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证价值(精选9篇)
凭证价值 篇1
摘要:高校财会档案是学校经济活动记录的凭证和依据, 不仅可以提供决策支持, 也可以提供处理问题的凭证,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财会档案是记录和反映行政、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史料和原始凭证;是详细记录学校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数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是会计做账、核算的基础, 是登记账簿的客观依据, 在法律上具有证据作用, 并在发挥会计的作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财会档案的特性和实用价值进行了研究, 分析高校财会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财会档案,凭证,实用价值
0引言
高校财会档案是学校经济活动记录的凭证和依据, 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 它在高校建设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从高校财会档案的特性看
财会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是记录和反映行政、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史料和原始凭证, 包括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和财务报告类, 具有广泛性、专业性、连续性、单一性。会计凭证是详细记录学校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数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是会计做账、核算的基础, 是登记账簿的客观依据, 在法律上具有证据作用, 并在发挥会计的作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 与其他档案相比会计档案的最大特点表现为记录上的连续性和相互之间的对应性。
高校的主要活动是教学、科研、管理与建设, 所以高校财务档案的区分层次性日益复杂化。高校在制定事业发展规划、预测经费开支时, 实行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都必须借助会计档案记载的各种信息。财会档案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它具有一般财务档案管理的共同特征。 (1) 时间特殊性。学校的教学活动按教学年度为周期, 也就是从所熟知的一年中下半年和第二年的上半年作为一个教学年度, 因此, 高校财务档案基本按照自然年度划分。 (2) 来源广泛性。以特殊性决定了学校财务档案管理自身的独特性, 因此, 使得财务处理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 从各二级院、系、部、处及各级各类办公室到三本学院、成教学院、附属中学、小学等。对于这许多参与部门来说, 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显得非常重要。单位每发生一项经济业务, 如资金流入或流出、现金的收费、往来款项的结算等, 经办此项业务的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填制会计凭证, 填制会计凭证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 并且要对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会计凭证主要是记录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日期、内容等, 会计凭证上要有签名盖章, 有的甚至需要加盖公章。一切的会计凭证都需要经过相关人员的严格审核, 只有审核合格通过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2 从会计凭证的实用价值看
完成会计的工作任务并且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对实现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档案工作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档案, 总体来讲会计凭证的实用价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方面
会计档案中的经济资料能够为管理者提供丰富的信息。经过会计处理后的会计信息都将服务于管理的预测和决策支持。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凭证对日常大量的、分散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分类以及汇总再加上会计人员的处理得到的。会计档案能够真实的激励和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 凡事在经营活动中有违反财务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不合法行为都会在会计档案中留下蛛丝马迹。任何虚假的会计信息都起源于会计凭证, 因此, 会计凭证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初始反映, 在这个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凭证是最基础、最直接的记录, 是会计核算中最原始、最基本、使用最多、数量也是最多的材料, 是记载各单位经济活动的最初的书面材料, 也是最原始、最直接的依据和证据。
2.2 法律依据方面
从法律意义上讲, 会计凭证有着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证明效力。依法确立会计凭证复制件的有效性和凭据作用, 因为只有原始凭证才具有法律效力, 这是社会公认的事实。会计档案属于原始资料, 因为会计凭证在法律上的凭据特征, 形式上的原始特征, 人们对会计凭证利用的周期和次数都是最长和最多的, 因此, 人们越来越充分的认识到了会计凭证的实用价值。
2.3 审查监督方面
通过审核会计凭证可以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 检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 是否符合学校的建设目标和财务计划, 检查经济业务有无违法乱纪等, 通过这些可以及时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制度的漏洞, 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制止和纠正, 因此, 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更有效的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2.4 人事档案方面
每个人在社会活动中, 都会和经济工作发生联系, 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 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将个人的社交活动以会计凭证的形式在会计档案中留下记录。诸如个人的工资、公差报销、业务培训等, 这些人和事都将真实地反映在会计档案中, 这种人事档案作用, 给各项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2.5 案卷查询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凭证查阅较多, 科研经费、基建项目支出、政府采购专项资金、学生的学费收缴、资助金和奖学金等的往来数据都是财会档案的管理范畴。做好管理使用工作, 首先, 各级管理者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管理中自觉地对会计档案加以运用。其次, 要不断提高会计档案工作者好的专业素质, 做到平时注意收集整理档案材料, 定期集中归档, 按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保证会计档案材料的连续和完整, 使之更好地为高校事业管理服务。
3 从财务凭证的意义看
财务凭证可以完整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为会计核算提供原始的依据, 同时也是强化明确经营管理责任制, 落实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文件。由于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要由经管人员填制凭证并签字盖章, 这样便于落实责任, 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明确经济责任, 可以反映相关经济利益关系, 为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证据;可以监督经济活动, 控制经济运行。
研究会计凭证档案的实用效果, 要求财务人员应该注意平时多收集, 提高服务能力为促进学习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的以及, 因此档案部门应当建立会计档案信息反馈系统以加强会计档案利用效果的收集和整理。由于财务档案利用效果的反馈时间都比较长, 因此会计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坚持不懈的与利用者保持联系, 及时收集并整理会计档案的利用信息, 才能充分体现会计档案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丰.提升大学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 2010, (3) :108-110.
[2]阚赤峰.对会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档案, 2011, (2) :78.
[3]韩丰.论高校财务档案的优化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6) :204-205.
[4]汪沁.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特点及改进建议[J].科教纵横, 2008, (9) :222.
[5]舒爱娟.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的综合管理[J].陕西档案, 2010, (3) :38-39.
“会计凭证”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篇2
关键词:会计凭证;模拟实训;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10-02
目前,职专会计专业学生找实习单位普遍比较困难,即便有实习单位也会遇到许多问题,通常因为实习时间较短,难以上手;许多企业单位的经办人员多抱本位观点,不喜欢传授技能,实习的效果很不理想,普遍流于形式。要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既能掌握专业理论,又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开好会计模拟实训课尤为重要。实训课采用的是高教版《会计模拟实训》教材,该实训教材设计了107笔经济业务,几乎包含了制造企业从“材料采购——投料生产——销售——利润分配——编制报表”所有实务内容。而整套实训中“会计凭证”内容教学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实训时间,107笔经济业务中要编制183张记账凭证,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多达240张,是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如何准确、规范地编制会计凭证成为教学中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会计实训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制定会计凭证实训目标
会计凭证是《会计模拟实训》中与会计实践环节紧密相联的一个重要章节。它既是经济业务的延伸,又是登账工作的依据,还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点。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及时正确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经济业务合理合法,同时便于分清经济责任,加强经济管理中的责任制。
会计凭证由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部分组成,按照最新版《基础会计》教材规定,原始凭证填制要求有7条规定,记账凭证填制要求有12条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可将实训目标归纳为准确、规范,人人过关。
二、分析学生在实训中的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会计凭证实训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判断不清,出账模糊。“判断不清”即面对一笔经济业务时,具体该填制收款、付款、转账凭证哪一种专用凭证判断不清;“出账模糊”就是即使判断清楚了该填制哪种凭证,但面对这笔经济业务如何出账,即会计账务处理模糊。这两种状况均导致会计凭证编制的失败,在学困生、综合课程和对口分流下来的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知识薄弱。
2.成本计算不准确,导致会计凭证填制失败。主要原因是目前使用的职专《成本会计》教材过于简单,与实训业务中成本计算方法不一致。
3.会计核算手续不严密。主要体现在空行不注销、相关人员盖章不齐全、所附原始凭证张数漏填、错填等,主要原因是缺少实践操作。
4.书写不规范。主要体现在自制原始凭证中数字大小写不规范、数码字书写不规范、摘要栏归纳不当等,主要原因是平时书法、数码字训练不够,语文基础薄弱等造成。
三、教学措施
职专会计教学好比幼儿学步,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牵着走”(主要是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相关理论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扶着走”(主要是实训阶段,借助会计语言和疑难解释进行实践操作);第三阶段:“自己走”(利用原始凭证进行实际工作中记账凭证的填制)。针对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被誉为近十几年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和帮助的环境,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其社会心理需要能产生积极效果,使学生以更主动、更积极的心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分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实训中,笔者对全班40个学生按学习基础程度进行分组,将他们分为8个小组,选出各个小组中成绩最好的学生当组长,进行好、中、差均衡编组,实行1个组长带4个成员的学习小组。8个小组长平时主要通过兴趣小组来提高专业技能,在兴趣小组活动中,他们已经提前半年介入会计凭证实训和及会计证考试内容。小组长必须在学习中负责本组成员实训指导、检查、复核凭证等任务,带领本组成员齐头并进,保质保量完成会计凭证实训任务,履行“小老师”的职责,不能落下一人,即“一个都不能少”。实训好比“过河”,要求实训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胜利到达彼岸。这样,一方面克服了多年来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训能力参差不齐、对口就业能力不强的毛病,提高“考证”能力,增加对口就业率;另一方面则以点带面,提高整班学生的实训效果,克服了在实训中指导教师经常顾此失彼、辅导不均的现象。
2.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所谓分层次教学法就是在授课中,把班级中具有相当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相同学习特点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单位(即层),教师根据学生差异,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做到因村施教,分层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会计班共有40个学生,笔者按他们的学习程度分为三类。即A类5人,属优等生,全部为小组长;B类为25人,即中等程度;C类为10人,属较差学生,主要由综合课程、对口分流及学习基础差(即初中分流生)组成。以两节课90分钟为例,布置5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填制、登账实训。在教学中,笔者进行如下设计:
(1)课堂讲授内容分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教时笔者始终以基础为主,注意适当渗透提高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体会学习的快乐。以两节课90分钟为例,首先面向全班学生讲解分析5笔业务的实训要求及其中1~2笔疑难业务会计核算处理方法,让A、B类学生自己“扶着走”。接着,集中小组长交待在实训中组长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组员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需重点辅导、检查复核的内容。
(2)辅导分层。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在辅导方式上也应区别对待。为此,笔者专门集中C类学生结合相关实训业务,重点讲解如何选择记账凭证和会计核算处理等问题,对他们在基础知识与核算方法等方面补缺补漏,即“牵着走”,克服面对经济业务时可能出现判断不清、出账模糊等问题和抄袭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学会“扶着走”。
3.加大成本会计的指导力度。根据实训要求,结合大专版《成本会计》教材内容,补充有关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与训练。另外,利用晚自习对职专版《成本会计》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促进学生系统性掌握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完善知识结构,准确填制有关成本核算业务的会计凭证。
4.强化技能辅导与训练。采取校内、校外结合法,即校内在老师的指导与布置下,按照会计凭证的填制规定与要求,每天布置一定数量的汉字和数码字训练任务,强化会计凭证填制规范化;校外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和一线专业人员来校辅导。近年来,学校先后请来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审计局的审计师和在一线工作的优秀财经专业毕业生对学生的实训会计凭证进行纠错与辅导,完善会计凭证核算手续,以提高学生会计凭证填制的规范程度与实战能力,最终过渡到“自己走”。
总之,作为实训专业的指导老师,针对学生在会计凭证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理念,多方采取措施,强化规范训练,提高学生整体实践技能,增强财经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宋扬.小班化中的小组合作学习[N].扬州日报,2010-5-24.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3]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凭证价值 篇3
关键词:企业档案,价值,实现,记忆
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 在其生产运营和组织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了数以万计的原始文件材料。企业档案联结着企业的过去与未来, 其不仅记录着企业的历史并且可以作为企业未来规划、决策的依据与凭证。
一、企业档案的价值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与企业各方各面都有着密切联系, 是企业珍贵的信息资源与知识资产。企业档案具有丰厚的价值, 一般指其对企业的利用价值, 即作为原始记录、信息资源的档案信息能够满足企业某方面需求。企业档案的价值源于其是在企业职能活动中产生的信息资源, 是企业经验的累积, 构成企业独有记忆, 并且有着凭证与记录的功能。企业档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参考凭证、记忆构建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首先, 企业档案具有参考凭证价值。档案作为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生产与实践活动中所累积的经验与知识, 是真实的信息与直观的历史, 是企业管理活动与业务工作的查考依据。企业档案作为一种凭证, 可以维护企业合法的权益, 并且在企业科研、管理、设计开发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矸石电厂有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 且有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太原市某村民状告该单位生产的固体废弃物对其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污染, 并要求得到一定的赔偿。由于该单位每年的所有合同都作为档案资源进行保管, 从中检索出了该单位与村委会所签订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合同, 同时该单位给村委会的付款收据也全部找到, 这些有利的档案证据使该单位在诉讼中取得胜利, 档案价值也得以彰显。
其次, 企业档案具有维护企业记忆的功能。记忆是时间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留痕的方式, 而企业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档案资源是维系、构成企业记忆的重要手段。档案是企业的集体记忆, 档案自身的真实性、原始性与记录性决定了其能够成为企业记忆的载体, 而企业档案室也就成为了保存企业记忆的场所, 企业档案是构建企业集体记忆的坚实基础。档案贯穿与企业活动始终, 其中蕴藏着从企业诞生之日起的所有记忆。企业通过档案管理可以再现自身发展历程、把握企业发展脉络、掌握各个转折关键点。
通过档案资源重现企业发展历程是维护企业记忆、增强企业自信、树立企业品牌的有效途径。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得出“档案增加联合利华的价值”的结论, 其档案在制定法规、处理诉讼、捍卫品牌商标与知识产权以及维护企业记忆和开展周年纪念活动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 全球知名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在其“可口可乐公司的历史”网站上, 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利用, 将自身发展的各个阶段明确列举出来, 从中也可以看出企业的历史与文化, 对企业发展有着领航作用。
最后, 企业档案具有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历史中积累沉淀的财富, 其忠实的记录了企业历程, 具有文化价值, 同时与企业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档案作为企业有保存价值的文化遗产, 可以推动企业文化品牌的形成与推广, 并且为企业文化构建提供资源、把握方向。
二、推动企业档案价值的实现
企业档案于企业具有丰富的价值, 档案为企业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力量。但企业档案价值得以实现、作用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是企业需要档案资源并对其加以管理与利用。实现企业档案的价值不仅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性、提升服务意识与工作能力, 还要求企业上下共同提高档案意识, 加强档案部门同其他部门的合作与联系, 同时还需要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与体制,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 企业内部需要加强档案教育、全面提升员工档案意识, 使企业员工与各部门主动提交档案信息、利用档案资源。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提升自身档案意识, 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要对企业所产生的一切有保存备查价值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只有重视档案的收集才能够获取大量、完整的档案资源, 是档案发挥价值的前提条件。同时应加强企业都档案网站的建设, 在提升企业内部档案意识的同时向广大公众公开更多企业信息、档案编研成果, 从而展现企业记忆, 使公众对企业及其档案工作有更多了解。
其次,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领导体制, 加强相关法规建设。企业内部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能动性。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食品档案工作的理念是:“全球企业、全球品牌、全球档案团队”, 并建立全球五大中心档案, 全球应用统一的管理用具和系统, 建立统一向总部报告制度。同时档案工作部门需要发挥自身职能, 加强前端控制, 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参与到其他部门的相关活动之中, 从而确保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同其他企业工作同步进行。
再次, 加大档案部门员工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大对档案部门资金的投入,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努力适应信息网络背景, 推动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档案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还要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企业应积极引进档案学专业人才, 壮大档案工作者队伍, 同时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各项投入, 是企业档案工作能够适应企业、社会的需求。
最后, 档案工作者在注重档案收集的同时, 需做好档案的整理、利用工作。收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 利用是实现企业档案价值的途径。档案工作者应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提升主动服务的意识, 使更多的档案资源能够为企业所利用。档案利用是企业档案参与企业只能活动, 并产生效益、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重对档案的使用。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独有的记忆、信息、知识资产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包括企业档案部门在内的企业上下应树立“档案即资产”的意识, 努力推动档案工作与企业运转同步发展, 积极发挥档案与企业的宝贵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鸣.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档案的价值谈起[J].办公室业务, 2012, (13) :33.
[2]方燕平.国外著名企业档案网站建设情况分析——对建设我国企业档案网站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 2010, (9) :13.
会计凭证的填制及书写注意问题 篇4
关键词:会计计账书写注意问题
1原始凭证填制
原始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始依据。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1记录真实。必须实事求是地填写经济业务,原始凭证上填制的日期、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等必须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确保凭证内容真实可靠。
1.2内容完整。原始凭证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逐项填写齐全,同时必须由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签字盖章,对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完全的责任。
1.3填制及时。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及时填制原始凭证。
1.4书写清楚。原始凭证上的文字和数字都要认真填好,要求字迹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任意涂改、刮擦或挖补。一般凭证如果发现错误,应当按规定方法更正。而有关现金、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凭证,如果填写错误,不能在凭证上更正,应加盖“作废“戳记,重新填写,以免错收错付。
2原始凭证的审核
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国家赋予财会人员的监督权限。只有经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依据。会计人员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2.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即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和计划、合同等为依据,审核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违反财经制度规定,是否按计划预算办事,是否按成本开支范围办事,是否贯彻专款专用原则,有无贪污盗窃、虚报冒领、伪造凭证等违纪行为。
2.2审查原始凭证的完整性、正确性。即审查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首先应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具备作为合法凭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其次审核原始凭证上有关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无误。
3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①内容记载含糊不清。或故意掩盖事情真象,进行贪污作弊。②单位台头不是本单位。③数量、单价与金额不符。④无收款单位签章。⑤开具阴阳发票,进行贪污作弊。⑥在整理和粘贴原始凭证过程中进行作弊。例如:利用单位原始凭证粘贴、整理不规范的弱点,在进行粘贴、整理时,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故意将个别原始凭证抽出,等以后再重复报销;或在汇总原始凭证金额时,故意多汇或少汇,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⑦模仿领导笔迹签字冒领。⑧涂改原始凭证上的时间、数量、单价、金额,或添加内容和金额。
4原始凭证的处理
在审核原始凭证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所赋予的职责、权限,坚持制度、坚持原则。对违反国家规定的收支,超过计划、预算或者超过规定标准的各项支出,违反制度规定的预付款项,非法出售材料、物资,任意出借、变卖、报废和处理财产物资,以及不按国家关于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划分的规定乱挤乱摊生产成本的凭证,会计人员应拒绝办理。对于内容不完全、手续不完备、数字有差错的凭证,会计人员应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补办手续或进行更正,对于伪造或涂改等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在拒绝办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主管或上经主管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记账凭证的填制
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以满足登记账簿的要求。②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账户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账户的名称,有关的二级或明细账户要填写齐全。③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必须保持清晰的对应关系。④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加计合计数,
以检查对应账户的平衡关系。⑤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考查且避免凭证散失。⑥每张记账凭证都要注明附件张数,以便于日后查对。
6记账凭证容易出现的错误
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①会计账户运用错误。②合计金额计算错误。③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单据不符。④在汇总凭证中进行作弊。例如,在汇总若干费用报销单据时,故意多汇总,使付款凭证上的金额大于所附原始凭证的合计金额,以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又如,在汇总若干张收款原始凭证时,故意少汇总,使收款凭证上的金额小于所附原始凭证的实际金额,以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⑤记账凭证中的“摘要”失真,编造虚假记账凭证。
7凭证传递的注意事项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单位在制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规定其传递时间时,通常要考虑以下两点内容:
7.1根据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组织、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角度出发,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使经办业务的部门及其人员及时办理各种凭证手续,既符合内部牵制原则,又提高工作效率。
7.2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时间,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商制定会计凭证在各经办环节的停留时间,以便合理确定办理经济业务的最佳时间,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8会计凭证中对数字的书写要求
依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并符合下列要求:
8.1阿拉伯数字应一个一个地写,阿拉伯金额数字前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如人民币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和币种符号。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凡在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宇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如人民币“元”)。
8.2所有以元为单位(其他货币种类为货币基本单位,下同)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等情况外,一律在元位小数点后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分位可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
8.3汉字大写金额数字,一律用正楷或行书书写,如零、壹、贰、叁、肆、伍、
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易于辩认、不易涂改的字样,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另、毛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宇。
8.4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角为止的,在“元”或“角”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字。
8.5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货币名称的,应当加填货币名称(如”人民币”三字),货币名称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8.6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有“0”时,大写金额要写“零”字,如人民币101-50元,
凭证价值 篇5
从以上定义可见:电子文件是依赖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生成和处理的;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与其他形式的文件有着除了生成和存储形式外的共同点,这是将电子文件和由电子设备产生的其他数字信息区分开来的重要特点;电子文件是一种对信息的记录。这其中关于记录的理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单纯的作为对于原来事件过程的记录,另一个是同时具有执行和记录的功能。而这里的执行,是指电子文件作为业务活动开展中的一种凭执,在某一既定的范围内分发或传递,业务活动需要按照电子文件内容的规定开展。所以,电子文件记载了某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实施过程或者决定、决策的内容。
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价值,是由其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的。档案客观地记录了历史情况,并且保留着真实的历史标记,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凭证价值是电子文件的基本价值,真实的电子文件是一定具有凭证价值的,而之所以要保持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发挥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
从文件的双重价值论的角度来看,谢伦伯格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已经把公共文件的价值分为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谢伦伯格在其所作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中说:“成为公共档案的文件有两种类型的价值:对原机构的原始价值,对其他机构和非政府使用者的从属价值。”十二章中有“公共文件有两种价值,即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并且还指出了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的含义,“我这里所说的‘证据性’价值,不是我所指的是由被证明事物即文件产生机构的组织和职能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价值”“,‘情报’价值通常被称为研究价值,即公共文件由于含有对各种研究工作有用的情报资料而固有的价值”。如果单就凭证价值而言,笔者认为,原机关的原始价值即由于电子文件对某项业务活动的过程或者决策等内容的记载,被称为电子文件的“业务凭证价值”[2]。而对于其他利用者或者其他机关的价值,如涉及法律行为,从法律上而言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证据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认定过去发生事实存在的重要依据。法律规定衡量一份文件是否可以当做证据被法庭接受,需要考虑证据可采性问题,可称为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价值”。档案是历史研究者眼里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历史记忆价值“,文件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档案作为证据被保存,纸质文件的留存意味着文件进入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的留存意味着电子文件由业务系统转入文件管理系统,以保证其长期的真实性和可检索性”[3],这就是档案的“历史凭证价值”。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应该如何保持则是电子文件是否具有凭证价值的关键。而真实性的概念是随着电子文件的进入而产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赋予了电子文件在缺少‘原件’的情况下仍然有成为文件档案的可能性”[4]。
从业务凭证价值的角度来看,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判定要结合形成行为的效力要件加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具备业务凭证价值的认定条件包括:电子文件的生成者必须合法;电子文件的格式、内容及著录信息必须完整、准确;电子文件的程序规范、流程合理;电子文件的管理科学、严密,并配有相应的规章制度[5]。
从法律凭证价值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7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证据;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利益相关人的证言的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从以上可以看出,档案作为证据一般而言其证明力是高于其他证据的,而电子文件作为档案的一种其证明力也是高于其他文件的。然而,由于受到电子文件本身的一些限制,比如电子文件易于篡改、电子文件的鉴定难以实现等等,这就要求,电子文件在作为法律凭证的时候,真实而且合法。真实性不等同于合法性,有的电子文件是真实的但是可能不合法,比如由于来源等问题,导致其真实但不合法也是不能作为法律凭证的。并且,从法律方面而言,为使电子档案信息更具利用实效性,就必须要在保障电子文件凭证价值的基础上,使电子档案信息的凭证价值向法律意义上的证据价值转换[6]。这就要求电子文件具备法律凭证价值的认定条件包括:电子文件的生成者必须合法;电子文件的接受渠道必须合法;电子文件的内容信息、格式和著录信息必须完整;电子文件的管理系统必须规范。
从历史凭证价值来看“,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规定性所在[7]。档案与其他信息资源的最大的区别正是其原始记录性,历史研究者通常会去档案馆寻找最真实的第一手的史料。也正是因为档案的这一特性,而档案馆也被认为是真实的、值得信任的地方。而电子文件真实性的两个基本方面:即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的可靠的,以及电子文件内容、背景和结构信息的真实性。这两个方面,与纸质档案的形成、办理、传递与归档是没有差异的。如同电子证据并没有创制新的证明机制一样,电子文件也没有更多的真实性证明机制[8]。故结合实际需要,可以在电子文件元数据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规则,从“元数据”中筛选出一个直接影响电子档案凭证性效力的集合[9]。再通过其他一些授权的方式使得寻找这些电子文件的人员可以查阅相关的真实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真实性认定应具备以下条件:电子文件保存质量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电子文件的保管人员必须能具有相当的鉴定知识和专业素质;电子文件的保存内容应当是尽量完整的;电子文件的管理制度和电子文件的保管体系要科学。
综上,如果一份电子文件能作为凭证,其真实性应当是最基本的特征,而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一是控制电子文件的来源,保证其来源的真实性。保障来源的真实性应当从来源的单位,接收和传递人员以及电子文件的移交系统来保证和维护。二是控制电子文件的质量。电子文件的质量包括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电子文件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造成的真实性问题。三是电子文件的保存应当是完整的。从证据的本质属性而言,应当具备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而电子文件如果作为证据,其完整性是具备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的前提,而这个完整性则是贯穿整个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四是电子文件的保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电子文件保管人员的素质决定电子文件的生命过程。五是电子文件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科学也是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的关键。由于电子文件的特殊性,电子文件真实性和纸质档案真实性的鉴定不同,电子文件真实性的鉴定主要依赖对内容的真实性的判定,而电子文件的相对较易改动和改动的痕迹不易发觉造成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的判别有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要更科学和严谨,并且电子文件的管理系统更加科学,使得电子文件在形成和移交之后无法进行改变,从而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由于真实性和合法性之间的差异,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还要能够有效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统一。
摘要:基于文件的双重价值理论,文件的凭证价值是其第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的凭证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其真实性能够保证。本文从电子文件的业务凭证价值、法律凭证价值和历史凭证价值角度,探讨如何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凭证价值 篇6
2012年是除试点城市外公立医院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第一年, 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 医院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必须以科室为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 计算科室收入、成本。在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中还须列报科室收入, 医院必须对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按照临床服务类科室进行部门核算。医院门诊收入、住院收入项目众多, 内设科室也很多, 不可能采用完全手工的方式编制收入记账凭证。在HIS软件与会计核算软件没有凭证接口程序时, 可以利用Excel快速编制收入记账分录, 通过用友凭证导入工具将收入分录转到总账核算系统, 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1 用友凭证导入工具
用友U8凭证导入工具可将Excel会计分录生成符合总账系统要求的凭证文本文件, 根据核算要求, 在进行科室收入核算时, 利用凭证导入工具涉及到的主要记账凭证要素有凭证日期、凭证类别、凭证号、摘要、科目编码、借方金额、贷方金额、部门编码等, 见图1。
2 科室收入数据
为了方便收入分录的编制, HIS管理软件必须提供包括科室编码、科室名称、收入项目编码、收入项目名称、金额等栏目的收入报表, 保存为Excel格式每次编制凭证时复制到“数据”表。
3 Excel收入分录模型
3.1 定义字段名称
新建一个Excel工作簿, 命名为住院收入记账凭证模型, 将sheet1、sheet2、sheet3、sheet4分别重命名为数据、编码对照、分录、整理数据4个工作表。定义“数据”表字段名称, 科室码=数据!SAS2:SAS2000, 费用码=数据!SCS2:SCS2000, 金额=数据!S ES2:SES2000, 3个名称包含的数据行范围必须一致, 并且要包括所有可能的收入数据范围内。
3.2 编码对照
由于会计科目代码与收入项目编码通常不一致, 需要将会计科目代码与收入项目编码进行对照, 同时, 会计核算软件与HIS软件的科室编码一般也不一致。也需要将会计核算软件的科室编码与HIS软件的科室编码进行对照, 以便计算收入分录需要的金额数据。进行对照时, 会计系统科目代码、科室码必须与HIS系统相应的收入项目码、科室码对照在同一行上, 见图2。如果HIS系统与会计系统采用同一套编码体系, 就不需做编码对照。
3.3 编制分录
分录的日期、凭证类别、凭证号三列通过填充柄复制, 每次编制时只须改变日期。凭证摘要可采用科室名称加费用项目的方式生成, 科目编码和部门编码由手工一次输入, 见表1。
借贷方金额栏由Excel函数Sumproduct计算。多条件求和函数Sumproduct的一般用法为Sumproduct ( (条件1) * (条件2) * (条件3) *… (条件n) *某区域) , “某区域”应为数字格式。借方科目“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金额公式, =Sumproduct (金额) 。各科室的各个收入科目的贷方金额公式:Sumproduct ( (科室码=Index (编码对照!SES3:SES40, Match (分录!P3, 编码对照!SGS3:SG S40, 0) ) ) * (费用码=Index (编码对照!SCS3:SCS50, Match (分录!F3, 编码对照!SAS3:SAS50, 0) ) ) *金额) , 可通过填充柄快速复制公式。
公式用到了3个Excel函数, 以图1为例说明如下, Index (编码对照!¥E¥3:¥E¥40, Match (分录!P3, 编码对照!SGS3:SGS40, 0) ) 通过会计系统科室代码P3返回医院HIS系统“内一科”的科室编码“01”, Index (编码对照!SCS3:SCS50, Match (分录!F3, 编码对照!SAS3:SAS50, 0) ) 通过会计系统科目代码F3返回医院HIS系统“西药费”的科目编码“01”, Match函数匹配会计系统科室代码、科目代码在“编码对照”中的位置, 使Index函数返回相应的HIS系统编码。
如果HIS系统与会计系统采用同一套编码体系, 收入科目的贷方金额公式直接用Sumproduct ( (科室码=P3) * (费用码=F3) *金额) 计算。
借贷平衡审查设计:选择G2单元格, 设置单元格数值不等于贷方各科目金额合计“Sum (H3:H1000) ”, 设置“格式”字体颜色为红色, 如借贷不平衡一目了然, 见图3。
3.4 整理数据
并不是每个科室的每个收入项目都有数据, 所以, 通过分录表模型生成的分录中有许多借方贷方金额都为零的记录, 需要删除借贷金额都为零的分录行。由于每次均需要完整的“分录”表来生成收入分录, 所以只有将生成好的分录数据复制到“整理数据”表中进行删除。复制分录数据、删除分录数据可采用手工方式完成, 效率很低。在“整理数据”表上添加两个命令按钮, 将按钮的“caption”属性分别改为“转分录”、“整理数据”, 将按钮的名称属性分别改为“转分录”、“删除借贷为零”, 添加如下VBA代码, 可快速复制分录和删除借贷金额为零的分录。
4 生成用友会计记账凭证
4.1 生成用友文本文件凭证
将整理好的收入分录复制到用友凭证导入工具工作簿, 利用其提供的菜单“生成用友文本文件”, 可以生成以当前系统日期加时间为名称的文本文件。
4.2 生成记账凭证
启动用友总账工具, 数据源选择“文件数据”单选框, 单击“…”选择以上生成的凭证文本文件, 点击“凭证引入”按钮即可生成符合账务系统要求的收入凭证, 见图4。
5 讨论
浅析会计凭证审核 篇7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又称单据, 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填写的, 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已经发生或者完成, 明确经济责任并用作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文章讨论的会计凭证的审核是指单位内部对会计凭证所做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一、会计凭证审核的意义
1. 保证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真实性, 为会计核算提供原始依据。
2. 可以明确经济责任, 便于考核, 是责任到岗, 落实到人的重要证据。
3. 可以提供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 反映相关经济利益关系, 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供法律证据。
二、会计凭证审核的重点
1. 原始凭证审核重点要掌握三点, 第一真实性审核, 要点是原始凭证所记载内容是否和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相符, 涉及业务发生的日期、经办人负责人等。第二是合法性审核, 要点是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制度、计划、预算和合同等的规定, 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和手续等。第三是完整性审核, 要点是原始凭证的手续是否完备, 应填写的项目是否已填写齐全, 有关经办人员是否都已签名或盖章, 主管人员是否审批签字, 以及原始凭证的摘要和数字是否填写清楚、正确, 数量、单价、金额、合计数等有无差错, 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等。
2. 记账凭证的审核重点也有三项。一是记账凭证的真实性, 在这里指的是首先要“与原始凭证一致”, 账务处理要如实反映经济业务, 因为原始凭证真实了, 记账凭证才可能真实, 这就要检查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完整、合法、正确的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反映的内容与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相符;其次记账凭证上有关内容要真实, 如:摘要的内容、填制人等。二是记账凭证的合法性, 就是指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内容、记账方向, 金额是否正确,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否清晰。三是记账凭证中的完整性, 记账凭证有关项目是否填列齐全, 手续是否完备, 审核、主管等签章是否齐全, 收付款凭证的出纳签字是否完整, 摘要说明是否清楚和完整。
三、提高会计凭证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1. 加强对单位人员进行财务、会计、税法以及本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首先是单位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其次是会计人员要带头认真学习、贯彻实施, 然后是组织各部门与会计凭证尤其是原始凭证紧密相关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 同时必须明确各相关人员对会计凭证应承担的责任, 要求相关人员提供正确、真实、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 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编制合法、准确、真实的会计凭证, 使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有了可靠的基础。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原始凭证首先经过制单审核监督环节, 对审核并经批准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其次, 复核记账监督环节, 对记账凭证的处理及其所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制度及其财经法规和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复审,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入账。会计主管审核监督环节, 对前面两环节进行再审, 即对原始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等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会计法》及政策法规进行审核, 各自签章。各单位可以根据其行业特点和业务性质, 对原始凭证报销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 以明确相关人员责任。
3. 采用审核前置制度。
即原始凭证先由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 或者指定专人 (一般为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 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确认, 再由单位负责人或主管的领导签批报销。这样, 会计人员可以发挥业务特长, 从源头上堵塞违规票据入账, 既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又提高办事效率,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4. 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由于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以及不断深化和细化;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使得税法的完善和区别对待;发票的不断更新和换版;各省、地区的差异性等, 使得会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挑战,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5. 完善考核、落实奖惩。
考核制度是管理的需要, 将会计凭证的审核工作纳入对相关人员的考核, 设置责任矩阵如下。
如何正确填制记账凭证 篇8
(一) 概念。
记账凭证, 又称记账凭单, 或分录凭单, 是指财会部门根据审核确认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载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 确认会计分录, 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二) 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要有填制的基本内容, 即凭证的填制日期;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经济业务涉及的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会计主管、审核、制单、记账等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内容
(一) 日期栏的填写。
日期栏的填写应该是财会人员填制记账凭证的当天日期, 或根据原始凭证的日期, 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或月末日期进行填写。如报销差旅费的记账凭证填写报销当日的日期;现金收、付款记账凭证填写办理收、付现金的日期;银行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一般以财会部门开出银行存款付出单据的日期或承付的日期填写;属于计提、结转、分配等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 应以当月最后的日期填写。填写时, 应用阿拉伯数字, 而不能用大写汉字。
(二) 凭证编号的填写。
记账凭证编号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记账凭证作为一类统一编号, 如:记字第××号;二是按收、付、转三类记账凭证进行编号, 如:收字第××号、付字第××号、转字第××号;三是按现金收付、银行存款收付和转账五类记账凭证进行编号, 如:现收字第××号、银付字第××号。当月记账凭证的编号, 可以在填写记账凭证的当日填写, 也可以在月末或装订凭证时填写。记账凭证无论是统一编号还是分类编号, 均应分月份按自然数字顺序连续编号。通常, 一张记账凭证编一个号, 不得跳号、重号。
(三) 摘要栏的填写。
记账凭证中摘要栏的填写必须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实填写, 填写内容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说明重点。摘要的填写要符合三个要求:一是能够准确地表达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二是能够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三是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 切忌含糊不清。例如, 编制材料采购的记账凭证, 写摘要时要写“从某公司购入某材料”。
(四) 会计科目栏的填写
1、会计科目一律使用新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新科目, 不得沿用旧的会计科目, 严禁自创会计科目。例如:“现金”更改为“库存现金”;“营业费用”更改为“销售费用”, 等等。
2、填写会计科目时, 总账科目栏及明细科目栏内容要填写完整, 并注意对应关系。例如, 有明细科目的会计科目, 总账科目栏填写“应交税费”, 明细科目栏就要填写“应交增值税”或“应交消费税”等明细科目;没有明细科目的会计科目只填总账科目栏即可, 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3、在书写会计科目时应注意, 不要将字满格写, 要占格距的二分之一书写, 这样便于发生书写错误而进行更改。
4、字迹必须清晰、工整。
(五) 金额栏的填写。
记账凭证中填写的金额要与原始凭证的金额保持一致;要用规范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填写, 并填至分位;相应的数字应平行对准相应的借贷栏次和会计科目的栏次, 防止错栏串行;合计行填写金额时, 应在金额最高位值数前填写人民币“¥”字符号, 以示金额封顶, 防止窜改。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事物事项后, 如有空行, 应当自金额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右上角处至最底一行的左下角处划一条对角斜线注销。当然, 对于记账凭证金额栏最后留有的空行, 也可以用“S”线注销。所划的“S”线应以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划到合计数行上面的空行。记账凭证所填写会计科目及金额应按行次逐笔填写, 不得跳行或留有空行。
(六) 记账凭证附件的填写
1、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的是:结转损益类及费用类的记账凭证、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 如月末或年末结转“本年利润”的记账凭证。
2、按原始凭证的张数计数, 并将原始凭证直接附在记账凭证后面。如从银行提取现金, 可直接将银行取款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面, 并在记账凭证中的“附单据”栏中用大写数字填好张数, 如有1张, 则填写“附贰张单据”。
3、对于汽车票、火车票、定额发票等原始凭证, 可以使用原始凭证粘贴单, 作为一张原始凭证的附件, 但是要注意在粘贴单上要填写好票据的张数和金额, 这种情况多用于企业报销差旅费。
4、一张原始凭证所列支的费用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该原始凭证由本单位保留, 附在本单位的有关记账凭证后面, 给应负担费用的其他单位开出原始凭证分割单, 供其结算使用。
(七) 账页栏的填写。
为防止记账重复和方便对账, 会计人员记账后应在会计科目后的平行“账页”栏次打“√”, 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应在记账凭证“合计”栏的平行“账页”栏次做记号。
(八) 记账凭证的签名盖章。
记账凭证填制完成以后, 要经过层层严格的审核, 最后由制单人、审核人、会计主管、记账人逐一签名或盖章, 以明确经济责任, 防止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 同时也对会计人员起到了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作用。对于收款凭证及付款凭证, 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盖章, 以证明款项已收讫或付讫。
摘要:本文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工作实践, 按照记账凭证的内容, 逐项说明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关键词:记账凭证,编制方法,中职学校
参考文献
[1]兰芳, 王玲.会计摘要编写浅谈[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2]郭继宏, 刘霞.基础会计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1.
提单“物权凭证”的语义新论 篇9
1996年, 来自航运法律实务界的律师李海首先对提单的物权性提出质疑。其通过对提单“物权凭证说”缺乏法律依据且不符合国际贸易实情的论证, 得出了“把提单说成是物权凭证是一场历史的误会”、提单不具有物权性的结论。[1]此后, 司玉琢先生基于《汉堡规则》以来国际上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下承运人的权利义务与货物所有权归属脱钩的趋势, 提出了提单物权功能阶段论说。[2]这实则亦是在对片面的提单“物权凭证说”进行批判和修正的基础上, 对提单是否属于物权凭证这一问题提出的一种折中的、相对的观点。
事实上, 有关提单法律性质的争论在我国学界和实务界已延绵了至少二十年, 并且由于各位论者学术视角的选择不同、学术方法的运用有别, 使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然而,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及实践中诸如无单放货等现象对传统理论影响的日益加深, 提单“物权凭证说”已然不再是不可撼动的真理, 其在法律依据、理论渊源等诸多方面都暴露出了不可否认的缺陷。
二、“Document of Title”并非大陆法系下物权理论框架下的“物权凭证”
我国提单领域中的“物权凭证”这一概念应当说是一个舶来词, 其来源于对英国1889年《代理法》第1 (4) 条和《美国统一商法典》第1-20条中的术语“Document of Title”所作的翻译;而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应用, “Document of Title”即应被翻译为并理解为“物权凭证”的思维定式在我国学界约定俗成。然而, “物权凭证一词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出Document of Title的本意, 或者说Document of Title应否译作物权凭证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3]对此, 笔者认为, 要正确理解“Document of Title”的原意就必须追根溯源, 通过对其英美法出处的考查来探求这一术语所要表达的正确含义。
英国1889年《代理法》将“Document of Title”的含义描述为“包括提单、码头证明、仓储单、交货证明或指示, 以及任何其他在通常商业过程中作为占有或控制货物的证明, 或授权和旨在授权单证持有者转让或接收单证所代表货物之单证”。而根据《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 “Document of Title”指的是“包括提单、码头收货单、码头收据、仓单或书面交货指示, 也包括任何在正常商业或金融业务中足以证明凭证占有人有权接收、占有或处分凭证及其所代表的货物的其他单证”。[4]故从上述英美制定法对“Document of Title”含义的描述或定义的界定看, 英美法下的“Document of Title”指的是这样一种单证, 其表达的是对货物的占有和控制权, 并由此赋予单证持有者接收、持有和处分单证与其项下货物的权利。
然而, 尽管上述基于对英美法下的“Document of Title”的理解所得出的定义亦似涉及到“物权”, 即对货物的占有和控制权, 但此处所谓的“物权”却与大陆法系物权理论中的“物权”概念相去甚远:大陆法系中的“物权”指的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是一个外延广泛、高度抽象且被赋予特定性质的法律概念;而根据英美法对“Document of Title”所做的规定, 其所谓的“物权”则仅仅是对包括提单在内的各种单证在运输阶段与其项下货物所具有的接收、持有、处分等关系的事实描述, 其内涵并无抽象性。因此, 尽管将“Document of Title”翻译为“物权凭证”在字面上似有大陆法系中“物权”的含义, 但其本意却完全不能符合大陆法系物权理论中“物权”概念的内涵。此外, 即便是从词义上看, 尽管“Title”具有“物权”的含义, 但其在普通法系中却并非一个特定的法律术语, 而有着多个、复杂的含义, 在不同的语境下则各有不同的应用, 例如, “Title to Sue”中的“Title”指的就是 (起诉的) 权利或资格。[5]因此, “物权凭证”绝非是“Document of Title”唯一正确的译法, 而将其译为“权利凭证”则更显得恰当、周全。
事实上, 在英美法系的法律理论中, 根本就不存在与大陆法系物权法律理论体系相应的物权理论。诚如司玉琢先生所说的那样, “在研究路线上, 我们有些海商法工作者, 喜欢用大陆法系的理论去套用英美法中某些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最终上升为法律的做法。提单的法律性质的研究就是一例。”基于上述对英美法下的“Document of Title”的本意的总结, 以及对其与大陆法系中“物权”概念的差异的分析, 可以确定, “Document of Title”并非大陆法系物权理论框架下的“物权凭证”, 将其译为“物权凭证”并由此理所当然地将提单亦认定为“物权凭证”均是有违英美法确立这一法律术语的本意的, 也是明显错误的。
三、提单“物权凭证说”存在理论缺陷
同样是受到大陆法系物权理论的影响, 我国学者在将提单认定为是物权凭证并由此提出提单“物权凭证说”的基础上, 基于大陆法系物权理论对物权类型的划分, 又进一步提出了提单“所有权凭证说”、提单“占有权凭证说”等诸多理论。由于上述理论的研究前提无不都是错误地将提单的法律性质生硬地限定在了大陆法系物权理论的框架下, 因此难免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理论缺陷。
(一) “绝对所有权凭证说”的理论缺陷
提单“绝对所有权凭证说”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当提单被描述成一份必需的物权凭证时, 是指持有提单就意味着支配货物, 货物所有权移转效力从交付提单时即已发生, 不必等到交付货物, 而且不根据提单不能处理货物。取得货物占有的, 若未持有提单, 除有善意受让情况外, 并不能取得货物所有权, 提单持有人仍可基于所有权的作用, 追及货物所在, 行使所有权人的权利。[6]
由此可见, 绝对所有权凭证说将持有提单视为提单持有人对其项下货物享有所有权的依据, 而这一观点在逻辑上显然存在因果关系顺序颠倒的问题:提单持有人是因为是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人才具备了合法的依据或者机会持有提单, 而并不是因为持有了提单就成为了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人。这是因为在提单转让涉及其项下货物所有权转让的场合, 提单转让的原因是转让人与受让人就其项下的货物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 而提单的转让实则只是转让人向受让人履行其合同义务的结果, 故提单转让涉及其项下货物所有权转让的根据并不是“提单转让行为”这个后续事实, 而是提单转让的双方之间先前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换言之, 从主体角度而言, 提单转让双方的法律角色首先是提单项下的货物买卖关系的卖方与买方, 货物的买方之所以能够受让并持有提单, 正是货物的卖方已在货物买卖合同中作出了将货物的所有权向其转让的意思表示。[7]因此, 提单持有人并不是因为持有了提单才成为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人;相反, 其是基于提单项下货物的买卖合同取得了货物的所有权, 才具备了合法的依据或者机会持有提单。综上所述, 提单“绝对所有权凭证说”将持有提单视为提单持有人对其项下货物享有所有权的依据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
(二) “相对所有权凭证说”的理论缺陷
提单“相对所有权凭证说”在认为提单项下货物所有权的转让除需转让提单外还需满足民法中所有权转让的其他条件、即提单并不具有绝对所有权效力的同时, 仍然坚持各国法律已经承认提单是其项下货物的代表或象征, 当货物买卖合同当事方就转让货物所有权达成合意时, 提单转让即产生货物所有权转让的法律效果, 提单自身足以证明其合法持有人对其项下的货物享有接收、占有和处分的权利, 因此提单是一种有条件的所有权凭证。[3]据此, 相对所有权凭证说的思维逻辑实则是, 由于提单是其项下货物的代表或象征的观点得到了各国法律的承认, 因而提单就等同于货物, 交付提单就等同于交付货物即构成了与交付货物具有同等效力的“替代交付”, 所以提单就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然而在笔者看来, 这一理论的得出未免太过武断。
基于提单是其项下货物的代表或象征的商业惯例而形成的以交付提单替代交付货物的所谓“替代交付”, 实则亦只不过是交付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法律性质仍被涵摄于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中有关动产的交付行为的范畴。尽管动产交付与其所有权的转移具有密切的关系, 但交付动产并不意味着动产所有权亦必然随之转移, 动产交付实则只是动产所有权变动的公示手段而并非所有权转移的充分条件。当就提单项下的货物签订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对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另有约定时, 提单的交付即只不过是卖方履行其转让货物所有权的合同义务的一个事实行为, 并不能产生其项下货物的所有权随之一并转移的法律效果。而在当事人对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未另作约定的情况下, 即便交付提单的行为结合当事人买卖其项下货物的合意能够引起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果, 也仍需注意, 引起这一货物所有权变动的法律事实是提单的交付行为而非提单自身;如果以提单交付行为结合当事人买卖货物的合意引起货物所有权的转让作为依据, 推出提单即是“有条件的货物所有权凭证”的结论, 那么依照这一思维逻辑, 在货物买卖关系中以直接交付货物作为交付方式而引起的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情形中, 货物也就同样可以成为其自身所有权的凭证了, 而这显然于理不合。由此, 在这种情况下, 引起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转移的原因亦并非提单是其项下货物的所有权凭证, 而是交付提单的这一行为。
(三) “占有权凭证说”的理论缺陷
对提单“占有权凭证说”较为经典的表述为, “提单是货物的象征, 持有提单即表明对货物的占有, 故此, 提单证明提单持有人对货物的占有, 提单的转让即货物的实际交付, 仅此而已, 提单本身并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可以说, 提单是占有证券。”[9]由此可见, 提单“占有权凭证说”较之“所有权凭证说”的进步之处在于其将提单与其项下货物所有权的关系厘清, 明确货物所有权的转让实则是海上货物运输领域之外的问题, 故仅凭运输过程中提单的签发与转让行为根本无法对提单项下货物所有权转移的问题进行说明。但尽管如此, 该理论同样存在以下缺陷:首先, 就占有权凭证说的来源看, 其主要源自《Carver’s Carriage by Sea》一书中提出的“提单转让行为导致的是推定占有 (Constructive Possession) , 亦即向承运人请求提货权利的转让”, [10]以及《Chorley & Gile’s Shipping Law》一书中指出的“提单作为Document of Title的本质在于转移推定占有 (Constructive Possession) , 即转移向承运人请求交付的权利。”[11]故所谓“占有权凭证说”实则是建立在将英美法下的“Constructive Possession”翻译为“推定占有”的基础上的。然而, 尽管依字面含义将英美法学者著作中的“Possession”直译为“占有”并无不可, 但倘若深究上述著作对“Constructive Possession”所作的解释则会发现, 英美法中的“Constructive Possession”概念所反映的, 实则并非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中的“占有”所指的对物的直接支配权 (占有本身是一种权利) 或对物的事实上的管领 (占有是一种事实状态) , 而是一种向承运人请求提货或说请求承运人交付货物的权利。因此, 将“Constructive Possession”依字面理解所作的“推定占有”的译文本身并不周全, 而以这一有待商榷的译文为基础, 将“Constructive Possession”这一英美法中的概念置于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中的“占有”概念下进行理解和研究从而得出提单“占有权凭证说”的理论基础亦显然有所欠缺。
其次, 即便假定“Possession”具有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中的“占有”概念所指的对物的直接支配权或对物的事实上的管领的含义, 倘若要将提单视为占有权凭证则仍然必须以占有是一种权利而非事实状态为前提。这是因为在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 提单持有人作为提单项下货物的间接占有人或说推定占有人, 其对货物享有的是一种间接控制权, 这种权利并不体现在其对物的直接控制或管领上, 而是体现在其对被他人事实控制或管领的物享有请求返还的权利上, 以及通过行使这种返还请求的权利以实现其对货物的直接占有的权利上。因此, 间接占有或说推定占有成立的前提必须是占有是一种权利, 而基于“推定占有”所提出的“占有权凭证”的说法亦必须建立在占有是一种权利的理论基础上。至于占有是否是一种权利, 我国《物权法》对此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但根据《物权法》的章节编排看, 其将占有制度作为单独一编置于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之后, 似可以说明我国立法更多的是倾向将占有视为一种事实状态。[12]因此, 以肯定占有是一种权利、提单持有人对提单项下货物享有推定占有的权利为基础的提单“占有权凭证说”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存在冲突。
四、代结语:应在海上货物运输层面研究提单法律制度
从上述对提单“物权凭证说”和由该理论引申出的提单“所有权凭证说”、“占有权凭证说”存在的理论缺陷所作的归谬看, 我国学者之所以会在对提单的法律性质进行定性时出现诸多偏差, 既是因为对英美法下有关提单的主要概念“Document of Title”、“Constructive Possession”的本意理解有误, 同时亦是因为对提单本身与其项下货物的所有权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不清。这其中, 将提单这一由商业惯例演变而成的英美法产物置于大陆法系的语境中, 机械地、片面地在大陆法系的法律框架下寻找与之对应的法律概念对其进行定性, 应当是造成提单“物权凭证说”及相关理论在我国学界如此盛行的关键所在。至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研究提单法律性质的思维模式的原因, 实则是因为我国学者在对提单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时过度关注提单在国际贸易层面的可流通性的特点:为了赋予“提单的背书转让视为货物的交付”这一商业惯例以理论基础, 在英美法本不存在物权理论的情况下, 不得不求助于大陆法系的物权理论, 将大陆法系物权理论中的概念套用在提单的法律性质上, 并以此作为支持提单的可流通性的理论依据。对此, 笔者认为, 对提单的法律制度、包括提单的法律性质的研究应当专注在海上货物运输层面, 而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问题则并非海上货物运输规则调整的内容。在海上货物运输层面对提单法律制度进行研究, 才是对提单自身法律性质的研究;而在国际贸易层面研究得出的, 实则是提单所彰显的法律权利的性质, 而非提单自身的法律性质。
诚然, 提单在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货物买卖、货物运输、货款支付及货物保险等诸多环节中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亦必须明确, 提单实则是产生于海上货物运输环节的单证, 也是海上货物运输所特有的单证。因此, 提单自身当然地应当接受海上货物运输规则的专门调整;而纵观国内外关于海上货物运输的立法和国际上调整提单法律关系的各项国际公约, 其均未对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问题进行规定, 故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问题并不包含在提单法律制度内, 其并非海上货物运输规则调整的内容, 而应当由民法中的物权法、合同法或有关货物买卖的其他贸易法进行调整。据此, 应当将提单的法律性质与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问题分离开来:提单的法律性质就只是其在海上货物运输层面所具有的法律性质, 表现为对“Document of Title”的直接解释——“权利凭证”, 具言之, 即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第三方 (提单持有人) 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托运人) 处合法、有效地取得提单后据以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 (承运人) 请求交付货物的权利凭证。而提单所涉的其项下货物的所有权问题, 即提单在国际贸易层面的可流通性特点, 无论其表现为物权或是具体表现为所有权或占有权, 则均并非提单自身的法律性质, 而是提单所彰显的法律权利的性质, 或说是提单证权效力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 倘若专注在海上货物运输层面对提单的法律性质进行定性, 就能够清楚地将提单自身的法律性质与提单所彰显的法律权利的性质区别开来, 明确就提单自身的法律性质而言, 其所谓的“物权凭证”即是提单持有人据以请求承运人履行其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义务交付货物的权利凭证;而我国学者根据大陆法系物权理论中的概念, 将提单视作物权凭证或所有权凭证、占有权凭证的观点, 实则是对提单所彰显的法律权利的性质, 即提单具有证明提单持有人对其项下货物享有物权或所有权、占有权的证权效力的认定, 而并非是对提单自身法律性质的正确理解。
摘要:我国学者将提单的法律性质定性为物权凭证, 并赋予其大陆法系物权理论中的物权性质, 不仅是对英美法对提单所作的“Document of Title”的经典表述的误读, 更是因为过度关注提单在国际贸易层面的可流通性特点而导致的对提单自身的法律性质和提单所彰显的法律权利的性质的混淆。对提单自身法律性质的研究实则必须专注在海上货物运输层面, 由此才能对提单所谓的“物权凭证”的语义作出正确的理解。
关键词:提单,法律性质,物权凭证,权利凭证
参考文献
[1]李海.关于“提单是物权凭证”的反思—兼论提单的法律性质[J].中国海商法年刊, 1996, 7:41-52.
[2]司玉琢等.关于无单放货的理论与实践—兼论提单的物权性问题[J].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0, 11:25-27.
[3][8]胡正良, 曹冲.对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的再思考[J].中国海商法年刊, 1996, 7:5, 72.
[4]杨良宜.提单及其付运单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6.
[5]Charles Debattista, Sales of Goods Carried by Sea.Bettetworths, 1990, p.20.
[6]邢海宝.海商提单法[M].北京:法律出版杜, 1999:155.
[7]张湘兰等.海商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88.
[9]尹东年.当代海商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12.
[10]Thomas Gilbert, Carver’s Carriage by Sea, Steven&Sons, 1982, p.1117.
[11]姚洪秀, 王千华.浅议海运提单所证明的权利属性[J].中国海商法年刊, 199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