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生产合作社

2024-11-27

专业生产合作社(精选12篇)

专业生产合作社 篇1

近年来, 为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柳江县铁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柳州市万亩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 与农民签订供秧合同, 实行订单作业, 积极探索“农民订秧+工厂育秧供秧+农机合作社提供机械化作业”的服务模式, 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积极开展水稻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服务, 整镇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取得显著成效。

柳江县铁牛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0月, 注册资金10万元, 由6位农户组建而成, 拥有2台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 作业服务项目主要是机耕与机收。2010年, 合作社筹措资金120万元, 新购入5台6行乘坐式插秧机、5台大型久保田联合收割机、2台运输机械等。至目前止, 该合作社拥有运输车3台、耕地拖拉机3台、大型插秧机7台、大型联合收割机7台、机动喷雾器50台。建立柳州市万亩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一个, 年可供应1万亩大田用秧。有社员73人, 下辖4个服务队。合作社具有育秧、机耕、机插、机收、运输一条龙综合服务能力, 作业范围辐射到柳江县的洛满、三都、百朋、拉堡等乡镇。

柳州市万亩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是柳州市第一个由农机部门引导, 按照“社办秧厂、市场运作、整镇推进、创新发展”的思路, 由柳江县铁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集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育秧工厂。基地位于柳江县成团镇成团村竹觉屯, 基地占地1.2hm2, 建有3.5m高标准钢架育秧大棚12个、1.2m高标准钢架秧苗绿化大棚20个, 机械自动播种线2条, 有蒸汽供热锅炉2个、碎土机2台、铲车1台。育秧工厂的建成, 解决了影响机插秧推广关键环节的育秧技术问题和秧苗质量问题。工厂化育秧与大田常规育秧相比具有省种、省地、省工、省水、省时、省钱等优点, 可使秧苗不受“倒春寒”天气影响, 保证秧苗质量, 降低农户传统分散育秧风险, 具有增产、增收显著等特点, 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保障措施, 是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该合作社采取集中“订单”育秧、集中供秧、提供机插作业等服务模式, 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合作社计划2011年供应大田用秧677hm2, 完成机耕、机插、机收作业服务866hm2, 植保作业服务133hm2, 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20hm2, 使全镇水稻机插水平达到30%以上, 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以上, 进入高级发展阶段。

专业生产合作社 篇2

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 xx 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2、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靠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靠合作社法人个人的能力经营运作,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运行不规范,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财产和资金,开展共同经营活动的较少。多数合作社内部没有建立合作社成员档案及各类资金收支财务帐目,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不完善。

4、三镇一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方式目前来看多数以法人的家庭成员运行方式为主,没有实现以合作社法人为引领,广大合作社成员积极融入,达到群策群力、合舟共济、管理民主、利益均沾的运行方式,没有真正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辐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必将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增收。

1、围绕服务农业主导产业,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因此,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各类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机制体制,围绕全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因地制宜组建专业合作社。将一些规模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弱、服务范围窄的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形成具有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为一体产销联合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合作、服务、利益共享、实现共赢,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x年6月29日施行)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要实行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合作社社员公布财务状况,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1998]32 号)的规定,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建立会计档案室(柜),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做到完整无缺、存放有序、方便查找。三是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制度。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理事会、监事会、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内部运作规范,按照合作社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

4、以典型带动全面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目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还需要以合作社典型来吸引、激发更多农民群众加入合作社发展。一是对全区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民主乡新立胡萝卜合作社、龙达生猪养殖合作社、东风苗木合作社)机构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运行比较规范和农户联系比较紧密、发挥作用比较好、辐射面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典型引路,合作社法人现场说法等形式,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围绕种植、蔬菜、畜禽、水产、果品、林业和农机服务等七大农业主导专业合作社方向,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市各类科研院所对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潜力好的专业合作社创建自主品牌、销售等经营链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三是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主体积极牵头兴办,广泛动员全区各村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层供销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和个人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化主

体竞相参与的格局。四是选择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大力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区 5 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结合自身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组建各类独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各类有机、绿色、无公害等食品标识认证,加快推行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力帮助更多合作社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设备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x 年 8 月 24 日,分别对**、**、本部**、**、**、**4 个主线厂,就设备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设在**,主要负责全司设备运行、备件、检修、固定资产投资、资产的调剂处置及水电等业务的管理。现有专职管理人员 23 人,平均年龄 43 岁。

面对挑战,近几年来,设备系统在继续坚持“预防和维修相结合,全面推行设备点检制”等一些经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为提高管理效能,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尝试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进行设备综合管理,一些结合实际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始以专项工作的形式在实际管理中运用实施,比如: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检修业务功能承包、备件材料功能承包、技措项目的后评价管理等。这些工作的推进,在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可控、经济的设备运行质量为生产保驾护航取得了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近几年的设备运行和备件管理方面的主要指标情况 x 年 x 年 x 年 资产数量 8019 12768 17106 设备利用率(%)

86.49 82.71 86.46 3.11 2.78 2.81 设备事故 9 7

53906.16 备件总消耗(万元)

o:p> o:p> 42049.54 63005.01

348(说明:备件指标中,x 年 4 月以前(ERP 系统)未含红**的数据)

(1)事故故障停机率持续下降,设备事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设备利用率逐年上升,有效生产时间增多,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的可控状态,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2、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的设备管理水平。

3、启动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对设备隐患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点检工作的加强,使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得到有效控制,以

今年上半年为例,**烧结 2#主抽风机,棒线厂四作区精轧23#轮箱,都是通过点检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避免了隐患的扩大及事故的发生。

近几年,在注重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围绕降成本这一中心,不断加强设备经济管理理念,功能承包、零库存、备件修复“三定”管理等工作的推进,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备件储备资金和备件库存,提升了设备的管理效能:

◆维修工程预决算实施贴近管理,将事后签证变为事中签证,设备检修工程结算引入税收筹划,结合对检修合格施工方的管理,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检修工程费用结算税收实施办法,主要施工单位转入增值税合同签订、检修费用审定等管理程序,仅 x 年就创造效益近400 余万元。

5、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更规范。

x 年以来,重点组织了昆钢新区 185 抗震钢生产线,红**填平补齐,**钒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及一些除尘改造、烧结机烟气脱硫、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钢渣回收等节能减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110.4 亿,现在,**已具备年产 870万吨钢的规模,**形成面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品**和型材基地,**也将成为提炼标准钒渣、精品**和优质带钢基地。

近几年来,虽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降成本提升管理绩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范围和区域的不断拓展,管理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

高,社会责任标准的不断提升,环保考核力度的不断加大,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目前设备管理系统的人员构成状况,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异,对后续生产组织工作是个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

(2)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目前公司设备系统中近82%处于 30—50 岁这个阶段,30 岁以下年龄段人员不到12%,后备人员储备不足,已出现后继的年轻专业人员储备断层,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如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等)、或操作维护专用特殊设备的人员(如行车、磨床、锌层测厚仪等)方面,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专业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对稳定生产影响很大。

(详见附件 1:设备系统人员统计表)

维检中心业务扩张后,维检力量和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骨干人员分流过多而补充不足,熟练技工少,补充人员短期内无法上手,所承担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于技术力量不能有效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明显,特别是在中夜班对故障处理时,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时间较以往延长,拖延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已有影响生产组织的情况发生。

这次调研中还反映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备件采购周期较长,不利于备件库存控制;部分备件虽然采购价格低,但质量差,使用周期短,使用成本高,甚至发生因备件质量导致的设备事故。据统计,x 年以来,因备件质量不良造成的设备事故就有 23 起,占事故总数的 31.5%。因此,今后在备件采购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性价比。

4、设备事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5、设备老化问题已开始逐步显现。

6、工艺流程、设备档次对投运后的设备运行管理存在较大影响。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和建议 1、发挥设备能力,实现保产目标 一是切实加强设备的点检维护,要将各个层级的点检、巡检工作落实到位,履行好日常点检和维护设备的职能,避免突发性事故。

三是精心组织好后几个月的检修工作,确保检修质量和检修效果。

2、继续以星级设备管理为平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自 x 年开展设备星级管理工作以来,成效有目共睹,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星级设备管理向更高星级推进时,低星级基础工作保持巩固不够扎实,x 年评定时开具的不符合项及待整改项中,有 100 项不符合项,135 项待整改项。其中一、二星级的不符合项 47 项占 47%,待整改项 110项占 81.5%。因此,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加

强。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推进星级设备管理的关系,将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地推行下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巩固一、二、三星级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也是我们做好一切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务必请各生产厂 o:p> ◆继续做好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为规范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保证设备、备件采购供应质量,加强设备、备件采购供应流程中“监制、出厂前检验、到货检验、入库前检验、质量跟踪”等工作,减少或杜绝因设备备件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在投入使用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重损失,各相关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昆钢股〔x〕204 号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办法。

◆夯实备件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备件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继续组织备件定额工作,x 年备件定额编制率达 80%以上;继续组织备件图纸电子化工作,x 年备件图纸电子化率达 50%以上。

3、坚定不移地推动点检定修制,并探索和推进操检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

◆加强岗位日常巡检。由操作工通过听、闻、看,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异常和隐患,及时修理,及时排除小故障;对关键、重点设备,班中定时巡检,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操检结合,建立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专业联合技术诊断。即在日常点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状态发生变化的设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更深一层的技术检测跟踪分析,建立保障设备的第三层防护线。

3、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公司增效益做贡献。

◆要树立设备终生价值管理的理念,强调设备在寿命周期中全过程的管理,特别要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清楚明晰地界定项目的范围、工艺装备的选型档次,这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在招标时,除报价是最主要因素外,也要将从业资质等级、工程业绩、组织管理能力、信誉等因素考虑在内,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要以设备的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为主要参考指标,从设备的选型设计开始,全系统考虑设备终生价值管理。

◆要树立以“养”为主的理念,提倡主动维护。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在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对重点设备实行重点监控维护管理,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仪器,要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倡主动维护,实现控制设备磨损,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目的,从而减少故障维修、事故抢修,不断优化设备维修制度,延长维修周期。

4、加强设备管理的队伍建设,加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各单位在加强人力资源调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要加强对先进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研究,可组织国内同行业及各单位设备系统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对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随着新区分公司的成立,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思路,今后**将形成**、**、本部、新区四大生产基地,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设备管理工作如何调整和定位,是我们设备系统必须思考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明确管理层次,明确职能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提升管理效能,为生产保驾护航。

通过这次交流、调研,我们较为真实地了解到了**目前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到了设备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更深地认识到,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企业设备改造、更新换代与装备水平升级的速度,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与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相比,在提倡对设备实行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同时,更提出不仅要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还要重视它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要从公司层面把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要从政策方面加强正向激励机制,既要培养设备

方面的领军人才、专家队伍,又要造就能胜任各专业、各岗位工作的一大批操作、维护、管理的能工巧匠。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把星级设备管理和日常设备运行、点检、备件、检修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好上述各种措施建议,就一定能够搞好**设备管理工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稳定可靠的设备保障。

***市安监局(煤炭局)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调研汇报

省经信委煤炭办:

今年以来,在省经信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为主线,以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强化综合治理和安全文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工作措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着力提高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有力促进了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现将具体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安全生产总体形势 今年以来,全市地方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 1,伤亡 1 人,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较去年同期一致。经过全市上下的团结奋斗、扎实工作,有效确保了全市地方煤矿伤亡事故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使安全形势趋于稳定。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地方煤矿一线检查安全生产。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大安全生产工作事项得到及时落实。在年初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将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分解落实到县(区)政府、有关系统及生产经营单位,层层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安全生产分工负责、层层负责、人人负责的格局。年初,市财政拿出 20 万元专项经费,对 x 年度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加强检查,着力整治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市安委会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地方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从今年 1 月至 11 月份,累计检查 119矿次,下发现场检查笔录 112 份,现场处理决定书 126 份,累计检查各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1272 条,停产整顿 1矿次,停产整改 5 矿次,立案 13 起,停头 14 个,停面 1 个,限期整改 4 项。

(三)强基固本,切实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一是年初市安委会制定下发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并采取签定目标责任书、缴纳达标保证金、实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定期检查验收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二是全面

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班组建设。目前,全市有 17对地方煤矿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达标率占生产矿井的 90%。三是不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体系建设。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四是建成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和地方煤矿安全监控中心,地方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实现了有线联网,确保了应急救援资源共享、精确快速。

(四)完善制度,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对全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进行调整,由原来的 38 家单位增加到 61 家。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制定下发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淮安〔x〕13 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议事规则》(淮安〔x〕12 号)等多项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有效避免了部门和行业监管之间争权诿责。三是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主管副职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予以查处。四是建立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职责关系,建立健全综合监管部门对行业监管部门的督查工作机制,确保了各专业执法部门履职到位。五是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挂牌督办制度,全程监控,确保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措施、期限、资金、责任和应急预案“五

落实”。六是安监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五)文化引领,积极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舆论氛围。年初,市安委会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制定配套实施方案。一是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大型宣传活动,在***日报开辟了“安全生产月”宣传专版,安全月期间共下发宣传资料 10 万多份,悬挂横幅标语 3000多条,出动宣传车 100 余台次,开展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 60多场次。二是在***日报、***电视台开辟了“坚持安全发展,构建和谐***”安全专刊,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三是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六)形式多样,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x〕23 号)下发以后,我们立即组织开展学习,狠抓贯彻落实。一是结合***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意见。组织召开了地方煤矿煤矿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通知精神。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全市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聘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李豪文处长开办专题讲座,县(区)政府、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

导,以及有关企业近300 人聆听了讲座。三是在《***日报》全文转载了国发〔x〕23 号通知,开设了安全生产专版和专栏,连续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优秀事迹、安全生产经验等。四是制定了落实国发 23 号文的各项配套措施。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三、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及城市转型的新阶段,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较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说的多、做的少,部署的多、落实的少;地方煤矿设施简陋,设备落后,人员缺乏,难以保证安全生产;少数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即使在生产中发现安全隐患,或受到一点轻微伤害,为了保住工作,也不愿多说,得过且过。

(二)安全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目前部分地方煤矿安全基础比较薄弱,安全投入欠帐较多,安全生产监管的装备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程度低,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工艺和经济发展需要。市、县(区)都没有按照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在工作经费方面,财政投入不

足,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监管机构存在缺失现象,监管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受编制限制,导致目前我市从事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人员数量少,对企业的监管无法全面到位。尤其是专业人员匮乏。很难适应当前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任务。此外,安监系统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加上安全责任追究越来越严、工作待遇偏低等因素,人员普遍存在调整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的想法,不利于工作开展。

四、x 年工作目标及思路 x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后的关键一年,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将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发扬“团结、奉献、文明、实干”的安监理念,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面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工作思路:一个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两个持续(持续推动“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三个突出(突出责任落实、突出隐患治理、突出安全文化普及)、四项工程(科技兴安、基础兴安、人才兴安、政策兴安)、五大措

施(行政许可、执法检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各类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和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负增长”,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全民安全意识新提高。一是全面构建政企联动,广泛参与的我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部门,作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根据行业、地区特点,在加强协作、相互联动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全民安全教育网络,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各部门、各行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重点,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利用电视、报刊、电台等多种媒介,采取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动漫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公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三是不断创新培训的方法手段,因地制宜,因员施教,灵活多样,不拘形式,要坚持一般培训与

重点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安全业务培训与新技术普及教育相结合,安全业务指导与安全执法检查相结合,做到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不同工种有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格局。同时在规范各培训机构、各企业培训档案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我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档案信息库;通过检查、督促、指导,逐步提高各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增强企业职工三级教育实效性。四是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宣传安全生产可信可学的好典型、好经验,揭露安全生产领域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及时曝光重特大事故。要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五是继续深化开展了创建安全诚信企业及安全社区(村)建设和安全文化“六进”活动,将安全文化落实到基层建设中来。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新突破。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发 23 号通知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定量定性考核,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一岗双责”纳入区县部门班子考核和工作考核,加大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一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

责任。切实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推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问责和“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明确市、县(区)安全监管机构分级管理的职责,督促各县(区)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安全监管人员,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研究制定并落实加强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形成辖区内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县(区)政府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到位。二要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企业法人负责制”,督促企业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督促各类企业自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弥补安全欠账,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第一责任人”为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经济政策,严格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费用提取、工伤保险等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和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加大与安全生产挂钩比重。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定期组织演练。

(三)加强夯实基础工程,建起安全生产新机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一线,安全生产工作做的好与不好关键要靠实践来说话。要积极制订并出台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打牢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抓好安全生产的体系建设。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安全监管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事后查出向预警预防转变;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始;总控制死亡向职业健康转变。以崭新的理念武装安全监管工作,以崭新的机制推动安全监管工作,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突破。

要坚持向安全管理的创新要安全,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素质,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建立起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协调沟通机制。

(四)加强对打非行为的协调,促进工作效果新提高。一要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分级管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全员强制培训、社会举报奖励、新闻发布与监督、安全责任一票否决等七个方面的制度,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二要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把好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市场管理关和市场淘汰关,严格依法实施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研究“关停并转”的具体途径、标准与实施办法,分类实施规范、整改和退出措施。三要继续深化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集中精力、排除干扰,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坚决遏制和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各行业主管部门、县区、乡镇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分析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突出的地方煤矿,抓住关键环节,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打击、有效打击,该停产整顿的要坚决停产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以强有力的措施查处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三个确保”,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五)加强规范标准建设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新水平。一是要着重抓好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规范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实行质量标准化保证金制度,加大奖惩力度,形成激励机制;继续积极推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度,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压力感和 x 感;继续加大检查验收力度,确保日常达标、动态达标;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向生产技术装备、生产环境和人的操作行为延伸,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二是要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市“专家库”,定期召开技术分析例会,研究解决重点行业和领域存在的重大安全技术问题;加大重点行业安全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要

及时明令淘汰。落实重大技术问题报告制度;加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和落实;对灾害严重、经专家论证现有技术条件难以保障安全的工程要坚决关停。三是要继续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切实抓好企业班组建设,建立班组管理考核机制,推进班组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创建一批安全示范班组,以班组建设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七)加强制度创新,实现安全监管新发展。一是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结合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章的实施办法和细则,研究制订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的安全标准,进一步完善和促进我市安全监管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上要有新的突破。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救援演练。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体系建设。指导督促有关行业和领域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加强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和地方煤矿瓦斯安全监控中心作用,对重大危险源实时在线监控,建立市、县(区)、乡(镇、办)三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尽快形成全市重大危险源登记、监控、管理网络,实施动态、分级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专业生产合作社 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04-1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不够健全,内部建设亟待完善

一是少数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成员数较少的合作社,只设理事长,没有理事会和监事会,一些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流于形式;三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有的合作社没有专门合作社专职财务人员甚至未设账务,更有甚者还存在“一人一社”的不正常现象。

1.2 经营规模偏小,带动效应不明显

一是占具资源比例不高、注册资金较少。难以参与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也相应增加了组织、人力成本;二是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中文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1.3 经营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往往兼任经理,而这些人又分为两类:一是本人是某农业企业的法人代表,在其参与市场活动行为中难以进行身份区分,造成企业与合作社业务不分,其更偏重于为企业谋取利益;二是由专业大户或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社,其法定代表人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严重欠缺。同时由于资金不足,合作社难以聘请到一些懂管理善经营的管理人才。因此具有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领军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1.4 服务功能不强

一是服务功能发挥不够。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进行了注册登记,没有为入社成员提供服务,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服务功能不完善。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自我积累不足,内部资金缺乏,自身经济实力薄弱,加之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合作社服务范围有限;三是经济实体型专业合作社缺乏。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合作社还没有建立真正的经济实体,没有真正的生产经营机构,不能为入社农户提供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

1.5 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地方政府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工作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重组建、轻规范、重发展、轻培育,引导不力,支持不够。

2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1 采取多种形式对合作社进行宣传

要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层层召开会议,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努力使法律精神家喻户晓,切实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掌握和运用,增强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各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2.2 因地制宜,典型带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批对农户吸引力强,农民增收效益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吸收一批农户入社,不断扩大专业合作社的规模。

2.3 抓创建

强化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示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组织机构健全、内部管理民主、服务功能完善、财务管理规范、利益联系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2.4 积极对合作社负责人员及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办社能力

认真组织,分别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及各镇财政农经所辅员和合作社财务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会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工作较强的辅导队伍。组织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提高办社能力。

2.5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着力落实促进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落实好税务登记,农超对接,贷款抵押,金融机构授信,涉农项目落户等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支持政策。认真开展农口各局与合作社结对帮扶活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省、市资金的支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专业生产合作社 篇4

1 合作社内涵

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在以家庭承包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 由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的提供者、使用者组成, 坚持政府引导、烟农自愿、烟草公司支持的方针, 实行合作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在运作模式上大多采取“统一分工管理、统一资产管理、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核算收支”的管理方式, 生产环节统一出工, 按工取酬, 合作社成员以土地入股, 并统一进行土地流转, 统一安排出工或雇工[3]。

2 合作社驱动力差异性分析

我国农民合作社从概念的引入、组织构建和运行机制的设计到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体系中承担的任务等方面, 都由涉农部门 (包括农技推广部门、基层供销社) 、村干部和村集体组织牵头领办。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驱动型合作社。政府通过主导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可以很好的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 合理定向的给予政策支持[4]。

对于烟农合作社来说, 烟草公司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扶持烟农专业合作社, 修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 提高合作社专业机械设备,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投入, 提高合作社装备水平;集中采购基本物质如肥料、地膜、农药、育苗盘等;加强专业化服务队培训, 组织合作社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因此烟农合作社属于烟草企业驱动型专业合作社 (图1) [5,6]。

3 合作社主客体分析

农民在合作社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调动生产积极性, 维护农民在合作社中的权利, 发挥农民建设合作社的主体作用, 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维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农民合作社连结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民合作社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初级农产品, 同时也通过规模化的经营和集体性的谈判获得的制衡力量和制约机制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保护农民利益。

烟农合作社的生产模式程序为, 烟草部门下达烟叶生产计划, 作为主体的烟农按照计划进行生产, 烟草企业按照合同组织烟叶收购、销售, 因此烟农合作社是以烟草为支撑, 以烟农为主体, 依法自愿组成服务于烟叶生产的合作经济组织 (图1) [7]。在烟农合作社中, 政府主要为扶持引导和保障的作用主体[8], 如2010年桂阳县政府出台土地流转政策, 桂阳鸿运烤烟专业合作在仁义、大湖等村流转农村土地达14.7 hm2, 有利于扩大烤烟种植规模, 同时又节约了土地资源, 也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9]。

4 合作社功能分析

农民合作社一方面提高农户的产品交易谈判地位, 另一方面减少龙头企业的交易费用,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社也降低风险, 稳定和增加农户收益;合作社中先富带动后富, 共闯市场, 共担风险, 共享利益;合作社还能培养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实施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最后合作社可以增强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 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10,11]。

烟农合作社的建立, 加强了烟草种植技术的集成, 如在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等方面, 解决了技术难题, 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其次烟农合作社整合了农村土地资源, 便于实行机械化耕作, 提高了劳动效率, 提高了烟叶的产量, 充分利用烟田基础设施如育苗大棚, 增加了农民收入[12,13,14];烟农合作社实施了专业技术强的烟叶标准化生产, 提高了烟草的品质[15];此外, 烟农合作社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扶持贫困弱势群体, 为农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16]。

摘要:从合作社的内涵、驱动力、主客体和功能4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异同, 以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专业合作社章程 篇5

(2016年9月1日召开设立大会,经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

第一章 基本款

第一条 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社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社从事农业生产的农牧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农牧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第三条 本社及全体成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

第四条 本章程中的各项条款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不符的,以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第二章 名称和办公地点

第五条 本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本社)由等设立人发起设立。本社名称:专业合作社。

第六条 本社地址:,邮政编码:。

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社业务范围:农业产品的采购、销售、包装、籽种、化肥、农用机具及其它农用配套设施的采购、销售,以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

第四章 成员资格及入社、退社和除名

第八条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本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本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本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本社。

第九条 凡符合第八条规定,向本社理事会提交书面入社申请,经理事会审查并表决通过的,即可成为本社成员。

第十条 本社成员的权利: 1.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2.3.4.5.6.按照本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本社盈余; 查阅本社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记录; 对本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

自由提出退社声明,依照本章程规定退出本社; 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一条 本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出资额占本社成员出资总额百分之七十以上或者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占本社总交易量(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员,在本社所有事项决策方面,享有一票否决权。

第十二条 本社成员的义务 1.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理事会的决议;

2.按照章程规定与本社进行交易,积极参加本社各项业务活动,接受本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本社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从事生产,履行与本社签订的业务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谋求共同发展;

3.维护本社利益,爱护生产经营设施,保护本社成员共有财产; 4.不从事损害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活动; 5.按照章程规定承担亏损; 6.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其成员资格: 1.2.3.4.5.主动要求退社的;

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成员死亡的;

团体成员破产或解散的; 被本社除名的。

第十四条 成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长提出书面声明,方可办理退社手续;其中,团体成员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六个月前提出。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于该会计结束时终止。资格终止的成员须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成员资格终止的,在该会计决算后三个月内,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退社时与本社另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

第十五条 成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符合法律及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在三个月内提出入社申请,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并承继被继承人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否则,按照章程的规定办理退社手续。

第十六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1.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

2.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 3.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4.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前款第二项被除名的,须对本社作出相应赔偿。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七条 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1.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2.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经营计划; 3.审议批准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4.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5.审议批准理事长提交的业务报告; 6.听取理事长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7.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本社成员超过一百五十人时,每十五名成员选举产生一名成员代表,组成成员代表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履行成员大会的全部职权。成员代表任期壹年,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九条 本社每年召开至少一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并提前十五日向全体成员通报会议内容。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社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1.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成员提议; 2.理事长提议; 3.执行监事提议

4.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成员大会须有本社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成员因故不能参加成员大会,可以书面委托本社其他成员代理。一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一名成员表决。成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须经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对修改本社章程,改变成员出资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出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须经成员表决权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通过。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其受成员书面委托的意见及表决权数,在成员代表大会上行使表决权。

第二十二条 本社不设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对成员大会负责,理事长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1.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2.制订本社发展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3.制定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4.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

5.接受、答复、处理执行监视和成员大会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6.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高管人员; 7.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三条 本社设监事长一名,代表全体成员监督检查理事长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监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1.监督理事长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2.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 3.监督理事长和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4.向成员大会提出监察报告;

5.向理事长或成员大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6.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7.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四条 列职权: 本社经理由理事长聘任与解聘,经理对理事长负责,行使下1.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成员大会)决议; 2.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订经营管理制度;

4.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

5.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理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之外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6.理事长通过签订授权书授予的其他职权。7.本社理事长可以兼任经理; 第二十五条 理事长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可以邀请监事长或成员代表集体讨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 本社理事长、监事长和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1.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2.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3.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

4.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监事长、经理、顾问等其他有损本社经济利益的活动。

5.理事长、监事长和管理人员违反前款第1项至第4项规定所得的收入,归本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须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本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核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

第二十八条 本社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制度,实行每季度十日内财务定期公开制度。

第二十九条 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该成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额)进行可分配盈余返还分配的依据。利用本社提供服务的非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行单独记账,分别核算。

第三十条 会计终了时,由理事长按照本章程规定,组织编制本社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经监事长审核后,于成员大会召开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并接受成员的质询。

第三十一条 本社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几项:

1.成员出资;

2.每个会计从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 3.未分配收益;

4.国家扶持补助资金; 5.他人捐赠款; 6.其他资金。

第三十二条 本社成员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库房、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农机具、农产品等实物、技术、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但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成员以非货币方式出资的,由全体成员评估作价。

第三十三条 本社成员认缴的出资额,须在三个月内缴清。

第三十四条 以非货币方式作价出资的成员与以货币方式出资的成员享受同等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第三十五条 经理事长审核,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成员出资可以转让给本社其他成员。

第三十六条 为实现本社及全体成员的发展目标需要调整成员出资时,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每个成员须按照成员大会决议的方式和金额调整成员出资。

第三十七条 本社向成员颁发成员证书,并载明成员的出资额。成员证书同时加盖本社财务印章和理事长印鉴。

第三十八条 原则上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百分之三十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具体比例由理事长经监事长讨论后酌情增减。

第三十九条 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百分之五的公益金,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其中,用于成员技术培训与合作社知识教育的比例不少于公益金数额的百分之三。

第四十条 本社接受的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均按本章程规定的方法确定的金额入账,作为本社的资金(产),按照规定用途和捐赠者意愿用于本社的发展。在解散、破产清算时,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处置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接受他人的捐赠,与捐赠者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法处置。

第四十一条 当年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的可分配盈余,经成员大会决议,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第四十二条 本社如有亏损,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用公积金弥补,不足部分也可以用以后盈余弥补。本社的债务用本社公积金或者盈余清偿,不足部分依照成员个人账户中记载的财产份额,按比例分担,但不超过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

第四十三条 本社由理事长选取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对本社财务进行审计、专项审计和换届、离任审计。

第七章 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四十四条 本社与他社合并,须经成员大会决议,自合并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后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组织承继。

第四十五条 经成员大会决议分立时,本社的财产作相应分割,并自分立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组织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本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成员大会决议后解散。

1.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2.本社分立或者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后需要解散; 3.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本社无法继续经营; 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5.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本社因前条情形解散的,在解散情形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由成员大会推举3名成员组成清算组接管本社,开始解散清算。逾期未能组成清算组时,成员、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成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四十八条 清算组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本社的财产和债权、债务,制定清偿方案,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本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并在清算结束后,于30日内向成员公布清算情况,并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四十九条 本社财产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下列顺序清偿: 1.与农民成员已发生交易所欠款项; 2.所欠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 3.所欠税款;

4.所欠其它债务;

5.归还成员出资、公积金; 6.按清算方案分配剩余财产。

7.清算方案须经成员大会通过或者申请人民法院确认后实施。本社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第八章 附

第五十条 本社需要向成员公告的事项,采取公告方式发布,需要向社会公告的事项,采取登报告知方式发布。

第五十一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事项以登记机关核定的为准。第五十二条 本章程由设立大会表决通过,全体设立人签字后生效。第五十三条 修改本章程,须经半数以上成员或者理事长提出,由理事长、监事长负责修订,提交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第五十四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本章程由本社理事长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章程自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之日起正式生效。

全体设立人签名(自然人成员)、盖章(单位成员):

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索 篇6

吉林省梅河口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稻产区,梅河大米曾经是北京亚运会的指定专用食品,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声誉。近年来,该市从国内外引进了秋田小町等一批水稻优良品种,生产出来的大米更是受到市场的欢迎,但由于分散的农户家庭生产经营,难以实现一定规模的水稻标准化生产,造成一个灌溉域里种植的水稻品种达十几个,品种杂乱,良莠不齐,水稻生产一直难以实现好的市场效益。为此,当地政府曾采取公司成片租赁农民土地、“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等多种办法来发展优质水稻的生产,实际效果均不理想。一些农民也曾自发地进行“互助组式”的合作尝试,即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销售水稻,结果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无果而终。

梅河口市小杨乡是梅河口市的水稻主产区之一,全乡水稻种植面积近2万亩。2004年,这个乡成立了一个“九星合作社”,开始了优质水稻生产方式的新探索。

九星合作社的成立

九星绿优米生产合作社是由九星精米加工厂与小杨乡农民共同组建的。九星精米加工厂的投资方是梅河口市九星服务总社,该社原是一家军办服务企业,后来改制成为个人持股的股份制企业。2004年年初,九星服务总社为拓展经营领域,投资700万元在小杨乡新建了年加工水稻3万吨的精米加工厂,为保证加工厂的原粮供应,搞好优质水稻基地建设,2004年4月,在当地政府指导下,精米加工厂与该乡古城村、大杨村210户农民联合组建了九星绿优米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设立了理事会,九星服务总社总经理兼精米加工厂厂长刘德库出任合作社理事长。

九星绿优米合作社的主要合作方式是:一,合作社的生产实行五统一。即由合作社统一向社员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规定灌溉和田间管理的标准。合作社提供的种子、化肥、农药采取春天赊销,秋天售粮时结算的办法。二,社员与合作社签订水稻生产销售合同,合同规定了优质水稻的基础收购价格为普通水稻价格的117%,同时合同还规定,如果水稻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基础价,则由合作社通过社员代表大会重新确定收购价或实行二次返利。三,合作社直接承租了79户(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农民1100亩土地用于繁育良种,每亩土地的年租金为320元加40捆稻草(用于做烧柴),租金比当地其他种粮大户高10%左右。

九星合作社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经营业绩比较好,2004年共收购水稻1200吨,其中已销售水稻500吨,加工精米1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合作社带动了农民增收,调查问卷中有98%的社员认为参加合作社增加了收入,目前合作社正在继续进行精米的深加工,并不断开拓市场以实现优质优价。2005年合作社重点是建立自己的育种基地,进一步完善与农民的合作方式,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

合作社的治理结构

九星绿优米生产合作社在治理结构上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合作社经理负责制”的决策机制。合作社的实际决策层在理事会。为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决策层在人员组成上坚持农民代表占多数的基本原则。合作社的理事会有5名成员,农民代表3名,全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会议决定重大决策,一般根据合作社生产季节特点召开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三次会议,分别布置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等工作。此外合作社还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合作社的决策过程是:会前合作社经理根据社员提出的要求以及自身掌握的信息提出会议的议题及初步方案,而后交理事会讨论决定。

合作社的主要绩效

1、节省了农户的生产成本。通过向社员提供专用种子、化肥、,农药,开展生产技术服务,节约农户的生产成本,实现了水稻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2004年合作社共向社员赊销生产资料40多万元,平均每户社员赊销额为2010元,节省贷款利息71元。

2、增加了农户收入。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农户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通过建立合作社,可以保护农民的利益。2004年由于九星合作社以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水稻,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与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相比,每亩水稻平均增收40元,与2003年相比每亩增收120元。

3、带动了区域大米市场的发展。九星合作社的建立,吸引附近乡镇的大批农民种植日本小町等优良水稻品种,秋季各地客商集中来小杨收购水稻,从而使该地成为了当地的优质水稻的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4、加快了优质水稻的推广。在当地秋田小町等优良水稻品种已经引进多年,但由于优质不优价,再加之实行分散育种、品种退化等问题,农民一直不愿意大规模种植。九星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和集中育种,使优质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合作社还注重培育自己的产品品牌,申请注册了“小杨珍珠”商标,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5、提高了社员的素质。合作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考察、聚会等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新的观念和意识,促进了社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合作社还依托九星服务总社自有的服务设施(商店、饭店)对社员实行打折优惠,增加了社员的归属感。

合作社发展趋势

调查显示,多数社员对合作社持乐观态度。有84.6%的社员认为合作社发展潜力较大,

可以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只有15.4%的社员认为合作社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合作社正在认真总结2004年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降低生产资料采购成本,开发北京、上海等地市场。

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由于合作社在内部制度安排和外部制度环境环境均存在问题,加之成立的时间较短,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看其发展方向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企业和农民的利益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合作社向规范的方向发展,条件是农民现金入股或合作社建立二次返利制度;二是合作社退步为公司+农户式的订单合作。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15.4%的样本社员认为对自己增收没有帮助,53.8%的社员认为帮助很小,只有30.8%的社员认为帮助很大。至于将来农民增收,有46.2%的样本社员认为要靠合作社,23.1%的社员认为要靠集体经济组织,11.5%的社员认为要靠龙头企业,19.2%的社员认为完全靠自己。样本社员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满意的占38.5%,不满意占53.8%,很不满意的占7.7%。对于土地,农民都视为自己的命根子,样本社员认为不论能否长期在城里工作和生活,都不会放弃农村的土地承包权。

主要问题

(一)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方面

1、合作社的产权关系没有理顺。这是内部制度安排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合作社的创办者与入社农民没有在产权关系上结成利益共同体。九星合作社创立时,曾经设计要吸纳一部分社员入股,但农民讨论不同意入股。现在调查,样本社员中仍有92.3%的社员不愿意投资入股。由于没有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遇到市场变化时,易引起违约。2004年合作社签订的合同收购量是1200吨,而实际收购量只有650吨,有40%的社员违约,没有按章程和合同向合作社交售粮食。另外,也有社员反映合作社在供应种子、收购水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合作社的决策主要由企业控制,普通社员在合作社中的决策地位较低,参与不多。在样本社员调查问卷中88.8%不了解合作社的经营情况,85.5%的社员不了解合作社章程,65.4%的社员没有参加合作社的领导选举。此外,合作社的章程有待完善,章程中对农民社员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任何安排。

3、企业与农户利益分配上存在矛盾。由于没有产权关系和二次返利制度,合作社中企业和农民利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而农民只关心水稻能卖上好的价格,2004年合作社水稻收购结束后,水稻价格继续上涨,社员提出了二次返利的要求,最终企业与农户没有达成一致。

(二)合作社的外部制度环境方面

1、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依法在工商机关进行注册登记。九星合作社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是九星精米加工厂,企业的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作社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九星精米加工厂的名义进行。

2、合作社难以在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组织,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政府给予合作社多方面的优惠,以降低合作社的组织成本,但目前我国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国家虽然已经放开了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但粮食和化肥经营中仍明显残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加之农产品运输费用过高,流通效率偏低,限制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空间。

专业生产合作社 篇7

(1) 开展“合作式农场”服务。签订“合作”协议, 明确双方责权利。双方自愿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应尽的职责、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保产指标或防治效果。社员缴纳“合作”费6 750元/hm2。实行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统一收贮销售等。

(2) 开展“植保托管”服务。农户在完成栽植后, 把农田内作物的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交由合作社管理。合作社制定水稻、高粱、玉米等病虫害防治方案和收费标准 (收费825元/hm2) 。全镇划分为6个专业防治区, 根据不同田块禾苗长势、病虫发生及危害情况, 协会因地制宜选择配方、施用农药及微肥, 实行综合防治。

(3) 实施临时作业。针对农户临时性的需求, 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 由农户购置农药, 收取病虫害防治服务费157.5元/hm2。

2 植保专业化防治的运行效果

(1)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户把种植好的作物委托给专业合作社之后, 可安心地转入其他增收项目或短期外出务工, 增加收入, 解除农户在外打工的后顾之忧。减少农户劳动力投入1.7万余个工时。

(2) 降低成本助农增收。2012年, 有542户农户参加“稻田合作”业务, 面积达66.67hm2, 粮食总产量50万kg, 比合作前增产超过1 200kg/hm2, 节本增效超过6 000元/hm2。开展“植保托管”水稻、高粱、玉米面积近1 000hm2, 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约35%, 其中减少农药投入300元/hm2, 减少人工工资约375元/hm2。开展临时服务面积超过733.33公顷次。由于防治到位, 减少了粮食损失, 2012年与2011年相比平均减少粮食损失750kg/hm2以上。同时, 合作社负责组织施用农药, 有效控制了高毒高残农药的使用, 减少环境污染。

(3) 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合作社, 与五粮液等大型用粮企业合作, 积极发展糯稻、高粱等专用粮的订单生产, 收购价高出一般杂交中稻20%, 农民平均增收2 250~3 000元/hm2。特别是酿酒专用高粱, 共计完成收购量超过2 000t, 有效促进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带动了农民增收。

(4) 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广由于涉及千家万户, 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推广, 往往因农户技术操作不当或对新技术适应性持怀疑态度, 造成推广的失败。通过合作社的服务, 新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核心技术能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有利于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巩固。

3 存在的问题

(1) 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低。植保专业合作社属于一种松散的、业务单一的组织形式, 农民对其认识不足, 普遍存在不了解、不相信、不参加的现象, 难以将生产管理工作托付给专业合作社。

(2) 发展不平衡。植保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济实体, 对牵头人的要求较高, 在组织运营上, 需要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服务内容上, 需要有一定的植保知识;在服务对象上, 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由于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发展后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

(3) 机手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专业合作社聘用植保机手比较困难, 造成植保机手知识水平低, 年龄偏大。

(4) 仲裁机制不健全。从事植保专业化服务面临两个风险:第一病虫害防治的风险, 特别是一些暴发性害虫, 准确预报难度大, 加上抗性变化, 科学、合理、适期用药难度大, 防治效果难以保证。第二, 按照《劳动法》, 植保机手在服务组织聘用期间, 如果出现意外伤害、生病等, 服务组织都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些都容易产生纠纷, 而目前相应的仲裁机构、仲裁机制还不健全。

4 采取的对策

(1) 加大对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财政要从3个环节加大补贴力度, 即植保机械、农药购置以及作业环节进行补贴。

(2) 多元化组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基层农技人员、种田大户、农药经营人员 (企业) 等创办多元化服务组织。

(3) 加强合作社建设, 拓展服务范围。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 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农机购置,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细化服务标准, 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 探索新的路子,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出积极的努力。

专业生产合作社 篇8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 合作社现有大中型拖拉机6台, 中拖配套机具8套, 收割机6台, 起垄机4台, 微耕地3台, 手扶机16台, 马铃薯收获机2台, 插秧机13台, 静电喷雾器11台, 水产养殖耕水机20台, 太阳能杀虫灯80盏。年度机耕面积5万亩, 带动发展60万亩 (包括水产养殖面积) 。

合作社采用“统一种子, 统一播种, 统一耕耙地, 统一机插, 统一收获”一条龙机械化服务, 实行整村推进的形式, 整村推进机械化的村庄, 农民享有机耕作业服务费的优惠, 每亩比常规收费少交20元, 优惠率达25%, 机耕作业达到了省时、省劳动力, 省成本, 产量高, 大大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依据章程, 合作社建立了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 包括理事会职责、理事长岗位职责、监事会职责、执行监事职责、技术维修工岗位职责、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会计员岗位职责、出纳员岗位职责、现金管理及开支审批制度、决算分配制度、秘书长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的一切活动都在制度内规范有序展开。

经过科学的经营运作, 入社的人员越来越多, 初时成立时只有成员7人, 至今社员人数已达到107人, 社员中92%是农民, 分布在8个自然村。目前固定资产达到200万元, 比上年增加75万元, 社员人均收入9400元, 比本地非成员农民年纯收入高出1倍以上, 得到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机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9年本社被评为“廉江市十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

专业生产合作社 篇9

5月31日上午, 透着一脸朴实憨厚又干练的龙云林果合作社的社员、村支委李叶元欣喜地告诉笔者“我们合作社成立五年了, 林果品种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市场销售越来越好, 真是大有奔头啊!”

龙云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5月1日, 位于海港区西港镇新店子村, 注册资金37万元。起步时, 他们虽然底子薄, 资金短缺, 但他们不缺的是一颗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 六名会员不约而同地提出, 合作社一定要把“增加村民收入”作为首要, 也是贯穿始终的目标, 并以此为动力。五年来, 他们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地打拼, 天道酬勤, 终于使合作社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 在农民与市场之间, 政府与农民之间架起了致富的桥梁。如今, 龙云合作社名气大增, 在海港区乃至全市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首屈一指, 令人刮目相看。

1 加强培训, 科技兴农

那么, 五年中他们是如何兑现承诺, 让农户收入成倍增加的呢?夯实基础, 更新观念, 四措并举, 实效凸显。一是加强合作社建设, 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增加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五年来累积筹集资金5万余元, 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VCD等等电教设备, 连接了互联网, 大大改善了培训教学条件。常年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作, 提升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着力提高会员科学管理水平。坚持把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作为提高合作社凝聚力, 发挥合作社作用的首要任务,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 紧紧围绕发展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 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及科学管理、嫁接、修剪技术和早产早丰技术。五年来, 共组织各类培训18次, 聘请果树专家举办专题讲座6次, 发放相关技术资料1800多册 (份) , 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 受益群众2000多人次。三是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 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合作社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形式, 培育科技示范户并指导其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四是实行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成立合作社以来, 合作社对成员之间的资金、技术、资源进行整合, 充分发挥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不断扩大合作社的优势, 提高市场竞争力, 更好的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根据本社基地的具体条件, 合作社把果园区划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杏、桃、李子、核桃、育苗等小区。目前各小区成效越来越显现出来, 绿色生态效益明显, 小区变成了生态效益、游客采摘基地, 旅游观光园。

2 利用资源优势, 全面发展

合作社紧邻法云寺, 依托法云寺景点优势, 强化种植园文化, 美化和扩大规模建设, 打造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格局。建起了140米的葡萄长廊, 两侧分别是大面积的爱宕梨、大樱桃, 龙爪槐等树, 长廊围墙是清明上河图、翰林学子名言警句等彩绘, 国学进种植园, 彰显着合作社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起了30亩地的湖水垂钓园, 青山绿水, 风光秀美。新成立的集强旅游公司, 筹集资金480多万元, 建起100多栋二层门市房, 现已全部预订出, 9月将竣工。届时商家云集, 将繁荣旅游市场, 增加餐饮等服务特色。种植园中还投资100多万元, 建起1070平方米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家饭庄, 主体也已完工, 明年即交付使用。建筑雄伟、规模宏大的法云寺历史悠久, 佛事昌隆, 已远近闻名, 高高耸立的水晶琉璃塔熠熠生辉, 如今又筹划建造万佛楼, 并已奠基。壮观的法云寺与龙云种植园的绿树、果品展示的无限风光构成一幅神奇的画卷。目睹着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壮大, 村旅游业的红红火火, 龙云合作社的兴旺发达, 参与到合作社的农户由最初的不到10户发展到如今的150多户。目前, 村集强旅游公司已完成法云寺景区项目可行性报告和总体效果图规划, 申请上报, 用村支书张志强的话说“待法云寺景区批准后, 我们将实施更加科学的规划, 更加超前的理念, 全方位高端谋划景区建设, 增加更多亮点。合作社种植园赤橙黄绿青蓝紫, 硕果累累将更加吸引国内外游客, 让我们的村民祖祖辈辈有事干, 有饭吃, 有钱赚, 生活更有品位、更有质量, 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3 资源整合好处多, 农民入社得实惠

随着法云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村旅游公司的大手笔策划和有序推进, 龙云合作社更是大显身手, 出奇制胜。今年又投资260万元, 建温室大棚3150平方米, 种植新品种大樱桃3000棵, 建蔬菜、苗圃大棚10个计6000平方米, 打深水井两眼, 建一个水果苗木储藏窖300平方米。积极把自家地租赁到合作社的农户杨晓云兴奋地说:“我村的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这几年竟为我们办好事、办实事了, 统一供种, 统一种植, 统一防病虫害, 统一采摘, 统一价格, 统一销售。过去我们一家一户种植, 啥事都得自己张罗, 费心费力, 还处处费钱, 如今是省心省力, 处处省钱, 到了收购季节由合作社出面洽谈, 果品还都卖上了好价钱, 所以我们把地投到合作社既放心, 还多赚不少钱, 好着呢!”农户的心声告诉我们, 这就是土地、人力、智力资源整合的优势所在, 更是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啊。

不辜负农户的期望, 就是要看着村民富起来, 如今, 这个愿望正在一步步地变成现实。新店子村的普通一家农户基本上都有至少五项收入:家中土地租给合作社有份收入;家中年轻男劳力外出打工一份收入;退耕还林政策补贴性有收入;家中妇女和中老年男性又都在合作社上班参与种植的浇水、打药和施肥, 又有一份收入;还有参加村集强旅游公司集资还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还有的闲暇时间做些小买卖就又多一份收入。仅合作社种植管理用人五年就达到几万人次, 涉及农户500多户, 占全村人口的70%, 人均月收入增加千元以上。现在, 参与到合作社的农户年均收入达到15000元, 比五年前自己耕种土地时一年多挣10000元。集资建停车场的效益也很可观, 随着法云寺名气越来越大, 慕名来参观的络绎不绝, 仅去年大年初一来法云寺参观的不算出租车, 就接待各种车辆1000多台, 游客达万名以上, 仅车位费就收入5000多元。年参观人数达3万多人次。村民在餐饮等各项服务中, 也不断增加着收入。

心里装着村民, 龙云合作社越办越好。眼下, 他们没有满足于现状, 又在抓紧谋划着把优质大樱桃等果品申请注册商标, 打造自己的品牌, 向精品化和多元化发展, 提升市场竞争力。他们懂得, 不进则退, 小进也是退, 必须高端站位, 全方位谋划, 科学运作加快步伐大发展快发展。众人划船摇大桨, 沧海桑田鼓风帆。龙云合作社, 强龙云集, 志当存高远, 绩从干中来!S

摘要:海港区龙云合作社成立5年来, 不等不靠, 由弱到强, 在农民与市场之间, 政府与农民之间架起了致富的桥梁。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积极开展培训, 请专家现场授课, 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社员种植技术, 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 积极开拓合作社新的发展领域, 带动社员共同致富。

水稻专业合作社 篇10

合作社以辽宁方兴绿色产业集团精制米有限公司为依托, 与农民共建, 业务范围是水稻种植、运输、储藏, 为成员提供信息服务。种植水稻全程施用公司的专利产品生物有机肥。改造原有生产线并新增一套日本佐竹生产线, 保开发大米深加工, 已研制开发出蒸谷米、功能米等系列营养米, 其中果蔬营养米已申请国家专利。

合作社以铁南3镇为核心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色, 逐步扩大水稻面积, 向周边发展, 辐射辽北, 打造沈北水稻长廊。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建立无公害水稻村、绿色食品水稻村、有机食品水稻村、优质米深加工原料村等, 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 带动农户2万户, 农民年增收1000万元, 解决300多名劳动力就业问题, 农民增收、公司增效。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篇11

关键词 农村专业合作社;意义;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78

农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目的的组织,而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像这样利用合作社的方式实现联合生产的农业组织形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建国初期,面对当时农业凋敝的情况,国家提出了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战略,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的合作社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到了新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个体在面临市场波动时常常会显得势单力薄,而这时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应对市场的难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

1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组织水平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因为:一是家庭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即农民通过自主经营掌握着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权,这一组织形式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二是从我国市场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市场经济的规则已经渗透到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和等领域,然而在竞争规则下,由于家庭经营的分散性,使小农生产无法在市场上与大的农业生产集团一较高下,因此农户要想在市场上取得平等谈判地位,实现产前、产后经营环节的规模经济,必须联合起来,用组织形式上的变革来挖掘家庭经营的潜力,进而改变家庭农业逐渐被边缘化的发展状态;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利润空间,传统的“公司+农户”的合作组织形式由于销售渠道的不稳定及利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农民的利润空间会在企业发展的挤压下不断缩减,因此,农民只有建立起真正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他们能够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中提高利润分配比例。

2 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组织问题

当前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构成和组织运行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规模小,带动效应弱,由于农民认识上的问题以及一些合作社长期无作为,导致合作社在组织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号召力,如某地区共有农民12.3万户,耕地4.5万hm2,而按现在的数量计算,入社的农户占该地区农户总人数的比例不足5%,每個合作社平均等级的人员不足40人,且在已建成的合作社中没牌子、没资金、没收入的合作社占到了1/2以上;二、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力不足,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合作社的数量占市场主体总数的2%左右,且这些合作社中对于所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的仅占0.6%,而这样的产品由于品牌影响力不足,导致合作社的竞争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运行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家庭经营状态,因此许多农民在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或由于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组织管理的充分认识,导致一些合作社空有组织架子而没有运行的实际行动,如我国目前经过注册的农业合作社有80多万个,但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从注册开始就从未开展过任何活动,成了“休眠合作社”,而这种些合作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合作的热情。

2.3 政策问题

当前,大多数合作社既没有形成发展的内驱动力,也没有形成自主创收的能力,因此,其产品的培育、新技术的示范、新市场的开发等工作需要国家在资金、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在落实存在操作层面的问题,导致一些合作社无法直接从相关部门获得有效的支持[2]。例如,某地区自2007年建立合作社以来,仅有9家合作社争取到了国家财政的支持,而这一比例还不足当地合作社总数的4%。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强力介入和控制合作社发展,挂牌成立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套取专项资金,不少还是“空招牌”,缺少实质内容。

3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3.1 完善组织结构

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谋取共同的经济、社会利益,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自愿联合起来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因此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合作社应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以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在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其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相关部门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以帮助农民从心理上跨越合作办社、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的障碍;二、管理人员应从长期利益出发,与社员一道制定有利于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三、国家应加快立法,对于那些有名无实的合作社按市场规则予以解散,并建立严格的建社制度,以保证合作社的质量;四、在加快农民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快专业组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合作社的有效运行提供专业支持。

3.2 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战略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战略,因此合作社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并确定品牌管理和发展目标,以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某地的绿色瓜菜合作社自2002年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的科学管理,社员已经由原来的36人,发展到现在的五千余人,且业务范围也从附近的县城覆盖到了当地主要二级城市,同时合作社通过质量管理成功申报了无公害基地认证和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让社员从建社以来年平均纯收入516元增加到43 600元,为保证合作社的品牌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3.3 强化政策落实

由于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建设初期,其发展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首先是税收方面积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相关政策。一是合作社销售成员的产品视同农户自产自销;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合作社购买产品可以按照13%进行进项税抵扣;三是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农资免征增值税;四是合作社与成员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免征印花税。其次,在项目方面,合作社可作为涉农项目主体单位。再次,各地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持资金。最后,在金融支持方面,合作社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之中,给予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办法解决合作社贷款难问题,并要细化政策的操作制度,以保证惠农、支农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合作社的发展中来。

4 结语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农村建立、发展专业的合作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体制的重要性,并积极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利用现代市场的中的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等资源组织农民积极发展生产,并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以保证农产品及时进入加工领域或销售领域,进而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芳丽,刘冬东.基于农业产业链的福建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J].福建农业科技,2015(3):67-72.

[2]坎拜尔尼沙·托乎提.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路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5.

[3]黄素华.农村专业合作社现状与发展思路[J].北京农业,2015(30):168-170.

专业生产合作社 篇12

关键词:贫穷地区,专业合作社,新农村,新农民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受到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Hendrikse&Veernan(2001)认为合作社能够降低交易成本[1],Feinemian&Falkovitz(1991)认为合作社通过确定一套运作模式(如制定价格与税收的政策组合)来指导社员的行为,以使社员总福利达到最优[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因此,从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和政府农业政策导向来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人文、经济、社会、地理的差异,各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过程及效益等也不尽相同。现有研究注重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比较分析,以期找到合作社高效发展的普遍规律。宏观上主要是国别与制度方面的研究:国别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合作社发展差异的比较(1);制度方面的研究包括对合作社和公司、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乡镇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等的比较(2)。微观上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地区合作社发展的差异、某几个合作社的具体实践以及合作社的不同发展模式的研究(3)。总体来看,理论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呈现出宏观层面研究较多、微观层面尤其是以具体合作社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较少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现有关于合作社的研究聚焦于大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经济辐射范围内的农村地区,较少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样本———恩施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和雷家坪烟叶专业合作社地处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恩施两个烟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有文献研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是经过市场选择,寻找优势产业进行农业生产,积极开拓市场,与供应商形成长期的供应关系后再走订单式农业的道路。而本研究的案例则是企业先下订单,再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二是其发展动力并不是农民自发所形成的“推力”,而是在国家烟草总局的指导下湖北中烟集团和当地政府经过考察筛选,确定其作为现代烟草农业试点进行烟草定制生产。在合作社组建后,湖北中烟集团和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合作社完成各种投资,以促使合作社进入正轨。因此,两个合作社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模式具有较大的典型性和极端情形,恰恰符合Pettigrew(1990)提出的案例选取要求。作者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在恩施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案例研究中,采取了基于行业内的数据收集、跟踪研究和深度访谈分析三种方法获取信息,多样化的研究信息可以使案例研究基础更加坚实有效(Yin,1989)。本文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了贫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制度安排等,并针对贫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二、合作社发展:比较优势与人口素质“短板”

为响应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国家烟草总局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以发展现代烟草种植业为目标,指导各地区建设“现代烟草生产示范基地”。在此背景下,汾水和雷家坪获得了湖北中烟集团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成为湖北省和利川市的“现代烟草种植示范村”。

(一)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汾水村现有6个生产组,共869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农户445户,占全村农户的51.21%。其中有380户烟农、23户生猪养殖户、42户蔬菜种植户,分别占85.39%、5.17%、9.44%。全村总耕地面积6200亩,基本烟田保护面积5800亩,常年烟叶种植面积2600亩左右,加入合作社的土地面积3536亩,占全村总耕地的57.03%,合作社烟叶种植面积3392亩,辣椒种植面积130亩,分别占95.93%和3.67%。

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了“一体两翼”的战略:“一体”即指以烟草种植为主导的现代烟草农业;“两翼”即指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畜牧业主要以生猪养殖业为主,该合作社推动“155工程”,即发展重点培养20户,每户年出栏50头生猪且拥有5头母猪的养殖专业户;蔬菜种植业主要是辣椒、食用菌等高山季节性大棚蔬菜,合作社与当地政府蔬菜办公室签订产销合同,实现了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通过这种主辅业搭配,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及土地资源,实现了合作社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分散了农业投资风险。近年来,合作社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入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雷家坪烟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雷家坪烟叶专业合作社位于恩施利川市柏杨坝镇,平均海拔1100米,属于高山烟区。全村现有农户252户,入社社员65户,占全村农户的25.80%,总人口1042人,劳动力486人,从事烟叶生产15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30.86%。总耕地面积2030亩,其中宜烟面积1800亩,常年种烟面积300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16.67%,2007年种烟面积280亩,2008年种烟面积650亩,比上年增加了132.14%。雷家坪烟叶专业合作社采取折资入社的土地流转方式,将土地统一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雷家坪专业合作社商品化供苗、集约化烘烤率达到100%;机械化耕地面积达到90%;机械化剪叶、综合防治达到100%,实现了雷家坪烟叶种植从高海拔不适宜区向优质适宜区域转变。

(三)烟叶生产的比较优势

两地拥有相同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从当地实际情况来看,种植业主要有三种选择:粮食、蔬菜或烟叶,而种植烟草等经济作物则可以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

如果农民选择种粮食,其收益会相对稳定但十分有限。由于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汾水的粮食种植特别是大规模种植存在较大的难度和成本。虽然国家实行了粮食保护价收购,近年粮价上涨,但种植粮食的收入仅可解决温饱问题。如果农民选择种植蔬菜,则他们将面临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局面。农民在完全竞争的蔬菜市场上,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加之交通等基础设施缺乏,农户种植蔬菜并非是明智之举(4)。

与前两种植业不同,两地农民选择种植烟草,则具有了比较优势:(1)恩施的自然条件优势能适应未来烟草市场的竞争。随着烟草带来的疾病和健康隐患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降低烟草的副作用成为关系烟民健康的重中之重,这将成为未来烟草市场竞争的核心。恩施地区土壤富含硒元素,硒元素能被烟草富集,不仅可以提高烟民的血硒水平,还可以降低香烟的危害。(2)恩施烟叶种植历史悠久,具有经验优势。普通农民都能从父辈那里接受烟叶种植的技术和专业的培训,很多家庭都有自建的烤房等基础设施。(3)烟叶种植具有较稳定和可观的收益。在我国实行烟草专卖以及烟草企业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背景下,恩施烟叶成为湖北中烟集团稳定的烟叶供应者,双方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同时,国家烟草总局还发布烟叶收购指导价格以保护烟农利益。因此,种植烟叶成为比较稳定和获得可观收益的选择。

(四)烟农素质水平的约束

烟农素质较低是困扰两个合作社发展的难题。首先是当地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以汾水为例,年龄在25~35岁的农民,初中学历占70%,高中学历占25%,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占5%;35~60岁的农民,小学学历占60%,初中学历占20%,高中学历占10%,10%为文盲。虽然种烟技术是“祖传”的技术,但是现代烟草农业仍然需要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经营管理。其次是烟农缺乏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过度依赖外界。湖北中烟集团和当地政府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烟农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并不高。这说明农民的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的缺乏会使烟叶专业合作社失去发展的动力。三是小农意识严重。虽然两地入社的农户比例较高,但由于农民认识水平和理念的局限,除了部分骨干烟农外,多数人是抱着“搭便车”的想法(如图1所示)。因此,提高烟农素质成为合作社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相同发展模式下的不同制度安排

两地烟叶专业合作社均通过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烟叶生产,同样面临着烟农素质较低的约束与瓶颈。调查发现两个专业合作社采用了相同发展模式,却做出了不同的制度安排。

(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两地烟叶专业合作社都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管理及发展方向上具有共同点:(1)两个合作社具有相似的治理机构。第一层为决策管理监督机构,主要包括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个决策管理监督机构;第二层包括中层管理服务机构,设置了办公室(财务、档案等)、烟叶生产管理服务组、生猪养殖销售服务组等6个职能小组;第三层依照地域设置了6个分社,各分社由有能力、有威望、负责任、懂技术的烟农或者小组长或社员选举产生分会长,三个层级的负责人和农村基层干部有较大的重合。(2)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道路。两个烟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按照“以烟为主,多业发展、集中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模式运作。湖北中烟集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全面启动了烟房、烟路、烟水、烟用农机具等配套工程建设,派遣技术人员或当地种烟“能人”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为当地的烟叶的大规模、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和烘烤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合作社在生产、出售、购买服务等方面形成统一规划与实施,加强合作社内各种信息的共享,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相比传统粗放型的烟叶生产,合作社每亩生产能够减少成本500元(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内部资料

(二)社员入社制度安排不同

汾水的社员入社时通过部分现金和土地折资入股。因每户农民的土地有限或者土地分散,汾水主要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流转模式,并辅以土地租赁、置换等形式,主要包括农民之间的土地置换或由烟农自行租地,这也和国内的其他合作社模式基本相同。雷家坪的农民也通过类似的方式入社,但明显不同的是,雷家坪的社员要求合作社每年支付每亩土地250~300元的固定收益,这部分收益并不是土地的分红,而是“地租”性质的收益。当地农民既要求固定的“地租”,又要以土地入股并且享受分红等的相应权利。从理论上说,付给农民地租意味着合作社已经通过这部分补偿获取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那么农民不能同时再以土地折资入股,但山区的农民认为合作社不是自己的,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增加自己的收益。

虽然雷家坪的入社制度并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但是当地农民以此为入社的先决条件。以雷家坪2008年的入社面积680亩计算,每年最低要付给农民17万元,而这部分费用将直接计入合作社成本,将增加合作社运行负担。雷家坪之所以出现这种特殊的情况是由于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农户小而分散、民间资金活力不强成为制约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单纯地依靠分散的农户和民间资金来推动,要么会因农户行动的组织成本过高而导致集体决策无效,要么会因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而造成投资分布严重失衡。在这种条件下,完全由农户推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变迁的效率就会有所下降[3]。我国贫困地区的合作社,由于受经济或经济带的辐射较小,受市场的调节较弱,因而基层政府对促进贫困山区合作社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汾水和雷家坪也是政府推动下的发展尝试,它对少数骨干社员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而对多数社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类似索要“地租”等缺乏“自发性变迁”的行为。

(三)合作社“代理人”制度安排不同

两个合作社按照法律的规定选举出理事长,且都是本村村支书。雷家坪烟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本社农民,而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身份则比较特殊,他是基层政府公务员,被派往汾水村任挂职干部(村支书),然后被成员大会选举成为合作社理事长。尽管这种人事安排并不完全符合现行相关规定,却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调研中雷家坪的理事长表示他处理合作社的事宜已经感到十分吃力,而汾水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远远大于雷家坪。首先,汾水的规模远远大于雷家坪的生产规模,按照烟叶种植面计算,汾水是雷家坪的生产规模的5倍;其次,汾水的投资远远大于雷家坪的投资,汾水各种投资总和接近700万,而雷家坪的各种投资只有200余万,汾水的投资规模是雷家坪的3倍。再次,汾水是湖北省的现代农业烟草示范基地,而雷家坪则是利川市(县级市)的种植示范基地。如果由当地农民出任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不一定能胜任工作,因此汾水需要寻找更有管理和组织能力的“代理人”(6),以便更好的创造价值。汾水的理事长虽有公务员背景,但其工作在农村基层,且组织和管理能力都较高,因此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7)。而且两个合作社理事长的报酬不在合作社领取,因为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为了减轻其财务压力,政府代为支出,待合作社经济实力强大后,再由合作社支出,这实际上是当地政府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又一举措。

(四)生产服务制度安排不同

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在内部按照市场原则分工协作。主要举措包括:一是专业化服务承包给个人。合作社将大棚承包给专业技术人员用于集中化、商品化育苗,再将烟苗以30元/亩的价格出售给烟农;合作社将农用机器等以一定的优惠承包或让社员所有,例如购买耕地机费用由国家农机补贴和烟草公司共同出资补贴70%,个人出资30%,个人购买农机后必须为社员提供机器生产服务且接受合作社的指导价,目前合作社规定耕地机为35元亩,价格高于成本价,低于一般市场价格,使每户社员都享受到公共投入的效益。烟叶生产种植过程则由农户自己完成,这样一部分烟农就从烟叶种植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另一部分烟农就成为专业烟叶种植者。二是合作社统一管理和调控。合作社在烟叶种植过程中提供生产资料、技术辅导、基础设施支持、统一收购、统一烘烤烟叶等一系列服务。例如合作社组织育苗专业户与烟农签订供购苗协议,在育苗其间由湖北中烟集团的技术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雷家坪烟叶专业合作社则是成立了多工种的专业化技术服务队,包括机耕专业服务队、植保专业服务队、烘烤专业服务队与运输专业服务队。这些技术服务队的队员大多来源于本村本专业内的能手,他们的经验与技术能有效地提升整个合作社的烟草产量与质量,同时实现社员之间优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人力资源的互补。但农用机器、农业设施属于合作社所有,生产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生产完成,社员耕作劳动时按天计算报酬。

汾水是将专业化服务分离出来,让一部分农民成为农业专业服务提供者,一部分农民成为生产大户;而雷家坪则是将生产过程和专业化服务囊括在合作社内部,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由于汾水专业化分工较为明确,且生产资料等物资的产权较为明晰,通过制度设计来减少社员“偷懒”和“搭便车”的行为,合作社可以少付出“监督成本”和“度量成本”;而雷家坪将所有生产作为合作社整体的“团队生产”(8),则需要付出更多的“监督成本”以及“度量成本”,两个合作社因为制度设计不同,导致了生产过程和专业化服务的运行效率不同。调研发现,汾水的效率相对较高(例如机器折旧率、耗油率等更低,机器维护更好),但是引发了部分农民的不满,他们认为那些服务提供者“得了便宜”,而雷家坪模式令更多人满意,但是却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雷家坪的理事长也表示,合作社运行起来“很吃力”。

为何相同发展模式下的合作社会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呢?首先是环境的差异,如前所述,汾水在规模、投资额以及级别上都大于雷家坪,如果汾水采用雷家坪的制度,则存在着更大的“监督成本”和“度量成本”,汾水烟叶专业合作社将很难正常运转下去。其次是领导层意识的制约,汾水的领导者在设计制度时更多的借鉴了现代合作社的经验,而雷家坪的领导者对合作社的设计更类似于以前“生产队”大锅饭的思路。正是由于环境的差异和人的意识的制约造成了同一合作社发展模式下的不同制度安排。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贫困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要根据本地实际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二是要根据合作社的实际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来保证运行效率;三是将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内生动力。因此,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本研究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一)全面落实惠农制度,发展地区优势产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序幕,放宽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解开了体制束缚。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的各种惠农制度,成为贫困地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契机。贫困地区合作社应做好整体规划,寻找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市场为主导,发展现代农业,并且积极向纵深发展,拉大产业链条,从而提升合作社的发展和盈利模式。

(二)优化合作社管理,促进合作社发展

贫困地区要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合理安排合作社的内部制度;二是要合理利用外部力量,既包括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力量,也包括以基层政府为代表的宏观调控力量。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力量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要力量,以基层政府为代表的宏观调控力量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要力量,企业的支持可以概括为:市场引导、生产指导、信息传递、利益共享;政府的支持可以概括为: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信息服务、管理服务。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充分结合两者力量,才能更快更好发展。

(三)培养新型农民,转化合作社发展动力

农村发展的症结,归根结底还是在“人”,培养新型农民不仅是促进贫困地区合作社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因,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而新型农民的培养主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鼓励高等教育,加大技术农业技术或者其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二是培养农村发展亟需的人才,即农业技术员等“科技型农民”、农业经纪人等“市场型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等“管理型农民”以及农民企业家等“经理型农民”;三是建设新型农民成长与发挥才能的机制和平台,让农民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Feinerman,E.,M.Falkovitz.An Agricultural Multipurpose Service Cooperative:Pareto Optimality,Price-tax Solution and Stability[J].Comparative Economics,1991,(15):95-114.

[2]Hendrikse,G.W.J,C.P.Veerman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A Transaction Costs Economics Anal-ysi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26):205-216.

上一篇:钢琴技术下一篇:分发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