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操作

2024-08-25

会计实务操作(精选12篇)

会计实务操作 篇1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各大企业对于会计实务操作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随着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也更加清晰与完善, 笔者将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 对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实务进行阐述, 并对如何加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会计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 是任何企业发展与运营的基础, 而会计实务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记录与收集原始凭证确保企业各项活动都能得到顺利的开展。会计实务操作需要根据科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尤其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两项工作更是要求会计实务严格、规范、准确的操作, 本研究将结合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与目的, 对其意义进行阐述, 从而确保企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会计实务操作的目的与规范流程

会计工作能够对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审核与监督, 是经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会计实务操作的目的就是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熟练的应用会计核算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并结合规范的操作流程达到规定的任务需求。我国会计实务操作的账户结构主要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和费用类等, 一般应用借贷记账法来清楚的记录账户内容, 标明借方、贷方, 以及余额的方向。会计实务操作的规范流程首先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 也就是主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与分析, 在企业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单据往来都要有自制凭证或外来凭证作为依据, 便于结账时进行审查。其次, 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用借贷记账法填制成记账凭证, 确保所有的账目都记载详细, 会计实务操作的记账内容主要包括成本的结转、存货的计划、账项的调整、资产的摊销与折旧、损益类账户结账到本年利润账户、工资和税金的计提、应收未收账款余额的计算及坏账准备的提取[1]。

二、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的会计实务操作

1. 个人所得税会计实务操作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实务工作主要对个体工商户, 以及扣缴义务人的企业所建立的会计账簿予以核算。一方面, 个体工商户在经营与生产的过程中应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借方为应交所得税, 贷方为银行存款;在年终结算时要对其所获得的利润进行结算, 账目记录里借方和贷方均为应交所得税;当需要补交个人所得税时借方为应交所得税, 贷方为银行存款。会计实务处理操作应当分清每种情况应当记录的形式, 不要出现混乱或错记的现象。另一方面, 对于扣缴义务人的实务操作就应当严格的遵从《个人所得税法》中的规定, 对义务人所得到的税款进行相应的处理, 可以将借记为应付工资, 将贷方记为应交个人所得税, 这样便于财务人员在统计劳务报酬及应交税金时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予以处理[2]。

2. 增值税会计实务

增值税的会计实务操作首先包括期初存货的会计处理, 也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包装物、半成品、低值易耗品, 以及库存商品等, 这些物品的价值需要会计人员将其按照规定的标准折算成予抵扣销项税额, 从而更好的进行期初税款的计算, 那么, 会计实务操作就应将借记为期初进税税额, 贷记为相应的存货项目[3]。其次, 就是对企业购进货物, 以及接受应税劳务的处理, 一般材料的购进都会在发票中注明其增值的税额, 会计人员只需要将借记为应交增值税, 贷方就按照发票上所标注的内容进行填写, 这样不仅便于原始发票和数据的审核, 也能够提升会计实务的操作效率,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更多的数据凭证被输入计算机系统中, 使得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以及银行存款等项目都得到了更加快速、准确的处理。

三、加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在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 更多的引进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型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 只有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才能够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更加长足、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 就是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推进,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会计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 而会计实务操作也由原始的纸质操作转变成现代化的上机操作, 然而,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状况来看, 会计电算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没有形成完整的会计操作模式, 这也使得我国的会计实务操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差甚远, 希望通过会计实务操作水平的提升真正的实现会计实务操作的意义, 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对企业财务管理中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本研究对会计实务操作的目的与标准流程进行阐述, 并主要介绍了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的会计实务处理方法, 同时对如何加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以及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会计实务操作的水平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甚至是国家的财务管理能力, 因此, 注重企业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 完善会计实务操作的相关内容, 才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志娟.《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中会计实务操作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1, (4) .

[2]高宝平.稳健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及操作[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13, (4) .

[3]吴振斌.关于增值税会计核算几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税务, 2014, (6) .

会计实务操作 篇2

■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医院已提取的坏账准备。

(四)举例:

根据上月末报表,应收医疗款2 150 520元,其他应收款 1 665 905元,坏账准备余额170 821.25元,经编制本月报表,应收医疗款 2 135 370元,其他应收款 1 657 797.2元,坏账准备余额168 421.25元,坏账计提比例5%。

应提取数字=(1 657 797.2+ 2 135 370)*5%=189 658.36

应补提数字=189 658.36-168 421.25=21 237.11

借:管理费用

237.11

贷:坏账准备237.11

四、预付账款

■ 本科目核算医院预付给商品供应单位或者服务提供单位的款项。

医院按合同规定向承包工程的施工企业等预付的工程价款、备料款等,也在本科目核算。

■ 本科目应按“预付工程款”、“其他预付款”及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 预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预付工程款

按合同规定向施工企业预付工程进度款时,按预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预付工程款),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基建拨款”等科目。

根据工程价款结算账单与施工企业结算工程价款时,按医院应承付的工程价款,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预付工程款余额,贷记本科目(预付工程款),按其差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科目。

(二)其他预付款

因采购药品、物资、设备等而预付款项时,按照实际预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其他预付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收到所购药品、物资、设备等时,按照应计入购入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药品”、“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设备安装”、“基建工程——设备投资”等科目,按预付的款项,贷记本科目(其他预付款),按退回或补付的款项,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 医院对其预付账款,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并不符合预付款项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先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然后再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将预付账款账面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院实际预付的款项。

(三)具体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他应收款”科目定义中的“暂付款项”如何与“预付账款”科目的定义进行区分?

五、药品

(一)新制度与现行制度主要变化:

购入药品的核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购入药品由按售价核算改为按进价核算;明确接受捐赠的药品在“其他收入”中核算;医院在发出药品时明确按“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药品的实际成本;明确了自制或委托加工药品成本的范围。

(二)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新制度的改进:

医院药品核算有一定局限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统一了药品核算方法,药品购入后一律变为零售价,保证药品价格在医院的统一,简化了药品入,出库的核算手续,药品折扣直接计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药品收入的虚假性。但在药品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价格政策变动频繁,药品折扣方式也不再是影响药品收入虚假性的主要因素。核算比较繁琐,就增加了工作量及出错的概率。

新制度:零售价作为药品入账成本的处理变法改为按照药品的进价作为入账成本。

(三)核算内容讲解:

■ 本科目核算医院为了开展医疗活动而储存的各类药品的实际成本,包括存放在药库、药房的药品。

■ 本科目应设置“药库”、“药房”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并按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药品管理部门应按品名、规格分别设置数量金额明细账。药品仓库应按每一种药品设置收、发、存数量明细账和卡。

■ 药品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医院药品在取得时,应当以其成本入账,具体如下:

(1)医院购入的药品,其成本按照药品进价(含增值税额,下同)确定。外购药品验收入库,按药品进价,借记本科目(药库),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付账款”、“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2)自行加工或委托加工完成的药品,其成本包括加工领用药品的成本、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合理方法分配的与药品加工有关的间接费用)和其他成本(指除领用药品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加工完药品入库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自行加工或委托加工完成的药品验收入库,按所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药库),贷记“生产成本”、“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3)接受捐赠的药品,其成本比照同类药品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确定。接受捐赠的药品验收入库,按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药库),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2.医院药品在发出时,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药品的实际成本,具体如下:

(1)药房从药库领取药品,按照领取药品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药房),贷记本科目(药库)。药房卖出药品结转药品销售成本时,按卖出药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医疗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药房)。

(2)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内部领用药品,按照领用药品的成本,借记“医疗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药库)。

自行加工或委托加工发出药品,按照发出药品的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药库)。

对外捐赠或用于免费救治发出药品,按照发出药品的成本,借记“其他费用”、“公益性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药库)。

■ 医院的各种药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发现盘盈、盘亏、变质、毁损的药品,按照药品成本,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并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1.盘盈的药品,按照同类药品的市场价格,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处理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2.盘亏、变质、毁损的药品,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报经批准处理时,按照药品成本扣除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等后的金额,借记“其他费用”科目,按照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等,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按照药品实际成本,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院所储存药品的实际成本。

(四)核算举例:

【例题】12月20日,药库采购员从外地购入药品一批,办理入库手续,其中购入价,西药64万元,成药26万元,中草药 8万元,经与药材公司协商办理银行汇票一张,价款88万元,其余款项暂欠,待药品销售完后再付款。

借:药品—药库—西药

640 000

—成药

260 000

—中草药

000

贷:应付账款—××药材公司

000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880 000

(五)对新制度建议:

医院支出涉及面广,项目繁多,各种支出的范围和特点都不相同,征求意见稿对支出的核算规定过于笼统,不利于针对性地加强支出管理和监督。因此,需对支出核算及分摊规定进行完善。

改进药品支出的核算:

1.征求意见稿将“药品费”分为“内部领用”和“对外销售”,但缺乏明细规定。作为医院支出的重要部分,药品支出有必要进一步明细,如:与收入分类配比,“对外销售”细分为门诊销售与住院销售;“内部领用”细分为:消耗性支出、科研用药、免费救治用药、报废支出等。

2.具体药品支出在确认时,需综合考虑医疗保险、公费医疗、物价、财政票据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结算规定。即“药品费”科目只反映“药品收入”科目的成本,两者差额为销售药品毛利。

(六)一点思考

未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未规定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所购置的各种材料物资(药品,库存物资,固定资产)都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动,各种物资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巨大。

六、委托加工物资

(一)与现行制度的主要变化:

现行制度设置在加工材料,用于核算医院自己炮制药品、制剂生产,以及委托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新制度(征求意见稿)则是将自制部分的核算内容放在了生产成本科目中。

(二)核算内容讲解

■ 本科目核算医院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 本科目应按委托加工物资的类别和受托加工单位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了。

■ 委托加工物资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发给外单位加工的药品、卫生材料等,按照其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药品——药库”、“库存物资”科目。

2.医院支付加工费用、应负担的运杂费等,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委托加工完成的药品、卫生材料等验收入库,按加工前发出物资的成本、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合理方法分配的与物资加工有关的间接费用)和其他成本(指除加工前发出物资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物资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借记“药品——药库”、“库存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院委托外单位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成物资的实际成本。

(三)主要核算举例:

【例题】12月20日,支付制剂室差旅费650元,下乡收购蜂蜜价值2 400元,香油价值3 200元,同时将加工成的成药一批零售价24 000元验收入成药库,该批药品实际加工成本21 000元,卫生材料880元(全部为制剂成本)验收转入器械仓库。

制剂发生的工资、水电费、差旅费等列入制剂成本,购入的原材料也计入加工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250(650+2 400+3 200)

贷:库存现金

250

借:药品—药库药品000(21 000+880)

库存物资—卫生材料

880

贷:委托加工物资

880

第二节 非流动资产

一、长期股权投资

(一)征求意见稿与现行制度的主要变化:

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部分经济事项(如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描述不全面,仅仅停留在经济事项发生的初始状态,而对于事中控制(如对外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事项处置(如对外投资收回时的计量)等情况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新制度(征求意见稿)以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发展、清理为顺序,全面地规范了相关的会计核算办法;

现行制度只有对外投资一个科目核算,新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将其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现行制度核算还需要经过事业基金进行核算,在事业基金明细科目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中核算,新制度已经取消。

长期股权投资:明确股权与投出资产之间的差额通过“其他收入”或“其他费用”核算;应收股利或处置股权时的收益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进行核算。

(二)主要核算内容讲解:

■ 本科目核算医院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

■ 本科目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 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或者协议或评估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具体如下:

(1)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以固定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协议或评估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或借记“其他费用”科目。

(3)以已入账的无形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协议或评估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照投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照累计摊销额,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或借记“其他费用”科目。

以未入账的无形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协议或评估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4)以库存物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协议或评估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按投出库存物资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物资”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或借记“其他费用”科目。

2.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非追加(或收回)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时,按照宣告分派的利润中属于医院应享有的份额,确认当期投资收益,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科目。实际收到利润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3.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照尚未领取的已宣告分派的利润,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院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三)核算举例:

【例题】医院于20×6年2月10日,买入乙公司20%的股份,专利技术原价为60万元,至交易发生时已累计摊销12万元。协议价格 50万,另外,在购买过程中支付手续费等相关费用10万元。医院公司取得该部分股权后,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

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其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600 000(50+10)

累计摊销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无形资产

600 000

其他收入

000

【例题】某医院以一批材料对外投资,该批材料账面价值为70 000元,投资协议中确定的该批材料价值为80 000元。

该医院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000

贷:库存物资

000

其他收入000

(四)对新制度建议

会计实务操作 篇3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操作;问题;对策

当企业面临负债危机时,需要认真考虑有无资产减值问题,资产减值已经成为目前会计准则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资产减值评估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价、科学的评估,也能更加合理地计量企业的资产状况,从而为企业制定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一、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问题

(一)违法违规操作。个别行业企业无视资产减值会计操作的相关制度、规范,试图凭借计提资产减值来自行控制企业经济收益,或者想方设法规避风险、逃避债务。资产减值无法同计提同步展开,这样企业资产负债的现实情况就无法得到真实的反馈与反映。资产减值的检测是一项复杂又专业的工作,要顾及多方因素、多种影响,例如:折现率问题,回收额等,这些都应该成为资产减值计量的参考标准,只有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才能使资产减值检测更加科学、客观、真实,然而,实际操作中企业相对随意,从主观角度出发,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市场形势的情形下设法让资产减值朝着利于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方向发展,使得资产减值的分析结果充满变数,使得资产减值的准备计提幅度也变大,无法准确把握,故意模糊歪曲资产减值的计提时间,多数情况下,企业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操控利润,违背了经济规律、扰乱了市场秩序。

(二)会计实务操作不规范。从目前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实务操作依然缺少健全、规范的操作,体制发展依然有待健全、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统也相对混乱,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人员分工不明,甚至权责混乱,会计实务操作流程规范性、合理性已得不到保证,个别会计人员也没能高效、及时地提供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业务业绩等。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必须做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月、年等为单位,开展财务结算工作,要求企业财务工作室,科学评估评价资产的账面价值、市场价格等,对应提供科学的预案。当发现计提资产减值总额较大,超出了科学指标时,则需要特殊对待和处理,例如:向董事会上交书面报告,其中明确提取的方法、依据与实际金额等。

企业内部应该成立监事会,负责对企业整个的计提资产减值等加以监督、监管,确保监事会可以依法、依规执行各项规则制度,以此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在此基础上健全并发展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创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会计准则。建立健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资产会计准则进行集中规范、有效梳理,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利润的可操作性,使得企业能够按照正常的经济规律、经营法则来经营运转,防止出现资产高估现象,也要明确各个账龄的种类、风险高低、收款及时性等,控制坏账问题的出现。例如:规模较大、种类少的存货应该事先进行类别规划,根据余额来分析计提比例,相反,如果是数量小、种类少的存货,则应该根据存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之间的比较差额对应提现,从而使会计核算更加简单化、简明化,推动会计实务操作的高效开展,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有效控制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

(三)强化独立审计。企业实际的财会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独立审计工作,逐步培养独立审计能力,以此来控制企业经营成本、强化企业管理。现阶段来看,很多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来提升利润空间,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对此也需要独立审计的辅助与支持,企业只有做好独立审计,积极审核自身的财务状况、资金流转水平等,从而对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做出判断与把握。为了规范独立审计秩序,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企业就需要编制独立审计规范、准则和秩序,其中重点明确各项减值工作程序,以此来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资产减值会计的作用,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

(四)完善市场机制。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问题,不仅与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密切相关,也要从客观方面加以把握,应该不断地健全、完善市场机制体系,国家政府应该形成一个市场分析意识,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商品市场价格作出科学的分析,创建起一套市场价格系统,发挥对企业的指导作用,使企业能够依照价格系统来科学调整自身的财政制度、财务管理方法,确保资产减值的计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此来确保价值评估的精准、合理、安全。通过这种方式往往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控制其操作利润的空间,不再毫无依据、毫无目的地进行资产减值,确保自身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精准性、合理性。

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必须意识到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的问题,积极规范资产减值会计操作,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而支持企业的财务科学经营与管理。

参考文献:

有关一些会计实务操作处理的分析 篇4

1. 登记总账:

根据试算平衡的记账凭证汇总表, 登记总账。

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有点不同, 在明细账上, 借方、贷方各自记一行, 而总账是借贷方在一行上。明细账是按照凭证记的, 总账是按着汇总登记的。如果业务量小, 一个月汇总一次, 登记一次总账就可以, 这些都看具体的情况。

总账和明细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总账, 就是记各个明细账总数的, 明细账, 是总账的细分类。总账记的是会计的一级科目, 而明细账除了一级科目, 还有二级科目, 比如固定资产一级科目, 固定资产的项目就是它的二级科目。还有费用帐、低值易耗品账、应交税金账等等。到了月末, 各个明细账的余额必须等于相对应的总账余额, 如果不等, 那多半是明细账记错了或记落了。造成的差错可能是记错借贷方了, 或者记错科目了, 或者数字写错了, 随着经验的积累, 发现错误, 很快就能找到, 这一点也能衡量出会计对业务的熟练程度。

2. 对账、结账

记完总账就该对账和结账了, 只要凭证是正确的, 登记完的账也应该是正确的, 现在用财务软件的, 这个可以保证, 但是手工记账, 就不保了, 因此要经常对账, 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结账就是结算出把一段时间内本期的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然后将余额结转下期或者转入新账。

二、资产评估增值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中指出:如果资产评估增值部分未折成股份, 并按税法规定的评估资产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时需要征税的, 在按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调整资产账面价值时, 应将按规定评估增值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记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 资产评估净增值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差额, 记入“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科目。

这样处理, 从理论上说有合理之处, 但引发了五个问题: (1) 实施了追溯调整。 (2) 实际操作比较困难, 评估增值涉及企业的固定资产、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多个项目, 各个项目评估增值之后对以后年度的纳税影响各不相同, 其调整的计算过程相当繁琐。 (3) 导致发起人股本不到位问题, 进而引起投资者之间的不公平待遇。 (4) 纳税主体错乱, 即评估增值的受益人与递延税款的纳税义务人并不一致。 (5) 混淆了“股本溢价”和“评估增值”的概念。评估增值是指改制时股份公司的资产评估增值, 而该评估增值在上市公司账上已转为主发起人的“股本溢价”, 不存在“评估增值”的概念。

资产评估增值未来需要交纳所得税可以通过纳税调整得以实

现。如若认定该等评估增值按折股方案形成的溢价, 属于发起人的股本溢价, 而非评估增值准备, 则可回避上述问题。

三、土地使用权会计实务

实例分析:试问:土地使用权转入房屋、建筑物的家之后价值后, 其价值摊销年限如何确定?

解释:公司以购入或以支付土地转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 转入开发商品成本, 或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后, 其账面价值构成房屋、建筑物实际成本。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 在预计该项房屋、建筑物的净残值时, 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预计使用年限的因素, 并作为净残值预留, 代该项房屋、建筑物报废时, 净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土地使用权价值的部分, 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的, 则将其价值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如公司将土地连同地上的房屋、建筑物一并出售的, 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前土地使用权价值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尚未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的公司, 可不做调整, 其土地使用权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

四、工程的报废损失账务处理

企业对其扣除的资产损失, 应当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 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技术鉴定证明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国税发[2009]88号) 规定, 公司报废在建工程报废属于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按规定企业发生的该资产损失, 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 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因各类原因导致资产损失未能在发生当年准确计算并按期扣除的, 经税务机关批准后, 可追补确认在损失发生的年度税前扣除, 并相应调整该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应纳所得税额。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 按本办法规定须经有关税务机关审批的, 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及时申报和审批。

五、销售免税货物的增值税税务和帐务处理问题

实例分析:某厂为生产销售饲料行业, 销售的对象为饲料经销商及养殖户, 他们大部分都不需要发票。试问不需要发票的部分销售额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比如:饲料, 借:银行存款 (现金) 等科目, 贷记产品销售收入 (营业收入)

解释:由于销售饲料免征增值税, 属于直接减免性质, 则同时按不含税收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免税额做帐,

另外, 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已交税金”项目下, 增设“减免税款”项目, 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 可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减免税款) ”科目的记录填列;在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时, 直接在“销项”项目的“免税货物”反映其“销售额”即可, 不需填报“税额”。

参考文献

[1]宁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体现[J].山西财税, 2002, (04)

[2]刘小萍: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五大影响[J].当代经济, 2006, (03)

常熟会计实务操作培训班 篇5

常熟会计实务操作培训班

常熟会计实务操作培训班 常熟会计实务操作培训学校

会计实务(Practice of Accounting)是指会计进行帐务处理的过程,一般从填制凭证开始到编制报表结束的整个过程。也称会计做账。

会计实务近几年被很多人重视主要与我国的会计教育有关。很多学校只注重理论教育,导致很多学校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会做,这让很多人人为地将会计学习分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做账两个部分,一个侧重于理论,一个侧重于实务。而会计恰恰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会计做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会计做账又细分为:针对各行业从建账、做账、管账,财务管理等。涉及到公司会计人员所要做的工作流程。会计人员能否独立做账,是衡量一个合格会计人员的标准。

启源教育成立于2013年3月,位于常熟市海虞北路33号裕坤美城20楼,是一家从事以会计培训为主,淘宝、办公自动化、UG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训机构。机构常年开设会计上岗证、会计初级职称、会计实务操作等培训,并聘请具有多年教育经验、认真负责的专业教师授课,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帮助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真正培养其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会计实务操作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问题;课程改革;优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利用现代化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来实现会计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判断,从而提高企业会计数据管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而《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具备利用会计软件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其课程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它既包括了理论学习,也包括了会计软件的实务操作应用,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与优化措施,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高校教学应非常重视教学的艺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导入阶段的探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这门课程,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际软件操作,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理论,且教学方法单一,多数是照本宣科,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也无法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

1.2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课程内容覆盖面狭窄或深度不够,也是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实验教学为例,其实务操作内容往往只选择某企业一段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系统的模拟实验,而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及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实务操作却很少。现代化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多方面的,如果因教学内容覆盖面狭窄或深度不够,将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际流程,更无法准确把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个作业体系,必然对实际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1.3 教学师资力量不强。《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会计软件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懂得会计理论,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计算机知识。然而在当前许多高校中,这种复合型教师都非常缺乏。部分年轻教师在毕业后即走上讲台,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实务操作经验,而且对于企业会计流程也不熟悉,对于这门课程并不能很好驾驭;而对于部分年老的教师,虽然他们多数会计业务很强,却往往存在计算机知识薄弱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

2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改革的目标

2.1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具备利用会计软件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与其它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相比,它更注重于教学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通过书本知识的讲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掌握会计软件的应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务操作,以提高利用会计软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增强教学的开放性。由于会计电算化是集合了会计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学科,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会计软件和新的理论知识正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增加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各种会计软件的功能,并能在实务操作中加以有效的选择与应用。

2.3 增强教学的创新性。《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这门课程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背景与各专业学科领域,教学环节众多,具有很强的教学灵活性,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结合企业的经济业务实例,或者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等,在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3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具体改革与优化措施

3.1 改革课程体系。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课程体系中,应重点突出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企业实习教学、各类会计业务大赛以及会计服务等全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构建出一个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链,并进而形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型的课程教学体系。

这种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势是,能更好的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及时反馈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以便学校能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应用,使学生既掌握了熟练的会计业务职业技能,也具备了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2 优化教学方法

3.2.1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锻炼学生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向着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并积极在课堂上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其次,教师还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做法,通过合理选择案例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以起到教学中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以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为例,教师可通过案例对会计核算以及会计软件的具体操作进行实践性教学。例如以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作为载体,在电算化会计案例中让学生担任不同岗位,如会计、出纳、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通过完成一整套记账、过账、报表编制、信息分析及利用工作,使学生能全面掌握企业会计业务的流程。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各自分工、协作完成会计业务,这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分工协作能力。

3.2.2 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案设计中,应尽可能的采用电子教案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课程中抽象的知识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进行具体的展示,从而便于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并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程中的许多实务操作,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具体展现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环境及运作过程,非常直观生动,也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2.3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目前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是,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和繁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很容易忘记,也给课后的复习总结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络,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列出本课堂内容中的相关重难点知识给学生参考,或者利用网络查阅各类参考书目并列在教案上,也可以利用网络布置相应作业、思考题及实践项目。

3.3 丰富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覆盖面狭窄或深度不够,教师不应当仅仅局限于通用教材中的内容,而应当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会计职业人才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

以实验教学的内容为例,一方面,实验教学的内容应当与企业会计业务实际相结合,例如“会计凭证编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审计报告的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的设计”等实务操作均可采用来自企业的实际数据,或者直接结合某企业的会计或财务业务进行;另一方面,为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务操作中积极开展创业活动或承担科研项目,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会计知识竞赛等,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4 强化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保障《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为此,高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科学的派遣机制或培训机制以强化课程的师资力量。

首先,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派遣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中,进行学科实际调研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教师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而且能让教师了解到当前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及开展教学;其次,高校还可以定期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与实践指导,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师资力量的缺乏问题。

4 總结

本文从《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出发,并着重就其课程改革优化的措施与方案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应重点强调实践应用为主,通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强化师资力量,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真正建立起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会计软件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红.从“三个环节”谈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0(13).

[2]徐艳萍.谈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2).

[3]刘红如.浅谈会计电算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4]冯爱香.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新课程研究,2013(32).

[5]竺晓平.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11).

[6]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课题项目:高职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应用,课程编号:GZ0103。

作者简介:

银行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部分难点 篇7

(一)重要性的界定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总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同时,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原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操作中,如何准确把握重要性的定义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何合理设计重要性原则的获取方式,并确保重要性的准确性是一个难点,实务操作中过多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造成会计分析不准确。

(二)减值准备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计算。而《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规定“金融企业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正常类计提比例为零,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什么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了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为可以上下浮动荡不安20%。

(三)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使用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自租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另外,由于某种原因,银行存在少量闲置大楼或营业网点,其持有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租金,仅仅是因为出售,因为存在瑕疵,为避免资源浪费,客观上将基出租获取租金。此种情况是否应将其视同投资性房地产,还是仅仅作为固定资产的闲置利用?《企业会计准则》对此并未给予规定。

(四)银行抵债资产入帐标准不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银行取得的抵债资产应按公充价值入帐。而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银行取得抵债资产入帐价值,抵债金额超过债权本息总额的部分,不得先行向对方支付补价,待抵债资产处理变现后,待抵债资产处理变现后,将实际超出债权本息的部分退给对方。两者由于计价方式不同,银行在受抵债资产时损益确认差异很大,在以债权成本计价模式下,银行将抵债资产作为原债权的转换形式,抵债资产以抵偿的债权本金和表内利息的帐面余额入帐,不产生损益确认问题。超过债权成本的部分计入抵债表外利息,该部分抵债资产变现前表内不再反映,在变现后转做表内利息收入。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下,银行将抵债产入帐价值与债权成本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入帐价值小于债权成本的,在冲减相关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计入营业外支出;入帐价值大于债权成本的冲减资产减值损失。银行在抵债资产入帐价值的确认标准上存在不统一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亟需统一规范。

(五)表外业务未在准则在体现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承兑汇票,保函,保理等业务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敝口。但对表外业务的核算界限,统计口径,会计处理方式等,《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有明确说明,容易造成表外业务会计信息的失真与混乱。另外,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开展的金融衍生业务逐渐增多。但是对各种衍生业务应该纳入表内核算还是表外核算,还在探索之中。

二、因此,为保证银行会计核算的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

银行会计核算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操作,即要求从业人员除具有标准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外,还要兼具较高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谢,对此,银行除了帮助从业人员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应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如可安排阶段性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还应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将法制制度规定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促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此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人员除了掌握专统的会计工作流程外,还要与时俱进地适应现代化金融办公模式,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掌握信息化工作技能。

(二)健立会计规范体系

限构建一套涵盖法律制度准则的会计规范体系。首先,法律法则方面,即是由国家制定和出台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规章制度。银行会计规范必须要求单位严格执行,其次,制度准则方面,相关财会规范并不单纯指法律规范,其中,还包括了职业道德建设,包括从业人员的职业规划,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一系列的方面,加强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学习先进制度和思想,加强财会信息公示监管,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建立适合信息公示标准,同时,明确划分银行权利人和责任人相关权利义务。

(三)加强会计制度建设

即是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程序控制工作,确保银行会计工作的规范操作,首先,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贯彻和执行会计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做好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审查,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强化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保障机制度。

参考文献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问题 篇8

资产减值会计是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披露的一系列规范。根据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资产减值是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这里的资产既包括单项资产又包括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可以客观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减少,全面、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状况,揭示潜在风险,确认资产未来可实现的经济利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相关有用的信息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根本任务。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一般认为,资产减值会计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494年现代会计之父的卢卡·帕乔利在其里程碑式的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明确提出了不可高估存货的思想,因此,资产减值会计的思想最早体现在存货上。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起步比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会计核算上根本不需要考虑资产是否减值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频繁地发生减值现象,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对这种潜在的减值进行确认。1992年不管是财政部首先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还是随后陆续开始实施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998年1月财政部又颁发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在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计提四项减值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0年12月29日在我国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资产减值”概念,并在原来对四项资产计提减值的基础上,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八项资产。并把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报表体系,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

2006年2月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一准则比较具体地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强了实务中的可操作性。这一准则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至此,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的执行从自愿性到强制性,减值的范围从单一项目到八项减值制度的完善,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的问题

新准则的出台,使得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上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都有了更加明确与详细的实施规范,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质,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新准则的实施,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虽然,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趋同,但在现实环境下,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必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预计可收回金额),也就是说,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预计可收回金额的时候,就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但预计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很多公司无法获得资产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真实而合理的市场价格,如果采用相关的计算方法确定可收回金额,那么在计算的过程中,折现率的确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而使得依据相关的估计数确定的净值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正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资产减值金额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减值损失的禁止转回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真实状况。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初衷是为了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例如,远大公司2007年取得一项价值200万元的固定资产,2007年年底的可收回金额为160万元。据此要计提4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若到2008年该项资产可收回金额恢复至180万元,此时该资产的价值已恢复20万元,但按准则的要求,恢复的20万元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账面价值仍为160万元。而此时的账面价值既不等于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等于历史成本,并未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三)资产组的确认难以准确把握。

新准则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而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同时,在认定资产组时,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但对具体如何确定资产组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公司在对资产组进行划分时,可选择不同的划分方法,而划分方法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到资产准备是否计提以及计提金额多少等问题。

(四)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不够全面。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资产减值的分类、金额、影响和原因,同时还规定重大的资产减值要披露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外。这些披露内容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从而分析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做出正确的决策。但对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熟悉资产减值的确定标准以及计算方法。所以,他们也就无从知晓企业资产减值的程序是否完备,计提的减值金额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情况。

四、解决措施

虽然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上述几个重要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但毋庸置疑,新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在资产减值会计上的一大进步,而新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规范、会计实务的融合需要漫长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要使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实际出发,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此次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一味地照抄照搬是没有意义的,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二)继续完善会计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资产减值会计在具体的会计处理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忽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将难以执行。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法人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途径。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向财务部门反映各类资产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可以有效地约束会计人员,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四)进一步加强资产减值会计外部监管机制。

资产减值会计在处理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比如资产组的确认、预计可收回金额的计算等等,各个企业基于不同的情况,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每一个企业的会计处理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有赖于外部的监管力量。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等都应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审核和监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

[2]于霄.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

[3]曲丽岩.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预期效果分析.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4]罗阳,吴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的探讨.海南金融,2008.3.

[5]佟丽娟.对资产减值问题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会计实务操作 篇9

一、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领导认识不正确

小企业一般都是私营的独资企业, 领导的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领导对于会计准则的认识也决定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一些小企业的领导没有对会计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了解, 也没有对会计核算正确认识;还有一些领导以为企业的发展只是与上层的相关管理经营水平有关, 认为会计只是领导了解成本的途径, 只是企业向国家交税的一个工具。这些认识的误区, 直接导致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忽视, 甚至有的企业领导在对会计进行核算时弄虚作假。比如, 很多小企业自己建立了两套不同的账簿, 自己存有内部帐, 在交税时, 通过各种代理报税机构进行税务报送。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了解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为了从中获利, 故意在实际工作中将其忽略, 造成财务混乱。小企业的不良环境, 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无法有效建立, 会计实务操作不规范。

2. 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不高

由于小企业发展的不健全, 加上小企业的经济状况不尽人意、领导在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导致小企业的财会人员较少得到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提升, 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也相对比较低, 整体素质不高。因此, 企业要采取措施, 加强财会人员财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

3. 会计实务操作不规范

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准则进行操作。但是这项基础工作在很多企业中没有得到落实。在会计实际工作中, 大量的小企业只重视企业利润, 而不重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 会计工作内容没有实现规范化操作。在小企业会计业务的日常工作中, 经常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 会计凭证管理工作不科学, 会计账簿设置不合理, 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工作中常有问题发生, 会计档案保管不科学。

4. 账目登记工作存在问题

一些小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不了解明细账与总账的区别和联系, 在对账目进行登记时, 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借方与贷方的具体登记工作不全面; (2) 在对明细账进行登记时不能结合凭证进行具体操作; (3) 业务量比较大时, 容易产生漏账以及重账等问题; (4) 每个月末, 明细账以及账簿上没有计算结余, 有的小企业虽然结了账, 但明细账余额和总账余额不相符。这些问题的出现, 说明小企业财务人员会计业务处理不熟练或未掌握处理方法。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人员必须要认真细致地将平常工作做好, 保证每一个数据正确无误。此外, 还要强化会计实务规范操作的学习培训, 使会计核算真正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基础数据。

5. 企业资产损失的申报与扣除问题

企业的资产损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准则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确认工作, 并按照规定时间做好申报扣除工作。一些企业在做好各类资产损失计算核对之前就将其交给税务机关, 从而导致不能通过审批。因此, 企业在对资产损失进行处理时, 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 通过税务机关审批之后将资产损失进行扣除。同时, 还要注意必须要按照相关规定, 在规定时间之内做好申报与扣除工作, 不能提前, 也不能延后申报扣除。

二、规范会计实务操作的具体措施

1.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想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 就要将其岗位责任制在会计工作中进行落实, 并将会计管理机构进行完善, 利用培训的方式使企业内会计人员的相关业务素质得到提升。第一, 在人才选聘方面, 企业要选择那些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会计人员, 保证会计人员与其岗位的匹配。第二, 将岗位责任制建立起来, 对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目标以及每一个会计岗位的责任进行明确, 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 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第三, 还要组织对会计准则的各种学习活动, 使会计人员的相关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第四, 要对会计人员的具体业绩水平进行管理和监督, 将职责准则进行规范, 并对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

在企业内部业绩考核时, 要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首先, 要对会计人员的业绩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 对于那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会计人员, 要对其解聘。其次, 还要严格审查会计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书, 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再次, 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还要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保证其工作水平的提高, 实现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业务操作的规范化, 并依据实际情况做好补充。以此提高小企业对会计准则的具体实际操作能力的执行力度。

3. 做好内部以及外部的监管工作

关于内部监管, 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 加强建设企业内部的相关控制体系, 并严格按照新审计准则进行操作, 从而避免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的发生, 使企业相关整体质量的水平得到提高, 并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具有较高可靠性。

关于外部监管, 相关部门要在小企业实施会计准则的具体过程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保证政策能够真正在小企业中得到落实。工商管理部门也要严格按照规定在企业的相关营业执照上面对企业的类型进行标注, 确保其确实属于小企业。在小企业的信贷方面, 财务以及银行必须要加大相关支持力度, 使小企业能健康发展。另外, 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就小企业的相关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意义等对小企业的相关财会人员进行宣传, 保证会计的整体工作效率以及质量。降低小企业在筹资方面的压力, 从而使小企业在贷款方面的难度得到降低, 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 健全成本核算

第一, 要将原始记录制度建立起来, 并进行健全。需要进行记录的内容主要有: (1) 与成本有关的原材料; (2) 人工成本; (3) 电的消耗; (4) 费用开支; (5) 企业内部半成品的转移; (6) 产品入库。要使用格式各不相同的原始凭证, 并将上述内容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原始记录是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具体反映的第一手材料。将原始记录制度建立起来, 并保证其严密性, 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并能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正确计算。原始记录制度的主要注意事项有: (1) 填制领料单; (2) 对各项具体单据进行填制; (3) 将前后手续进行衔接; (4) 将成本计算的相关方法进行明确; (5) 对于耗费的原材料, 要按照产品的品种做好合理的分配; (6) 对于水、电以及租赁费还有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与废品的回收费用进行合理分配。需要注意的是第 (6) 条, 在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时候, 必须要有合适的标准, 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成本计算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第二, 要将平时生产过程中急需的小配件以及销售退回时的管理进行明确。

第三, 当小企业按照上述方法, 并已经保证小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资料以及原始记录都健全、准确后,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要对小企业内部的各项费用发生进行控制, 节约企业的相关费用开支。其次, 要使用定额法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再次, 要将企业的年度计划制定出来, 费用一定要明确到部门, 将费用支出的目标进行控制。

5. 加强对会计实务操作制度的执行力

小企业要将会计实务操作为重点, 强化财会人员对企业以及国家会计实务操作规定与制度的执行力, 主要做好事中控制、业务授权以及监督检查与整改落实等各项工作, 并对重点业务、重点账户以及重点环节、重点时段与重点人员做好控制与防范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小企业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 如企业领导对财务工作正确不认识, 相关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实际操作也没有规范化管理等等。针对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具体问题, 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但企业领导要端正认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 同时还要规范企业会计实务操作,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执行力。另外, 还要做好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监管工作, 多方齐抓共管, 提高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摘要:会计实务操作就是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 对会计实务进行正确处理, 保证每一笔会计实务都与规定要求相符合, 并对具体的细节进行精准把握, 充分利用会计知识服务于企业。本文首先介绍了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希望能给小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实务操作,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会计实务操作[J].现代商业, 2014, (2) :204.

会计实务操作 篇10

“资产减值”的基本内涵是指因内部使用方式或者外部因素或范围发生改变而导致资产的使用价值降低, 促使资产的可收回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 而且这种减值具有偶然性以及非预期性的特征, 对于企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计提资产减值, 资产价值的减少可以比较清晰的得以客观的反映出来, 它能够全面、公开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情况, 使得未来资产可实现的利益得到有效的确认, 其根本任务在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重要的信息资源。虽然新的资产减值准则体现出了它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但是在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中也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

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效益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步骤所在, 意思就是说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预计可收回的金额时, 就要及时地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很多公司根本无法及时地获得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合理符合实际的市场价格, 在折现率的确定、以及预计资产方法等方面会受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判断的影响, 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使得资产减值金额的合理性以及真实有效性不能得到切实可行的保证, 在缺乏了必需的客观资料的基础上不利于会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2、资产组的确认难以准确把握

在新的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 企业难以对单向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 要以该资产所属资产组为基础, 为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打好基础。与此同时, 要将企业管理层管理生活经营的活动的方式以及资产处置的决策方式等纳入到资产认定组的流程中去。但是在现实情况中, 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说明如何确定资产组, 而且不同的划分资产组的方式和途径对于资产准备是否计提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不够全面

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将资产减值的金额、分类、原因以及影响等大众化的披露出来, 而且对于重大的资产减值要披露的可回收金额的确定方法也作了合理的说明。但是对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 并不是所有人对于资产减值的计算方法以及确定标准都有所熟知, 因此也就无从知晓企业的资产减值工作的程序是否完备, 所看到的客观信息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资产状况。

4、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实施盈余管理的方式

上市公司为了使得来年的公司局势变成“扭亏为盈”, 常常在资产减值准备上的计提想办法。比如现在多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那么以后的年度就可以相应的少计提折旧, 不仅可以为下一年度获取利润埋好强而有力的伏笔, 而且为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提供必要的经济奠基, 是一个比较良好的增利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利用计提政策在置换资产时候进行利润的调控, 这或许对于公司的发展是个推动力, 但是在某些行为上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5、资产减值转回问题多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尽管规定, 对于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固定资产、合营公司以及联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于2007年起不得转回, 但是这种规定从一定意义上说不符合会计业的发展实际情况, 缺乏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性。首先是不能真正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之一, 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求, 但是如果不能够适当的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 就使得资产的真实情况得不到合理的反映。其次就是资产变现时候同样产生巨额收益。从一定程度上说, 资产变现之时, 所存在的减值准备必须转回, 以使得利润总额得到增加, 但是对于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所获得的利润利益却做不到及时的了解和控制。

6、资产减值的其他问题

在资产减值核算时间方面,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资产, 对于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要有一个合理的预计, 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各项资产损失要有一个合理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这是新准则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是对于“定期”概念的界定没有做一个明确细致化的说明, 使得会计的各项操作显得更加的随意性, 缺乏必要的规范。在商誉减值测试方面, 由于商誉的测试要在与其他资产组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减值测试, 因此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表的因素就涵盖了如何认定所属的资产组以及能否将商誉正确地分配给资产组等内容, 这些都是有待加强和完善的。

二、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操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 资产减值准备已经逐渐成为新的会计造假工具, 它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人的利益, 而且严重影响了会计的信息质量, 究其产生的原因, 可以从制度的本身以及主客观因素出发, 具体分析如下:

1、资产减值确认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1) 资产减值确认方式的多样性。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可以通过全部资产、单个资产、现金产单位以及资产类别等不同的方式进行, 确认方式的不同自然也就决定了结果的不同。确认方式的多样性所带来的结果便是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企业管理部门就很容易的可以借助机会主义的会计政策的采用和选择, 使得他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出现虚假的现象, 在误导了使用者的同时不利于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阻碍了会计事业的发展。

(2) 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前提即是“可收回金额”的计算, 差额就是减值准备的应提金额的基础则是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在这些内容中又涉及到“销售净价”的概念, 销售净价有不同的认定方法:如果没有成交合同价, 但是活跃市场存在的话, 市场价格扣除应当分摊销售费用后的金额则是销售净价;计算使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净额;如果当前的市场价格也不容易获得, 则估计销售净价的基础可以考虑为最近时期的交易价格。通过诸如此类的不同认定方法可以得出, 在每一资产项目的可回收金额得以确定之时, 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科学估计, 也需要一个科学的判断程序, 从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进行利润的操纵留下了空间。

2、内因来源于企业动机

作为上市公司, 为所属集团或者其控股公司向市场筹集资金是其重要的任务之一, 尤其是现今我国的资产市场发展的还不够健全。但毕竟企业获得上市资格也不容易, 有时候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造成的损失, 公司进行违法违规的利润操作也就成为不足为奇的事实了。还有, 除了可以操纵利润,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进行多计或者少计减值准备也是重要的原因, 当然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除此之外, 在某些地区由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的存在, 为企业内部产生的利润操纵现象提供了更多的动机, 部分上市公司在以前年度隐瞒了费用以及虚报了收入, 使得企业常常出现比较严峻的“资产泡沫”的现象, 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资产负债进行清理, 可以释放风险。

3、外因来源于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

首先是企业的治理机构不合理, 资产减值不仅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而且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和谐统一的内部控制环境。从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会计人员实际上只是执行层, 决策层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决策的导向会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实践, 而某些企业控股大股东经常利用关联交易去侵占上市公司财产, 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进程。还有, 企业之所以能够通过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达到相应的目的, 社会的监管力度比较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会计的各项工作操作中, 审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以及职业经验, 导致本应该标准化的东西显得主观性, 必然会产生诸多问题。相关的会计法规不具体也是重要原因, 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还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针对不同的情况以及实际进行清晰明了的说明, 合理的计算步骤也没有在计提的具体内容上得以良好的展示和体现, 在这样的资产减值操作过程中容易使得该手段成为某些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媒介, 使得计提不仅缺乏必要性的标准, 而且相应的制约手段也没有完善。

三、结束语

在时代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中得以科学合理的操作, 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而且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各企业要重视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通过探索和实践采取相应的应当措施, 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资产减值的作用, 促进企业的长足进步。

摘要:在时代和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和修订的大背景下, 资产减值法规逐渐出台, 并且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得到了更加深化的进步和完善。在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操作中, 企业往往违背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规范, 最明显的就是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私利的操纵。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并且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就必须深入地分析和认清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问题。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操作,问题,原因

参考文献

[1]许静.《对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思考》.新财经 (理论版) .2011 (4)

[2]袁莉.《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理论月刊.2005 (10)

会计实务操作 篇11

台商在大陆获得融资的方式有银行贷款、新股东投资、资本市场上市三种方式。不同的融资在实务操作中也大为不同。

根据大陆外汇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境外机构境内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大陆境外合法注册成立的机构包括台、港、澳企业,可获准在大陆境内开立外汇账户。同时,OBU账户(Offshore Banking Unit,境外公司账户)业务对大陆银行开放,境外企业可以直接在大陆设立OBU账户,比如台湾公司可直接在大陆银行开设美元账户,资金往来将更为便捷,特别是在向银行贷款时台商可通过该账户提供担保款项。

目前台商在大陆融资的方式不外乎三种:货币市场贷款(银行贷款)、新股东投资、资本市场上市,其中向银行贷款则成为最主要的方式。在进行三种方式融资的实务操作中,台商应注意哪些方面?

境外担保需代扣代缴5%的营业税

一般来说,台商透过大陆境内银行或境外银行争取资金支持,贷款利率有所不同。如目前台湾银行贷款利率约在2%~3%之间,大陆银行的则为4.5%~5.5%。如果向境外银行贷款,可由大陆公司担保香港子公司或台湾子公司向境外银行贷款(即对外担保),或者是香港公司或台湾子公司的贷款以外债名义汇入大陆公司。

如果两家公司都在大陆境内,公司A为公司B做担保向银行贷款即境内担保,这种贷款方式十分常见;如果是境外公司担保境内公司向境内银行贷款即境外担保,因境内银行很难追讨境外债权,因此实务中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境外担保的常见模式有两种:一是境外关联公司在境外银行开立离岸账户,进行存款质押,为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借款提供担保,境外企业A可以是境内企业B的母公司、兄弟企业或者其它愿意提供担保的境外机构或个人。须注意的是,B公司若支付担保费给A公司,需要代扣代缴5%的营业税,A与B两家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需按万分之零点五缴纳印花税。

第二种方式是境外关联公司向境外银行提供反担保,由境外银行为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借款提供担保。境内公司若对境外支付担保费,需代扣代缴5%的营业税,与境内银行之间的借款合同也需按万分之零点五缴纳印花税。

对外担保受限制较多

根据借款人(即被担保人)在境内或境外的不同,对外担保亦有两种模式。

如果是借款人在境外,即由大陆母公司100%控股的境外子公司需要贷款,母公司向境内银行提供反担保,由境内银行向境外银行出具保函、备用信用证等,境外银行再将资金贷给境外子公司。借款人在境内的话,可自己直接向境外机构提供担保获得贷款;或者是借款人向境内银行提供反担保,境内银行负责向境外机构出具保函、备用信用证等,境外机构再将贷款划到借款人帐上。

要注意的是,在境内的对外担保中,借款人对外支付利息时需代扣代缴5%的营业税和10%所得税,且借款合同需按合同金额万分之零点五缴纳印花税。

也应注意到,对外担保与境外担保两种贷款方式亦由于不同操作而有不同的限制。目前大陆对外担保的限制规定较多,从担保双方到担保方式都有明文规定。境外担保有保证、抵押、质押三种担保方式,而对外担保除了这三种方式外,不得以定金、留置方式提供对外担保。

在大陆外汇监管上,境外担保债权人需每月定期登记,发生担保履约之后被担保人应于15日内办理好外债登记手续;对外担保方面,如果属于银行为境内机构提供的融资性对外担保、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对外担保或非金融企业法人提供对外担保(外资企业为自身外债提供担保除外)情况的,需要外汇管理局逐笔审批后才能提供对外担保。

如果是属于外商独资企业提供对外担保(逐笔登记)、外商投资企业为自身外债提供对外担保(逐笔登记)或银行提供的非融资性对外担保(可先出保函,按月定期登记)、银行为境外机构提供的融资担保(按月定期登记)这四种情况的,则不需要外汇管理局的逐笔审批,但需办理对外担保登记手续。

其它融资方式注意事项

除了向银行贷款外,台商亦可以通过寻找新股东投资、资本上市方式获得新资金。

如果在大陆的公司缺乏资金,境外母公司同意另一家企业向其增资获得资金的话,则可以通过折价、平价、溢价三种方式增資。

比如大陆公司A需要资金,其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净资产150万美元,获得境外母公司同意后,境外公司B向A增资的投资方式有:一是平价投资,以100万美元取得A50%的股权;二是折价投资,B以80万美元取得A50%的股权,折价20%;三是溢价投资,B以120万美元取得A50%的股权,溢价20%,但120万美元要分成两部分,其中注册资本增加100万美元,另外剩余的20万美元进入「资本公积」,并要缴万分之五印花税。

目前有不少台商将大陆选择为企业上市之地,但不管是回台湾或者就地选择大陆上市,有计划上市的企业之EPS(earnings per share,每股红利)都应越高越好。另需注意的是,在财务报表要求方面,台湾要求企业在上市前3年报表要干干净净;而大陆则要求企业上市前1年报表要干净,前2年和前3年有不合规情形改正即可。

境外担保的外汇监管

一、由债务人逐笔登记变更为债权人定期登记,银行于每月初10个工作日内填写《境外担保项下贷款和履约情况登记表》交外汇管理局。

二、对于借款人来说,按履约额纳入外债管理范畴,借款人应于担保履约后15日内至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其中,企业投注差大于(等于)企业的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短期外债余额+担保履约额(按实际发生额)。

三、发生担保履约后,借款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债额度不足的处理方式:

1、透过归还已借短期外债恢复外债额度后,办理外债登记手续;

2、透过增资提高外债额度后,办理外债登记手续;

3、接受外管局警告批评,并处违规金额30%以下罚款后,办理外债登记手续。

对外担保需要注意的担保额度问题:

1、担保人为金融机构的,需符合下列规定:

(1)对外担保余额、境内外汇担保余额及外汇债务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自有外汇资金的20倍;

(2)对同一企业法人的外汇放宽,外汇担保(按50%计算)及投资参股之和不应超过自有外汇资金的30%。

2、担保人为非金融企业法人的,需符合下列规定:

(1)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50%,并不得超过上年度外汇收入(可放宽);但外商投资企业为自身外债做担保,无额度限制;

高校档案扫描操作实务探析 篇12

关键词:高校档案,扫描,实务

高校档案扫描是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一环,它以目录建设为基础,连接档案的输出利用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目前档案扫描在各高校发展迅猛,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细节问题,也考验着档案管理者,给扫描人员带来困惑。

一、扫描分类

1.按扫描人员分类:对于起步较晚的高校来说,由于需扫描档案数量巨大,多采取外包给公司的方式;还有些高校档案馆存量档案已经由外包公司扫描了大部分,出于经费考虑,对增量的档案采取由档案馆内部员工或学生助理扫描的方式。两种方式有利有弊,外包给公司虽然扫描速度快,但是对外包公司的管理、扫描经费以及档案实体、信息安全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由内部员工扫描,虽然节约了经费开支,但是增加了员工工作量,扫描效率不及公司,并且学生助理流动性大,重复性的扫描技术培训也是难题。

2.按档案实体分类:纸质档案是最常规的扫描实体,虽然有时大小规格有差异,但基本没有大问题;而实物档案由于涉及物体种类复杂,如证书、奖状还可扫描,奖杯、印章等只能通过展柜展示及拍照入册的方式保管利用了;还有声像档案中的纸质照片、老照片要扫描成JPG格式以便编辑展示利用,近年来的照片一般都同时归档了电子版无需重复扫描,但没有电子版的,如长长一卷的毕业照就需要先分段扫描再技术合成完整照片。

3.按档案密级、保管期限长短分类:档案密级分为秘密、机密、绝密类别,对于涉密档案的扫描,一定要慎重,有的高校通过对扫描人员的性质、职级提出要求来保障信息安全,有的高校则不扫描秘密档案以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严禁带有密级或不宜公开的档案信息的散播。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永久、长期档案毋庸置疑应该扫描,但对于短期保管的档案是否扫描高校档案馆存有争议,有的认为短期档案如财务凭证等保管期限为15年以下,时效性强、超过期限后即失去价值,没必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扫描,有的认为短期档案过期会被销毁,所以扫描了电子版可永久备查且节约现实空间。

二、扫描流程

1.扫描场地、人员、设备的准备。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档案库房、阅档、办公三分开,同样扫描也要有独立的场地,以保障档案实体、信息安全。扫描的场地要求全场监控无死角,屏蔽网络信号,设置门禁权限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扫描人员需要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扫描人员不仅要保证档案实体在扫描过程中不受损、丢失,还要防止档案信息泄露。扫描人员进入扫描场地时要把手机等电子设备寄存在扫描区域外,扫描场所内禁止抽烟、喝水、吃东西等影响档案扫描安全的行为。扫描的电脑不能联网,扫描仪要有多台,以便多人批量操作,普通扫描仪可扫A4幅面即可,但也要有可扫A3幅面的扫描仪,以满足扫描大尺寸档案的要求。扫描仪要有批量进纸功能,以满足同规格档案的多页扫描,对于规格不一、尺寸特殊的档案,可采取逐张扫描、软件合成的方法完成。

2.扫描。(1)档案接收:扫描人员接收档案时,双方要当面清点数量,并填写交接单,注明移交案卷日期、卷数、交接人,档案实体有破损或特殊情况需备注说明。(2)档案检查:档案接收清点完毕后,扫描方开始检查案卷。检查内容包括:档案盒上标示的档号和档案盒内实际档案档号是否对应,有无错放;案卷目录上标示的文件数和档案实际文件数是否对应;档案卷内文件目录上标示的每份文件起止页和案卷里实际的文件起止页是否对应;案卷实体有无缺损、污渍等特殊情况;案卷装订有无散页、页码有无跳敲或漏敲。如发现情况,及时沟通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在交接单里备注说明、划分责任。(3)档案扫描:为了保证档案扫描质量,待扫描档案一般不建议装订,如果已经装订,则需去除装订物、展开折叠页、压平以便扫描。对于中缝太紧,以致夹缝两旁字迹产生阴影、扭曲或无法扫描的,可以进行拆卷扫描。但书籍类整册的档案,不能把书拆解成单页,可直接挂接书籍电子版,没有电子版的只能逐页扫描。档案纸薄或蛀洞过大,他页字透过背页者,需衬纸扫描。纸质档案扫描一般采用彩色模式,分辨率≥200dpi,采用PDF/A格式扫描;照片类档案分辨率≥300dpi,采用TIFF或JPEG格式扫描;要求扫描清晰(原稿清晰的前提下)。档案扫描时,文件不能漏扫;扫描图像的排序要与档案原件保持一致。扫描人每天要填写扫描清单,标注扫描日期、扫描人、档号、文件数、页数、备注等信息。(4)档案整理:为了提高扫描速度,扫描者一般是批量扫描后,再进行批量整理装订。每本案卷扫描后要及时放回档案盒,或者以档案封面为标识区分不同案卷,避免出现案卷混杂,封皮、目录、内页错乱不对应的现象。

3.重命名:扫描形成的电子文件按照档号和文件号重命名。重命名分为批量重命名、逐个重命名。档案卷内文件扫描和卷内目录里文件排序相同(前面档案检查已检查此项),因此可利用扫描仪自带的批量重命名软件,对同一卷档案里的多份文件进行批量重命名。扫描时,一卷档案建一个文件夹,连号的多本案卷就形成多个文件夹,按照档号先后扫描,即可对形成的多个文件夹进行批量重命名。

4.扫描校验:批量重命名时,稍有疏忽就会出错,且一旦出错,涉及范围较大,中间环节出错,后面数据备份、挂接等工作都会成为无用功,返工也费时费力,所以重命名后的扫描校验非常重要。扫描校验首先要看扫描重命名后的档号、文件号是否统一规范,排序是否正确。其次,打开重命名后的文件,查看文件内容是否和档案实体对应,有无错号错序。最后还要检查扫描质量,字迹是否清晰,页面是否平整美观。

5.数据备份:扫描后形成的数据实行双套制,一套为利用格式,挂接在档案管理系统方便利用;一套为TIFF格式,脱机保管,作为备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每年做一次异地备份,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6.数据挂接:挂接分两种,一种是一边在档案管理系统里著录目录信息,一边挂接相应扫描数据;一种是按照档案管理系统里已有目录信息,挂接相应扫描数据。挂接一般都采用批量挂接方式,利用档案管理系统里自带的批量操作功能,把已经批量重命名后的文件进行批量挂接。挂接后一定要进行抽查,检查是否挂接成功、或者挂接错乱。

三、高校档案扫描问题及对策

1.学生个人档案袋:高校档案主要是为学生、教学、科研服务。所以,有人会认为学生个人档案袋的内容应该需要扫描。但是,学生个人档案袋是随学生学习、工作流转的,高校产生的学生学籍档案只是个人档案袋中的一部分,将来学生工作还要继续在个人档案袋中追加材料,所以严格意义上说高校保存的学生个人档案袋并没有利用完毕,最终的个人档案还没有形成完毕,对这些个人档案袋进行扫描工作量巨大,而且可能会是重复性劳动。因为学生个人档案袋内的录取材料、成绩单、毕业信息等,在高校教学类档案里已有据可查,只是进行了分类汇总,如学生个人档案袋里的录取通知书,教学类档案里对应为录取名册,所以对学生个人档案袋的扫描着实没有必要。

2.扫描轻重缓急:高校档案属于文件利用完毕后的保管部门,很容易受到忽视,经费的有限,使扫描不能一蹴而就。而扫描进度慢又会影响数字化进程,导致档案检索利用效率低下,经费申请更加困难,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高校多根据档案利用率高低,先扫描教学、科研、行政、党群等档案,从近期往前面倒序扫描,先扫描利用率高的档案门类,再逐步扫描全部档案。先扫利用率高的档案,方便利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存量档案扫描,但是遇到日后补归档的案卷容易漏扫;对所有档案进行全部扫描,进度慢、效率低,适合数量小的增量档案。

3.档案管理系统与扫描数据挂接:高校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数量比企业多、灵活性却比企业小;资金投入不及区县档案馆,利用率却不比区县档案馆低;所以,高校档案馆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目前,多数高校档案管理系统都已经多年没有升级,只能满足数据输入的初级要求。但是随着扫描数字化的进程,大量的附件挂接上传,给系统带来沉重负荷,导致系统运行不畅,响应速度降低。系统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目前,一些高校在系统承载能力有效的情况下,既要挂接数据,又不能让系统超负荷运转,只能对扫描形成数据中的利用格式进行压缩,保证在A4-A3通用公文用纸打印条件下,图文清晰可辨。如需利用放大、高清的图文档案,则从不压缩保持原貌的备份格式中输出利用。

高校档案馆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 但短时间内将全部馆藏档案实现数字化对扫描工作是个巨大的挑战,这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区分重点,如先扫描一些有特色、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料以保证服务利用。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高校档案扫描工作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上一篇: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下一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