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技术

2024-07-30

弱电技术(精选12篇)

弱电技术 篇1

摘要:智能建筑产业得以诞生和发展, 当代建筑的电气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阶段, 尤其是智能建筑工程, 它牵涉的专业范围比较广, 因而它的综合性较强, 在智能建筑工程的技术中加入弱电系统, 推动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论述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一些概念, 技术要点, 以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趋势

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一些概念

1.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内涵

1.1.1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由弱电和强电这两类构成了智能建筑电气技术。通常来讲, 建筑用电会使用至少是50Hz、220V的强电, 比如照明用电等。弱电与智能建筑主要有两种组成, 一种是低电压的电能, 分为直流和交流, 比如应急照明备用性质的电源。一种是带有数据、画面、声音的信息源, 比如计算机、电视和电话。因此,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弱电技术, 只是伴随着一些高科技弱电技术的不断进步, 该项技术的使用更加地普遍, 弱电技术的使用范围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智能化水平。

1.1.2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建筑技术跟现代化的系统集成、自动化控制、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有效统一就构成了智能化的建筑,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就是指运用在智能建筑的弱电技术。

1.2 智能建筑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相互关系

1.2.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是狭义上的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是狭义上的智能建筑, 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当中的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是以弱电技术作为前提条件的, 因此,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就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该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主导的, 是达到智能建筑目的的关键技术。

1.2.2 智能弱电技术是智能建筑的内涵

在智能建筑当中, 以综合布线当作最基本的传输介质, 以计算机网络当作最主要的控制与通信方式, 以此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对建筑装置、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等系统实施全面地管理与配置, 以创建一个装置、控制管理、网络相统一的整体性的建筑环境。在智能建筑当中不但有服务与管理的软件环境, 而且有装置的硬件环境, 它是一个整体性的建筑环境。

2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分析

2.1 配电设备

整个电气工程的中心就是配电设备, 它就跟人的心脏一样, 如果出现了任何问题, 就装置与人员就不能够正常的工作, 降低供电的稳定性。因此, 无论是从采购上, 还是在调试和安装的过程中, 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验收与施工。大楼内的低压、高压开关柜和变压器等装置都是非常先进的。然而, 在实际当中, 往往会发生低压开关柜里面的电流跟设计的值存在偏差等一系列的问题, 导致装置与人员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 在进行监控的时候, 需要认真地检查, 跟图纸进行核对, 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

2.2 弱电装置的功能

在大楼里面的弱电装置是比较多的, 应当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对各个弱电子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通常来讲, 监管人员不能够精通各个智能化的系统, 需要在搞好线管的时候, 重点监控系统装置的功能。在签订合同的时候, 专业人员之间的竞标, 能够为系统提供更多的功能, 然而在进行施工过程中, 常常会不使用一些功能, 因此, 管理者应当加强监控。

2.3 安装母线

在运行的场地当中, 确保母线放置在一个比较干燥的地方, 避免受潮, 务必检查密集型母线的绝缘性能。在安装母线之前, 需要检查母线内全部线路的受潮湿程度, 以防止成品被损坏。母线应当跟开关的装置连接起来, 并密封好母线的连接位置。

2.4 子系统间接口

智能建筑机电装置的控制器和受控的装置间通常是互控的, 比如装置间的控制和系统间共享信息。多种控制信息网络的相互联系与系统间的报警, 都不可缺少装置和系统间或者是装置间的硬、软件联系, 都不可缺少对接口实施处理, 以确保能够稳定地运行, 然而, 常常会由于技术标准不一样和对系统的需要不清楚, 各个承包商子系统间接口的界面不一样和技术不够发达, 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

2.5 计算机网络系统

该系统是由信息资源、主机、路由器等多个部分组成的, 利用该系统可以创建远程数据的通信网, 以跟国内外进行联系, 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

3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仍然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 并使用系统集成的技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管理方面, 将会使用人体识别和智能卡的技术; (2) 共享性的网络管理技术可以在以后的智能建筑当中实现, 换言之, 利用计算机、场地的总线、网络的总线和web技术的三层结构达到智能建筑的功能、软件界面和网络等的集成, 从而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智能建筑里面的一切装置进行科学地监管; (3) 在弱电技术持续进步的前提下, 智能建筑能够使用越来越多的通信网络、整体布线、建筑装置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等系统以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标准, 这必将是未来建设智能建筑的主导方向。最终, 智能建筑在弱电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达到图形、视频、声音等的统一使用; (4)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当中的通信技术也在持续地进步, 伴随着ATM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的不断进步, 智能建筑通讯还是会朝着网络化、高速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5) 越来越多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将会运用到以后的智能建筑弱电领域, 并进一步地健全智能建筑的办公、通讯、安全等功能, 利用提高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信息与通信的网络系统能力能够建成技术含量更高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 且能够建成符合我国人类居住条件的楼宇管理系统。

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化的弱电技术在在智能建筑当中的运用就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它是指具备现实意义的智能建筑技术, 它也是21世纪建筑行业当中的高科技, 它是一种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技术。建筑智能化档次与级别的高低直接受到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在建筑行业运用程度的影响, 职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刘福生.简述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综合布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7) .

[2]王懿.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3) .

弱电技术 篇2

本安全技术措施仅适用于XXXXX施工整个过程。2 安全管理方针和安全管理目标 2.1 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发展,强化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2.2 安全管理目标

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无重大伤亡、设备、管线、消防事故,千人死亡率小于0.05‰,千人重伤率小于0.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覆盖面及完成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加强“三全”管理,杜绝“三违”现象。安全管理工作力求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和制度化。3 危险源处理

3.1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及危险性评价

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在施工活动场所中存在,也在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的周围区域,其形成原因可以是施工前期的施工准备、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施工过程活动,以及建设施工的物质条件等。危险源辨识应用的方法有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列表法等三种。我们应科学规范的采用。其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可以采用LEC定性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必须认真地辨识危险源的存在,确定了它的风险等级后,才能去找出其存在的原因,研究分析并制定分级控制方案,并将方案同项目施工技术方案同时付诸实施。最终才可能做到有效地监控和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危害的发 生。地铁施工同其他施工一样,同样存在有高处坠落、触电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等“五大伤害”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施工安全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五大伤害”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我们水电项目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它可以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相邻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3.2辨识及作业危险性评价

危险源的辨识,应坚持的原则是,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主次分明、不留死角”,对于我们地铁项目施工来说,包括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等工程的所有施工场所,以及施工项目部生活区域都应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辨识的程序应该纳入项目施工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的6.4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之中。其具体做法应是先在项目部建立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有经验的工人或聘请安全评估专家组成危险源辨识及施工作业风险评价小组,对所承担建设施工项目的施工区域、生活区域中每个环节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所有施工作业活动环境和管理两方面的不足点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再就是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施工作业风险性评价。将危险源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危险源划分为五个等级来操作。施工作业稍微有一点危险定为一级,表示可以接受;施工作业有一般性危险定为二级,表示在作业时需引起注意;施工作业时有明显的危险定为三级,表示需在施工作业中整改进行;把需要整改后才能施工作业的危险定为四级,也可以说是高度危险;把不能继续施工作业,人员设备需立即撤离场所的危险定为五级,也可以是极其高度危险。这都是定性的划分,项目部可根据施工项目的特性及其施工的难易程度进行定级。3.3施工过程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地铁施工作业工序较为复杂,这是因其建设施工特性所至。其危险源的危害范围不只是施工场所。特别是相邻人口居住密集的村社,或是国、省交通道路区域的施工现场,一旦工程施工中发生坍塌、火灾等事故,将危及到相邻的范围。影响到周围已有的建筑物、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设施的使用安全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标GB/T138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国标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规定,进行项目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加强项目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抓好预防建设施工安全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

3.4施工过程危险源的辨识

我们可将施工过程危险源的辨识分为两类进行。

1、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危险源辨识

这方面着重要辨识的是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生产的岗位职责、特殊工种的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及使用,以及各施工项目的操作规程等。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安全教育是否充分。识别项目部从业的特殊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合格的岗位培训,是否掌握安全操作技能。要辨识由缺少安全操作技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2)识别项目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其操作性。要辨识由管理制度不健全,无实施操作性产生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3)识别项目部安全检查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不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作整改跟踪验收,是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4)识别施工人员的管理环节。看是否有因酒后上岗、疲劳作业而形成的危险源。

(5)识别安全投入是否足够。安全经费是否按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律规定足额提取。辨识项目施工中因安全投入不足形成的危险源

(6)识别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及使用规定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辨识项目施工管理中因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及使用制度不符合要求形成的危险源。

2、施工场所、附属施工场所及其周围地段的危险源辨识

(1)施工场所危险源的辨识施工场所指的是施工作业现场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作业范围。危险源应包括施工设施、机械、装置以及工程物质材料等涉及的危险源。应从如下几方面去辨识。

a按分项工程施工项目分为,施工脚手架(包有含落地架、悬挑架、爬架),模板安装及拆除,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的安装及拆除,桩基、基坑、基槽的开挖,工程局部结构以及施工临时建筑物施工等。应从它们的失稳所造成的坍塌、倾倒伤害去辨识所涉及的危险源;

b根据施工作业特性,高度大于2米以上的洞口、临边、墩台等高处作业的施工场,应从安全作业防护设施是否符合、齐全,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绳)而导致造成踏空、滑倒、失稳伤害等方面去加以危险源辨识;

c人工挖孔桩(井)、隧道掘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应从通风、支护、塌方造成的伤害去作危险源辨识。

d金属结构的制作安装、施工装置方面的焊接、金属未切割以及冲击钻孔等施工场所的电气设备危险源辨识,应从漏电安全防护方面去加以辨识。看保护接地、接零、绝缘、漏电防护装置是否符合,设备是否实行一台机电一 个电闸控制等,对防护失控造成的触电伤害、设备损坏的危险源进行分析。使用气割、焊作业的还应识别易燃、易爆气体的贮存及使用方面造成的伤害及其作业的符合性,从而分析危险源的所在状况。3.5施工危险源的分布状况

前面谈了施工作业危险源的一般辨识采用的方法。我们进行其固有分析时,应掌握其分布状况。按目前的项目施工管理,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高处作业、地基(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和建筑材料。我们要着重辨识、分析的是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可以从下面几点去了解掌握。

1、作业高度大于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的装置、设备及其场所。主要分布在:非定型的载人起吊装置,包括载人3人以上,起吊高度大于10米的吊笼;高度大于10米、面积大于20平米的承重排架、承重平台;承载20吨的临时施工桥;高处临空、高处临边,包括高度大于2米以上的基坑作业,其作业面需操作人员10人以上的施工场所;大型超重设备运行,其对应的吊钩、吊罐以及所吊运的物件等。

2、一旦失控将造成重大危险的设备、设施和场所。主要分布的工程项目有:高度大于20米、坡度陡于60度,且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高边坡施工场所;宽度大于1米,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深、窄基坑开挖施工场所;雨季施工的滑坡体及泥石流区域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施工场所;地质复杂、地下水丰富且容易坍塌的竖井、斜井、隧洞等地下工程施工场所;控制爆破的拆除工程,且被拆除建筑物邻近居民密集区的施工场所;防洪度汛围堰及高度大于10米的临时挡水建筑的施工场所等。

3、群众性重大聚会、危险场所、重大设备及突发性事件,其主要分布在居住区域及施工营地,项目部办公场所。

4、自然灾害及危害涉及的分布则包括在高原地区的高山反应、自然保护区的火灾、雷区雷电伤害、地震多发区的地震等自然突发性事故中。3.6施工危险源的防治措施

1、建立项目施工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在项目部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登记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做到杜绝“三违”现象,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使作业人员懂安全、会安全。

3、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如交叉穿越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4、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5、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遇变不惊,从容应对。

6、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3.7汛期施工的措施

(一)、成立雨季施工(防汛)专门小组,全面应对雨季期间的施工指挥工作,建立健全的值班和气象记录制度,及时做好值班和气象记录做好交接 班工作,发现阴雨天气预报及时通知作好准备。在雨季来临前,做好对现场的清理、整治,做好防、排水设施的建设和防汛物资、器材的准备,对全体职工开展雨季施工注意事项的教育,安排防汛值班人员,制定值班制度。

(二)、雨季期间施工总体思路

1、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

(1)在遇大雨以上的天气时,不管黑夜白天都应该能调动劳动力到大坑或地下室入口、等易灌水部位看守,出现问题及时排除。

(2)物料安排,雨季到来之前,应提前做好物资、材料的准备,包括排水设备、防雨材料及施工应急用电的准备工作。

(三)、雨季施工准备

1、组织工作

(1)雨期施工前,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雨期施工生产计划,落实雨期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解决雨期施工中的生产问题。

(2)成立以安装经理为首的防汛领导小组,制定防汛计划和紧急预防措施。

(3)准备好雨期施工项目所需设备材料:水泵、木方、塑料布、彩条布等由物资部在雨期施工前准备好。

(4)夜间设专职的值班人员,保证昼夜有人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同时要设置天气预报员,负责收听和发布天气情况。现场长住10人准备防汛工作。(5)应做好施工人员的雨期施工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临时设施、临电、机械设备防雨、防护等项工作,检查施工现场构件堆放场地的排水设施,清理雨水排水口,保证雨天排水通畅。雨期前对现场配电箱、闸箱、电缆临时支架等仔细检查,需加固的及时加固。缺盖、罩、门的及时补齐,确保用电安全。

(6)在雨期到来前,检查脚手架、钢结构,安全部门要对避雷装置作一次全面检查,确保防雷安全。

2、现场准备

(1)室外部分:室外主要利用院内已有的市政排水设施排水,未硬化的施工临时用地要采取硬化措施,场地要找坡,将水向周边道路或邻近的排水沟排水。通过道路部分加盖承重篦子,做为雨水及施工用水的排放。施工用水排入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2)室内部分:利用原有地下室内集水坑及排污泵,设置地下室临时排水设施,以排除地下室内积水,排水排至室外管网。

(四)、雨季施工的主要措施

1、原材料、设备的储存和堆放

(1)焊丝、焊条等易潮物资要全部入仓库。

(2)屋面板铺盖塑料布,下面架空,四周设排水沟,避免积水

(3)在雨期所有施工用电设备,不允许放在低洼的地方,防止被水浸泡。(4)氧气瓶、乙炔瓶在室外放置时,放入专用钢筋笼,并加顶盖。(5)在仓库内保管的焊接材料,要保证离地离墙不少于300mm的距离,室内要通风干燥,以保证焊接材料在干燥的环境下保存。

(6)露天存放的石材下边应用木方垫起避免被水浸泡,并在周围挖排水沟以防积水。

2、安装作业措施

(1)防滑:现场施工人员一律穿着防滑的橡胶底鞋,严禁穿凉鞋、拖鞋。及时疏通整个场地的排水系统,保持排水畅通,保证场地不积水。(2)排水困难地段,设置集水井、排水沟用水泵抽排。

(3)雨天作业时,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穿雨靴操作。(4)检查临电电箱、用电工具确保其绝缘性能。(5)雨后检查安全绳(麻绳)、防护设施的安全性。(6)遭遇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施工。

3、雨季施工现场防雷措施

(1)尽量利用原有屋面防雷系统,如原有防雷系统需要拆除,则敷设临时避雷带,并与接地体可靠焊接。在雨季结束后或正式防雷系统投入使用后从现场拆除。

(2)雨前要对井架的防雷性能进行检查,要保证防雷系统可靠。(3)若有施工人员遭受雷击触电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4、临建设施

检查办公室、宿舍及料库屋面有无漏雨现象,对漏雨的部位及时修理完好。室外地面全面硬化,道路场地等排水坡向正确、排水沟畅通无阻,确保施工现场无积水。检查食堂、厕所等的排水沟,及时疏通污水管道。大雨来临前要清理粪坑,避免粪坑因大雨袭击而溢出。施工现场人员宿舍、围墙等的基础应高出自然地面200mm以上,并用灰沙转做大放脚,以保证该部分结构的安全。室内地面应出室外100mm以上,防止雨水等浸入。

5、防汛配置

⑴、配备防汛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等。⑵、配置安全带、安全绳等。

⑶、备足有效的消防灭火器材,以防机电事故诱发火灾。以上抢险设备及物资应设专用储备仓库,材料部门必须按以上所列名称、型号、数量进行购置、调配并储备,以确保突发暴雨、强台风自然灾害侵袭时迅速启用。

(五)、汛期施工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汛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防汛意识和警觉性。在雨季、汛期到来之前,重点检查防汛方案是否可行,职工住房环境、设备停放地点、材料储存场所等是否安全可靠,排水、防水设施是否齐备等。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备足抽水设备,避免构筑物受雨水浸泡。并认真执行雨前、雨后两检查制度。

2、积极与当地气象局联系,及时收集气象信息,并向各施工队发布信息。

3、项目经理部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在雨季,各施工队在项目经理部统一领导下,组成应急突击队,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4、坚持值班制度,遇有险情及时组织力量抢修,并及时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的研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电控技术 现代图像显示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在建筑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综合了近年来开发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模拟与操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像处理与显示技术、电子布线技术、弱电技术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开辟了建筑行业的新纪元。由此可见弱电技术已然成为了智能建筑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智能建筑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范围内所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所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已经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研究。但是由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仍未在我国得到成熟的运用,所以有关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理论描述、施工规范、设计规范等等基本问题仍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一套标准的规范或研究结论。在此情况下,本文从智能建筑弱电的理论研究、应用现状、发展方向、出现问题等各个方面对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进行科学的研究。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理解。力争通过研究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能够完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

要想清楚的明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首先必须清楚的理解弱电技术的涵义,弱电的概念主要是根据强电的概念进行定义的,指的是直流电路或者电压在32V以内的直流电压。弱电可以通过电能有效地将信号进行传播与交换。衡量弱电的主要标准是信号传送的效果优劣,主要特点在于其电压较低、频率较高。在建筑应用中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弱电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于楼控、电气消防、周界报警等大型公共设施,此类弱电可以视作一种低电压电能;而另一类弱电则作为一种信息源进行信息的交换,比如电视、计算机等家用电器,有关于此类的技术均称之为弱电技术。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弱电技术实现建筑的安防、楼控、消防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的技术。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也逐渐步入了4C时代(即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CRT)。现阶段弱电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经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控以及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等各项先进的技术。将其应用到了布线、安防、消防、系统集成等智能建筑的各个角落。所以可以说弱电技术的科学应用带动了智能建筑的不断革新,形成了全新的、独立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概念。

2 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应用

虽然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起步较晚,在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具体应用如下:①综合布线系统。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综合布线系统,弱电技术所形成的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都是依赖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信息传输的通道以及物理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产物,由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为住户提供了数据、语音、视像为一体的全方位的通信设备、安全设备、控制设备。所以线路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利用综合布线系统来连接建筑物与外部网络或数据终端,是智能建筑弱点技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②火灾报警系统。现阶段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广泛的利用在建筑物的火灾报警系统中。建筑火灾报警系统已经发展到灭火装置与通信装置联动,形成建筑安全控制网络,具有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无线电安全引导、消防档案管理等功能。从而提高智能建筑的智能安全理念,值得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能够保障居民的安全;③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指的是利用弱电技术将智能建筑中的空调控制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智能卡技术、办公电子设备、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等智能建筑所有设备通过数据传递、通讯等方式实行联动管理。充分的发挥智能建筑的舒适、便利、安全、节能和环保等各项优势。

3 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研究现状,未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仍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技术为方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在国内建筑业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①未来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会应用更多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逐步完善智能建筑的安全、通讯、办公等智能功能,力争通过增强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能力可以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并且逐步实现适合我国居住环境与习惯的智能大厦管理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②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也在不断的进行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随着国外的宽带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及ATM通信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内智能建筑的通讯技术仍然会追求数字化、宽带化以及高速化、网络化的多媒体通信技术。③智能建筑网络系统逐渐向“三网融合”的方向迈进。通过利用基站架设、智能设备管理等优势,弱电技术所利用的信息平台将会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标。④智能建筑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更多的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多种技术来迎合居民越来越多的生活需求,将会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建设的主流方向。智能建筑最终会实现利用弱电技术完成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⑤未来的智能建筑能够实现开放式网络控制技术也就是通过web技术的三层结构以及网络总线、现场总线、计算机总线实现智能建筑的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最终可以达到对智能建筑内所有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地监控与管理。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安全管理将逐渐利用到智能卡技术以及人体识别技术。智能卡也会逐渐向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等方向发展。

4 当前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看法

虽然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发展前景,但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建筑仍然存在制度上与人才方面的因素,阻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根据多年的总结与研究,提出几点看法:①通过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于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标准,比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等。但是由于智能建筑行业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创新周期较短,所以我国难做出适用性较强的规范性标准。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尽量一年发行一次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工程质量评价试用稿,解决我国智能建筑验收无章可循的现状。②精通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所以建议我国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者将专业人员输送到国外进修,以填补专业人员的确实现状。③智能建筑行业出现一味追求功能齐全,没有注重配套技术的研发工作。从而导致国内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空有其名并无实质。不能发挥出智能建筑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建议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设计中加强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使得智能建筑得到全方位升级。

参考文献:

[1]张言荣.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纵横谈[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5).

[2]邢晓玉.浅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9.

[3]郭钤.浅析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0年12月

[4]曾剑,贾云艳.智能建筑设计—建筑与技术的系统整合[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8).

浅析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篇4

弱电系统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消防自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电话系统、安防系统、局域网通信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1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准备

1.1 根据弱电系统工程涉及内容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一般弱电系统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GBJ 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7427-87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 50116-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ECS 72-95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EAI/TIA-568A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1.2 熟悉和审查图纸分析各工序施工技术要点

熟悉和审查图纸包括学习图纸, 了解图纸设计意图, 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明确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

弱电系统在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劳动力、施工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施工图纸、施工场地各方面的准备。

2 弱电系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关键点——接地技术

所谓接地, 简单来说是各种设备与大地的电气连接, 要求接地的有各式各样的设备, 如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防雷装置等。接地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正常和安全运行, 以及为建筑物和人身的安全准备条件。

2.1 弱电系统接地管理控制要求

弱电系统的接地, 按用途分有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分为:防电击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分为: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和信号接地。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 应按设计决定的接地施工。

2.1.1 电信设备的接地

1) 为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 抑制电气干扰, 保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电信设备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a.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通信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b.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c.直流配电屏的外露部分。d.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机框内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e.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 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间隙等。2) 当低压配电系统采取TN制式供电, 电信设备若要求严格限制工频交流对其的干扰, 且电信设备不易做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 应采用TN-S制式;当对干扰要求不太严格时, 可采用TN-C制式;当电信设备的泄漏电流在10 mA及以上时, 应采用TN-S制式。3) 配电屏、整流器屏等外露导电部分, 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机框在电气上已连通时, 仍需与PE线或PEN线相连。4) 当采取IT制式供电, 电信设备的泄漏电流在10 mA以上时, 为了避免保护设备误动作, 可采取双线圈变压器供电, 其一次侧接入IT制式, 二次侧若以TN制式供电, 此时供电设备的接地与TN制式相同。5) 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 一般要求单独设置, 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6) 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 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 Ω, 宜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25 mm2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 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

2.1.2 电子设备的接地

1)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 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 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 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 则其接地电阻一般为30 Ω。2) 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 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 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 m以上, 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 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 但不宜超过5 m。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 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的安全, 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3) 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 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 对信号电缆和1 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 MHz以上电缆, 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 应采取多点接地。4) 为了避免环路电流、瞬时电流的影响, 辐射式接地系统应采用一点接地;为消除各接地点的电位差, 避免彼此之间产生干扰, 环式接地系统应采用等电位联结;对混合式接地系统, 在电子设备内部采用辐射式接地, 在电子设备外部采用环式接地系统。5) 接地环母线的截面, 当电子设备频率在1 MHz以上时, 用铜箔120 mm×0.35 mm。6) 电子设备的接地极宜采用地下水平敷设, 做成耙形或星形。

2.1.3 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1) 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 Ω, 当与交流工频接地和防雷接地合用时, 接地电阻为1 Ω。2) 对于泄漏电流10 mA以上的数据处理设备, 其主机室内的金属体应相互连接成一体, 连接线可采用6 mm2的铜导线或25 mm×4 mm 镀锌扁钢, 并进行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4 Ω。3) 为了减少通道阻抗, 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 截面不宜小于35mm 2, 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 宜采用多股铜绞线。4) 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 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 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

2.1.4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Ψ, 工业电视系统如设备容量不大于0.5kVA时, 接地电阻可不大于10Ψ。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 构成避雷系统, 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为避免由于接地电位差造成交流杂散波的干扰, 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必须采用一点接地。电视系统的传输电缆穿金属管敷设时, 金属管要接地, 用以防止干扰。

2.2弱电系统接地解决方法———联合接地

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钢筋混凝土或金属结构, 只要将建筑物的基础、柱、梁内的钢筋通过焊接或绑扎, 就能形成多个闭合的电气通路;由于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或金属件很多, 彼此又非常接近, 因此可形成一个完善的法拉第笼, 从而有效屏蔽外界电磁的干扰。

2.3联合接地的接地极和接地线安装

1) 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 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Ψ。2) 采用联合接地极时, 弱电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 两者要相距3m以上。3) 对于抗干扰要求高的设备, 例如电脑、消防控制室的接地干线应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 2绝缘铜导线两根或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接地排, 避免和强电接地线相通。

3结语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的目标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 采用系统控制的方法, 将各种资源经过管理由输入转化为输出, 并排除各种干扰, 实施动态管理, 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 从而达到合同所限定的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 向业主提供质量优良的工程。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它是高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产物, 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技术含量高、管理的对象复杂, 以及综合协调要求高。我们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 提高认识和知识, 更好地做好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 逐步提高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管理技术。

摘要:简单介绍了弱电系统的组成, 阐述了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深入探讨了弱电系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关键点——接地技术, 以提高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管理技术, 达到弱电系统工程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弱电系统,施工,技术要点,接地技术

参考文献

弱电工程穿线工作技术要求 篇5

前言:

弱电工程施工主要工作就是穿线,穿线完成之后就相当于整个工程干了一半多,并且穿线的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弱电工程的稳定性。所以要特别重视穿线工作。

一、线缆敷设要求

(1)、线缆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4)、线缆终接后,应留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的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预留长度宜为10~30mm;线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5)、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其外径的4倍。

②:主干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其外径的1O倍。

③: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④: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必须与电磁干扰源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强度。

(6)、当综合布线区域存在的干扰低于上述规定时,可采用非屏蔽缆线和非屏蔽配线设备进行布线;当综合布线区域存在的干扰高于上述规定或用户对电磁干扰有比较高的要求时,宜采用屏蔽线缆和屏蔽配线设备进行布线,也可以采用光缆系统;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7)、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通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二、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标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

(2):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和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的利用率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3):地面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超过50%。

三、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

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上层楼板不宜小于300m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2)、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隔5~10m处进行固定。

(3)、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 0m处进行固定。

(4)、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内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5)、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四、管道线缆敷设

管道缆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缆线在管道内的布放原则如下。

①:缆线在管道管孔内的排列顺序为:先下排后上排,先两侧后中间。

②:同一缆线在管道段的孔位不应改变。

③:一个管孔内一般只布放一根缆线,特殊情况下可布放两根缆线,但两条缆线的外径之和不得大于管道内径的2/3。

④:管道一般应预留2~3个备用管孔。(2)、管道的敷设要求如下。

①:混凝土管、塑料管、钢管和石棉水泥管,可组成矩形或正方形并直接埋地敷设。

②:每段管道的最大段长一般不宜大于120m,最长不能超过150m,并应有大于或等于2.5‰的坡度。

五、直埋缆线敷设

(1)、直埋缆线一般采用铠装缆线或塑料直埋缆线。当坡度大于30°或缆线可能承受张力的地段,宜采用钢丝铠装缆线并采取加固措施。(2)、直埋缆线在下述处所应设置缆线标志:直埋段每隔2OO~300m处;缆线连续点、分支点、盘六点处;缆线路由方向改变处以及与其他专业管道的交叉处等。

(3)、直埋缆线应避免在下列地段敷设:土壤有敷设性介质的地区;预留发展用地和规划未定的用地;堆场、货场及广场;往返穿越干道、公路及铁路的地段。

(4)、直埋缆线不得直接埋入地下室内。直埋缆线需引入建筑物内分线设备时,应将铠装层脱去后穿管引入。

六、电缆沟缆线敷设

(1)、与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同沟架设时,宜各置电缆沟的一侧或置于同侧托架的上面层次。托架的层问间距和水平间距一般与电力电缆相同。

(2)、在电缆沟内托架上敷设自承式缆线宜采用铠装缆线,如电缆沟内环境较好,也可采用全塑缆线。

七、其他要求

架空缆线宜采用全塑自承式缆线,也可采用钢绞线吊挂全塑缆线。覆冰严重地区宜采用架空缆线,在沿海地区及敷设较困难的地区采用全塑式自承缆线。

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线缆时,每根支撑柱所管辖范围内的线缆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管道缆线敷设、直埋缆线敷设、电缆沟缆线敷、设架空缆线敷设及室外墙壁缆线敷设点、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八、弱电线缆小知识点

1、问:在综合布线时可否把双绞线和其它线缆放在一起(例如捆在一起)?

答:在施工布线时,可与一般电话线、计算机网络线、同轴电缆线、光纤一起传输;但尽量避免与电源线一起传输,如在一管道内传输,尽量保持相互间距离在50cm以上,特别是高压大功率电源线。

2、问:可否利用现有计算机网络线来传送视频信号?

答:只要使用没有使用到的一对绞线就可以用来传送视频、音频、数据;一般计算机都利用网络线中的两对绞线来传输以太网等信号,另外两对线就可以传送视频、音频、数据。但传送的信号不可以经过HUB、交换机等其它设备。

3、问:双绞线接头处如何连接?是否可以直接拧在一起? 答:一箱网线正常为305米(1000ft),每箱网线间相互连接时,不要直接拧在一起,如果连接不好,接触电阻过大,影响传输效果,甚至无法传输。连结时,按照颜色一一对应,用烙铁焊在一起,外面用绝缘胶带包好,防止短路;如室外连接,要做好防水处理。我们建议用户定制线缆,可以根据不同长度做不同选择。

4、一根双绞线可以传哪种组合的信号?

一根非屏蔽五类或五类以上双绞线一般有四对双绞线,可以传输4路视频;总之1对线可以传输一路信号,4对线可以传输4路信号(例如可以传输4路视频或4路音频或4路数据或这三个信号的任意组合),另外大对数双绞线还可以传输更多的信号。

5、双绞线可以传电源吗?

可以传输低压供电电源,如12VDC、24VAC等。但是你要保证传过来的电源符合设备的要求。如设备工作电源是10-12VDC,电流是50MA,双绞线内阻为10Ω/100米(实际使用要测量),若传送的电源是12VDC,要保证设备的使用正常,你只好传送电源在200米以内。但我们不建议用户使用双绞线传输电源。

6、问:是否可以使用非双绞线(比如平行线)?

答:我们有一些用户使用非双绞线,但是传输的距离很短。所以,我们建议用户不要使用非双绞线,以免影响传输距离和图象效果。

7、问: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支持中间抽头的桥接连接方式吗? 答: 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适合于点到点直接连接,不要使用从双绞线中间抽头的桥接连接方式。如果用户从双绞线中间取出一对线缆时,必须将该对线后面多余的线缆断开。

8、超五类网线和6类网线有什么不一样?

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通用配线,属于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介质。

试论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篇6

关键词:建筑弱电系统 施工管理 智能建筑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83-01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作为智能建筑发展的衍生专业,是机电系统施工的重要分支,在智能化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具有作业空间范围大、周期长、系统复杂、设备使用品种多、与其他专业联系密切等特点。因此探讨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弱电系统主要以信息科学为支撑,保证建筑物内一切机电设备正常运行。通过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促进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遏制施工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还能改变施工单位的生产和管理面貌,进而提高竞争力。近年来,施工竞争愈来愈激烈,部分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其技术管理水平较为薄弱,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使之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将施工技术管理融入至企业管理中,提高施工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对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施工准备可保证安装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减少施工中的混乱,实现均衡施工,缩短工期,确保安全生产与工程质量。首先,根据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所涉及内容,在施工前掌握相关规范和标准,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其次,要熟悉图纸,组织施工图的会审,分析各工序施工技术要点。检查施工图纸是否符合规范与技术要求,图纸资料是否同其他专业的图纸资料相矛盾,图纸设计是否与现有事物环境相矛盾,设计图纸是否齐全,若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监理、设计等部门协商,探讨解决对策。根据会审后的图纸,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预算,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对其他单位进行审核,并进行交底,明确双方职责;对于重要的工程编制施工方案进行组织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根据甲方要求和合同工期,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设备、材料及土建、精装修的进度,编制有效的施工计划;制定安装所需的主要施工机具计划,并做好机具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保证其安全性;根据图纸提出预制加工件(如设备、桥梁、线管、桥架等)的数量和规格,绘制加工图便于集中预制加工;与施工人员明确安装技术要求与所执行的验收标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编制设备、材料的进场计划,确保工程进度。确定施工力量的构成与分配,并且组织施工技术交底,使每位施工人员均能明确自身责任。具体的施工力量分配情况需结合图纸及工期需求进行有效安排,同时项目管理部门作出配合施工的安排。

2.2 施工中的协调工作

做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同其他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可提高安装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适时办理交接手续:专业人员一旦进场,总包单位则需限时扫管,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允许穿线[1]。而专业人员常以自身利益为重,担心漏项而匆忙办理交接手续,导致穿线工作与扫管工作同时进行。为避免此种现象,管理人员应加强专业队伍数量,集中扫管,提高办理交接手续的效率。(2)现场督促补管:穿线过程中,会常碰到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问题,刚开始总包方较容易接受处理漏做管盒问题,但久而久之,便产生厌烦心理,拖着不补。因此,应要求建筑弱电专业施工方将漏做管盒一次查清,并耐心与总包方说明:大面积管盒,要求一次性查清,确实存在困难。甲方和监理需多与双方人员沟通,深入现场,随时补管。另外及时组成一个由双方参加的临时小组,专门处理补管事宜,避免出现互相指责,推诿局面。(3)耐心磨合,交错施工:跨专业之间的施工、调试需仔细安排,尽早分析,协调进行。譬如在设计时,建筑弱电系统可能用到强电的某些线槽,此时则需要强电的线槽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电源线的敷设。这就要求在施工图深化设计时,应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设计图纸。又如电磁屏蔽在挂网时,需涉及到土建和风、水、电等专业的协调配合,甲方、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了解各专业施工进度;土建施工时需督促风、水、电等专业的配合;电磁屏蔽施工前要组织各专业施工队的汇签,制定局部的施工进度配合计划及施工工序等。只有耐心磨合,交错施工,才能确保高水平的工程质量。

2.3 施工中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各个工序间的检查与验收工作,特别是一些线、配管、线槽及线路的敷设等。因为施工单位不同,其采用的施工标准与方法亦不同,因此在各个工序完成后要加强检查与验收工作,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验收方的要求。每个工序完成后需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与安装表格,对于需要安装的单体设备以及接线、穿线时,需根据隐蔽工程、相关工程验收规范与图纸要求进行工序验收工作,同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并最终符合标准后的测试结果提交至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另外,还应加强建筑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的后期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全部配电箱、盘、开关、插座等设施在竣工前的全面清理工作,以保证配电箱、盘、盒内无污物,配电箱、盘的名称、编号、功能等标记清晰,面板整洁等[2]。检查施工单位完成接地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通电测试和漏电保护测试项目的测试及测试报告的编制。督促施工单位对各种建筑建筑弱电技术资料、质量保证书、合格证书、各类设备与材料的测试报告等资料的汇总,并整订成册。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编制完整的工程竣工图,进行整理汇总,并装订成册,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和建设单位日后維修的原始资料[3]。

综上所述,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是一项难度和强度都极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与积累,加强建筑弱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同其他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提高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工作和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武阳.浅论建筑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优化管理[J].福建建材,2013(9):83-84,118.

[2]文成涛.智能楼宇建筑弱电系统项目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自动化应用,2010(11):80-82.

弱电技术 篇7

一、消防的弱电系统进行安装

在对建筑的机电进行安装的时候, 要安装消防弱电, 包含有很多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于电梯来进行安装。

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中,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安装的质量以及程序, 在安装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科学的方法, 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够和生活实际中的需要相适应。首先, 需要在轿厢地勘与层门之中保持合理的距离, 确保他们能够满足一些规定和标准的需要, 如果在这一过程之中出现了偏差, 需要做一定的工作使偏差能够控制在特定的程度之内;其次, 需要对电气中的设备在安装的时候保证质量, 设置一些能够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配置;再次, 在电梯内的各种机械之间需要相互配合, 各种配置保持一定的协调, 对开关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保证其安全, 不仅符合解决难题的具体需要, 也符合在建筑工程之中对参数进行设置的需要;最后, 在敷设一定电源线的时候可以利用单敷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接地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二) 安装中间的主机和尾端的设备。

对工程之中薄弱的系统安装的时候, 操作的工作时间比较短, 并且在对其进行安装的时候所利用的一些设备价格都非常的高, 因此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工程的后期来安装这些价值比较高的设备。管槽必须在工程的前期来进行安装, 那些中间的设备和末端的设备主要结合施工的基本要求进行安装, 对于技术要熟练的进行掌握。

1因为中间的主机以及末端的设备集成的程度比较高, 在安装的过程中, 需要对其正确的进行安装, 安装的位置必须要准确。

2把设备安置在一定的位置之后就需要对它进行一定的调试工作, 并且对于调试的能美容进行分析以及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的运行打下坚定的基础。

3在对主机房工作完成之后, 并且把装饰的工作完成之后, 需要安装中间的主机, 在对其安装的时候, 需要检查各个设备之间、各个设备和相关的构件之间是否进行了科学的连接, 保证他们之间的连接非常的紧密, 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在安装过程之中的牢固性得到一定的保障。

4在对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 需要利用比较坚固的外层, 对于坚固的外层要进行防锈的操作, 在对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把设备的检查工作做到位。

(三) 对于闭路的电视系统进行安装。

在闭路的电视系统安装完成后, 必须对其进行调试, 调试思维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种。对线路进行检查、对电源进行检测、对接地的电阻来进行测量、对于摄像机进行调试、对于门禁的系统、电动的云台、监视器等要进行调试。并且在对其进行调试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把系统的调试以及单体的调试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使稳定性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对弱电的系统安装的质量进行控制

因为在安装的过程中, 需要进行设计的内容非常多, 在对其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为了使安装的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需要利用一系列的手段来提高安装的质量, 使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 编制施工的方案。

在如哟点的系统进行安装的前期, 需要按照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来编制一定的方案, 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让弱点的一些系统正常的进行工作。

1在编制一定方案的时候, 需要对整个工程的重要因素进行把握, 并且对于安装之中的质量和相关的程序科学的进行管理, 让使用方法具有的合理性得到有效地保障, 保证整个施工达到技术以及各个层面之间的各种要求符合一些规定之中的标准, 对他们之间存在的一些偏差来进行管理, 把他们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中。

2使安装中的质量和电气设备之中的质量得到有效地保障, 在制定一些计划书的过程中, 不但要符合工程之中的一些要求, 还需要配置一些可以对安全进行保护的装置, 这样做为机械之间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保证, 各个系统之中才能真正的做到相互协调。

3对方案进行编制的时候需要对开关动作的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 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技术之中的参数, 设置明确的参数, 根据参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比如在对电源的线路来进行敷设的过程之中, 使系统能够运行的更好。

(二) 把握工程技术的基本特征。

因为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之中施工的周期比较短, 对于施工过程之中的质量进行控制的时候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对工程技术之中的特点要详细的进行把握。

1在施工之前要安装一些价格比较高、质量比较好的一些电气设备, 在施工的后段时期, 要结合一般的要求来施工, 在安装完成一定的设备之后, 要安装末端的设备和中间的设备, 在安装的时候, 要对各个比较关键的环节着重的进行掌握, 对于有很大几率出现的问题大量的进行分析, 使其俺咋混个的正确性得到保障。

2在对工程进行安装之前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主机房的工作之后完成其他的一些工作, 在进行安装之前对各个层面认真的检查, 需要利用科学的一些方法来处理, 这样才能安装完成之后使其能够得到稳定的运行。

(三) 对线路进行检查以及调试

1对闭路电视进行的调试。在完成安装的工作后, 要进行调试, 在调试的过程中要估计到各个方面, 结合规定来进行, 把系统调试和单体调试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

2对电讯系统进行调试。一般情况下, 电讯的系统在调试的时候包含了很多内容, 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做好每个环节保证工程的质量。

结语

消防弱电系统的安装在建筑机电的安装中非常重要, 在操作的时候要认真的做好每一个工作, 保证整个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 避免出现错误对建设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弱电技术 篇8

(1)设计合理的弱电工程方案。

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服务功能、物业管理方式作尽可能深入的分析,从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上综合考虑,对弱电工程的实施作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从总体设计开始,设计人员应根据用户需求书和规划设计方案,考虑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2)弱电工程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要求设计方对每一个子系统的设计方案都要作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与设计院就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对象、监控方法、设备数量、系统结构和布局、预算费用,特别是在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建设方有较大分歧的设计,要组织专题论证。

(3)重视设计图纸会审。

检查并确认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是否达到合同、业主及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根据确定的工程界面,检查各专业、子系统之间技术交接、互提资料是否达到要求;检查受控对象的设计管线到位情况,确保双方信号接口界面功能达到设计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设备清单、监控点表与施工图三者一致。会审图纸后形成纪要,由设计、建设、施工三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技术文件。

2 强化弱电工程系统施工技术管理

(1)加强弱电工程界面的技术管理。

在工程实施前,应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确定弱电项目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确定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和职责界面,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上述界面进行修改调整和再确认。

(2)做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工作。

在施工前,通过对弱电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确保设备清单、监控点表、施工图三者一致,即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的接口匹配。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方面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从而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

(3)加强对弱电招标及合同的管理。

招标的需求说明与技术要求,先由弱电专业工程师讨论、初定稿,然后组织由强电工程师等参加的协调会。签承包合同时,要签一份详细的技术协议,要统筹安排弱电各个系统的招标时间,确保各系统有条不紊施工。系统调试前进行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各项测试数据,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经相关部门确认。

3 弱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是单件的、非重复产品。它的质量必须在建设过程中一次性全部满足规定要求,因而格外需要加强对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2)重视各个子系统的施工质量管理。

与建筑土建、装饰施工密切相关的弱电子系统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综合布线、安全防范、智能卡、背景音响和紧急广播、卫星与有线电视系统等。

在弱电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使用功能,也要重视观感验收。例如,在放于弱电井的控制箱内接线应整齐;在室内,各子系统的信息面板应排列有序,标识明确。同时,应依据各系统平面管线敷设图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

(3)保证材料与设备质量。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的材料、器件、设备种类多,技术要求严格。因此,在有依据的条件下,应按照规范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检验,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 V 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

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对质量保证有怀疑、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需进行抽检;对进口设备器材要有明确产地证明资料和海关商检证明文件。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

(4)确保管线施工质量。

管线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弱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管线安装包括线缆的走向、线槽和分线盒的安装位置、桥架及线管的材料和材料说明、安装要求等。此外,对施工界面也要作必要的说明。

例如:安装单位负责所有管道、出线盒、桥架和线槽等的安装,而弱电分包单位负责线缆穿线及布线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施工;弱电管线施工伊始,监理首先要对各专业施工图进行会审;在了解建筑结构的基础上组织各专业管线预排,画出各种管线位置图,同时要根据工程总进度确定各系统施工的顺序和搭接方式,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管线施工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置于同一管路内。

(2)综合布线穿线时要求用力均匀,线一旦打弯,立即停止拉动,解绕后再继续,尽量减少双绞密度破坏而影响传输速度。

(3)布管时接头不能有毛刺,以免穿线时划伤线;管拐弯时,弯度要达到要求;安装桥架时要求接头处不能有明显高差,以防拉线时增加阻力挂坏线缆;竖向桥架与横向桥架交接处作防护处理,以免串线时破坏线缆或线缆在此受力太大而折断。

(4)各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要进行标识,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对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颜色要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强、弱电系统的管线要保持间距,以防干扰。

(5)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3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

(6)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

(7)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

(5)接地系统的施工安全。

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要检查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6)系统调试。

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争议。

先作单体设备或部件的调试,而后局部或区域调试,最后整体系统调试,具体调试按系统种类而定。

在工程正式验收前,由施工单位进行预验收,检查有关的技术资料、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好。再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和由建设单位申报当地主管部门进行验收。交付使用后,对大楼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操作培训,并且要加强管理和维护水平,才能发挥智能系统最大的优势。

4 弱电工程施工管理

(1)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

弱电工程往往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工程现场应与各专业密切配合(如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必须与装饰工程密切配合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和验收。尤其是阀门、流量计、水管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等,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2)加强对弱电工程的监理。

建筑智能弱电工程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广、分支系统多。因此,要突出目标管理的要求,保证智能弱电工程建设成果,就应选择有资质、实力强、专业配套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监理方应有专业的弱电监理工程师,建设方对其学历、职称、资质等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否决。

监理方应定期向建设方提交监理工作计划。对重要工序的监理要事先向建设方通报,或通知建设方参加检测验收。对隐埋线管、线槽,在实施前,监理工程师、弱电工程负责人,要在现场督察、核对,保证不漏不少、材料合格。同时还应严把工程质量关,落实监理制度,使工程各个阶段和技术管理有专人负责。

(3)加强对竣工验收与移交的管理。

竣工验收和移交是质量保障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正式验收前,由施工单位进行预验收,检查有关的技术资料、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好,再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和由建设单位申报当地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时应成立项目验收小组,验收小组应对验收测试进行分析,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对需要返修、返工的工程应责成其及时整改,整改后再对系统进行全部或部分验收,直至合格。弱电系统移交前实施培训,系统集成商应向建设方报告培训实施情况,应对受训人员独立工作能力作出客观评判,保证工程移交后受训人员能胜任上岗。

5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及计算机控制通信和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要求我们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新设计。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创造投资合理,环境舒适的智能建筑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摘要: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功能主要由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应用于建筑环境而实现。主要技术方式就是综合和系统集成,从而形成了楼宇智能弱电系统。楼宇智能弱电系统的设计及施工应结合实际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充分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和质量可靠等特点,将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弱电项目,系统设计,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李金福.浅议弱电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中的施工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弱电技术 篇9

1 合理确定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范围和方式

1.1 确定技术服务的范围

建设方对建筑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采购必须以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选择为前提, 也就是要明确技术服务的范围, 合理确定技术服务范围对建设方完成采购和实现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也算作一个基本条件。技术服务范围的确定应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 技术服务范围的确定应该依据成效原则。实践表明, 建设方如果没有明确好服务商的职责, 随意设置技术服务的范围, 尽管服务商作出某些承诺, 也不能完全实现或者其实效不能被有效衡量。其次, 技术服务范围的确定应该分清楚技术管理跟技术服务的不同。因为, 如果技术服务商所处理的职责过宽, 将会严重影响到承包商的职责执行。最后, 技术服务范围的确定应该规避建设方、承包商、服务商三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避免对建设方利益产生损害的事情发生。

1.2 确定技术服务的方式

不同的建设方所要求的弱电系统技术服务是不一样的, 于是建设方所选择的技术服务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技术服务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单纯式弱电系统技术服务和总包式弱电系统技术服务。单纯式是指服务商只为建设方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并且这些职责仅仅介于咨询类的服务方式。总包式是指服务商不但给建设方以技术服务, 而且还帮助建设方进行技术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的服务方式, 技术服务商显然成为了建设方在工程监理、技术服务、技术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总包人。不管是采用总包式还是采用单纯性, 这两种技术服务方式都有着各自的合理性, 所以, 建设方在选择技术服务方式的时候必须认真分析、驱害除弊、择优选择。根据职责和效益相一致的原则, 笔者认为应该采用单纯性服务。

2 公平处理服务商与承包商的关系

建设方将技术服务商跟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弱电系统建设和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弱电系统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 建设方在采购的时候应该认真处理服务商跟承包商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服务商与承包商的关系, 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将技术服务商视为建设方弱电系统技术管理的代表, 建设方可以授权于服务商对各个子系统技术上的问题进行全面管理, 让服务商拥有处理从技术方案的变更到设备的选择等所有问题的权力, 甚至服务商可以视为子系统的领导。二是将服务商视为跟建设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的合同方, 服务商通过跟建设方签订合同而约定其提供技术方面建议和咨询的职责, 同时承担着承包商所完成的每个子系统工程的彼此集成任务, 所以, 服务商只对建设方有着技术服务责任, 而对各子系统承包商没有直接接触的权利关系。

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知道, 第一种方法的将服务商视为建设方的技术代表, 服务商的管理工作将成为建设方弱电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商对建设方负有责任。但是, 在服务商进行技术管理工作的时候, 服务商的行为责任是否都由建设方来承担, 如果承包商在执行服务商的指令而制造一些问题时, 是否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些损失由谁来担当。所以说, 技术服务商的服务和管理跟承包商的工作存在着重叠的地方, 他们之间的责任比较混淆, 建设方在处理时比较困难。对于第二种方法, 法律上来说, 建设方跟承包商, 建设方跟服务商都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各自的职责以及行为准则。服务商跟承包商的行为权利明确、透明, 各方之间没有直接的权利冲突, 各方都按照合同约定的行为准则进行工作和管理。

3 合理确定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采购价格

弱电系统技术服务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价标准, 它是一个无形的软东西, 其采购价格的确定有着一定的难度。如何合理确定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价格, 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即:设置服务价格的确认方式和服务价格的确认标准。

3.1 设置服务价格的确认方式

服务价格的确认方式一般有两种:定量定价和定率定价方式。第一种定量定价方式是指按照技术服务的工作任务的内容、量、责任的大小一次性对技术服务价格进行确定的方式;第二种定率定价方式是指按照子系统的工程总价以及固定比例来对技术服务采购价格进行确定的方式。对这两种定价方式进行比较可以知道, 定量定价中, 价格不随成本的改变而改变;而定率定价方式中, 价格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相对于定量法, 其确定的价格要相对的高一些。就弱电系统来说, 技术服务有着一定的共性, 表面上来看好像是工程造价的高低反映了工程和技术服务难易程度, 可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 由于定率定价方式与工程总造价挂钩, 技术服务商的利益有时与建设方的整体利益相冲突, 与各子系统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利益相一致, 不利于建设方对弱电系统总造价的控制, 也容易产生服务价格与服务成效相背离的后果。因此建设方应该采取定量定价方法, 价格随工程造价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竞争报价达到支出与效益相平衡的最佳目的。

3.2 设置服务价格的标准

实际上, 技术服务费一般包括三个内容, 即:咨询费、设计费、督导费。正是因为我国在弱电系统技术服务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 从而造成了建设方在弱电系统技术服务采购中表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问题。因此, 必须设置服务价格的标准。现在, 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技术服务价格衡量的做法应该值得建设方的借鉴, 最值得大家关注的应该是“人月综合价”的方法, 这完全可以在弱电系统服务价格中进行应用。“人月综合价”就是指一个参与开发、研究、设计的技术人员工作一个月其价值的货币表现, 简称人月。人月的高低以及由此形成的服务价格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服务商的综合实力, 也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总之, 建设方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采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解决, 制定系统技术服务的采购管理策略:合理确定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范围和方式, 正确把握弱电系统服务商跟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合理确定采购价格。

摘要:随着楼宇、校园、小区等对数字化的要求不断增大, 人们对智能化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 弱电系统已经成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在我们国家, 建设方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采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如:目的不够清晰、成本不够效益、价格质量不相称等等。因此,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建设方对建筑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采购管理策略。即:合理确定弱电系统技术服务的范围和方式, 正确把握弱电系统服务商跟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合理确定采购价格。

关键词:建筑,弱电系统,技术服务,采购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S].

弱电技术 篇10

关键词:弱电安装,配合

1 弱电管路系统与土建单位配合

1) 在工程开工前, 弱电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协调管线预埋单位进行安装工程作技术交底, 并须以书面形式确认有关预留的设施是否满足本技术文件范围内施工的要求。弱电施工总承包须负责提供进一步完善预留设施的资料。2) 弱电施工总承包开始工作后须以书面形式确认及提供有关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外型和强度的有关资料。经复核原工程资料确定仍需再作增改时, 弱电施工总承包须提交详细的资料供设计方审核。3) 弱电施工总承包须负责确保本系统范围内各系统有关预留设施, 在土建施工时按要求正确预留。4) 弱电管路预埋需与土建协调:a.土建模板上开孔事宜。b.具体浇注时间, 了解时间后可事先安排, 避免匆忙赶工。c.砼浇筑时派人看护, 避免浇注混凝土时变形、移位。5) 弱电管路施工进场需要在墙上开槽, 需要与土建协调开槽事宜以及修补槽的问题, 主要是修补槽的费用以及由谁修补。6) 弱电管路沿地面敷设时, 需与土建协调地坪的标高, 25或20的管子能否放得下。若不行需修改设计。7) 吊顶内弱电桥架、管路综合布置。这个非常关键。要求细到每一层、甚至可以到每一轴线。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综合布置图施工。8) 室外工程管路施工, 需土建配合管道走向, 预留井的位置。预留井的砌筑是否需要土建配合以及是否需要租用土建的施工机械, 如挖掘机等。9) 协调好土建单位为弱电总包单位进场所需的场地、水、电等工作。10) 遵守土建总包单位制订的对工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11) 为保证大楼对外有足够的通道, 根据大楼的需求, 事先跟运营商协商, 预埋网络、广电等进入大楼的通道。

2 计算机网络系统

1) 与设计院的配合:提出机房的要求、大小、楼层、UPS电池间的结构承重。2) 与电气设计的配合:需提出计算机机房对电源容量的要求。3) 计算机外网的接入配合:a.网络提供商:电信或是网通。b.带宽。c.IP地址数量等。4) 若需与专网接入需配合:a.专网的接入。b.专网对网络硬件设备的要求。通常专网都有特定的要求。5) 计算机机房的要求。最好机房工程由专业的机房工程施工单位负责施工。

3 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的系统

1) 与电气的配合:要求每个TV点必须配置电源插座, 插座与TV点的高度, 间距等要求。2) 与装饰的配合:TV的安装高度;电视机的安装方式 (壁装、吊装、还是放在家具上) 3) 与广电局的配合:卫星接收必须审批。 (接收什么卫星、什么台、终端数量等) 。市有线电视的接入问题, 涉及配套费问题。大楼内部是模拟传输还是数字传输, 现在一般都是数字电视, 数字传输就涉及机顶盒的问题。4) 与装修配合还包括吊顶内分支分配器的检修口问题。

4 背景广播系统

1) 与消防配合:是否共用一套扬声器。以及切换问题。机房内切换还是井道内切换。还有分区是否消防分区一致。还包括消防广播时的音源由谁提供的问题。还包括当地消防部门对广播是否有特殊要求。2) 与装修的配合主要是扬声器的布置以及扬声器开孔的问题。

5 门禁一卡通系统

1) 与消防的配合:门禁系统与消防的联动关系, 应满足消防要求。

2) 与装修配合:包括门的类型 (双开、单开、木门、玻璃等) 、锁的类型 (磁力、阴极、阳极) 、对门框、门厚的要求, 还包括开孔问题。

3) 考勤机的设置考虑装修的整体效果。

6 停车场系统

1) 与土建的配合:包括预埋地感线圈、停车场设备基础的浇注、岗亭的款式、大小要求。2) 与电气的配合:主要是供电的问题 (容量、配电箱、以及由谁实施) 。3) 与设计院的配合:包括破道设置的合理性、闸门的设置位置。

7 楼宇自控系统

由于该系统的复杂性决定, 与相关单位配合得问题比较多:

1) 与各子系统的接口问题 (包括网关接口问题) ;2) 传感器安装要求;3) Ba系统对控制设备、配电箱的要求。

7.1 与各系统的接口问题

目前主要的通讯方式, 有以下几种, 子系统方可以提供其中的一种:1) 串行通讯;2) 网络联接;3) 数据库接口。

7.2 传感器安装要求

1) 冷冻水泵、冷却水泵、混水泵、冷却水补水泵和热水循环泵。每台水泵的出水管处安水流开关, 要求其上、下游侧各有不小于4倍工艺管道直径的直管长度;安装公司配合要求:在安装设备处垂直做一个1英寸内螺纹套管;2) 热交换器、减温减压装置、冷水机组冷冻机组、风冷机组。要求相关单位在制定位置预留相应管径的套管, 并注明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3) 假如安装公司已安装的国产阀门 (需由BA控制) , 阀门执行器是否由安装公司提供, 事先都需协商。

7.3 BA系统对控制设备及配电箱的要求

1) 热泵机组、水泵、冷冻机组、空调机及新风机电气配电箱、公共照明、提供BA控制的启停控制 (DO) 点, 手自动转换开关状态 (DI) 、运行状态 (DI) 、故障报警状态 (DI) 的无源干结点。2) 电梯系统:提供BA系统监测的运行状态 (DI) 、故障报警 (DI) 的无源干结点。以上设备的控制要求需要业主在对相应设备定货时对设备厂家提出。3) 与相关专业配合要求。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冷热源系统控制、空调机组控制、新风机组控制、风机盘管控制、送/排风机系统控制、给排水系统控制、变配电和发电机系统监控、电梯监控。

8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

1) 与装修配合:安装位置、包边等。2) 与电气配合:电源容量。

9 安全防范系统

1) 与当地公安局技防办配合:备案、会审、验收等。2) 与装修配合:点位布置考虑装修整体效果有兼顾功能要求。3) 与消防配合:是否考虑与消防的联动关系。

1 0 小区可视对讲

1) 与防盗门供应商的配合:主要安装锁的方式2) 装修的配合:主要是可视对讲机的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1 1 防雷接地系统

1) 与电气的配合:配电箱内安装避雷器的要求;以及接地的要求;2) 与气象局或是防雷办的配合:检测、验收问题。

1 2 机房工程

弱电设备的雷害分析及保护 篇11

【关键词】雷电;弱电设备;防雷;接地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19-01

一、概况

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几个世纪来,人类通过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对雷电的危害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雷害。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广,人们在受益于微电子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实际中,在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往往对自动控制系统的防雷未加考虑或考虑不够的情况较多,一旦有雷电波侵入,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每次雷击主要原因是由于一次设备发生雷击后在弱电设备造成的浪涌超过了设备承受的能力而损坏设备的,浪涌的主要形式是电源浪涌、信号浪涌。而这种浪涌在新建或扩建设备时又往往不被重视,所以本文在介绍常用的弱电防雷的同时,重点探讨了浪涌对弱电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弱电设备雷电危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雷电会导致多种不同形式的危害,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全面防止雷电的危害,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可将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在多年的实际中人们对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的认识比较高,防护也相对完善,但对雷电浪涌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相对比较薄弱,雷击弱电设备的情况就是对弱电防雷考虑不够造成的。其主要的雷电形式及雷害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植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

2、感应雷是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感应雷虽然没有直接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3、雷电浪涌是近年来由于微电子的不断使用引起人们极大重视的一种雷电危害形式,同时其防护方式也不断完善。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VLSI芯片),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

这样的浪涌电压完全有可能一次性将电子设备损坏。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如电话线)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排除这些干扰将会改善网络的传输状况。

三、弱电设备防雷措施

按照防护范围可将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分为两类,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人们比较重视、比较常见,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内部防护是指在建筑物内部弱电设备对过电压(雷电或电源系统内部过电压)的防护,其措施有:等电位联结、屏蔽、保护隔离、合理布线和设置过电压保护器等措施,这种措施相对来说是比较新的办法,也不够完善,下边对弱电设备防雷进行探讨,主要对雷电浪涌及地电位差的防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

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6m-4m的网格,所有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2、弱电设备的内部保护

从EMC(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防雷保护由外到内应划分为多级保护区。最外层为0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主要是由外部(建筑)防雷系统保护,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低。保护区的界面划分主要通过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管道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从。级保护区到最内层保护区,必须实行分层多级保护,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一般而言,雷电流经传统避雷装置后约有50%是直接泄人大地,还有50%将平均流入各电气通道(如电源线,信号线和金属管道等)。

随着电脑通信设备的大规模使用,雷电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以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电脑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应从单纯一维防护转为三维防护,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波侵入,防雷电电磁感应,防地电位反击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作系统综合考虑。

多级分级(类)保护原则:即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确定保护要点作分类保护;根据雷电和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的可能通道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做多级层保护。

(1)电源部分防护

弱电设备的电源雷电侵害主要是通过线路侵入。高压部分有专用高压避雷装置,电力传输线把对地的电压限制到小于6000V(1EEEEC62.41),而线对线则无法控制。所以,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应有三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问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避雷器或保护器,作一级保护;在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至二次低压设备的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保护器,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或保护器,作为三级保护。

目的是用分流(限幅)技术即采用高吸收能量的分流设备(避雷器)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泄人大地,达到保护目的,所以,分流(限幅)技术中采用防护器的品质、性能的好坏是直接关系网络保护的关键,因此,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器或保护器至关重要。

(2)信号部分保护

对于信息系统,应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精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确定。

(3)接地处理

一定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因所有防雷系统都需要通过接地系统把雷电流泄人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如果机房接地系统做得不好,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烧坏元器件,严重的还将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还有防干扰的屏蔽问题,防静电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来解决。

四、结论

弱电设备的防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尤其是弱电设备的雷电浪涌防护还重视不够,也常常由其而引起设备的损坏,所以在完善弱电设备外部防护的同时,要加强弱电设备的内部防护,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首先要完善弱电外部雷电防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

2、其次要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

3、第三限制钳位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过流幅值在设备可承受的范围。

让弱电布线更实际 篇12

一、优选布线材料设备

网络布线是隐蔽工程, 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 布线性能好坏是由整个布线系统决定的。虽然配线架、线缆的作用很大, 应重视它们的规格、材料、线径、强度以及绞距的选择, 使之具有良好的物理和电气性能, 确保标准性, 便于日后系统的维护、扩展和升级。但对于像面板、RJ-45连接器、模块这样的小配件质量也不能忽视, 整体性能取决于“端到端”所有产品的好坏, 以及产品的专一性。如果小配件中有假货劣质品或不同厂家的不同档次产品, 网络整体性能是无法保证的。

二、强电弱电要综合考量

设计布线方案时, 不仅弱电系统内部 (网络、电话、电视、广播、监控、报警等) 需要统筹安排, 强电和弱电系统之间也要一起考虑 (布线时尽量远离大辐射设备) 。笔者参与的某学校办公楼综合布线, 曾经在地下铺设了一条线缆做通讯用, 结果该线缆与从变电所过来的高压强电形成交叉, 造成所有电话接通后通话质量受干扰严重, 噪音很大, 之后不得已另外架空一条线缆。按标准规定, 强电走线和弱电走线的距离至少要50cm, 并采用铝箔屏蔽, 远离弱电系统的还包括水暖设施等。

三、正确理解长度标准

网线在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100米, 这是布线的常识。但需要留神的是这100米还要包括线缆两端跳线的长度, 而跳线许多是在工程竣工后才做的, 所以不包括跳线部分的布线长度以不超过90米比较适合。

四、设置地下主干通道

这关系到校园建设的百年大计。园区内一定要设置“井”状主干通道, 并在交叉处预留弱电井。通道上逢弯必设井, 直道上最好隔30米加设一个井 (井的大小在50cm×50cm左右) , 这样便于穿线、拉线。通道里根据需要预铺设直径10厘米的管子若干, 并留钢丝以备穿线时使用。

五、支线管道

线缆不能拉得过紧 (过紧会造成信号衰减和信号延迟) ;如果线缆受潮或外皮破损, 容易破坏线缆物理特性;管道中不能出现线缆接头, 更不要将线缆一线多用。采用的钢管一般要做地埋, 所以它要做外部镀锌防锈处理, 内部做毛刺平滑处理。在PVC管中穿线要有一定的预留空间, 比如:直径20cm的管子里可穿4根超五类网线。若穿六七根, 管内电缆过于拥挤会导致变形, 造成引线间串扰的增加, 一般在测试时就能发现网线性能明显下降。

六、弯道处理

电缆不能弯曲过度 (弯曲半径不能超过3.18cm) , 弯道处理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 弯道处加设专门的弯道接头 (俗称45°角) 。若是钢管, 则需要焊接和加润滑处理, 而PVC管有各种各样的接头可供逃择。第二, 在弯道处做分线盒。壁龛大小一般在12cm×17cm左右, 以手能伸入取出线缆即可。

七、大开间环境布线

大开间办公是指用办公用具和可移动隔断代替建筑墙体、分隔办公环境的办公格局。大开间布线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多用户信息插座方案和转接点方案。多用户信息插座方案适用于办公室格局调整比较频繁的办公环境, 布线中多用户信息插座被安装在邻近且容易到达的物体 (柱子、墙面、办公用具等) 上。转接点方案适用于办公室格局调整比较少的办公环境, 布线中多用户信息插座被安装在永久性的固定物体上, 以保持水平子系统的完整性。由于转接点多引入了一个连接点, 考虑到NEXT和回波损耗等参数, 从结合点到配线间的距离应在15米内。

八、正确接地

接地是消除公共阻抗、防止电容耦合干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正确接地是获得有效屏蔽的关键, 没有接地或接地不正确会降低屏蔽的效果, 理想的屏蔽接地应该只有惟一的良好接点, 所有连网设备必须连接地线。

九、布线中细节处理

布线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屏蔽, 保证信号不受干扰;第二是防止破坏, 裸露的网线容易招鼠虫咬啃;第三是美观, 把凌乱的线缆整理到一条线路上。为了同时达到这几个目的, 布线时就要全盘考虑:一是布线前要充分考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能不能满足日后发展需要, 宁可多埋些预留的, 也别造成后面的二次施工。二是布线应有余长, 在二级交接间、设备间线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米, 工作区为0.3-0.6米。三是走廊桥架到各房室分线盒之间有小段距离, 这段距离应由软管完成沟通 (若裸露, 日后容易形成维护死角) 。四是设备置放要正确, 每个设备后面的各种线缆应分门别类捆扎并标识好。五是了解使用的各种产品是否兼容, 不但是两个设备之间的, 还有同一设备两端的。六是布线完成后, 应立即把多余的线材、设备清除, 以防他人错接误接。

十、边安装边测试

上一篇:价值系数下一篇:项目工程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