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合作

2024-12-07

生产与合作(精选12篇)

生产与合作 篇1

1 生产物流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面临供应链的整合问题,企业为了专心生产,提高研发能力,必然要把非核心业务逐步外包出去。生产物流就是这样应运而生。1962年Machlup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他指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是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生产性物流服务来源于生产企业的服务外包,包含了从生产资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

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是指为企业生产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36%、市内配送28%、包装4%: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37%、干线运输21%、市内配送43%、包装14%。而且,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通常有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一般在0家以上,可见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企业,这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

目前,我国生产性物流服务商供给能力不足,所提供的服务不足以满足生产经营企业的需求。这是由于物流在中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许多物流企业还不成熟,如物流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企业规模较小、处于盲目竞争非合作的状态,物流网络不健全,仅仅能够在一定区域内或者一定线路上提供服务。

从许多发达国家来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物流外包的需求逐渐增加,在美国,大型生产企业使用率最高的7项物流服务依次是直达运输、报关、运费支付、仓库管理、货代、整合装运、货物跟踪。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生产企业的物流外包需求日益增加,面向生产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在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2 生产物流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模型及分析

2.1 库诺特(Cournot)寡头竞争策略模型简述

库诺特是最早的数学经济学家之一,在1838年他发展了一个模型,去解释厂商如何在取得他们所希望的最大化利益时选择他们的产出。

设:qi代表第i个企业的产量,设逆需求函数为如下线性形式:P=a-b(1q+q2):两个企业的成本函数为:1C(1q)=v1q+F,2C(q2)=v2q+F。其中:v为单位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a,b为常系数。第i个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那么,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

反应函数:

解两个反应函数的方程组,得纳什均衡及价格为:

每个企业的纳什均衡利润为:

对于生产物流企业来说,其产量为无形的服务。iq代表第i个企业的物流服务供给量。物流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固定成本存在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具体的基础设施、设备资源和运作过程中,变动成本存在于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库存费用增加所形成的资金利息成本、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和市场反应慢的损失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和损坏的成本。

2.2 生产物流企业竞争策略模型

假设有n家生产物流企业供给一无差异产品(物流服务),逆需求函数为如下线性形式:

式中p为服务价格;Q为服务供给量,等于各企业供应量之和;a为常系数,实际意义为极限价格;b为常系数,实际意义为单位供应量变化产生的价格变化。

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企业利润与其成本、物流服务量的关系:

式中,im为第i企业的利润;iv为第i物流企业的单位变动成本;iq为第i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供应量;iF为第i物流企业的固定成本;n为供应无差异产品的物流企业数量。根据(4),(5)两式,可构建如下基本模型:

式中,il为第i物流企业的最大服务能力。这是一个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由于该模型的特殊性,可通过解其导数方程组求出最优解。令各物流企业的利润对其物流服务供应量的导数为零,可得

两边求和nb∑qi+b∑qi=n a-∑vi

代入(4)式,得

式(9)代入式(8)-式(7),得qi=(p-vi)/b

从上式可以看出:最优服务价格主要由各物流企业的单位可变成本之和与企业数量决定;最优服务供给量主要与自己企业的单位变动成本有关,且成反向关系;最大利润主要与自己企业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企业的单位变动成本。谁的单位变动成本低,谁的最佳服务供给量就高、利润就大。因此作为生产物流企业,必须降低变动成本,减少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各项损失,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2.3 生产物流企业合作策略模型

2.3.1 生产物流企业服务量分配函数的建立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竞争条件下企业的最优物流服务量主要与单位变动成本有关。单位变动成本越低最优物流服务量越大,单位变动成本越高最优物流服务量越小,因而单位变动成本是确定物流服务量分配的一个因素。但是,各生产物流企业单位变动成本的差异相对企业投资规模来说较小,其决定的物流服务量差异不能满足大型企业的要求。因为大型企业投资大,其大量投资不仅使自己的单位变动成本比小型企业低,而且使自己的服务规模比小型企业大。因此,物流企业规模越大,应分配的物流服务量越大。所以,规模是确定物流服务量分配的另一个因素。结合规模、单位变动成本与物流服务量的关系,建立如下物流服务量分配函数:

其中:wi—第i生产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量分配系数。

以上模型显示:分配函数与生产物流企业的服务规模成正比,与单位变动成本成反比。服务规模大、单位变动成本低的企业应当提供较多的物流量,获得更多的收益。

从模型中也可以看出,相互合作的生产物流企业也存在竞争。但不应是降价的直接竞争,而应是降低成本的间接竞争。通过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强管理等方式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能够增加自己的服务能力,进而增加更多的收益。尤其是降低成本的竞争,不仅能使企业直接提高盈利,而且能通过增强物流服务能力间接提高盈利。

2.3.2 生产物流企业合作策略模型的建立

设生产物流企业总体的平均单位变动成本为u,则:

总利润M为:

解法同前,得出总体最佳物流服务量及价格如下:

各企业的最佳物流服务量及最大利润如下:

2.3.3 生产物流企业的风险分析和有效策略空间

在合作策略中,其最佳点不是纳什均衡点,任何一个企业为贪求与其条件不相适应的更大收益而改变合作策略,必将使其它企业的收益减少、风险增加,而每个企业都这么做的结果必将使企业总体收益剧减、风险骤增。因此,合作策略存在着收益损失风险。以两个企业为例,且令v1=v2=v,F1=F2=F此时w1=w2=1/2;

模型分析如下:

设:第一家生产物流企业按合作策略,即1q*=(a-v)/4b

而第二家生产物流企业据此采取自己的优化对策。根据反应函数第二家企业的物流服务量为:

则市场价格为:

两家企业的利润分别为:

而两家均实施合作策略时:

即,实施合作策略的第一家企业,其收益不仅小于合作策略收益,而且小于竞争策略收益,风险产生了。而没实施合作策略的第二家企业,其收益不仅大于竞争策略收益,而且大于合作策略收益,获得了超常利润。第一家企业产生的风险缘于第二家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更大利润而没进行合作。竞争博奕理论认为如果没能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之前,潜在风险的存在使得两家企业不能采取合作策略。

企业决策从内部看是产量,而从外部看则体现在价格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对其它企业的预测来决定自己的服务能力。当发现其它企业的服务价格比本企业预计价格低时,企业会立即按低的价格来调整自己的服务能力。因为价格是公开信息,它能反映出各企业具体实施的是什么策略。当企业以高价提供服务时,它是低产出的,即实施的合作策略;而以低价提供服务时,则是高产出的,即实施的非合作策略。价格信息的这一作用,就化解了合作策略存在的风险。

从根本上讲,价格的信息作用是市场供求规律的具体体现,即;供求作用于价格,价格反作用于供求。同时,价格的信息作用,还使得合作策略无需协议联盟就可实施。因为,价格是公开信息,它能够间接地反映每家企业的营销策略。这等同于策略是公开的,哪家企业也不能从其它家企业的策略提供的机会中获得超常利润。由于合作策略能获得最大收益且风险可防,必然是每家企业自愿选择。

综合竞争策略和合作策略,企业的有效服务价格区域为:

每家企业物流服务量的有效策略空间和利润空间为

上述区域是各家物流企业的理性竞争与合作区域,不等式左端是最佳竞争策略的体现,右端是最佳合作策略的体现。

但是,最佳合作策略的价格较高,当政府在价格上有管制时,或当物流企业出于某种目的考虑(如企业形象、顾客利益、市场吸引力等)不采取该策略时,企业可根据管制价格、目标价格或市场价格来应变产量策略时,其模型如下:

3 算例

某生产制造行业共有8家物流企业提供某一无差异物流服务,这些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3类。其中: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2家,小型企业5家。逆需求函数—市场价格与供应量的关系为:p=11000-5Q。各企业的成本及物流服务能力如表1。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竞争策略中,价格较低、物流服务能力较高,大型、中型物流企业获得的均衡最佳利润差别太小,与它们的规模差异不相匹配,大型物流企业也很难认可这种理论均衡。在合作策略中,价格较高、产出较低,中、小型企业物流服务量明显减少,大型企业略有增加,但各类型物流企业收益都翻倍增长,其中大型物流企业收益增长最多。

但比较价格可以看出合作策略的服务价格较高,如果由于政府的、物流企业自身的或市场的原因,价格最高只能定为4700元,则各物流企业据前述应变策略可制定出如下的产量策略及相应能达到的利润。各企业的利润仍然比竞争策略的利润高得多,见表3。

通过对生产物流企业竞争策略模型与合作策略模型的比较,得出了在价格是公开信息情况下,物流企业合作策略的收益更大而风险可以控制。然后,以现代决策理念为出发点,在分析物流企业最大收益与物流企业条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物流企业单位变动成本和服务能力条件相适应的合理最大收益的概念,对“理性企业的假设”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理性企业是追求与企业条件相适应的合理最大利润。据此设计了生产物流企业物流量分配函数,建立了生产物流企业合作策略最佳收益模型,并给出了随市场价格变化的物流企业最佳应对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同创多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方法。

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在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上下功夫,明确自身优势,开展个性化服务,而不是一味地扩大服务范围。成功的物流企业都与同行有良好的合作。中国的物流市场广阔,客户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无论是运输工具线路和联运方式,还是价格成本和时间周期,任何企业也无法全面承揽实现所有的服务,实施战略联盟与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Hoffmann W H,Schlosser R.Success factors of strategic alliances in small and medium一sized enterprises:a n empirical survey.Long Range Planning,2001,34(2):357-381.

[2]吴海滨,李垣,谢恩.基于博弈观点的促进联盟合作机制设置[J].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应用,2004,13(1):1-5.

[3]张宇波,罗先觉,薛钧义.寡占市场自适应动态古诺模型的建立[N].管理工程学报,2004,18(3):78-81.

[4]China storage&transport magazine.欲“包”还休的制造业物流[J].

生产与合作 篇2

甲方:

乙方:

甲方地处_______省_______县,是国家级的旅游景点,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为合理利用和开发当地现有资源,甲方投资兴办了以______________农业科贸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具有规模的蛋鸡养殖厂。乙方属于国家级饲料科研机构,拥有国内一流的畜禽饲料营养技术和众多科研专家。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强强联合的原则下,达成如下技术合作协议:

一、合作宗旨

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原则下,为提升甲方的科技竞争力,提高甲方的经济效益。甲乙双方在绿色品牌蛋鸡饲料生产和蛋鸡产品的绿色养殖技术方面进行合作,乙方为甲方的绿色品牌蛋鸡饲料生产和绿色蛋鸡产品养殖技术提供技术服务。乙方为甲方绿色品牌蛋鸡饲料及绿色品牌蛋鸡产品的研制单位。双方联合申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及省市的科技项目和推广项目,共同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实现农产品深加工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合作协议进度安排,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绿色品牌蛋鸡饲料生产和绿色品牌蛋鸡产品养殖技术和生产系列饲料配方。甲方对乙提供的生产配方享有使用权,乙方不得再向_______省境内及周边省市的任何一方转让和泄密。

2、甲方不得将乙方提供的技术配方内容泄密或转让给第三方。

3、甲方销售产品(蛋品和饲料)的宣传、外包装等可冠“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制”字样。

4、双方确保所采购原料质量,共同合作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努力降低蛋鸡产品成本,提高甲方品牌蛋鸡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5、甲方有义务将有关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乙方,以便乙方调整配方或派专家到该市场进行技术服务。

6、甲方负责乙方到甲方工作的技术专家往返的交通和食宿费用。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根据甲方的要求,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绿色品牌蛋鸡系列饲料生产配方及绿色品牌蛋鸡产品养殖技术,从饲料配置环节保证饲料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规定,每枚鸡蛋中胆固醇含量要≤200mg,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他如卵磷脂≥1.48g/每枚、铁≥17.2mg/每枚、锌≥14.7mg/每枚、硒≥0.23mg/每枚等指标高于国内同类先进产品,并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对配方专业律师为您代写、修改审查各种法律文书,离婚协议、离婚起诉书、合伙协议、劳动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每份只需200元,不满意时律师会再次为您修改,并解答相关法律问题,直至满意为止!

进行适时调控,以满足终端用户对绿色产品饲养的市场要求。

2、双方未达成续约协议,合同到期自动终止。

3、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本着真诚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原则,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签约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签约地:

甲方:

法人代表(签字):

授权代表(签字):

技术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乙方:

法定代表人(签字):

授权代表(签字):

技术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生产与合作 篇3

陶氏化学公司(NYSE:DOW)(简称陶氏)和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SZSE:JMJJ) (简称金明)共同宣布签署了一项授权协议。金明是中国吹膜生产线、流延膜生产线和吹塑成型生产线方面的领先供应商。协议许可金明使用陶氏专有的预包裹模头技术用于制造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的共挤设备。

这是陶氏包装和特种塑料首次在亚洲签署此类授权协议,是陶氏在亚洲不胜枚举的里程碑和投资中的又一个标志,也是陶氏区域性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此举措将助力陶氏在该地区继续实现强劲增长。与金明的合作将实现先进的PVDC薄膜共挤设备在亚洲的本土化生产,同时让薄膜生产商更容易获得陶氏前沿的技术设备,满足未来几年阻隔膜市场飞速发展的需求。

“金明将成为亚洲首家获得该技术授权的公司。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金明建立信赖可靠的伙伴关系,并扩展我们的业务。”陶氏包装和特种塑料亚太区业务副总裁麦索睿说道,“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包装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而陶氏仍然能够引领技术前沿并持续创造先进技术和定制化包装解决方案,这一点尤为关键。”

“金明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可持续的包装解决方案和设备,”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镇鑫说道,“我们将借此与陶氏合作的机会,提高PVDC加工技术,为我们亚太区的客户提高生产力和效益。”

随着亚太区中产阶层的不断增长,消费能力增强,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健康同时方便储存和食用的食品,阻隔膜便顺应了这样的需求并快速增长。通过利用陶氏的专业技术,很多食品比如肉类的保质期就会被有效的延长,同时减少了腐败变质等所造成的浪费,从而有助于与食品安全标准保持一致。

“成为陶氏专有的预包裹模头技术在亚洲的首位被授权许可商,让金明在成为全球顶级吹膜设备机械公司的道路上更进一步,”马镇鑫说道。

“随着亚太地区软包装的不断增长以及要求的不断提高,陶氏渴望寻求更多机会,加大在该区域的投资,为亚洲未来成就贡献一部分力量,”索睿说道。

关于陶氏预包裹模头技术

陶氏预包裹叠加模头技术将使金明在PVDC共挤(co-ex)加工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该项专利技术能够使PVDC共挤模头连续运行时间更长,减少模头清洁频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该项技术可用于加工陶氏SARANTM PVDC树脂。

关于陶氏SARANTM PVDC 树脂

生产与合作 篇4

目前, 已有许多学者利用古典博弈理论的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理论对企业间的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但实际上, 在很多情况下参与博弈各方一般不具备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能力, 在博弈时只能作出符合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的决策, 即很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博弈各方只有通过在博弈中的不断学习, 才能决定采取何种策略, 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这一状态, 其博弈实质更多地属于进化博弈的范畴。因此, 本文将运用进化博弈的理论来研究和讨论医药生产企业与批发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1 问题描述

医药制造企业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拓展医药研发与生产等核心业务,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 有动力把医药的销售业务实施外包, 而与医药批发企业实施联合;医药批发企业基于丰富医药销售品种, 完善销售网络, 实现规模经济, 也有与医药制造企业合作的动机。但是合作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对利益的考量, 即博弈双方只有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 才会采取合作的策略, 否则, 将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博弈双方采取合作策略的基本前提是其合作收益不能低于各自的保留收益, 即采取不合作策略时的收益。在这一前提下, 博弈双方各有两种策略选择:合作与不合作。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批发企业各自在博弈中进行学习, 并理性地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策略, 而最终进化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2 模型相关假设

(1) 把医药制造企业设为企业1, 医药批发企业设为企业2, 他们在合作中都是有限理性的。

(2) 企业1和企业2的保留收益分别为R1, R2, 即当他们采取不合作策略时的各自收益。

(3) 企业1和企业2双方的合作成本分别为C1, C2, 因合作带来的额外总净收益为T, 显然, T>C1+C2。

(4) 收益T在医药制造企业和医药批发企业之间进行分配, 其分配比例分别为θ、1-θ, 且满足θT>C1、 (1-θ) T>C2, 这是企业合作的基本前提, 其中, 0<θ<1。

(5) 企业1和企业2选择合作的比例分别为x, y, 则选择不合作的概率分别为1-x, 1-y, 其中0

3 进化博弈模型

根据上述假设, 可以得出, 在非对称情况下, 企业1和企业2分别采取合作与不合作策略时的静态得益矩阵, 如下表所示。

由于企业1采取合作策略的概率为x, 采取不合作策略的概率为1-x;企业2采取合作策略的概率为y, 采取不合作策略的概率为1-y, 可以得出博弈双方的期望收益。

企业1采取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U11为:

U11=y (R1-C1+θT) + (1-y) (R1-C1) =θTy+R1-C1 (1)

企业1采取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U12为:

U12=yR1+ (1-y) R1=R1 (2)

则企业1的平均收益1为:

1=xU11+ (1-x) U12=θTxy+R1-C1x (3)

由式 (1) 和式 (3) 可以得出企业1选择合作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由于复制动态方程的进化稳定策略 (ESS)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undefined

根据式 (4) 、式 (5) 可知:

当undefined时, F (x) ≡0, 这表明∀x∈[0, 1]都处于稳定状态, 用相位图表示为图1。

当undefined时, 则x*=0和x*=1是两个稳定状态, 其中当undefined时, F′ (0) >0, F′ (1) <0, 因此, x*=1是ESS, 用相位图表示为图2;当undefined时, F′ (0) <0, F′ (1) >0, 因此, x*=0是ESS, 用相位图表示为图3。

同理, 可以求得企业2采取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U21, 采取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U22以及企业2的平均收益2, 如下式:

U21= (1-θ) Tx+R2-C2 (6)

U22=R2 (7)

2= (1-θ) Txy+R2-C2y (8)

联立式 (6) 和式 (8) 可以得出企业2选择合作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undefined

=y (1-y) [ (1-θ) Tx-C2] (9)

根据式 (5) 和式 (9) 可知:

当undefined时, F (y) ≡0, 这表明∀y∈[0, 1]都处于稳定状态, 用相位图表示为图4。

当undefined时, 则y*=0和y*=1是两个稳定状态, 其中当undefined时, F′ (0) >0, F′ (1) <0, 因此, y*=1是ESS, 用相位图表示为图5;当undefined时, F′ (0) <0, F′ (1) >0, 因此, y*=0是ESS, 用相位图表示为图6。

将企业1和企业2选择合作策略的复制动态关系用一个坐标平面图来表示, 如图7所示。由图7中的箭头方向可以看出, 在这个非对称进化博弈过程中, x=0、y=0和x=1、y=1是这个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当初始状态落在Ⅰ区域时, 即当undefined时, 博弈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1、y=1, 即博弈方双方均采取“合作”策略;当初始状态落在Ⅲ区域时, 即当undefined时, 博弈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0、y=0, 即博弈方双方均采取“不合作”策略;当初始状况落在Ⅱ和 Ⅳ两个区域时, 博弈有可能收敛于进化稳定策略x=1、y=1, 也有可能收敛于进化稳定策略x=0、y=0, 而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各博弈方的学习速度。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 博弈方选择不同的初始状态, 将导致不同的均衡结果。

4 博弈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为了提高医药生产企业与医药批发企业的合作成功率, 就必须使合作双方选择的初始状态尽可能多地处于Ⅰ区域。当Ⅰ区域的面积 (SI) 越大, 则博弈双方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 即收敛于进化稳定策略x=1、y=1的概率越大。根据图7可以得出:undefined。由前述假设条件 (4) 可知, undefined, 从而可以得出: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从以上各式可以得出, 当博弈双方的分配比例θ一定时, SI是关于博弈双方合作成本C1, C2的减函数, 是关于合作额外净收益T的增函数。

5 结论

本文针对医药生产企业与医药批发企业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进行了相关模型分析。研究表明, 医药生产企业与医药批发企业采取合作策略的概率与双方的合作成本成反比, 与合作产生的额外净收益成正比。这对医药供应链联盟实践中的合作关系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①因合作产生的额外净收益的大小是影响双方联盟成功的重要因素。当其他因素不变, 合作带来较大的额外净收益时, 博弈双方向采取合作策略进化的概率越大, 合作也就越稳定。②博弈双方合作成本的大小也会对最终的进化稳定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合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合作的成功率。在实践中, 选择在管理技术上、经营理念等方面具有较高相似性的企业进行合作, 其成功的概率会较大。同时, 合作额外净收益在博弈双方的合理分配也有利于提高合作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肖条军.博弈论及应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 (7) .

[2]药品现代流通课题组.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9) .

[3]宋远方, 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 (6) .

[4]卓翔芝, 王旭, 王振锋.供应链联盟合作伙伴关系的进化博弈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46 (1) .

[5]乔根·W·威布尔.演化博弈论[M].王永钦,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6]Friedman, D.On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998 (8) :15-43.

生产合作协议书 篇5

1.“协议产品”系指本协议附件1所规定的 立式弯板机。

2.“考核产品”:系指根据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并按附件5规定进行考核验收的由甲方制造的第一台协议产品。

第二章 协议内容及范围

1.由乙方向甲方转让协议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安装和维修使用的技术,协议产品的规格和技术参数详见本协议附件1。

2.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协议产品全部有关技术和技术资料(以下简称资料),其具体内容和交付时间详见本协议附件2及附件3。

3.乙方授与甲方在中国制造和销售协议产品的权利。前四台协议产品只在中国国内销售。在此以后甲方制造的协议产品可销往下列国家:,如协议产品按政府间经济贸易协议规定销往其他国家或由中国承包商在中国购买,随承包工程出口,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4.在协议期间,如甲方需要,乙方有义务以优惠价格向甲方提供制造协议产品所需的部件及原材料,双方将通过协商另签协议。

第一台及其后诸台协议产品的分工详见附件1。

5.乙方负责图纸及资料的转化并在乙方工厂及其有关协作工厂培训甲方人员。乙方应尽最大努力使甲方人员掌握协议产品的技术(具体内容见本协议附件3)。

6.乙方有义务派遣技术人员到甲方工厂进行技术服务(详见本协议附件4)。

7.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所需的专用工具、夹具及设备和检测协议产品所需的技术资料(详见本协议附件2)。

8.在协议有效期内,乙方同意甲方有权在其协议产品上标注甲乙双方联合商标或“按

公司许可证制造”字样。

第三章 价格

1.鉴于乙方按本协议第二章1、2、3、4、5、6、7、8所尽的义务,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 英镑的入门费(大写 英镑)。

2.协议期内,如甲方要求乙方提供其他规格产品的全部资料,则甲方应为每一规格的资料向乙方支付 英镑(大写 英镑)。乙方应向中方交付所得税。

3.甲方应就每台出售的协议产品向乙方支付提成费,前五年为协议产品净销售价的8%,后五年为协议产品净销售价的6%。乙方应向中方交付所得税。

净销售价:销售价扣除运费、税费、包装费、储存费、保险费、安装费,并减去向乙方购买零部件的费用(包括运费、关税等)。

第四章 支付条件

1.甲方向乙方支付的本协议费用均以英镑信汇(m/t)支付。(如需电汇,电汇费用由乙方负担)。甲方通过北京中国银行和英国 银行支付。所有在中国发生的银行费用由甲方负担,在中国以外发生的银行费用由乙方负担。

2.本协议第三章1所规定的入门费按下述办法和比例由甲方向乙方支付:

(1)入门费的10%(百分之壹拾),计 英镑(大写 英镑)于甲方收到乙方下列正确无误的单据之日起,不迟于30天向乙方支付:

①英国政府有关当局出具的有效出口许可证影印本一份,或同样的有关当局出具的不需要出口许可证的证明文件一份。

②金额为入门费总数的形式发票一式四份。

③即期汇票正副本各一份。

④由英国 银行出具的,以甲方为受益人的,金额为 英镑(大写 英镑)的不可撤销的保证函正副本各一份(保证函格式见本协议附件6)。

(2)入门费20%(面分之贰拾)计 英镑(大写 英镑)于乙方发出本协议附件3第3.2.1条所规定的临时资料3个月后,并于甲方收到乙方下列正确无误的单据之日起,不迟于30天向乙方支付:

①四份商业发票

②即期汇票正、副本各一份

③两份资料空运提单及附件2及附件3第3.2.1条规定的临时资料交付已毕的证书的影印件。

(3)入门费40%(百分之肆拾)计 英镑(大写 英镑)于甲方收到附件3第3、6条所规定的资料起,如乙方提供下列正确无误的文件,则不迟于30天,向乙方支付:

①四份商业发票

②即期汇票正、副本各一份

③两份资料空运提单及附件3、6条规定的资料交付已毕的证书的影印件。

(4)入门费15%(百分之壹拾伍)计 英镑(大写 英镑)于附件3第3.8.2条规定的甲方培训人员按本协议附件3接受培训完毕之后,从收到乙方下列正确无误的文件之日起,不迟于30天,向乙方支付:

①四份商业发票

②即期汇票正、副本各一份。

③两份由甲、乙双方签署的关于附件3第3.8.2条规定的甲方培训人员已按本协议之规定接受培训完毕的证书的影印件。

(5)入门费15%(百分之壹拾伍)计: 英镑(大写 英镑)于甲方收到乙方下列正确无误的文件之日起,不迟于30天,向乙方支付:

①四份商业发票

②即期汇票正、副本各一份

③两份由甲乙双方签署的第一台协议产品在甲方工厂考核检验后的质量性能试验合格证书的影印件。

如果不是因为乙方的失误,即使届时没能签署第一台协议产品的质量性能试验合格证书,从甲方收到乙方提供的第一台协议产品的硬件后,不晚于24个日,甲方应向乙方支付该款。

3.执行了本协议第7章第2条的内容并在甲方售出协议产品之后,甲方应按下列条款开始向乙方支付提成费。

(1)甲方应从每年的12月31日起,15天之内,通知乙方过去的一年里的总销售量。

(2)从甲方收到乙方下列正确无误的文件之日起30天之内,由甲方向乙方支付提成费:

①四份相应的该期内提成费金额的计算资料

②四份商业发票

③两份即期汇票

第五章 文件交付

1.乙方应按本协议附件2规定的交付时间及本协议附件2和附件3所规定的内容将资料交付到北京机场。

2.北京机场空运单的印戳日期为资料的实际交付日期,甲方应将盖有到达印戳日期的空运提单影印各一份分别寄给乙方和北京中国银行。

3.每批资料发运后24小时内,乙方应将协议号、空运提单号、空运提单各日期、资料名称、件数、重量、班机号和预计抵达北京日期用电报或电传通知甲方,同时将空运提单和技术资料详细清单一式两份寄给甲方。

4.如果技术资料短缺或空运中丢失,损坏,乙方应在收到甲方书面通知后的45天内,再次免费补寄给甲方。

5.交付资料应具有适合长途运输、多次搬运、防雨和防潮的坚固包装。

6.每包技术资料的包装封面上,应用英文标明下述内容:

(1)协议号;

(2)收货人; 公司

(3)目的地;

(4)唛头;

(5)重量(公斤);

(6)箱号/件号;

(7)收货人代号;

(8)离岸港口。

7.包装箱内应有详细的技术资料清单一式两份,标有技术资料的内容、名称及数量。

第六章 技术资料的修改及改进

.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如不适合甲方的实际生产条件(如设计标准、材料、工艺装备等),乙方有责任帮助甲方修改技术资料并在培训和技术服务期间予以确认。

2.在协议有效期内和协议规定的范围内,任一方对协议产品所作的任何改进与发展,都应免费提供给对方。

第七章 考核和验收

1.为了验证乙方技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协议产品考核试验应有乙方技术人员参加,双方人员在甲方工厂共同进行。考核方法见协议附件5。

2.经考核,如协议产品的性能符合本协议附件5规定,即通过验收,双方联合签署协议产品的考核证书一式四份,每方各持两份。

3.经考核,如协议产品的技术性能达不到协议规定的技术性能,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共同研究分析原因,在采取措施消除缺陷后,进行第二次性能考核。合格后,按本章第2条规定,双方签署考核证书。

4.如第一次考核不合格系乙方的责任,则参加第二次考核的乙方技术人员的费用及更换和修复缺陷件的费用由乙方承担。如系甲方责任,上述费用由甲方承担。

5.如经过第二次考核仍不能验收合格且又系乙方责任,乙方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缺陷,进行第三次试验,费用由乙方承担。

6.经过三次考核不合格,如系乙方责任,则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按第8章第6条处理。如系甲方责任,则双方应在考核证书上签字,但乙方仍有义务帮助甲方考核成功。

第八章 保证及索赔

1.乙方保证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是乙方使用的最新技术资料,并在协议有效期内向甲方提供有关协议产品的任何改进和发展的技术资料。

范文网【】

2.乙方保证(根据附件2)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完整的、正确的、清晰的,并保证及时交付。

3.如果乙提供的技术资料不符合本章第2条的规定,乙方必须在收到甲方书面通知后45天内,免费将所缺的技术资料或正确、清晰的技术资料寄给甲方。

4.如乙方因第12章第1条以外的原因未能在本协议规定的时期内交付附件2所指的技术资料,甲方应书面通知乙方。如乙方在一周之内仍未能交付资料,则应向甲方支付违约罚金,每拖延一周支付第三章第1条价格的0.25%违约罚金的总额不得超过第三章第1条价格的5%。

5.乙方向甲方支付第8章第4条规定的违约罚金不能免除乙方向甲方继续交付技术资料的责任。

6.按第7章规定,由于乙方的责任,产品考核三次不合格时,则按以下办法处理:

①若产品不合格以致甲方不能投产,甲方提出终止协议时,乙方必须将甲方已经支付的钱部金额,并加以年利×%(百分之)的利息,一并退还甲方。

②若产品不合格只有部分性能指标达不到协议的规定,甲方仍可投产的,乙方应按以下规定赔款:(略)。

第九章 侵权和保密

1.乙方保证它是本协议规定提供的技术的合法所有者,并有权向甲方转让。如果发生第三方指控侵权,乙方应负责与第三方交涉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和经济责任。

2.甲方同意对乙方提供的技术予以保密。如果上述技术内容之部分或全部被乙方或第三方公布,而且甲方获得了已公布的证据,则甲方不再承担保密义务。

3.协议终止后,甲方仍有权使用乙方提供的技术,即甲方有权继续设计、制造使用、销售和出口协议产品。

第十章 税收

1.凡因履行本协议而发生在甲方国家以外的一切税费,均由乙方承担。

2.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乙方课征有关执行本协议的一切税费,由乙方支付。

上述所得税将由甲方从本协议规定的支付中予以扣除,并代乙方向税务当局缴纳,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税务当局出具的税收单据一份。

3.中国政府根据现行税法对甲方课征有关履行本协议的各项税费,由甲方支付。

第十一章 仲裁

1.因执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仍不能达成协议时,则应提交仲裁解决。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 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实训体系

G712.4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衡量职业教育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当学生具备了就业和创业能力,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来实现。

以往实训基地建设以学校为主,不但投资过大,并且实训环境缺少真实性,实训内容“学科性”和实验性强。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面对学校与企业的各方面差异,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学生角色转换慢,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延长。实训基地建设怎样适应就业的要求,如何与企业对接,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題。

一、基地建设主要目标

以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为切入点,从“企业化”仿真实训环境、构建实训教学体系、校企互动育人与创收合一,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多方位深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企业适用性”。

二、基地建设实施过程

(一)规划基地建设,营造“企业化”仿真实训环境

1.建设仿真化实训基地

近几年,随着我校汽修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使新建基地的功能布局、设施设备能与生产企业对接,我校从湖南汽车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内,遴选了企业全程参与基地的规划建设。从施工图的设计、设施配备、设备采购、基地功能布局等全方位予以指导。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为参照,引入行业标准规范,按照行业标准的具体要求选择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设备,不但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费用,更有效强化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配置基地功能区,主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操作流程来进行规划。新建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发动机实训车间、底盘实训车间、汽车电气实训车间、车身修复车间、喷涂车间、零配件和工具材料领用区、修理车间。对外服务车间是由学校提供场所并参与管理,企业增配所需设备并提供技术人员、运行资金,按一类整车维修企业标准配备的。实训基地通过对外服务区面向社会承接生产性服务,为学生提供了符合职业氛围的实训条件,还方便了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形成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

2.营造“企业文化”育人环境

(1)在实训基地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参照汽修企业维修车间的布置风格。设置学习生产任务工作看板,悬挂、张贴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利用图片、警句、标语等努力营造职业氛围,将“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严谨态度贯穿实训始终,使学生一走进实训基地,就能受到浓郁的职业环境的熏陶。

(2)基地采用“4S”规定,强化教学、生产现场管理,按照工作流程,课前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分组领用实训材料和用具,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进行操作,而且在作业过程中应养成严格按工艺流程生产、工量具摆放有序、设备及时维护保养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要求学生按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那样准时上下班,进入实训场所必须着工装;每天的实训要像企业一样,有班前会布置任务,结束检查公布,班后会激励。教师的行为就像是师傅带徒弟一样,又像是车间主任管理员工一样,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素质像企业员工。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教学体系

1.建立凸显职业性的“五段递进”实训教学体系

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实施中,遵循“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五段递进”实训教学体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践操作的特点,将实践项目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组织教学。

2.坚持“七结合”的实训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

(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

(2)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

(3)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

(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爱护教学设备就是爱护生产设备。

(6)作业与产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

(7)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汽车维护保养和美容清洗等生产性实训,既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进行了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工作获取劳动报酬,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3.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汽修实训基地打破传统的学习考核方法,实训工位学习实行与生产相近的多元化、多样化考核。一是单项技能合格考试,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对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重点考察对零部件的认知、总成的结构、主要技术参数及生产用表填报等。二是双人考核,如汽车的二级维护考核,以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考核。三是班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学生的技能应用和技术拓展能力。如整车诊断与维修工位,教师设置故障后,由全组同学探究完成。四是企业考核,由企业按照生产流程规范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将企业的工作规范告诉学生,不仅要有完成任务的数量要求,还应该有质量要求;不仅要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知识技能的应用,更要考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情感、责任、合作、创新等软指标。

(三)加强行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培一体化运作机制

1.发挥汽车职教集团的桥梁作用

我校汽修基地依托职教集团的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成果链和信息链等资源优势,开展人员培训、开放实训基地、组织课题研究等,同时利用职教集团成员地域分布优势,发挥其在非学历教育中的作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学生校外生产性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安排等。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

汽修基地先后和30余个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还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使汽修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得到了质的保证,同时也是汽修专业教师接受实践训练和学生的就业基地。

3.推广新技术

學校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将学到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通过举行的各类培训班将其传授给相关企业和教师。如车身无损修复、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动汽车检修等,新技术在区域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三、体会与反思

1.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的实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教、产、学、研、培方面的系统性不够强,“教”与“学”、“模块”与“岗位”的对接研究目前做得还不错,由于生产性实训基地才刚刚起步,对于“教”与“产”的研究没有深入。下一步,要把教、产、学、研、培五方面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升学校和企业的效益,实现基地持续发展。

2.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虽然属于教学部门,但兼有教学与企业经营的双重属性。在工作中教学与生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利益冲突,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进一步搞好校企双方的合作还有待于在机制上进一步探索。

实训基地是教学与生产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既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的需要,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李显贵 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轻工科技》2010.26

[2] 刘付金文 如何建设中职三年制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交通职业教育》2009.2

生产与合作 篇7

农业规模经营与生产效率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关于规模经营是否对土地产出和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许庆等[2]指出,对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将对单位产量造成负面影响;但更多学者认为,种植规模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屈小博[3]、刘天军和蔡起华[4]、肖芸和赵敏娟[5]、刘颖等[6]研究指出,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生产效率普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吴桢培[7]据这一变化趋势,将生产效率高、规模报酬不变的规模区间视为农业生产的适度经营规模。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发展,关于农业生产规模与效率的研究不断增多,在农业生产中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已在学术界和政策界达成基本共识[8,9,10]。关于适度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蒋和平和蒋辉[11]、郭庆海[12]等学者指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则是适度经营规模的评价标准,单立岩[13]研究也表明,适度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相结合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途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形式[14],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多位学者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等方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管曦和谢向英[15]、曹卫华和杨敏丽[16]、易晓峰等[17]和吴晨[18]分别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普通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较普通农户有所提高,但由于地区、作物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比较结果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多位专家、学者对农业的生产效率与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没有固定模式,还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具体分析[19]。受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现有关于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与适度规模研究主要针对中小规模土地,而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关于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万亩”以上规模生产中的效率与规模研究则鲜有报道。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改进:一是研究样本的农业生产规模更大,对集约化要求更高,更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二是通过计量模型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处于我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前沿,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分析其在农业规模化生产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对我国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的全面开展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其他粮食主产省相比,黑龙江省幅员辽阔,人口稀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近年来,受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全省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持续减少。同时,在国家农机补贴等政策扶持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已位居全国前列,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大中型拖拉机92.2万台,相关配套农具130.3万台,分别较2005年增长了325%和308%[20]。耕地面积大、劳动力数量减少和机械化水平提高为农业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自2008年起,利用省财政资金扶持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以农机服务提高土地规模化程度、增加粮食产量和种粮农民收入。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建立农机合作社1 107个,分布在13个市(地)和78个县(市、区),总投入131.4亿元,自主经营面积超过66.7万hm2,平均经营面积近667 hm2,粮食总产量643万t,总收入141.3亿元。目前,农机合作社已成为黑龙江省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模型选择

DEA模型,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由Charnes等于1978年提出,是基于相对效率的评价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传统DEA模型分为CRS模型和VRS模型,其中,CRS模型为规模报酬不变模型,VRS模型为规模报酬可变模型,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可变性,因此本文选用VRS模型对农机合作社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

VRS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它们的投入、产出向量分别为:

由于生产过程中各决策单元投入产出变量不同,要对决策单元进行评价,需对各变量赋予权重,将其转换为只有一个总投入和一个总产出的生产过程。假设投入、产出的权向量分别为:

则可获得如下定义:

式中:θj为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效率评价指数。

引入松弛变量Si-(i=1,2,…,m)与Sr+(r=1,2,…,s),其中Si-为投入冗余,Sr+为产出不足,其对偶线性规划模型可表示为:

其中,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λ为投入产出指标的权系数。若模型的最优解满足θo*=1,且有Si-=0,Sr+=0成立,则称DMU0为DEA有效;若模型满足θo*=1,但Si-与Sr+不同时为0时,则称DMU0弱DEA有效;若模型的最优解满足θo*<1,则称DMU0为非DEA有效。DEA有效的经济含义是指,在投入与产出的最佳状态下,决策单元DMU不仅投入不可能全面的等比压缩,同时也没有出现超出需求的投入,或者存在亏量的产出。

1.3 生产效率分析

由VRS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为决策单元的生产效率(也称技术效率TE),是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的综合反映,即:

TE=PTE×SE

对于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将其面板数据投影到生产前沿面,可计算投入冗余和产出的不足。

在VRS模型分析中,往往存在多个决策单元生产效率为1的情况。为了实现决策单元生产效率的完全排序,引入DEA模型中的超效率模型:

超效率模型将被评价的有效决策单元从效率边界中剔除,以剩余的决策单元为基础,形成新的效率边界,计算剔除的决策单元到新的效率边界的距离,从而得到效率最优的决策单元。由于有效的决策单元不被现有效率边界包围,其计算出来的新效率值就会大于1,而原本无效的决策单元效率值不变,从而实现对全体决策单元进行完全排序。

本文运用DEAP 2.1软件进行VRS模型的生产效率分析,运用DEA-Solver Pro5.0软件进行决策单元的投影分析和超效率分析。

1.4 变量选择

在运用DEA模型评价农业生产效率过程中,变量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现有的相关文献在设计投入变量时,常常将人力投入、土地投入、物质投入等作为投入指标进行分析,但在样本合作社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背景下,人力投入水平相对较低,对产出影响较小。因此,本文将人力投入以农机主副驾驶员工资形式核算在农机费中作为投入变量,以确保变量的选择更具代表性。根据研究目标,结合生产实际,选择经营规模、生产资料投入和农机投入作为投入变量,产出变量则选择了与国家粮食安全相关的玉米总产量和与农民收入相关的生产总利润,投入变量与产出变量在统计范围保持了一致。总体来说,投入、产出指标符合指标选取的目的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和数据可得性原则。通过调研获得的决策单元数量为11个,投入产出指标总数为5个,决策单元数量大于评价指标数量的2倍,符合DEA模型运用的一般经验法则,得出结果能够反映实际情况。

1.5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对样本合作社共进行2次实地调查。第一次调查于2015年3-5月进行,走访了位于黑龙江省玉米核心产区的呼兰区、双城区、阿城区、宾县、五常市、巴彦县、北林区和肇州市等8个县(市、区)的11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调查内容包括合作社成立时间、玉米种植面积、参与合作社农户数量、种子投入金额、化肥投入金额、农机投入金额、玉米总产量以及生产总利润等8个方面。根据对样本合作社生产效率的分析结果,选择2个生产效率较高和2个生产效率较低的样本作为典型样本,利用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于2015年7月对典型样本进行第二次调查。访谈内容包括合作社的人力资源管理、土地管理、运营管理等情况;问卷内容主要有农机具数量及使用情况、种植品种选择、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农业生产细节,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低效率样本存在的不足和高效率样本值得借鉴的经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效率分析

对11个样本的玉米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整理,整体而言,各样本玉米种植面积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11个样本中,10个样本的种植面积超过了“万亩”(666.7 hm2),种植面积最小为593hm2,最大为1 353.3 hm2(表2)。

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VRS模型分析(表3),各样本玉米生产效率平均值为0.956,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85,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71。11个决策单元中有3个综合效率为1,农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土地、物质和农机投入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没有造成资源闲置和产出不足。6个决策单元纯技术效率为1,占总样本数的50%以上,各决策单元纯技术效率相对较高;8个决策单元规模效率小于1,其中5个规模报酬递增,3个规模报酬递减,需适当增加或减少种植规模来提高生产效率。规模报酬的变化趋势表明,种植面积在873.3 hm2以下的农机合作社规模报酬呈递增趋势,规模报酬递减的农机合作社种植面积在966.7 hm2以上。虽然规模报酬为部分农机合作社指明了改进方向,但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具有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等特性,在调查中得知,样本合作社入社农户较当地普通农户可节本增效3 000-6 000元/hm2,种植效益远高于普通农户。从理论上讲,种植面积较大的样本适当减小种植规模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合作社需保证入社农户土地有效利用,如为提升生产效率而放弃部分土地,就违背了合作社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方面的建设意义,将土地交还给农户自己种植也将大幅增加种植成本,降低地区整体的生产效率。因此,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应对VRS模型的规模报酬指向赋予新的解释:对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农机合作社,应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积极吸引更多农户入社,在现有资源配置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种植规模,从而提升所在地区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农机合作社,应在保持现有生产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通过技术改良来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

注:drs表示规模报酬递减,irs表示规模报酬递增,-表示规模报酬不变。

纯技术效率是玉米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关系的体现,如果纯技术效率较低,说明玉米生产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要素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在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生产背景下,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往往是影响纯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11个样本中,DMU2与DMU4的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对其生产数据的投影分析表明(表4),2个样本在投入和产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尤其在产出方面的改进率较高。DMU2需减少材料投入1.35%,减少农机投入2.38%,产量和生产利润分别提升5.57%和8.47%;DMU4需减少材料投入2.70%,产量和利润分别提升7.05%和10.54%才能达到纯技术效率的前沿面。整体而言,2个样本的物质投入不合理,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冗余,产出不足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说明2个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VRS模型分析结果中,3个决策单元综合效率为1,为进一步明确效率最优的决策单元,运用DEA-SOLVER Pro5.0软件分析各样本的超效率值,结果表明,在超效率模型下,DMU6和DMU7的超效率值较高,均为1.032(表5),说明2个样本在现有种植规模下,各项投入等比增加3.2%仍能保持相对有效性。整体来看,2个生产效率较高的样本玉米种植规模均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区间,生产资料投入比例合理,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相对较高,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

2.2 典型样本分析

以纯技术效率较低的样本DMU2、DMU4和超效率值较高的样本DMU6、DMU7为典型样本进行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造成2个低效率样本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投入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种子费、农药费和化肥费是材料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粮食产出的重要影响要素。在玉米种子采购过程中,合作社负责采购人员没有经过调研,仅根据品种价格和商家介绍进行购置,忽视了种子在当地的适应性,导致空杆、早衰等现象发生,影响了玉米产量;对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缺乏认识,普遍倾向于“多施肥就能增产”,忽视了施肥时期、数量及配比等科学因素。4个典型样本中,DUM4单位面积化肥费用最高,为2 535元/hm2(表6),较DMU6多25.2%,而单位面积产量仅为DMU6的87.9%,过量施肥不仅没有实现增产,还易加速土壤板结,增加下一年农机整地费用,直接和间接的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过量施加农药也易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影响产量。

第二,大型农机具利用效率低。样本合作社在成立之初,没有对潜在入社土地进行合理有效的预估,在购置农机装备时,盲目追求数量、水平和动力,导致部分大型农机闲置,部分收获设备在当地不适用。DMU2与DMU4拥有农机数量较多,分别为43台和33台,但分别有27.9%和27.3%的农机长期闲置。大型农机具的保养维护成本相对较高,缺乏有效利用增加了不必要的农机费支出,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浪费。土地缺乏合理规划也使大型农机无法形成规模化连片作业,在往来不同地块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油,增加了农机成本。

第三,缺乏学习意识,农机水平先进但生产和管理水平落后。农机操作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机会较少,以DMU2为例,2014年全社仅派5名农机手参加过1次农业技术培训,且并未参加过农机使用的相关培训,导致先进农机和农艺技术在生产中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在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中体现明显,DMU2和DMU4玉米种植的保苗密度均在55 000株/hm2以下,未形成合理密植,相比而言,生产效率较高的2个典型样本玉米保苗密度均达到了60 000株/hm2以上;此外,低效率样本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进行常规的中耕、施肥外,并没有开展田间调查,忽视了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倒伏等问题,造成了玉米减产。

与低效率样本相比,2个高效率样本更注重生产管理。合作社理事长负责规范各部门的规划和运营,使部门设置合理,分工明确。以DMU6的生产部门为例,年初相关责任人根据入社土地位置,对土地、农机进行合理有效的区域规划,保证生产集约有序进行;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各环节进行3次以上的监督,对田间出现的保苗差、异常生长和病虫害等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范农机在生产各环节的使用步骤,使用完毕后及时入库,避免因操作和保存不当引起的不必要损失等。良好的运行机制是DMU6和DMU7高生产效率的保障。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整体而言,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玉米生产规模较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适度经营规模范围为873.3-966.7 hm2;农机合作社生产效益较普通农户提升明显,节本增效的关键在于规模经营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农机费用;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助于农机合作社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低导致产出不足是影响非DEA有效样本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

尽管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但对于粮食主产区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农机合作社而言,目前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并不在于确定合理的种植规模后进行农业生产,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扩大适度经营规模的数值,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规模化生产中,进而提升我国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3.2 政策建议

强化学习意识,优化管理,建立高标准现代农机合作社。针对典型样本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缺乏学习意识,生产和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标准,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展规范运营,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有效划分和规划农机使用的最优配置来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定期组织合作社骨干成员和农业生产人员参加经验交流会和技术培训班,通过交流学习提升自身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步骤规范、农机农艺有机结合、生产资料合理施用,从而确保农业生产高效、有序进行。

构建农机信息网络,鼓励开展农机有偿服务,扩大委托经营范围。针对部分大型农机具无法利用或利用率低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构建农机委托经营信息网络,成立农机有偿服务平台,为农机合作社和有农机需求的地区搭建连接桥梁。同时,引导农机数量较多但利用率低的农机合作社成立专门的农机有偿服务机构,建立小范围区域化信息网络,通过闲置农机信息的宣传,对农机装备不完备或仍使用低效率农机的农户尤其是连片区农户提供有偿服务,从而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增加收入,带动区域农业的整体发展。

摘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位于黑龙江省玉米核心产区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生产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生产效率及适度经营规模,探讨典型样本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中27.2%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是DEA有效的,现有条件下样本合作社适度经营规模为873.3-966.7 hm2。生产和管理水平低导致产出不足是影响低效率样本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资源配置合理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将对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粮食主产区农机合作社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大型农机具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合作社管理人员应强化学习意识,定期组织成员参加农机、农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管理规程,执行标准化生产;构建农机租赁平台,提高大型农机具利用效率等改进建议。

生产与合作 篇8

一、中职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缺乏岗位针对性

大多数中职教材不能体现工作过程的真实情况,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分析与精准设计,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脱离工作实际, 教育效果大大降低。学生对工作岗位群所需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并不十分清楚, 对技能的学习缺乏科学的认知, 没有真正认识到生产性实训教学对他们学习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影响了实训的效果。

2. 技能培养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

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 实训重点放在技能训练, 并允许实训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而企业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不仅在时间上要求紧, 还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消耗。学校与合作企业效益目标的矛盾在生产性实训实施过程中尤为突出。

3. 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的心态问题

生产性实训引入了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和管理模式, 是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来布置实训任务的。开始几天学生由于新鲜、好奇, 兴致较高, 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实习。但一段时间以后, 面对重复性工作, 有的同学对实训失去兴趣, 在实训中牢骚多、不认真, 有些岗位的工作不愿做, 甚至部分家长对此也不理解, 传统讲授式的学习方式与真实生产任务式的学习方式矛盾突出。

4. 学生经济权益保障问题

生产性实训因为有生产性特点, 必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必须给予学生适度的报酬,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制度保障, 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也会影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

二、解决学生生产性实训问题的对策

1.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组织专业教师, 协同合作企业方的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生产任务进行分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项目驱动为基础, 构建合理的课程群。首先, 根据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 (群) , 确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以此作为项目;然后, 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按照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的逻辑关系, 从基础到技能,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专项到综合, 参照国家与行业职业能力标准要求, 开发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最后形成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 积极协调企业解决利益冲突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就是承接外部企业订单, 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在订单生产过程中, 实训基地一方面按真实产品的生产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工艺,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尽量避免原材料的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 学校自购一部分原材料, 补充培训和生产中的原材料消耗。对于加工时间问题, 与外部企业进行协商, 强调学生所进行的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生产时间要比企业长, 在与企业签订加工合同时交货时间相对长一些。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实训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比熟练某一个岗位技能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更加重要。因为生产性实训的目的就是在生产真实产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为使学生保持良好心态进行生产性实训,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 保护学生生产性实训的积极性

校方与合作企业方应共同保护学生生产性实训的积极性, 制定灵活的激励机制。

(1) 对于产品符合工艺标准, 且在实训过程中没有产生原材料浪费的学生, 以计件的形式与实训基地的技术工人同工同酬。

(2) 对于产品符合工艺要求, 但在实训过程中产生了原材料浪费 (出现次品) 的学生, 从其既得利益中象征性地扣除20%-30% (其余部分由校方承担) 。

中职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 为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岗位技能, 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经过近三年的生产性实训实践与探索, 紧密贴近社会实际, 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推动了中职学校“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形成了学校里面有工厂、工厂里面有教室的工学结合办学格局,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也为同类中职学校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引领辐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结合中职学校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生产与合作 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基地,生产性实训

一、校企合作共同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生产性实训教学指的是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优势, 独自或与行业及企业合作, 在校内共同建设具有经营生产或提供服务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 通过推销产品、革新技术、设计服务等生产经营形式,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在施行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

生产性实训的特点体现在:1.实训条件的建设可以通过共建的方式来完成, 可以由校方提供场地 (占地面积、建筑空间、能源等基本设施条件及管理人员与机构) , 企业提供行业先进的专业设备、学生实训师资、生产任务、技术标准、原材料等, 校企双方互补共赢。2.改革传统学生实训模式。学校负责实训教学的总体计划与管理, 企业进行具体局部的生产经营组织, 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 实现产教结合, 生产一体化。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内容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 任务要求要明确、实训专业内容要全面并且应用性强。革新学校管理的常规模式, 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立公司管理模式, 按照质量标准要求, 追求经济效益。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是有偿劳动, 并在真实的生产环境条件下, 按真实的生产要求创造企业效益。学生实训创造的劳动成果、工作的质量标准、效益参照行业、企业的评价标准。

生产性实训可以分为: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的生产性实训, 但是室内装饰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行业规范限制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形式和实训岗位, 具体的问题在于:1.校内的学生经营生产性实训客户成单率少, 专业谈单能力差。具体表现是学生年龄小, 缺乏谈单的经验与自信;另一方面, 企业以真实的客户来应对学生生产性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代价太大。2.企业一次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实训岗位数量有限, 无力满足多个班级的实训。3.学生对岗位选择与适应性差, 不知道什么岗位适合自己发展。4.缺乏专业性知识和行业经验规律, 如:与客户洽谈的程序性、原则性, 把握客户心理及运用专业语言的表述能力等, 所以学生在公司企业实习中, 参与生产性、经营性实训也只能从绘图员、设计师助理、话务、市场部装修产品的推销和销售岗位做起。

二、平台搭建不够理想

当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处于起步阶段, 以往的校企合作虽然形式多样, 但是平台搭建得不够理想。有的虽然把企业引进校园, 但是由于机制不同、人员不同、观念不同, 很难取得统一, 更莫谈合作了。

以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基地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各个专业普遍存在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校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校方在与企业共建过程当中提供实训场地、建筑空间、实训设备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校内专业的生产经营性实训由学校和专业管理。在掌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指导企业自主经营, 辅助企业完成常规教学与定岗实训。如:哈尔滨工业美术设计学校2012级室内设计班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授课是在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铁葫芦空间装饰”完成的。但在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如下问题:1.生产经营性实训规模小、校内场地小、实训项目少、实训条件差。2.企业与学校共同建设、共同合作的结合点少, 共识少。3.教学目的不同, 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是为了人尽其用, 推销室内设计装修产品, 追求经济利益。而校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实训教学, 向社会行业标准看齐, 与学生就业更好的接轨。因此, 教学上“产、学、研”三位一体结合的程度差。4.校园管理与校区内的企业管理存在矛盾。企业设计师和校内教师很难胜任新的生产性学生实训指导教师的角色, 企业教学方法单一。

三、解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问题的对策

1. 明确校内学生生产性基地的功能定位。

明确定位校内学生生产性基地的功能: (1) 教学实训功能分为学生日常的教学实训 (参观企业实践, 参加专业性的讲座、培训活动) 和学生第三年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为学生提供职业化、行业化的学习环境, 学校实现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和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 。 (2) 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实训教师的组成为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 明确要求他们共同备课、共同学习、共同指导和制定、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实训标准, 真正做到双师能力的培养。

2. 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 专业实训基地的管理实行专管专用的准公司制。

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按管理体制分为公司制和准公司制。公司制是校方独资的独立开展服务经营, 准公司是学校不出资只提供必要的实训场地、设备, 与校外企业合作。公司制的缺点是公司经营经验不足, 教师没有办公司、办企业的经历, 教师精力不足, 既要组织教育教学又要专注公司企业的经营。准公司制的优点是学校不注册公司, 企业是进入学校的独立经营实体, 企业可以拥有较多的外在文化包装。

3. 针对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规模小、校内场地小、实训项目少、实训条件差等问题的对策。

可以以专业工作室、教师设计室以及校外联合企业实训基地来补充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 进一步合理的对学生实习进行分配, 开发多种形式的生产性实训;特定时期、特定阶段都需要特定的岗位人才, 可以按照学生技术能力、表达能力、经验能力、动手能力分散岗位实训, 如:客户洽谈岗位、工程预算岗位、绘图岗位、施工岗位。

4. 校内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建立企业化的运营机制, 企业在学校内拥有双重身份, 既是独立法人的公司又是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的专业基地。管理中要增强监督与服务意识, 既要对在校企业灵活开辟条件, 促进其发展壮大, 又要把握原则, 避免监管工作失误。要增强师生角色意识, 把企业的设计师转换成教师, 对实习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指导;把实训教师转换成企业员工, 对其进行工作管理。如:广东中山沙溪理工学校的实训教学课堂就是一名教师、一名师傅的双师课堂。

5. 完善学校内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保障机制, 争取校企合作双赢。

生产与合作 篇10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高师院校

2007年5月,国家在部属师范大学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通过定向培养大批优秀师资,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首届免费师范生已走上工作岗位,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学生是否能迅速适应环境、顺利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的人才需求间的差异等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着最为迫切和现实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就业状况等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想提出了相应改进的策略,以期为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高师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和解决国民经济重大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重要方面的主力军,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已是大势所趋,而高等师范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也势在必行。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为基础教育培养的高水平师资力量是高师院校的“产品”,高校既是产品生产的主力,也是教育研究的主体,又是培养的主要场所,成为师范生培养、教育、研究三位一体的重要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是培养合格师范毕业生的必由之道。

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师院校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师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科研素养,是高师院校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有效途径。

2. 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大力推进高师院校技术成果的转化。

据调查,国外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为60~80%左右,而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8%,师范院校更低。高师院校既是高层次师范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教育人才汇聚的战略高地,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高师院校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可以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目标导向,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选题,为成果转化提供平台,从而推进高师院校技术成果全面高效的转化。

3. 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实力。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增强高校科研工作者与产业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极大地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将实践经验和高新技术、创新思想、新理念等带回到课堂中,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同时,能促使学校教师转变单纯以教学为主的观念,强化科研意识,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培养师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有能力去开展教学方法及教育问题的研究。

4.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师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

高等教育具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高师院校通过产、学、研结合与教育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发展,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研究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促使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范生,从而充分体现高师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综上,将产、学、研合作教育进一步落实到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是科学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师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客观需要。探索高师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对于高师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二、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现状

1. 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以“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学校优秀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为造就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对师范生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学科大类进行通识培养,后两年按学科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培养。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对生物科学专业而言,在大一、大二期间除了开设动物学、植物学等专业课程外,广泛开设英语、数学、大学语文、大学物理学等课程,基础知识面广。大三除了开设遗传学、微生物学等生物专业课程外,大量开设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教育专业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大四进行半年的教学实习和半年的毕业设计。

2. 与中小学结合状况。

实施免费教育的师范生是应国家各个地方学校对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而生的,带有一定的定向培养性质,将国家六所教育部直属院校与各个地方的中小学或教育机构的需求相联系。学校与中小学合作,创建了多个教学实践基地,通过顶岗实习、支教、教学实习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在缓解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同时,又促进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3. 国家政策支持状况。

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高校,实施“两免一补”师范生免费政策,就业政策则是入校就签订了协议书,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必须从事十年以上的中小学教育工作,每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都有编有岗。工作可进行双向选择,在自己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国家根据地方需求对其进行分配,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问题都得到了保障。

4. 参与科研状况。

(1) 对中学教育的研究。学校开设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技能》等专业教育课程,使学生能从理论上了解和认识中学教育。为期半年的实习是免费师范生深入认识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听课、写教案、说课、讲课、班主任见习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情况,并通过对实习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升发现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2) 对生物科学的研究。除了常规的课程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还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挑战杯、勤工助学科研项目、大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博士本科生“手拉手”等培养师范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提升科研水平。 (3) 读研模式。免费师范生毕业时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但可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免费师范生根据在校及工作期间的表现而获得报考资格,以课程教学及教育学研究为主。

三、对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针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成效,进行了问卷调查。向生物科学专业2007级、2008级师范生共发放了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访谈内容做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不确定。

在被问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否是目前的职业理想时,调查结果显示,18.6%的学生表示还不确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否是自己的职业理想。如果免费师范生本身没有确定教师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学生自身没有为将来的职业努力提升自己能力的信念,那么国家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就显得很空泛无力,没有经济压力,没有较大的奖惩措施,工作有分配,这将严重导致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不确定,一方面是由于报考前对免费师范生政策了解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师范生的从教信念不够坚定。

2. 教学技能需要加强。

38.4%的学生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不满意,觉得还不能达到社会需求的水平。学生反映,学校在大三才开设教学技能类课程,并且师范生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课堂进行理论学习,所以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锻炼教学技能的机会非常少。教学实习是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生物专业首届免费师范生大四的教学实习状况的调查显示,近20%的被调查者认为实习时间太短;学校教学环境条件不能为学生提供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机会;上讲台讲课机会少,难以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实习学校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实习的机会;实习教师指导仍需加强等。

3. 科研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中,64.3%的学生对于自己的科研素质是否能达到社会对生物教师的要求这一问题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作为未来的生物学教师,要培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首先得具备创新精神和一定的科研素养。而我国对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普遍欠缺,又不能报考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使得大多数师范生对自己的科研素质不自信。很多师范生表示,相对研究生而言,本科生在科研素养方面严重缺乏竞争力。

4. 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够。

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学校注重理论学习,学生深入接触课堂和科研的机会很少,缺少实践,以至于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设立了双导师制,即安排大学本学院的专业老师和中小学教学名师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提供帮助。这一制度的设立其实是可以增加学生深入接触课堂和科研的机会的,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的学生认为导师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科学和科研方面的帮助,10%的表示在必要时导师有一定的帮助,而其它近86%的同学都表示和导师间很少联系,几乎没有帮助,这大概是由于中国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够主动以及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成效的相应策略

根据对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及相应原因的分析,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成效的相应策略:

1. 增进师范生与中小学的交流合作。

高校应增进师范生与中小学的交流合作,如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校长来校举办教育系列讲座,入校后就陆续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课堂听课等,让师范生较早地获得近距离接触中小学课堂、与优秀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观点。一方面可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制订自身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可促进师范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2. 组织师范生支教。

国家和学校采取相关鼓励措施,组织在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缺乏、教学观念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使师范生通过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终生从教的理念,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动力。

3. 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教学实习基地。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随着近年来实习生人数的增加,实习学校条件有限,导致实习环节出现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力等问题。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教学实习基地,改善和缓解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力、实习教学环境差、实习队伍专业分布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可让免费师范生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体验到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以保障师范生实习见习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4. 增进高校教育专家与中小学的交流合作。

增强教育专家与中小学一线教师间的交流,为教学专家和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的平台,可促进中小学基础教育研究工作的展开,并及时地将高校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教育工作研究者可将教学一线新的教学观念反馈给师范生,促进师范生的发展。

5. 切实落实导师制度,积极引导师范生从事科学研究。

由于免费师范生定向教师职业,并且本科毕业后只能攻读教育硕士,与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相比,其科研素养训练方面相对缺乏。但作为新世纪的生物学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仍是很有必要的。落实导师制度,带领免费师范生进行开放性试验、创业大赛或导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在本科阶段就将其引入科学研究行列,可锻炼其科研能力,提升其科研素养。这对于扩大科研队伍,增强学校科研实力,促进高师院校向综合性院校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6. 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

通过共建技术中心、共办高科技实体、研究和商务中心、电子门户网站、共同研究开发课题等。高师院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优势为企业做培训,同时将课堂引进到工厂、科研院所,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一来,即可让学生逐步掌握生物科研工作的步骤和基本方法,从解决生产经营的问题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又可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研究的认识,获得更多与科技前沿专家的交流机会,使学生大开眼界,以激发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7. 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课题支持和成果奖励,充分调动本校科研人员和学生的创新欲望与创新意识,促进团队建设,鼓励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为产、学、研的各个环节提供便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手脑并用,切实的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当然,对高师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开展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在国家、企业、学校的共同努力合作下,给予必要的法律、政策、经济的支持,通过产、学、研结合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师范人才的道路才能走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帅燕, 杜学元.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师范院校的战略环境分析[J].科技信息, 2008, (24) :518-519.

[2]孟琦.地方师范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4 (3) :127-129.

[3]程晓农.产学研合作是实现高效功能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8, (8) :22-24.

[4]Liney Manjarre's-Henr'quez, Andre's Carrio'n-Garc'a.“The Effects of University-Industry R elationships and Academic R e-search On Scientific Performance:Synergy or Substitution?”R es High Educ2009, 50:795-811.

[5]许恩平.高师院校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8 (9) :213-214.

[6]金祝年.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J].教育与职业出版社, 2007, (18) :70-71.

[7]卫小慧, 瞿堃.免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与思考——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7) :147-150.

生产与合作 篇11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04-1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不够健全,内部建设亟待完善

一是少数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成员数较少的合作社,只设理事长,没有理事会和监事会,一些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流于形式;三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有的合作社没有专门合作社专职财务人员甚至未设账务,更有甚者还存在“一人一社”的不正常现象。

1.2 经营规模偏小,带动效应不明显

一是占具资源比例不高、注册资金较少。难以参与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也相应增加了组织、人力成本;二是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中文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1.3 经营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往往兼任经理,而这些人又分为两类:一是本人是某农业企业的法人代表,在其参与市场活动行为中难以进行身份区分,造成企业与合作社业务不分,其更偏重于为企业谋取利益;二是由专业大户或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社,其法定代表人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严重欠缺。同时由于资金不足,合作社难以聘请到一些懂管理善经营的管理人才。因此具有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领军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1.4 服务功能不强

一是服务功能发挥不够。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进行了注册登记,没有为入社成员提供服务,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服务功能不完善。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自我积累不足,内部资金缺乏,自身经济实力薄弱,加之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合作社服务范围有限;三是经济实体型专业合作社缺乏。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合作社还没有建立真正的经济实体,没有真正的生产经营机构,不能为入社农户提供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

1.5 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地方政府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工作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重组建、轻规范、重发展、轻培育,引导不力,支持不够。

2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1 采取多种形式对合作社进行宣传

要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层层召开会议,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努力使法律精神家喻户晓,切实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掌握和运用,增强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各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2.2 因地制宜,典型带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批对农户吸引力强,农民增收效益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吸收一批农户入社,不断扩大专业合作社的规模。

2.3 抓创建

强化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示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组织机构健全、内部管理民主、服务功能完善、财务管理规范、利益联系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2.4 积极对合作社负责人员及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办社能力

认真组织,分别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及各镇财政农经所辅员和合作社财务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会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工作较强的辅导队伍。组织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提高办社能力。

2.5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着力落实促进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落实好税务登记,农超对接,贷款抵押,金融机构授信,涉农项目落户等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支持政策。认真开展农口各局与合作社结对帮扶活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省、市资金的支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生产与合作 篇12

我们探索与研究的目标十分明确, 就是把握我国职业教育概况和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要求课题组教师, 能够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开展企业调研, 与企业的能工巧匠组成教学团队, 合作进行课程开发, 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将研究成果灵活运用到本校教学改革之中, 建设符合国情、省情和校情的职业教育课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目前国际上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首推德国, 我国也多次派人到德国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是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履行教育义务、共同开展教育工作的校企合作的典范。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表明, 只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 是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领域为基础, 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展开的路径, 再根据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 融入教育因素来开发和设计的, 实现企业需求与教育需求的集成。这是校企合作的宏观构想在微观课程层面的具体落实。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是一条经该校多年实践探索, 被证明是行之有效, 能较好地实现结合实际项目开展教学和提高教师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背景下, 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详尽了解和学习了德国、新加坡等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方式方法, 结合我省及我校的实际设定改革和探索的目标与计划, 从而逐步实现与本地文化产业生产的有效对接。

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优势

互利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 也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1、告别盲目, 紧跟市场。

因为院校本身与市场并不挂钩, 经常闭门造车研究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从而造成研究成果的浪费, 如果能够与企业合作, 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更多的了解市场信息, 达到有的放矢。

2、提供实践, 提高就业。

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 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也避免了学校培养的盲目性, 让所学所教可以真正运用到当地文化产业生产中。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文化企业对人才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对缓解就业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3、补充经费, 促进研究。校企合作中, 地方文化产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科研经费, 对设计创新进步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 通过合作, 校企双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二、不同的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有着不同的选择

就拿我市文化产业中的黑陶行业来说吧, 制陶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 在新时代下, 也面临着新问题和新发展。该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技术力量薄弱, 研发机制极不完善, 没有专门的独立设计部门, 往往依托廉价劳动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来维持企业发展, 很多为个体家庭代代相传的运作模式。

目前, 制陶行业面临的几个市场变化是:从单纯制造向独立设计方面的转变;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由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由价格战、广告战, 单一形势之争转向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高层次竞争。在这种情势下, 制陶企业也纷纷与学校合作, 希望借势高校的相关资源来拉动企业自身发展。

生产技术是完善产品质量的首要条件, 也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根本。制陶企业要赢得市场, 首先要具备推陈出新的能力, 因此如何开发出新的并得到消费者认同的产品, 如何更好的在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就成了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前面也已经分析过, 在自主创新方面, 高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设计是制陶企业树立品牌的基础。制陶企业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设计能力, 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并打造自己的品牌个性。学校拥有的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更加强烈, 对时尚也更加敏感。

人才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校企合作能够极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给学生以将来发展的方向, 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需求,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校就业率。YKK公司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共同举办“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首届手绘陶瓶展销”、校园设计大赛等等都体现了企业和学校对人才的锻炼和要求。

三、校企合作的另一模式为“教学工厂”模式

“教学工厂”模式是一条经多年实践探索, 被证明是行之有效, 能较好地实现结合实际项目开展教学和提高教师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背景下, 学习借鉴“教学工厂”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工厂”, 是在发现大专院校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企业界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下, 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 所创造的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 并将二者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工厂”模式在我校体现在专业“工作室”中, 其中我系“手绘工作室”就是由本课题组主要成员创建及领导的集科研、教学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工厂”模式的代表。“工作室”有效地实现了企业项目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发项目的对接。

1、实现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融合 (企业) 的实际环

境引入校园, 为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 也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 师生共同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 从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理论联系实际,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工作室”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平台, 师生一起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项目的开发过程, 既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过程, 也是创新能力的培育过程, 更是学会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企业项目的培养过程。

3、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作室”要实现企业项目新品的设计与开发和学生培养双重目标, 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设计水平和专项能力, 因此项目的开发过程也成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工作室”要求教师, 利用承接企业项目逐步锻炼和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生产能力, 推进和实现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和途径。

4、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投入到项目化教学当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工作室”, 是以真实的企业生产项目为背景, 要求师生根据所订立的合同, 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产品质量要求提交设计开发产品成果, 完成有关项目。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 师生共同努力创新研究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因此,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 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因此, 注重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就应加强建设校内工作室的速度及力度, 实现校企合作, 使其能更快更好的发挥职能效力, 为我市文化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实用的人才服务。

摘要: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 也是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同时, 也是高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客观需要。

上一篇:数字媒体内容下一篇:心血管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