衔接需要把握局部信息与整体信息及局部信息与局部信息之间的顺序关系。
2.形和表达培养。表达英语译文, 应表达出英语形合的语篇衔接特点。英语的语篇衔接主要是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实现的。前者有照应、替代、省略、关联, 后者有复现和同现。这些手段使语篇各部分衔接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体。
当然, 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 并非意味着理解汉语只理解意合, 表达英语只表达形合;在汉译英实践中, 也会出现汉语原文涉及形合或英语译文可以意合的情况。
五、结语
在汉译英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掌握汉语原文意合理解和英语译文形合表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加强学生汉英双语基本功, 提高学生汉译英能力, 为其进行翻译实践打好基础, 为其参与国际交流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形合和意合:英汉翻译对比研究 篇4
翻译是把第一种语言 (源语) 所表达的东西用第二种语言 (目的语) 重新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翻译工作要求尽可能做到忠实、通顺、尔雅, 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应按照英语和汉语各自的习惯灵活处理翻译语句。英汉翻译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然而在翻译实践中, 若把此理论简单理解为“英译汉只要把形合变为意合, 汉译英时把意合变为形合”的做法是不全面的。事实上, 任何语言都是形合与意合兼而有之的, 只不过它们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现趋势上有些差异。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差异特征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英语的显性特征与汉语的隐性特征比较
英语句子重形合, 因为英语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较明显的词语分类。英语语法成分都有其独立的句法作用, 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句子以限定动词为中心, 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句子中都有较全面的体现, 英语话语交际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汉语句子重意合, 与英语相比,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标志, 汉语的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隐含的语义关系来表达, 它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 而往往只求表意即可。
1. 英语的形合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的连接词、短语或从句, 注重显性接应 (overt cohesion) , 即讲求结构形式的完整。汉语造句却很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注重隐性连贯 (covert coherence) , 讲求逻辑顺序和意义的连贯。
(1) 形式手段连接。英语句子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 而且用得十分频繁。英语中的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 如who, that, which等来连接主句和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或表语从句。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如and, or, but及when, while, since等, 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分句, 如:
例1.说是说了, 没有结果。 (等于我虽然说了, 但是没有结果。)
I've made proposals, but they proved futile.
(2) 非谓语动词。英语中的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称为非谓语动词, 它们是英语中使用频繁的一种表达方式。一般情况下英语句子的主要部分用动词表达, 其余的部分则经常使用非谓语动词及其短语来表达, 各分句结构之间是主从逻辑关系。而汉语在叙述一件事时, 多用一连串的动词, 各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如:
例2.Standing firm and profound among nations of the world, our great motherland has become an ever stronger force which nobody can ignore.
我们的伟大祖国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巨大力量。
(3) 介词。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 据统计, 英语各类介词共约286个, 有些学者把英语称为“介词的语言”。大体包括简单介词 (at, about, after等) 、合成介词 (inside, into, upon等) 、成语介词 (according to, along with, because of等) 。英语句子用介词使句子成分连在一起, 而汉语中介词极少且常常不需要介词的连接, 只是将其转化为短小的分句, 然后排列在一起, 通过意思的连贯联系起来。如:
例3.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dwel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
农民缺乏训练, 许多农场生产效率很低, 这就使得大多数农民在他们国家里处于贫穷的困境。
(4) 其他显性特征。英语中有很多形态变化形式, 包括词缀变化, 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 (如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比较级、人称等) , 还广泛使用代词以保持前呼后应的关系, 以及使用“it”和“there”做替补词起连接作用等等。如:
例4.They would have had to live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under the stigma that they had recklessly precipitated an action which wrecked the Summit Conference and conceivably could have launched a nuclear war.
他们恐怕免不了在有生之年要蒙受不洁之名, 人们会说他们贸然采取行动, 使最高级会议遭到搁浅, 而且可以设想, 还可能挑起了一场核战争。
2. 汉语的意合
汉语中没有英语中那么多的形式装置, 但是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合句中, 分句含义却有主有次, 词语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 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所以, 汉语的意合法常常采用以下手段:
(1) 语序。语序既包括单句中各个词的变化, 也包括复句中主句和从句的排列顺序。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词汇缺乏形态变化, 词语之间的关系经常要凭借语序的使用表现出来。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中, 很少用到关联词却能体现出“因为”、“如果”、“虽然”、“即使”等含义。据统计, 汉语中三分之二的主从复合句不到必要不用关联词。而在英语的复合句中要用关联词, 表示时间或原因等的状语从句可以置于主句之前或之后, 不影响其意义的表达, 语序很灵活。
例5.车未停稳 (前) , 请勿上下。
Never get on or off the bus before it comes to a standstill.
(2) 反复、排比、对偶、对照以及成语四字格等。这几类词句整齐、匀称, 往往不用关联词。此外, 这些汉语句式相对于英语句来说比较简洁, 通常英译此类汉语句式时, 应将“隐含”变成“明示”, 在逻辑上理解主句与从句的关系, 并使用适当的连词而构成形合句。如:
例6.宁可玉碎, 不为瓦全。 (对偶)
It's better to die than to live when life is a disgrace.
(3) 紧缩句。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所谓‘紧’, 就是紧凑, 是取消各分句之间的语音停顿, 让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所谓‘缩’, 就是压缩, 是略去原来分句的一些词语, 让它们简约些。”这类句式简明紧凑, 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往往是隐含的, 而在英语中这类语句并不存在, 所以译成英语时则以形合句表达。如:
例7.小巫见大巫。
The moon is not seen when the sun shines.
二、“形合”和“意合”的差异与翻译实践
在英语句子中, 通常以谓语动词为中心, 借助具有形式关系功能的词语, 进行结构搭配, 把各个分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在汉语句子中, 主谓支撑能力较弱, 有的句子甚至无主语。汉语的语法结构常常是隐性的, 寓于语义结构之中。若想表达一些较复杂的思想时, 一般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来逐步体现。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 外语教师们发现中国学生总是受到汉语表达方式的干扰, 写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其实中国学生所犯的许多错误都是由于对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认识不清所致的。“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尊重每种语言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态结构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 而是随时作必要的调整, 把源语的信息用译入语的独特结构表达出来。”可见,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 译者应自觉地遵守这两种语言的形合与意合规律, 不可把英语的形态结构强加于汉译文, 也不可将汉语的形态结构强加于英译文, 而应该对译文的形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结语
通过以上从形合和意合的差异角度对英汉两种句子结构的详细分析, 在英汉互译中, 我们应该注意英汉思维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别, 总结英汉句子结构上的种种差异, 从而尽量克服英汉思维方式及其表现法的干扰, 翻出符合英汉各自表达习惯的译文。但形合和意合不是绝对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 现代汉语受西方语言的影响, 形合句比例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 现代英语的曲折变化功能减弱, 句子之间连接也表现出某些意合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正确认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及其相对性, 对于英汉翻译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9.
[3]王力.王力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4]张静.新编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
英汉构词形合与意合浅析 篇5
关键词:形合,意合,思维,构词
引言
语言文化的差异包括语言学, 文化学, 心理学, 哲学等很多方面,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 可以追究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意合与形合的区别。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组织方法, 是从意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形合 (hypotaxis) 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 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意合 (parataxis) 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 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连接。申小龙 (1992) 认为: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 强调主客的分离, 因此在语言上注重形合, 而汉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主客体的融合统一, 因而在语言上重意合。
本文试图从英汉造字构词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里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差异的问题, 即形合和意合的区别在词根词缀等构词方面的体现。
一、英汉词缀构成对比
英语属于一种拼音文字, 英语的符号系统只包含二十六个字母, 是形态语言, 英语是一种体现逻辑思维能力的语言, 其词缀功能主要为表义性词缀作为一种构词手段十分活跃。
英语中的词缀有两类:一类叫“派生性”;另一类叫“屈折性”。派生性词缀是一种与某个词根结合在一起时改变该词的词性或词义的粘着性语素, 如后缀-ly改变词性, 前缀dis-改变词义;屈折性词缀是一种既不改变词性也不改变词义, 只起一种语法作用的粘着性语素, 如动词的进行时态后加-ing, 复数名词后加-s。
英语中抽象名词多, 汉语中具体名词多。英语中有一整套表达抽象思维的方式, 使用大量抽象名词便是其一。英语中的抽象名词大多是通过虚化手段, 即通过加词缀, 尤其是后缀, 从其他词类派生而来。比如, 表示抽象名词:-ship hardship, leadership, friendship, ladyship, 和-hood manhood, motherhood, neighborhood, childhood。
而汉语中的名词, 除了哲学上的名词之外, 只能指称具体的东西, 而且可以说五官所能感触的。现代汉语的一些抽象词尾大多来自外来语。英语说明性词语多, 汉语形象性词语多。绝大部分英语具有说明性和功能性, 极少具备形象性。而许多汉语词都具备形象性。
汉语词缀是一个严密性与开放型相互对立和统一的系统。从文字系统上看, 汉语属于表意 (ideographic) 文字, 汉字四四方方, 字形与字义有很大的关联和统一。汉字, 汉语词中沉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意合是汉字词的灵魂。汉字有四种造字法, 其中“会意”和“指事”是典型的意合。比如, 会意字“灾”, 火在房子底下, 意合为房子失火, 表示“灾难”义, 非常生动形象。再比如会意字“从”, 由一前一后的两个“人”构成, 意合为一个人跟着一个人, 表示“跟从”义, 同样生动贴切。象形字“日”, “月”, 每个字所有笔画合起来就是该字所表达的客观实体的形状, 也是一种意合。形声字的形旁也表意, 比如“岗”, “岭”, “崩”都有“山”作形旁, 表示它们都与“山”有关, 这也是一种意合。
二、意合与形合的构词方式对比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 不会像英语名词那样改变自身的形式变为复数, 汉语动词也不会改变自身的形式表示过去, 现在进行, 将来, 完成和被动等。中国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 英美人逻辑思维比较发达。而汉语主要依赖意义的内在衔接, 形成一种隐约的意义脉络。
比较一组汉英对应的词语:牛—ox, 公牛—bull, 母牛—cow, 小牛—caff, 牛肉—beef这五对词语, 汉语只有“牛”是单纯词, 其余都是合成词, 英语则都是单纯词。这中合成词和单纯词的区别说明了汉民族在形成这五个词所表达的概念时, 只有“牛”是初始概念, 其余都是用两个现成的概念作为元素合成的新概念。而英语则都是初始概念。汉民族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 既注意了事物的特性, 又注意事物类属的共性和事物间的联系, 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 则强调事物的个性和差异。
而汉字的构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也是靠意合组合在一起的。比如“夏至”, “夏”是“夏天”, “至”是“到”, “夏”和“至”意合为“夏天到”, 表示一个节气。现代汉语绝大多数的合成词都是靠它们的语素意合而成的。比如“房奴”, 指因买房向银行贷了很多钱, 每月把收入的大部分还银行贷款, 而且还要还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人。“房奴”由“房”和“奴”两个语素构成, 意合为“房子的奴隶”, 生动形象地指代了这种人, 这种构词就是利用了意合法。再比如:单身族, 上班族, 工薪族, 打工族, 炒族, 边缘群体, 消费者群体, 读者群体, 弱势群体, 吸毒群体, 白领群体, 球迷群体, “族”和“群体”两个词构成的新词的应用说明了汉民族人重综合, 重归纳的思维特点。
小结
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言体系, 有着各自不同的构词方法和手段以及不同的构词形式和规则, 所以各自不同的词缀形式表示了各自不同的语义功能。这些构词方式体现出来的文化尤其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学习英语时, 如果我们能更多地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就能帮助我们排除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 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M].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乐鸣.语言与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语文出版社
[4]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
谈汉英翻译中的意合与形合 篇6
中式英语是汉英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产生的首要原因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中式英语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美国学者Joan Pinkham就写过《中式英语之鉴》 (The Translator’s Guide on Chinglish) 一书, 在该书中, 她把中式英语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不必要的词语或词组, 另一类就是句子结构的问题。在汉英翻译中, 由于意识形态和语言习惯的不同所引起的句子结构差异, 确实给译者带来很大的障碍。在本文中, 笔者将就汉英句子结构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意合与形合展开讨论, 针对这一差异所引起的翻译困难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二、意合与形合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 “语法最高结构单位是传统语法中所称的句子。句子是由小句组合而成的, 这些小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被称为小句复合体或复句 (clause complex) ” (胡壮麟, 2008:196) 。小句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语言逻辑关系, 即构成自然语言逻辑关系的功能语义关系。总共有两个语义层面:一个是意合 (parataxis) 与形合 (hypotaxis) 的相互依赖系统;一个是扩展 (expansion) 与映射 (projection) 的逻辑语义系统。下面的表格可清楚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 在相互依赖关系中, 意合中的复句是起始句加接续句;形合中的是主句加从属句。在逻辑语义关系中, 复句不是扩展关系就是投射关系。对于一个逻辑语义系统里是扩展关系的复句, 小句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不是意合就是形合;投射关系同样。在本文中, 复句中的扩展关系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总共有三种方法扩展一个小句:详述它、延展它和增强它” (胡壮麟, 2008:207) 。不管哪种方法, 复句内部的小句之间要么是平等关系, 要么是依存关系, 也就是意合或者形合的相互依赖关系。也就是说, “小句复合体的内在关系形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平等基础之上把几个小句放在一起;第二种是其中一个小句之于另一个是依存关系, 也就是, 其中一句的地位高于另一句” (Bloor&Bloor, 2003:175) 。
一般地说, “平级”句, 也就是并列句 (coordinating clauses) , 大多被and, but, or, so这样的连接词连接:“and表示增加或用于表明时间或逻辑顺序;but表示反义, 用于表明某种对比关系;or表示改变;so表示结果, 用于表明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Bloor&Bloor, 2003:179) 。这种类型的连接方式称为“意合”。
另一种扩展类型就是“形合”, 其中一个小句是主句, 另一个是从句。句子之间这样的关系可以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1) 限定性分句 (finite clauses) 。就是说, 小句间是由从属连词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 连接的, 譬如as, when, while, until, before, after, if, unless, since, because, where, whereas, so that。2) 非限定性分句 (non-finite dependent claus es) 。这种句型在英语中很常见, 它可以再细分为现在进行式 (V-ing form) 、过去完成式 (V-ed form) 和不定式 (to+V) 。3) 非限定性关系分句 (non-defining relative clauses) 或非限制性关系子句 (non-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 。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 由于汉语句子是意合的, 而英语句子是形合的, 很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现象。因此, 对于复句的功能语义关系的分析对于理解复句, 特别是长而复杂的复句是有益的。一旦真正理解了复句中的关系, 译者就能够突破汉语句子的形式束缚, 把汉语中深藏的功能语义关系挖掘出来并体现在对应的英译文中, 避免机械照搬而引起的中式英语。
三、原因及对策
1. 原因
对中英两种语言稍微有些研究的学者都会发现, 汉语中的大量句式都是多个小句并列组合, 很少或者没有相应的连接词来表明小句之间的时间逻辑关系, 汉语中的这种现象就叫“意合”;而英语中, 小句之间的连接词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现象就叫“形合”。
这种差异来自于两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从而体现在不同的语言句法特征上。Nida (1990:34) 在他的书Translating Meaning中说过, 汉语与英语之间最显著的语言差别就是意合与形合。英语属于西方屈折语言, 单词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表现在屈折变化、连词和介词上;换言之, 形式上的一致是英语的基本要素。而汉语中是看不到这种语言现象的。汉语的小句之间是平行关系。单词或者小句之间都没有连词来表明它们之间的时间逻辑关系, 相反, 词与词完全依赖内在逻辑连接在一起。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明显的句法差异, 程镇球建议:“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如果我们机械地照搬汉语句式, 平等地对待每个词组或小句, 那翻译之后的英语句子会显得拖沓冗长, 甚至原本的意思都会因此而被改变。” (程镇球, 1980:1) 也就是说, 照搬汉语句式结构, 就是破坏了英语的语言习惯, 会阻碍读者获取必要信息, 没有相关的连接词来表明小句之间的关系会致使信息的丢失或弱化。因此, 在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切换时, 需要创造一些“偏移 (shifts) ”。这种“偏移”的意思是在对源语向目的语转移的过程中, 偏移形式上的对等 (Catford, 1965:73) 。也就是说, 为了使得翻译之后的语言既在内容上忠实于源语文本, 又要让目的语读者感觉亲切地道, 译者绝对不能流于语言的表面形式, 而是要深入语言内部抓精髓。
2. 对策
针对这种翻译难题, 笔者提出的翻译技巧是“从属化 (subordination) ”, 具体地说, 就是把汉语句群的并列关系转换为从属关系。具体的规则可以归纳如下:1) 找出汉语句群或短语群中的关键信息;2) 分析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3) 把关键信息以主句的形式写下, 借助于英语中一切可能的从属手段, 比如不定动词、介词短语或者从属分句, 安排其他次要信息附属于主句。如此, 句子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合乎英语的行文习惯。
下面以实例来演示如何利用这种翻译技巧把汉语的并列关系转换为英语的从属关系:
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妇女不幸沦为二等公民, 他们往往成了歧视、暴力和羞辱的对象。
A: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women are regarded unfortunately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and they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discrimination, violence, and humiliation.
B:Regarded unfortunately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women in many countries and areas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discrimination, violence, and humiliation.
译文A忠实遵循了汉语竹节式的句子结构, 两个分句由“and”连接是并列关系;译文B用了一个过去分词短语作状语, 从属于主句。分析之后发现, 源语中的两个分句之间是隐含的因果关系, 正是因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妇女不幸沦为二等公民”, 她们才会“往往成了歧视、暴力和羞辱的对象”;过去分词短语表明了这种因果关系, 因此译文B更好。
例二:采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措施, 努力维护农民利益。
We need to adopt measures that conform to the WTO rules and effectively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Chinese farmers.
从表面上看, 汉语中的两个分句似乎是并列关系, 研究一下就会发现, 关键信息在前一句, 后一句表示行动的目的。因此, 笔者建议前面那句作为主句翻译, 后面那句以不定式目的状语的形式出现:
We need to adopt measures that conform to the WTO rules to effectively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Chinese farmers.
例三:我们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 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We steadfastly carried out overall planning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social programs in education, health, culture and sports and worked hard to resolv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笔者修改后的译文:
We steadfastly carried out overall planning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social programs in education, health, culture and sports, so as to better resolv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源语中,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属于“经济社会发展”, 所以用“including……”这样的现在分词短语表示伴随, 突出重点, 点明从属;同时, 用“so as to”这样明显的目的状语标识清楚显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例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一直比较平稳。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 双方密切合作, 论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A:The Sino-Arabic relations are developing smoothly.Since the Sino-Arabic forum was founded, the two sides carried out close cooperation.The forum developed rapidly. (By Beijing Review)
B:The Sino-Arabic relations are developing smoothly.Since the Sino-Arabic forum was founded, the two sides carried out close cooperation, which made the forum develop rapidly.
译文A中, 源语被译成三个句子, 句子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关系。而事实情况是, 正是因为彼此的密切合作才会有论坛的积极发展。译文B中用了个which引导的非限定性从句清楚表明了这种因果关系, 因此, 译文B更好。
四、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意合和形合, 并指出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意合与形合的不同, 汉英翻译中需要注意由此而引起的句子结构差异, 并作出适当调整。希望本文中所阐述的问题和对策能够为初涉翻译领域的人们带来一些启示, 减少中式英语的产生。
参考文献
[1]Bloor, Thomas&Meriel Bloor.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A Hallidayan Approac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2]Catford, J.G.A Linguisitc Theory of Translation.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3]程镇球.论汉译英的几个问题[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1.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和意合 篇7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学涉及句法的两个基本概念。其相应的英语表达系源于希腊语的hypotaxis和parataxis。
《英汉语言学词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对hypotaxis的释义是:形合法 (复句中同等句或从属句之间需要一种方式表达它们之间的句法关系) 。对parataxis的释义是:意合法 (分句中间不用连词) 。
这两条释义扼要简明, 但尚存难尽人意处。前者的“一种方式”, 稍嫌含混;而后者又失之过简。在众多外版辞书中以下两条释义深入浅出, 似更趋严密科学, 又佐以例句。
Hypotaxis (形合) :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 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Parataxis (意合) :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Example:The rain fell;the river flooded;the house washed away. (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
简言之, 所谓形合与意合, 主要指句与句 (含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 之间的种种逻辑是“隐含”于上下文之中, 还是以使用连接词加以“明示”的句法问题。
二、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语系, 在句法上各具特色, 其间差异不一。尽管形合句和意合句并存于英语和汉语之中, 但是经过观察、类比及分析,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 注重显性接应, 注重句子形式, 注重结构完整, 注重以形显异。句子以形寓意, 以法摄神, 因而严密规范, 采用的是焦点句法。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 而且用得十分频繁。以萨克雷的名作《名利场》为例, 我们可发现文中为了连接主句和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或表语从句使用了大量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 如who, that, what, where等, 而为了连接词、词组、分句或状语从句则使用了大量的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如however, and, but, until等。作为连接词、语或从句重要手段的介词在文中也是随处可见, 此外还使用了大量其他的连接手段, 如词缀变化、形态变化, 以及替补词“it”和“there”等。
与英语造句手段不同, 汉语造句注重隐形连贯, 注重逻辑事理顺序, 注重功能、意义, 注重以神统形, 注重意念连贯, 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 以神统法, 因而流泻铺排, 采用的是散点句法, 很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此外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 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 代词也很少用, 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 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这些特征充分说明汉语注重意合。汉语中常用的意合手段有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句, 以及广为运用的四字格。
同样以萨克雷的名作《名利场》为例, 形合句与意合句分别在英文版及其中译本中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换言之, 汉语具有较强的依赖其上下文展示复句内涵逻辑的表意功能, 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则需借助于不同的连接词以“明示”其内涵逻辑。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偏正式及联合式复句。
三、意合是汉语的优势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语言学家们曾持有一种普遍的观点, 即“中国语”是人类的“婴儿语”。但是, 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抛弃了这种荒谬的观点。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说, 西方语言学家们经过长期多次交流看法之后发现:汉语是智慧的语言。鲁道夫·弗莱奇博士提出:中国语 (指汉语) 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语言。几千年来, 中国人不停地简化自己的语言, 才得出现在的样子。
汉语广泛运用“意合”的手段表情达意是否可以视为“智慧”及“最成熟”的标志之一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我们不能脱离语境光凭主观臆念去评估形合与意合的高低优劣, 但是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 意合毕竟是对形合的一种紧缩和简化, 是在形合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提高和进步, 使之对偶工整, 节奏铿锵, 既朗朗上口, 又便于记忆。
以“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一句为例, 无论是书面语, 还是口头语, 人们一般不会舍此言简意赅的意合句而取其拖沓累赘的形合句。此外汉语中的四字格也是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2+2的四音节是现代汉语里的一种重要的节奏倾向。四音节的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而四字格往往历经锤炼, 言简意赅, 常常是意合法的佳作。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译界的注意。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在他1983年发表的《译意》 (Translating Meaning) 一书中提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 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
国内有的学者最近提出:我们不能把汉语的优势理解成为四个字的汉语。汉语的主要优势是意合和神合, 而其他语言则是形合。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新鲜观点。笔者在对照阅读翻译家杨必所译的萨克雷的名作《名利场》时, 不时感到汉语意合的优势得到了充分自如的发挥, 译文极为畅洁。
四、汉语的形合与英语的意合
意合虽是汉语优势之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需将英语的形合句“一刀切”地译成汉语意合句。与意合句相比, 汉语形合句显得措辞严谨, 语气庄重。而在汉译英中也不乏“意合”手段, 充分认识这一点不仅有助于拓宽汉译英的思路, 而且是全面正确认识英语句法特点的需要。
意合法在汉语里属于“常态”, 在英语里则属于“变态”。这类“变态”常见于一些简练的谚语、表达复合句内容的简单句, 以及表达状语从句意义的定语从句中。例如毛主席的游击战16字方针“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我们就可以译成:“The enemy advances, we retreat;the enemy camps, we harass;the enemy tires, we attack;the enemy retreats, we pur-sue.”英语谚语有些是以片语句形式出现的意合句。汉语也存在着与之“神”似或“形”似的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 意合句的强调意味不如形合句, 英汉皆然。为达到强调的修辞目的, 宜形合而舍意合。
五、结语
英语注重形合, 注重结构、形式, 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 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 注重功能、意义, 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 因而比较简洁。英译汉时, 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 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 则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 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 这样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双音节问题初探 (汉语语法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 1984.
【英语形合】推荐阅读:
英语写作水平英语11-28
英语职称英语07-30
英语专业英语简历08-14
英语英语日记格式10-28
初一英语作文怎么写初中英语作文-英语作文06-12
高一英语必修1作文高中英语作文-英语作文09-23
怎样学英语英语08-28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10-19
英语专业英语教育05-16
英语写教学初中英语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