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通用12篇)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1
专业合作社是由自愿联合的人们,通过其联合所有的民主控制的专业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及理想的自制专业联合体。其组织原则是“民管、民有、民享”。在财务上的具体体现是“集体决策,民主理财”。由于供销社系统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较短,部分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缺乏财会专业知识,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本文就如何加强供销社系统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谈谈个人浅见。
一、专业合作社基础管理和内控制度方法
(一)建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原始记录是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原始记录格式、填制方法必须统一规范,所涉内容完整。各项资金财物的收发、转移、毁损等各环节原始数据填制必须做到内容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晰,填报及时,并加强对原始记录的归档管理。
(二)明确专业合作社内部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钱、账分管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必须建立审批制度。
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是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财务的各项收支负总责。各项资金收支必须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按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收支业务。对重大业务收支和投资要按照专业合作社的章程规定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保留完整的书面记录。
(四)建立财务审计管理制度。
年度终了,由专业合作社监事会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应向全体社员报告。监事会也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
二、资金管理方法
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有社员股金、货币资金、各项应收款等。
专业合作社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吸收合作社社员股金,社员股金要分明细造册登记,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和借贷。
专业合作社要实行严格的货币资金监督机制,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现金和有价证券,严格按规定提取、存放和使用现金。现金收支要坚持日清月结,定期清点核对现金,确保账款相符。要配备安全防范设施,保证资金安全。银行存款的管理必须遵照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执行。
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及时办理各项应收款和暂存款项,要进行分户明细核算,每月进行内外部对账,保证账面记载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要实行谁经手谁清理的责任制。财会部门要定期反映,跟踪督促,及时催收,严防呆账损失。对人为造成的坏账损失,应由责任人赔偿。
三、资产管理方法
专业合作社的资产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存货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分述如下:
(一)存货管理。
专业合作社的存货,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耗用而储备的各项商品、物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必须加强存货管理。要建立有效业务流程,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收、付、存、交要及时、正确反映,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取得的存货要按财务制度规定确定计价原则。存货的领用或出售要根据专业合作社的特点选用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任意一种成本计价方法,一经选定,在本会计核算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要对存货中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在途商品、材料物资等制订具体的责任制度。农业资产管理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执行。存货的盘盈盘亏及报废要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分别情况处理。审批权限按国家规定执行。
(二)固定资产管理。
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单位价值的限额由专业合作社自行规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农业基本设施等应为专业合作社的固定资产。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分别按照购入、自建、接受捐赠、新建农基设施、盘盈等不同的计价方法入账。已入账的固定资产不得任意变更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费用处理、资产的评估要按照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办理。要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变动动态。要定期清查固定资产,保证账、卡、物相符。对清查结果,做出及时处理,并按有关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要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季或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所提的折旧应保证对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补偿。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具体方法由专业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确定。
四、成本费用管理方法
抓好成本费用管理是专业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主题。因此,必须强化全员成本费用管理意识,控制不合理开支,提高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
(一)建立建全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制定科学成本效益目标。
按照成本费用责任管理环节,开展全员、全费用、全过程目标成本费用管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落实成本费用责任主体,制定奖惩措施,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在商(产)品采购、基本建设、管理服务、资金投入方面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实现预定效益目标。
(二)抓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专业合作社成本费用基础工作主要有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各种合同管理、各项原始记录管理。1.定额是对生产经营各方面活动所规定的一种标准。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提供劳务活动中所耗用的各种材料、物资、各项费用开支、人员编制等要实行定额开支标准和定额管理制度,特别要对运输费、电信费、业务招待费等变动费用实施定额监控约束管理;2.要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预算制度,编制好年度成本费用责任预算,把成本费用预算落实到具体项目中;3.专业合作社与各社员、各单位订立的经济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符合国家政策要求。要建立经济合同审定制度,全面履行经济合同,提高合同兑现率;4.原始记录是经济合同的最初记录和基础资料。专业合作社必须完整准确地做好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始记录,统一签署、传递和汇集方法,为分析成本费用提供可靠数据。
(三)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1.严格费用审批制度,坚持做到“一支笔”审批;2.切实加强费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费用形成前有预测、计划,费用形成中有操作和监督,费用形成后有考核和分析;3.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合作社要接受国家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的监督检查,要实行费用公开制度,各种费用支出要接受社员股东监督,以达到专业合作社民主理财的目的。
五、销售收入、利润分配管理方法
供销社的销售收入是指合作社在各项生产、经营、对内服务、对外提供劳务等活动中取得的收入。专业合作社应当按规定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及时填制销售和发货凭证,加强对相关单据和凭证的核对工作。要及时办理销售收款业务,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赊账销售。销售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坐支现金。要妥善保管好原始销售凭证,建立销售业务内控检查制度,明确人员职责权限。
专业合作社在进行年终利润分配前,要准确地核算全年收入和支出,搞好各项财产和债权债务清查。按财务制度规定调整实现的利润总额,依法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要按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顺序和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利润分配方案要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如发生亏损,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补亏,税前利润弥补期满不足弥补亏损的,经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后,可用公积金弥补,因亏损数额较大损及合作社社员股金的,社员代表大会应规定补充办法和期限。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2
1、合作社等同于公司
1.1 合作社的社长要有这样的意识,合作社等同于公司,经营合作社的方法要学习经营公司的方法。
合作社经营成功的标志是进出良性循环,整体上投资要小于收入,要有利润给社员分配和合作社再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社长一定要有一个公司经营的意识。
1.2合作社的社长要有循环工作的方法,从投入到产出的循环路径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勾勒清楚,组织社员加入是一个前奏工作,最重点的工作是为成立的合作社勾勒一个众人能够集体运行的投入产出循环路径。
2、起步的起点在于大家都能做什么事情 2.1 选择合作社主要的经营品种
以种植合作社为例,首先选择可以铺开面积的作物品种,如西红柿。合作社通过集约而达到规模化,这一属性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如果出现种植品种分散,都不成面积没有大的产量,那么这一规模竞争力就失去了。所以,选择好大家都能种植都愿意种植的品种是起步的关键点。
2.2 选择合作社核心的社员
起步从核心社员开始,树立榜样,其他社员就会自动跟进。核心社员要具备几个特征:
一、有面积;
二、热衷技术;
三、愿意分享。
3、为所做的事情树立亮点和竞争力
3.1规模种植的整体亮点相对容易形成,如导入绿色、无公害、阳光乔等种植体系,可以让种植农产品有一个区别其他普通种植户的特征。
3.2 起步阶段采用形成亮点的速度要快。品种亮点,设备亮点,种植体系亮点等,起步即有,起步即可区别周边种植户。
4、为所做的事情构建一个积累价值的通道
4.1 农业品牌化是形成价值积累的有效途径。农业领域的生长周期问题是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的主要形成原因,让农产品持续稳定的获得好的收益,商标经营是合作社重要的工作内容 4.2 商标注册与扩展。商标注册是合作社品牌化的开始,通过农产品内在的品质持续提升来形成商标的实质内涵。有了实质内涵的商标,即使是口碑式扩展数年后也会拉动农产品价格加大幅度的提升。在起步之后,采用更多的品牌拓展渠道,则商标的品牌形成速度会大大加快。
5、亮剑,作品进入市场形成资金回流
5.1 进入市场。选好品种做好种植注册好商标,农产品进入市场合作社就会迎来资金的回流。
5.2 市场的布局。近距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主要开发的对象,近距离的超市、酒店是另外一个潜在市场,通过互联网进入专业的农产品交易网络平台是获取全国订单的重要通道。
6、产销形成,中间就是管理
6.1 从产到销完成回流后,经营的第一回合就取得了成功。要完成多次循环则需要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加强,保障这一回流路径不偏离,因此,合作社在管理上需要引入公司化的管理体制。
6.2 引入专业的服务公司辅助管理。目前社会分工细化,合作社在从产到销的各个环节中可以有一些管理工作委托专业的服务公司,如生产体系指导,品牌推广指导,农产品销售渠道搭建等。在发展初级阶段专业的服务可以使合作社发展的更稳更快。
7、产销+管理,起步运营完成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3
关键词 糖料蔗;“双高”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6.12;D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近年来,糖料蔗“双高”基地的建设为了实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对“双高”基地的资金技术投入不断加大,基地的糖料蔗产出量不断提高,产出的效率也在不断上升,糖料蔗产地的经济发展得到明显的改观,但是尽管如此,“双高”基地的建设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管理经营问题需要解决。相比于过去的传统经营模式,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兴模式,不论是在实际管理中还是在经营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将糖料蔗“双高”基地的建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相结合能有效提升基地管理的效率,促进糖料蔗“双高”的高产高效。
1 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发展现状
国家对糖料蔗基地的投资近年来不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技术上都有明显的增长,以广西的糖料蔗“双高”基地的投资为例,广西的糖料蔗基地分布占地总共3.33万hm2,制糖片区总共有55个,其中公司经营的片区占51个,而合作社经营为121个,国家除了划出一大片土地资源支持糖料蔗产业的发展,更对不良土质的土地开展积极的整治工作,为了保证糖料蔗的高产高效,国家还加大了对水利工程修建的投资,不仅增修了更多的水利工程项目,更对垦荒地区进行积极拨款投资,糖料蔗基地的发展不仅在土地资源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更在品种上不断得到了优化,在土地开采过程中,国家加大开采土地的机械化投入,帮助糖料蔗“双高”基地的高效建成[1]。
从国家对广西地区的糖料蔗“双高”基地的投入力度来看,糖料蔗的产业的发展不论是在物质资源上还是技术上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糖料蔗“双高”基地的建设面积十分宽泛,仅通过国家的拨款来维持生产经营,在许多情况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糖料蔗的“双高”基地的建设中,国家拨款是基地发展的唯一资金来源,而面对那么宽泛的糖料蔗基地,仅凭借国家的单方面宏观调控,对有些较为偏远的地区而言还是会存在筹资困难的局面,许多的地区完全依靠自治区的拨款来办事[2],抱着“等、要、靠”的思想观念开展建设,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些甚至连工作的经费也依靠自治区的拨款,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严重的建设经费短缺的问题。
面对庞大的建设基地,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基地使用的土地在流转过程中难度较大。一般“双高”建设基地的制糖业往往由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种植大户等形式来承包经营的。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事先对土地流转才能开展土地的整治工作,但随着土地流转的量不断增多,问题就会滋生,土地在流转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租金的额度、翻种补偿的费用以及田埂的打破等等细节上的问题,由于许多的种植农户在思想观念上仍然过于狭隘,群众的思想难以统一,因此土地流转的速度慢,难度大。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涉及到企业、合作社及农户之间的共同管理经营,这种管理模式开展管理的主要思路是管理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集成创新,最终形成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产业化经营和行业协调“五位一体”,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共赢的局面,这是农业发展经营的新模式,是目前现代化农业实现产业化的最佳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农户的经营、合作社的经营以及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有效的整合,并充分释放出三者的经营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科学经营与高效率的发展,是对过去企业-农户间单一经营模式的创新与突破[3]。在实际的管理经营中,这种管理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与农户进行沟通交流,避免过去企业直接与分散的农民打交道,这样便大大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效率;同时,增强了企业与农户间的连接空间,如企业与农户可以选择同时入股合作社,这样公司既可以通过合同或技术扶持等形式来稳定与农户间的关系,又可以通过股权来增进与农户的合作关系。
3 糖料蔗“双高”基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管理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在糖料蔗“双高”基地的建设经营中对促进基地建设的发展注入新优势,通过引入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新型合作经营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产品生产的流通,为实现糖料蔗“双高”基地的高产高效建设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础[4]。
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管理模式在糖料蔗“双高”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由企业负责土地的承包工作,由专业合作社对个体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工作的分配,个体农户负责土地流转工作的协调沟通;同时,在“双高”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利用投资关系,加大对基地的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扶持;同时,企业与个体农户可以通过集体入股合作社形成固定而井然有序的合作关系,企业通过对农户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扶持来维护与农户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既可以缓解基地建设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加强土地流转的速度,对提升“双高”基地的建设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4 结语
糖料蔗“双高”基地的建设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基地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基地面积过广,在经营建设中依然出现资金与土地问题,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的引入,对打破当前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翀.发挥农机化在钦州市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中作用的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5(4):15.
[2]谢小清.良圻农场开展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浅谈[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3):136-137.
[3]赵霓虹.崇左市组织万台农机投入“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5(5):1.
[4]丁春华,白志刚,段兆祜,等.对加快甘蔗品种改良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糖料,2013(4):77-79.
[5]刘全跃,周海涛.创建甘蔗现代农场示范园,探索蔗糖一体化新途径——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双高”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J].广西糖业,2015(5):45-46.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 篇4
2011年即墨市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6家, 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 截至2012年8月即墨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935家。其中, 种植类的“坤源”西瓜、“灵山”韭菜等农产品商标已颇具知名度, 经济效益日益彰显。2008年以来, 全市涌现出白庙芋头、金口芹菜、贸润蔬菜瓜果、大吕西瓜、池戈庄粉条、久和园鸡蛋等一大批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坚持特色化、标准化、无公害化、品牌化生产, 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逐渐壮大自己的规模和实力, 带动了周边的农民增收致富。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增收。
在财务管理方面, 农业部门定期对典型合作社进行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服务, 指导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进行会计核算和收益分配。例如, 即墨市金口芹菜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8月1日正式成立, 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逐步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民主管理、会员管理、印章管理、收益分配制度、生产管理等十二项内部管理制度, 规范了组织内部管理, 金口芹菜专业合作社的做法成为青岛市合作社财务管理示范点之一。再如即墨市恒源养猪合作社, 该合作社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 按照合作社财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核算与监督, 做到审批报账程序化、定期实行财务公开, 随时接受全体社员的监督。在利益分配方面, 坚持以社员增收为主、合作社微利服务的原则, 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这些年来, 即墨市在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力气,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有一些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不记账或只记“流水账”、不编制会计报表、不设置成员账户等问题, 相当一部分合作社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工作, 总体而言, 财务管理依旧很混乱, 并没有真正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短缺。
2012年12月份对即墨市50家合作社进行调查发现, 60%的合作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
1、内部实际注册资金少。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以内部成员股权融资为主、国家补助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为辅, 合作社的内部资金所占的比例最大, 然而数额却非常有限。从即墨市农业局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比例最大为48.02%, 接近一半, 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才占到22%, 大部分合作社的注册资金都集中在5~50万元之间, 其中青岛麦戈庄肉鸽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仅仅1, 000元, 青岛广益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人数57人, 总出资额2, 000元, 平均每人出资才35元。农民出资额小, 一方面是因为现阶段农民的整体经济实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农民的小农意识强, 只求保障自身资金的安全而不敢承担风险, 大多数农民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持有怀疑, 即使有钱的农户也不敢轻易投入较多的资金, 这就决定了合作社的内部初始筹资额十分有限。另外, 即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依托于“一村一品”而发展组建起来的, 在股金形式上主要以现金为主, 多则上千元, 少的甚至几元钱, 这种单一的组建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合作社资金的短缺。 (表1)
资料来源:即墨市农业局统计数据计算整理
2、外部资金筹措能力低。
首先, 金融机构在农村发放贷款主要以抵押 (质押) 贷款为主, 从调查中了解到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阶段, 内部利益联结不紧密, 固定资产没有独立产权, 基本没有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其次, 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经营管理不规范, 财务管理不健全, 信息透明度差, 这就加大了金融机构对其评估授信的难度;再次, 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即墨市农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900多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从事畜牧类的合作社就将近200家, 而这一行业的市场价格变动较大, 经营风险又高, 容易受到疫病的影响, 因此很难有担保公司介入, 金融机构更不敢轻易贷款给合作社。 (表2)
(二) 资金管理不规范
1、资金管理中会计核算不规范。
其主要表现有: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合理, 会计账簿的记录不完整, 专款收入、支出没有分别设置明细账;有些合作社没有建立规范的审批制度, 收付原始凭证不全, 使得收支无账可查, 甚至出现有些合作社根据实际需要来自己“做账”的现象。
2、国家补助资金往往被少数人控制。
合作社内部少数人控制现象严重, 国家补助资金往往被少数人套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10条规定,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低人数为5人, 一些合作社的成员数量就卡在边界线上, 他们就正好凑齐5个人组成一个“合作社”, 以此来骗取国家的扶持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社, 是弱者的结合, 本来资金就匮乏, 这样一来, 即使这数量有限的资金也变相地落入了这少数人的手中, 国家的扶持资金并没有真正地流入合作社。
3、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缺少审计监管。
本次对即墨市发放的50份问卷调查中, 其中44家回答没有相关部门过问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38家回答没有相关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36家回答没有相关评价指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量化考评, 国家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缺少审计监管, 各种违规的现象频频发生。例如:改变专项资金用途;配套资金不到位等。由于部分地区合作社的发展与政绩相挂钩, 一些领导为了增加合作社数量, 只管财政补助资金的投入, 却不问财政补助的使用效果, 使国家补助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存货、对外投资业务、固定资产等内部控制制度。而即墨市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7年才成立, 发展历史短, 普遍存在规模小、制度不健全、成员权利义务不明等问题, 因此组织机构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 有的成立合作社仅仅是为了套取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 缺少真实的经营活动, 没有长远的目标, 从而忽视了合作社内部控制的建设。
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首先表现为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健全, 许多合作社没有专门工作班子和专职工作人员, 有的虽然设立了专职工作人员, 但大多兼职, 没有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专一工作上;其次是制度建设不完善, 部分合作社还没有制定章程, 有的虽然有章程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 致使组织运作不规范。通过对50家合作社的调查中发现, 仅有4家按相关法律和制度规定建立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授权审批制度、财务人员工作职责等财务制度, 其他的合作社虽然有些也建立了这些制度, 但大多数不规范。
(四) 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 合作社应当对社员进行收益分配, 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必须经过社员 (代表) 大会批准, 按交易量 (额) 返还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按照我国合作社章程的规定, 合作社年终结算盈余应提取公积金35%、公益金5%, 股金分红与二次返利共占60%。通过对即墨市50家合作社的调查发现, 提取公积金的只占24%, 实行二次分配的只占16%。社员加入合作社, 仅仅享受到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等方面的优惠价格, 很少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 有些合作社对社员的入股资金, 没有相应的股金分红, 忽视了社员作为所有者应得的利益, 这种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严重阻碍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五) 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严重。
按照现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应当设有社员大会-作为社员的最高权力机构, 理事会-作为合作社的执行机构, 监事会-作为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但是, 根据调查发现, 即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多数规模较小, 经济实力较弱,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致使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践当中存在理事会权利膨胀、社员大会弱化和监事会的虚设等问题。大部分合作社中, 生产运销大户是其最大的投资者,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资金、技术和能力, 因此他们很自然的就成为合作社的实际决策者和控制者;而占据多数的普通社员只能处于外围被控制的状态。多数情况下, 合作社的事务都是由内部少数人决定的, 一般社员只是“随大流”, 基本不参与决策管理, 在随机调查的50个普通社员中, 其中经常参与决策的仅占到4%, 有32%的社员回答从来不参与合作社的决策。在有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 决策大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广大的普通社员游离于决策之外, 尤其在财务信息不透明、广大社员不能完全了解合作社的真实运营状况的情况下, 很可能出现内部少数人私吞合作社公共积累的现象, 这势必侵害广大普通社员的利益, 严重威胁着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三、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状况对策建议
(一) 拓展融资渠道
1、强化内部融资能力
(1) 完善内部资金互助组织。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组织内生于农村社会, 成员同村而居, 彼此信息透明, 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出借资金的信用风险。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 手续办理时间短、效率高, “急救”效果明显。
(2) 鼓励制度创新。可以借鉴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经验, 首先, 创新股金筹集机制, 提高入社股金的额度。根据当前的实际经济水平来适当提高入社股金标准, 以此来增加内部筹集资金;其次, 向相对富裕的社员融资。可以通过设置参与合作社分红而没有投票权或只有附加表决权的投资股, 将其出售给资金相对宽裕的社员;也可以向社员进行借款融资, 但要给予激励措施, 设置的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 以此来增加初始筹资额。
2、健全外部融资机制
(1) 加强规范运作。合作社应当加强规范化管理, 定期对社员进行指导培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督促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严格按规章履行职权, 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 制定完善的内部章程, 强化章程制约, 规范其组织运行行为;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 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 加强信用建设。良好的信用机制是合作社取得外部贷款的重要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认真落实合作社财会制度, 组织好各项资金活动, 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 加强内部信用建设, 提高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信任度, 增加获得贷款的机会。
(二) 健全内部控制
1、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首先, 合作社应当优化部门岗位设置, 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其次, 合作社应当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确保不相容职务能够相互制约和监督;再次, 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收支审批制度, 严格相关审批手续;最后, 合作社要及时、准确地核算货币资金收入、支出和结存, 要定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核对账目, 定期派专人进行库存现金盘点, 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加强资产内部控制。
首先, 合作社应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其次, 应当进一步明确细化资产申报审批、资产经营、资产改造更新、资产处置等管理制度, 用制度来约束人;再次, 建立重大资产处理事项报告制度。对于影响合作社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大资产事项, 如重大投融资、重大资产处置、资产减值和亏损的处理等, 要及时上报并公开征求社员代表大会的意见, 强化资产的监管力度;最后, 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对私自违规处置资产的, 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认真落实资产管理制度较好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
3、完善民主治理结构。
首先, 要定期召开社员大会, 严格禁止出现理事会代行社员大会的情况;其次, 理事长要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要努力优化理事会成员的结构, 加强对理事长职权的规范和约束;最后, 为确保监事会真正发挥对决策的监督作用, 应当尽量把行使监督的权利赋予普通农户。
(三) 健全收益分配机制
1、建立公平、规范的分配机制。公平、规范的分配机制是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提升农户成员的生产经营能力, 增加农户成员的生产经营收入, 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形成的盈余应当依照组织规章在提取确定数额的风险金和公益金基础上, 主要按照农户成员与合作社的“惠顾额”或“交易量”进行分配。合作社必须对政府部门、其他社会组织无偿投入的资金、设施等进行等量折算, 计入组织成员的个人账户, 并保证农户成员能平等地分享相关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2、要结合合作社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社盈余分配办法, 并保证该办法符合章程规定并经成员大会决议通过。如对盈余分配的具体时间, 交易量返还和按照出资分配的具体比例、盈余分配程序、亏损弥补方法以及二金 (公积金、公益金) 的提取比例等, 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 从制度上对合作社进行约束并保证合作社依法按章办事。
3、实行合作社财务公开。把与社员利益相关的经济活动如财务计划、每月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财务会计报告等以适当的方式向社员公开, 便于社员通过成员对合作社进行监督。
(四) 强化审计监督。
完善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每年应由监事会对当年的财务情况进行内部审计, 首先, 要着力做好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对财政专项资金申报进行检查, 防止虚报冒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促进专款专用, 防止挪用;其次, 要加强对合作社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审计监督。对资产的评估、抵押等重大事项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最后, 在审计过程中, 要注重与效益审计等方式相结合, 并借助外部注册会计师等审计力量来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 要注重与财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 多方合力, 共同促进合作社审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五) 提高合作社成员业务素质
1、合作社要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社员财务管理意识。
合作社的负责人应带头学习财务知识, 积极宣传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全体社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财会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财务知识, 加强继续教育。财务人员应持证上岗, 合作社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政府应帮助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人才。
现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规模较小, 从衡量收益与成本的角度看, 大多数合作社不会成立专门的会计机构, 因此, 可由当地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培训学校与当地的大学联合培养合作社专门的人才, 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足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摘要:财务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认真分析并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 对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资金短缺、资金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内部少数人控制等财务管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合作社要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健全内部控制、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提高合作社成员业务素质等建议, 希望能给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秀丽.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地位充分性的法律分析——以青岛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3.
[2]卢新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制度实施难的原因及对策[J].统计与决策, 2009.22.
[3]曾明星, 杨宗锦.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11.3.
[4]马小丽.农民专业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 2012.23.
[5]戎承法, 李舜.美国、西班牙农业合作社融资的经验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11.4.
[6]卢新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现状及对策研究[J].调研世界, 2009.11.
[7]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合作社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Z].2008.7.11.
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篇5
第一
总则
1、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工作,保护农民专业合作及其成员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以及相关规定,介个合作社实际,特制定本制定。
2、合作社依照本制度中的规定和会计事务的需要,应设立会计账簿,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3、合作社依照本制度中的规定和会计事务的需要,应设立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记账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元)一下为分。
4、合作社会计核算中应分会计期,以期结账,一个会计自公历1月1日起12月31日止。
5、财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规定的职责,对合作和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规定、政策等对合作社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计账目的基本要求
1、合作社的财产分为流动财产,农业财产,对外投资,固定财产和无形资产。
2.合作社的流动资金含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储存货物等。
3、依照合作社的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应建立健全内部审
核资金制度。合作社收到现金时,手续费齐全,使用统一规定的现金收款收据,合作社接受的所有现金一律要入账。不得将白条出纳抵账,不得挪用,动用现金,不得国内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合作社的现金收入,支出票及时正确进行核算,实际账簿与现金相符。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现金。
合作社要定期与银行,信用社或银行经融机构核对账目,支票和财务印章不能一人保管。
4、合作社要建立健全对销售业务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核批经办人员的权限,程序,职责和相关的控制措施,依照合作社固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及发货业务,在销售和发货的各个环节中要建设置相应的记录本,填写协调的凭证,要加强对相关票据和凭证相互核对,合作社依照相关固定及时办理账目,加强合作社的推销合同,发货凭证,销售票据文件和凭证的管理。
5、要建立健全合作社的收购业务的内容审核制度,明确核批,经办人员的权限,程序,职责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依照合作社规定的程序办理收购和付款,在收购及付款各个部位设置相应记录本,填写协调的凭证,并要加强相关票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办理赔款业务时严格对收购票据,结账凭证,检查验收证明等相关的审查,要加强合作社的收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收购票据等文件和凭证的管理。、6、建立和健全合作社储存材料在内部审核制度,建立保管人员的岗位任制,保存的货物入库时,保管人员要验收入库,并填写入库单
出时,保管人员要填写出库单,主管负责人要审批,使用人签名,盖章,保管员经审批后,凭出库单发货出库。
7、合作社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之规定,将款项资金,物质财产或购买的股票,债券以有价证劵形式可向其他投资。、8、根据购买的农业财产价格和有关税费等会计。、9、合作社的房屋建筑,工程建筑,汽车,工具和农业基础建设设施,凡是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其单位价值超过500员以上的作为固定资产。有些主要生产工具和设备的单一价值虽然低于规定的标准,但是其使用超过一年的,也可以列入固定资产。
10、合作社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1)、收购的固定资产中队部要求安装的,以实际支付的收购价格,追加收购费、包装费、调运费、保险费和应交的有关税费,追加安装一直到改装的费用。
(2)、新建的房屋和建筑工程,农业基础建设设施等重要财产,依照完整的交付使用时的决算价格进行计价。
(3)、接受 捐的全部新固定资产时,对票据上显示的金额上追加实际发生的调运费、保险费、安装试用费和应付的有关税收,计算机其价格。
附加凭证没有证明的同类设备市场上追加应付的税款进行作价。接受的 捐旧固定资产时,按照审批的评估价值或双方承认的价值作价。
(4)、在原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制,扩展的原固定资产 价值上追
加改制,扩展工程建设中增加的开支,扣除改制,扩建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变动价格收入进行作价。
(5)、投资者将资金作为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投资的各当事人人可得价值作价。
11、合作社正在施工建设工程指还未完工或者虽已竣工,但是一直为办理交付使用角色工程项目。在建设的按照实际花费的开支或支付的建设款进行作价,形成固定资产的代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列入固定资产。
12、每年年终时,合作社要对应收款、保存的货物、对外投资、农业投资、固定投资、固定资产、施工中的工程建设、无形资产等进行 全面清查,对已损失,但未经批准销账的各种资产要在固定资产负责表的附表上要列清,这些资产包括:① 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 ②盘点损失和保存的损失及报废货物; ③ 无法收购的对外投资;④死亡损失的农业资产;⑤盘点损失和损失报废的固定资产;⑥ 亏损报废的正在施工中俄工程建设;⑦ 核销无效的无形式资产。
13、合作社的作主人的权益,包括股份专门基金,资本积累,盈利积累未分配的盈余等。
14、合作社成员入社加入的资产,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承认和予以标准化。合作社接受成员入社时加入的资产,按照双方承认的价值和合作社等级的资金所分享的份额核算的金额差额,列入资本积累之中。
15、合作社的生产成本指合作社直接组织的生产或对非成员提供劳动服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和劳动成本。
16、合作社的营业收入指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销售农产品、加工、调运、贮存和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有关技术、信息等服务中获得的收入和推销合作社自己生产的产品中所获得的收入,保管费指合作社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开支、管理人员的工作、办公费、出差费、为管理花费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业务招待费,无形式的摊派核销等。
17、合作社队当年的盈余,依据以下公式进行核算,当年的盈余=营业利润+其他收入-其他开支:其中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开支-管理费,投入利润,投资 获得的盈余中扣除发生的资金,销售亏损后的数目。
18、合作社年底在进行盈余分配工作之前,要正确核算全年收支,清理财产、债权、债务、切实正确记载社员个人账户。
盈余分配制度
1、国务院财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度农民主页合作社会计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道按照国务院财务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2、农民农业合作社的理帐或者理事会应当按章程规定,组织编制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于成员大会召开的十五日之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
3、农民专业合作性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规章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
余中提出公积金。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每年提出的公积金按照章程规定为每个成员的份额。
5、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主要记载如下: ① 该成员的出资额; ② 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 ③ 该成员与本社的交易号(额);
6、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具体非配办法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
① 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号(额)比列返还,返还总额不的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② 按前项规定返还后剩余部分,从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 分配给本社成员。
7、设立执行监事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执行监事会或者监事会负责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成员大会报告。
成员大会也可以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
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尤喀克英阿瓦提村禽类农民合作社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合作社成员的权利
1、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3、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4、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
5、对本社的工作进行咨询,批评和提出建议。
6、建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7、提出资源退社,依照本社章程规定退社。
8、成员共同决定其他权利。
合作社成员义务
1、遵守本章程和各种规定,执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2、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3、积极参加本社的各种业务活动,接受本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本社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则从事生产,执行与本社签订的合同书,宏扬互相合作精神,追求共同发展。
4、维护本社利益,保护生产经营实施,爱护合作社成员的共同财产。
5、不从事损害合作社成员共同利益的活动。
6、成员对自己的合作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有债权的,不得顶替将自己出资或者准备出资,还未交的出资,也不得取代对本社或者合作社成员的欠债。
7、共同承担本社的债务。
8、成员共同决定的其他业务。
会议名称: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尤喀克英阿瓦提村禽类农民合作社成立大会
时间:2009年6月1日 主持人:
会议地点:尤喀克英阿瓦提村村会议室 记录人:
与会人员:各村种植核桃大户,经商户,各村会计,农经站有关人员、乡党委副书记、乡政府副乡长 会议内容
1、首先将县经济管理局召开的什么叫专业协会?成立专业协会的性质、专业协会章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释。
2、乡农经站的站长图尔荪萨迪克。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确定,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很多农民开始自发的组织专业合作社,并且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帮助农民增收、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维护与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虽然大范围的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一些合作社连最基本的股权登记制度都没有,不发给社员股票权证,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很有可能危害社员的利益。甚至部分合作社都没有建立规范的会计账簿,会计科目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处理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财务支出没有正式发票,相关业务办理流程和标准不严格,签字盖章等不符合规定等,最终导致合作社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准确恰当的反映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同时合作社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合作社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合作社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
在我国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中,负责人一般都是由种养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担任的,基本上没有经过财务管理相关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财务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也都不够了解,导致在进行合作社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不按规程办事,容易出现违规的财务会计行为。另外,大部分合作社成员都认为没必要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负责社内的财务工作,只要找那些懂得记账的社员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但实际上这些兼职或专职的财务会计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低,对于财务管理缺乏专业化的理解,导致财务管理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应对,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利益分配制度混乱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自发的经济组织,其经营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合作社整体的经济效益,进而使每一个社员获得的利润都有所提高,这就突显了利益分配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合作社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进行利益分配时往往比较混乱,缺乏明确的分配标准。甚至部分合作社的分配比例由领导说了算,社员缺乏知情权,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严重挫伤了社员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很可能由于引发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矛盾而导致合作社解散。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财务核算
针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核算缺乏规范性的现状,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合作社的类型、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核算的流程和标准,尤其要加强对产品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核算,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规范进行。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改变原来财务管理的随意性,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当中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配置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尤其要加强对日常会计账目及现金的管理。
(二)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促进社员努力工作,增强合作社凝聚力和经济实力的强大动力,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改变现阶段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用分配机制。一般合作社除了留取一定的积累外,其收益应分配包括利润返还、股金分红、股息支付三部分,合作社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比例。同时,合作社利润中还要留出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等,这些基金的比例可以根据合作社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社员的意见具体制定,以确保社员的利益不受损害。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虽然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非正式的经济组织,但是也应有相应的机制作为保障,针对现阶段合作社中存在的贪污、挪用集体资产等现象,需要合作社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建设。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配置财务、会计工作岗位,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还要建立合作社长效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定期向社员公布近期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成果,便于社员监督,从而确保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
针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合作社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树立财务管理意识,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还要注意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从而确保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丽琼,李视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2:61-63.
[2]郑卫欣.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1:61-62.
[3]毛宁波,原红梅,成莉娜.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50-351.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7
一、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条件要求
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要求:基础条件好, 广大农民合作愿望强, 认知性高, 情愿组成联合体。一是应具有一定规模的可机耕土地。为此, 应将农民同意机耕的土地作为基本条件, 一般应以200公顷以上的规模为基本标准。二是应有德高望重、工作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作为合作社的主办人来组织。三是应具有懂农机化技术, 使用过农业机械, 并初步掌握了应用技术和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农民作为骨干。四是应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能承担起购买新式农机具资金的支付能力, 以及在组织农机作业中具有购买油物料的经济实力。
二、当前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条件
1) 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日趋强烈。当前, 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农业生产只有实现机械化, 才能简化生产环节,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才可以摆脱土地对劳动力的束缚, 腾出时间发展其他产业, 达到富裕目的。联合起来, 使土地实现规模经营, 走合作的道路, 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径。
2) 惠农政策使农民联合购买农机的能力和愿望增加。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加之合作社法的实施, 都激发了广大农民以合作的形式发展机械化的热情, 也为合作社的经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3) 农业新技术要求以合作的方式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引发耕作模式的变革。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既保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 又使耕地得到有效保护, 起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这一技术的整个生产环节都设计为采用机械来完成, 而实施这一技术最佳的方式, 要求土地连片耕种或经营, 合作社正是使土地连片耕种和经营的最佳载体。但也应该看到, 一些农民分散经营的思想、传统耕作方式根深蒂固, 与机械化统一连片作业的要求背道而驰, 为合作发展机械化增添了阻力;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农机田间作业收费标准低, 经营农机效益差, 也为合作经营增加了难度, 使组建合作社的步伐缓慢, 新技术很难快速推广。
三、实施办法
要针对农村的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使合作具有可操作性、长期性。
1) 组建专业合作组织要分类指导, 量力而行, 顺势发展。第一, 联户经营组织。这是专业合作社的前身, 这类组织是以种粮大户或养机大户为主, 以分散的有购机欲望的农户为辅的组织。一般是种粮大户或养机大户耕地较多, 拥有一些农业机械并进行着简单的田间作业, 奖金较充足, 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成立联户组织后, 补充购置薄弱环节作业机械, 新购置的机具为各联户投资, 应为分散经营, 在经营上联户各自为战, 机手各自聘用。同时也要组建管理和作业组织。该组织中应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其作用是对所联合的机器在作业时进行统一调配, 要保证优寒对联户内部的农户进行优质、优价作业, 同时也要满是周边农户作业需求。
第二、合作经营组织, 即农机专业合作社。这类组织是已经联合起来的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合作经济组织, 并进行了经营和利益分配行为。一般是集中于某一区域, 合作组织成员耕地集中连片耕种和经营;成员中拥有一些农业机械, 机械化作业经验丰富;由合作经营组织统一申报购买新式机具。新购置的机具由合作社社员投资, 合作组织统一管理、经营, 单机组核算。该组织中, 应具备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一名, 具备有较高技术水平专职技术员一名。作业应保证优先对辖区内的农户进行优质、优价作业, 同时也要满足辖区周边农户作业需求。
2) 确定合理的经营规模和科学的机具配备方案。第一, 经营规模。经营的规模要根据经营者的能力 (机具作业能力) 和广大农民对机械化接受程度来确定。一般要求耕地规模在200公顷以上, 应配套机具在两台套以上;每80~100公顷, 至少要拥有一台套大型机组。
第二, 机具配备。在保证全部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 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缺啥补啥的原则。合作社成立后, 搞清已有的农机具数量和作业能力, 以此为基础, 根据已确定的规模 (耕地面积) 、应用的技术 (作业环节) 选配机具。二是突出收获环节的原则。收获环节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 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 要选择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实用性强的机具。三是满足新式栽培技术需求的原则。在今后一个时期, 应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因此, 选择和配备拖拉机和农具时要针对这一技术科学配置, 主要是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机。
3) 建立经营管理机制, 要针对不同经营组织机构确立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第一, 优惠社员的机制。对合作社社员, 要实行三优。即优先使用、优惠价格、优质作业。优先使用要保证不误农时;优惠价格是要求作业收费低于市场价格;优质作业是作业质量要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
刍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篇8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范围推广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上大幅增加, 但主要是一些行业协会衍变而来, 没有多少经营活动, 如果专门聘请会计人员管理成本就会增加, 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几乎是空白。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外贸易也越来越多, 但是财务管理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 合作社成员财务管理的监督意识比较淡薄, 观念落后;另一方面, 合作社财务成员财务知识比较欠缺, 即使进行财务公开, 许多成员也看不懂, 起不到管理和监督作用, 而是流于形式, 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形同虚设。合作社要想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 就必须真正把财务管理工作抓起来。据笔者调查,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合作社财务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 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还十分薄弱, 据笔者对全县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81%的合作社董事长集财权、事权、物权于一身, 没有明确的财务组织机构, 更不配备专门的财会人员;19%的合作社设立了财务组织机构, 但是有的是会计、出纳一人担, 有的更是会计、出纳、保管三个岗位一人兼。以上种种情况都严重违背了相互制约和内部控制原则, 不利于提高合作社资金使用效率, 不能使决策民主化。
1.2 合作社财务制度不健全, 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完整
据笔者对全县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 发现有7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克服。
(1) 97%的合作社连基本的股权登记制度都没有, 不发给社员股权证, 社员的利益从形式上得不到保障。
(2) 86%的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会计账簿, 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
(3) 凭证审核不严格。有些支出没有正式发票, 白条入账普遍;有的虽有正式发票, 但是没有经手人签字, 没有写明用途, 财务开支不是由负责人“一支笔”审批或审批不严, 来者不拒, 明知超标准或开支不合规, 因害怕得罪人, 故意大开绿灯。
(4) 库存现金偏高, 有现金被侵占、挪用现象。个别合作社负责人打着拉关系、要资金、求政策、促发展的幌子, 吃、请、送现象较严重, 他们都往往掌握着经济大权, 既管钱又用钱, 收入不入账, 收款不开统一收据, 公款私存私用, 长期不记账、不结账, 以致会计没账管理、出纳没钱管, 会计出纳形同虚设, 现金管理和财务账目混乱。
(5) 会计档案不健全。33.6%的合作社没有办公场所, 会计资料无法集中管理, 会计资料只好长期放在会计或出纳家中。有些会计人员不按规定装订凭证, 年终将账本和凭证用纸一包, 随便乱丢, 造成账簿和凭证丢失。
(6) 资产保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普遍没有制定资产保管制度, 对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难以实行有效控制, 对货物没有做必要的账簿记录, 没有实现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信息一体化。
(7) 在会计核算方面, 只有茌平县林峰木业合作社、茌平县惠民大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能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殊性设置内部科目, 恰当的反映合作社的经营状况;95%的合作社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无法起到会计应有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1.3 合作社财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年龄偏大, 专业知识匮乏
据统计资料显示, 茌平县9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人员的情况是:年龄61岁以上的占7.2%, 51~60岁的占50.1%, 31~50岁的占32.3%;20~30岁的仅占10.4%。从文化程度上看, 初中占60.4%, 小学占21.7%;高中及以上占17.9%。从此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财会人员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多数年龄偏大, 且他们没有参加过正规的财会知识培训, 不懂会计核算, 不懂基本的财经法规, 根本无法发挥财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1.4 合作社未按要求使用政府扶持金
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合作社资金的扶持力度, 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 但有些合作社在扶持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没有专款专用、没有按制度要求平均量化给每个社员等问题。
1.5 盈余分配制度不规范
从调查看, 只有茌平县小杨屯鸭业专业合作社、茌平县光鹏大枣农民专业合作社、茌平县兴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可分配盈余在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 (额) 比例返还, 返还后的剩余部分, 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 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 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92%的合作社的分配比较混乱, 返还比例、分配比例由合作社领导随意制定, 社员毫不知情, 根本没有民主可言, 这严重挫伤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引发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合作社发展, 甚至导致合作社解散。
2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2.1 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让合作社的社员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积极参与到财务活动中, 把财务管理工作当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事情来抓, 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普及财务知识教育工作, 让合作社从领导到社员都树立重视财务管理的思想。
2.2 健全财务制度, 规范会计工作流程, 强化内部财务管理
合作社应该按《会计法》、《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明确岗位责任制,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实行钱、帐、物分管。
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审批程序。各项支出必须由经手人签名、监事会审批、理事长审批, 重大项目支出由理事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防止贪污、侵占、挪用资金行为的发生。
建立资产台账制度。明确由专人负责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登记, 建立资产台账, 落实责任;定期盘点清查合作社资产, 做到账实相符;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本社的实际, 确定低值易耗品使用期限和周期,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比例, 据实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准确核算当期损益;加强对本社商标、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合作社应结合自身管理、业务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 设置会计账簿、会计科目和内部二级科目, 便于会计信息的收集核算和会计监督。
2.3 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落实合作社会计业务指导
要完善财会人员的使用制度, 对财会人员应实行聘任制, 挑选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任财会工作。财会人员应持证上岗, 定期培训, 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区县农经部门要指导合作社设置会计科目和账簿, 搞好岗位职责分工, 保管好会计档案等基础工作。加强跟踪调研, 在规范合作社会计核算工作, 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加强对合作社财会工作的监督检查, 切实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利益。要强化业务培训, 主要对三个层次的人员进行培训:第一层次是基层农经人员会计业务培训, 提高其指导能力;第二层次是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 增加管理知识, 提高理财能力, 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第三层次是合作社财务人员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会计核算能力。
2.4 实行财务公开, 强化监督作用
财务公开可保障社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要在合作社章程中明确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使会计内部监督和社员外部监督相结合, 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2.5 加强国家扶持资金的会计核算
实行专款专用, 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国家扶持资金,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集中使用国家直接补助的资金, 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会计核算, 设立国家扶持资金明细账, 专门核算国家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 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 要按法律规定, 把形成资产的扶持资金平均量化到全体成员, 计入成员账户, 作为合作社盈余返还和剩余盈余的依据。完善收益分配制度, 按照合作社法和章程规定, 合理确定盈余返还和剩余盈余分配比例, 并将当年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量化到每个成员, 计入成员账户。
2.6 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 既不同于公司制企业, 也不同于社团法人。合作社的宗旨是为社员谋福利。如果社员辛辛苦苦忙一年却得不到利益, 就没有入社的积极性了。一般合作社除了留取一定的积累外, 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包括利润返还、股金分红、股息支付三部分。社员作为惠顾者应得到利润返还, 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三种收益所占的比重可根据合作社的具体情况而定。国际经验是初创期股金分红比例高些可以吸引社员的加入。应坚持按股分红和按农产品交易量返利相结合的原则。合作社也可以只进行利润返还或利润返还加支付股息, 但不能不进行分配。另外, 合作社利润中要留出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教育基金、风险基金等, 这些基金的比例不一定太高, 可以根据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社员的意见具体制定。在盈余分配时必须首先提取一定的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 以便专款专用, 以丰补歉, 保护专业合作社组织稳定性, 达到以社养社、加快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国,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业, 2009年2月.
[2]鲁晓,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月.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9
1将乐县农机专业合作基本情况
2016年,将乐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入社社员218人,注册资金1 891万元,服务农户近3 000户,作业面积3.6万亩,农机服务收入700余万元。合作社建有工厂化育秧中心4个,场库棚面积4 022m2,拥有拖拉机、催芽机、播种机、床土粉碎机、水稻插秧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农用航空器等大中型农业机械140台,服务范围涵盖了播种、耕作、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等水稻生产全过程。其中将乐县和平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三明市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健辉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将乐县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效果与作用
2.1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政府部门密切联系农民的纽带
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广大农民机手联结起来,政府部门通过合作社宣传政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制订相关政策前,通过对农机合作社开展调研、座谈,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制订的政策往往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例如将乐县在制订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时,通过合作社调查摸底,能大体掌握群众年度所需购置机具种类和数量需求,从而科学制订每户申请购机补贴资金的机具台数和资金限额,满足各类用户需求。农民机手通过合作社能更清晰、快速地了解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及时掌握各乡镇农户的农机作业需求信息,更好地开展农机作业服务。
2.2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机械使用效率
以将乐县为例,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0.01万亩,农户3.1万户,户均耕地面积6.45亩,种植水稻的农民如果需要机械耕作,涉及土地耕整类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烘干机械等,一般会购买小型的耕、种、收、烘干机械,机具作业效率不高,且机具的存放保管都存在很大问题。通过向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械作业服务,可避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械设备和机具无处保管的问题。而农机专业合作社则可根据作业服务市场需求,购置大中型、复合型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减少机具闲置时间,优化配置机具资源。
2.3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有效解决农业机械化规模作业和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节省农户对农机设备的投入,满足广大农户农业生产的需要,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机手有效地组织起来,增强了社会化服务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应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通过土地、资金、机具、信息、技术、人才等有机结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3当前将乐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将乐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存在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水平低等制约发展因素,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合作社规模偏小,与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联系不够紧密
从全县情况来看,合作社成员多以农机手为主,并且多以机械折资入股为主,11家合作社中仅3家流转了1 182亩土地参与经营,其他合作社多数以向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为主营业务,降低了连片土地机械作业的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农机作业效率计算,一台55马力的轮式拖拉机每天可耕地20亩,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每天可收割水稻30亩,作业效率分别是将乐县户均耕地面积的3.1倍和4.65倍,如果只为单个农户提供作业服务,不但经济效益差,还降低了机具的投资回报率;如果能开展连片作业服务,不仅能实现机械作业效率,提升机手劳务收入,而且缩短了机具的投资回报期。
3.2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
将乐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农机合作社服务范围侧重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械设备以耕、种、收等机具为主,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提升种、养业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农机+农艺”、“设备+养殖技术”融合,不仅需要熟悉种养技术,也要懂得机械设备操作技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以水稻机插秧为例,不仅需要了解插秧机操作规程,也要熟知早稻、中稻、晚稻、再生稻、烟后稻等不同稻作类型的机插育秧技术规范,如烟后稻机插秧,要注重选择好机插秧品种,控制好苗高和秧龄,确保水稻在9月寒流之前安全齐穗,才能实现烟后稻机插节本增效的目的。
3.3管理不规范,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由于合作社的成员以农民为主,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管理模式粗放,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作业服务多以口头协议为主,管理人员水平不高,财务人员不专业,造成运行成本偏高,降低了经济效益,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如将乐县的健辉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运行的第一年,由于管理者对各类机具的作业效率不了解,机具作业时所需辅助人工数量不明确,经常是只需3个人工的工作安排了5、6个人去做,造成全年人工工资开支较高,降低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3.4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前景认识不足
部分合作社成立只是为了争取国家项目补贴,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抱团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这部分合作社成立后,没有国家补助,最终都变成空壳合作社,有名无实,没运作、没效益。
4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更加普遍,“今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如何解决?唯有发展“农业机械化+职业农民”,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必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政府部门除了对农机合作社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外,还引导合作社规范管理,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变成提高农机手经营收入的“聚宝盆”,吸引更多的农机手主动加入到合作社的发展中来。
4.1明确发展方向,完善规章制度
要结合合作社自身特点,明确具体发展方向,是提供订制化的作业服务,还是拓展农机服务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参与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等。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理事会管理核心作用,制订符合合作社发展的章程,实现民主决策,维护好成员的合法权益。改变在实际运作中,制度章程墙上挂,有制度没落实,有经营没合作的现状,真正将议事决策、机具使用、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4.2建立基础数据台账,实现精细化管理
4.2.1建立机具台账要掌握好不同功率、类型的机具性能、作业效率、辅助人工数量等,加强人工与机具作业效率管理。合作社在选购机具时,重点依据主要用途和作业范围进行选配,以配置拖拉机为例,大棚基地使用的拖拉机重点要考虑拖拉机的外形尺寸和转向圆半径要便于棚内作业,地边末作业面积小,降低对地头作物碾压等;田间作业拖拉机则要考虑手扶式拖拉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等机型,马力不同,配套机具不同,作业效率也不同。如轮式拖拉机可按功率选配不同的配套机具,功率为28~35马力的,配套1.2~1.4m宽幅旋耕机;功率为35~50马力的,配套1.4~1.8m宽幅旋耕机;功率为55~70马力的,配套1.8~2.2m宽幅旋耕机。人工与机具作业效率管理则要按不同的机具进行匹配,例如使用水稻成套播种设备进行工厂化育秧时,播种机平均每小时播种375盘,流水线需配套作业5人,负责摆盘、铲土、播种、上架等工作,辅助人员太多则浪费人力资源。
4.2.2建立土地数据台账要按照合作社流转经营或承包作业服务的土地分布、田块大小、地力条件做好台账登记。以水稻种植为例,将乐县的水稻土以渗育型、潴育型和潜育型三个类型为主,土属面积较大的是灰泥田、冷烂田、潮砂田、黄泥田,四者占水稻土面积的89.5%。灰泥田、潮砂田、黄泥田的耕层深度一般在10~20cm,多数机械都能适用;而冷烂田中深脚烂泥田的烂泥层深达50~70cm,机械无法耕作;浅脚烂泥田面积约2.1万亩,占水稻土面积的10.2%,烂泥层深度为20~50cm,对这类型田块只能选择履带式自走机械或离地间隙大的机械耕作。对流转土地参与经营的合作社要注重耕地的保护与质量提升,尤其是潮砂田和黄泥田可以选择半喂入收割机,进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实现增产增效。
4.2.3建立操作人员台账要培养一支懂技术、会操作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强社员、机手技术培训,如农用航空器、粮食烘干机等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的,则需培训专门的技术操作人员;插秧机操作手则要重点培训育秧及机械操作知识等。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尤其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牌证类管理机械,需要重点管理“三率”指标,即挂牌率、持证率和年检率都要达到100%,杜绝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未检验作业、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
4.3加强生产管理调度,提升经济效益
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机具作业调度管理,尤其是“三夏”、“三秋”农忙季节,时间紧,作业量大,科学合理的计划和调度能提高机具使用率,节省人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要探索建立土地——机具匹配模式,因将乐县属丘陵山区地貌,不同的田块地力条件不同,适用的机具也不同,小田块大机具不适用,大田块用小机具作业效率低,可在土地数据台账的基础上,加强与机具作业效率的匹配,避免机具资源浪费。
4.4规范财务管理,体现经济效益
大部分合作社不太注重财务管理,记流水账的较多,有的甚至没有记账,或用错财务会计制度核算等。合作社可在规范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对各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分类成本收益核算,可对机耕、机插、机收、粮食烘干等各项服务的作业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对市场需求大、投资回报率高的业务可重点发展。要依据《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规范盈余分配,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绩效管理,对国家扶持合作社发展的资金要按财务规定计入各成员账户,让入社机手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收益,合作社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摘要:针对福建省将乐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作社要通过加强决策、财务、生产调度等方面管理,增强合作社自身造血功能,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续宗玉,吕英,王立涛,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J].管理观察,2009,(9):38-39.
[2]王连孙.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条件[J].新合作,2011,(3):28-32.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10
一、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 必须建立健全合作社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这是顺利推进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关键。然而, 在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初级阶段, 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尤其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 仍然存在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使用不规范、货币资金存量不合理以及人员配置不科学等问题, 从而影响合作社的正常运行与持续发展。
1. 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规范问题。
规范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是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前提, 但在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运行的初期, 由于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货币资金使用并不规范。首先, 由于合作社财务人员需求缺口较大, 不能完全聘请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会计人员, 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兼职或者直接由农民担任, 合作社并不能建立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实施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其次, 部分合作社货币资金审批制度不明确, 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审批制度。特别是对处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阶段的地区而言, 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很不健全, 货币资金审批制度还不明确, 当发生经济业务需要支付相关款项时, 合作社的出纳人员在没得到相关授权人的签字、盖章的情况下直接支取现金, 同时, 在支取现金时并没有及时、准确地记账, 从而造成账实不符、账目混乱等现象。
2. 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
在保障合作社货币资金安全与完整的前提下, 提高合作社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是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的重点。对于合作社而言, 农产品销售存在较强的季节性, 当处在产销旺季时, 合作社流动资产会不断增加, 流动负债也会相应增加, 当处于产销淡季时, 情况恰好相反。因而, 合作社需要准确地掌握产品销售季节, 合理使用流动资金, 从而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 我国合作社组建规模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高, 合作社还无法改进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运行体制, 以缩短产品经营周期, 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对于部分合作社而言, 还无法根据其农产品销售的实际情况, 准确、合理地确定合作社流动资金的持有量, 盲目地将合作社货币资金存入银行或用于投资, 从而影响了合作社在销售旺季时对货币资金的需求, 又不能在销售淡季时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
3. 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目前, 我国已登记的合作社从运行成本考虑, 大多数会计人员都是由村干部或者非专业人员担任, 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因而, 大多数合作社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记“流水账”的状态, 会计人员也没有完全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 将每日收到的现金及时存入银行, 以及对货币资金的使用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授权审批制度执行, 白条抵库或公款私存的现象严重, 甚至在并未得到相关审批的情况下, 直接从财务部门领取现金, 然后再办理现金支付手续, 造成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混乱, 造假、舞弊现象严重。
二、加强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
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确定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1.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是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 合作社应优化岗位设置, 实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作社的出纳与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分离, 现金的保管与收付只能由出纳处理, 其他人不能接触支付前的现金, 而支票与财务印鉴应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别进行保管, 并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账目核对。其次, 设计货币资金支付程序, 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合作社应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相关的货币资金授权审批制度, 确定审批人员, 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范围、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实现货币资金管理规范化。最后, 合作社应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明确会计、出纳、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 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 实现财务会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 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
货币资金的沉淀将直接影响货币资金的需求以及闲置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 因而, 合作社应通过有效措施确定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 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MIN (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 见下图:
机会成本与货币资金持有量成正比, 短缺成本与货币资金持有量成反比, 而管理成本保持不变, 所以当机会成本等于短缺成本时, 总成本最低, 这时为最佳持有量。合作社要确定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 应遵循四个原则, 即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金使用成本以及保持足够的短缺偿债能力。同时, 合作社还应根据产品销售情况, 合理分析合作社的运行特点, 从而确定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在合作社实际运行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当处于销售旺季时, 提高货币资金的持有量, 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当处于销售淡季时, 合作社可以通过成员大会的集体决策把闲余的货币资金用于对外投资,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 合作社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从业会计人员具备从事专业服务所需的能力, 谨慎地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合作社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知识竞赛, 不断更新会计相关知识, 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其次, 合作社应培养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敬业精神, 增强其责任感, 使其在工作中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最后, 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使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要求自己, 抵制会计造假行为, 坚决与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作斗争。
摘要:货币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是合作社流动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资金持有量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货币资金管理,最佳资金货币持有量
参考文献
[1].侯金云.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当代经济, 2011;7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11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规模经营;优越性
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与规模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优化整合生产要素,较快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在扩大经营规模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引导了更多的人举办并加入合作社,使专业合作社与规模经营相互促进,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规模经营的关系
1.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规模经营的内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规模经营的意义不仅在于种植形式上将土地集中经营,更重要的是在经营结果上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合作社可以把成员的土地集中起来,通过集中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也可以不把成员的土地集中起来,而是在统一购买生产物资,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产品等方面开展合作,也能达到节本增效,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社是规模经营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越来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的规模经营与其他形式的规模经营在利益关系上有本质的区别
农业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不只是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种,其他还有种田大户和农业企业等。虽然种田大户和农业企业都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可以增强抗御风险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但其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是被少数人占有,国家支持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打了折扣。而合作社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是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被全体成员所共享,国家对合作社的支持也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在一定条件下,适度规模经营必将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这已是理论和实践的定论。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需要不断整合扩大。通过流转将土地向种田大户或企业集中,固然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因种田大户和农业企业在利益分配关系上缺少群众基础,再加上自身发展能力上的局限性,其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比较缓慢。而合作社是为实现广大农民的共同利益而把土地或生产要素优化整合,其发展空间可覆盖整个农村,发展速度也会比较快,只要农民对合作社有足够的认识,合作社就能迅速发展和壮大。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的规模经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规律
合作社不是中国的发明,19世纪中叶在英国产生了第一家合作社之后,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几乎都陆续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方式,1895 年国际合作社联盟(ICA)成立。目前,美国许多的农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合作社,形成了集收购、运输、检验、分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于一身,涵盖产前、产中及产后业务的综合、一体化的合作社,有的农业合作社已经成为跨国集团,在北美洲乃至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合作社的理论也渊源久远,列宁等理论家对合作社的阐述深刻。美国早期的合作社学派认为农民通过合作社进入市场,能够改善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也提高了收入。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规模的生产方式没有竞争优势,只有搞联合,变分散的小生产为集中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只要有市场经济存在,竞争就一定存在,合作社就有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代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差,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的基本国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成为独立的财产主体和市场主体。由于绝大多数的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和管理水平低等逐多原因,统一经营的功能发挥得十分有限。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带有无序性和盲目性,在再生产过程中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办,不但费时、费力、费钱,而且产品质量差,产量低,成本高,时而产品滞销,时而谷贱伤农。虽然经过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农民的努力,农村中有了农业企业,有了种田大户,也有了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也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农业企业和种田大户发展比较缓慢,分散的小生产仍占大多数,只要宣传、指导得力,专业合作社就能迅速发展并优化整合资源,迅速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也能通过合作社得到很好的落实,有效发挥政策的效能,使专业合作社与规模经营有力相互促进,迅速做大做强。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由于专业合作社既能迅速实现规模经营,又能使规模经济效益被全体成员所共享,达到组织形式与规模经营的最佳结合。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指导、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6年,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既对合作行为进行了适当规范,也对涉农建设项目以及财政、金融、税收的支持和优惠等提出了要求。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等方面要求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给予支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要求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把发展专业合作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当做大事来抓。积极宣传和引导,积极总结典型经验和推广好的做法,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给予了资金和金融扶持,尤其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了较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
三、佳木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规模经营互促增收的实践
1.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2005年以来,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就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牵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连续三年实行专项推进,2008年后又把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程”中“改革攻坚工程”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通过加强宣传、指导,总结典型经验,示范带动,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行动蓬勃开展。
2.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佳木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创办主要有以下六种形式:一是政府推动型。这一形式一般是在合作社出现的初期,由于应该合作的各方对合作社的认识不够,由政府帮助联系、组织建立合作社;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这一形式一般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确保有固定的基地和稳定的农产品供应,主动牵头并与有关农民联系、沟通、组建合作社;三是能人发动型。这一形式一般是种、养、加、销等大户或能人,为争取在生产经营中对内和对外的主动地位,牵头发起成立合作社;四是村领导领办型。这一形式一般是因为村领导有一定组织、管理和外交能力,容易发起成立合作社;五是友好互助型。这一形式一般是农民对专业合作社有一定认识,由相互比较了解、信任、友好并有合作愿望的农民共同发起成立合作社;六是协会改造型。这一形式一般是前身为各类专业协会,由于国家对合作社扶持等政策的引导,使许多的专业协会创造条件,把自己改造成专业合作社。
3.取得的成效
截止到2011年3月末,佳木斯市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28个,种植业合作社总耕地面积132.26万亩。占全市农村集体耕地面积的10%,占全市规模经营面积的50%。大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能把比较分散的土地、劳力、资金、技术、服务、市场等资源优化整合,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成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基本做到了统一购买生产物资,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加工或销售,即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入社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比非入社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加20%以上。
四、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的建议
1.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
一是政府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政策和法规,大张旗鼓地指导、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二是政府要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指导而不包办;三是政府要在涉农建设项目上,在财政资金扶持上,在金融、税收、信息、流通等优惠上向合作社倾斜,要把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平台和优良载体。
2.国家对合作社的扶持要切合实际需要
目前,国家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小,尤其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很大,给予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了大量农机设备。但是,因受到道路、桥梁、林带、地块、耗油、维修等方面的限制,使许多投入的大型或超大型的农机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国家要在扶持专业合作社时,要搞好调查研究,既要有前瞻性的考虑,又要根据合作社的实际需要,要给予合作社自主选择或决定的权力。
3.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把握和坚持好六个原则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1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和财务管理背景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是建设新农村, 发展农村经济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繁荣农村市场的主力军, 是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载体。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作为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经济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国家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 这部分投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 不断壮大。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妥善解决, 不仅会成为专业合作社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影响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作用和效益的发挥, 而且会造成国家财政投资的极大浪费, 导致农村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机构和财务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
近年来, 国家政策鼓励农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门槛要求不高, 在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中, 大部分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机构不健全, 财务制度形同虚设, 有的财务人员由理事兼任, 有的虽然有财务人员, 也都是兼职, 往往会计出纳一人兼, 而且没有内部控制和牵制措施, 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漏洞, 也为农村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社员对合作社财务状况不甚了解, 参与专业合作社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也受到了限制。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层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期, 财力不足是普遍面临的问题, 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地发展,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 不管是建设期还是提升期, 都有国家项目支撑。对于这部分资金, 国家本意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搞活农村市场经济, 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常任理事或牵头人思想狭隘, 法制意识淡薄, 往往把合作社的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 一人说了算, 或者议事透明度不高, 在财政投资的资金管理和使用上, 他们认为项目是自己争取的, 项目资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与其他社员关系不大, 所以, 在资金使用上不能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管理, 支出随意性很大。曾经在调查中发现, 部分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把项目资金截留挪用甚至公款私用。这种认识, 在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思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财务人员专业业务知识欠缺、经验不足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账务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在会计核算中, 账本设置不全, 科目设置不合理, 凭证审核把关不严格, 记账不规范导致专业合作社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财务报表在每年的国家投资效益分析中可参考性不大, 对于国家财政投资项目, 白条入账现象大量存在, 导致国家和地方税源流失。在调查中还发现, 专业合作社在资金结算上也存在好多漏洞, 有的专业合作社大额提现, 公款私存, 基本没有转账和汇款, 而且外地大额采购物资时也是现金支付, 还有的合作社收入不进账, 坐收坐支, 资金管理混乱。把项目资金和合作社日常收支混为一谈, 没有区分开来。
(四)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
财务人员变更频繁, 每个财务人员都是铁路警察各管各的路段, 而且交接手续不符合规定, 导致资料流失, 会计档案不全, 影响了专业合作社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过分依赖国家项目扶持, 有的甚至除了国家项目投资之外基本没有经济业务, 所以就更谈不上财务管理的持续性了。
(五)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监管缺位
由于监管的缺位, 不能有效防范合作社各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存在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暗箱操作, 为个别社员的循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有的甚至虚列支出套取国家项目。财政部门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部门监管缺位, 内部监事会和社员也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 有的监事会甚至形同虚设, 使资金运营监管处于真空状态, 经济运行缺乏监督机制。
三、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设置合理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
在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时, 应尽量做到制度完善、指标量化、易于操作。除了财务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外, 为了防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的风险, 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和出纳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 出纳和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分设, 银行预留印鉴由不同的人保管等, 同时, 借鉴企业管理中“三重一大”事项的管理办法, 对于合作社重大经济活动实行理事会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 涉及全体社员利益的事项, 比如在筹资、投资和分配环节决策时, 实行全体社员集体表决, 提高合作社经济管理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二) 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依法理财的意识
真正将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认真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 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关业务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 定期不定期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账务检查, 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培训, 逐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同时, 组织专业合作社财务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学习, 拓宽视野, 取长补短, 借鉴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 推行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办法, 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增长财务人员的见识。
(三)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基础工作
严格按照《会计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的规定, 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依法合理设置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 做到记账凭证项目填写齐全, 原始凭证审核严格把关, 进行规范化会计核算, 做到账账相符, 账证相符, 账表相符和账物相符, 尽量实行会计电算化。建议由财政部门和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部门将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并作以后年度申请财政项目和申报省市示范合作社的重要参考条件, 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国家财政投资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
(四) 保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人员的稳定
在财会人员交接时实现平稳过渡, 由于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要求合作社财会人员尽量保持稳定, 在因工作需要调整财务人员岗位时, 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制度要求进行财务资料的交接, 由符合条件的监交人、移交人和交接人在清点无误的交接清单上签字确认, 明确责任, 以保持专业合作社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里实行财务人员储备制度, 积极培养素质高、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学习财务知识, 并将这些人放在不同的财会岗位上锻炼, 实现财务管理后继有人。同时, 开源节流, 积极培植新财源, 拓宽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服务的经济活动领域, 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 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服务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活动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活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
内部监督主要是增强全体社员的民主理财意识,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财务公开, 接受全体社员和监事会的监督, 外部监管主要是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作用, 加强农业职能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对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克服专业合作社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管理中“重争取, 轻管理”的现象, 在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 对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 专人管理, 专款专用, 对截留、挪用专项资金行为进行通报整治, 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处置, 确保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执行到位, 保障财政支农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的良性有序发展。
【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推荐阅读:
专业合作社2014年经营情况10-17
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汇报05-22
浅议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现状及建议06-17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12-02
种植专业合作社05-17
林业专业合作社08-18
专业合作社网络09-01
专业合作社组织09-06
牧民专业合作社10-08
果蔬专业合作社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