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消费

2024-07-23

城市水消费(共10篇)

城市水消费 篇1

关于水安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所谓水安全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涉水危害的可承受性和水体的可持续利用能够确保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安全的内涵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以及水旱灾害等,危及水安全的污染等负外部性效应以及水资源稀缺效应是影响水消费质量和水价成本的重要因素,水安全思想是城市水消费价格制定与调节机制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中国的水源污染事件频频发生。无锡太湖梅梁湾水域发生大面积饮用水污染,城内居民面临无水可饮的境遇;再向前追溯,江西章江发生水源污染,造成城镇大面积停水;湖南岳阳饮用水源砷严重超标,数十万居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吉林石化公司苯类污染物造成松花江水质严重污染,数百万居民遭受水荒。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平均每两日就可能发生一起水源污染事件。工业和城市污水以及有机化合物的流失是中国主要的水污染源,中国工业污染排放指数比国际水平常高出几倍到几十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日益上升而其处理率却不到20%。中国所面临的水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由于缺乏基于流域管理的政策框架和动态管理,水价或水费定价的机制不健全也是造成水资源缺乏合理保护的重要原因。

一、水资源的经济特性对水消费定价的内在决定性

合理的水价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水资源的价值。水资源是一种基础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战略性经济资源,它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首先,水资源具有一定的价值性。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融入了人类的劳动生产过程,使水资源也融进了价值因素。其次,水资源表现为一定的收益性。这里所指的并非仅是单纯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水资源的收益性相较于普通资源所能带来的会计资产性经济收益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最后,水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据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数据分析,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 825.5亿m3,但人均淡水资源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同时,日趋严重的水污染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水需求平均增长率为1.5%,而水供给增长率是1.1%。在现行政策框架以及水环境现状下,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城市的快速发展,水需求量势必持续增长,水的供需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水安全问题现在己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它将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也是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的投入品,其价格的高低与生产生活供给的连续性和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但是,长期以来的低水价政策和固定的水价标准,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因此需要政府通过经济调控和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水价做出有效的管理。

二、可持续性城市供水价格制定模式的成本因素

城市水消费基本的定价模式包括资源性、公用性、商品性、再生性、区位性等因素。其中,资源性、公用性和商品性因素是水价制定的基本依据,再生性和区位性因素是水价制定的浮动依据,体现出水价定价刚性与弹性的统一,并依照法规和客观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可持续性成本定价理论的内涵是指在水价基础下的水供求不能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并确保供水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用水户的可支付能力。可持续性水价的制定原则兼顾了水资源再生循环的环境基础以及供水用水主体的承受能力。可持续性成本定价原则所决定的水供求关系,是以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供水主体的承受能力为定价核心内容,以用水主体的承受能力为边界条件。

城市供水价格作为终端水价,它应综合考虑上游水价、水资源费变动以及供水企业正常运行和环境水质改善等多方面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表现出供水不足的趋势,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此水资源费在水价成本中所占比重自然很大,但是目前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不能反映中国水资源紧缺状况。同时,面对水安全的威胁,供水成本中加入了外部性成本和环境性成本的内容,包括为应对源水水质可能超出允许范围的波动而增加的技术储备投入等。然而长期以来,计算水价成本往往只关注运行成本和财务成本,忽略治污成本和节水成本。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终端水价偏低的现象,全国平均水价为1.26元/t,污水处理费占水价的比重偏低,一般低于30%。成本补偿不足和长期的低水价政策使得供水及用水主体对约束成本和改良技术忽视。同时水利工程水价仍低于供水成本致使工程老化失修,造成供水价格与自身的经济性成本脱节的现象。不合理的水价制定标准导致大量水资源的非合理使用和非生产性消耗,无法实现水价对节水和控制用水的调节作用,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水安全环境治理的生态意识日益模糊。因此,科学分析水价定价模式,保护水安全供给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扭转供水价值和价格的严重背离,是当前城市水消费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可持续性水价成本原则建立在用水环境安全和节水控水思想基础上,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成本考虑其中。水价的制定除了资源成本部分以外,还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环境成本和节水成本,这些涉及水安全效能的成本部分可以称之为安全成本。当消费者的实际需水量与初始分配量不一致的时候,会造成两种结果,即供水不足或者用水浪费。因此在水价的定价过程中应当考虑节水成本,政府应该鼓励节水技术的使用及发展,并对采用节水技术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补助,其补助的金额要与节水的数量成正比,以此缓解水资源短缺,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若以P为水价,C0表示基本成本,CS表示安全成本,R为供水公司合理利润,t为税率,S为供水量。则基本水价的构成应表示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水价构成中包含的安全成本主要体现为价格杠杆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保护。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水价形成机制,可以看出实现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过程即是最优水价的形成过程。用水需求量Q与水价P构成的函数关系为P=P(Q),成本函数为C=C(Q),则社会福利效益可以表示为:U=乙P(Q)dQ-C(Q)。

通过一阶导数优化处理可得:P=C'(Q),水价最终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定价是一种动态定价估算方法,它将单位水量的增量与总供给成本的增量紧密联系起来,较利于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但是,在自然垄断行业中公共性产品的边际成本定价往往会造成运营企业的亏损状态,而且此种方式的采用也缺乏对高收入用水者与对低收入用水者的交叉补助支付效能的公平性,由此进一步提升对丰枯定价、两部制水价原则和超额累进收费原则的制度需求,同时也从另一角度显现出对民间资本良性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需求。

三、结语

水资源既具有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特性。水消费定价不仅应当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供需关系,更应该体现公共利益和资源安全,既要考虑用水主体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水安全治理的成本驱动。合理的水价制定可以保护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价格作为节约用水和治理水资源的重要参数可以实现在随机供水情况下价格和水量配给的稳定性。城市水价标准的制定不但要涵盖资源成本和工程成本,而且还要考虑环境成本和安全成本,根据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科学核定,并根据供水成本、运营费用和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目前,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水体污染呈现持续恶化趋势。在国际生态卫生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曾表示,针对当前水体污染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将投入数十亿元全面启动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现水体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是:从废水达标排放向废水资源化再生利用转变;从单项控源减污向水生态系统综合整治转变;从简单地对洪水截排向与洪水和谐相处转变。针对水体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水专项已经成为中国有史以来资金投入力度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因此,基于水安全思维的水价定价原则必将逐步融入城市水消费价格改革的经济模式之中。

摘要:水安全思想是城市水资源保护和水消费定价的基本经济依据。水作为稀缺性经济资源,涉及水安全的环境治理成本和节约用水成本,是城市水消费定价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也是可持续性水消费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水安全思想,城市水消费,定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胡振鹏,付春.水资源产权配置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龚静怡.水安全的研究进展及中国水安全问题[J].江苏水利,2005,(1).

[4]龚代华.基于供水安全机制的供水定价方法研究[J].中国物价,2007,(1).

[5]吕明华,张超,吕跃华.城市水价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山东水利,2007,(1).

[6]苗慧英,付燕.基于水资源环境价值论的水价确定方法与例证[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3).

[7]王振霞.我国城市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1).

城市水消费 篇2

关键词:虚拟水;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消费特征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320-04

收稿日期:2013-07-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001377、51279058);江苏沿海资源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赵慧(1990—),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E-mail:wennie@foxmail.com。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1]。人口增长、技术变化、消费增加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2]。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提出了“虚拟水”这一概念,将水资源与粮食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为解决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粮食安全等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此后,各国学者从多角度展开了对虚拟水的研究。 “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保证水、粮食安全。不同地区的虚拟水战略千差万别,虚拟水战略的选择与该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Dennis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虚拟水的应用优势[3]。虚拟水实证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埃及、黎巴嫩、日本等国,虚拟水贸易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虚拟水战略对我国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马静等与Hoekstra合作,以我国南北方及各区域的虚拟水贸易量为切入点,计算了我国各区域的虚拟水流量,率先将虚拟水理论应用于我国实际贸易中[4]。许长新等从节水效应、经济价值角度阐述了虚拟水战略的经济学内涵,并对虚拟水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5]。谢卫奇等提出一套完整的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为虚拟水贸易战略的科学运用提供了决策支持[6]。目前关于虚拟水与消费模式关系研究较为少见[7-9]。本研究对居民消费模式与虚拟水消费特征关系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虚拟水计算方法并建立了虚拟水消费特征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省2000—2011年主要居民消费品的虚拟水量为例,研究了居民消费模式变化对虚拟水消费结构及消费特征的影响,旨在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依据。

1虚拟水计算方法及消费特征评价模型

1.1虚拟水计算方法

1.1.1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综合现有研究,利用公式(1)计算农产品虚拟水量化。

Dnc=Wnc/Ync(1)

式中:Dnc表示n区域内c作物的虚拟水含量(m3/t),Wnc为该区域c作物的需水量(m3/hm2),Ync为该区域c作物的产量(t/hm2)。

根据农作物累积蒸发蒸腾水量ETc来计算需水量Wnc,ETc计算方法见公式(2)。

ETc=Kc×ETo(2)

式中:Kc表示农作物系数,是计算农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ETo表示作物蒸发蒸腾量参考值,是在忽略作物类型、作物发育、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基础上,计算的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见公式(3)。

ET0=0.408×Δ×(Rn-G)+γ×900T+273×U2×(ea-ed)Δ+γ×(1+0.34×U2)(3)

式中:Δ为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相关曲线的斜率,kPa/ ℃;Rn为作物表面净辐射,MJ/(m2·d);G为土壤热通量,MJ/(m2·d);T为温度平均值, ℃;U2为2 m高处的风速,m/s;ea为饱和水汽压,kPa;ed为实测水汽压,kPa;γ为温度计常数。

1.1.2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国内外学者多用生产树方法计算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因为此方法计算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类型、饲养结构、自然环境条件,因此量化过程较农产品更为复杂。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流程见图1[10-11]。

1.2虚拟水消费特征评价方法

1.2.1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反映虚拟水消费水平的高低,用不同消费类别虚拟水的比例作为测算消费结构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关系的指标[12-13],测

算值越大,表明虚拟水消费多样性越高。采用公式(4)计算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

式中:H表示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pi表示各消费类别虚拟水比例,i指粮食、蔬菜、水果、猪肉、牛羊肉、家禽、蛋类、奶类、糖类、酒、饮料、水产品等消费类别。

1.2.2虚拟水消费均匀性指数虚拟水消费均匀性指数反映虚拟水消费的均匀程度,从公式(4)可以看出,消费品类别以及消费品分配的均匀性共同影响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各类消费品分配的越均匀,多样性指数越高。虚拟水消费均匀性指数计算方法见公式(5)[14]。最大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见公式(6)。

式中:E表示虚拟水消费均匀性指数;H表示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Hmax表示最大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

式中S表示消费品类别数。

2居民虚拟水消费测算实证分析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水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7%。虽然江苏省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以2012年为例,江苏省水资源总量约34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 m3,全省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南丰北枯,同时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并存,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nlc202309021049

2.1江苏省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变化

由表1可知,2000—201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表明城镇居民在不断调整消费结构。粮食、肉禽类、蛋奶类虚拟水消费量所占比重较大,均为20%~25%。江苏省人均粮食消费量大,肉禽类及蛋奶类产品单位虚拟水含量较高。由于蔬菜类产品单位虚拟水含量很低,因此虽然江苏省人均蔬菜类产品消费量大,但蔬菜类产品人均虚拟水含量最低。2000—201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粮食类产品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高营养的肉禽类及蛋奶类产品消费比重呈上升趋势,油脂类、蔬菜类、水果类、副食品产品消费比重则一直保持平稳状态,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开始转变,朝着更加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2.2江苏省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变化

由表2可知,2000—2011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其中,粮食类产品虚拟水消费量比重最大,始终保持在50%以上。粮食类产品消费量的下降是导致江苏省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000—2011年江苏省农村居民肉禽类、副食品、蛋奶类消费量逐渐增加,由此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且消费水平不高。2010年之前江苏省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量远高于城镇居民,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粮食产品消费量存在巨大差异。除了油脂类及蔬菜类,城镇居民的其他类别产品消费量都高于农村居民,一方面反映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差别较大。由于城镇居民收入高,因而对肉禽类、蛋奶类、副食品的消费量也较高,农村居民收入低,则倾向于粮食产品。整体来看,江苏省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逐渐完善。表22000—2011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m3/年

3不同消费模式下的消费结构与特征

江苏省作为严重缺水的省份,通过实施虚拟水战略,降低全省虚拟水消费总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减少虚拟水人均消费量必然能减少虚拟水消费总量,降低虚拟水人均消费量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现有消费模式。

3.1城乡消费模式调整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控制消费总量来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并不现实。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消费结构来改变当前的消费模式。由虚拟水理论可知,产品链上位置越高的产品,虚拟水含量越高。如水稻、玉米、大豆、谷子等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分别为0.64、0.18、0.53、0.62 m3/kg,猪肉、牛羊肉、蛋类的虚拟水含量分别为3.65、19.3、8.65 m3/kg。由此可知,可以通过调整消费结构,减少肉类等虚拟水含量高的产品消费量,达到调整消费模式的目的。按照卡路里摄入量相等的原则调整蔬菜类、肉类的消费比例,表3设定了几种消费结构调整方案[15]。

3.2不同消费结构下虚拟水消费量

由表4可知,与模式0相比,3种方案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城乡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在模式1、模式2、模式3中最大节约量分别为79.81、48.08、108.76 m3/年。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在模式1、模式2、模式3中最大节约量分别为36.16、1663、57.57 m3/年。由此可见,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是模式3的节水效果最为显著。

3.3不同城乡消费结构下虚拟水消费特征

改变消费结构不仅会影响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同时也会改变虚拟水消费特征,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本研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2个虚拟水消费特征指标: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及虚拟水消费均匀性指数,测算调整城乡消费结构后,虚拟水消费量变化情况。由图2、图3可以看出,4种模式下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都呈现逐年上升态势,针对每一特定年份,与实际消费情况相比,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模式3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均最低,模式2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均最高。针对每一特定年份,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模式2的虚拟水消费均衡性指数均最高,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均衡性指数较为稳定,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均衡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4结论

本研究表明,2000—201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保持稳定,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呈下降趋势,2011年之前,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高于城镇居民,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消费人群对粮食产品需求量不同。虚拟水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是实物消费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粮食、肉禽类。可以减少粮食消费量,并以虚拟水含量较低的产品(如蔬菜)替代虚拟水含量高的产品(如肉类),从而改善居民消费结构,降低虚拟水消费量,将节约的水资源应用于工业。江苏省城镇及农村居民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及均衡性指表4城乡不同消费结构下可节约的虚拟水消费量m3/年

参考文献:

[1]田贵良. 虚拟水贸易论[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刘晶茹,王如松,杨建新. 可持续发展研究新方向:家庭可持续消费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1):6-8.

[3]Dennis W. The role of‘virtual water’ water in efforts to achieve food security and other national goals,with an example from Egypt[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1,49(2):131-151.

[4]马静,汪党献,Hoekstra A Y. 虚拟水贸易与跨流域调水[J]. 中国水利,2004(13):37-39.

[5]许长新,马超,田贵良,等. 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及贡献份额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12):110-119.

[6]谢卫奇,田贵良,谢文轩. 虚拟水战略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 水利经济,2010,28(2):12-15,30.

[7]王新华. 消费模式变化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2):32-34.

[8]龙爱华,张志强,徐中民,等. 甘肃省水资源足迹与消费模式分析[J]. 水科学进展,2005,16(3):418-425.

[9]尚海洋,徐中民,王思远. 不同消费模式下虚拟水消费比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50-54.

[10]纪尚安. 我国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研究[D]. 青岛:青岛大学,2008.

[11]王红瑞,王军红. 中国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J]. 环境科学,2006,27(4):609-615.

[12]Tilman D,Wedin D,Knops J.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fluenced by biodiversity in grassland ecosystems[J]. Nature,1996,379:718-720.

[13]Xu Z M,Cheng G D,Chen D J,et al. Economic diversity,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0(3):369-378.

[14]Rich N A.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in a street tree population[J]. Urban Ecology,1983,7(2):159-171.

[15]杨万江. 我国国民食物消费水平变化的国际比较[J]. 消费经济,2002(1):51-53.

城市水消费 篇3

我国水资源情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 尽管2010年水资源总量达到30906亿立方米, 但人均水资源量才2310立方米,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2012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 目前我国水资源问题较严重, 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有学者指出, 水资源将是继20世纪70年代发生石油危机之后最有可能发生危机的资源之一。

工业废水污染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 我国污水排放总量持续上升, 巨大的污水排放不但破坏了水环境, 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有资料显示, 目前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

长期以来, 矿山水消费模式是“大量消费, 大量排放”, 是工业废水产生的来源之一。

矿山企业水资源消费的变迁

1. 直接消费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前, 矿山企业的水消费基本是大量从地表取水用于生产, 特点是“大量消费, 大量排放”, 取水费用低, 污水排放标准较低, 排废监管也较松。

2.综合利用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本世纪初, 随着国家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逐渐深化, 开始限制企业不加节制的用水和排废, 矿山企业开始重视取水多样化, 并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水资源的影响。

3.水资源循环利用阶段

进入20世纪后, 由于环境污染事件的濒发, 国家开始重视保护水资源安全, 严厉处罚水资源污染企业, 提高取水成本, 升级污水排放标准, 对废水排放实行严格监管。至此阶段, 迫使矿山企业调整水消费策略, 重视废水排放, 开始投入资金进行废水循环利用研究。

有色矿山企业水消费现状

有色矿山企业是水消费大户。以某采选联合矿山企业为例, 年耗水超2000万吨, 年工业废水排放超过1700万吨 (含地表雨水汇流) , 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98%。多年以来, 该矿山企业主要用水库清水进行生产, 用水模式是“大量消费, 大量排放”, 主要原因是清水成本较低, 废水用于生产干扰生产指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开始试验井下废水复用, 并从2005年开始研究选矿废水回收利用, 形成目前地表水库、井下废水复用、选矿废水回收利用三种格局。

1. 清水使用比例较高, 水消费结构有待改善

该矿山企业清水生产使用比例占76%, 井下废水及选矿废水复用分别占10%和14%。与年废水排放量相比, 井下废水及选矿废水还有相当大的利用空间, 这意味着生产清水的消费比例可以降低。

2. 采选主体生产是矿山企业主要的用水终端

由于矿山企业采矿方法要求, 需对采空区进行充填以形成新的作业平台, 同时地表不允许塌陷, 也要求对采空区进行充填, 而充填过程需耗用大量的水资源。

选矿生产是矿山用水量最大的环节, 除产品带走部分水分外, 在整个矿物分离和富集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参与矿石洗选、破碎、磨矿、浮选:一方面是防止在矿石破碎和磨矿过程中产生粉尘, 并给设备提供润滑和降温;另一方面在浮选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与矿物、选矿药剂混合产生泡沫从而实现矿物分离, 生产精矿产品。同时, 为输送尾矿到尾矿库, 也需要大量的水作为输送介质 (管道输送方式) , 这部分一般用废水完成。

3. 周边农村用水量惊人

矿山毗邻农村, 周边区域散落着八个大大小小的村庄, 虽然人口不多, 但却是当地重要的产粮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 周边农村的供水由矿山无偿供应。一直以来, 农村用水量非常惊人, 2012年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占矿山总供水量30%左右。

4.企业社会职能部门的水消费占一定比例

由于矿山地处山区和历史原因, 矿区内自行建造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服务系统, 包括医院、学校、幼儿所、食堂、派出所等社会公益机构, 承担着企业办社会使命, 这部分社会职能部门每年消耗矿山水资源近4%。

5.矿山大量外排废水

矿山在大量消费清水资源的同时, 也大量外排废水。采矿环节为确保安全采出矿石而需要疏干井下涌水到地表, 但因混入矿粉及充填废水受到污染, 除部分直接给充填作业利用外, 剩余大部分需在地表长时间沉清符合排放标准后才能外排。

选矿环节由于在选矿过程中因加入选矿药剂而产生大量废水, 这部分废水不能直接返回生产流程, 否则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率等重要指标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选矿废水还要作为输送介质通过管道将尾砂输往尾矿库, 最终需在尾矿库进行处理, 达到排放标准后外排。

矿山企业水消费面临的危机

1.取水成本越来越高

按国家现行取水政策, 企业用水除缴纳水费外, 还需缴纳水资源费。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 国家在逐步提高水费的同时, 也不断提高水资源费。如某矿山从2010年起缴纳的水资源费是之前年份的4倍, 增加近3倍。如果若干年后开征水资源税, 并实行阶梯式税制, 无疑将大幅增加矿山的用水成本。

2.水消费越来越受环保政策制约

根据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15年比2010年下降10%, 工业氨氮排放量2015年比2010年下降15%, 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015年比2010年下降15%, 要实现这些目标, 意味着国家会不断升级环保政策, 一方面提高对污染的环保准入门槛, 另一方面升级企业三废排放标准, 并实行严格监管。废水排放政策的升级倒逼企业需对水资源消费的策略进行调整。

3.地方区域的发展给矿山水消费带来压力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 地方的生产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 矿山发展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因取水的矛盾日益凸出, 水消费可能面临限制。

化解矿山企业水消费危机

国家不断升级的环保政策、对废水排放的严厉监管, 使矿山现有的“大量消费, 大量排放”生产模式已走到尽头。

要根本化解矿山企业水消费危机, 需积极调整水消费策略, 从单一使用地表清水转向井下疏干水复用、选矿废水循环利用、地表清水补充的多元化水消费, 减少对地表清水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以高技术提升水利用率、减少废水外排量。

1.加大井下疏干水的使用, 减少地表清水使用

对于地下开采的矿山而言, 可将为确保安全采出矿石而排到地表的井下疏干涌水进行有效利用, 这部分水量因无化学污染, 在地表沉泥库经过一定时间沉清后, 经简单处理后即可全部用于生产, 极大地减少地表清水使用量, 甚至实现井下废水“零”排放。

2.开展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研究

从排放废水的安全性来看, 大规模循环利用或复用选矿废水, 无疑是最佳选项, 但从生产实践看, 目前存在一定困难。主要障碍有三:一是大量使用废水使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率等重要指标难以达标;二是需解决目前矿山使用的选矿药剂容易出现废水化学需氧量超标现象, 寻找使用更易自然降解的环保选矿药剂, 以降低废水处理难度和成本;三是能找到适合企业的废水处理工艺, 能在较短时间内处理达到符合工艺要求的水质标准, 并且处理费用比较经济。如能解决以上三大问题, 会大大提高企业大规模开展选矿废水复用的积极性, 将尾矿库的废水引回生产流程, 减少选矿废水外排, 从根本上解决选矿废水排放的安全性问题。

3. 地方政府应承担矿区生活供水, 使农村用水脱离对矿山的依赖

为限制农村浪费水资源现象, 矿山也尝试过加强农村用水管理, 但管理措施一紧便引来工农纠纷, 影响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因此, 要彻底解决农村用水问题, 可能有效的办法是由地方政府接手矿区的生活用水供应和管理, 并解决当地的农田水利灌溉问题, 而矿山仅负责供应自身的生产用水。由于生产用水并不适合农田灌溉, 可以有效防止农村浪费企业水资源。至少农村的用水量不能计入企业的取水量中。

4. 落实政策, 尽早剥离矿山社会职能

长期以来, 企业办社会使矿山背负沉重的社会负担。为减轻企业负担, 省政府曾在2002年下文要求地方帮助矿山企业剥离附属的社会机构, 但由于地方财政所限, 一直未能完成尽早剥离矿山社会职能, 将矿山社会职能部分用水从矿山企业中分离出来,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生产经营环境。

5. 国家应出台废水减排政策, 鼓励企业减排废水

城市水危机流行 篇4

8月8日,立秋,凉。

肖树宏,坐在吉林省长春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办公室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个夏天终于过去了。”

在他40多年的人生经历里,从来没有这么迫切地盼望过秋凉的到来。

从那天以后,因蓝藻泛滥而停止供水近一个月的吉林省长春市重要水源地之一——新立城水库开始恢复向城市供水。

8月9日,长春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目前新立城水库水源地藻毒素浓度已降为标准限制的十分之一,藻细胞密度明显减少,并继续呈下降趋势,立秋后的降水和气温趋向不会产生藻类爆发的气候条件。

长春已经悄然翻过“水危机”这一页。

另外的一个省会城市——山东省济南市却没有这么幸运,即使秋来,也还在“水危机”中继续挣扎。

仅今年夏天,江苏省无锡市、湖北省宜都市、江苏省沭阳市、湖南省冷水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山东省济南市等城市或城市的部分地区都先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饮用水危机。

2005年,因松花江水污染导致哈尔滨全市停水的时候,很多人相信那不过是极端事件。此时才发现,因水源地污染引发的水危机,已经潜伏在自己身边。

我们的水源地也不安全?

住在长春市绿园区锦江小区的李光辉吃了大半个月消防车送来的水,但是他仍然理解不了,为什么新立城水库的水会有污染。

从七八岁上小学起,每天他几乎都会和同学去新立城水库玩一次,直到去年,周末他也会去钓鱼,水库的周围并没有任何工厂,只是无边的田地。

两年前,吉林市化工企业有毒物质泄漏污染松花江水,引起松原市和哈尔滨市大规模停水,周围的邻居恐慌,长春市离吉林市那么近,会不会有问题?

“根本没事儿,长春吃的是石头口门水库和新立城水库的水,上游是饮马河和伊通河,不是松花江”,那时候李光辉这样觉得。

即使是肖树宏这样和水务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都没有能预计到这场危机的来临。

之前在无锡蓝藻爆发的时候,肖树宏觉得此类的事情不可能出现在长春。多年以来,长春夏天最高气温也不过30度,从未出现过这类问题。

根据肖树宏介绍,本来对于源水的检测按照国家规定都是一季度检查一次,后来出去开会的时候听别的城市水厂的人讲,各地水源地污染都比较严重了,于是长春市自来水厂也加强了监测,变成了一个月一次。

7月初,在水库里就发现了有藻类,但是各项检验都达到标准。7月16日,蓝藻爆发到了最严重的程度,但程度远不及无锡,水体并没有发臭,溶解氧指标也很高。

与6月初恢复供水后的无锡自来水厂贡湖取水口周围依然泛着恶臭的水源相比,新立城水库的水仍然是相当清澈的。

按照国家标准,藻毒素含量低于1微克/升的水才可以作为饮用水,而根据检测,新立城水库未经处理的源水藻毒索含量是0.282微克/升。出厂水藻毒素含量是0.196微克/升,达到饮用水标准。而在无锡蓝藻大规模爆发的时候源水藻毒素含量甚至超过了4微克/升。

“市长拍板了,说为了安全,还是停了吧”,与无锡相比,长春的这种谨慎也依赖于还有另外一个水源地石头口门水库,可以从那边调水。

但是,仅用石头口门水库的水,长春市用水就出现了6万吨缺口,长春市绿园区中、西部缺水严重,断水区域生活着2.47万人,长春市政府启动了1000万市长备用资金,调消防车运水到这个区域来解决居民用水问题。

尽管长春水危机最终受影响的是少部分的居民用水和部分企业的工业用水,实际影响和经济损失的数额并不是特别巨大,但是对整个长春市市民的冲击却依然是巨大的。

李光辉忽然发现——“我们的水源地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

你的城市停水了么?

和李光辉有同样感受的并不仅仅是长春市民。

继2005年哈尔滨全市大规模停水事件之后,也有若干城市水源地受到污染而停水,但是所造成的影响都无法和哈尔滨事件相提并论,直到无锡蓝藻爆发,才引起全国关注。

今年5月28日,太湖水域蓝藻爆发,导致无锡大部分城区自来水水质发生变化、变臭,致使无锡300万人守着太湖没水吃,备感羞辱。

太湖蓝藻爆发不久,巢湖、滇池蓝藻也相继爆发,国家环保总局的6个检查组分赴黄河、长江、淮河以及海河流域调查流域污染现状,最终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四大流域的整体污染现状已经成为常态,“影响到了老百姓生存的命脉”。

不足一个月之后,湖北省宜都市也陷入了一场停水风波。6月22日,宜昌境内发生大面积高强度降雨,导致长阳境内某锰业公司渣场矿渣夹杂大量污水外泄,冲入清江。23日,数公里长污染带流入清江宜都市境内,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该市停止全市供水,直到24日才恢复。

人们最初认为无锡水危机是给中国饮用水安全敲响了警钟,后来才发现那其实是水污染向城市供水公开叫阵的第一声鼓点,其后的“咚,咚”之声绵延而至。

7月2日,江苏沭阳因为水源地上游工业污染,自来水发黄发臭,成为又一个陷入水危机的城市。当天下午城市供水系统关闭,7月4日中午才恢复,整个沭阳县城停水超过40小时,造成县城20万人断水。

随后受停水蹂躏的是湖南省冷水江市和新化县。

7月26日晚,湖南娄底市冷水江中泰矿业有限公司铅锌矿发生尾砂泄漏事故,部分含铅、锌等元素的尾砂流入资江,使得从资江取水的冷水江市及下游新化县城被迫停水,直到28日才恢复供水,共计40万人无水可用。

“停水都成家常便饭了!”在冷水江论坛,一位网友抱怨。此前在2005年11月,冷水江就遭遇过一次全城大停水,起因为一氮肥厂违规排污,导致资水污染物严重超标,最终停水12小时。

截至记者发稿,另外一个受水危机困扰的中心城市是济南。

7月21日,济南市城市供水水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卧虎山水库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现象,死的鱼多是长30厘米以上的鲢鱼。经山东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专家检测,发现死亡的鲢鱼鱼鳃长有一种藻类,确诊为“中华藻病”,疑是受水库水中藻类污染所致。

8月1日,市供排水監测中心再次提取卧虎山水库水样检测,发现水样总氮、溶解氧两项指标超标,水样臭味达到三级,水体浑浊度增高,水中含有明显的鱼腥味。8月3日,有关部门停止卧虎山水库向自来水水厂供应源水。

济南市与长春市一样,有多个水源地,也采取了紧急调换水源的办法,8月5日中午,自来水厂供水恢复正常。换水期间,多个小区因水压不足而暂时停水。

在哈尔滨停水的时候,其他地区的网友看到这一消息,多数评论在追问事件的原因和主要责任方,关心哈尔滨人的生活

用水。

不久之后,广东北江镉污染导致下游10万人饮水受威胁,韶关、清远和英德市部分停水。流域治污的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和网上评论发展至下一个停水的城市会是哪个,但并没有人对自己所生活城市的饮用水源地忧心忡忡。

长春,做不了水源地的主

“换个角度,这样的水危机事件也许是好事,起码能让各级领导更重视起来。”肖树宏反倒是从长春这次水危机中找到了新的希望。

探究长春蓝藻爆发原因,除了今天7月长春出现的特殊的高温天气,和考察水库周围生态就可以发现的农业面源污染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水库上游伊通河的污染源。

伊通河先要流过一个以这条河命名的县城——伊通县,这个有11万人口的县城,却没有污水处理厂,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水都尽数排入伊通河,流向新立成水库。

尽管新立城水库是长春市的取水地,离长春市市区只有16公里,但是水库的管理归吉林省水利厅,而伊通河上游的伊通县也并不隶属于长春市,属四平市管辖。长春,做不了新立城的主。

长春一直是一个缺水的城市,解决长春的水问题,从来都不是长春市自己能解决的,要吉林省政府出面来协调才成,但是,一直到现在,长春的供水仍然紧张。

“我还记得那些年都是分片定点给水,一天就只有几个小时是有水的。”一位长春市民回忆起2000年左右的情景。

“那几年水库基本就没水,枯了”,新立城水库工程管理处处长王珍宝回忆说,“到了2004年以后水量才充沛一点”。但是,这之后污染又严重了,水体日益富氧化。

“现在正在考虑上引松人新(引松花江入新立城)的三期工程,已经向国家发改委申请了,这个申请下来也许才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肖树宏说。

事实上,这也不是万全之策——松花江水污染导致哈尔滨全市停水的事件还历历在目。

长春水危机只不过是全国大中城市的一个缩影,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在各大城市都非常严重,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也都非常突出。两个月来多个城市的水危机事件不过是问题的集中爆发。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占重点城市的14%;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20.1%;有5.27亿吨水量不达标,占重点城市总取水量的32.3%。

即便如此,生活在这些城市的居民仍然是值得庆幸的,因为毕竟这些城市水质还经过检测,发现不合格还能够停止饮用。

更令人担心的问题是,还有很多中小城市用小水廠的水,水质甚至还没有经过检测。以江苏省为例,有7400个小水厂直接打井取水,没有水质检测,直接供居民饮用。

城市水消费 篇5

一、上半年我市工业企业水消费情况

2008年上半年, 天津市工业企业取水总量 (新水) 2.49亿m3, 同比增加0.38亿m3, 增长23.5%。其中, 地表水0.39亿m3, 同比增长46.6%;地下水为0.61亿m3, 同比增长6.5%;自来水为0.67亿m3, 同比增长2.2%, 海水为0.77亿m3, 同比增长57.1%。

单位:万立方米

(一) 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取水相对集中

2008年上半年, 天津市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 工业取水总量较大有五个行业, 分别为非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共取水1.85亿m3, 同比增长28.1%, 占取水总量的74.2%。

2008年上半年, 天津市工业企业取水量达到100万t以上有27家, 合计取水量为1.78亿m3, 占工业企业取水总量的71.4%。其中, 长芦海晶集团和天铁集团两家企业合计取水占工业企业取水总量的32.5%, 对本期增长的贡献率为15.4%。

(二) 海水占取水总量的比重大, 中水增长速度快

2008年上半年, 天津市工业企业取用海水量占取水总量的31%, 在取用海水的企业中, 长芦海晶集团取用海水占全市海水取水总量的八成以上, 使海水在全市用水中占有较大比重。另外, 由于部分企业出于环保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需要, 将生产取用自来水改为取用中水, 拉动中水取水量大幅增长, 上半年工业企业中水用量达到197万m3, 同比增长73.8%。

(三) 重复水利用率略有下降, 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使用量仍保持较高水平

2008年上半年, 天津市工业企业使用重复用水6.85亿m3, 同比增长9.5%, 循环用水31.4亿m3, 同比增长24.9%, 重复用水率93.89%, 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取用地下水0.61亿m3, 占总取水量的24.5%;取用自来水0.67亿m3, 占总取水量的27.0%, 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使用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节约用水的几点建议

天津是水资源最贫乏的城市之一, 科学利用水资源关系着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系着天津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 针对水资源利用现状, 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加快发展中水事业, 进一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推动供水治污同步协调发展, 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 政府部门要积极从政策上引导, 经济上扶持工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 改良生产设备, 推行清洁生产, 循环生产, 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 不断提升工业用水循环化水平。同时, 通过行政手段, 使用水大户和新建单位建设“中水”处理设施, 并采用一些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措施支持、引导中水的发展, 实现污水和废水的资源化、无害化, 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现状。

(二) 加强地下水资源监管力度, 有效地维护全市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和浪费严重是造成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进一步从法律法规方面强化地下水的管理, 强化价格宏观调控手段, 并加强对全市地下水开采的检查, 指导工业企业对地下水的科学开采和利用, 有效地维护全市地下水资源。

(三) 积极开展节约取水宣传活动, 增强广大民众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意识。

城市水消费 篇6

“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该概念认为, 人们不仅在饮用和淋浴时需要消耗水, 在消费其他产品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如1kg小麦需耗费1t虚拟水, 1kg鸡肉需耗费3—4t虚拟水, 1kg牛肉需耗费15—30t虚拟水。

从虚拟水的概念可见, 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他商品中, 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 便于运输的特点使其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缺水国家和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和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实际上,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以虚拟水的形式在进口水资源或出口水资源。虚拟水贸易对那些水资源紧缺地区来说, 提供了水资源的一种替代供应途径, 且不会产生恶劣的环境后果, 能较好地减轻局部水资源紧缺的压力。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认为, “虚拟水”概念对全球贸易政策等产生了极其重大影响, 它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耗水机理, 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占有程度, 它促使人们改进水资源政策和对水资源的管理, 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1 河南水资源现状

2010年河南水资源总量为413.71亿m3, 人均用水量约400m3、土地用水量6000m3/hm2, 仅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6、世界平均水平的1/25, 属于严重缺水省份, 且时空分布不均匀。随着河南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日益增多, “三废”日益增加, 水环境日趋恶化;加之河川径流量减少, 河流稀释能力降低, 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质恶化, 废水大量增加。河南省水资源不但匮乏, 而且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2008年全省城乡人均生活用水量和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同, 但由于城市管网配套不完善和管理不当等原因, 漏失率达到10%—30%。按统计口径分析, 2008年河南省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为102m3, 而北京市2003年万元GDP耗水量仅仅为44.4m3;农田灌溉用水为2580m3/hm2、粮食用水量约为195m3/t,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仅0.45,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0.7。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 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农业是河南省水资源的消费大户, 占总用水的比重较高。水是农业生产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业科学关注的是生产粮食需要消耗水, 而经济学关注的是粮食生产用水具有多种机会成本, 投入粮食生产的水可用于其他用途, 如生产替代作物或供应城市、工业和娱乐活动用水等。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虚拟水含量是生产这种产品和服务实际利用的水资源量, 含量多少是由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条件及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决定的。如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 干旱区可能比湿润区多消耗2—3倍的水量, 因此从经济学观点看, 应当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生产世界需要的水密集型产品。因为这些地区水资源廉价, 且水资源使用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小, 单位产品生产所需的水量也较少。从水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向水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出口虚拟水, 这意味着全球实体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进口粮食和畜产品, 即通过虚拟水贸易, 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压力, 而且节约了农业基础设施和维护的费用, 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河南省人口量过大, 且逐年增加, 水资源缺乏现象严重, 给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本文主要通过计算河南省2006—2012年虚拟水消费, 分析了虚拟水消费发展状况, 并将河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2 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计算方法

由于本文主要分析河南省城乡居民饮食方面虚拟水消费量, 所以只介绍农作物产品和动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

2.1.1 农作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

单一农作物产品虚拟水含量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SWD[n, c]表示n区域c作物的虚拟水含量 (m3/t) ;CWR[n, c]为该区域c作物的需水量 (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通过蒸发蒸腾所消耗的水量, m3/hm2) ;CY[n, c]为该区域c作物的产量 (t/hm2) 。需水量CWR根据农作物累积蒸发蒸腾水量ETC来计算, 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 KC表示农作物系数, 主要反映农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产量水平、土壤、栽培条件等对需水量的影响, 是计算农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ETO表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水量, 是在忽略作物类型、作物发育和管理措施等对作物需水影响的基础上计算一个假想的作物参考面的需水量, 通常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推荐的彭曼公式计算:

式中, Rn为作物表面的净辐射量 (MJ/m2) ;G为土壤热流量 (MJ/m2) ;T为平均气温 (e) ;U2为离地面2m高处的风速 (m/s) ;ea为饱和水汽压 (kPa) ;ed为实际水汽压 (kpa) ;Δ为蒸汽压力曲线斜率 (kPa/℃) ;γ为干湿度常量 (kPa/℃) 。

2.1.2 动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

动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被定义为动物在整个存活生命周期所消耗的水资源量。动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主要依赖于动物类型、饲养结构和动物成长的自然环境, 包括饲料中所含的虚拟水、动物饮用水、饲舍清洁等耗水;饲料消费中的虚拟水包括饲料作物中所包含的虚拟水和混合饲料作物所需的实体水。饲料作物虚拟水含量按照不同饲料作物的构成比例 (重量) 进行加权计算, 饲料作物的虚拟水含量采用标准彭曼公式进行计算 (图1) 。

2.2 数据来源

单位产品虚拟水含量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STAT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农作物和动物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数据 (表1) 。河南省2006—2012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量、城乡人口总数源自2007—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

3 河南省虚拟水消费计算与分析

3.1 虚拟水消费计算

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单位产品虚拟水含量×居民食品消费量;城市 (农村) 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城市 (农村) 人口总数。

3.2 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量数据的对比与分析

据表2、表3中总计的计算结果绘制图2, 根据表4、表5总计中的结果绘制图3。表2—5中的粮食统计均来自《河南统计年鉴》中面粉与大米的总和, 数据显示农村粮食消费量远远超出城市, 原因可能是城市居民多购买馒头, 故面粉消费量较少。根据其他地区城乡粮食消费情况, 本文假设河南省城市粮食消费量低于农村, 但消费量相差不大。

由图2可见, 2006—2012年河南省城市居民年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基本稳定, 反映出这几年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变化不大。2008年由于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异常增多而有较大波动, 其他年份农村虚拟水消费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们多消费蔬菜、水果等虚拟水含量较少的食品;二是由于居民的馒头购买量增多, 面粉消费量减少, 导致粮食产生统计误差。城市人均虚拟水消费量约为农村的两倍, 反映出城市消费水平高于农村。

由图3可见, 在虚拟水消费总量上, 城市消费量稳步上升, 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农村不稳定的虚拟水消费总量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出现下降和2008年粮食消费的异常增长。除2008年外其余几年的虚拟水消费总量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这是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和农村总人口持续下降所造成的。农村虚拟水消耗总量远大于城市是由于河南省农村人口远大于城市人口所致。

4 不同收入阶层虚拟水消费量计算与分析

4.1 不同收入阶层虚拟水消费量计算

从河南省统计年鉴上找出不同收入阶层食品消费量 (由于统计原因, 农村数据未能计算全) , 并按上述人均虚拟水消费量的算法计算出各收入阶层的虚拟水消费量 (表6、表7) 。

4.2 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分析

根据表6、表7分别绘制图4、图5。图4显示, 河南省城市各收入阶层居民2006—2012年虚拟水消费量虽略有波动, 但整体保持不变, 且居民收入越高虚拟水消费量越大。图5显示, 河南省农村各收入阶层居民2008—2012年 (除2008年中低收入户异常高外) 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且收入越高, 虚拟水消费量越大。

4.3 各收入群体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比较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近年来生物学和生态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各种研究中显示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存在类质同像现象, 因此多样性可用于消费结构与水资源利用 (虚拟水消费量) 之间的关系研究。消费结构多样性指数是以不同消费类别虚拟水的比例作为测算消费结构与水资源利用效率 (虚拟水消费量) 之间关系的指标。对给定的消费结构而言, 多样性越高, 各消费类别的虚拟水分配越接近相等。消费多样性指数反映了消费水平的高低, 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公式计算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 计算公式为:H=-Σi[pilnpi]。式中, H为虚拟水消费多样性;pi为各消费类别虚拟水的比例。其中, 消费类别包括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瓜果、猪肉、牛肉、羊肉、家禽、蛋类、鱼虾、酒类等。

河南省不论城市还是农村, 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大体随收入提高而变大, 各年逐渐增长, 且城市虚拟水多样性远大于农村 (表8、表9) , 说明收入越高, 各消费类别的虚拟水分配越平衡, 即各类消费品所占虚拟水量越平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 河南省城市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变化不大, 农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河南省城市虚拟水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农村虚拟水消费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这与河南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农村人口的下降有着密切关系。河南省城市居民各收入阶层虚拟水消费量波动较小, 总体变化不大。河南省农村居民各收入阶层虚拟水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城市与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量均随收入增长而增加, 城市与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均随收入增长而增加。

5.2 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 特提出以下建议: (1) 各种产品虚拟水含量有高有低, 若能增加虚拟水含量少的产品的生产量 (如蔬菜、粮食) , 同时减少虚拟水含量多的产品的生产 (如肉类、蛋类) , 就可有效节约当地水资源。 (2)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生产虚拟水含量较多的产品, 充分利用水资源, 把产品运送到缺水地区, 缺水地区就可把水资源利用到其他地方, 发展本地经济, 从而较好地减轻局部水资源紧缺的压力。 (3) 从王新华关于中部四省虚拟水贸易的初步研究可知, 河南省是虚拟水出口大省, 2000年河南省输出虚拟水高达376亿m3, 约占生产虚拟水总量的36.9%。河南省输出虚拟水最多的是畜类产品, 肉类产品和禽蛋的虚拟水输出约占总输出量的81.3%, 其他输出较多的产品还有蔬菜和植物油, 输入的产品主要是小麦和水稻, 两者占总输入量的95%。可见, 河南省输出的基本都是虚拟水含量大的产品, 而输入的都是虚拟水含量较少的产品, 如果能改变进出口状况, 就可有效减少虚拟水输出。 (4) 河南省作为产粮大省, 农业的水资源利用占全省水资源利用的比重大, 现阶段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 河南省农田灌溉主要是采用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 若能改变灌溉方式,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便可将节约的水利用到工业等建设中, 提高全省的经济水平。 (5) 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虚拟水的计算结果反映了人们日常的实物消费水平。计算结果显示, 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约是农村居民的1.4倍, 反映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低, 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为了缩小城乡差距, 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只有加大农村投入, 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才能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6) 引导居民改善消费模式, 减少虚拟水消耗量。在居民的虚拟水消费中, 粮食、肉类、蛋类和食用植物油的虚拟水消费总量较高。对粮食来说, 主要是对粮食的消费量较大;对肉类、蛋类和食用植物油来说, 则主要是由于单位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较高引起的。为了减少虚拟水消耗量, 可提倡减少虚拟水含量高的产品消费量, 如肉类、蛋类产品的消费量, 多消费虚拟水含量低的产品, 如蔬菜、水果等, 达到节约水资源, 将其利用到经济发展中。 (7) 人口变化是虚拟水消费总量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结果显示, 在人均虚拟水消费量波动不大的情况下, 河南省虚拟水消费总量随着人口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变化和放大作用引起的。河南省城市人口由2006年的3189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4473万人, 河南省农村人口由2006年的6631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6070万让人, 这也是城市虚拟水消费总量上升与农村虚拟水消费总量总体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可有效减少虚拟水的消费量。

摘要:以虚拟水计算为基础, 计算了2006—2012年河南省城乡居民在饮食方面的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和年虚拟水消费量。结果显示, 河南省城市人均虚拟水消费量远高于农村, 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差距造成的;农村虚拟水总量远高于城市, 这是由于人口总数造成的。在此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河南省城市与农村各收入阶层的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差异, 计算了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多年变化。结果显示, 城市各收入阶层虚拟水消费量总体变化不大, 农村各收入阶层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 城市与农村虚拟水消费量均随收入增长而增加, 城市与农村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均随收入增长而变大。因此, 应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消费模式和控制人口等方面做到减少虚拟水消费量。

关键词:虚拟水,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 (2007—2013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2014.

[2]田颖, 朱俊林.湖北省城乡消费结构变化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0 (3) ∶313-316.

[3]罗贞礼, 龙爱华, 黄璜.红三角区域农产品虚拟水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6) ∶352-355.

[4]张金萍, 刘俊阁, 郭兵托, 等.不同消费模式下的虚拟水消费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 2012, 33 (2) ∶86-90.

[5]郭卫宁, 孟成才, 韩宇平.唐山市2007年农产品虚拟水测评与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 18 (3) ∶177-181.

[6]陈亮.浙江省城乡居民农产品虚拟水消费研究[J].人民黄河, 2010, 32 (7) ∶57-58.

[7]王新华.中部四省虚拟水贸易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 (9) ∶30-33.

[8]李琳.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5) ∶431-432.

[9]尚海洋, 陈克恭, 徐中民.甘肃省1992—2005年城镇不同收入群体的虚拟水消费特征[J].资源科学, 2009, 31 (3) ∶406-412.

[10]苏芮, 陈亚宁, 张燕, 等.新疆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及其用水效率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 (1) ∶181-186.

城市再生水处理工艺 篇7

关键词:再生水,混凝过滤,膜处理

1 引言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 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采用污水灌溉的方式回用污水, 但真正将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是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 在地球上, 只有大约0.6%的水资源是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的, 而且分布也及其不均。据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中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正常年均缺水达到60×108m3, 预计2030年缺水量将达到400~500×108m3,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所形成的水危机也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1~3]。

2 再生水使用现状

目前, 再生水处理是为了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的要求,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达标之后的水进行三级处理的深度处理工艺, 常规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高级氧化、离子交换、人工湿地以及膜法处理工艺等, 国内再生水的用途主要有:农田灌溉, 生活杂水, 河道补水, 清洁景观用水, 工业冷却循环水等。

3 再生水常规处理工艺

3.1 混凝沉淀过滤工艺

这种组合工艺主要是通过化学法将水中的胶体和微粒等物质凝聚起来, 形成体积较大的颗粒物质, 再通过滤池中生物膜的生物过滤和降解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截留处理, 从而使出水水质提升。滤池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反洗, 现场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出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确定反洗周期, 反洗水通过底部流入, 在滤料填充区形成湍流, 从而使老化的生物膜随着水流的剪切力脱落下来[4]。

这种组合工艺由于造价低、占地面积小,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 臭氧氧化工艺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其不仅能氧化水中的无机物, 还能氧化很多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臭氧可以直接与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应, 缓慢地将有机物分解, 也可以在碱性特殊条件下生成羟基自由基等中间产物, 羟基自由基再间接地氧化有机物、微生物等。臭氧工艺还可以有效去除水的色度、浊度、悬浮固体以及异臭味, 通过调节臭氧量和反应时间, 使出水清澈透明。另外, 臭氧还可以用来杀毒, 杀死水体中的病原菌, 并且其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性很好, 实验证明, 臭氧的杀毒效率比氯更快[5]。

臭氧氧化法与常规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 对于生物难降解处理效果好, 降解速度快, 占地面积小, 自动化程度高, 无二次污染、浮渣和污泥产生量较少, 同时杀菌、漂白、防垢效果较佳[6]。随着科技的发展, 臭氧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目前各项技术和配套工艺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臭氧工艺在水处理领域的潜力越来越大, 随着专业技术开发工作不断深入研究, 臭氧氧化法一定会在水处理领域尤其是再生水处理领域得到更多青睐。

3.3 人工湿地工艺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的表面类似沼泽的地面, 是一个综合性的人工生态系统, 主要利用土壤、滤料、表面植被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3重协同作用, 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等,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微生物是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主要工具, 通过微生物的日常呼吸代谢, 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都能得到降解和通话, 成为其细胞的一部分。

人工湿地与传统的处理工艺相比, 运行成本低, 管理简单便捷, 整个处理过程基本采用重力流, 无能耗, 日常维护仅需定期收割植物, 部分工艺可利用现有条件, 将湿地改造成景观池,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因此, 此工艺适合在土地资源充裕的地区投资建设。目前, 人工湿地根据水流态的不同, 主要分为3种: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比较, 其建设运行成本可降低50%。

3.4 膜处理工艺

膜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特殊的有机高分子或无机材料所制成的膜 (半透膜) , 通过利用对混合物中各组份的不同选择渗透作用, 以外界能量作为推动力, 对混合物液体实现分离提纯和富集等操作, 其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 操作方便, 对原水水质适应性好, 分离效果显著, 无污泥处理压力, 在水处理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比较高,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膜压差, 能耗大, 需要定期对膜系统化学清洗以保证出水水质, 管理不善就会造成膜污染及堵塞, 影响系统运行。同时, 膜的平均寿命在5~8年, 现有的更换成本虽然已经在逐年降低, 但跟常规工艺相比, 仍然较高[7,8]。

目前常用的再生水的膜处理技术根据截留精度的差异分成了微滤, 超滤和纳滤3种: (1) 微滤技术。微滤技术介于常规过滤和超滤之间, 所使用的微滤膜多为均质膜, 膜整齐, 均匀的多孔结构。膜孔径0.2~20μm, 根据微滤膜性质主要分为有机微滤膜和无机微滤膜2种。有机膜材料容易被污染, 其表面易于原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物产生交联作用;无机膜材料虽然造价高但稳定性强, 因此大多数再生水处理工艺中以无机膜为主要材料; (2) 超滤技术: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膜处理技术, 膜孔径在3~100nm之间, 主要通过筛分及膜表面的静电作用对水进行分离处理。近些年科技发展, 出现了外加振动方式的超滤设备, 像振动膜工艺, 就是在原有膜技术基础上通过改造, 更好地实现了污染物分离。超滤在水处理工艺中主要针对大分子微粒, 但因为其孔径较大, 在实际工艺中滤除效率一般, 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不理想; (3) 纳滤技术。纳滤膜为低压RO膜, 膜孔径一般在纳米级以下, 主要用于软化水处理, 去除为污染物, 硝酸盐, 病毒和天然有机物等, 其处理效果受膜表面的电荷量影响, 电荷量越大, 对水中离子的去除效果越好, 因此, 为了保证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纳滤膜表面电荷量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 结语

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是解决目前城市用水危机和实现水的科学合理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再生水处理工艺有很多种, 在工艺的选择时, 不仅要根据处理目标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也要对源水性质进行分析论证, 结合运行成本及维保成本综合考虑, 有条件时, 应进行必要的实验论证, 以找出最经济合理的工艺。

参考文献

[1]陈益明, 刘坤, 郑涛, 等.城市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净水技术, 2003, 22 (5) :34~36.

[2]黄国忠, 王启山, 董晓伟, 等.新型再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C]∥国家建设部.2004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建设部, 2004.

[3]程国斌, 白青.我国再生水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水处理信息报导, 2006 (1) :3~6.

[4]潘孝宇, 宋乾武, 李秀金.化学混凝与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用于再生水处理中试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 2005, 18 (6) :64~67.

[5]王宝贞, 王欣泽, 李冰, 等.优质饮用水的消毒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2, 34 (4) :478~482.

[6]潘理黎, 郑红艾, 浮建军.臭氧及联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技术, 2003, 21 (1) :29~31.

[7]王栩涵.膜处理技术在再生水处理上的选择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24) .

城市地铁渗透水分析 篇8

地铁作为现代必备交通工具, 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它具备了安全、快捷、舒适、等优点于一身,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事实表明, 几乎所有的地铁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渗透水现象, 而渗漏问题会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年限, 造成钢筋的腐蚀, 影响地铁正常运营及人们出行安全。因此渗透水的分析及解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造福人民的一项重要重要研究。

2 地铁渗透水易产生位置

2.1 结构自防水处

(1) 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注不密实、养护不合理等因素达不到结构自防水的要求易发生结构渗漏水现象。

(2) 施工时管理不到位、方法不当导致施工缝处形成新旧夹层, 混凝土在浇注后易产生连接裂缝, 很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 此外施工缝与止水带的留设位置也容易导致渗漏水的发生。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化热过大, 产生裂缝、混凝土浇注不密实导致混凝土易发生泌水现象、养护时间过短或者养护不正确会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形成裂缝。

2.2 地下车站等明挖地段全外包柔性防水层

(1) 墙体与防水层变形应该连续, 墙体结构和防水层在分离时, 容易使防水层破损, 导致防水层失效, 在防水层与结构墙体间冒水, 进一步的损害防水层, 使渗漏水现象更加明显。

(2) 防水材料在施工的时候也要满足温度以及湿度等方面的要求, 则很难到达预期的防水效果。冬季温度过低, 影响施工效果和防水要求, 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2.3 变形缝、诱导缝、管根处等细部节点

地铁渗漏水往往在最容易发生裂缝处, 由于施工不当导致变形缝、施工缝、桩基础等处容易发生渗透水现象, 在施工时橡胶条止水带容易产生收缩或者位移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地下水容易从裂缝渗漏过去。

3 地铁渗透水原因分析

3.1 由于混凝土结构裂缝所引起

局部地区混凝土由于沉降不均匀而导致地下结构变异引起应力集中而开裂。

地下结构土壤回填之后, 结构内部受力状态发生改变, 结构侧墙受到地面荷载、地下水、以及土体等产生的侧向压力, 导致受力不均匀而变异最终形成裂缝而渗漏。

由于温度应力或者混凝土内部化学变化而引起的缓凝土收缩变形从而导致开裂渗水。

3.2 防水构造作废而引起渗漏

3.2.1 底板防水失效

在底板处, 柔性防水卷材是设在底板下面的混凝土垫层上面, 如果混凝土垫层的沉降大于底板时, 柔性防水卷材可能与底板分开, 而且由于底板上部所受的力不是均匀分布的, 所以不同部位的沉降并不相同, 由此而产生的垫层破裂也将导致防水构造失去作用。

3.2.2 节点构造防水失效

(1) 结构缝处漏水十分常见, 有时水流直接从缝隙中流出, 由于这些漏水通常是由于结构缝之间的止水带失效引起的, 所以通产不好处理。

(2) 由于混凝土的干缩或者温度应力等拉动钢板止水带而导致混凝土与止水带之间的缝隙变大从而导致渗水现象的产生。

(3) 由需要而在做好防水层之后对构造进行处理, 会破坏已经做好的防水层, 而新做的防水层与之前的防水层的连接处容易引起渗水。除此之外, 在防水层处进行凿槽、凿洞时的冲击也有可能使周边混凝土产生裂缝而导致渗水。

3.3 施工过程有误造成渗漏

3.3.1 回填土不密实

在回填的过程中如果回填土有经过夯实或者回填土土质较软, 致使回填土下沉而造成顶板迎水面的防水层与回填土之间脱离或者防水卷材撕裂而失效最终导致渗水现象。

3.3.2 混凝土浇筑缺陷

(1) 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操作不当、钢筋排布过密而造成的振捣不密实, 而引起的蜂窝、孔洞等, 或者由于混凝土养护不当引起的麻面等现象而形成局部地区抗渗能力弱而导致渗水。

(2) 由于施工不当或者施工施工条件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孔洞或者缝隙而导致后期的渗漏问题, 例如施工缝处捣实不佳, 新旧混凝土结合浇筑时清除不净, 有的是在冬季钢筋带冰绑扎, 融化后留下孔洞等, 这些为渗漏留下隐患。

3.3.3 外包防水层破坏

(1) 可能使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一些操作不小心而将防水材料破坏但是没有发现或者没有及时修补所导致的渗漏情况。

(2) 防水构造施工过程中的连接处密封不严密或者施工质量差等方面引起的渗漏现象。

3.3.4 使用不当、维护和管理不善原因

(1) 当地下工程的排水系统堵塞或者排流不畅时, 若不及时疏通而导致水压长期积累, 从而导致结构开裂而使地下工程的防水措施失效。

(2) 某些寒冷的地区, 由于冬季温度过低而引起的地下工程结构开裂而造成的排水管的堵塞或者破裂情况。

4 地下工程渗水防治

4.1 混凝土施工缝渗透水

施工过程中尽量不要留或者少留施工缝, 而且在浇筑底板时应该连续浇筑。如果由于需要而一定要设置施工缝时, 施工缝应该尽量不要设置在底板上而设置在墙上, 缝高出底板30cm为宜。延长地下水渗透路线, 封底要确保底板混凝土质量。

4.2 穿墙管渗透水

穿墙管防渗漏的措施: (1) 应该在施工过程中预先埋设穿墙管, 尽量避免在后期开凿孔洞设置穿墙管。 (2) 混凝土墙壁施工时, 尽可能少的应用穿墙螺栓, 减少孔洞的产生。适当的延长渗水长度, 混凝土浇注前需要固定好其位置, 工艺管的埋设要配套止水法兰盘使用。 (3) 对穿墙管表面进行处理, 砂浆、残渣和锈蚀层都必须清理干净。

4.3 预埋件渗透水

预埋件渗漏治理方法: (1) 预埋件需设计成L形, 保护层厚度不宜低于5cm, 预埋件不宜穿过底板或者墙壁。 (2) 为方便施工应合理布置预埋构件, 而且为保证浇筑质量, 应加强振捣。 (3) 预埋件表面要清理干净, 使之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4.4 变形缝渗透水

变形缝渗漏防治措施: (1) 注混凝土前需要仔细检查止水带是否破损, 止水带周围选哟保持清洁。 (2) 止水带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设计并且固定, 止水带中心严禁打孔, 施工时的中心木板需要严格对齐。 (3) 底板混凝土需要严格振捣密实, 墙壁止水带不应留出缝隙, 浇注混凝土前需将埋入式止水带两侧挤压密实, 大体积混凝土在需要时也可使用。

5 结语

地铁渗透水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容易被轻视, 它在地铁造价中所占比例很少, 仅占总施工造价的1%~2%, 但是地铁渗漏水的危害却很大, 它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营与人们的安全出行。虽然地铁渗漏水的初始造价比较低, 但是后期的维修及其维护成本却高达原始造价的5倍。我国地铁正在高速发展, 为了保证城市正常运营, 人们正常出行, 地铁渗漏水问题是工程首先解决的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铁已慢慢成为每个大城市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 它给人们带来快捷与方便, 但是地铁项目属于地下工程, 其防水问题却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为此, 将从地铁渗漏水产生的位置、原因及其防治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铁渗漏水,自防水,施工缝

参考文献

[1]胡勇红.地铁渗漏与防水设计、施工的关系[J].中国建筑防水, 2013, (17) .

城市水消费 篇9

近年来,进口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看着美剧、喝着咖啡、抱着零食成为很多消费者休闲的常态。不过目前市面上涌现出许多无中文标签的所谓的“进口食品”,加之,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认识又知之甚少。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大多为不正规渠道来源,抑或是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一定要看清外包装是否有中文标签,没有中文标签的要谨慎购买。

李女士近日在一家零食店内购买了一袋泰国零食,但食品包装袋上没有中文标签,“英文勉强能看懂,可包装上的泰文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是花花绿绿的泰文,我也看不懂,生产日期、保质期,这些都没有中文说明。我当时买的时候只是看了货架上的中文标签,上面注明了产品名称和产地,当时并没有注意包装上有没有中文标签。”

无独有偶,还有一名消费者吴先生也购买了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我是在网上买的这些饼干,当时只是简单看了看网页上对于这款饼干的介绍,但是没有认真仔细查看一下包装。所以在收到货物后,才发现原来饼干的外包装上一个中文字都没有,全都是韩文,想上网查都不知道怎么查。而且家里人也不敢吃了,一点儿中文都没有,吃着这种食物也挺不放心的。”吴先生说。

在杭州一些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区,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食品都贴有中文标签,标注有品名、产地、成分及在中国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记者询问了超市内的一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这些都是硬性规定,必须贴上中文标签才能卖。几乎没有人会来问我们有关进口食品的问题,因为中文标签上都写得很明白了,他们完全可以自行挑选。”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有关规定,进口食品必须贴上中文标签才能上架。如果食品没有任何中文标签,大多不是正规渠道来源,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监管,其质量难以保障,也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尽量不要购买。特别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外包装上的中文标签上必须体现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日期标示、贮存条件、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地址和联系方式等。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尽量选择信誉好、经营规范的大型商场、超市,一旦发现食品的包装袋没有中文标签,最好谨慎购买。

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研究 篇10

1 我国城市水管理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带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 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的增加, 我国城市化的比例由建国最初的百分之十左右, 迅速的上升到百分之六七十,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城市的用水量也在大量的增加, 据统计, 从建国初期到本世纪初, 我国城市的用水量上升了接近八十倍,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逐渐的造成了城市水资源的短缺,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对于水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城市的可用水资源的量不断的减少, 城市的正常供水量难以得到保证, 这种现象在干旱缺水的地区更加明显,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水污染的排放量在不断的加大, 城市用水的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 许多城市的水质量已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统计数据显示, 在北京等城市的生活污水量, 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 短短十几年时间中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增加了一倍多, 城市工业用水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 城市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 如果不能将水资源做到合理的调控管理, 城市的供水网络和供水管理不完善, 很容易造成城市用水的管理型缺水, 在城市水资源供应丰富的地区, 用水过量浪费的现象严重, 而在城市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地区, 则水资源短缺, 影响到了该地区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城市供水管理过程中, 供水的价格问题也是导致城市水管理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国外水费的支出大约能占到城市居民所有支出的百分之二到三之间, 工业水成本要占到工业成本的百分之四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 水资源的重要性得到明显的提升, 人们开始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可以更好的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成本还不到总成本支出的百分之一。很难到达提高城市节约用水意识的目的。这种严重违背价值规律的城市供水管理方式, 不但影响到了供水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制约着城市供水设施的改善和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而且由于用水价格过低, 很难提起节约用水的理念, 公众节水的意识淡薄, 从某种意义上, 这种方式助长了城市水资源的浪费, 加剧了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目前城市的水管理还是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城市的水管理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城市的供水系统、用水调度、水资源的质量监督、用水管网等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2 加强城市可持续水管理对策和措施

保障城市充足的水资源量是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人均水资源量的控制与提高, 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水资源的总量, 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减小由于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用水紧张的局面, 首先城市要根据实际的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制定合理的城市产业结构, 逐渐的形成城市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善城市用水管理的制度体系, 逐步的确定城市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的用水指标, 确定水资源的利用率为衡量企业部门效益的重要指标, 以水资源为重心, 逐步的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 对于高能耗、高用水量、高污染的产业要限期给予整改, 对于整改不合格的企业, 要加大处罚的力度, 对于居民用水和非工业用水方面, 要开展定额、定量的用水管理。除了在政策方面加强城市可持续水管理方面, 还需要加强市场对于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的调节作用。长时间以来, 城市水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城市用水的定价低, 严重的违背的用水市场的发展规律, 城市供水网络和供水设备的投入, 一般都是福利性的投资, 很难回收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供水管理也应当转变成市场化的运作当中, 通过市场的作用, 来合理的调节城市各部门的用水量, 提高大众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先进的技术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的用水量, 节约城市的水资源。在城市工业用水中, 通过严格的用水审计管理和监督工作, 可以有效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通过采用节水技术和工艺, 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品的水资源消耗量, 而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 额可以实现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城市的供水网络中, 供水管道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检查和维修, 造成了城市供水管道经常漏失的现象, 通过采用先进的监测管道漏失的方法, 可以及时的找出管道漏失位置并及时的维修, 保证城市供水网络的高效运行。

3 结束语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和数量的增大, 城市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城市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需要加强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研究。文中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水管理中出现的制度、市场、类型等方面的问题, 在政策制度、市场管理、节约用水等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城市可持续水管理对策和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度的不断发展, 城市消耗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在不断的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从而会导致城市水体的污染, 城市可用水的总量在不断的减少, 水资源的短缺逐渐成了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调研研究,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水管理的现状, 提出了通过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的方法来构建生态城市, 并且研究了加强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的对策与措施。通过研究提高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对城市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王超, 王沛芳.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王超, 王沛芳.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医院财务制度改革下一篇:变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