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指数(共11篇)
价值指数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孕妇子宫螺旋动脉的搏动指数 (PI) 与阻力指数 (RI) 对早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在我院建卡产检并分娩的孕妇, 孕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螺旋动脉平均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根据妊娠经过分为正常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 分析三组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 孕1418周、1923周、2428周时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子宫螺旋动脉PI、RI值均较正常组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升高更为明显, 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 各时段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923周时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两时段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早期通过多次检测子宫螺旋动脉的PI、RI指数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及程度, 有利于早期干预治疗, 改善预后。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螺旋动脉,子痫前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
妊娠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在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称为子痫前期。子痫前期损害全身多个脏器, 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表现之一[1]。子痫前期发病率高达7%~12%, 是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2]。子痫前期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 给早期诊断及预防带来困难。因此, 笔者检测并分析孕妇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建卡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共120例, 妊娠前有高血压病史或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的孕妇除外。根据妊娠经过分为正常组73例, 轻度子痫前期组35例, 重度子痫前期组12例。其中正常组孕妇年龄22~41岁, 平均 (28.7±6.5) 岁, 孕次1~4次, 平均 (1.6±0.4) 次;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20~44岁, 平均 (29.6±7.1) 岁, 孕次1~5次, 平均 (1.7±0.3) 次;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25~42岁, 平均 (29.2±6.8) 岁, 孕次1~3次, 平均 (1.5±0.4) 次。三组患者的年龄、孕次等接近。
1.2 子痫前期诊断标准[3]
血压超过140/90mm Hg, 伴有2 4 h尿蛋白定量超过0.3g诊断为轻度子痫前期。如伴有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者即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血压超过1 6 0/1 1 0 m m H g, 2 4 h尿蛋白定量超过2.0g, 血肌酐超过1 0 6μm o l/L, 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 血小板少于1 0 0×109/L, 微血管病性溶血, 伴有持续头痛、视觉异常或持续上腹部疼痛。
1.3 检测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型号为美国G E公司的Voluson 730, 探头频率3.5~5.0MHz。所有患者检查均为同人同仪器操作。孕妇取仰卧位, 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流显像, 确定子宫螺旋动脉的位置后使用脉冲多普勒进行取样, 取样线与血管夹角小于30°, 根据子宫螺旋动脉脉冲多普勒的血流频谱, 记录其平均搏动指数 (PI) 、阻力指数 (RI) , 测量数据取连续三个心动周期平均值。所有孕妇均在孕14~18周、19~23周、24~28周之间各检测1次, 共3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 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孕14~18周、19~23周、24~28周各个时段中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子宫螺旋动脉PI、RI值均较正常组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升高更为明显, 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 各时段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9~23周时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两时段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例数较少有关。
3 讨论
子痫前期常引起肝肾损害、胎盘早剥、子痫及全身多脏器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给产妇及胎儿带来不利影响, 特别是重症子痫前期一旦发生, 病情进展迅速, 预后差[4]。以往常用终止妊娠治疗子痫前期。但有研究表明, 既往有重症子痫前期病史患者的重症子痫前期再次发生率及疾病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孕妇[5]。早期预测、及时干预、减少早产率及病死率成为近年来治疗子痫前期的首选方式。但是仅仅通过常规的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方法难以达到早期预测及诊断的目的。近年来对早期诊断子痫前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仍然缺乏准确预测及诊断的方法。闫妍等[6]认为, 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于子痫前期的分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刘小华等[7]认为, 孕晚期测定血小板计数对晚发性子痫前期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注:1、2分别为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 3为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
子宫螺旋动脉是子宫动脉的终末支, 是营养子宫内膜最主要的血管, 通过胎盘给胎儿供应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妊娠时, 孕妇机体为了满足胎儿成长发育的需要启动血管重铸机制, 子宫螺旋动脉将由细小、低流量的血管重铸为宽大、高流量的子宫胎盘动脉。在这一过程中, 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将出现高速低阻情况, 而子痫前期会造成胎盘血管重铸障碍, 造成胎盘及滋养细胞的缺氧缺血性改变, 给胎儿造成损害[8]。近年来,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情况已经能够准确检测, 据此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及程度成为研究热点。本次分析结果显示, 孕14~18周、孕19~23周、孕24~28周时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子宫螺旋动脉PI、RI值均较正常组升高, 且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升高更为明显。由此可见, 妊娠早期通过多次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及程度, 使临床医师能在早期进行有效干预, 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谢亦农, 江岚, 张华, 等.妊娠11~14周子痫前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特征[J].广东医学, 2012, 33 (22) :3406.
[2]史夏琛子, 徐惠英, 郁英, 等.孕22~24周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在预测子痫前期中的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9 (7) :1039.
[3]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7.
[4]杨孜, 王伽略, 黄萍, 等.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发病类型及特点与围产结局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5) :302.
[5]HantMD, Sibai BM, Caritis S, et al.Perinatal outcome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preeclampsia compared with women who develop preeclampsia as nulliparas[J].Am J Obstet Gynecol, 2002, 186 (3) :422.
[6]闫妍, 刘协红, 张红玉.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意义[J].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 (24) :29.
[7]刘小华, 程蔚蔚.孕32~33周孕妇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对晚发性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 2012, 27 (12) :1024.
[8]张婷.子痫前期及子痫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探讨[J].当代医学, 2012, 18 (26) :101.
价值指数 篇2
——在宿城区党员干部擅做群众工作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李
健
(2013年3月2日)
同志们:
在全国“两会”即将胜利召开、全区上下冲刺“首季开门红”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春节前后,区委连续召开了16场次的调研会、座谈会,各单位、各部门在汇报工作时,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首季开门红、社会稳定、群众工作等关键词,我感觉,有必要进一步提炼提升,增强增进;二是,对2012全区涌现出来的擅做群众工作先进个人、维稳处突政法标兵等进行通报表彰,也是区委、区政府原定的工作安排;三是,全区信访稳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有必要通过宣传典型来引领带动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心系基层,情牵百姓,聚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发展的“景气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刚刚,我们一同聆听了7位先进典型的精彩演讲,在感动的同时一定有所感悟,在感悟的同时还将努力领悟。7位先进典型性别差异、岗位不同、职位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能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能手”、“好手”、“高手”。群众视他们为友人、亲人、家人,在“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歌声传递中谱写出了更加融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希望在座的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向他们看齐,争做群众满意信任的干部。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必须注重民情民意。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不花心思去了解群众想什么,不费精力去深挖基层怎么样,开展工作必然不见章法,没得头绪。要弘扬百姓情怀。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所谓最低要求,是每个共产党员必备条件;所谓最高要求,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终身也办不完的事情。反思静思:我们的一些干部不缺少对领导的尊重,缺少的是对百姓的关心;不缺乏抓发展的本领,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缺失对企业家、能人大户的支持,缺失的是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只要有了百姓情怀,就会想尽办法不让老百姓吃亏,不让老百姓遭罪。交通运输局的干部天天跑工地,问老板,钱发了没有?问民工,工资领了没有。一年干30项重点工程没有出现一次农民工工资拖欠。要学会换位思考。关心别人的学问是第一等学问。在当今,这个人,就是老百姓。群众的某些困难,在你可能不算很大,在他则可能关系重大;在你可能不费太大的劲就能解决,在他则可能费很大的劲也过不去。做群众工作就要站稳立场,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去处理,就一定能身同感受他们的难言之隐,困难困惑。为什么我们要在全区推行“网格化管理、五代式服务”,就是一些特殊群体能力有限、各方限制,普通人能做事他们做不了,平常人能处理的问题他们处理不了,所以需要我们的干部去代办、代言、代理、代管、代访。要坚持“让干部找群众,不让群众找干部”。民找官,官离民越远;官找民,民离官越近。群众工作是我们在教室里、课堂上、机关里学不到的一门学问,要想真正做到学会群众语言、读懂群众表情、摸透群众心理、做好群众工作,既需要感情的培养,更需要实践的磨砺。仅仅公开热线,语音交流是固步自封;主动敞开大门,坐等接访是刚刚起步;群众最需要的是干部走出办公室,睁开双眼,竖起耳朵,张开嘴巴,察实情、听民意、访民生,这才是迈大步;转作风、走基层、接地气,这才算大进步。
第二,做好群众工作,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必须始终干事干活。干部就是要为百姓做事,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干活,做事要持之以恒,干活要不厌其烦。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踏实做事的干部,即使言语不多,群众也能看在眼里,组织更会记在心里;作风漂浮的干部,尽管滔滔不绝,群众也会嗤之以鼻,组织更会不予理睬。要在坚持上下功夫。为群众做一件好事、实事并不难,难得是把简单的事、平凡的事、为民的事坚持做、长期做,简单就变成不简单、平凡就变成不平凡。幸福街道幸福社区干部做的事都是小事,没有一件惊天动地。可是,只要坚持坚守坚定,利民惠民便民的小事同样会让老百姓感受幸福。干才能干出成绩、干才能干出智慧,干才能干出干群融洽。要在找事上下功夫。眼中没问题,必然手中没活干。只有提高标准,才能发现更多问题。党员干部就要树立“要事做、找事做、事情来了就该我做”思想认识,不推诿、不扯皮,问题看到底,帮扶帮到底,一竿子插到底,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要在干成事上下功夫。有些地方干群关系差,群众意见大,说到底是该给老百姓办的事没有办或者没办好。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做一件,像一件,成一件,不论大小,贵在成效。每名群众都会在心中为干部开设一个“账户”,干部每做一件事,在群众的心中不是“资产”,就是“负债”。当干部需要群众的时候,群众是“跟着上”,还是“对着干”,就看账户余额是正是负,就看平时干事多少,干成多少。陈集镇结合实际开展“走万户、转作风、解难题”主题活动,218名镇村干部全部参与入户走访,已走访9694户,占总数95%,化解群众误解200多件,当场解决问题315件。以往该镇捐元村村民为水泥路未铺设到庄头频频上访,现在自发集资铺路1500米,解决困扰多年的“出行难”问题。
第三,做好群众工作,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必须夯实基础基层。群众工作的对象就是基层老百姓,工作好坏成效也要老百姓说了算,做实基础、做强基层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一要创新工作方法。方法不对,等于白费。信访稳定工作要强调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扶贫救济工作要讲究公平公开,接受监督,真扶贫,扶真贫;房屋征收工作要关注弱势群众,一个不丢;社会治安提倡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等等。本次会议下发了信访稳定“三提三争”意见、社会稳定基础考评台账等文件办法,有了好的办法,就要去研究、去执行,执行不到位,再好的办法也是废纸一张。二要抓好队伍建设。民风不好的背后往往是官风不正,官不像官,则必然民不像民。一个不关心群众冷暖的人,即使天天下基层,照样脱离群众;即便身在基层,并不等于贴近群众。当前,抓好基层司法维稳的队伍(乡镇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和村居党组织书记的队伍显得非常重要。大家务必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做到身入、心入、情入。只要你们好,群众就会说干部好、政府好、共产党好。三要做好典型示范。典型需要选树,更需要培育;典型需要崇尚,更需要追逐。典型既包括典型的事,也包含典型的人。好事越来越多,好人越聚越多,群众的满意度必然节节攀升。年前,全区各单位都组织了春节慰问活动,对7227户特困户进行走访。年后,我们又及时开展“四个一”集中回访活动。区委组织部正在拿全区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的意见,基本原则就是一户一策、常态推进、动态管理、一帮到底。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典型做法,在全社会营造“为群众办事光荣、为百姓服务骄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必备技能”和“永恒课题”。老百姓是天,只要天空晴朗,我们必然心情舒畅;老百姓是地,只要土地肥沃,我们必将收获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能在学习先进中掌握技巧,在深刻反思中提升本领,在执行规定中全力而为,在今后实践中检验宗旨,汗水流下来,掌声响起来,让“幸福”写在每个宿城人的脸上!
价值指数 篇3
香港市场作为内地投资人最为了解的境外市场,一直备受关注。目前是投资港股好时点吗?如何看待恒指当前的投资价值?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产品的影响如何?就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恒生ETF的拟任基金经理王路先生。
背靠内地 香港经济前景可期
2012年,纵观全球,美国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且有反复,历史高水位的政府债务和美联储债务限制了进一步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欧洲方面,债务危机的阴影挥之不散,在较长一段时间,欧洲经济体将持续低迷,难以看到显著的复苏迹象。毫无疑问,新兴经济体未来还将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尽管有人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但是中国经济的亮点也不容忽视。2012年以来通胀问题进一步缓解,配合稳中求进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推出,短期经济形势虽然可能会历经波折,但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将提高生产效率,带来经济的长期增长。世界银行预测中国长期经济增速仍将超过8%,全球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也比较看好,例如今年一季度,全球股票基金持有的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股票的平均比例比去年增加了10%。对于香港市场,近期中央为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送给香港政策“大礼包”,其中包括意义深远的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六大支持措施,预计将会对香港的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估值偏低 恒指投资价值显现
由于5月份的希腊危机使得市场降至阶段性低点,但随着6月间希腊大选的顺利落幕市场信心开始逐步恢复,而后欧盟峰会上释出的进一步救市行动的信号使得市场再月末再度出现大幅上涨。回顾6月,恒生指数全月上涨4.4%,收报19441点,市盈率为9.3倍,市净率约为1.4倍,与内地股票指数相比,估值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也显著低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发达市场国家指数的估值水平。恒生指数目前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处在过去10年间的低位。过去10年间,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多半都在10倍到20倍之间,很少低于10倍,一旦低于10倍就会迅速反弹。过去10年只出现过3次恒生指数市盈率低于10倍的情况,第一次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期间,恒生指数市盈率跌到了6.7倍,但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市盈率就反弹到13倍,指数点位也从11000点左右上涨到22000点左右,涨了近一倍。第二次是去年8月份左右,美国国债评级被标普降级之后,恒生指数的市盈率跌到了7.3倍,之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反弹到10倍以上。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情形。过去两次恒生指数市盈率低于10倍的情况,都是由于危机的恐慌性因素导致市场遭到了抛售,之后伴随着全球性救市措施的推出,市场迅速反弹。由于欧洲问题的影响,目前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再次跌破10倍,全球也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当前市场环境应该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
趋于均衡 人民币汇率风险可控
恒生指数中香港、内地企业比重各占约50%。成分股中的内地企业收入、费用等都按人民币结算,可以基本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一些香港企业也有较多业务收入是来源于内地,可对冲部分人民币汇率波动。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快,香港有望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例如,首批RQFII产品在香港已经采取人民币结算,即将推出的RQFII ETF会通过人民币形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交易。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和港币的联系会日益紧密。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自4月16日起调高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打破了一直以来的人民币单边升值态势,促使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总的来说,在汇率风险越来越可控的情况下,将香港市场做为境外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是投资者的较好选择。
国际蓝筹 成分股盈利良好
恒生ETF的投资标的是香港唯一旗舰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它包含香港本地股票、红筹股、H股等,见证了过去40多年的香港经济的兴衰和变迁。恒生指数成分股均为业绩稳定且有不错的分红收益的蓝筹股,成分股中有近50%的权重来自汇丰控股、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交易所等香港本地的龙头企业的股票,还有25%左右的权重来自腾讯控股、康师傅控股、中国移动、华润电力等内地市场买不到的优质中国企业的股票。由于恒生指数代表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跃的香港上市公司表现,一直被广泛引用,目前指数产品(含ETF)已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挂牌交易。挂钩恒生指数的金融产品发展迅速,目前衍生产品已经超过300只,指数基金资产规模已超过700亿港币,这说明以投资恒生指数来进行港股资产配置是受境外投资者普遍认可的模式。
价值指数 篇4
自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崭新分支诞生以来, 管理学者们对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研究逐步深入, 并逐渐理论化和体系化, 目前常用的价值计量模型有:
1. 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
巴鲁克列夫和阿巴·施瓦茨提出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直接根据经济学概念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 认为某一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等于该职工在剩余受雇期内未来工资报酬的折现值。这种计量方法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该职工在其全部服务生涯中肯定不会离开这一组织, 且此人在该组织中会终身从事一个职业。事实上, 人的工作岗位是有变动的,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过高估计个人的预期服务年限, 从而高估人力资源价值。同时, 这种计量方法仅以职工工资作为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 但实际上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可能高于或低于其工资。因此, 运用这种方法计量会高估或低估人力资源价值, 影响其准确性。
2. 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
赫曼森教授提出以效率因素作为未来工资报酬的调整值, 以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值来计算人力资源价值。他认为组织之间盈利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素质的不同所造成的, 因此可将职工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乘以反映本组织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差别的效率系数, 来衡量人力资源价值, 效率系数可以用给定期间内某组织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相比计算出的投资报酬率反映。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 在职工工资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的假设前提下, 能够准确、动态地反映人力资源产出的价值信息。但该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因为用一个职工在未来5年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来反映他对组织的经济价值, 在理论上低估了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 (因为职工的工资收入要受很多因素影响, 未必能反映职工的实际工作业绩所创造的价值) 。从理论上讲, 职工为组织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V) 部分 (其货币表现形式就是工资) , 而且包括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M) 部分, 但该模型忽略了M, 因而是不完善的。
3. 随机报酬价值模型。
1985年, 弗兰姆·霍尔茨提出了随机报酬价值模型, 认为人对于组织的价值在于他能够提供未来的用途和服务, 人对组织提供的服务量是由人的生产能力、调动、晋升及作为该组织成员的可能性等因素决定的, 这些服务量取决于人在组织内目前或未来所担任的角色和实际担任该角色的可能性, 而这种可能性是随机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所提供的服务是对组织的报偿。因此计算人力资源价值时, 只能在综合考虑职工预计服务年限、服务状态下的价值及其概率的情况下来预期。该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为人力资源的价值;Ri为第i种状态下职工预期服务的货币表现;P (Ri) 为职工处于Ri下的概率;M为工作职位状态数 (含离职状态, 其预期服务的货币表现为零) ;n为时期数;r为贴现率。
例如, 某企业的员工主要划分为普通劳动者、核心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三类。该员工与企业签订了5年的合同, 其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所获得的收入分别为5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 其各年度从事不同工作的概率见表1。
与前述两种模型比较, 随机报酬价值模型是用人力资源为组织提供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 (收益) 来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 在计算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更加系统全面, 数据比较客观, 用其估算的人力资源价值更容易被接受。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一是Ri值是人力资源的价值, 本身是一个未知数, 计量准确性还有待验证;二是其忽略了其他资产对组织收益的影响, 将组织的全部收益归结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 因此有可能高估人力资源的价值。
从以上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可以看出, 无论是哪种模型都有其不足, 且存在一个共性假设, 即认为每个人力资源个体都是称职的。但事实上, 同一岗位、同一职称人员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上是千差万别的, 以此为基础计算组织的人力资源价值, 不够科学和客观。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人力资源胜任力指数计算
最早提出胜任力概念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兰, 他在1973年发表的《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指出, 用智力测验等来预测个人的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成功与否, 其预测的准确性比较差, 因而应以胜任力作为评价的依据。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的人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它可以是动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算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目前对胜任力内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 它能够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和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 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需要。
下面介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和胜任力理论构建胜任力指数的方法:
1. 评语集合。
进行评价时设定的评语等级和层次可由用户自己定义, 比如对产品质量的等级评定: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对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评语:非常好、良好、中等、较差、非常差等。这里选取评语集合为:Y={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2. 确定综合评价的因素、因素集。
综合评判一个人力资源个体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可以从若干个大的因素综合考察, 每个因素又可分为几个子因素来考察, 每个子因素又可再细分为若干个子因素来考察, 这样就可以从若干个不同层次的评价因素出发综合考虑其价值, 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这些评价因素中, 可能有些可以通过具体的指标值反映不同对象在这方面的价值, 有些只有一些模糊的评语, 如何对它们进行评价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为了便于叙述, 这里就以前述的六个评价方面为例阐述其原理:①知识 (X1) :指一个人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②技能 (X2) :指一个人将事情做好的能力。③社会角色 (X3) :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想表现出的形象。④自我概念 (X4) :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⑤人格特质 (X5) :指一个人的身体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⑥动机/需要 (X6) :指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
对于上述评价指标中的定性指标的评价, 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专家打分给出各个评语, 然后统计出各评语所占的比例, 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依据。
对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可以通过构造隶属函数解决底层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问题。
设属于{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模糊方案子集的隶属函数分别为UA (Ni) 、UB (Ni) 、UC (Ni) 、UD (Ni) :
对正向指标 (值越大越好) :
对反向指标 (值越小越好) :
其中:Ni代表第i个人力资源个体某方面评价指标取值, Nmax、Nmin分别代表所有评价对象某方面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或由组织设定的最好值与最差值。
这里不妨设X为总的评判集合, Xi (i=1, 2, …, 6) 表示六个评判方面, X={X1, X2, …, X6}。
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因素集所包含因素可能有许多层次, 较简单的情况是两层, 就是说评价分若干个子因素, 每个子因素最多可分若干个不可再分的子因素。这里以两层综合评判为例, 两层以上可以从最底层评价因素开始逐级依次用以下介绍方法模糊合成即可。
(1) 先对子因素集Xi (i=1, 2, …, 6) 中Ni个评判指标作出单层次综合评判。
设Xi的权重分配模糊向量为Ai, Xi和评语集合Y上的模糊关系矩阵为Ri, 可得到子因素集Xi上的单层次综合评判模糊向量Bi。
这里模糊关系矩阵合成可采用M (∨, ∧) 或, 若采用, 则
这个Bi (i=1, 2, …, 6) 即为下一步综合评判中所需总因素集X与评语集合Y的模糊关系矩阵R的第i行元素。
(2) 综合各个子因素集评判结果做出总的综合评判。
这里R由上步评判结果获得, 即:
设各个子因素在总评判指标集中的权重模糊向量为A, 则最终评判结果B由下式给出:
(3) 应用综合评判结果计算胜任力指数。这里采取对各个评语等级隶属函数加权平均的方法。先将评判结果标准化, Bij=Bj/∑Bi, j=1, 2, …, P。这里, P是评语集合中包含的元素数, 本例中P=4。然后对各评语等级赋值, 赋值变量Vj (j=1, 2, …, P) , 这里V1=1.3, V2=1.1, V3=1, V4=0.6。最后, 以隶属函数Bj为权数, 计算Vj的平均值IP。IP=∑VjBj。这里IP值即为胜任力指数。
(4) 各级权重向量选择。各级权重向量代表各级指标的下级指标重要性, 如果六个一级评价指标不细化, 就只有一个总权重向量A, 要细化则还有A1、A2、A3、A4、A5、A6, 其值可通过等权重与不等权重两种方式确定, 其中不等权重确定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专家确定法等。这里不妨取A= (0.16, 0.16, 0.16, 0.16, 0.16, 0.2) 。
三、基于胜任力指数的个体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
本文研究思想是通过构建胜任力指数来对传统的修正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及随机报酬价值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 由于关于胜任力已经有比较规范和成熟的理论, 不难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获得有关数据, 所以本模型是可行的。本模型处理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步:首先计算胜任力指数IP;然后利用传统计量模型计算个体人力资源价值;最后利用胜任力指数修正传统计量模型计算结果, 得出基于胜任力的个体人力资源价值。下面沿用前例, 详述人力资本价值计算过程。
1. 胜任力指数计算。
(1) 评语集合:依据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与评价现状可选择不同的评语等级和内容。这里设Y={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2) 评价因素:可以依据企业行业特点与实际管理现状选择, 既可选择定性指标, 也可选择定量指标, 还可以将评价指标分为若干级别。这里仍按胜任力评价的六个方面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需要来考察, 评价因素集合={知识, 技能, 社会角色, 自我概念, 人格特质, 动机/需要}, 对其中每个因素的评价都由专家打分统计取得。这里对每个因素都是按定性指标处理, 如果有量化的数据, 可用前述方法计算隶属函数。设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专家给出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给出了待评价对象的六个方面的表现情况, 由其可得到模糊变换需要的矩阵R, 各元素由表2中第二行到第六行及第二列到第四列构成。
从这个评价结果看, 各因素评价结果有优有劣, 要对此人力资源个体的胜任力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评价结果, 利用模糊变换进行综合。
(3) 模糊变换 (综合评价) 。每变换一次, 会得出对评价对象某层次某方面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的级别越多, 需要变换的次数越多, 不分级只需要变换一次。这里关键是各级别模糊权重向量的选择。本文不妨选择A= (0.16, 0.16, 0.16, 0.16, 0.16, 0.2) 。
式中, A·R为模糊变换。
(4) 计算胜任力指数。计算公式为IP=B·V。其中, V是各级评语赋值向量, B是模糊变换结果向量。这里关键问题是要解决向量V的赋值问题, 原则是要求各级评语赋值和等于评语个数即可, 这里评语个数 (层次) 为4, 故取V= (1.3, 1.1, 1, 0.6) 。
利用数据计算的模糊评价结果得胜任力指数为:IP=1.082 8, 说明此人完全能胜任此项工作, 而且表现比正常值要好, 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低估了其价值。
如果将R中各因素评价向量都换成 (0, 0, 1, 0) , 即此人各方面表现基本合格, 四步综合评价结果也是 (0, 0, 1, 0) , 计算得胜任力指数为:IP1=1, 说明此人能基本胜任此项工作, 而且表现正常, 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不用修正已基本反映其价值。
如果将R中各因素评价向量都换成 (1, 0, 0, 0) , 即此人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 四步综合评价结果也是 (1, 0, 0, 0) , 计算得胜任力指数为:IP2=1.3, 说明此人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而且表现优异, 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严重低估了其价值。
如果将R中各因素评价向量都换成 (0, 0, 0, 1) , 即此人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差, 四步综合评价结果也是 (0, 0, 0, 1) , 计算得胜任力指数为:IP3=0.6, 说明此人完全不能胜任此项工作, 而且表现非常差, 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严重高估了其价值。
2. 利用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计算个体人力资源价值。
前例利用随机报酬价值模型计算个体人力资源价值如下所示:
3. 利用胜任力指数计算个体人力资源价值。
利用胜任力指数修正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评价结果, 可以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可以估计出每一年的胜任力指数然后逐年修正求和相加;二是用当年估计出的胜任力指数修正总的传统评价值。这里采取后一种方法:Va=IP·V。
将前面计算的不同胜任力指数代入计算可得:Va=47.6952, Va1=44.05, Va2=57.2624, Va3=26.4288。由此可见, 同一岗位人力资源价值会由于胜任力差异而产生巨大差异。
限于实际数据问题, 本文在胜任力评级中未采用定量指标, 如果企业有相关数据, 用本文所述隶属函数构造方法, 不难取得评价结果, 而且评价结果更全面、科学。
摘要:基于胜任力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本文提出了胜任力指数, 并用实际案例数据进行了计算模拟, 用以对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进行修正, 以便能更实际地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关键词:人力资本价值计量,胜任力,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刘颖.基于胜任力概念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商业时代, 2008;4
[2].杨君岐.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MVP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7;4
[3].张兰霞, 闵琳琳, 方永瑞.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东北大学学报, 2007;1
[4].樊培银, 徐凤霞.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 2003;3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 篇5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第一课:根式 探究新知(一) 1.问题探究: (1)如果 ,那么 就是4的 ;如果 ,那么3就是27的 。 (2)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 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 (3)类比以上结论,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 2.新知: 次方根的定义: 探究新知(二) 1.问题探究: 计算:1)64的3次方根;-32的.5次方根。 2)4的2次方根;16的4次方根;-81的4次方根。 3)0的 次方根。 2.新知:1 次方根的性质和表示: 2根式的定义: 3.理解新知: 成立的条件是: 探究新知(三) 1.问题探究 (1)根式 表示什么含义? (2)等式 是否成立?试举例说明。 2.新知:总结常用等式: 新知应用: 例1.必修1课本第50页例1 变式练习:1若将例1(4)中的条件( ) 改为( ),结果是 2若将例1(4)中的条件( )去掉,结果是 。 例2. 若 . 例3. 计算 课堂小结: 1.知识收获: 2.方法收获: 3.思维收获: 当堂检测: 1. ( ) 2. ( ) 3.116的4次方根是 ;2-128的7次方根是 . 4.求值: ; 5.若 有意义,则 的取值范围是
价值指数 篇6
综合来看,国证医药指数具有高收益特征,其母基金适合长期持有或作为重要的组合和配置品种;该指数的波动性比国证地产指数略低,但高于目前现有大部分分级基金的标的指数,与其他医药类指数比,其波动性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较高的波动性、较高的初始杠杆,使该基金的进取份额成为较好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
行业指数是一种特殊的风格指数,它是为投资者捕捉特定行业或板块市场收益而提供的更为精确的细分投资工具,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行业指数基金产品规模仅次于宽基指数,是整个股票投资市场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行业属性方面,同时,城镇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让更多人有能力和条件享受更多的医疗服务,因此单位个体的医疗保健需求也在快速增加。
较高的约定收益率变相提高了进取份额的杠杆;对大资金来说较低的申购费率降低了套利门槛,提高了套利的成功概率;高波动率的标的指数对进取份额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这些都是国泰医药分级的优势所在。在此前笔者撰写国泰地产分级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时,对国证地产基金同样拥有的此类优点也只能说理论探讨和市场预测,值得欣慰的是国证地产基金上市之后的成功,使得国证医药基金有了一个极好的成功先例和标杆。
价值指数 篇7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创伤中常见的急危重症, 能够早期准确判断失血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这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准确估计失血者的失血量, 及时纠正休克, 提高抢救成功率, 笔者根据工作的实践, 对我科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失血的60例病人, 采用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作为临床护理中观察的重要指标, 为急性创伤性失血病人的抢救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病人中, 男42例, 女18例;年龄10岁~50岁;休克前期20例, 轻度休克20例, 中度休克16例, 重度休克4例;均属于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
2 抢救方法
病人入院后立即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记录体温、脉搏、血压、心率、呼吸、尿量及意识的状态, 准确估计失血量[1]。按休克指数的公式:心率/收缩压计算休克指数, 正常休克指数值为0.50~0.85。 对休克指数>0.85或者心率>100/min, 收缩压<100 mmHg (1 mmHg=0.133 kPa) 的病人, 立即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 并通知医生, 查找原因, 重新评估病人失血量的多少, 警惕潜在失血休克的可能, 协助医生及时抢救。
3 结果
由于及早发现, 准确判断失血量, 及时救治纠正休克, 本组60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失血病人全部治愈出院, 治愈率100%。
4 护理
4.1 病情观察
4.1.1 意识和表情观察
本组病人多数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口渴、全身疲倦, 显示了血容量不足,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 在血压还没有明显下降时都可能出现。待血压下降至50 mmHg后, 神经系统反射明显降低, 病人兴奋状态转为抑制, 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目光呆滞、昏迷, 经及时治疗后, 扩充血容量, 病人由昏迷转清醒, 烦躁转安静, 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 表示休克好转。
4.1.2 呼吸的观察
本组病人在休克早期呼吸正常, 中度休克病人呼吸加快。若出现潮式呼吸或者叹息样呼吸, 表示休克已趋向深重, 应该马上报告医生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抢救措施。
4.1.3 尿量的观察
根据尿量可以间接估计休克的程度。本组把尿量的观察作为休克的常规观察项目。病人尿量<25 mL/h, 提示肾血流不足;当尿量极少或者无尿时, 则提示休克已进入晚期, 必须立即采取抢救措施。本组有1例从外院转入的病人, 入院时呈昏迷状态, 无尿、面色苍白、发绀, 经采取有效的抢救, 病人病情好转, 从无尿到有尿, 最后治愈出院, 家属非常满意, 由此证明休克病人对尿量的观察是不容忽视的。
4.1.4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
中心静脉压可反映病人血容量、回心血量与右心室排血功能之间的动态关系。临床常用来观察扩容治疗的效果, 避免血容量不足或者过量。
4.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及时输入羧甲淀粉、全血等, 及时恢复组织灌注, 保证血容量的扩充, 控制病情的发展。
4.3 迅速纠正缺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失血性休克其组织常处于缺氧状态, 采取早期给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组织缺氧的状况, 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 保证正常的气体交换。
4.4 处理原发病
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护理上要及时协助医生完成相关检查。对有明显外伤出血的病人要立即包扎止血, 避免继续出血;对有手术指证者, 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5 讨论
创伤性失血休克多发生在院外, 由于出血部位不止一处, 往往难以估计出血量, 采取休克指数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指标, 对失血休克病人进行观察, 能更早、更准确估计病人失血量, 迅速补充血容量, 挽救病人宝贵的生命,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失血性休克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最关键的是能早期估计失血量, 扩充血容量[2]。但在休克早期, 病人血压往往可能属于正常或者偏高, 红细胞压积在急性失血后短时间内变化不明显, 需待组织间液补充后才能反映出失血程度, 这给护理观察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 凭单一指标对及时准确估计失血量较为困难, 而休克指数值是一个较易计算并与左心室搏动相关的合成指标, 当左心室功能下降, 血容量降低时直接影响休克指数值, 比单纯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能更早、更准确估计休克前期失血量的多少, 从而证明休克指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基.创伤后期早期监护的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 2004, 6 (5) :399.
价值指数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 男27例, 女23例, 年龄55~76岁, 平均 (65.4±6.2) 岁, 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53~72岁, 平均 (63.4±5.2) 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Vi Vi D7, 探头频率设定在2~4 MHz。分别测定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者的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以及射血时间, 计算Tei指数。Tei指数的计算方法: (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 /射血时间, Tei指数≥0.47为阳性。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Tei指数的比较:观察组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Tei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Tei指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84.8%, 特异度83.1%, 准确度84.2%, 见表2。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 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及控制, 这些疾病的患者最终均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3]。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原有的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导致患者心室长期压力过大、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长期导致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下降, 心排血量难以维持。慢性心衰竭可分为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全心衰竭[4]。
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中, X线检查不能观察活动器官的运动情况, 费用较高, 无法多体位观察, 出结果时间较长。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病情较重, 有时不能达到摄片技术要求, 难以获得优质胸片[5]。对比超声心动图检查与传统X线检查, 可以发现, 通过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地了解各心腔大小的变化以及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超声心动图还可以估计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6], 其中临床上判断慢性心力衰竭舒张功能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多普勒超声检查。其无创、重复性能好, 能直接、直观、实时和动态全面观察心内结构, 敏感且特异性强, 已作为一种常规检查, 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生用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检查方法[7]。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EF值, 能评估心排量和提示预后。Tei指数较单独应用EF值或二尖瓣血流E/A比值更敏感和准确[8]。伴随患者年龄的增加, Tei指数变化幅度并不明显, 心率、心室几何形态以及患者心室收缩压、舒张压等因素对Tei指数的影响较小, 测定Tei指数的显著优点主要是其测量简便, 易于掌握方法、可重复性强, 对仪器设备没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测定Tei指数可以准确估测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操作简便、敏感性及重复性均较满意。可用于评价多种心脏疾病患者的左、右心功能。无论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ei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Tei指数尤其适用于二维超声征象不明确的心衰患者, Tei指数异常, 可以提示患者左心功能出现异常, 为医师提供了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信息[9]。Tei指数在评价患者左心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鉴别二尖瓣血流正常和二尖瓣血流假正常, Tei指数>0.51使鉴别二尖瓣血流正常和二尖瓣血流假正常的敏感性85%、特异性96%。Tei指数是一个敏感、精确、易行的发现早期心肌损伤的指标, 通过Tei指数筛选疑有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群体。由此可见, Tei指数用于评价患者心脏的整体功能是合理的[10]。
综上所述, 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作为判断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 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人的Tei指数。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人Tei指数的差异, 评价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ei指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84.8%、特异度83.1%, 准确度84.2%。结论: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作为判断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指标。
关键词:Tei指数,慢性心衰,心功能,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裴蕾.血流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早产儿及足月儿的右心室功能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 14 (2) :95-96.
[2]刘柳华, 郭德颖, 克泽民.应用Tei指数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左室整体功能[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 (7) :1025.
[3]潘高云, 朱张茜, 尤利益, 等.组织多普勒成像和Tei指数评价糖尿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功能[J].全科医生技能发展, 2012, 5 (2c) :705.
[4]吕文武.右心Tei指数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3, (1) :126-128.
[5]巢胜吾, 彭民, 顾秀莲.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右心室结构与功能变化的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2 (2) :132-134.
[6]郑穗瑾, 彭兰芬, 刘国珍.血浆脑钠肽及Tei指数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7) :42-43.
[7]曲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后血浆NT-pro BNP与Tei指数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J].海南医学, 2013, 24 (3) :329-331.
[8]邢晨芳, 农丽录, 窦克非.Tei指数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 11 (5) :319-322.
[9]王风雷, 李金科, 李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ei指数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 (2) :129-131.
价值指数 篇9
一种新的理念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国民幸福总值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而不是单纯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这是因为,旧的以追求GDP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中存在着一个悖论:物质丰富了,收入提高了,人却没有感到更加幸福。伴随GDP高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犯罪增多、失业威胁、社会冲突、人际疏离等各种发展代价,使许多GDP很高国家的人民深感痛苦,幸福才应该是社会发展的真正目标。
一、对幸福感指数的理解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分为三类指标: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 (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 ,生活质量满意度 (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 。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哲学语境中, 幸福与和谐都是一种价值判断。只有对人类有意义的境界、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才会有价值。对人类有意义的境界、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有类型之分, 又有层次之别。幸福的体验不是一种具体的、有限的满足与快感, 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总体满意度和对生命质量的一种全面评价。社会和谐的判断, 也不是一种局部的、零散的肯定, 而是对社会整体状态的全面肯定。幸福与和谐, 是人类永恒追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终极价值。[1]
二、从价值论的角度审视
价值论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意义。价值就是满足人的本质和人类规律的实现。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社会发展过程就是人们所进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践过程。对这个过程中的代价问题进行考察,就是社会发展代价的价值论考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付出的代价包括许多方面,人们“精神GDP”即生活幸福感指数的降低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社会发展的过程往往表现为各个个人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的总和。人的某一或某些价值需求以及价值目标的满足,需要以别的价值需求以及价值目标的受抑制或暂时受抑制为代价,马克思也曾经指出:“一方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为基础的。迄今为止的一切文明和社会发展都是以这种对抗为基础的。”[2] (P215) 也可以说人生价值的实现常常要以人的本质的暂时迷失或异化为代价。[3]
三、幸福感指数的价值实现
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现在提倡的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手抓、三手都要硬”;我们党所坚持的科学发展观,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指导下, 深刻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依靠人民群众, 发展为了人民群众, 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 为了子孙后代谋利益、谋幸福。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就要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监测评估社会建设的成效、社会发展的水平, 不仅要重视客观指标, 而且要重视主观指标, 不仅要关注人们物质方面的生活质量, 而且要关注人们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把幸福指数作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的价值尺度、监测和评估指标,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对于个体而言, 快乐与幸福, 是体现生活质量的本质内容;对于社会整体而言, 人民群众的快乐和幸福, 是衡量社会整体发展水准的基本尺度。
参考文献
[1]刘崇顺.《幸福指数与社会和谐》.学习与实践, 2007 (1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P215.人民出版社, 1979
价值指数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99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例ABI(踝肱指数)≤0.9为观察组,68例ABI(踝肱指数)>0.9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8例,女13例,年龄33~75岁,平均42.0±6.5岁,平均病程6.0±0.3年;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30~78岁,平均40±7.5岁,平均病程5.5±0.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WHO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脑梗死表现为急性发作一侧肢体力弱、麻木、言语困难等,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讲话不清、吞咽困难和肢体力弱等。脑梗塞体征:神志清楚,严重者可有嗜睡到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体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头CT扫描:脑梗死发生12~24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早期CT扫描未见异常可除外脑出血,但不能除外急性脑梗死,应于起病24小时以后复查CT扫描。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改变;②处于应激状态;③伴有急性感染。
1.4 方法
主治及以神经内科医师检查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及踝肱指数。
1.5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压值、LDL-C、TG及T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颈动脉彩超及踝肱指数
观察组MT 1.2mm,对照组MT值1.3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BI(踝肱指数)检出率32.86%,颈动脉彩超检出率38.31%,ABI指标漏诊率5.45%;观察组ABI(踝肱指数)检出率31.72%,颈动脉彩超检出率38.62%,ABI指标漏诊率6.50%;两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3 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组舒张末期流速(EDV)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最主要的功能损害或并发症是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5]。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血管狭窄不明显,大脑受椎动脉和颈内动脉供血,早期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不典型,患者不能及时发现并就医,且常规检测手段不容易确诊并评估脑血管病变[5,6]。临床联合多种检测方案早期诊断颈动脉病变,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对抗血小板聚集,早期预防治疗脑梗塞。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及分支,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7],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被忽视[8,9]。颈动脉硬化严重并有硬化斑块脱落,阻塞大脑血管,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重度动脉硬化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此时活动颈部很可能加重脑缺血,甚至发生缺血性脑中风。联合颈动脉超声与踝肱指数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价值,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应作为常规的联合检测手段,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0,11]。
无创方便的ABI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特别适合于门诊快速有效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证实,ABI普查能在首次接诊患者时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但AB不能精准定量及评估。本次试验中颈动脉彩超结合踝肱指数检查能全面、定量、准确评估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降低早期脑梗死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具有重要意义。影响脑血流改变的因素包括灌注压、动脉窃血、侧支循环代偿、栓塞事件、脑代谢储备、自动调节机制、脑血流储备等,由于评估策略及此次研究样本的限制,还需进行大规模、多中心试验研究ABI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联合踝肱指数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99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例ABI(踝肱指数)≤0.9为观察组,68例ABI(踝肱指数)>0.9者为对照组,检查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及踝肱指数。结果: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压值、LDL-C、TG及T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T 1.2mm,对照组MT值1.3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BI(踝肱指数)检出率及颈动脉彩超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末期流速(EDV)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联合踝肱指数可能对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死的检出率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价值指数 篇1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4例病例均为2006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其中男514例, 女性180例;年龄33~79岁, 平均 (57.77±9.34) 岁。所有患者先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近期心肌梗死 (3个月内) 、心肌病、严重高血压、束支传导阻滞、瓣膜病、预激综合征、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可引起继发性ST-T改变的患者, 服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引起心率改变药物的患者应至少停用4个药物半衰期。
1.2 方法
1.2.1 TET检查
采用Case活动平板系统 (美国GE公司生产) 进行TET检查, 均采用Bruce分级方案, 运动终止目标 (即峰值运动目标) : (1) 心率达亚极量心率[ (220-年龄) ×85%]; (2) 出现典型心绞痛; (3) 运动中和 (或) 运动后以R波为主的导联,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30.10 mV且持续2 min以上; (4) 血压下降310 mmHg或上升至320 mmHg; (5) 严重心律失常; (6) 体力不支不能继续运动。ST段下移测量点选择J点后80 ms处, 以电脑自动测量为主, 少数偏差予以人工矫正。以J点后80ms处ST段水平或下垂型压低≥0.1 mV, 并且持续2 min以上为普通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
1.2.2 CI的判断
根据运动试验中仪器所记录的运动高峰心率和静息心率计算心率储备 (Heart Rate Reserve, HRR) , 以HRR值作为判断CI的指标, HRR<80%为CI。HRR=[ (运动高峰心率-静息心率) / (最大预测心率-静息心率) ]×100%[1];最大预测心率=220-年龄。
1.2.3 CAG检查
采用Judkins法行常规CAG检查, 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管腔内狭窄程度进行评价。以主要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定义为冠脉造影阳性。同侧冠状动脉血管及其分支有多处病变, 按1支病变血管计算, 如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对角支有狭窄时, 归于单支病变的范围, 左主干狭窄计为2支血管病变。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和l、2、3支血管病变。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内2种检查方法采用配对资料McNemar修正χ2检验。诊断试验的一致性程度比较使用Kappa值。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传统ST段及CI与2者联合CAG结果的对比
CAG结果阳性者380例, 其中以传统 (ST段) 指标诊断的阳性者220例, 阴性者160例;以CI诊断的阳性者234例, 阴性者146例;用传统指标与CI联合诊断的阳性者210例, 阴性者170例。CAG结果阴性者314例, 其中以传统 (ST段) 指标诊断的阳性者94例, 阴性者220例;以CI诊断的阳性者86例, 阴性者228例;用传统指标与CI联合诊断的阳性者48例, 阴性者266例 (见表1) 。
2.2 TET中ST段与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的比较
以CAG结果为诊断CHD的标准, 评价在TET中, 分别以传统指标 (ST段) 、CI或2者联合为标准来判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传统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0.06%、56.75%、61.96%;C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3.12%、60.96%、66.57%;2者联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33%、61.01%、68.59%。单纯以CI指标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TET传统指标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而联合TET传统指标和CI指标, 则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传统指标 (P<0.05) , 准确性无明显变化 (P>0.05) , 具体见表2。
注:*为与传统指标比较P<0.05
2.3 冠心病各组与非冠心病组心脏变时功能比较 (见表3)
注:*为与非冠心病组比较P<0.05;**为与3支病变组比较P<0.05
2.4 心脏变时指数与左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心脏变时指数阳性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r=24.21, P<0.01) 比左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 (r=5.04, P<0.01) 更好。
3 讨论
TET由于其检查方便、价廉已成为初筛冠心病的常用诊断方法, 其灵敏度50%~70%, 特异性60%~80%, 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阴性[2]。人体在运动或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的作用下, 心率能够随着机体代谢需要的增加而增加, 并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之为心脏变时性功能。心率不能随着机体代谢需要的增加而增加, 并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之为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国外大量资料表明,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与心肌缺血、冠心病之间呈强相关性[3], 并且有资料证实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也是冠心病患者重要的预后判断指标[4], 是诊断冠心病独立而敏感的阳性指标。
本研究显示, 冠心病各组未达目标心率和CRI<0.8者明显多于非冠心病组 (P<0.01) , 且前者运动中最大心率和CRI均低于后者 (P<0.01) , 提示冠心病各组心脏变时性功能较非冠心病组差。因此, 心脏变时指数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传统ST段标准。心脏变时指数标准与冠状动脉造影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发现, 心脏变时功能与冠心病严重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CI在非冠心病组和单支病变组之间及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CI对多支病变和严重病变的预测价值。上述结果说明, 心脏变时指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可能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阳性指标, 并且优于普通运动心电图试验的传统ST段标准。
本研究显示,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更大,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窦房结动脉多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狭窄可能会影响窦房结的血液供应, 从而引起窦房结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心脏变时性不良。CI可能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诊断CHD的指标, 结合TET中传统指标可显著提高TET诊断CHD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TET) 心脏变时指数 (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CI) 对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94例拟诊为CHD的患者 (男514例, 女180例) 先行TET, 测定试验过程中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值和心脏变时指数, 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检查,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CHD的标准。结果 (1) 运动平板试验中, ST指标阳性诊断CHD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0.06%、56.75%、61.96%;结合CI<0.8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33%、61.01%、68.59%。 (2) CI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CI平均值从0支冠状动脉病变的1.04±0.27, 逐渐下降到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0.53±0.26 (P<0.05) 。结论 (1) TET中ST阳性结合CI可提高诊断CHD的特异性 (P<0.05) ; (2) CI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CI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指标。
关键词:运动平板试验,心脏变时指数,冠心病,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Azarbal B, Hayes S W, Lewin H C, et al.The incremental prognosticvalue of percentage of heart rate reserve achieved over myocardial perfu-sion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prediction ofcardiac death and all-cause mortality:superiority over 85%of maximalage-predicted heart rate[J].J Am Coll Cardiol, 2004, 36 (2) :423~430.
[2]Bogaty P, Guimond J, Robitaille N M, et al.A reappraisal of exerciseelectrocardiographic indexes of the severity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an-giographic and scintigraphic correlates[J].J Am Coll Cardiol, 1997, 29 (7) :1497~1504.
[3]Lauer M S, Okin P M, Larson M G, et al.Impaired heart rate responseto graded exercise.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in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Circulation, 1996, 93 (8) :15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