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的重要性

2024-07-23

变量的重要性(共10篇)

变量的重要性 篇1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多处体现这一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卷中,经常出现控制变量法的分析、运用。

初中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方法主要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比较金属活动性、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等。

初中化学学科,大多数同学举不出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例子,即使能够举出,也说不清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在化学学习中不懂如何应用、找不到变量、思路不清、不会设计实验方案、不会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方案不完善。怎样引导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开展科学探究?如: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探究。先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化学知识,找出可能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猜想: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开展探究。下面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三个因素有关。

控制变量法在新课改中考题中时有出现,现举例分析。

1.某同学在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请将该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_______。

【实验用品】试管、铁粉、铁片、镁片、5%盐酸、10%盐酸等。

【实验内容】取足量等体积的盐酸分别与a克下列各种金属反应。

【实验思考】由上述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 ____。

2.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用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1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3还可能是 ____。

【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1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____ 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____的稀盐酸进行实验。(2)验证猜想2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____。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

解题思路:

小石块的主要成分是Ca C03,所以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a C03+2HCl=Ca Cl2+H20+C02↑

【作出猜想】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可能有:石块大小不同(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等。

【设计实验】(1)因为1的猜想是验证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所以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采用不同地点的石头做实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应该相同(2)2要验证“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所以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取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需要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两种方法都可以。

【拓展延伸】影响反应的因素主要有:催化剂、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压强等,若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就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就催化剂是一个变量,就可以得到研究结果。

【答案】Ca C03+2HCl=Ca Cl2+H20+C02↑

【作出猜想】石块大小不同(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

【设计实验】(1)不同地点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交流讨论】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

【拓展延伸】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压强

【点评】该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综合能力,题目的难度较大,关键要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实验部分的分值逐年提升,实验题注重科学探究,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特别是在探究型实验,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控制变量是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科学探究,控制变量,考题分析

变量的重要性 篇2

关键词:工伤风险;农民工;风险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55-04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目前已有近1.1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中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进城务工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工作环境差、缺乏职业防护设施等不利因素加剧了农民工工伤风险。有相关资料显示,脚手架高空作业、拆除井字架、电梯安装、临边、平台施工等建筑业作业场所以及空调安装、外墙清洗等高风险工作多由农民工承担。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集中的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行业工伤事故频发,农民工死亡占比高达80%以上[1]。诸多事实均表明,农民工工伤事故居高不下已成为当前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一、影响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实现的外生变量

(一)政府责任缺损

1.制度安排的责任缺损。城乡二元体制是由政府政策、制度安排形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关系概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阻断了农民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就业和迁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成为农民工与城市户籍人口身份不平等的反映,政策壁垒使农民工这个特殊阶层无法享受正常国民待遇,工伤风险保障上存在不可避免的政府失灵。第一,尽管目前国家正在按照市场经济、城乡统筹的原则调整革除那些农民工国民待遇不公的相关政策,但地方和管理部门并没有响应政策转变观念,仍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在清楚地方招商引资企业属危险及有害工序生产转移时,会因地方税收、财政和GDP指标绝对份额的诱惑力默许纵容其合法存在;在企业不执行或消极执行《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忽视农民工劳动安全保护时,地方卫生和安全部门本应当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实行监控,很多却以职责不明而相互推诿责任,使伤残农民工不得不遭遇维权成本的“合法”恶性扩张,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因此被剥夺[2]。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与企业的双向选择,达成协议进入企业就业,则是人力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合约,农民工进入城市后,这种反应了人力资本与产业资本关系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相当低,工伤保险参保率更低[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工弱势地位不可能短期内得到根本上的改观,高危风险行业的从业特征还会在很长时间里继续,在缺乏规范的劳动合同,缺乏明确劳资责任的前提下,农民工遭遇的工伤风险或职业病患将因无法提交具法律效率材料依据而不能得到补偿。综上所述,这些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履约率更低、工伤风险预防为地方经济利益所忽略诸多不良现状都表明资本和地方权力体系的不良变通已形成制度性障碍,表明目前的制度安排并没有从实质上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伤风险保障环境,表明政府责任的缺损导致了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因资本与地方政府力量的联合被牺牲,农民工安全保障权正在以一种更隐蔽更合法方式被剥夺。

2.政策立法的责任缺损。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遭遇非国民待遇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立法的责任缺损,缺乏合理的处罚标准,缺乏相应的刚性法规,对企业行为规范缺乏足够威慑力。第一,农民工工伤事故政策归属不明。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很多从经济利益出发,利用工伤事故病况特别是慢性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潜伏性的特点,将合同终止在病状显现之前,农民工因无法收集到相关证据材料而无法进行工伤认定,无法享受工伤待遇。并且,尽管工伤保险条例已列明赔偿标准,而实际赔付中却视业主支付能力大小,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随意调整,甚至只要能拖过申请工伤期限便可合法逃避事故赔偿。第二,农民工合同签订缺乏政策强制性。目前的就业压力使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弱势地位更为明显,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既得利益集团势力过强,如果没有政策性立法约束,农民工不敢坚持签订劳动合同,不敢提出工伤风险防范及其事故发生的责任承担归属,更不敢涉及工伤风险防护相关劳保条件与待遇。显而易见,在政策立法不明和缺乏执法具有强制性时,业主必然选择风险自留以降低用工成本。

3.财政支持的责任缺损。目前,建筑、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三大高危行业的从业主体大多是农民工,要充分保障他们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需要健全的安全工程系统,需要劳动技能培训、安全意识管理以及安全法规监督等机制的正常运行,生产设备安全维护特有的周期性也需要充足的后备资金。换言之,农民工工伤风险抑制保障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工伤风险抑制资本投入仅占GDP的0.7%多一点,而发达国家工伤风险预防性投入已占到3.3%,且多投入国营企业,农民工大量聚集于非公有制企业,资金投入的贡献率相当有限。由此可见,国家财政支持的责任缺位使农民工工伤风险资金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安全系统工程的建立,也是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不能普及、安全意识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法规监督机制无法正常运作的重要原因。

(二)相关司法制度不适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与农民工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出台,仅就工伤而言,就涉及《工伤认定办法》、《工伤保险条例》、《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当多的事实证明,如此完备的权益保护体系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并没有使农民工获得完善的工伤风险保障。

1.工伤索赔程序复杂。目前劳动关系确认难、时间长,造成了农民工工伤待遇索赔程序复杂,不利于工伤农民工的及时治疗和生活保障。(1)工伤认定主体确定困难。农民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有权申请工伤认定,这种规定充分体现了工伤保险实现保障权益的目的,也是工伤保险承担社会责任宗旨的体现[4]。一般而言,农民工申请工伤认定必须提交合法劳动合同,多数情况下被要求先确认劳动关系,事实上,农民工所处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他们很难从用人单位取得证明材料,尤其是用人单位面临高额赔偿的危险时。由此可见,仅索赔的第一个环节就力不从心,维权之路困难重重。(2)工伤认定时效具有制约性。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农民工申请工伤认定时限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不存在延长申请时限问题。农民工要启动工伤风险保障程序,可能需要面对的是厂方或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劳动争议发生时效条款的利用,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以及对证据所列条款的利用。有数据显示,当程序进入劳动仲裁和诉讼后,从工伤认定到诉讼结束和整个程序持续时间最少在360~510天之间。资方或地方权力体系会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上的顺序和程序采取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来增大工人取证难度,迫使农民工因维权时间与经济成本过高而放弃合法索賠。(3)仲裁诉讼制度不当。目前劳动争议实行“一调一裁二审”仲裁诉讼制度,其初始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解决劳动争议方式,加快处理劳动纠纷以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但诸多事实表明现实与此相悖,目前农民工多属“迁徙式”流动就业,赴外地施工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聘用农民工出现工伤后必须回到企业注册地办理工伤认定等手续,这种制度繁杂的索赔手续无形中增加了诉讼成本,农民工因返乡费用无法承担不得不放弃合法补偿权。

2.赔偿金支付方式弊端明显。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伤残事故发生后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得到及时救助,但对于用工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则存在一次性支付与定期金赔偿问题。目前,各地实行的工伤事故赔偿多属一次性支付,它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能尽快地解决纠纷,平息争端,但赔偿数额巨大,未来经济大环境的变动发生赔偿有可能无法与实际费用相吻和,且病况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也将导致后续治疗费巨大,以农民工聚集的中小私营企业的支付能力,一次性支付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农民工损失补偿很难真正实现。相形之下,如果采取定期金赔偿方式,虽避免了一次性赔偿的缺陷,但由于赔偿时间持续长,用工企业未来的经济条件与支付能力变数太大,若发生逃避债务或破产,农民工的赔偿更是空谈。

(三)工伤保险保障局限性明显

1.工伤保险实际覆盖率低下。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工伤保险法规,将农民工列入了社会保障范畴,平等享受国民待遇,但由于农民工多从业于人力资本专用性弱、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替代性强特征决定了用工企业拒保违约成本较低,即企业为农民工参保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在没有政策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企业从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出发的理性结果就是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下,原因很简单,即使在建筑、化学这些高危行业,工伤事故的发生也只是小概率事件,雇主自行了结的成本支出一般低于全体农民工参保保费总和;与此同时,流动性大,劳动关系确认难、时间长,工伤待遇索赔程序复杂等诸多问题也决定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实际覆盖率低于名义覆盖率。有数据显示,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自2005年9月8日成立到2007年3月15日共办理了152件农民工工伤案件,只有12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为7.89%,超过90%的农民工没有工伤保险,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主动申请工伤认定、主动支付工伤待遇(2007年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2.工伤保险实际保障功能不全。工伤保险参保,只是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保障实现的第一个环节,能否将各项权益落到实处才是保障功能的真实反映。换言之,工伤保险必须在已充分实现“医疗救治良好,工伤认定高效,劳动能力鉴定合理,保障待遇落实完全”后,才可以说发挥了作为准公共物品的社会保障职能。现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应自行承担农民工工伤责任,这意味着工伤事故发生后,救治费用和相关补偿均要依赖于用人单位。诸多事实证明,农民工属社会弱势群体,在企业、医院、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及工伤认定机构职能部门不愿提供良性配合的前提下,工伤保险的相关待遇很难落实,基本不可能实现工伤保险所应具有的统筹资金、共担风险的功能。

(四)医疗系统市场机制改革弱化了工伤医疗救助功能

国民享有卫生保健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此意义上而言,医疗系统的准公共物品特性是农民工职业与健康保障的支撑,也正因为它提供的是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市场不能有效供给,要求政府作为主体来承担责任。从目前状况看来,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已经被日趋淡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成的市场化模式使经济地位低下的农民工不能得到起码的康复与治疗。根据各地现行《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农民工享受的伤残津贴、护理费按期支付到丧失领取条件为止,如果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后即终止工伤保险关系。这意味着即使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也不可能终身享受免费医疗,必须承担旧伤复发医疗费及生活护理费、职业病病情加重治疗费等后续医治费用。并且,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费,未参保农民工,虽然法令法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关费用,在强制执行未果时工伤医疗费用仍须个人支付。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医疗服务已受到经济收入的限制,医疗系统的商业化、市场化加重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医院职工收入与服务挂钩,自由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方式更弱化了农民工工伤医疗救助功能[5]。

二、影响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实现的内生变量

(一)工伤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建筑、矿山和化学品行业的从业主体大多是农民工,这种从业特征决定了农民工是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者,职业病危害也正从城市向农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和扩散,现状不容乐观。究其根源,一是目前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及安全生产标准方面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制度,无法对企业生产操作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估,危险源监控与事故隐患整改不能得到有效实施;二是农民工职业健康保护缺乏制度性的医疗服务,没有定期健康检查也没有职业健康专业培训,近2亿众多农民工正在成为工伤风险的高危人群。由此可见,在通过经济、法制、技术、管理等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约束,运用安全监督的外部压力促使企业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的工伤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形成之前,工伤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二)工会维权组织“缺位”严重

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不健全既有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制度方面的原因。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的基本手段是组织力量和谈判机制,这种制度安排和思想文化意识的缺乏使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多处于弱势与被动地位。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实更强化了这种趋势。诸多事实表明,农民工在社会经济矛盾对恃中,由于团结合作经验不足很容易受控于资方,即使建立工会也因组织化程度低下而不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6]。有资料显示,目前珠江三角洲有外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对农民工实施劳役式封闭管理;违反《劳动法》有关规定,在电子厂、印刷厂、鞋和橡胶厂使用的一些国际禁用的化工有毒有害原料;农民工每天工作8小时或以下者仅占30%,12~14小时者占46%,没有休息日者占47%,超负荷劳动已成为普遍现象。由此可见,在以利益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农民工单个与企业谈判的博弈基本不可能取胜,企业在缺乏来自外部压力的状况下不可能致力于提高工艺、技术及设备的科技水平,也不可能提供法制教育和基础培训。换言之,目前基层工会体制与机制的“缺位”导致经济发展利益极大的偏向资本利益集团,农民工因此失去了接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失去了合法工伤补偿的权利,也就失去了获得职业健康保障的基本公民权。

(三)农民工雇佣双方均消极回避工伤风险

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消除,未来很长时期内农民工流动就业规模将呈扩张趋势,劳动力的卖方市场决定了企业不会提供技术知识及安全培训。因设计或设置防护设施认识不足、不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或随意拆卸,或对施工机具性能、工作原理、适用环境不了解违规操作而发生安全事故的现象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存在。这种风险对于刚成为产业工人还不具备现代生产常识的农民工而言在所难免,农民工所处的社会弱势地位决定了其工伤风险规避不具主动性。与此同时,企业工伤事故处置的“义务软约束”也导致了工伤风险防范的消极。农民工多聚集于非公有制企業,企业因安全劳动保护的配套投入差,租用简陋厂房、购买陈旧过时机器,机械制备设计缺陷或安全不当,有毒气体聚集等人为因素增大了工伤事故发生的频率。并且,即使发生事故,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偏坦下赔偿额也很低,企业合法将农民工劳保防护费用转变成隐性利润,这种相对较低的事故成本使企业疏于防范,消极回避工伤风险。

变量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心理测试技术,心理实验,变量关系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属于一种特殊的“科学”,全球的所有的国家在心理学界普遍公认是以冯特(Wandt)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879年)的建立作为标杆。其实也就说明了,心理学之所以会变成一种特殊的科学,其原因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它的建立,让其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的办法去分析心理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也就导致了它得到收集材料的新办法,从而促进它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实验心理学其实就一种在满足了实验所需条件后对心理与行为等方面展开的分析工作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能够实现可验证性与可重复性标准的一种科学的物质,并且它还能够应用这种办法去验证别的心理的分析。心理学的研究一般是将实验作为基本条件的,心理现象是需要利用实验的办法去分析的,所以,这种心理学是所有和心理学有关的学科的基础。

二、实验心理学中的主要变量

(一)自变量

在实验中实施实验的人控制的、可以对测试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的量叫做自变量(或自变项)(independentvariable,简称..I.V.)。

它的类型有许多种,一般能够分成以下三种:

1.作业变量(task variable)

它是说当测试的人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对实验所需的条件可以给出相应的一些刺激,比如,心理测试技术中的编题。

2.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 independent variable)

如果实验正在进行某项工作的时候,使所需的实验环境(environment)发生变化的所有的特点,然而发生变化的环境特点就算是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 independent variable)。例如:温度、湿度、光线、噪音等。

3.本性变量(attribute variable)

试验的人所独有的特征原因,例如年龄、性别、健康情况、智商、教育程度、性格特点、态度和内驱力等一些因素均能够使某些刺激的反应受到影响,以上原因可以被称作是被试者变量(subject variable)。在这些被试者变量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而有的则是不能主动操纵的,只能进行测量。试验的人自身存在的、别人不可以对其进行操作让它发生改变的特征被叫做本性变量(或属性变项)(attribute variable)。

(二)因变量

由于自变量的改变而引起的改变,或者导致的结果被叫做因变量,同时也被称为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或着反应测量(response measurement)。对于被试者的反应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测量:1.反应速度,比如,被试在被提问以后对问题所作出反应的时间。2.反应的正确性,例如,被试对于主试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做出正确反应。3.反应的难度,有些作业可以定出一个难易等级,看被试者能达到什么水平,例如,被试对于主试提出的问题是否明白其含义。所以这里要求主试对提出问题的语言尽可能浅显易懂。4.反应的次数,说的是在某一时间里被试者可以作出的某一类反应的次数。

(三)额外变量

通常不用来分析的所有的有关变量均叫做额外相关变量(extraneous relevant variable),或者直接叫做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假如没有对额外变量进行调节的话,便可能弄不懂变量的改变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还是因为别的变量的改变。因而就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因为在实验过程中额外变量一定要实施控制,因此它也就被叫做控制变量(controlled variable)。判断一个实验设计是否好其中的一个比较关键因素便是看研究的人能不能成功地控制所有的额外变量。

三、心理测试技术概述

这种测试方法一般被称为“测谎”,它是按照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之间存在的原理,然后编出大量有关的测试题,然后在心里上产生一定的刺激,促使试验者产生相应的心理生物反应,利用特殊的心理测试系统,跟踪收集、记录并及时的显示被测者针对测试者话语问题的多种心理生物反应的改变,然后去确定心理痕迹相对的比较度,来区别被测者与案件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或者相关情况的一种心理检测技术。

心理测试技术是一个由多阶段技术组成的系统技术,是由人-机结合,高度协同工作的技术系统。在此测试过程,存在着很多变量的影响。

(一)存在着测试编题水平(刺激变量)的影响和制约

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过程中,要了解到综合测试的设计题的技术被称作是变量系统中的自变量,并且所设计出来的题目应该是目标问题和关键问题,目标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区分其在关键问题对于被测相应的心理生理反应,即引起相应因变量发生改变。关键问题的目的在于保证提出问题对被试的强刺激性。在内心的试验里,不一样的刺激原因可能会给被试者带来不一样的反应。

(二)存在着心理生理多重因素(主体变量)的影响和制约

被试有许多原因特点,像年龄、性别、健康情况、智商、教育程度、性格特点和态度等均有可能对某些刺激以后的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上述原因全被叫做被试者变量。

(三)存在着测试环境条件(额外变量)的影响和制约

在测试过程中,假如出现测试氛围的任意原因变化的情况,此时不管怎样的测试结果均可能会出现变化的情况。犯罪心理测试一般不会在固定场所进行测试,不像实验室中相对稳定的测试环境,所以其对环境条件就有一定要求。

(四)存在着测试实施过程与评判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在心理测试过程中涉及到主试与被试,其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主试对被试的干涉和后者对前者的测试态度均可能对测试的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在测试之前,前者会对后者宣读指导词。宣读的方法与态度不同,对被试之后的测试结果都会有所改变。主试有可能会用某种方式在宣读的同时对被试做出影响,使其附和主试的期望,这被称之为实验者效应。因为可能存在的操控情况,则因变量也可能相应发生改变。

四、结合心理实验在心理测试中的实践运用

心理测试技术的测试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测试题目

这里就关系到此前说的作业变量。用科学的方法去设计题可以得到很好的测试成果的根本条件。然而如果想要完成科学、高效的设计题,需要更加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案件的状况。如果能够很好的了解和掌握案件的犯案原因和动机,还有造成动机的原因、时间,另外还有作案的基本状况,犯案的人员、性别和年龄,作案的方法和工具,作案者具体位置、行动线路,还有那时的环境情况与现场的状况,作案人那时的心理情况,还有作案所使用的工具的处理情况,赃款、赃物的用处,犯案之后的一些情况,反侦查方式或者作案人那时的心态等,均有了一定的整体的研究分析,这种才能够产生一种清楚、明确的设计编题想法,才能够有一个科学、显著的编题。

(二)测前谈话

这种方式的目的其实就是让被测的人接受测试,然后使其回想其案情,另外,还有经常观测被测的人,然后使他的紧张感情的到缓解,清楚它的健康状况与智商程度,然后去判断它是不是符合测试的条件。需要和被测者之间产生一定的互相信任度,然后形成一种友好的心理接触,去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担心。但是在谈话的过程中,要避免人为对被试的暗示,减少有暗示性的话语,尽量以平稳的方式进行谈话,降低可能存在对被试的心理暗示,即降低测试时因变量发生人为操控改变的可能性。

(三)实测操作

这里涉及到了主试对环境变量的控制问题。进行操作的时候,试验的房间中一定要足够封闭和安静。当进行问问题时,语调需要稳定、平易近人,不可以给被测者造成精神压力,降低额外变量给因变量造成的影响;另外,还需要进行观察,记录它的主要的动作和表情等一些不一样的反应,用于以后的评分,以后对比分析。

(四)图谱评判

在实验的时候,能够一起去评图,也能够在测试之后评图。根据不一样的测试办法的需求和准则,给每一次的图谱都进行评分。在评论过程中,应该以数据评分为最终依据,减少人为主观评判的可能性,降低对测试效度的影响。

(五)测后谈话或讯问

测试完以后,不管对消除或者否认嫌疑人,均需要在测试以后进行交谈,及时的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辅导。针对消除嫌疑的人,通常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减少心理的压力,谢谢合作,并安慰他们,同时稳定他们的情绪。

五、从心理实验变量研究看心理测试技术

这种技术其实就是一种以心理科学作为基本原理的心理鉴定技术。但它同其他刑事技术如:指纹、血痕、笔迹和足迹鉴定等是存在差异的。以上这种鉴定通常是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对每个人遗留下的所有的物质进行认定,可是这种技术又是以科学技术方式对因变量实施鉴定。前一项为一类物质方式作用在物质上的鉴定;可是后一项为一类物质方式作用在精神层面上的鉴定。因此,第一种测试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与所需条件。从测试者方面来看,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进行心理测试。从心理测试的可信性和效度上看,心理测试技术受许多心理实验中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所以,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这项技术的先进性,纠正以往怀疑或否定这项技术的观念,又要用科学审慎的态度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技术理论、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技巧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范刚.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1):131-134.

[2]范刚.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137).

零售业的变量 篇4

9月的某晚,朝阳区的一家物美超市里,一天的销售高峰即将结束,一个不太显眼的地方,几个穿着橙色T的员工正忙着分拣包裹,他们是多点的配送员。就在几个小时、甚至是一个小时前,多点的用户在APP上下单,他们有的可能刚下班回家,或者在下班前点的单,又或者是在回去的路上抽空下了单,多点的配送员接到订单信息后,便与超市相关人员一起拣货,然后在此打包。一小时后,这些包裹将会被分发配送到指定地点。

像这样借助商超为库存、以生鲜品类为突破口、自建物流配送体系的运作方式,便是多点正在做的事。离开华为后不久,刘江峰便被多点这个项目吸引,这位前华为荣耀的总裁认为:“过去几年,中国平台电商的发展以某些品类为突破口,已经产生了巨头,但唯独生活和生鲜电商类别在未来3~5年会出现一家独角兽企业。”

近日,美国调研机构沙利文在《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受国内生鲜消费拉动、国家涉农电商政策指引和资本的强力推动,国内生鲜电商市场将会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预计在未来5年内突破1000亿人民币。

然而,生鲜品类也是电商领域最难啃的骨头,芹菜一斤0.99元,皇冠梨8元钱3个,这样的超市定价又有多少利润空间呢?此其一。其二是生鲜电商对物流配送的要求更高,有些生鲜需要全程冷链,而冷链配送一向被视为物流配送中的“珠穆朗玛峰”。刘江峰在一次演讲中提道,顾客的“挑剔”也是这个领域不好运作的原因,“成功配送过9次,但是失败的配送有1次,顾客都会对服务不满。”

多点的创始人团队堪称豪华——刘江峰曾担任华为荣耀总裁,李文智是前华为海外地区部总裁,林捷是前京东副总裁,韩鑫曾是唯品会美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峰在美国留学时便把零售业的uber——Instacart研究得很透彻,回国后也在物美做与电商相关的工作。这样的组合很难不让人把他们与小米的创始团队作比较,据多点透露,目前他们已获得IDG 1亿美元的天使投资。而对此前盛传的物美超市入股的话题,多点表示,物美只是战略合作方。

前端,多点需要与商超信息系统深度对接,这样才能让超市货品同步到多点的APP和公号上,因此,当消费者打开多点、寻找超市时,麦德龙的界面与物美的展示完全不一样。后端,多点自建物流,目前有2500名配送员,联合创始人林捷是耶鲁博士,在多点负责物流,他被大家笑称为“学历最高的配送员”,他告诉记者,与那些用“中央电商思路”来做生鲜电商的物流不同,多点把每个超市视为“分布式电商仓库”,以实现多点对多点,这大概就是多点这个名字的由来。

商超的电商化困局

在北京物美的一些大卖场里,多点的易拉宝还随处可见。今年5月,物美选择与多点合作,随后,物美有60个门店接入多点的服务,而且在物美的某些大卖场里还开通了专门针对多点的收银通道。

物美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在考虑,到底哪种方式做电商合适,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线下企业,但我们不排斥与外界合作。”运作4个多月后,从多点上引到物美的销量增加了30%,这给物美的电商转型尝试增强了信心。

在过去,商超的电商化转型一直有一个怪圈: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去年,大润发轰轰烈烈地上线的飞牛网曾被视为这个领域的希望,它的思路是,消费者通过大润发的官网、飞牛的APP以及公众号等渠道都可以下单,门店变为电商的提货点,当时,飞牛网的首席执行官黄明端透露:“或许可能会自建物流”,运作一年后,今年的最新数据显示,飞牛网在2014年亏损了1.64亿元。

同样是去年,永辉超市全国信息中心的高级经理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永辉超市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想好电商转型的方向,B2C也好,O2O也好,对目前的永辉超市来说,都不是提高用户体验的方式。”

连锁超市的电商变革,除去没想好、自我变革外,物美与多点的合作案例,或许是第三种思路:引入第三方力量。张峰在美国留学时就观察到零售业的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是大势所趋,它还研究过美国的一家软件公司Instacart,这家被视为“零售业共享经济的范本”的企业,全体员工不超过100人,一方面与美国的超市对接,另一方面推行物流众包,轻盈运作,资料显示,2014年年底Instacart的估值已经达到20亿,先后获得三轮融资,融资额达到2.75亿美元。

张峰很喜欢这个模式,回国后到物美工作就想做与此相关的工作,但是运作下来,他觉得很难,因为物美是一家很传统的企业,“许多想法无法推进。”多点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李文智此前为华为海外地区部总裁,目前在多点也负责行政人事方面的工作,他分析:“无论是B2C还是O2O,需要先行投入大量的钱去解决技术问题,整合资源,但是效果还待观察,这让商超在投入上有点放不开手脚,有些商超董事会甚至对此类变革不批准资金。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文化的冲突,商超是做传统零售的企业,一分钱的投入都会算得很细,而互联网是另一套思路,例如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和基因放在一起会导致很多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缺乏互联网基因的零售企业在电商方面的探索一向是闭门造车多过开放合作,这样下去烧钱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也超出了传统零售企业的承受能力,引入外力合作共赢是一条可以尝试的出路。据了解,亏损了1.64亿元的飞牛网也在转变思路,做平台,除了帮助大润发转型电商外,还引进多家品牌商的合作来达到止损的目的,而且它此次转型的重点放在了生鲜品类,这与多点切入线下商超的思路不谋而合,那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商超的电商化改造要从生鲜入手呢?

其实,在被电商蚕食线下的困境里,生鲜一直是电商想涉足却没有做好的领域,自2014年起,各大平台电商加大对生鲜的投入,但去年年底,中国零售业生鲜研究中心委员李长明接受采访时表示,99%的生鲜电商都在亏损中。这说明电商并非万能,生鲜反倒是传统商超的机会,以永辉超市为例,最早帮助当地政府解决农超对接问题,这让永辉的生鲜供应链做到全国知名,此后,永辉一共在全国开通了314家连锁店,并在生鲜的基础上扩充品类,成为一个综合大卖场。而像大润发、物美这样的超市,经过多年发展,每天与他们打交道的都是实体货品,这对供应链的积累是有帮助的,这也形成了实体商超的核心竞争力。

nlc202309011829

技术之变带去的消费增量

表象上,多点很像商超的物流平台,但如果真这样理解,就显得很肤浅。

打开多点APP,除了LBS自动定位推送外,还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店面,目前物美实体店的接入最多,但同时也有麦德龙、星巴克这样的店面,消费者点击物美,与点击星巴克或者是麦德龙,得到的展示页面完全不同,与传统电商不同,多点的货品展示需要要与实体店面同步,为了做到这一步,多点投入了一个技术团队,负责人正是联合创始人韩鑫。

他透露,目前在其团队里有两股力量:一批是传统IT,专门负责与商超的ERP打通,另一批就是互联网人才。站在韩鑫的角度,多点对于传统商超是一个技术输出者。大型商超里面有ERP,小型超市里的最有IT含量的设计在收银台,一旦这些超市整合到多点的平台,韩鑫和他的团队会结合实际情况,做一些个性化的插件,以达到同步商品信息的目的。“这件事开始很难,但做得越多越简单,因为给商超提供IT服务的也就那么几家,他们之间的技术又趋于同质化,一旦对几个版本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快速复制不是没有可能。”韩鑫说道。

众所周知,货品数据是商超的“秘密”,为什么愿意对多点公开呢?对于把毛利率视为生命的商超来说,每一次的技术投入无异于烧钱。资料显示,在一线城市,互联网、IT技术人员的平均月薪为8548.5元,同一城市,超市人员的平均月薪在3100元。多点为合作的商超带去的是免费的技术解决方案,且在此过程中,一家超市只需配备一名拣货员便能完成这样的电商化转型。此外,商超也感觉到新的互联网渠道带来的销量,韩鑫透露:“最近一个多月的统计显示,多点为物美的门店带去的平均消费增量在30%。”

线上的客群与线下有不同,但也有交叉。在过去,人们去线下商超的情景是周末,节假日某天集中采购,一旦遇到天气不好,购物渠道变为某些平台电商的网上超市,而这些电商平台的网上超市的运作多是自采的B2C模式。现在,多点给消费者带去的体验是,不方便出门,还是可以选择某家熟悉的门店进行线上购物,配送则由多点解决。采访中,家住朝阳区的一位阿姨就说,她选择多点下单是因为有折扣,而且购物满58元享受免费配送,有一些粮油、西瓜等携带不方便的商品,她就选择多点。

目前,在多点上一天有4次秒杀,秒杀开始便是线上销量大增的时候,品类不多,但一两个小时后,许多商品就已经显示“售罄”,晚上9点的秒杀为一天中的最后一次,此时,多数超市已经接近关店休息,为此,超市会提前在第二天6点为多点开门,配合头天晚上的最后一次秒杀活动拣货。

林捷认为:“互联网跨时空的特性延长了实体商超的营业时间。”他给记者画出两条曲线,一条是传统商超的,平时的客流水平很低,周末陡然增加,另一条曲线是多点的,从周一到周日一直处于高位平缓的访问水平,“多点的存在不是去消灭实体商超,而是给消费者提供一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无缝体验。”

这一说法得到了调查机构尼尔森的验证。尼尔森日前发布了一份《全球电商和新零售报告》显示,在中国,有69%的受访者认为,线下购物是一种愉快的家庭外出活动,在亚太地区,有60%的受访群体表示愿意使用网上购物,46%的中国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送货上门服务,这一水平高于全球受访者(25%)。

尼尔森中国经理范奕瑾表示:“商业交互时代已经到来,现在消费者已经不在单纯采用单一的线上或者线下的购物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所以,对零售商和生产商来说,能够灵活运用线上或线下两种销售渠道,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满足顾客愿望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变量改变商超颓势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背景下,实体商超依然无法逃脱关店的颓势,资料显示,华堂自2015年起在中国已经关了4家门店;与华润万家合并后的乐购,也要关掉10%的店面;沃尔玛也曝出要关闭在中国的30%的店面……

电商平台也在上线超市产品,京东超市、天猫超市,都是针对消费者做多频交易的生活类商品,但他们的做法与多点有不同之处:平台电商的线上超市是通过现采购一批商品到中央仓库,中央仓库再配送到各个社区点,然后做最后一公里配送,这种方式与实体商超并无交集,反而会从一定程度上分流线下消费者。

多点的思路则是在商超颓势的背景下,依托商超实体,帮助商超做WEB端的解决方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无缝购物体验,不仅带去销售增量,而且还提供互联网的营销解决方案,此外,多点通过自建物流补充实体商超的短板——配送,这让它与美国的Instacart模式产生“分野”。

互联网营销方面,多点做了一件事是让商超海报电子化。据了解,物美超市在过去纸质DM的投递每年花费接近1亿元,但实际效果却显得不可控制。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是,物美为了检查DM投放情况,在无法判断每一张DM是否已经分发到户的情况下,会去挨个检查某些小区垃圾桶,如果有成捆的海报被发现,就会追究这个区的投放人员的责任,因为,这是广告发放员没有尽职尽责的直接证据。

多点的商超海报电子化通过两个渠道,公众号和APP,阅读效果有点击量来表示,而且在公号上有“阅读原文”作为导流入口,可以检测到电子化海报的转换率。海报电子化并不是把纸质海报的信息照搬上网,而是用互联网文案的方式进行包装,在多点近10天的公号里,最高的阅读量有达到10万的,阅读量比较低的一篇主题为推荐小龙虾的文章,大约在2万。

互联网营销方面还有一个例子让韩鑫印象深刻,今年七夕,物美门店要做100减30的大促,消息是从多点的APP和公号上传递出去,而此时,多点的线上也准备了一场77减7的促销活动。韩鑫透露,当时还是挺纠结的,为了配合商超的门店活动,对于线上的促销做了个错峰宣传,白天偏重于线下,晚上则是线上,结果到七夕当天,不仅线下的购买很火爆,线上的促销也取得了丰收。“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效果,也说明线上线下是两个不同的场景,商超和多点的配合,给了消费者多元的选择。”韩鑫总结。

nlc202309011829

而让多点与Instacart模式有所区别的是自建物流,与此形成对比,Instacart通过物流众包完成配送。有关自建物流,林捷认为,物流最终的目的是成本和效率,从成本上来看,在中国采用众包物流的方式未必能够降得下成本,“众包快递员的成本是一小时8元钱,这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还不如小时工的时薪,这里面有一个边际成本效应,如果时薪不如小时工,凭什么吸引更多的人来做众包快递员呢?”林捷分析。

此外,众包快递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是无法控制的,林捷说:“电商所有的服务都在线上,只有快递员是电商与消费者接触的窗口,我们需要一支经过训练的团队来做这个工作,他们的脸上应该洋溢着自信和做这份工作的尊严。”

有关劳务众包,最近美国一家“死去”的家政O2O服务平台homejoy有深刻的反省,其CEO Adora Cheung对此解释说,公司的专业清洁工不是正式雇员而是合同工,但他们要求同样的福利和工资待遇,因而引起了4起法律纠纷,让公司的融资处于弱势地位,从而使homejoy的业务难以为继。此外,家政服务需要专业人才,homejoy无法对合同工进行专业培训,也让他们的服务质量无法把控。

从这一点来看,多点自建物流无论是从用工成本,还是从服务质量的把控上都是有意义的,目前,多点在北京五环内有120多个配送站,且仅用投入不算太大的“地推”方式,发展了近300万用户。

零售棋局

今年5月,多点正式运作。在3个月后,阿里和苏宁“百亿联姻”,这两家个巨人的联手,让人们对线上线下融合多了一层想象空间。

联想到2014年,阿里出资53.7亿元入股银泰。显然,无论是实体零售还是电商,线上线下融合是一个趋势,BAT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兴趣正浓,除了以电商起家的阿里这样实践外,百度今年也通过O2O的方式垂直整合线下商家,出资200亿元人民币支持糯米表达了百度连接世界的野心,而腾讯入股京东以后,不仅在微信有京东的入口,而且走到线下方面;京东今年先后入股了天天果园和永辉超市。

在当前零售领域这样一个线上和线下交融碰撞,BAT及传统零售巨头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新的势力范围正在形成的纷乱格局里,拥有强大背景、巨量投资和豪华创业团队的多点,因为正好站在线上和线下、以及各股力量博弈合作的交汇点上,成为有可能改变力量格局对比,打破平衡的巨大变量。

变量的重要性 篇5

传统的决策树被限制在每个节点只检验单一属性, 称之为单变量决策树。这一限制使得子树重复和有些属性在树中的某条路径上被多次检验, 而且很难体现属性之间的关联性。为此, 人们提出了多变量决策树[1]的概念, 即在树的节点上可以同时检验多个属性。

粗糙集理论是由Pawlak Z于198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从新的视角对知识进行了定义。把知识看成是关于论域的划分。引入等价关系来讨论知识。该理论主要用于知识约简及知识相依性的分析。因此, 可以作为机器学习和复杂数据分析的工具[6]。

本文进行了构建多变量决策树的算法研究, 应用粗糙集中的相对核作为多变量结点的选择依据, 对于单个结点, 采用粗糙集中的属性重要度[5]来代替ID3的信息熵来作为属性分裂的度量。为了算法的可读性, 对于多变量结点的情况对属性个数进行了限制。

1 相关概念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其主要思想就是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知识约简, 导出问题的决策或分类规则。

粗糙集理论把知识假定为对对象分类的能力, 知识是由人们感兴趣的领域的分类模式组成, 它提供关于现实的明显表示。同时也具有明显事实推导出模糊事实的推理能力, 粗糙集是基于知识表达系统进行推理的。知识表达系统的定义为

定义1 四元组S= (U, A, V, f) 是一个知识表达系统。其中, U为对象的非空有限集合, 称为论域;A:属性的非空有限集合, A=C∪D, C∩D=Φ, C为条件属性集, D称为决策属性集;V:undefined, Va是属性a的值域;f:U X A→V是一个信息函数, 它为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赋予一个信息值, 即:∀a∈A, x∈U, f (x, a) ∈Va。知识表达系统也称为信息系统, 通常也用S= (U, A) 来代替S= (U, A, V, f) 。

定义2 给定一个知识表达系统S= (U, A) , 对于每个子集X⊆U和一个等价关系R∈IND (S) , IND表示不可分割关系或等价关系。定义两个子集:

undefined

分别称它们为X的下近似和上近似。

实际的应用中, 一个分类相对于另一个分类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此产生了一个分类相对于另一个分类的正域的概念。知识相对正域的概念表述为:

令P和Q为U中的等价关系, Q的P正域记为POSP (Q) , 定义为undefined。Q的P正域是U中所有根据分类U / P的信息可以准确地划分到关系Q的等价类中去的对象的集合。

定义3 设 P⊆R 是等价关系的一个族集, 关系 r∈P, 若 IND ( P) = IND ( P - { r}) , 则称关系 r 在族集 P 中是可缺的, 否则就是不可缺的, 若族集 P中的每个关系都是不可缺的, 则称族集P 是独立的, 否则就是依赖的或非独立的。

若 Q⊆P 是独立的, 且 IND (Q) =IND ( P) , 则称Q是族集P的一个约简。在族集P 中, 所有不可缺的关系集合称为族集P的核, 表示为 CORE ( P) 。

定义4 设P和Q是U上的两个等价关系族, 令:

U / IND (P) ={X1, X2, …, Xn }

undefined

称等价关系{Z1, Z2, …, Zm+1}在U上确定的等价关系为P相对于Q的泛化, 记做GENQ (P) 。

定义5 粗糙集理论中对决策属性D和条件属性C的依赖程度的定义为:

γC (D) =card (POSC (D) ) /card (U)

其中card (X) 表示集合的基数, 即X中对象的数目。

对于任意属性a∈C的重要度SGF (a, C, D) 定义为[5]:

SGF (a, C, D) =γC (D) -γC-{a} (D)

2 算法描述

构造多变量决策树的启发示函数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要充分考虑属性之间的关联性, 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作为结点[3]。在此, 本文以文献[3]中的相对泛化的概念作为多变量结点的检验。二是在降低树的复杂性的同时, 还要保证生成规则的可读性。为此, 限定树的内结点的条件属性至多为两个, 如要多于两个, 则用单变量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ID3算法采用信息增益进行决策属性的选择, 信息增益是趋于那些有很多值的属性, 实验证明, 这样的属性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属性。故本算法引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依赖度理论, 并定义了属性重要度的概念, 在进行属性选择的时候, 选择属性度最大的属性 (选择最重要的属性) 做为分裂依据。

算法具体如下:

(1) 计算条件属性C相对于决策属性D的核, 即CORDC (D) , 不妨设CORDC (D) ={a1, a2, …, ak}, 如果CORDC (D) =Φ, 或者k>2, 则转 (2) , 否则转 (3) 。

(2) 计算每个属性的SGF, 在属性集中选择属性重要性最大的结点;如果各个属性的重要性相等, 则选择属性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 (ID3算法) ;如果属性信息增益相等, 则选择序号靠前的属性。

(3) 令P=a1∧a2∧ …∧ak, 计算P相对于D的相对泛化GENP (D) , 将它作为该结点的检验。

(4) 在属性集C中删除已选属性, 重复 (1) ~ (3) 的步骤建树, 直到每个分类中的决策属性一致或者属性集合为空或者属性选择后不能再分类。

3 实例分析

下面以某商场的顾客是否购买电脑的数据库信息作为训练数据, 说明算法的工作流程, 然后将得到的多变量决策树与基于信息增益构建的的决策树作比较, 说明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表1中, C为条件属性, P={A, B, C, D, E, F, G}, 其中, A表示是否为单身, B表示顾客身高, C表示顾客年龄, D表示顾客信用度, E表示顾客收入, F表示顾客职业, G表示外貌特征;决策属性Q={d}, 表示顾客是否购买电脑。

VA={1, 2}, 其中1 - 是, 2 - 否

VB={1, 2, 3}, 其中1 - 矮, 2 - 中等, 3 - 高

VC={1, 2, 3}, 其中1 - ≤30, 2 - 31… 40, 3 - >40

VD={1, 2, 3}, 其中1 - 一般, 2 - 较高, 3 - 非常高

VE={1, 2, 3}, 其中1 - 较低, 2 - 高, 3 - 中等

VF={1, 2, 3}, 其中1 - 蓝领, 2 - 白领, 3 - 学生

VG={1, 2}, 其中1 - 一般, 2 - 较好

Vd={1, 2}, 其中1 - 购买, 2 - 不购买

经过属性约简[2], 冗余的属性为B和G, 消去冗余属性, 得到约简后的条件属性集合R={A, C, D, E, F}。

计算知CORED (R) ={E, F}[2] , 令P=E∧F, 核属性各数小于等于2, 计算P相对决策属性d的相对泛化GEND (P) , 将它作为决策树根结点的属性选择。

U/IND (P) ={{1,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5}, {15}, {16}}

U/IND (Q) ={{1, 2, 3, 4, 6, 8, 9, 10, 12, 13, 16}, {5, 8, 11, 14, 15}}

Z1={2, 16}

Z2={5, 15}

Z3={1,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GENP (Q) ={{2, 16}, {5, 15}, {1,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于Z3, 去掉核属性E、F, 形成的子表如表2所示。

其中, R={A, C, D}, Q={d}

同理, 求核得CORED (R) ={A, C, D}, 核属性各数大于2, 按算法步骤2, 故计算各属性的重要度。

U/IND (Q) ={{1, 3, 4, 6, 8, 9, 10, 12, 13}, {7, 11, 14}}

U/IND (R) ={{1, 6}, {3, 12}, {10, 13}, {11, 14}, {4}, {7}, {8}, {9}}

POSR (Q) ={1,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于属性A

U/IND (R-A) ={{1, 4, 6}, {3, 12}, {7}, {8}, {9, 11, 14}, {10, 13}}

POSR-A (Q) ={1, 3, 4, 6, 7, 8, 10, 12, 13}

γR (Q) =CARD (POSR (Q) ) /CARD (U) =1

γR-A (Q) = CARD (POSR-A (Q) ) /CARD (U) =9/12=3/4

SGF (A, R, Q) =γR (Q) -γR-A (Q) =1/4

同理, SGF (C, R, Q) =1/2

SGF (D, R, Q) =1/2

C、D属性重要度相同, 计算信息增益得

Gain (C) =0.04085

Gain (D) =0.08169

Gain (D) >Gain (C) 故选择D属性作为分裂属性。

按照类似步骤进行求解, 得到基于属性重要度的多变量决策树TC如图1, 图2给出基于信息熵的多变量决策树TE, 很明显, TC比TE简单, 得到的规则也较TE简练。

再以一个客户价值指标评价信息表3为例,

去掉冗余属性4、6、7、8, 计算核属性为1、2、3、5。核属性各数大于2, 故按算法步骤2, 计算属性1、2、3、5的属性重要度得, SGF (1, C, D) =1/2, SGF (2, C, D) =1/4, SGF (3, C, D) =1/4, SGF (5, C, D) =1/4。故选择属性1做为根结点。按类似步骤求解, 得到的决策树如图3所示, 经验证, 此树也比传统方法得到的决策树要简单, 得到的规则也简练。

4 结术语

决策树是多多属性归纳学习的重要形式。ID3算法构造的单变量决策树在选择属性时具有一定的缺陷, 难以得到最佳决策树。本文以粗糙集理论为基础, 提出基于属性重要度的多变量决策树算法, 既改善了单变量决策树的缺点, 又保证了规则的可读性, 较其它算法生成的决策树质量更优。如何寻找更有效的启发示方法来选择最佳的属性组合进行多变量检验,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重要度的多变量决策树的构造算法。基本思想是将等价关系相对泛化的概念用于多变量检验的构造, 在单变量结点的构造时, 算法倾向选择属性重要度最大的条件属性作为检验属性。实验表明, 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不仅有效降低了树的高度, 而且还兼顾了分类的可读性, 是效率较高的决策树生成方法。

关键词:粗糙集,相对核,多变量决策树,属性重要度

参考文献

[1]苗夺谦, 王珏.基于粗糙集的多变量决策树构造方法.软件学报[J].1997, 8 (6) :425-431.

[2]常犁云, 王国胤, 吴渝.一种基于Rough Set理论的属性约简及规则提取方法.软件学报[J].1999, 10 (11) :1-6.

[3]沙慧新, 叶东毅.基于知识粗糙度的多变量决策树的构建.福州大学学报[J].2004, 32 (2) :138-141.

[4]罗秋瑾, 马锐.基于粗集和熵的多变量决策树的构造方法.计算机应用[J].2007, 27 (7) .

[5]王宏.基于粗糙集数据挖掘技术的客户价值分析.北京:经济出版社[M].2006.

变量的重要性 篇6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新增政府投资约4万亿元[1]。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如何?这种政策效果又受哪些经济变量影响?本文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g)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以IS—LM模型为分析工具,基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乘数,综合讨论影响政府财政政策效果的经济变量。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收支政策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相同力度的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变动幅度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明显;反之,相同力度的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变动幅度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西方经济学一般根据IS—LM模型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如图1所示。

在图1中,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初始均衡点E,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0、r0。当政府采用增加政府购买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使IS曲线由右移到IS′位置。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1,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r1。财政政策的效果可以表示为△y=y1-y0。

如图1所示,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时,若初始均衡利率r0保持不变,即只考虑产品市场的均衡,均衡点由E0移动至E2,则仅考虑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r0,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的效果可以表示为△y′= y2-y0 。

但利率为r0的产品市场均衡点E2位于LM曲线的右下方,不在LM曲线上,表明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货币需求L大于实际货币供给m,利率r将上升,私人投资的成本上升,私人投资需求i下降。由于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在这里,我们把私人投资被挤出,私人投资需求i下降,总需求AD下降,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的抵消作用,亦称为“挤出效应”。在图1中,由于存在“挤出效应”,均衡点由E2移动至E1,均衡利率水平由r0移动至r1,均衡的国民收入由y2移动至y1。由挤出效应导致国民收入降低的量,即挤出效应可以表示为△y″= y2-y1 。

增加政府购买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y=△y′-△y″=(y2-y0)-(y2-y1)=y1-y0。可见,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直接导致产品市场总需求上升,国民收入增加;而国民收入增加会打破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交易需求上升,投机需求下降,导致利率上升,投资成本上升,投资需求下降,总需求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因此,增加政府购买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可以表示为:

G↗ ⇒ AD ↗⇒ Y ↗⇒ L1 ↗⇒L2 ↘⇒r ↗ ⇒i ↘⇒ AD↘ ⇒ Y ↘(挤出效应)

3财政政策效果的数量分析——以三部门比例税为例

3.1 三部门比例税IS-LM模型[2]

3.1.1 IS曲线数学模型

这里我们假设经济社会为封闭经济;消费函数采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投资是利率的函数;政府购买为外生变量;比例税率为t;不考虑政府转移支付。于是,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数学模型由四个等式构成: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y=c+i+g (国民收入恒等式)

消费函数:c=α+β·yd

居民可支配收入:yd=y-t·y=(1-t)y

投资函数:i=e-d·r

联解上面四个等式构成的方程组,得IS曲线方程:

undefined

或undefined

3.1.2 LM曲线数学模型

这里我们假设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货币需求采用凯恩斯的需求函数实际货币供给量m不变。于是,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数学模型由三个等式构成:

货币需求函数:L=k·y-h·r

货币供给外生变量:m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

连接上面几个等式构成的方程组,得LM曲线方程:

undefined

undefined

3.1.3 IS-LM模型

联立并解由三部门比例税条件下IS曲线方程与LM曲线方程构成的方程组:

undefined

得到:

undefined

其他条件不变时,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Δg)使利率上升的量为:

undefined

3.2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乘数

3.2.1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在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不考虑利率的变化,改变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导致国民收入变动,这种国民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称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对三部门比例税经济而言,

由:undefined

可得政府购买支出乘数:undefined

由(8)式可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β正相关,与边际税率t负相关,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无关。

3.2.2 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

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我们把这种由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引起利率上升,导致国民收入降低的量称为“挤出效应”。

由:undefined

undefined

增加政府购买的扩张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导致国民收入降低。我们把这种国民收入的降低量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量的比率,称为“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单位政府购买的挤出效应kc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单位政府购买的挤出效应kc与边际消费倾β、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正相关,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边际税率t负相关。

3.2.3 财政政策乘数

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财政政策效果可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和计量

由(5)式:undefined

财政政策乖数undefined

财政政策乘数kf与边际消费倾向β、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正相关,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边际税率t负相关。

3.2.4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乘数之间的关系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和财政政策乘数(kf)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可以证明:kf = kg-kc。即财政政策乘数(kf)等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与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之差。

undefined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扩张财政政策效果的主要经济变量以及这些经济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及财政政策效果的相关性如表1所示。

第一,影响扩张财政政策效果的主要经济变量包括边际消费倾向β、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边际税率t等。

第二,边际消费倾向β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正相关、与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正相关、与财政政策乘数(kf)正相关、与财政政策效果正相关;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与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正相关、与财政政策乘数(kf)负相关、与财政政策效果负相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与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负相关、与财政政策乘数(kf)正相关、与财政政策效果正相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与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正相关、与财政政策乘数(kf)负相关、与财政政策效果负相关边际税率t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负相关、与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负相关、与财政政策乘数(kf)负相关、与财政政策效果负相关。

第三,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与财政政策乘数(kf)正相关、与财政政策效果正相关。

第四,“相同力度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的说法并不总是正确的。由表1可知,当边际消费倾向β越大、边际税率t越小时,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越大,财政政策乘数(kf)与财政政策效果却越大。原因是当边际消费倾向β越大、边际税率t越小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也越大,且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的改变量大于单位政府购买挤出效应(kc)的改变量,因而财政政策乘数(kf)与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参考文献

[1]杜生鸣.金融危机下的投资选择[J].企业研究,2009,3:24-25.

变量的重要性 篇7

求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密度函数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变量分布的差异性, 如何求又是一个难题, 一般没有统一的公式可循。一般教材中介绍了常用的方法, 即先求分布函数, 然后对分布函数求导就得密度函数, 但计算比较麻烦, 学生掌握困难很大。变量变换法和增补变量法相对于常用方法而言, 计算过程更加简捷。其中变量变换法许多学者都有研究, 而增补变量法甚少提及,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发现, 学生难以掌握这部分内容的精髓, 运用起来容易犯错, 特别表现在确定被积函数的积分区域上,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理清了一个简单通用的确定方法。

二增补变量法

增补变量法实质上是变量变换法的一种应用:为了求出二维连续随机变量 (X, Y) 的函数Z=g (X, Y) 的密度函数, 增补一个新的随机变量V=h (X, Y) 。先用变量变换法求出 (Z, V) 的联合密度函数pZV (z, v) , 再对pZV (z, v) 关于v积分, 从而得到关于Z的边际密度函数pZ (z) 。

问题: (1) 如何增补新随机变量? (2) 如何确定p (z, v) 中v的积分区域?

第二个问题, (Z, V) 的联合密度函数pZV (z, v) 的解析式中只含有z和v两个量, 对v积分时, 积分上下限一定是关于z的表达式。在二维连续随机变量 (X, Y) 的联合密度函数pXY (x, y) 的非零区域里, 画出函数Z=g (X, Y) 的曲线, 用曲线与非零区域相交点确定积分的上下限。

解:本例题作为示范题, 先记V=Y求出Z=X+Y的密度函数, 再换V=X用同样的方法求出Z=X+Y的密度函数, 如果两次求出的密度函数相同, 即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由例题可以看出, 只要掌握了增补变量和确定积分区域的技巧, 增补变量法是一个极易掌握而且便于计算的方法。

增补变量法将比较难求的多维连续随机变量函数的密度函数, 转化为求变换后的两个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 然后利用联合密度函数与边际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 积分求出要求的变量的密度函数。相对于常用方法, 可简化运算。

摘要:二维连续随机变量函数的密度函数的计算是概率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更是一个难点, 其中增补变量法是一个简洁明了易掌握的方法, 但学生不能准确确定联合密度函数的积分区域,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确定积分区域的方法。

关键词:连续随机变量,密度函数,增补变量法

参考文献

[1]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69~171

[2]王凡彬、严雳.多维随机变量函数密度的求解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0) :17~19

[3]余本国.一般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讨论[J].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4 (2) :94~96

[4]李思齐、李昌兴、柳晓燕.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密度的计算[J].大学数学, 2011 (5) :162~166

无关变量的控制(一) 篇8

对照试验是一种“出了一个因素以外, 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其中的“一个因素”实际上就是自变量, 即实验过程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变量成为因变量。实际上, 除了自变量能引起因变量变化以外, 还有其他的变量也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但对照实验中只允许一个自变量影响因变量, 而其他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因素”都必须加以控制, 不能影响因变量, 这些被加以控制的“因素”再对照试验中叫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 在对照试验中非常重要, 它关系到在对照试验中能不能真正执行单一变量原则, 能不能实现由一个变量——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只有由一个自变量影响实验的因变量, 才能找到实验考查的因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必然关系, 得出唯一的实验结论, 实现实验的目的。

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很多, 而且应该贯穿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

首先实验材料就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实验材料选择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验材料选择不当, 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影响因变量, 不能使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客观影响真正显现出来, 使人们无法找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必然联系, 得不出科学的结论, 达不到实验目的。所以, 在实验设计的选材中, 要科学选材, 只要实验材料不是自变量, 就要有效地控制住材料这一无关变量, 以防它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例:调查结果表明, 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 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 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 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材料及用具:……龙葵、豚草……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 编号为甲, 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 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锥形瓶, 编号为乙、丙, 分别加入 ( ) 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取 ( ) 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 并分别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 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

在上述实验中, 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豚草根部分泌的物质是否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 自变量是“豚草根部分泌物”, 因变量是“龙葵的长势”, 无关变量应该是除了自变量以外能影响龙葵生长的因素, 如选择材料时, 龙葵植株的长势等。

在本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的长势在实验之初就必须相同, 如果选材时, 两组中龙葵的长势不相同, 其长势不同势必也会引起因变量“龙葵长势”在实验组对照组的不同, 也就引入了另一个变量影响实验结果, 造成无法确认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 无法完成实验目的。所以本实验第四步应该选择“长势相同”的龙葵植株均分为两组。

材料的处理也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材料选择以后, 有时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 以去除材料本身所“携带”的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在生长素发现的历程中, 著名荷兰科学家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在温特的实验中, 他将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 又将这样处理的琼脂块放在去掉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观察其生长反应。最后一步所用的实验材料“胚芽鞘”, 温特去掉了它们的尖端, 控制了无关变量——胚芽鞘尖端对自身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 最终确认了“处理过的琼脂块”对胚芽鞘的生长产生了影响, 令人信服地找到了使胚芽鞘产生向光性的根本原因。在这个实验中, 温特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恰当地处理, 有效地控制了材料本身“携带的”无关变量。

目前影响股市的变量分析 篇9

上证指数上周末收于2244.58点,本周末收于2319.12点,上涨3.32%;股市动态30指数上周末报收709.55点,本周末收于727.21点,上涨2.49%:其中股票组合上涨3.4%。

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下跌27.28%,同期上证指数下跌55.92%。本周股市动态30指数跑输、股票组合跑赢大盘。

本周蓝筹股表现出色,创业板指数本周还跌将近3%。从30成分股来看,中信证券、中国平安、华侨城、南方航空、上海医药这些涨幅居前个股均是蓝筹股。

中信证券16日发布业绩快报,2011年净利润126亿,同比增长11%。中信证券是目前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净利润逆势增长的券商。公司于2011年底转让华夏基金51%股权的一次性收益大幅增厚业绩。

中国平安,刊登关于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相关事项的公告,平安银行被并入深发展,平安银行注销。在平安银行因本次吸收合并注销后,深发展的中文名称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样深发展将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平安整合深发展将落幕。

中兴通讯受欧洲市场禁入和赔偿爱立信5亿欧元的传言的影响,本周跌幅巨大。20日中兴通讯对这一传言进行了澄清。

农产品,20日刊登调整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公告,发行价格调整为不低于9.93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2.51亿股。

二、股市动态30指数

三、最新评论

经过2011年市场的快速下跌,沪深300估值水平已经接近历史最低区间。估值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市场参与各方对目前位置的态度是一个参考。

产业资本的增持和减持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窗口,2011年12月份公告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减持的上市公司共164家,减持参考市值共约58亿元;2011年12月份公告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的上市公司共127家,增持参考市值共约51亿元。2011年12月增持金额/减持金额这一比值为87%。2007年以来,增持金额/减持金额这一比值曾有过两次大幅上升,分别在2008年8月-2008年10月以及2010年5月,之后便对应着2008年10月底、2010年6月底7月初开始启动的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两轮最大的行情。从目前这一比值的快速上升来看,目前位置在产业资本认可区域。

政策层面看。在第四次全国金融会议上温总理提出提振股市信心。从证监会成立投资者保护局,外管局批准10家公司共107亿元的RQFII,郭树清鼓励上市企业分红等看出,政策层面开始呵护股市的动作在增加。

从供给层面看,IPO/增发等一季度融资压力仍大,预期一季度这一数字会超过1000亿元,这两年市场的低迷行情与供给的大量增加是分不开的。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发行节奏,市场承压仍然很大。

货币层面看,在预调微调的政策基调下,2011年4季度信贷投放已经开始逐渐放量,M2有望进入小幅持续反弹区间。这一块对股市逐步偏正面概率大。

企业盈利,目前依然处于企业盈利下行周期,甚至处于企业盈利增速加速下行阶段。那么这一段尤其要提防业绩地雷。

引领教育变量的不是技术 篇10

事实果真如此吗?技术能够真正引领教育变革吗?我们的教育真的会因技术的发展和引入而变好吗?我想, 答案是未必。从世界第一台电脑的问世到全球网络的普及, 再到移动新媒体的火热, “技术引领教育变革”的预言一直在流传, 但至今, 我们依旧在抨击教育的种种弊端, 依旧对教育充满了各种不满,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可以说, 我们对教育变革的需求自教育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 因为没有哪种教育是完美无缺的, 教育始终追求更美好。所以, 不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变革的需求, 教育变革不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时代都需要教育变革, 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发达程度。

我们对时下教育的最大不满在于, “将学生当成‘知识容器’, 学生被动接受灌输, 思维能力丧失, 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被削减。同时, 由于所教学生数量过多, 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的针对性差”。这些弊端由来已久, 我们对它的改革从未间断,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将技术引入教育之中, 但这只是为教育变革提供一种支撑, 而不是必然要求。如果技术不能解决这些时下教育亟须消除的问题, 那么, 技术的引入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和必要。比如, PPT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如果教师依旧不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作用, 在课堂上快节奏、大容量地使用PPT, 那么, PPT不过是教师“满堂灌”的另一种手段而已, 技术的引入与不引入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传统课堂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

技术的神奇, 很容易让人产生崇拜, 从而让人以为它可以全新变革教育。我们不可否认, 技术有其巨大的优越性, 如果使用恰当、合理, 它的确可以助推教育的发展。但是, 如果它只是被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当做装潢, 如同用电脑算命一样, 那么, 技术就不可能革新教育的面貌, 甚至阻碍教育变革。技术只是形式, 不是根本, 真正能够左右教育变革的是理念, 是思想。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一次演讲中说, 人类历史上的很多变革, 其实是一种思想和主义战胜另一种思想和主义, 或者是新的理念战胜旧的理念。比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就是马克思主义战胜了其他主义。纵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 我们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大多数的教育变革背后, 其实是以新的教育理念替换过时的教育理念。

以翻转课堂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为例, 它在国外之所以能赢得许多人的赞美、获得较为广泛的推广, 关键不在于它将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技术引入教学, 而在于其背后的先进理念——支持个性化学习, 注重差异教与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合作探究能力等, 这些都是我们希冀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所能收获的东西。换句话说, 正是因为翻转课堂的理念迎合了我们的教育变革需求, 所以, 它才彰显了新鲜的活力。再换一句话说, 任何以这种先进理念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式, 都可能带来教育变革的浪潮, 无论它以何种形式出现。

因而, 在面对汹涌如潮的教育变革和样式百出的教育教学模式时, 我们需要撩起它们的表面形式, 看到背后支撑它们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 是否满足我们变革旧有教育的要求, 而不以外在的新旧、技术的先进与否去判断它们的成败、好坏。而在学习和借鉴那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时, 我们则要着重把握其背后的理念, 以免陷入形式主义、技术主义之中, 只是学会了皮毛, 而无法把握精髓。

面对教育变革, 我们不要被形式与技术蒙蔽双眼, 理念先行方是硬道理。

上一篇:城市水消费下一篇:行业最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