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课论文

2024-06-22

网络微课论文(精选12篇)

网络微课论文 篇1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 越来越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正在进入我们的课堂, 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 微课程就是数字化学习方式之一。我们把光传输网络课程拆分成视频碎片, 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制作成一个微课, 便于学生在自有时间自主学习, 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 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本文以其中一个知识点”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为例, 介绍其微课设计过程。

关键词:光网络,微课,设计

光传输网络中为了保护传送的业务信号, 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因为环形网络具有良好的自愈功能, 所以使用环形网络拓扑结构来保护业务的方法使用得最多, “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就是其中之一。但要理解其保护原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为了将复杂的原理知识浅显易懂的表现出来, 我们利用多媒体动画的优势加以突出进行阐述, 并录制视屏, 做成微课, 简单实用, 便于理解。

做微课前, 首先要进行脚本设计, 根据教学关键点, 对全文配音、画面内容、媒体表现、动画效果进行设计, 力求简短精悍、简单实用, 便于理解。

1 片头设计

制作具有时代信息的动感视频, 展示微课题目、知识点以及院校作者名称等。

2 情景导入

采用四纤双向环形网的网络拓扑图来展示主题, 如图1所示。

并配合语音解说:同学们, 看到这个网络拓扑图, 是不是有点儿眼花缭乱, 怎么这么多种颜色, 这么多条链路呀, 从整体来看, 整个网络结构是我们学习过的环形网, 不过我们学过的环形网是两根光纤,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四根光纤的环形网络。这是光传输网络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知识点: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此刻, 已将同学们引入到微课主题。

3 课程目标与大纲

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 提出课程目标和大纲。该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 并用PPT演示具体目标。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方面:知识准备、问题引入、问题分析、课程总结。

4 知识准备

将新知识利用动画配合解说进行演示讲解, 内容清楚明了。环网由四根光纤组成, 二根工作光纤记为S1、S2。S1组成沿顺时针方向传输的环, S2组成沿逆时针方向传输的环, 因此由它们可以独立地完成环上的双向业务传输。

另外二根保护光纤记为P1、P2, P1组成沿逆时针方向传输的环, P2组成沿顺时针方向传输的环, 它们可以对工作光纤提供保护。

5 问题引入

如此复杂的网络链路, 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复杂的网络保护原理。

6 问题分析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是如何进行工作的。我们以A与D之间的业务信号流为例进行说明。

6.1 正常情况下。

A到D信号流向是:在节点A, 进入环网以节点D为目的地的业务信号AD, 馈入光纤S1, 并沿顺时针方向将AD信号经节点F、E传送到节点D, 传送路径:A→F→E→D。

D到A信号流向是:在节点D, 进入环网以节点A为目的地的业务信号DA, 馈入光纤S2, 并在同一区段沿逆时针方向将DA信号经节点E、F传送到节点A, 传送路径:D→E→F→A。

6.2 工作通道断纤后的区段倒换。当发生故障时, 如EF节点间的工作光纤被切断, 因为在节点E和F都能检测到信号丢失 (LOS) 告警, 所以分别执行桥接与倒换功能, 此时信号流发生改变:

A到D信号流向是:在节点F, 执行桥接功能, 把AD信号从S1光纤桥接到P1光纤上, 并沿顺时针方向传送到E节点。在节点E, 执行倒换功能, 再把AD信号从P1光纤倒换到S1光纤上。

因此, AD信号的传送路径仍为:A→F→E→D

D到A信号流向是:在节点E, 执行桥接功能, 把DA信号从S2光纤桥接到P2光纤上, 并沿逆时针方向传送到F节点。在节点F, 执行倒换功能, 再把DA信号从P2光纤倒换到S2光纤上。

因此, DA信号的传送路径仍为:D→E→F→A;

6.3 工作通道和保护通道同时断纤后的环倒换。

当发生故障时, 如EF节点间的光缆全部被切断时, 业务流向随之发生改变A到D的信号流向是:在节点F, 执行桥接功能, 把AD信号从S1光纤桥接到P2光纤上, 并沿逆时针方向经A、B、C、D节点传送到E节点。在节点E, 执行倒换功能, 再把AD业务信号从P2光纤倒换到S1光纤上。因此, AD信号的传送路径为:A→F→A→B→C→D→E→D。

D到A的信号流向是:在节点E, 执行桥接功能, 把DA信号从S2光纤桥接到P1光纤上, 并沿顺时针方向经D、C、B、A节点传送到F节点。在节点F, 执行倒换功能, 再把DA业务信号从P1光纤倒换到S2光纤上。因此, DA信号的传送路径为:D→E→D→C→B→A→F→A。

好复杂的一个过程, 不过采用动画、画外音解说相结合方式, 让动画配合语音来演示业务流向, 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 对这个复杂的结构已经不难理解了。

7 总结与思考题

总结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优缺点, 并用PPT展示思考题

8 片尾

动感视频配音乐。让学习者感到学习后的放松与愉悦。

结束语

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保护原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属于较难的知识点, 该微课利用动画和解说相结合的方式, 使复杂的保护倒换过程在学生面前变得浅显易懂。通过微课, 学生可将相关知识点反复的观看、学习, 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更加透彻, 彻底改变实际教学中的不可逆性。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

网络微课论文 篇2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微课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微课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课程短小精悍,一个微课视频一般为5到10分钟;所含资源容量较少,主要讲解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一般是重点、难点或疑难点),微课一般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学生可以流畅的在线学习、查看,也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微课更有利于教师的研究和反思。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在传统课堂上主要靠教师的讲解演示来传授知识。中职生的文化功底是比较薄弱的,大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操作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学生往往记住了操作的前一步,就忘了后一步。把微课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视频和语音的形式进行讲解,既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邮质导?能力。

三、微课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方便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把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前预习观看新课内容,并记录自己的疑惑,以便课上课下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最好平台。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知识,由于一个班的学生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做到分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利用微课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课前学习反馈,在充分了解学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层,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等方式使学生消化、理解学习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课后巩固练习

课上知识内化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把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录制成微课,方便学生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四)提升学习效率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使观看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者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为中职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微课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选题

选题要突出重难点,微课的突出特点是“微”,录制的微课视频不能长篇大论,应该突出讲解重点或难点,包含重要的技术要点和配置技巧。

(二)录制微课的素材要具有多样性

在录制微课视频时,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 8等专业录制软件,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录制,辅助以录音、动画、字幕、PPT、图像等多种手段,让微课变得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录制微课的时候要快速切入主题,语言要简洁明了,重难点讲解清晰,有总结加深印象。

(三)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方便师生互动

教师把每节课录制的微课视频放至网络平台,这样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对旧知识进行整理。新课微课在课前发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记录自己疑惑的地方,课上与老师探讨解决,这样老师不仅节省了课上的讲授时间,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了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也让学生课上有时间去实训实践,巩固新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微课的制作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反馈,发现学生操作的薄弱环节,应将大多数学生的问题进行再次整理和发布,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理解新知识。

(五)注重设计形式与知识含量的兼顾

微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感。但是也不能过于追求画面感和动态化,不能偏离学习目标,制作微课时要兼顾微课本身的知识含量,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录制时注意教师不能过多地出现在画面里,也不要讲解的太多,给学生以充分自主思考的空间。

(六)注重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微”,一个微课视频只能讲解一个知识点,在这短短的几分钟视频里,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就必须要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围绕一节课的知识点做一系列的微课,学生可以按着顺序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

五、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的教学方法,将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的实现,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主选择进行学习的内容。中职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和宗旨,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注重微课的设计,构建网上与学生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自主学习,合理利用微课,实现教学相长。微课将成为今后计算机教学中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2]胡敏.让“微课”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J].教书育人,2013(34).[3]杨在宝,徐海成,杨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1).[4]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42-44.作者简介:

网络微课论文 篇3

【关键词】网络;微课;评价指标

1 微课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自20世纪60年代起,英美等国家学校的教师开始开发“微型课程”(Mini-course, Mini-Lesson, Micro curriculum或Micro lecture),即集中针对某一主题设计与实施的小规模短时课程。微型课程(Mini-courses)由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提出的。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首创一分钟微视频(Micro lecture,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国内对于微课的定义,较为普遍的概念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一部微课作品时长在5-10分钟左右,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国内微课的发展,最早是基层教育部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推出的区域化的微课大赛。微课具有粒度小、内容精、终端载体多样化、应用方便灵活等特点,适合情景化、个性化、移动化学习的需求,在国内逐步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一个重要的知识载体。

2 微课的优势

微课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乃至普通受众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的微课构建主要就是针对一线教师对于教学资源(库)利用不高的现状所提出的,通过创建教师实践共同体,实现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要促使教师的教育和专业发展研究很好的结合,就要让教师能将所开发的微课视頻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

每一部微课作品内容相对独立,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因为微课虽然短小,承载的知识点相对单一,但是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同微课间存在这种语义的关联,由此,多部微课作品可共同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虽然零碎但不凌乱。利用这些语义关联,不同的微课可根据一定的知识主题聚合,形成更大的主题知识单元。微课这种基于语义的关联与聚合实现了内容从资源组织到知识组织,从线性、树状组织到网状关联的重大转变。比如医学课程,可以按照学科划分,也可以按照器官划分。多部医学微课作品即可以多种语义关联、聚合,将微课作品系统化。因此我们将“微课”与网络交互学习平台有效结合,具有资源丰富性、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能更加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延展学习和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作用。

3 嵌入评价管理系统,实现全方位互动及评价

在已有的网络交互学习平台基础上,嵌入评价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络教学过程(教学交互、互动支持、教学评价,教学监督)的全面支持,具体可以下几方面实现:

(1)教师可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最新的“微课”视频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将反馈第一时间送达教师处。

(2)后台的数据库系统则可直接智能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实现24小时在线的及时反馈解答。问答模块可以提供学生定向向某位教师提问的机会,同时学生还可以对回答的质量给予评分,作为对教师的反馈。

(3)可按照学生个人、院系、学校不同层次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学习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

(4)可进行不同维度、不同人群的成绩分析,为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数据支撑。

4 微课评价指标探究

对基于网络交互学习平台“微课”的评价,尽管缺乏统一的标准,课题组根据一定的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以及实践组织和调查问卷分析,设计了以下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5 探索网络互助学习平台“微课”教学模式和激励机制

5.1 网络互助学习平台“微课”的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模式更多的侧重于课程重难点的专项解析和探讨,使课程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网络互助学习平台“微课”的特点恰好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加强师生互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在网络上就能得到课堂的最新信息,其教学应用应该是一种能让学生获得快乐体验的教学模式。

5.2 网络互助学习平台“微课”的激励机制

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需要教师探讨的问题。本项目将引用学习平台中的激励语库、激励积分、游戏化通关模式等一些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激励机制,从而使师生更深入地参与网络互助学习平台“微课”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05).

[2]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9-11.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4]马朝宏,刘溜.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J].现代教学,2012(11):79.

[5]陈敏,余胜泉.“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06):37-38.

作者单位

网络微课论文 篇4

一、微课在中职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新课改理念的普及, 已经直接覆盖到中职阶段的教育, 为了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切实需要, 提高实践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应在中职院校全面贯彻。[1]对此, 则应摒弃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 通过给予学生以更多的体验式学习机会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共同作用而生的新产物, 具有众多教学形式。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拥有了更广阔的改革空间, 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作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体, 学生通过微课的应用, 能够找到自身真正感兴趣的知识, 进而有效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其学习能力普遍不强, 网络技术学科作为计算机专业领域范围内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并且网络技术学科中的理论也是为服务于实践, 微课教学方式又需要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 在中职网络技术课程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具有着积极的优势与一定的必要性。

二、微课在中职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的应用, 拓展了教学资源储量, 并且凭借着技术优势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灵动, 同时也能由此构建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要想切实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 则必须保证微课在网络技术课程中教学的应用实效性。

一方面, 应加强微课的应用频次, 使之贯穿于网络技术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中。也就是说, 要能够保证在传统教学备案中插入微课的内容, 使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微课的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微课中包含着大量的重点知识和学科内容, 能够在短时间内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并且微课的应用还能凭借极强的针对性满足于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化需求差异性。[3]与此同时, 还能通过微课的应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有效加深。教师在讲授完一堂课程之后, 可以通过微课将所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合,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 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网络技术课程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并且鉴于中职院校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加强对学生上机操作实践教学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微课对学生实践操作中的各个知识点和相关技巧进行总结, 最后应用微课对总结之后的结论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通过对书本中各知识点的融入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如此才能切实保证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所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各阶段教学的传统模式由来已久, 传统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微课的应用, 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通过与传统中职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结合, 可以达到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对于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着重大的影响。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 推动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在互联网的作用下, 网络教学模式逐渐兴起, 并且一度被社会所广泛关注。微课的应用, 成为网络教学环境下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 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将以此为出发点, 浅谈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微课,网络技术,中职,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郭欣欣.“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的课堂[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20) :217-218.

[2]陈浩.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5) :27.

什么是微课,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篇5

一、引子:你摊上大事儿了

2013年新学期刚开始,我几乎每一周都接到电话和电子邮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基层学校热情邀请我去参加报告会或培训班,给一线教师培训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家现在一下子象发烧一样,到处都在说微课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

上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又给我发邮件,又打电话,希望我帮杂志社最新一期撰写关于微课的稿件,还说邀请了华南师大的焦建利教授、最早在国内基层教育部门组织微课大赛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主任一起撰写微课稿件。正在我思考如何完成杂志社这项任务的时候,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打电话,要我给该校全体教师培训微课教学设计,电话中他一开口就说:你摊上大事儿了!

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搞全员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培训?对方说,你看看,过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学生上机要排队、发上机票、门庭若市;现在,门可雀罗,除了教师规定必须到机房上课以外,几乎没人来这里,机房里的电脑都蒙上灰了;而在校园里,学生个个拿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你再看看大街上,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下一步的发展,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人人用自己的设备上网学习,教师不“翻转课堂”,还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行吗?时间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上了!

啊,我明白了,我摊上大事儿了!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

二、“课”和“微课”的含义

在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了,“一堂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1]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程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上面介绍的是人们的经验证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微课程的时间长短作为心理实验研究的课题,通过大样本实验统计得出精准的结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

三、微课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在人类教育史上,由于语言的进化、文字的出现、学习内容载体(媒体)的演进,从远古的岩石绘画传意,到甲骨、青铜、纸张、印刷,人类教育经历了口耳相传、私塾、书院到班级、学校的演进;从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到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增强现实、三维打印;从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传统的课堂带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教育、1对1学习、翻转课堂。在这个历史久远的演化过程中,教学媒体的变化最明显,而教学方式的变化相对缓慢。

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从上个世纪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幻灯、无声电影,录音等,电视和录像是80年代初随着日本索尼录像机进入中国后,逐步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制作了一大批教学电视节目,各地电教部门都有以多少T为存储单位的课堂教学实录资料。人们逐渐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教材不能进入课堂。(周君达,1984)〔2〕 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追踪调查发现,电视教材利用率仅为0.046%,很低。提出了对一般教学片应当发展小片(约3-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万明高,韩桂荣,1989)〔3〕在八十年代初,电教工作者就总结出学校课堂教学应发展内容集中单

一、时间短,由教师随堂灵活运用的“插片”。(王兴中,1983)〔4〕九十年代后,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断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这类电视教材,可以没有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这类片断教材,尽管只有一、二分钟长,但往往是教学上非常珍贵的形象材料,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电视教材”(李运林,1991)〔5〕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将微视频主要作为辅助教师讲课的辅助材料,还没有微课程的概念。

同期,在面向社会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中,开始出现了一种短小的电视教育节目,被称为“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讲述一个主题,如“Who to”(如何做„„)节目,用微课方式几分钟介绍一种小技巧,诸如“如何打领带”,“如何做比萨”等。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正规教育的课堂中。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前面提到的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四、微课的评价

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推广或者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在我们组织的教师微课程培训项目中,我们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根据过去全国电教教材评审标准和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注意评价指标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提出了一个培训微课程的参考评价标准,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试用,可供组织培训活动和后续的研究者参考。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5项指标:

表1.微课程评价表

指标权重

聚焦 20 简要 20 清晰 20 技术 20 创新 20

总体评价:

下面是评价指标的简要说明:

1.聚焦: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2.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3.清晰: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

4.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技术的目的在于辅助学习,切勿滥用技术,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5.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

五、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

我们在北京、上海、山东、深圳等地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在刚刚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往往把微课设计成为了小课件,没有掌握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势。因此,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根据我们在上海闵行区、山东淄博、深圳福田区开展的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培训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l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l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l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微课在线学习平台的网络安全综述 篇6

关键词:微课在线;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9-0057-01

信息安全设计、网络安全设计、系统安全设计是一项网络工程。在此,对微课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服务器安全、防火墙安全、信息安全作一论述。包括不同的阶段的资源库,都应该加强不同阶段的网络安全。包括如何在防火墙上配置ACL实现内网对外网服务器的访问,以及怎样通过防火墙、路由器进行部署IPsec、VPN技术实现远程网络之间安全互连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进行讨论与研究的内容。

1 系统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设计也许是让每个系统管理员绞尽脑汁的一项工作。一般说来,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越多,存在的漏洞就越多,安全性越差。如何让系统安全应用过程中的保持数据完整性,数据验证不被破坏、篡改;系统应用中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不断地进行在线升级;让微课在线学习平台的系统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新与完善。在系统安全中,何种流量需要被保护,数据保护的机制又是什么,数据的封装过程又将会怎么样。

1.1 Web应用程序安全设计

微课在线学习平台中有交流、学习分享三种不同的平台;如何要想保证Web应用程序能够安全的运行;首先我们对Web服务器进行有效配置,对Web服务器常见的漏洞进行有效的扫描,关闭服务器中有些不安全的服务、及时打一些补丁,及时对服务器进行有效升级与更新;其次,IP地址不易经常公布与发布,以便引起IP地址欺騙,防止用户不断地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重试;最后,数据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数据验证等方面要加强,可以利用VPN技术解决明文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1.2 病毒防治和黑客防范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同样存在着两面性,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信息技术安全带来的挑战。DOS攻击、泪滴、LAND ATTACK攻击、IP欺骗DOS攻击也是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威胁。为使微课在线学习平台免受病毒的侵袭以及用户计算机的安全,我们最好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从网上进行升级,定期对资源库进行查毒、杀毒,确保资源库的安全。同时,自身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使用防毒、防黑等防火墙软件,设置代理服务器,隐藏自己的IP地址方式可以提高病毒防治和黑客防范能力。微课在线学习网络平台也应该定时更新防病毒组件,将防病毒软件保持在正常常驻状态,以彻底防病毒;提高警惕,对那些有重要的个人资料做好严密的保护,并养成资料备份的好习惯。

1.3 安全扫描技术

微课在线学习平台中要应用安全扫描技术,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在微课在线学习平台中应用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将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网络。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攻击泛滥的时代,商品化的安全扫描工具可以网络安全漏洞提供强大的支持。一般如瑞星、360安全卫士、毒霸等安全扫描软件技术,一般的用户都可以对网络安全平台进行自行扫描。

2 网络安全性设计

从实践经验中发现威胁到微课在线学习平台的网络安全:①物理威胁;②网络攻击;③身份鉴别;④编程威胁;⑤系统漏洞五种方式。网络成为攻击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硬件攻击、系统入侵、病毒、木马程序、蠕虫病毒、WEB恶意代码、垃圾邮件。

2.1 全面的网络安全技术

微课在线学习平台中的IPS/IDS实现流量控制、防止IP地址欺骗;建立UDP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可以在网络层会话中应用;为了减少那些垃圾邮件及其它不必要的邮件,可以利用SMTP实现隔离;网站内部的信息可以用认证服务器提供端口的认证、授权和计费;在服务器的数据库可以利用交换机,负责将客户端的身份验证请求转发给验证服务器,并在客户端通过身份验证后授予在线学习者的访问网络权限。在线学习平台网络机房中放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中,应该安装在线UPS,应对电压不稳和短时间停电;在线微课学习平台中可以认证设置CA服务器申请数字证书协议。

2.2 多层次的安全—完全内容保护的实现方法

微课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多层次的安全—完全内容保护的实现方法。可能会面临到漏洞利用、暴力破解、木马植入、病毒/恶意程序、系统扫描、DOS拒绝服务、ARP/中间人攻击等网络威胁。反垃圾邮件网关和统一威胁管理设备可以通过网络策略控制VPN访问来解决,集成关键安全组件的状态来检测防火墙;UPS和IPS可以预置多个攻击特征,并提供用户定制特征的机制;可以用MBSA、X-SCAN、FLUXAY软件进行有目的、和策略的扫描和防护;经常访问网络,可以对Web内容过滤具有用户可定义的过滤和全自动过滤服务;VPN专用通道访问模式中可以利用隧道模式、传输模式进行对传输数据进行不同的封装过程;通过VPN技术可能使用加密技术防止数据被窃听,通过认证机制实现通信方身份确认,来防火通信数据被截获和回放。

2.3 网络的信息安全

涉及到资源库平台中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内容有很多,使用单PC机过程中,尽量要用到正版的操作系统、杀毒软件;指令口令要尽量复杂一点,尽量带一些数字和字符相互结合;有时部署Remote Access VPN可以实现远程移动办公员工对网络信息访问的安全性;使用Linux操作系统部署LAMP网站服务平台、Postfix邮件服务器可以增强信息存储安全与传输安全;在信息数据库安装与配置好的前提下,可以严格控制管理员级的账户的使用范围,可以更新各种升级平台,让安全防护更加及时更新。

2.4 VPN技术

资源库平台中网络防火墙技术包括使用IPsec VPN的对等体设备对所有资源库数据IPsec流量进行加密运算,在访问时间和特定数据量比较频繁的时候,可能会占用较高的设备资源,这时,可能需要使用NAT、PAT功能进行数据有效控制与管理。在数据进行有效连接过程中,也应该加强路由器(MM_NO_STATE、MM_SA_SETUP、MM_KEY_EX

CH、MM_KEY_AUTH、QM_IDLE)等方面配置与管理。防火墙的故障诊断与排查过程中,也可以用Show crypto isakmp sa、分配SPI、查找匹配传输集等方式进行。Firewall技术的基本分类: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监测型等几种方式。

2.5 云计算中的安全技术

信息化时代,资源库平台中云计算的私有云技术,已经在局域网中得到了具体运用;信息共享,信息检索的同时,安全隐患问题也时有发生,云安全在平台中就成了应用中加强防范。在微课在线学习平台中要注意:

①移动存储介质要有序管理;

②规范使用盗版软件、游戏等,防止病毒传播;

③构建微课在线学习平台中的服务器、文件共享服务器、域名服务器、企业电子邮件系统都需要规范与加强;

④账号及口令管理符合严格规定或设置合理;

⑤责任心要强,技术水平过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对网络管理平台中的要求;

⑥平台中用户组、工作组、域等分配不合理。

参考文献:

[1] 邹俊强.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安全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

[2] 卿斯汉.网络攻防技术原理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网络微课论文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微课,协作式,融合

近年来, 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踏入了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大潮, 并逐渐具备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环境, 在这种条件下, 网络协作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建立于合作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模式, 是基于学习主题, 学生通过开展竞赛、协同讨论、互动的方式达成知识建构的一种模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课作为新生事物, 也是网络环境教学的新生产物, 对教学改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微课与协作式教学模式的融合进行探讨, 试图找到两者的“嫁接”点, 以实现完美的融合。

一、寻根:追溯微课的起源

微课又名微课程, 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 是一种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1]

微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萨尔曼·可汗。2004年, 可汗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 帮助他的表妹解答了数学难题。后来, 他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 放到网站上, 以方便更多的人分享。他把每段视频的长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 以便网友有耐心理解、消化。在视频里, 你看不到制作精良的画面, 也看不到眉飞色舞、口若悬河的主讲人, 它只有一块写字板, 上面有一堆文字、数字、公式等, 偶尔配上一些颜色鲜艳的线条。在传统的教学视频中, 教师站在黑板前滔滔不绝, 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让网友产生压力。他选择这种形式, 是希望能更好地带领观众跟着他一点一点地思考。[2]

二、萌芽:掀起微课制作的热潮

不久前, 江苏省组织了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 极大地带动了一线教师研究、制作微课的热情。通常, 微课视频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最方便直观的手机或相机拍摄法, 教师首先选择相关的主题, 然后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用笔在白纸板上展现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画图、标记, 同时用手机将整个教学过程拍下来, 保证画面清晰、准确、稳定即可。另一种是使用录屏软件进行制作,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 制作PPT课件, 然后再运用录屏软件将整个操作、讲解过程录制下来。

三、移植:揭开微课创作的面纱

(一) 问题来源:醇厚的泥土味

微课最初是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而设计、制作的, 用于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具有目标主题单一、问题定位精准、思路方法清晰的特点。问题发根于实践, 教育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 一线教师长期坚守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 课堂既是师生对话、讨论交流、智慧碰撞的场所, 又是疑难问题生成的地方。因此, 教师往往就是“问题”的发现者, 这些问题正如源头活水般推动教师的研究, 而针对问题制作出来的微课也就具有了醇厚的泥土味, 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二) 创作方式:清新的草根味

教师队伍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 而面向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 因此微课的研究和制作大多是区域性的, 而且是建立在教师的“草根”研究基础上的。登陆江苏省中小学微课大赛的作品展示系统, 我们不难发现数量众多的参赛作品, 从教学主题的选择、知识的授予方式到画面的语言风格以及媒体手段的使用都迥然不同, 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正是“草根”研究成果的体现, 也是微课特点生成的必然结果。

(三) 探航方向:高深的名师味

一线教师的研究虽然可以制作出达到教学目的的微课, 但是不可否认部分教师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我们渴望观看到高质量、设计新颖的微课。网络这个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 微课网以及区域性的微课资源体系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都在努力打造一片属于微课的天空, 他们的才学、他们的底蕴、他们的智慧都会通过微课而流露、散发出来, 通过网络传播开来。

四、嫁接:探寻网络环境下微课与协作式教学模式的融合之道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包括三种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方式、竞争学习方式和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三种学习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可以互融的。

(一) 微课与自主学习相融合

1. 启发思维, 答疑解惑———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

微课要重视细节研磨, 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完整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 促进学生思考, 自主学习。近年来, 连云港市的初中生物结业考试已被纳入中考范畴,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停留在认知、体验和感悟生命层面, 而且还应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对考试的本领。不可避免地, 各种试题应运而生。为此我们学科组将重要试题的分析、讲解以及归纳过程录制成微课, 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单独观看、学习, 也可以同时观看再进行交流。

2. 私人定制, 个性学习———尺度展现微课的魅力

微课一旦制作成形, 即成为“活”教材, 成为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好帮手, 视频播放的快慢可以调节, 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同时视频可以反复播放, 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 直到真正地解决问题。另外,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在微课网上购买、观看名师的特定视频,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能力提高, 而且也可以开拓更多样的学习方法。[3]

(二) 微课与竞争学习相融合

1. 方便携带, 随心学习———满足竞争学习的需求

微课视频一般都以FLV、WMV等形式发布, 既可以支持网络在线学习, 又可以支持手机用户下载后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学习。所以, 只要学生有移动设备, 包括手机、电脑、学习机等, 都能进行微学习, 学习将无处不在。这样才能够充分地体现数字技术的普适性和现代学习的泛在性, 使学生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 它是一种及时、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 真正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地自主学习。

2. 主题竞赛, 方法分享———提供成果展示的平台

微课不仅是教师的专利, 而且也可以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结构图示,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路径图等。而不同的学生采取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 有些巧妙的方法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捷径,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竞赛主题, 让学生利用微课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从而促使学习方法得到共享。

(三) 微课与合作探究相融合

1. 积极引导, 有效示范———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注重科学探究”是生物课程标准的三个基本理念之一, 也是协作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 如学生不清楚实验原理就动手操作、实验方法混乱、器材操作不规范、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等。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做几分钟的辅导, 讲解一些碎片化的知识, 滴水穿石地把困难各个击破, 给学生提供可模仿、可参考的范本, 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加入到合作探究的队伍中来。

例如,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实验, 教师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实验的结论。为此笔者亲自动手实验, 并且录制了相关操作步骤的视频, 让学生在上课前提前观看。正式进入课堂的时候, 各个小组在课前模仿教学视频, 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这个探究实验, 并且实验成果已经摆放在讲桌上, 于是课堂探究讨论就可以顺利地开展起来了。

2. 化静为动, 化难为易———提升探究体验的真实性

一次听课的经历让笔者至今难忘。内容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水中的动物”一节, 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课前教师准备了鲫鱼, 并且分配到每个小组, 教师出示完任务, 课堂顿时就热闹起来。有的学生用手触摸鲫鱼的体表, 感受鳞片表面的黏滑;有的学生观察、寻找侧线的位置;也有的学生利用纱布等材料探究鲫鱼各个鳍的作用。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把握已经在体验式的学习状态中悄然完成。

限于条件, 教师不可能每堂课、每个班级都采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如何在简便操作的前提下不影响学生的体验和认知呢?微课为我们提供了捷径。像上述的活动体验, 教师可以将其拍成一段视频, 制作成活生生的案例, 这样, 观看微课视频的学生也会获得比教科书更加真实的体验, 进而形成更加趋于实际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思琦.网络环境下微课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 2013 (21) :253.

[2]陈绯, 王志有, 陈林, 等.“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6 (3) :255-258.

网络微课论文 篇8

微课制作、微课学习、微课比赛、微课研究的“微课”热旋风无疑在全国掀起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和改革, 但这次教育信息化改革怎么样才能落到实处, 真正地深化、规范化, 健康长久地发展, 还需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 系统化地规划和建设。笔者以英语口译教学为例, 创想将微课和网络学习社区相结合, 建立起一个优质的学习和教学平台, 开展一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1.“微课网络学习社区”

根据《中国高校微科研究报告》 (2014年) “以微课的方式开展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建设高度成熟的网络化教学社区, 评价交流体系, 科学管理模式, 集成微课教学资源并完成资源系统性开发利用, 为学习者提供更具针对性、互动性的自助式学习服务, 营造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对促进信息环境下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6]

从教学规律来看, 仅有时间长度不超过20分钟的微型讲座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 单一以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太过单薄, 微课真正要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还需要结合各个学科的具体特点, 重新进行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教学设计。笔者创想以微课视频资源为核心建立网络学习社区, 除视频资源之外, 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特征在此平台上建立完整的教学结构, 附加多元多层次的教育教学功能, 实施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实现传统教学与数字化网络资源相结合地完美转身。

可以说, “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建立, 是微视频结合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科教改创新, 是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设计, 是基于网络打造的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组建的学习共同体。

2. 英语口译课程引入微课网络学习社区模式的创想

口译, 作为非常复杂的翻译活动, 需要长时间多维度的专业培养和训练。但是纵观传统的口译课堂, 口译课时总量不足, 课程内容的安排随意性非常大, 辅助课程十分缺失, 学生练习时间严重不足, 教师与学生缺少联系。口译师资大多未受过系统的口译训练, 也无口译实战经验, 且缺乏对口译理论与教学的研究, 口译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8]。

随着移动技术的成熟, 网络无疑成为了解决传统口译教学瓶颈制约的良药, 网络教学的学科专业化建设已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3. 口译课程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

现在, 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大学几乎都建立了校园网, 连接了网络, 从硬件设施来看, 建立提供教学、学习、讨论、交流、认证等多功能的网络学习园地是没有问题的。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尝试着借助微课网络学习社区平台, 将口译课程的译前准备、教学、作业、考核、监测、实践等诸多环节与之有机结合以提高口译学习的绩效。笔者将重点从学习资源模块和社区平台模块两部分来阐述口译课程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

3.1 微课网络学习社区学习资源模块的建设

学习资源模块的主要构成是为学习社区的成员提供各种各样的微课资源, 这是所有社区学习活动的基础。

3.1.1. 英语口译微课学习资源库的建设

一个全面、丰富、实用并与时俱进的资源库是教改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笔者将微课资源库分为口译技巧讲解、口译训练材料、口译示范视频和学生口译项目四部分。

口译技巧讲解是口译技巧的系列讲解教程;记忆、笔记、数字等口译技巧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 传统课堂中, 教师一次性讲解之后, 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掌握。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讲解和教师演示, 学生可以不断观摩总结, 加深记忆, 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自己薄弱的口译技巧, 重复学习直至掌握。口译训练材料根据不同的口译专题进行了分类, 有法律口译、金融口译、医学口译、政治口译、旅游口译、机械口译等, 视频来源丰富, 例如, 政治口译的视频来源于联合国官网、美国白宫官网、外交部官网、CNN网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口译水平来选择练习。因为上课时间的局限性, 真正上课能够学习的口译材料十分有限, 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但是学生往往自己又找不到合适的练习资料, 也不会下载相关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时和学生年级的不同, 甚至可以针对学生来自于英语二专业、大学英语选修课、英语专业本科、还是翻译专业研究生, 根据学生水平将各专题的口译资源按照难度分级。教师一定要注意视频资源的定时更新, 上传与时俱进的口译材料。口译示范视频为职业口译人员在不同口译场合的交传或同传视频, 例如两会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视频、博鳌论坛同传现场、奥巴马就职演讲电视直播同传等, 供学生学习观摩。学生口译项目视频来源于学生就不同的口译专题开展的小组口译实践活动的录像录音资料, 例如口译角色模拟 (联合国大会、商务谈判、记者招待会等) 、小组时事新闻口译、口译现场实地演练等, 供学生相互反思、交流、学习, 增强口译实践能力。

3.1.2 英语口译微课学习资源库与前教学、后教学的结合

仅仅有微课资源并不能真正保障有效学习的发生, 教师还应该围绕微课资源, 合理设计前教学、后教学活动, 促进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 对视频内容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加工。例如, 学生在上课之前, 可以提前观看教学视频, 带着问题来上课, 效率更有保障。例如, 笔者就欧盟口译教材 (共7集) 作为课前自学材料, 这套教材每集约20分钟, 采用PPT、采访、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详细生动全面地讲解了口译员的角色, 跨文化交际、口译的职业道德、笔记等口译的核心知识点。此外, 教师课前发布思考题、组织学生在线讨论、上课答疑、课后发布练习测试, 教师也可以收集学生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 观察学生口译表现点评启发学生进行改进。学生上完口译课后, 将自己的口译录音作业上传到资源库。学生的小组口译项目也可以在线上开展小组讨论、在线交流、发布小组口译视频。阶段测试, 期末考核也都可以利用视频资源库完成。不仅方便了教师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互动, 还跟踪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保障了学习效果, 丰富了微课资源库。

3.1.3 学生积极参与, 共建微课资源库

学习社区建立之初, 学习资源主要由教师提供, 随着学习社区的发展, 社区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资源的设计、制作和更新过程。

教师, 作为课程的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能动性。比如, 笔者利用语音实验室录制了学生新闻视译的录像;笔者开发口译项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团队合作, 学生自己选择专题模拟各种口译活动, 例如记者招待会、联合国大会、商务谈判等, 进行录像, 时间控制在15到20分钟。我还把课堂从教室内发展到了校外, 开展了实地口译的视频录像, 主题由学生自己选择, 旅游口译、工程现场口译等都有所涉猎。全程记录学生的整个口译过程, 学生自己体会到了完整的口译活动, 从语言的准备、服装的准备、设备的调试等各个方面积累了实战能力。学生配合默契, 热情高涨, 兴趣浓厚。在后期的视频反思、讨论交流阶段, 教师参与答疑解惑, 同学团队学习, 视频分享, 彰显个性, 互动不停。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口译能力。

3.2 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社区平台模块建设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区支撑平台是学习社区的基础要素之一, 包括了教学支撑网络学习平台、BBS、论坛、聊天室、email、博客、集成门户、其他功能等各种相互工具, 提供社区成员列表、社区公告、社区留言板、学术讨论区、聊天服务、小组合作、投票等多项服务。构建了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灵活的双向动态交互的良好学习环境。方便老师在这个平台上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 如发布口译作业、个性化推送口译视频、与学生在线交流、追踪学生口译录像等。同时, 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完成小组学习讨论、视频观看学习、上传分享视频、提交作业完成考试录音等, 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3.3 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运转机制

这个虚拟社区是由具有相同教学目标的学生和教师组成的。社区成员要以完成口译教学目标为宗旨, 共同遵守社区管理制度, 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 相互合作监督, 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4 微课学习社区的日常维护

教师是整个学习社区的领军人物, 要为社区成员的学习提供推动力, 明确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任务, 建立奖惩机制, 把握学习进度, 掌控学生动态, 了解社区情况、更新补充微课资源, 举行考试考核。学生要执行学习任务, 表达思想观点, 提出问题建议。学习社区中的专家和辅导者要共享智慧成果, 提供指导帮助。

4. 微课学习网络社区项目对口译教改创新的意义

中国的英语口译教学起步较晚, 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但是目前口译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口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纲可循, 各自为战。[9]目前, 商业竞争带来很大的供求盲目性, 也导致不少学校在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 一窝蜂“大跃进”项目上马, 硬件不硬, 软件很软, 极大地影响了口译教学长远发展的土壤。[10]

基于微课网络学习社区模式的口译教学, 是利用网络手段解决传统口译教学瓶颈的一次教改创新尝试。首先“微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和辅助资源, 科学规范了口译教学的内容, 降低了教师的随意性, 保证了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网络学习社区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时间, 为教师更好地监测学生提供了平台。开放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都是传统口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英语口译微课网络学习社区是将“微课”和“网络学习社区”引入英语口译学习的教改创新尝试, 一方面建立起了以口译视频资源为主的学习平台, 另一方面, 改变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搭建了一个教师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全程指导学生的口译学习。在视频制作选择的过程中, 促进了高校口译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对时代变化的敏感性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课前、课后、作业、考试都以视频的形式全程参与了教学过程。学习成果有目共睹, 学习行为全程可控,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务实多维度的能力。教学过程更加透明, 教学资源可多次利用, 避免了教师重复备课, 教学考核有失公平等问题, 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

5. 总结

在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浪潮中, 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改革的深度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受到挑战。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应该勇于求新, 以积极的心态应用现在的技术革命, 为教学工作做出贡献。笔者仅就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社区平台, 高效充分地利用微课资源, 提高英语口译课程的绩效教改做出了一次探索和尝试, 但是很多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教学设计还有待改进, 该模式的推广普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梁明乐, 曹悄悄,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为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2)

[2]衷克定, 梁玉娟.网络学习社区结构特征及其与绩效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06 (6)

[3]余胜泉, 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1)

[4]李郁, 张泳.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新探[J].外语界, 2005 (3)

[5]刘和平.对口译教学统一纲领理论思考[J].中国翻译, 2002 (3)

网络微课论文 篇9

“微课”是以视频形式记载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时长一般为5~10 min,最长不超过20 min,围绕某个教学难点、重点的知识内容设置,教学疑点、教学考点的布置,以及为某个主题而开展的讨论、实验、作业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都是微课需要记录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微课的主要目的,它需要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并不是微课的唯一内容,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去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课件、课后练习、教学反馈这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与常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使用流媒体的动态形式来展示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时间短、容量精简,方便学生下载和观看,也可以存储下来用于备考和复习重点。微课的表现形式不仅有视频、音频或图片,还可以通过自动播放PPT的方式进行音频、图片和文字的集成,达到展现教学内容的效果,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实际授课过程制作授课式微课程,还可以使用拍摄和录制课题内容的情景剧本的微课形式[1]。

“翻转课堂式”最早是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ims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自此在美国的小学教育中被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在美国广泛传颂,并逐渐流入国内。国内的许多中小学也在逐渐试行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法成为变革传统课堂一个有效途径。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白天授课,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晚上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浏览和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而在课堂上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某个理论或某个定理,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某个知识点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可以就某个具体知识点向教师和同学提问或答疑、讨论,达到了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教学效果。

2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授课中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讲授信息资源管理涉及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规律,对于不同行业的信息资源进行配置、有效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技术支撑,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层面,以及信息系统进行组织与管理等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教师发现一部分同学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2.1 基础理论内容太多,很难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概念及基础理论内容太多,一般教材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比例非常少,学生对干瘪瘪的理论不感兴趣。教师需要找很多实例来分析和解释基础理论,耗费的课后时间和精力过多,重要的是由于经常利用实例来讲解,就会出现压堂的情况,学生大多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教师互动少,学习积极性不高,考试大多死记硬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授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如今的学生基础不同,受生源地、家庭条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接收的信息资源等级和状况差别很大,对信息资源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点及实践课程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差别很大。

2.3 没有借助网络或移动平台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各种精品课利用开放的平台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开放资源太少,学生缺乏课外资料来源,缺乏一个自由的学习探讨环境。

因此,可以构建一个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开放教学资料,比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及教学作业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教学资料并完成作业。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引入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1)课程基本资料模块: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考核方式、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等基本信息。

(2)教学材料模块:包括电子教材及PPT教案、教学案例、作业格式模板、拓展材料及相关论文等栏目。

(3)教学微课学习模块:包括微课库、我的微课、反馈意见等模块。

(4)答疑讨论模块:针对教学模块设置答疑讨论区,每个讨论区包含与本模块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引导并及时答复学生的提问。

(5)试题试卷库模块模块:包括课外作业及课程各章节相应的习题及思考题,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为主要内容。

除教学微课学习模块外,还有课程基本资料维护及学习作业、答疑讨论、考核等模块,这些模块都是网络课程必备的部分,这里不再详细叙述。本文重点介绍教学微课学习模块,其中微课库是核心模块,教师在制作微课时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的将课程内容划分成知识单元,最简便、有效的方式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相应章节进行划分,再对每个单元详细分析设计,设置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形成独立的知识单元,并明确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可对每一个知识单元进行任务布置,明确任务名称、任务要求、任务目标、任务途径及任务成果形式、任务考核方式,以及重点难点的提示与转化、练习题库等,学生可以通过任务进行预习,从而保证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最后,教师要针对每个知识单元制作微课,重点要符合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要有图片、音频等多种辅助教学材料做补充,注意不能超时[2]。

“我的微课”模块是记录学生微课学习轨迹的区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微课学习计划和调整学习进度,标注已经学习过的微课和记录学习状态,也可以自己制作某个知识单元的微课。

以信息资源内容管理中的信息存储与检索小节为例。

课前微课学习阶段:教师提前布置教学任务,可以是上一节课前布置,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在下一节课程开始前将任务布置下去。学生根据任务单有目的地在教学微课学习中的微信库中获取相应知识单元的微课视频,学习教学课件或教案,阅读相关的教学案例,然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存储视频、课件或案例,并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发起或参与学习组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答疑解惑。

课中教学过程实施阶段: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分配10 min左右讲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可以分配5 min左右对学生课前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再用10 min左右讲解案例内容;学生可以用15 min左右分组进行案例探讨,例如分享自己使用信息检索工具的技巧或遇到的问题,并分别派代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汇总学生的观点;老师最后用10 min左右进行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布置课后任务[3]。

课后强化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公布优秀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布置更高级的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完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或者制作关于某个知识单元的微课放置在我的微课模块中,经管理员审核后,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跟大家一起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4 结论

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中使用微课和翻转课堂2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摘要:翻转课堂改变了学生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微课是翻转课堂的核心部件,它决定了学生课前知识单元的学习效果和整体教学效果。文章针对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提出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微课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应用,重点介绍微课库、微课资源的使用过程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信息资源管理,网络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I].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网络微课论文 篇10

1 翻转课堂的基本步骤

1.1 教师制作课件

教师转变教学角色从填鸭式教学改变为引导性教学, 教师系统地编排课程知识点, 制作成网络视频与课前练习并上传到与学生共享的网络平台, 以便学生能顺利下载观看。

1.2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前业余时间自主下载教师上传的网络教学视频, 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与练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不解之处做下笔记, 以供课堂学习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1.3 教师课堂解答

教师在课堂上解答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视频学习时遇到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评估与分析整个教学过程, 并不断改进。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的状况

2.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 一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课堂讲义的讲解, 利用演示文稿为学生讲解操作步骤, 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上机操作。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 学生真正上机时间很少, 而且课堂间缺少师生互动,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

伴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生源逐渐降低, 造成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而进行授课的对象也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很难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 教师也不能单一对学生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不能充分完善和发掘自身的优势。

2.3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阻力

受近几年考证热的影响, 很多院校认为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衡量标准。在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时, 就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设置, 而这些证书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再加上学校开设课时时间的要求, 很多学生都不能在课堂上获得更多考试以外的知识。因此, 导致学生误以为只要考到计算机等级证书就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3 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中的实际应用

3.1 编制学习任务, 细分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教学大纲编制教学目标, 制作微课课件, 以及课后练习。首先分解总体教学目标, 制作时间合适的微课课件。《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基于微软的三大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认识等教学目标分列成不同的知识点。例如, 教师在刚开始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述”时, 教师可以先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首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产生的背景, 然后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路的发展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等, 这样学生就能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根据细化后的教学目标, 制作一个微课, 在这个微课中, 学生能了解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产物, 是在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要求下产生的。同时, 教师还能利用微课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类型展现出来, 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3.2 对于细小教学目标的微课制作

首先, 条理清晰, 目标明确, 重点把握知识的难点。然后收集相关网络内容和整理材料。其次, 对于微课时间的限制, 每节微课时间在20分钟左右, 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进行把握。最后, 在内容上吸引学生, 在知识上引导学生。对于制作的微单元知识点编制相应的课后练习, 这样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锻炼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难易程度与数量要适当, 否则学生会失去耐心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如此, 教师还应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开展多渠道讲解方式, 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让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教师在讲解“局域网概述”时,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局域网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掌握局域网技术的研究内容, 了解局域网技术的分类、技术标准、常见访问控制方式。对此,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地制定微课, 如常见局域网访问控制方式的微课,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微课,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3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课堂实际应用

翻转教学模式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差异化教学的现象发生, 发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完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 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同时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真正的学习乐趣。例如, 教师在讲解“数据通讯的概述”时,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通讯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分别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计算机、终端设备、通信线路等, 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数据通信系统就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通过通信线路, 将计算机、终端设备、信号变化器等连接起来, 实现数据通信。同时, 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将微信通信中的基本概念提炼出来, 如信号、数据、模拟传输、频带传输、基带传输、数据传输率和差错率等, 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4 结语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开展翻转教学课堂, 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的控制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保持充分的监督与适当的引导, 并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能力与教学计划, 增强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敢于去尝试与创新,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只有不断探索, 才能找到适合的翻转教学模式, 从而在教育事业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何文涛, 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2) .

[2]黄建军, 郭绍军.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5) .

[3]李海龙, 邓敏杰, 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9) .

[4]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 2014 (8) .

网络微课论文 篇11

【摘 要】以湖南省微课大赛大学英语海选作品为例,从微课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修辞的概念出发,对网络条件下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体现与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英语微课 修辞活动 修辞意义 隐喻性引入 树形层级 文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31-03

近年来,全国多地推行了微课教学比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人人踊跃参与的改革春风,这是教学改革从宏观走向微观的重大举措,是改革潮流中可喜可贺之事。它应合了人们生活节奏快、快餐式消化、学习习惯趋于碎片化、泛在化等时代特点的要求。微课从微观上改革了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形式,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中大多应用了一些修辞手段,如采取的隐喻化引入新主题、用树形图展现内容的层级、网络条件下可视化设计等文化形式,这些都给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锦上添花,增强了教学效果。本文试以湖南省微课大赛大学英语海选作品为例,从微课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修辞的概念出发,对网络条件下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体现与应用进行探究。

一、微课及其特点分析

微课不是普通课的浓缩,也不是短公开课。王海啸教授在“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修班”上详细地解释了微课的定义:微课是围绕一个学科内容体系中的特定知识技能点展开的独立的完整的教学片断。文秋芳教授在《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设计与评价》的讲座中也认为:“微课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或某种微技能开展的一般不超过10分钟、能够自成一体的教学活动。”

继中国微课大赛之后,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之上,湖南省微课大赛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不管作品最后获奖情况如何,都是教师高度智慧的结晶,内心丰富的体现。绝大多数课件制作精美,构思新颖独特,选取的侧面切中核心知识点要点,声音柔美,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视觉质感舒适,却不花哨。教学改革以微课的形式应运而生,成为当今的一个亮点,微课作品作为知识点片段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习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真观摩学习了大学英语30多部微课作品,发现这些教师的微课作品之所以成功,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其核心部分“特定知识技能点的讲解与展示”不仅运用了狭义上的修辞手段,还具有相当高的广义上的修辞意义。这一点值得推广,为今后教师制作更多更好的微课作品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绝大多数老师都挣脱了教材内容的束缚,对教材的处理可谓是用心独到,不是逐字逐句地讲解,而是在内容安排的基础之上重构更简易的理解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学生掌握,用得最多的当属狭义上和广义上的修辞手段。

二、修辞概念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狭隘的、传统意义上的言语或演讲,现代修辞学似乎要把所有的话语形式,甚至所有用符号交流的形式都包括在内。狭义上的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来进行表达的语言艺术。广义上的修辞包括演讲修辞、写作修辞、文体修辞等。胡曙中教授在《现代英语修辞学》中谈到,现在西方修辞学界有一种大家认同的观点:在古代,修辞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演讲,现在大众传媒则完全改变了修辞过程,几乎把一切都看成是修辞活动,把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一切交流都认为是修辞活动,即“一切文化形式”。后现代主义修辭批评认为:修辞可以是各种大众传播形式,如电视、广告、公关;它可以是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的或抽象的文化现象,如服装、建筑、习俗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符号交流形式进行修辞分析,因此广义上的修辞涉及的范围较广。微课中除修辞手法本身的运用外,还使用了各式各样的符号性的视觉效果,如文字信息的艺术性,字体大小的凸显,字符的跳跃与翻滚,出现的先后顺序,颜色的搭配,符号呈现的方式包括线性的、螺旋式的、立体的等,都在传递着某一文化形式与内涵。微课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交流形式而存在,同样可以进行修辞分析了。陈望道先生指出:修辞研究方法是要精密观察修辞方式的小异,系统留心修辞方式的大同。笔者通过观察学习认为,高质量的微课都使用了这种或那种的修辞手段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已成为微课作品制作的一个普遍的特点,许多不同凡响的微课作品集合了修辞学研究中的大同了。

三、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体现

英语微课作品制作在现代化网络条件下涵盖了教师一切形式的设计、演练与制作。要想使英语微课作品成功,将抽象的、枯燥的语言符号转为学生内化的自觉的知识,关键在于实施好以下三环节:一是有效地引入新的知识点,以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展开时结构层次清晰,让学生容易掌握它;三是运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来贯穿始终,用丰富的情感语调、可视化设计等外在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符合该题旨情境的有意义的修辞活动。笔者通过反复学习、比较、总结这些英语微课作品,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修辞手段的作品质量整体上要明显优于不使用者。这里的修辞手段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修辞格的运用,而是指教师在第一环节、第二环节中隐喻性地呈现作品内容,第三环节中运用各种有效媒介或语言技巧使作品内容通俗易懂,让学习者易于理解与掌握。英语微课作品中修辞手段的运用,其产生的美学价值和修辞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四、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应用

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比喻性地引入主题,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度回忆,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激活对两者的联想,从而能够从熟悉的领域认识陌生的概念。如赵老师在讲解“Culture Shock”阅读技巧中,用“鱼儿离不开水”来比喻人去了国外生活是一定要适应环境这一特点,从而引出相反的情况“文化休克”现象。“树形”始终是广为使用的喻体,如马老师直接在把“Topic, Main Idea and Supporting Details”比喻成树的“Root, Trunk, Branches and Leaves”,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习者产生一一对应的理解与知识移植。

第二,在微课点题或展开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用简约的图片方式隐喻性地表明某种抽象的概念或观点,引导学习者对新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如胡老师用“一座桥”的图片隐喻性地连接了“Implied meaning”和“Literal meaning”以及过渡、转化的方法。翟老师用“一览众山小”高处看风景的姿态把“Top-down listening model”主题形象地带到学习者面前。杜老师用“持着枪的人与眼神无奈的老虎站在下面是悬崖的跷跷板两端”的图片寓意着人类以牺牲大自然平衡为代价而发展自己的文明的严重后果:两者都将坠崖毁灭。向老师在引出“Modern Thanksgiving Day”庆典方式时,用向导标示牌指引学习者朝着“Food,family,football,friends”四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这些图片虽然简单,却能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心智活动,激发准确的联想,产生正确的理解。

第三,绝大多数教师隐喻性地运用了无生命的图示,充分发挥了图示的功能。教师运用各种标识,静止的、动态的,单一的、层叠的点线面体,层级分明地、循序渐进地呈现教学内容: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对教学知识点或进行推理演绎,或进行对比比较,构思清晰,意思明了,文字设计布局精辟简练,学习者一看就明白其间的各种关系和流程。树形图首当其冲用来分析抽象概念的结构,整理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如有直立的树形图,倒挂的树形图,横卧的树形图等,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像树一样开枝散叶。如张老师通过颜色标注、圈点重要信息,横向、纵向推进教学内容,用图示的方式将枯燥的“parallelism”所有重要的信息清楚明了地传递给学习者。这是因为教师利用了视觉优势将语言符号与所指意义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习者在把握重要信息时轻而易举,产生学习之中和之后的愉悦感。

第四,微课的可视化设计、多媒体写作、音视频录制、录屏合成以及目标、路径、方法、媒介、评价等方式的选取,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都在网络化条件下清楚地被记录下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先进,课件界面美观大方,排版规范有序,字体颜色设计合理,有艺术性;教学内容的层级呈现合理地突出了重点;教师扎实的专业素质、精彩的表演能力等,对学习者视觉、听觉,以及牵发的触觉、味觉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刺激,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者的心智活动,促进了英语思维的提升、语言能力的提高。如讲解“presentation”的张老师富有强烈感染力的声音很快就把学习者带进了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容不得你开小差。她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激情,使人深深地感觉到她对教学活动的热爱、对教学内容的热爱和对学习者的热爱。因此她结合学生学习中“Make presentation”的畏难情绪,分解了Apples CEO Steven Jobs演讲范本的思路与技巧,生动而高效地让学习者掌握了英语演讲的基本技能,教师也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种以微课形式出现的学习材料,教学理念上超越了学科逻辑,心理上满足了学习者碎片化的拾荒乐趣,视觉上调动了学习者各种感官感觉的互动与牵发,知识结构上激发了思维新活力,短暂的学习时间性遵循了生理、心理认知规律。一切的活动都是属于高层次的符合该微课情景题旨的修辞活动,真正能够使学习者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激发学习欲望。而且这些微课还处处映现出隐喻寓意朦胧美,结构布局形式美,感官互动刺激美,层级突出立体美等修辞美学价值。

五、结束语

这种以点带面促使每位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的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改革了教学形式,并且非常便于在网络条件下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微课内容信息量不大,但浓缩了教学智慧的精华,体现了小而精、重点容易突出等特点。在一系列的准备过程当中,能够促进教师团队合作,凝聚集体合力,也是集体劳动与创作的结晶。任课教师、指导教师、教研室成员、信息教育技术人员、录制人员等都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集体行为。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的标示与移动展现了动感的画面,平面与立体的交织,将教学内容层层推进,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明了易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逻辑规律。學习者还可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化学习,方便且高效。自觉参与到学习和评课的师生非常多,大大地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下转第37页)(上接第32页)改革以微课的形式出现这项举措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许和欢迎,为今后扎实推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育改革开创了新局面。

我们很期待每一门课都能以微课的形式形成微课作品体系,汇聚全国外语教学精英的智慧与努力,像肖亮老师在英语语音语调课程中那样制作出一个个课程整体系列来,便于教师课堂内穿插使用,为课堂活动作知识、技能、内容、方法等准备,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中轻松高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克服外语教学中长期以来的费时费力现象,整体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大卫·宁,等.当代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4]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K].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基地项目([2012]32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XJK014BJD014)

【作者简介】刘腊梅(1965- ),女,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修辞学、英语语言学;聂志成(1965- ),男,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微课的制作——白板制作微课 篇12

多年前, 多媒体设备就走进我们的课堂辅助我们的日常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现以后更优化了课堂结构, 它比普通的多媒体增加了更多实用的功能。如何利用这些实用功能辅助我们制作微课, 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的功用是我们下面讨论的问题, 下面就具体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数学学科的微课来浅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电子白板的数学工具与绘图功能

白板里面的数学学科工具对示范图形的画法发挥着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功效, 它克服了利用传统教学工具在黑板上做图的不精确性, 改变了单纯利用媒体播放课件的固定不自主性。

四年级《角的认识》这一单元, 如何利用白板的数学工具制作微课, 我们选取用量角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这一环节的内容。先演示直观比较法, 在白板上把制作好的角组合成一个整体, 利用移动和旋转图形的功能把其中一个角摆放到与另一个角一条边重合的位置, 通过比较另一条边的位置从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这是直观比较法。当不能随意移动角的位置的时候, 我们就需要借助量角器比较它们的大小。把两个角回归原位固定, 选择量角器工具, 首先介绍量角器, 然后讲授用量角器量角, 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条边对应是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注意读准内外圈的刻度。这样在白板上一演示, 老师讲得精确, 学生观察得也清楚认真。再如《认识图形》做图形的高这一内容, 它对空间感较弱的小学生而言抽象难懂, 制作此内容的微课, 我们可以用白板的图形工具画出一个三角形, 然后拖出三角板工具,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底重合, 保持三角板直角的方向与三角形的方向一致, 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底边对应的顶点重合, 然后用白板的铅笔工具连接顶点与底做出高。整个过程动态展示贴合小学生的特点, 易于调动小学生的直观经验, 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电子白板的注解编辑功能

制作微视频时, 对某些重点问题需要及时地讲解和注明。白板的注解编辑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注解批注, 强化重点知识, 理顺思考过程。

四年级《认识图形》一单元, 制作认识图形各部分名称的微课。我们可以先利用白板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三角形, 然后边讲解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边用白板笔点出相应的边、顶点、角做上标注。《多边形的面积》一单元, 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先利用白板的绘图功能画出梯形, 再利用复制功能复制一个完全一样的图形, 把复制的梯形进行旋转, 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当把新知求梯形的面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面积时, 就需要研究两个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这是推导图形面积公式的难点。此时可以利用白板的注解编辑功能在图形的旁边写出转化后图形的面积, 边写边一步步推导出原图形的面积。白板的注解功能克服了单独播放课件不能及时做个性批注的难题。

三、电子白板的放大、探照灯、拉幕等辅助功能

白板有一些实用的辅助工具, 如放大镜、探照灯、拉幕等工具可以对具体的细节内容进行放大、聚光灯照射, 等等。这个工具的恰当运用能及时引起学生关注, 集中学生注意力, 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 丰富的教学活动, 能辅助学生积极主动去理解建构知识。

介绍学生认识量角器这种数学工具, 可以利用白板的放大镜。由于量角器上的标线密集, 教具量角器再大也不能让每个学生看得清晰, 利用白板的放大功能把要介绍的量角器上的内容放大再讲解。如:介绍内外圈刻度时学生最容易混淆, 所以放大量角器上的内外圈零刻度线, 重点介绍这上面对应的两个刻度到底应读哪一个;五年级《圆柱的表面积》分为上下底面的面积和侧面的面积, 可以利用隐藏功能或探照灯功能分开讲解;《轴对称图形》可以利用拉幕或遮盖功能盖住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先让学生想像然后再出示, 以激发学生兴趣;《平移和旋转》可以利用白板的移动功能直接在背景方格上拖曳, 直观地演示图形的平移过程, 用旋转功能直接旋转图形, 体会在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改变的是图形的方向, 用动态的形式还原动态的过程, 学生更容易接受。

上一篇:ERP系统成本会计下一篇:冲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