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控制

2024-12-07

使用与控制(精选12篇)

使用与控制 篇1

摘要:近年来, 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 随着村村通、镇镇有干线等工程的实施, 公路通车总里程日益增多, 公路路面等级也逐年提高, 继而公众出行对公路及设施的完善以及公路服务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 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推行公路标准化养护、精细化管理、绿化美化等工作是公路养护工作发展方向。因此, 对用好有限的公路养护资金, 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福建省建阳区普通国省干线等专养公路养护为基础, 对公路养护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探讨了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为确保公路养护工作达到经济高效之目的, 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路养护,经费控制,控制措施

1 公路养护经费概述

1.1 公路养护经费构成

公路养护经费主要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养护生产经费, 二是各项管理费用。

1.1.1 公路养护生产经费

公路养护生产经费是指公路养护过程中所需费用, 包括养护生产人员工资、材料和工具消耗、养护机械使用费、各种公路标志费用、现场安全布控等费用总和。其中人员工资可分为固定职工工资和临时雇工工资;材料和工具消耗因不同季节养护工作内容不同, 全年每月不均衡使用;养护机械费用、材料费用因不可抗力的雨雪、台风等自然灾害所造成公路损毁程度不一而也有所不同。这些费用均要制定年初的养护费用计划, 如因不可抗力或突发情况超额使用了, 则属于上级额外增补部分。

1.1.2 公路养护管理费用

公路养护管理费用主要是为养护生产提供保障或服务而产生的费用, 路产路权维护费用、安全和应急管理费用、公路综合服务区及停车区管理费用、养护员工教育培训、安全培训、技能培训费用、交通量调查观察和数据收集报送费用、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技术革新和科技研发费用等。影响公路养护管理费用因素也有固定支出和不固定支出, 固定费用部分年初列入养护管理费用计划, 对超计划支出部分不可盲目超支, 由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培训和课题研究等, 费用应由上级部门支付。图1为2012~2015年建阳工路分局公路养护经费分析。

建阳区公路分局专养公路基本概况:国道一条, 养护里程:44.781 km;省道二条, 养护量程:64.822 km;县道三条, 养护里程:116.934 km;乡道一条, 养护量程:2.653 km;总养护量程为229.19 km。人员:102人;各类养护机械:62台。

1.2 公路养护经费的特点分析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推广和使用为公路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 但是随着公路路面等级的提高、公路附属设施的完善, 公路养护必须达到标准化、精细化、绿化和美化之标准, 同时也为了满足公众出行中享受到公路停车休息区、综合服务区所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这些因素促使了公路养护项目增加, 形成了养护经费逐年增高的趋势,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2.1 公路养护整体费用增高

随着公路养护规范要求高、公路养护项目增加及物价水平的总体上升, 直接促成了公路养护综合费用的增加。例如在养护内容上, 传统的公路养护对象比较单一, 除了公路路基、路面就是一些简单的辅助设施, 但是目前的公路养护范围明显增加, 除基本的道路、涵洞、桥梁、隧道及沿线设施之外, 还要对交通工程中的监控设备、照明设施、路障系统、安保设施、绿化带景观带、通信设施等一系列设施进行养护, 对公路沿线综合服务区进行运营管理, 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 特种机械人员培训、机务管理成本增加, 不仅直接增加了公路养护费用, 同时也增加了管理费用。

1.2.2 人工费用增高

随着社会用工工资的提高, 各行各业用工需求加大, 临时用工费用增加, 近年养护职工正常调资, 人工工资费用已占用公路养护总费用的71%左右。

1.2.3 养护材料和临时性养护费用增加

公路养护材料实行市场采购后, 就其最基本的砂石料、钢筋、水泥、沥青等主要材料价格上涨;愈演愈烈的车辆超限超载, 公路路面出现了严重的滴撒漏, 保洁保通工作任务繁重, 同时也加速了公路路面的破损, 缩短了公路正常的使用年限, 公路维修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公路养护维修费用明显增加。

1.2.4 公路养护机械使用费增加

机械化养护是公路养护发展必然趋势, 在日常养护作业中, 运用专业的机械进行养护作业, 不但可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率, 同时可减少养护用工人数, 有效地减少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显而易见, 由于机械燃润料和机械配件价格高, 机械运行所需费用也是随之增大, 在整个养护费用中比例较大。

1.2.5 交通安全维护费用高

专养公路, 混合交通, 且交通量大是其共同特点, 公路养护作业就需要进行交通布控或交通管制, 在不完全封闭交通状态甚至是不封闭状态下进行路面作业, 必定要加强交通疏导和现场安全维护, 设置有效的安全作业区必不可少, 防止对施工人员和司乘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导致交通安全维护费用日益增加。

2 公路养护费用控制

2.1 公路养护费用结构失调

养护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构成不合理。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工费用在整个公路养护中所占比例过大, 虽然机械化养护日益推广, 但仍没有改变公路养护需要大批量人力的现状;公路养护材料市场化以后, 价格连年升高, 而养护机械和材料费用增幅比例低, 不能满足养护工作量日益加大的养护需求, 继而影响到公路养护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之发展方向, 同时也加大了养护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控制难度。

2.2 养护经费管理上有缺失

造成公路养护经费不能有效控制的另一个因素是管理方式和现有体制。由于公路养护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和进行有效的养护体制改革, 工作监管、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公路养护单位积极性不够, 再加上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造成了养护经费使用上不能精打细算, 养护工效差、工序安排不合理、没有抓住养护重点, 甚至由于管理缺失导致浪费、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等行为。同时由于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不完善, 就会使工作量与工作报酬不相一致, 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 有限的养护资金投入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

3 公路养护经费控制

3.1 制定可操作的养护计划

因地制宜地制定可操作的养护计划是养护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管好用好有限的公路养护经费,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对前些年的养护工作计划进行分析总结评估的基础上, 找缺陷找短板, 在新年度的养护计划制定过程中扬长避短, 同时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公路养护管理的新要求、新标准, 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

3.2 细化公路养护实效考核

以JTG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为基准, 推行公路小修养护工程费制、普修费用包干制、绿化养护费用定额制、养护机械单机核算制等, 同时对养护一线单位实行定额任务一月一考评、每月对班站进行公路养护工程量和养护成效检查考评、奖优罚劣, 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公路养护管理良性运行。

3.3 实行费用定额管理

养护作业的人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养护机械设备实行单机核算, 运行费用包干;养护所需材料费以市场单价为基础, 每半年重新核价一次, 根据浮动额适当进行调整。总之, 对养护生产各环节各项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 确保公路养护单位经费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结论

公路养护经费的使用和控制是当前各养护单位都在摸索和探讨的实质性问题, 让有限的公路养护资金之投入, 真正实现保障公路完好畅通之目标, 着实提高公众对公路养护工作的满意度,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管好用好公路养护资金也是一个基层养护单位全面工作提升的真实体现, 是确保公路养护单位各项工作稳步发展的最基本保证。[ID:003548]

参考文献

[1]沙云燕.公路养护技术及其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 2013, 12 (5) :121-123.

[2]JTG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3]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4]黄家城.公路路政管理与公路养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5]沈其明, 李红镝.公路工程概预算手册[M].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使用与控制 篇2

1、最小特权原则

只给受控对象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最小的权限。也就是说被控制的总规则是各个规则的交集,只满足部分条件的是不容许通过规则的。

2、最靠近受控对象原则

所有的网络层访问权限控制,

也就是说在检查规则时是采用自上而下在ACL中一条条检测的,只要发现符合条件了就立刻转发,而不继续检测下面的ACL语句。

3、默认丢弃原则

在CISCO路由交换设备中默认最后一句为ACL中加入了DENY ANY ANY,也就是丢弃所有不符合条件的数据包。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虽然我们可以修改这个默认,但未改前一定要引起重视。由于ACL是使用包过滤技术来实现的,过滤的依据又仅仅只是第三层和第四层包头中的部分信息,这种技术具有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如无法识别到具体的人,无法识别到应用内部的权限级别等。因此,要达到端到端的权限控制目的,需要和系统级及应用级的访问权限控制结合使用。

★ 访问控制模型个人学习总结

★ 访问老师作文

★ 磊科路由器访问控制机制如何设置

★ 页面升级访问紧急通知

★ 电话访问员个人简历

★ 访问页面升级紧急通知

★ 紧急通知页面访问升级

★ 寒假乡村访问社会实践报告

★ 走访问需活动方案

使用与控制 篇3

关键词:手机 弊大于利 有效控制 对策

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具有诸多优点,如小巧、便于攜带、功能多、用途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和喜爱。作为中职生,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在手机盛行的今天,很多中职生也追求时尚,用起了手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现在一些人利用手机进行诈骗或者发送不良信息,而中职生正处于价值与人生即将成熟时期,抵御能力和判别是非能力比较低,有的学生甚至还利用手机在考试过程作弊,必须要对此加以引导和教育。

1中职生使用手机的现状

根据我校对2014年9月入学新生进行统计显示:我校学生的手机使用覆盖率为99%,仅有一少部分人由于其他家庭贫困等原因没有配置手机。

2手机使用带来的便利

不可否认,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便利,沟通与联系是手机使用的基本用途。

随着手机GPRS、WiFi功能开通和普及,一是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宿舍随时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等;二是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新闻,利用闲暇时间看电影小说、听音乐、玩游戏,使身心得到放松。

3手机的频繁且无约束的使用,将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当前,我校的学生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好奇心强、约束力差;二是人生观、世界观暂未形成,心理方面尚未成熟。因此在使用手机的时间上,控制力明显不够,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3.1听课质量下降

学生由于自律性较差,上课期间或者发送短信、或者使用QQ、微信进行聊天,或者浏览网页。种种因素造成学生听课过程心不在焉,听课效果下降。

3.2沉溺网络,有碍于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对网络获得的信息不能自我过滤,不能自我分辨,极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一旦学生接触到不良言论,不予以及时疏导,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健康生长。

学生喜欢使用手机看言情类的小说,将催生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爱情观,而学生由于好奇便付之实践。早恋的学生利用手机秘密交流,老师、家长难于察觉。

3.3影响睡眠和发育,不利身体的成长

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较幼嫩,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造成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

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此外它还是致癌因子,能诱发白血病和肿瘤。15~18岁的青少年器官正在发育阶段,手机辐射会让器官产生变异或者功能退化。由于手机广泛使用历史过短,尚有一些潜在的弊端未被科学家发现。

3.4同学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

玩弄手机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舍友或者同学之间沟通、交流在减少,同学之间容易产生隔膜,日积月累的矛盾必然激化。

3.5潜在的危害

3.5.1充电行为。手机充电时,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差,在充电过程中随便摆放,充电线之间互相交叉,电座板的使用呈现饱和状态,手机充电也有短路的可能,是学校安全的一大隐患。

3.5.2手机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手机价格往往不菲,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够,且容易外露,给无法分子创造可趁之机。

3.5.3学生在发泄不满时,由于未能有效进行情感的伸张,往往借助QQ以及微信发泄个人看法,悲喜之事喜欢在个性签名上提及,容易造成个人的隐私暴露,容易被社会无法之徒所利用。同时,我们关注到,学生极易喜欢在聊天工具上对某个同学进行语言上的人身攻击,这将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

4对策和解决办法

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存在的不争的事实,如何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是当前中职卫生职业教育的一个大难题。下面就笔者切身体会以及管理过程采取的一些办法进行探讨。

4.1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让学生意识到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课外时间与校外同学、家长进行必要联系是应该的,利用课外时间听音乐、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都是可以的。但在上课期间应关机,以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

当前“慕课”概念已得到官方的认可,打造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平台、创建自我学习自我批判新模式将成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手机终端进行学习和考试,吸取营养。

4.2要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自然会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为了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笔者现行尝试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4.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如开展球类比赛、演讲、棋类比赛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辟爱国、科普等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讲座,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扬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

4.4班主任和家长要建立沟通机制

为了确保学生的听课质量并彻底改变学生沉溺于手机网络的现状,班主任需跟家长建立常沟通常联系的长效机制,一是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现状;二是了解学生是否存在网恋等行为;三是及时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动向,及时讲解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4.5学校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手机管理

4.5.1加强手机充电的管理

本文3.5.1中提到,频繁的手机充电,不仅浪费学校的电力资源,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充电规章制度,严格限制充电时间,规定充电次数,如每周1次(完全够一周内接、打电话使用)。也可实行收费充电政策,充电过程派专人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5.2建立有效的巡查制度

4.5.2.1班委干部的检查,主要负责学生充电频率的登记和建档。如有较大充电频率的情况需报告班长,班长进行谈话和劝说,如有不服从者,上报班主任,由班主任酌情处理。

4.5.5.2学生会干部的检查。主要负责巡查,上课或者自习课期间检查学生的纪律,若有手机违规行为,经确证后,给予登记,扣除操行量化分并通报批评。晚修期间,经熄灯后,学生当关机睡觉,若使用手机视为违规,学生会可根据规定扣除操行量化分并通报批评。

5结论

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学校、班级管理者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既是安全管理的问题,也是资源浪费和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大难题。在手机使用层面上,要及时地认识到危害,思想上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要注重整合学校的管理资源,在各个环节上下足功夫,下定决心对学生的手机使用加以控制,一方面,确保师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另一方面,让学生进入健康成长的正轨。

参考文献:

[1]刘钦涛.关于中职学生手机管理的三维途径.职业教育研究,2010.

[2]石蕾.关于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潜思考.科技信息,2012.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与检修 篇4

现以电子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为例说明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一般巡航控制系统的操纵手柄有四挡开关的位置, 手柄的端部有按钮, 这个按钮是巡航控制系统的总开关 (CRUISE ON-OFF) , 按下按钮时, 仪表板上的巡航控制系统的CRUISE ON-OFF指示灯亮, 表示巡航控制系统可转入运行状态;如再按一下, 则按钮弹起、指示灯灭, 表示巡航控制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操纵手柄朝下扳动是巡航速度的设定开关 (SET/COAST) 向上推则是巡航速度取消开关 (CANCEL) ;朝转向盘方向扳起是恢复/加速开关 (RES/ACC) 。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1.1 设定巡航速度

为确保行车安全, 巡航控制系统的低速控制点一般为4Okm/h, 也就是说车速低于40km/h巡航系统不工作。设定巡航速度的方法是:第一, 开启巡航控制系统, 按下CRUISE ON-OFF按钮, 踩下加速踏板, 使车辆加速。第二, 当车速达到人为设定值时, 将巡航控制系统手柄置于SET/COAST方位并释放, 这就进入了自动行驶状态, 驾驶员可将加速踏板松开, 巡航控制系统会根据汽车行驶时阻力的变化, 自动调节节气门的开度, 使车速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若驾驶员想加速, 如需超越前方的车辆时, 只要踩下加速踏板即可。超车完毕后再释放加速踏板, 汽车便又恢复到已设定的巡航速度行驶。

1.2 取消设定巡航速度

需取消设定的巡航速度时, 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 将巡航控制系统操纵手柄置于CANCEL方位并释放。第二, 踩下制动踏板使汽车减速。第三, 装备MT (手动变速器) 的汽车, 踩下离合器踏板即可;装备有AT (自动变速器) 的汽车, 将选挡杆置于空挡。

当汽车的行驶速度低于40km/h, 则设定的巡航速度将自动取消;而如汽车减速后车速比设定的巡航车速低时, 巡航控制系统也将自动停止工作。

此外, 汽车行驶时设定的巡航速度如不是由上述原因而自动取消, 或仪表板上的巡航控制CRUISE ON-OFF开关指示灯出现闪烁现象, 则表明系统出现故障。

1.3 设定装备AT (自动变速器) 的汽车加速

将巡航控制系统操纵手柄置于RES/ACC方位并保持手柄不动, 此时车速将逐渐加快, 当车速达到要重新设定的巡航速度时释放手柄。这种加速的方法与前面所述设定巡航速度的操作方法相比, 所用的时间较长。

1.4 设定装备AT (自动变速器) 的汽车减速

将巡航控制系统的操纵手柄置于SET/COAST的方位并保持手柄不动, 此时车速将逐渐减慢, 当车速降至所要求的设定速度时释放操纵手柄。这种减速方法与踩制动踏板减速相比, 减速度要小。

1.5 恢复到原来设定的巡航速度

将巡航控制系统操纵手柄置于RES/ACC方位, 汽车可恢复到原设定的速度做巡航行驶。除非车速已降至40km/h以下或低于设定速度的差值在16km/h以上时, 巡航控制系统自动停止工作。

2 巡航控制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巡航控制系统在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为了让汽车获得最佳控制, 遇交通拥堵的场合, 或在雨、冰、雪等湿滑路面上行驶及遇上大风天气时, 不要使用巡航控制系统。⑵为了避免巡航控制系统误工作, 在不使用巡航控制系统时, 务必使巡航控制系统的控制开关 (CRUISE ON-OFF) 处于关闭状态。⑶汽车行驶在陡坡上若使用巡航控制系统时, 则会引起发动机转速变化过大, 所以此时最好不要使用巡航控制系统。下坡驾驶中, 须避免将车辆加速。如果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较设定的正常行车速度高出太多, 则可省略巡航控制装置, 然后将变速器换成低挡, 利用发动机制动使车速得到控制。⑷汽车巡航行驶时, 对装备MT (手动变速器) 的汽车切记不能在未踩下离合器踏板的前提下就将变速杆移置空挡, 从而造成发动机转速骤然升高。⑸使用巡航控制系统要注意观察仪表板上的指示灯“CRUISE”是否闪烁发亮, 若闪烁就是表明巡航控制系统是在故障状态。发现故障状态时, 应停止使用巡航控制系统, 待排除故障后再使用巡航控制。

3 巡航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基本方法

3.1 部件的检查

当巡航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 首先应进行直观检查。检查巡航控制系统的线束及插接器是否完好, 部件是否丢失或损坏等。直观检查后一般应进行故障自诊断, 其内容包括巡航控制系统状态指示的检查、读取故障码、输入信号检查、取消信号检查等。

在进行故障自诊断时, 如果读取到故障码, 应进行故障码诊断, 以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如果没有读取到故障码, 可按照故障征兆进行故障诊断。

3.2 诊断电路的检查

关于从严控制招待费使用的通知 篇5

关于从严控制招待费使用的通知

队属各单位、各科室:

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认真执行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树立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和艰苦朴素的观念,遏制近年招待费用快速上涨的势头,制止无序招待、超标招待的现象,现就控制招待费使用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控制招待费总额。各单位招待费用,必须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在政策允许的限额内开支。各单位要联系本单位实际,进一步完善招待费管理制度,制定招待费总额控制目标,单位主管领导要真实掌握招待费用开支情况,不得违规开支及突破规定限额。

二、严格限定招待范围。单位招待费用,应主要用于招待本单位以外的公务来客及对外业务活动,禁止公款招待私客,禁止借招待之机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及进行其他活动。

三、严格规范招待用餐审批。大队各级外部接待审批坚持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外部用餐必须经行政主要领导审批。大队内部应严格执行工作餐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及基层单位领导到机关办事一律在食堂用餐,各单位、各部门不得借各种理由安排内部人员在外用餐。严禁大队内部人员间的相互宴请,特殊情况必须向行政主要领导直接申请,经行政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由接待部门统一安排。机关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六普大队业务招待费管理规定》审批流程进行接待审批。

四、从紧控制招待标准。各级单位应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内部工作餐原则不安排烟酒,外部接待不得使用超标烟酒。在对外接待过程中,各单位应合理安排,不得重复接待、多头接待,减少接待陪同人员。公务接待应坚持简朴、适度的原则,严禁各级领导干部在接待过程中讲排场、比档次。外部接待礼品坚持有特色、不奢侈的原则,不得馈赠高档烟酒及奢侈品,特殊情况必须按规定填报审批单,经大队长审批后方可购置。各单位应尽快制定相关接待标准,并报大队办公室和计划财务科审批、备案。

五、加强招待费票据入帐报销管理。招待费用报销需持业务招待费申请单、正式发票,填写支付单报销。对于突破规定限额和手续不齐的,不予报销。计划财务科根据局批复的业务招待费预算额度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坚持不超时间进度的原则。

六、严肃招待费管理纪律。因工作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招待费过高的单位,要在全队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或追究单位主 2 要领导的责任;弄虚作假、中饱私囊的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

招待费的使用是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应本着对群众负责、对单位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六普大队业务招待费管理规定》及《内控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确保招待费使用的合理、合规。

特此通知。

控制食品细菌检验箱的使用误差 篇6

关键词:食品细菌误差细菌检验箱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7-01

食品细菌检验箱作为卫生装备用于食品卫生监督及食品检验,是基层单位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中心近几年开展对此箱使用的培训工作。针对检验结果常常出现的误差,我们反复进行总结和验证,收到了一些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检验标本为随机抽取的食品样品3份。使用营养琼脂作为培养基。检验仪器为磁力搅拌器,无菌培养皿,细菌检验箱,振荡器。

1.2方法。各个样品称取10g,放入无菌锥形瓶内,加入90mL无离子水,磁力搅拌分别为40min。并稀释成10-1-10-7的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溶液。倾注平板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各个平行样品相应稀释液中各吸取1mL,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待培养基表面干燥后,将平板倒置于35-37℃培养箱中培养24h。平板涂布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各个平行样品相应稀释液中各吸取200uL涂布平板,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将平板倒置于35~37℃培养箱中培养24h。

2结果

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合生素中芽孢桿菌检出量的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不同方法获得的细菌菌落数量有差别,倾注平板法相较平板涂布法检测的菌含量多,但基本在20%的误差范围内。平板计数法操作相对简单、快捷且影响因素较少。倾注法培养基营养分布较均匀,对部分蔓延菌落能控制,但对操作人员熟练程度要求相对较高。

3讨论

为了解决检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这一难题,首先要考虑如何准确选择样品稀释度。如果对样品污染程度估计过高而选择较高的稀释倍数,可能导致生长的菌落过少而失去计数意义;相反,如果对样品污染程度估计不足而选择较低的稀释倍数,菌落数过多呈叠加或融合生长而导致无法计数。如果是针对食物中毒的回顾性微生物检验,则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1]。正确的做法是:遵照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以及对标本种类、污染情况的估计来选择适宜的稀释度,结合检验目的来确定。如果只需检验该食品细菌数是否超标,只须做一个稀释度即可;如需得出具体数目则须做3个稀释度(以10倍递增),对于污染食品至少要选择3个以上的稀释倍数(以10倍递增),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掌握培养基煮沸时间检验箱大多检验方法在常规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上进行了改良。正确的操作是将已加入琼脂培养基的试管放入水中煮沸15min。一定要守时,不要提前中止。在此期间,沸腾的琼脂随时会因内部压力增大而从试管内喷发出来,造成人员伤害。因此,用于煮沸试管的器皿(本箱提供的是电热杯)一定要加盖,并要等到沸腾停止后再开盖取出试管。做大肠菌群测定时,检验箱将传统的试管法改良为新发酵盒法,待检样品不用再进行稀释,操作简便、易行。但因煮沸蒸发水分而导致培养基容量减少达不到发酵盒刻度,需在煮沸前适量增加水量以补充不足。准确控制加样时琼脂温度加待检样品(以下简称加样)时琼脂温度的掌握和加样动作的速度都是影响试管斜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最后细菌计数能否准确的一个关键阶段[2]。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5℃,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多数细菌在55-60℃经30-60min后死亡,而琼脂在45℃以下时凝固成胶冻状[3]。因此,加样时培养基温度既不能高于55℃又不能低于45℃,而此时培养基的温度无法靠温度计来准确测量,只有通过手测法来估计,一般以手握试管感到热但不烫手为宜,此时温度约在45℃左右。人体对温度的感觉有一定的差异,可事先对已知水温进行反复训练、体会后,才能准确把握加样时温度。切忌在50℃以上加样。如试管内琼脂温度未达到45℃时加入待检样品,会导致琼脂很快凝固,来不及制成斜面。经验及技巧为了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除了以上影响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3方面:一是培养基的浓度一定要够,在具体要求的误差内,宁多不少,否则会因营养不够细菌生长不良或不生长;二是煮沸时间一定要达到15min,以便各种成分能够充分混匀溶解,并达到灭菌效果,否则也会影响待检细菌的生长;三是加样时要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以保证细菌能分散生长,既要混合均匀,又要速度快,而且还不能出现气泡。可以匀速上下颠倒试管3-4次,切忌用力摇晃。总之,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减少使用误差,提高其准确性,才能使细菌检验箱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时要注意各个环节来确保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为食品卫生和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今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方向会是:①采用快速和大批量的检验方法,来提高检验效率;②形成标准化的实验条件;③提高和保证检验的精度和灵敏度。

参考文献

[1]舒柏华,孙丹陵,王胜利.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生物发光快速分析技术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83-484

[2]张洁梅.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2):221-222

皮带机控制系统的使用与改造 篇7

随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作为港口装卸的辅助设备,皮带机的更新换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南京港惠宁公司自2010年以来,新上及改造皮带机30余条,投资3个亿。惠宁公司主要装卸任务以大宗散货为主,如矿石、煤炭、铜精砂等。随着装卸工艺的不断优化改进,对皮带机控制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

1皮带机运行方式

按照工艺流程,多条皮带启动时,为避免上条皮带上物料堆积到下条皮带上,要求按逆送料方向顺序启动;停止时,为使皮带机上不留剩余物料,要求顺物料流动的方向按一定时间间隔顺序停止,排空物料,避免皮带带载启动。当某段皮带发生故障时,上游的所有设备应立刻停止运行,下游设备则继续运行,直到排空物料。皮带机设有紧停拉绳开关、跑偏限位开关、速度检测、防纵向撕裂保护和漏斗堵料等装置,当装置动作发出故障信号时,PLC控制皮带机停止,并显示和报警。

2皮带机控制方式

皮带机控制系统操作方式分为中控室自动操作方式、中控室集中手动方式和现场操作方式。通过中控制操作站上位机画面上的选择开关和现场操作箱内的选择开关,可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当按下紧停按钮开关后运行设备全部停机。在各种操作方式设备运行中,所有设备的状态信号均能在上位机画面上显示,见图1。

2.1中控室自动操作方式

当中控室选择开关处于现地无效位置和现场操作箱选择开关处于中控位置时,中控室可完成自动操作方式,就地控制箱选择开关在中控室上位机画面上有显示,该操作方式能完成以下控制功能:

(1)流程设定和选择。中控室操作员根据当班调度的生产指令,选择相应的流程后,中央控制系统的PLC能把流程信息等信号送至有关的单机。流程的所有保护信号如拉绳、跑偏等信号均能在中控室上位机画面上显示,如图2所示。

(2)流程启动和停止。流程选择完成,并确认各单机准备完毕和各转运站相关分叉漏斗等装置处于正确位置后,启动所选择流程中的皮带机系统。启动前,操作员通过皮带机沿线扬声器播放两遍流程预告,随后给出30 s声光报警。启动顺序为逆料流启动,正常停机时,流程的停止顺序为顺料流停机。

(3)故障停机和紧急停机。作业过程中如设备发生故障,故障设备和上游设备立即停机,下游设备待物料排清后顺序停机。中控室上位机设有流程紧停按钮,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中控室操作员可操作紧停按钮使皮带机紧急停机。停机信号在中控室和相关单机操作箱上显示,如图3所示。

2.2中控室集中手动方式

当中控室选择开关在现地无效位置和现场操作箱选择开关处于中控位置时,中控室操作员可根据现场反馈的实际情况,通过上位机画面逐个启动设备,待该流程涉及的设备全部启动完毕后,再选择流程连锁功能,则该流程同样具有连锁控制关系。当遇有故障时,处理方式中控自动操作方式相同。

2.3现场操作方式

现场操作方式主要用于现场测试及维修后测试皮带时使用。该操作模式下皮带机仅具有紧停及跑偏开关保护,其他功能均失效。该方式要求现场操作箱就地/远程开关处于就地位置,可通过皮带机操作箱上启动、停止、紧停、故障复位灯开关及若干指示灯进行皮带机的操作。

3皮带机控制系统改造及效果

惠宁公司706~708泊位的皮带机控制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的方式。上位机由3台位机组成,其中1台为工程师站,2台为操作员站,互为备用。PLC工作站采用AB公司Control Logix系列的1756-L6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远程站采用工业光纤controlnet总线热备的方式,对6#,7#,8#变电所和转运站设备、各条皮带进行控制。通过controlnet网络还可以在中控室对软启动器的各项参数进行修改。这种组网组成方式系统设定灵活、扩展方便。Control Net光纤环网双网冗余可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主用网络发生故障时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网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该泊位前期共有7条流程,后期根据生产需求,陆续增加了配煤流程和与709系统的互通流程。以配煤流程为例,根据所需的配煤比例,斗轮机的斗轮驱动装置改为无极调速,取料时选择相应的速度取料。为保证配比的正确,当配煤流程中所涉及到配比的某一条皮带机发生故障时,该流程所有涉及到配比的皮带机立即停机。

使用与控制 篇8

如何使用以及注意哪些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产品的结构

右面为三种按钮的实物图。右图是单联按钮, 中间图是双联按钮, 左图是三联按钮。

矿用防爆控制按钮材质均为铸铁材料, 由接线腔和主腔两部分组成。单联按钮上盖只有一个按钮, 接线腔有2个接线端子, 主腔装有1个按钮。双联按钮上盖有红、绿两色控制按钮, 接线腔有3个接线端子和内接地螺栓, 主腔装有2个LA按钮。三联按钮上盖装有红、黄、绿三色按钮, 接线腔有4个接线端子和内接地螺栓, 主腔装有3个LA型控制按钮。红色, 停止按钮。绿色, 启动按钮;黄色, 可逆按钮。外壳底部设有外接地螺栓和固定孔;壳体与上盖、壳体与接线盒, 是以平面隔爆接合面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接线柱按钮控制杆, 是以圆筒隔爆接合面通过紧固件与壳体上盖相连;引入装置用于引进电源电缆。

2使用范围

用于交流50H z、电压36V线路的按钮型号主要有B ZA 1-5/36-1、B ZA 1-5/36-2、B ZA 1-5/36-3等;用于交流50H z、127V电压线路的按钮型号有B ZA 10-5/127-1, B ZA 10-5/127-2, B ZA 10-5/127-3等。后面的数字1、2、3表示控制按钮个数。

型号B ZA 1-5/36-1、B ZA 10-5/127-1的单联按钮, 用于单向点动按钮 (也可当作急停按钮) , 通常用作信号按钮。当点动按钮使用时, 控制回路接常开触头, 即按下接通控制回路即可启动。当急停按钮使用时, 控制回路接常闭触头, 即按下断开控制回路即可急停。此种按钮现在煤矿井下使用的范围很窄, 只在运输上使用, 但也有一定数量。

型号B ZA 1-5/36-2、B ZA 10-5/127-2的双联按钮, 用于单向起动。双联按钮使用的地方很多, 井下用于远程控制水泵、耙装机、电机、绞车等设备。

型号B ZA 1-5/36-3、B ZA 10-5/127-3的三联按钮, 用于可逆起动。主要用于绞车的远程控制。双联按钮和三联按钮均是接在控制开关的负荷侧, 电压较低, 防爆性能好, 操作安全, 因此广泛使用, 相应数量较多。

3使用环境

由于煤矿井下原本就潮湿加上煤尘大, 防尘洒水, 不可避免设备设施淋水, 加快了设备设施的锈蚀速度。控制按钮使用频繁, 内部配件也容易损坏, 根据井下设备的防爆要求, 必须定期维修才能复用。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 要延长控制按钮的使用时间, 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管理, 使之保持完好以满足井下生产的需要。由于按钮外壳是铸铁材质, 虽然坚固但易锈蚀, 而内部接线柱和按钮较小损伤。如果使用不当按钮往往接触不良或内部件损伤。按钮是否完好和正常使用必须细致的检查才能确定, 常规检查按钮遵照以下几项要求: (1) 导电接触部件要完整可靠; (2) 电缆引入、引出线压紧并可靠密封; (3) 内外接地良好; (4) 按钮操作灵活; (5) 防爆间隙符合要求 (防爆间隙不大于0.4m m) 。

除此之外, 首先要检查的是按钮外壳及连接螺栓锈蚀程度, 若是锈蚀严重, 就要进行处理;防爆面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如果按钮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就不能成为完好设备, 就不能下井使用。因此, 按钮的修复也必须以此为标准。

煤矿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 节约资金, 把按钮的复用也列入其中,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也是减小资源的浪费。使用和维修过程中, 如果善于管理, 减少按钮的更换频率和维修产生的费用, 应该节约不少资金, 这就需要用制度约束职工的浪费行为: (1) 提高职工节约意识, 明确任务指标, 把生产和成本相结合, 使职工认识到成本高效益低的经营意识。 (2) 建立奖罚机制。给使用单位制定使用指标, 超者罚款, 省者奖励。 (3) 人为摔砸按钮或使用不当造成按钮无法使用的要重罚。 (4) 延长按钮使用时间的, 给予适当的奖励。 (5) 维修按钮的单位或个人, 考核维修费用, 并对维修材料适当控制。视按钮损坏程度相应消耗材料的多少和修复的数量, 均纳入绩效工资考核。 (6) 考核维修材料采购员。如果因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按钮无法使用, 或与供应商勾结抬高材料价格, 要严肃处理材料采购员。 (7) 把生产成本分解到使用和修复的各个环节, 使职工有主导意识和责任感。

究竟能省下多少钱, 还取决于按钮的损坏程度和修复消耗的材料费用以及人工工资。以三联按钮为例, 买件新品需要180元左右, 而修复需要的配件和材料费用最多100元, 加上人工工资30元, 至少节约50元。双联按钮、单联按钮虽然新品价格较低, 但相对修复消耗的材料更少, 节约的资金几乎相等。如果按钮损坏较小, 修复消耗的材料少, 维修费用相应下降, 成批量修复还是能节省大量资金的。

摘要:随着煤碳价格的下滑, 煤矿企业为降低成本, 把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 矿用控制按钮的复用列入其中, 做好矿用防爆控制按钮的使用和修复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矿用,防爆控制按钮,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

[2]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监察分局.煤矿常用安全标准规范汇编, 2012.

使用与控制 篇9

医疗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随着医疗器械使用寿命的临近、使用人员操作不当、维修工程师维修保养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如何加强临床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就显得尤为突出。

1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体系

传统的医疗器械风险控制与管理只局限于医院设备管理部门,且只注重维修结果,认为只要解决故障能继续使用即可,往往疏于填写维修记录、忽略故障产生的原因、缺乏使用安全风险意识。长期以来,由于医院管理层没有足够重视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管理,而设备管理部门因人员紧张而疏于管理,临床又缺少相关组织人员监管,导致很多医疗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医疗设备故障和使用不当有关。所以医院建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其体系成员应包括医院领导层管理人员、质控办、院感办、医务部、护理部、临床使用医护人员以及设备管理部门医学工程人员等,同时建立相关机构、制度,负责对重点在用的医疗器械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控制、定期监测[1,2,3],以保证医疗设备安全、有效地应用。

2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来源

医院常见的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来源:①医疗设备在使用前未自检,致设备出现故障;②使用前培训不到位;③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使用流程操作;④带有放射源或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的医疗设备造成的使用安全风险;⑤各设备的组合相互之间产生影响造成的病人或操作人员的使用安全风险;⑥不重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⑦医疗设备清洁、保管不善;⑧未经用电部门批准擅自领取、使用电源插座,而引起的医疗设备超负荷用电事故;⑨使用前未检查医疗设备电源线有破损、接头处有电线外露;10将液体放置在有源医疗设备的上方,致漏液损坏设备;11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没有相应的上岗证或上岗证已过期;12操作人员把110 V或24 V的低电压用医疗器械接到220 V的电压线路上;13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未严格按要求清洗、消毒或者灭菌;14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15设备出现故障时停机检查修理,但未挂上“正在检修、请勿使用”的标牌,而造成再次使用;16碰到设备起火,一时无法判明原因,未切断电源再灭火;17使用医疗器械时,未先插电源插头,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未先关掉电器开关,后拔电源插头,在插、拔插头时,手未握住插头绝缘体,并使劲拔电源线。以上例举的17项均可造成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

3避免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的措施

(1)加强医疗设备在使用前的技术验收。对所购设备的品牌、型号、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记录。主要分2部分:①资料验收。根据医院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货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将设备的商检报告、进口许可证、进关材料、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合格证等资料收齐,并根据设备配置清单逐一清点;②设备验收。设备对地漏电流测试,通电试机,对医疗设备所要完成的医疗目的进行检测,功能参数是否能设定完成、报警设置是否灵敏、日常维护内容等[4]。验收完成后,填写验收报告,对设备登记编号,资料入档。

(2)加强设备使用前、中、后期的相关培训。对所购设备验收完成后通知厂家资深T.程师到现场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管理部门工程师、护理部相关人员、临床日常清洁保养保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参数设置、使用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常规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计量要求、消毒清洁等,培训结束后做好相关培训记录。每年按照临床实际需求,邀请厂家对一些重要的设备(如急救设备、生命支持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开展全院培训课程,并实施考核。

(3)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根据培训内容及设备说明书制定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相关注意事项[4]。制作完成后挂于设备醒目处,供操作人员和保管清洁人员参考。

(4)制定医疗器械预防性维修(PM)计划,进行PM保养。对现有的医疗器械制定维护保养计划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流程图,见图1。预防性维修保养能主动发现、排除设备故障隐患,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危害,进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安全风险[5,6]。

本文结合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实际情况,提出以医疗器械风险评估系统为基础的PM方式,根据医疗器械评估风险系统对设备在临床的功能、故障风险、预防性维护作用等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标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7,8]。监护仪风险评估表,见表1。

注:建议PM保养频率:每年半1次。总分在10分以上(含10分)的设备每半年进行1次PM。总分在10分以下的设备定每年进行1次PM。

(5)制定安全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专人监测。对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分类,把急救设备、生命支持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列为重点监测对象,设计安全监测记录表,每月记录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来源次数,供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小组进行分析。安全监测纪录表(以电子监护仪为例),见表2。

4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控制实践

医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小组每半年收集各临床监测记录表格,连同监测人员共同分析不同医疗设备在半年内主要的使用风险来源及发生的次数,分析发生的相关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我院2011年电子监护仪为例,上半年使用安全风险来源主要体现在①、③、⑥、⑦、⑨、15、17项。通过分析发现造成风险来源的主要原因有:①有些医疗器械自检通过,但有一些小的报警,不影响使用,操作人员忽视此类报警;②设备故障报修后,忘记挂标示,引起故障设备再次被误用;③清保管洁人员未按照规定消毒清洁,导致导联线绝缘层脱落,出现干扰波形;④临床护士流动性及使用随意性比较大等。下半年通过一系列持续改进措施,电子监护仪使用安全风险次数明显下降,甚至大部分发生次数为零。

5总结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问题一直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医疗设备的上市都要经过国家相关机构的安全验证和严格审批,但是多种因素使得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曾预料到的风险和后果,从而影响病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通过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由于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来源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确保病人与操作人员的安全。

摘要:本文分析了医疗器械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安全风险的来源,提出了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引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医疗器械管理,使用安全风险,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顾成雄.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2(3):222-224.

[2]李伟.现代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9,(6):26-28.

[3]张素敏.国内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6):442-447.

[4]刘剑.医疗设备全程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6):80-81.

[5]晁勇.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预防性维修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6):73-74.

[6]6李怡勇,米永巍,郭赤.建立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和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0,(8):126-127,129.

[7]汤黎明,吴敏,于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31-33.

浅谈企业管理费用的使用与控制 篇10

关键词:管理费用,可控费用指标,使用与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能源建设仍然处在相对重要的地位。作为煤炭生产企业, 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尤显重要。围绕集团公司“管理质量提升年”的战略目标, 遵循“团结协作、严细管理、超前思维、做大做强”的工作思路, 在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同时, 对管理费用的使用也应做到相对的合理控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贯彻厉行节约的原则,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是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必要手段。

一、建立机制, 构筑管理费用管理体系

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为达到依法管理, 收支有度、使之符合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 为降低管理费用的开支和提高管理费用的运用效果, 必须建立健全管理费用的管理制度。

(一) 细化管理费用指标,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机制

完善管理费用指标承包管理机制, 将指标逐月分解到各部门。通过对费用指标的细化分解, 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 逐渐形成“分级负责、分类控制、层层保障、逐级落实”的精细管理体系, 从费用的分解、控制和考核, 实现“谁负责、谁控制, 谁节约、谁受益”的管理机制, 确保责任分解、奖惩考核和管理权限到位, 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分解可控费用指标, 建立预算管理机制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将差旅交通费、办公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运输费和宣传费等可控费用, 分解到各部门控制使用, 财务部门将全年费用指标分解到月, 总额控制、月度考核、年末奖惩兑现。明确各部门的年度和月度考核指标,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宏观调控、动态管理”的调控体系, 使各部门在开展经营活动, 进行自我控制, 有了指标数量化的明确标准, 为公司的指标考评提供了依据。

(三) 科学合理使用管理费用,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管理费用的运用效果, 使之符合科学、合理、节约使用的原则, 在编制当年预算指标时, 考虑费用指标的可行性、可比性和科学性, 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分析, 结合本企业不同时期动态的费用支出情况进行了编制。同时, 完善费用支出审批的程序化、制度化, 严格费用指标归口管理, 做到费用支出用前有预算, 执行过程有监督, 执行情况有分析、执行结果有考核, 杜绝费用支出无预算使用现象。

二、抓住重点, 确保管理费用合理有效控制

控制活动就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 是管理费用的使用与控制的过程, 对管理费用进行预算管理, 利用预算对各部门的费用支出进行分解、控制和考核, 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使用, 完成管理费用的控制目标。

(一) 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

贯彻执行财经纪律、财务法规, 严格执行公司财务审批程序、资金预算管理、经费控制管理等办法, 严格审核、层层把关。一是授权批准控制, 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二是权限统一, 财务收支权限的授权应当体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不能将单一的财务收支审批权经办权同时授权多个人, 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三是职权分离, 财务收支的审批人与经办人职务分离。

(二) 严格管理费用的核算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 一是建立库存商品和油料备查账, 外购商品全额入库、分类管理, 对出库商品及时办理出库手续, 认真核对, 分期盘点;二是及时准确的完成会计核算的日常工作, 从基础工作做起, 认真处理各项会计业务, 提高公司会计基础管理水平。

行政办公用品的使用, 一律采用计划采购、登卡使用, 按照组织设计原则, 合理设置各职能部门, 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选择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 由综合办公室统一集中管理, 综合办公室针对业务招待费, 建立统计台账, 根据工作制定招待标准、招待档次和陪餐人数, 在业务招待费的使用上, 做到严格把关、严格控制。

车辆费用的管理, 实行单车核算、单车考核, 车辆修理统一在指定的修理厂进行修理维护, 油料消耗实行加油卡的管理模式, 杜绝浪费, 节约费用。

(三) 按企业管理部门合理划分责任中心

针对公司各项费用支出, 结合各部门年度费用指标和月度费用指标, 严格审核, 控制使用, 做到事前有预测, 事中有控制, 事后有分析, 如遇特殊突发事件超出年度预算、月度预算控制比例的开支项目, 则由开支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原批准机构审议通过后实施, 确保费用预算的可靠性、严肃性和准确性。

三、促进实效, 提高管理费用管理水平

实施严格费用管理, 确保费用有效合理控制, 就要本着“抓源头、管过程、严考核的原则, 制定出一套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使之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强化费用的事前控制和事中管理, 在费用管理方面始终坚持以事前控制为重点, 使成本管理重心前移, 增强费用使用的针对性、目的性, 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益。

使用与控制 篇11

关键词:规划;使用兼容性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15-02

基于土地使用兼容性的重要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城市规划中土地使用兼容性。

一、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是指土地使用性质的宽容范围,一般以“允许设置”、“有条件的允许设置”和“不允许设置”来表示,因此有时也称为“土地使用相容性”或者“建设用地适建性”。土地兼容性控制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弹性、活力和可操作性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中国城市建设控制与引导层面上的规划管理与设计工作,它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规划范围内地块上的土地开发利用做出具体规定,表现为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用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处在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联络环节”性质的规划编制层面,同时也是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相衔接的重要环节。

土地使用兼容规划本身的不完善,难免给土地使用规划管理带来了困难,使土地开发脱离了规划的有效控制。因此,研究与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管理,对于我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我国当前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存在的问题

1.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地位不清、体系不全

在中国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中,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控制,在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阶段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控制在中国的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上没有赋予应有的法律地位,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因此,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的不完善是中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失控的重要技术原因之一。

2.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趋于程式化,科学性和适应性大打折扣

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上,很多规划设计作品和方案均采用建设用地的适建表来规定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控制,很少考虑规划基地的差异和规划项目的性质而随意套用。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特色,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区块地段上差异也极大,因此在进行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时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3.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公众参与不够,无法实现动态控制

目前控规的编制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规划过程,很多经济、社会、环境等需要定量定性综合分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和解决,结果造成在确定土地利用的细分和兼容性控制时,完全由规划师或者领导主观决定,无法实现动态监控。

三、强化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1.规范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相关法规制度

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在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与实施阶段应当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从法律地位、技术措施和操作层面上提供有效保障。在规划编制方面,建议将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以强制性内容纳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要处理好前后的衔接和深化工作,真正将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落到实处。在技术手段方面,必须制定定量定性的土地兼容决策依据,从兼容原则、兼容标准、兼容方式等方面提出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思路与方法。

2.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工作,合理确定土地兼容性控制范围和控制方法

(1)土地使用性质的确定和兼容性控制最主要取决于城市功能结构的布局与安排。(2)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控制。(3)土地使用性质的确定和兼容性控制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相关,包括城市景观环境、城市形体空间环境、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等。

3.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重点是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是城市规划建设中最常见的两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优化城市整体布局、调整用地结构、完善设施配套,由此推动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城市建成区外围进行,后者则在建成区内进行。

4.从规划项目和规划基地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新增用地类别

任何规划项目都有自身的实际状况和条件限制,因而其规划目标也很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有的可能涉及整个规划基地,有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这些用地可以根据项目功能需要进行用地细分,甚至可以考虑新增用地类别,更有利于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四、总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城市规划确定的每块城市土地的使用性质,是根据城市用地的区位条件、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受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活动需求所制约,也受到市场供求调节机制的影响。因此,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如何确定具体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尊重城市规划区内的实际状况和区内外的综合影响因素,又要全面考虑城市近远期规划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一体化和最大化。从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益,从空间布局上落实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

[1]吴青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外建筑,2010年5月.

[2]曾新春.土地利用弹性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实践——以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为例.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年9月.

作者简介:

汪鹏飞(1990.03—)男,湖北黄石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方向。

使用与控制 篇12

随着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大量数字化医疗设备进入到各级医疗机构,国内各大医院纷纷在新建或已有传统手术室基础上建设全新数字化手术室,如我院最新安装了集机器人X光造影系统、滑轨能谱CT、术中导航系统、智能手术床及腔镜系统为一体的数字化双复合智能手术室。在这些复合手术室、机器人手术室和导航手术室中,各类数字化医疗设备高度整合协同工作,开创了医疗技术的新时代,同时也带来了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风险的新问题。本文以各医院普遍使用的内镜设备为对象,研究其在数字集成环境下使用安全风险的特点,在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人员、设备、水电气、消毒和周边设备等方面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内镜安全风险管理保障体系,提高数字集成环境下内镜设备使用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1 数字集成环境下内窥镜使用中的安全风险分析

医用内窥镜技术在微创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今临床诊断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1]。内镜设备属于侵入性的诊疗器械[2],利用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创介入人体的III类诊断/治疗用医疗设备,内镜设备除了能深入外通式管道脏器(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闭合式体内镜穴(胸腔、腹腔、关节腔)进行观察诊断、活体取材,还能进行肿瘤切除、疏通梗阻和介入治疗等。数字化手术室中一般都配备有内镜系统,包括腹腔镜、胸腔镜、泌尿腔镜和关节镜等。ECRI2015年颁布的十大医疗风险中,内镜风险排名第四,在我国医疗器械分类中,内镜设备也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内镜使用的安全风险较高,加强医院内镜使用安全风险管理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1.1 来自内镜设备的安全风险

内窥设备是应用光、机、电、计算机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产物,往往具有设计精密、结构复杂和技术综合程度高等特点。内镜设备带来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镜设备固有的风险:内镜设备属于侵入性医疗器械,在我国医疗器械分类中是三类医疗器械,设备本身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风险以保证内镜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

(2) 内镜设备故障带来风险:内镜设备属于光学、机械、电子、信息等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医疗器械,设备故障会引起诊疗暂停或医疗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医疗安全事故。如镜头破损、漏水等,易造成患者感染或损伤。

(3) 内镜设备使用老化带来风险:内镜设备是由易损耗零件组合而成“高级医疗消耗品”,使用年限过长时,虽然还能正常工作,但是元件老化磨损,安全性能下降,如钢丝老化磨损,易造成患者腔道损伤等,危及患者和操作人员安全。

(4) 通道和光源的风险:内镜手术中需要采用气腹、膨宫和光源等辅助设备,这些辅助设备与内镜设备配合使用,辅助设备发生问题也会给内镜手术带来风险,例如光源问题造成手术部位或手术区域过热,甚至有可能引起火灾。

1.2 来自人为操作的安全风险

内窥镜下手术视觉,触觉和操作比起开放手术难度都会大大增加,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其实是内窥镜手术的最大风险。来自人为操作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操作难度高:内镜操作复杂,风险高、难度大,尤其在数字集成环境下,医务人员除了常规内镜的操作,还需要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操作难度较高。

(2) 操作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当缺乏严格的培训时,操作人员不够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特性从而不熟悉设备的操作。另外,当操作人员培训后没有进行反复训练或没有进行严格考核就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导致操作不当也易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

(3) 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医务人员擅自更改或跳跃操作步骤,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极易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例如不执行关机步骤,直接关闭电源导致数据丢失等。

(4) 日常维护保养缺乏:日常预防性维护和保养是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保证应用质量和提高安全性能很重要的两个方面,缺乏应有的维护保养,内镜设备故障发生的风险较高。

(5) 消毒清洗和感控的风险:一些医院由于患者多而内镜设备配置的数量较少,手术与手术之间内镜的消毒时间难以保证,医生关注更多的是内镜所看到的影像,而对内镜检查所引发的医源性感染不够重视,因而内镜设备的清洗消毒问题常被忽略,忽视了潜在的杀手。内镜设备清洗消毒不当,不但可能引发患者交叉感染,也可能造成送气送水不顺畅,甚至损坏设备造成故障。

1.3 来自数字集成环境的安全风险

在数字集成环境中,由于各类精密医疗设备如CT、DSA、C臂机、内镜、无影灯手术床和吊塔等设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整合协同工作,客观上就存在不可消除的安全隐患,在数字医疗技术、区域空间、影像与线缆和数据交换传输等方面存在风险。

(1) 区域和空间风险:在数字集成环境中,多台影像设备,如CT 、DSA、C臂机、手术导航系统、手术麻醉监护系统、无影灯、吊塔系统、多功能手术床和内镜系统等安装于同一区域,手术室空间内设备较多,极易发生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患者之间及设备与医务人员之间的碰撞,对患者、医护人员和设备带来损伤。

(2) 影像与数据交换存储风险:由于数字集成环境中各类医疗设备硬件接口多样化,软件通讯协议标准不统一[3],因此给影像和数据的整合、交换和存储带来较高的难度,易发生影像和数据信息的丢失,带来风险。

(3) 远程教育信息安全风险:数字医疗技术是以医疗设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很多数字化手术室都配备有远程教育的功能,因此在临床信息的安全性和数字医疗技术的准确性方面带来风险。

(4) 计算机和网络风险:医疗终端的操作系统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系统也可能会遭到病毒、黑客的攻击[4]。

(5) 医疗软件设计风险:某些医用软件自身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和漏洞,也很可能带来安全风险,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2 数字集成环境下内窥镜使用安全风险控制

数字集成环境下内窥镜系统安全使用管理涉及内容方方面面,医院实施在用内窥镜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器械维护、器械检测、器械消毒、避免风险成因中的人为因素、不良事件监测以及分析、应用风险分析方法控制风险等。因此,有必要建立数字集成环境下内窥镜安全风险管理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建立内镜安全闭环循环改进系统,首先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两方面进行风险的评价,对可接受的风险将维持管理,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将改善计划或控制管理,形成新规范新模式,进行小样本实验的新实践,作为新示范推广应用,通过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降低内镜使用风险水平。

2.1 建立内镜安全使用风险管理规范流程和制度

参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和完善内镜安全使用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相应内镜管理技术规范,对内镜诊疗质量全过程实施动态控制与管理,建立健全内镜技术的评价和持续改进制度,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技术专业质量考核和临床应用动态考核。

2.2 加强内镜医务人员的培训

内镜设备发展迅速,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智能化的电脑控制以及全自动的数据和图像处理系统,使得内镜设备运转速度快、操作程序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但其给内镜设备使用人员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操作培训是降低内镜使用风险很重要的方面。

2.3 加强内窥镜维护和检测

据统计,80%的设备故障都是由于安装、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引发的中小故障,可以通过预防性维护保养来减少或预防。高效的维护保养管理不仅是保证内镜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医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在内镜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使用不当、缺乏维护保养等原因,将导致内镜设备应用安全水平出现下滑,因此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应用安全状态检测,加强内镜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2.4 不良事件监测和分析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是医疗机构在用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内镜设备安全(不良)监测与报告制度,可以通过“缺陷共享”,发现内镜设备在医疗活动中各个环节的不良因素,有效地降低医疗失误,控制医疗风险。基于安全性信息持续收集和分析的在用内镜风险管理,拆解和分析内镜设备应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风险危害程度进行评估,找出降低风险的方法并实施,通过一个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降低内镜设备使用风险水平。

3 结论

在数字集成环境中,内镜与各类精密医疗设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整合协同工作,存在不可消除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临床医工人员将内镜设备自身的特点与数字集成环境因素相结合,分析和评估数字集成环境下内镜使用安全风险成因,建立内镜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保障体系,从人、机、物和环境多方面进行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保证内镜设备在数字集成环境中安全有效地使用。

摘要:以医院普遍使用的内镜设备为对象,研究其在数字集成环境下使用的安全风险特点,在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人员、设备、水电气、消毒和周边设备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内镜安全风险管理保障体系,提高内镜设备使用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镜,安全风险,数字集成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文光,王春飞,毛坤剑,等.医用内窥镜消毒与灭菌安全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6):113-115.

[2]郑嘉岗,许树长,徐雷鸣.消化内镜工程技术与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44-246.

[3]魏民,傅洪,陈浩,等.医疗设备信息集成技术在数字化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0(6):80-82.

上一篇:创新型企业团队下一篇:地质灾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