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苗使用与管理

2024-09-18

动物疫苗使用与管理(精选6篇)

动物疫苗使用与管理 篇1

疫苗是采用细菌、病毒等通过减毒或杀死的方法而制成的用于动物有机体预防接种, 使动物有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从而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生物制剂。因此, 疫苗的质量与动物有机体是否产生免疫力密切相关, 疫苗质量是否达标以及使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免疫的效果。要想提高免疫的效果, 对疫苗的规范管理和正确使用显得尤为关键。毕节地区常年使用的动物疫苗主要是冻干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现将疫苗的规范管理和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 动物防疫常用疫苗种类

1.1 冻干活疫苗

冻干活疫苗即弱毒活疫苗, 如猪瘟脾淋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鸡新城疫Ⅰ系和Ⅱ系活疫苗、鸭瘟活疫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活疫苗、狂犬活疫苗等。

1.2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苗, 如猪O型灭活苗、猪O型合成肽疫苗、牛羊O型双价苗、禽流感H5N1疫苗、禽流感H5+H9疫苗等。

2 疫苗的管理

2.1 疫苗的运输

运输前要仔细检查, 妥善包装, 防止瓶子破损而散播活的弱毒病原体。运输途中要避免日光直射和高温, 并尽快送到保存地点或预防接种的地点。

2.1.1 冻干活疫苗

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 大量运送应采用冷藏车, 少量运输可装在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中, 以免降低或丧失疫苗的性能。

2.1.2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宜在2~8℃条件下运输, 夏季要降温, 冬季要防止冻结。

2.2 疫苗的贮存

不同的疫苗贮存的条件不相同, 应根据疫苗说明书要求的温度按品种和有效期分类在相应设备中贮存, 避免日光直射和受潮, 保证包装完整无损, 便于辨认其名称和有效期等。在不同的温度下保存, 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期限。

冻干活疫苗一般在-15℃条件下贮存;灭活疫苗一般在2~8℃条件下贮存, 不得低于0℃, 更不能冻结。

3 疫苗的使用

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用途、用法等进行使用。疫苗使用前应置于室温 (22℃) 30 min左右, 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 了解其保存、运输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尤其要注意其保存期和性状, 若疫苗性状不符合其本来性状或疫苗存放已过保存期, 这时则不得再使用。

3.1 了解疫苗特性

根据被接种畜禽的种类、体况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效果选择合适的疫苗。

3.1.1 活疫苗

优点是免疫效果好, 接种途径多。缺点是可能出现毒力返强、散毒和造成新疫源的问题, 贮存运输要求条件高, 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等影响。

3.1.2 灭活疫苗

优点是安全性能好, 一般不存在散毒和毒力返祖的危险;易于贮藏和运输;受母源抗体干扰小。缺点是接种途径少, 产生免疫保护所需时间长, 疫苗吸收慢, 注射部位易形成结节。

3.2 检查疫苗

疫苗使用前要对其进行检查, 看瓶体是否完整、密封, 有无生产日期、有效期以及是否变质等。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没有标签或标签内容模糊不清的;没有产地、批号、有效期等标注的;瓶体破损、不密封, 疫苗内有异物或色泽改变的;过期失效和未按规定方法保存、运输的。

3.3 稀释疫苗

冻干活疫苗注入稀释液后, 需经充分摇振溶解, 直至无沉淀物或颗粒状的物质方可使用;灭活疫苗需充分摇匀至无沉淀即可;冻干活疫苗稀释后或灭活疫苗抽取过后, 需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未用完的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丢弃。

注射器吸取疫苗液时, 若一次不能吸完的, 吸液后针头不必拔出, 用酒精棉包裹, 以便再次吸取, 给动物注射过的针头不能吸液, 以免污染疫苗。

4 小结

(1) 疫苗保存时, 除按相关要求保存外, 要严格记录, 做好出入库登记。

(2) 疫苗接种前, 要对被接种的动物进行临床检查, 保证其临床表现健康。

(3) 疫苗接种前, 要对被接种动物以及疫苗的相关具体信息进行登记, 如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等, 疫苗的种类、产地、批号等, 以便疫苗效价测定的核查和免疫档案的规整。

(4) 疫苗接种时, 防疫人员要随身携带免疫接种反应解救药物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扑尔敏等) , 以便动物出现免疫反应时的及时救治。

(5) 过期废弃疫苗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报批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避免乱扔乱弃。 (013)

动物疫苗使用与管理 篇2

1 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疫苗种类

1.1 病毒性疫苗

口蹄疫疫苗: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牛羊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 牛羊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A型三价灭活疫苗。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JXA1-R株) 。禽流感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苗 (R e-6株+Re-7株) 。小反刍兽疫疫苗。

1.2 细菌性疫苗

布氏菌病活疫苗。

2 疫苗的保管

疫苗应避光、低温保存和运输, 温度过高不利于疫苗保存, 降低疫苗使用效果。疫苗专人保管、分类存放, 有计划使用。对疫苗的生产日期、批号、生产厂家、有效期等逐项登记, 以免使用时取错疫苗。定期对疫苗进行检查, 当发现疫苗异常时, 应取出做废弃和无害化处理。疫苗使用过程中, 必须在允许时间内用完, 否则做废弃和无害化处理。

3 正确的使用疫苗

动物疫苗使用指南 篇3

(1) 密度。绝对的重中之重!每头猪不得低于1.5 m2的空间, 整猪群大于500时, 应该保证每头不少于2.5 m2的空间。

(2) 温差。温度不是关键, 关键是温差。温差每10 min不得超过0.1℃的变化, 超出0.3℃肯定出事。

(3) 卫生。饲养员必须做到每圈猪都定点排粪, 以保证每天冲圈都只让猪圈的一个角落湿, 避免因湿着凉。猪睡觉, 吃食的地方, 用扫把扫, 不得沾水。

(4) 消毒。注意, 不能因所谓消毒而使湿度, 温度失控!猪舍四周消毒比舍内消毒更重要。

(5) 通风。因时因地不断调整通风方式, 但通风的前提是不得使温差失控。

(6) 投药保健。个人是完全抵制, 不管是抗生素的脉冲式给药, 还是什么黄芪类的中药, 都坚决抵制。自从有“药”这个概念开始, 就定义为治病用的, 而不是防病的。并且, 药物的选择, 在没有目的之前, 也显得比较荒唐。

(7) 疫苗。在恰当的时机正确使用优质高效的疫苗, 是传染病预防的关键。

2. 目前, 给养猪业造成损失比较大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目前在我国猪业发展中, 猪病很多, 但主要的疫病有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和一些主要的细菌病。

2006年高致病蓝耳病病毒的出现, 不但引发我国严重蓝耳病的广泛流行, 更加剧了该病在我国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目前在我国蓝耳病阴性的猪场不能说没有, 可谓是屈指可数。

圆环病毒在不同猪场表现不尽相同, 有PCV2感染的猪场不一定表现出猪圆环病毒病, 但有潜在发病的风险和可能。

猪场多发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猪气喘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 这些细菌病的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病毒病没有控制好。

猪瘟仍是目前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的罪魁祸首, 猪场种猪带毒现象普遍, 成为猪场猪瘟的主要传染源, 引起哺乳仔猪、保育猪发病, 种猪繁殖障碍等。加强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是猪场防疫的首要工作。

3. 猪瘟的流行特点有哪些?

(1) 主要表现为局部地区的散发性流行。

(2) 发生已无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3) 向非典型化发展, 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 或呈隐性感染、带毒等。

(4) 经常与一些病毒、细菌性疾病混同感染或继发感染, 导致患病猪临床症状复杂, 出现了既有猪瘟的症状, 又有其他疾病症状的情况。

(5) 由于猪只罹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剂量不足和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原因, 导致猪群出现“免疫失败”现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 母源抗体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 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 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

(2) 母猪带毒则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差, 并能垂直传播给下一代, 从而引起温和型猪瘟。

(3) 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感染可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4) 免疫程序不合理造成免疫失败。不论是常规剂量还是大剂量的一次免疫, 均不能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必须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5) 疫苗效价不足或使用剂量不够。

(6) 猪只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

(7) 不正当使用药物或饲喂霉变的饲料。

5. 猪瘟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有脓性结膜炎;病初便秘, 后腹泻:在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等处, 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 指压不褪色;公猪有包皮发炎, 用手挤压时, 有恶臭混浊液体射出;急性病例, 多在1周左右死亡, 死亡率可达60%~80%;慢性病例, 体温时高时低, 食欲时好时坏,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病猪明显消瘦、毛焦臁靡, 行走不稳。一般病程可达20 d或以上, 死亡居多;小猪有神经症状。

6. 如何进行猪瘟病的治疗?

(1) 用猪瘟高免球蛋白进行紧急注射, 每天两次, 连用3 d;或者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

(2) 使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3) 配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平喘的中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方剂:每头仔猪用白芍子4 g, 黄芩4 g, 大青叶4 g, 知母3 g, 连翘3 g, 桔梗3 g, 炒牵牛子4 g, 炒葶苈子4 g, 灸枇把叶4 g, 用法:水煎加鸡蛋清为引, 一次喂服, 每日2次, 连用3 d。

7. 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类疾病有哪些, 各自具有哪些流行特点?

该类疾病主要包括: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 (蓝耳病) 、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

(1)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 (蓝耳病) :a.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 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b.主要依靠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 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c.目前临床多发的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临床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厌食、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

(2) 猪细小病毒病:a.多见于初产母猪, 经产母猪很少发病;b.母猪一旦感染此病, 可导致连续几年繁殖失败;c.猪场一旦发生本病, 可持续多年发生。d.本病的发生与季节关系密切, 多发生在每年4~10月或母猪产子和交配后的一段时间, 母猪怀孕早期感染;e.本病的感染率还与猪的年龄呈正相关, 5~6月龄阳性率为8%~29%, 11~16月龄阳性率为80%~100%, 在阳性猪群中有30%~50%的猪带毒;f.感染本病的母猪、种公猪及被污染的精液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3) 猪伪狂犬病: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对该病均易感, 因此导致传染源众多, 较难防控;b.传播途径繁多, 可通过消化道、皮肤伤口、配种以及胎盘进行传播;c.常与蓝耳病、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 一般认为, 该病是“无名高热综合征”的一个主要病原;d.临床发病后死亡率较高, 怀孕母猪繁殖障碍。

(4) 猪瘟、圆环病毒等也会引起繁殖障碍。

8. 猪高热病的特点有哪些?

(1) 该病季节性明显:南方省份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 7~9月份为流行高峰期;北方省区疫病出现在7月中下旬, 8~10月份为流行高峰期, 个别省区延伸到12月;与极端天气变化等相关流行病学因子有关。

(2) 该病潜伏期短, 一般4~5 d, 流行范围广, 传播速度快, 首先一部分猪群发病, 继而向其他猪群蔓延。

(3) 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都易感染发病。

(4)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就一个养殖场而言, 发病率高达100%, 死亡率高达50%以上。

(5) 该病病程3~21 d不等, 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

(6) 病猪和带菌 (毒) 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猪及其产品流通以及微生物气溶胶是引起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7) 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猪瘟病毒 (HCV) 、猪圆环病毒Ⅱ型 (PCV-2) 为主。

9. 怎样有效防治猪高热病?

正确使用疫苗,搞好动物防疫 篇4

1 对被接种动物进行调查了解

在疫苗接种之前,应对被接种的畜禽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对那些年幼、体弱、患有疾病和怀孕后期的畜禽,最好暂时不接种。同时在疫苗接种前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的体质,以使疫苗接种产生较好的效果。

2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疫苗接种前,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搞清楚本地区内或周围地区有无疫情,划清疫区、非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界限,然后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在疫区和受威胁区,应对未发病畜禽进行紧急接种。但是应注意,对已受病毒感染处于潜伏期的畜禽,不能再接种疫苗。如有条件,可注射相应的免疫血清,否则会加速疫情的发展。如无特殊疫病的流行,可按计划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一般应在其流行季节到来之前进行。

3 合理安排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否合理是关系到防疫效果好坏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注射过疫苗特别是高度免疫的怀孕母畜,所产的仔畜体内有母源抗体的存在。这种母源抗体,对保护幼畜不受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很有价值。

有些疫苗特别是灭活疫苗,需在第一次接种后间隔一定时间再作第二、第三或多次接种,才能产生很强的免疫力。

在同一地区的同一季节,同种畜禽往往可能有两种以上的疫病流行。如果同时接种两种以上的疫苗,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一般认为,同时给动物接种两种以上疫苗时,这些疫苗可分别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究竟哪些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哪些疫苗不能同时接种,必须通过实验证明,不可擅作主张。一般说来,不应当同时接种几种疫苗,宜在一种疫苗接种完成之后,经过两周以上的时间再接种另一种疫苗。特别应该注意,当几种疫苗联合使用时,要注意疫苗中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品的干扰作用。很多病毒性疫苗,例如猪瘟弱毒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都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如果与弱毒活菌苗同时使用,由于残余抗生素的抑菌作用,势必会影响活菌苗的效力。还有的竟以液体疫苗稀释冻干疫苗,一针注射两种疫苗,这种作法更为不妥。因为液体疫苗大多含有抗生素或甲醛、硫柳汞、石炭酸等化学药物,冻干疫苗多为活毒或活菌苗,二者混合后,疫苗中的病毒和细菌很容易被杀死,从而造成疫苗效力降低乃至失效。

4 正确选择疫苗接种途径

每种疫苗都要求一定的接种途径。多数疫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法。皮下部位之所以常用,是因为疫苗引起的反应多局限于表层,不会损伤可供食用的肌肉层。另外,由于皮下组织引流不好,皮下注射的疫苗不容易离开注射部位,疫苗中如果含有形成贮存库的佐剂(如氢氧化铝胶等),将增强抗原的滞留,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力。肌肉注射也较常用,但疫苗反应容易损伤肌肉组织,所以对肉用动物来说不适用。

另外,接种疫苗时用以消毒皮肤的化学药品可使弱毒疫苗的活力减弱,从而降低疫苗的抗原性。用于皮肤消毒的药品中,以75%~80%的酒精为好,但须等到酒精干了以后再行注射。

5 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疫苗接种后发生反应,其原因十分复杂。疫苗对动物机体来说都是异物,接种后总有一个反应过程。当接种疫苗后,机体会动员所有免疫系统,进行识别自我物质和排除异己物质的复杂的生物学反应,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因此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不应视为是无益的。如果反应超过正常范围,即在接种后引起了持久的或不可逆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则应视为非正常反应。观察疫苗接种后的反应,能帮助我们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兽医临床上常将接种后的反应分为两类,正常反应是指由于疫苗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应,其性质与强度依疫苗不同。某些活菌苗或活疫苗接种后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此时不应该滥用药物治疗。严重反应是指疫苗接种后引起动物机体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有的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或发生反应的动物数超过正常比例。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有的是因某一批疫苗质量不合格,如菌种或毒种的稳定性起了变化,甚至串进了强毒病原微生物。有的是使用方法不当,如接种剂量过大,接种技术不正确等。有的则因动物个体对某种疫苗过敏。这类反应可通过提高疫苗质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应。

6 做好动物免疫档案管理

对使用的免疫疫苗进行留样登记,并冷藏保管。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做好记录,在免疫档案上仔细、认真填写畜主姓名、地址、动物品种、年龄、性别、接种时间、免疫疫苗种类、疫苗生产厂家、疫苗批号、免疫剂量、生产胎次,过敏史及用药史等,对免疫效果追踪溯源。不断地总结免疫经验,探索科学免疫的方法,以取得最好的免疫效果。

动物疫苗的科学使用方法 篇5

1 掌握疫苗使用前的方法

1.1 疫苗的运输及保存

疫苗从出厂到达目的地的运输过程中, 必须用专用疫苗运输车或配备冷藏冷冻设备的车辆, 且外界环境温度不超过8℃;疫苗到达目的地后, 要立马保存到冰箱或冰柜中, 一般弱毒疫苗必须-15℃冷冻保存;灭活疫苗2~8℃常温保存, 不能冻结。

1.2 疫苗接种前进行流行病调查和小范围试验

疫苗注射前要调查是否是疫区、非疫区或受威胁区, 疫区、受威胁区的畜禽要采取隔离, 对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紧急接种;非疫区则按正常免疫时间和免疫程序进行, 但也要调查、走访、了解有无个体畜禽生病, 另外, 在接种新疫苗时或某种疫苗注射时间间隔过长的情况下, 要在小范围内先进行小批量畜禽接种试验, 观察有无大面积疫苗反应, 待出现正常情况后才能全面注射。

2 掌握疫苗使用时的方法

2.1 疫苗的检查

检查疫苗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 检查颜色、批号、有效期, 冻干苗是否是固体, 乳剂有无沉淀、悬浮物、异物、变色等。

2.2 细读和熟记疫苗说明书

掌握疫苗的性状、用途、使用方法、性能、用量、稀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接种方法等, 严格使用规定。

2.3 疫苗的稀释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稀释液, 不能混淆, 否则, 影响免疫质量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一般细菌性疫苗用铝胶水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病毒性疫苗配有专用稀释液, 如猪瘟活疫苗配有专用的增效稀释液;羊痘苗用生理盐水稀释;口蹄疫苗不需稀释是配置好的乳状液;稀释液必须现配现用, 已稀释好的疫苗在保存好的情况下4h内必须用完。

2.4 使用中疫苗的保存

在接种过程中, 当天所需疫苗必须从冰箱或冰柜中取出, 并立马装入专用疫苗箱或防疫包中;冷冻疫苗还需放入冰块或冰袋, 避免高温和阳光, 当天用不完的未开封的疫苗须放入冰箱或冰柜中, 已开封未用完的疫苗限4h内用完。

2.5 器具及注射部位消毒

免疫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必须消毒, 针头一畜一颗, 否则, 影响疫苗效果或造成交叉感染。

2.6 疫苗接种方法

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途径。一般疫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 还有点眼、滴鼻、刺种、气雾、口服等接种途径;需肌肉注射的疫苗不能注入脂肪组织中, 该皮下注射就不能肌肉注射, 如口蹄疫苗不实行深部肌肉注射, 就会造成免疫效果不佳, 导致动物注射部位红肿、发炎、溃烂;羊痘苗则在尾根内侧或股內侧皮下注射;鸡新城疫苗则实行点眼、滴鼻、饮水等;鸡痘苗则采取在鸡翅皮下刺种等方法。

2.7 疫苗的联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疫苗应单苗使用, 特别是规模养殖场最好是单独注射一种疫苗效果更佳, 农村散养户为节省人力、时间, 可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疫苗使用, 但不能盲目联合混用, 否则, 会造成疫苗相互干扰, 影响疫苗效果和降低抗体滴度, 同时会发生疫苗反应或造成个体死亡;几种疫苗一次性联合注射时也必须分部位、分点注射, 据试验:猪瘟+口蹄疫, 蓝耳病+口蹄疫, 猪瘟+口蹄疫+蓝耳病, 三组疫苗同时分部位分点注射, 均不影响免疫效果。

2.8 注意“几不打”

注射疫苗前要仔细观察被注射的畜禽个体是否健康, 如生病、怀孕、弱畜、幼畜、刚刚购回未满7d以上的畜禽、已用过抗生素的畜禽都不能打针。

2.9 疫苗的注射量和加强免疫

各种疫苗都有规定的注射量, 很多人认为疫苗超量注射可增加免疫效果, 其实不然, 严格说疫苗应按规定量足量注射;用量不足造成抗体滴度低, 用量过多, 不但不能提高效果, 反而易发生个体反应, 如猪瘟疫苗一般是大小猪均按1ml/头, 种猪按3~5ml/头;口蹄疫按体重计算:50㎏以下1ml/头, 50㎏以上2ml/头;羊痘苗大小羊只0.5ml/只;禽流感则按家禽的年龄计算用量;另外, 为了增加免疫效果可实行加强免疫, 如口蹄疫在注射20~30d后可再次注射, 这样可提高免疫抗体水平;不同疫苗都有不同免疫期, 如口蹄疫免疫期为6个月, 超过免疫期则必须再次注射, 才能维持有效的免疫浓度达到终生免疫的作用。

3 掌握疫苗使用后的注意事项

(1) 注射后要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例如口蹄疫苗、蓝耳病苗注射后会出现少食、不食、精神差、体温升高等现象, 这属于正常的疫苗反应, 可自行恢复, 不用抗过敏药物, 否则, 影响免疫效价, 如确实反应严重则采用药物抢救。注意观察疫苗注射后的个体反应和大范围内的反应, 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2) 使用过的疫苗瓶不能乱扔, 要统一销毁处理。

基层动物疫苗冷链系统配置与管理 篇6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构是直接组织实施动物强制免疫的疫苗管理部门, 其疫苗管理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1个县 (乡镇)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在运输、贮存、配发和使用的整个疫苗管理链条中, 任何1个环节的管理疏忽都有可能引起疫苗质量下降而影响动物疫病的免疫质量, 甚至造成免疫失败而发生动物疫情, 危及畜牧业经济发展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 疫苗冷链设施设备的配备

确保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质量不下降, 必须配备与疫苗储运量相适应的冷链设施设备。

2.1 疫苗运输车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微型冷藏车作为疫苗运输车, 由疫苗管理员押车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疫苗, 并将疫苗配发到乡镇畜牧兽医站。

2.2 疫苗室和冷库冰柜冰箱

(1)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本行政区域畜禽养殖生产情况, 科学合理配备必要的冷链设施设备, 达到在1个时间点贮存120万毫升以上油乳剂 (或水剂) 灭活疫苗和30万头份冻干疫苗的能力, 至少应具备:第一, 疫苗管理室50~100m2;第二, 25m3左右冷藏库1间, 如果没有冷藏库, 则冷藏用的冰箱和冰柜数量需要加倍;第三, 200L以上冷冻冰柜3台;第四, 200L以上冷藏冰柜3台, 200L以上冷藏冰箱3台;第五, 10~15KW的应急发电设备1套。

(2)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建立相应的冷链系统, 至少应具备:第一, 疫苗管理室15m2左右;第二, 200L以上双门双温冰箱1台, 200L以上冷藏冰柜1台。

(3) 冷藏箱。村级动物防疫员应配备冰箱。距离乡镇所在地比较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应配给2个5L冷藏箱, 近者则配给1个即可。

3 疫苗管理员的配设

(1)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疫苗专职管理员。管理员要求具有兽医 (动物医学、畜牧兽医) 专业大专以上文化, 3年以上疫苗管理工作经验, 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责任心, 并准确掌握疫苗运输、贮存、配发和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乡镇畜牧兽医站设置疫苗兼职管理员。管理员要求具有兽医 (动物医学) 、畜牧兽医或畜牧专业中专以上文化, 1年以上动物防疫工作经历, 工作责任心强, 熟悉疫苗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管理员要做到“两先两后”、“四要”、“四勤”、“四及时”的管理原则保管疫苗。“两先两后”:配发疫苗时, 先发放有效期短的, 后发放有效期长的, 有效期相同的则先发放先调 (购) 进的, 后发放后调 (购) 进的。“四要”:要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要确保设备内温度符合要求, 要尽量降低设备冷凝压力, 要充分发挥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四勤”:勤查电源线路;勤查冷链设备运行情况, 每日两次认真填写《冷链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登记表》;勤查疫苗标签信息完好情况;勤了解疫苗计划及进出库情况。“四及时”:及时报废失效疫苗;及时归并相同种类疫苗;及时关闭空闲冷链设备;及时检修冷链设备。

4 疫苗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在政府实行信息公开, 实施行政问责制的新形势下,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构必须根据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动物防疫物资管理要求,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疫苗管理制度, 做好各种记录, 落实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疫苗实行专人、专账、专库管理。

5 做好疫苗计划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动物疫病免疫规划、计划和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流行规律, 将下一年度 (季度) 所需疫苗使用计划报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辖区内疫苗计划审核同意后报到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上疫苗计划须经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6 疫苗检查

(1)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重点检查疫苗的储存、配发、使用及报损情况, 杜绝疫苗浪费。

(2)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构应时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动物防疫疫苗的管理与使用情况, 并向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相关情况。

摘要: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用于预防接种的一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质量一旦出现问题, 不仅不能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甚至可能造成疫病扩大蔓延,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基层动物疫苗的储存配置及管理。

上一篇:烘烤模式下一篇:护理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