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头安装(精选4篇)
探头安装 篇1
旋转和往复式运动机械保护系统由轴振动趋近式传感器系统、动态能量传感器系统、壳体振动传感器系统以及扭矩测量传感器系统等组成, 各类传感器监测旋转和往复机械轴的径向振动振幅和轴向位移、轴承位置、机壳振动、轴转速、摆度及偏心等系数, 由电缆传输至各类显示仪表或画面。在此, 笔者以3300XL 8mm电涡流传感器和3500监控系统为例, 介绍机组轴位移测量探头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1 电涡流传感器系统
1.1 原理
根据Maxwell电磁场理论, 电涡流趋近式传感器线圈中通入高频电流后, 线圈周围产生高频磁场, 该磁场穿过靠近它的转轴金属表面时会在金属中感应产生一个电涡流磁场。根据楞次定律, 这个变化的电涡流又会在它的周围产生一个电涡流磁场, 其方向和原线圈磁场相反, 两磁场叠加将改变原线圈的阻抗。如果磁导率、激励电流强度和频率不变, 则线圈阻抗与探头接近金属表面的间隙成比例关系。
1.2 前置器
前置器是一个电子信号处理器, 前置器内部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为探头线圈提供稳频/稳幅的高频交流电流, 前置器感应探头的前端会因金属导体靠近引起探头参数的变化, 经过前置器的处理产生随探头端面与被测金属导体间隙线性变化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将检测前置器的输出信号换算后就能够得到金属表面与探头之间的间隙值。
前置器根据二次仪表的特性可分为电流式和电压式。当二次仪表为DCS﹑PLC或其他模拟量输入模件时, 采用将探头采集信号转换为4~20mA电流信号的前置器;当二次仪表为3300XL电涡流传感器的专用卡件时, 采用电压式前置器。
1.3 电涡流传感器监测系统的构成
大型机组电涡流传感器监测系统由电涡流传感器 (探头) 、延伸电缆、前置器和显示单元构成。
2 位移探头的安装
电涡流传感器与被测轴的安装间隙, 即能够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的位置, 取决于所选传感器的直径, 3300XL系列监测探头的直径有5、8、11、25、50mm, 也可特殊加工, 探头直径越大, 可监测的间隙范围越大, 其输出曲线线性段也就不同。因此, 在选择探头时要考虑所监测对象的变化范围以及对象本身的大小。探头有普通型和高温型, 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 选择是否带铠装层。
由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特性曲线 (图1) 可知, 电涡流探头距被测轴间隙在δ1~δ2之间时其输出为线性。因此, 需合理安装以保证探头正常工作。
δ0、δ1、δ2———探头距被测轴的初始零位间隙、最小间隙和最大间隙;U0、U1、U2———探头距被测轴的初始零位间隙、最小间隙、最大间隙所对应的前置器的输出电压值
探头安装常见的有机械测隙安装法和电气测隙安装法。在安装过程中, 要根据探头到前置器安装盒的距离选择5m或9m的前置器, 前置器具有电源极性错误保护和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因此在电源端、公共端和输出端任意接线不会损坏前置器, 前置器固定在现场安装的防爆箱内, 但要保证前置器与现场防爆箱绝缘。
根据测量与前置器安装的需要, 要选择与之匹配的延伸电缆, 如探头选330105-02-12-05-02-00, 前置器选330180-90-00, 则延伸电缆须选330130-085-02-05。必须保证探头尾线电缆长度加上延伸电缆的总长度与前置器要求的电缆长度相同。其原因是, 只要给前置器送电, 就能生成特定频率的无线电频率信号并送至探头, 频率与探头的线圈电感和延伸电缆电容有关。由此可见, 如果延伸电缆的长度选择不正确, 延伸电缆的电容就与前置器要求的不匹配, 导致前置器向探头线圈发出的无线电频率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 产生测量误差。前置器到显示单元的导线选用三芯屏蔽电缆, 电缆最大长度305m。
测量机组轴的轴向位移时, 须将测量面与轴视为整体, 该测量面以探头的中心线为中心, 宽度为1.5倍探头头部直径的圆环, 整个被测面应满足探头测量的要求。一般采用两套探头对推力轴承端同时进行监测, 防止其中一套损坏。这两套探头可以设置在轴的同一个端面, 也可以在不同端面进行监测, 安装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安装方法如图2所示。
最后, 选择经过标定合格的探头、延伸电缆及前置器等, 将前置器输出按要求与安全栅和3500监测系统3500/42M卡件的输入端正确连接。
3 位移探头的调试
对机组轴的轴向位移调试时, 首先把轴撬向推力盘的一端, 并提供轴在主、副推力面中的窜量间隙值。3300XL 8mm电涡流传感器探头测量轴位移时, 被测轴推力盘处于主、副推力面中心位置 (图3) , 当推力盘中心处于两推力面的中心位置时显示单元的显示为0μm, 当推力盘被推到主推力面时显示为-a/2μm, 当推力盘被推到副推力面时显示为+a/2μm。
3300XL 8mm电涡流传感器的间隙与前置器输出标准电压的对应关系列于表1, 当探头间隙在0.25~2.50mm之间变化时前置器输出电压值也基本呈线性变化, 取其中间的0.75~1.75mm段, 其对应输出电压为-6.00~-14.00VDC, 则[-14.00- (-6.00) ] ÷ (1.75-0.75) =-8.00VDC/mm (其中1mm=100道=100丝=1000μm) 。如果窜量为52道, 轴被推到主推力面 (副推力面) , 由于3500监测系统3500/42M卡件轴位移测量的组态中, 零位 (推力盘中心处于两推力面中心位置) 组态电压的写入范围为-9.20~-11.20VDC, 故一般调整零位电压Y=-10.00VDC;当轴被推到主推力面时, 则调整电压Y=-10.00-52÷2÷100× (-8) =-7.92VDC;当轴被推到副推力面时, 则调整电压Y=-10.00+52÷2÷100× (-8) =-12.08VDC。
现场调试时, 操作人员不能完全保证调整到非常精确的电压值, 即在主、副推力面时分别调整到-7.98VDC和-12.05VDC, 则卡件组态时填入的零位参考电压分别为:
-10.00+[-7.98- (-7.92) ]=-10.06VDC
-10.00+[-12.05- (-12.08) ]=-9.97VDC
调整好探头后锁紧探头的锁紧螺母, 通过软件对3500监测系统进行组态, 在零点电压位置填入-10.06VDC或-9.97VDC, 整体安装调试完成。
机组轴位移探头如果不是初次安装调试, 在机组检修完成探头调试后, 可对照显示单元的显示值, 根据相关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数据和轴位置, 调整探头到正确位置。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大型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位移探头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 需注意以下问题:
a. 严格按照安装要求安装;
b. 保证支架和探头安装牢固可靠, 探头支架的固有频率至少应为机器转速的10倍;
c. 保证探头完全露出安装孔, 避免造成测量误差;
d. 防止损伤电缆, 避免造成测量故障;
e. 保证延伸电缆固定牢固、走向合理、接头固定可靠, 防止探头尾线和延伸电缆扭曲受力, 损坏电缆;
f. 在拧进探头时不要拧探头电缆, 防止在探头体上产生应力, 导致探头电缆与探头体分离;
g. 安装前先用探测物探测安装孔的深度, 再将探头轻轻旋入安装孔, 大概到位后再用安装工具调整到位并锁紧螺母, 防止探头安装不到位或损坏;
h. 避免将探头安装在因蒸汽的泄漏而使探头或支架受热之处, 以及停机后的高温引起的探头或前置器受热之处;
i. 位移测量, 被测轴表面粗糙度要求在0.8~1.6μm之间;
j. 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探头时, 探头间要保持足够的距离, 防止出现磁场交叉现象;
k. 轴位移探头安装完成后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 将轴在主、副推力面之间撬动, 观察显示单元上轴位移的变化情况, 确认探头安装是否正确。
5 结束语
大机组监测系统的设置是对大机组进行预测维修的重要保障, 预测维修是机组经济、安全运行的可靠手段。监测系统中现场探头正确与合理的安装和调试, 又是保证大机组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笔者根据位移监测探头的安装、调试要求以及在现场实际安装、调试中的经验, 对监测系统位移探头的安装和调试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摘要:以3300XL 8mm电涡流传感器和3500监控系统为例, 介绍大型机组监测系统位移探头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关键词:监测系统,位移探头,大型机组,电涡流传感器,前置器,安装,调试
探头安装 篇2
派驻监督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方法。深化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大举措。
近期,**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围绕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效果开展了专题调研。
实践成效
派驻机构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更加有力
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以来,**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紧紧扭住“全覆盖”“高质量”两个关键点,区、市、县三级均建立了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统一管理,纪委副书记(常委)、监委副主任(委员)分管,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派驻工作领导体制,通过上下联动、一体贯通,逐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纪检监察派驻监督网络,派驻机构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更加有力。
明确职责权限
自治区纪委监委坚持边实践探索、边总结提炼,及时把派驻机构改革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不断健全配套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内控机制。完善派驻机构重要事项报告机制,对派驻机构重要事项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和报告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完善审查调查协调机制,厘清职责边界,对派驻机构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措施使用、问题线索管理、协助措施,以及与地方纪委监委案件移交指定管辖、执纪执法指导保障等工作予以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级派驻机构能够使用的措施种类、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推动派驻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制度机制,督促派驻机构建立与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内设纪检机构、对口联系监督检查室等各方面贯通协作的工作机制。
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启动后,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部署开展制度规范建设专项检查,针对深化派驻改革相关内容,强化制度备案审查工作,确保派驻机构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充分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监督精准性、靶向性、实效性不断提升。
提升监督效能
从调研情况看,派驻机构改革以来,大多数派驻机构能够准确把握工作定位,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不断强化对所有党员和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督,推动驻在部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直面问题、端正作风、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积极作为,有力促进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各领域各层级各部门得到贯彻落实。
各派驻机构认真履行政治监督职责,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驻在部门遵守和执行党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政治监督不断强化。
各派驻机构能够自觉强化精准思维,进一步突出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通过抓紧抓实监督“关键少数”撬动对“大多数”的监督,把监督全覆盖落到各层级各方面。各派驻机构在日常监督过程中,能够结合被监督单位实际,探索开展对账式、融入式、嵌入式、下沉式监督,对重大事项主动出击、提前介入,精准把握政策策略、精准定性量纪、精准实施问责追责,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
加强队伍建设
根据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要求,自治区统筹调整配备派驻机构和纪检监察机构干部,区属国有企业、区管金融企业、区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以及市、县(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配备较改革前明显增加,实现了人员有效整合、职能有效完善、监督有效覆盖。把全员培训贯穿改革全过程,将派驻机构、区属国有企业、区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纳入全员培训“大池子”,分期分批抽调派驻机构干部到委机关,通过以案代训的形式,加强实操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强化服务保障一体管理,自治区纪委监委将派驻机构和机关各部门之间干部选调录用一体考虑、提拔使用一视同仁,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善派驻监督高质量发展考核考评方案,开展差异化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激发了派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着力方向
推动实现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
自治区纪委监委因地制宜、因类施策推进改革,通过完善机制解决突出问题,但在调研过程中,同样也发现了派驻监督与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然存在差距。相对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要求,部分驻在部门与派驻机构定位还不够精准,把重点放在建机构、增编制、配人员上,对如何立足现有基础、做深做实派驻监督工作思考不深、措施不多。相对于忠诚履行监督职责的要求,部分派驻机构职责还不够清,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区属国有企业、区管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熟人社会监督难题还未得到有效破解。相对于坚持协同高效的要求,一些派驻改革机制还不够顺畅,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结合不紧密,有的派驻机构与对口联系的监督检查室、驻在部门机关纪委、下属单位纪检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监督效能未能有效释放。
对此,自治区将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和下阶段工作的着力点。强化改革领导指导
加强对派驻机构深化改革工作进行全域扫描,全面掌握市、县(区)纪委监委派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党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办公场所配置等服务保障情况,以及深化“三转”、日常履职、队伍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系统摸清底数,分析查找问题,重点就强化派驻机构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深化高质量“三转”、加强派驻机构自身建设、推进纪检监察重点工作等作出部署,确保改革蹄疾步稳、贯通推进。
重点加强对各市、县(区)派驻机构改革指导工作,加强对市县(区)、区直部门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将考核内容列入年终效能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加强对区属国有企业、区管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深化对部分区属国有企业、区管高校的派驻监督,在部分垂直管理单位探索开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好查办案件以上级纪检监察机构领导为主的要求。
把准监督着力点
深刻领会深化派驻机构改革的精神实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紧盯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始终聚焦“两个维护”做实做细政治监督,要根据驻在部门的职责使命,找准穴位,坚持从政治上发现、纠正和处置问题,突出“见人见事见效”。
派驻机构要善于牵住管党治党的“牛鼻子”,督促驻在单位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具体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统筹结合、形成合力,把监督全覆盖落到各层级各方面。
抓好制度建设对有关派驻机构改革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修订、完善,修订完善与驻在部门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线索联合排查、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决定党员处分工作协调、联合监督执纪执法等方面制度机制。重点健全对驻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制度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认真落实派驻机构定期与党委(党组)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经常与党委(党组)书记交换意见、向班子成员通报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要求,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在全系统开展纪检监察制度建设“回头看”,持续做好制度指导、制度解读、制度检查、制度评估等工作,结合派驻机构工作实际,对已有制度进行检查、修订,对现有制度进行“瘦身”,确保务实管用、衔接配套、保质保量。
推动工作贯通融合各级纪委监委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支持配合,系统推进本地区派驻机构与其他各方面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建设。发挥上级机关指导推动作用,督促各级纪委监委监督检查部门主动加强对派驻机构工作的联系、管理和服务,规范派驻机构请示报告制度、问题线索报备制度,加强室组对接和室组联动。指导推动纪检监察组健全完善内部综合事务、执纪执法、自身管理等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的内控机制。健全完善派驻机构工作特别是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考核考评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领和推动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探头安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妇科超声检查患者中,临床确诊宫外孕196例进行分析总结。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6岁。
1.2 仪器
GE LOGIQ 3B/W、SIEMENS SONOLINE ADARA、GE 730显像仪带有经阴道高频探头及腹部探头,探头频率为5.0~7.0MHz及3.5~5.0MHz。
1.3 检查方法
1.3.1 经腹部超声检查
适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采用腹部探头,在盆腔部位进行纵、横、斜等多个切面仔细扫查及上腹部肝肾隐窝,观察子宫及附件区: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宫内有无孕囊存在;附件区卵巢与异常包块的分辨,盆腹腔及肝肾间隙有无积液,对包块与卵巢、子宫的关系、包块的性质、大小作记录。
1.3.2 经阴道超声检查
铺好一次性治疗巾于臀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进行常规探测子宫大小,内膜情况,仔细查找宫内有无孕囊后,将阴道探头偏右、偏左,稍抬高或紧贴腹壁,扫查双侧卵巢,尽力扫查到双侧卵巢,寻找卵巢周边有无高于卵巢回声的环状或不规则回声,观察陶氏腔及下腹腔有无积液,记录检查结果。
1.3.3 必要时可采用经阴道与腹部超声互相切换对比观察分析。
在操作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观察,问清停经史,并了解血清(HCG)p测定情况。
2 结果
196例异位妊娠患者中:经腹超声检查宫外孕诊断符合率为82.6%;漏诊未破型28例、流产型5例、宫角妊娠1例。阴道超声检查宫外孕诊断符合率为90.3%;漏诊未破型13例、流产型3例、腹腔型1例、子宫瘢痕妊娠2例。二者结合检查超声的宫外孕确诊率为95.4%,漏诊未破型8例、流产型1例。12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中,经TAS确诊为早期宫外孕的有104例,问质部妊娠2l例,壶腹部妊娠83例。5例由于子宫内见假妊娠囊回声,误诊为宫内妊娠,3例仅经腹超声发现肝肾间隙微量积液暗区早期流产型宫外孕;9例在子宫、附件和盆腔均未见妊娠囊或阳性包块经动态观察3~7d后复查超声发现附件区异常小包块及结合血HCG值变化诊断为早期宫外孕。见表1。
3 讨论
经腹超声已被广泛使用妇产科检查,经阴道超声在宫外孕的检查中具有一定特异性和敏感性,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为早期宫外孕做出明确诊断。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其不能适应坯胎的生长发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即可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输卵管妊娠破裂或继发性腹腔妊娠[1]。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异位妊娠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异位妊娠超声声像图表现有:子宫略显饱满增大,子宫内膜回声增厚、增强。宫腔内无妊娠囊声像。注意辨别假妊娠囊声像真妊娠囊的“双蜕膜”征加以鉴别。未破裂妊娠囊的异位妊娠。其共同特征是混合回声包块内有完整的妊娠囊回声,即环状强回声包绕的无回声区,称为“甜面圈”征(dunot sign)囊内有时可见卵黄囊和胚芽回声,偶见胎心搏动。子宫直肠窝内无积液(血)征象。异位妊娠破裂合并出血,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可见一较大的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欠清楚,形态不规则,包块中央有时可见“甜面圈”征,出血量多时,在腹腔内可见到游离性无回声区,肠管回声漂浮其中,可显示无回声或大量密集的低回声在子宫直肠陷窝内或肝肾间隙内[2]。由于血液潴留,这种大量出血破裂型的异位妊娠,密切结合病史和血尿HCG的测定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均百分百诊断,无明显差异性,经腹部超声对流产破裂型大出血快捷即时诊断、能更准确估测腹腔出血情况,血肿包块及腹盆腔积液特异性高。经阴道超声对较小流产型未破裂型“甜甜征—Dount征”优于腹部超声。输卵管妊娠尚未发生流产或破裂时,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往往需要再采用特殊辅助检查,如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腹腔镜检查、CT或MRI检查。由于MRI对判断出血性疾病具有特异性[3],一些学者称MRI是孕妇停经的4~6周为妊娠盲区的早早孕阶段的疑难的异位妊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但其价格昂贵、基层医院未曾普及;超声经济、普及、简便、快捷、无创、可动态观察。经阴道超声能为许多早期异位妊娠做出明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盲区的早早孕阶段的疑似的未排除的异位妊娠病例可采用结合血HCG测定值升降及超声动态观察情况判断[4]。
总之,在早期妊娠做超声检查时,一定注意宫内有无孕囊及双侧附件区有无环状高回声、肝肾间隙及盆腔有无游离液性暗区;宫内有孕囊,也要注意孕囊在哪里,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已证实超声是一种无创、简便、便于重复的妇科的首选检查方法。在提示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4-106.
[2]伍于添.超声医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376.
[3]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
探头安装 篇4
上网看了很多关于超声波盲区的资料 知道的也看了很多 都说盲区是由于换能器在发送了超声波后会有余震导致不能识别回波 但是对于分体式的超声波换能器(发送和接收各一个换能器)应该不会余震识别不了回波了吧(接受由另外一个换能器执行)拿分体式的盲区又是由什么导致的 我来白话白话吧:
1、探头的余震。即使是分体式的,发射头工作完后还会继续震一会,这是物理效应,也就是余震。这个余震信号也会向外传播。如果你的设计是发射完毕后立刻切换为接收状态(无盲区),那么这个余震波会通过壳体和周围的空气,直接到达接收头、干扰了检测。(注:通常的测距设计里,发射头和接收头的距离很近,在这么短的距离里超声波的检测角度是很大的,可达180度)
2、壳体的余震。就像敲钟一样,能量仍来自发射头。发射结束后,壳体的余震会直接传导到接收头,当然这个时间很短,但已形成了干扰。另外,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壳体的硬度和外形会有所变化,其余震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干扰大、有时干扰小,这是设计工业级产品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电路串扰。超声波发射时的瞬间电流很大,例如某种工业级连续测距产品瞬间电流会有15A,通常的产品也能达到1A,瞬间这么大的电流会对电源有一定影响,并干扰接收电路。通过改善电源设计可以缓解这种情况,但在低成本设计中很难根除。所以每次发射完毕,接收电路还需要一段时间稳定工作状态。在此期间,其输出的信号很难使用。
这三种情况情况在每次超声波发射时都会出现,形成了检测盲区。通常,大多数用户对这1%~5%的超近距离并不关心,所以在产品里把这一段干扰用程序或电路,人为的设定为“静音”状态,也是最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就是“盲区”的由来。如果您对盲区很敏感,也有办法可以将盲区缩短到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但需要使用一种全新的技术(说跑题了)。总之,收发分体式的超声波测距技术的“检测盲区”,主要是由这3点导致的,希望我的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因为超声波在发射的时候,是一个高压脉冲,并且脉冲结束后,换能器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余震,这些信号根据不同的换能器时间会有不同,从几百个uS到几个mS都有可能,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声波的回波信号是没有办法跟发射信号区分的.因此,被测物体在这个范围内,回波和发射波区分不开,也就没有办法测距,也就形成了一个大家说的盲区.。
对于分体式的超声波换能器(发送和接收各一个换能器)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因为发射超声波的换能器一旦激发,形成一串波余波的这段时间里,你是无法从接受换能器所接受的信号中分清第几个余波的反射信号,同样无法测距,,还是存在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