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朝圣地

2024-09-21

心灵的朝圣地(共3篇)

心灵的朝圣地 篇1

一、朝山

米拉山口的经幡猎猎作响, 声音大得犹如走进了一个高压磁场。在早晨冷冽的秋风里, 她抖动着那七彩的身体和永恒的祝福, 诵念着千百年不变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呗、咪、吽”。

海拔5013.68米的米拉山口此时就在我的脚下, 我看着经幡, 听着六字真言, 心忽然走出身体, 呈放在高高耸立的山巅之上。

远处的雪山在并不刺眼的晨光里熠熠生辉, 像呈放在天地之间的一块水晶原石, 将晶莹剔透隐藏在薄雾般的云朵之下, 而掩盖不住的光芒却放射出来, 将米拉山口映衬得更加雄浑神秘。

我是一口气跑上米拉山口的, 在一同瞻仰米拉山口的旅游者中我是第一个站在米拉山口的人, 也是唯一一个跑步上来的人。生长在青藏高原的我并不惧怕5013.68米的高度, 尽管这是我有生以来登上的最高点, 也是曾有慢性肺病的我从没想过的高点, 但我还是很大胆地进行了这次挑战, 一口气跑上了山口。

米拉山口是西藏美丽和神秘的界点, 也是雄浑和妩媚的界点。从神秘的拉萨出来, 翻过米拉山口去游览秀丽葳蕤的林芝, 行走在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为自己的西藏之旅拉开帷幕, 这是我几年前就有的设想。

站在米拉山口, 我想大声喊叫, 以抒发心中的那份沉闷。

在神秘的藏文化中, 山是男人, 是力量, 是雄浑和伟岸, 是气魄和胆量。而挂满经幡的米拉山口的确拥有男人的一切体征, 别说整个山体雄浑伟岸, 就连在风中猎猎作响的七彩经幡都显得那么雄浑和气魄。站在山口的我尽管被冷风吹得有点发抖, 但我还是兴奋地张开双臂朝空中跳跃了一下, 并随着这下跳跃大声地喊叫了一声, 将胸中憋闷了很久的沉重喊叫了出来。而这一瞬间恰巧被手持相机给我拍摄的姐妹抢到, 她兴奋而有些担忧地说:“老实点, 别惊动了山神, 收拾你。”是啊, 我没有不老实啊, 我只是轻轻地跳跃了一下, 怎么能惊动山神呢?何况山神不会轻易惩罚我的, 我这么爱他, 这么被他的魅力吸引着, 不顾高寒缺氧千里迢迢来看他, 他怎么能轻易惩罚我呢?我这么说着, 依然兴奋地摆着各种姿势开始拍照。

曾几何时西藏的神秘一直吸引着我。当初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一个小站诊所里工作时, 每天黄昏都站在小小月台上看着东来西去的列车遐想:有一天我一定坐上火车去拉萨, 去西藏, 去那座神秘的雪域边城。可当铁路真正延伸到拉萨时, 我却离开了铁路。于是这个梦想就被实实在在地耽搁了下来。

去年夏天, 去外地旅游的我坐在火车里看着车窗外的绵绵细雨, 听着雨轻轻拍打车窗的声音, 忽然想起了一位西藏的朋友, 她经常来电话说拉萨下雨了, 走在绵绵细雨中, 忍不住就会想起我, 想起我这个爱雨的朋友。正想着她的电话来了, 开头还是那句老话, 拉萨下雨了……。听着这句话, 我立刻决定十一长假上西藏。到西藏去看山, 看水, 看民俗, 看风情, 看神秘的藏文化, 还有看那绵绵细雨……。

西藏的山雪峰连绵, 西藏的山雄浑伟岸, 西藏的山经幡飘动哈达飞舞, 也许只有西藏的山才让人的灵魂出窍, 也才值得人们去朝圣, 去触摸, 去感受六字真言带给他的宁静和祝福。

这一刻, 我终于来到西藏, 站在米拉山口, 看着山上飘动的经幡, 忍不住想起了仓央嘉措的情诗: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我默默诵念着这首情诗, 呼吸着米拉山口的气息望着远处的雪山祈祷。

米拉山口, 我来了, 看到了你伟岸的身躯, 听到了你祝福的语言, 触摸到了你固有的那丝温暖。你和所有西藏的山峰一样矗立在天地之中, 撰写着神秘和美丽。在这一刻, 我的心真的像脱离肉体一样滞留在了七彩的经幡之间。

恍惚之间米拉山口犹如一位高大伟岸的汉子, 一手牵着妩媚多情的林芝, 一手拽着气宇轩昂的拉萨正向游客姗姗走来。

二、朝湖

朝湖的路有多远?

我却走了好多年。

美丽的纳木错啊,

是我多情的新娘,

让我的心儿飞扬;

娇柔的错那湖啊,

是我初恋的情人,

让我的思念绵长。

我不是一路匍匐而行的信徒,

也不是悠闲走来的游客,

我是你多年的情郎,

从远方循迹而来,

只为看你那妩媚的娇颜,

闻你那淡咸的气息,

并想听听你驻留山间的理由。

这首诗是我两年前写下的, 那时的我正迷恋于昆仑文化的搜集, 忽然有一天从一本书中得知我整天琢磨的昆仑山是圣湖纳木错和圣山冈底斯山的私生子。这是在藏文化的传说中发现的, 传说纳木错是念青唐古拉山的妻子, 可她爱上了英俊伟岸的冈底斯山, 并与冈底斯山偷偷生下了昆仑山。看完这个传说后我诗情喷发, 忍不住写下了这首诗。这是多么富有传奇的一个故事, 被我们称之为“万山之宗、华夏脊梁”的巍巍昆仑竟然是圣湖纳木错和圣山冈底斯山的私生子, 有着这么不光彩的一个身世。从那一刻起, 我就决定要去看纳木错湖。

纳木错湖宁静得就像是一块被收藏起来的镜子, 能在瞬间将都市人那喧嚣的心凝固。我的心在走近湖边听到水声的那一刻起忽然间就被冻结了, 顿然感觉踏实起来。

看不到边的湖水发出轻微的喘息声, 在连绵雪峰的包围之中轻轻吟唱着她已经吟唱了千百年的歌谣。我相信那一定是一首思念之歌, 她在思念谁?念青唐古拉山就在她的身边, 我们来朝觐她的路上已经看到了念青唐古拉山那修长的身躯, 他正在深情地张望着远处的纳木错。我想她一定在思念冈底斯山, 只有冈底斯山才是她念念不忘的情人。

站在湖边望着一轮轮泛起的涟漪, 我的心又回到了那个神奇而神秘的传说中。于是忍不住走近湖水盘膝而坐, 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纳木错, 我心中的圣湖, 你对爱的执着胜过你对生命的执着, 你才是世间最美的娇娘。我静坐在湖边, 心无杂念, 只想听听你的声音, 闻闻你的气息。很多年前的那一天, 我开始思念, 思念你的浩淼你的圣洁, 思念你的清凉你的温湿。今天, 我看到了你的浩淼, 你的圣洁, 闻到了你的声音你的气息。在来来往往的人流里, 我的心变得如此镇定, 如此宁静。

游客向湖边涌来, 也有些游客陆续离去。来来去去中, 他们拍照呼喊, 大声嚷嚷。他们都是来朝湖的吗?为什么要大声嚷嚷, 为什么要惊扰思念中的纳木错?她需要安静啊, 只有在宁静中, 她才能感受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 才能感受思念带给她的温暖和快乐。

几个汉子赶着他们的白牦牛随游客向湖边涌来, 很快他们招揽生意的声音在湖边争先恐后地响了起来。牦牛的生意并不好, 主要是牦牛的主人似乎很不开窍, 骑着牛照相, 一张十元, 两张二十元, 他不以骑牛的次数来收费, 而是以照相的次数来收费, 这好像有些不符合生意逻辑, 生意自然不好。只有一头牛不断被人骑上去后拉到水中照相, 我觉得这头牛的主人绝对没有像其他几个人那么死守规则, 而是早就在念自己的生意经了。

湖边好一阵吵闹, 而在这阵阵吵闹声中, 湖水依然静得出奇, 一只野鸭子踽踽独行在水面上, 无知地看着湖边举着相机的游客从容而过, 只留下红掌拨出的涟漪被游客抢去。游客们忍不住大呼小叫, 像是有意在惊扰纳木错的宁静。纳木错, 你还在思念吗?坐在湖边, 我仿佛听到了你呼唤娇儿的声音, 也听到了你对冈底斯山的呢喃。

昆仑山, 我愿随你的母亲一同思念。我千里迢迢前来朝觐, 就是为了一堵她守望的风采, 听听她爱的声音。

将要离去了, 我轻轻地撩起湖水梳理秀发, 轻轻地将思念梳落在水中。纳木错, 我不忍带走你的思念, 但我会在远方和你一同思念。

三、朝佛

我全身伏地, 心魄虔诚地在大昭寺门前一口气磕了五十个长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磕长头, 在转完八廓街的那一瞬间, 我便有了这个欲念, 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来到大昭寺门前磕起了长头。周围一大片地上都是磕长头的人, 有老人, 也有少年, 他们平静的脸上写着虔诚, 一次又一次地将身躯贴向大地。这一刻, 我相信他们心无杂念, 一心向佛。

这就是朝佛, 朝佛的路短暂而漫长, 短暂的不过区区一体, 漫长的却是千里迢迢。

我不是朝佛者, 我没有他们的执着和虔诚, 我有的只是瞬间的感念和祈愿。我之所以和他们一样在大昭寺门前, 在宇宙的中心, 在罗刹女的心脏全身伏地, 平展身躯, 磕下这五十个长头, 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祈愿, 祈愿我的亲人们身体健康, 幸福平安。他们是从很远的地方一路匍匐前来, 为的是心中那个久远的信念和朝佛的执着, 而我只是一时兴起。

一次又一次将身躯贴向大地, 贴向宇宙的中心, 贴向罗刹女的心脏, 我听到的不仅仅是那此起彼伏的诵经声, 还有那宇宙万千生灵的召唤和罗刹女那奔腾的血脉。

对我来说, 朝佛的路只是在这一个早晨, 在导游规定经幡杆下集合前的这一个小时。而对于我身边的这些人来说他们朝佛的路似乎才刚刚开始, 虽然他们已经从很远的地方一路匍匐赶来, 并继续要在大昭寺门前匍匐下去。他们要聆听宇宙的声音, 聆听罗刹女的心跳。也许在这里他们要经历一个冬天一个四季, 但他们朝佛的心却将永远地滞留在这里。

大昭寺, 因供奉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而使多少信徒千里迢迢赶来朝觐, 他们将精心挑选的格桑梅朵整齐地摆放在佛龛前面的供台上, 排着长长的队挤进佛龛, 用额头亲吻着佛龛里的角角落落, 也亲吻着主殿里所有佛龛的角角落落, 将自己身上的毛票或者块票塞进佛龛前面的功德箱, 以完成一个夙愿, 一个祈福的仪式。

我跟在一个藏族阿妈的身后挤进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供奉堂, 学着藏族阿妈的样子挨个用额头亲吻着释迦牟尼佛周围的一切, 并虔诚地将包里十元以下的零钱全部掏出来供奉出去, 以表达我对佛最真挚的朝觐之心。一个喇嘛用手掌蘸着佛前的圣水从头摸过我的脊背, 也摸过所有信徒的脊背, 嘴里念着平安经文, 为一个个从他手下走过的信徒祈福。

浓浓的酥油味弥漫在整个主殿佛堂, 穿流的人群行走在佛的殿堂。阵阵诵经声环绕耳边, 我跟着人流缓缓而行。

一对年轻的夫妻走在我的前面, 他们各自抱着一个两三月余的孩子, 满心欢喜地在每一个佛的面前举起孩子行礼。他们不紧不慢地行走着, 每到一个佛前, 男人总是先恭恭敬敬地奉上一块钱, 然后再举起孩子朝佛行礼。女人跟在男人的后面, 微笑着学男人的模样举起孩子给佛行礼, 只是不再奉钱。他们掺杂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 许多人路过他们身边时都要朝他们点头微笑, 并有意看看他们怀中的孩子。孩子微闭双目, 睡的格外香甜, 对身边的一切一无所知。两个孩子做梦吗?肯定做了, 而且我相信他们的未来在佛的护佑下一定比梦里还美。我自问自答。

从大昭寺出来, 我忽然理解了朝佛的意义, 也理解了布达拉宫里面那些黄金铸成的灵塔。

朝佛, 信徒们一路匍匐, 感受的不是大地的温暖, 而是佛的真言。

四、朝人

山是男人, 湖是女人, 山湖因佛而结缘, 万事因缘而自然, 这就是西藏。

走在拉萨的街头, 望着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 我又忍不住想起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那首著名情诗: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 这个世间最美的情郎为了他的玛吉阿米而走出了雪域高原最美的宫殿。他身后拖着的不再是那冗长的佛事, 而是一长串的情诗。他要做世间最美的情郎, 去相约他的玛吉阿米。

要一壶甜茶, 细细品味, 慢慢啜饮, 想象着仓央嘉措如何在这里相约他心爱的姑娘, 思绪一瞬间便穿越时空……。

外面飘着雪, 寒冷的风不时地吹起我的门帘, 一个美丽的女子静静坐在桌前, 一小口一小口地轻抿着杯中的奶茶, 不时地朝门口望着, 目光焦躁而担忧。她是我的常客, 她经常来这里喝茶, 不, 应该说来这里等候她的心上人。

门帘被掀起, 一个男子裹着一身风雪闯进来, 神色匆忙而慌乱。他扫了一眼整个屋子, 将目光定格在了那个美丽女子的身上, 就在这一瞬间, 美丽女子也看到了她, 急忙起身, 惊喜地扑上前去, 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这个英俊的汉子是谁?我不由得仔细看了看他, 这才发现他就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 和这位女子一样, 他也是我茶馆的常客……。

那天夜里, 他的脚印便留在了布达拉宫门外的雪地上, 从而便有了那首情歌:黄昏去会情人, 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 脚印已留雪上。

一杯奶茶, 一世情缘, 一个故事, 一首情歌, 在雪域高原这座神奇的城市里百世相传。

故事一路讲来, 情歌一路诵来, 多情的活佛仓央嘉措神秘失踪, 美丽的使者文成公主走进西藏。他们都是因爱而走, 为爱而来。佛缘深深, 难却情缘。

松赞干布被供奉在大昭寺的殿堂里, 他们一家都被供奉在大昭寺的殿堂里。威仪四方的松赞干布坐在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中间, 后面由他的爱妃抱着孩子相拥着静坐在佛堂之上, 静静地观望着每日里滚滚而来的信徒。在藏民族的心中, 他们是人, 却也是佛。所以他们受人朝觐。大多的时候松赞干布与佛同坐在某一殿堂里, 静候着熙熙攘攘的信徒来来去去。此时的松赞干布在干什么?他是在听佛讲经吗?还是在与佛论事?我想他们一定在商议, 佛事人事, 世间万事, 需要他们商议很多年……。

仓央嘉措, 一个活佛, 却因情诗而声名远扬;松赞干布, 一个首领, 却因统一西藏而成为雪域之王;文成公主, 这位美丽的汉族女子, 因为联姻而走进西藏, 她带进西藏的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的等身像, 还有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因此她成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援藏干部, 藏汉情缘也因她而拉开帷幕。

在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 他们是人, 却又成了佛。信徒们一路匍匐, 前来朝觐, 既朝觐了佛, 又朝觐了人。

世间万事, 皆由自然法则而定, 世间万物, 皆因自然法则而生。佛缘情缘都要随缘, 一切都要遵循自然法则而行。

行在西藏, 走在拉萨, 倾听着仓央嘉措的情诗, 细读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品味着神秘的藏文化, 忽然便有了朝人的感觉。

五、朝自然

坐七八个小时的大巴车去林芝, 赏山玩水品山珍, 仅仅是为了更多地接近自然, 尽管家乡的山水也不缺乏这等的秀丽葳蕤, 可林芝的山水别有洞天。

天气很好,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陷在云海中的南迦巴瓦峰,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峻峭, 山体连绵起伏, 被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山峰很清晰地呈现在天空之下。导游说我们的运气很好, 老天很赏脸, 让我们把南迦巴瓦峰看得清清楚楚。我们为我们的好运气而高兴。

一对年轻人拿着藏族服饰要我们穿着照相, 十元钱一套。我们摇头拒绝, 不紧不慢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去。导游不知对那俩个年轻人说了什么, 他们竟然跟在我的后面不愿离去。导游说照顾一下生意吧, 十元钱不算什么?我面软, 只好接过姑娘手中的衣服穿在了身上。好几个人挣着和我照相, 同行者说我像挤牛奶的藏族阿妈, 富态雍容。我含笑点头, 将钱付给那个姑娘后离去。即将上车前我忍不住又回头观望了一下南迦巴瓦峰, 忽见那个姑娘被一直站在她旁边的小伙子紧紧抱在怀中亲吻, 尽管在僻静处, 可我还是看了个真切, 他们也看到了我, 很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一下, 显得真挚而无邪。我想他们俩一定是在为我刚才照顾了他们的生意而高兴, 也才冲我投来那么真挚的一笑。十元钱, 他们今天的生意算是开张了, 他们应该高兴, 应该庆贺。相拥而吻, 人之本能, 这也是恋人庆贺的最佳方式。我也冲他们投去了真挚的一笑。

沿泥洋河前行, 一路蜿蜒曲折, 山中云杉红杉林立, 片片高耸参天。山路就在这片片杉树林中延伸。

我们已经看了围满哈达的千年巨柏树, 并按照当地藏族的风俗绕树转了三圈, 也游了美景如画怪石耸立的卡丁沟, 现在导游正带着我们游览鲁浪林海。还说晚上要在鲁浪镇吃美味石锅鸡。鸡是藏鸡, 石锅却产在墨脱, 需要人们把那种特殊的石头背出来后才能锻造成锅使用, 所以炖出来的鸡味道非同一般, 加上当地产的山珍手掌参和松茸什么的, 便成了鲁浪镇滋阴补阳的特色餐。导游猛忽悠, 说什么石锅鸡是男人的加油站, 女人的美容院, 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 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 男人和女人都吃了, 床受不了。听的游客们哈哈大笑, 游客们便欣然前往。

鲁浪镇的宁静和美丽让人忍不住想在那里睡上一夜, 尤其是吃了石锅鸡后我们更感觉到了鲁浪镇的美丽, 夕阳中的鲁浪镇像一位待嫁的姑娘, 妩媚而羞涩, 吸引着游客们更多地去接近。可导游说最美的景色还在鲁浪镇的前面, 越靠近边境越美。西藏最美的地方已经被印度占去了, 印度麦克马洪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私自签订的麦克马洪线占去了西藏海拔只有三百米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 这是我们的耻辱。而这片土地上生长着无数的珍稀植物和药材, 曾经是许多藏药的主要原料。听了导游的话我们的心情有些沉重, 天色已晚, 我们自然不可能继续前行, 只好随车返回林芝。一路上大家都在议论麦克马洪线, 都说应该和印度武力交涉, 收回西藏最美的那片土地。我们这个旅行团大多数是青年男子, 自然很支持武力交涉。

从林芝回来时, 赶上阴天, 天竟然下起了毛毛细雨。我忙打电话叫来朋友, 与她一同牵手行走在拉萨的街头, 不时地仰头看看街边那些独具风格的建筑, 忽然发觉自己的这趟西藏之行实质上就是一趟朝觐之旅, 朝山、朝湖、朝佛、朝人, 实质上都是在朝觐自然。

心灵的朝圣地 篇2

先贤故去,魂憩天堂,在中外传统文化信仰中,这是一个共同的理想情结。

当然,这只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美好愿景,觅一方空间,安息逝者的同时,慰藉生者的心灵,这是人们的一种现实追求。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如果有这样的需求,金陵憩园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篇:天堂不仅仅是职能 也是特征

天堂应该也在与时俱进,所以,作为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墓园,金陵憩园应该更贴近人们对天堂的想象。

传统的安葬方式,一直受着家族群居观念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墓出现在宋朝,元丰年间神宗下诏,令各“郡县皆臵”公墓,均名漏泽园,选取“不毛地三五顷”,用来掩埋贫无以葬者或客死暴圳者。漏泽园真实面貌不复得见,但从选址要求和服务对象来推测,这些地方应该笼罩着荒凉、悲凉的气氛,这也成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公墓的基本印象。

中国现代化公墓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发展理念的探索,现代化公墓的建设思路日渐成熟,自然环境打造、人文价值提升、和谐观念落实,成为现代化公墓的基本特征。

在现代理念指引下,在广泛汲取了时代经验和行业教训的基础上,金陵憩园倡导文明、生态、绿色、节地的安葬方式,以人文纪念、历史传承和生命教育为根本功能,以观赏性、文化性、艺术性为开发原则,以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科学化、国际化为经营目标,致力打造一个集祭祀、休闲和文化消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墓园。

天堂亦应如斯,因为想象源于现实。

金陵憩园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东南依民族精神家园五岳之首泰山,西北照佛教文化圣地千年古刹灵岩寺,水环山抱,案生福祉。

金陵憩园依山而建,在其脚下,三条水系,汇为一脉,蜿蜒注入黄河,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潺潺水流,长年不断。适宜的气候条件,孕育着丰茂的植被,墓园和周边有植物种类1100余种,北方常见林果,在这里都有分布。青山巍峨,碧水环绕,原生态植被,纯天然氧吧,优美环境成为品质基本外延。

金陵憩园园址与泰山一脉相承,笔者站于墓园高处,豁然开朗,极目远望,泰山极顶,清晰可见。“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说,泰山景象怎么样?那青翠的山色映遍了齐鲁大地。近在咫尺的距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应更是浸润了泰山的灵秀。

灵岩寺与金陵憩园比邻而居。《神僧传》记载,朗公和尚在此地说法,“听者千人,石为之点头。众以告,公曰:此山灵也”,遂有“灵岩”之名。高僧已化朗公石,仍在传经布道,千百年来,这里的山水草木,想必也在一直受着熏染。在灵岩寺与墓园之间,绵延的山脊勾出一个巨型的侧卧佛像的轮廓,当地人称“憩佛”,笔者在园区北望,形神俱备,叹为观止。

相传,汉武帝泰山封禅,路过此地,见紫气霞光蒸腾,遂认定有龙脉之象,乃风水宝地。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文化学者来到这里,啧啧称羡,分析道,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是先人安息地的上佳之选。

天堂不只是美丽的,还应该是安宁的,没有纷扰动荡的。

圣经载:天国是最安稳,永不震动的国度。金陵憩园牢牢立足于稳定、长远、规范发展的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祥和的空间,不让尘事打乱了故人的宁静。

作为一个面向和进入市场的项目,项目性质和用地情况,直接决定着其是否具有稳定、长远、规范发展的保障和空间。用地情况还包括用地性质和土地取得方式。

关于公墓性质分类,1992年实施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经营性公墓“实行有偿服务”,兴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省民政厅批准。金陵憩园经山东省民政厅鲁民函„2007‟46号和„2009‟179号文批准建设,获得了项目的合法“身份证”。

《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还规定,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安葬服务的墓地,“公益性公墓不得对外经营”,现在仍有部分公益性公墓,甚至是未经任何审批的无“户口”非法公墓在入市销售,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2008年12月,民政部、公安部、国家林业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取缔非法公墓”,“禁止农村公益性墓地从事经营活动”,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公墓清理整顿。

关于金陵憩园的用地性质,济南市规划局在济规管函„2010‟229号文中明确,金陵憩园“规划用地性质为殡葬设施用地”,这表示,此地公墓的建设,已经纳入济南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非殡葬设施用地上建设公墓,将面临诸多风险。《东方早报》报道,绍兴天福园,虽有省民政厅的申请批复,但其建设用地与土地规划性质不符,项目被叫停。

心灵朝圣者的中国驿站 篇3

2010年外国人眼中中国最好的酒店是哪家?

根据美国著名旅游网站Trip Advisor中文网发布的“中国口碑酒店榜”,高居榜首的竟是一家佛禅客栈,位于四川成都文殊坊附近。有网友理解,这是因为其地理位置,“老外就是喜欢神神秘秘的东西”。

“东方总是给他们带来某种异国情调,某种神秘感,”清华大学教授、《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主编刘东表示,“其实建基在先秦理性主义之上的中国文明,反而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它很可能在西方未来宗教文明不断式微的情况下,指出将来应该有个什么。”

也许正因为此,背起行囊到中国的比尔·波特,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或禅或道,或抚慰或启迪,众多来自国外的心灵朝圣者们最终收获的是中国体验。

因《庄子》而来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比利时男生王诗文(Seppe Van Grieken)第一次读《庄子·齐物论》时,还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的大一学生。在看过那么多“跟数学一样特别无聊”的古典汉语后,他眼前一亮,“意识到一些原来已经感觉到的东西”。

比如,他曾困惑于对与错、好与坏的区别。对于父母认为坏的一切,处于叛逆期的他总是会尝试。抽烟、酗酒、吸大麻,做“欧洲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做的、觉得很酷的事情”。

类似生活方式再往前推几十年,还是西方世界嬉皮士的标签——而禅宗正被他们推崇。英语为“Zen”的禅、禅宗,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被解释为:“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强调以静坐沉思企求进入精神集中的境界。”

禅客诗人寒山因此走红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日等国。有学者分析其原因称,这一形象“是一种东方式的生命境界——物我同一,万象于心却了无忧烦,意味着绝对的灵魂自由”,因而在意欲从社会桎梏中解脱出来的西方年轻人中得到理解与追慕。

与禅宗颇有渊源的老庄哲学,以同样的方式启发了王诗文。“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对就没有错,原来我尝试解决的问题,它突然让我明白,这个问题不一定是有的。”他形容《庄子》的影响是,“原来一个很复杂的生活和世界突然变成特别简单的了。”

他不再因为父母的好恶,而因为自己认为的意义去做事。他不再和朋友們一起吸大麻了,努力学习,四年后成为汉学系仅存的8名毕业生(入学时为25名)之一。2008年,他申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奖学金来到中国。

这一年,外国来华留学人数首破20万大关。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们,在中国600多所高校里学习。“留学生”,这个起源于唐朝的群体,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力军。

初到北京,王诗文没有选择学校的留学生公寓,而是租住在便宜的胡同平房里,零下二三度,没有暖气、没有热水,生活捉襟见肘。他曾沮丧到想回家,但还是从来没有放弃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梦想。研读庄子4年,他不希望成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人,也就是“不怕当你真正里面的这个‘人”。

韩国留学生金真,同样选择了一个中国学生都深感艰难的专业:古代文学。“那些韩国古代文献,包括诗作,都是以汉字创作的,”金真说,“现在的韩国几乎没人能读得懂这些文字,所以必须有人把它继承下去,要不然就会消失了。”

汉语言、中医、法律、经济等学科,仍是留学生首选。教育部的数字是,这些文科专业的留学生数量占到来华本科生总数的8成以上。作为唯一没有中断发展的文明,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部分)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让王诗文深以为然的这句话说,只要不受制于“物”,心便不会被牵累。“现在在中国,有很多人特别不自由,为了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在改变他们自己原来生活的方向,”王诗文越来越感受到写于2400多年前的《庄子》在当下中国的意义。“今天看《庄子》这本书,它还是非常新鲜、特别有力量,我现在的生活是完全被这本书所影响了。”如今,他已经在一家图片社得到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份因《庄子》而来的、对自我的坚持最终有了回报。

来自东方的精神守护

“对中国的兴趣,从19世纪到20世纪,一直在持续”,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到中国来完成身体与精神“清修”之旅的外国人其实非常普遍。

早在18世纪,作为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掠夺品之一,东方的印度教、佛教、道家、儒家等即被介绍进西方,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养料。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给出赞语“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德国学者利奇温甚至认为“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中国的儒学富含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学”,法国文学批评家居斯塔夫·朗松(Gustave Lanson)曾经指出,中国儒学之所以在18世纪的法国广受欢迎,“主要是其道德观迎合了当时法国人的精神需要——那是一种既非宗教教条强加于人、又非由超验原则演绎而成的道德观。”

当时间继续向前,剥削、殖民、政治纷争与两次世界大战,伴随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挑战着西方自文艺复兴确立的理性精神。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精神荒芜、焦虑不安,使更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等东方国家,为超越工业文明的困扰寻找解决之道。

“在新加坡工作时,圈子里的朋友都很喜欢做比较,”新加坡女孩露丝对城市人群的复杂颇为头疼,“谁买了一辆什么车,今天谁在哪家花哨的餐厅吃饭了……就连健身房也要分档次。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你赚那份工资,但是你还去那种低档次的健身房?”

尽管不在乎这些东西,但露丝仍不自觉地被影响。工作压力大,加上父母感情问题,她一度感觉迷茫,甚至辞了工作,心情敏感忧郁到连电话都不敢接。

“我常常在想,这个世界已经发疯了,有时人是宠坏自己了,变得傻气了,感官都变得不敏感了。”为了找到答案,露丝开始迷上一个人的旅行,日本、柬埔寨、越南、泰国、尼泊尔……然后是中国。

美国人乔舒华(Joshua Wickerham)也在寻找一个让内心宁静的地方。他成长于密歇根一个只有150人的村庄。村子旁的森林春天有野花,冬天很安静,而秋天还有落叶腐烂的味道。尽管17岁就离开了家,但他一直在想办法,找到这种安静的地方和状态。2002年,他接到中国青岛一所学校的聘书,来到中国。

以工作、旅行等方式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是一个比留学生更为庞大的群体。来到中国前,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之于他们,可能还是好奇胜于好感,神秘胜于意义。他们大多没有设想,将从这里得到怎样的回应与馈赠。

他们的中国印象,来自于报章杂志、道听途说的种种片段,夹杂着公正与偏见、进步与保守。2008年,美国《新闻周刊》通过美、英、加拿大等国网友的综合投票,评出了12大文化国家的各20个文化符号。在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中,汉语列第一位,接下来是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等等。这个结论被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评论为“有一定道理但整体有失偏颇”。

乔舒华在8岁时第一次见到受父亲邀请来家里做客的中国人时,一度害怕到以为他们是来吃自己的狗——好在那次会面新奇而愉快。新奇地发现在来到中国后仍在继续,直到2003年,他第一次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听到古琴。

“它的声音那么自然与宁静,以至于我当时就像超脱一样完全感受不到周围”,乔舒华决定学习古琴。他曾在印度学过瑜伽、打坐,也学会了园艺。在博客中,他写道,“我希望告诉别人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到达自己安静的地方,完成自我的精神修养。”

一个中国文明选项

露丝仍在中国一个人旅行。她到了浙江湖州的农村地区,发现当地人很容易相信别人,欢迎她到家里来,气氛很单纯朴素。露丝心生羡慕,“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很安逸地过生活,而我不能?”

心灵的宁静安逸,这也许正是包括禅宗在内的东方文化,能够为崇尚科学与法制的理性西方社会提供的润滑。“西方人知道,他们的问题在心的不安,禅能告诉他们安下心来。这也是这些年禅在西方大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余海礼曾如此表示。

时至今日,以比尔·波特为代表的一部分西方人还在持续地寻找“禅”。他在《禅的行囊》中说,禅属于“一切发愿见性成佛的人,一切心无所住、笑对如此疯狂时代的人”——于是我们也可以说,包括禅宗在内的中国文化,也属于一切希望在既有文化认识之外,开拓空间、寻找自我的外国人。

他們在嵩山少林寺学习传统武术,在五乳峰巅端坐冥想;他们还可能在尝试握紧毛笔或剪纸小刀,收集脸谱,学唱京剧;或者,他们也正在挤地铁、吃拉面,为了生存而努力……

“现在的中国文化已经变成一种构成。它不再是过去,中国是一种边缘,这种构成不是主流,而是说一个部分,已经是在世界里的一个部分,”张颐武教授如此表示。

而在清华大学教授刘东看来,这一趋向在全球化注定来临的今天,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全球化并不应是一个匀质的,以美国为单位、以麦当劳为特征的浅薄的全球化,而应该是多元、丰富、动态、交流的,“那么,中国文化理论上就应该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提供给其他形态的文明一个选项。”

“在商业海洋里泡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对《三国》入迷不返:新的上司是更像董卓呢, 还是更像何进?客户说话怎么跟张飞一个腔调? 在辞职报告里又想引用关羽的名言: ‘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一位外国人在中文博客中诙谐地说。置身于中国文化,究竟给外国人带来了什么,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在还没有来中国的时候,对那些不好的行为,比如喜欢推挤、用手机大声讲话这些,我都会非常苛刻,觉得这帮人怎么这么粗鲁”,已经在上海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露丝,某一天被火车上一位不知名的中国父亲触动。

这位父亲大声打完电话后,与露丝聊起了天。他告诉露丝,老家在什么地方,女儿在上海做什么。他去看女儿,女儿给他买了一个全新的手机。露丝觉得他完全没有用手机的概念,于是直接问他,“你刚才说话那么大声,是不是怕你女儿听不见?”

这位农村父亲开心地回答说,“是啊,因为隔得很远,我怕她听不见。”

上一篇:旅游景点下一篇:改进性研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