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竞争力指数论文

2024-10-08

质量竞争力指数论文(精选8篇)

质量竞争力指数论文 篇1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特大自然灾害和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坚持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上水平相统一,质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支撑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根据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1.18,比上年提高0.19。其中,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新产品销售比重、平均产品销售收入等5个统计指标的得分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46、4.59、1.30、1.36、1.70分,增长明显。

二、制造业各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通过对制造业29个行业相关数据的测算,质量竞争力稳步增强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6.95,比上年提高0.95;橡胶制品业84.97,提高0.6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3.90,提高0.98;通用设备制造业83.53,提高0.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3.48,提高0.0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2.19,提高0.26;医药制造业81.33,提高0.04;化学纤维制造业81.31,提高0.08。

三、各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相关数据的测算,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5以上。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的地区数量达到20个,比2007年增加了5个。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内蒙古和广西等边疆和少数民族省(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三年保持稳步增长,与发达省(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85.04、79.72、80.04,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22、0.73、1.04,东部区域继续保持质量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中部和西部区域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

注:

1.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按照原始数据统计范围的不同,可以相应形成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分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分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2.质量竞争力指数由2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和12个统计指标构成。

3.测算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统计口径是大中型工业企业。

4.本公报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篇2

Q1 参加活动有抽奖环节,大奖是来回巴黎的机票两张,名额1名,而二等奖是1000元的超市礼券,有10名。参加—等奖抽奖的就不能参加二等奖,你会怎么选择:

a.当然去抽机票,万一中奖了呢→Q2

b.抽二等奖,机会多,中奖可能大→Q5

Q2 需要买礼物给好朋友的孩子,你会选挥哪种物品?

a.可爱的毛绒玩偶或者积木→Q3

b.温暖实用的毛衣或鞋子→Q6

Q3 跟朋友或同事聊天时,是不是会经常忍不住打断别人的话?

a.Yes→Q4

b.No→Q7

Q4 买了一件毛衣,第二天发觉同款毛衣的另一个颜色更适合自己,你会?

a.买都买好了,当作看不见→Q8

b.将那款颜色的毛衣也买下→Q7

Q5 与恋人一起逛街,你很喜欢一件衣服,但他认为不适合你,你会?

a.自己喜欢就好,买下那件衣服→Q6

b.反正也是穿给他看,他不喜欢也没意思,放弃那件衣服→Q9

Q6 旅游时,和姐妹们拍大合影,如果大家的身高都差不多,你会选择站在哪里?

a.中间→Q7 b.旁边→Q10

c.最后面→Q9

Q7 代表公司出席一个比较casual的应酬午宴,在场以男人为主,其中有些男人边讲公事边聊起了有色笑话,你会?

a.借机走开→Q8

b.反正说笑无伤大雅,继续听他们谈话而不插嘴→Q11

c.找机会转换话题避免尴尬→Q10

Q8 恋人开生日派对,本来气氛愉快,但他的前女友突然花枝招展地来了,你会?

a.以女主人的身份好好招待她→Q12

b.知道她是来挑衅的,互相打招呼后尽量避免接触,交给恋人处理→Q11

Q9 和恋人外出吃午饭,你认为由谁付账才合理?

a.任何一方支付都可以→Q10

b.各自支付→A型

Q10 异性好友想让你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他认识,但你深知好朋友人品虽好,却已有暧昧对象,而且未必喜欢异性好友这类老实人,你会?

a.尽量拖延→Q12

b.婉转地告诉他女朋友已经有男朋友了→Q11

c.不好意思拒绝,半推半就下答应→B型

Q11 娱乐报道某偶像歌手在当红之时嫁给一个很有才华的浪子,浪子诚恳发誓从此做一个专一好丈夫,你会?

a.替她高兴,相信浪子会回头→C型

b.不看好这段恋情,男人花心死性难改→D型

Q12 突然被上司指派重要而困难的任务,同事们都不愿接手该任务,因为失败率太高,你会?

a.勉强接受,但暗地里不高兴→D型

b.反正已成事实,努力将事情做好→E型

Result

A型 孔雀

竞争也要美姿态竞争指数:5

孔雀小姐性格主动积极,对于想得到的东西或人,她们会拼命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越是重视的东西越不容许别人抢走,情场上如果发现竞争对手,她们会先做好自己的外表工作,用最美丽的姿态予以还击。

B型 天鹅

争强好胜但不外露竞争指数:4.5

天鹅小姐给人知性、优雅的感觉,尊重伴侣,为了与所爱的人组成家庭,平常温柔的她们会展示出不一样的豪气。当情敌出现,她们善于在背后做一些小动作,制定一些取胜计划,为求捍卫家园,不惜变成强悍的武斗者。

C型 鹦鹉

情绪起伏缺乏对策竞争指数:4

鹦鹋小姐精灵活泼,脑袋里有无尽的创意,不过,可爱的背后缺乏安全感,会用斗气的方式吸引恋人注意,发小姐脾气,用一些小考验测试他的忠诚度。要注意平时说话的语气,以防有些话伤到了爱你的人。

D型 燕子

看恋人的行动而行动竞争指数:3.5

虽然燕子小姐平日在朋友面前大大咧咧,但见到恋人则变得小鸟依人。她们口硬心软,只要不是被当场撞破恋人劈腿,只要对方愿意放下身段哄她开心,就能原谅对方。相反,如果顶嘴的话就会没完没了!

E型 麻雀

以静制动竞争指数:3

麻雀小姐性格风趣,喜欢呼朋唤友,恋人也喜欢这种天真的性格。事实上她们知道装弱者的重要性。并且她们天生怕惹麻烦,只要情敌不招惹自己,就不会硬碰硬,反而装作给予恋人绝对信赖,以静制动。

质量竞争力指数论文 篇3

1. 质量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指数

质量竞争力是我国在2001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是由我国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宏观质量测算体系, 是宏观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研究项目, 是一项全新的探索。质量竞争力是比竞争者更具卓越质量的核心能力, 是竞争主体以卓越质量赢得优势的能力。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对质量竞争力的量化, 是对质量水平发展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的综合反映。自2006年以来,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999年到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目的是引导企业、政府和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质量问题, 推动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12月19日发布的《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 得到表1.

对中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预测, 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好的把握好发展的“量”和“质”的关系, 落实“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 确定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目标;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有助于我们测定国家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性, 以便政府和质量监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还有助于政府对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进行监管控制。

目前, 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只包含1999年~2007年的9个数据, 属于“部分信息已知, 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研究对象, 使用一般的预测方法得出的结果误差大, 准确度不高, 因此, 使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较为合适。

2. 灰色系统理论以及GM (1, 1) 预测模型

2.1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创立的, 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 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 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

灰色系统理论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众多科学领域中的成功应用, 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和关注。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交通、石油、地质、水利、气象、生态、环境、医学、教育、体育、军事、法学、金融等众多领域, 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

20年来, 灰色系统理论已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自立于科学之林, 奠定了其作为一门新兴横断学科的学术地位。灰色系统理论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发展前景正日益广泛地为国际、国内各界所认识和重视。

2.2 灰色预测及GM (1, 1) 预测模型的建立

灰色预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作出的定量预测, 是灰色系统理论与技术的重要组成分, 在灰色预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GM (1, 1) 模型。GM (1, 1) 模型是基于累加生成的数列预测模型, 它由一个单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构成, GM (1, 1) 模型的突出特点是:建模过程简单, 模型表达式简洁, 便于求解, 应用广泛。其建立的步骤为:

1) x (0) (1) , x (0) (2) , …, x (0) (N) 是所要预测的某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作一次累加生成处理, 即

得到一个新的数列, 这个新的数列与原始数列相比, 其随机性程度大大弱化, 平稳性大大增加。

2) 将新数列的变化趋势近似地用微分方程描述:

其中, a、b为辨识参数, 辨别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3) 构造数据矩阵。上式中YN为列向量, YN=[x (0) (2) , x (0) (3) , …, x (0) (N) ]T, B为构造数据矩阵:

4) 求出预测模型。GM (1, 1) 微分方程的解为:

利用预测模型, 预测生成序列为:

还原为观测值的预测序列 (即预测的第N+1个数据) 为:

2.3 模型的检验

模型合格与否要通过对模型的多种检验来判断。模型检验合格后, 才能用模型进行预测。灰色模型检验采用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以及关联检验等三种方法来检验。

1) 残差检验

残差检验是模型精度按点的检验, 分为绝对误差检验和相对误差检验。通过可信度p0检验判断误差变动是否平稳, 一般要求p0>80%。

绝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相对误差为:

可信度为:

2) 后验差检验

后验差检验是检验预测曲线与模型曲线在空间相对位置的重合程度, 后验差比值越小, 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就越高。模型的精度等级划分一般由p和c共同刻画。

原始数据离差:

残差离差:

后验差比值:c=S2/S1

小误差频率:

c、p两个指标把预测等级分为四等, 参见表2。

来源: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5年.

3) 关联检验

关联度检验是对模型曲线与预测曲线的形状接近程度的检验。关联度越大, 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就越高, 一般认为R≥0.6, 模型较为可靠。

计算关联系数:

其中p为取定的最大差百分比, 一般可取50%, 及p=0.5。计算关联度:

从模型建立的步骤可以看出, GM (1, 1) 预测模型步骤虽少, 但计算较为繁琐。庆幸的是国内已有一些学者通过编程软件或办公软件来实现灰色预测, 使用户从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如胡辉在基于MATLAB组件技术的基础上, 以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为例, 设计开发出相应的组件, 并在VB和excel环境中进行测试应用, 实际效果良好。李超利用VBA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在excel下编写宏程序, 实现灰色预测。赵金环等通过excel建立灰色模型GM (1, 1) 进行预测, 并给出模型的残差检验、级比偏差检验、关联检验和后验差检验。刘斌在刘思峰和党耀国的指导下, 编写了《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的配套建模软件, 该软件可以轻松实现四数据、五数据、六数据以及多数据的GM (1, 1) 模型预测。

3. 质量竞争力指数的预测

3.1 预测模型的建立

以9年的QCI (表1) 为原始数据, 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的配套建模软件的“预测模型→GM (1, 1) 模型→多数据GM (1, 1) 模型”菜单, 建立预测模型, 得到以下结果:发展系数a=-0.008271, 内生控制系数b=75.202698, 则b/a=-9092.805817。

刘思峰、邓聚龙以模拟、实验为基础, 研究GM (1, 1) 模型的适用范围, 发现当-a≤0.3时, GM (1, l) 模型可用于中长期预测。本文-a=0.008271<0.3, 说明模型可以用于中长期预测。预测模型:

其中k=0, 1, 2, 3, ……, N

3.2 模型的检验

1) 残差检验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的配套建模软件给出了模拟值、残差、相对误差以及平均相对误差, 如表格3所示。

可信度远远大于80%, 说明预测误差比较小, 变动稳定。

2) 后验差检验

原始数据离差:S12=2.954828, 残差离差:S22=0.0850181。则后验差比值:c=S2/S1=0.028773, 小于0.35, 小误差频率p=1, 大于0.95。参考表3可以看出, 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很好。

3) 关联检验

计算原始数列x (0) 与其预测值x赞 (0) 绝对误差的最小差和最大差:min{|e (0) (k) |}=0, max{|e (0) (k) |}=0.474699。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则关联度R=0.656801, 大于0.6, 说明模型曲线和预测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程度。

3.3 预测结果

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可以看出模型通过了检验, 可以用来预测2008年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运用配套建模软件, 用点击“预测”, 选择一个预测数据, 就可以直接得出2008年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为81.353828。

如果需要预测2008年以后的数据, 可以在每次预测后“新陈代谢”, 剔除原始序列中最老的数据, 将新的数据补充到数列中, 使序列等维, 接着再建立GM (1, 1) 模型, 这样用预测灰数新陈代谢, 逐个滚动预测, 依次递补, 直到完成预测目标。

4. 结论

由于年度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样本量小, 信息量小,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中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模型的可信度较高, 后验差比值较小, 小误差频率为1, 模型的关联度大于0.6, 预测模型通过了模型检验, 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并且发展系数a符合刘思峰、邓聚龙规定的模型适用范围。综上所述, 用所建模型预测中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可靠的。

参考文献

[1]郝瑞, 刘艳丽.提升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质量竞争力的研究[J].时代金融, 2008, (1) .

[2]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 (2) .

[3]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4]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7.

[5]罗党, 刘思峰, 党耀国.灰色模型GM (1, 1) 优化[J].中国工程科学, 2003, (8) .

[6]胡辉.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的软件开发[J].统计与决策, 2006, (12) .

[7]李超.灰色预测:EXCEL/VBA编程轻松实现[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 (3) .

[8]赵金环, 陈建强, 郭立智.Excel在动态GM (1, 1) 模型预测以及检验中的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7, (4) .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测量指数分析 篇4

一、绝对量指标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实际的贸易量如出口额、进口额、差额等是最基本最充分的数据, 反映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1. 是进口额、出口额及比重。

(1) 进口额反映了一国消费者在服务产品上的消费需求能力, 进口额越大, 说明该国对服务产品需求越大。 (2) 出口额反映了一国服务行业的供给能力及该国服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显然出口额越高, 该国服务竞争力越强。 (3) 利用比重数据和排名反映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的竞争力位置。绝大多数学者都利用这三个数据进行分析。如孟静 (2008.5) 、赵书华、李光军 (2005.1) 、韩可谓 (2006.3) 等。

2. 进出口差额数据。

差额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服务贸易竞争力呈现“大进小出, 逆差格局”, 即劣势明显, 发展紧迫:因为“大进”指出本国服务需求强劲但却必须从外部得到满足, 即内部服务供给和竞争能力太差;“小出”说明相对进口, 我国外部竞争能力太弱。所以“大进小出”合起来说明:在内部市场被外来服务占领的情况下, 却无法抢占等量的外部市场进行平衡,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提高, 若延误时机, 则当前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 (较强的国内服务需求) 将会被外国企业占去, 从而本国服务企业失去当前发展的契机。

上述指标的优点是客观、真实。但由于滞后性, 很多数据要比现在晚一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问题说明的及时性。 (1) 在分析过程中, 很多学者对进口、出口数据不加区别, 用它们笼统地来说明服务竞争力。进口、出口在反映竞争力状况方面侧重点不同。进口侧重于说明内部服务市场需求发展状况;出口则侧重于说明外部服务竞争能力。 (2) 运用绝对量指标说明还存在可比性问题。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 很多学者采用了相对数指标。

二、相对数指标

1. TC指数。

TC指数即竞争优势指数 (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 。有的学者也把它叫做CAI指数, 即比较优势指数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CAI) 。该指数用一国贸易出口减去进口除以进出口总额来表示。公式为:

TC指数是一个相对比值, 这样就克服了服务部门和国与国之间的绝对量不可比问题。因为从公式明显可看出:不论服务部门和国家大小, 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 (-1, 1) 。通过计算TC指数发现: (1) 从1995年到2004年, 服务贸易部门的TC指数处于-0.04~-0.14之间, 劣势稳定而明显; (2) 服务贸易各部门从2004年的TC指数值看, TC值主要分布在 (-1~0.3) 之间, 其中处于微弱的比较优势的部门有:旅游服务、建筑、电影音像、通信、咨询、其他商业服务;而在这些部门中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的弱优势是比较稳定的;其他部门的优势则很不稳定, T C值时正时负。除了上述部门外, 其他服务部门则处于稳定的劣势。其中广告、保险、计算机、信息劣势极强, 运输行业则存在较强的劣势, 这些部门的共性就是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 (3) T C指数的国家间比较也指出:中国服务贸易处于微弱的比较劣势。以上这些结论可参见文章张如经 (2007) 、张德进 (2004) , 邓世荣 (2004) 等。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T C指数能用相对值在各部门、各国之间进行灵活客观的比较, 很好地克服了绝对量的弊端。但正因如此, T C指数也就存在了不足:即脱离了实际量, 有时会使比较出现不科学的结果。如万红先 (2005) 计算得出:1991年以前, 我国TC指数均为正, 为比较优势;而1992年以来, TC指数均为负, 从而得出结论“我国服务竞争力弱, 而且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下降。”这个结果显然不科学。仅仅从社会面貌来看, 1 9 9 1年前与现在是无法相比的, 无论是旅游、通讯、建筑、保险还是广告、电影、信息、计算机, 显然现在比十几年前强多了。而T C指数显示的结果却是相反的:前正后负。原因就在于T C指数虽然建立在实际量之上, 但同时也脱离了实际量。1 9 9 1年前T C指数为正, 主要是由我国当时服务进口量很小导致的。说明我国当时服务市场 (需求) 很弱;而1 9 9 1年后T C指数为负, 是由于进口增长超过了出口增长所致, 说明国内服务市场需求发展很快。T C指数之所以显现为相反的符号, 就在于它只考虑了进口和出口额之和以及之差, 而不考虑进口额和出口额本身大小。

2. RCA指数。

RCA指数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巴拉萨创造的一个国际竞争力状况测量工具。该指数也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它用一经济体某种商品出口占世界该种商品总出口的比率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例之比来表示, 公式为:

RCA>1:一般显性比较优势;RCA>2.5:极强的显性比较优势;RCA (2.5~1.25) :强的显性比较优势;1.25~0.8之间: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若RCA<1:则无显性比较优势;RCA<0.8:则表明该国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RCA指数分析得出的结论与TC指数基本是一致的。程大中 (2003.5) 利用“51个经济体模型”计算得出中国服务贸易的RCA值为0.5863;利用“12个经济体模型”得出RCA为0.46656②。

比较RCA和TC指数可以发现:RCA指数进步了。TC指数只考虑了本国的进出口情况, 而RCA指数将别国的情况也纳入指数中, 根据m的不同取值, 可以设定不同大小的经济体模型, 更体现了指数相对性的特点。当然RCA指数也有其缺陷。该指数只考虑到出口而未考虑到进口, 即公式中只有出口额, 没有进口额。因此, 一些学者又对这一指数作了改进。如沃尔拉斯 (Vollrath, 1988) 设计了一个显示性优势指数, 即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进口的比较优势。但需要指出:指数的改进都是在出口的基础上剔除进口的影响。但正如前面所指出, 进口也能反映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尤其反映一国内部市场需求, 并不一定要“剔除”:即可以将进口独立作为一个指数, 结合R C A指数, 综合反映一国出口和进口状况。

三、结论

以上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实证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类指标作了一个总结和评价。

从各类数据分析的结果看:我国服务贸易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增长很快, 总量上已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大国, 但并非强国。服务贸易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因为大国意味着潜力很大, 吸收能力很强, 市场容量很大, 发展环境和前景很好。若此时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加快提升的话, 弱势将会使得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被外国企业抢走, 从而我国丧失发展的极好机会。各服务部门内部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如旅游, 我国有优势;而对于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则存在明显的劣势。

从各类实证分析手段来看, 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绝对量指标如进口额、出口额、差额及相关数据, 虽然真实、客观, 但却存在着严重的可比性问题——国与国之间的可比性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可比性。很难真正反映出相对的竞争力状况。指数——相对数的比较, 解决了可比性的问题, 但却出现了脱离实际数的缺陷。从而导致一些错误结论的产生。而且指数本身也会受到公式设计的限制。因此要真实、客观地把握我国当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现状, 还应将绝对数和相对数指标有机结合起来, 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饶友玲张伯伟: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8-1:131~150

[2]陶凯元:国际服务贸易法律的多边化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法制[M].湖南:法律出版社, 2000-8-1:75~90

[3]陈怡戴枫: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12月:30~33

铁路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比较分析 篇5

本文是通过从2009年到2013年这5年的数据作为比较分析的, 通过国际竞争力指数来比较分析这五个世界公认的铁路强国的铁路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找出中国和世界强国的优势和差距, 为提升中国铁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 (MS) 是指某国一项产品的世界范围出口的额度占产品在世界市场中总出口额度的比重, 可以直接反映该种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争力, 市场占有率这个值越高, 就表示这种产品所处的产业的高端部分, 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 反之就越弱。

公式为其中MSij=Xij/Wj, MS为i国家j类型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Xij为i国家j类型产品的出口额度, Wj为国际上j类型商品出口的总额度。 (见表1)

如表1所示, 中国铁路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在飞速的提升, 已处于市场占有率的主导地位, 领先第二名德国多达8.4个百分点。在如今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 足以表明中国铁路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德国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20-21%之间。法国与日本市场占有率稳定在10-12%。韩国的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下降, 从以前的9.74%下滑到4.64%下滑了5个百分点。中国在2009年市场占有率在9.32%相对较少, 但是近几年里中国铁路产业的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 如今已处于首位。其主要原因是占领了亚洲市场与非洲市场, 而且将市场逐渐的延伸到欧洲, 所以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飞速的增长。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是一国某种产品进出口的差额与总的进出口额的比值, 用来分析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它能显示出该国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生产该的产品国家的比较, 显示出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以及程度的大小。如果贸易竞争指数是正数, 表示该国是该种产品的净出口国, 有竞争优势, 如果贸易竞争指数为负数, 表示该国是该种产品的净进口国。如果该指数越接近1则该国主要出口该种产品, 进口相对较少, 则该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大。反之, 该指数越接近-1则该国主要以进口该产品为主, 出口相对较少, 则该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小。

公式为TC= (Xij-Mij) / (Xij+Mij) , 其中TC为i国家j型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 Xij为i国家j型产品的出口额, Mij为i国家j型商品的进口额。 (见图1)

如图2所示, 中国铁路产业的TC在逐年上涨, 在2013年时已经高达0.8以上。2009年-2013年, 中国始终处于0.6-0.8之间, 表明是铁路产业的出口为主, 进口相对较少。德国的TC处于0.4-0.6之间, 说明德国的铁路产业同样是以出口为主的。法国与日本处于0.2-0.4之间, 同样也是以出口为主的国家, 但是与中国和德国相比明显不足。韩国的TC在2010年有着短暂上升但是2010年之后再不断的下降, 到2013年已经降至0.2以下, 说明如今韩国铁路产业的进出口相对较为平衡, 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 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通过比较, 中国在稳步的增长中逐渐的将优势不断扩大, 同时也在国际铁路市场中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 (RCA) ,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它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显示的。以国际出口比重的比值来对该产品是否在国际市场有比较优势进行衡量。一般认为, 一国该产品RCA指数大于2.5, 则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2.5-1.25之间, 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在1.25-0.8之间, 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要是RCA小于0.8, 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公式为其中RCAij= (Xij/Xt) / (Wj/Wx) , RCAij为i国家j型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为i国家j型产品的出口额, Xt为i国家全部商品的出口额, Wj为国际j型产品的出口总额, Wx为国际商品的总出口额。

如图2所示, 中国铁路产业从2009年之后, 其RCA已经在2.5之上, 在2013年甚至达到了3.5, 可以看出中国铁路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德国与日本的RCA基本处于2到2.5之间, 说明两国的国际竞争力整体实力较强。法国的RCA起伏相对较大, 但是仍然在1.5之上, 虽然同样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与不断快速增长的中国与相对平稳发展的德国、日本相比, 仍有一定的差距。韩国的RCA从2009年后不断下降, 从2009年的1.5直接逐渐的下滑, 到2013年已经下降到0.5。韩国铁路产业现如今已经从一个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渐渐走向了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产业。中国的RCA虽在2012年有所波动, 但是, 总体趋势仍然是在不断的稳步上升, 所以中国铁路产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论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 中国铁路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国际竞争力, 主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对于铁路产业的在相关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铁路产业自身不断的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以及具有较为完善的一体式出口产业链。但是我们还应看到2011年7月23日的动车追尾事故后给中国铁路产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出口融资困难、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海外建设政治因素的干扰也是中国铁路产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困难。

因此中国铁路产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 与其他国家抗衡, 首先中国政府需要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协调资金支持铁路业全面走出去;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引导、咨询、行业服务功能;同时, 中国的铁路企业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海外经营建设必须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 掌握各种避免风向的手段和方法, 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同时也为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应具有高效、快速、保值、保质的完成海外建设项目, 还需要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 组织和协调能力, 主动规避风险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随着中国铁路产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完善、创新, 一定会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水平, 国际竞争力会有明显的提升。打造出中国高速铁路国际品牌, 使中国从铁路产业大国向铁路强国进行转变。

参考文献

[1]张玮, 范鹏辉.中国铁路装备进出口现状与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2 (08)

[2]杨亚琴, 李红昌, 刘铮.高速铁路对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影响研究[J].中国铁路2010 (02)

[3]李文兴, 吕忠杨.提升我国高速铁路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2 (12)

[4]李宝仁, 亚欧铁路网一体化对我国铁路发展战略的影响[J].中国铁路.2011 (08)

[5]王贵, 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优势、不利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0 (09)

[6]方志远.全球铁路市场与中国铁路产业国际化对策[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0 (02)

[7]张汉斌, 刘雪涛.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分析[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 (01)

[8]周菲.中国铁路产业的国际化起步及其影响[J].国际商务论坛.2011 (07)

质量竞争力指数论文 篇6

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推动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服务经济时代。

中国加入WTO以后, 服务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服务贸易也相应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 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差距还十分明显。2010年, 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1702亿美元, 排名第四。而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在2009年就已达到4700亿美元, 高居榜首。在服务贸易领域, 中国是贸易逆差国, 且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除个别年份外,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 (地区) 的增速。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2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702.5亿美元, 28年间增长了68.1倍。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82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921.7亿美元, 增长了106.7倍。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10的第3位, 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3位。

(注:数据来源: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11 http://unctadstat.unctad.org/。)

2、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与货物贸易相反, 我国服务贸易长期维持逆差,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逆差具有长期扩大的趋势, 到2010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220亿美元。

3、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不均衡

从表2可以看出, 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都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尤其是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业、通讯业等服务贸易部门发展迅速。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 我国服务贸易额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旅游、交通运输、建筑等服务贸易部门, 服务额各部门分布不均, 差距非常大, 尤其是通讯和金融服务贸易额非常少。我国服务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在服务贸易总量及新型的服务贸易部门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差距。虽然当前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不足以完全吞噬货物贸易中的顺差, 但是一旦货物贸易的出超减少, 那么我国的贸易地位将会受到威胁, 并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巨大压力。

三、中国服务贸易分部门竞争力分析———基于RCA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 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 (Balassa, 1965) 提出的,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 用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一般认为, 当RCA≥2.5时, 说明该国在i产业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1≤RCA≤2.5时, 说明该国在i产业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0.5≤RCA≤1时, 说明该国在i产业上国际竞争力不明显;当RCA<0.5时, 说明该国在i产业上表现为国际竞争弱势。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xi表示一国某服务贸易出口值;xt表示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总值;wi表示世界某服务贸易的出口值;wt表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值, 反映的是一国服务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

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计算出2000年至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RCA指数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 中国除了旅游业的RCA指呈现为下降趋势外, 其他的服务业RCA指数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表明, 中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中国在旅游、建筑、其它工商服务业方面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 表明在这三个服务行业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交通运输服务业RCA指数维持在1左右, 其比较优势与国际水平相当。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在我国发展比较迅速, 其RCA指数从0.58上升到2009年的1.21, 但是通讯、保险及政府服务方面的RCA指数介于0.2到0.6之间, 表明其比较优势较弱。尤其是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及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处在非常低的水平, 表现出极强的比较弱势。整体上看, 中国在交通运输、旅游、建筑、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其他工商服务业方面的显性比较优势明显。服务行业主要表现为密集使用劳动或密集使用资源, 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附加值偏小。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比较优势依然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 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弱势。

(注:数据来源: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10 http://unctadstat.unctad.org/。)

(注:数据来源:来自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10计算所得。)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 在建筑、其他工商业服务和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 而在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保险、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等部门却存在比较劣势。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要发展服务贸易主要应发展金融服务业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

1、大力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服务贸易需要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培育金融服务贸易、专利与版税许可证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是赢得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可以先引进国外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业方面的专业人才, 然后逐渐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人才。

2、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放宽市场准入, 扩大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竞争有力于提高效率, 强化核心能力, 因此应引入有效的市场竞争, 提高金融体系、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的市场化程度。引进国外中高端服务企业, 通过竞争和示范效应促进国内服务业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3、强化政府的孵化与辅助功能

我国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发展, 其短板主要是金融服务业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中国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加大对金融服务贸易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的支持和保护。加大资金的投入, 消除服务贸易壁垒, 制定国际市场战略,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改革税制, 建立政策咨询中心, 为金融服务贸易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 2009 (10) .

[2]邢孝兵、张清: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 2010 (7) .

[3]缑先锋:中日服务贸易发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10 (10) .

[4]陈双喜、潘海鹰:中美服务贸易比较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12) .

质量竞争力指数论文 篇7

(1) 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 (绩效) 评价标准的判据指标计算模型, 从设计原理上讲, 进出口对比指数模型不同于以往的指数模型之处在于它是由不同对象 (进口、出口) 的相同性质指标 (价值、价格、数量) 的比较数, 因此是一种横向对比指数模型。而其他用于经济分析的指数几乎都是由同一对象相同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比较数, 因此其性质都是纵向对比指数模型。

(2) 从竞争力 (绩效) 评价模型的意义上讲, 通过进出口对比指数模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绩效) 的实测评价标准;它通过进出口数量对比和价格对比指数反映产业在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两大方面优势或劣势的存在与变化, 因此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成因。

(3) 不同于“钻石理论”模型等正向分析模型, 进出口对比指数模型是基于对产业竞争结果 (绩效) 的实际测度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逆向分析模型。它对于竞争力的评判是通过竞争绩效指标直接比较得出的, 结果真实可靠, 逻辑分析对应关系清晰直观。通过其由数量对比、价格对比和价值对比指数构成的三指数模型不但可以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而且可以揭示产业竞争力的构成、产业发展模式及动态趋势。依据其建立的是全部由刚性数据支撑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实测和分析标准。

(4) 由于以“钻石理论”模型为代表的其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是按照竞争力要素构建理论进行设计, 其体系构成十分复杂, 数据采集困难, 数据失真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在国际竞争力测度及国家之间进行比较显得比较困难。而进出口对比指数模型相对简单和直观, 全部由刚性数据支持, 可以方便的用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竞争力测度, 特别是能够进行一国特定产业相对于外部国际环境整体的竞争力的量化测度, 是对“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的准确阐释, 这是包括“钻石理论”模型在内的其他评价模型难以实现的。

4 应用分析研究

以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为基于“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的应用分析实例。按照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统计分类方法, 将电子元件和器件的主要品种分为十三大类产品:微型电动机和发电机;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及电感;原电池及原电池组;蓄电池;电声器件 (传声器、扬声器、耳机、音频扩大器) ;电容器;电阻器;印刷电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光纤光缆;激光器;液晶显示板。鉴于篇幅所限, 仅列举集成电路、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两个行业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以1998~2008年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本研究成果的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和海关公开发布的权威统计资料《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由于十余年间海关对电子元器件统计分类方法进行了调整,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个别大类按独立统计后的年份开始计算指数, 如液晶显示器从2003年开始统计。

●集成电路

指数图表见图1。

数据分析:1998年进口产品值是出口产品值的4.52倍, 2008年为5.32倍, 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近年趋势变化不大。1998年进口产品均价为出口产品均价的1.23倍, 2008年为1.90倍, 价格逆差也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产业竞争力评价:十一年来价格逆差逐年加大, 增大, 1998年出口值是进口值的1.84倍, 2008年出口值是进口值的3.2倍。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于出口产即价格对比指数KXMp大于100。同期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对应于数量对比指数KXMa大于100。根据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的竞争力判断标准, 反映了国外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发展和生产加工方面持续性的全面竞争优势。

●原电池及原电池组

指数图表见图2。

数据分析:11年期间出口份额相对于进口逐渐品价格在经历快速上升-快速回落后依然在高位运行;1998年进口产品平均价格是出口产品平均价格的1.46倍, 2008年进口产品平均价格是出口产品平均价格的1.57倍。

产业竞争力评价:进口产品相对于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明显, 即价格对比指数KXMp大于100。出口值相对于进口值持续扩大, 数量对比指数KXMa小于100。按照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的竞争力判断标准, 反映国外产业占据技术前沿和产品高端, 而本国产业具有较大的生产制造优势。属比较典型的技术输入, 成本输出型产业。

5 结语

衡量一国的产业发展状况, 国际竞争力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如何评价和监测产业国际竞争力, 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是一个核心问题。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并直接影响判断与决策的准确性。在这个问题上, 基于感性认识的模糊推断显然不可取, 纷繁复杂的理论模型也难以解决实际测度的现实问题;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和市场的标准。科学的方法建立在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评价模型 (指数) 和数据来源必须经得起这两个方面的检验。另一方面, 所谓坚持市场标准, 就是要坚持用产业化的最终成果即市场表现, 作为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客观依据, 而不应为其他中间环节的表象所惑。进出口对比指数模型正是严格依照以上原则得出的创新研究成果。

尽管目前海关数据不尽详细, 也并不完全符合相关行业的分类规范, 因此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对比指数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具有科学依据, 海关数据的真实性和覆盖范围也具有相当的公信力。因此, 作为一种客观分析评价标准, 进出口对比指数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适用性, 其研究分析结果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其他产业的宏观管理来说,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2]赵彦云.国际竞争力统计模型及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 邱美如,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

[4]吴灼亮.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5]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6]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11.

质量竞争力指数论文 篇8

中国和印度被誉为亚洲的双引擎,“龙象之比”(2)成为近几年全球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不断追问,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孰优孰劣?谁会成为学习的榜样?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实现着中国版的“美国梦”,近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全球都在谈论“中国效应”、“中国奇迹”。“除了战争和恐怖活动,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最大的顾虑就是中国了。……它们看到的是一种巨大的竞争威胁”。[1]有专家声称“北京共识”(3)取代了“华盛顿共识”,成为世界新的发展范例。中国的和平崛起正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表现出中国在国际上软实力的提升。西方国家始终关注着中国的走向,国际上泛起“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各种危言耸听的论断。战略上,西方国家在“接触”、“交往”还是“遏制”、“包围”的争论中摇摆。然而,中国的改革在备受西方世界怀疑和指责的环境中坚韧地面对挑战,并以实际行动和骄人的经济成就作出回应。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吸引了不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俄罗斯、印度、巴西、埃及等国的主要领导人都对中国“模式”给予赞许。

当人们在津津乐道中国发展时,亚洲的另一个传统大国印度也悄然发展起来。印度是公认的继中国之后又一个经济改革成功的例子。“印度和中国是最具有比较性的两个大国。两个大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改革道路,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人越来越感兴趣的问题是,究竟谁的发展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中国和印度在未来世界将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吗?”[2]20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主要议题就是“中印崛起”。各国精英将中、印两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作为讨论重点。美国高盛投资公司把中国、印度和同样具有发展潜力的巴西、俄罗斯合称金砖四国(BRICs),中、印已成为全世界投资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国家中的两个(另一个是美国)。

面对印度模式的崛起,中国需不断反省。“‘中国应该向印度学习吗?’三年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对其的肯定回答了。但是现在,有明确证据表明,有一种正在兴起的印度‘奇迹’。……多年以来,经济学家和西方企业界都敦促印度向中国学习。但中国和其他国家认真地研究并努力理解印度‘奇迹’的含义,这样的时刻可能已经到来”。[3]“两国都行将解决各自由来已久的经济问题”,[4]不应该单纯地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双方都有互相借鉴的地方。只从竞争的角度看待中国和印度,是把全球性的沟通与理解的实践沦为一场赛马,事实上也不是这样”。[5]人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印度相互之间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谁将会超越谁。

由世界经济论坛(WEF)开发的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是全球非常著名的国家竞争力分析工具之一。在《全球竞争力报告》(2006~2007)中,把全球竞争力指数(GCI)用作世界经济论坛的主要竞争力指标。这个指标由九大支柱构成,即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健康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市场效率、技术准备、企业成熟度、创新。[6]本文主要把高等教育与培训和创新两大支柱中的教育、培训和创新指标析出来对中印进行比较。

从WEF《全球竞争力报告》(2006~2007)中可看出,中国和印度同属于较低的第一阶段——要素驱动阶段。中国2006年~2007年竞争力总体排名继续其始于2002年的下降趋势,在125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54,与2005年~2006年的117个国家或地区排名48相比,下降了9个名次。此年度的下降尤其受到了较严重的腐败、较低的买方成熟度评价和对劳动关系的忧虑等因素的驱动。此外,中国还受到较弱的财产权利、较差的董事会治理、较低的管理教育质量以及较困难的贷款利用等因素的困扰。从BCI活力评价来看,中国的活力比率自2001年以来都在倒退,2006年BCI排名64,活力分值为-0.1,在中等收入国家(地区)中居于中下水平,其企业环境质量和企业先进性都出现了衰退。调查反馈已经表明,继最初对低工资的利用机会所表露出的勃勃生机之后,人们对中国竞争力的忧虑不断加重。而印度2006年~2007年竞争力总体排名43,比上个年度上升2个名次;其BCI排名27,活力指数0.4,在低收入国家中印度表现出了最高的活力比率。印度在企业环境和企业先进性两方面的迅速改善是有目共睹的。因而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中国经济怀有的愉快心情正在变化,经济乐观情绪的焦点似乎正在从中国转向印度。

1.教育指数分析。

在教育数量方面:基础教育毛入学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三项教育指数排名中国均优于印度,反映了中国在教育的硬指标要求方面做得比印度好。在教育质量方面:教育系统质量指标排名中国87,印度25,印度领先中国很多;数学与科学教育的质量指标排名中国62,印度7,印度遥遥领先,反映了印度科技发展的后劲十足;管理学院的质量指标排名中国92,印度3,反映了印度的管理院校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总而言之,中国教育的数量占优,但质量堪忧,尤其反映科技发展的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远远落后于印度。

2.培训指数分析。

在职培训方面,专业研究与培训服务的地方可利用性指标排名中国46,印度28;员工培训的广度指标排名中国76,印度28。这两项指标印度均优于中国。中国仅在公立学校的质量这一指标排名优于印度,中国54,印度101。总之,印度比中国更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能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奥古斯托·洛佩兹-克拉罗斯等.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创建良好的企业环境[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创新指数分析。

在创新方面,科学研究机构的质量指标排名中国63,印度14;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支出排名中国39,印度25。这两项反映了中国在科研经费投入以及研究机构的质量保证方面逊于印度。大学和产业的研究合作指标排名中国27,印度34;政府对先进技术产品的购买指标排名中国21,印度40。这两项指标中国要优于印度,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强项。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可获得性指标中国排名86,印度排名4。印度占据绝对优势,反映出印度重视科学教育,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庞大;实用专利指标(硬指标)中国排名57,印度排名54。这项指标印度稍稍占优,但差距不大;知识产权保护指标排名中国74,印度34。这反映出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量还不够;创新能力指标排名中国43,印度28。这反映了中国创新能力与印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总而言之,中国的创新能力整体上逊于印度,尤其在科学研究机构的质量、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国家的繁荣最终取决于竞争力,“竞争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短距离的赛跑”。[7]对以上指标的分析不只是为了简单的定位,而是为了促进中国国家竞争力更大的提升。

(一)提升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

数学和科学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坚强后盾,它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理工人才的培养、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可获得性,最终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在世界上的地位。印度之所以在空间技术、卫星通讯、计算机软件和其他一些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在于它非常注重数学和科学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相比印度,中国在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方面的差距相当大。数学和科学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据美国教育测试中心(ETS)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课题测试结果表明,我国13岁学生数学答题正确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我国科学测试平均正确率在20个总体中居第15位,成绩偏低。[8]我国学生数学成绩优秀与数学教学内容多、系统性强,数学作业多有关。科学教育素养偏低,反映了我国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内容缺乏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中国有必要调整科学教育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加强科学教育及其与社会和技术的联系。

(二)提高管理学院的质量

一所企业的迅速发展,世界品牌的树立,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优质的管理人才。管理学院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能否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质量管理人才。中印在管理学院质量指数上差距极大。印度有着非常多的世界品牌的管理和商业学院,例如,印度精英商学院———印度管理学院。除却最知名的MBA项目以外,中国大多数商学院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许多商学院的教师缺乏培训,还有一些商学院甚至就是“文凭工厂”。25%的学生认为,在提高领导技巧方面,他们的学校工作平平。[9]绝大多数中国商学院,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无论是师资力量、课程安排只会全盘吸收美国模式,缺乏自己的创造。中国需要吸取印度的经验,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有本土化思维,真正去选择和开展针对国内学生特点、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项目。

(三)增强培训服务的地方可利用性和广度

在培训服务的地方可利用性和员工培训的广度两项指数方面,印度排名超过中国许多,这说明印度在培训服务于地方方面做得非常好。印度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它们注重企业的在职培训极其相关。印度企业不仅员工培训的广度大,并且专业研究与培训服务的地方可利用性程度也非常高。《2005年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41.30%的企业有培训计划,但是不能按照计划执行;有13.04%的企业根本没有制定员工培训计划。企业对培训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很大,65%的企业需求和培训脱节;有41.30%企业为高层管理者每年只安排2次培训;有41.30%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以下;有39.13%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5%。[10]这些表明尽管大多数企业意识到了对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多数也做出了相应的计划,但是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却有近一半的企业不能按照计划去做,执行力很弱。培训之前也不能充分调研,培训内容和实际脱节,培训经费投入太少。可见,许多企业对培训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中国要吸取印度在职培训的经验,不仅要注重培训的覆盖面,而且要重视专业研究和培训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培训要以服务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

(四)增加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可获得性

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印度整体国力的提升,诸多领域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得益于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印度不断增加教育投资,教育拨款的2/3用于高等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印度造就了一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科技人员队伍,为印度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储备了人才力量。尤其印度的IT业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在全世界软件开发人才中,印度占30%,这种优势得益于他们教育体制和政府鼓励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印度从小学开始就进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知识产权道德教育。[11]在印度的“十一五”教育发展战略中指出,印度每年要培养大约5,000名科学博士,800名工程学博士。但预计,如果印度要成为知识型经济的国家,达到世界水准的博士数量应该还要增加到现在所培养的5倍。[12]伴随着跨国研发中心向中国集聚,“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嬗变,中国研发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发展的一块“短板”。杜克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年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学位获得者,中国有644,106人,但其中有超过290,000学位获得者是“专科”,中国平均每百万人中只有497人获得工程学学位。[13]另据2005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人力资源报告,中国只有10%的工程师能够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而印度是25%。[14]这表明印度工程师的竞争力比中国强。中国应注重科学和数学教育,加大对理工学生的培养,培养出数量足,质量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努力提升中国科技的世界竞争力。

(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对原创性知识的尊重,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最终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据世界银行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印度软件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数居世界第一。印度目前是世界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大国,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印度软件远销世界91个国家。[15]印度信息产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其中重要一条在于印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鼓励印度软件公司严格按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生产产品,印度政府制定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知识产权和反盗版法律法规,建立了权威的国际质量认证机构和软件试验基地。然而,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还做得不够好,盗版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侵害了知识产权者的利益,影响了知识原创开发的动机。逐步走出“象牙塔”的中国大学也深受功利社会的影响,中国的论文数量迅速飙升,而质量却急剧下滑。在2005年的一次统计中,5年内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所有文章约66万篇,而科研人员是42万人,平均每个人1.5篇。可被别人引用比较多的仅有2.1万篇。[16]遏制学术腐败需要多方面的措施,但其中重要一条应该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中国应该一方面对原创性知识加大奖励力度,另一方面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这样才能激励知识创新,使中国科技开发走上良性轨道。

(六)注重创新研究,培育竞争潜力

上一篇:知识产权的保护下一篇:教学辅助工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