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网络(精选12篇)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对内以提供服务为主, 对外则实行商业化经营, 讲求经济效益, 以减少市场风险和增加农户收益为根本目的。200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1]。截至2012年3月底, 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55.23万家。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 合作社之间联合与合作的趋势日益显现。
1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的条件渐已成熟
合作社之间有效联合的前提是彼此之间的深刻了解, 然而, 受制于现实中的诸多不便, 合作社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此时, 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就有助于降低合作社之间的沟通成本, 提高合作社联合与合作的效度。探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的条件渐已成熟, 一方面合作社发展已迈入蓬勃发展并逐步深化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网络技术深度普及, SNS技术逐步成熟并期望创新求发展。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迈入发展新阶段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萌发阶段, 以科普协会、农技协会、研究会为主;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 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起步阶段, 以从事农产品销售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大量兴起, 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第三阶段从21世纪初开始, 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各地更加重视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 涉及的行业和领域日益宽广, 合作的内容扩展到产、加、销诸多环节, 农民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当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民参加合作的积极性非常高[2]。在此基础之上, 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趋势明显。
1.2 SNS技术逐步成熟的同时期盼创新求发展
2012年7月19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 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从城乡结构看,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7.1%。2012年上半年, 在众多网络应用中, 中国社交网站用户数增长至2.51亿, 网民使用率为46.6%。相比2011年底, 社交网站人数增长放缓。即时通信产品功能进一步丰富, 以及微博的高速发展, 都在挤压社交网站的生存空间。显然, 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已经走过了高速成长期, SNS的技术已逐步成熟, 正在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一方面在于更为精准的用户群定位, 比如, 以在校学生为主题的校内网 (后改名为人人网) 就获得巨大成功, 于2011年5月4日, 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另一方面, 社交网站需要产品形态的不断创新, 比如图片分享类社交应用、基于兴趣的内容分享应用等。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迈入发展的新阶段, 由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 由个体闯市场转向合作求共赢。在此阶段, 合作社之间期望彼此沟通, 谋求合作共赢点, 网络技术特别是SNS技术的成熟为此提供条件, 进而, 合作社用户群体的精准性为社交网站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两者一拍即合,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的几个着力点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精准的用户群体搭建网络社交平台, 就涉及农业信息化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化是指利用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日常活动进行运营管理, 力图实现农业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和全程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3]。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了解和获取市场信息, 产销对接, 同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可以实时获得生产和进销存数据, 帮助农民进行科学决策, 减少生产中的盲目性。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就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2.1 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用户层级是建立网络社交平台的前提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就是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用户群体有一个层级的区分, 以便进一步理清工作的逻辑链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核心成员 (主要是理事长) 和一般成员, 他们具有的资源禀赋不同, 参与合作社的动机和目的不同, 在合作社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有差别的。后者主要是生产规模不大的普通农户, 是合作社的“跟随者”, 他们只有有限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 他们往往最关心的是专业合作社收购他们农产品的价格, 而对专业合作社的集体事务兴趣并不大。前者是合作社用户群的轴心, 主要包括那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农产品生产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专业生产大户, 从事非生产环节的农产品加工者和销售者。掌握一定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运销大户, 农民社区里的“精英”人物, 以及拥有一定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 他们有能力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将同业者及利益相关者带动起来。同时, 也只有这些组织和个人有动力创建合作社, 在借助合作社促进个人业务发展的同时, 通过技术、市场和组织管理才能等资源的分享使其他参与者也获得好处。这些组织和个人就属于核心成员, 是合作社的“领导者”, 也是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因此, 网络社交平台的构建理应围绕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展开。
2.2 按照横向 (地域) 及纵向 (行业) , 将平台上的合作社成员体系化
合作社的核心用户是一个好的抓手。依托这一切入点, 如何将引入平台的用户资源有效聚合起来, 成为网络社交平台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对合作社而言, 彼此合作共赢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要么同一区域, 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要么同一行业, 可以共享经营经验。鉴于此, 可以按照地域及行业, 将合作社予以分类和聚合, 提高平台价值, 挖掘用户间合作的潜质。
2.3 依托网络社交平台, 开发五大应用
把握住合作社的核心成员, 并将其按照地域或行业体系化, 就形成了网络社交平台最具价值的资源。立足用户资源优势, 可以开发五大应用, 进一步提升平台价值。
2.3.1 合作百科
百科是知识的大汇聚。网络百科最早发起于维基, 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编辑和添加条目、内容的自由的百科全书, 内容集成量非常广阔, 是一个国际性的百科全书, 其目标是为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自由地提供知识和信息, 用他们选择的语言所书写的, 全世界知识的总和。随后互动、百度、搜搜等相继跟进。概括来讲, 百科主要围绕“什么是什么”来阐述一个中心词, 阐发浅层次的科普知识, 专注于对事物的描述及历史资料的梳理。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可以依托合作社简介、理事长介绍、合作社产品推荐、相关行业专有名词的解释等等, 组建“合作百科”, 增进合作社间的了解, 提高达成合作意向的效率。
2.3.2 合作视频
随着带宽的不断提速, 视频逐步超越图片, 成为吸引网民眼球的重要方式。随着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视, 相关的宣传、培训资料随即增加。此外, 各合作社逐步发展, 对外宣传的欲求也越来越强。专门研究合作社的专家不断会有很精彩的讲座视频问世。汇总来看, 科普类视频、各合作社的宣传材料、专家学者的讲座素材等资源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予以展示。网络社交平台能扩大这些资源的受众面,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况且, 网络平台比线下有更明显的优势, 比如:同类视频资源可汇聚在一起, 过长的讲座资源可按照主题裁剪为不同的小段, 方便读者浏览点击等。
2.3.3 合作问答
网络社交平台的显著优势就是用户的自主性增强, 人人皆可传播。各合作社的领办人在经营合作社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疑问, 很多时候无人给予解答, 即便给予解答, 也无法与同有此类困惑的人共享, 导致共性的问题在不同的地方被问好多遍。如果依托网络社交平台创建“问答平台”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 有人遇到疑惑了可以提出, 平台上的人都可以给予回答。当一个问题被解答就会被管理员整理为“经验”, 供后来者查阅, 避免同一个问题被反复问起、解答。
2.3.4 信息互动系统
网络社交平台是基于人的平台。注册登录的各合作社领办人, 可以发布状态、日志、照片, 相关资料会在个人主页予以展示。不同的用户可以互访、留言、交流、交换通讯录等。基于信息发布系统, 应在后台嵌入平台资源互联系统, 平台中发布的信息出现与合作百科、合作视频、合作问答相关的信息, 将自动索引链接, 点击可查看。
2.3.5 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 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整个商务过程。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参与商务活动的重要主体, 依托网络社交平台搭建电子商务系统, 势必对合作社的产销衔接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方面, 合作社可以发布供求信息, 借助网络社交平台, 寻求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 合作社可以从网站晒出的信息中, 寻找自己需要的, 达成合作, 实现共赢。
准确把握“一个前提、两大维度、五大应用”, 是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能否有效搭建及运行的关键所在。把握好“一个前提”, 就抓住了平台建设的关键;把握好“两个维度”, 就提高了平台建设的效度;把握好“五大应用”, 就提升了平台建设的价值。
3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亟需政府助力
尽管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能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不容否认,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亟需政府助力。
3.1 加大投入, 大幅提升合作社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水平
农业系统的信息服务手段相对落后。合作组织的信息来源和传播主要依靠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 没有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 只能通过电话和报纸了解, 信息反应慢, 交易的时效性差。涉农网站的利用率普遍不高, 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整合相对滞后;农业数据库建设落后, 特别是当前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急需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农产品供求等大型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也未实现上网运行;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不足, 分析预测的水平较低。政府部门宜加大投入力度, 大幅提升合作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水平, 并着手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整体开发信息资源, 搭建整合平台, 为网络社交平台的运行准备物质条件。
3.2 注重引导, 逐步形成合作社人员懂网、用网的良好习惯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合作社内部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水平日益改善, 生产经营者的信息化素质将成为关键所在。实践证明, 合作社逐步成为农民生产经营重要的信息服务主体,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泛应用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 对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起到显著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宜因势利导, 加强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培养合作社领办人及成员懂网、用网的良好习惯。随着合作社网络利用率的提高, 合作社将通过网络集中展示合作社风采, 熟练利用互联网更灵敏、更快捷地根据国际、国内市场订单需求组织生产和进行贸易活动, 发布合作社名、特、优等各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 获取商机。此外,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合, 逐步改变目前合作社在乡镇一级或村一级自发分散活动, 同产品、同行业之间缺乏相互联系, 不同地区之间缺乏联系的状况, 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新的合作机制和体制, 为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的运行打牢基础。
3.3 强化辐射, 着力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信息专业人才
合作社要想用好网络, 离不开一批信息专业人士的带动。此类信息专业人士不仅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功底, 还要有扎实的农业科技知识技能、相当过硬的经济素养。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辐射带动效应, 着力培养一批懂得农业科技、适应市场经济、了解乡土文化、洞察信息时代需求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立一套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对新一代农村青年的科技、信息意识和基本知识技能培训, 吸纳大量实用的本土化的信息专业人才, 造就一批具备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除此之外, 合作社要依托信息专业人士, 通过定期举办电脑培训班、入户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让成员学会上网、发布信息等技能操作, 带动更多农民使用新的信息平台, 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合作社网络社交平台的高效运转储备能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苗良, 梁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07) .
[2]程刚, 温茵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农村信息化为突破口[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6) .
[3]李艳军.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调研实证分析[J], 改革与开放, 2011 (19) .
[4]勇全.浅析电子商务管理的智能化[N], 现代物流报, 2012.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2
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 xx 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2、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靠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靠合作社法人个人的能力经营运作,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运行不规范,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财产和资金,开展共同经营活动的较少。多数合作社内部没有建立合作社成员档案及各类资金收支财务帐目,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不完善。
4、三镇一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方式目前来看多数以法人的家庭成员运行方式为主,没有实现以合作社法人为引领,广大合作社成员积极融入,达到群策群力、合舟共济、管理民主、利益均沾的运行方式,没有真正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辐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必将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增收。
1、围绕服务农业主导产业,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因此,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各类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机制体制,围绕全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因地制宜组建专业合作社。将一些规模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弱、服务范围窄的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形成具有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为一体产销联合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合作、服务、利益共享、实现共赢,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x年6月29日施行)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要实行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合作社社员公布财务状况,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1998]32 号)的规定,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建立会计档案室(柜),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做到完整无缺、存放有序、方便查找。三是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制度。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理事会、监事会、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内部运作规范,按照合作社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
4、以典型带动全面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目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还需要以合作社典型来吸引、激发更多农民群众加入合作社发展。一是对全区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民主乡新立胡萝卜合作社、龙达生猪养殖合作社、东风苗木合作社)机构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运行比较规范和农户联系比较紧密、发挥作用比较好、辐射面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典型引路,合作社法人现场说法等形式,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围绕种植、蔬菜、畜禽、水产、果品、林业和农机服务等七大农业主导专业合作社方向,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市各类科研院所对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潜力好的专业合作社创建自主品牌、销售等经营链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三是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主体积极牵头兴办,广泛动员全区各村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层供销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和个人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化主
体竞相参与的格局。四是选择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大力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区 5 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结合自身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组建各类独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各类有机、绿色、无公害等食品标识认证,加快推行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力帮助更多合作社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设备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x 年 8 月 24 日,分别对**、**、本部**、**、**、**4 个主线厂,就设备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设在**,主要负责全司设备运行、备件、检修、固定资产投资、资产的调剂处置及水电等业务的管理。现有专职管理人员 23 人,平均年龄 43 岁。
面对挑战,近几年来,设备系统在继续坚持“预防和维修相结合,全面推行设备点检制”等一些经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为提高管理效能,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尝试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进行设备综合管理,一些结合实际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始以专项工作的形式在实际管理中运用实施,比如: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检修业务功能承包、备件材料功能承包、技措项目的后评价管理等。这些工作的推进,在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可控、经济的设备运行质量为生产保驾护航取得了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近几年的设备运行和备件管理方面的主要指标情况 x 年 x 年 x 年 资产数量 8019 12768 17106 设备利用率(%)
86.49 82.71 86.46 3.11 2.78 2.81 设备事故 9 7
53906.16 备件总消耗(万元)
o:p> o:p> 42049.54 63005.01
348(说明:备件指标中,x 年 4 月以前(ERP 系统)未含红**的数据)
(1)事故故障停机率持续下降,设备事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设备利用率逐年上升,有效生产时间增多,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的可控状态,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2、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的设备管理水平。
3、启动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对设备隐患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点检工作的加强,使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得到有效控制,以
今年上半年为例,**烧结 2#主抽风机,棒线厂四作区精轧23#轮箱,都是通过点检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避免了隐患的扩大及事故的发生。
近几年,在注重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围绕降成本这一中心,不断加强设备经济管理理念,功能承包、零库存、备件修复“三定”管理等工作的推进,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备件储备资金和备件库存,提升了设备的管理效能:
◆维修工程预决算实施贴近管理,将事后签证变为事中签证,设备检修工程结算引入税收筹划,结合对检修合格施工方的管理,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检修工程费用结算税收实施办法,主要施工单位转入增值税合同签订、检修费用审定等管理程序,仅 x 年就创造效益近400 余万元。
5、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更规范。
x 年以来,重点组织了昆钢新区 185 抗震钢生产线,红**填平补齐,**钒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及一些除尘改造、烧结机烟气脱硫、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钢渣回收等节能减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110.4 亿,现在,**已具备年产 870万吨钢的规模,**形成面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品**和型材基地,**也将成为提炼标准钒渣、精品**和优质带钢基地。
近几年来,虽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降成本提升管理绩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范围和区域的不断拓展,管理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
高,社会责任标准的不断提升,环保考核力度的不断加大,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目前设备管理系统的人员构成状况,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异,对后续生产组织工作是个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
(2)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目前公司设备系统中近82%处于 30—50 岁这个阶段,30 岁以下年龄段人员不到12%,后备人员储备不足,已出现后继的年轻专业人员储备断层,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如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等)、或操作维护专用特殊设备的人员(如行车、磨床、锌层测厚仪等)方面,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专业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对稳定生产影响很大。
(详见附件 1:设备系统人员统计表)
维检中心业务扩张后,维检力量和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骨干人员分流过多而补充不足,熟练技工少,补充人员短期内无法上手,所承担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于技术力量不能有效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明显,特别是在中夜班对故障处理时,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时间较以往延长,拖延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已有影响生产组织的情况发生。
这次调研中还反映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备件采购周期较长,不利于备件库存控制;部分备件虽然采购价格低,但质量差,使用周期短,使用成本高,甚至发生因备件质量导致的设备事故。据统计,x 年以来,因备件质量不良造成的设备事故就有 23 起,占事故总数的 31.5%。因此,今后在备件采购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性价比。
4、设备事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5、设备老化问题已开始逐步显现。
6、工艺流程、设备档次对投运后的设备运行管理存在较大影响。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和建议 1、发挥设备能力,实现保产目标 一是切实加强设备的点检维护,要将各个层级的点检、巡检工作落实到位,履行好日常点检和维护设备的职能,避免突发性事故。
三是精心组织好后几个月的检修工作,确保检修质量和检修效果。
2、继续以星级设备管理为平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自 x 年开展设备星级管理工作以来,成效有目共睹,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星级设备管理向更高星级推进时,低星级基础工作保持巩固不够扎实,x 年评定时开具的不符合项及待整改项中,有 100 项不符合项,135 项待整改项。其中一、二星级的不符合项 47 项占 47%,待整改项 110项占 81.5%。因此,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加
强。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推进星级设备管理的关系,将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地推行下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巩固一、二、三星级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也是我们做好一切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务必请各生产厂 o:p> ◆继续做好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为规范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保证设备、备件采购供应质量,加强设备、备件采购供应流程中“监制、出厂前检验、到货检验、入库前检验、质量跟踪”等工作,减少或杜绝因设备备件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在投入使用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重损失,各相关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昆钢股〔x〕204 号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办法。
◆夯实备件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备件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继续组织备件定额工作,x 年备件定额编制率达 80%以上;继续组织备件图纸电子化工作,x 年备件图纸电子化率达 50%以上。
3、坚定不移地推动点检定修制,并探索和推进操检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
◆加强岗位日常巡检。由操作工通过听、闻、看,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异常和隐患,及时修理,及时排除小故障;对关键、重点设备,班中定时巡检,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操检结合,建立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专业联合技术诊断。即在日常点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状态发生变化的设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更深一层的技术检测跟踪分析,建立保障设备的第三层防护线。
3、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公司增效益做贡献。
◆要树立设备终生价值管理的理念,强调设备在寿命周期中全过程的管理,特别要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清楚明晰地界定项目的范围、工艺装备的选型档次,这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在招标时,除报价是最主要因素外,也要将从业资质等级、工程业绩、组织管理能力、信誉等因素考虑在内,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要以设备的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为主要参考指标,从设备的选型设计开始,全系统考虑设备终生价值管理。
◆要树立以“养”为主的理念,提倡主动维护。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在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对重点设备实行重点监控维护管理,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仪器,要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倡主动维护,实现控制设备磨损,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目的,从而减少故障维修、事故抢修,不断优化设备维修制度,延长维修周期。
4、加强设备管理的队伍建设,加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各单位在加强人力资源调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要加强对先进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研究,可组织国内同行业及各单位设备系统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对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随着新区分公司的成立,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思路,今后**将形成**、**、本部、新区四大生产基地,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设备管理工作如何调整和定位,是我们设备系统必须思考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明确管理层次,明确职能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提升管理效能,为生产保驾护航。
通过这次交流、调研,我们较为真实地了解到了**目前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到了设备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更深地认识到,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企业设备改造、更新换代与装备水平升级的速度,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与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相比,在提倡对设备实行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同时,更提出不仅要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还要重视它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要从公司层面把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要从政策方面加强正向激励机制,既要培养设备
方面的领军人才、专家队伍,又要造就能胜任各专业、各岗位工作的一大批操作、维护、管理的能工巧匠。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把星级设备管理和日常设备运行、点检、备件、检修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好上述各种措施建议,就一定能够搞好**设备管理工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稳定可靠的设备保障。
***市安监局(煤炭局)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调研汇报
省经信委煤炭办:
今年以来,在省经信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为主线,以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强化综合治理和安全文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工作措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着力提高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有力促进了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现将具体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安全生产总体形势 今年以来,全市地方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 1,伤亡 1 人,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较去年同期一致。经过全市上下的团结奋斗、扎实工作,有效确保了全市地方煤矿伤亡事故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使安全形势趋于稳定。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地方煤矿一线检查安全生产。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大安全生产工作事项得到及时落实。在年初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将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分解落实到县(区)政府、有关系统及生产经营单位,层层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安全生产分工负责、层层负责、人人负责的格局。年初,市财政拿出 20 万元专项经费,对 x 年度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加强检查,着力整治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市安委会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地方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从今年 1 月至 11 月份,累计检查 119矿次,下发现场检查笔录 112 份,现场处理决定书 126 份,累计检查各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1272 条,停产整顿 1矿次,停产整改 5 矿次,立案 13 起,停头 14 个,停面 1 个,限期整改 4 项。
(三)强基固本,切实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一是年初市安委会制定下发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并采取签定目标责任书、缴纳达标保证金、实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定期检查验收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二是全面
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班组建设。目前,全市有 17对地方煤矿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达标率占生产矿井的 90%。三是不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体系建设。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四是建成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和地方煤矿安全监控中心,地方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实现了有线联网,确保了应急救援资源共享、精确快速。
(四)完善制度,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对全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进行调整,由原来的 38 家单位增加到 61 家。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制定下发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淮安〔x〕13 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议事规则》(淮安〔x〕12 号)等多项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有效避免了部门和行业监管之间争权诿责。三是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主管副职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予以查处。四是建立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职责关系,建立健全综合监管部门对行业监管部门的督查工作机制,确保了各专业执法部门履职到位。五是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挂牌督办制度,全程监控,确保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措施、期限、资金、责任和应急预案“五
落实”。六是安监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五)文化引领,积极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舆论氛围。年初,市安委会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制定配套实施方案。一是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大型宣传活动,在***日报开辟了“安全生产月”宣传专版,安全月期间共下发宣传资料 10 万多份,悬挂横幅标语 3000多条,出动宣传车 100 余台次,开展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 60多场次。二是在***日报、***电视台开辟了“坚持安全发展,构建和谐***”安全专刊,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三是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六)形式多样,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x〕23 号)下发以后,我们立即组织开展学习,狠抓贯彻落实。一是结合***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意见。组织召开了地方煤矿煤矿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通知精神。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全市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聘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李豪文处长开办专题讲座,县(区)政府、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
导,以及有关企业近300 人聆听了讲座。三是在《***日报》全文转载了国发〔x〕23 号通知,开设了安全生产专版和专栏,连续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优秀事迹、安全生产经验等。四是制定了落实国发 23 号文的各项配套措施。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三、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及城市转型的新阶段,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较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说的多、做的少,部署的多、落实的少;地方煤矿设施简陋,设备落后,人员缺乏,难以保证安全生产;少数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即使在生产中发现安全隐患,或受到一点轻微伤害,为了保住工作,也不愿多说,得过且过。
(二)安全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目前部分地方煤矿安全基础比较薄弱,安全投入欠帐较多,安全生产监管的装备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程度低,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工艺和经济发展需要。市、县(区)都没有按照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在工作经费方面,财政投入不
足,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监管机构存在缺失现象,监管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受编制限制,导致目前我市从事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人员数量少,对企业的监管无法全面到位。尤其是专业人员匮乏。很难适应当前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任务。此外,安监系统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加上安全责任追究越来越严、工作待遇偏低等因素,人员普遍存在调整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的想法,不利于工作开展。
四、x 年工作目标及思路 x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后的关键一年,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将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发扬“团结、奉献、文明、实干”的安监理念,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面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工作思路:一个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两个持续(持续推动“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三个突出(突出责任落实、突出隐患治理、突出安全文化普及)、四项工程(科技兴安、基础兴安、人才兴安、政策兴安)、五大措
施(行政许可、执法检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各类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和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负增长”,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全民安全意识新提高。一是全面构建政企联动,广泛参与的我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部门,作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根据行业、地区特点,在加强协作、相互联动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全民安全教育网络,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各部门、各行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重点,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利用电视、报刊、电台等多种媒介,采取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动漫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公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三是不断创新培训的方法手段,因地制宜,因员施教,灵活多样,不拘形式,要坚持一般培训与
重点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安全业务培训与新技术普及教育相结合,安全业务指导与安全执法检查相结合,做到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不同工种有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格局。同时在规范各培训机构、各企业培训档案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我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档案信息库;通过检查、督促、指导,逐步提高各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增强企业职工三级教育实效性。四是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宣传安全生产可信可学的好典型、好经验,揭露安全生产领域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及时曝光重特大事故。要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五是继续深化开展了创建安全诚信企业及安全社区(村)建设和安全文化“六进”活动,将安全文化落实到基层建设中来。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新突破。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发 23 号通知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定量定性考核,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一岗双责”纳入区县部门班子考核和工作考核,加大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一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
责任。切实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推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问责和“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明确市、县(区)安全监管机构分级管理的职责,督促各县(区)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安全监管人员,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研究制定并落实加强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形成辖区内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县(区)政府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到位。二要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企业法人负责制”,督促企业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督促各类企业自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弥补安全欠账,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第一责任人”为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经济政策,严格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费用提取、工伤保险等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和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加大与安全生产挂钩比重。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定期组织演练。
(三)加强夯实基础工程,建起安全生产新机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一线,安全生产工作做的好与不好关键要靠实践来说话。要积极制订并出台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打牢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抓好安全生产的体系建设。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安全监管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事后查出向预警预防转变;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始;总控制死亡向职业健康转变。以崭新的理念武装安全监管工作,以崭新的机制推动安全监管工作,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突破。
要坚持向安全管理的创新要安全,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素质,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建立起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协调沟通机制。
(四)加强对打非行为的协调,促进工作效果新提高。一要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分级管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全员强制培训、社会举报奖励、新闻发布与监督、安全责任一票否决等七个方面的制度,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二要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把好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市场管理关和市场淘汰关,严格依法实施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研究“关停并转”的具体途径、标准与实施办法,分类实施规范、整改和退出措施。三要继续深化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集中精力、排除干扰,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坚决遏制和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各行业主管部门、县区、乡镇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分析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突出的地方煤矿,抓住关键环节,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打击、有效打击,该停产整顿的要坚决停产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以强有力的措施查处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三个确保”,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五)加强规范标准建设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新水平。一是要着重抓好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规范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实行质量标准化保证金制度,加大奖惩力度,形成激励机制;继续积极推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度,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压力感和 x 感;继续加大检查验收力度,确保日常达标、动态达标;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向生产技术装备、生产环境和人的操作行为延伸,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二是要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市“专家库”,定期召开技术分析例会,研究解决重点行业和领域存在的重大安全技术问题;加大重点行业安全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要
及时明令淘汰。落实重大技术问题报告制度;加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和落实;对灾害严重、经专家论证现有技术条件难以保障安全的工程要坚决关停。三是要继续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切实抓好企业班组建设,建立班组管理考核机制,推进班组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创建一批安全示范班组,以班组建设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七)加强制度创新,实现安全监管新发展。一是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结合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章的实施办法和细则,研究制订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的安全标准,进一步完善和促进我市安全监管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上要有新的突破。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救援演练。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体系建设。指导督促有关行业和领域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加强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和地方煤矿瓦斯安全监控中心作用,对重大危险源实时在线监控,建立市、县(区)、乡(镇、办)三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尽快形成全市重大危险源登记、监控、管理网络,实施动态、分级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3
【摘要】本文根据校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Key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network technology;practice;teaching system;construction.
1、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定位日趋清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校企合作的深入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职业教育者找到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以及其他用人单位深入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合适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得企业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整个环节。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均已开设,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较多,如何建立适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在改善教学硬件环境的同时,也突出专业内涵发展,注重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体系,高质量地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是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来说,存在一些问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虽说很多高职学校都在研究,但教学体系的设计缺少系统性;
(2)实践教学的资源严重不足,校企合作还处在推广阶段,大量实践课程还处在资源少甚至空白的状态,急需加快建设步伐;
(3)实践教学的外部条件有待改善,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实践,然而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使实践的实施受到了很多束缚;
(4)很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下企业实践的时间不足,或者学生在企业没有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这样使得学生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需要完成的任务
3.1 选择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出发点,需要学校教师深入人才市场、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征求企业人员对人才规格需求意见,调查毕业生对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与企业人员一起制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不断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3.2 编写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学生实训过程中最基本的学习材料,实训教材的质量对学生实训效果的影响最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较快,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必须结合企业生产实践由在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教材应融入企业人员归纳总结的生产实践性知识,将应用在网络工程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成果补充到实训教材,突显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较高,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境优势,学校需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的实习基地,并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保障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补充完善用于实践教学的设施,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但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实现企业文化的养成教育,加强了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了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促使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学校以提供实训、办公场所等基础硬件资源等条件,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实行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和使用。
3.4 建设实践教学团队
培养出高技能学生的关键靠师资队伍。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对于教师的培养学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等生产实践,确保每位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的锻炼时间。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任务,既解决了企业临时人手紧的问题,也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制定对“双师型”教师更多的鼓励政策,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及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引导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
3.5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注重过程学习的实践学习评价方式。考核做到全面客观,以每个项目任务实施过程和最终效果,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定期与随机检查、实践成绩考核、师生座谈、项目考评与教学测评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实现对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全程管理。
4、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安排的实际工作
(1)专业教师下企业考察、进行市场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
(2)结合市场调研,设计方案研究,搜集有关研究資料;
(3)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
(4)编写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制作课件、建立教学资源库;
(5)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技能;
(6)组织学生下企业实习,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
5、小结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工作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深入到实际工程项目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高职院校、企业深度合作,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者共赢。
参考文献:
[1] 邓志辉,王兆奇,赵明威.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3,(4).
[2] 马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5).
[3] 王炎华.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4] 丁喜纲,国锋.关于酒店特色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5] 韩钢.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的探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9).
作者简介:
蔡正保(1984-),男,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4
一、校企合作, 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改革
1.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缺点
一是由于实训项目基本是通过教材的安排来制定的, 而教材由于受其系统性影响, 每个实训项目往往只会根据单一知识点安排;而教材又是因技术类别的不同而编写的, 因此, 实训项目由于知识的单一性而造成了技术的离散, 这极不利于学生对技术的掌握。
二是实训项目由于只为知识的掌握而设成, 且教材的编写大多都落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 因此, 实训内容往往与现场技术有脱节, 或已大大落后于当前的技术应用, 因此大大降低了学生所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性。
三是过去的实训, 由于多是随堂进行, 单独为某一个知识点进行, 因此往往只注重实训的结果, 不注重实训的过程,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 校企合作改造技能实训课程
现在,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实训中, 全而推行了项目教学法, 其中, 具体的项目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制定的。学校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联合办学, 共同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计划, 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 资源共享, 共同承担责任, 分享利益。我们引进企业技术规范, 合作改造技能实训课程。
1) 与联想合作开设台式机组装维修技术课程
从联想的维修中心的阳光服务职业规范, 到台式机维修流程、故障排除技术, 都被引进我们的专业组装维修课程, 在教师系统授课的基础上, 由联想公司的维修工程师, 结合自己的丰富维修实际案例, 分析演示各类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企业与教师合作授课, 实效突出。
2) 与神舟数码合作改造网络专业核心课程
经过努力, 我校网络专业获得与神舟数码合作的机会。我们与企业交流达成共识, 校企合作重点研究神舟数码网络产品的技能应用课程。
二、校企合作, 促进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 促进学生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的提高
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能的掌握, 必需经过学生的反复操作, 不断训练习才行。但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习室, 不可能和企业网络中心等同, 学生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习室实习, 总有“实习机会少”、“实习场地局限”等问题。同时, 学校往往也找不到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准确定位, 不能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上下更大的功夫。面向行业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校企合作.能使我们明确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 能让我们找到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方向, 从而避免了人才培养上的盲目性。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跟着技术人员学习, 学生的动手机会就多了, 并且, 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氛围、行规、要求, 从而促进了学生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的提高。
2. 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还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的积极性不高的难题。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科学, 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计算机网络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工作。但计算机网络理论较抽象, 纯粹的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很枯燥, 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 无心向学, 上课经常睡觉, 甚至逃学。但经过校企合作后, 他们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 求知欲大大增强。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学好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 为提高计算机网络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 促进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1.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学校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 每年顶岗时间2个月以上。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 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集中到企业实践。教师到企业顶岗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 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 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和产品开发, 努力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2. 充分利用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优质资源
我校主动邀请有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到学校兼任一定职务, 共同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 参与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开发;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担任学校就业指导顾问, 开展就业咨询、就业讲座, 向学生提前渗透先进的企业文化;邀请技术骨干担任学校计算机网络课改指导, 参与学校课程开发;邀请技术骨干担任计算机网络技能教学指导, 指导学校技能教学。
3. 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改公关, 反哺企业, 促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每年利用暑假深入企业, 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服务, 教师直接参与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当然, 校企合作, 是学校和企业这两者可以获得双赢的合作。在对学校有利的同时, 也给企业带来了利益。学校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联合办学, 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 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 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 输送到企业就业。通过校企合作, 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 又为企业加工生产服务, 实现校企“双赢”。
总之, 校企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 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了毕业生业率, 使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和实际的岗位中进行更加规范的技术操作, 这种边学习, 边生产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促进了高职学生成长为高技能的计算机网络人才。
摘要:校企合作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合作方式, 它能促进高职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改革, 促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促进计算机网络专业师资的建设, 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军红.浅议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J].高校教育研究, 2008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5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着规模过小,分配制度欠公,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必须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踊跃参与,发挥其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制定有效的分配办法,控制龙头企业或大户的份额;积极培养各种乡土人才,引进有技术、懂法律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1、各县市区分布:宜都市41家,夷陵区18家,当阳市16家,长阳自治县和远安县各15家,枝江市11家,秭归县10家,兴山县8家,五峰自治县7家,点军区5家,西陵区、伍家区和猇亭区各1家。
2、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橘类(包括蜜橘、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等)合作社共58家,蔬菜类23家,茶叶类20家,畜禽养殖类15家,水产养殖类9家,蚕桑类6家,食用菌类4家,粮棉油类和园林苗木类各2家,药材、魔芋、冬枣、朝鲜蓟和蜂业类各1家,农机专业服务类1家,生态能源类1家,其他3家。
1、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许多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合作社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二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制约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政府努力引导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但仍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方面不太规范,有的合作社财务没有及时向社员公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似合作社,却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市现有的合作社90%以上都是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处于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多数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合作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为少见。
四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经营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真正的共同体。
2、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的大头要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呼声较高的是税费减免和经营用地优惠政策,这已经成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比较困难。合作社兴办生产经营项目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资产难以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的合作社只得依靠民间借贷周转,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 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民主监督;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F3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001-05
杨凌原为陕西省武功县的一个镇,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区共有三乡一镇一个街道办事处,71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8万,总面积94平方公里。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不仅在农业科技方面做了许多示范工作,而且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和示范性的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杨凌利用当地两所农业院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家及资金扶持等办法,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就与问题做一剖析,以期进一步促进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对其他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杨凌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类和数量
截至2007年,杨凌全区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会员2200余人,占总农户的11%。这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类与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以50-200户的规模为主),起步普遍比较晚,成立时间较短(其中西桥果树合作社例外,成立于1992年),政府引导作用相对较强,但区域范围比较狭窄(主要以村级为主)。
二、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
(一)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频次
通过对19个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合作社每年开展活动次数及会员参与率见表2。
(二)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动内容
1、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目前杨凌大部分合作社所作的主要工作就是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农林局、科技局、农技站、畜技站等),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专家为会员及周边群众进行作物生产、养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如奶牛、蔬菜等合作社经常定期、不定期组织养殖、种植技术指导,其中2004年果树、奶牛、蔬菜等合作社共组织开展培训30场次,培训会员及周边群众3000余人次。
2、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杨凌草莓合作社、杨凌果树合作社在实施草莓和名优杂果的引进、试验、推广上做了许多工作。目前杨凌草莓合作社储备有十余种国外优质草莓新品种,准备每年推出一个新品种,以此来促进会员增产、增收。
3、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像南庄、胡家底等设施蔬菜种植大村,均成立有蔬菜合作社,会员几乎涉及所有的大棚种植户;在大寨乡蒋家寨、官村等奶牛养殖村都有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养殖小区等等。目前全区入会农户已达到2200余户,占总户数的11%,通过合作社降低了一家一户小生产很难逾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4、组织产品销售。农产品的销售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合作社不仅将其产品顺利销售给晨光乳业公司、神果公司、宝丰公司等,而且通过合作社与企业协商,将奶价由原来的每500克0.60元提高到2005年的0.80元,同时帮助农户解决拖欠奶款等问题;南庄蔬菜合作社多次到西安、宝鸡联系客商,促进蔬菜销售,目前,农户基本不用出门就可以解决销售问题。
三、会员与非会员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会员与非会员农户在经济收益及农产品销售、获取市场信息、农资购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经营的具体影响及作用。
(一)农户经济收益的对比
通过对200个农户的随机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如表3所示。
从对其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收入状况调查中发现(见表4),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已摆脱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水平,参社的年收入超过7000元的农户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以2003年和2004年为例,从2003—2004年参加合作社且收入在7001~10000元的农户的数量提升9.1%,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提升10.4%;相比之下,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上年增加分别是8.4%和6.4%。
(二)农业公共设施建设上的对比
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需要大量资金,而且一般的农户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投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合作社这一中介组织可以将各会员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如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依托会员力量,目前已组织建设大小奶牛养殖小区15座,机械挤奶站6座,小型挤奶机30余个,既方便农户平日的生产,又有助于提高其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户收入。
(三)对病虫害统一防治、畜禽统一防疫的对比
病虫害防治与畜禽防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会员不但对病疫做到了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统一防治、防疫,在提高防治、防疫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成本。杨凌奶牛合作社通过统一防治、防疫,目前已经使其会员的奶牛防疫率达到100%,鲜奶产量提高了10%左右,牛犊成活率提高到98%,农户受益匪浅。非会员的防疫率仅为42%,牛犊成活率为83%,成年牛死亡率为会员的2.1倍。
(四)对农产品销售与农资购买状况的对比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吸引来了客商,而且农户在农产品销售上可以提高自己与商家、客户的谈判地位,因为合作社充当一个较大的经济实体敢于在农产品销售上提高价格,而在农资购买上压低价格,防止农民利益流失。杨凌的蔬菜合作社、奶牛合作社在这方面成绩突出,不仅其农产品销售无忧,而且价格经合作社努力有所提高。会员的产品销售价格比非会员高15%左右,而农资价格则低10%左右。
四、对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评价
(一)会员与非会员的评价
调查组在杨凌随机抽取200户(含会员与非会员)调查发现,目前农户对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态度为:60.9%农户表示愿意加入合作社,18.6%的农户对合作社没有兴趣,20.5%的农户表示随大流。
几个规模大的合作社(如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草莓合作社、果树合作社)的会员普遍对合作社反映良好,认为加入合作社以后,切实在技术交流、培训以及新品种推广等方面有所收益,92.2%的农户通
过合作社的帮助收入有所增加,7.8%的农户人会前后收入变化不明显。但是规模小的合作社的会员以及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认为合作社对生产没有做出具体实质性的帮助且约束过多。
(二)政府的评价与态度
杨凌被列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试点县区,省市区三级政府对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都相当重视。特别是杨陵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虽然在资金支持上有限,但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切实希望扩大合作社的规模,提升合作社的水平,发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户。政府对几个规模较大、发展潜力较强的合作社,采取重点扶持策略,对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则提供政策引导和组织经验交流与技术培训。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评价
据调查,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基本都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民主选举产生的,且均为当地的农村干部或养殖、种植大户。目前,各合作社负责人的态度因其合作社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受政府重点培养、规模大的合作社(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草莓合作社、果树合作社)的负责人普遍对合作社工作热情较高,认为通过合作社帮助,势必会增加农民收入,抵抗市场风险。其他合作社的负责人态度相对保守。
五、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小、散、弱”是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大的障碍
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够。除了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杨凌区草莓合作社和杨凌区果树合作社等几个稍有规模以外,其他大多数合作社规模都不大。全区合作社共19家,会(社)员数最多的仅为500人左右,最少的只有8人,其中会员少于200户的有14家(占总数的94.74%),会员少于100户的11家(占总数的57.89%)。从调查中发现,由于规模过小,很多合作社只是个“牌子”,没有对农户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即使有也主要局限在低层次服务上。二是协调性不够。以奶牛合作社为例,除全区性合作社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以外,还有村级奶牛合作社5家,且相互独立。蔬菜、果树合作社同样如此。未能协调与统一,显得散乱。
(二)行政部门协调管理困难
在具体协调与规范管理上,部门之间有时相互推委,有时又相互越权,管理比较混乱。
(三)组织管理机制残缺
对于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最重要的是要以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保障,实行真正的会员民主管理。然而,目前杨凌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没有按照规定设立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或者虽然设立,却形同虚设,连续数年不开会员大会,剥夺了会员对合作社的决策权和监督管理权。
(四)监督约束机制残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其管理者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因而通过改善管理所得到的收益不可能资本化为管理者的个人财产。在自身素质不高而又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管理者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从杨凌各合作社运行情况来看,部分合作社内部没有监事会等监督机构,致使合作社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合作社成了个别干部、生产大户谋取私利的工具。
(五)业务范围狭窄
目前杨凌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和单一。从活动领域看,多限制在村、乡范围内,能实行跨区域的、纵横向联合的较少;从服务对象看,多集中于纯农户,特别是从事传统生产而不是商品性生产的农户;从服务内容看,多局限于优良种苗的提供和部分经济信息的传播等单项服务,有点实力的充其量开展一些新技术培训,在真正能够获取丰厚利润的市场开拓、产品营销和农产品加工等诸多领域,涉足不多。
六、促进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民主机制
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在坚持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改造“一人一票制”。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认为“一人一票”制既能实现平等,又能体现公平,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分于股份制企业的特征之一,因而将其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各国实践表明“一人一票”不是民主的惟一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客观上要求突破“一人一票”制的框框。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表决权上实行加权制,即对股金总额特别大、贡献特别突出的成员,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酌情给予其增加一定的票数,但要规定一定的上限(如拥有不超过总票数的20%的表决权),当然这样就应把股金分配的红利限制在不超过银行同期利率若干个百分点(如两个百分点)的范围内。但在理事会、监事会等领导机构任命及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仍采取一人一票制。
二是民主控制机制。(1)最高权力机构。一般规定会员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每年召开一次。成员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在表决机制上,一般应规定会议必须由全体成员的2/3以上参加,决定事项需要参加人数的过半数通过,对于重大事项需要2/3以上参加人员通过。(2)管理机构。一般规定设立理事会,作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决策机构。(3)监督机构。一般设立监事会,代表全体成员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4)日常运行管理部门。对于规模比较小的组织,一般由理事会负责日常的各项工作。但对于规模比较大、业务内容较多的组织,则在理事会下设立总经理及若干个部门,负责日常事务。
(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
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严格坚持按交易额分配盈利的原则,反对会员通过拥有资产受益,但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会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多寡的因素。如果只考虑交易额一个因素,势必挫伤出资多的会员的积极性。在坚持按交易额分配的前提下,适当兼顾按股分配。具体说,可以有以下几种分配方式:(1)按股分红与利润返还相结合。(2)“一会两制”形式。对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实行按股分红,合作社内部则实行按交易额返还。
(三)明晰合作社内部财产产权
一般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由三部分组成,即会员出资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中的积累和国家支援投入。现行规章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不可分割,即两个财产主体:一部分是会员名下的公共财产,另一部分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实际上没有人能真正对这部分财产行使所有权。对此,可以通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分解为零的办法加以解决,即先按会员各自的交易量返还,记在会员个人名下,再提取积累,这样形成的积累以“个人内部资本账户”形式加以分割。“个人内部资本账户”的增值,不得以现金方式提走。职工的个人内部资本账户只享受股息,利率可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若干个百分点,不再分红。
(四)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机制
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只在会员之间进行交易,实行封闭式服务,不面向市场,不对非会员提供互助合作,但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工协作进一步加深,农民专业合作社传统的指导方针束缚了它的发展,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根本没有哪个经济组织可以脱离外部市场而封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在坚持服务于会员的同时,面向市场,实行商品化经营,那么对外盈利就不可置疑地成为其生存的条件,也是更好地为会员提供服务的前提。
(五)典型示范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7
一、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社会背景
尽管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已经开始充分地认识到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对接程度仍旧不高。每年中国都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离开学校, 步入社会寻找工作, 然而这些学生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人才, 中职教育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都属于较为欠缺的状态。这样的后果不仅不能实现当前教育的真正目的, 也阻碍了国家的信息化、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进程。
据国家统计部门的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未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量将会达到上百万的规模, 但是现阶段真正满足这一需求的人才数量还远远不够, 因而现在计算机人才已经成为人才市场中争夺非常激烈的领域。但是相对于高等教育来说, 中职教育因自身和社会多方面因素而导致了教学上质量不高、培养体系不完善等多重问题, 也就使得提升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
二、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常见问题
当前大多中职院校都意识到了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与一些社会企业也开展了许多推动对接的项目和合作, 但是这一过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 有些院校和企业的合作都存在过于表面的现象, 企业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参观, 然后开办一些讲座和交流会, 并没有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更突出的一点是有些合作模式是以校方来开办的, 企业也只是简单配合, 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人才输出和技术培养。以上的这些问题都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进行反思和完善。
三、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方式
(一) 与时俱进,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过程中, 很多院校发挥着主动的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究其原因, 还是因为学校所培养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对于社会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大。试想, 如果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那么企业必定会争先与学校开展合作, 希望可以招收这样的人才到自己的公司。所以,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这样才能形成长期、坚实的校企合作基础。
(二) 拓宽思路, 打开合作模式新思路
传统意义上来看, 校企模式的构建只局限于几种企业的类型之中, 这不仅限制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也影响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合作模式的构建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些专门的计算机企业, 还可以深入各个行业的计算机领域。在当今社会, 各行各业都在或多或少地受到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所以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就需要中职院校积极开拓合作领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 增强师资, 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如何实现良好的校企对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 因而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需要让学校和企业之间都实现这种价值。而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努力实现“计算机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目前许多老师都局限于运用一些传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际, 这就需要院校去积极改进这一现状, 去提升教学的实践水平, 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节奏。另一方面, 校企的合作也应该更加深入, 师资队伍不仅仅可以是原来的教师结构, 也可以从合作的企业当中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课程讲授和专业培训,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校企模式构建水平。
综上所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对于中职院校的发展是一次崭新的机遇, 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的挑战。而为了提升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 加快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是充满时代特征和教学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8 (22) .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8
在中职教育中, 计算机专业占据很重要的比重。在以往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是班级授课制的模式, 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交流, 这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极其不利的。笔者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了网络合作学习模式对开展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的积极作用, 以实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网络合作学习之概念
在了解网络合作学习概念之前, 要先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之中心, 以小组作为教学的形式, 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学习任务而开展的互助性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潜在的潜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获得科学研究工作的体验, 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 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因此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网络合作学习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合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与非网络环境合作学习都是一致的, 但因为网络技术的参入, 也给学习过程带来了一些变化。因此, 网络合作学习定义是这样的: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 建立高效率的学习环境。
二、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 网络合作学习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以此为目标展开。
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工作。通过教学设计, 教师能布置体现教学目标, 符合学生实践, 具有可操作性、可启发性、可分解性的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应该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 设计情境任务。
为了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 在学习情境中布置任务。为此, 教师应该详细分析布置给学生的任务, 分析任务所设计的变量和具体侧面, 从中制定一个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此外, 情境学习任务的布置, 也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积极性, 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发挥学生的长处, 增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集体责任感。
第二, 学习资源的设计。
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在网络合作学习中, 应该使用网络学习工具。网络学习工具有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同时教师应避免简单的信息传递方式, 应该以超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信息资源。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进行信息的选择、搜索和评价, 鼓励学生展开沉浸式的交流合作方式, 同时还可鼓励学生把与任务有关的作品、反思日记放在网上。
第三, 交互工具的选择。
为了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网络交互工作, 如论坛、BB、QQ群等。
三、合作小组的建立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 合作小组是主体是学生为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 共同参与学习的集体。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 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风格、认知能力的高低来划分。当然在分组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性别、平日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研究表明, 依照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类型组成的合作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比同类型的合作小组更易获得好成绩。
一般来说, 每一个小组应该安排一个组长, 管理本小组的活动, 报告本组的活动开展情况。即使在网上开展合作小组, 也要安排一个学生做网络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同时让其余小组的学生各自担任角色, 让学生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完成某一任务, 在完成小组集体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
当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布置完任务之后,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交流。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者, 要保证小组活动向既定目标完成。
教师布置给小组的任务及小组成员之间分派的任务, 在难度和数量上要接近;学生之间交流必需是围绕学习话题展开的。学生可以针对某一话题, 进行求助、交流、辩论、协商、询问, 但不能有跑题、偏题情况, 否则可以用学生或者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制止。
教学评价机制是网络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方面、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形式应该有师评、自评、他评;评价的内容应该为学生的合作能力、个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贡献、个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网络合作学习中, 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应该公开。评价要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成绩, 这样有利于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调控和激励。同时为了评价的全面, 应该将多种评价形式结合使用。
五、计算机专业网络合作教学平台之设计
为了网络合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网络合作教学平台。平台应该有完善的学生管理功能、合作学习功能、符合中职学生标准的评价功能。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操作上要简单方便。
六、教学案例
这里以Photoshop“抠图”为例简单说明一个基本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数PS工具及常用抠图法后的专题研究, 在机房网络教学系统环境下进行的合作学习。
1. 学习资源内容。
课前教师应把任务资料及要求文档发布给学生, 学生间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 也可以通过局域网通信软件进行讨论。
2. 合作小组的建立。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网络, 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水平的不同, 设置每3-5人为一学习小组, 每人一机, 以并确定一组长。明确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 开展并督促学习。
3.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小组内协商研究计划, 并进行组内分工;教师指导, 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小组间汇报、质疑, 小组修改作品;由教师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结果。
摘要:本文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小组的建立、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网络合作教学平台之设计这几个方面探索网络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合作学习,监控,小组
参考文献
[1].许嘉琳, 王红旗, 张亚立, 郝芳华.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与教师能力建设.环境教育, 1998 (2) .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9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优势
1.1 必要性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模式。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注重技能培养的技工院校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 和一些企业建立合作模式,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 将实用性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原则。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专业学科。计算机网络指的是通过不同的网络协议, 将全球分散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目前在我国的技工教育中, 多数技工院校都开设了此类专业, 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以及技能进行指导, 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络编程等多种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领域也在不断推出各种新型技术, 企业在应用计算机方面也在高速发展中。如何对企业中的IT资源进行整理和运用, 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作用, 降低企业的成本, 提高企业的利润, 是我国多数企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而传统人才教育模式中, 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校企合作就成为了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 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需求, 培养出更多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1]。
1.2 优势
在当今时代下, 信息化已经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运行平台,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式。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 可以从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面出发, 根据时代的需求培养针对性的人才。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全面合作, 能够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从而保证符合企业的要求。
另一方面, 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人才的质量。通过人才在企业中的实践, 以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可以对教育资源以及场所进行整合, 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最大化地节约了企业和学校的成本, 实现了两者间的互补, 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良好模式。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阵地的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如何?
笔者以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为例, 目前学院以校企双制为办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双高人才为目标,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 (2年在校) +0.5 (校外教学实习) +0.5 (校外顶岗实习) 的办学模式, 积极推行“校企双制”办学。
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学院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进展不一样,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如下。
(1) 学院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学生较多, 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不够理想, 能够与计算机网络对口的企业不多。
(2) 学院有跟一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面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但是知名企业、大企业较少, 同时大多数只是签订合作协议, 参加学院举办的招聘会, 但进行深入合作的比较少。
(3) 学院会邀请一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的企业老师来校讲课, 但是大多讲授个人对计算机网络的体会以及自己的发展历程, 多数是一些理论的讲解, 没有实际操作。
(4) 学院每年定期举办计算机网络设计技能比赛, 但是缺乏计算机网络企业的参与, 技能比赛试题与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差距。
(5) 学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制定了校外实习指导手册, 但是参与一起制定的企业较少, 制定的校外实习指导手册质量不高。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 企业是整个环节的主体, 追求企业利益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根据相关调查, 企业往往会将校企合作作为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技工院校中, 师资力量有限, 专业技能的深入研究方面有所不足, 往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像计算机网络专业在校期间偏向理论教学, 就学院目前局域网高级工的通过率基本在60%左右。而企业普遍希望学生在实习岗位能够很快适应岗位的需求独立开展工作。这样对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吸引企业的积极参与。
在校企合作中, 既使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合作途径, 但是也难以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的能力, 难以满足企业的几项需求: (1) 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方向不同, 而教学计划则是由学校制定, 企业可选择性差; (2) 我国在相关的法律政策并没有对校企合作进行保障, 企业基本处于被动状态; (3) 企业在合作时往往要投入较大成本, 学校为企业提供的能力则有限。
3.2 企业人才需求不固定
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 整个教学计划都有着一定的步骤, 学生在参加校企合作以及实习时要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 不能随意调整。而对于企业来说, 在人才的需求上往往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情况进行变动。当企业的任务量多时, 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实习生来完成企业任务, 但是学校难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灵活的变更, 无法提供充足的实习生, 和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3.3 实习管理困难
目前学生在实习时, 首先考虑的是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包括衣、食、住、行等, 然后就是所从事的岗位。由于学校中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 通常安排一个校内的老师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通过一些通讯软件或手机等对学生进行遥控间接管理, 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另一方面, 校企合作中, 企业基本上不会和学生签订合同, 不存在雇佣关系, 难以对实习生实施企业的管理措施。当学生进入企业中, 对于企业中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环境会有陌生感, 如果管理上再有不当, 学生出现消极怠工、脱岗、不参加实习等情况普遍存在[3]。
3.4 所提供的实习岗位分散、就业难度较大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 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 能够接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 并且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
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发现, 计算机专业的求职难度较高, 并且很多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都倾向于有着丰富实习经验的求职者, 因为他们更了解企业中的运营流程, 能够迅速掌握企业的模式, 降低企业的成本, 并能在短时间中为企业带来大量的利益, 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意耗费大量的成本培养新员工。另一方面, 很多培训机构比较愿意和技工院校合作, 但是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 学生一般难以负担起这些高额的培训费用。
3.5 实习生待遇较差
在技工院校中, 学生的实习阶段往往在后期的学习中。很多学生认为实习就是参加工作, 对于实习和就业之间的区别不明确, 没有了解到实习其实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最佳平台。因此学生往往在待遇方面的要求较高, 对于企业的薪资不满意, 频繁更换工作, 难以起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4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解决对策
4.1 在校企合作中建立组织机构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 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对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以及相关的场地资源等进行协商, 保证校企合作的良好运行, 并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设施。组织机构应当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并在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 加强自身的反应能力, 拓展人才的培养模式, 从多个层面建立指导和监督制度。
4.2 院校应当制定良好的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模式的良好运行, 加强院校人才的能力, 建立良性循环, 院校必须要对实习的学生建立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通过指派固定的人员对在实习中的学生进行管理, 保证学生的良好出勤, 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 确保学生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时刻了解学生的状态, 调节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 促进合作的良好进行。
4.3 激发企业积极性
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自发性的, 难以保障企业的利益, 提高企业积极性。首先, 我国应制定相关的政策, 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确保校企合作的良好运行, 改善企业的被动地位;第二, 进行校企合作时, 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要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 以未来的职业技能作为学生的主要教育内容,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第三, 目前大多是由企业为学校提供学习和管理的机会, 而企业能收获的益处较少。因此, 学校要根据企业的情况, 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加强企业的合作动力。
4.4 利用实习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院校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 将实习基地完善为具备企业化管理, 将“教、学、研”进行融合, 建立全新的校企合作基地;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管理标准、实际工作环境、生产流程等, 通过合理的投资方式在院校中建立企业生产基地。让学生可以使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企业中进行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 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真正了解到企业的特点。
4.5 融合院校师资力量和企业技术人员
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当和院校的师资力量进行沟通交流, 共同制定学生的实习内容。教师应当参与到企业的培训中, 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环境以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 要让教师通过走访企业的方式, 对企业中的实习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 掌握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相应的评价, 并将结果提交给院校的相关部门, 从而对学生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
5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中, 由于专业性较强, 未来的就业企业更注重实践性。因此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 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在现阶段中, 校企合作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增强学生在未来求职中的竞争力。
摘要:技工院校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而开展的一种职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也是提高专业人才素质的最佳途径。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 该领域的专业性较强, 需要应用多种现代化手段, 通过校企合作, 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中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和优势,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10
关键词:网络合作教学,资源共享,计算机专业,自主学习
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不少困难,尤其对理科专业而言,传统的教法难以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因此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根据专业需求和生源变化等因素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中专人才的要求。笔者基于计算机专业的长期教学实践,结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了中职英语基础模块新型网络合作教学的尝试。
一、中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新形势下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和职业技术方面交流的能力,为就业奠定一定的外语基础。这一目标看似简单,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先来看看日常教与学存在的的几个突出矛盾:
1. 教学形式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积累的英语基础有所差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统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笔者所教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个别学生初中就读于发达城市,口语能力已经非常不错,教材内容相对于他们过于简单,必须有所调整。另外,不同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很多老师身兼多个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然而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一模一样,导致有些专业的学生吃不饱,有些专业的学生消化不了,甚至无所适从。
2. 外语表达缺乏语言环境,语言交际活动少。
外语表达能力需要人们之间经常性的相互交际,对词汇和句型进行反复操练才能最终形成。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模拟语言环境不够,语言交际活动较少,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对理工专业而言,由于学时受制,语言实践机会更加少得可怜。从大环境来看,职业学校专业主体地位突出,加上中职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英语学习氛围普遍不浓厚。
3.“手机一族”增加,对待学习缺乏主动性。
智能手机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聊QQ、发微信、看小说、听音乐以及玩游戏等等,尽情享受智能化、信息化带来的乐趣。作为通讯工具和媒体,手机本身并无对错,但15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多数缺乏行为自控能力,面对手机强大的诱惑容易产生依赖。课堂上学生在下面偷偷地看小说、玩游戏等屡见不鲜。课后诸如“流量还剩多少”的手机话题取代了学习问题。他们依赖于手机而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习,导致成绩下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探索基于网络的英语合作教学新模式路径
从上述教与学存在的矛盾入手,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笔者尝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堂合作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下面用外研社基础英语模块第一册Unit 9 Life goes electronic(《生活越来越电子化了》)这节公开课谈谈具体实践的措施,对如何在英语基础模块教学中构建新型网络合作教学的模式做简要阐述。
1.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公开课准备阶段,利用事先搭建的平台上传一些课前任务,包括预习对话、查找单词、资料搜索、角色扮演等。对于这些任务,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完成一项或几项,图文、语音、录像皆可。当然,这类资源共享平台有很多的选择,例如新媒体微信、QQ空间、BBS等以及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师网络空间、Moodle、blackboard、saki等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网络相关技术和工具进行创建,再与学生及家长分享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手机或电脑,学生在线完成课前任务并上传,十分方便快捷,有的学生将单词预习情况拍照上传,有的上传了关于电子化生活的视频或文字资料,有的学生录制了有关讨论网络活动的录音……这样,在上公开课前,我对学生预习情况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可以在那些方面和学生进行更好地互动。同时,通过集思广益,对公开课的内容安排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解决很多平时难以解决的困难,比如课时不足、内容单一、缺乏语境、练习量少等。日常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练习册答案、课外阅读材料、在线测试题目等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和学生共享,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跳出课堂限制、书面限制,既符合网络时代的学习趋势,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网络平台的实时功能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老教师的评价、同伴的评价,也可以公开自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互,这有益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信心的保持。
2. 教会学生使用在线词典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公开课设计了一个热身环节,要求学生将一些常见的电子产品名称和图片快速进行匹配,例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打印机等。这些有关电子产品的词汇对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需要做好预习。
单词学习任务以小组的形式用手机或电脑开展在线查找。之所以要求使用在线词典工具,一方面在于学生的书桌上已难觅字典的踪影;另一方面,和传统字典相比,在线词典具有语音功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记忆,规范语音语调。学生在学习了这些课内单词:mobile phone,digital camera,reading pen,laptop,e-dictionary,photocopier,printer,fax machine,desktop,telephone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在线查找同类词汇进行归纳。
小组代表负责整理本组查找的单词,然后通过班级微信平台用文字和图片对这些电子产品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介绍,最后通过词语接龙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些单词。这种有准备的“头脑风暴”式学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通有无,互为补充,活跃了学习气氛,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铺垫,比单纯由老师来教授单词效果要好得多。
即使是在信息时代,查字典学生依然是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在线词典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提高了学习词汇的效率,是信息时代学习的好帮手。教师可以利用每次新课预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使用在线词典,帮助培养查字典学单词的习惯。这样,即使离开教师和教材,学生依然可以通过百度词典,有道词典,爱词霸等在线词典软件自主进行单词音形义的学习,通过在线例句理解单词的词义和用法,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英语,这个习惯对他们来说将是受益终身的。
3. 创设多元语言环境,给学生足够的语言刺激。
语言环境的建立,需要有多元的刺激,包括听觉刺激、视觉刺激、触觉刺激、游戏刺激等。本课通过一个名为“Our Future Life”的短片进行课前导入,抛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future life?启发学生思考人类未来的生活,引出“电子化生活”这个主题。
在学习第一个对话“讨论网络活动”时,先让学生欣赏本班同学自己录制的对话视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1:Hi,Susan.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line?
S2:I often read news and check emails.
S1:What else do you like to do?
S2:I also like to read and write microblogs
S1:You mean Weibo?
S2:Yeah,that’s right.
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刚才对话中出现的几个网络行为:read news,check-mails,read and write microblogs。学生继而思考自身的网络行为,模仿刚才的视频和同学就这一话题进行对话交流。
在学习第二个对话关于“搜索和下载”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How to search for ad download songs(如何搜索和下载歌曲),并由班上口语较好的学生做步骤解说,学生在课本上对搜索和下载歌曲的顺序进行排序。两位学生的操作和解说过程用Camtasia Studio软件现场录制,稍后用于再现、核对答案。
最后,观看一个有关“network safety(网络安全)”的短片,并讨论网络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做到“安全上网”。
T:The Internet makes our life convenient,but it also brings us some problems.Do you know what dangers exist when we get on line?
Ss:……
T:Then how to correctly and safely use the network,avoid the dangers?
Ss:……
通过这些音画的刺激、口语的刺激,课堂上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学习和锻炼口语。而这些刺激除了在课堂上获取,更需要课外持续的补充。因此,教师还要转变观念,从“为用而学”的角度经常性地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校园氛围来看,外语听说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电视、LED、大屏幕定时或滚动播放英语新闻、歌曲、电视、电影等,鼓励开展英语社团活动,将英语学习刺激形式多元化,为学生创造动态、多变、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进而改善整个校园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让学生在校园内敢于、乐于开口说英语。
4. 引导学生分层学习,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尊重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性,根据计算机专业特点,结合网络学习分成三个层次开展网络合作教学,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第一层次是基础学习,以课堂为主,结合网络预习、讨论和补充学习资源,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在实际场景下应用英语的能力。本节公开课属于第一层次的教学合作,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学习轻松者可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第二层次是拓展学习,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空间,内容为每个单元后的More Activities和Around the World两部分,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线上或线下自主学习和完成开放性练习,在语用层面上更进一步,达到大纲规定的较高要求。
第三层次为专业学习,根据每学期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需要补充相关的专业词汇和情景应用,帮助学生加强专业能力储备,为职业生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此部分以网络学习为主,全体学生均可参与,但知识掌握程度不做硬性要求,学生视个人能力自己把握。
三、结语
网络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自主去探索、发展,但这个空间信息混杂、资源良莠,教师的职责在于有效疏导。在网络合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和工具进行外语学习;学生是参与者、实施者,在教师努力营造的语言环境里学习和应用语言技能。
基于网络的合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中仍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体意识,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最终实现让学生“乐于探索”、“自求得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四林.基于网络的合作式学习在中职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理论版,2012(7):47.
[2]周刘莉.创设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浅谈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网络融入中职英语教学[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7):110-111.
[3]李乔生.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整合模式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1):97-99.
[4]谢林娃.中职英语多媒体应用现状与对策[J].新一代月刊,2015(5).
河南:农机专业合作社迎来春天 篇11
河南省农机局局长张开伦在会上通报了该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他指出,总的来看,当前河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呈现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其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实体化、服务方式基地化、机具装备大型化、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目前,河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4776家,居全国第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河南省农业和粮食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连年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自河南省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负责同志,及1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 理事长参加了会议。
发展农机合作社 要让社员和农民满意
2012年12月19日,在河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讲话中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路子。
刘满仓指出,创办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把服务粮食生产作为第一选择,把农民需要作为第一信号,把社员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依法建社、依法行事、依法活动,办成符合国家要求、社员和农民满意的合作社;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企业来管理,依据市场规律来经营;要率先使用先进农机化技术,突破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要注重打造一流人才经营管理团队,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增强社内活力,提升服务质量。
刘满仓强调,河南是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稳定农业和粮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地要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保障。要继续遵循多元化创建、多样化扶持、规范化运行、市场化经营、品牌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农机合作社质量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19日上午,刘满仓及与会人员又先后到全国农机化示范县新密市的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每到一处,刘满仓都要面对面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们拉家常,了解农机手跨区作业及政府补贴的到位情况等。
在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既是合作社理事长又是老农机手的薛连山告诉大家:“我每年都带领农机手南征北战,南边最远到信阳,北边最远到蒙古国等地。”在一旁的合作社成员刘炎民也插话说:“我刚从内蒙古回来十几天,今年挣了好几万。”
夏都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文泽就合作社的土地流转及土地托管问题回答了刘满仓的提问,他说:“夏都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接土地流转4811亩,托管土地7000亩。土地流转一亩地500元,土地托管一亩地300多元,如果政府再多补点,老百姓会更高兴。”
沃土新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新文也向刘满仓介绍道:“我们合作社主要搞土地托管,托管有1.5万亩土地,每亩托管费300多元,一年下来收入不错,合作社成员都得到了实惠。合作社除了农忙时节搞农业生产外,农闲时还延伸到服装代加工领域,做到一年四季合作社成员都有收入。”
走访中,郭岗村党支部书记巩炎舟向刘满仓介绍起村民生活的变化,他说:“郭岗村人均半亩地,为解放劳动力,全村实行了土地流转,村民都不用种地了。现在村里每家都发有一张幸福卡,村民拿着卡,在村里农机超市能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且能交水、电、气费用,很方便。”
通过实地调研,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新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让人备感振奋,正如刘满仓所说:“河南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耕耘中原黄土地的“职业农民”
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组织农机资源的“协调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排头兵”。在河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期间,新密市洋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树森、潢川县兴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新于等6人进行了典型发言。
新密市洋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树森:
我们积极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和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活动,在搞好农田作业、服务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质燃料成型技术、秸秆压块等农机化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参与各种应急生产活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合作社机械数量多、配套机具全、服务功能强,从业人员多的特点,将大量土地“捆绑”经营;积极开展农机产品研发工作,致力于生物质新能源设备和秸秆综合利用设备的研发、制造与推广。
可以这样说,有了洋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密市生物质电厂成功地运转了下去;有了洋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种地每亩多收入了近100元;有了洋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地农民实现了低碳致富。
潢川县兴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新于:
我们始终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为合作社的主营业务,主动应用新技术,提高水稻产量。“一个好汉三个帮”,迅速打开机插秧作业市场,单靠一个合作社的力量远远不足。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社带九社”方法,共同打造机插秧作业社会化服务集团群,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开发机插秧作业市场。
为增强“1+9”的凝聚力,我们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社员提供技能培训、作业信息、农机具购置、农资购买等服务。
郏县得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得成:
我们开办农资超市,服务于民。从2011年开始,进入农资销售领域,在全县范围内组建372个农资超市服务网点,基本上覆盖了郏县14个乡镇;创新土地托管、半托管。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动力不足,我们摸索出了对农户耕地进行托管或半托管,担当了“田保姆”的角色。
我们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规定,先后建立了《合作社民主决策制度》《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了民主管理和规范化运作。
息县金宝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裴其华:
为了更好地处理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和种植农艺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又注册成立了联丰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丰华种植业植保专业合作社,“三社一体”化运作。在流转耕地的同时,我们还参与“空心村”的整治工作。
我们始终注重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坚持把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以实现农业增产、合作社增效、社员增收的目标。我们还聘请县农机、农技部门技术服务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着力解决农业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鹤壁市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全合:
我们广泛吸收各种资金和财力壮大合作社。在运作管理上,我们严格坚持按照“六统一”模式,即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根据农作物播种先后,统筹安排,机动灵活,有组织地进行联片作业,切实提高机具作业效率,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区建设。合作社设有气象信息服务站,安装有气象接收预警机、气象信息电子屏,可以对天气、土壤的墒情以及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由15名队员组成的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专业队,可对农作物进行全程病虫害防治。我们还配备有现代化的电教培训室,定期对社员、农机手、驾驶员、植保队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项城市俊昂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俊昂:
为了使合作社得到长远发展,理事会研究决定选择以承包土地为突破口。合作社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与4个行政村的部分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丈量土地后签订合同将承包金发放给村民,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村民放心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流转土地后的农民自愿到合作社工作,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成为合作社的“农业工人”。
专业合作社网络 篇12
1 合作社内涵
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在以家庭承包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 由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的提供者、使用者组成, 坚持政府引导、烟农自愿、烟草公司支持的方针, 实行合作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在运作模式上大多采取“统一分工管理、统一资产管理、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核算收支”的管理方式, 生产环节统一出工, 按工取酬, 合作社成员以土地入股, 并统一进行土地流转, 统一安排出工或雇工[3]。
2 合作社驱动力差异性分析
我国农民合作社从概念的引入、组织构建和运行机制的设计到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体系中承担的任务等方面, 都由涉农部门 (包括农技推广部门、基层供销社) 、村干部和村集体组织牵头领办。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驱动型合作社。政府通过主导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可以很好的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 合理定向的给予政策支持[4]。
对于烟农合作社来说, 烟草公司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扶持烟农专业合作社, 修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 提高合作社专业机械设备,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投入, 提高合作社装备水平;集中采购基本物质如肥料、地膜、农药、育苗盘等;加强专业化服务队培训, 组织合作社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因此烟农合作社属于烟草企业驱动型专业合作社 (图1) [5,6]。
3 合作社主客体分析
农民在合作社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调动生产积极性, 维护农民在合作社中的权利, 发挥农民建设合作社的主体作用, 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维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农民合作社连结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民合作社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初级农产品, 同时也通过规模化的经营和集体性的谈判获得的制衡力量和制约机制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保护农民利益。
烟农合作社的生产模式程序为, 烟草部门下达烟叶生产计划, 作为主体的烟农按照计划进行生产, 烟草企业按照合同组织烟叶收购、销售, 因此烟农合作社是以烟草为支撑, 以烟农为主体, 依法自愿组成服务于烟叶生产的合作经济组织 (图1) [7]。在烟农合作社中, 政府主要为扶持引导和保障的作用主体[8], 如2010年桂阳县政府出台土地流转政策, 桂阳鸿运烤烟专业合作在仁义、大湖等村流转农村土地达14.7 hm2, 有利于扩大烤烟种植规模, 同时又节约了土地资源, 也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9]。
4 合作社功能分析
农民合作社一方面提高农户的产品交易谈判地位, 另一方面减少龙头企业的交易费用,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社也降低风险, 稳定和增加农户收益;合作社中先富带动后富, 共闯市场, 共担风险, 共享利益;合作社还能培养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实施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最后合作社可以增强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 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10,11]。
烟农合作社的建立, 加强了烟草种植技术的集成, 如在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等方面, 解决了技术难题, 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其次烟农合作社整合了农村土地资源, 便于实行机械化耕作, 提高了劳动效率, 提高了烟叶的产量, 充分利用烟田基础设施如育苗大棚, 增加了农民收入[12,13,14];烟农合作社实施了专业技术强的烟叶标准化生产, 提高了烟草的品质[15];此外, 烟农合作社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扶持贫困弱势群体, 为农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16]。
摘要:从合作社的内涵、驱动力、主客体和功能4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异同, 以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