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

2024-08-04

党外知识分子(精选8篇)

党外知识分子 篇1

一、加强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不仅人数众多, 而且知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 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外知识分子离退休后, 仍然是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稳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2.有利于推进高校民主建设进程。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 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 一些有影响力的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以老同志代表的身份, 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优势, 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到高校的民主建设和权力监督中, 促使高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 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民主建设。

3.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加强与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与联系, 掌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 了解他们的需求, 为他们提供发挥余热的平台, 有利于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人才支持;下大力气团结党外知识分子, 凝聚人心,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有利于营造安定团结的校园氛围。做好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可以将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拥有的内在优势转化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不竭动力, 为高校的和谐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二、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中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真正理解统战工作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没有认识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对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缺乏全面理解, 给高校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有的高校没有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离退休知识分子, 甚至没有把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工作的对象。对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没有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对他们的作用, 思想上不够重视, 没有注意发挥高学历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2.统战工作内容和形式存在不足。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在离退休后有很多人还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部分高校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制度化和系统化学习, 即使有组织的学习也存在着次数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个别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认同等方面存在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虽然数量众多, 专业跨度很大, 但其教学科研活动比较自由, 无论政治学习上还是业务探讨上, 相互间有组织的对口联系和交流研讨活动都相对不够丰富。

3.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各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不完备, 没有针对他们专门制定出台参加会议和阅读文件等制度。由于各高校统战工作基础不同, 工作制度的落实也不是很平衡, 有些党政领导对党外知识分子联系交友制度没有足够重视, 党外知识分子离退休后, 便对他们不闻不问, 更谈不上交流谈心。 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不开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目前高校统战方面的工作比较分散, 各个部门之间没有依据统战的工作对象和方法开展紧密合作。高校对部门领导的考核中也少有涉及统战工作的相关内容。学校各部门没有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能, 本着全校一盘棋的思想, 切实做好统战工作。特别是离退休工作部门, 在注意发挥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正能量的过程中, 没有运用统战工作方法, 把工作做细做实。

4.统战工作信息化水平不足。第一, 统战网络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各高校统战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统战工作网站, 但网站内容尚不健全, 大部分都是统战工作领导的相关信息和中央精神的上传下达, 没有专门针对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开设专栏, 宣传他们继续发挥余热的风采, 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平台。第二, 统战网站维护不够及时。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网站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着“重创建轻维护”等问题, 信息更新不够及时, 没有将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求真务实的精神传播出去, 缺乏与老知识分子的交流, 影响了统战宣传的实效性。

三、解决对策

1.提高对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认识。各级领导要认识到,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根本任务, 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应该加以重视。高校领导应当对照学校统战工作, 梳理工作思路, 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使统战工作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要注意发挥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智力优势, 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老年人才库,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方面做出贡献。

2.加强统战工作内容和形式扩展。高校的各级统战组织要及时了解、准确把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 排除错误倾向对他们的干扰和影响, 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对待各种思想问题, 把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 使他们能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可操作性。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在学习、参政议政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方面, 与在职党外知识知识分子比较, 相对处于松散状态。由统战部门独力组织这部分群体的活动, 肯定是事倍功半。可以尝试“新人服务老人” 等形式, 加快建立相应的机制, 把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组织起来, 为他们提供学习活动、参加社会活动的平台和载体。

3.健全完善统战工作运行机制。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最根本的保障, 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高校应当通过完善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和征询意见制度, 完善谈心交友和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言献策制度来充实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机制, 使统战工作更加制度化, 提高工作成效。高校的统战工作相关部门应建立联系和交流, 使统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高效解决。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统一战线的最新理论和政策, 科研部门应当主动为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和科研条件上创造有利条件。 离退休工作部门在服务管理中应当区分服务对象的特点, 对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并搭建有益的平台。

4.加强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开设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专栏。 高校的统战工作网站, 除开辟统战要闻专栏、统战工作专栏和统战建言献策等专栏, 还要照顾到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这一群体, 帮助他们了解统战最新的信息, 丰富统战知识理论, 开阔统战视野。在网站建设上, 无论文字、图片排列, 还是页面设计和文字排版都要根据到老年知识分子的特点加以特殊设计, 以增强网站的实效性。 加大统战工作的宣传。为发挥网络积极的舆论导向功能, 在高校统战网站的专家解读专栏中, 邀请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高校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 保证高校统战网络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加大对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的宣传力度。发挥他们影响范围广、号召力度大、凝聚力量强的作用。借助网站积极宣传他们的社交联谊活动和学术论坛活动等, 扩大高校统战工作影响力。

四、结语

做好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既是全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 也是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需要。在国家全力开展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 要充分发挥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的智力优势和社会影响优势, 准确把握高校统战工作日益复杂的环境, 引导他们继续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发挥余热。

摘要: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对象, 而高校离退休人员中, 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且作用和影响较大, 是振兴高等教育事业、传承多元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做好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之一。基于此, 就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晔.关于高校统战工作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0.

[2]汪建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9.

党外知识分子 篇2

1.党外知识分子的涵义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知识分子。

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约占知识分子总数的60%。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的定义是:“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2.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主要对象

生活和工作在本地区本单位的党外高中级知识分子,特别是各界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人士,如: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有关团体和其他部门中的党外知识分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及归国留学人员、新社会阶层中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等。

其职称要求:一般应是大专院校讲师以上,科研单位助理研究员以上,工矿企业工程师以上,医院主治医师以上,以及相当于上述职务、职称的其他党外知识分子。

3.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之所以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因为::党外知识分子历来就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其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广大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同时仍作为统一战线成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工人、农民共同构成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

党外知识分子 篇3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融合期;心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一大批高校实行了合并重组。作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外知识分子堪称影响校园舆论的重要思想源,凝聚他们的人心和力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是统战工作为实现学校实质性融合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阐述了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合并重组的看法和态度、他们的组织保障和归属感特点以及对合并重组的态度的影响,以期为统战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抽取了某合并重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321人,男152人,女169人。

2.研究工具。教职员工对高校合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三个因子:领导与管理、个人利益和学校形象;高校教师组织归属感问卷,分两个因子:组织归属感和职业归属感;高校教师保障问卷,分两个因子:组织工作保障和组织生活保障。以上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方法。问卷采用Likert5点量表法记分,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0.0处理。

二、研究结果

1.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合并满意度及组织保障和归属感研究结果。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合并的总体满意度为3.83±0.77,倾向于比较满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而且三个因子得分也显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和岗位性质差异,无显著的年龄差异和职称差异。

2.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组织保障和归属感对合并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研究显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合并的总体满意度及领导与管理、个人利益和学校形象与组织归属感、职业归属感、组织工作保障和组织生活保障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工作保障和组织归属感及职称对合并满意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合并满意度的解释为39.9%,即组织工作保障和组织归属感越强,职称越低,对高校合并总体满意度越高。

三、讨论

1.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合并的满意度及组织保障和归属感分析。研究显示,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合并倾向于比较满意,对于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工作目标的实施情况及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都比较满意;对于个人的收入、发展前景等满意度一般。由此可见,党外知识分子的态度是比较客观真实的,一方面,他们对“高校合并重组”的改革是接受、持肯定态度的;另一方面,他们对合并后个人的收入、发展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合并总体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历差异和岗位性质差异。男性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合并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女性,三个因子得分也显著高于女性。这和性别特点有关,男性成就事业的动机更强,学校的合并重组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施展宏图的一个机会;而女性更喜欢稳定的职业生活,由于对原有的学校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感,学校的变动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感,使得他们对未来产生迷茫和担忧。博士(后)学历组和科研人员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其它学历、岗位性质的教职工,这与合并重组对不同处室单位、不同层次人员的影响不同有关:学历越高,竞争力越强,受到的影响越小;科研人员较少涉及到权力分配和利益调整,受到的影响也较小。从年龄上看,处于两头的党外知识分子,对各因素评价较高,年龄较大的党外知识分子,通常个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合并对他们影响不大;而年龄较小的党外知识分子,与原来的学校感情不深,更容易接受合并;对于36~50岁的中间年龄组,各方面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无论是职称的评聘还是职务的提升,都面临更大的竞争,对合并的满意度较其他年龄组低。

2.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合并满意度与组织保障和归属感的关系分析。研究显示,学校给党外知识分子提供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生活等方面的支持、关心和帮助越多,他们对合并的满意度及合并后学校各方面的认可程度越高;党外知识分子对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认同和投入越多,越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所涉及的各项责任和义务,越能从大局考虑,理解和认可学校各方面的调整。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工作保障和组织归属感及职称是合并满意度的有效预测变量。这提示,学校要给教职工提供工作上的保障,在管理和服务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升他们的组织归属感,尤其要知人善用,恰当安排使用好高层次、高职称的人才,激发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融合的进程。

对新合并重组的高校而言,党外知识分子对学校“合心、合力、合拍”的凝聚力的形成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是高校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此,统战工作要发挥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和化解矛盾的优势,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对待调整过程中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得失,增进团结和共识,维护学校的发展和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强.合并高校教职工合并满意度及其对组织承诺影响的实证分析[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2]陈智尧.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情况分析——以广州大学为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43-46.

党外知识分子 篇4

一、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统战工作的针对群体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充分调动高校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推动高校的统战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 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发展中能否发挥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作用,与他们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他们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将会对学校甚至党的教育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渠道,缺少比较稳定的机制。中共党员的政治学习不仅有其自觉行为,更有组织生活的制度保证,而党外知识分子则从根本上讲主要依赖于自觉行为。为此,学校党委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和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我党的教育方针。

(二) 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发他们参政议政的“添加剂”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有广博的学识、高昂的工作热情,但由于“党与非党”之间区别的存在,他们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往往显得相对淡漠一些。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观上受自身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追求的限制;二是客观上我党的民主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他们缺乏更高的政治热情。为此,要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就必须在进一步完善民主机制和统战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阐释我党对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民主政治建设贡献力量。

(三) 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促进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

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除小部分成员已经加入各民主党派外,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却缺乏政治归属,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他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热情。为此,学校党委及其统战部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确立政治归属,激发其个人发展。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党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人士加入党组织,为学校党组织增添新生力量,推进学校的党建工作;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民主党派推荐人选,促进高校中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

二、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从构成上看包括三个方面,即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和归侨归国人员。一般来说,对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学校党委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沟通与协商,发挥民主党派在学校重大事务的参政议政作用。对无党派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的政治需求,积极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发展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其他民主党派,发挥他们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对归侨归国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应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传达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他们在学术前沿、海外联系中的积极作用。对海内外校友,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争取他们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贡献。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一)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进和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

1. 运用科学的理论说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建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

组织并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学习统战理论和政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信心,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媒技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通过学校各种媒体向党外知识分子报道学校统战工作动态、介绍学校统战工作取得的成绩、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教学科研等工作,宣传党外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和经验,使他们都来关心、支持学校统战工作,广泛参与学校的大政方针、重要会议、座谈交流等活动。

3. 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高校对于党外知识分子的凝聚力。

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情感投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工作上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在生活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不断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对学校的情感。

(二) 要建立“统战之家”,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活动,缺乏双向的、充满人情味的单向性的统战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统战工作中传统的形势通报会、针对某一问题而召开的座谈会等,尽管在统战工作中是必要的,但往往流于形式,学校统战部门并不能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统战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寓于日常的学术交流或文体活动之中。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起“统战之家”,为党外知识分子的活动提供固定的场所。

(三) 要积极地开展横向交流,在调研活动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近年来,各高校都通过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外出参观、交流的形式,调动其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要使这种活动取得实效,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的放矢,其根本要求是必须把参观与调研结合起来,避免把活动当作一次旅游来对待。为此,统战部门在组织活动上要精心安排,使每一次活动能取得实质性的收益,要么能从其他院校获取工作经验,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如何发挥应有作用;要么能就某一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既交流思想又能促进学校建设。

(四)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统战工作交流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沟通与协调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西方能够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我们也可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政策,并且通过网络bbs、e-mail等工具与党外知识分子进行网上谈心交友。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沟通渠道,网上与他们进行的个体交谈往往更能把握知识分子深层次的思想状况,更加有助于消除疑虑、化解矛盾,引导他们正确认清形势,将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上来,理解、支持改革开放,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近年来,高校利用校园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因此,要积极鼓励党外知识分子加入统战交流平台,畅所欲言。对党外知识分子提出的疑问、合理要求,统战部门应给予及时回复、解决,切实存在困难的,应予以耐心解释,必要时要请学校领导或党委协助解决,决不能敷衍了事。对党外知识分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整理,送交学校党委,供党委决策时参考。

(五) 创新统战工作对象参政议政的方式方法,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高校汇集了大批非党专家学者,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和完善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上,注意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时代脉搏,研究新情况,找准切入点,提出新思路,不断创新统战工作对象参政议政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营造民主氛围,重视对统战工作对象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学校的重大举措如人事、管理、教学、后勤等方面的改革,应该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献言献策、参政议政的作用。除各种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及协商对话制度外,请非党专家学者就学校某些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支持他们多提议案,提好议案。在参政议政中把个人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学校、国家的繁荣发展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全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充分调动这一知识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增添新的力量。

摘要: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 是激发他们参政议政的“添加剂”, 有利于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促进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 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要建立“统战之家”, 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要积极地开展横向交流, 在调研活动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 建立统战工作交流平台。同时, 高校党委的统战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充分调动这一知识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增添新的力量。

关键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平.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几点建议[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0, (1) .

[2]王亚萍.做好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J].高校理论战线, 2005, (12) .

全县党外知识分子调研报告 篇5

中共灵台县委统战部

关于全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委统战部:

根据市委统战部《关于报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总结的通知》精神,我县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调研,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对今后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形成了一些浅见和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现状

按照有关党外知识分子的口径统计,我县现有党外知识分子 人,相对集中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广电等系统和单位,总人数 多人,占全县知识分子总数的 %。其中,卫生系统 人;教育系统 人;科技系统 人;文化系统 人;广电系统 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的 人,占 %;41—50岁的人,占 %。50岁以上的 人,占 %。

从学历及职称层次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 人,占 %;中专学历 人,占 %。从实职安排及政治安排等情况。全县党外知识分子中,县处级干部 人;副科级以上 人,其中正科级4人。目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中,共有党外人士80名,县级以上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76名。

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特征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队伍不断壮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科教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在人口中的比率不断增大,总量不断增多,队伍不断增大。从近些年来的发展态势看,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仅反映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学历层次越来越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年轻化的趋势比较明显。随着我县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大和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将会不断壮大。

2.构成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党外知识分子的构成也呈多元化态势。过去,党外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等几家单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外知识分子进入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各种中介组织,出现了一大批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家。

3.作用日益显现。现在的党外知识分子已不是单纯的拿教鞭、穿白大褂,教书、看病、做研究的知识群体,有的已走向经济主战场,有的走向社会各领域,成为政治精英和社

会名流,对民众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因此,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将日益显现。

4.政治诉求增强。党外人士普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具有较深造诣或较大影响,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一定活动能力,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他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务活动,越来越多地愿意为灵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全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各级对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形成了共识。树立了“人才强县”战略思想,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教育、培养和使用党外知识分子,基本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重用、生活上照顾,加强了对优秀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推进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我们始终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为搞好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健全完善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及“一把手”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制度以及抓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责任制四项制度,会同县纪委、组织部、人事、财政、教育、卫生、政法系统等相关单位,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通报相关情况,研究解决党外知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坚持每名县级领导分口联系5名党外知识分子,加强经常性培养及联系。采取召

开座谈会、印发简报、邀请列席县委、县政府重大工作会议、考核检查县委重点工作等形式,通报情况,有效保障了党外知识分子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列入党委责任目标考核,并把工作安排和待遇落实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高度重视并逐级负责,责任清晰,推动有力的工作机制及责任体系。

2.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增强工作凝聚力。一是建立了党委、政府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机制。建立了县委常委与党外知识分子交朋友制度、谈心制度。目前,我县9名县委常委,都联系了1—2名党外代表人士。政府各职能部门主动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每年都邀请部分代表人士参加本单位工作评议,征求意见建议。聘请党外知识分子担任特约监督员和行风评议员,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有效促进了工作开展。二是建立了参政议政成果转化机制。党外知识分子有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参政议政水平高,议政成效明显。为此,我们积极为他们参政议政搭建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参政议政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了调研成果资料库。近年来,我县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政议政,在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提交的建议、提案达100多件,大部分都得到了落实办理。三是建立了激励机制。制定党外知识分子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每年都评选表彰了一批先进科技工作者,充分调动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积极性,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聚集了力量。

3.抓好培训,提升素质,强化工作执行力。针对党外知识分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工学冲突严重的现实

状况,我们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寓教于乐的培训模式,着力强化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坚持每年都至少举办1期党外人士培训班,加强对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以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各类知识的培训,近三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党外人士770多人(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先后推荐120多人(次)参加了省、市、县各级组织的调训及赴外考察培训,三年内人均参加县级以上组织的调训或赴外培训一次以上,有效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为履职尽责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有计划地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充实到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以及乡镇及县直部门领导岗位及关键工作岗位上,初步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2006年县乡换届中,对于县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中的2名非党副职领导,按照省、市要求继续提名,保障了合理的配备结构。同时,加大了县管党外干部的选拔配备力度,全县累计新提拔非党干部24名,占新提拔干部总数7.2%,比上届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09年,采取党组织推荐、民主推荐,集中考试、组织考察的“双推双考”方式,推荐储备非党后备干部34名,占新入库后备干部总数的14.9%,2010年已提拔任职7人。目前,全县有副科以上党外干部53人,占副科级以上干部总数的6.6%;县人大、政协各有1名党外副职领导,有4个乡镇配备了非党副乡镇长等实职,另有47名党外干部在政府工作部门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

4.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高工作影响力。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结合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关

于建立健全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长效机制的意见》,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努力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坚持以“组织一次全县重点工作观摩、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完成一篇高质量调研报告、提一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举办一次联谊活动、开展一次下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灵台发展。近年来,党外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构建和谐社会、培育主导产业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完成了《灵台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灵台县果产业发展调研》和《灵台高中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等6个专题调研,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40多条,为县委和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激发了党外知识分子与党的各级组织“同心同向同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也进一步提升了工作影响力。譬如:去年,民革灵台支部开展了“民革服务促和谐,送医下乡暖人心”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党派内部8名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下乡服务队”,先后深入百里、蒲窝等偏远乡镇开展义诊和生殖保健知识咨询活动。并通过网络媒体,联系山东烟台维佳建筑设计公司,为我县官村小学捐助了价值2.5万元的图书和教学器材。民盟灵台支部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了“送教下乡”和“调研助推发展行动”,积极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问题及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全社会尚未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缺乏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对党外知识分子先进事迹的报道较少,党外知识分子不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同党外同志思想交流少,生活困难过问少,工作委以重任少;爱才惜才意识比较淡薄,缺乏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理念。二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党委领导、统战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局面。三是培训机制不够健全。有的单位培训机制不健全,年初无计划,形式单一。四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党外知识分子只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惟技术为本,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的只关心与己有关的事,缺少与周围的交往,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个别的看高自己,低估他人;有的在处理各种关系时不够成熟。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1、加强领导,创新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建议在县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臵,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要加强党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各部

门参加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导机制,形成全县重视党外人士工作的良好局面。

2、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建议成立颍上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进一步改进我县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党和政府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联系。联谊会的成立将为开展我县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搭建有效载体,为党外知识分子更多的了解政策、倾听心声、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搭建平台。同时,在我县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系统,设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

3、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发挥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的作用,把党外知识分子培训工作列入每年年初的工作计划。根据业务专长及工作需要,分批、分层次地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县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推荐德才兼备,有参政能力的党外优秀人才,选送到市、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培养深造,以不断提高他们参政议政水平。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要宣传人才政策。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手段,大力宣传县委的“人才强县”战略,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使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和统战理论深入人心,促进全社会人才工作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二要宣传经验做法。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各单位重视抓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经验做法,给予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和表彰,促使我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上新的台阶。三要宣传先进典型。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党外知识分子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对象,扩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努力工作;要宣传表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和社会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和事,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

5、着力培养,增长才干。要搭建参政议政的政治舞台。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引导,组织他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积极性,鼓励他们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意见,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服务;重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代表性人士的政治安排和政府部门的实职安排工作。

6、关心生活,体贴照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经常问寒问暖,体现党组织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关心照顾,经常开展谈心活动,问寒问暖。密切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畅通与他们的对话交流的渠道,倾听他们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建议在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交友制度,密切联系,增进感情,促进工作。要尽力帮助解决党外知识分子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2012年4月6日

主题词:统一战线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情况报告

抄 报:县委

中共灵台县委统战部 2012年4月6日印

走进党外干部“中央党校” 篇6

这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12年春季学期的一堂课,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正在台上授课。

叶小文讲到自己在2005年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时,应邀到美国洛杉矶水晶大教堂参加该教堂创立5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经历。

当时主办方只给了叶小文8分钟时间,如果用中文演讲,意味着要损失一半时间翻译。4分钟够讲什么?叶小文精通俄语,却不懂英语。他当机立断,在去往美国的飞机上,向北外老师学习演讲稿的英语发音。这现学现用的第一次英文演讲后来在美国引起了热烈反响。第二年,叶小文便促成了 “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洛杉矶、亚特兰大、纽约等地开展,使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宗教自由有了真实的认识。

生动的案例,加上丰富的旁征博引,叶小文这堂主题为《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的课,得到了学员们的一次次掌声。课后,他故作严肃地说“下课”,引来台下一阵会意的笑声。

这是中央发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第一个学期。

2月24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学习贯彻中共中央这个意见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4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指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4号文件中规定,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叶小文认为此举是“破天荒的”。他说,4号文件出台,给社会主义学院定了“名分”。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1956年成立,当年由毛泽东命名、周恩来筹办,后经邓小平题写校名,江泽民定校风,被媒体称为党外干部的“中央党校”。

而在中共中央上述意见文件中这样定义: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所党外干部的“中央党校”究竟如何运作?党外干部在此又如何学习?

从画名片开始

3月1日下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301教室里,学员胡文杰正拿着一叠纸对着台下比比画画。一张纸上,画着一条龙舟,龙舟之上有14支桨。胡文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14支桨代表14位组员,他们同舟同济,因此小组命名为“同济号”。

这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27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入学前的一课。3月份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27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学习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月的21个学习日内,学员们将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但在此之前,他们先要历经一场“破冰之旅”,这也是第一课的课名。顾名思义,这节课要起到消除学员之间、师生之间陌生感,增进互相了解的作用。

课程开始,老师王建均给每位学员发了一张白纸。“要求每个人用这张纸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名片,要通过图画介绍名字、来自何方、性格、理想追求等等。”学员魏险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把大学生拓展训练的方法,直接引用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课堂上,让学员们感到分外新鲜。这些民主党派地方领导人,收起印制好的公务名片,自己动手作画。

为了增进组员间的团队精神,老师将55名学员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兼顾党派、性别和地域分布的多样性。学员们要通过讨论,为小组命名并形成口号,然后一起上台,向全班做组员简介。“不介紹自己,而是介绍自己的‘下家’,这样增进互相了解。”魏险峰说。“这样上这一堂课,好像已经相处了至少一个星期。”胡文杰说。

学员们颇为珍惜这特别的同窗之谊。魏险峰和胡文杰都来自河南,但此前二人并不认识。“平时都在地方工作,很少有这种机会,很难得,”魏险峰说,“叶小文书记说,到社院学习,就是跟大家交朋友。只有交朋友,才能凝聚力量。交朋友这事,要把级别、资历放到一边,靠做官大小不会有效果,要靠联谊。”

一堂民主选举课

学员们来自全国各地,为方便管理,需要产生班委负责班级日常工作。

魏险峰说:“基于过去的经验,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可能更容易让学员接受,更容易开展工作。” 为此,3月中旬的一天,班里进行了一次多党派参加的民主选举。

全班55名学员,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8个民主党派。按照要求,每个民主党派推举一名代表,参加班委选举。由于台盟只有一名学员,他放弃了选举资格。其余7个民主党派各自推举了一名代表。

另一个班委产生的渠道是小组。全班按照此前划分的小组,每个组推举一名代表,共4人。除此之外,班主任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再选出2人。这样,总共产生13名班委,这13人将成为班长候选人,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27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学员基本为各地民主党派的主要干部。“但干部的层次、跨度比较大,包括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这个班长怎么确定?人才本身素质要高,履历要比较全,能够服众,这是共识。”魏险峰介绍,通过评价个人综合实力,符合条件的有三四个人。

最终根据民主选举结果,魏险峰当选班长。他是政协洛阳市委员会副主席、民建洛阳市委副主委,同时还担任洛阳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当选为副班长的胡文杰是致公党郑州市直属支部召集人,也是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参加过河南省委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等多次干部培训的胡文杰说,这样的民主选举,在他学习的经历中还是第一次。

除班长副班长之外,13人组成班委还有具体分工,包括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学习委员、活动委员等。“但这和学校的班委又有所不同。每名班委虽有分工侧重,但具体事情落实到小组,以小组名义进行,由小组长主持。”

“这是一次集中和民主相结合的实践。”胡文杰说。

加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学习

“我参加很多次的学习,一般都有侧重点。比如浦东干部学院的学习,偏重于行政科学,” 胡文杰说,“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区别较大。”从培训班目前进行的课程来看,胡文杰所说的区别非常明显。

第一阶段的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课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改革等热点问题都有专门课程安排,还有“普京的政治理念与俄罗斯政治发展”等国际视野下的课程设计。

宏大课题基本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面对课程表,学员们心中不禁敲起了鼓。一位学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参加过不少其他形式的学习,“这些政策,以前学过多少遍了。”对学校会不会照本宣科,他不无担心。

后来的课程却让学员们有意外收获。

让胡文杰印象深刻的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峰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导论这堂课。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张峰在课上回顾了这一热点话题。

“大家对南方谈话很熟悉,但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仍然有一些是过去我们没听到过的。他把改革开放和当前的现状结合起来讲,比如提到邓小平当时讲的对贫富差距的看法,对教育问题的看法等,对体制改革的看法等。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现在大家认识到了。如果老师只讲高深的理论而不结合实际,这些内容就显得枯干。作为民主党派人士,我们见到党和政府的新政策的同时,一些社会现象也带给我们困惑。如何解惑?这些课程就启发了大家的思考。”胡文杰说。

学院方面也一直在对课程做改进。除了结合当下热点,在理论体系方面也随着中共中央精神与时俱进。“过去23号文件(即《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只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个教育,后来加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张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张峰说:“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成就,第三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走社会主义道路,其核心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制度都是空的。所以现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学习呼声很高。”

“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材,所以现在也在考虑做这方面的讲座,把制度方面重新梳理一遍。”张峰说。

加强多党合作的宣传

同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主体班,民主党进修班相当于培训班的“浓缩版”。

和培训班一样,进修班的课程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战理论和考察学习。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黄山市委主委张俊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和培训班大都以新主委构成不同,进修班都是“老人”,位置也重要一些。本期进修班有81名学员,来自27个省区市。

在来到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之前,张俊杰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一些疑惑。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解放初期,民主党派的成员在政府中占据了一些重要的位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后来听了课就明白了,这是由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建国之初组织的是联合政府,当时的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声望和水平较高,这一点不是今天的党外人士所能比的。另一方面,当时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领域,但对于知识分子为主的民主党派则不同,而且当时中共高级将领还需要应对战争环境,完成过渡时期,就需要做出改变。”张俊杰说。

“我们在民主党派工作了这么多年,本身就是搞实践的,对盟务工作很熟悉。来到社院学习,为的是把自己零碎的感悟系统化。中国太大,千差万别,也从来不缺例证,我们更需要系统的理论和创新的思维。”张俊杰告诉本刊记者,“加强政党理论的学习尤其是系统性和思考性的学习很有必要。中国各民主党派现在定位为参政党,可谓任重道远。要加强宣传,让大家懂得参政党是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参政党平台。”

参政党要向执政党学习

2007年,民盟安徽黄山市委盟员方利山写了一份题为《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刻不容缓》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这一建议推动促成了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黄山市成立。

这件事给了张俊杰信心。在他看来,民主党派今天大有可为。民主党派的研究者自身具备专业研究能力,至少可以在一些问题上发挥作用,写出有质量有分量的建议。

“老一辈民主党派主要是在高层进行政治协商,经过这么多年,今天人才大量向执政党集中,执政党的阅历眼光已经远远超过参政党。民主党派如果没有一点真知灼见,怎么说出自己的观点呢?所以科学决策对民主党派的成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俊杰说。

致公党锦州市委副主委张志彬是民主党派培训班的学员,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参政党要向执政党学习,执政党的能力远远超过参政党,说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没听说过。”

魏险峰说:“当下的腐败问题、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问题、局部和整体互相争利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困惑。通过学习,对国家的理论和政策有系统的了解,知道中共中央如何有步骤有计划地思考,这对我们理性看待一些问题很重要。以前,因为信息不对称,一些政策已经出来了,但我们还不知道,就可能被一些东西所误导。”

了解全局,对于学员们准确把握当下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方向无疑有很大帮助,这是许多学员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达的共识。

魏险峰说:“学习不仅仅是理论学习,也是对我国行政事务运作过程的学习。这对将来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相比理念,更重要的是按照实际的环境解决问题。这次学习更加深了我的认识,中国的物质文明已经提高到一个程度,解决中国的问题要不断更新思路。”

刍议高校党外干部管理科学化 篇7

一、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的重要意义

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亲密战友, 是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推动力量。高校作为党外干部的聚集地和培养选拔基地, 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是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高校是党外干部相对集中的地方, 充分发挥和正确使用党外干部, 促进党外干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需要, 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需要, 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需要。

(二) 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高校党外干部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代表, 具有联系广泛、社会影响力强的特点, 他们工作、生活、学习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之中, 与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密切的联系。他们熟悉和了解党外知识分子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态度、意见和看法, 掌握党外知识分子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是党委联系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有效桥梁和纽带。高校党外干部既是上情下达的介质, 又是下情上达的渠道, 能够使党委及时了解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能够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充分吸收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更加体现社情民意, 真正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推动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 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高校党外干部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作用突出的高校党外干部队伍, 既是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需要, 更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外干部素质高、学历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 多数是本行业和本领域的专家和翘楚, 把握本学科本领域研究的前沿, 在专业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他们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以其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能够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外干部的优势和特点, 团结各方力量, 共同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二、高校党外干部管理的现状与高校党外干部的特点

了解高校党外干部管理现状, 掌握高校党外干部特点, 是形成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机制的前提, 是增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一) 高校党外干部管理的现状

高校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 培养、选拔和使用党外干部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党委认真贯彻和实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 高度重视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但是, 由于党外干部培养是一项涉及高校党委、组织部和统战部相互配合与协调的复杂工程, 因此, 高校对于党外干部的成长规律研究不够深入, 缺乏对党外干部的梯次结构、数量和比例的统筹考虑, 没有形成一套权责明确、分工具体的联动机制, 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实践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 需要进一步提高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水平, 实现培养、选拔和使用党外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同时, 高校在党外干部的教育培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力度, 避免党外干部未经系统培训直接走上领导工作岗位的现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党外干部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培养目标, 安排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 注重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 使党外干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建成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作用突出的高校党外干部队伍。

(二) 高校党外干部的特点

高校党外干部多数来源于知识分子, 具有学历高、职称高、素质高的显著特点, 他们大多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社会影响力, 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高校党外干部大多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改革开放中, 对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具有深刻的体会, 对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积极的推动力量, 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和制度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感, 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 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高校党外干部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勇于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创新中求发展, 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因此, 高校党外干部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他们关心国家建设和高校发展, 运用自身专业优势和社会联系广泛的特点, 能够为国家建设和高校发展提出很多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三、推动高校党外干部管理科学化的具体途径

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要建立机制, 形成制度;要把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要针对党外干部的特点, 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 加强政治引导, 建立党外干部定期培训制度, 使党外干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 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因此, 高校党外干部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政治引导, 使党外干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保持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保证。在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高校党外干部特点的基础上, 依托社会主义学院和省委党校、省委教育工委党校和学校党校等载体和渠道, 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研修班, 对他们进行世情、国情、党情及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教育, 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 使高校党外干部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进一步提高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认识和信心, 增强其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 坚定其社会主义信念。

(二) 加强联系与沟通, 建立高校党外干部数据库和培养方案

高校党外干部是高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第一线, 学习生活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中间, 与广大党外人士具有密切的联系, 充分发挥高校党外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推动高校自身发展和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必须加强与党外干部的联系和沟通, 充分了解新时期党外干部的特点, 为他们搭建沟通交流和发表意见的平台。学校党委要通过校情通报会、座谈会等形式, 向他们通报学校的情况, 听取他们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掌握党外干部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 采取学校党委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基层组织推荐的方式, 形成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 实现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 加大培养力度, 建立健全高校党外干部的动态管理模式

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已经纳入多数高校人才和干部队伍总体规划, 要根据党外干部不同的类别、层次, 不同的成长经历, 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 在培训中进行考察。一是要加强理论培训, 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自觉性。二是要强化实践锻炼, 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代表人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考察活动, 推荐他们到社会挂职, 或安排他们到复杂环境和岗位上接受考验。三是要适时进行实职安排, 对表现突出的党外干部委以重任, 使他们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 成为与党同心同德的优秀管理干部。

(四) 做好选拔、任用和举荐工作, 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做好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和举荐工作。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首先, 统战部要深入调研, 做到人才早发现, 早培养, 优中选优。同时, 还要密切与党外干部的联系, 在交往中做好考察工作。其次, 统战部还要加强与组织部的联系与沟通,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再次, 学校党委要及时向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职能部门举荐那些已经具备政治及实职安排条件的党外干部, 积极为党外干部成长铺设台阶, 搭建平台。

(五) 设立“同心工程”, 创新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模式

设立一些类似“共产党员工程”的“同心工程”, 充分利用党外人士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 形成其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共进, 共谋发展”的统战新局面。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起到党同党外人士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为推动党外人士围绕经济建设和高校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知情出力提供平台, 进一步拓宽党外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 开创高校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新局面。

加强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工程, 有助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必将推动新时期统战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2-02-16.

[2]陈荣武, 方振敏, 宋晓涛.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政治价值和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 2010, (21) .

[3]姚传跃.关于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4) .

党外知识分子 篇8

高等院校历来是党外代表人士集中的地方, 把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人才资源优势, 转化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需要的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资源优势, 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 西安邮电大学是陕西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目前有党外代表人士400余人, 在现任学校各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人士和统战团体领导班子成员的20名党外代表人士中, 有5人担任区以上政协委员;有19人担任学校中层领导职务, 其中有9人是二级学院或部馆中心行政一把手, 他们直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使得意见和建议能够直面学校党政领导。因此研究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对于促进学校统战工作和科学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对于实现建设高水平邮电大学这一“西邮梦”有着重要意义。

2 当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现状分析及其特点

在全校范围内发放问卷42份, 有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院系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参与, 收回有效问卷40份, 问卷内容涵盖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培养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通过分析得出:党外代表人士在学校民主管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开展党外代表人士人士政治引导工作受到一些条件制约, 如学校经费有限、缺乏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 对党外代表人士人士开展的活动也比较少;二是党外代表人士人士成长渠道比较单一, 交流、升迁的机会较少。即使是实职安排, 也是副职多、正职少, 因而党外代表人士人士群体优势和团体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党外代表人士人士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党外代表人士人士思想观念未能及时更新, 甚至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作用不大, 因而积极性不高, 责任意识不强。在社会环境日新月异和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高等院校党外代表人士无论在数量、质量、结构和思想上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点, 普遍存在学历高年龄低, 学问深阅历浅, 理论强实践弱等特点, 同时在在行为方式上具有关心政治、崇尚竞争、追求民主的意识和潜质;在参政议政上又具备一定政治把握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呈现出矛盾现状。

3 加强党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建议

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贯彻科学发展观, 不断探索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内在规律, 不断优化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 促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不断科学发展。[1]

⑴思想上要提高认识高度, 加强思想动态分析和教育引导。学校党委要建立统战工作机制, 学校各级党组织, 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关注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状况, 建立健全了人事档案和工作网络, 定期开展调查研究, 分析研判变化趋势。

⑵强化政治引导, 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学校要将党外代表人士人士的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统战工作统一规划中,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等政治理论作为学习重点, 将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考察调研相结合、教育培训和座谈交流相结合, 寓政治引导于各种活动之中。

⑶要加强党务校务公开, 拓宽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渠道。学校各级党组织将政治引导与参政议政实践相结合, 鼓励和支持党外代表人士人士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坚持做好党外代表人士人士列席参加重要会议制度、重大决策向党外代表人士人士征求意见制度、重大事件向党外代表人士人士通报制度, 各级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人士座谈沟通制度, 向党外代表人士人士传达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制度。

⑷多措并举, 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人士的培养和推荐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人士的发现和培养工作, 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人士的重点联系培养名单, 积极推荐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人士在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政府和学校的各级领导班子中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培养机制和规范化操作, 夯实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力量, 为党外代表人士搭建锻炼平台, 创造在实践中提升素质的机会, 让“旗帜人物”发挥积极作用。

⑸充分利用党外代表人士的优势, 发挥他们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思维活跃, 具有参政议政与建言献策的潜力, 他们很多是某一方面或领域的专家学者, 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学术优势, 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 支持他们参与文化交流、国际合作, 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量变和质变下一篇:环保数字化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