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通用12篇)
德育课 篇1
德育教学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活动的主战场, 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问题。然而, 有许多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 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甚至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来学专业技能的, 德育课学不学都无所谓。那么,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 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 让德育课堂不再沉闷, 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 是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亟待探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树立新的德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前提。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制约着他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中职学生是国家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 他们的思想道德将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大军的素质,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改革开放浪潮洗涤下, 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中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新的时代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 教师的教学思想要不断优化, 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 与时俱进, 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观念;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 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索问题、探求真理。这样, 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变“厌学”为“爱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新德育模式
中职德育课理论性比较强, 概念、原理比较抽象, 单靠教师空洞的理论说教,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差。因此, 教师要大胆进行教改探索, 创设新的德育模式。
(1) 项目教学法: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把书本知识与当前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设置一系列小课题, 以小组作为一个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进行团队学习, 在活动过程中以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爱岗敬业》内容时, 先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出课堂, 进行社会调查, 了解自己父母单位或其他行业有哪些爱岗敬业的先进人物事迹及反面案例, 然后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讨论:“今天不爱岗, 明天就下岗;今天不敬业, 明天就失业”。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最后点评。这种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主线, 教师为引导, 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德育模式。
(2) 坚持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境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要想使德育课不再沉闷, 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专业及学生实际情况, 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 在学习《形形色色的职业价值取向》这部分内容时, 组织一场全班同学参与的拍卖会, 名叫“拍卖你的生涯”的教学活动。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纸, 上面打印着“豪宅、一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用卡、一门精湛的技艺、三五个知心朋友、一张免费旅游世界的机票……”。今天要拍卖的东西, 就是在座的生涯;一个人的生涯就是你人生的追求和事业的发展, 它可以掌握在你手中, 生涯从属于你的价值观。现在我象征性地给每人一万元, 然后把纸上的诸项, 裁成片, 一一举起, 开始拍卖, 出价高者可获得此项生涯。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 群情激昂, 竞争激烈, 真正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跨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德育课教改中, 教师如果未能利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 那将是非常遗憾的。因为, 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把枯燥的德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它那声情并茂、音视频同步、感染力强, 生动、奇妙的课堂意境, 给德育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 在学习《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用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 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 学生就感到好奇, 对知识产生渴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借助它那光、声、色俱全的特殊功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科学地评价学生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 还存在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评方法, 这种方法使本来就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更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 必须改进德育课的考评方法。
(1) 创设新的考试形式。考试形式要多样化, 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笔试的基础上, 大胆尝试开卷考试、随堂考试和口试, 如写一些小论文、演讲比赛、辩论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施展才艺的平台, 立足于通过学习知识, 获得一种能力, 即重在理解运用而非记忆, 重在课堂参与而非结果。
(2) 科学的评价标准。对中职生的评定不能单一地以考试成绩来论英雄, 应针对不同学生,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充分肯定其特长;客观、公正、科学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二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三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综评相结合。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德育课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一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 都可以大胆尝试,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意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
德育课 篇2
烟台世回尧中学 王娟 2011.3.29
一、活动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事物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新鲜事物:E-mail、BBS、QQ等新鲜的名词都出现在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在网上冲浪成为了许多学生课余的一大爱好。是啊,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个世界的信息传播更快了,这个世界上的人的生活更丰富多采了。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比如青少年健康上网、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吧问题等,都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解决。初中学生正面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色彩纷呈的网络世界,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真正发挥网络对中学生应有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一起探讨中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二、班会主题: 睁开慧眼看网络
三、活动的主要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健康浏览网上信息,能自觉避开不健康的信息。
2、情感目标:加强班内学生网络管理、网络引导,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
3、行为目标:学生能够独立构思,积极参与,使此次活动起到切实的宣传作用
四、活动对象: 初一学生
五、活动地点:
烟台世回尧中学
六、活动时间: 2011.3.29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与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上一节主题班会课,相信我们初一十二班的同学今天一定能有出色的表现,对不对啊?在本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由于假期中玩网络游戏上瘾了,以至于开学后呢几次逃学上网,为了满足上网所需的费用,他去别人家里偷盗。再后来他又想联合几个和他一起上网的网友实施抢劫,虽然这样事情最终没能得逞,但是确实反映出中学生上网的一些问题,中学生如何利用网络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探讨。之前呢,我已经在咱们班同学中做了一份关于网络问题的调查问卷,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
(二)辩论赛
(师)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上网干什么的问题,最多的是聊天和玩网络游戏,而上网浏览信息、查阅资料的只占少数。再就是上网的时间问题,绝大多数选择了一次性上网三个小时以上,时间都较长。对于最后一个问题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同学们产生了分歧,那么网络究竟带给我们什么,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网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睁开慧眼看网络。在调查中同学们对中学生上网利弊问题各持己见,那么大家的理由又分别是什么呢,我们就此进行一个小型的辩论赛,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座位,很好,那哪几位同学愿意代表你方同学来辩论呢?(安排辩手)辩论赛现在开始,今天的辩题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现在有请正方辩友发言。(进入双方辩论阶段,将两方辩论的关键词板书。)辩论时间到,请双方做最后的总结陈词。
(师)小结:感谢双方辩友给大家呈现这么精彩的辩论,大家都为自己的观点作了充分的论证,论据充足。21世纪是一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的确它带给我们中学生的有利有弊。那么对中学生而言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刚才双方辩友在最后有一个一致的观点就是关键是看我们同学自己如何利用网络,如果我们加强自身的自控能力,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上真正健康有利的资源,拒绝迷恋网聊和网络游戏等,就能将网络的“利”真正发挥出来。
(三)网络带给中学生的危害
像刚才正方同学所说的那样我们中学生上网可以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出同学们上网聊天的占28.2%,玩网络游戏占45.6%,而且长时间上网的同学占了多数,不难看出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很陶醉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而刚才反方同学也提到了这两件事情啊确实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危害。那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趋利避害呢?下面我们结合几个事例,就我们同学上网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我们上网应该怎样避害呢 ?
1、如何对待网聊
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插入网聊出事故的案例:四川一十七岁男生在上网聊天时无意间透露自己家境富裕,被网友绑架,最后撕票。)
(师)既然上网聊天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但是大家又比较喜欢上网聊天,那么我们来一起想一下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聊天?应该如何避免伤害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大家说的都很好,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和陌生人聊天,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而透露了自己的信息,发现危险及时远离,有情况及时求助。
2、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1)(师)这些图片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网络游戏,也是大家上网比较喜欢干的事情。下面这个图形呢是有关部门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绿色的柱形图代表是网络游戏,显示的和我们的同学相似,很多青少年比较迷恋网络游戏。而迷恋网络游戏到底会带给我们中学生什么样的危害呢?
大家看到的照片上的这位男孩,名叫胡彬,是安徽省庐江县的一名中学生,可是他正值花季的他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在班主任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中,胡彬非常聪明,成绩一直还比较好。但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老师和同学发现胡彬开始迷恋上网络游戏,一度达到痴迷的程度。有一天胡彬的父亲突然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他没来上学。父亲寻找了他整整十一天,再见到他时,他已经因自服农药躺在了病床上,在弥留之际父亲问他为什么喝农药?他说我觉得愧对你们父母,但是始终我这个瘾也戒不掉,我也想戒,也戒不掉。他还说,爸爸妈妈这种药很毒,他当时喝这种农药就是想死,他想喝下去就死了。让胡彬父母最伤心的是,在儿子离开这个世界前的几分钟时间里,儿子还在胡言乱语,两只手还在做着打游戏的姿势在不停颤抖。
下面是胡彬留给父母的一封信,信中是他对自己深陷网游不能自拔的忏悔。
(师):胡彬离开了人世,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悲痛,而带给我们和他同龄的中学生的是什么呢?
(学生发表观点)
(师):像这样因迷恋网络而发生悲剧的中学生是不是个例,因为上网,全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70%是迷恋网络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迷恋网络有关。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观看十三岁少年因为上网缺钱而砍伤奶奶的视频。)
(师)这个事件中的少年因沉迷网络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警示呢?(学生发言)(2)议一议
(师):通过刚才几个事例,我们已经讨论出一些上网时避害的方法,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结合我们刚才所说的总结一下作为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网络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大家确实感悟到了一些东西,网络有利有弊,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加强自控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有利资源,我们就能够做到趋利避害,做到健康上网,绿色上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四)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同学有没有信心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呢?很好,但是口说无凭,同学们想不想在老师起草的这张绿色上网的承诺书上郑重地签字,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承诺我们今后要绿色上网呢?那就请我们的同学下来签字吧!(学生下来签字,播放音乐)(五)结束
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结束我们今天的班会课,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光临和参与!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这是一堂德育课,不是训导课,所以教师应注重倾听,注重同感,注重学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体验。
(二)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要时采用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手段也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注重引导,而不要教诲指令等。
(三)整堂课师生之间应建立在相互信任、关心、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接纳,而不要批评指责。
(四)领悟是学生克服心理不适应、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它往往伴有深刻的认识飞跃。即使学生的自我升华还比较幼稚,教师也不可越俎代庖,不可断然地概括总结。
德育课 篇3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师;中职德育情结;消解办法
所谓情结,是指存在于人心理,一种很强烈、很纠结而且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动,它和其他的比较起来具有很高的独立性。这种所谓的情结的出现,会让我们把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强加在里面,并且使得人们的行为习惯极易受到这种情結的影响,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形成个人比较固定的行为模式。而作为中职德育教师来说,由于长时间的授课以及自身教师身份的影响,使得教师的心理产生一种对这个职业的压抑情绪,从而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形成了相对来说较为固定的模式,而这种“中职德育情结”也就随之产生了。
一、“中职德育情结”的特征
1.教师自身的自卑心理的产生
我们都知道,当国家下发文件通知,不再把德育课划入考试范围内之后,就使得这门学科的处境很不好,而且大部分学校都是迫于上级部门的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正是这种不被重视情况的产生,使得德育教师自身产生了自卑的心里。同时,由于这种自卑感的产生,使得他们原有的成就感以及存在感没有了,当教学过程中出现难题时,教师也就不会再认真去对待了。
2.教学过程中造假现象的产生
由于教师这种“中职德育情结”的产生,使得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再那么认真,而是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而且由于考试是自己出题,这也就导致了教师上课以及备课不再像以往那么认真,同时还将以往的难度较大的内容删去。另外,有的教师为了自己课程的合格率,就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于有的教师在考试之前就将考试题目发给学生,虽然知道这么做是错误的,但还是会这么做。
二、“中职德育情结”产生的原因
“中职德育情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这里列举几点:
1.世俗传统的影响
在现在,人们还是普遍的认为普高比中职好,进而觉得普高的老师也比中职的好,同时,由于德育课不是很受大家的重视,这就使得教师自身产生了一种职业的自卑感。
2.学生的因素
现在普遍的学生都认为德育课不重要,反正也不考试,就只是应付一下而已,而且在德育课上做别的事情,这就使得德育教师丧失了一种这个职业本应该带来的成就感。
3.学校不重视
现在很多的中职学校都盲目地追求升学率,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比赛的名次,这就使得在课程的安排上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只会优先考虑专业的课程,而德育课就是有时间就安排,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德育教师的自卑感。
三、如何消除“中职德育情结”
1.要努力改变社会对于德育课的认知
我们要努力改变人们对于德育课的认知,改变人们对于德育教师的看法,缓解教师心中的自卑感,只有人们理解并支持这几个行业,那么这个职业本身的声望就会提高,这样这个职业的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大,当有很多人想要从事这个职业时,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也就会增加,这样就会达到消解“中职德育情结”的目标。
2.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程的重视
首先,要了解教师的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同时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长期压抑的心情能够得到释放。
其次,要给德育教师在职业上更高的期望值,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欢快的环境,以及提高他们自身的成就感,这样才会激起教师的工作热情。
最后,学校可以在奖励或者是职称的评比上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从侧面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
可以说,“中职德育情结”的产生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因素,它是由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带来的一种成就感的丧失导致的,所以想要消解这种情结就需要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会让德育课程发展地更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陶行知.“鸡米说”对高中新课改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
[3]付国宾.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学科成因分析[J].政史地研究,2010(20).
[4]郭正环.高中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1(5).
德育课 篇4
微型德育课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课”, 它既具有学科课程之形, 又具备活动课程之功能, 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新生的、全新的德育课程模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它与学科课程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1. 内容的广泛性。
大到世界风云, 小到班级琐事, 均可作为微型德育课的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在编制课程内容时, 充分注意到课程的性质特征,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功能, 即在编制时, 不是过分地注重将什么样的事实、技能传递给学生, 而是注重将具有现实性、综合性与开放性的问题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们能在对问题的思辨、探索、尝试、调整和解决的自主性的活动中, 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的发展。所以, 我们不在学科知识的序列中寻找课程的学习内容, 而开放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课程的内容, 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现象、情景等转化为一个个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问题, 使学生的自我价值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并在自我创造的成功满足中获得主体的健康人格的发展。
2. 强烈的主体性。
微型德育课是创造出一种环境, 让学生带着某些深刻的甚至终生难忘的体验, 相对稳定地作用于他们的发展过程之中。对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做活动的主人, 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 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 激发道德动机, 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微型德育课活动, 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 引起积极思考, 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微型德育课活动中去。
3.鲜明的个体性。
学生负责的活动内容均由各年级各班级围绕德育中的某一主题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设计精心, 个性鲜明。我们尊重、信任学生, 让学生在微型德育课活动中学会走路, 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近年来, 我们在实施微型德育课过程中, 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1. 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增强了德育功能
在微型德育课中, 我们充分运用先进的电教媒体, 将大量不良或优良的象征性事实、参照性事实、反馈性事实等行为信息资源, 通过闭路电视系统的声、形、光、色的优势向学生展现声画并茂、情景交融的氛围。把不良品德的可恶性、灾难性、毁灭性展示出来, 同时还把优良品德的榜样性、创新性、鼓励性、示范性展示出来, 或善恶互衬地展示出来, 推动学生认识和情意两方面的发展, 大大地促进学生优良品德迅速发展, 从而增强了德育功能, 显示了明显的德育“内化”效应优势。
2.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增强了主体意识
微型德育课的开设, 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机会。在我们引导下, 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以关注自身的成长, 达到教育的自律性。他们自主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学校也尊重其意愿, 满足其正当的需要。他们已经逐步树立起较强的主体意识, 积极参与活动, 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
3. 增进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形成
微型德育课为学生的具体实践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深化着自己的知识, 展开想象的翅膀, 有效地培养非智力因素, 并使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进一步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相互了解和尊重, 陶冶了情操, 增进了友谊, 激发了求知欲。学生的创新能力、伦理道德、协作意识、竞争观、集体观都自觉增强, 素质逐渐得到提高。
德育课教案 篇5
第一周:如何面对突发事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及初步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和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常识有创意、合理地解决生活中安全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了解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学生在课前搜集灾害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一套。教学过程:
第一 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活动一:危急时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教师提出问题“遇到危险怎么办”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一些危险情景:发现家中有危急病人、遇坏人、家中停水停电等,运用查找到的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危机时拨打什么电话及防护自护措施;也可以学生们介绍自己遇险时自护自救的经验及做法,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活动二:面对灾难
大自然中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龙卷风、沙尘暴等是不可抗拒的,我们要从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发,学会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方法。那么,当自然灾害真的发生时,我们应当怎样应对呢?通过设置情境、收集相关资料、模拟演习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面对灾害的一般方法,冷静应对各种灾难。
第二 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自护
活动三:模拟演习活动“当地震发生时”
先组织讨论“地震发生时怎么办?”,指导学生思考辨析: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当怎样冷静应对?下面的做法正确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演习,演习的目的在于学习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避免慌乱和盲目。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住所附近的设施情况,利用好周围的安全设备、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可以模拟在家中、在学校、在商场几种情景。
活动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像资料,来展现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特别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损失。用一些具体、感人的事例展现在危难中人们是如何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体会危难之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内容,一是灾区人民灾后努力抗灾,消灾。二是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心系灾区,提供各种支援。
第二周: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3、在学校安全教育中,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二)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为了杜绝因游泳造成溺水,学校规定小学生不准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即使在进行游泳活动,都必须要由懂水性的家长带领,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游泳。但学生由于小,不小心溺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发现青少年溺水,首先抓紧时间进行救护,不会游泳的,迅速取浮物抛入溺水者最近的水中,会游泳的,在确保安全下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上岸后,就及时倒水,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有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工具上施行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将病人送往就近的医疗急救单位。为了防止低年级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1)要教育孩子不单独到井边、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2)有水缸的学校要在学校加盖。
(三)道路交通安全
在学校安全教育中,首先我们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行走时不可以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四、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周:《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化礼仪 教学目标
1.《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中小学生守则》和简要阅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启发学生自己体会《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者的关系
学生活动:自己阅读《中小学生守则》和简要阅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体会二者关系,回答问题。
环节二: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一大方面,并掌握坐姿、站姿要求,并进行小比拼看那班同学动作规范。
教师活动:
1.选取规范中与学生生活很贴近的3条重点举例讲解。如:升旗时要脱帽、行注目礼。
2.讲授“注重礼仪”一部分时,引申讲解穿衣的“三色原则”。3.讲授仪态时,重点说明坐姿要求。学生活动: 1.开展行为自测,每当将是讲解一条行为规范时,学生都在纸条上写下“是”“否”,“是”表示做到了,“否”表示没有做到。测试自己原来的行为是否符合这条行为规范的要求。
2.体会标准坐姿。
环节三: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大方面,并掌握握手要求。
教师活动:教师选取《规范》8条中的4条,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老师相处的礼貌。
学生活动:体会标准的握手。自测是否做到《规范》的要求。在纸片上写出想对老师说的话。
环节四: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三、四、五大方面,小测试“你对父母知多少”
教师活动:选取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写下答案,朗读测试题 学生活动:选出的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写答案,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将答案写在纸条上。
(三)课堂小结
总结日常行为规范的五大方面。⑴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⑵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⑶遵规守纪,勤奋学习⑷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⑸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第四周课题:学会宽容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会宽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想拥有朋友吗?你想拥有一个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吗?
你想拥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吗?你想将来学业有成吗?那么请你学会宽容。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略)师总结宽容的定义:宽容就是指人的度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三: 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总结宽容的意义: 1)`宽容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是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2)一个人如果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他就会被看作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四: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德育课,你有了哪些认识。(几个同学发言略)
五:教师总结: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豁达大度,广阔胸怀的人吧。
第五周 坐姿
教学目标:做到坐姿端正、舒展大方。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正确的坐姿图
二、学一学正确的坐姿
1、要求:小胸挺起,双脚放平,胸离桌沿有一拳。
板书:坐如钟
2、辨析:出示五幅图:这样的坐姿对吗?
3、礼仪提醒;
(1)
不要托着腮坐,这样很没精神。(2)
不要向后仰坐,这样会摔倒。(3)
不要跪着坐,这样容易驼背。(4)
不要跷着腿坐,这样很不礼貌。(5)
长期坐姿不良,会造成脊椎骨弯曲。
三、总结
第六周 步态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的行走姿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会走路吗?你知道正确的行走姿态是怎样的吗?
二、学一学正确的走姿:
1、出示正确的步态图
要求:(1)眼睛看前方,双臂平稳,双臂前后自然摇动。
(2)上身挺直,头正、挺胸、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倾,步幅适当。
2、辨析:出示四幅插图
说一说:他们这样对吗?应该这样做?
3、礼仪提醒:
(1)不要在楼道里追跑。(2)不要边走边跳。
(3)不要走在路队里东张西望。(4)不要在队伍中边走边说话。
三、总结
第七周 爱老师
教学目标:懂得尊敬老师。教学过程:
一、导入:进了新学校,许多新老师,你喜欢你的老师吗?
二、谈话明理:
博爱礼仪提醒:爱老师可以表现为(1)主动向老师问好。(2)上课认真听讲。
(3)主动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4)听从老师教诲。(5)祝贺老师的节日。
三、评一评:
第八周 学会鞠躬
教学目标:学会与他人打招呼,知道在什么时候行鞠躬礼,学会正确的鞠躬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互相鞠躬。
(2)侧向鞠躬。(3)见到客人要鞠躬。
(4)见到长辈要鞠躬。
二、练一练:
上课前师生互相鞠躬问好。
三、读一读: 日本的鞠躬礼
日本人见面时一般不握手,而习惯相互鞠躬,鞠躬的深度表示被问好人的尊敬程度,鞠躬分为15度、45度和90度,面对不同的人行不同类型的鞠躬礼。在公务或日常生活中,无论各级长官、工作人员还是亲朋好友、邻居之间总要行鞠躬礼,即使电话道别也要鞠躬以示敬意。
第九周 课堂礼仪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堂礼仪 小学课堂礼仪
1、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懂得,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应在预备铃一响就立即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联系本、文具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
2、一堂课起始时的礼仪规范:
“上课”时:[班长]:起立!礼,立正、目视老师,[全体同学]:(鞠躬礼)同时喊:“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点头礼)。[班长]:请坐!
下课时:[班长]:“起立”,[全体同学]:(立正、目视老师)鞠躬礼“谢谢老师!”[老师]:同学们再见!
3、上课迟到,应先敲门或喊“报告”,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悄悄入座。
4、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声音要响亮。专心听讲,不嘲笑回答错的同学。
5、读、写、坐姿应规范统一,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忌东倒西歪。
6、严守课堂纪律,不私下说话,不做小动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
二、练习课堂礼仪 第十周 课间礼仪
教学目标:知道课间应该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都做些什么呢? 看图明理:
(1)收拾前一节课要用的东西。趁这段时间去上厕所。(2)下课后负责擦黑板。(3)帮助老师收发作业。
课间可以到操场去玩,但要注意安全。
二、说一说:
下列课间行为好吗?(出示插图)(1)在楼道里追跑。
(2)在教室里吵闹。
第十周 家庭问候
教学目标:懂得在家也要讲礼貌。
教学过程:
一、交流明理:
(1)睡觉前道“晚安”。(2)早起问好。(3)出门说“再见”。
二、礼仪提醒您: 称呼与问候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做客时,见人主动称呼很重要,请你记一下: 爸爸的爸爸是爷爷(祖父),爸爸的妈妈是奶奶(祖母); 妈妈的爸爸是外公(外祖父),妈妈的妈妈是外婆(外祖母); 爸爸的哥哥是伯伯(伯父),爸爸的弟弟是叔叔(叔父),爸爸的姐妹是姑姑(姑母);
妈妈的兄弟是舅舅(舅父),妈妈的姐妹是阿姨(姨母);
伯伯叔叔的孩子是堂兄弟姐妹,姑姑阿姨的孩子是表兄弟姐妹。
三、评一评:
第十一周 爱清洁 讲卫生
教学目标: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讲述《邋遢大王奇遇记》
二、看图明理
经常洗手
上完厕所后
饭前、饭后
运动以后。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如果吃完东西不刷牙的话......细菌会把牙齿蛀光的!
勤剪指甲
勤洗澡
三、评一评:
第十二周 爱惜粮食
教学目标:懂得爱惜粮食,做到不挑食、不剩饭。
教学过程:
一、认识粮食
1、你知道哪些东西属于粮食?
2、出示图片,认识粮食 3.看一看种粮食的经过(图片)
播种。施肥。杀虫。收割。
二、读古诗,体验种粮食的辛苦。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听小故事,小鸡为什么老不走?应该这样爱惜粮食?
第十三周 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了解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教学过程:
一、交流明理
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
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向他们祝贺生日。
体谅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记一记:
爸爸的生日是____
妈妈的生日是____
三、评一评:
第十四周 文明行路
教学目标:知道行路礼仪,并在生活中运用。教学过程:
一、了解行路礼仪
1、认识下面的交通标识
(1)铁道路口标识。
(2)注意危险。(3)禁止非机动车通过。
(4)禁止行人通行。2 请走人行横道 3 翻越护栏危险 4 不要闯红灯
二、记一记: 上街紧跟父母亲,交通法规要记清。过马路走人行道,绿灯魁岸走红灯停。
三、参观交通知识宣传栏。
第十五周文明乘车
教学目标:了解乘车常识,学会文明乘车。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乘车礼仪: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坐汽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先下后上
不把头探出窗外
主动让座
不高声交谈
二、评一评:
第十六周 节约水电
教学目标:从小懂得节约能源。
教学过程:
请你说一说水、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大家一起来行动
及时关水。
随手关灯。
他们的做法对吗?(看图)
(1)洗手一直让水流着。(2)一个人睡觉害怕整夜开着灯。
4、评一评:
做到了涂上红色,需努力涂上绿色。
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
自己评
家长评
节约用水小常识
第十七周 不乱动他人物品
教学目标: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乱**翻他人物品。
教学过程:
在别人家做客(出示插图)
不经主人同意,不能随便打电话。不能乱动人家的东西。
客人到你家(出示插图)不能随便翻动客人带来的物品。
在学校(出示插图)
不经允许,不能随便翻阅同学的书信。不能把同学的玩具拿回家。
贪小便宜的后果
读一读小故事: 第十八周注目礼
表示礼貌的敬礼方式,少先队员有队礼,红星儿童团有团礼,解放军有军礼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检阅队伍在经过主席台接受首长检阅时,向首长表示尊重这种敬礼的方式,就叫注目礼。行进时,也可以行注目礼。[心灵鸡汤]行注目礼,必须神态严肃,两眼有精神的注视对方,不要嬉皮笑脸,两腿立正的姿势。每天升国旗时,小朋友边行队礼,两眼必须边注视着国旗冉冉升起。这表示对国旗充满敬仰之情。[礼仪博士]请小朋友注意:
1、坐着是不能行注目礼的。
2、对方一般都是比我们年长的师长、领导或值得尊敬的标志(如国旗、队旗、党旗等)。
[行为导航]辨析:
1、升旗时,小李忘记戴绿领巾了,他也不就对国旗行注目礼了。()
2、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员入场,经过主席台,头向右侧,两眼注视主席台,行进时还要做正步。
()
第十九周 对垃圾食品说“不!”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及它的危害;
2、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图片、一些食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面三种方案供你们选,你最想吃啥呢?
图片3出示:
1、去干净实惠的饭店吃;
2、吃肯德基;
3、吃油炸小吃。
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选方案一,你们猜老师为什么不选二、三呢?(学生交流)
二、感受“垃圾食品” 图片4出示:油炸食品 图片5、6出示:油炸食品危害 谈话: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其实这油炸食品还叫“垃圾食品”(图片7出示“垃圾食品”四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也是“垃圾食品”吗?(学生交流)谈话:没想到,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谈话:最后让我们的中队长给我们读首儿歌
刍议怎样上好德育课 篇6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方法
G711
一直以来,有些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教师的讲课方法、知识水平、表达艺术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们并非不关心政治和国家前途。他们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教材模式化,教师讲课教条化,回答问题简单化,他们讨厌那些空洞的、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式的说教;喜欢那种理论联系实际,说服力强,文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据此,我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的尝试,并初见成效。现在,学生开始对德育课有了新的认识,兴趣也浓了。
一、引起注意是开阔学生思维的向导
从心里学的角度讲,注意是智力构成的要素之一。任何聪明人如果离开了注意,将一事无成。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德育课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理论问题更让人感到干巴枯燥、抽象乏味。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德育课的内容,改变了过去德育课先从“概念”、“意义”等入手的习惯,想方设法从引起学生的注意入手,将学生们引入注意的圈子里后,再回头来讲解其他抽象的东西。这样学生们容易接受,好理解记得住。
以后,我在每一章节的讲授中,都紧扣主题,并加进一些鲜为人知的、尚未被人们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的内容。如“看三国讲哲学”,“改革者马胜利的哲学”等,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使学生们既喜闻乐见,又从中受到马列主义理论的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学到的东西,远比在强灌硬输中被动学到的东西要多。
抽象的东西是难以引起人们注意的,只有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才能引起注意。
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问题,也是比较抽象的。为让学生加深理解,我这样比喻:我们每个人脚上都穿着鞋子,生产力就好比脚,生产关系就好比鞋。鞋子只有适合脚的大小,走起路来才轻便跟脚;鞋子大了,行走起来拖拖拉拉,影响前进的速度;鞋子小了挤脚,行走艰难,迟早要被顶破。所以,不根据脚的大小做鞋,不行;不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定生产关系也是不行的,必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用极左的方法使生产关系超过生产力的发展,其结果也只能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同学们听后豁然开朗,不需要再做更多的解释了。
二、就事论理是打开抽象思维的钥匙
理论是由实际上升而来的,在讲课的时候,如果一味地讲理论,听起来难免乏味。为此,在讲课中,我尽力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际浑然一体,就事论理,以理服人。如讲“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时,为使学生对改革充满信心,对开放搞活有正确的认识,不仅仅从理论上讲,而且从历史事实联系到今天现状讲,从清末的闭关锁国讲到火烧圆明园;从洋务运动讲到甲午战争失败;从义和团运动讲到八国联军入侵;从“文化大革命”盲目排外讲到国民经济到达崩溃的边缘;从世界先进国家的成就讲到我们与人家的差距;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讲到今天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上理论概括,说明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腾飞。这样讲有理有据,听者心服口服,使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充满美好的憧憬。如果离开了实际只从抽象思维角度用理论去推理,则难以令人彻底信服。
三、集体讨论是加深问题理解的途径
在德育课中,有些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一下更能加深印象,易于理解。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有时比在讲课中下的结论更让人容易接受。我讲的六门课程中,每门课程我都作过这样的尝试,有时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
在“中共党史”课中,有的学生曾这样提出:共产党就怕失掉自己的权力,所以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而对如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不那么关心。对这种模糊认识,我没有进行正面回答,而是以“当今之世离开共产党,谁能将中国领导得更好”为题,让大家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我让大家解除顾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中虽然各种意见都有,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偌大个中国,如果离开共产党的领导,可能会出现四分五裂,甚至军阀混战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局面,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结论由学生们自己作出,比我正面回答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很多问题的讨论中学生还谈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思想,对我很有启发,真是教学相长。学生多于教师,总会有更宽的思路,更新的内容供我借鉴。在讨论中,不能“放野马”,任凭各种思路纵横驰骋,要随时注意引导,始终让正确的思想起作用。可以让不正确的东西出来争论,但决不能让不正确的东西来做结论。如果那样,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四、渊博知识是当好德育教师的条件
教育界中有一句行话,给学生一勺,自己要有一桶。这句话对政治教师来讲尤为重要。政治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们要问的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及。应付不行,回避更不行。没有丰富的知识,确实难以对付。有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既尖锐又广泛。如“现在一方面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方面又人为地制定价格政策,这怎么解释”、“现在一般来讲个体经营的收入和积极性比集体经营高,集体经营收入和积极性比国营要高,在竞争中,谁会吃掉谁”、“审美观有阶级性吗?为什么资产阶级喜欢的衣著、发型等无产阶级同样喜欢”?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从不回避和应付,一时解答不了就回去准备,下次解答,或让大家共同探讨。只有自己对政治理论问题吃深钻透,用大量的知识来融会贯通,拿出让人信服的东西,学生们才会佩服你,相信你。如果自己的知识面窄,或者只是唯上唯书的解答,都不会令人满意的,他们将会视你为耍嘴皮子的“教书匠”。政治教师单靠教课书过日子,根本不行。我虽然讲授了六门政治课,备课却要涉及十几门甚至几十门知识,只有这样才不致被动,课才讲得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照本宣科不行,靠大道理压人更不行。一个真正的政治教师,没有较渊博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参考文献:
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策略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愈来愈高, 国家对于中职德育课堂也有了进一步的关注。虽然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已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了德育课, 但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再者, 德育课本身属于理论课程, 其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深奥, 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 关于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 应当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呢?
一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中职学校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 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 我国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建设总体是好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校对德育课重视不够, 德育必修课开设不齐不全, 且学时难以保证。此外, 由于文化氛围不足, 周边环境对学生学习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目前社会发展快速, 各类科技信息产品迅猛增加, 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影响了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情绪, 这样的生活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容易导致学生焦躁不安, 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 提升德育课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 贯彻开展德育课教学的必要性, 提升德育教师的师资水平
第一, 充分贯彻开展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必须切实提升中职德育课程地位。针对目前中职问题学生的现状, 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切实提升德育课程地位。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 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中职学生, 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充满幻想, 但由于知识经验少, 辨别是非能力差, 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 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 德育教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第二, 提升德育教师的师资水平。首先, 除了贯彻开展德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之外, 还应同时提升德育教师的地位, 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保证教师队伍配备数量和质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德育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要求配备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的德育课专任教师。其次, 加强教师岗位培训。新任德育课教师要具备本科学历和相应的教学能力, 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最后, 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学校要建立教学交流平台, 定期开展学科研讨、公开课展示等活动, 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逐步形成骨干教师队伍, 同时, 每个学校要重点培养1~2名德育学科带头人。
2. 健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研机构
第一, 规范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 并落实专人负责。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 要将德育课建设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 做到统筹管理、分工负责、措施到位、保证实效。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加强集体备课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认真分析教材, 不断提高本校教研的质量。
第二, 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三贴近”原则, 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职业特点, 教活课堂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优化课堂结构;贴近社会生活, 深化课堂知识。因此, 学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时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实际、就业岗位实际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际, 积累岗位成才的典型案例, 制作教学课件和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 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三, 加强德育课教学工作的评估与考核。加强质量监管, 市教育局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组织开展德育课建设指导, 确保德育课教学计划、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开展优秀德育课教师评选活动, 大张旗鼓地宣传德育课教师的先进事迹。市教科所要定期组织开展全市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观摩活动, 发现、培养、选树典型, 加强课题研究, 开展优秀德育课件、教案的评选活动。
3. 优化教学手段
第一, 优化教学手段,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一方面, 德育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的开端, 从而引出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另一方面, 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更好地加强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
第二,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开展德育教学活动。首先, 要使德育目标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目标就在生活中, 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其次, 德育内容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考虑学生实际需求,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最后, 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德育调查, 参观社区德育建设, 参与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
第三, 加强德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强化德育课的实践体验环节, 结合专业特点, 增加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 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充分利用本市、本行业、本校奋斗历史、杰出人物成才成长等方面鲜活的事例,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课教学, 通过活动课、实地参观、市场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优化、改进德育教学考核与评估办法
德育课在改革考试评估制度时, 可对考试方式做一些改革, 如开卷、闭卷相结合, 口试、笔试相结合, 学生出题相互考核等, 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出好题互考的方式, 可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此外, 要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也纳入考核范围, 因为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德育课程在中职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对启发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养成良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必须不断提升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最适宜的教学手段、最优化的德育课教学师资力量来开展教学活动, 真正实现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冬梅.浅谈德育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 2012 (7)
[2]邵俭福.中职德育课社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J].当代职业教育, 2012 (11)
[3]张丽娜.提高中专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 2009 (2)
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浅析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生态,理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如果仍用传统的封闭模式来运作, ‘重课堂, 轻课外’, ‘重理论、轻实践’……就会显得软弱无力”。
一、优化“教育生态”
马克思曾写道:“人创造环境, 同时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环境将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养, 强化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教育生态是教育的外部环境系统”。
1、推进反腐倡廉, 净化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是流行在社会上或群体内的趣味、习惯、传统、思想观点、作风或作为。”它是“无数个体的思想倾向和行为模式逐渐积聚而成的集合物”。毛泽东曾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 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邓小平也曾指出:“端正党风, 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以端正的党风引领社会风气的转化。
2、弘扬主旋律,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社会舆论既然是社会上或者是一个组织群体内许多人的共同意见, 因而会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重要的舆论导向主体是影响力极大的大众媒体。”“较大范围内舆论的产生和消失, 往往是大众传媒设置话题和进行传播的结果。”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3、加强管理, 强化对互联网的监控和利用
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学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 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情况……我发现有些学生不仅看, 看了很多, 还信。”面对互联网的挑战, 江泽民曾强调:“对信息网络化问题, 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 加强管理, 趋利避害, 为我所用, 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各种意识形态一起, 在网上争夺着同样的受众, 二者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我国已建了民族魂网站和血铸中华网站等红色网站, 但不占优势。据调查, 在上网的青少年中, 只有9.9%的人访问过共青团系统的网站, 有的网站甚至因为缺少网民的光顾出现空壳运转的现象。因此, 应加强技术维护。
二、革新德育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 从物化走向人化
雅斯贝尔斯说“人与人精神相契合, 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 ”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人性化的德育应该承认学生是人, 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是完整的人, 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人, 如布伯所说的, 学生是“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
2、优化课堂理论教学,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使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个要素达到最佳结合状态。
(1) 树立人文关怀教学理念, 拓展教学内容, 突显素质教育功能, 提升教学思想底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2) 创新课堂教学, 提升教学效果
(1) 创新教学形式方法, 提升师生互动的力度, 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 双方共同进行并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技术和操作程序所构成的有机系统。相关部门调查发现, 目前“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多选) 依次是:启发式53.2%、讨论式40.3%、讲授式25.2%、灌输式4.3%”。我们必须努力使“教学法贴近学生实际,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和案例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做到四个结合, 即“系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介绍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以及大课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2) 创新教学手段, 提升现代化力度, 让课堂“动”起来。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提出:“改革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内容和体系, 并同时研究和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建立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之上。”
3、运用专题讲座, 提高针对性
专题讲座教学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方式, 它一改以往常规教学中教师按章节讲授教材的传统…评价社会和人生的教学方式。专题讲座教学应做到“专兼结合”、“内容精深”、“形式新活”、“分层讲座”、“联系实际”。
4、构建立体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德育课教学实践基地,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对德育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是提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德育课 篇9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 不断的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德育的教学思路进行改革, 最终就得到了一个新的德育观的教学方式, 也就是常说的主体性德育观。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深入的时候, 使得整个社会的结构形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主体的意识和个人的意识都在不断的加强, 从德育的方面来讲的话也就是确立了一个“人的主体性”思想。那么在进行主体性德育教学的时候, 主要的价值追求和目标的向导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道德素质。
2 主体性德育观的特点
首先主体性德育观在培养学生德育的时候, 主要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人格提升比较重视, 进行德育的教学过程当中, 非常强调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通过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充分的发掘, 来使得他们的主体能力、意识和人格都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在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 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点和面的结合以及个性和共性结合,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考虑,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 要采取不相同的教学方式。
其次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 应该要让学生能够在尊重民主以及平等当中去得到整体性的提高。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并且尊重学生的喜好和选择, 对于学生的一些主体隐私、个性以及权力等要尊重;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要和学生进行朋友之间一样的沟通, 用比较真诚的精神来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德育的学习当中, 能够在比较民主的环境当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 这样学生最终形成的道德素质的结构也是比较合理的。
最后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当中, 教师应该作为顾问的形式存在。对学生的一些道德观念的选择和分析进行一定的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去创建一个深刻而又比较实际的道德激励的环境,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比较主动的参与到德育的教学当中, 在自我探求、体验和领悟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3 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对技校德育课考核创新的探讨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要想让学生能够获得正面的知识, 主要的场所还是在课堂当中, 同时也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德育教学的时候, 除了要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外, 还应该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意志等方面的变化要有一定的了解。
(1)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 形式要多样化。在传统的考核方式当中, 主要就是通过试卷的形式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考核, 学生在学习了很长时间以后, 就通过考试的那两三个小时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肯定和否定。而现在很多学生对这种考核方式也有着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 那就是划出考核的重点来进行复习和记忆, 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他们却表现得非常无趣, 这种考核方式, 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是没有多大帮助的。针对这样的情况, 就可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首先就是, 可以采取闭卷和开卷的考试方式。因为在德育的教学当中, 还是有一些知识是属于基础性的东西, 而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所以学生是应该要掌握和了解的。这部分的知识是需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的。而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 则是可以很好的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情况, 所以在进行开卷考试的时候, 主要采用的题型就是一些分析、选择和判断的题型。其次就是除了试卷的考核方式之外, 还可以采用一些写相关的调查报告以及小论文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考核, 通过这样的一些考核方式, 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潜能, 让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去不断提升自己, 最终还可以使得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和考核的态度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转变。
(2) 在考核的内容上要有所转变。之前的方式对学生的考核, 主要的内容还是局限在知识方面, 而现在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 应该主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 应该要和社会生活紧密的相结合, 主要就是考核学生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当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一些比较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的题目, 除了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外, 对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考察。其次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 应该要和学生的专业紧密相结合, 这样可以使得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有一定的提升。在技校当中, 德育课是每个专业都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 在以前的考核当中, 教师对于年级有一定的区分, 但是对于专业之间却没有一定的区分。但是在实际情况当中, 因为学生的专业不一样, 那么他们的能力倾向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技校对德育进行考核的过程当中, 应该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来进行不同的德育考核。
(3) 在评价的方式上要倾向于多元化。在对学生的德育课进行评价的时候, 除了相关的德育课老师之外, 其他的课程老师和学生自己也应该要参与到评价当中来。首先就是学生的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在德育的评价当中, 学生也应该要成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当中, 可以使得他们的主体意识有所增加, 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教师的评价, 除了德育课程的老师之外, 还应该请其他课程的教师也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评价, 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和科学。
4 结束语
在德育课的教学当中, 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技校的德育课程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时候, 因为考核具有一定的向导作用, 所以考核在这个改革和完善的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课程改革的时候, 对相应的考核没有改革的话, 那么最终的课程改革也就不会很彻底。所以通过运用主体性的德育观来对技校的德育课考核进行创新和改革, 可以很好的提升技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立宁.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J].教育导刊, 2005.5:50-52.
[2]李勇.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18:207.
[3]杨明海.浅谈主体性德育观与技校德育创新[A].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 [C].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 2007:3.
[4]陈琳.论主体性德育观及技校德育的创新[J].才智, 2013.15:29.
德育课 篇10
关键词:德育体系,德育方法,德育实效
近年来, 丹东市振兴区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进程中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特别是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实施以来, 我区从实际出发,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德育工作向着德育特色、德育实效的方向不断前进。
一、倾力协调四种关系, 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主动性
一是德育工作与全面管理的关系。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管理不到位, 德育工作难有成效。我区要求各校把德育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 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落实到每一个人和每一桩事、每一件物上, 按照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育人的目标, 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促使学校德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
加强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是关键, 家庭是基础, 社会是保障。但长期以来三者脱节, 找不到最佳结合点及长效机制。以致出现“5+2=0”的悖论, 即学校5天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2天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和机制, 明确职责, 重新整合各方面的德育资源, 着力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 共同致力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是整体规划与循序渐进的关系。
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 必须从长计议、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长期以来, 我区从全局考虑, 做好德育工作规划, 确定合理、科学的目标任务, 制订行之有效的方法步骤, 明确职责措施, 使德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动真格、实实在在的硬指标。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确定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 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 通过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日积月累的长期教育过程, 逐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四是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学校德育工作应当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区倡导教师、学校、家庭、社区个个层面的人群要平等对待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爱, 从而激发起好学上进的欲望, 积极主动与教师密切配合, 促进教学相长。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 学生的发展也不可能齐头并进, 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因此, 我区各校还采取因材施教策略, 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既要锦上添花, 又要雪中送炭, 不能仅仅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优秀学生身上, 忽视、冷遇甚至排斥“后进生”, 把受教育者推向对立面, 人为地加大德育工作的难度。
二、着力抓好五个关键, 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
一是抓培训, 重示范。
德育工作必须要坚持全员性、系统性, 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要加大全员育人力度, 加快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建设水平。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 善于统筹德育资源, 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首先, 树立本土师德标兵, 强化全员育人机制。其次, 建章立制, 实施班主任工作等级评价。再次,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构建德育网络。
二是抓常规, 促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常规是德育实效实现的主要途径。几年来, 我区着力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 要求各学校要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 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 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 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 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 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要求教导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 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 规范学生的穿戴, 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 开展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 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 既从大处着眼, 又从小处着手, 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 在家庭是个好孩子, 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三是抓活动, 强体验。
通过活动创设德育情境是我区在全市首开先河发起的倡议。系列体验活动层出不穷, 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校建立专项活动档案,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
四是抓共建, 建网络。
育人资源不只局限于学校内部, 要更加充分挖掘校外育人资源。学校与社区紧密联系, 实现教育资源整合, 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 促进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 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我区共有45个社区, 教育系统联动社区以“五老”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十大员” (思想道德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净化环境监督员、法制心理咨询员、科学文化传授员、脱贫致富帮扶员、家庭教育指导员、捐资助学协调员、失足劣迹帮教员) 为代表, 全面加强专业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及青少年宫、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文化教育阵地辅导员队伍, 以及了解青少年、德艺双馨的青少年文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并明确每支队伍的相应职责和任务, 每年对其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讲评, 注重激发专兼职人员的工作热情。
五是抓考评, 创和谐。
加强督导评估, 确保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我区把德育工作纳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既在对学校和校长的综合评估中考核德育工作, 又开展单项的德育检查活动。评估结果要作为学校评优的重要依据, 引导学校重视并抓好德育工作, 建立并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评估、奖励机制, 形成育人合力。
三、竭力达成六大特色, 进一步凸显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是环境渗透化。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我区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 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感染渗透。“勤思好问炼求真品质, 谦恭礼让展文雅风范”是我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行为规范要求的体现。通过对人渗透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终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培养人格、升华人生的目的。
二是媒介可视化。
2008年初, 我区建立了振兴教育信息网, 为振兴区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人员, 提供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 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地展现新德育、新教育、新振兴, 形成宣传强势;报纸通过“系统导航”“互动平台”“小荷初绽”“成长雨露”等版块, “德育大家谈”“老师信箱”等德育专栏, 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肩负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提供最直接的德育服务, 深受好评。
三是活动实效化。
我区遵循学生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体验活动中实现的教育原则, 十分重视通过实践体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次突出一个主题, 学生个个有收益, 人人有提高。同时充分利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便利条件, 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体验教育。围绕团队精神的培养、合作意识的形成、体能素质的增强、生活经验的丰富等主题, 广泛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
四是师表导行化。
我区许多学校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即任课教师必须于课前两分钟站到教室门口, 等候上课。每到上课前, 教师们都整整齐齐地站在各自的教室门口, 就像等候发车的列车员。教师应该在学识和品行上成为表率, 这是我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像这样的规定还有很多, 如教师间操带操, 与学生同操, 与学生同走队列, 每天放学把学生送出校门外等。实践说明, 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因此, 我区在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 重点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特别在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 明确提出“教师忌事忌语‘八不准’”, 而且列入检查、考评的内容。
五是内容课程化。
好习惯升级评价、文明礼仪、物放有序等细则、做法, 已经编成校本教材, 成为德育课程。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的不良习惯, 我区提出了“学生要努力养成10个好习惯”的要求。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 一旦成功地改掉第一个坏习惯后, 再改掉其他坏习惯就变得越来越容易。事实上, 随着一个个坏习惯被好习惯逐个取代, 学生将变得越来越善于改变自己的习惯。也就是说, 学生已经在开始养成“改掉坏习惯”的习惯。一旦这样的习惯养成, 他们便会像一列运动着的火车那样, 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六是德育特色化。
德育内容的拓展、德育形式的创新, 使道德教育得以内化, 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道德思维与能力全面提高, 使其在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和自主发展过程中践行健康的、文明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学校有特色才有出路, 教师有特点才有魅力, 学生有特长才有发展。我区从2002年起, 积极开展德育特色的创建活动, 发挥各校的优势, 形成各校独有的文化个性。德育特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营造了和谐的教育环境。
创新德育课教学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专德育课教育 创新教学
2013年春季为给学生一个放松心身的机会,作为班主任的我和另外一名教师协商组织我们的学生去春游。在这期间发生了的好多件事情,令我这个德育课教学的班主任陷入深思。一是吃中午饭时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从背包中拿出自带的食品之后便开始边吃边聊起来,根本无视其他同学、我和另外一名教师的存在。二是一名高中学生由于忘了拿母亲给其准备的午饭,我就把自己所带的一盒方便面给了他。但这名学生没有说感谢的话拿过之后马上就泡着吃了。三是在整个郊游行程中,学生都带了包,但学生中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帮助老师或者给女生(弱者)提包的。四是在回程的途中,有两名学生走散了,但在寻找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在帮忙,其他学生可能是累了,都坐在原地等我们回来。新时期,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中职院校的德育课教学又在起什么作用呢?
一、中专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有德是圣人,无德无才是愚蠢的人,有德无才是一般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可见,德之重要。为此,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思想品德课,直到大学。而我们学校教育的效果如何呢?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失败。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结合教学调查说明如下。
(一)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我坐公交车时发现了这样一件事,并在上课时讲给学生听:有一次坐公交车,上来一位70-80岁的老者,结果没一人让座的,包括在老者身边坐着的一个穿校服的中学生。他眼朝窗外看着,认为一切与他无关。当我讲完问学生有何感受时,学生“齐声”诉说这个学生的错误,说如果是自己碰到老人“绝对”让座。我想,那位坐公交车的中学生在课堂上也很有可能被教师问过“同样”的让座问题。但最终还是出现了公交车上的一幕。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品德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二)学校的绩效考核还不完善
在中专教育中,虽然学校领导也能够知道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考大学)的影响和存在,各中专院校依然把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只是疲于应付,根本不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只是为了应对素质教育和社会在课堂上的“说说”而已,而课下学生的“所作所为”仅凭自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师生德育绩效考核办法。
(三)家庭教育更是“误入歧途”
现在的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预期普遍较高,怕子女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落伍、掉队。而且,很多家长还是改变不了“分数证明一切”的思维逻辑,所以大多数家长表现出的是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真正把品德的培养拿上“桌面”。于是便出现了2013年4月17日泗县泗洲学校一名高一学生,因为吸烟被班主任批评,就持刀将已有5个月身孕的班主任头部划伤的事件。
二、创新中专德育课教学
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很大。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德育课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网络
1.学校教育要重视德育课教学。一是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领导的工作,实行学校校长“一把手”负责制,从基础抓起,切实解决好“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二是切实改进学校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增加针对性,增强有效性。三是把德育课教学纳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让学生“爱屋及乌”。四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相关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五是丰富中专学生的业余生活,如团委、学生会都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六是引导中专学生慎重交友,以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际关系来消除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片面理解和不正确情绪,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承担责任。
2.打牢家庭教育基础。家长是子女教育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为孩子做出表率。对于身处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家庭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至少在德育方面有所培养。一是只要家长有时间就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二是家长与学校、教师要常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经常进行品德教育、挫折教育和吃苦教育。
3.学校的学生会、团组织要发挥作用。中专阶段的学生多为共青团员,所以要发挥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向上,形式新颖,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广大团员青年向组织靠拢,进而受教育,提高素质。
4.社会的力量不可低估。社会上的相关人员要关心中专生的日常行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源为中专生思想道德教育贡献力量。比如让见义勇为模范给中专生上教育课等;体现弘扬社会正气,并时常为在校中专学生维护合法权益;让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在校中专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启迪。
(二)呼吁社会优化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
一是围绕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避险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中专生教育和训练活动。二是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铲除学校及周边场所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三是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搞好网吧专项治理,净化网络环境。四是营造舆论环境。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开辟和办好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栏目。
(三)创新中专学生思想道德课教学
一是要整合开发各方面有效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实地参观,同时用正面教材引导、用反面教材对照等形式,加强对在校中专生的教育。二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用通俗易懂的学生语言和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以此来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对中专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应引起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同时,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心理上有较完善的发展,成为与人为善和充满自信的人,让他们积极向上,有能力、有信心地迎接人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晓耕.针对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改进实验教学方式[J].职教论坛,2003(18).
[2]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
[3]丁兰国.中国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的提高[D].中共中央党校,2001.
[4]杨志红.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因素探析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
[5]孟秋菊.我国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伦理建设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
[6]宋瑾瑾.论社会主义德治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2.
[7]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中专德育课改革之我见 篇12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 有人问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东西放整齐、有错误要道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道理, 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 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可见,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 乃至于大学, 德育教育都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
然而, 职业中专的德育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现在的德育课太难上了, 学生上课不听讲, 乱鼓捣、乱讲话, 简直无视于老师的存在。
那么, 这一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
一、学生群体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着当今中专生。当今中专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新特点:基础知识较差, 学习能力不高, 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较多;特别生活背景如离异家庭、困难家庭较多;心理健康不良的较多。如今的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多表现为心理发展不平横, 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 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叛逆等等。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 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叛逆心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三年了, 我遇到过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记得一个女生一夜未归家, 父母找她急的如热锅蚂蚁, 结果这个女生没事人一样清晨来上学。经过我细心的思想工作, 才吐露实情。原来她花钱请了一个男生在外面过夜。后来我追问她怎么想的, 这样糊涂。她回答父母管她太严, 什么也不让她做, 她就故意做给父母看的。一个花季少女就为了和父母赌气, 就这样糟蹋自己。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导致普遍的厌学、弃学。
1.2基础知识水平低也困扰着当今中专生。如今的中专生成绩太差, 底子太薄。有一次一名计算机老师讲程序, 其中涉及到2的平方。结果一个学生问老师, 2的肩膀上那个2是干什么的。听起来是笑谈, 也确实有一些时日成为了笑谈, 可是笑谈之后却是一种浓浓的担忧。还有一个老师讲, 在讲宪法修改程序时, 他们班的学生竟然分辨不出1/2和2/3哪个数字更大一些。而和他们讲国家政治制度, 他们更是如听天书。这样的学习底子, 要怎么接受中专的教育呢?
1.3思想僵化, 精神世界匮乏。现在的大多数中专生把睡眠时间改在上课, 把休闲时间全部砸在了网吧里。网吧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那种良莠不齐的环境, 正慢慢的腐蚀着中专生的精神和思想。另一部分学生上课不睡觉, 却带着耳机听音乐, 或者拿着手机打游戏。好像游戏和歌曲就是他们全部的生命价值。很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完全变形, 甚至扭曲。一次讲职业道德的课上, 我问大家你们的兴趣是什么?结果全班四十几名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玩”。
二、现在的教材版本已经不再适应变化现在的中专德育教学使用的课本还是《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和《哲学》
生涩的哲学理论和枯燥的政治语言让学生对德育课提不起兴趣。再加上高考和认定考试根本没有一个道德标准, 没有考核做约束,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淡了。
以上问题的出现必然要求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改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德育教学的老师更应该深深的思考, 德育教学的改革应该如何进行?
2.1教学要以中、下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前听过很多老师讲观摩课、示范课。可总有个感觉, 那就是老师总是提问一些学习拔尖的学生, 借以展示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状态。不可否认, 这样做的目的很容易达到, 然而一个班级拔尖的学生只占少数, 甚至少之又少。
按照“正态分布”理论, 学生群体中, 上、中、下学习成绩层次的存在是正常的, 也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绝不能忽视中、下学生。在我们中专学校, 班级里能排在上的学生凤毛麟角, 大多数还都是中、下学生。作为德育老师, 无论从语言组织上, 还是教学环节的安排上, 都要以他们为主。积极的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才是最重要的。
2.2必须变灌输德育为主体德育。古时候大禹治水采用了疏导的方法, 现在的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当今的学生逆反心理非常强, 如果在德育课上你告诉他什么不该做, 什么该做, 他可能恰恰反着去做。但如果你能通过一些手段, 例如设立情境去启发他, 让他自己感受到错误。那么, 他对于这方面的判断将更准确一些, 记忆会更深刻一些。
2.3教师自身德育水平的提高。俗话说的好, 言传不如身教。我们每位德育课老师都要加深自身的德育素质和修养。如今有些老师受腐朽思潮的影响, 都把眼睛盯在了利益上, 而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生, 正是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 而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尤其对老师更加的注意。这个时候老师的不良行为和不道德的举动将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伤害, 因此老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影响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细雨巧润百花红》.辽海出版社
【德育课】推荐阅读:
德育教育-德育07-23
论德育的形式-德育07-10
职高德育课07-27
德育课评价08-22
德育课讲稿05-18
德育课方案08-09
中学德育工作计划-德育05-15
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载体07-20
幼儿德育工作“八化”-德育07-21
让德育成为心灵按摩-德育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