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商机

2024-09-04

危机中的商机(精选8篇)

危机中的商机 篇1

经济危机, 使“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内外媒体上不断亮相。80年前因经济不景气而引发于美国的“口红效应”, 时至今日于新一轮经济危机中缘何重又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所产生的效应又是什么?据有关这一效应的资料介绍,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 在美国的经济社会中, 每当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出现, 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是美国人在消费中认为, 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 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 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 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在消费市场萎缩的情况下, 人们仍然会对口红有种强烈的购买欲望。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 它会让人们在感受危机的同时还有一些“这个年头不太冷”的温暖的感觉。

这就是“口红效应”的魅力。经济的衰退, 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 这样他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 比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等, 因此他们手中便会积攒一些“小闲钱”, 这正好让他们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需之物”。与此类似, 把这些“小闲钱”用在看电影、读书、参与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上, 这样的低端消费, 同样也会刺激经济复苏。对于此类“口红效应”一样的消费, 可以说是上帝为人们于经济危机中打开的另一个寻找机遇的窗口。

与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引发的“口红效应”一样, 好莱坞也是在那一次的美国经济危机中崛起的。因为看电影也是一种低端消费, 而且很容易让人能获得满足感, 于是很多美国人便揣着“小闲钱”去电影院休闲娱乐。令人惊奇的是,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却出人意料地红红火火。首届奥斯卡颁奖礼, 恰恰就是在经济最糟糕的那一年隆重举办的。此后西海岸的好莱坞与东海岸的百老汇可谓双星闪耀, 不但崛起于美国而且走红于全世界, 让全球几十亿人领略了美国文化的独特风采, 它像“口红效应”一样给危机中的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再如十年前那场来势汹汹的亚洲金融危机, 它不仅使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 同时也让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然而, 被金融危机整惨的韩国经济, 却在危机中抓住文化产业这一契机, 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同样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文化“韩流”。而这股“韩流”却似一股热流, 很快便温暖了危机中的韩国经济, 文化产业的崛起, 有力地刺激了人们的文化消费。另外, 日本“动漫大国”的确立, 也是与其经济的被动和萎靡分不开的, 在当年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时代, 动漫这一产业的兴起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生机, 而这一产业至今依然是日本文化产业的经济支柱。

从美国80年前的“口红效应”、好莱坞的崛起到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韩国文化“韩流”的兴盛, 以及日本“动漫大国”的确立, 这些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例子告诉我们, 当经济出现波动乃至发生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时, 对文化的发展倒是一个契机, 其他行业走势低迷, 文化产业反而会乘势而上, 在人们文化消费的强烈愿望下, 许许多多的“小闲钱”被投入了经济复苏的大潮中, 渐渐地, 这种文化上的低端消费也会像当年美国的“口红效应”那样, 不仅有利于拉动消费, 而且有益于涵养精神气质, 促使人们提振信心, 推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口红效应”与危机中的文化契机之根源究竟来自哪里?我想, 除以上言及的因经济危机导致收入降低, 人们的消费欲望由购房、买车、出国旅游等难以企及的因素转向低端消费的心理作用之外, 其原因也许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萧条不振, 人们需要文化提振信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精神与物质历来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两个支撑点, 两样缺一不可, 相辅而相生的互补, 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提升, 这大概也是自然界的平衡规律。当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能满足时, 便对文化的需求产生强烈的渴望, 而文化的满足, 精神的充实, 继而便激发出人们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信心。其次是经济社会出现动荡, 文化产品在需求旺盛中应运而生。经济的坎坷与挫折, 正好为文化产品提供了难得的创作素材, 美国的好莱坞的崛起, 日本“动漫大国”的确立, 即是最明显的例证。仅以文化产品的迅猛崛起及旺盛的消费而言, 大坎坷大曲折大动荡则会成就大的作品, 而市场消费则是一边倒似的倾向文化产业, 这在古今中外已成铁的定律。再就是精神产品的走势上升, 缘自于不必消耗物质资源。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 物质产品的生产, 大都是立足于以消耗物质资源为代价, 而文化产品则极少消耗物质资源。这一客观因素, 决定了经济危机对文化产品的产生和消费旺盛, 为文化产业的崛起创造了迅猛发展的机遇。

80年前美国经济危机时“口红效应”这种文化契机, 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美国经济走出了低谷, 这是上帝为他们打开的另一扇窗口。今日的全球经济危机下, 以文化产业为契机, 让文化产品添希冀, 可以说是一种危中寻机的有效途径。前不久, 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代表座谈会上,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涛提出了设立“国家读书节”的建议, 倡导全民阅读, 涵养精神气质, 以利于经济复苏。而在中央近来一系列的举措中我们已经看到, 国家正在制订一项雄心勃勃的全方位计划, 推动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 让国民从音乐、书籍、电影和体育运动中获得慰藉, 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

经济发展遇“寒流”, 文化发展供“暖流”。也就是说, 在经济危机尚未见底, 人们的信心仍显不足的现实情况下, 看看电影、读读书或多参与一些文娱体育活动, 必会起到慰藉心灵、提振信心的效果, 就像当年“口红效应”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安慰”作用那样, 让我们感受危机的同时, 也能得到一些“这个年头不太冷”的温暖的感觉。

危机中的商机 篇2

化危机为商机

在美国历史上西部大淘金的热潮中,真靠淘金发财的人并不多,而一位给众多淘金者卖水的人倒发了大财.在中国石油进口年年增高的热潮中,有不少精明的商家透过中国石油短缺的.表象,看中了潜藏的商机.其中一些机会,对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来说,不妨择其善者而选之.

作 者:林伦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石油企业英文刊名:CHINA PETROLEUM ENTERPRISE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危机之下 商机何在 篇3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阶段:防守一相持一反攻。在危机面前,相信会有很多的中小企业也会处于相同的处境。面对这场金融危机,造成经济上的衰退这是不容置疑的,关于这个大的话题,一个企业或是一些中小企业做出的决策是起不到作用的,危机之下,企业者更多的关注点应在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上。在激烈竞争面前,不少企业都说:坚持就是胜利,节约就是赢利!这一点是正确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企业才能立足。中小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是不足的,更何况我们的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机制上就充满了“中国特色”,企业的发展存在有很多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很好的生存,乃至蕴藏力量再出江湖是眼下企业最要做的事情。

大的观点笔者不再重复,我只关心经营中的细节,因为,我发现一些企业主和经营者做久了,往往就会健忘。在困境面前愁眉不展,一旦过了门坎,马上就会眉飞色舞。接着过不了多久,又会有困境,接着苦恼,过去了,照样高兴。讲到这里,很多企业是不以为然,其实,可以仔细想想,只是时间的不同,大致都会一样?为什么呢?企业的运营就像人生的命运一样,你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有的企业很快的倒下,有的还在坚守,但也是看不到希望,但有的也很有信心在默默的等待商机。笔者认为,商机是什么?商机就是经营者要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认真对待每一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命运转折点的机会。注意细节和调整经营者的心态至关重要,凡事的预兆都是从小事情开始的。

笔者曾为一家商务公司咨询过,该公司是接国内一家大电器厂家的产品代理,该产品成本小,适用范围广,智能化操作很适合一些小本的投资者选择,鉴于该产品的运用很有时期性和区域性,这显然是一个短期投资行为,我建议该公司要积极应对,该公司也认识到这一点,但经营中陷入两难之地,一则是因为该产品的市场环境要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协助支持,二则是投资者的经营观点和心态。

怎么办?是先拓上游还是先抢下游,虽然该公司产品代理的是一个国内的一个知名品牌,但在市场面前,找到一个好的赢利模式才是关键,笔者建议寻找一家合作伙伴,借合作方的优势拉动自身的网络建设,正好有一家公司与市政府之间在进行地面推广的公益性活动,参会者有三四百人,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该公司还有自己的宣传平台,双方如何能合赢?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但是对于这种新方法,商务公司不敢轻易尝试,因为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所以一直在考虑,一而再而三,时间过去了,该公司随着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越做越大,现在反而对合作没有很大的兴趣了,而该公司现在倒想急于合作,据说,因为业绩原因,该产品的代理权正在调整之中。

笔者曾服务一家科技型企业,有一家媒体单位有一个关于封面人物的采访计划,经一个理事单位的介绍,该媒体同意免费对其公司老总做一个人物专访,该媒体是该区域唯一一家投资经营类期刊,在业内虽名不显但潜力不可估量,与这家商业公司联系,老总认为太忙,连面都没有见,就要求媒体对他下属的一个部门的团队进行采访。这样,显然是违背该媒体做人物专访的初衷的,更何况本来就是免费的,这样,专访是不好继续下去的。

不知道这是不是商机呢?相信媒体的作用,在市场环境之中,媒体的关注度至关重要,笔者在此说明的不是媒体如何不能得罪,而是这其中的借势关系该老总没有看到,有时候,商机并不是不穿衣服前来的,不可能让你一目了然,作为经营者要学会分析,首先是要学会吸纳,针对这件事,公司的老总是太过自信了,因为,该媒体在后续的运作中,该人物专访的影响力做得很不错,有一家行业企业花了1.5万元,做了一个人物封面,并把它发放给客户,在同行中取得不错的宣传效果。你认为,这说明什么?

还有一家商业企业,主要是以加盟招商的形式,在区域内诚征店面连锁商,这本是一个很传统的经营模式,如何发展运营呢?市场模式日益雷同,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公司的发展在艰难中进行。如何改变,如何创新呢?在现有的国情之下,适者生存,特别是在困境之下,经营者的思想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该经营者与笔者有过一次谈话,据她说原来是在去年,她曾接到了一个电话,有一家公司希望能与她合作,该公司的业务区域与她招商的区域是一致的,他们的推广方式是以专家和每个地级的推广形式为主,可以通过论坛的形式快速聚集很多意向的投资者,她说没有当会事,要求对方发资料,后来对方也发了资料,还给她打了电话,邀请她去参加一次现场会议,她因为很忙只是不在意,就没有去了。笔者闻之叹息不已,主观意识太强了,自认为不需要,我们有很多企业自以为很强大,其实,自己本身都是从小企业走过来的,这种电话营销形式我们并不陌生,为什么不多加以了解就武断的拒绝呢?总之,危机之下,现在这家招商企业处境是日益艰难,经营者也说,如果当初采用合作的话,也许现在就不会是这样了。

还有一个企业,这是一个朋友说给我听的,主要是老板的主观意识太强了,用人方面摇摆不定,至今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这个朋友在公司任市场总监,按理说,朋友与这有公司的老总是互相信任的,可是这家公司刚起步,人员并不多,限于资金的不足,市场总监的很多建议和工作方案都没有完成,老总在开会日寸,认为要多听员工的建议,在会上,会出现一个现象,在市场总监与一个店长的发言后,老总常会说,各人的意见都有道理,但考虑到公司的现状,建议还是按店长的意见办。公司刚起步,资金常常困境,市场总监多进行一些全局方面的策划,但在店长的鼓动下,老总开始对市场总监微有其词,认为市场总监没有工作业绩,不能见到“真金白银”,至少要亲自到一线销售取得业绩,为员工作出表率再说。还要市场总监与店长各负责一家店面,负责日常经营。

笔者闻之只有黯淡,如此的老板,市场总监不走人才怪。各人的岗位分工不同,职责重心不同,怎么能与店长同比呢?再说,直接销售业绩与创造销售环境是不同的概念,到头来,市场总监拿着高薪与店长一样为一天的销售收入计算,即使市场总监一天创造1000元的收入,又能怎样呢?老板直接参与基础工作,本身是立场是要支持市场总监的权威,到后来,这样做法真是不可思议。要知道,公司的发展不是让老总们都去做销售员,业绩的提高不是要让老总们都去示范。在危机面前,我们的老板们恨不得所有的人都下场踢球,只要能赢,管它呢?但这样,还是足球比赛么?

另外有一个例子,有一个老总经朋友介绍准备投资一家室内环境检测的公司,据朋友说在行业中是有背景的,该公司能取得国家资质和资源优势,于是,他没有经过调查就同意投资建立公司,专门从事这项业务,他为此对每一个加入者都是大谈公司的远期计划和未来发展。特别是对于决策层,他邀请了两个有能力的朋友,拍着胸脯大吹,一切都没有问题,行业内的关系全部被搞定,结果出于对他的信任,一个是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一个是政府官员下海经商的人,两人都被他所说的资源和背景所动,欣然同意加入。

香江“面对面”危机变商机 篇4

杂志中这篇名为“Small Freight Forward will disappears” (即“中小货代企业将会消失”) 的头版头条, 也吸引住了David Yokeum身旁诸位的眼球。

David Yokeum说:“我希望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 (CIFA) 和世界货运联盟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外货代物流企业洽谈会, 能够缓解金融危机给中国货代企业带来的压力, 在全球经济巨变的阴霾之下建立起更多信任与沟通。”

第六届中外货代物流企业洽谈会定于2009年6月11日-14日在香港的亚洲国际博览馆举办。经过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的争取, 会议成本、参会费用均比去年降低了10%-15%, 反映出协会真诚服务的态度和对货代企业的理解。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高级顾问罗开富说:“洽谈会是目前由中方参与主办全球货代物流行业规模最大、参会区域最广、与会人员最多、持续性效果最佳, 并被誉为世界性盛会, 行业最具影响的交流合作品牌。”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学德说:“洽谈会之所以成为中外货代物流企业的年会, 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强劲趋势。能够通过面对面减少多次委托, 减少重复费用, 为中国货代物流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国际合作机遇。”

“演讲时间少、洽谈时间多是会议的特色。参会代表在会前通过网上的‘一对一’预约程序查询、了解所有参会公司和代表, 并在程序中按照会议日程选择预约对象, 中小货代物流企业在家门口能有机会与来自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代物流企业互相学习、互寻商机。”刘学德说。

罗开富说:“代表中国货代物流业领先者CIFA会长、副会长单位是洽谈会的支持单位, 他们的参与必将为中外参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富有意义的合作商机, 三家高级赞助商已经确定, 并呈现出以地区性集合报名的热情。”

第六届洽谈会时逢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实体经济并传导至货代物流行业, 世界贸易运输量大幅下滑, 货代物流发展艰难之时。罗开富勉励企业称“自己必须有信心, 自己必须要求变”, 只有这样才能显露出“英雄本色”。

中外货代物流企业洽谈会在商务部的支持下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 2008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五届中外货代物流企业洽谈会”, 共有全球808家公司的1450名代表参加, “一对一”洽谈达19000余人次, 参会人数之多, 规模之高出乎意料, 几乎所有参会企业都成功地找到了资信良好的合作伙伴, 低成本建立了互为代理的关系, 会议人手一册的参会名录成为与会企业长期享用的联络手册。

经济危机带来并购商机 篇5

合并组成的大型化学品公司如今正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因此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来筹集资金。另外,一些公司近期的大宗交易遭遇撤资,也可能是这些公司出售资产的原因,比如说Ciba被BASF收购,以及Dow Chemicals收购Rohm&Hass。

Kline管理顾问Eric Vogelsberg表示,经济衰退的形势下,“沙坑心态”已经出现,企业必须放远目光看到障碍之后可能存在的机遇。Vogelsberg指出,资金的限制可能会使主要的交易被迫取消,但对于那些准备抓住机会在小型的中游市场投资的公司来说,个人资金和私人股本市场仍然是开放的可利用的。他预测,最大的收购行动规模将会控制在3亿美元到6亿美元之间,主要目标是产品生产线、小型私人公司和小公司的主要部门。

危机中的商机 篇6

为什么要选择目录分销商

经济危机的冲击让元器件采购订单的规模变得更小更精确,反而有助于提高分销市场占元器件市场份额的比例,因为很多生产商裁员并减少采购数量,因而更多地向分销商采购。采购者希望以最合理的成本采购到最放心的产品,这恰恰给了目录分销商一个争夺更多市场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成熟也让目录分销商可以更方便地将自己的业务推广到更多的用户手中,这是与其他分销商相比的一个独特优势,特别是对广大电子工程师来说,目录分销商的价值就是能够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电子元器件产品,而且还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与大批量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相比,由于小批量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它的高运作成本,拆散包装、剪切带等增值服务毫无疑问带来更多的操作成本。因此目录分销商提供的元器件的单价可能相对高一点,但重要的是目录分销商降低了客户采购过程的整体成本。简单来说采购流程包含询价、决定采购单 (最少订购量要求) 、选择供应商、下单、跟单、收货、上架等。而各项流程都是成本的一部分,以询价为例,找一个供应商能提供20项的报价或是找20个供应商给各报一项的单价、操作时间,所需设施、甚至外出交通费都是成本。在“少批量多品种”采购上,作为企业营运者如果将采购流程成本量化、再加上元件单价,转换成“整体成本”,应可作出适合的选择。因此由于采购量较小,虽然单价较高,计算出的采购额占整套产品的成本应是很少的比例,加上节省了采购流程的“整体成本”,工程师又可以不必为买很少数量而不得不整卷整箱地向大批量分销商购买,所以向拥有齐全产品的目录分销商采购是小批量采购的最好选择。

作为全球最大的目录分销商之一,RS Components亚太区总经理Richard Huxley把客户选择目录分销商的原因归纳为三点。一是可以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庞大的库存和进货渠道让目录分销商拥有足够大的库存以支持客户所需求的全部元器件产品,可以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采购需求,真正实现一站式购物。目录分销商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产品多,库存大,货物齐全,比如这次RS Components推出的亚太区2009年目录,收录了12, 000余类新产品。二是订单不论大小均支持,满足一些客户的小批量和特殊的采购需求;三是交货时间迅速,因为目录分销商有自己的库存,因此一般可以实现当天或次日发货的承诺,从而缩短客户的等待时间,为客户的设计争取宝贵的时间。2009年新版目录体现了RS扩大电子和电子机械 (EEM) 产品范围的优势。EEM产品数量目前占到超过一半的RS全部产品系列,并将RS网站产品总数扩大到35万。随着本次目录发布,大批量订单可以享受高达80%的成本节约,除此之外,RS为全部产品提供高达35%的折扣服务。另外,为了帮助客户节省更多成本,RS还为通过网站交易的订单提供免运费服务。RS同时还通过引入生产包装服务,为原型开发和小批量生产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面对目录分销商独特运营模式和庞大客户群体,越来越多的元器件厂商选择和目录分销商进行合作,开拓自己产品销售的新渠道以提升产品销量。Tyco Electronic中国战略及业务发展副总裁沈祺俊认为,目录分销开拓了元器件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了将产品扩展到更多领域的机会,通过目录分销渠道的销量增长已经远远高于其他渠道的增长速度。FLUKE中国区副总裁黎志刚先生坦言,通过与RS Components的合作,弥补了FLUKE在电子测试销售渠道构建中的不足,更好地将产品带给广大设计工程师,从而实现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2008年在RS Components上的订货量增长了3倍多。

如何选择好的目录分销商

由于目录分销对中国客户来说是相对比较新的分销模式,特别是对于国内数量众多的电子工程师来说,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目录分销商就尤为重要。目前在国内开展业务的目录分销商既有如RS Components、贸泽电子 (Mouser) 、派睿电子 (Premier Electronics) 、Digi-Key等国际知名分销商,也有如武汉力源等国内本土分销商。

如何判断好的目录和网络分销商?全球最大目录分销商之一的贸泽电子 (Mouser) 副总裁Mark BurrLonnon认为,优秀的目录分销商主要专注服务于工程设计和小批量的生产商的业务模式,这与将大批量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目录分销商的目标是让工程师们能在新产品一上市时就能买到,既能满足研发试生产阶段的采购需求,这又能符合大量生产过程中缺货的制造企业的需求,这才能称为优秀目录网络分销商。

1.广阔的产品线和强大库存——一个好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必须拥有广阔的产品线来满足设计师多元化的需求, 为设计工程师采购各种电子元器件和研发工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有限的产品线会制约采购的选择,增加采购时间。这是目录分销商的最大市场竞争力,比如贸泽电子 (Mouser) 的产品线来自全球390多个供应商,几十万种现货库存,确保了对工程师采购的产品规模支持。

2.新产品的迅速导入——随着产品不断复杂化,中国企业对最新元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一个好的分销商必须具备向客户推介新产品的能力。比如,目录分销商会定期更新目录,同时更通过网络实现在线目录的实时更新,让客户最快了解新的产品采购资讯。

3.电子商务能力——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和采购开始利用网络,使得分销商必须必备优秀的电子商务能力。

4.保证及时发货的高效供应链——好的分销商不仅能展示产品信息,而且能实现按时交货以满足客户需求。大的目录分销商如贸泽电子拥有现代化的无线仓库管理系统,实现取货、发货几近完美的流水线操作。高科技仓库以及高效的订单操作流程使得分销商可以实现订单当天或次日发货。

5.全球客服——分销业就是服务的行业。所以,好的目录分销商必须在靠近顾客的地方提供最好的客户服务。

自主零部件企业危机中蕴藏商机 篇7

近几年来, 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整车行业取得的发展成绩令世界瞩目, 不仅是整车的产销数量突破了1800万辆大关, 而且车型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 一些国外先进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国产整车上, 较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整车整体水平的提升。伴随整车的发展和进步, 汽车零部件业也有了一定提升。但是零部件与整车不同步发展的局面仍未明显改观。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高端合资品牌车上使用自主零部件的比例依旧不高, 绝大部分合资品牌整车使用国外公司在华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的零部件, 尤其是在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上几乎没有自主品牌。二是自主品牌整车使用自主零部件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纷纷向中高端汽车市场拓展, 不少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在研发阶段就不再与自主零部件企业进行同步开发, 而是把机会更多地给予了国外品牌的零部件企业。三是自主零部件未能与整车厂分享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许多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未显著提高。四是自主品牌在装备制造方面的投入力度未与整车同步。

因此, 在整车快速发展、开花结果的过程中, 自主零部件企业却渐渐走入了“乱花丛中”, 出现了一系列的“迷人眼”困境, 总结出来有五种困状。

困状一:与整车配套能力不强

近年来, 整车厂为了满足消费者快速的需求变化, 推出新车型、新品种、新技术的节奏较前些年明显加快。这就要求零部件企业能跟上开发的节奏, 并保证开发质量。然而, 不可否认, 自主零部件企业大多仍停留在来图加工、样品测绘阶段, 真正具备完全自主开发能力的并不多。这类企业在新车型、新产品开发任务重、研发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根本就来不及提升自身的基础研发水平, 只是疲于应付。这就使得不少自主零部件企业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配套能力。

困状二:专业化水平较低

自主零部件企业生产规模小, 经营品种单一, 产品质量差, 技术含量低, 难以满足大批量采购需求, 只能担任二三级配套供应商, 还有部分企业未进入整车配套市场, 只是单一的售后维修服务配件供应商。由于缺乏汽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 自主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仍然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的部件上。

困状三:自主开发系统集成能力十分薄弱

如果说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总成类零部件的技术与水平处于中学阶段的话, 那么零部件系统集成技术和水平则可以说还处于小学阶段。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缺少系统集成方面的人才、经验、技术条件和试验手段。能为整车厂配套的零部件厂商, 则是凤毛麟角。即便是少数具备系统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也只能是少数几个车型, 对于新车型、新产品的开发几乎无能为力, 还远不能跟上整车的开发。

困状四:自身效益下降, 承受双重挤压

自主零部件大多处在增量不增效的处境中。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面对上游原材料厂家议价能力不强;其二是面对下游整车企业议价能力弱, 再加上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低。可以说, 自主零部件企业是腹背受敌, 双重受压, 如若自身盈利水平再不改善, 其前景令人堪忧。

困状五:自身造血功能弱

由于自主零部件普遍存在积累少、盈利能力不强、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使得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 持续投入差,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不高。自身“造血”功能弱就意味着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与外资品牌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同时, 自主零部件承担的高技术的零部件研发与应用任务已越来越少, 不少零部件企业早已被合资品牌整车企业甚至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淘汰出局。

在种种困状面前隐藏着重重危机, 但危机中同样蕴藏着无限的机遇, 我们认为惟以创新为有利抓手, 勇除创新途中的“拦路虎”, 才能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将自主零部件企业不断做精、做强、做大。

创新途中的“拦路虎”

第一只拦路虎:缺少配套机会

为打破外资品牌在一些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技术封锁, 自主零部件企业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研发创新活动, 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但由于合资品牌整车企业几乎不使用自主品牌的零部件, 而自主品牌的整车企业也很少提供机会给自主零部件供应商, 这使得一些自主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成果、创新成果不能得到配套机会。没有配套机会, 也就无法进一步提升产品, 改进产品。如我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ABS产品, 目前在配套机会和提供机会上就存在这一问题。

商务部数据显示, 我国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和ABS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 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可见, 就主要的汽车电子关键技术为例, 国内市场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 而国内零部件企业一直在走低端市场。主因就是我国汽车电子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要落后10~15年, 主要差距是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方面。在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中, 大多是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整车关键件及高新电子产品等。

第二只拦路虎:缺少统一的标准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虽有了较快发展, 但与汽车生产大国相比, 差距仍然明显。特别是与国外零部件制造企业相比, 差距更为明显。尤其是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较低。我国汽车整车特别是乘用车主要车型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 产品采用的标准不同, 系列也不同, 这为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制约了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 在我国, 多数汽车企业集团均下设零部件配套企业, 形成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为本集团整车厂配套, 也造成企业规模难于做大, 标准化、通用化难度加大。

比如通信协议的标准问题, 目前通信协议标准已经制约我国自主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如我公司开发的ESP产品, 需要从动力CAN总线上获取发动机的状态, 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控制发动机的工作, 所以动力总线协议是ESP研发过程所需要的一个必要的信息。然而发动机ECU电子控制单元基本上都是国外在华独资企业生产, 这些企业不对国内自主生产ESP或者ABS产品的企业开放, 造成了企业研发和应用ESP的困难。

第三只拦路虎:自主需求越来越少

由于外资品牌在华设立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 零部件关税水平降低, 以及国内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 自主品牌在价格方面较外资品牌存在的优势逐渐丧失。但是, 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质量保证力、加工水平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质的飞跃。这就使得自主零部件逐渐陷入了价格上没优势、水平上不去的两难境地。此种情况的存在, 也就直接导致了许多自主品牌的整车企业也转向采购外资品牌的零部件, 自主需求的比例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有减少的趋势。

第四只拦路虎:研发资金不足

新车型、新品种层出不穷, 在繁荣中国汽车市场的同时, 也给自主品牌的研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些自主零部件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资金实力不强, 研发资金被挤占、压缩的现象屡见不鲜。研发资金不足成为制约众多企业长远发展、持续提升的主要因素。

第五只拦路虎: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缺失

许多企业有不愿率先研发、不敢自主研发的思想。究其原因, 与我国缺乏有效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机制不无关系。新产品推向市场后不久就有同类或类似的产品充斥市场, 这对于付出了高昂研发成本的企业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即便诉诸法律, 也往往由于取证难、执行难等种种原因, 其结果大都是不了了之。

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修身招”

面临那么多“拦路虎”的挑战, 我们自主零部件又该如何应对。古人云:修身、齐家、平天下。要修身首先就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

招式一:自我定位

创新发展、掌握核心技术是国内外零部件企业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国情, 创新发展、掌握核心技术更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众所周知, 以市场换技术曾是主导我国汽车发展的基本思路。但事实证明, 市场不一定能换来新技术, 尤其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相反, 国外零部件依靠创新发展在我国大举发展, 不仅很好地分享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成果, 而且牢牢控制着市场制高点, 给自主零部件留出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缝隙十分有限。因此,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要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必须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招式二:和谐“整零”关系

和谐是永恒的话题。零部件与整车犹如鱼与水的关系, 谁也离不开谁。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就目前我国的整零关系而言, 零部件的发展更需要依靠甚至依赖整车的发展。因此, 汽车零部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努力向稳定、互信、互助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的模式发展。从我国以往整零关系发展的经验看, 建立联合研发、优势互补的整零关系是发展和完善整零关系行之有效的途径。协调推动整车、零部件、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 鼓励相互参股, 增加合作共赢的责任意识, 从而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

招式三:练好企业的“金钟罩”

零部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进入全球采购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合作。这就要求自主零部件企业在质量、服务、技术、价格等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进步, 打造和提升综合竞争力。零部件之间的竞争更象是“全能比赛”。仅在某一二方面有优势很难长期立足世界零部件之林, 必须没有短板, 没有明显的弱项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招式四:推动零部件产业重组, 调整产业结构

一直以来, 整车之间的重组广泛受到关注, 而零部件之间的重组则较少吸引人们的眼球。其实相比规模庞大的整车重组, 零部件产业之间的重组更易实现重组目标, 使被重组的各方发生化学反应。零部件重组的基本是优化产业结构, 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 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支配与使用, 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产业长远发展, 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

招式五:出口与售后市场比翼双飞

重国内市场, 轻出口市场;重配套市场, 轻售后市场是我国许多零部件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调整市场结构, 实现国内外市场均衡发展, 做到配套市场与售后市场相得益彰则更有助于零部件企业形成健康的市场体系。

如今面对国外市场, 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价格优势仍将存在, 对整车和零部件有着利好因素, 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可提升零部件产品的水平, 另一方面市场空间进一步缩紧。只有树立危机意识, 调整观念和产品结构, 不但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 才是企业未来的生存资本。

寻求政策环境的支持

众所周知, 在中国, 政策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因此, 在练好修身五招的同时, 也要寻求政策环境的支持。首先, 希望国家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汽车零部件扶持政策。从我国零部件过去的发展情况看, 政策扶持在不同的时期对我国零部件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 我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特点, 所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也完全不同。因此,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出发, 从我国汽车工业的基本情况出发, 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情况出发, 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 进一步扶持零部件企业发展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尤其是, 建议扶持政策要突出重点企业和关键零部件。

重点企业往往具有示范作用, 其发展取得的成绩易被提炼总结为成功经验、典型事例和先进作法, 在行业内推广, 使更多的企业得到借鉴, 受到启发, 促进行业的普遍进步。此外, 由于重点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在承担重大研发任务时, 可以集中各方面的优势实现研发目标, 取得研发成果。

关键零部件往往涉及多种技术、多个产业门类、多个学科。关键零部件研发技术、质量水平的突破与发展总能提升零部件行业对多种技术、多个学科的整合能力、整合水平, 也常常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与外资零部件缩小差距的标志。

因此, 扶持政策突出重点企业和关键零部件的支持, 有利于我国形成世界级的零部件巨头, 有利于打破国外零部件在关键技术方面的垄断与封锁, 显著提高我国自主零部件的水平与实力。

其次, 希望行业协会作用能愈加突出。行业协会是政府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行业协会在调研企业情况, 统筹企业各方面诉求, 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 促进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有助于加强其自身建设, 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是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有助于凝聚行业力量, 使行业的呼声更容易被引起重视, 企业的合理建议得到采纳。行业协会紧贴企业, 了解企业特点, 熟悉企业情况,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有助于推动零部件业整体进步。

最后, 就是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对采购本土汽车零部件的整车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发挥税收杠杆作用, 调动整车企业采购自主零部件的积极性, 为自主零部件提供更多的配套机会, 也就有助于零部件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从长远来看, 从税收政策方面鼓励采购本土汽车零部件也有利于零部件研发创新, 实现其长远目标, 推动零部件业持续发展。

禽流感的危机与商机 篇8

尽管我们已经启动了对来势汹汹的禽类动物疫情的应急机制,宰杀填埋了数百万只疫区有病没病的鸡鸭鹅,并严密封锁了疫区进出交通,但我们仍然无法改变这个严峻的事实。

我们无法打破全世界对中国禽产品的进口封杀令,但中国是一个有着12.9亿人口的国家,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我们可以有效地启动国内市场,而这很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商机。

自从今年1月中国发现第一例禽流感疫情以来,对动物疫情谈虎色变的许多中国人,已拒绝食用禽产品,无论是各大超市还是各地的禽产品市场,均已门庭冷落,乏人问津,禽产品价格一路走低。

不吃鸡,不吃鸭,不吃鹅,这种忍痛割爱对我们的胃口的确是一种折磨。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保住禽产品市场?细想想,还真的有这种可能。如果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严禁没有包装的禽产品上市。在禽产品包装袋上,必须写明养殖场的场名、地址、邮编、电话;必须写明养殖场所在地区的动物检疫部门的部门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并在包装袋内附有加盖该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公章的、允许上市销售的证明。而且出具证明的动物检疫部门,必须对该证明的真实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疫情爆发期,关闭全国各地的禽产品交易市场,只允许禽产品在各大型超市及国家特许的、有良好卫生条件及良好信用记录的禽产品交易市场交易。甚至实行临时的国家专卖。

这些措施背后隐藏着巨大商机。

由于禽产品属大宗商品,中国每天的需求鸡蛋在数亿只,而鸡鸭鹅每天的需求也在上千万只,这首先就给中国的包装业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巨大商机。

其次,这还给动物检疫部门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动物检疫部门的编制在短时间内要成倍地扩大,至少增加上几十万个就业机会。实行禽产品专卖,又会给禽产品专卖局和大型超市受益,并带来难以估计的巨大商机。

这种措施的实施,将会给中国的养殖业带来一次规模空前的优胜劣汰的大筛选,把成千上万的设备简陋的、不成规模的、卫生条件差的养殖场和养殖户淘汰出局。这个过程很可能是痛苦而残酷的,但对产能过剩的中国养殖业,这种市场整合,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迟早会发生的。禽流感疫情的爆发,不过是将此种整合的时间,大大地提前了而已。

禽流感过后,由于总数高达千万只的鸡鸭鹅的被宰杀,大批的散户和小型养殖场的转型退出,导致禽产品的产能巨幅下跌,禽产品的价格很可能会由于禽产品需求的报复性反弹,一飞冲天。并在相当一段时间一路走牛,即“因祸得福”。所以,现在就可以大批量地(以千万只计)宰杀活禽,将其冷冻在冷库中,待疫情过去后再待机上市。以实现低价买入而高价抛出。

上一篇:桥面铺装层结构下一篇:英汉新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