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困扰

2024-09-28

环境困扰(共7篇)

环境困扰 篇1

摘要:该文基于民办高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从社会观念、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民办院校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困扰, 以及在这种困扰下民办院校的艰难发展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更新相关思路、改善政策环境、加强院校自身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了突破民办院校环境困扰的路径思考。

关键词:民办院校,环境困扰,突破,路径

一、民办高校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困扰

1、社会观念不认同

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观念的影响, 而一种新观念战胜传统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就目前而言, 在我国国民思想中, 一些或传统或错误的观念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第一, 多余论。认为我国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校公办是理所当然的, 并且公办高校有着长期的历史发展积垫和雄厚的国有资产做支撑, 不但成熟而且够用, 所以, “民办院校是多余的”。第二, 赚钱论。认为“民办高校就是赚钱的”, “民办高校就是为了赢利”。第三, “黑户”论。认为于公办高校大学生这些“正规军”而言,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没有“国家户口”的黑户, 是“土八路”, 将来就业时社会对其大学生身份会大打折扣, 甚至根本不会承认。第四, 混乱论。认为民办高校生源不好, 多为高考的失败者, 并且鱼龙混杂, 甚至花几千元钱就能混入, 而这样的高校其内部管理一定也很混乱。这些观念尽管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但在一部分的心中, 却是根深蒂固。

由于社会观念的偏见, 虽然民办高校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公立最优”的传统观念始终占其思维中的主导地位;而民办高校无论怎样发展, 在其眼中总是属于“另类”, 最终使得民办高校在招生、师资、资金、就业等诸多方面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2、政策环境不协调

政策是民办高校生存的命脉。多年来, 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民办高教政策, 基本保证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但同时, 一些体制性歧视的政策并未消除。第一, 资金上, 民办院校基本上单枪匹马, 国家基本不投入。我国目前的大部分民办高校主要还是靠学费支撑办学, 结果是一方面高额的学费使学生家庭难以承受, 从而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入学;另一方面学校也因经费的紧张而影响了教学设施改善和优秀人才引进。第二, 国家在制定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上, 缺乏长远考虑和整体规划。一方面, 对所面临的问题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思考, 往往是临时出台补救性政策,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另一方面, 法律法规条文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例如, 在对民办高校的产权认定上, 对举办者私有产权的界定不明晰, 范围也太窄;虽然指出允许取得合理回报, 但对合理回报的取得比例却未做明确规定。第三、政策评估上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政府和社会对民办高校进行监督的渠道均不完善, 缺少适合民办院校发展规律特点监督检查机制, 从而我国的民办高校总体上还是自我管理, 其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真正建立, 也不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政策环境的不协调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部门的价值取向, 从而拉大了公办与民办高校的差距, 同时也难免会使人觉得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不可捉摸, 造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起大落, 削弱了社会的认可度, 最终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院校在困扰下的无奈选择

尽管面临着环境上的重重困扰, 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和组织者们仍然在想尽总总办法, 以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1、在专业设置上与公办院校打“擦边球”, 选设“冷门”专业

由于民办院校在资金、师资、办学经验等方面难以与公办院校相比, 而现在的市场竞争又很激烈, 这种竞争的结果首先是在招生上表现的非常突出。所以民办院校要想生存, 尤其是招生方面能够维持其运行或者是发展, 必须在专业设置上, 选设一些市场上有需求而公办院校却一时未来得及设置的“冷门”。如, 有的民办院校专门为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及外事部门培养高级实用性专门人才, 有的学校在设立了大专“数控机床操作和调试专业”。这种情况从一个方面来说, 是由于民办院校时间较短、较新, 加之体制上可不受行政命令的干预和繁杂手续限制的便利条件, 所以更能贴近市场, 更能真实地了解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可以快速形成或调整其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等优势使其面向社会, 贴近市场。从这方面来看, 具有积极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这种做法往往因为设置专业的过于匆忙而准备不足, 最后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其中最大的被动往往就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

2、在人才引进上, 打体制上的“擦边球”, 选择了“资源共享”

由于上述所提到的原因, 民办院校很难吸到足够的高层次人才, 一方面民办高校急需这样的人才, 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哪怕在公办院校不能完全“人尽其才”也不愿到民办院校工作。于是民办院校只好利用体制上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样的优势, 引进特殊形式的人才。如将公办院校退休人员、正在公办院校工作但有一定闲暇时间的人才聘来做专、兼职教师等等。这种做法如果从“资源共享”、人才充分利用角度看当然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来看, 大量而长期使用这种做法, 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大量使用退休人员, 会使院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 老的老、小的小, 缺少中年骨干, 而兼职教师又因为主业不在这里, 上完课就走, 会影响学院的科研以及与学生的交流。

3、在资金的来源上, 利用了国家政策的某种便利, 学费上选择了政策允许下的偏高收取

由于民办高校在资金上没有国家的投入, 所以在学费收取标准上, 国家政策规定中允许民办院校向学生收取比公办高校高一些的学费。既然学费显得如此重要, 那么民办院校在其收取的数量上只能选择政策允许下的较高标准。高收费在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 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民办高校的选择。因为有许多符合条件的考生, 仅仅因为高昂的学费而放弃。尽管较高收费符合国家规定, 但民办高校因此而付出的代价是, 因高昂的学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源。当然, 即使是这样, 也难能满足各方面的开支需要。

三、突破民办院校环境困扰的路径思考

如何突破这些困扰?如果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出发, 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我们应从更新观念到改进政策, 从改变内部形象到影响外界认同这样的思路去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

1、更新相关者的观念, 以促进社会对民办院校的认同, 是突破环境困扰的基本前提

第一, 更新政府领导者的观念。领导者特别是决策者对民办院校的观念更新, 将直接影响到政策环境的改善, 而政策环境的改善又将同时影响到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观念。政府领导者应该认识到, 民办高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政府应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积极支持民办教育。第二, 更新用人单位的观念。民办高校在国民中的心里评价及社会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就业状况。因此用人单位不能始终用有色眼镜面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 应该看到民办高校这些年的发展成绩, 充分认识到民办高校的优势与特色, 对于公共和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要一视同仁。如果用人单位能够将民办与公办毕业生在观念上同等对待, 必然会直接影响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的看法, 逐渐扭转那些不正确的传统观念。

2、改善民办院校的政策环境, 是突破环境困扰的基本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政策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因为在国家政策的牵引下, 我国民办高校蓬勃兴起, 而在如今, 民办院校能否可持续快速发展, 国家的相关政策又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第一、国家应对民办院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当前, 我国民办院校尚处于起步阶段, 且多以自筹经费为主, 绝大部分靠学费支撑办学, 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 经费来源单一。这样势必导致民办院校师资短缺、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从而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认为, 国家财政对民办院校注入一定的资金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我国经济保持30多年高速增长, 财政收入一直保持着超GDP增速增长的格局。所以就当前所拥有的较强经济实力而言, 国家拿出一部分钱资助民办高校是有实力上的可能性的。第二、通过改善相关政策机制, 吸引民间投资者。民办高校由于没有名声, 根本不可能吸引无偿的投资者, 目前无偿地对我国名牌大学投资的大多数是一些大企业家、大富豪, 如李嘉诚、邵逸夫、霍英东等。而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家, 他们的投资是讲究回报的, 但是按目前的政策, 投资于民办教育的资金是不能回收的。因为民办非企业免税, 不能分红。这种分配机制难以吸引社会投资者。为此, 建议修订现有的分配机制, 即办学收入除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外, 余下的部分, 40%作为发展基金, 20%作为奖励基金, 40%作为股份基金, 这些股份基金可滚动发展, 其所有权为投资者所有, 但首先用于学校的建设, 经过若干年后, 可归投资者, 即股东所有。第三、督导检查体系应有民办院校特点。尽快研究并改变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督导检查体系主要是参考公办高校的状况, 从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出发, 借鉴国外高校和学者的相关设计模式, 建立起综合体现我国民办高校的督导检查指标体系。

3、加强民办院校自身建设, 是突破环境困扰的内部动力

内部建设与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互动的。如果民办高校自身建设得越来越好, 就会不断给外界以好的印象, 而越来越好的印象又会不断更新社会对民办院校的观念, 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最终起到优化环境的效果。就目前而言, 民办院校自身建设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着力:第一、注重办学特色。特色意味着生存, 意味着发展壮大。民办高校只有办出特色, 才会吸引社会的注意, 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接受, 从而使自己充满生机, 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第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生命线, 民办院校应该逐步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 把发展的重点逐步由注重招生数量型转移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的路子上来, 切实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 从而争取更有力的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第三、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人才建校之本、立校之根、兴校之源。无数的事实表明, 有好的教师队伍, 才会有优异的教学质量, 才会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民办院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形象。为此民办高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 想尽一切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人才队伍。第四、坚定地面向市场。面向市场, 在市场上寻找生存空间, 是民办高校这些年来发展的基本经验。民办高校要继续面对市场、研究市场, 针对人才、劳务等方面的市场情况,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做到与市场的高度结合, 才能给民办高校发展带来更大更多的活力。

总之, 民办院校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的鼓励和支持, 民办院校发展的政策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 有关部门需要多给民办院校一些支持和帮助, 社会需要对民办院校少一些偏见, 多一些理解, 当然民办高校通过自身建设而重树其社会形象也很重要, 只有形成这样的多方合力, 民办院校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才能突破困扰其发展的外部环境, 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环境困扰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我校187名2011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均为女生, 学制3年, 年龄15~22岁, 实习期9个月。实习医院级别:二级甲等医院22所, 拥有我校实习护生121名;三级甲等医院5所, 拥有我校实习护生66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 共有2个问卷: (1) 选取朱闻溪设计的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该量表包括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团队文化、护生参与性及任务定位、创新性、个性化6个维度, 每个维度有7个条目, 共4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 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计1~5分, 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各条目得分的累计, 分值越高说明护生满意度越高。总分42~83分为不满意, 84~167分为较满意, 168~210分为满意。 (2) 选取谭初花相关文献中实习困扰因素调查问卷[3], 要求护生从13个已定因素中进行选择。

1.2.2 资料收集

集中进行问卷调查, 由研究者首先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要求, 征得护生同意后于2014年2月, 在实习护生返校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时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87份, 填写完毕要求护生再次检查有无漏填项后当场收回。回收有效问卷178份 (二级甲等医院113份, 三级甲等医院65份) , 有效问卷回收率95.19%。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职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价

中职护生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总分为分, 说明中职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较为满意。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2 中职护生临床实习困扰因素

中职护生在对已定的13个困扰因素的选择显示, 中职护生临床实习的困扰因素受本身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知识结构、性格和年龄、周围实习护生、带教教师、实习医院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困扰因素中, 护患关系、学校课程与临床的差距及紧急突发情况的处理成为中职护生临床实习中突出的困扰因素, 见表2。

3 讨论

3.1 临床实习环境对中职护生实习的影响

护生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总分显示, 中职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较为满意。在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的6个维度中, 中职护生的工作氛围得分最高, 其次为人际关系、团队文化, 表明在临床实习中, 临床护理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营造积极进取的护理工作氛围及团队文化的重要性;个性化和创新性得分较低, 可能与目前临床带教多侧重于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对护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素质、沟通能力教育力度不够有关。此外, 中职护生的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得分也与中职护生的特点有关: (1) 年龄普遍较小, 社会阅历较少, 沟通能力较差; (2) 学习基础较差, 多为初中毕业, 人文科学知识水平较低; (3) 模仿能力较强, 善于技能的学习; (4)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评判性思维能力较低; (5) 个性较活跃, 乐意并完全接受带教教师的指导。

3.2 中职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困扰对护生实习的影响

中职护生临床实习的困扰反映出学校教育和临床护理工作的不同步, 护患关系的处理能力、护生沟通能力亟待提升, 中职护生理论知识相对缺乏, 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不足, 对高度仿真教学设备和标准化病人较陌生均影响了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等级医院实习的护生虽然困扰因素稍有差异, 但上述问题的存在却可能成为影响护生实习的重要因素, 应积极解决。

4 干预措施

结合中职护生临床实习环境评价结果与中职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困扰因素, 我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干预中职护生的临床实习教学: (1) 学院定期组织临床实习医院专家讨论会。针对护生的实习困扰因素, 如学校教育和临床护理工作的不同步及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等问题, 学院请临床护理专家与我院教师进行沟通, 积极应对学校教育中相对滞后的问题, 使学校教育与临床护理要求一致或接轨; (2) 增强学院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学院教师利用1~2个教学周或寒暑假深入附属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 学院教师通过临床实践促使自身知识结构调整, 有利于其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接轨; (3) 学院加强实习护生的岗位培训。按照医院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计划和要求对即将实习的护生进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 集中重点培训护生对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 培训内容符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和护理岗位实际需求[4], 使护生更快适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 增强护生的临床实习适应性; (4) 加强临床实习期护生的监管。学院在护生实习期内, 派由护生的班主任、基础护理学教师、临床护理学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组成的学院临床实习监管小组, 对护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实习问题进行解决, 将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对临床实习医院及带教教师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实习医院。

摘要:目的 调查中职护生临床环境评价及困扰因素对实习效果的影响,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为改善临床实习环境、提高临床实习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取调查问卷对实习护生临床环境和实习困扰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中职护生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总分为 (136.51±12.68) 分, 其临床实习满意度受多重临床实习困扰因素的影响。结论 中职实习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较满意, 针对中职护生在临床实习时的困扰因素, 学院与实习医院可采取措施提高护生的实习满意度。

关键词:中职护生,临床实习,临床环境,困扰因素

参考文献

[1]郭耀玲.护理学基础[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2]朱闻溪.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的编制与检验[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2005.

[3]谭初花.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学习困扰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11) :505-506.

择校同样困扰发达国家 篇3

英国儿童从4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 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表面看来, 家长似乎可以高枕无忧, 其实不然, 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理想的学校, 英国家长也会殚精竭虑为儿女就学奔忙。

英国的学校有公立、教会和私立之分。公立和教会学校面对的是广大工薪阶层, 不收取费用。不过, 家长们要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也要费些力气。

一般情况下, 与学校的距离是决定孩子能否进入优秀公立或教会学校的关键因素。于是, 一些类似于“教育、教育、还是教育”的广告成为房地产商的卖点。英国萨维尔斯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 靠近优质公立小学和英国164所优质中学的住宅比一般的住宅价格高出10%以上。即便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最严峻的时候, “学区房”的抗跌性也比较强。

教会学校招生时要看家长的宗教背景, 这就迫使有些家长突然变得“虔诚”起来, 在孩子入学的前几年成为教堂里的常客。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 在填写住址信息时, 英国和美国都存在一些作弊的行为。2008年英国地方政府协会进行的调查发现, 超过3/4的地方政府认为家长在住址方面撒谎的事件越来越多, 其中包括:将靠近优质学校的祖父母的住址填在申请表上, 或者在学校附近购买房产, 然后再租给别人。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冒充某个已经在优质学校上学的孩子的兄弟姐妹, 以便在排队时能够靠前一点。甚至有家长为了子女能上好的学校而造假, 差点锒铛入狱。为了甄别和杜绝家长提供虚假信息资料事件, 英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是绞尽脑汁。普尔市政府甚至动用新制定的反恐法规来对涉嫌造假的家庭进行秘密侦查。

美国同样如此。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会选择在有好学校的学区买房;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长, 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 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过, 这样做属于“打擦边球”, 一旦被查出将会受到严厉查处。

在美国南加州, 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条件已经成为许多人, 尤其是向来重视子女教育的亚裔考虑的主要问题。许多人在买房时首先考虑该学区的整体成绩是否拔尖。记者所住的亚凯迪亚学区2008年在全加州综合排名位居第29位, 其中亚凯迪亚高中更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好学校, 吸引了大批亚裔学生。

供求矛盾难以解决

印度很多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 提供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高考前的所有教育, 能否进入一所好学校的幼儿园, 就关系到孩子能否考上好大学。因此, 每年11月到12月, 大城市的父母和他们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了一场“幼儿园入学战”。据报道, 一些比较好的公立学校, 每个入学名额大约有20个小孩竞争。

虽然不少幼儿园参考印度教委建议的百分制, 但每个条件打多少分完全由自己决定。有学校规定家庭中有校友或有亲属在读的加30分, 家离学校近给40分。由于录取必须得55分, 意味着入学的至少须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之一。有家长抱怨说:“这就像维持一个王朝, 将我们这些准备第一次入学的挡在外面。”

一些家长也抱怨, 即使进入合格分数线, 学校也青睐那些父母毕业于如印度理工、印度管理学院或者中央公务员的精英后代。

印度一些幼儿园的入学费用甚至超过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5万卢比 (1美元约合46卢比) 的入学费用。一些家庭表示:“孩子出生前我们就开始为其上幼儿园攒钱了, 还没入学已经花了6万卢比。”新德里和附近地区好的幼儿学校入学费用大约在7.5万卢比, 每个季度还要交1万到3万卢比不等的学费, 以及每年上万卢比的交通费和IT费等。

虽然教育官员知道收取高额入学费违反了教育委员会的规定, 但是因为只有家长带着证明来投诉, 当局才能处理, 而他们迄今没有接到这类投诉。

印度教育学家阿尼尔指出, 家长追求的精英学校只占印度学校的5%, 上这些学校费用也很贵。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一些邦政府曾试图将这些学校划入“社区学校”, 强制招收附近的小孩, 虽然邦议会通过了这一决议, 但学校的游说使得邦长没能签署这一决议。

要求改革学校教育的教育学家巴拉德认为, 出现这些情况, 本质上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政府应该尽量鼓励开设更多学校, 让开办私立学校更容易, 并开始给所有学校评级打分。“让我们面对学校垄断的现实, 承认学校是营利机构, 而不是将其定为非营利机构的同时却对腐败和行贿学校领导视而不见。”他说。

教育资源平衡与“补差”是关键

日本跟中国一样, 也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并实施平等教育。由于基础教育发达, 师资和教育资源分配合理, 日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学校基本教学设施和教育水平都大体相同。学校无论规模大小, 在校学生多少, 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甚至有些残疾儿童就读的学校, 如东京都立品川聋哑学校, 仅有几十个学生, 也同样建有游泳池和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等实践活动室, 并且各类器材齐全, 还有一座可容纳上千人的室内体育馆。

日本教育资源之所以分配相对均衡, 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 经济发展相对均衡。虽然东京、大阪等地处于领跑位置, 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并不显著。这也就从客观上削弱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其次, 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 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可以调剂各地的教育经费, 制定整个教育的大政方针, 决定教学内容, 颁布教学大纲。每所学校的教学活动都以此为基准, 使得全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能保持一个比较齐整的水平。

中国“准海龟”们的困扰 篇4

◎土伦大学曝留学“黑洞”

法国重点公立大学之一的土伦大学成立于1968年,位于法国南部土伦市,是最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蓝色海岸地区最具盛名的国立大学之一。10月在土伦大学发生暴力袭击事件,一个应将一大笔钱交给中间人的中国学生,在校园遭到攻击。在调查这一案件时,警方开始怀疑是否有贩卖文凭事件。由于警方的怀疑,今年2月,土伦大学对行政部门进行调查,这项内部调查结果令人惊讶,统计数据显示,当考生为中国人时,考试过关机率明显提高。此外,几乎100%的中国学生都能拿到硕士文凭,其他国籍的人,包括法国人,这一比例只有60%至70%。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今年土伦大学年轻中国学生暴增,约有650名,其中却有100多名新生不会讲法语。根据统计,2000年仅有2100名中国学生留学法国,2007年开始,中国留学生以22500人高居法国外籍学生人数的第二位,仅次于摩洛哥籍学生。一个月后,法国司法机关接到土伦大学一名教授的举报,表示有数十名中国大学生以交钱为条件获得了学士和硕士文凭。2009年9月8日,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了调查结论,指出土伦大学中国留学生买卖文凭案经调查情况属实,案情“严重”,不合法行为不仅存在于行政层面,而且也存在于技术层面。“违反了校方有关外国学生招生程序的规章及学生取得文凭资格的相关规定”,“大学校长本人对这一文凭舞弊案亦负有责任”。法国教育部长瓦莱丽·佩克雷斯女士已要求监察部门对该校相关人员予以纪律处分。目前,校长拉鲁西·维拉蒂与两位副校长皮埃尔·桑斯和伊夫·卢卡斯已经被以“向老师和职工施加压力,严重干扰案件正常调查”为由责令停职6个月。

“准海龟”面对学校倒闭的尴尬

澳大利亚环球校园管理集团因财务原因宣布破产,造成旗下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5所学校倒闭,受影响的中国留学生达1265人。中国教育部为此发布留学预警,外交部、驻外使领馆第一时间与澳方进行交涉,要求保证中国留学生的权益,妥善处理好转学、退学、签证等事宜。

澳洲《星岛日报》10日援引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教育组组长郭晓娟的话称,“10日,维多利亚州各相关部门与学生见面,公布该州的解决方案,即将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将在其他学校继续读书和参加考试,然后可以按期正常毕业。而且因学校倒闭需要延长在澳居留的留学生,可以免费延长签证3个月,而过去一般都只延长28天。”然而学生们似乎对这些安置方案并不买账,11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援引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凯西的话说,尽管在服从安排意见表上签了字,但她和同学都觉得澳方的安置方案不能使他们满意。她说:“澳方说给我们安排学校,但我们不知道新的学校会不会倒闭。去年初,澳大利亚环球学院关门,他们的学生就被安排到我们学校,当时我们学校被认为是信誉好的,但这些学生又一次失学了。”

◎中国“海龟”身价正在剧跌

近来,留学生遭遇意外、私立学院倒闭潮、不良中介提供假冒文凭…层出不穷的留学事件。探寻这些事件的原因不难发现,主要是“人祸”作祟。中国很多企业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度对海龟十分迷信,造成海外留学热度不减。但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很多企业对“海龟”们有了深刻认识。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群体,不少“海龟”是在国内学业混不下去的“富二代”。现在中国企业已经不迷信“海龟”,更多是因为这几年的留学潮让整体质量下滑了,中关村一个2500元/月工资的招聘岗位引来8个海龟竞争并不是虚构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国外政府和院校大力引进留学生,实际上主要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这是一个具有经济利益可观的无烟行业。以澳大利亚为例,澳洲现有国际学生40多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为13万,印度留学生有9万多,每年给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收入仅次于矿业和能源出口,达150亿澳元,且为澳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

客观地说,很多外国政府在法律上注重保障海外学生的权益,但是,来中国“钓鱼”的国外院校中不乏“克莱登大学”(注: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里虚构的骗子学校),而且在国外,私立院校大多可以合法地成立和合法地宣布破产。一些留学中介机构在为学生制定留学计划时,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喜欢向学生推荐门槛相对较低的私立学校。

◎对留学海外的几点忠告

留学生不要盲目从众,要理性、客观、审时度势地进行留学准备,且要立足自身条件,综合考虑多项因素,看是否适合出国学习。

决心出国学习的,选择学校应谨慎。一般情况下,国家公立学校都非常可靠,而私立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需要谨慎对待。在选择留学学校时,对该所学校的各个方面情况都需要进行了解和考察,做到知己知彼。

浅析屏风楼带来的困扰 篇5

屏风楼犹如屏风, 遮挡了光线, 阻碍了自然风, 会造成“屏风效应”, 令建筑物背面区域的采光和空气流动减弱, 气温升高, 加剧区域性的空气污染, 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情况严重时会进一步形成所谓“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令生活在该区域内居民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增加, 容易出现鼻塞、喉干舌燥、鼻炎、头痛和嗜睡等高楼综合征;为了美观, 大部分高层建筑外部采用反光玻璃、反光建材或夜间灯光作为装饰, 因此造成光污染, 这一种长期的视觉污染, 会使人心情紧张、情绪烦躁。

广州虽然被称为寸金尺土的大城市, 在九十年代之前却鲜有“屏风楼”现象, 所以不能简单把“屏风楼”现象归咎于广州土地有限。

九十年代初, 广州市区的地产商在小区建设规划时, 会把整块大地盘以街道划成多个小街区, 楼宇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靠近内陆的楼宇不至于被江边的楼宇完全密封。某些高楼相当密集, 如金海湾和相邻的滨江明珠苑相间不超过20m, 整个片区规划几乎连成一片。有专家指出, 滨江东路一带已经出现了一些屏风建筑群, 如果势头不加遏制, 也会形成强烈的“屏风效应”。但是九十年代后期, 在土地价格飙升和政府相关政策影响下, 由于可通过地积比率来增大楼面面积 (俗称“发水”) , 地产商就减少街道面积, 增加楼宇建筑面积, 将楼宇越建越高;如滨江东路10公里的江岸上有近100~130m高的商住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政府的城市规划不完善, “屏风楼”是某些房地产商钻政府的城市规划和监管下的漏洞, 房地产商为了尽量利用昂贵的土地, 获取最大利益的产物。

与此同时, 发展商又以环保为由, 额外兴建大量环保设施, 当中包括环保露台、工作平台、空中花园等。而其中的部分设施跟环保并没什么关系, 反而会加大楼面面积, 令建筑物变得更为巨型, 进而影响楼宇周边环境。不仅如此, 广州市区的楼宇建筑还有个特色, 就是对江景的迷恋。既然有江景就能卖上好价钱, 发展商就把所有的单位密密麻麻地挤向江面的一方, 而且每座楼由以往的正方形及钻石形, 变成长方形, 以较长的一面获取江景。所以沿江地区“屏风楼”出现的频率更高。

目前, 广州市的“屏风楼”现象已经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和潜在危害, 比较明显的是对市区的空气污染, 密密麻麻的大厦会阻碍通风, 从而造成空气污染愈趋严重, 这是人尽皆知的矛盾。根据天文台去年的资料, 当市郊的风速指数达每小时十七公里时, 中心市区就只有七公里;夏天及秋天气温平均较郊区高二至三度;而气温每升高一度, 市民用电量便增加百分之二至九。由此可见屏风式建筑为城市环境带来了大量的损耗。事实上, 广州市人口稠密、加上湿热的气候, 令市区容易产生热效应, 而“屏风楼”现象阻碍城市内部气流畅通, 造成区域空气污染物沉积, 是城市空气污染进一步恶化的帮凶。

另外, 广州市高度城市化, 楼宇密度过高, 白天吸收太阳的能量, 到晚间释放出来, 时间短不能完全消散, 以致温度不断上升。天文台预测本世纪末的温度变化, 没有纳入城市化的因素, 若广州发展模式不变, 没有冬天的日子可能较早前预测的世纪末推前50年。

传染病专科医生表示, 目前每年约有两个月冬天, 蚊子在这段时间停止繁殖, 如果连这两个月也消失, 因蚊患而产的疾病如登革热、疟疾及日本脑炎, 感染个案将大幅上升。

城市化的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快。城市化带来的又一个大问题就是光污染。白天高楼的玻璃幕墙与反光建材, 在烈日照射下变成巨大的反光镜, 晚间无数的街灯、安全照明灯、探照灯、办公大楼的灯和光怪琉璃的广告灯牌等, 让城市变成了不夜城。人们在努力驱逐黑夜的同时, 也在忍受着光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如徐阿姨家中, 白天被对面楼盘外墙的亮丽瓷砖反光, 站在窗前觉得非常炫目;徐阿姨家到晚上不用开灯也被楼盘广告灯、光效灯照得如同白昼, 难以入睡, 影响了徐阿姨一家的日常生活。在一般情况下, 屋顶和墙面的光反射系数宜低于60%, 地面宜为15%~35%。过分明亮的装饰面, 会使反射系数高达90%, 超过人体的承受范围。科学家开始认真关注光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的影响, 认为光污染与乳腺癌、抑郁症和其他人类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有着极大的关系。

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也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大中城市, 高层建筑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 减少市政投资, 还可以创造优美的街道景观, 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全新的空间。然而,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兴建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屏风楼带来的困扰值得我们深思, 应在“屏风楼”区域增设监测点, 以便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高层建筑对周围居民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而获得最直接的数据以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为今后的建筑规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屏风效应.www.hudong.com/wiki/屏风效应

[2]珠江高楼密集产生“屏风效应”市民压抑.杜安娜、窦丰昌.广州日报.2006年09月07日

摆脱另类荷兰病的困扰 篇6

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能够促进GDP的增加和国际收支地位的提高, 但其运用不当也会对国民经济结构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即会损害本国其它有竞争力或者有优势的出口行业。20世纪60年代, 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荷兰得以发现, 继而其开采和出口了大量的天然气, 带动了荷兰出口收入快速增长, 当然主要来自于天然气的出口收入, 1976年其达到20亿美元;荷兰从1967~1971年的年均1.3亿美元贸易逆差一下子变为1972~1976年的年均20亿美元贸易顺差。但是, 天然气带给荷兰的不仅仅是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而且还产生一系列有害于荷兰产业结构的不利影响:一是由于天然气出口收入的急剧增长导致荷兰货币 (盾) 的升值, 从而使制造业部门在面对外部竞争时处于十分不利地位, 同时由于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 经济资源开始流出制造业, 从而制造业在荷兰国民经济发展中逐渐消沉, 而制造业萎靡又造成荷兰失业率的上升 (20世纪70年代初荷兰失业率为1.1%左右, 到70年代后期上升到5%以上) 。这种由于国内居民拥有国内自然资源的价值的改变而引起其他生产品制造部门竞争力和产量下降的情况被称为荷兰病 (Dutch Disease) 。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科登是分析荷兰病的杰出学者, 为了分析荷兰病, 他将国民经济分为3个主要部门:第一部门, 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该部门的过度繁荣是产生荷兰病的主要原因, 科登认为这个部门繁荣的原因有:新矿藏的发现和开采、本国大量出口的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突然上升、大量出口的初级产品生产技术的上升造成其产量增加等;第二部门, 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 生产其他可贸易产品的部门, 由于其可贸易性, 该部门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一致, 国际市场价格一般假定不变, 因此第二部门产品价格不变, 在出现荷兰病时, 它是主要受害者;非贸易产品部门, 包括服务业、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它的非贸易性是由于其生产或需求具有本地化特征, 因此该部门产品价格随本地需求的上升而上升, 并且它是第二部门的中间投入产品, 因此它价格的上升会对第二部门产生重要影响。

科登认为, 当第一部门中出现过度繁荣时 (即资源出口部门提供大量出口收入时) , 会对第二部门产生两种不利的影响:

一是收入效应。第一部门的大量出口促使其部门收入增加, 在该部门对非贸易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数情况下, 其对于非贸易产品部门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 这种第一部门的收入增加所导致对非贸易产品的需求增加, 作为正常商品的非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也必然提高, 这个相对价格是相对于第二部门的产品价格而言的, 第二部门产品与国际市场价格相一致, 因此非贸易产品部门价格上升实际上是导致国内实际汇率的增加, 对于第二部门来说, 非贸易产品实际上是其最终生产需投入的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价格上升意味着第二部门生产成本在增加。虽然第一部门的收入中有一部分也被用于第二部门, 增加其需求, 但需求增加不会造成该部门产品价格上升, 因为这些产品价格往往跟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一致, 而且这种需求增加额还能通过进口来得到满足, 总之, 资源出口部门的过渡繁荣造成的汇率上升必然对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和出口产生抑制作用。

二是资源流动效应。资源出口部门中的过度繁荣还能提高这个部门中经济要素 (如劳动力) 的边际产值, 这个边际产值的增加会造成经济资源价格的上升, 比如该部门工资的上涨, 而这种上涨会促使第二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中的劳动力流向第一部门。劳动力从第二部门流出后, 该部门的生产会下降。此外, 收入效应和资源流动效应还存在一种累积因果关系, 劳动力从第二部门流向第一部门后, 将进一步提高由消费效应引起的对非贸易部门的产品的过度需求, 并进一步促使汇非贸易产品价格上涨, 第二部门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 第二部门为保证其利润空间不致下降太多, 只好降低工资即其边际劳动产值, 这会导致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二部门流向第一部门或非贸易产品部门, 从而第二部门进一步萎缩。

科登认为,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由于荷兰病致萎缩的第二部门也可能有农业部门。这样, 收入效应和资源流动效应结果可能是农业生产的萎缩, 或制造业萎缩, 或制造业和农业同时萎缩。

从以上分析可知, 判断是否出现荷兰病时, 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特征:存在繁荣部门和萎缩部门, 繁荣部门往往是资源出口部门或低级生产部门, 萎缩部门往往是制造业部门或高级生产部门, 繁荣部门生产上升的同时, 萎缩部门产量下降, 也可能是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严重下降, 还有个非贸易部门, 其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非贸易产品产量则有可能上升。

二、我国的另类荷兰病及其影响

(一) 我国的荷兰病源自于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经济增长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率,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并成功超越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单从出口加工产业看, 我国经济也遭受类似于荷兰病的困扰。

近年来我国出口加工产业迅速上升, 被誉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但我国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机电产业, 例如2011年, 我国货物总出口额18983.8亿美元, 而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0855.9亿美元, 占总出口的57.2%, 纺织原料及制成品出口2405.4亿美元, 占货物总出口额的12.7%。两者合计占到总出口的70%, 这种出口商品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 而且这些出口中大多不具备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 一般只能依附于具有先进技术和资金实力的跨国公司从事贴牌生产, 仅得到低廉的代工劳动报酬。可见, 目前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承接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和终端产品的组装, 其特点是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在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产品研发、核心技术、销售及售后服务、品牌运作等高端环节仍然受制国外, 这跟我国现在的国际贸易地位是不配备的。

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一种荷兰病, 与传统荷兰病不同的是, 我国的荷兰病不是因为发现了大量自然资源, 而是因为我国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由于这种优势, 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大量流进了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 相比高技术含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行业不同的是, 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无需投入巨大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民族品牌的建设, 并且能避免这种投入所产生的巨大风险, 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收益也不低。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出口企业不是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 建立自己的民族品牌, 而是热衷于低价竞争, 从出口数量上努力制造强大的出口总额。与此同时, 我国包括房地产等非贸易产品价格迅速上涨, 造成包括劳动力密集行业及其其他制造业成本不断增加。

(二) 我国的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这种过多经济资源流向劳动力密集行业带来我国经济总量巨大增长的同时, 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日趋显现:

首先,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不以先进的技术为突破, 以劳动力的数量、大量消耗资源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是一种“粗放型”的对外贸易模式, 过低的劳动力边际水平, 致使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下降, 同时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也是非常严重, 可以看见, 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人均工资水平与GDP的比重几乎全世界最低, 能耗过高也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 这种荷兰病还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加重。劳动力密集行业繁荣的特点是, 多且泛, 单家企业利润率不高, 当然环境资源的代价也是不能考虑的, 因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也是环境不断恶化的过程。近年来, 我国环境污染程度收到多方关注, 例如2013年几乎遍及全国的雾霾天气持续一月左右。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最后, 随着劳动力密集行业的过度繁荣, 人们发现低技术, 较少训练的工人实际上与进行过严格训练, 接受更多教育的人就业环境相差无几, 实际上意味着教育的收益开始下降, 从而很多人开始怀疑教育的必要性, 进而, 在我国, 出现此起彼伏的读书无用论观点, 不可想象的是, 一个国家在教育严重缺失时还能屹立于民族之林, 读书无用论观点的泛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这会使得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依附地位。

三、摆脱特殊荷兰病困扰的措施

应该看到, 较多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获得较快经济增长的做法是不能长期得到维持的,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 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实际上隐含着多重危险, 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发展空间必然趋于减小。首先, 人民币具有上升的压力, 随着人民币上升, 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优势将会降低, 而本身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空间就很小, 这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 来自于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国内通货膨胀, 提高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中间产品价格, 进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挤压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还有, 农民工数量开始短缺。劳动力密集行业的扩张, 实际是农民不断转化为农民工的结果, 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 为劳动力密集行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然而, 近年来, 随着农民数量的减少, 农民工增加数量开始降低, 从而全国开始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 促使农民工工资快速上涨, 这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力密集行业的生产成本, 挤压其生存空间。因此改变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支撑宏观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首先, 要有步骤, 可控制条件下缩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 同时拓展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鼓励社会资本流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但是资本流向的速度应该符合经济社会的客观情况, 比如劳动力总体受教育水平, 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社会需求情况等。流动太快则会引起严重的失业, 尤其是农民工的失业, 太慢则会影响到我国经济总体结构的转型, 应该力争在过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危机到来之前完成必要的资本流向。

其次, 改革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控制的行业, 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避免民间资本过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 同时促进这些原由大中型国有企业控制行业的竞争水平, 从而促进这些行业的现代化程度。

最后, 改革我国教育体制, 提高新增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教育水平门槛。促进劳动力整体知识存量的增加, 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也为知识型产品拓宽市场的容量。

摘要:荷兰病主要是由于一国天然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 会对制造业等造成伤害, 我国也出现类似于荷兰病的经济问题, 而我国的荷兰病则是由于我国大量劳动力的开发利用, 这个开发利用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高技术经济产业的动力不足, 从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我国经济在国际贸易地位不相配备。

关键词:荷兰病,劳动力密集,知识密集型

参考文献

[1]林德发.从荷兰病看当今世界财富观的转变[J].生产力研究, 2006 (01) .

[2]程哲, 王梦婷.荷兰病、低端分工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J].商场现代化, 2007 (01) .

五大尴尬困扰中国烟草业 篇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 烟草业作为国家财政税收支柱性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烟草又是特殊的商品, 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如果完全由市场调节, 会对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财政税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家严格控制烟草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并通过对专卖制度对烟草渠道进行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产业, 行政权力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专卖制度下的中国烟草产业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高度集中, 进入壁垒高, 政府完全主导烟草制品的定价。

烟草行业的营销渠道是典型的二级渠道结构:整条烟草供应渠道由供应商、中间销售公司和零售商户组成。烟草行业的供应链是专卖专营体制下的垄断供应链, 具有烟草行业对商品实施专卖管理的一些独特性。

显而易见, 中国烟草业的生产与市场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 反馈到生产企业的市场信息失真, 企业间的产品与成本价格几乎完全脱离, 市场却不的价格和产量的主导, 这使得企业很难通过竞争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行业集中度低——大而不强

在国内, 即便是最有名的品牌“红塔山”和“白沙”, 随便问问它的消费者, 即使是最忠实的消费者也不一定可以说出该品牌的内涵是什么——选择这个牌子仅仅是一种习惯。

在垄断政策保护下中国却并没有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烟草行业的产业集中都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进行的, 烟草企业的竞争思想和创新意识淡薄, 形成了大而不强的局面;合并形成的烟草企业也貌合神离, 并没有没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整个行业缺乏规模较大,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高水平的市场绩效通常对应高水平的行业集中度。尽管我国烟草产业税利水平很高, 但其行业集中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目前,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国内烟草市场的“首位商指数”已超过了50%, “四厂商指数”已超过了90%, 已经基本形成寡头垄断。而我国“四厂商指数”仅为31.35%, 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三、传播与媒介的尴尬——戴着脚镣跳舞

香烟的推广与人们与日俱增的健康意识是矛盾的:推广香烟, 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不推广, 烟草行业的出路被堵死——烟草行业面临推广与健康之间进退两难的处境。

在国际主流卷烟产品转向混合型焦油、淡香型时, 中国的卷烟市场仍然以烟型、高焦油、浓香型产品为主。在全球健康意识与日俱增的大环境下, 这种单的产品结构也不利于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

(一) 宣传欲说还休

专卖体制下的国烟, 在还没成长壮大走出家门的情况下, 又被戴上了框架公约的镣铐。

无论是广告环境、传播途径, 还是表现形式, 香烟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而且对烟草广告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传播空间越来越小。这对尚未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中国烟草企业来说, 无疑是一个“拦路虎”。

烟草企业不能宣传品牌, 不能宣传产品, 只能打广告的擦边球。许多卷烟品牌的文化内涵将企业文化视同了品牌文化, 将企业文化延伸到了品牌上, 将企业形象广告等同了品牌形象广告, 将企业形象嫁接到了品牌上。但这种借用企业文化来传播烟草品牌核心价值的手段成为了烟草品牌形象广告的权宜之计。

(二) 企业文化并非品牌文化

烟草企业不能宣传品牌, 不能宣传产品, 只能打广告的擦边球。这是几乎所有中国烟草企业不能诉说的无奈。许多卷烟品牌的文化内涵只能将企业文化狭义地视同了品牌文化, 将企业文化延伸到了品牌上, 将企业形象广告等同了品牌形象广告, 将企业形象嫁接到了品牌上。

四、市场开放与应对乏力的矛盾

烟草行业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与其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过早地放在狼群中被狼吃了, 不如放在家里先养一养, 教育教育, 让他学点本事, 再把他放到狼群当中去。

我国烟草行业由于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国外市场很小, 行业整体实力较弱, 虽是烟草大国, 却并非烟草强国。跨国烟草公司的强力渗透更是导致原有市场份额的不断收缩和减少。

中国有三亿五千万的烟民, 占世界吸烟人口的四分之一;年均消费香烟1.8万亿支, 占世界销售市场1/3左右份额, 是稳居世界第一的烟草消费大国。“专卖结构将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而开始放松。对领先的烟草公司来说, 这是一个巨大的、未利用的最后的巨大国境”摩根斯坦利银行在其题为“全球统一”的报告中指出。

五、需求与搭售的尴尬——供应商有苦难言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 每个牌号的香烟销售量有限制, 因此产生了市场上受欢迎的香烟没有指标而有指标的不受欢迎的奇怪现象。

这害苦了香烟零售商, “如果我们不购进一定数量的某品牌香烟, 下个月就买不到足额的其他烟……”不少烟草零售商反映, 他们每个月必须购进一定数量的某品牌非畅销香烟, 才能在烟草公司购买到其他畅销的香烟。

上一篇:足球课程教学论文下一篇:专利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