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

2024-05-17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共12篇)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 篇1

摘要:文章提出了在《商务英语谈判》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思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为导向进行项目内容的选取和具体应用,并分析总结了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改进的思考。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工作过程,高职教育,商务英语谈判

2004年,教育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工作需要的项目方案,将是教学实践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改革思路

项目教学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应深入企业调研,进行岗位工作分析,确定课程改革目标。通过企业及市场调研,搜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务,确定英语专业人员在工作中主要涉及的前期接待与组织工作,中期具体磋商与讨论以及后期的安排等三大块的业务范围。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问题和内容序化结构问题,在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基础上,按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商务谈判职业能力确定系统化的工作任务、案例、情境。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设定项目任务。根据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和岗位所需,制定教学项目,将教学内容细化成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项目。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承担角色与岗位零对接,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围绕具体项目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本人在11级和12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安排教学实施过程。按照企业商务谈判工作流程,将《商务英语谈判》课程内容设置为3大阶段(即谈判前期准备、商务磋商以及谈判后期安排),10个项目(小组的组成、商务调查、安排会晤、客户接待、公司参观、贸易磋商、成交、签约、投诉索赔、观光购物),30个具体可行的工作任务。

2 . 项目教学的实施运用。不同于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即要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上课时运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工作模式来教学。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1)教师指导、讲解,学生获得商务知识、技能,每堂课学生都必须明确每个项目任务。按照工作的需要,先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模拟成公司,小组成员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度干预,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男女比例、性格解构等,并指派一个负责人。(2)基于特定任务,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程序、时间进度,根据查阅的资料分配任务及角色。(3)每个项目小组并开始着手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设定相关情境。学生通过图片、PPT等形式进行展示,然后每个“公司”按照拟定的方案与另外的“公司”进行洽谈合作,在较真实地商务环境下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完成任务,有效地将语言知识、交际技能、文化背景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岗位技能的要求。(4)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方式进行评估。教师不再是学中的主导传授者,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评估后,学生对所完成的项目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进行反思并互相取长补短。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1.谈判的真实性还不够强。由于商业秘密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得到一手的商务谈判资料(包括录像、录音等),学生收集的资料多局限于网络,内容只能是对真实环境的模拟。

2.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充分。由于学生对于谈判前的准备工作重视不足,未能深入实际,导致谈判过于简单;学生对商务领域接触太少,缺乏经验,模拟谈判语言生活化太浓,和实际尚有较大距离。

3 . 教学实践条件有限。商务谈判缺乏配套的校内实验室,即使有也就是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个谈判室而已,难以将项目模拟过程系统、连贯地展示。

4.部分学生缺乏整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有的过于表现自我,有的过于沉默,致使谈判小组的工作难以取得进展。

5.教学建议。(1)建立商务谈判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增强真实性。谈判场所的选择、布置也是作为谈判的准备工作之一,可以建立商务谈判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并配备相关的仿真软件;(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应利用企业优势,不断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渗透结合;(3)定期聘请企业经营实务人员开展谈判讲座并建立长期交流机制。由于企业经营实务人员具有各种场合的谈判经验,思维敏锐,可定期聘请他们到学校做报告、演讲,让他们用鲜活的事例、务实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认识。

为了避免出现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拉近了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距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 篇2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我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与尝试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突如其来的灵感,常常会造就一节好课。

记得有一次,我正发愁这节课以什么为任务目标呢?无意间得知那班上的一名同学今天生日,突然我有了主意,何不让他们进行一次关于生日的话题讨论呢。

一进教室,我就说“今天是某某同学的生日,Miss Liu想对她说一声Happy birthday!”接着又为他唱了一首英语的生日歌。看见老师在祝贺学生生日,同学们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我就问:“你们也愿意祝贺他的生日吗?”“愿意!”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你一句‘Happy birthday!’他一句‘Happy birthday!’,伴着歌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我想这句话已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中。我又抓住机会,顺水推舟,问大家“生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就说“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生日蜡烛、生日面„„”我就让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顺势教了“cake, present, candle, noodle”这些单词,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在别人生日的时候,用英语说一声生日快乐和唱一首生日歌。

不久后的一天,我走进教室,顿时大家一齐对我说‘Happy birthday’并唱起了生日歌,是啊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最让我高兴的是:同学们已经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现实生活去,这怎能不让我感动!

这节课虽然是一个即兴的任务型教学内容,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但我感觉它是成功的,它是教师与学生真实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也是语言的自然流露,学生就是这样简单的学会了语言并能正确使用起来。实践证明,在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学生生日这一有利条件,它是完全真实的,又是从学生那儿来的,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即使是即兴的,也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创设如打电话、购物、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任务活动型教学,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让孩子们扮演其中每一个角色,成功地做每一件事情,他们会喜形于色,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受到很大激励。

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让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又要考虑兼顾两头。因此,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比如,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编对话,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就对书上的对话进行背诵表演;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对书上对话稍加改编后并进行表演;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能根据语境,改编和拓展对话,表演要有一定的可视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尽早布置任务,学生明确目标。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效果更好。因为在开始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学生就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获得能力,最后完成了任务,教师在此期间不断关照所布置的任务,关注在完成任务时特别困难的学生和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学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等直至最终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

浅析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管理 篇3

关键词: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大学生应该掌握并以此对外进行交流的一门重要工具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加,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外语运用能力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但有时的教学方法无法改变学生态度漠然、注意力分散等不良现象。笔者认为,英语教师不光要会教学,还要是学习管理者。英语教学中的管理,是我们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1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简述

如图一所示,不同管理者的职能存在不同的分工。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在 1971 年提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郑冬临,2007)。

(1)、计划:即着展望未来,指出了组织所要达到的结果、应该遵循的行动路线、所要经过的阶段计划是领导者的职责。

(2)、组织:就是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必要的原料、设备、资本和人员。

(3)、指挥:就是对下属人员予以指导,指挥的任务就是使下属人员做出最大的贡献,实现本企业的利益。

(4)、协调:就是让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例如为了更好地协调以达到步调一致,而定期召开由部门领导人参加的例会。

(5)、控制:通过评估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否已经和计划相符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纠正并避免重犯。

2管理职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计划

计划(plan)是根据为实现某些目标制定全局战略;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它由目标(做什么)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怎么做)两部分组成(王关义2004,41)。例如将大学的英语学习分成初,中和高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大一)主张严格的教学管理,从而确保英语教学秩序稳定有序。首先,严格学员的考勤,对本班学员的出勤应有详细的记载,严明请假销假制度,无故迟到超过两次,按缺课一次处理。学员缺课超过一定学时,必须按规定取消其考试资格。记录好学员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教员要设法记住教学区队学员的名字尤其要掌握基础不好的学员的信息以方便教学管理。

中级阶段(大二)适度放松管理,以学员自己管理为主。一方面,学员由于经过一年的严格管理,对英语教学容易厌倦单一的管理模式,为避免打持久战,教学的管理力度要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学员经过一年的积累,对英语学习有了初步认识,可以给学员一些自我管理空间,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高级阶段(大三)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由于不同专业的学员有不同的专业要求,笔者认为采用目标管理等帮助检验教学成果。精确目标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管理过程是一个没有起点和终点的自我修正过程。它使计划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又使行为随计划的调整而调整。这样的做法是使得目标的规定期限时内得以实现,对目标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肯定成绩以及找出不足和奖优汰劣。例如,就通过中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测试而言,笔者计划的目标表示如下:了解考试题型和相关语法词汇(初期)→ 熟悉历年真题的考点(中期)→比较得心应手地完成模拟试题(末期)。

2.2 组织

为实现管理目标和计划,对必须进行的业务活动分类归。建立组织机构,明确机构和职务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及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再利用规章制度加以规定并组织实施。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怎样把一定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怎么组织好教师和学生,怎样有效地利用教学的时间、空间,怎样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等,这些都是教学组织要解决的问题。

2.3 指挥

指挥是有关领导的艺术,以促使组织的行动为目的。根据Fells(2000)的观点,“the purpose is achieve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est of the business from the all personnel within the manager’s unit”。就是说指挥是的目的是通过成员的力量使利益最大化。所以,指挥就不可避免的要通过激励、沟通等途径与下属交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工作顺利开展。

在指挥中,激励就是通过外力或内力激发人的动机和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追求的持续的心理过程。根据激励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表现为表扬、赏识、批语等。“激励机制”不是单纯的表扬或批评,而是一种换位思考。即换成学员的角度去思考中怎么样能诠释明白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而学习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以学员自己的“能力”来激励学员,例如人类本身具备的学会语言的潜质。

2.4 协调

教学的协调工作是为了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协调方法,提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努力实现求同存异、步调一致。常见的协调办法时通过调查研究 (高林琴, 2008)。即充分深化和细化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应有一系列的工作序列。首先教师要善于洞察主要问题,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对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其次应找准那些必须通过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的关键所在。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应充分做好一些辅助准备工作。例如:通过学生的“一帮一”的模式发挥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优势带动成绩相对不稳定的同学。

2.5 控制

笔者认为教学中控制是针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过程中的错误及时地加以修正。例如对于大学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出现频率较多的错误有为了节省教英语的时间使用母语教学而减少了学生接触和巩固英语的时间。因此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控制使用汉语,带有目的性地把英语当成交际工具与学生交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而控制使用汉语。同时,在英语课堂上,由于是二语习得的关系,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思维被严格限制在“问题—答案”的逻辑与规则上,对于他们来说,发散性思维受到阻遏,因而不可能充分展开意义建构,也不可能充分拓展个人的经验,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提问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如何对此种情况进行控制也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思。笔者根据教学经历,总结出必须控制好学生合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建构以及选择知识。

3结束语

“教不严师之惰”这句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沉淀出来的真理正指出了管理的职能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教与学双方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可以使每个学员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教学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职能的科学化是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以利发挥最高工作效率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因我们要建构的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以管辅教更使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外军管理概论[M].解放军出版社,2000.

[2] 孙永正 等 管理学 [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Fells, M J;Fayol stands the test of time;Journal of Management History;[J];2000, 6, pp. 345-360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 篇4

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理论及其模式必须不悖于大脑神经网络的特征, 因为大脑才是人类语言和认知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在人的大脑中, 有两个重要的语言功能区, 布鲁卡区 (Broca’s Area) 和威尔尼克区 (Wernicke’s Area) 。使用拼音文字的人, 常使用的是威尔尼克语言区;而使用象形文字 (如:汉语) 的人, 此区几乎用不到, 常用的是布鲁卡区。由于汉语的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 要想学好中文要多看、多写、多说, 靠“运动”来记忆, 而学习英文则应注重营造一个语音环境, 注重多做听说的练习, 因为英文的那一个语言功能区更靠近听力区。从脑活动过程讲, 汉字阅读过程可能是:视区→角回→运动区。 (王德春, 1997:180)

儿童的母语习得是伴随着大脑神经细胞的增长和神经网络的形成及相关言语器官的发展而同步进行的。而成年人的外语学习则不同于儿童的母语习得, 它是建立在大脑神经系统和语言功能己经高度固化的基础之上开始的 (李国宏, 2007) 。Joy Hirsch (引自桂诗春, 2000:60-61) 曾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 (f MRI)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双语者进行了研究, 发现被试用母语和用第二语言思维时牵动的是不同的区域 (桂诗春, 2000) 。另外一个实验证明一位30岁的妇女在进行双语思维时用的思维区域不同 (引自王德春, 1997:140) 。作为英语本族语者, 她在成年期开始学习希伯来语, 其语言能力远不如母语的能力。研究人员向这个妇女展示各种图片, 让她用双语进行图片命名, 同时对其脑皮层施以微电极测定其激活脑区。结果显示:当她用本族语思维时, 颜叶后区最为活跃, 而当用希伯来语思维时, 除颜叶后区外, 还有颜叶前区也很活跃。不同的语言在双语者大脑中的组织是不同的, 实验结果也支持了这种说法 (ibid:181) 。由此可见, 成年人学习外语时, 大脑皮层中不同区域对语言信息的储存决定着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在思维方式和模式的差异。

二、成年人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语义理解过程

成年人在进行英语阅读时, 英语信息通过视觉通道进入大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这些信息进入到大脑后会经过解码。在解码过程中通过视神经将语码转换到威尔尼克区, 并激活英语的认知域, 在这一激活的过程中, 如果有的语码在英语“心理词汇”中不被识别, 这时, 心理语言识别机制就会将这些语码转移到布鲁卡区借助母语的“心理词汇”进行解码或识别, 于是便产生了“潜在翻译”这样的心理过程, 母语及其思维活动也就伴随其中了。

在外语阅读理解过程中, 母语语言与思维的参与涉及到认知域中的原型理解;而原型范畴恰恰是语义理解的核心部分。人们在认识和识别外部世界客观事物的同时, 实际上也在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在这种分类的过程中, 原型是心理表征, 是一种认知参照点;范畴则围绕一个原型来构成。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归属何种范畴, 需要看它与原型之间是否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语义范畴是一种典型范畴, 其义项成员有中心的、典型的义项 (原型) 和边缘义项之分, 其中心义项就是典型意义。原型义项是整个语义理解的核心, 词汇的很多义项都是由原型义项扩展而来。由于文化的差异, 会导致不同地域对同一概念有着不同的原型。例如:“花”这一概念, 在中国汉族地区 (同一种语言) , 对于“花”就有了不同的原型。河南人会想到是牡丹, 江南的人会想到的是茉莉花;就中西方的地域文化的差异而言 (说两种语言, 西方以英语为例) , 中国人更多的是想到了牡丹、茶花、茉莉花等中国特有的、熟悉的花种, 而西方国家的人会更多想到玫瑰、、郁金香、百合等等更多生长于西方的花种。

我们认为, 由于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存在有“双元结构”的作用, 两种语言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发生矛盾, 对于同一语义会在不同的语言定型的作用下激活出不同的认知域, 在两种认知域中检索匹配的语义概念或者原型。当阅读者不能找到对等的原型时, 在文化定型中找寻更深层的上一级概念就可以理解对方的语义。所谓“定型”是人脑中秩序化、模式化的, 由文化决定的世界图景, 人们借助它可以在接受世界的复杂客体时节省精力。社会文化定型是一定民族文化成员语言心智综合体具有社会文化标记的单位, 它在言语交际中实现, 体现为该文化中对公式化的交际情景引发的规范化的本土联想。而定型的语言符号形式表达的结构包括单个词汇单位, 它是对一个民族文化心智定型的表现, 是该文化独有活动的社会文化活动凝缩的最终结果。 (彭文钊, 2006:86-87)

三、中国成年人英语阅读中“语言-思维双元结构”运行机制

中国成年人在进行英语阅读理解时, 阅读材料通过视觉通道进入到大脑中的相关语言功能区。大脑中的解码器通过提取语言功能区中的信息, 在英语思维的作用下, 对所输入的阅读材料进行加工分析, 并提取输入语言符号的意义 (尹德谟, 2005) 。如果此时成年人的英语语言功能区中所存储的英语语言知识不足以帮助其理解, 解码器会借助母语语言功能区提取所需的内容, 并在母语思维的作用下对英语阅读材料进行认知分析;而对于拥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而言, 其所具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英语思维能力可直接完成对所输入的阅读材料的解码分析。在外语和母语各自的“语言-思维双元结构”的共同能动作用下, 完成了对外语阅读材料的言语理解过程, 并通过相应的外部器官 (如手、口) 进行言语输出。

四、延伸讨论

以上, 笔者描写了中国成年人英语阅读时英-汉语言和英-汉思维的相互交叉作用及影响、并借助原型范畴内的概念转换来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种内部概念相互交叉和能动作用的相互转换中, 成年人各自的大脑中会产生其理解能力范围内的理解感知。随着学习英语时间的增长以及英语语言结构容量的加大, 进而促进了学习者英语思维能力的增强, 在进行英语阅读时, 汉语语言及思维的参与程度会逐步减少, “潜在翻译”的频率也随之减少。这样的关系是一种反向函数的关系: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 成年人用英语思维的程度会随着英语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增高, 也就是说, 英语水平越高的人, 他越能用英语进行思维和理解, 英语理解能力和英语思维之间是一个正比的关系。成年人头脑中强大的汉语思维在最初的英语学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 成年人可以直接用学习到的英语进行思维而不再借助汉语语言系统进行翻译;可见, 汉语思维的参与度与英语理解能力之间就存在着反比的关系。在这样的正反比关系之间, 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存在一个交叉点, 这个交叉点就是:英-汉思维对于同一个语义有着同一的理解时, 英-汉思维之间的正效应相互能动作用会有助于英语的阅读理解;反之亦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语理解能力的提高会增强成年人的英语思维能力, 然而, 由于在汉语 (母语) 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成年人不可能完全用英语进行思维而不显示任何汉语思维参与的痕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如果一个成年人处在强大的母语语言思维环境中, 其母语思维定势会占有很大的空间, 他不会摆脱这一定势的约束, 不可能无意识或自然地跳出汉语语言-思维结构。因为母语是思维的语言选择中最容易表达或传递信息的第一选择。

第二, 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哲学、宗教、风俗等差异, 导致了语言-思维的差异。这对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而言, 这种人的“民族性”靠“文化学习”或“文化输入”是不可能摆脱的。

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讨论的英汉思维、英汉语言差异对于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不是脱离英语理解本身而谈的, 不论是英语思维还是汉语思维都可以帮助阅读理解, 两者并没有一个正确另一个错误之分。区分二者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在大脑中有着这样两种结构的存在, 我们对他们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帮助阅读理解, 利用他们之间的能动作用提高阅读速度及阅读理解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李国宏:《从“双元结构”的角度透视成年人英语学习的机制》, 西华大学, 2007年。

[3]彭文钊、赵亮:《语言文化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年。

[4]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神经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

过程写作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5

过程写作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大学生缺乏较强的写作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实用英语写作技能的人才的.需求.这就对我国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探究了教学改革的趋势,引入过程写作教学法.

作 者:胥海红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学院,山东,青岛,266301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H3关键词:过程写作法 教师角色 写作教学 互动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 篇6

关键词:英语学习;中式英语;迁移

一、中式英语的定义及发展历史

1.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带有中国式词汇、中国式语法、中国式表达习惯的英语,简单来讲,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表达的语言。

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时候,因缺乏英语使用环境,因此在汉语思维和大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拼造出不符合英语本土者语言表达习惯的英语,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会出现。

随着英语的普遍使用,中式英语(chinglish)在中国仿佛也慢慢成了一个流行的语言。俄罗斯新闻公布全球语言监听会公布的2005全球最流行的十个词汇清单,chinglish位列第四位。中国学生也乐此不疲的将“好好学生,天天向上”翻译为“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将“给你点颜色看看”翻译为“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类似于这样的中式英语,英语本土者是不太会明白的。还有些中式英语就真的会令人捧腹大笑,例如:马马虎虎会有人直接译为“horse horse tiger tiger”。

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也叫中式英语,机械的将汉语一字字的地转换成英语,不仅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而且不被以英语母语者所理解,笔者认为这是种错误的语言。

2.中式英语的发展历史

中式英语最早出现应该是在香港、广东等沿海城市。清朝打开了大门,香港被割让给了英国,随着贸易经济等的往来,本地人在与英国人交流中,慢慢的学会了些简单的日常英语,然后就用自己的母语思维方式(即汉语)把这些刚学会的英语组成字句。虽然中式英语给英语母语者带来了一定的理解困难,但是补课否认的是一部分中式英语已经被接受甚至广泛使用,例如:英语本土者都会用“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来打招呼。

二、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迁移本来为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本意为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指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或技能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过程产生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俩类语言迁移,即语言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语言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Fries和Lado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第一次将迁移用在了语言学的研究之中,表示“一种语言对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即language transfer,也叫母语迁移)。正确而又流利的使用一种语言,前提是要该语言形式和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若缺乏该语言的语境,就可能照成母语的迁移。语言迁移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对比分析假说、 标记理论和认知理论, 许多学者从语音、 语义、 语用、 结构规则等方面来探讨和解释语言迁移。

Ellis(1994)于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发现母语是汉语的学生学英语中犯的错误51%来源于母语的干扰,虽然干扰并不等于迁移,但迁移型错误却是母语干扰的结果并构成干扰型错误的一个重要部分。

1.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在母语和目的语有相同的形式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法语和英语都有table这个单词,且在俩种语言中均表示相同的含义。

2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也叫干扰,是指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例如,学习英语的法国人会将 I have been here since Monday(我星期一就在这儿了)说成 I am here since Monday,原因是法语模式je suis ici depuis lundi.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会发现很多不同之处,汉语的名词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但是英语名词用法却大不相同。汉语思维中多使用主动语态,但是英文中多使用被动语态。

三、语言学习过程中中式英语及迁移的影响

王初明教授的补缺假说很好的诠释了中式英语的现象,以及迁移发生的环境背景,中国学生从很小的年龄(城市里学生开始于幼儿园,农村学生开始于小学),但经过多年的学习,英语还是不敬人意,总所周周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是学习语境的缺失,诚然,目的语语境缺失了,母语知识就补上,慢慢的就行了中式英语,其中母语的知识也对目的语有迁移作用。

四、结语

汉语和英文中有很多习惯和语法规则在使用上都有不同,研究也表明,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51%的错误来自于母语的干扰,中式英语的出现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至少是不正确的英语,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避免理所当然的使用,有意识的纠正自己的主观表达习惯,慢慢的摆脱中式英语的过程。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 and so on. Dictionary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ird edition).

[2]王初明.2003b.補缺假设与哑巴英语和汉式英语[J].外语界.2003(5).

[3]王初明.自我概念与英语语音和英语学习[J].

[4]刘倩.a study on chi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D].2009(4).

[5]邓薇.2006.从补缺假说的角度对汉式英语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 篇7

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和企业界普遍反映教育及培训与就业需求不直接相关的现象十分严重,教育及培训只注重学习者对知识与理论的掌握,而不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产业界强烈呼吁开发一些有效的教育及培训模式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培养职业能力的教育及培训模式由此应运而生。首先是世界劳工组织的技能模块课程,接着是加拿大以社区学习为能力本位课程,接着是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和英国的职业能力课程,然后到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打破原有的科学架构的系统化,转向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以行动为导向,重新进行学习领域的划分和学习情景的设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体现上述各类课程不同设计理念的教育模式引入我国后,在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导致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短缺,这已成为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矛盾。为解决人才结构失衡的突出矛盾,国家提出了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专门人才。因此,对高职教育及其专业课程设计的研究逐步出现,以满足新形式下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研究表明,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弊端:对在课程价值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内容深、负担重、学习难”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编制分化过细,单一的学科课程,门类多,课时长;没有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关系,忽视了不同地区的不平衡性和各校的特殊性,忽视学生在课程开发中应有的权力、责任与创造性;对教师、学生、课程教材的关系把握不好等问题。

国内学者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都出版了相关的专著,例如:徐国庆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2005),石伟平、徐国庆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2006),姜大源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2007)及戴士弘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2007)等。无庸置疑,这一类型的著作或研究为职业教育改革的进行提供了宝贵的原则和建议。但是,由于商务英语这一门课程与一般的工科类课程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未来的职业改革中,其虽然深受这一浪潮的影响,但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内涵丰富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和开发是各职业院校的关注点之一。

2.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倡导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现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通过课程的改革和优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基本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张尧学司长对高职培养目标的描述,2007年2月南京高职校长联席会议)。职业素质培养依赖于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持续发展能力则依赖于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因此,刺激和推动职业教育按照市场需求发展,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也便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共建学习社会。同时,探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工学紧密结合的崭新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行业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行业岗位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须应用以下原则和方法:

2.1 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

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不是盲目进行的,应在充分进行岗位调研、企事业单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过程,然后根据岗位要求确定需掌握技能,进行课程的整合。例如,通过我校2005年到2009年期间对珠三角地区的多家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1)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最多的部门依次是进出口公司、行政部门、技术开发部门和销售部门。(2)用人单位对素质要求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其它知识。而在基础知识方面最为关注的要素是基础英语、计算机知识和思想品德。专业知识方面,关注商务口语、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商务翻译。而其他能力则主要体现在人际沟通、社交礼仪和办公自动化。(3)用人单位一般外语人才都有需求,但需求人数都不多,一般在三人以内。因此,在制订实训项目、学生实习项目等时要重视商务英语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商务口语能力、商务写作能力、商务口笔译能力,以便锻炼学生在步入具体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培训就能迅速胜任工作的能力。(4)用人需求每年递增,基本能解决我校100人左右的就业。根据上述调查,我们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突出核心职业能力的教学,加大课时,并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建立实训基地,推进教师下企业学习、挂职的力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同时要不断根据岗位新要求调整每一学习领域里的具体技能。确保学生技能掌握的有效性、充分性、当前性和真实性。

2.2 坚持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应坚持系统化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为主阵营,以教学、实践为主渠道进行研究。这一系统化设计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商务英语专业所有课程的总体设计:首先调研、分析、确定工作领域所涵盖的具体职业岗位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分析行动领域,再对应每一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每门课程,最后还要制定课程的整体设计目标、具体的授课内容、综合项目及单项项目、如何操作以及课程考核设计。而从小的方面看,每门课程的设计应按照职教特点和认识规律安排教学,实现良性互动。课程应按能力单元划分,结构完整;按照工作岗位需求确定正确的能力培养目标;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做好充分的实践准备,采用引入、驱动、示范、模仿、学习、展开、讨论、提高、系统化、扩充、迁移以及反复实训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只做知识体系上的准备,向学生“满堂灌”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强化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明确教师不应该成为单纯的课堂内容演示者,而应综合运用板书、肢体语言、逻辑思维等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要教“课”而不是教“书”,要设计而不是照本宣科,要实际应用而不是单纯讲知识。

2.3 坚持总体设计,协同攻关。

研究坚持采用“总体设计,统一要求;多端切入,研究深化;多题同步,优势互补;多方合作,协同攻关”的行动策略。

2.4 坚持制订阶段实施计划。

组织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行动研究,形成中期成果资料积累。深入展开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手段,教师不定期地反馈交流研究的进展情况。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和开发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时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方法,提倡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创造性工作,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积累各种不同有利于改进教与学的方法。

3.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需解决的问题

3.1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本,按工作过程分解成不同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和开发围绕具体的学习情景进行,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掌握能力模块里所描述的具体技能。

3.2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和开发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的设计应按照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的内容和顺序,转变固有的“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从而实现“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依据。

3.3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和开发应打破现有教材内容的束缚,以行动为导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自行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补充大量的实例和实训项目,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既教书又育人,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3.4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应注重对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不再局限于“知识考核”及终结性评价,而是转向“能力考核”,运用形成性评价考核能力的具备与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和掌握这一体系操作过程和要点,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注重评价的实践性,注重评价方式,激发、保持兴趣。鼓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这将使得课堂教学模式更丰富,教与学双方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5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参与者是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职业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将会是本项研究的重点之一。教师旧有的观念,如只了解学科体系、专业内容;仅凭经验,无需实际工作经历等将被打破,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合理念,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和新要求,在职业教育大改革的框架下实现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商务英语类课程设置的束缚,通过对不同学习领域课程的重组和构建,重新设计与工作过程相符的学习情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和开发,从而帮助高职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岗位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提高在就业市场的相对竞争力。同时,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研究,还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提高,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 篇8

一、商务英语的含义

商务英语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 其从广义上讲,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金融等都涉及商务领域的内容。从语言的层面来说, 商务英语是从事贸易或者即将从事贸易的企业和个人在商务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 也就是说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语言, 属于专业英语的范畴。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使得我国企业在更多领域可以深层次地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中。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我国的经济和文化等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 商务英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其内涵、外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物流经济的含义与发展

所谓物流, 直接来讲就是物品的流动, 是将物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物流将整个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生产、销售、供应、库存和运输等活动构建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 将各个环节紧密结合, 形成一个总体, 物流能够体现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经济价值。物流属于新兴的行业, 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物流行业与物品的仓储、包装、运输、信息等各个行业都有直接联系, 是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的重要组成。物流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其高速发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 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 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完成企业产品升级。物流行业的发展是企业重组的推动力, 其促进了企业的创新,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物流企业的发展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物流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物流作为全新的产业其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物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发展中物流经济的作用不可替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每年的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我国2013 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58267 亿元人民币, 约4.16 万亿美元, 相比2012 年增长7.9%。其中, 进口总额121097亿元, 约合19504亿美元, 同比增长7.3%。进出口差额16072 亿元, 相比2012 年增长1514 亿元, 约合2592 亿美元, 增长289亿美元。2014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3万亿元, 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 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6.1%, 进口1.96 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0.4%。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总额的增加提供了动力。这些统计数据直观反映了物流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也可以说, 物流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商务英语在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物流企业的发展随着商品流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实现国际化趋势, 在此过程中英语在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其以深入到物流活动的诸多领域。国际贸易过程中的谈判、签订合同、商务交流、单据填写、信息传递等环节都需要使用英语,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性的跨国公司的商务活动往往涉及多个国家, 因此对于物流行业的需求也逐渐需要专业化、全程化, 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以英语作为媒介, 因此要求物流企业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英语, 在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时能够准确使用英语, 以保证交流的准确性, 避免由于沟通和理解的错误而造成经济损失。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其想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要重视商务英语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商务英语的优势, 培养综合型的外贸人才, 才能确保我国物流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 商务英语可以削弱国际供应链壁垒

我国物流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供应链的发展。近些年, 随着跨国公司增大在我国境内的采购力度, 其生产经营所述的部件采购网络逐渐形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物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相应的采购中心, 增加我物流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的机会。而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方向有所转变, 其主要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过度, 这就使我国物流企业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全球供应链体系中, 其成员遍布世界的各个地区, 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的采购、生产、市场营销和信息的共享的全球化。我国企业想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提升企业的影响力, 就必须培养大批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以实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以此来削弱国际供应链壁垒,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 商务英语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 已使一些物流企业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供应链的建立, 我国物流企业更多的参与到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业务范围, 扩大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影响力。近些年, 我国物流企业逐渐扩大经营范围, 不断开拓海外市场, 提升了企业的海外服务能力。这一发展趋势使我国物流企业和贸易合作逐渐全球化, 因此要求我国物流企业必须实现国际化, 提升自身的设施、技术、服务、包装以及运输的综合实力, 以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际物流合作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是促进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的关键。这一背景下, 英语在物流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突显, 商务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和媒介, 对于世界物流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提升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推动了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

(三) 商务英语可以使我国企业分享更多的先进技术

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因素在于技术落后, 其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 国际通用的产品电子代码技术, 在我国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就比较落后。产品电子代码以射频识别技术为载体, 进行物品的具体编码。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产品电子代码在我国物流企业中广泛应用还有很多困难, 这也是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增加, 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的帮助。这些全新技术的推广和分享, 也同样离不开英语的媒介作用。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培养综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 才能加大与世界各国的技术交流, 实现全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物流经济的发展。

总结

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增加了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务英语作为商务交流的媒介, 其是物流企业之间建立联系的基础。商务英语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物流企业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提升了我国物流经济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帮助。我国需要认清当前局面, 不断培养专业性、综合性的商务英语人才, 才能满足世界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 才能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影响力。也就是说, 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商务英语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端周多杰.商务英语的特点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J].商务必读, 2014 (04)

[2]翁凤翔, 辛瑞娟.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外语研究, 2012 (04)

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 篇9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能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等语言技能,并掌握外贸活动的商务知识,以较熟练的口语为特长,以商务英语兼顾旅游、文秘、教育英语为方向,培养能用英语从事商务、旅游、外贸、文秘、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产学合作的教育模式逐渐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教高[2006]16号)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如何通过推进产学研合、工学结合作来优化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务英语只是职业英语的一种。职业英语可以说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行业英语,比如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医用英语。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有英语的基本语言基础。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其教学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归根到底,实用性是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

所以,商务英语课程不只是简单地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它更多地是向学生传授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与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都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商务英语,强调的不仅是语言水平,而且是一种实际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综合素质中的很多内容属于情感类的教学目标,无法简单通过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实现。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序,而是使“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得成为可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过程。而所学的知识也是学生日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实用性很强的知识。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职业教育课程应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其目的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形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

三、教学实例

商务英语写作实训项目:英语商务计划写作及展示(学生以组为单位,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制定出一份英文的商业计划,并在多次修改后将计划通过英语口语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课时:共6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怎样制定商业计划及内容范围;

2. 学会商业计划英文写作格式及用语;

3. 能够以组为单位拟出一份商业计划;

4. 能够用英文做计划展示并配有同声传译;

5. 具备团队合作及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任务:

1.写出一份完整的英文商务计划;

2.在讲台用英文做计划展示。

学生已有基础:经过前期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及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用英语写作的能力和上讲台用英语陈述展示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2课时):教师给出具体任务(至少3个可供选择)———学生自行搭配分组———学生挑选具体任务———教师提供资料(资料内容涉及商务计划是什么,包含什么内容;英文范例及格式)———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启发思考———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再次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疑难———学生以组拟订大致提纲。

第二阶段(2课时):学生以组为单位做团队展示(上讲台英语表达2分钟)———教师打分并提出建议———教师强调商务计划主要涉及内容———学生按照职能需要分配个人任务———学生查找资料———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疑难———学生完成初稿。

第三阶段(2课时):经过教师和学生反复修改后定稿———学生以组为单位上讲台做商业计划展示(时限20分钟)———教师评价打分。

四、教学效果

首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打破了以往沉闷的传授式教学,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因为可以在做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究竟需要学习什么。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讲了很多、很好,可是学生并没有深切感受,而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吸收所需知识。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英语的多种技能,例如,写作、口语、听力等,在实际的任务中做了综合运用。而且学生还学习到了相关的商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很多专业以外的能力,例如,团队协作能力、表达交际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协调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整理能力等。

最后,此次教学实践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组拟订的商业计划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例如,DIAMOND-FTS组根据自己做的商业计划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设了网店并且初建了网站。

总之,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能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起辅助启发指导作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是能够达到教学目的更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 Platt, T., Weber, H.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London:Longman, 1985.

[2]Jones, L., Alexander, R.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Student’s Book[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4]李克莉.交际教学法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湖南农机, 2007.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7.

[6]马广惠, 文秋芳.大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4) .

[7]陈慧媛, 吴旭东.任务难度与任务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J].现代外语, 1998, (2) .

[8]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英语电化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篇10

1.1 TRIZ理论的分离思想

分离原理是TRIZ理论的第一个原理。分离的思想是科学研究的入门。科学之初就是分离。把复杂的事物分离成一个又一个单位小体, 这样来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操作。比如:在制作英语电子教案时, 学校给了一份电子教案头, 如果那样做成一份文件, 都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在操作的过程中, 经常遇到失败的复制粘贴, 结果是很麻烦的, 但如果我们采取分离的做法, 把每一课的教案做成一个单独的文件。也可以说每一个教案的封皮即为一个文件, 一张纸为一个文件, 这就使制作教案迎刃而解。这就是分离原理在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2 TRIZ理论的组合思想

分离是基础, 是低级, 如果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还是采用分离的做法, 就使课件制作陷入困境。这在我制作课件的初期是绝对有的。我一开始制作课件就是把每一课都做成一个文件, 每一课与每一课都是分开的、分离的、独立的, 这样在上课与管理文件时是很麻烦的。后来, 在英语教学的逐步发展过程中, 我终地认识了上去, 不再分离, 而是组合。组合的思想就是在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的。把全部的课程制作成一个文件, 一课接着一课, 不必分离, 而是组合, 这样在上课时通过课件的翻页来完成操作。这样在管理与保存中是非常简单的, 这种组合的思想是科学之高级。这在很多领域中都有体现的。

2 课件制作的体会

2.1 组合思想的光芒

TRIZ理论给组合原理的定义为:

(1) 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2) 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这种组合思想在科学研究中实在太重要的。组合是高级,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使用组合的思想, 千万要把一门课程的一些不同课次与章节制作成一个独立的文件, 而不要分离开, 这样才是科学课件, 这才找到了课件的真谛。这样组合的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翻页实现课件的不同课次播放是非常方便的, 而且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课件, 否则那种分离的课件制作不是真正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复习引入与总复习, 在这种组合的课件中才得以正常顺利进行, 否则在分离的课件中真是不可思议的。

2.2 计划生存中学会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恒定的规律生存

课件的制作是件需要毅力的工作。课件的制作是一套计划的大系统。在计划中向前推进, 在计划中完成指定的量。这需要一段时间内, 甚至于整个人生的恒定生存。在课件制作的近三个月里, 我每天到点必须开机, 每一堂课严格遵守时间, 准时开始, 准时结束, 从来没有半点的惰怠;而且在敲入课件内容时, 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每一个字都确保绝对正确, 从来不曾出错。课件制作的过程中, 真是使我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 再不敢随随便便, 马马虎虎, 而是形成了绝对的工作习惯, 真是把自己锻炼成了严谨的科学工作者。

3 职称考试电脑学习的体会

3.1 现代科技主要是外语与计算机的通晓

外语和计算机是科学的工具。精通外语, 不仅提高人的语言运用能力, 而且可以查阅外语的杂志与书籍, 学习与借鉴别的国家的科技人员的最新科研成果。精通外语, 还可以直接跟外国人进行交流, 这更加直接地促进了我们的各方面学习。精通外语, 对于提高我们的科学能力是有很大好处的。

计算机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学习、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了我们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计算机到U盘, 从U盘到MP3、MP4, 到照相机的计算机成影, 到计算机的排版技术, 在我们生活的事事处处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如果不通晓计算机, 真可谓是今天的文盲。计算机是我们本时代的智慧的浓缩, 给人以一种计算的指令、成型与象样、高超的速度、博大精深等等的高科技的特征, 作为本时代的人们是必须要学好计算机的。

3.2 电脑研究是终生的治学与研究

国家电网公司每年都要举行职称计算机考试, 都要进行网上报名。在自己的计算机备考中, 不仅要准备理论考试, 而且还要准备上机操作考试。每周的六日都是在计算机机房度过的。星期一到星期五, 天天都要背理论的内容。

计算机理论考试的复习是背诵教材上的题目, 首先将计算机教材上的题目按照答案做一遍, 并在书上标出答案,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是复习的重点, 简答题量太大, 全背完是不太可能。主要就背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就可以了。经过计算机记忆, 我深深地爱上了计算机。全部计算机记忆, 我总共记了30多本笔记本, 计算机记软了, 记快了;同时, 也认识到计算机的学习是终生的研究与学习。计算机学习与研究是无止境的, 计算机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计算机分秒都在向前发展。目前社会, 无论从国际到国内, 都是处于一种大发展的的政治与经济格局。在这种大的气候与背景下, 我们每个人都要立足于社会, 都要跟住时代发展的脚步, 那就是说, 要进行电脑的研究与学习。并且要把这种电脑的学习与研究终生化。这就是职称考试计算机备考最真与最质的体会。

3.3 电脑研究是天天的学习内容

3.3.1 作为教师, 必须要养成天天工作与备课的生存规律

“一天不练就要变”。教师的备课与记忆的巩固要求必须是天天的学习。作为教师, 这一生, 是不容易的。从星期一到星期日, 天天都需要学习与巩固记忆。只要是天天, 记忆就不会出现问题。只要是天天, 教学的备课就能完成任务。否则, 必定是教学的狼狈。教师生存必须是天天的努力与天天的备课积累。象机械振动般恒定。在这种恒定之中练出来一个好的身体, 升华了自己的身体。一个教师, 不经过九九八十一层的磨练与升华制造, 是不能练就成为教授与科学家的水平。要想成为教授, 那就必须是天天的备课与写作。大量写论文, 一是为了评职称需要;二也是为了提高自己;三更是为了推动科技社会之发展。

3.3.2 天天之备课必然带来天天的计算机研究

我们要在天天备课的基础上, 开展天天的计算机研究。具体的做法就是安排一定的时间, 天天进行计算机的学习, 雷打不动, 不论春夏秋冬, 天天准时开始计算机的学习。不要因为任何事情, 而取消每天的计算机学习与研究。由于教师的生存, 每天都要进行备课, 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计算机的学习, 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象滴水穿石般地天天磨炼, 天天积攒, 而且也只有这样, 才能打开计算机科学的大门。

4 电化教学使用过程中的体会

4.1 学校多媒体电教室设备需要更新与提升

在上一次教学过程中, 我全部是使用课件来上课的。

通过自己制作课件, 自己带着欣喜的心情装完了课件, 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运行过程中却不是令我非常满意。首先是电脑质量不行, 稍稍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即开始发热, 因此教师上课总是提心吊胆, 总怕这种电脑过热引起爆炸。再就是电脑有病毒, 不敢过多过复杂操作电脑。三是投影仪质量不行, 经常出现过热停止的这种现象。经常是正上着课, 投影仪突然停止。因此, 有时上课, 根本不敢全用电脑, 使用一段后, 估计投影仪过热了, 就停止使用。这样上课, 真是无可耐何, 但是没有办法, 目前学校教学设备水平就发展到了这种程度。

4.2 学校发展应以设备提升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切入点

学校要发展, 教学需先行, 教学设备应当是学校发展的首先切入点。教学设备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硬性设备指标, 在现代化的教学水平较量的过程中, 教学设备是首先的较量。我们学校能够在成人高校中立足发展, 首先要看的就是教学设备。而教学设备中首先要看的就是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水平。多媒体教室水平如何成为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浅谈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预习策略 篇11

预习与创新看似互不相关: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较多体现了预习行为,何须费尽心思去创新呢?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大众化的误区。以英语学习为例,预习新的单元时,仅仅标出生词音标,写出汉语译文就可以了吗?下面,我想以教学实例为参考,与同行共同探讨关于预习策略的一些问题。

一、 教学案例分析

学情之一:学生A在升入七年级时英语成绩中游偏上,平时属于那种在校园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式的学生。但在八年级上学期,她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当然包括考试成绩)提升很快。我究其原因,原来暑假里她的爸爸要求她每天用“自我表演式”背诵一段英文对话,也就是用左右手代表人物,辅之以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口述”的指引下演绎个人专场;久而久之,她对课文对话产生了兴趣,时常会在课堂上来上一段录音模仿秀,极为逼真;她也被同学们尊称为“英语小达人”。

分析:学生A英语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是在学习中采取了创新的预习模式,依据英语学习特点,结合生活场景,在实践中发掘是创新预习的根本。

学情之二:学生B在升入七年级时成绩优秀,应该是一个智商较高的孩子,平时课堂表现活跃,在同学之间较有影响力。但两个学期刚过,成绩明显下滑。仔细调查后,我发现他在被动预习方面载了跟头。如他所言,预习中目标浑浊,对不懂的知识点一再放过,逐渐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了厌倦情绪。而且他对英语朗读心存反感,更难与同学口语交流了。

分析:学生B现象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较为普遍。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当,遇到难处就回头,喜欢“自我放松式”预习模式,长期下去产生“糊涂累积”效应,最终将酿成大错。

二、 创新式预习策略

1. 强化教师主导地位

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再强,如若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其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据教材并结合班级每位学习的学情实际做好预习安排。

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一位负责任的英语教师会将创新模式的预习理念渗透到备课的每一环节并力求完美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譬如:讲授牛津版教材9A单元一时,传统教学模式是录音跟读、词汇讲解,然后是学案释义,最后是作业布置;不少教师还在星座名称上大做文章,浪费了很多精力。课堂失去了创新教学,学习氛围容易枯燥乏味,就如寄宿餐厅中一日三餐,偶尔气味飘进教室,即使是饥肠辘辘也让人闻之心发郁闷。我们为什么不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好预习,让不同生日的同学特意穿戴别具一格,并将自己生日和出生月份特点结合起来,然后在课堂上用英文表述,相信这种课堂模式会产生模仿效应,使学生在课余预习环节尝试去把自身特点与课本的固定场景相结合,如此以来,教室主导作用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创新预习,并让他们培养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以兴趣激发为目的,鼓励学生创新预习

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服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实际上,这一原则也体现在译林版教材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单元的开篇都是HOBO和EDDIE之间的幽默对话,极为自然而浅显地导出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然后,阅读课侧重生活场景的设置,力求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言回归现实。基于上述条件,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必须强化于实践,锤炼于交际。我们不妨可以为学生设置“语言伙伴”,以此为单位进行每天一刻钟的英语交流,每周一次的手机英语通话、每月一次的英语日记通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兴趣激发策略。

在鼓励学生创新预习方面,主要是督促其进行和自身特点相结合的预习模式。比如:鼓励学生改编阅读内容,进行生活化学习,也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的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通过绘制简笔画、漫画等加深课文印象,为创新预习奠定基础。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词汇创新预习,将“新词”运用于“旧句”,并在口语中强化这一过程。对于常见词组的预习可以联系生活场景:早上醒来用wake up, 起床用get up, 打扮用Dress up, 扫干净用mop up, 吃光用eat up等。

3. 基础与创新并重,延伸预习效果

中学阶段的学习是侧重于打牢基本功的,故而不可由于强调了创新而忽略了基本知识面的掌握。说到底,无论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预习方法的创新,其出发点都是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掌握基础知识点,进而运用于生活。就基础而言,养成规范朗读、规范写作的习惯,养成善于归纳、错误反思的习惯等。

同时,我们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预习过程并非简单地局限于课本知识;正如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一样,同一个语法点反复运用于不同语言场景,这更是一种创新预习。实际上,每一张试卷考验的就是同学们自主预习效果的优劣,应该告诫的是,不要为遇到考卷中的熟题而沾沾自喜,相反,平日里养成了科学的预习策略,打牢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我们就会品尝更多的胜利果实。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 篇12

一、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简述

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下, 仅仅能培养出个别少数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 这往往无法满足社会批量需求的问题, 加上黑龙江省区域高校的地缘因素限制, 导致语言环境以及外贸业务实践的缺失问题, 促使区域高校应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改革, 重新架构。教学要求不仅要让学生简单学习基本的商务知识, 还需要学生不断强化这些商务英语的基本功, 确保学生在进行商务口语交际时, 能够具备商务沟通、商务谈判等外语语言能力。另外, 学生也要对国内外贸易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有所掌握, 从而真正具备操作外贸业务的能力。

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

合理地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能够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 首先要明确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向, 优化教学结构, 使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具体来说, 商务英语课程主要由语言理论与实践、跨学科课程这两部分组成的, 这使得课程设置要重点突出“商务”“英语”和“技能”这几个方面, 将基础与实践、理论与应用、选修与必修等模块进行优化组合, 使学生具备多专业多技能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学校可以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商务知识、外语技能与综合英语这三个模块。例如, 商务知识课程可以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社会经济法、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实物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所学的商务知识更加全面;外语技能则应该倾向于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的培养;综合英语则是为将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进行有机结合而开设的涵盖办公用语、物流英语、报刊用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等ESP类课程。

三、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

由于黑龙江省所处的地域问题, 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以及外贸业务操作, 学生很难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 加上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学生对这种“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厌倦感甚至是抵触情绪, 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增强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务必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 情境教学

1. 个性化情境教学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是多元化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在特定的领域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因此, 将情境教学运用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同时, 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 实施个性化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融合必将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习得商务语言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主题和场景, 依据每个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 进行角色分配,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也可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中增强其心理素质。例如, 对于“国外订单的合作会议”, 小组内部需要分工协作, 有的学生比较内向, 那么可以担当会议记录员的角色;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主动开朗, 就会选择公司代表的角色等等, 在开展这个商务会议的过程中,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且在情境化的教学条件下, 学生能够直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再针对每个学生的弱项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培养。

2. 集体性情境教学

实际上, 集体性情境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统一策划活动, 虚拟情境, 设计布置任务, 在解决处理问题时, 以公司职员的角色思考问题, 进行合理分工, 然后汇总观点, 达成一致, 最后进行总结和展示。教师在教《The Resolution of Disputes》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谈判小组进行现场谈判, 每个小组在谈判结束后, 要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为了能赢得这场“商务谈判”, 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 共同讨论, 才能得到统一的观点。

(二) 课堂游戏引导法

教师在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时, 可以采用一些课堂游戏来引导学生, 具体来说, 采用free talk游戏进行强制性口语对话练习。方法是由一个学生在教室里随意选定一位同学, 随意说出一个英文句子, 对方必须用英文给予回复, 然后其余同学根据这两位对话同学的语音语句做出客观判断“change or no”, 游戏得以继续。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能够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语音语调, 同时英语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教学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生动,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

(三) 课外实践

学校应当加强实训室建设, 购置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践教学, 有效提高商务英语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加强校园网与互联网的构建, 完善计算机与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在实践教学中, 通过口头实践与书面实践等形式, 并运用情境模拟、案例教学与仿真训练等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在不同岗位的真实情境下, 灵活应用英语,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操作能力, 使设备、技术、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 也要强化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 应紧密联系相关企业,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技能, 打造商务英语专业的情境型综合实践体系。

四、结束语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更新, 黑龙江省商务英语专业应逐渐形成特有的课程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要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特色, 而且又要具备很好的灵活性,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就业机会, 真正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求。在特色的教学体系下,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商务英语基础知识更加扎实, 思维更加灵活, 视野更加开阔。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学校务必要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科学地设置教学课程, 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强化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合理地进行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体系架构。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贸易地位日益上升, 国际商务往来也日趋频繁, 为了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文化交流,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需要更多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于英语人才培养的学科, 其专业的开设更要考虑应该如何培育出能够适应高水准高要求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提出了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对教学体系重新架构的有效途径, 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韩晶晶.企业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及商务英语教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09.

[2]赵凤玉.以需求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J].前沿, 2012 (10) :168-170.

[3]于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J].中国人才, 2011 (14) :228-229.

[4]孙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57-159.

上一篇:墙板裂缝下一篇:物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