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图运输设计

2024-07-24

总图运输设计(精选9篇)

总图运输设计 篇1

1 引言

科技不断的在发展, 我国总图的运输设计也是逐步的得到了完善, 并且在工业企业当中应用得非常的广泛。工业企业的总图在运输上的设计所涉及的元素非常的多, 并且需要总图的运输设计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高, 对于全局的把握能力要求也很高, 并且需要运用全局的理念进行设计。

2 总图运输设计的概述

一个企业的总图在设计上, 不单单对厂址的选择进行考虑, 还需要对企业场地内部的花样繁多的建筑物进行布局, 还有管道线路的敷设和运输线路的规划等等。总图运输的设计所囊括的对象及其繁多, 所以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对很多的专业学科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 与此同时还需要非常好的综合素质, 高潮的创造思维等。总图运输的设计还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运输的设计时常会受到科技以及历史条件还有经济和时间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 外加上每一个设计人员的理念还有创造的思路都有所区别, 这就使得总图运输设计很容易出现设计思想上的一些差异。综上所述不难发现, 一名合格的运输设计专员, 全局的理念是必备的重要手段的一种, 也就是说, 其必须有全局的组织协调能力, 而且对各种专业的技术都有所了解。数不清的数据都表明, 如果企业的厂址没有选好, 总平面布置的不合理, 将会对生产以及施工等带来很大的不便, 严重的会对企业附近的经济以及环境等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3 总图运输设计的特点

3.1 总图运输设计的弹性设计。

总图运输设计的弹性所说的是设计的过程中拥有时空的特性, 其包含了四种意义:一种是企业大体上的发展方向, 其不单单是发展期限之内的, 这种弹性指的是更大的空间观;第二种就是说企业内部地形运用的灵活上, 这种弹性指的是小的空间观;第三种就是说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某一个期限的延长, 这种弹性是大的时间观;最后一种就是说在某一个期限内企业发展在时间上的调整性, 这种弹性指的是小的时间观。弹性的设计应该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元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使得其设计的方案可以应对各种客观的因素, 有着其自己的灵活性。就目前我国总图运输设计上来看, 工业企业的总图设计大多还是以工艺的方案为根本, 设计主要采用的方法也是量体裁衣的办法。如果工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者说设备出现了一些不可逆的改变, 这就需要对总体的设计进行大方向上的改变, 对于人力财力等都是很大的浪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艺的更新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也就是说, 总图运输的设计, 对设计的弹性应该更加的重视, 对其灵活性以及适应性适当的增加, 以免对各种情况的发生。

3.2 总图运输设计的参与性。

总图运输设计的参与性在含义上有两种, 也就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共享性以及多学科的干预性。操作过程的共享性, 也就是设计的过程中所有设计的主观上的因素, 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使用的人员等对设计过程的一个共同的操作过程。总图运输的设计其参与性强调的是设计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的操作过程, 而设计的依据就是从设计到成果再到评估和反馈最后在进行设计, 只有这样的设计依据以及设计环节才可以将开放共享等特征体现出来。

3.3 总图运输设计的滚动性。

企业总图运输的设计应该有着一定程度的滚动型。企业在能够实现总体目标的前提下, 应该对企业发展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收集, 并对企业的发展中多样的因素进行科学且合理的预测, 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 对数据信息及时的反馈。所以说, 在企业总图运输设计的时候, 应该对规划的设计不断的进行修改, 使得原先规划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实施。只有不断的推进并且适当的对滚动性进行调整, 有效的提高总图在设计上的适应性。

4 总图运输设计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和未来优化的策略

一个企业的工程设计, 其总图的运输专业对于企业的专业来讲, 在支配控制的作用上更为重要, 其影响着其他专业的目标是否可以达成。举例来讲:部分企业为了节约一些土地的费用, 利用总图运输专业的优势, 在进行总图设计的时候, 将节省用地作为主要的控制目标, 也就是将土地用地进行控制, 使得其总是在最低的限度。其它的专业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总图运输的设计中土地的要求, 并作出相关的设计。如果从工业的角度来看, 那么在确保生产的安全以及质量的前提下, 想要适应场地的调整, 就必须对工艺的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总图的运输设计要求, 使得其他专业将占地的面积尽量的降到最低的程度。举例来讲:某企业为了提高工作生产的效率, 就对需要的建筑厂房进行了相应的场地改造。在总图运输的设计过程中, 应该对厂房四周的建筑距离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确保符合了其生产的工艺之后, 才能根据场地的现实状况, 对其它专业做出要求, 并根据总图的专业规定在用地上进行限制, 并对工艺的流程施以调整。只有这样总图的专业才能对其他专业进行整体的控制, 进而使得使用地能被有效的控制, 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企业总图的运输设计想要进行优化, 应该从三点进行考虑。一点就是不管是工艺流程的设计还是产品的结构上, 或者是对设备的选用以及施工安排等方面, 都不能离开总图设计的统一性以及协调性的控制。所以说一名合格的总图设计专业人员, 应该根据实际的状况并结合相关的要求, 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 进而设计出最有效的方案, 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得到保证, 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第二点就是总平面布置的设计上, 其设计的范围囊括了生产的车间还有设备等所有体, 所以应该进行统一的调配, 这也是优化总图设计的根本保证。第三就是物流问题, 物流是总平面布置的根本, 也就是说它可以使得总平面布置以及运输设计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总图运输设计是一项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工作。企业总图运输的设计, 其综合性以及复杂性和系统性非常的高, 所以对于企业总图运输设计的探究还是需要不断的提高, 优化设计确保各专业都能朝着企业总体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就是日后企业总图运输设计的发展所在。

摘要:企业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总图运输设计的现实意义, 并给予高度的重视, 不断的优化总图运输的设计, 提升总图运输设计的质量。本文就总图运输设计进行简单的概述, 并对总图运输设计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分析, 意在不断的促进企业总图运输设计水平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总图运输,设计,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魏诗善.关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总图运输及设计环节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11) .

总图运输设计 篇2

一、必须了解的规划条件:

1、规划局的规划要点;建设用地范围即红线范围、地形情况、建设用地面积、建筑规模(地上地下),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退界要求、建筑退线要求、建筑间距要求、日照要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要求、停车指标的要求,交通规划及出入口等要求,2、地形图;

3、甲方的有关要求;居住人口,户型情况,建筑色彩的要求,4、市政水、电、热、燃等管线接口位置;

5、周边现状。名木古树情况、周边地上及地下的文物保护情况,是否涉及航空净空的限制,是否处于地震断裂带等等。

二、根据以上条件,制作测算表格,大致要求的户型进行强排,估算容积率,对项目定位。

下面是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

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

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

居住区入口的做法是相对模式化的,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门卫管理方便:用最少的人力兼顾车流和人流管理

2,出车的安全,门口要留出驻车的空间,让车在路口停留观察交通状况 3,进车的控制,让误闯的车辆可以及时掉头

4,人车分行,另外,要注意门卫室是景观做还是建筑做,如果是建筑做,是否有退界要求,是否要报批?

三.合理布置路网、考虑消防车道 一 总体设计

(一)、消防车道

1、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当确有困难时,应至少沿住宅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地不应小于15m*15m。

2、联体的住宅群,当一个方向的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之一的规定:

1)、消防车道应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旁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且建筑应设置与两条车道连通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应大于80m;

附图: R>12m,如a+b>14m,则R>12m。

2)、建筑的适中位置应设有穿过建筑的门洞,其净高、净宽不应小于4m。

(二)、消防登高面

高层住宅应设置消防登高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

2、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

3、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

4、消防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m,且进深不应大于4m;

5、消防登高面不宜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三)、消防登高场地

1、高层住宅应在登高面一侧,结合消防车道设置不少于一块的消防登高场地,每块消防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8m。

消防登高场地是指供消防登高车实施操作时停靠的停车场地。根据上海目前使用的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为13m,登高车操作支撑所需的硬地宽度为6m,为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正常作业并为消防人员的施救留出一定的工作空间,本条文规定消防登高场地的面积不应小于15m*8m。

2、消防登高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0m;

2)、设有坡道的消防登高场地,其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5%; 3)、利用市政道路作为消防登高场地,其绿化、架空线路、电车网架等设施不得影响消防车的停靠、操作。

3、高层住宅的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应避开地下管道、暗沟、水池、化粪池等影响消防车荷载的地下设施,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登高场地、消防车道时,地下建筑的楼板荷载计算应考虑消防登高车的重量。

(四)、安全疏散 4.1 楼梯间的设置形式

1、住宅设一个楼梯间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低层、多层住宅,当每套户门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

2)、中高层住宅,当每套户门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或楼梯间通至屋顶平台;

3)、十层、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但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户门可朝户内开启)且楼梯应通至屋顶,各单元的屋顶平台应相连通; 4)、十层、十一层的塔式住宅应设一个封闭楼梯间;

5)、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应设一个防烟楼梯间,且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4.5m2;

6)、当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设一个防烟楼梯间时,应按规定设置连廊。

2、上述规定以外的住宅,其设置楼梯间的数量不应小于两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应设敞开楼梯间; 2)、十层、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3)、十二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4)、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商住楼的商业营业场所与住宅部分的防火分区及疏散系统必须分开设置,其住宅部分的楼梯设置可参照相同层数的住宅楼梯的要求设计;

租赁式住宅,包括酒店式公寓及公寓式办公楼公共部位平面设计可参照执行,但其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按照公共建筑的要求执行。

十层、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可按规定设一个敞开楼梯间,也可在每单元设置一个封闭楼梯间;当每单元设置封闭楼梯间时,户门可不设乙级防火门,但单元楼梯仍应通至屋顶。对于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虽然可每单元设一个防烟楼梯间,但应按要求在相邻单元之间设置连廊。

(二)、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或前室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的外窗和楼梯间顶部的百叶窗,不宜设机械加压送风,其开窗面积及楼梯间顶部的百叶窗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当防烟楼梯间只在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楼梯间为暗楼梯间时,楼梯间的顶部应设置自然通风窗,有效面积不小于1.5m2。

2、自然通风方式的要求:

1)、靠外墙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m2,并应保证该楼梯间顶层设有不小于0.8m2的自然通风面积;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3)、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当防烟楼梯间只在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楼梯间为暗楼梯间时,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

3、高层住宅至少应有一个楼梯通至屋顶平台,通至屋顶平台的门宜为普通玻璃门,且朝屋顶方向开启。单元式住宅各单元的楼梯间宜在屋顶相连通。

利用屋顶逃生是火灾时常见的逃生方式。为保证人员及时借助屋顶从相邻单元疏散到安全区域,或将屋顶作为避难平台等待救援。

4、设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住宅,屋顶层电梯机房等房间的门不宜开在楼梯间、前室内。当确有困难,电梯机房或其它设备用房的门必须开在楼梯间或前室内时,则应设甲级防火门,且门的开启不得影响人员疏散。

5、剪刀楼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应在前室、走道或屋顶连通;

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高层住宅,当地上部分的楼梯间或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且地下室为自行车、汽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用房时,其地下室的楼梯或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考虑到楼梯间或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住宅,只对地下室的楼梯间或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既不经济,也难以实施。而当地下室为自行车、汽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用房时,地下室平时停留的人员较少,因此,楼梯间形式可以不变,对其无自然通风采光的前室和楼梯间也作放宽处理,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

7、住宅各类楼梯间的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管保护;

2)、除煤气管道井外的其它管道井,当在每层楼板处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且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时,检修门可开在楼梯间或前室内。

8、商住楼的营业场所、住宅的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出入口或楼梯与住宅的出入口和楼梯必须分开设置。

出入口包含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垂直交通指楼梯、电梯。在住宅建筑中布置商店等公共用房,主要需解决使用功能完全不同的用房放在一起所产生的种种矛盾。为保证住宅安全,防止商店发生火灾威胁住户安全,规定商住楼的营业场所、住宅的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出入口或楼梯不得与住宅的出入口或楼梯相互借用,必须分开设置,互不干扰。

9、居住区域内地下汽车库的楼梯可借用住宅的楼梯,但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地下室除汽车库外,还有自行车库、机电设备用房及其它用房时,汽车库借用住宅疏散楼梯应满足下列要求:

1)、汽车库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及甲级防火门分隔;

2)、汽车库借用的住宅楼梯必须与汽车库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即该楼梯与其它部位之间也应采用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分隔。

3)、汽车库防火分区内最远点距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m。

(三)、跃层式住宅的疏散要求

1、高层住宅每套所跨越的楼层不宜超过两层;

2、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高层住宅,当有向上跃层和向下跃层同时设置时,每层(包括跃层)应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户门;

3、十八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所有户室应一个方向(同时向上或向下)跃层;

4、每套户室从最远一点算起,到户门的距离不应超过20m;当超过20m时,跃层楼面应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门。(套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期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四)、消防电梯

1、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其前室可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

消防电梯是消防扑救灭火的措施之一。根据国家防火技术规范和本市有关规定,要求在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由于住宅消防电梯一般兼作日常使用的客梯,很少独立设置,故允许其前室可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

2、底层商业营业场所高度在24m以下时,住宅部分的消防电梯在商业营业场所可不停靠。

3、电梯应在设有户门或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且至少应有一台电梯通向地下汽车库。当地下室为自行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房时,消防电梯可不停靠。(五)、走道、连廊

1、十八层以上塔式住宅、每单元设有两个防烟楼梯间的单元式住宅,当每层超过6套,或短走道上超过3套时,应设置环绕电梯或楼梯的走道。

注:短走道指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门至最远的一套户门之间的走道。

在设置消防连廊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消防连廊必须每层设置,不得隔层设。但跃层户型可以只在设有户门的楼层设置。2)、每层相邻单元必须在走道或前室等公共部位设置连廊连通,不允许在楼梯间内设置连廊,防止火灾情况下烟气通过连廊进入相邻单元楼梯间,也不允许通过户内阳台连通,这样不能保证疏散畅通。

3)、当单元式住宅各单元层数不同时,应将每单元视作一幢塔式住宅进行平面设计;当各单元层数均超过18层时,可在较低几个单元之间的相邻单元设置连廊,但最高一个单元应视为一幢塔式住宅。

四、布置单体或组合体时,若在规划住宅小区地下有停车场,应该注意些什么,如出入口的个数,在小区中的布置等,如何组织交通流线,如何做到人车分流。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做两层,但柱子必须和上面的一致吗?位置、形状、尺寸? 因为是不规则的地形,布柱根据停车间距不好弄

4.1 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4.1.1 居住区机动车出入口不应设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上,可设置在城市次干路和支路上,并距道路交叉口50米以外4.1.1小区出入口设置应考虑与相邻小区出入口的相互位置关系。4.1.3机动车地下车转户口出入口不宜直接设置在城市道路上,应通过小区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

4.1.4在同一条城市道路上,不宜设置多个出入口,尽可能归并为一个出入口,且出入口宽度与相接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相协调,需要进行功能划分的应通过小区内部路进行交通组织。4.2 停车场规划

4.2.1 停车场配建标准。4.2.2 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停车场地不足问题。其中,地面停车场按每个机动车位占地面积30平方米计;地下停车库及停车楼按每个机动位占建筑面积35平方米计;多层停车库按每个机动车位占地面积15.5平方米,层高2.2米计;自行车按每辆车面积1.5平方米计;装卸车位尺寸不小于4米×8米。

该规划片需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1583个,其中居住用地1223个,商业金融用地360个。本规划片居住用地可停放机动车796个,地面出租车位7个,其余420个机动车位在商业金融用地中安置。地下商业金融用地停车采用地下车库形式,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地下车库采用机械式双层停车,净空3.6米(室内地面到梁底距离)。在停车场内部布局上,充分考虑居住和商业两类停车时间上的差异,一般居民白天的停车率很低,这时,其闲置部分可以用于商业停车,晚上商业停车位又会空置出很大部分,可以用于居民停车。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布置上,商业车辆和居住车辆分开设置,但又可相互借用,一般早上居民上班时,商业尚未营业,居住车辆出口可利用商业车辆出入口,晚上居民下班车辆应设置独立的进口与商业车流分开,地下车辆居住和商业的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总之,该小区通过精心的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地下车辆的利用率,为解决居住区停车难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4.3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 4.3.1 人防结合

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4.3.2车库规模 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中型”(51~300辆),有时也会有大型(301~500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4.3.3汽车坡道

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即:一般设计两个出入口就够了。汽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3.50m,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6.00m。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规范又规定: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因此干脆汽车坡道就设计为4米或7米。4.3.4常规数据

汽车转弯半径按6米设计,此为小型车转弯半径。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应:>2.20米(微型车、小型车)。我们通常的车库以微型、小型车库。4.3.5防火设计

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地下汽车库为2000平方米。如果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可翻倍。

划分完防火分区,马上就是人员安全出口的设置。规范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规范同时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也就是说:汽车坡道不能作为人员疏散。因此,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封闭楼梯间上到地面上去。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即两股人流。楼梯间尽量分散布置,因为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 4.4住宅地下车库设计方法 4.4.1 整体规划

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库平面布局设计与独立的专用地下停车库不同,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通常在整体社区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地面上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楼体间距等指标要求,待这些指标规划完成后,才会考虑地下停车库的布局,这种设计思路很大程度上造成车库设计不合理,实用性差:因为住宅的柱网、建筑结构体系布局、和延伸至地下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电梯井)都会对车库布局造成很大干扰,常常在地面部分的设计构图全部完成后,再设计地下车库时发现,住宅的密集柱网设计把停车库分隔成零散的片区,停车效益降低,车道不通畅,车库的实用性很差。

在设计初期,必须把地上、地下统一考虑,地下车库决不是设计的附属品,要尽可能把车库集中在一个整体空间中,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一种方法是,把地上住宅沿地块外围布置,就是“围合式布局”,社区中部形成比较开阔的园林空间,下面做停车,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开阔的楼间距,住宅单元的通风、景观效果非常好,同时地下车库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另外一种方法,把住宅楼多栋组合,提高小区空地的完整性。从而有利地下停车库空间的完整性,对于大盘而言,有时地下停车库被分割成几个片区,这时还要考虑各区之间的连接通畅,不应产生瓶颈现象,从而对交通、消防不利。4.4.2平面布局

主要包含车道和停车位布置、柱网布局、与地下室其它功能部分协调等。一般住宅小区以中型轿车:长(4.9m)X宽(1.8m)x高(1.8m)为设计标准车型尺寸,停车位尺寸应为:长(5—6)m x宽(2.5—3)m。车位与车道成90°直角,且车辆“倒进顺出”的布置的时候,每台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按照此方式布置的地下停车库每车所占面积应在28㎡—35㎡。

较大型车库的停车通道,应尽量设环形车道。当采用与车道成90°直角的停车位布置时,车道宽应在6m以上,车道车行路线方式可采用双车道双向行驶。

按照标准车型与车道尺寸,柱网宜在6X8m(柱间停两辆车)或8X8m{柱间停三辆车)左右。

4.4.3 管线布置

管线综合,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 应尽量使“主风道” 靠近车道边侧设置;

● 风道宽度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使风道下面不设喷淋;

● 电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尽量不要设在风道下方 ; ● 各类管线交叉点不要设在主车道处。

设备管线常用计算高度

4.4.4 屋顶绿化 地下车库的设置,为社区的地面绿化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空间,一般由于车库都布置在社区比较完整、大块的空旷场地内,在顶板上部可作覆土、形成小区的中心绿化花园。覆土平均厚度在50公分左右,可适应种植小型灌木和铺植草皮。但如果要栽种大型乔木,必须加设覆土坑。

4.5 地下室范围(面积)必须考虑:

4.5.1 上部建筑---结合消防电梯及核心筒范围,考虑地下室直达户内 4.5.2 地形地貌 4.5.3 销售和开发节奏

4.5.4 停车数量---规划停车总量扣除地面停车数量 4.5.5 设备用房

4.5.6 其他---不能停车和设备房的没有使用价值的空间尽量减小

4.5.7 考虑以上因素后,地下室范围尽量规整 4.5.8 原则:尽量减小地下室无用面积的范围 方案阶段控制: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原则

备注:参车库防火规范 坡道宽度:

1: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2、汽车最小转弯半径≠环道内径

避免:误将国家规定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理解为是车道的最小内径,导致车道的内径过大,相应的增加车库面积。各种停车位尺寸及通车道宽度

各种车道(出口)最小宽度

层高确定原则:

合理的选用地下室底板的构造做法,根据实际构造来计算层高。在确定层高时,精确计算设备管线预留高度以及结构梁高。

当车库与变配电间或水池等设备用房同层设计时,应采取“设备用房局部降板”,而车库层高按常规设计。各类层高计算的基本内容:

常见车库层高:

设缝或后浇带? 一般不设缝,设后浇带;

地下室分建时才设缝; 后浇带间距一般为40~50米。● 柱网 双边停车最经济 ● 底板

梁:一般不设次梁,仅设主梁; 无梁楼盖和梁板体系,谁经济?

顶板

对建筑的要求:确定覆土厚度,确定消防车道走向、位置。结构:

施工荷载和覆土是否同时考虑? 消防荷载

顶板的结构布置:次梁沿长向布置的单向板比较经济!● 泵房位置

1、生活泵房和消防泵房一般合建,由于场地原因才分开设置。

2、小区分期建设时,则有可能建一个以上的水泵房。分建与合建的基本原则:当一、二期规划已经确定,泵房合建;当二期建筑性质和高度等都无法确定时,泵房分开建。

3、多层地下室,水泵房及水池宜都设置在地下室的底层。

4、水泵房尽可能避免在住宅下设置(远离塔楼),以减小噪音对住户的影响。

5、水泵房最好靠近配电间,靠近水专业主管井。● 泵房大小 备注:本表面积含生活泵房和消防泵房。

水池布置原则:

生活水池一般和消防水池布置在一起;

生活水池和结构和脱开,底板脱开,侧板若和结构紧挨,侧壁留缝50,必须设顶板; 消防水池和结构不须脱开,可利用结构构件。一般不设顶板。池壁厚度一般200。布置集水坑和排水沟。集水坑

集水坑间距一般为50米,最大可为100米。

平时地面冲洗用集水坑,容积宜为1.5m3左右,规格一般为1200x1000x1500。消防电梯集水坑、水泵房集水坑、车道出入口集水坑容积为2.0m3,规格一般为1500x1000x1500;

消防电梯集水坑宜设在井道外侧。排水沟 排水沟沟深200~300,沟宽250。起点最小深度150mm,0.3%~0.5%找坡,间距最长50米左右。建筑明沟或结构明沟 变配电所的设置原则:

1、大规模住宅小区(有多层、小高层、高层、部分商业),配电房的数量可以按5~6万平方米设一个配电房来考虑,每个配电房的供电半径按250—300米考虑。

2、高层建筑的住宅小区,配电房的数量可以按7~9万平米设一个配电房来考虑,每个配电房的供电半径按250—300米考虑。变配电所的位置:

1、一般在地下一层;

2、供电半径250米范围内,要靠近大型负荷;

3、不应设在厕浴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设双层板);

4、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场所。若设在地下一层时,应采取抬高地面(100~300mm)等防水措施;

6、应避开建筑物的伸缩缝。

五、算日照时,参数设置,建筑高度的设置问题,建筑高度是否考虑水箱间、楼梯间、电梯机房等的高度问题

(一)、建筑高度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关于建筑高度,你必须正确认识建筑高度的定义,在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建筑高度定义,一个是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另一个是非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我们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将在附件里载明建筑高度,一般是建筑的地坪到建筑的檐口高度或是地坪到女儿墙的高度,建筑顶部的部分设施按规模大小可不计入建筑高度,特别是建筑顶部外装饰物。在考虑有日照遮挡的时候,我们必须特别慎重,要将建筑高度降低,但有些时候,特别是高层建筑,超高建筑时,我们根据已经审批过的规划设计方案或是施工图时我们要考虑最高处标高,就是外装饰物也要记入高度,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考虑的受限建筑高度。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平屋顶: :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建筑最高点间的距离。称为建筑高度 2:非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 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建筑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的距离。民规规定: 建筑高度是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女儿墙的高度。这两个都有问题的,都不存在定义的唯一性和确定性。

受高度限制的建筑主要是与航空控制有关的;非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主要与建筑日照及消防等有关。这样看来这两个定义就不至于在设计中产生矛盾了。【消防建筑高度计算】:

简记:坡屋面算到檐口,平屋面算到屋面面层。多种形式屋面按最大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2条-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2: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日照建筑高度计算】: 按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2.0.18 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5.0.2.1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下面列一个某地区规划部门的日照高度计算供参考: 层高建高层计与筑数 6.1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指自建筑物散水外缘处的室外地坪至建筑物最高部分的垂直高度。但下列情况不计入建筑 控制高度:

6.1.1 屋顶突出物的高度在9米以内,且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建筑物标准层建筑面积的1/8者。

6.1.2 实心女儿墙高度自墙顶往下小于1.5米者;

6.1.3 建筑物屋顶另加构架但不设围合外墙者,构架部分不计入高度。6.1.4 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高度

具有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其高度为自基地室外地坪起至檐口底面止。6.1.5 坡屋顶建筑高度

坡屋顶建筑物当屋面坡度超过四十五度(含四十五度)时,建筑高度自基地室外地坪至坡屋顶的的二分之一为止;当小于四十五度时,按6.1.9条规定计算。6.1.6 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的建筑高度

当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时,建筑物高度视下述不同情况分别计算:当进行景观和建筑物结构的规划控制时,建筑物高度仍以场地地坪标高为准计算;当进行消防扑救控制时,如路面标高高于场地地坪标高时,则以路面标高为准计算;当建筑物前后立面高度不同时,规划控制高度 按建筑物的主出入口中的一面计算,而消防控制则按扑救登高一面计算。6.1.7 建筑群高度限制

建筑群高度限制指一组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中最低与最高建筑物高度的幅度。建筑群限高指对其中最 高建筑物的高度限制。

6.1.8 一栋建筑物有两个以上体量建筑组合的建筑高度

一栋建筑物有两个以上体量的建筑组合,其建筑物高度以最高体量的高度计算; 6.1.9 特殊造型的建筑高度

特殊造型的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6.1.9.1 薄壳结构与波浪形结构屋顶,建筑物高度自场地地坪至薄壳顶高或波顶高; 6.1.9.2 屋面为球形拱顶,建筑物高度自场地地坪至拱顶最高处; 6.1.10 半地下室高出地面的高度

半地下室高出地面的高度为由散水边缘处的室外地坪标高至半地下室顶板。6.2 建筑层数计算

6.2.1 《住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1 低多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 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 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 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6.2.2 特殊情况

1、建筑总高度不超过54m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当顶层有套内两层的复式套型时,若两层之间为满铺楼板时仍按两层计算,如为部分楼板和部分上空时,按一层计算。但对消防控制,仍按自然楼层数量计算。

2、建筑总高度不超过54m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当底层设有敞开空间时,可按实际层数减去一层;

3、当住宅既在底层设有敞开空间、顶层又为两层一户的跃层时,只可按实际层数减去一层计算层数,不可减去两层。6.2.3 建筑的内各层的层数排列

6.2.3.1 室内设计标高为正负零的楼层,按排列称为一层(建筑设计文件中应按楼层顺序标注建筑层数,不得将一层标注为首层或底层),第一层楼板以上称为二层,按此规则类推至建筑最高层数。层高不大于2.2米时不计层数。

6.2.3.2 室内设计标高正负零下面的一层,按排列称为地下一层,地下一层的楼板以下称为地下二层,按此规则类推建筑物地下室最低层数。

6.2.3.3 室内地面以上的各层之间如设有夹层(见2.3.1),则该层不计入层数排列,但大型公共建筑内设 有中庭者,四周的楼层仍按6.2.3.1条的规定排列称呼。

6.2.3.4 当室内按楼梯休息平台的标高而设置不同标高的楼层时则为错层,其错层的建筑层数,以标高为正负零的楼层(一层)为标准,第二层楼面标高以下的各层建筑层数为一层(不同标高的楼层应分别注明标高),层数的标注方法按此规则类推。6.2.4 建筑物内电梯层排序

建筑物内电梯的楼层排序,应一律遵照6.2.3的排列。

7、建筑高度计算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女儿墙顶。

(2)坡屋面建筑:层面坡度小于45°(含45°)的,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

坡度大于45°,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屋脊顶。

(3)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m以内,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其它建筑高度计算

1.当建筑位于文物、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时,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均应计入建筑高度。

2.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比如航空限高要计算至最高点。含避雷针等。

另外因国土系统要求国土土地出让时有空间概念,上限下限也要考虑受限建筑高度,将顶部设备间和顶部装饰物的高度记入。(二)日照

1、什么是日照标准?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中的日照量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两个标准。日照时间是以住宅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照射积累计的大小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高低。2002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对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已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规定日照标准日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有关规定;.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3.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3h的日照标准; 4.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5.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6.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

(三)住宅日照标准表

五、什么是大寒日、冬至日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六、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

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 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 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七、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八、设计技巧 1:利用地形 2:利用退台 3:利用点式高层 4:利用周边 5:利用建筑朝向方位角

住宅建筑间距除应上述日照标准要求外,应同时符合以下规定(图示参见附表1):

(三)建筑间距

(一)、多、低层住宅间距 1.多、低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

(1)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最小控制距离南侧为多层时应以满足日照要求来控制,同时不少于20米的要求。

(2)主朝向为东西向时,应按卫生间距20米的要求控制。2.多、低层住宅建筑垂直布置

(1)最小控制间距:山墙开窗时,应按不少于13米的要求控制;山墙不开窗时,建筑物的间距应不少于10米,同时应保证消防、管线敷设等要求。

(2)垂直布置的多、低层建筑山墙宽度必须小于等于13米;大于13米的其间距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要求控制。3.多、低层住宅建筑并列布置的间距

(1)山墙(不开设窗户)最小控制间距多层为6米,低层为4.5米。(2)山墙开有居室窗的,其山墙间距应适当加大。

4.多、低层点式住宅次要朝向开有居室窗时,其间距应按不小于13米控制。5.多、低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按并列布置间距控制。

(二)、高层住宅与高、多、低层住宅的间距

1.高层塔式住宅与高层塔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应按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不得小于表2所列要求:

表2 高层塔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2.高层板式住宅与高层板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应按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不得小于表3所列要求: 表3高层板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3.高层板式住宅与高层板式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4所列要求:

表4:高层板式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垂直布置的高层住宅山墙宽度应小于等于16米,大于16米时其间距按平行间距要求控制。4.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并列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5所列要求: 表5: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并列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5.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参照并列布置间距并适当加大。6.高层住宅与多、低层平行布置

(1)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新建高层住宅位于南侧时,除应满足相关退界要求及日照要求外,北侧相邻现状建筑退地界满足相关规定时,建筑物间距应满足表2规定,北侧相邻现状建筑退地界不满足相关规定时,新建建筑间距可适当减少。

(2)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新建高层住宅位于北侧时,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控制建筑物的间距。

7.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6所列要求,并应满足日照要求。

表6 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8.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并列布置时,山墙间距不少于13米并同时满足消防要求,山墙有卧(居)室窗户的应适当加大。9.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参照并列布置间距并适当加大。

10.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住宅与各种层数住宅的最小控制距离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核定。

(三)、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

1、当两栋建筑夹角小于等于3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2、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30度小于等于6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的0.8倍控制。

3、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间距控制。

4、当相邻建筑所处场地有地形高差时,日照影响分析时应增加(或减去)地形相对高差。

5、住宅建筑底层为商业、车库等非住宅用房时,日照影响分析以住宅层的窗底标高为基准。

七、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下表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

八、标注与尺寸问题

1、建筑的面宽,进深、间距、与红线的定位关系,前后建筑之间的间距

2、建筑高度的标注,首层标高、顶层标高,相对标高

3、层数标注

4、楼号标注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小区规划都要哪些图纸

1.道路分析图(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路)2.景观分析图(建筑小品,雕塑,广场等),3.用地分析图(住宅用地,公建用地,绿化用地等),4.绿地分析图(公共绿地,宅间绿地,游园绿地等),以上图纸1:2000为好 5.还有小区各户型的户型图(一般不少于十种户型),各单元的组合,以上图纸1:50或1:100为好。包括户型的标准层平面图,首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各个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

6.小区的总平面图,沿街立面图1:2000为好

总图设计的理论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总图设计 理论研究 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16-01

1 总图设计

总图设计是在保证生产、满足运输要求下的总体布局,需要结合场地的地形等自然条件,合理地确定建筑物、工程管线、绿化美化等设施的位置,达到节省经济支出、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设计、绿化布置、指标计算等。

2 总图设计发展历程

美国的理查德于20世纪提出了系统化布置设计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性设施规划理论基础,他随后又提出了简化的系统化布置设计方法和系统化搬运分析方法。这一阶段,设施规划对于搬运和仓储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数字化工厂等设施布置的理念提出后得到了广泛传播。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在工业工程学科下进行定量化的总图设计研究,设计人员往往通过一种模型或者一种算法即可计算出总图设计方案。在早期,总图设计方案优选是根据经验法定性分析或者简单分析一些经济指标确定的。

我国的总图设计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是参照前苏联当时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等有关理论建立的。我国于1952年创建了冶金部鞍钢设计处,标志着总图运输专业的确立。为了适应从前苏联引进项目的需要,国内很多设计单位和高校增设了有关设计专业,比如在1956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就设置了工业运输学科,即为总图运输学科的前身。总图设计通过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专业。化工部于1960年成立了总图运输技术中心站,总图运输专业得到阶梯式的提升。

目前,总图设计既有对总图理论的系统完善,也有对现有理论的应用研究。各国学者及设计人员将优化决策、模糊数学等数学理论和GIS等技术不断引入总图设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图设计方案优选也在量化工作方面取得飞跃进步和发展,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系统科学新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等各种总图方案优选方面。

3 总图设计布置研究

3.1 总平面布置研究

总平面布置是在确定企业厂址和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安全、卫生、交通运输等的需要和要求,合理地在场地中设置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工程管线、绿化和美化设施的平面位置。总平面布置的关键之处在于作业单位和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关系,进行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评价和优选。设计人员的自身水平和素质对于总平面布置的影响巨大,优秀的设计应该杜绝依靠公式或模型来解决布置问题,可以以面积相关图为基础,从而充分发挥传统方法的作用。设计人员应在案例学习和实践摸索中,在合理应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比如,只有将建筑依据其实际尺寸准确地布置在坐标系下,才能标注出相应的正确坐标。总图坐标出错的绝大多数原因均是由于建筑外轮廓与实际尺寸不一致或用地红线移动造成的。

3.2 竖向布置研究

竖向布置是对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等进行垂直方向的标高布置和安排,满足工厂企业生产、经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在布置过程中,要重点参考建、构筑物的功能布置要求,同事要达到交通便利通畅、景观环境协调一致、减少工程量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多以场地平土为研究对象,分析原始自然地形、平土标高和土方计算结果。自然地形分析是场地平土研究的重要前提,可以以TIN方法构建的数字地面模型为基础,采用函数解析的方法来开展编程计算。

3.3 管线综合布置研究

工程管线可根据场地的性质划分为工业场地管线和城市管线,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工程包括场地给排水、热力、电力、电信、燃气和其他工艺管线或管廊等管线。建设场地需要铺设很多种工程管线,一般工程管线主通道由于管线种类繁多且管径大,一般考虑用10~14 m,次通道一般考虑用8~10 m。基于最小土方工程量的布置方法适用于管线综合交叉口竖向布置方法。在管线布置中,埋设最深的为雨、污水管线,其余的压力管线或电力电缆管线相对较浅。

3.4 指标计算

工程设计中的指标计算一般都要以建设用地面积为准,容积率的计算一般都要以地上建筑面积除以建设用地面积计算,机动车配车指标一般以地上建筑面积配车,这些计算是需要在工程设计中注意的。

4 结语

总图运输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厂址选择、总图设计、运输工程和总图管理等方面。总图设计的理论研究进程关系到总图运输工程理论体系的完善,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总图运输工程理论体系,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是完善总图运输工程的基础理论,包括厂址选择、总图设计、运输工程和总图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丰富学科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是加强基础理论实现手段研究,重点研究总平面数据分析、土方计算、总图仿真建模软件等计算机技术在总图运输工程中的应用和开发。

参考文献

[1]吴进朴.总图设计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曾友林.总图设计与规划中道路优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120.

[3]王威.对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227-228.

某金矿总图运输设计体会 篇4

关键词:金矿,总图运输,设计

现阶段,我国矿山的特点基本为大而贫,且所处位置大多在西部条件较为恶劣的地方。某金矿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储量大、品位低,且气候环境恶劣的矿山,如何经济合理地进行总图运输设计,给以后矿山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是我们作为设计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该矿山总图运输设计的实例,阐述类似矿山设计要点,供探讨。

1 项目概况

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区,地形为平缓起伏的小丘,海拔高程为1 550 m~1 750 m,平均高差50 m~200 m;区内岩层裸露,植被不发育。

本项目产品为1号金(成色≥99.99%)。

采矿采用露天开采。矿区在3.8 km走向长度范围内赋存有44个大小不等的矿体,其中多工程控制矿体34个,单工程控制矿体10个。

矿区矿产资源规模大、品位低,为实现规模效益,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20 000 t/d的矿石处理量。

选冶工艺为:破碎→堆浸→冶炼。其中,堆浸为永久堆场,采用汽车筑堆;冶炼为吸附→解吸→电积→精炼流程。

2 总图运输设计

2.1 设计原则

1)尽量减少工程投资的原则。2)总平面布置按工艺流程物料走向进行配置,并就近配置相关辅助设施,力求达到工艺流畅,物流短捷,以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生产联系和管理。3)结合自然地形,因地制宜布置各种设施,节约用地,最大限度地合并建筑物,减少场地土石方工程量。4)满足各种防护距离的要求。5)重视环境保护,确保“三废”排放安全,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2.2 企业组成

1)采矿场及采矿工业场地:

采矿场分东北露天采场和西南露天采场,位于整个矿区北端。其中西南采场包括四个大小不等的露天采坑。

采矿工业场地布置在东北和西南两个采场之间的连接道路边,以便两主采场的共同使用,主要布置有:采矿仓库、采矿办公调度室、采矿综合用房、汽车工程机械维护检修车间、油库及加油站等。

2)废石场:

在东西两个矿床共布置四个废石堆场。

3)破碎站:

位于西南采矿场东南,利用山坡和山谷高差满足破碎站对高差的要求,主要包括:粗碎车间、中碎车间、细碎车间和皮带廊成品仓、石灰石加载站、破碎变电所、破碎锅炉房等。

4)拦洪库:

在东北露天采场采矿境界外约300 m的上游建拦洪库一座,以备暴雨期截洪之用。

5)炸药库:

选址于东北采场南侧的山谷内,距东北采场直线距离约730 m,有1 km的运输道路与采场相连。主要布置有60 t炸药库、10 000发雷管库和岗楼、警卫室等。

6)堆浸场:

根据选冶工艺的特点,露天堆浸场地同时要兼顾破碎站以及堆浸场和堆浸作业所需的贫液池、贵液池、防洪池以及吸附解析电积提纯车间的布置要求。

考虑到氧化矿和硫化矿生产工艺和开采时间的不同,将堆浸场分为一期堆场和远期堆场。一期堆场的粉矿运输利用场地内现有简易道路改造,将一期堆场置于露天采场总出入沟口,远期采场沿沟向内延伸。

一期堆浸用地约756 000 m2,并在一期堆浸场的下方设置贵液池和贫液池兼防洪池及处理厂。堆浸场边坡堆置采用堆浸角度21.8°(1∶2.5的堆置坡度),小于矿石安息角38°。

7)处理厂:

处理厂布置在一期堆浸场西南,贵液池和防洪池的正西侧,距贵液池和防洪池直线距离约100 m的山坡上。处理厂共布置有处理车间、贫液泵房及溢流池、化验室、总变电所、药剂仓库等建筑物。为方便使用,在处理厂的围墙外还布置有锅炉房、加油站和综合仓库。

8)生活区:

生活区是整个矿区的办公、生活和休息区域。布置于处理厂西侧平坦开阔的场地,是处理厂和堆浸场的上风向,可以利用风向减少生产对生活的污染。布置的主要建筑物有:矿区办公楼、食堂、活动中心、职工宿舍和商业用房等。

2.3 主要区域总平面布置

1)处理厂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处理车间是处理厂的主要生产性建筑物,布置在厂区以东,与贫液泵房及溢流池共同构成处理全厂的生产区域。处理车间平面尺寸为39 m×66 m,贫液泵房尺寸为19.2 m×23.25 m。

辅助生产设施布置于厂区以西,与生产性建筑物采用6 m宽道路相隔。其中化验室布置在最北侧,方便生产使用,平面尺寸为34.8 m×24.5 m;变电所在辅助设施区域的中间,距主要用电负荷最近;药剂仓库建在最南端,有利于安全和管理,长×宽=30 m×18 m。变电所和药剂库按规范要求均单独设围墙。

在厂区以北的围墙以外,布置锅炉房、加油站和综合仓库。锅炉房和加油站处于生活区和厂区之间,可以方便两个区域共用,综合仓库建在矿区主干道通往采矿场和处理厂的路口,方便运输和使用。

厂区竖向结合自然地形,布置为中间高南北两端低的平坡式布置方式。各建筑物四周按一定坡度向道路找坡。厂区内道路最大坡度3%,最小坡度0.3%。雨水通过各场地排至道路,然后沿道路排至厂外散排。

2)生活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生活区分公共活动及办公区域和宿舍区域。

公共活动及办公区域位于整个生活区的东南,包括办公楼、食堂和活动中心。三个建筑物呈U字形院落布置,营造出一种亲切、和谐的氛围。

宿舍区域布置在办公区以东,主要包括四栋采矿宿舍、四栋高级职员宿舍和三栋普通员工宿舍及一栋商业用房。全部采用阵列式布置,既减少用地又争取了各建筑物较好的朝向,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职工住宿环境。各建筑物长边之间间距基本控制在20 m左右,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空地可以进行绿化或作为公共活动场地。

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可能,在生活区的西北预留发展场地,并在该范围内预留采矿食堂和临时宿舍用房。

根据自然地形情况,生活区也采用平坡式竖向布置。自北向南按一定坡度向场地外找坡,北高南低。为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在方便使用的前提下,尽量沿自然地形布置各建筑物的室外标高。雨水同样自各建筑物四周向道路找坡,然后沿道路排至场地外。

2.4 企业内外部运输

1)企业内部运输。

内部运输在前两年主要是自采场至堆浸场的原矿运输和采场至废石场的废石排放,两年以后是自采场至破碎站的原矿运输和破碎站至堆浸场的粉矿运输以及废石排放。原矿运输量为660万t/年,原矿平均运距约1.5 km,全部采用100 t汽车运输。

矿区内部道路设计为:a.采场至堆浸场道路按矿山一级道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9 m,路面宽14 m,最大纵坡9%,最小平曲线半径15 m。b.采场至炸药库道路按矿山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7.5 m,路面宽6 m,但最大纵坡应小于6%,最小平曲线半径25 m。c.其余道路按露天矿山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8.5 m,路面宽7 m,最大纵坡8%,最小平曲线半径25 m。结合现场现有道路运行情况,大多数路段可以直接操作平整层。d.工业场地内部及联络辅助道路按城市型混凝土道路设计,道路结构为:砖石基层30 cm;碎石平整层12 cm;C30混凝土面层厚20 cm。

2)外部运输。

外部运输主要是生产用原、辅材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3 结语

对于以堆浸为主要生产工艺的金矿,在总图运输设计中往往要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堆浸场的选址问题。堆浸场在类似矿山项目中是占地面积很大的一个场地。其位置选择经常会受到当地地形、采矿场位置和选冶厂位置、风向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在矿山总体布局设计上首先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合理确定堆浸场位置,既要尽量缩短其与采矿场的距离,降低原矿运输费用,又要结合拟订的选冶厂位置,力求做到浸出液体的自流;还要考虑场地的平整工程量尽量小、位置处于矿区所有场地的下风向等等。合理的堆浸场位置确定后,整个矿区的总体布局便可迎刃而解。

2)各工业场地的相对高差问题。由于类似矿山的内部运输量非常大,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减少运输费用便成了设计者应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工艺特点,主要物料的运输线路是采矿场→破碎站→堆浸场→选冶厂,所以理想的工业场地间高差自高向低顺序也应该是采矿场→破碎站→堆浸场→选冶厂。这样不仅可以使矿石的运输做到重车下坡,还可以使堆浸场的浸出液体实现自流,节约了能源和运输费用。

石化企业总图运输设计的探讨 篇5

关键词:石油,化工,总图运输设计

总图运输设计是在给定工厂地址基础上开展的设计或是工业企业的整体规划, 尤其是基于电力系统规划、居住规划、给排水规划、工业区规划、用地规划等, 依据企业生产工艺标准、卫生环境、安全要求等恰当开展土地利用。总图运输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和政策性, 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在开展总图运输设计时, 需要以整体为出发点, 与当地环境要求及工厂外部条件相结合进行综合系统分析, 在多方案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实施总体规划。因此, 加强有关石化企业总图运输设计的探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总图运输设计基本特点

(1) 动态性:也就是以企业总体规划方向为基础对企业各方面的发展进行规划与预测, 并持续搜集信息采取相关策略以应对实际情况, 进而确保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能动态调整企业发展步伐及计划, 做好总体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时空性:也可叫做弹性设计。该特点可划分为空间观与时间观两方面, 企业经营的总体方向、工业经营过程中超越某限定时间的延续性, 此可称为空间观;工业内部对各区块应用的灵活性及在某规定时期内企业经营的灵活性, 可成为时间观。弹性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类可能性, 有效的灵活性应能保证设计方案可弹性承受各种环境影响, 特别是超出预期情况下的影响。在开展总图运输设计时, 弹性设计可确保企业在在阶段经营过程中具有适度的伸缩性, 由此当发生部分意外状况时工厂仍有发展或后退的余地, 能灵活实施小范围的调整[1]。

(3) 参与性:该特点通常包含不同学科交叉间的干预性与设计时的共享性两方面。因总图设计需要工程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的干预性;也就是在总图设计时需要应用不同学科, 它们之间互不分离, 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共享性是指在总图设计时, 用户、设计人员及其他各项因素都会共同参与到此过程中, 这是一个共同分享及参与的过程。

2 石油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

2.1 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是指为满足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及建筑物规划的要求, 改进设计场地自然标高的过程。该过程是总图设计的重要环节, 应同总平面设置同时开展, 且应与工厂外周已有的或规划中的排水系统、运输线路、场地标高等相适应。竖向设计方案应依据运输、排水、工业生产、防洪及土石方等功能标准, 并综合考虑地质与地形条件等因素, 在优化比较后进行确定。建设场地并非完全处于规划预计的地势地段, 建设用地的实际地形特征也并非完全符合建筑物对场地布置的要求, 所以应依据自然地形进行恰当改造, 以为建筑物提供科学的高程[2]。

阶梯式、平坡式及混合式是当前比较常用的竖向布置方式。在自然地形坡度高于2%, 同时厂区宽度较高时应选用阶梯式;在自然地形坡度低于2%, 同时厂区宽度较小时, 应选用平坡式;如果厂区自然地形走势属于多种组合方式, 应选用混合式。如某石油企业规划建设变配电所、污水收集池、罐区、工艺装置等一系列工程, 工厂位于丘陵地带, 地形起伏相差可达到20~30m。罐区、工艺装置及相关工程综合用地大约为12.5万平方米, 若采用平坡式设计则很可能会带来大量的土石方工程, 人力、物力等消耗较大。所以依据场地外形及周围街道状况, 将公用工程、罐区及工艺装置等布设在多个竖向平台上, 不同平台间采用挡土墙进行过渡, 平台内部则可选用平坡式方式进行布置。

2.2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指的是在预计场区内, 恰当确定交通运输线路、建筑物及相关设施的有效空间位置。石油化工总平面布置应依据行业标准级规范, 与厂区实际条件及周围环境相结合, 综合确定优化方案。

(1) 确保总平面与工艺流程相协调。工艺流程是物流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 而工艺水平是物流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总平面布置需将新建工程的各项内容进行空间定位, 所以布置过程中应重点协调平面布置与工艺流程的关系。如新建化工工厂, 部分原料需持续得到供应, 相关仓储设备要最大限度接近生产装置, 场地公用工程应分区进行集中布设, 并尽量接近负荷中心, 以便线路及主干管布设。

(2) 确保总平面与交通物流相协调。总平面需对各独立单体进行定位, 而各单体间又存在对应的“物流”。物流不仅包含实际的物质运输, 还包含对应的能源流通、信息流通等, 在交通物流的配合组织下, 不同单体才能有效衔接, 共同组成紧密联系的整体。石油化工总图设计需在物流运输方面保证货流、人流并行且独立, 同时要优化组织产品及原料进出, 尽量保证系统管廊及干管最优布设, 以降低工程成本[3]。

2.3 交通运输设计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主要采用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等运输方式, 因水路运输成本较低, 且运输规模较大, 石油化工企业应尽可能利用水路运输方式。

(1)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需要的散装、件装及剧毒、易燃、高腐蚀性原料和产品, 应尽可能选用高安全性运输方式, 且应分析装卸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类物品的装卸应同其他物质的装卸车流相互分离。

(2) 厂区的装卸车站、货运路线及码头工作区等均属于环境恶劣、操作负荷较高地带, 不适合出现大量的人、车流通, 且外部人员过多, 考虑到工作热源安全, 人流线路与货运线路应布设清晰, 并满足总平面布置要求。

3 结束语

总图运输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 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应加强有关石化企业总图运输设计的研究, 总结总图运输设计要点及关键环节改造措施, 以逐步提升石化企业总图运输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丽军.浅析石油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J].化工管理.2014, 13 (14) :74-75.

[2]贾建平.总图运输设计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 06 (10) :61-62.

浅析工厂总图运输设计中的“简” 篇6

总图运输设计是综合利用各种条件, 合理确定工业 (园) 区、工业企业以及工厂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及交通运输设施的平面关系、竖向关系、空间关系及与生产活动有机联系的综合性学科。

总图运输设计的目的是将工厂各单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其作用在于协调、平衡:协调不同专业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 平衡各方利益。它即对其它专业学科起限制性作用, 又服务于其它专业。总图运输设计的特点在于其参与性与干预性。所谓干预性是指对其它工程学科的介入。所谓参与性是指设计的主体因素, 包括设计者、使用者及相关人员对设计过程的共同操作, 即设计工作由最初建设到最终建成, 由涉及工程的全体人员共同决策。

总图运输设计是多对象、多因素、多专业学科且综合性极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实践过程, 该过程极其复杂, 涉及面相当广泛, 它不仅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 还受到历史条件、时间阶段、地域场所的制约, 加之人们对宏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及创造精神的发挥存在着差别, 亦导致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内容的差异。[1]

2 总图运输设计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的总图运输专业创建于50年代初, 由前苏联派总图运输专家到中国进行技术交流时传入中国。1952年~1979年间, 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 总图运输专业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总图运输专业人才。1979~1992年总图运输专业在行业上和技术上走向成熟, 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相继面世。总图运输专业步入黄金时期。1992~1998年中国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型为市场经济, 工业和城市建设逐步与世界接轨。由于设计理念和专业分工的差异性, 在接轨过程中总图运输专业逐渐没落。1998年建设部正式取消总图运输专业, 总图运输专业遭受了巨大冲击, 总图运输专业的作用被弱化。

近年来, 由于各类总图问题逐一显现, 各设计单位重新认识到总图运输专业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纷纷加大了对总图运输专业的支持力度。但由于前期总图专业设计人才的流失严重, 年轻一代的设计人员缺少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 总图专业整体水平恢复较慢。其次, 随着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 “总图运输”这一产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设计专业, 在工程项目设计中的地位逐渐从规划指导者过渡到辅助配合者。但其作用、设计内容非但没有因此减少, 反而有增加、深化的趋势。

3 总图设计“简”的理念

总图设计内容繁杂, 牵连甚广, 其设计原则弹性过强、刚性不足。设计时过于依靠设计师自身的工程经验, 设计的人为主观性较大。而工程师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水平会导致不同的设计水平, 从而无法在设计过程中控制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 由于缺少计算数据, 总图设计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总图设计过程不是以具体定量化计算的设计方法来控制, 而是以满足工艺流程为主要目的, 以逻辑分析研究为手段来实现设计目标。但因缺乏计算数据的支撑, 设计结果显得较为空泛, 缺乏说服力。

为了将繁杂的总图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 切实有效地做好总图设计工作, 应采用一种定性的设计理念来指导设计工作。从专业特点和设计过程来看, 这种理念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思想是“抓住设计的核心问题, 以简的方式处理问题”。这一理念是通过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4 总图设计目标的“简”

总图设计应以“满足工厂整体效益”作为设计目标, 通过协调设计过程中与其关联的各种矛盾, 保证各个生产设施之间的协同运作。

总图设计项目内容虽然众多, 但都有着明确的设计要求, 都是为了满足工厂某一功能的需求。同时, 作为工厂设计的组成部分, 这些设计项目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总图设计的组成部分, 其自身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整个工厂设计的组成部分, 其或多或少与其它专业设计内容存在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它专业设计。在进行设计时, 不但要弄清楚总图专业每个设计项目要解决什么问题, 还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做到整体设计与单项工程的有效结合。同时, 还要注重与其他工程专业的相互配合, 弄清楚总图专业设计项目与其它专业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其有哪些影响, 从而做好协调工作。

过于注重单项设计, 忽略设计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就不能从整个工程的角度进行思考, 造成设计与实际之间相互脱节, 从而无法满足工厂实际运行需要。故总图设计在解决局部问题时还要兼顾整体需要, 做到二者的有效统一。

5 总图设计内容的“简”

总图运输设计有六大内容: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道路、绿化。厂址选择虽是项目建设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 但这一阶段的设计往往遵循宏观政策需要, 在技术层面上能解决的问题往往被忽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协调工厂内部各生产设施之间空间关系的总平面及竖向布置是总图设计内容的核心。

工厂的生产过程是物料流动的过程, 迅速而流畅的物料流动会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一个优秀的总图设计方案, 应该首先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 尽量做到物流短捷、时间省、能耗低、流量分配合理, 即是说应符合物流的特征, 以消耗最小“物理功”来完成物料在各生产单元之间的运输任务。[2]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是工厂生产单元和各种建、构筑物在空间上的安排, 而物料流动则需要在空间的基础上进行, 两者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工厂生产单元之间的物流关系需要通过总平面及竖向布置来实现, 而后者又必须以这种物流关系作为设计依据。物料流动短捷、非关联性生产单元相互之间干扰小, 则说明工厂总平面布置合理;通过改造场地标高, 能降低物料在各生产单元流动过程中的能耗, 减少工厂后期运营成本, 则说明工厂竖向布置合理。反之亦然。

总图设计内容的实质是满足物料流动的空间需求。总平面及竖向布置是物料流动的载体, 是否符合物流的特征则是评价总平面及竖向布置优劣的主要因素。

6 总图设计方法的“简”

总图设计方法有两步:简化流程, 把握核心;简化过程, 降低难度。简化设计内容:找出设计主导因素, 把握核心设计问题;简化设计难度:利用现有条件, 在满足工程整体设计要求的条件下, 降低设计难度。

总图的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两个方面。

6.1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是根据项目自身特点, 按照工艺流程、技术和功能需要及相互关系, 宏观整体上对项目各组成部分作出的相互位置及布置方式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与安排。

总平面布置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分析, 在平面空间上对其予以安排的过程。整个设计过程以逻辑思考为主。故设计时应首先把握核心设计问题, 找出影响设计的主导因素。

工厂的生产过程是指某一种或某几种原料 (或半成品) 经过加工成为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料——产品”之间的转化步骤是确定的, 哪几种原料转化成哪种产品也是确定的。即:工厂生产过程中, 生产装置或单元之间的物料供需关系是恒定的。因此, 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在物料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展开。

物料供需关系主要包括工艺物料供需、公用工程物料供需。这种以物流关系为依据的布置方法应符合物流的特征, 以工艺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之间物流路线最短为目标。路线最短意味设计材料的减少, 建设投资的降低;也意味着工厂后期运营能耗的降低。

在实际工作中, 非物流因素往往也会对总平面布置产生重大影响, 如安全的需要、交通运输的限制等等。这需要综合协调物流因素与非物流因素之间的关系, 适当放宽物流特征的要求, 在满足物料供需关系的基础上, 兼顾非物流因素的要求, 根据各装置或单元之间的综合物料关系 (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的综合) 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

6.2 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是根据工厂的生产工艺要求、运输要求、场地排水要求以及厂区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 确定建设场地上的高程 (标高) 关系, 合理组织场地排水。

与总平面布置设计相比, 竖向布置设计解决的工程问题更为具体, 其设计方法更注重“简化难度”,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化总图专业自身设计难度, 二是简化相关专业设计难度。

对总图专业本身而言, 竖向设计分为两步:场地一次平整、场地二次竖向。场地一次平整阶段, 首先要结合场地地形条件, 选择合适的竖向布置方式, 减少土石方量。场地二次竖向则需确定各建构筑物及其场地的具体标高, 并满足场地排水需要。前者是后者的设计基础, 其设计的合理性对后者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场地一次平整设计时, 应将场地二次竖向的设计因素一并考虑在内, 为后期设计创造有利条件, 简化整体设计难度。例如, 在进行场地一次平整设计时, 应将各生产单元之间的高差要求考虑在内, 确定合理的场坪标高, 保证后期进行场地二次竖向时, 场地标高不做大的调整。如果忽略这一点, 后期就可能需要对场地再次进行平整或增加其它附属设施, 从而加大设计难度、增加建设投资。

对其它专业而言, 要简化其设计难度就要选择合适的竖向布置方式和场地设计坡度。场地竖向布置的方式不单决定于地形要素, 还决定于工艺流程的需要。例如, 山区工厂内的两个生产单元受工艺流程影响宜处于同一个设计标高, 竖向布置宜采用平坡式, 否则会影响工艺流程, 增加工艺专业的设计难度。单纯以总图设计而言, 平坡式布置无疑会增加土方工程量, 增加工程投资, 但确保工艺流程合理、降低工艺设计难度是整个项目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 总图专业需要进行全面分析, 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条件下, 确定合适的竖向布置方式。

其次, 场地设计坡度的大小也影响着其它专业设计难度。工厂生产单元内长轴方向最远两端间距较大 (通常在100~200米之间) , 地面设计坡度过大会导致两点间高差过大。从而要求工艺、土建专业在设计时必须将高差因素考虑在内, 增加了其设计难度。因此, 场地设计坡度应综合考虑坡向、坡度, 避免因场地高差过大对其它专业设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需要明确的是, “简化设计”针对的是整个工程项目, 并非是某一个专业。它是统筹考虑, 综合协调后的结果, 其设计结果对某一专业而言也许增加了设计难度, 但对整个工程而言设计难度是降低的。

7 结论

本文通过引入“简”的设计理念——“把握核心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确立了总图设计的方法, 将整体设计与单项工程有效结合起来。以此设计理念为出发点, 将总图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揭示总图设计与物流的关系, 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提供设计理论依据。最后提出“简”的设计方法, 及其在具体工程中的意义及作用, 为如何做好总图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 “简”的思想在总图设计全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总图专业如何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设计思路。

摘要:总图运输设计是工厂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引入“简”的设计理念, 将总图运输的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通过论述“简”在各个环节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为如何开展总图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总图运输,简,设计理念,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赖秋成.浅析工业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要点及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8[1]赖秋成.浅析工业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要点及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8

某轴承厂总图运输设计探索 篇7

该项目地块位于西部某大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该地块北侧、东侧为城市道路, 南侧为高速公路绿化带, 西侧有铁路专用线接入。

地块近似长方形, 红线内总用地面积约66.67hm2 (1000亩) 。按规划要求水、暖、电等管线的接口及厂区主出入口的设置均在北侧道路上。其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捷, 基础设施完善, 便于工程项目实施。

2 总平面布置

建设项目本着人性化、绿色化、智能化、节能化的现代化工厂设计理念, 因地制宜, 力求节约用地, 在满足城市规划、消防、工艺生产、安全、卫生等各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利用道路的连接作用, 采用方格网+联合厂房式的布置手法, 将生产区、厂前区、生产辅助区有机地布置在厂区内, 最大限度地完善功能分区。

整个厂区设3个主出入口, 均按规划要求布置在厂区用地北侧的城市道路上, 其中货流主出入口设在西侧, 负责厂区所需原材料、辅料和成品的运入运出;厂前区人流出入口设在中部, 是厂前区和生产区人流进入厂区的主要通道;货流出口设在东侧, 负责厂区部分成品及废料的运出。这样布置出入口, 可有效减少人、车冲突, 既安全又提高了出入口人流、货流的通过效率 (见图1、图2) 。

厂前区是整个厂区的中心区域, 布置了一座集生产调度、行政办公、技术研发、测试、辅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办公综合大楼, 是厂区主要的生产调度、行政办公、技术研发场所。大楼的北侧布置有大型广场, 东、西两侧布置有停车场, 建筑与道路之间设有减少噪声干扰的厂区绿化。整座综合办公大楼具有端庄典雅的建筑外型;合理完整的功能布局;简洁大方的建筑立面;现代与传统材料并置, 古朴与简约神和气应。在明媚阳光下, 其雕塑感的造型大气恢弘, 理性的分格, 舒展的比例产生出由整体到局部的和谐之美。

生产区位于厂前区的南侧及东西两侧, 依工艺生产流程最便捷的路线, 布置四纵三横共10座联合厂房。整个厂区南侧一排自西向东布置有锻造分厂、热处理中心、车工中心、保持架分厂、技术装备公司、能源公司;中间一排自西向东布置有物流仓储二号库房、成品仓库、特大型一分厂、特大型二分厂、转盘轴承分厂、备品备件库、滚动体分厂, 这样布置可以方便成品入库、出库;北面一排自西向东布置有物流仓储一号库房、轨道交通轴承分厂、精密轴承分厂、大型轴承分厂、装配中心。整个生产区的布局简洁明快, 流程顺畅, 实用大方。

生产辅助区位于整个厂区的西侧和南侧, 其中, 南侧集中布置了35k V降压站、辅料库、堆场、垃圾站、调压站、污水处理站;西侧布置有汽车库、装卸货站场。考虑到丰富厂区的货流收发方式和提高货流收发效率, 设计充分利用用地西侧紧邻铁路专用线的“地利”优势, 规划了一段与之相联的厂区内部铁路专用线, 实现在厂区内部与全国铁路货运系统的无缝对接。建、构筑物之间及建筑物与用地周界间距均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整个厂区集生产、办公、研发、生产辅助为一体, 合理分区, 统筹安排, 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工厂集约、高效、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为了满足消防, 方便运输, 厂区内设计了环形道路网, 处处贯通, 厂区内主通道宽42m, 次通道宽24m。物流合理, 消防便利, 既节约成本又安全环保。

3 道路与竖向布置

该地块地理位置优越, 地势平坦, 地质状况良好。场地最高标高为810.48m, 最低标高为805.30m, 平均坡度为0.25%。同时地上地下除保留地下输水管线及地下泵房供电线路外, 均无其他文物及需要保留的树木和名胜古迹。故本次设计竖向布置的原则是在满足厂区排水、运输及各种管线敷设要求的前提下, 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厂房室内标高比室外标高高0.15m。厂区雨水排放采用埋地管道, 利用道路路面有组织地将雨水排入六盘山路城市雨水管道。

本次设计道路采用城市型立道牙, 道路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主干道路面宽12m, 两侧各有9m绿化带;次干道路面宽10m, 两侧各有8m绿化带。主干道转弯半径50m, 次干道转弯半径30m, 最大纵坡3.0%, 最小纵坡0.3%。

4 绿化美化布置

绿化是美化厂容, 调节厂区小气侯, 改善厂区环境的关键措施。故本次设计绿化面积90 000m2, 绿地率15.0%, 新增绿化管理人员2名。绿化的重点是道路两侧、建筑物四周及剩余的边角地带。绿化的方法是道路两侧及厂房四周以种植刺槐、国槐、龙爪槐等落叶乔木为主, 绿篱以小叶黄杨、小桧柏为主, 其余剩余的边角地带以灌木、桧柏球、侧柏丛、月季花、草皮、小品为主。“突出重点、兼顾边角”的绿化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厂区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

5 节能与环境保护

生产厂房布置均选择了最佳的物流路线和良好的建筑朝向, 最佳物流路线使物流顺畅便捷, 良好的朝向使厂区能够自然通风、采光良好, 公用站房靠近主要用户布置, 有效减少能耗。

在厂区内加大绿化面积, 以起到遮阳、降温、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同时选择对环境有益的树木花卉。对厂区内产生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废渣、废料进行集中分类堆放, 定时清理。同时垃圾外运时, 运输车量需加盖篷布。厂区内的污水及废水需经过处理, 达标后方可进行排放。

6 职业安全与卫生

为保证职工在厂区内的生产生活安全, 实行人流与货流分离的交通方式, 厂区内部采取限速等有效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采用专用车辆运输, 并加强储存管理。同时对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教育, 做好危害作业的防护措施。

厂区内主通道宽30m, 次通道宽26m, 主干道路面宽12m, 全部贯通形成环形路网。厂房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均满足消防防火设计要求。厂区内布置室外消火栓, 其间距不大于120m。在废弃物库房、站房四周, 种植草皮

或低矮的植物花卉, 以保证有足够的消防操作间距。

7 物流运输

物流是节约成本的关键措施, 本次设计总平面规划选择了最佳最短的物流路线, 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厂外运来的主要原材料及半成品直接进入生产车间, 生产出的成品直接运出厂外, 减少中间储存环节, 降低库容量, 节约物流成本。从交通物流方面看, 原材料经西出入口进入工厂, 部分经检验合格后进入综合库再进入各生产车间, 滚动体、保持架直接通过厂内道路直接进入各生产车间, 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经中央大道进入各装配车间, 成品经中央主干道从东出入口运出厂外。物料流向与生产方向一致, 物流顺畅, 有效减少运营成本。

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运入及成品、废料的运出均采用无轨运输, 主要运输任务由市运输部门协作承担, 本公司只负责解决零星物料的运输及生活服务用车。货物装卸由叉车与吊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厂区内部运输由人工配合叉车、吊车、平板车等解决。所有车辆的加油、日常维修统一外协解决。

仓库的设置是保证工厂不间断地连续生产。本次设计为了方便生产, 利于管理, 本项目集中设置综合库一座, 面积14 300m2。工厂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库就近分散设置在所需的厂房内部, 由各生产事业部内部自行管理。

8 结语

钢铁厂高炉的总图运输设计 篇8

1 熟悉工艺生产,做好协调工作

高炉炼铁生产本质上是用还原剂在高温下将铁矿石或含铁原料还原成液态铁的过程。高炉本体是冶炼生铁的主体设备,除了主体设备以外,要完成高炉炼铁生产,还需要其他众多系统的配合,其包括:供料系统、送风系统、煤气除尘系统、渣铁处理系统、喷吹燃料系统、供电系统、水处理系统等。

众多的系统意味着高炉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许多生产工序共同协助完成,而总图运输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各种生产工序布置下来,使其更高效地运转起来。然而,现场的条件千变万化,我们不可能按理想状态布置,而这,就要求参加高炉设计的总图运输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工艺生产,了解它们的作用、组成部分,只有熟悉了工艺生产,我们才能对它进行布置。所以,总图运输设计人员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需学习工艺及有关专业的生产知识,不断丰富自己。

总图布置仅仅依靠总图运输设计人员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各专业的相关人员也必须密切配合总图专业工作。在场地受限、总图无法调配的情况下,要求相关专业人员对自己的工艺设计做出合适的修改,以满足现场的需要;甚至在某些特别条件下,先由总图运输设计人员进行布置构思,然后再由相关专业设计人员根据此构思将自己的设施布置下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总图运输设计人员的一项重要思维-全局一盘棋的思维。

在高炉布置中,受现场环境、条件约束,总图布置有矛盾时,在满足生产、安全的条件下,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协调: (1) 次要的让主要的,优先布置主要的工艺生产设施,再考虑次要的、辅助的生产设施。如总图布置中先考虑出铁场的布置,再考虑其他设施的布置。 (2) 布置中本着节约的原则,工程量少的让工程量大的。如从出铁场到循环水泵房的地下管廊,应尽量短、直,所以一般就近布置在出铁场附近。

2 建设一座物流顺畅的高炉

建设一座好高炉,炉体工艺是关键,物流顺畅是亮点。一般情况下,物流是总图运输设计成败的关键。如果流程不顺,就会增加设备,延长生产作业线,增加消耗。

物流顺畅、短捷、快速,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建设和经营费用,还可以节约用地,减少支出。

物流包含物料运输和工艺衔接,譬如下一个工序与前一个工序的衔接,在高炉布置中,体现以高炉为核心,多级联系的布置特点,不同的设施,与高炉的关系密切程度不同。

与高炉联系紧密的设施,如热风炉、重力除尘、水渣系统、炉前除尘应尽量靠近高炉,主控楼考虑靠近高炉、主皮带和外部道路,电梯要靠近高炉、外部道路、主控楼等,还可结合上出铁场高架路进行主控楼、电梯的布置;鼓风机靠近热风炉,煤气系统靠近重力除尘和外部煤气主干管,矿焦槽系统靠近烧结来料方向,干煤棚布置应便于外部铁路或道路运输,变配电所靠近负荷中心并靠近外部电源接入方向;考虑铁水罐采用铁路运送至铸铁机及炼钢车间等。

外部运输有原、燃料运输,铁水运输,渣运输,能源介质等。不同的物料,其运输方式需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并适应物料的特点。

在高炉生产中,主要的物料是它的原料和成品。一个年产225万t铁水的高炉,每年约需各类原料535万t,铁水和原料的比例约为1:2.4,可见,原料的运输量是非常大的。在这些原料中,大部分是烧结矿、球团矿、块矿、杂矿、焦炭、煤等,这些物料的特点是量多、呈散状。目前,大部分原料一般采用胶带运输,这种运输方式运量大、成本低、可连续运输,不受铁路、道路、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在总图运输设计时,矿、焦槽和供料系统之间采用胶带运输方式连接,我们一般将矿、焦槽布置在原料来源一端,以减少皮带的长度和折返。

高炉铁水的温度在1300℃左右 (转炉炼钢要求铁水温度不低于1200℃) ,比较成熟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总图设计的一个重点。钢铁厂由于场地限制,铁路连接比较困难,是考验总图的一个重要方面。

铁水的运输在高炉的总图布置中至关重要,其走向、布置影响着高炉其他设施的布置。在布置高炉时,我们一般先要弄清楚炼钢车间在什么方位,利用厂里现有铁路线,铁水从高炉运至炼钢车间要尽量减少折返,减少铁水温降,避免和轧钢成品运输冷热交叉,保证运输安全、畅通。

在我国,个别钢铁厂高炉和炼钢之间采用钢性连接,这种连接实际上是将炼钢的加热炉跨延长至高炉出铁场附近。这种连接方式,优点是布置紧凑,节约用地,缺点是对吊车要求高,建设费用比铁路运输高,其实际效果还有待考察。目前,国内外钢铁厂铁水运输普遍采用铁路运输,这种运输方式,优点是安全可靠、方便、费用低,缺点是铁路占地多,布置不规整。

3 因地制宜,紧凑布置

对于相同炉容的高炉来说,许多工艺或公辅专业可以利用已作的设计,从一个钢铁厂搬到另一个钢铁厂,而这,对于总图运输设计专业来说,是不可想像的。不同的建设地点和条件,完全相同的高炉的总图运输设计也各具特色。一个好的总图运输设计必须是因地制宜的,它既要适应环境现状,又要满足建厂条件。良好的总图运输设计首先要抓住每次设计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的给定条件,做出适合环境的布置。中国地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量的1/4,近年来,各项建设的发展又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作为总图运输设计人员,我们更要把节约用地落实到平时的设计中去。在总图运输设计中,遇到的最多问题也是用地紧张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场地,来完成生产,这也是考验总图运输设计的地方。

在保证工艺顺畅、生产安全的条件下,我们采用如下方法: (1) 利用空间,厂房联合布置。 (2) 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3) 管线综合布置,增加土地利用率。在高炉生产中,管线众多,如布置不当,会占用不少用地。在管线综合布置中,我们一般采用如下原则:先粗后细、有压让无压、地上地下统筹考虑。对于地上架空管来说,一般将热风主管、煤气管、冷风管、除尘管等管径较大的管线的走向先考虑,走向有共路的地方一般共架布置,再将一些氧气、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管等管径小的架空管随着主管架布置。地下管线布置时,对于一些靠重力自流的管线,其走向优先考虑,再考虑其他管线。在安钢2000m3级高炉中,地上煤气管、冷风管、除尘管等综合布置成架空管廊,在架空管廊下面,利用地下空间,布置给、排水等管网,充分利用了每一寸土地。

4 设计和施工紧密配合

对一个工程来说,时间就是产量,就是效益,而总包项目往往比一般设计项目来得更急,要求更严。如何使工程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保量的完成,这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为总图运输设计人员,更需要注意这些问题,使设计和施工密切配合起来,为工程的顺利完成节约宝贵的时间。如管线、道路布置的超前考虑,就是一个例子。常规总图设计中,管线应在各个单体平面位置定下后,再进行;而道路设计更晚,是在管线布置完成后再行设计,几乎是总图运输设计中最后的工作。在总包项目中,由于时间紧张,如果最后阶段施工管线、道路,这时,大量的设备需要运输、安装到厂房里面,而现场由于施工开挖,往往造成无法按时完成设备的安装,所以,根据现场施工经验,一般要求总图运输设计在工程的前期将主干道、主干管的设计提前完成。这些,要求总图运输设计人员和相关管线专业设计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超前完成管线、道路的设计。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新技术的应用,钢铁厂也在不断淘汰旧设备、换上新工艺,但总图运输设计的任务始终不变,那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的工艺知识,和相关人员共同合作,相互支持,因地制宜,规划出工艺流程顺畅、贴合环境条件的总图布置。

参考文献

[1]郝素菊.高炉钢铁设计原理.

总图运输设计 篇9

我国的钼矿储量居世界前列。钼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地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是摆在工程设计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某钼矿采、选联合矿山的总图运输设计实例,探讨经济合理的矿山总体布局,使矿山内所有建(构)筑物根据工艺流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整体,满足矿山生产、生活要求。

1 项目概况

某钼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根据河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的表内矿储量为Mo矿石量525 464.5 kt,金属量704 455.47 t,平均品位0.134%。该矿区矿体厚大集中,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和矿体覆盖层薄,不考虑地面限制条件下80%以上的矿量可用露天开采,露天开采采出的金属量达到矿区总金属量的86%以上。采用露天开采平均剥采比小,矿石贫化损失小,生产成本低,而且该钼矿区的露天开采从1996年开始建设,由于各方面原因,近几年内采采停停,采剥工作非常混乱,造成采剥严重失调,急需进行扩建改造。故本次设计30 000 t/d扩建工程设计仍推荐采用露天开采方法进行露天扩帮开采。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采矿:30 000 t/d;由于矿山除了负责企业自己的选厂矿石需求外,还要保证金鼎矿业的矿石供给,故矿产产品为-300 mm原矿。选矿:20 000 t/d,即6 600 kt/年;选厂产品为品位为47%的钼精矿、品位为65%的铁精矿以及品位为7%的低品位细泥钼精矿。碎磨流程:半自磨由半自磨机、隔粗筛及顽石破碎构成闭路,一段球磨和中矿、粗精矿再磨均由球磨机与旋流器构成闭路。选别流程:由粗磨选铁、脱泥及矿泥浮选和矿砂浮选组成。精矿脱水流程:钼精矿脱水流程为压滤干燥两段脱水流程;铁精矿脱水流程亦为一段脱水流程。

2 矿区总体布置

2.1 企业组成

本工程主要工业场地由:露天采矿场、采矿工业场地、破碎站及矿石运输系统、排土场和低品位矿堆场、供电电源、选矿工业场地、尾矿库、生活区、供水系统等组成。

2.2 总体布置基本原则

1)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2)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利用现有场地,少占或不占良田好土,少迁或不迁居民,并减少建(构)筑物及土石方工程量。3)减少运输周转,充分利用现有运输线路,以减少经营费用和工程投资。

2.3 布置方法

1)露天采矿场。露天采矿场位于大南沟东侧,谢家村北面,设计采矿规模为30 000 t/d。采场长约1 300 m,宽约900 m,横跨上房东沟和上房南沟。露天采矿场内大南沟和上房南沟之间的山岭最高海拔标高为1 440.60 m,上房南沟与上房东沟之间的小山岭最高海拔标高1 491.7 m,山坡坡度26°~37°。堑沟口标高为1 335 m。堑沟口位于露天坑的西南侧。爆破安全界线为300 m。露天采矿场占地大部分是荒山,爆破安全界限内有电力线路和居民需搬迁。原一公司需要拆迁,而且有局部陶冷公路需要改道,改道长1 500 m。最终境界将原一公司全部要拆除,且从刘竹到冷水的公路截断。采场占地面积:147.75 hm2。

2)破碎站及矿石运输系统。破碎站位于总出入沟口,地面标高为1 335 m,矿石用汽车从采场运到破碎站,破碎后用皮带运至选矿工业场地的原矿堆场。原矿运输皮带起点标高为1 309 m,终点标高为1 158 m,皮带长4 100 m。破碎站占地面积:0.8 hm2。

3)采矿工业场地。采矿工业场地位于堑沟口和破碎站西侧的谢家村,紧靠冷陶公路,在露天爆破安全界限以外。内设油库及加油站、采场材料库、工程机械维修及工程机械停车场、35 k V总降压站,办公楼,食堂、锅炉房及浴室和2栋单身宿舍等生活设施。场地标高1 335 m。油库及加油站内设6个50 m3的地下柴油罐,为一级加油站。采矿工业场地占地面积:4.88 hm2。

4)排土场。由于采矿规模较大,露天开采剥离总废石量达168 004.944 km3,合松方量为218 406.43 km3,低品位矿4 699.44 km3,合松方量为6 109.27 km3。矿岩年运输量多,运输费用大,因此,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排土场尽可能靠近露天采矿场。据此原则,前期在露天采矿场南部1 300 m处选择了小寺院沟作为排土场。后期规划马骡沟作为后期排土场。排土场设计容量为267 mm3。排土场占地面积:小寺院沟废石场56.51 hm2,后期马骡沟废石场191.82 hm2,总计占地248.33 hm2。

5)选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位于三岔口的半坡,西与金鼎矿业相毗邻,东邻陶冷公路。距露天采场约5 km,距尾矿库约1 km,原矿运输采用皮带运输。皮带水平距离约4.1 km。尾矿运输距离近。选矿工业场占地面积:33.05 hm2。

6)生活区。由于采场和选厂相距较远,生活区分采场生活区和选厂生活区两部分。采场生活区与采矿工业场合并布置,选厂生活区靠近选厂,布置选厂正南的三岔口附近,靠近陶冷公路。采场和选厂生活区均由食堂、浴室及锅炉房、2栋宿舍楼等组成。生活区占地面积:1.4 hm2。

7)供电电源。距矿区东南方向约5 km处的南泥湖110 k V变电站,站内设(2×40+1×50)MVA主变,电压等级110 k V/35 k V/10 k V。目前该变电站所带的负荷约70 MVA~80 MVA。35 k V,10 k V系统均有出线间隔。采场和选厂分别设35 k V总降站向内部供电。外部电源均从南泥湖变电站引2回35 k V架空线路分别向采场和选厂的35 k V总降站供电。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采场和选厂的总降站间设联络线。

8)供水系统。水源地位于北沟河与伊河交汇处的下游。矿区生产、生活用水经加压后送至选矿再经厂区生产给水管网和生活给水管网向选厂和生活区供水。采场用水从选厂加压至采场生产高位水池和生活高位水池。采场高位水池自流至采场各用水点。在露天采场内道路附近设置消火栓,以方便水车取水。尾矿库回水经回水泵房内水泵加压送至选厂的5 000 m3生产回水高位水池,水池高程1 185 m,再自流至选厂各用水点。水源地及供水系统占地面积:2.6 hm2。

9)尾矿库。陶湾老王沟库址位于陶湾镇西北侧,与陶湾镇的直线距离约6.5 km,距选厂的直线距离约1 km,拟建尾矿库距沟口约650 m。坝底标高1 115 m,坝顶标高1 175 m,坝高60 m,初期总库容5 225.0 km3,有效库容3 657.5 km3。可供选厂服务约10.7年,属二等库。尾矿库占地面积:90.94 hm2。

10)企业占地汇总。企业总占地面积为539 hm2。

3 总平面布置

3.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依据

1)贯彻安全生产的原则,为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创造条件;2)选择合理、有效的运输方式,布置直接、简便的运输线路,以保证生产的安全;3)建(构)筑物的布置力求紧凑合理,选取合适的通道宽度和间距,做到既满足各项规范要求,特别是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又节约用地;4)各建筑物之间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同时预防废气、废水等有害因素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

3.2 采矿工业场地总平面

露天采场包括采矿工业场地和破碎站。破碎站单独成区,布置在露天最终境界之外,靠近采矿堑沟口。采矿工业场地则布置在采场露天爆破安全范围线以外。设有办公楼、材料库、35 k V总降压站、汽车工程机械维修间、工程机械停车场、油库及加油站、食堂、浴室及锅炉房和2栋单身宿舍等。其中油库及加油站为一级加油站。该场地由柴油罐区、加油站等组成。

3.3 选矿工业场地

总平面根据合理组织生产,满足工艺流程顺畅、短捷,改善劳动条件,节约用地,并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有利生产管理等原则,结合场地地形、工程地质、风向和生产特征等因素,对选矿工业场地进行总平面布置。选矿工业场地由原矿堆场、磨矿磁选车间、顽石破碎车间、铁精矿仓、铁精矿转运站、3个直径80 m浓密池、浮选车间、精矿脱水车间、尾矿输送泵房、厂前回水泵房及回水调节池、药剂储存与制备车间、试化验室及质检站、材料库、机修车间、35 k V总降压站、公厕、生产高位水池、生活高位水池、回水高位水池、采场加压泵房、办公楼等组成。根据生产流程,原矿堆场布置在最上方。其余从上到下依次为:3个直径80 m的浓密池、磨矿磁选车间、浮选车间和精矿脱水车间。铁精矿仓则是布置在场地主厂房以西,尾矿输送及厂前回水泵房及回水调节池布置在精矿脱水车间的南和东面,试化验室及技检站布置在磨矿磁选车间以东的空地上,药剂储存与制备车间,材料库、机修车间及35 k V总降压站成组布置在场地以东的小山坡上。各高位水池则是布置在场地西北部的东凹。由于场地用地范围内高差较大,从1 070 m~1 170 m,跨越100 m的等高线,且自然地形较陡,场地平整时将有大填大挖现象,需要进行工程处理,在高挖方边坡上考虑采用锚杆支护,在高填方地段考虑采用马克菲尔的加筋土技术。场地内雨水通过排水明沟排出场地外。

4 结语

目前以集约发展为优势,企业要赢利,必须在规模上有优势。而往往大型矿山工程用地大,地形条件往往又不如人意,因此这种工程在选址问题、用地问题、运输问题、安全问题、边坡稳定问题和水土保持问题有突出的矛盾,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各工业场地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紧密结合,同时不可忽视安全问题、水土保持等问题,既要抓矿山的经济效益,更应注重社会效益,同时一个项目建成后不易改变其相互的位置关系。因此,在设计中需全面协调各专业的相互关系,做出科学而又优化的设计方案,降低矿山生产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达到安全、环保、节约用地、建设费用最省、生产经营费用最省、方便管理、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该工程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1)用地大,总占地约540 hm2,怎样合理使用减少用地,一直是该项目关注的热点。缩短工艺流程,多用机械设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都能达到减少用地的目的。2)边坡大,处理边坡的系统复杂,工程量大,相应的投资也大,怎样既经济又安全是本项目一个重要课题。根据规范要求,大于30 m的边坡应做动态设计,因此在后续的设计中要加强对工程用地范围内的工程地质的研究,在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做到安全、经济。3)排废量大,排废量高达168 004.944 km3,对周边环境破坏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压力大。a.要保证容量;b.提高堆高,减少用地;c.要做好排土场的排水工作,保证排土场的稳定;d.分期排放,分期复垦。

参考文献

[1]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

[2]GB50421-2007,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S].

[3]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S].

[4]GB50544-2009,有色金属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S].

[5]GBJ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上一篇:个人信息采集系统下一篇:标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