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艺术美

2024-09-23

服装设计的艺术美(精选11篇)

服装设计的艺术美 篇1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服装艺术设计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意水平,这样才会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装设计在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设计出具有价值和创意的服装必将离不开设计师的技术。事实上,在现代化的服装设计中,已经融入了很多手绘艺术,但是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的服装设计师对于手绘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却不具备较强的手绘技艺,所以在对服装进行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手绘技艺的不纯熟而导致服装设计效果欠佳。实际上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手绘服装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为现代化的人们更喜欢追求一些自由、自然和舒适的服装设计,而手绘服装恰好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服装的这种追求,可见现代服装设计中手绘艺术的重要性[1]。下面笔者将会对手绘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服装手绘艺术的发展与优势

实际上服装手绘艺术早在我国帝王时代就有所流传,当时的人们常常运用一些燃料在服装上进行涂抹,然后让衣物显得更加鲜亮。后来印花工艺逐渐的取代了这种古老的服装设计形式。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对于服装设计有着更多的追求,其中对于新奇、浪漫、个性和洒脱的追求较多,所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手绘艺术能够更好的激发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手绘艺术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因为更多的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于艺术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这种手绘艺术恰好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手绘艺术正在逐渐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服装设计中也已经充分的展示出了服装艺术自身的价值和魅力。这对于推动我国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服装手绘艺术在我国的服装设计中将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趋势。

二、手绘艺术在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价值

1、手绘艺术填补了现代化机械技术的不足

手绘艺术虽然已经被很多人视为是新世纪的一种服装设计模式,但是从机械技术方面来看,手绘艺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服装生产中,一些商家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经常将同样的手绘图案生产很多,这虽然能够增加产量,但是却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心理。运用机械技术去完成服装的设计工艺,也会导致设计师的一些理念不能够充分的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手绘艺术却恰好可以填补现代化机械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将一些机械无法完成的工序运用人工来完成。可见手绘艺术在现代化的服装设计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运用手绘艺术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还能够让服装设计师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充分的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让更多具有创意的服装设计融入到人们实际的生活中[2]。

2、手绘艺术制作的图案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手绘艺术能够为服装行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这已经是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因为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购买服装并不仅仅是为了遮体避寒,更多的则是为了追求服装自身的面料和设计风格,人们喜欢购买独一无二的服装,因为这样能够更好的彰显出其自身的个性和性格特点。也正是因为人们的这一思维理念,所以才为手绘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商机。通过手绘一些独一无二的作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进而刺激消费者去消费。可见,手绘艺术为服装设计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消费者对于服装个性化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事实,如何创造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手绘作品是服装设计师应该研究的主要内容[3]。

3、手绘艺术创作的图案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手绘艺术所创作的图案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因为手绘艺术不仅可以快速地表现服装结构和工艺细节,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好奇的心理,让设计师的创意得到充分的展示。服装设计者不仅仅要具有较强的洞察能力,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因此服装设计师要想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就一定要不断的搜集一些艺术信息,这样才会为创作更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服装设计师不仅要紧跟时尚潮流,还应该考虑手绘服装的个性和特点,只有在设计中融入更多创新式的想法和理念,才会让消费者在穿着和选购的时候体验到美的享受。手绘艺术所创作的图案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多美的感受。

三、手绘艺术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手绘艺术制作的图案应该与服装艺术设计的风格相符合

手绘艺术所制作的图案应该与服装艺术设计的风格实现完美的融合,手绘艺术素材的选取可以分为很多种,对于不同的服装设计师而言,在设计手绘图案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服装风格来制定不同的手绘内容。因为手绘图案往往能够真实的反应出服装设计者的内心想法,只有设计的手绘图案与服装风格相符合,才会更加真实的展现出艺术的自身魅力。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手绘内容不仅与图案有关,还与手绘的颜色有关,只有具有创意的风格才会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此期间,服装设计师一定要注重手绘图案的精美,只有具有创意、精美、有艺术魅力和价值的图案才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4]。

2、手绘艺术制作的图案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布局要合理

手绘艺术制作的图案一定要实现设计合理、布局合理等要求,因为手绘图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创作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追求,更多的也是为了服装设计师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价值。手绘艺术在服装设计中会具有很多的优势,不仅如此,手绘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整体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合理的布局会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而没有规则的布局则很容易让人感到杂乱。所以在手绘艺术的设计中合理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3、手绘艺术制作的图案要能够融入服装设计中

手绘艺术所创作的图案一定要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去,这样才会让消费者感受到服装与设计的完美融合。手绘艺术一般都是在现代化的服装设计中较为流行,因为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们都希望能够购买到独一无二的服装,所以手绘艺术在现阶段的社会中更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要想让手绘图案与服装实现完美的融合,还需要对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进行合理的研究,对于不同风格的服装而言,色彩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手绘图案的颜色与服装自身的风格实现完美的融合才会更好的彰显出手绘艺术的自身价值和魅力[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答的论述了手绘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的手绘艺术已经充分的融入到了实际的服装设计中,在这个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服装艺术的发展必将会与手绘艺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对于我国服装设计而言,创新式的发展和艺术设计必将会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在未来的服装设计发展中,设计师不仅要有着一定的创新理念,还要对手绘艺术有着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否则手绘艺术将很难在服装设计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手绘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必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艺术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在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国的服装艺术行业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很多服装艺术师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常常运用一些巧妙的设计方式来将衣服变的更加具有创意,有些具有风格的设计师还将手绘艺术融入到了实际的服装设计中,本文笔者将会针对服装手绘艺术的发展与优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手绘艺术在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手绘艺术,服装设计,发展趋势,现代艺术

参考文献

[1]喻英,王佳玉,李鸿飞.试论手绘艺术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9):145—153.

[2]胡雅丽,张天野,李超.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J].设计与人文,2014(06):132—133.

[3]李凯,王瑞峰,龙跃.浅谈手绘艺术对于服装设计主题的表达[J].辽宁丝绸,2015(05):156—167.

[4]曹阳,刘璐.手绘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回归[J].美术教育研究,2014(05):121

[5]金科,金曹英,王凤红.手绘表现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32—139.

服装设计的艺术美 篇2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Research on Computer Art Design and Art Design Relationship

Guo Zhaoxia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epartment of Art,Nanyang473004,China)

Abstract: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the area of design has come to a new age.Computer provides art with new visual experience as well as a lot of new energy.Computer design has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art form,while the art design also needs supports and aids of the computer.Only the mutual complements and union of the two can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s of the new art form be fully presented.

Keywords:Computer;Art design

艺术形式的创新从来就是每个时代审美追求的一面旗帜。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电脑的高度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这一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驾驭表现形式的新型的设计模式——电脑美术设计应运而生。体现出了高科技的数字化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与艺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电脑美术设计必将给人们带来的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维、以及全新的设计思想。

一、电脑美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二十一世纪电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普及,为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作为一种高科技的设计工具,它不仅使劳动时间大大的减少和劳动效率大大的提高,更让设计者创作方法发生了改变,甚至使其创作思想发生了改变。艺术设计是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产物,经过短短数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在艺术领域当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人类艺术世界的格局因为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使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电脑艺术设计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

技术与艺术并重,未来的艺术设计应具有的又一特点。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由于电脑软件的发展和它的方便、快捷的特点,现在的设计工作已经摆脱不了对电脑的需求,在各个艺术表现领域中电脑技术已经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并且体现出了更高的艺术价值。电脑艺术设计在艺术创作这一古老的殿堂之中已经有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它被人们称为艺术和科学技术交汇的边缘学科,是一种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艺术的全新艺术流派。现今的艺术设计人员已经离不开电脑技术的帮助。它不仅为造型语言带来了新的视觉效果和表达形式,同时也引起和推动了艺术设计方法的变革。艺术设计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思路因为电脑的出现改变。利用高科技的电脑技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来要快、精、准、美、特;只有熟练掌握了电脑设计软件的技巧,才能够很好的取代一些传统的技法,去表现艺术,才能够呈现给人们另一种感觉的视觉盛宴。

二、电脑与艺术设计的创意结合

现代设计离不开高度技术的支持,但是运用电脑的同时,也要求设计师自身要有很强的艺术潜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由于电脑技术应用到艺术设计当中,使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反复推敲、修改设计方案比传统的方法更为方便、快捷,这大大的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而现在我们当中的很多设计者,仅仅只是沉迷于对电脑技术上的刻苦钻研,而忽视了对艺术设计创意的追求,这显然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的标准。而相反,如果我们在掌握电脑技术之前先提高自身的设计修养和设计素质,就远远超过那些一味追求对电脑软件技术的熟练掌握,而在设计意识上尚不入道的设计者。这样的话我们在掌握电脑软件应用时,便产生一种专业的设计“惯性”,自然而然地与电脑技术达成某种“默契”,这时,对于设计师来说,电脑软件不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工具名称和菜单命令,而是设计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在现代的电脑设计创作中,设计是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艺术形式存在的,它没有独立的观赏性,这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概念有一定的區别。电脑设计首先必须完全服从于电脑技术的方法,成功的电脑设计作品不仅要强调设计的表现力,而且又要避免电脑技术的喧宾夺主;既要体现出设计者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且要使艺术风格化与技术功能化达到协调、统一。所以,我们既要让技术服从于艺术形式,又要让表现形式服从于主题内容,两方面互补统一才能充分表现出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优势。

电脑美术设计是集科学、艺术、文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类学科;我们只有在创作实践中不断的去摸索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使之与成熟的心智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在电脑设计中得到真正实现,让艺术之光永远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郭朝霞(2000-),女,河南省南阳市人,助教,工程硕士,主要从事电脑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少煦.数字设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美术观察,2003

服装设计的艺术美 篇3

关键词:艺术思维,形象思维,创意性思维,造型艺术

近年来, 电脑作为数据的主要工具, 信息处理和技术传递的应用在设计学科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条件下, 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显得很苍白。特别是在一些图文的处理和应用中, 电脑显示出了他的优越性和可比性。特别是多种绘图设计软件的广泛使用。使得在设计实践中得到了更为理想的图形变得很容易。这一广泛使用, 对设计教学中的造型基础训练提出来新的挑战和质疑。部分学生则因此对基础训练失去了兴趣。难道抛开造型基础训练真的对设计学科发展不构成任何影响吗?造型基础训练教育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

造型基础训练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教诲学生如何去描摹客观对象, 也不单单教会学生的表现技巧。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较高的审美观念。从设计与艺术的发展的轨迹来看, 二者一直是相辅相承的。从某些方面而言, 人们在最初的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艺术, 设计也同步出现。伴随着第一件打造石器工具的出现, 就意味着人类设计概念的萌芽的产生。也就是在那样粗糙的石器上, 最原始的美开始展现。无论是出土于北非坦桑尼亚的石斧, 还是中国的石矿, 它们都在具备了其应有的功能性目的的前提下, 在外形上也呈现出对称, 比例, 曲直等简单的形式美。

在手工艺设计时期, 东西方的历代工匠创造了非常辉煌的物质文明, 无论是神庙建筑, 青铜家具, 还是青铜器, 它们不仅仅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瑰宝, 也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18世纪中后期, 现代工艺设计逐步形成和有所发展。机器替代人加入到生产领域之中已经十分普遍, 但是缺乏适合与机器生产的相匹配的设计美, 使得人们在面对手工艺产品的精致, 美观, 机制产品的粗陋, 庸俗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正是这一时期促进了艺术思潮发展, 绘画流派的崭新变革对于现代设计摆脱这一两难境地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现代设计师的摇篮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教育课程的安排中对造型基础训练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大师, 为现代设计在20世纪后半期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从设计艺术的发展轨迹, 我们不难看出, 设计与艺术是两门相互依附的学科, 它们彼此影响, 共同发展的态势必将继续加强。设计在其构思过程中注定依赖于造型形象思维。这一点就使得造型基础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现代设计是“以艺术, 科技, 经济三重意义的崭新概念的构成, 完成着从构思到行为到实现其价值的创造性过程。”任何设计的产品在满足和引导了人们的需求之外, 它必然要能带给人们美得感受。从这一层面看, 设计在人的构思转变为产品的这一过程中, 如何对“物”造型, 结构, 色彩的创造和进行表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设计是一个人的理想物化的过程, 是对物质材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目的性和有规律性的创造, 在这一创造的开始, 就首先牵涉到形体的创造。由此可见, 在设计学科的教育中, 最基础的任务是炼就学生的造型基础功, 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科学方法, 研究构成物理空间的结构关系, 掌握客观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形, 体, 色, 质, 量, 度, 光, 影等的关系, 培育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 提高创新能力。所以造型训练应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来进行。从而通过素描和色彩课的加强训练即可完成这一目标。

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们对物得形式美的要求还要从某些层面引导人们的审美需求。根据设计的这一特性, 在基础训练过程中, 仅仅培养学生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色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形, 体, 色的创造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综合持久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知识的积累以外, 要尽可能的通过各种各种训练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立体空间。使他们就某一问题去充分的发挥想象, 用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面临的设计问题, 这也是开设基础训练课的初衷。一个合格的现代设计师应当具备的能力是多元化的, 其中包括造型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都是相当重要的方面。从设计的过程来看, 设计师的艺术表现能力贯穿始终, 至关重要。首先, 从设计构思阶段而言, 设计师第一要有对物体精准的识别能力, 从而对物体的色彩完好的概括。其次, 如何更好的表达设计师的创意, 设计师的造型表达能力是首先要关注的的, 设计师伊顿认为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教师最艰难的工作”。设计师表达能力的最明显表现是能够自由的使脑中构思的设计图形成造型。

既然基础造型训练在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 那么我们就更需要在教学方法及效果上多做探究, 根据设计科学对绘画的特殊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及目标, 使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有别于纯艺术专业的造型基础训练, 从而突出设计的专业特色。在教学目标上既要立足于解决设计过程中对设计师造型能力的要求, 更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整体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基础造型教学, 在完成其造型能力培养的基础前提下创造型思维的培养应作为基础教学发展的新思路。这种思维活跃多变, 适合想象力的充分发展, 更容易让学生在切身感受中创造新的价值, 而这种具有个人特质的表现手法往往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于现代设计工艺的逐渐完善和发展, 人们在选择一个消费品时, 不仅仅考虑的是它的功能, 对于它的外形美观及其设计理念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塑造设计能力, 也正是设计造型基础课能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因此开设和深入基础设计造型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这门课程的逐步发展完善和日益变革, 基础训练在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只会越来越不可或缺。造型基础训练也将在设计教学和设计学科的发展中绘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荆蕾.设计概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6.

[2]丹纳.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

绚丽的艺术服装设计大赛策划书 篇4

“绚丽的艺术”服装设计大赛

二、活动时间:

6月14日--6月18日

三、活动安排:

1、比赛形式:比赛采取淘汰制,2场初赛,一场半决赛,一场总决赛。

2、时间安排:预赛:5月20日-22日

半决赛:5月23日

总决赛:5月24日

四、活动地点:

学院文体馆

五、活动内容:

1.活动以服装设计为主,参赛选手分为服装设计师和服装模特两部分,组员由四名同学组成,其中有一名是模特。

2.参赛范围:全院同学均可报名参加。

3.服装作品要求:

(1)、以服装为载体,选手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身边常见的废旧物品,如报纸、布料、旧衣服、废旧塑料袋等废旧物品设计服装,可运用道具。

(2)、要求作品环保、健康、创新,能展示大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六、评分标准:(100分)

1、突出主题、青春、个性、创新(30分)

2、美观大方、生动形象、新颖(20分)

3、服装所选材料、质地、款式、色彩搭配协调(25分)

4、模特展示(25分)

七、评比奖励办法: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二名

三等奖:三名

优秀奖:五名

学生会·女生部、社团联合会

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 篇5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再造艺术;二次设计;加减化设计;立体化设计;编绣印刷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7-005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27

如今,服装设计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备受关注,是人们彰显个性的重要手段。面料是呈现服装整体效果的关键要素,能突出服装的特色和优势,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面料的选择。面料再造艺术是在面料一次设计的基础上的升级性设计,其目的是增强服装的美学效果,根据服装的实际需求,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面料设计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应从面料再造艺术的概念和设计原则着手,为艺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1 面料再造艺术概述

面料是体现服装设计材质的载体,是衡量服装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元素,面料的选择对服装设计工作的开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服装讲究时尚、潮流、舒适,色彩、面料、款式缺一不可。所谓的服装面料再造艺术是在面料一次性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设计,其旨在体现面料的功能性、艺术性与协调性,提高服装设计的艺术价值,以充分体现服装的美学色彩。服装面料不同,其肌理、纹理的表现效果也不尽相同,应根据服装的类型和特点选用合适的面料,可将面料的功能发挥极致,提升面料的存在价值,在考虑其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可增强视觉效果。服装面料再造艺术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人们的舒适度和审美观,将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以提升服装设计的整体效果。

2 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

2.1 功能性

服装面料再造艺术要严格遵循设计原则,以设计原则为重要评价标准,实现面料再造艺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面料再造艺术应以功能性为主要设计原则,充分体现服装设计对人们体感的影响,根据季节、场合、人群等的不同,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例如,冬季毛呢应选择相对厚实、紧密的面料以达到保暖的效果;对于高级宴会的礼服应选择丝滑、垂感好的面料,以满足环境的需要。对于服装设计而言,面料再造艺术应以功能性为重要基础,在保证一定实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美感和艺术的体现是正确之选。

2.2 艺术性

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艺术用途和艺术气质,服装面料都具备一定的工艺特点,对面料设计工艺要求很高。在原有面料一次性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进行巧妙的设计和改造,能从中挖掘面料的深度艺术内涵,利用专业性的工艺技巧对服装的面料进行完善和创新,以增强艺术和视觉效果,是服装面料再造艺术成功的重要体现。服装面料的一次性设计相对简单,其修饰性相对较弱,对艺术性的表达也差强人意,面料再造艺术是对一次性设计的完善和创新,会让服装更具艺术色彩和美学效果,达到了服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2.3 协调性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要结合服装的整体效果或属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设计,注重面料再造艺术与服装整体艺术效果的融合,要严格遵循协调性的原则,实现风格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若面料再造艺术与服装的整体设计格格不入,会导致无主次、风格混乱现象的发生,是协调性缺失的重要体现。面料再造艺术应将对面料的设计与整合风格特点相统一、协调,为凸显良好的服装整体效果而提供条件。

3 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艺术的应用

3.1 服装设计中的加减化设计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得到了充分体现,加减化设计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面料再造艺术中的加减化设计是在原有面料设计的基础上,加入或去除材质以更好地彰显服装的个性化和美学效果。加法性设计就是在一次性设计面料的基础上,再融入其他材质,并运用贴合、热压、缝等工艺手段对其进行面料再造,以增强服装的外观效果。例如,在服装的前襟右上方制作一个小花、挂饰或绣上一些标志性的图案等,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添加和改造,加入一定的时尚特色或点缀,使得服装的整体气质有所提升,有助于增强服装的魅力和生机。减法性设计就是对原面料进行减化设计,对服装面料进行镂空、雕琢、抽丝、磨砂等设计,使服装的面料不够完整,可彰显服装的个性化色彩。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穿的牛仔裤,破洞牛仔裤就是运用了面料再造艺术,对牛仔面料进行了破洞、磨砂等处理,将时代元素、潮流特色和个性化融为一体,受到了年轻人的广泛追捧,是面料再造艺术的典型代表。将服装设计进行加减化设计,其工艺相对简单,对服装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设计和美化,在加法设计上增强了服装设计的立体感,在减法设计上增强了服装设计的残缺美和艺术感,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3.2 服装设计中的立体化设计

服装面料再造的立体化设计是对原有的面料运用手工或平缝机等方式进行面料的加工与缝制,将缝制出的形态凸显在外,以增强服装的立体性效果。另外,也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来进行面料再造,将面料的原有形态进行改变,将图案或标志设计成立体式或镶嵌式,以增强服装的立体效果,是个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例如,日常生活中泡泡袖、荷叶裙等都是服装立体性设计的重要体现。服装的立体化设计主要表现在局部设计和整体性设计,局部设计是集中在服装设计的某个区域,对该区域进行针对性的立体化设计;整体设计是就服装整体而言,根据服装特点和流行元素,进行整体格局上的立体设计,以增强服装的表达效果。

3.3 服装设计中的编绣、印刷设计

在服装设计中,服装编绣、印刷实为常见,也是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服装的编绣以纯手工居多,重在编绣工艺的展现,一般情况下纯手工的编绣作品都相对昂贵,相比其他投入的精力较多。手工编绣是典型的艺术品工艺,刺绣、编织的技巧要娴熟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充分体现。在我国,刺绣或编织特点的服装大都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艺术特点和民族特色。如今,在服装设计中对印刷技术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以染色和印花为主,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蜡染、扎染、电脑喷涂、数码印花等属于服装印刷技术,是服装面料再造艺术开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4 结语

对于服装设计而言,面料在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高度的美学价值,能在原有面料的设计基础之上进行美化设计,充分体现了面料再造艺术的装饰性效果,已经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立体化设计、破坏性设计、编绣印刷等都是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运用富有创意的手法对服装进行美化设计,增强服装款式的美感和个性化色彩,值得在服装设计行业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修莎莎.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的创意应用[J].大众文艺,2011,(2).

[2] 车卫东,靳长缨.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探析[J].纺织导报,2011,(6).

[3] 张静.浅谈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J].开封大学学报,2011,(4).

[4] 王艳杰.浅析服装设计的面料再造艺术[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9).

[5] 李文,元张,陈思云.浅析皮革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3,(22).

分析服装设计中的褶皱艺术 篇6

一、褶皱概述

1、内涵

褶皱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细节元素, 对塑造服装造型、表现服装面料质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 褶主要是指衣裙按照一定规律折叠产生的纹痕。皱主要是根据服装面料通过紧缩、揉捏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纹路。

2、审美形式

褶皱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要素, 以不同的形式在服装上的不同部位体现, 比如肩膀、衣领、腰部、袖口等部位。服装设计选择的材料不同, 应用褶皱艺术所形成的服装设计效果也不同。褶皱在本质上存在不同的审美形式, 褶在经过处理之后会呈现一种视觉上的审美形态, 具体是将面料按照尺寸、数量要求进行设计, 体现了一种规则和变化交相辉映的设计状态。皱则是有活皱、死皱和正皱、反皱的区分, 视觉效果讲究规律、工整, 体现了一种延伸感。

二、服装设计中褶皱的设计方法

1、服装设计中褶的设计方法

褶是服装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方法, 主要是对面料的有序排列、折叠, 从而呈现出服装设计一种充满质感的形态, 体现服装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服饰内涵文化。服装设计中褶的设计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服装设计要严格遵循褶的设计规律、设计数量, 在对面料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尺寸大小和数量比例进行, 褶的方向、数量、尺寸等要充分考虑到人体形态。保持褶方向、尺寸和数量一致下设计出来的服饰会比较工整、有规则, 能够向人们传达出一种严谨的服饰态度。褶方向、数量、尺寸大小的不同比例安排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服饰视觉冲击感受。宽窄安排整齐的排列会让的服饰视觉朝着横向发展, 设计出来的服饰更加适合高瘦的人穿。第二, 服装设计要严格遵照褶的设计技法进行, 充分利用褶的活褶、死褶、正褶、反褶特点。其中活褶工艺主要是将面料的一端进行紧密缝合处理, 另一端自然打开, 进而给人带来一种放射性、流动性、灵活性的服饰设计视觉效果。死褶工艺是应用机器对服饰的面料进行有规律的压烫, 能够提升面料本身的厚重感, 最为典型的应用是百褶裙设计。正褶大多数情况下是体现在面料的表面设计中, 主要是将面料折叠在衣片的外侧, 能够给人带来较强的体积冲击感。反褶则是被应用在面料的内部, 是指将面料折叠在衣片的内部, 且在衣服的正面能够看到折叠处理之后的线条, 体现了服饰设计的延伸感。

2、服装设计中皱的设计方法

皱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 大多数的表现形式是堆砌、悬垂、抽线和揉捏工艺。皱的最主要设计特点是随意性, 体现了服装设计自由、亲和、休闲的文化内涵, 给人带来放松的感受。服装设计中皱的设计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抽线和松紧缝制方法。皱的结构特点和呈现形态需要借助抽线的工艺来体现, 具体表现在通过手工或者缝纫的方法在所选择的面料上应用宽针缝制, 在缝制的时候需要留出一定得空余, 形成服饰设计的自然垂皱。在抽线操作的时候如果想得到更加紧密的皱, 需要将布料的宽度放大, 需要选择轻薄的面料进行服饰制作。另外, 在基本的抽线操作之外, 还可以应用松紧带紧缩的形式形成随意的皱, 丰富服装设计的款式类型, 给人带来别样化的服饰设计视觉冲击效果。第二, 披挂、包缠等方法。服饰设计中皱的设计方法有着很悠久的历史, 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现代化的皱。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皱设计一般会应用系扎、披挂、包缠、牵拉等多种形式, 具体设计操作是将面料放在立体化的人体设计模型上, 进行比对塑性操作, 设计出随性自然的皱, 基于人体凹凸不平的特点, 就将面料放在人体模型上的时候可以放任形成一种自然的垂皱形式。

三、服装设计中褶皱设计的适用性和艺术功能创新转化

服装造型设计两个重要因素是装饰性和功能性, 服饰最终呈现效果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褶皱在服饰设计中不仅起到装饰作用, 而且还具有实用性的作用。褶皱的设计需要考虑人体本身的立体形态, 在外形上体现运动特性和美感特性。为此, 现代服装设计要充分体现褶皱设计的适用性, 实现服饰设计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协调统一。

在以往的中西方服饰设计中, 褶皱设计重点强调的不是装饰性, 而是对人体动态美的一种表现。因此, 现代服装设计中对褶皱的应用仍需要延续其展现人体美的理念, 在考虑人们审美形式的基础上, 变化褶皱设计风格, 丰富服装设计材料, 完善服装设计工艺。在服装褶皱设计应用的时候需要设计者进一步理解人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实现对服装结构和材质的突破性设计, 创新服装设计模式。服装设计师在应用褶皱艺术形式的时候要勇于打破时间和时装标准对服饰设计的限定, 在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感受下, 在服装设计中体现更高层次、更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理念, 包括文学、哲学、经济学等, 实现创新性的服装设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 服装设计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们对服装设计提出了更个性化的要求。褶皱作为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设计应用能够提升服装的空间感、体积感, 拓展服装设计的艺术审美形态, 满足不同人们对服装设计的个性化需要。为此, 服装设计师需要加强对褶皱设计艺术的重视, 在更新、丰富和完善服装面料、工艺的基础上, 应用褶皱创造出服饰设计流行新时尚。

参考文献

[1]张峰.浅析服装造型设计中褶皱艺术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 2012, 08:60-61+85.

[2]赵孟超, 许旭兵.论悬垂性褶皱在服装造型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46-50.

[3]孙海洋.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褶皱艺术[J].大舞台, 2011, 05:131.

[4]刘水.论服装细节设计中的褶皱造型艺术[J].作家, 2011, 04:226-227.

[5]冯蕾.褶皱与定位印花的结合在套系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 2016.

服装设计艺术中的材料之美 篇7

1、材料的材质美

材质之美不仅包括材料表面的肌理美, 还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社会价值和人类情感等内容的审美。服装材料的材质美, 美在视觉美感和触觉美感。材料之“美”离不开用, 服装材料使用柔软保温的棉、麻、丝、毛等, 是在实用的基础上符合人类生活美的目标的。任何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 一般来讲, 贵重材料的审美价值高于一般材料, 自然材料的审美价值高于人工材料。材质美还体现出时代精神, 材质美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情况。

2、材料的肌理美

服装材料的肌理美包含材料肌理和材料质感。肌理泛指一切材料的表面形态。任何材料的表面都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服装材料的肌理主要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是指用眼看而不需用手抚摸就可以感觉到的。其作用在于丰富服装材料的装饰效果, 其图案和纹样, 多来自大自然某些显著特征且为人所熟悉的自然肌理。如云纹、水纹、叶纹等肌理。触觉肌理是指用手触摸能感觉到的肌理, 如服装材料表面采用的凹凸、褶皱、拉绒等方法使表面具有立体、缕空、半立体的肌理效果。

质感是人对材料表面质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 不同的材料质地可以反映出截然不同的性格。如质地轻薄的衣料容易产生柔软、滑爽的线条, 给人以细腻、轻盈、凉爽之感;质地厚重的衣料肌理粗糙, 给人以安详、温暖、朴素、原始之感。色彩不同的材料质地也可产生截然不同的外观效果, 如黑色, 用在质地柔软、光亮的丝绒上, 具有华丽神秘的性格, 显出高雅坚定的品质;用在质地松软、无光泽的棉布上, 则具有质朴严肃的性格, 显出沉闷压抑的神态。所以同一色彩用在不同的材料上, 设计效果也完全不同。

二、材料的艺术文化

当服装款式步入规范化, 色彩、原料也初步确定后, 如何运用工艺手段对服装进行美化, 提高服装的品质更显得迫切需要。在设计中人们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采用了相应的工艺手段或艺术形式, 并传承下来形成特定的设计文化。如人们为了把自然界中的纹样记录下来用以美化自身而形成的刺锈工艺;为了克服纺织水平低下造成的织物毛边而形成的流苏样式、穗饰手段, 以及如蜡染、扎染、提花等再造手段等等, 这些再造手段经过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之后, 逐渐在服装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维和艺术魅力。近年来我国十分风行的艺术染整工艺, 是以我国原生态的优秀传统工艺扎染、蜡染、蓝印等为基础, 从服装材料视觉艺术创造入手, 融入东方传统的缠、绞、浸、染等多种工艺技法所产生的抽象纹理, 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为一体的特殊新工艺, 它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不断改良和深化, 因此我们说服装材料的再创造不是对传统工艺的简单继承, 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三、材料艺术的实现

1、全新材质的创超自然设计

这也是现代服装发展与高科技结合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在纤维结构中, 部分地保持天然元素, 而利用其它纤维创造一种比天然纤维功能更强化, 更适应新生活, 更具有多种调节机制的服装材料。比如:最新的高科技面料, 可以根据需要巧变服装造型, 也可以利用色彩变化调节人的体温, 还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使面料产生其按摩效果, 从而使身体发育更趋于健康、平衡等。

2、用旧材质的全新观念设计

例如, 日本服装设计师君岛一郎利用茅草、麻片布与木珠结合,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自然与人休戚与共的原始风格。而另一位日本设计师小筱顺子则用塑胶涂层材料, 表现出强烈前卫和现代时髦的设计意识。在这里, 服装设计师凭借超前的设计理念对于旧材质加以渲染利用, 仍然可以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 又如瓦伦蒂诺设计的晚礼服, 其运用古典的造型决定了服装高雅的优美格调, 但裙据却一扫宫廷气氛中华丽而繁琐的特点, 摒弃了刺绣和花边。而是大胆地运用黑白拼块, 使整套服装于优雅中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表现了设计师对于传统设计观念的思考和重组。

在探求服装形式美方面, 以往服装设计师从现代艺术中汲取简化、夸张和抽象的艺术手段, 大都追求平面和二度空间的装饰效果。而服装材料走向服装材料艺术的过程, 也正是服装设计师开始注重研究时空层次, 追求多维性视觉形象创造的转变过程。这种设计观念的转变, 形成了服装设计中现代材料艺术的风格特点。

参考文献

[1]朱松文, 《服装材料学》[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9.[1]朱松文, 《服装材料学》[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9.

[2]袁璐, 《服装设计与材质的整体表达》[J], 装饰, 2003, 7.[2]袁璐, 《服装设计与材质的整体表达》[J], 装饰, 2003, 7.

服装设计的艺术美 篇8

1.1 起源

波普艺术(POP ART),即“流行艺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伦敦。在英国举行的一次名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中,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创作的题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的拼贴画便是波普艺术的发端之作。之后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一批以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将波普艺术推向高潮。

欧普艺术(OP ART),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对空间、色彩、性状及动态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又被称作“视幻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匈牙利的光效应艺术画家Victor Vasarely和美国画家Briget Riley的视觉迷幻艺术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1965年,在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一次主题为“眼镜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展览会上,“欧普”(Optical)一词首次使用,来自15个国家的106位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绘画作品,给参观者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1.2 对比分析

表1为波普艺术与欧普艺术对比分析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波普艺术产生略早与欧普艺术;波普艺术产生原因是人们追求流行通俗的文化,而欧普艺术则是科学技术的理性与反传统美学中的混乱中的逻辑感相结合的产物;与波普艺术通过通俗、客观、幽默等手法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俗物随意组合运用的特点不同,欧普艺术追求用科学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将色彩的变化和几何形态的组织进行玩味,产生视错感觉。

2 21世纪波普艺术在服装中的运用

2.1 设计师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

设计师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在2009春夏女装成衣系列彻彻底底玩了一把波普风。标语T恤、奥巴马头像、乐高积木、迪士尼(Disney)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都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见图1。

2.2 Versace高级时装

Versace一直致力于探索波普之路,从起初的中规中矩,到中期的与其他风格的结合创新,再到后来的简约明了。Versace波普的方式一直在变,对波普艺术的借鉴更多的不是形式上,而是精神上的。见图2、图3和图4。

2.3 安迪·沃霍尔风格

图5和图6都有鲜明的安迪·沃霍尔风格。图5是运用卡通花朵图案,不断堆叠重复,铺满全身。图6是将不同颜色的大眼图案铺满包和鞋上。

2.4 小结

对诸多案例分析研究后,可总结出如今波普艺术在服装中运用的特征。

2.4.1 图案

波普服装可采用任何可以想到的或正在流行的事物为灵感,较多运用的有名人的头像、卡通形象、影视形象、趣味形象、大小形态基本不变的条纹圆点千鸟格、标语和涂鸦。其中名人头像、卡通形象、影视形象、涂鸦多采用大面积形态;标语可大面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段话全体出现;而其他有趣味的形象或单一元素或条纹圆点多采用小面积形态,有规则的铺满整个服装。

2.4.2 廓形

多采用H型或A型。若廓形采用很夸张的样式,一般没有其他细节相干扰。

2.4.3 款式

细节较少,如有细节的也比较单纯,多数为了与整体风格相协调。

2.4.4 色彩

若借用的是有丰富色彩的大面积现成图案,则服装底色多采用借用的原型色彩。若借用图案为小或中面积彩色,则服装底色可以是黑白等无彩色系,以突出图案而淡化其他视觉元素;也可以是邻近色,以使图案融合于服装之中体现低调的波普;还可以是对比色,突出图案与面料的对比,是高调的波普。若借用的是黑白图案且没有其他装饰手法,则服装底色用鲜艳的颜色予以衬托;反之,则底色为黑白灰无彩色以免扰乱图案重点。

2.4.5 其他

面料材质及装饰手法多样化。

3 21世纪欧普艺术在服装中的运用

3.1 2007年秋冬季

3.1.1 黑白棋盘式格纹

这一季,知名时装品牌亚历山大·麦奎因、川久保玲和纪凡希以大小不同的黑白棋盘式格纹等,成功塑造女性丰美的胸线臀线以及纤细的腰身。其方法是,将服装胸部和臀部的黑白格纹放大,腰际的黑白格纹缩小,就能产生丰胸、美臀和柳腰的效果。

3.1.2 圆形、方形几何式条纹

以20世纪60年代为设计主轴的马克·雅各布斯、乔治·阿玛尼和Marni等设计师品牌,相继推出采用欧普艺术的服装。马克·雅各布斯推出的一款服装上的橘红色和浅紫色的格纹变形图案,就利用放大或缩小格纹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无限延伸般的放射波纹。乔治·阿玛尼也推出利用剪裁营造线条利落的视觉效果的黑白条纹外套。Marni品牌则以不断复制的圆点印花伞状洋装打造欧普风。

3.2 2011年的运用

3.2.1 Emilio Pucci———流动有序,修饰身材

图7廓形为紧身收腰裙,面料为弹性面料,几何花纹为腰部向内侧收拢的适合纹样,向上下扩展延伸,这种导向性使服装具有雕塑凸凹有致身材的功能。图8廓形以收腰的形式出现,面料多为有光泽感的丝质面料或者飘逸的薄纱面料,色彩有青花瓷的意向,图案或有疏有密地出现在服装上或者集中于某个部位,作用也是为修饰人体或突出局部美感。

3.2.2 Missoni———丰富的色彩,多样的拼贴

图9中色彩以黄、蓝为主。上衣及腰,裙子紧身及踝,衣身是各种几何抽象纹样的拼贴:条形花纹、锯齿纹样、人字纹、电波纹……但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对腰线的重视,上衣只到腰节线处,就是为了拉伸整个身材。图10中采用粉红色、淡草绿色等柔和糖果色。图10左的中上衣细致的人字纹有收缩身材的作用,长及臀部,阔腿裤上的人字纹风格更加粗犷,有洒脱的男孩子气;图10右的中上衣织法有种几何感,收缩了腰部线条,丰满了胸部,裤子是方格纹,体现有密有疏的节奏感,蟒蛇皮外套的独特纹理也具有欧普的视觉迷惑效果。

3.3 小结

如今欧普艺术在服装中运用的特征有如下几方面。

3.3.1 图案

黑白棋盘式格纹,圆形、方形几何式条纹,几何印花,条形花纹、锯齿纹样、人字纹、电波纹和方格纹等。采用或理性或混乱的排列方式,往往大面积铺陈于服装之上,也有只用于某一部位的小面积图案,通常是为了修饰身材等。

3.3.2 廓形

通常不会选择太夸张的造型,注重身材的展现,腰线的位置也很重要。

3.3.3 款式

较波普艺术而言欧普艺术较为丰富,但也是在不扰乱整体效果的前提下。领口常采用一字领、V型领等。

3.3.4 色彩

有的是多种色彩的碰撞,有的是几何图案为鲜艳色彩,服装底色稳重低调,有的是经典的黑白色调的几何图案。

3.3.5 材质

多为飘逸有光泽感的面料,也有针织面料。

3.3.6 手法

较常用到拼贴的手法。

4 对比分析

其实两者除了名称相近,出现时间几乎同步,图案都是设计重点之外,没有太多共同点,区别点有三点。

4.1 廓形

波普一般选择不体现身材的直身样式,这与它的趣味、大众化、叛逆相协调;欧普一般选择体现身材紧身收腰样式,这与它的几何图案能够引导视觉中心、修饰身材有关。

4.2 款式

欧普款式比波普款式丰富,因其表现形式只有几何图案,不像波普那么广泛,所以在款式上多做些处理。

4.3 材质

欧普通常选择有光泽感飘逸或针织的面料,波普则多种多样。

摘要:波普艺术与欧普艺术拥有着如此相近的名字, 出现时间也紧挨彼此, 而且都以图案为设计重点, 看起来似乎难以分辨, 但如果在廓形、图案内容、款式、色彩、材质和装饰手法等诸多方面逐一研究, 就会发现它们的明显不同。

关键词:波普艺术,欧普艺术,服装图案

参考文献

[1]卜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3.

服装设计的艺术美 篇9

一、艺术设计作为消费品被消费的现象

现如今, 艺术设计已经转变成为一种消费行为, 相关艺术产品也变成消费的对象。这样的转变可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之前艺术品本身具有着艺术价值, 无论是放置在博物馆还是家中, 它本身那无形的艺术价值依旧具有永恒性。但是要是将他们作为一种消费品, 一种具有消费性质的艺术品, 它就必须要在使用中表现出它的价值。事实上, 众所周知的家具艺术品生产商—宜家, 早在1943年成立之后就严格规范自己的艺术设计标准, 紧密围绕人们在日常生活所需进行设计, 从而形成一种全球化的日常生活艺术设计、生产、销售网络,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让艺术设计的价值植根在人们生活当中, 成为日常消费品, 让艺术设计不断吸取更贴近大众的生命力,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价值。

鉴于此, 一种新型的理念“超设计”在2006年被提出来。“超设计”包含着设计想象、生活实践以及未来构件历史这三大板块, 并且三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设计想象”为了反对实用性设计的理念, 被实用性所扼杀, 但是想像的基础还必须是功能性、实用性, 这种矛盾为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自省空间;“生活实践”让艺术设计符合了设计的初衷;“未来构建历史”让人们将未来视角的反思当作是未来历史的现在, 这是一个探讨历史与未来构建的过程。

二、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审美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 不间断地进行艺术设计才是未来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设计, 才能让设计者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灵感。因此, 艺术设计在渗入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审美判断。目前, 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审美被呈现为三层:

第一层是物质基础, 审美通过产品的流通与艺术的设计, 让其找到可以承载其发展的物质实体;

第二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程序层次, 即是艺术品以其特有的功能实体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每个程序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第三层是人们的审美接受与传播, 艺术品直接作用在人们的精神世界, 通过特殊媒介传播并交织, 形成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符号体系, 这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影响力。

在对艺术进行审美批判时, 如果一些艺术设计师没有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审美状态进行主观性的评判, 就不能够超越生活中那些垃圾信息的束缚。因此, 每一位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深入生活, 寻找生活需求点, 但也要保证远离生活, 同普通审美拉开一定距离, 这样可以看清楚我们真正想要的审美现状, 从而让设计品为人们带去实质性的引导与启发。

例如, Francesco Cappuccio在进行设计时, 会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 从中找到一种富有现代化气息的“简约主义”, 这也是他寻求的一种设计理念。将简约运用到生活中, 同时还需要保证其高水准的艺术价值与审美品味, 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艺术设计师是一个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无所不在的“能人”, 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住最前沿的艺术讯息, 在第一时间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转化成为一种特殊的设计能量, 并在艺术品中全面体现。对于一些有责任意识的设计师来讲, 将高雅的审美角度与质朴的实用价值贯穿到艺术品中, 是一种最为基础的要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需要艺术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去审视、去批判属于自己的视觉环境, 尤其是那种依靠高端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制作工艺建立起来的拥有特殊意义的人造视觉环境。

三、艺术审美批判是一种特殊的设计立场

目前, 艺术设计及其艺术产品已经渐渐走向消费市场, 在传播媒介的作用下还成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 让人们能够更为快捷的地选取。鉴于此, 每一位艺术设计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艺术审美批判是至关重要的。在艺术设计中,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 都是贯穿艺术设计理念的实体, 而且在现如今的文化、商业等场合, 艺术设计也会贯穿始终, 艺术设计者必须要牢记此点。

艺术设计市场已经逐渐变得开放, 这需要设计师们拥有一颗开放的心, 这种开放的心既包含着对各个层次的审美包容, 也包含着对不同文化领域中艺术作品的理解方向。但是不管怎样, 保持着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审美批判是绝不能改变的, 因为无论是什么艺术主题, 采用什么艺术形式, 最后形成的艺术品一定都会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生活中, 仔细观察人们给予艺术品的真实反映, 不断反省在设计传递过程中的审美信息, 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设计能力, 保证对生活艺术设计的审美批判, 这是每一个负责人的艺术设计师的基本立场。

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 对艺术审进行批判与对艺术设计进行审美反思, 推动着自身不断地思考生活, 提高审美认识, 加深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与理解, 从而获得更为深厚的艺术审美经验, 让审美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让自身的生活更加艺术化、审美化。在现代生活中, 艺术设计是人们对于更高一层生活的追求, 每个人都需要独特的审美意识, 从而生活中能够发现更多更美的事物, 实现“艺术”更为广阔的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 “艺术”一词被放置在理性秩序的范畴之内进行清理。这让学术界开始对艺术的本体展开系统研究, 但是不可避免地让“艺术”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分离开来。最近几十年, 艺术设计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不断影响着人们自身的审美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部分艺术设计失去原有的美学标准, 鉴于此, 需要从艺术本体的角度以及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 对艺术设计进行审美反思。文章将会系统的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审美批判以及艺术设计审美反思进行分析与描述, 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日常生活,艺术审美批判,艺术设计,审美反思

参考文献

[1]于宵.浅析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J].作家杂质, 2010.

服装设计的艺术美 篇10

关键词:瓦当;艺术设计

瓦当,是指那些位于屋顶瓦片底层,具有保护房屋掾头不受自然界风雨侵袭功能的底层瓦。这些瓦片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西周时期开始,人们就又赋予了它们提升建筑整体美感的审美功能。通过研究瓦当艺术的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的审美情趣、艺术造诣、时代文化特点等。更加重要的是,瓦当艺术在当代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艺术设计中的很多环节都涉及到瓦当的艺术形式、纹饰变体。充分了解瓦当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自身的设计,给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沉淀着时代沧桑的感以及古今冲撞质感的独特韵味。

一、瓦当艺术的兴衰

想要了解瓦当文化在现代艺术的应用,我们首先要彻底了解瓦当艺术本身。瓦当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折射出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文化氛围以及时代特征。瓦当产生于西周。这时候的瓦当多为半圆形,瓦片形状单一,一般都是没有过多雕饰的平面瓦体,其上描绘的图案也大多是简单古朴的图形,图形种类也很单一,与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雕饰十分相似。

秦汉时期是瓦当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不仅在形态上有了丰富的变化,而且在艺术造诣上也达到了顶峰。首先,在形态上,圆瓦片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单一的半圆瓦当形态,同时瓦当上边轮也开始出现。由于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特点,不同地区的瓦当上纹饰也有着各自的地域特点。因此根据瓦当上不同图形也可以推测房屋建筑所属的地点、国别。汉朝时期随着大一统文化的兴盛,瓦当文化也十分繁荣。这时候除了图形纹饰十分流行,另一种形式的纹饰也开始大规模流行起来——文字瓦当。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瓦当上文字使用的不是当时所流行的汉隶,而是具有“复古”特点的秦朝篆字。这也是当时汉朝古朴治国休养生息的政治观念的表现之一。尽管汉时期以动物纹、祥云纹为代表的图案纹饰不再独领风骚,但是这一时期出现的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守护神的“四神瓦当”却仍然是瓦当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守护神兽有时合为一体,有时分镇四方,是汉朝先民祈求家宅平安古朴愿望的直接体现。

魏晋隋唐时期,尽管国家实力不断强盛,但是瓦当这种艺术形式却只是沿袭旧制,鲜有创新。除魏晋时期由于佛教的不断引入,直接导致了莲花纹的产生之外,其他情况下,不断进步的只有瓦当纹饰的精美程度。但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能算是制作工艺和绘画技术的进步创新,不能算是瓦当艺术的进步。因此可见,瓦当这种艺术形式在这里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宋元明清四朝更是如此。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出现了琉璃瓦当。并且由于王权不断加强,宫殿建筑中不断出现的龙纹瓦当也风靡一时。但是毕竟琉璃制作困难,龙纹也不是寻常百姓可用的纹饰,加之民间的墙雕艺术不断兴盛,瓦当这种艺术形式不得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二、瓦当与环境

瓦当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不仅因为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因为它背后承载着的文化因素。瓦当这种艺术形式是时代文化的代表,所以瓦当艺术与环境的关系也可以被称为时代背景、时代文化与周遭环境的关系。

首先,瓦当文化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从瓦当纹饰上看,无论是“祥云纹”、“四神纹”还是“动物纹”、“文字纹”,这些变化多样的纹饰都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神灵,趋利避害的特点。至于后期出现的龙纹等,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崇拜特点。“中国龙”的形象是中国特有的,现在也成了中国在世界的代表图像之一。这些图像在瓦当上的出现,深切体现出了瓦当文化的民族性。

同时,瓦当文化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长幼关系。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帝王用以控制国民、稳定统治的手段。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长幼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这在瓦当文化中也有强烈的体现。比如在西汉时出现的文字瓦当上,就有许多表现伦理观念,表现“忠”、“孝”、“节”、“义”等传统精神的文字图像。这些文字大多是“道德顺序”“光耀宇宙”一类表现建筑主人忠君爱国,高风亮节,追求高洁品质的。这也是瓦当文化体现传统伦理观的表现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瓦当这种艺术形式与文化、人文环境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的。

三、瓦当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变体

艺术的传承如潺潺河流,入海的水流里一定带着源头浮游生物。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也可以在当代的艺术形式中看到古代先民的审美与智慧。这在瓦当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首先,从图案来讲,现代艺术形式中可以多运用瓦当纹饰作为装饰。瓦当纹饰一般都是表现古人情操,寄托着古人吉祥祈愿的。“祥云纹”代表着吉利长寿,“四兽纹”代表着平安正义,“动物纹”体现了高尚情操,“莲花纹”则表现出佛家特有的超然物外的智慧。这些都可以被我们运用在现代艺术中,不仅可以借此加强作品的思想性,更能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多灵活运用瓦当纹饰,把传统的纹饰进行大胆创新,这样在作品中则能制造出古典与现代的交流碰撞,使人耳目一新。既表现了古代东方的神秘,也能融入现代人独特的审美和思维跳跃性。所谓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让人呆板遵守的。只有能够不断创新发展的传统才有存留下来的必要。瓦当这种艺术形式尽管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了,但是它的艺术表现张力和表现手法仍然值得我们再三借鉴并大胆创新。

结语:在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历史中,瓦顶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瓦当的出现是瓦顶时代繁盛的标志。而瓦当艺术的产生则充分表现出了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表现了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尽管瓦当这种艺术形式如今已不复存在,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仍然流淌在现代艺术创作的血液里,对我们的作品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艺术创作和设计中,如果能灵活运用瓦当纹饰,那么我们的创作范围一定会更广阔,我们的创作思路会更开阔,创作成品也一定会更容易被人接受。

服装设计的艺术美 篇11

一、服装面料再造的作用

服装设计是以面料为材料, 以人体为骨架的雕塑艺术。服装的设计思想是通过服装面料来体现的, 面料风格是服装设计的基调, 它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服装面料艺术再造改变了服装的造型、丰富了服装材料的设计、调和了服装色彩的设计。传统的服装设计款式单一, 色彩的搭配、面料的对比设计也很单调, 缺乏一定的视觉美感。

服装面料再造艺术分为拥有肌理再造和纤维再造两大种类, 拥有肌理、结构、色彩的材料, 再通过折叠、撕扯、披挂等等多种处理技法, 加入绘画风、建筑风、中国传统文化风、现代主义思潮等等不同的灵感来源, 通过空间效果将服装完美的展现出现。服装面料再造能促使设计师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去思考, 把握艺术的美感, 而不仅仅是一个单调缺乏美感的设计。

在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 服装面料再造需要找到适应该种面料的性能与特征, 在特点与性能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的设计, 进行一些平面或立体处理, 通过二次印染, 添加多种工艺手段来创新设计。比如刺绣、贴花等表现形式, 这些艺术手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设计方式, 弥补服装第一次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通过采用抽褶、镂空等不同的手法丰富了服装的造型, 使简单的服装造型表现出了自身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设计师应该清晰的认识面料的特点与性能, 了解感受面料, 在合适的时间, 运用合适的方式融入设计的过程中, 使面料发挥到最大的性能。

同时, 在面料的选择上也, 要根据不同的服装设计要求来进行选择, 不同的面料给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通常情况下, 质地细密、光滑的面料在色泽上的表现力会更强, 给人的感觉会更加的艳丽, 明亮度更高, 会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 搭配上这种鲜艳亮丽颜色的服装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不仅提升了服装的气质, 也提升了人的气质。

相反, 质地很粗糙、稀疏的面料给人的感觉会差一些, 明度会更加的贴近面料的本色, 纯度偏低, 这样的色彩搭配上合适的服装会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这也是另一种面料再造艺术的美。所以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根据面料本身的材质来进行恰当的二次再造, 才能在色彩搭配上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色彩达到和谐统一。

二、服装面料再造中的整体与局部处理

服装面料再造艺术可应用在服装设计的局部, 也可应用的服装设计的整体中。局部应用包括应用在服装的边缘以及中心两个部位。边缘部分的应用包括应用在服装的袖口、下摆、口袋、领口等位置。通过以不同的宽度、窄度、不同的比例以及线条来增强服装的轮廓感。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褶群, 裙摆部分就是通过连续的褶线表现, 运用大波浪的面料来强调边缘部分。袖口、领口以运用刺绣, 贴花、金属铆钉等手段, 在口袋上应用线条手法使服装看起来更加精致, 打造出了一种不一样的设计效果。中心部位的应用包括在胸部、腰部、背部以及腹部等等。在中心部位的应用艺术手段, 立体感更强烈, 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 个性更加鲜明。服装的背部通过平面设计来进行装饰, 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大部分衣服在背部都会有一些平面的图画、刺绣、贴花等等, 给服装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整体运用可以表现出服装统一的艺术效果, 将局部应用联系起来, 做呼应处理。服装的整体运用可以采用压花、压皱等技术手法进行处理, 或者通过对服装面料拼接不同颜色面料的编织组合等进行处理, 通过不同质感的线、花边等通过编的手段, 交错、连续对比, 增加了服装的视觉效果。这些应用不仅改变了面料原来本有的外观, 使面料在肌理、性能以及质感方面具备了创新色彩, 同时增加了服装的立体感以及律动感, 使服装更加具有个性特征, 新特征、新风格的表现力也随之提升, 简单、大气也不失气质。这些以及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服装更能够适应现代人大众且具有个性特征的审美需求。

三、结语

服装面料再造作为一种新的服装艺术, 能够把现代夸张、变形的艺术形式融入服装设计, 为服装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设计空间。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下, 人们的服装审美需求也不断提升, 传统服装设计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对服装面料进行再造设计可以拓展服装设计的思路, 成为了设计人员追求的新目标。本文主要针对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再造艺术,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廷菊.服装工作室与企业项目合作教学的探讨[J].艺术科技, 2016 (09) .

[2]李菊.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艺术科技, 2016 (09) .

[3]诸燕亚.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 2016 (09) .

[4]王晓莹.关于服装设计训练课程教学实践的范例及分析[J].大众文艺, 2016 (19) .

上一篇:开启尘封的记忆下一篇:纳米硫酸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