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要求(共9篇)
混凝土原材要求 篇1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汽车普及日益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以及公路网络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公路需求, 现代公路工程设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首先, 公路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现代汽车载重量的不断增加, 以公路承载力的提高满足公路运输需求。同时, 还要考虑现代公路建设、养护对公路行车的影响。以现代公路建设施工技术满足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下, 我国加快了沥青混凝土、水泥砼公路结构与技术的应用。我国公路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对这一技术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因此, 现代公路混凝土技术应用中, 应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及配比。通过混凝土技术参数控制实现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目标。
1 公路混凝土技术应用探讨
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脚步的加快促进了混凝土公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混凝土路面所具有的高强度、大刚度、高耐久性以及维护优势等特点使得其在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现代公路设计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车辆载重的不断加大, 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实现公路耐久度、耐用性、高承载力等技术需求。受我国混凝土公路起步较晚、企业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等因素影响, 我国公路混凝土施工中常出现质量问题。在对相关质量问题的收集、整理、分类与解决措施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原材料要求控制以及混凝土配比是造成我国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本文中着重对道路混凝土原材料要求及配比控制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2 道路混凝土原材料要求及配比分析
2.1 道路混凝土原材料要求分析
公路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根据公路设计等级的不同而不同。目前, 我国道路混凝土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与城市市政道路两方面。而国道、省道公路中多以沥青路面为主。而乡村公路中多采用低等级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作为建设的主要方式。
道路混凝土主要应用于路面结构。以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实现路面承载力以及外界自然因素抗破坏能力的提高。根据混凝土材料应用的目的与需求, 公路混凝土材料选择中需要保障路面能够满足强度、刚度的需求, 满足路面稳定性需求。另外, 根据道路使用情况, 混凝土材料还要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以此满足长期使用的目的。另外。作为公路路面材料, 沪宁图材料还需要满足公路行驶需求。如:满足路面附着力与摩阻力需求, 满足地震动、低噪音等需求。
根据公路设计等级要求, 道路混凝土原材料也应根据设计等级要求进行划分。一般以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等四个等级作为划分标准。根据所采用的混凝土技术条件, 其还分为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两类。目前, 我国道路混凝土中应用较多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不同技术要求以及等级要求, 道路混凝土原材料应进行科学的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以硅酸盐水泥或特种水泥为基础材料, 以沙石集料为骨料。根据道路施工需求掺入少量外加剂混合搅拌成混合料进行施工。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时, 应以道路等级、施工季节条件等为基础, 在确保设计强度与使用寿命前提下降低施工总成本, 实现道路建设的经济性。在水泥原材料的选择时首要考虑设计等级对强度的需求, 以此为基础选择强度对应的水泥材料。而沙石集料也应根据混凝土路面附着力、摩擦力要求进行试验后进行确定。从相关规范可以看出, 路面水泥混凝土的水泥原材料选择时应首先选择具有抗弯拉轻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好的水泥。同时水泥的各项指标也应符合国家标准。而集料的选择中应选择粗糙、多棱角的粗集料, 且粒径不应大于40mm。而细集料应具有高密度、小比面特点, 同时能够满足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与耐久性。以规范作为基础, 确保道路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与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为保障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奠定基础。通过道路混凝土原材料要求的明确进行原材料选择与控制, 为保障道路混凝土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为实现道路建设施工目标奠定基础。
2.2 道路混凝土原材料配比分析
道路混凝土原材料配比是决定路面设计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在混凝土公路建设过程中, 通过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能够实现设计抗磨损能力目标、实现混凝土路面设计强度目标等。在进行道路混凝土原材料配比设计时, 应从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入手进行计算与分析。同时, 注重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以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技术、水泥原材料选择等多方面工作保障道路混凝土工程质量。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 应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基础, 综合考虑配置强度、水灰比、砂率等因素。以混凝土配置强度公式fcf, o=k·fcf, k为基础进行计算, 以此实现科学的配合比设计。
3 以施工管理为基础, 保障混凝土材料要求与配比的实现
道路混凝土材料要求与配比选择与设计基础需要以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实施, 以此实现材料要求与配比设计目标。首先, 施工企业应从材料管理与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 提高管理水平。同时, 注重材料采购管理、材料进场检验等环节, 确保公路混凝土施工用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满足施工需求。在此基础上, 施工企业还要严格实行混凝土配比设计。以材料量取、控制等保障配比设计的有效实施。通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使设计技术参数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执行, 为保障道路混凝土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 道路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原材料要求的有效执行、道路混凝土原材料配比设计与执行等是关系到道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道路设计标准实现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建设标准不断提高的今天, 公路设计工作中应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选用的分析与论证。以道路混凝土强度、耐用性、公路技术指标为基础进行原材料的选择以及配合比的设计, 以此为提高我国公路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公路交通网络的完善奠定基础。同时以混凝土质量控制减少后期养护工作量, 减少养护工作对公路通行的影响, 以此促进我国公路运输能力的提高, 实现我国现代经济发展对公路基础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雷.公路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施工管理分析[J].路桥建设信息资讯, 2010, 4.
[2]王嘉城.公路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与配制管理[J].中国交通技术, 2011, 4.
混凝土原材要求 篇2
(一)1、冷却畜禽肉、冰鲜水产品、植脂奶油蛋糕、配餐、果汁、酸(冻结点以上——4℃);鲜鱼最佳冷藏温度为零下3度,可以贮存7-10天。温度在-1-0℃之间,鲜肉可保存5~7天。
鲜虾贮存条件和贮存期:
整条虾 用冰保存 室温2~6℃ 保存3天
无头虾 用冰保存 室温2~6℃ 保存5天
去壳虾 用冰保存 室温0℃ 保存5天
去壳去肠腺虾 用冰保存 室温0℃ 保存5天
2、冷冻畜禽肉、冷冻水产品、冷冻果汁、冷冻饮品、冰蛋、速冻蔬菜、冷冻调制食≤-18℃。
在-18℃条件下,猪肉可保存4个月左右,牛羊肉可以贮6个月左右;在-23℃条件下,猪肉可保存10个月左右,牛羊肉可以贮11-13个月。存放时,不同肉类产品要隔离存放,防止互相串味而影响质量。
一般鱼类在-18℃可贮存9个月,如果在-24℃可贮存1年。例如:冻鳗、鲅鱼、带鱼、沙丁鱼等(多脂鱼)在-18℃情况下贮存6个月;-25℃情况下可贮存10个月;-30℃情况下可以贮存16个月。冻鳕鱼、鲷等(中脂鱼)-18℃情况下可贮存8个月,-25℃情况下可贮存12个月。冻比目、黄花鱼(低脂鱼)在-18℃情况下可贮存10个月,-25℃情况下可贮存14个月;-45℃以下适合存放三文鱼等,但是存放金枪鱼需要-60℃的温度。
冻虾的贮存要求在-18℃以下。据测试在-18℃时可贮藏12个月,-23℃可贮藏14个月,-29℃可贮藏16个月,温度越低,贮藏期越长。
贝类:蛏(缢蛏、蛏子)用塑料袋套装后装箱,冷藏库贮存在-18℃~-25℃,相对湿度95~98%、冻藏期限6~10个月。牡蛎(海蛎子、蛎黄)用塑料袋套装后装箱在-18℃以下低温冷藏库中贮存。
鱿鱼在-20℃以下冷冻可贮存1年以上
(二):蔬菜、水果、巴氏杀菌奶、冷藏鸡蛋、蛋液、调制熟肉、冷藏盒饭、含奶蛋糕、蛋糕胚、豆制品(冻结点以上——7℃)。
蔬菜、水果中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贮藏适宜温度,如:
1、大白菜、土豆为0℃—15℃
2、番茄:绿熟果和红顶果储存温度为11~13℃;成熟果的储存温度为0-2℃
3、苹果:适合的冷藏温度为-1℃~+1℃,湿度为85%~90%,贮藏期为7-8个月;
4、梨:适合的冷藏温度为-1℃~+1.5℃,湿度为85%~90%,贮藏期为3-5个月;
5、西瓜:适合的冷藏温度为2℃~4℃,湿度为75%~85%,贮藏期为7-10天;
6、樱桃:适合的冷藏温度为0.5℃~1℃,湿度为80%左右,贮藏期为7-21天;
7、椰子:适合的冷藏温度为-4.5℃~-3℃,湿度为75%左右,贮藏期为8-12天;
8、葡萄:适合的冷藏温度为-1℃~3℃,湿度为85%~90%,贮藏期为1-4天;
9、草莓:适合的冷藏温度为-0.5℃~1.5℃,湿度为75%~85%,贮藏期为7-10天;
10、橘子:适合的冷藏温度为0℃~1℃,湿度为80%~90%,贮藏期为50-70天;
11、菠萝:适合的冷藏温度为4℃~12℃,湿度为85%~90%,贮藏期为14-20天。
(三)桶装啤酒和瓶装啤酒宜在0℃-5℃保存,而瓶装熟啤酒则应在10℃-25℃保存。
鲜牛奶冷藏的最佳温度为2-4℃。
在-20℃至-10℃下贮存茶叶,能长期防止品质变劣,保持维生素不受破坏。
贮存酒类的最佳温度为5-20℃。
混凝土原材要求 篇3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企业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 原材料是科研生产中的粮草。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充分说明了原材料的重要性。有产品生产, 就必然要有原材料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就化工行业而言, 在产品的形成过程中, 各原材料之间要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 有的反应已被人们认识, 有的尚未被认识。因此原材料的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过程, 显得尤为重要。从管理上讲,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 进行各类复查、归零, 首先复查的就是原材料的控制;如顾客有要求时, 首先检查的也是原材料的控制情况。原材料的控制应引起科研生产者的高度重视和付诸行动。
2 原材料质量控制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中,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章节规定: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 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笔者通过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学习和理解, 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1 设计控制
原材料的设计控制是设计输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应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设计师在设计和开发产品时, 应对所用的原材料进行充分论证、实验、筛选, 从而获得符合产品生产要求的原材料清单。对原材料控制的要求, 应形成文件, 其内容包括原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指标 (原材料控制的技术指标不是越多越好, 关键是能达到控制原材料质量的目的) 、合格供方 (一般两家以上) 、材料标准 (如国标、军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检测方法、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必要时, 对有的原材料要进行安全评审、提出安全要求、环保要求等。
2.2 采购控制
2.2.1 应根据原材料 (采购产品) 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确定供方及采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
如按影响程度和风险大小, 按照管理的80/20原则, 将原材料 (采购产品) 分为A、B、C三类。对A类供方及采购产品实施加严控制, 对B类供方及采购产品实施重点控制, 对C类供方及采购产品实施一般控制等。
2.2.2 应根据原材料 (采购产品) 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以及采购产品的特点, 对供方分别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即评价的项目、方式方法、时机、频次、责任以及日常考核办法和发生问题时的措施等。评价的重点是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 并对供方进行动态控制, 做到“择优而取”、“优胜劣汰”。应按评价准则的规定对所有重要供方进行相应的评价。
2.2.3 进行原材料采购时,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满足设计输出要求。包括原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合格供方、合格供方等。
2.2.4 由于市场的变化, 当不在合格供方中采购时, 应办理相应的评审或审批手续。
2.3 检验控制
对采购产品验证的目的是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验证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常用有进货检验或验证、组织或其顾客到供方货源处检验或验证等。应合理确定验证方式, 特别是对于重点供方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供方, 要善于应用到供方货源处检验或验证的手段。到供方货源处检验或验证, 可以利用供方专门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 可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效果。如进行入厂检验 (验证) 时, 原材料的保管者应对其名称、型号、规格、合格供方、外包装等进行检查, 看是否满足有关文件的要求。如有质量证明文件, 应妥善保管好质量证明文件。保管员确认所购原材料无误后, 向检验部门提出检验申请。检验员按有关文件的要求, 进行入厂复验、验证。对要进行理化性能分析的原材料, 应按规定取样、送交分析测试。经验证、复验后, 应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状态标识, 如合格、不合格、待判定等。对规定了有效期的原材料, 原材料保管人员应在到期之前通知检验员周检, 检验员应按规定的有效期进行周检。检验人员应做好检验记录, 确保原材料检验数据的真实、及时、完整、详细, 为科研生产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对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 检验员应及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 交责任单位处理, 责任单位应及时对不合格的原材料提出处理意见。
2.4 保管控制
所有原材料都应分区存放, 防止混淆和误用。如合格的原材料放在合格区, 不合格的原材料放在不合格区。对库存的原材料, 按规定控制贮存的温度、湿度、光线、安全防护等。
2.5 使用控制
原材料的使用者在领用原材料时, 应首先检查其名称、型号、规格、包装、检验状态、批号、数量等, 确认无误后方可领用。当需要分装时, 做好原材料标识的移植, 保证标识移植的正确性。在使用过程中, 保护好原材料的标识, 防止标识丢失或不易辨识。有的原材料使用单位由专人负责领用和保管, 责任到人, 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同一批产品, 应使用同一批原材料, 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3 结论
混凝土原材料报告 篇4
【报告综述】
中华产业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及原材料采购的研究分析,与行业内众多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对其产销存及采购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工作。我们以跟踪调查所获得的一手资料为基础,结合工信部、统计局、工商局以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精心整理编撰了《商品混凝土生产和原材料采购报告》。
报告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概况、商品混凝土产量、商品混凝土产能、商品混凝土销售、商品混凝土库存水平以及商品混凝土原材料采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通过该报告,客户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商品混凝土产量、销售、库存及原材料采购需求情况,还可以参照细分企业数据,将自己企业的产销存及采购数据与行业内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扬长避短,增强企业竞争力。
【报告主要内容介绍】
一、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发展概况
该部分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内近三年的总数量以及各区域和各类型企业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商品混凝土产量统计分析
该部分对商品混凝土产量按照年度、月度、区域、企业类型、细分企业产品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按照产量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了排名,并计算出各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市占率)。
三、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该部分内容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产量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该部分内容用户可以清晰了解商品混凝土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或者产能不足的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投资、生产策略。
四、商品混凝土销售情况统计分析
该部分不仅对商品混凝土近五年销售额和各月份销售额及其增长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销往各省份及细分下游市场的近三年的销售额进行了统计分析。
五、商品混凝土库存量统计分析
该部分对商品混凝土产品库存水平及其库存周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六、商品混凝土主要原材料采购情况统计分析
该部分对商品混凝土主要原材料采购量、采购金额以及采购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下图为某一种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分析,其他原材料均按照该方法进行分析。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的选取 篇5
一、水泥
选取水泥遵循的原则, 一般来说, 等级强度越高的水泥, 对于耐久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来说, 强度的选取上一般不得低于42.5 MPa。水泥强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耐磨性能以及抗冻性能, 所以选取高强度的水泥, 有利于混凝土耐久性的保障。在选择混凝土的时候, 也需要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来定。在对于水泥的研究中, 笔者在本文中做出的研究主要是采取山东生产强度为42.5 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代替高强度 (52.5 MPa) 的水泥, 详细指标见表1。
二、骨料
一般, 细骨料选取的粒径为0.15~5.0 mm, 而大于5.0 mm的统称为粗骨料。在混凝土拌制中, 骨料大约占了整个混凝土体积的3/4, 所以骨料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拌制混凝土选取骨料的时候, 考虑到不同等级的品质、强度、热学性能、骨料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区别, 对于混凝土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实际效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所以, 选择混凝土的骨料时, 需要从经济性、优质性以及就地选取等各个方面考虑。
1. 细骨料。
对于细骨料的选取、区分主要是从粗细以及级配细度模数来辨别。从细度模数来选取细骨料, 特细为0.7~1.5;细砂为1.6~2.2;中砂为2.3~3.0;粗砂为3.1~3.7。本着经济性、优质性以及就地选取等原则, 在本次实验中选取的河砂为淮滨细度模数Mx为3.0的宁阳河砂, 具体的性能指标见表2。
2. 粗骨料。
从《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指南》中的规定来看, 高强混凝土所选择的石子的最大径为20 mm, 而《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指出, 在粗骨料的选取时, 不宜大于25 mm的粒径。本文中的粗骨料选取的碎石为5~20 mm, 性能见表3。
三、外加剂
想要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也就是要求混凝土拥有高耐久性、高强度的性能, 减水剂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效减水剂的使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力学性以及工作性能, 所以在高性能的混凝土中, 减水剂也是重要的组成之一。在最近几十年来, 高性能的减水剂一直都是一项飞速发展的新型技术。据笔者对外加剂的统计来看, 全球大概有500来种外加剂的新产品。对于外加剂的使用, 不仅节约了混凝土中水泥以及其他资源的用量, 更提高了工程施工的速度, 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 也大幅度地改善了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的劳动条件。外加剂的使用, 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所以外加剂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在混凝土中使用减水剂时, 需要考虑在不同的水泥以及粉煤灰中的适应性, 尤其是其中的粉煤灰, 尤为“挑剔”。笔者在本文中研究的外加剂, 是经过了相容性的实验之后, 选定的高效减水剂, 由于在本文中未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详细的研究, 所以并未提出有关的实验过程。
四、水
从《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来看, 当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资源在第一次使用到混凝土的拌制以及养护的过程时, 需要对于使用水进行标准检验, 经过检验合格之后, 方能使用。在本次实验中, p H、可溶物、不可容物以及硫酸盐和氯化物的含量标准见表4。
通过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全配方配合比计算方法、掺和料的火山灰比强度效应的综合研究, 掌握了硅灰、粉煤灰以及矿粉在掺料10%以及20%的情况下的比强度增长情况。根据前人实验结果, 提出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原则。从实验结果来看, 掺和料对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增长起了巨大作用。配方见表5。
五、结论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 篇6
1.1 水
生产混凝土用水一般使用洁净的地下水或自来水, 应注意其有害离子 (氯离子, 硫酸根离子) 不能超标。
1.2 碎石
1.2.1 颗粒级配
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 (不宜大于2%) 、空隙率小 (宜不超过40%) 的粗集料, 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施工性能。减少细集料用量, 减少用水量、胶材用量,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建议使用多级配, 以满足各项性能要求。
1.2.2 压碎值
初次使用某个石场的石子应测定其压碎值, 压碎值大的石子不能用于生产高标号混凝土。
1.2.3 针片状
针片状多, 级配不好的石子空隙率大, 导致混凝土可泵性差, 需要较多黄砂和水泥填充, 经济性差, 应避免使用。采用同一石场的石子, 平时应重点检测其级配, 注意针片状含量。
1.2.4 含泥量
骨料的含泥量和粘土、石粉含量宜尽可能降低, 不宜超过1.0%, 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用水量增加, 导致和易性和流动性的降低、导致坍落度损失加快, 即使采用与水泥相容性好的外加剂也很难避免。
1.3 砂
1.3.1 颗粒分析
根据砂的粗细程度不同, 用细读模数可以将砂分为细砂、中砂、粗砂。细度模数在3.7~3.1范围内为粗砂;细度模数在3.0~2.3范围内为中砂;细度模数在2.2~1.6范围内为细砂;拌合混凝土时黄砂应尽量选择使用II区中砂。使用粗砂和细砂应调整砂率和粉煤灰掺量, 平时重点检测黄砂级配。
1.3.2 含泥量
目测其中有无泥块, 及泥块的多少。一般泥块多的黄砂含泥量也大, 若使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含泥量多的湿砂用手搓, 手上会有较多泥粉。
1.4 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价格最贵、影响质量和性能的关键性材料, 它不仅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而且还影响工程的经济性。因此在配制混凝土时, 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环境, 结合各种水泥的不同特性进行选用。特别是大体积砼宜采用中、低热水泥, 即矿渣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1.5 粉煤灰
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和易性, 一般用于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港口工程中采用的成品粉煤灰, 其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 质量指标应符合规定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 不同厂家, 不同细度的粉煤灰因煤种不同, 生产工艺不同, 导致粉煤灰需水量不一样, 不同厂家的粉煤灰检测以需水量比指标为标准。同一厂家的粉煤灰一般细度越大需水量比越大, 可以以细度指标为标准。细度小, 活性大, 需水量小的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节约水泥, 节约外加剂用量, 而需水量大的粉煤灰会向混凝土中引入大量无用的水, 造成水灰比过大强度下降, 若使用要增加外加剂用量, 往往得不偿失。有条件的搅拌站应每车取样检测细度, 掌握粉煤灰质量波动情况, 对因粉煤灰细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坍落度、强度变化应足够重视。
1.6 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是混凝土技术的重大突破, 其掺量虽然很小, 但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在使用外加剂时, 应特别注意品种和掺量的选择、掺入方法的确定, 其质量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中的要求。
混凝土的许多性能由外加剂来调节, 水泥的需水量与初凝时间相比外加剂减水率与缓凝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小得多。减水率差的外加剂用于混凝土, 为使坍落度不变, 需增加用水量或调整外加剂掺量。测量外加剂净浆流动度一般能反映外加剂减水率高低, 但有时会引起误判, 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 其正电性较小, 适应性较好, 初始净浆流动度较大, 1 h净浆流动损失很小, 多次做过试验, 用同样批次的外加剂测量新鲜水泥的净浆流动度为163 mm, 1 h后流动度为68 mm, 该水泥陈化21d再测净浆流动度达240 mm, 差距很大。所以检测外加剂用水泥应为新鲜并冷却至室温的水泥, 总之检测外加剂时应注意水泥的时效性。比较准确的是拌制混凝土, 但较费时, 我们一般检测外加剂砂浆减水率。测定一定掺量外加剂胶砂达到基准胶砂流动度时用水量。
2 原材料相容性试验
试验室必须准确快捷地检测原材料质量, 将隐患处理在苗头之中, 及时调整配合比以稳定生产。水泥的1 d、3 d强度, 粉煤灰细度, 外加剂净浆流动的检测可作为快速控制原材料的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细度大的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有负作用, 粉煤灰品质不能仅以细度为指标, 外加剂对胶凝材料有一个最佳掺量, 对不同品种水泥、不同胶凝材料体系掺量不同, 水泥混合材料掺量大对外加剂适应性变坏。需要指出的是, 净浆试验方便快捷, 但净浆试验结果与胶砂试验、混凝土试验相比因胶凝材料用量及内部比例, 骨料用量及内部比例影响, 指标有放大或缩小趋势, 最终结果应以一定配比混凝土试验为准。
摘要:介绍了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中几个注意事项, 讨论了用净浆流动度检验水泥、粉煤灰、外加剂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及不同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检测,粉煤灰细度,需水量比,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唐兵.粉煤灰与水泥、减水剂相容性及质量控制[J].混凝土, 2005, (9) .
[2]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J268-96)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成本探析 篇7
目前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存在很多隐患, 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仅是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更重要的是它关乎到很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确保建筑的使用期限和使用质量, 必须从施工的勘察设计入手, 同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以及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 建立起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除去设计、施工的因素, 导致房屋倒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是目前现代建筑中使用的最频繁的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因此如何进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确保商品混凝土能够真正提高工程质量, 是目前施工的重要问题。首先要从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和原材料入手。
1 商品混凝土的特点
商品混凝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因为混凝土是有生产单位集中进行搅拌的, 因此可以严格地在线控制原材料的配合比和质量, 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商品混凝土的拌合物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性, 也就是混凝土必须具有坍落度损失小、流动性高、可泵性好、不泌水不离析的良好特性。而在商品混凝土满足了上述质量要求后, 还需要最大可能地降低成本, 使其性价比能够达到最高。
2 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
在进行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时, 主要是水泥材料和矿物细掺料的选择:
2.1 水泥的选择
一般商品混凝土会选择硅酸盐水泥、普硅水泥或矿渣水泥来作为基础水泥, 而对这些水泥的基本要求是:
当标号相同时, 富裕系数越大的水泥, 能够使混凝土获得的强度更大, 因此一般在进行选择时要提前对比它们的富裕系数。
而如果两种水泥的强度相同, 一般会选择需水量较小的水泥。一般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在21%-27%左右,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时选择需水量小的水泥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泥的用量。
一般要选择C3S高、C3A低、碱含量低、比表面适中、颗粒级配好的水泥。
在进行不同标号的水泥选择时, 要根据需要配置的混凝土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配置C40以下的流态混凝土时应用32.5Mpa普硅水泥, 配制C40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应用42.5Mpa硅酸盐水泥或普硅水泥。
而且要根据混凝土的不同使用用途来确定选择的水泥品种, 例如要求早强或冬季施工尽量采用R型硅酸盐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矿渣水泥或普硅水泥。
2.2 矿物细掺料的选择
一般用到的矿物细掺料有粉煤灰、磨细矿渣、沸石粉、硅粉等。在进行矿物细掺料的选择时首先要选择售价低廉并具有水化活性的产品,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部分水泥从而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矿物细掺料的需水量比也要尽可能降低, 颗粒级配合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拌合物的流动性。根据混凝土的不同特性来选择矿物细掺料, 例如配制C60以下的流态混凝土时采用II级粉煤灰, C60~C80采用I级粉煤灰或磨细矿渣, 100Mpa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掺硅粉。
进行粗细集料的选择时要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 才能为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经济性提供有效地保障。细集料一般选择河砂, 在使用时要注意细度模数的选择。如果要配置高强度混凝土则要用粗砂, 普通流态混凝土用中砂。
粗集料的选择时要注意石子的最大粒径和级配, 在配置高强度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时应采用高强度的碎石, 普通流态混凝土采用最大粒径25mm或31.5mm碎石。
商品混凝土中还需要用到一定的外加剂, 例如高效缓凝引气减水剂、引气减水剂、高效缓凝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泵送剂、高效泵送剂等。在进行这些外加剂的选择时要注意根据配置的混凝土的具体类型来进行选择, 外加剂的减水率和参量要根据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和标号来选择, 同时还要结合工程的类型、运输的距离和天气状况、泵送高度等等来进行选择。
3 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分析
在了解了商品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后, 就可以根据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来进行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控制。商品混凝土有很多种类型, 但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抗压强度, 一般通过强度等级来表示。
不同种类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要求是不一样的, 而每一种原材料由于其品种、规格、标号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价格。文章以苏南地区为参考, 通过C20、C25、C30三种混凝土的比较来进行成本分析, 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三种标号的混凝土成本费用分别是259.4元、275.90元、289.23元。这一成本费用是按照最低费用来计算的, 因此在进行成本费用的管理时, 企业要进行严格的范围规定, 不能超出过高, 否则费用一旦增加过度或者结算出现了误差或拖延, 就可能直接造成大幅度的成本提升, 是企业面临垫资生产的风险。
另外油料的消耗也是商品混凝土成本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主要依靠车辆进行, 因此每日消耗的油料可高达数十吨, 是一项非常庞大的支出, 因此加强对耗油的管理, 降低油耗, 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举措。加强对每日运输车运输公里和加油次数的控制, 完善相关手续, 从而确保油料不会出现浪费现象。
除此之外, 企业还有固定资产折旧费、税费、配件及修理费、车辆营运费、养路费、保险费、小车油料费、工资、办公管理费、电费、水费等各项费用的支出, 其中每月的成本分析可以有效的进行有配件及修理费、小车油料费、办公管理费、电费、水费的管理, 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月份摊销在各月的成本分析内。
成本分析的主要数据来自于平时材料消耗的累积, 因此应该建立一个混凝土日材料消耗台账, 从而给成本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一旦一些原材料的物价或者用量发生改变, 可以及时地调整生产策略。
4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 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企业管理的情况、是否进行科学及时的成本分析等等。因此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 加强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和质量把关, 从而确保企业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吕连生.商品混凝土的市场规则和成本分析[J].中国建材, 2000, 8:29-30.
[2]张华.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3, 1:81-82.
谈混凝土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检测 篇8
工程质量检测是保证人民财产以及国家财产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 而提高工程质量是我国建筑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工程质量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人与财产的安全, 而且涉及到社会的稳定。汶川大地震, 学校和民房惨遭灭顶之灾, 这些教训深深地烙印在国人的心里。因此, 必须规范检测市场, 营造检测行业良好风气, 保证工程质量。如何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呢?本人认为:除了严格管理机制, 端正社会风气之外, 我们还必须从根本的技术方面入手, 实事求是, 不断矫正过时落后的检测办法, 引进或借鉴先进的技术力量, 提高检测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对于检测试验用的设备, 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使用要求, 定时检测维护和进行定期计量检定以及期间核查, 保障设备的有效运作。另外, 试验室的环境温度与湿度对于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严格遵守材料养护及测试时环境条件的明确规定。
2 混凝土主要材料的检测
目前, 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 基本上都是商品预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粉煤灰、矿渣及多种外加剂。以下就主要原材料的检测方法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2.1 水泥的质量检测
水泥作为一种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起到一个桥梁和粘结的作用, 其质量的好坏, 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施工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预拌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品种主要有:P.I42.5R、P.Ⅱ42.5R、P.O42.5R、P.Ⅱ52.5R和P.C32.5R等, 水泥质量的物理检测项目是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 安定性, 3d、28d的抗折和抗压强度。而标准 (GB/T1346-2011) 自2013年3月1日实施, 同时 (GB/T1346-0001) 废止。该标准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凝结时间和由游离氧化钙造成的安定性不合格的检验方法和原理、仪器设备、材料、实验条件, 并更新了测定方法。下面以P.C32.5R水泥进行试验分析, 新旧测定方法的结果对比如表1~表3:
单位%
单位min
单位min
经过以上对比, 新标准法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几乎没有影响, 凝结时间稍微比原来的变长。
水泥的抗压、抗折强度指标是判定水泥品质的核心指标, 水泥力学性能试验主要注重于成型过程、振实及插捣。我们的长期试验证明,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检测, 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的集中性。检测中绝不能为了节省过程而偷工减料, 应严格按照标准的加载速度进行试验, 特别对于非早强型的低标号水泥, 这一类水泥往往通常会出现合格与不合格之间的临界值, 所以更加应该注重试验的细节。目前, 水泥的市场基本都被大规模的少数几家水泥厂垄断, 所以同标号的水泥强度都基本接近而且较为稳定, 由于水泥的强度问题造成混凝土质量事故的情况并不多见。
水泥的安定性以雷氏法为标准法, 安定性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水泥是经过高温煅烧制成, 其中产生的硅酸三钙、硅酸二钙等缺失水分子, 不能与之螯合成为结晶, 一旦抓住了水分子结为晶体, 晶构发展很快, 只需要二、三十天就成为坚硬的物体, 钙矾石对混凝土有害, 使混凝土内部体积膨胀, 产生内应力从而破坏结构。
2.2 砂、石的质量检测
砂、石是混凝土的主要填充材料, 认真做好做准砂、石物理性能的检测, 有助于在配制混凝土时达到预期的和易性, 尤其是颗粒级配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含泥过多的骨料, 会阻隔骨料与水泥的粘合。砂的执行标准为 (GB/T 14684-2011) 《建筑用砂》, 石的执行标准为 (GB/T 14685-2011) 《建筑用卵石、碎石》。其主要检测项目是: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压碎指标、有机物含量、氯离子、放射性、碱骨料反应、坚固性、针片状含量等。
砂、石检测所用的试验方法主要依据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 在实际试验中,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容易导致试验结果误差出现较大, 比如:石子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中, 电子天平感量精度只需要精确到5g, 在多次试验中, 用此精度的电子天平, 会导致试验后散失过多, 甚至出现试验后样品总量有所增加的的情况, 所以现在我公司的作业指导书一律要求石子试验时使用感量精度为1g的电子天平。其次是砂、石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及砂的表观密度, 天平的感量要求为0.1g, 否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有可能出现为0%, 这不符合客观事实, 砂的的表观密度也容易出现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 若出现上述情况须重新试验。
在这里, 我想谈谈有关砂的氯离子问题。近年来, 由于河沙开挖的限制导致建筑用砂紧张, 有些不法商家在生产混凝土时, 采用未经冲洗淡化的海砂。今年春天, 深圳海砂危楼曝光, 引起社会的一片哗然, 迅速成为媒体和公众痛斥的对象。近日, 深圳市住建局公布检测结果, 涉嫌使用不合格海砂的14个工程项目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均达标, 也引发了新一轮讨论。所以, 对于砂的氯离子含量的检测也至关重要, 以免有不法商家偷龙转凤或者鱼目混珠。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危害甚大, 特别是楼房的梁柱结构部位、桥梁、管桩等, 其危害主要是对钢筋的锈蚀, 因此, 危害到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质量与安全。
GB/T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中把淡化海砂列入了建设用砂的天然砂范围, 在有害物质限量规定中, 对海砂中的氯化物 (以氯离子质量计%) 特别做出了规定, 标准规定为I级≤0.01, Ⅱ级≤0.02, Ⅲ级≤0.03。
到底海砂是否能用呢?实际上, 海砂是国际上流行的建筑用材之一, 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早已大量开采海砂资源, 开发利用海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海砂如何使用?海砂用在混凝土中, 与河砂相比主要是含盐量 (氯离子含量) 超标以及含有云母、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所以在使用海沙时规定海砂必须经过净化淡化处理, 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配制钢筋混凝土。对于钢筋混凝土, 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若必须使用海砂时, 则应经淡水冲洗, 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其实, 除了使用河砂和淡化海砂外, 我们还应考虑开发使用机制砂, 这既可节能减耗又可满足实际需求。机制砂的检测方法目前也是采用 (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标准进行, 只要不断摸索, 重复试验, 相信机制砂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有关氯离子检测办法主要有 (GB/T50344-200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中的附录C、 (GB/T 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的附录D以及 (GB/T 14684-2011) 《建筑用砂》等。现行业内一般是采用硝酸银滴定方法测定氯离子含量, 本人认为, 为了做到检测的准确性, 在滴定砂氯离子的时候, 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配置相关溶液, 硝酸银的浓度应符合要求, 待用的硝酸银溶液必须储存在阴凉不见光处。
2.3 外加剂的质量检测
目前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外加剂, 用途最广的是萘系或者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减水剂的应用技术在我国已经成熟。
减水剂的检测项目主要有:
⑴匀质性:固含量、碱总量、氯离子、密度、硫酸钠含量等;
⑵混凝土物理性能: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抗压强度比等。
在检测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些标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固含量, 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试验方法应有所区别, 但在标准 (GB/T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中却是一样, 而且没说明烘至恒重的定义, 对于聚羧酸系减水剂来说是难以做得到的。又如:氯离子的试验, 若测试用的电极没有清洗干净就接着做下一个试验, 就会使得检测数据出现离散性, 甚至出现样品氯离子含量比空白的含量还要低的奇怪现象。在减水剂的物理性能方面, 首先必须先计算好配合比和外加剂的用量, 砂的含水率、石的级配及外加剂的掺加方法对检测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检测适用性时, 若掺外加剂过量则容易导致泌水较多, 反之则减水率达不到相关要求;砂的含水率如果≥5%时, 在计算水灰比时, 必须扣除砂的的含水量;选用碎石时, 应考虑到石的级配, 不宜采用分段级配;在掺入减水剂时, 应采用同掺法, 即把称量好的减水剂和自来水先混在一起, 再倒入搅拌机中。减水剂的掺量虽然很少, 但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却很大, 判定减水剂的好坏是多方面的, 不能只看其减水效果, 还应注重它和混凝土的适用性、含气量及2h塌落度损失率等, 如果塌落度损失率比较大, 那说明减水剂的缓凝效果不佳, 容易导致施工时间不足。
3 结论
⑴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现行的试验方法仍存在瑕疵, 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 结合实际操作, 总结经验, 提出更好的试验方法或者完善现有的方法。
⑵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实验室, 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备相应的试验仪器设备, 还要有符合环境要求的设施和足够的专业试验人员。
混凝土原材要求 篇9
1 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大体积混凝土就是一般为一次浇筑量大于1000m3或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2m, 且混凝土浇筑需研究温度控制措施的混凝土。大体积的混凝土要求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 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 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 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类型及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比如现在的高层楼房、大型设备基础、高速公路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混凝土的体积大, 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 因此在实际的建筑中我们要注意大体积的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包括干燥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温差裂缝、碳化收缩裂缝等。
2.1 温差裂缝。
由于温度的原因常常导致混凝土的内部与外部的温差过大, 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温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导致的裂缝。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加容易出现裂缝。温差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这一阶段混凝土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这样的接轨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易挥散, 而导致内外温差并导致混凝土开裂, 这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后几天, 也就是温度上升的时期。另一种是在混凝土的拆模前后, 这时混凝土表面由于处于保护层它的温度相对较高, 而一旦模具拆除, 就会导致混凝土的温度下降, 这样就会使得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相差过大。第三种情况是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峰值后, 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 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即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裂缝, 但最严重的是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2.2 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刚开始浇筑的时候由于它受到温差等原因的影响, 就会导致大体积的混凝土出现收缩的裂缝, 这种现象比较的普遍, 尤其是混凝土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会产生收缩裂缝。可以说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水泥用量及水泥品种的结构调配不合理。尤其是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对于混凝土的裂缝具有重要的作用。
塑性收缩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收缩一个主要种类。这种裂缝主要就是由于水泥的调配不合理或者混凝土的温度较高等原因导致的,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的表面蒸发会比正常的快, 这样就会使得混凝土的表面水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尤其是当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 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使得混凝土稍微受到一点拉力, 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裂缝。这样就会加剧混凝土的恶性循环, 加剧混凝土的裂缝。
3 裂缝的防治的材料措施
3.1 按照科学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配合。
混凝土是建筑物的主要原料, 因此我们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科学性, 使得混凝土的配置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我们要在确定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配置出具有“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3.1.1 我们可以在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我们的混凝土配置。
我们纵观我们的建筑物的裂缝不难看出, 我国的混凝土的裂缝是由于多个方面造成的, 因此我们在不影响混凝土配置的原则下可以经设计单位同意, 利用混凝土60d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交工验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适当的时候可以使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配制大体积混凝土。
3.1.2 我们要采取先进的方法降低混凝土的绝对温度。
先进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的控制我们的建筑物的裂缝,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减少水泥量的方法来减低混凝土的温度, 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混凝土浇筑以后它的内外温差, 有利于阻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建筑物的养护,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费用。因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引进不同的作业模式也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我们的不必要的消耗。
3.2 选择良好的骨料。
骨料就是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可以说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 可见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严格选用质量合格的骨料。对于骨料的选择我们要遵循“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选择标准, 同时我们也要严格制定一定比例的混合量, 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必要时我们也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 以此来减缓浇筑速度, 混凝土及时散热。必要时我们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坚实无裂缝、冲洗干净的大块石, 这样有利于减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对于裂缝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粉煤灰具有耐久性、抗渗性等特点, 它的加入对于混凝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 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的水化热, 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减少了混凝土的化学反应, 减少混凝土的裂缝数量。
3.3 加大对掺合料及外加剂的使用。
现在我们的建筑原料的参合剂主要就是粉煤灰, 因为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效能。外加剂主要指减水剂、缓凝剂和膨胀剂。加入外加剂后能减小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机会, 比如减水剂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降低水灰比, 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混凝土一定强度时减少水泥用量, 而水灰比的降低, 水泥用量的减少对防止开裂是十分有利的。
3.4 加大对混凝土作业时的温度控制。
温度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具有重要的作用, 温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在温度达到混凝土的开裂温度以后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加剧, 因为此时的混凝土拉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首要的考虑就是温度, 把握好温度的设定, 符合施工的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保持混凝土的内外温度的基本一致性, 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裂缝风险不发生。
大体积混凝土在三个阶段产生的温度应力均与内外部的温差有关, 因此, 我们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就成为了有效控制温度应力的关键。尤其是对于混凝土的裂缝风险具有关键的作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控制我们要严格根据规定着手:第一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绝对发热量, 减少它的水热化。第二是采取有效方法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尽可能的减少裂缝的出现;第三是改善混凝土周围的约束条件, 改进配筋状况, 减小裂缝宽度。总之我们一定要从源头上加大对于混凝土的控制, 加大对于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保证它的建筑质量。
纵观我们的建筑物, 我们要想改变我们的建筑裂缝出现的风险, 降低不安全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对于混凝土质量的监督力度, 积极地引进先进的作业方式, 同时还要在施工的工程中严格执行规范的作业流程。
摘要:建筑物的浇筑离不开混凝土, 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建筑中首要就是要严把混凝土的质量, 保证混凝土符合国家的建筑标准, 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普遍会遇到裂缝控制问题, 本文就是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类型的论述, 并且从建筑材料及温度控制环节入手, 提出了预防裂缝的综合措施, 使得我们的建筑物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收缩,安定性,裂缝控制
参考文献
[1]戴镇潮.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混凝土, 2001, (9) :10.
[2]覃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混凝土, 2001,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