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活性

2024-11-20

呼吸活性(共7篇)

呼吸活性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确诊为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36例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 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用药1、12、24 h后PaO2明显提高,PaCO2下降,p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机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同时严重NRDS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NRDS有确切疗效[1]。笔者对需要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72例中36例使用PS,与未使用PS的36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儿72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按NRDS诊断标准,并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胸部X线片结果诊断为NRDS(Ⅲ~Ⅳ级);(2)生后6 h内出现呼吸困难;(3)均需机械通气,呼入氧浓度(FiO2)>0.5或平均气道压(MAP)>0.78 kPa;(4)无严重先天性畸形;(5)日龄在24 h内。72例患儿根据是否应用PS制剂(固尔苏)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剖腹产18例。对照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剖腹产1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剖宫产、出生体重、胎龄、日龄和Apgar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 1 对照组

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1.2.1.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商品名: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生产)治疗。患儿首次使用固尔苏剂量200 mg/kg,第2剂、第3剂100 mg/kg,每次间隔12 h。使用前给予患儿纠酸、维持血压、体温正常,保持患儿一般情况稳定;气管插管后吸净气道分泌物;将固尔苏复温至37℃左右,轻轻颠倒转动小瓶,不要摇晃以避免产生泡沫,直至悬液呈现均匀状态。使用固尔苏为出生后1.5~36 h。将固尔苏悬液通过与注射器相连的细硅胶管插入气管导管,细硅胶管稍长于气管导管,插至气管分叉处,从最初使用的左侧、右侧、仰卧三个体位现改为仰卧30~60 s内一次性注入,导液管末端不伸出气管插管外,滴注后皮囊加压人工通气1~2 min,使固尔苏均匀分布,然后连接呼吸机。

1.2.2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 h监测pH值、PaO2、PaCO2,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各摄胸片1次,观察肺部变化及两组的临床疗效。

1.2.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呻吟消失,呼吸平稳,血气值正常,无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X线检查示两肺纹理清晰;有效:呻吟消失,呼吸较为平稳,血气指标好转,X线示异常阴影改善;无效:治疗12 h后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加重。

1.2.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研究资料均输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呼吸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呼吸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呼吸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早产儿出生率有明显升高趋势,而NRDS作为早产儿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疾病,死亡率居早产儿死亡原因之首。机械通气仍然是抢救重型NRDS的主要手段,在合并II型呼衰、头罩吸氧无法解决缺氧的情况下,尽早呼吸机治疗是抢救NRDS成功的关键。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顺应性差,呼吸机参数调节不当极易引起气压伤,上机时间久可引起继发感染等[2]。目前公认PS缺乏是NRDS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PS替代治疗在我国已被接受和应用。NRDS为PS缺乏而导致肺泡萎陷所致,外源性PS替代治疗是针对NRDS病因的特殊疗法[3]。PS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肺的顺应性,降低吸入氧浓度,改善氧合,维持肺泡在低肺容量下的稳定性并具有抗萎陷或润滑作用从而保持肺泡张力[4]。此外还具有稳定呼吸道、抗水肿、促液体弥散、抗黏液胶合、促纤毛运动、抗炎、平滑肌松弛等作用。使用PS治疗严重的NRDS,不仅可以迅速改善气体交换,更重要是降低死亡率[5]。早期使用PS,还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和氧疗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因此可降低新生儿的护理费用。早期使用更可减少脑室内出血和气胸的发生,提高生存率[6]。

本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应用呼吸机治疗NRDS可以提高pH和PaO2,降低PaCO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6.7%。但应用呼吸机联合PS治疗,PaO2、PaCO2、pH改善更为明显,临床疗效更为满意,总有效率达88.9%,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机械通气(P<0.05)。提示机械通气联用PS治疗NRDS,肺顺应性、通气流量明显增加,肺氧合有明显的改善;气道阻力明显降低;患儿自主呼吸功耗相对较少;可以减少因持续严重缺氧而对各个重要脏器的损害,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与国内外学者报道相似[7,8]。正确掌握PS剂量、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PS后继续呼吸及通气过程中正确调节呼吸机参数及气道管理,都是影响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inn JK,Ward MC,Henderson - Smart DJ.Developmental outcome of preterm infants after surfactant therapy: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2,38(6): 597 -600.

[2]谢绛凝.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44-45.

[3]Avery M E.Merritt T A.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N Engl J Med,1991,324:910.

[4]陈超.肺表面物质在新生儿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1):652.

[5]Col labratiVe European Mul ticenter Study Group Surfactant Replaceent Therapy for Severe resPi ratory di Stres s syndrome: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Pediatrice,1998,82(5):683 -691.

[6]张佩华,腾懿群,陈俊国,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5): 267-269.

[7]Kattwinkel J,Bloom BL,Delmore P,et al.Hish - Versus Low -Thredshold Surfactant Retreatment For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gess Syndrome.Pediatrics,2000,106(2):282.

[8]王君庆,江英.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78-80.

呼吸活性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5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104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2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 女22 例, 胎龄27~40 周, 平均胎龄 (34.2±3.2) 周, 出生体重1.2~2.4 kg, 平均体重 (1.6±0.3) kg ;观察组中男32 例, 女20 例, 胎龄28~40 周, 平均胎龄 (34.4±3.1) 周, 出生体重1.4~2.4 kg, 平均体重 (1.6±0.4) 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儿治疗前均给予保暖、心电图监护、控制体液、防感染等护理治疗。对照组:患儿取仰卧位, 采用STEPHAN CPAP呼吸机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 参数设置:初始呼吸末正压 (PEEP) 约5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 , 氧流量6~7 L/min, 吸入氧浓度≥ 21%, 待患儿血氧饱和度稳定≥ 90% 且呼吸平稳撤除鼻塞呼吸装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 商品名:珂立苏, 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128) 联合治疗, 取患儿头部正中位并对气管插管严格消毒处理, 以30°轻微刺入气管插管内50~100 mg/ 次, 缓慢滴入维持20 min, 根据患儿呼吸困难程度酌情增减用药剂量和次数, 经气管插管将药物送至气管分叉处后拔出并连接STEPHAN CPAP呼吸机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 参数设置同对照组, 待血氧饱和度稳定≥ 90% 和呼吸平稳后撤机, 用药后6 h内尽量避免患儿翻身、拍背。

1. 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相关血气指标 (PO2、PCO2和Sp O2) , 通过心电图监护仪和血气分析仪检测观察。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从不良反应症状和死亡率两方面进行比较, 记为不良结果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PO2、PCO2和Sp O2血气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PO2、Sp O2明显高于对照组, PCO2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治疗不良结果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不良结果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新生儿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病情易进展等特点, 对患儿的正常发育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已成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但仍存在着治疗效果欠佳以及多不良反应症状的弊端[5]。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临床多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 其中珂立苏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牛肺表面活性物质[6]。本次本院通过分组对比研究, 进一步证实了珂立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显著疗效。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能有效增加跨肺压, 扩张肺泡, 防止肺泡发生萎陷[7]。珂立苏是一种从健康新生小牛肺中分离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主要包含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 能有效降低肺泡气- 液界面表面张力, 保持肺泡稳定, 使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中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 对调节患儿呼吸、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具有重要作用[8,9]。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两组治疗后血气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O2 (8.4±1.4) k Pa和Sp O2 (91.8±7.2) % 明显上升较高, PCO2 (5.8±0.9) k Pa下降也更为显著,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李文斌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降低患儿肺部张力, 调节呼吸效果较好;两组患儿均出现了不良结果, 观察组出现4 例, 无死亡发生, 不良结果率为7.69%, 而对照组出现12 例, 其中2 例治疗无效死亡, 不良结果发生率为23.08%, 对照组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和降低死亡风险作用明显,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较好, 且安全性较好, 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疗法。

参考文献

[1]由军, 傅聪, 侯学敬, 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研究.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 (7) :641-643.

[2]徐健, 黄平, 宋冰, 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救医学, 2012, 32 (7) :599-602.

[3]陈光蓉, 陈华, 段钧, 等.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5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0) :3215-3216.

[4]周文莉, 刘英, 严超英, 等.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5) :4152-4155.

[5]李欣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及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 (15) :1425-1427.

[6]刘敬, 李静雅, 韩涛, 等.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4, 21 (5) :259-262.

[7]葛标, 张翔.珂立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安徽医药, 2013, 17 (4) :672-673.

[8]王小芹.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陕西医学杂志, 2013, 35 (9) :1137-1138.

[9]钱敏, 刘艳林, 张玲,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1) :1968-1969.

呼吸活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困难早产儿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出生体重<1500g 12例,1500~2000g 15例,2000~2500g 9例;胎龄29~37周,<32周20例,32~34周11例,34~36周5例;1型呼吸衰竭7例,2型呼吸衰竭29例;所有患儿出生后5小时内均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口唇青紫、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紧急给予胸片检查,根据胸片表现均诊断为NRDS。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珂立苏注射剂(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70mg/支),每次用量为70mg/kg,用药方法为:患儿仰卧位,在无菌状态下用气管插管将气道分泌物吸尽,将药液通过与注射器相连的气管导管注入气道,然后将患儿上胸部稍抬高、略倾斜,用复苏气囊加压通气2min,使药液均匀分布。珂立苏治疗后立即行CPAP治疗,根据病情调节PEEP等相关参数,后再连接CPAP,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监护仪指标,注意CPAP参数需要随时下调,在用药后6个小时内切忌气管内吸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反应及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FiO2、PEEP等CPAP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由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反应

所有患儿均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用氧5~10min后可见患儿的发绀情况得到缓解而转向红润,呻吟声减弱至消失;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的1个小时内,可明显看到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得以显著改善,吸气性三凹征得以缓解,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胸片透亮度明显增高。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儿病情出现反复,需要继续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但因患儿家庭状况原因放弃继续治疗;其余35例患儿在治疗48小时后,各项参数均得以改善,经3~4天撤机。35例患儿均成功救活,随访3个月未发现并发症或后遗症,疗效显著。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药液注入时造成气道部分阻塞带来的反应,其中呛咳9例,一过性发绀7例,呼吸暂停1例,但均在药液注入完毕后经正压通气2min内消失,无任何过敏反应,也无气胸或肺出血等并发症。

2.3 CPAP参数变化

治疗2小时后,患儿的FiO2、PEE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2.4 预后情况

胎龄<32周的20例早产儿经治疗后均存活且症状显著改善;胎龄>32周的16例早产儿经治疗后均存活,但有6例患儿需行气管切开通气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的肺泡广泛性萎陷及肺顺应性降低引发广泛肺不张,从而造成患儿呼吸困难,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5]。因此,使用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是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案。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的复杂混合物,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有20多年历史,而我国只有10年左右,但已成为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的顺应性和呼吸功能。

大量调查研究已证实,CPAP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的通气治疗或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使NRDS患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而且,部分患儿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2~24小时内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不良反应,这是由于NRDS仍处于高峰期内,体内炎性蛋白增多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效用,正如本组放弃治疗1例患儿,继续使用第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必要的治疗方法[6]。本研究除1例因家庭经济原因自愿放弃治疗外,其余35例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本研究还发现,CPAP联合珂立苏治疗胎龄<32周的早产儿其疗效显著优于胎龄>32周者,可显著降低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值得国内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6例呼吸困难早产儿早期均采用CPAP联合珂立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3例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亦显示病情明显好转;治疗2小时后,患儿的FiO2、PEE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疗效更佳。

关键词: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困难

参考文献

[1]郑维美.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08,39(3):50-52.

[2]丁玉红,邓晓毅.NCPAP联合肺袁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70-4471.

[3]牛世娥.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5):179-180,184.

[4]张华,张艳,陈力.INSURE策略联合动物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84-85.

[5]黄润忠,黄建伟,苏永棉,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鼻塞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85-87.

呼吸活性 篇4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并发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不足, 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表现出发绀、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与呼吸窘迫症状[1], 患儿主要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表现[2], 临床病理改变是肺内有嗜伊红透明膜存在, 且多数患者存在显著的肺不张症状, 故在临床该病也称肺透明膜病[3]。NRDS是现阶段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4], 对该病加以预防并给予积极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于早产儿部分医院主要在早产前以促肺胎成熟的药物治疗, 然而很多患儿常因病情急迫、用药时间较短等诸多原因, 导致常规的药物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5,6]。为探讨NRDS有效预防措施, 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呼吸困难表现的早产儿68例, 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固尔苏) 辅助治疗, NRDS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早产儿68例, 其中男42例, 女26例;胎龄28~34 (31.8±0.6) 周;出生时间45min~8h, 平均 (5.3±1.2) h;患儿体质量1523.8~2618.6 (1613.4±120.5) g;入院时新生儿出生时间30min~8h, 平均 (3.5±0.7) h。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2组患儿胎龄、出生时间、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吸痰、补液、静脉营养及保暖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以气管滴药方式给予患儿固尔苏200mg/kg。给药方法:彻底清除患儿气道中分泌物, 利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固尔苏药液 (约37℃) , 自气管将药液缓慢滴入, 滴入后给予2min气囊加压通气, 促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均匀地进至患儿肺部。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将气管插管拔出。2组患儿连续治疗6h, 治疗期间不进行拍背、翻身、气管吸引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

2组患儿经6h治疗后, 对哭声、面色、呼吸情况、是否存在呻吟及三凹征、心率、Sa O2、肺部呼吸音等进行观察, 同时展开动脉血气分析。当这些指标有异常时立刻行胸部X光摄片检查, 对患儿是否发生NRDS进行判断。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胸部X光片检查结果对NRDS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NRDS诊断标准:新生儿在出生6~12h中有呼吸困难、青紫、三凹征、加剧性伴随呼气性呻吟等。同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出血及肺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NRDS发生情况及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生NRDS 3例 (8.6%) , 对照组发生NRDS 14例 (42.4%) , 观察组N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出生后6h观察组Pa O2及p H显著高于对照组, 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症状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症状1例 (2.9%) , 对照组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症状7例 (21.2%) , 观察组呼吸急促、发绀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4例, 其中坏死性结肠炎1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 颅内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 其中坏死性结肠炎1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 颅内出血3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NRDS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人群中, 发病机制为早产儿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未能发育至成熟, 致使患儿体内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量大幅减少引发[7,8]。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导致肺泡壁和肺泡中气体交界位置表面张力降低, 可对肺泡稳定性加以维持, 若患儿体内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 则容易导致肺间质水肿、肺泡萎缩、形成肺透明膜及严重肺不张[9], 最终引发呼吸衰竭。已有临床研究揭示NRDS是造成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且大部分患儿死于出生后72h左右[10]。过去NRDS的常用预防措施是在早产前常规给予促使胎儿肺成熟的相应药物, 然而由于此时胎儿病情紧急且用药时间不足, 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11], 因此探讨预防NRDS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

已有研究显示, NRDS发生风险和患儿胎龄之间有明显的反相关关联, 胎龄越小的患儿, 其发生NRDS的风险就越大。虽然目前很多医院主张在胎儿早产前使用常规药物促进肺胎成熟, 然而因早产的突发性, 很多产妇并不能及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或用药时间过晚而导致药效不能充分发挥, 故而难以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12]。现阶段NRDS防治主要方法是给予新生儿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 以促使早产儿安全度过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期, 从而提升患儿存活率。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如下: (1) 可促使肺泡容积维持稳定, 避免肺泡在呼吸末期发生萎缩; (2) 促使肺表面张力下降, 有利于肺泡扩张; (3) 加快肺部液体清除速度; (4) 对肺泡与毛细血管间压力予以维持, 以免发生肺水肿; (5) 肺表面活性物质中的SP-A及SP-D等可促使呼吸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大幅提高。 (6) 促使支气管末端表面张力降低, 防止毛细支气管发生痉挛或阻塞。由于患儿胎龄越小则NRDS发生率越高, 故而在为NRDS患儿治疗时, 应尽早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取得更为理想的预防效果。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对患儿肺泡萎缩等情况予以有效改善, 促使其肺泡氧合能力大幅提高, 同时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故而该药物可对NRDS的发生发挥显著预防效果。

研究显示对于新生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时间越早, 预防作用最佳[13,14]。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佳给药时间是在患儿未出现NRDS前, 最佳给药方式为通过患儿气管插管给药。本文68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患儿经随机分组后, 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展开治疗, 主要措施为吸氧、吸痰、补液、静脉营养及保暖处理, 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对早产儿NRDS的发生加以预防。固尔苏是一种天然有效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通过液胶层析纯化过程, 可确保磷脂含量高达80mg/ml, 在临床中应用时不易引发新生儿呛咳等现象, 使用情况良好。本文通过对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对新生儿初始阶段肺气体交换发挥促进作用, 对表面活性物质在气液交界面中的分布情况予以改善, 能降低毛细血管中血清蛋白的渗出, 减少气压伤, 对于早产儿预防性使用呼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时间应恰到好处, 在NRDS早期时即应给药。

也有研究提出可为NRDS患者展开机械通气治疗。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机械通气治疗可引发慢性肺病, 相较于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治疗可给患儿造成伤害, 这不仅会给患儿造成巨大的痛苦, 同时也会影响其治疗效果[15]。为促使NRDS发生率有效降低,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肺表面活性物质, 以对NRDS加以预防, 同时尽可能避免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以最大限度促进患儿的康复。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N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固尔苏这一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通过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发现观察组呼吸急促、发绀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患儿的呼吸情况。同时,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显示观察组Pa O2及p H显著高于对照组, 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揭示固尔苏这一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对存在呼吸困难表现的早产儿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情况, 降低患儿NRDS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活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 胎龄28~31周33例, 31~32周27例, 胎龄33~34周20例。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胎龄 (31.2±3.1) 周;体质量 (1599±560) g;入院年龄为30min~9h。对照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胎龄 (30.9±3.5) 周;体质量 (1521±570) g;入院年龄为30min~6h。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儿纳入标准:胎龄<34周, 孕妇分娩前未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2h未出现呼吸困难;入院X线检查正常[1]。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吸痰、吸氧、补液以及静脉营养处理。治疗组患儿给予200mg/kg固尔苏, 气管滴药, 患儿气道分泌物清除后使用无菌注射器吸取37°C左右的药液, 药液经气管缓慢滴入气道, 每次滴入之后气囊加压通气约2min, 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均匀进入肺部。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拔出气管插管, 注意避免给药6h内气管吸引[2]。对照组不给予固尔苏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给予患儿治疗后监测患儿呼吸机周围循环情况, 动态监测患儿血气分析, 治疗6h由放射学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 并了解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发病率, 如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出血以及充血性心衰等。放射学诊断仪胸部X线为诊断标准, 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临床症状:新生儿出生6~12h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加剧性伴呼气性呻吟及三凹征[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对比

见表1。

治疗组患儿的PaO2、PaCO2及pH值与对照组患儿相比, 具有明显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对比

治疗组40例患儿2例 (5%) 出现发绀、呼吸急促;对照组40例患儿9例 (22.5%) 出现出现发绀、呼吸急促。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并发症

治疗组40例患儿1例死亡, 病死率为2.5%;对照组40例患儿11例死亡, 病死率27.5%。两组患儿并发症见表2。

两组患儿相比, 治疗组患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并, 是指婴儿出生不久后出现的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呻吟、以及呼吸衰竭等, 该类临床症状主要见于早产儿, 因其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引起的进行性肺不张。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使早产儿度过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的阶段。根据相关文献报道, 使用各种来源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研究表明, 预防性地给予患儿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给予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促使新生儿初始阶段肺气体的交换、改善表面活性物质在气液交界面分布、一直血清蛋白在毛细血管的渗出以及降低气压伤, 从上述作用来看, 对患儿用药时间要恰到好处, 尽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给药[4]。本次研究中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固尔苏, 固尔苏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天然有效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液胶层析纯性的过程磷脂含量可达到80mg m L, 其不易引起新生儿呛咳, 临床效果较好。另外,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话, 可能引发慢性肺病, 与预防性地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比, 机械通气治疗会给患儿带来伤害, 为了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并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刘博, 韩万凤, 黄晓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8 (12) :99-101.

[2]杨慧敏.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J].当代医学, 2011, 17 (31) :61-62.

[3]朱冬卉, 付志萍.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16 (3) :53-54.

呼吸活性 篇6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新生儿大量羊水吸入所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例32例, 并排除母亲胎膜早破、患儿产前感染及羊水无污染情况。25例有宫内窘迫史。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均为足月儿。剖宫产18例, 顺产14例。出生体质量均≥2500 g, 其中出生体质量≥4000 g 3例。羊水吸入性肺炎及呼吸衰竭的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32例通过知情同意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6例, 对照组16例。两组患儿性别、平均入院时龄、体质量、胎龄、出生1 min 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立即通畅呼吸道, 给予呼吸支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 (CPAP) 通气, 氧浓度21%~80%、气体流量6~8 L/min、PEEP压力4~6 cm H2O, 病情无改善且加重时机械通气治疗。同时保暖、营养支持、抗感染、维持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加强基础护理等治疗。治疗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商品名珂立苏, 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30391) 40~100 mg/kg, 每次, 气管内注入。

取仰卧位, 气管插管, 清理呼吸道, 身体抬高30°~45°, 在气管插管距患儿齿龈4~5 cm处消毒, 用5 m L注射器接5号半头皮针头吸好PS后斜刺入气管插管管腔内, 在气囊持续正压通气情况下助手匀速推注PS, 推毕拔出针头, 继续气囊加压通气5 min, 此过程通气不中断。不需机械通气时给药后拔出气管插管。需机械通气时, 针孔处严格消毒后用医用透明胶带粘贴防漏气继续机械通气。应用PS后4~6 h避免吸痰。必要时6~12 h再次给药, 一般重复2~3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1、12、24、36 h血气在正常范围的呼吸机参数变化。监测吸氧浓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计算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PO2) 。观察上机、用氧时间, 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组给予PS气管滴入后, 呼吸机参数明显下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临床反应

治疗组16例完全治愈。对照组12例治愈, 4例放弃治疗后死亡。治疗组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组并发气胸1例。对照组并发气胸5例, 肺出血2例。两组并发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呼吸活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中PS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 女22例, 胎龄28~32周, 平均28.7周, 体质量1150~2100g, 平均1560g, 1分钟Apgar评分≤3分者20例, 4~7分者30例, >7分者10例, 剖宫产24例, 阴道自然分娩36例, 娩出时有窒息者24例, 羊水清者28例, 羊水浑浊者8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时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及病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心电监测、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抗感染、维持血糖、血压等基础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 初调参数:NCPAP压力3~5cm H2O, 气流量6~8L/min, 吸入氧浓度30%~70%, 并于通气过程中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适度调整。观察组在NCPAP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S治疗:PS的剂量为100~200mg/kg, 使用前预热至37℃, 患儿取仰卧位, 充分清理呼吸道后, 采用无菌针管吸取药液, 连接细硅胶管通过气管插管直达支气管分叉处, 以头高仰卧位及左右侧卧位分3次缓慢注入药液, 抽出细硅胶管, 随后用复苏气囊加压给氧1~2min, 即行NCPAP治疗, 给药6h内不做气管内吸痰。必要时6~12h重复应用1~2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氧合指数 (OI) , 并记录两组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χ—±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9例, 死亡1例, 治愈率96.67%, 对照组治愈21例, 死亡8例, 放弃治疗1例, 治愈率70%,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观测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气观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多发生于胎龄<32周的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质量儿, 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且胎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病理学上以肺泡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4]。有研究显示, PS缺乏是导致NRDS的唯一原因[5], PS由特异蛋白和磷脂组成, 由肺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肺泡表面, 具有调节肺泡的表面张力, 保持肺的顺应性, 保护肺泡上皮细胞, 降低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 防止肺泡塌陷的作用[6]。早产儿由于肺Ⅱ型细胞发育不成熟, PS生成不足导致肺泡广泛性萎缩并逐渐形成肺不张, 肺顺应性降低引起功能性残气量降低, 由此引起的缺氧、酸中毒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内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肺Ⅱ型细胞受损而形成恶性循环, 并最终导致早产儿死亡。

在氧疗和机械通气的基础上, 采用外源性PS替代疗法是目前NRDS的重要治疗方法[7], 不仅能迅速调节肺泡的表面张力, 保持肺的顺应性, 达到治疗由NRDS引起的呼吸衰竭的作用, 还能迅速改善患儿的氧合通气效率, 特别是在NRDS早期给予外源性PS治疗, 能迅速改善氧合, 及时减轻或纠正缺氧和酸中毒, 减少高频通气和体外膜肺治疗的需要, 并能减少脑出血、肺出血和气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恢复PS功能及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8]。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研究中, 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联合PS治疗的观察组治愈率96.67%, 对照组治愈率70%,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显示, 在无创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基础上联合PS治疗, 能迅速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惠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降低其病死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Narang A, Kumar P, Dutta S, et a1.Surfactant therapy for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r:the chandiarh experience[J].Indian Pediantr, 2001, 38 (6) :640-646.

[2]蔡茵莎.早产儿预防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6) :775.

[3]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21-428.

[4]万俊, 凌厉, 李虎,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CPAP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1) :95-96.

[5]Herting E, Rauprich P, Stichtenoth G, et al.Resistance of different surfactant preparations to inactivation by meconium[J].Pediatr Res, 2001, 50 (1) :44-49.

[6]刘卫红, 刘艳霞.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0) :58-59.

[7]Ferriero, DM, Miller SP.Imaging selective vulnerability in the deve-loping nervous system[J].J Amat, 2010, 217 (4) :429-435.

【呼吸活性】推荐阅读:

活性07-19

杀虫活性05-17

活性因子07-28

土壤活性08-10

活性研究08-10

活性效应08-30

活性筛选09-02

活性机理09-03

增殖活性09-22

活性诱导09-27

上一篇:财务能力分析论文下一篇:三维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