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雄小姐妹

2024-08-17

草原英雄小姐妹(精选6篇)

草原英雄小姐妹 篇1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张燕, 刘起超于1974年创作改编的, 音乐内容取材于蒙古族小姐妹玉荣和龙梅为集体放羊途中突遇暴风雪, 他们以弱小的身体与暴风雪搏斗, 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两个小姐妹热爱集体, 勇于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动人形象, 乐曲以吴应炬创作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的曲调片段作为音乐素材来展开创作的,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筝曲, 音乐感人, 旋律动听。全曲可分为引子和互为关连的三个段落。

引子描绘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的美丽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此段中几处模仿马头琴的音响效果的技巧, 更能把听众带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草原中。引子一开始在高音处用小撮指法奏出的三个双音非常重要, 这里注意力度的把握, 要适中, 音色要干净, 清纯, 犹如美丽清新的草原清晨。后面几个左右手六连音, 弹奏时要注意其连贯性, 左右手力度的均衡, 以及慢起渐快再渐慢的速度把握。紧接着奏出的低沉的带颤音的长摇, 是模仿蒙古族拉弦乐器马头琴的音色, 仿佛由远而近的马头琴悠扬的声音。因此音色要醇厚, 浓密, 可在弦的中部游走演奏, 注意左手颤音速度的把握。再后面出现的装饰性滑音摇指也颇具蒙古族音乐气质, 犹如草园掠过的微风, 这里一定要注意音准, 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引子结束后是主题的出现, 也就是第一段, 展现了小姐妹俩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 活泼的旋律刻画出小姐妹乐观向上的性格, 轻快的节奏表达了她们玩耍时高兴﹑喜悦的心情, 美丽宽广的歌声抒发了小姐妹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这一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主旋律, 节奏轻快, 跳跃, 取材于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 弹奏时注意左手伴奏, 每拍第一个音可以用小指弹奏 (这样可以避免同弦弹奏时发出的摩擦声) 。另外左手和弦变化较多, 注意准确性, 右手的旋律演奏时指甲触弦应短促而有弹性, 要抓住重音和舞蹈性节奏。在后面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演奏时, 用了“快四点”弹奏技法, 更加强调主题, 更加突出了小姐妹玉荣, 龙梅活泼可爱的形象。弹奏要轻巧而富于弹性, 这是一个难点, 很容易弹错, 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要求弹奏的速度、力度均匀, 颗粒感要强, 使音乐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演奏后面谱面上标有有弹性的段落时, 注意力度标记的演奏, 时而强, 时而弱, 强弱对比要鲜明, 这里还是描写小姐妹天真、可爱的性格, 以及她们嘻戏, 玩耍的场景。第二部分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 拍号由2/4转为4/4拍, 行板。乐段开始几个装饰音摇指可用分指来演奏, 这样可以和摇指自然地衔接好, 使乐句显得更加流畅。接下来的长摇旋律, 充分发挥了古筝这种弹拨乐器以点连线的功能, 演奏不仅要流畅, 优美, 而且要注意音量的大小变化, 使这一段不显得呆板。另外此段中左手和弦很容易弹错, 因为左手弹奏音区跨度大, 起伏大, 变化多。这里最后一句谱面要pp, 演奏时注意摇指要轻, 避免杂音, 需要多加练习以控制力点。总之, 这一部分的旋律要具有歌唱性, 用长摇演奏时的力度与音色的变化来表现, 使其连成一条线, 既表现出草原上牛羊成群, 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又仿佛让人看到小姐妹手拿皮鞭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放声歌唱。

第二段描写的是天气突变, 狂风暴雪吹散了羊群, 小姐妹为了保护羊群与暴风雪顽强搏斗的场面。此段开始时的情绪与前面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段中作者通过移码变调的手段和左右手同时刮奏的技巧来造成一种激烈的, 不和协的音响效果, 为的是充分表现小姐妹顶风冒雪保护羊群的感人情景, 这一段是乐曲比较重要的部分。如果说第一段是明亮、宽广、美好的画面, 那么这段画面的基调一下子便变成了灰色。乐段开始时突然而又紧张。表现了草原上刚才还是晴空万里, 突然间变得狂风肆虐, 暴风雪即将来临。在第一段结束和第二段开始间有一个技巧就是我们提到的左手临时移码的技巧, 看似简单, 但实际并非如此, 需要提前安排好位置, 使手指能很快移动。通过“5”到“#5”的变音制造一些不和协的音响效果。这种在音乐进行中的移码技巧, 需要一些训练才能做到熟练而有把握。开始的三个八度音一定要坚实果断, 预示着暴风雪的来临和面临的困难。而后通过左右手的刮奏, 尤其左手在琴码左侧不规则的刮奏, 表现出那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刮奏的上下行都带着一种紧张度, 这是一种语言, 一种情绪, 是在特定环境营造的特殊的气氛, 可以自由发挥, 要突出暴风雪的肆虐。接下来的三个八度撮要更加肯定, 力度要更强, 模拟暴风雪的刮奏要由慢渐快, 演奏的力度, 速度变化都要充分的表现。随后乐曲的主题用“扫摇”的演奏手法进行了展开, 将主人公不畏风雪, 英勇顽强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表现了一场人与自然作斗争的情景。旋律运用了复调的手法, 弹奏时两个旋律声部都要清楚, 一个是暴风雪的动机, 一个是小姐妹的动机, 这里的演奏要有紧张感, 但速度不要赶, 要注意中间有一些节奏的变化, 同时旋律力度的变化较多, 以表现小姐妹与暴风雪作斗争的英勇顽强的精神。这一段中出现的左手快速弹奏, 是一个难点, 演奏时一定要连贯, 使音符紧密连接, 以便与右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接下来左手将码子移回原位“#5”转回“5”, 为了照顾左手, 右手音值可适当延长。后面一段旋律使用了点奏技巧, 弹奏时注意力度的渐强, 最后一句抹托指法最好用夹弹的方法以便做到一气呵成, 直接连接到第三段。

第三段是第一段主题的再现, 但是个有变化的再现, 摇指再现段将原主题的时值拉宽, 使旋律宽广, 明朗, 充满了激情, 这里展现的不再是静态的美, 而是一种冲破艰难险阻后的喜悦自豪的心境。表现了小姐妹牢记党的教导, 热爱集体, 不怕困难, 勇于牺牲的优秀品质。弹奏时要自由, 此时速度虽不快但情绪要饱满。这时激情的感觉已经达到了最高点。在一句深情的旋律之后, 乐曲突慢并转入主题的再现, 这里运用了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快四点演奏手法和双手大撮指法结束全曲, 情绪更加热烈, 以升华的情绪表现了朵朵绽开的红花开遍草原犹如小姐妹的英雄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

这首作品无论在内容上、音乐上、还是技巧上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比较突出的, 由于作者精通西洋乐器, 所以在这首乐曲中加入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新的技巧, 如“双音摇指”, “临时移码转调”, “左手快速爬音弹奏”“码外刮奏”等, 对后来古筝曲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是一首成功的现代古筝独奏曲。

参考文献

郭雪君、冯坚、罗小慈。《古筝考级训练问答》上海音乐出版社

王天一、王居野。当代中国出版社

草原英雄小姐妹 篇2

蒙古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1964年2月9日,小姐妹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那时龙梅11岁,玉荣还不满9岁。中午时分,低垂的云层洒下了一串串的鹅毛大雪,怒吼着的狂风席卷着飞扬的雪花。刹那间,白毛风吞没了茫茫的草原:暴风雪来了!龙梅和玉荣急忙地拢住羊群,转身往回赶羊。但是狂风暴雪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挡着羊群的归路,羊群顺风乱窜。在这关键的时刻龙梅对妹妹说:“快去叫阿爸帮咱们拦羊!”小玉荣听了姐姐的话,掉转头顶着风雪拼命地跑,没跑多远就栽倒了。她起来回头一看,姐姐一个人在暴风雪中,左手拿着羊鞭,右手甩着脱下来的皮袄左右拦挡,没有自己这个帮手,羊群越发乱了。小玉荣顾不得再去叫阿爸,立即返回羊群,手里挥动着小皮帽嘴里不断地喊着。

龙梅和玉荣就这样拦挡一阵,跟上跑一阵。再继续拦挡、再跟着跑,不知拦了多少,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经过与暴风雪博斗的第一个回合,龙梅和玉荣总算把散乱的羊群聚拢在一起。暴风雨都是一片弥漫分不清方向的,在狂风和寒冷中更显得恐惧和孤独,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童呢?暴风雪到了黑夜似乎更加疯狂起来,她们凭借着地上积雪的映光识别自己的羊群,羊群照旧在风雪的呼啸中朝东南方狂奔。在紧紧追赶羊群的时候,姐妹俩怕失散,便机智地相互高喊着:“龙-梅”“玉-荣”,彼此关照激励着。

草原英雄小姐妹 篇3

关于英雄背后的英雄,当时媒体是这样报道的:“这时候,铁路工人王福臣叔叔发现了她,连忙把她带进屋里,用雪搓她的双手。过了一会儿,龙梅暖和了些,才断断续续地吐出几个字来:‘公社的羊……还有妹妹……在山坡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王福臣,仅仅是一名救人现场的目击者和事后照顾者,救助小姐妹的另有其人。几十年后,不为人知的往事被人逐渐提及:先是龙梅、玉荣在电视中回忆当年情景;之后,学者李新宇专门撰文讲述此事。原来,真正救助小姐妹的是一个名叫哈斯朝鲁的中年男人。多年来他被冷藏的原因,和他的身份密切相关——他是一名“阶级敌人”。

其实,哈斯朝鲁不过是个读书人,曾经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1957年被认定为“右派”,成了劳改犯。他的劳改地点是茂旗草原。1964年,正是在这片草原上,哈斯朝鲁救了“小姐妹”。

但是很遗憾,“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运动,在当时正渐进高潮,劳改犯是阶级敌人,怎能是救人的英雄?于是,救人的主角替换成了王福臣,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琵琶曲《草原小姐妹》的演奏技巧 篇4

一、琵琶曲《草原小姐妹》中的左手技巧分析

(一)打音

打音主要是在原有的音上依据左手指打出来的声音,以此与我们弹奏方式相比,声音要弱一些,因此手指要灵活、准确、平稳的进行。灵活就是指指法要灵活,发音不能过于死板,发出的声音要饱满,准确主要是指相应的手指发音要将其打在正确的演奏位置上,不能俩会滑动,这种声音才会清脆,平稳主要是要求在打音的过程中不能收到打音的影响而导致整体的节奏出现变化,以此促使整体的隐约出现断裂,没有音乐魅力。

乐曲中的第一段中有打音的存在,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手指准确的在“5”上不进行滑动,需要看准“6”的位置。因为打音的声音会弱一些,因此需要单独联系,若是打音不清晰就会影响音乐音色的连续性和完善性。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对左手的速度由一定的要求,左手的打音主要是模仿蒙古乐器的成果,节奏激烈,旋律在热情、完善的节奏中再次改变,并且音势也随之变化,情绪逐渐奔放,达到高潮部分。

(二)人工泛音

琵琶在演奏的过程中,经常应用的两种方式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前者主要是刘德海在六十年代创造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左手按音,右手用小指的外侧边缘按在弦长的一半处、三分之一处,食指弹弦同时小指抬出离弦。

在乐曲中的第三部分,主要是由拇指就依据演奏泛音,此时选择拇指按音不但要减少复杂的换把,还需要增加旋律的流畅性和演奏的速度,音乐更具备爆发力,以此展示出完善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模仿马蹄的声音,掌控实音和发音的不同,展示出灵活性和敏捷性,刘德海在以往演奏技巧根本上,有对乐曲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对演奏方式和乐曲管理形式进行革新,为了更好的展示出乐曲的中心,将左拇指解放后,参与到演奏中来减少换把的速度,以此增强旋律的流畅,提升演奏的速度,拓展琵琶技术的展现形式[1]。

二、琵琶曲《草原小姐妹》中右手技巧分析

(一)扫佛

扫弦主要是指掌握好节奏和音色,并且注重一定的统一性、协调性,很容易受到手臂、手指等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放慢速度,手腕放松,才能有效的控制扫动的程度,手型成拇指与食指交叉,扫出弧形的轨道,不能过于直板。在演奏的过程中,特别是强力度段落,而传统的扫弦方式,无法充分依据臂的力量进行调整,需要依据较大的力度去改变重大的声音,以此导致乐器发出的声音变大,但还是会产生噪音。对乐器发音的基本理论和琴弦振动情况来说,不论应用多大的力,都不会无法进行控制。乐曲第二部分出现的扫佛,此阶段的音乐较高,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扫动、触弦等,旋律的变奏要注重其一波三折的情绪以及歌唱性[2]。

(二)摇指

其最初出现在《草原小姐妹》的乐曲中,主要用于表现草原小姐妹那种活泼向上的情感。二指摇主要是由大拇指、食指构成,其主要表现方式就是依据大拇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有里向外不断的、交替的、快速的进行拨弦。二指摇通常采取悬腕摇法,大拇指和食指在三度或是接近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的弯曲不变,剩余三指是放松状态,弹奏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手腕的力量进行弹奏。现阶段,随着音乐理论的逐渐改变,促使摇指得到有效的创新,并且以此为基础创造出多样化的形式。

乐曲的第三部分结尾处用独特的、不断的强力的二指摇,表现出宽广质朴的赞歌曲调,用柔板的速度展示出忧伤的情感。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区别于食指遥,旋律具有一定的歌唱性。二指摇本身的音色较厚、振幅密度和力度也很强,展示出来的音乐也非常的激情。琵琶依据独特的、不断的、强力度的摇指,融合了强化的震撼力量时乐曲达到了需求。演奏出清新的、朴质的赞歌曲调,随后演奏出第二主题,乐曲展示出全奏的方式拉宽,之后再展示出赞歌曲调做一定的基础,表现出两姐妹成功获救的情境。依据摇指的技法依据柔板速度进行展示,通过引用部分后以优美的隐喻性曲调,有效的展示出了两姐妹对中国共产党以及毛主席的敬仰和仰视[3]。

三、结语

总而言之,琵琶曲《草原小姐妹》是一首优秀的琵琶作品,其相应的音乐创作形式的选择较为丰富,相应的内容与形式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有效的展示了作品的艺术美和生命力等多样化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相应的创作方式也出现了变化。优质的艺术作品会伴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的增值,以此展示出自身的艺术美,获取人们的喜爱,其中最能吸引人的就是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梁冰.浅析琵琶曲《草原小姐妹》的演奏技巧[J].青春岁月,2015,01.

[2]逯凯.浅析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中西方融合[J].广播歌选,2012,09.

《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 篇5

眨眼间,气温降至零下37度。人和羊随时有被暴风雪吞噬的危险。小姐妹没有丢下羊群逃命,她们牢记阿爸平日教诲:“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小姐妹与暴风雪战斗了一夜,跋涉了三十多公里,吃尽千辛万苦,终于保住了集体的羊群。她们自己却被冻伤致残。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很惭愧。现在的我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从来都是大人围着我们转。家中的玩具从来都不懂得爱惜,不想玩了就乱摔乱掼,导致这些玩具没一个是好的。再说说在学校也不爱惜公共财物,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打扫卫生的扫帚也成了我们课间打闹的工具。还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

草原英雄小姐妹 篇6

第一段:“草原放牧”

乐曲第一段“草原放牧”是全曲的呈示性段落, 它由两个对比的主题组成, 将小姐妹放牧的欢乐与大草原美丽的景色相结合, 节奏轻快活泼, 具有舞蹈性, 表现了小姐妹在草原欢歌起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作者运用加装饰音的左手旋律和右手长轮的技巧, 生动展现了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富饶宽广的美丽景象, 具有浓郁的蒙族风情。这里左手的装饰音和右手的轮指都是演奏的难点, 需通过刻苦练习提高左手的灵活性, 右手的长轮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方能做到干净、清晰, 双手要密切配合, 使演奏气息流畅, 以体现内心丰富的情感。

小姐妹主题音乐节奏轻快活泼, 舞蹈性强, 典型节奏型由“前八”与“后十六”以及“前十六”与“后八”构成。这里弹挑是演奏的重点, 要根据乐曲的强弱要求把握好弹挑的力度, 尤其是要将几个关键的重音突显出来, 对“前八”与“后十六”以及“前十六”与“后八”这两种节奏要准确把握, 否则会造成节奏紊乱而没有条理。这一段旋律性较强, 要始终注意内心的歌唱和音乐的流畅性。

第二段:“与暴风雪搏斗”

第二段“与暴风雪博斗”是展开性段落。用琵琶模拟风雪声, 主旋律若隐若现, 表现了两姐妹为保护羊群, 不畏严寒, 与风雪博斗的情景。

开始处几个琶音的出现, 改变了整个乐曲的气氛, 体现出草原气候的喜怒无常:狂风骤起、乌云蔽日, 天色渐渐暗下来……左手双弦滑音技巧模仿了风雪袭来的严酷, 演奏时左手要连贯, 要赋予想象力, 身临其境才能刻画出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场景。接下来的乐句是用长滚奏的演奏技巧完成的, 烘托出逆境走出来的两位小姑娘高大挺立的形象, 这部分的滚奏需要有足够的力度与密度, 检验着演奏者的功底。接下去是对主题音乐的扩展, 乐句紧凑, 扫拂力度均匀, 速度渐快, 气势恢弘, 乐句的演奏力度层层递进, 情绪逐渐高亢, 强音突出, 乐曲不断用滑音来表现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演奏这一部分不可含糊不清, 要干净、干练, 音乐形象坚定挺拔, 以表现出小姐妹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精神。

临近结束的部分进一步强调了乐曲的主题, 扫弦的力度和密度都在不断增加, 将乐曲逐步推向高潮, 歌颂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忘我牺牲的高尚品质, 强烈的音响制造着悲壮的气氛, 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与暴风雪搏斗”是全曲的一个华彩段, 演奏时要注意紧凑, 尤其是左右手的密切配合和乐句间的呼吸, 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充分发挥、展示琵琶丰富的演奏技巧。同时这也一个难度很大的段落, 对演奏者的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 所以一定要刻苦练习, 攻克难点。

第三段:“党的阳光照心间”

第三段“党的关怀记心间”的主题音乐取材于革命歌曲《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使乐曲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主题旋律优美, 明朗开阔, 具有歌唱性, 节奏舒缓自然而富于深情, 开始由一段优美的长轮引出来, 同时以大指挑弦奏出简洁的音调作衬托, 描绘了暴风雨过后阳光洒满草原的美丽景色, 同时也揭示了小姐妹对党的真挚感情, 并暗喻党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

此处的“长轮”力度不要太大, 应采用弱起渐强的处理, 以表现小姐妹劫后重生逐渐看到的点点柔和的阳光, 如用强奏, 则音乐表达显得过于直白, 做不到内心的细致刻画。同时要注意音乐的流动性和左手换把的连贯性。此处的揉弦极具艺术性, 揉弦的强度要恰到好处, 若没有揉弦, 旋律则显生硬, 但若揉弦强度过大, 则违背曲意, 破坏意境。右手轮指弱而不虚, 大指挑音要严格按照节奏, 并要控制好速度和力度。

乐曲由几个单音把音乐推向第二层次, 这段音乐在二弦上用摇指技巧完成, 琵琶的二弦音色柔美、厚实, 更能体现小姐妹受到党的关怀后激动的心情, 要注意摇指的密度和力度, 第二层次是小姐妹内心情感的深刻流露, 演奏时依然要注意左手的流畅性和内心的歌唱。

第三层次是一段激情澎湃的扫拂, 表现了由内心发出的无限的感慨与激情, 小姐妹受到党和领袖的教导与关怀, 沐浴在暖暖阳光下享受快乐与幸福。第三段将音乐推向了又一个小高潮, 为乐曲最后一段的出现做了合理的铺垫。

第四段:“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第四段“千万朵红花遍地开”是乐曲的尾声, 具有“结论”性质, 再现了乐曲的第一主题, 这时的音乐变得更加欢快、活泼、明朗, 它标志着草原红花处处盛开, 草原英雄小姐妹必将成为所有少年儿童的榜样。乐曲模仿了内蒙流行的四胡演奏风格, 使音乐的地域风格更加突出, 音乐由小调转换到大调, 给人以登高远望、豁然开朗之感, 使音乐的性质更加辉煌壮丽。

这里琵琶演奏的分解和弦及音阶级进式的快速经过句, 是对传统技法的突破, 给乐曲增添了明朗的时代气息。乐曲构思严谨, 织体丰富, 在发挥琵琶传统技巧特长的基础上, 创造出很多新的表现技法。例如, 用扫、拂、划、撇构成和声;用摭分加强旋律的内在力度感;用双音滑品等来模拟暴风雪;用长轮来表现歌唱性的旋律等等, 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活泼、丰满, 情景交融, 从而把琵琶曲的创作和演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此段开篇运用快速的“后十六”节奏, 并结合泛音演奏模仿马蹄声, 由弱到强, 表现了马蹄声的由远及近。要注意对十六分音符认真推敲, 仔细练习, 达到清晰完整和左右手很好的配合;其次要注意节奏的稳定, 很多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 无法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造成节奏混乱, 越弹越快的现象, 要避免这种现象首先要练习好左右手的配合, 尤其是左手快速换把与换指, 只有清晰完整, 不漏掉每一个音, 才能使音乐稳步向前;另外还要保持内心的歌唱, 内心节拍的跟随, 有些演奏者只顾左手位置的准确性, 而忽视了对乐曲内心的歌唱, 也会造成节奏紊乱。总之, 这一部分也充分体现着《草原小姐妹》的技术与技巧的高难度。

结语

《草原小姐妹》选材独特、构思严谨, 乐句与乐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衔接缜密, 体现了作者高超的作曲技艺。在四段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音乐中, 大草原的美景和英雄小姐妹的感人故事得以充分展示, 情景交融, 感人至深。乐曲能够充分调动演奏者的想象与激情, 音乐形象生动丰满, 细致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草原赞歌。

《草原小姐妹》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琵琶独奏作品, 然而很多演奏者由于对乐曲的内涵认识肤浅, 只专注于技术技巧, 却忽视了对乐曲的准确领悟与理解。演奏是一门需要将艺术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的艺术, 攻克高难度技术技巧是每一个演奏者英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然而脱离音乐本身的过分炫技却不会收的好的效果, 认识肤浅的技术“操作”, 让人感到只是炫技的“匠人”, 而不是艺术家。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 而不是最终目的, 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奏者要做到技术与艺术的相辅相成, 只有以艺辅技, 以技传艺, 技艺相融, 人琴合一, 才能使演奏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达到崇高的艺术境界。所以我们在演奏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之前, 一定要对乐曲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精湛的技巧固然可以使艺术之花开得更艳丽动人, 而加强艺术修养则能从根本上充分发挥技巧的作用与力量。演奏家要学会用“技”去折服人, 用“艺”去感动人。

《草原小姐妹》将永远是琵琶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这首草原儿女的赞歌将永久传颂。

参考文献

[1]《优秀琵琶曲精选与解析》, 李光华编选,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年9月

[2]《琵琶手册》, 庄永平,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1月

上一篇:《红楼梦》的悲剧美学论文下一篇:低年级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