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问题

2024-08-02

兼职问题(共12篇)

兼职问题 篇1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 大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随之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企业需要聘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要求会计人员既要熟悉会计准则又要精通税法, 加之会计是一个高度依赖经验的行业, 需要一定的从业经验才能胜任。会计人员曾经一时极度短缺, 会计兼职现象由此产生。兼职会计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人员供需不足的矛盾, 也成为一些规模较小或业务较少企业的首选。

兼职会计与一般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不同在于兼职会计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 不用每天按时到岗, 只需要每个月按时按需完成公司的财务业务即可。兼职会计的存在有它的必要性, 目前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内的中小企业, 约有40%用的是兼职会计。根据相关规定, 企业必须建立账册, 需要有会计来建账。由于税务稽查是有可追溯性的, 为保证企业会计账册的合理合法, 企业必须聘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把好关。然而基层会计缺乏, 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兼职会计的出现解决了不少企业急用会计人员的燃眉之急, 也解决了新任会计人员不能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申报纳税等问题。另一方面, 一些中小企业, 因规模较小, 其业主为了节约工资费用, 通常招聘兼职会计, 致使一人在多个企业记账的“兼职会计”现象日益增多, 有的会计兼职甚至多达五六个。兼职会计基本都熟悉各部门的操作流程, 办理公司业务可以少走弯路, 提高工作效率。

一、兼职会计市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 兼职会计市场规章制度还不健全, 在执行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

1. 以赚钱为目的, 会计核算质量不高, 缺乏职业道德。

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正确及时地编制财务报表, 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些兼职会计以赚钱为目的, 每个月报完税就草草了事, 老板给多少票据就按多少票据记账, 不关心企业的经营情况, 也不能及时向老板反馈财务情况。有的会计兼职几个企业, 财务核算都集中于月底, 做账出报表的时间都很紧, 就谈不上会计核算, 更不用说财务分析。一个公司想要有更好的发展, 不仅是看其生产经营状况, 还要看会计工作做得怎样。因此,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会计法》中对财会人员违背职业道德, 有意作假, 违反财经纪律, 似没有构成犯罪的, 尚无明确而严厉的惩处条款。因此, 要加强会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的意识至关重要。

2. 兼职会计对企业内部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 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大大降低。

由于兼职会计不坐镇企业, 往往是一个月只到企业去几次, 有的甚至不去, 没有时间去监督企业负责人、出纳及其他经营人员的财务行为, 对企业发生的日常业务也不是很知情, 达不到监督和指导的目的, 和企业的经营情况相脱节。另外, 有的企业老板法律意识不强, 想弄虚作假怕遭人监督, 因而不愿雇佣专业会计, 这极易酿成大错。

3. 业务不精, 法律意识不强。

会计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 对新的会计法规和税法知识要及时了解和掌握, 对财务软件更要精通, 对当地税务局新的申报变化要及时了解并予实施, 否则会给企业和各部门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有的老会计人员墨守成规, 不求上进, 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 专业技术水平低, 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 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 更不能依法办事。

4. 企业的商业秘密得不到有效保证。

企业与兼职会计绝大多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造成兼职会计的流动性极大, 不辞而别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造成一方面会计人员离岗后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给予必要的保密, 另一方面有的兼职会计离任后不对下任会计移交账务, 企业财务工作不能有序延续, 违反了有关会计准则和财务准则。有的与业主又存在裙带关系, 不可能完全履行监督职责, 更有甚者, 还与老板同流合污, 偷税漏税, 给国家税收造成极大损失。

5. 会计人才市场管理混乱, 兼职会计收入隐蔽。

目前代理记账公司和个人兼职现象普遍存在, 会计人才市场管理混乱, 一人二岗、一人多岗的现象屡见不鲜, 公司和个人收费也高低不一, 竞争比较激烈。会计人员的收入也十分隐蔽, 再加上职能部门管理相对不严, 自由流动和自行组合是目前会计市场的主流, 导致个人所得税征收难度增加。因此, 建立规范的会计市场迫在眉睫。

二、兼职会计市场改进的建议

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 建立规范兼职会计的管理制度或管理办法。

一是要从兼职数量、劳动合同、工资报酬上加以规范管理。严格控制会计兼职的数量, 确保会计核算质量;建立和健全企业与会计的内部监督机制, 签订专门的会计兼职劳动合同, 并在合同中明确工资报酬、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保证会计工作真实性和规范性。二是要以《会计法》为依据, 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既要照顾到中小企业聘请兼职会计人员的客观必然性, 又要考虑会计职业的严肃性、合法性和客观公正性。

2.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加大对会计人员执业监管力度。

一是财政部门、会计行业组织、国地税等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 加强企业财务的日常管理监督, 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 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及会计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保证会计工作秩序。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意识, 要尽快修订和完善现有的会计管理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把强化会计人员执业监管落到实处, 使全体财会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3. 要强化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教育。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对最新的会计和税收政策通过各种渠道让会计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 提高整个会计队伍专业理论和业务能力, 使会计工作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会计人员要加强学习, 特别是通过敬业、乐业、爱业、勤业教育, 开阔眼界, 增长学识, 增强本领, 并陶冶情操, 提高道德修养。会计人员要通过自身修养,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热爱会计职业、献身会计职业的理想,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用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抵制外来的腐蚀和引诱。

4. 建立会计网络, 规范会计市场。

要建立会计人才库, 规范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行业组织要根据企业需求会计人员的多少, 业务量的大小, 业务技能要求的高低, 推荐相匹配的会计人员, 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做“红娘”, 调节会计人员的余缺。与此同时, 将聘用会计人员的信息录入会计人才库,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兼职会计的管理与监督, 而且还能够解决兼职会计的收入隐蔽、个人所得税征收难度大的问题, 从而达到进一步规范会计人才市场的目的。

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财务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企业的发展和良好的经营需要财务人员给予专业的技术支持, 好的财务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财务风险和合理避税。成功的兼职会计要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工作计划及时间规则, 要有在更短的时间内比别人能完成更多的工作的能力。同时, 要让兼职单位的老板和同事明白, 会计兼职人员, 有着极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是团体中不可被忽视的一员。

(作者单位:北镇市高级中学、辽宁金帝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永辉

摘要:本文针对会计从业市场存在的兼职会计现象, 研究了兼职会计的优缺点,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关键词:兼职会计,职业道德,业务水平

兼职问题 篇2

面试兼职要注意的哪些问题? 去面试兼职的时候,不要随随便的就去了,那可能会导致你丢掉这份兼职的机会。所以呢,去面试之前先来广州兼职网看一下职场资讯,会对你有所帮助! 面试兼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着装。一般的话,可能没什么太大的要求,但是,比如面试一些“正经”的兼职工作时,如XX工作人员之类的啊,就要穿的稍微正式一点。 2、说正确的话。学生兼职,有很多是面试促销的,店员之类的,此类的面试就要展示你的口才和工作态度了,面试过程中尽量的有适合的语气和服务态度去应对,想象你的面试官就是你要推广或者服务的对象。 3、了解所应聘的公司的基本情况,是否按时发工资啊,会不会克扣工资啊之类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做无用功,要不然,你的工作可能就白做,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4、要淡定。很多兼职中介会以高薪的手段来骗取会员费,什么什么费的,所以,不要盲目的去追求什么高薪的兼职,当然,一些技术型比较高的兼职,高薪也是正常的,不能一概而论哦~ 还有就是面试的时候尽量不要一个人去,找你的朋友、同学一起去,或者让你的朋友同学知道你是去哪里面试了,这样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面试兼职要注意的哪些问题?]

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维权

【中图分类号】D922.5

[基金项目] 2014年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夏繁,女,湖南益阳人(1995— )湖南工业大学2012级法学院学生。

[作者简介] 杨婷,女,湖北武汉人(1983— )湖南工学大学法学院讲师,本项目的指导老师。

当前,大学生兼职已成为一种校园时尚,半工半读的现象在校园里变得极为普遍。随着就业压力地加大,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已不单纯局限于解决经济困难,他们更多的是想通过兼职,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然而,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遭受侵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大学生兼职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而刻又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兼职现状分析

(一)兼职规模庞大

据调查统计显示 ,当今大学生中,有91.3%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有13.33%和43.33%的大学生分别在大一、大二便从事兼职,31.67%的同学从大三开始兼职。大学生兼职的目的也因人而异。有的同学兼职是为了丰富工作经验,增加自己未来的竞争筹码;有的同学是为了培养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有的同学兼职则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兼职能满足大学生的很多现实需求,因此,兼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二)兼职类别及途径多元化

兼职与全职比起来,时间上选择更为灵活,工作范围也更广。据了解,大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主要是一些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我们对湖南省五所高校 的21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其中有55%的同学选择做家教,22%选择做商品促销,12%选择做餐饮业服务,另外还有8%的大学生选择做市场调研和礼仪服务,只有3%的同学选择做管理、设计等对智力要求较高的工作。

而面对如此丰富的兼职,大学生们是如何获取这些资源的呢?据调查,同学们获取兼职信息不再局限于校园内部的兼职平台,还可以通过网络,只要我们打开电脑输入“兼职”关键词,一大波关于兼职的信息便涌现出来。此外,还可以选择加入兼职机构,这些机构往往是连接学生与企业的桥梁,通过兼职机构,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兼职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同学们无厘头的去寻找兼职。

(三)权益受损现象严重

在随机走访调查中,有过权益受损的大学生占总数的87.14%,其中受不良中介和虚假广告欺骗的居多。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涉世不深、阅历不够、相对单纯、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薄弱,而社会上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稍有不慎便很容上当受骗。再加上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遇到问题不能采取适当有效的方式解决。

二、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大学生在兼职期间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未将兼职主体纳入保护的范围内,大学生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在校大学生兼职不受劳动法相关法规的保护。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在校大学生不具备劳动主体的资格,与用人单位之间并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法律规定;其次,《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管理的对象是在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从事劳动的学生,对校外个人兼职行为不予保护和规范;最后,在校大学生兼职只能由《民法通则》按照普通的劳务关系来保护,不能享受《最低工资标准》的保护。

(二)不良中介影響

据调查,大学生通过中介寻找兼职的比率为34.28%。然而,目前的中介市场混乱不已,其中更有不少不良中介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进行欺诈。许多中介机构没有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过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还有些非中介机构, 利用经营其它项目时顺带兼营中介。这些不良中介通常都是采取先收费后中介的手段, 他们一般要求大学生一次性交纳中介费50到150元不等, 然后再给大学生介绍工作。这些服务一般都是一次性的, 而且有时候中介还会和聘方合谋,通过聘方对大学生要求苛刻, 使得大学生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等到大学生再回头找中介时, 他们就不再为大学生服务了。

(三)广告诱惑

除了通过中介机构外,大学生更多的是自己寻找或通过朋友介绍来寻找兼职。于是,这些诱人的广告也就成了求职心切的大学生所共同关注的对象。大学校园里招聘广告随处可见,特别是寒暑假将至,更见“高薪聘请**”、“某公司急招**,待遇从优”、“急招翻译,日薪**”等广告漫天飞舞。雇主往往就是利用大学生这种心理特点, 以优厚的报酬作为诱饵吸引大学生, 使其跌落预设的陷阱。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大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维权意识,遭受侵权后往往选择消极的方式来处理,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走访调查中,当权益受损时,有76.19%的大学生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通过法律途径和向有关职能部门寻求帮助的却只占10.95%和12.86%。

针对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从理论的高度总结和提炼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来保护大学生兼职期间的合法权益。

三、改善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现状的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行政机关

由于大学生权益受损的现象屡有发生,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权利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权利阶位较高、行政权威较显著的机关,对一些侵害兼职大学生权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专门化、系统化地监管和带有行政强制性地惩治。设立这样一个职权明确的专门机关后,当兼职大学生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就可以直接向专门机关提出保护的要求,这有利于解决兼职大学生投诉无门的问题,保护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其不会因为不知从何寻助而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同时,也能够避免不同行政机关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从而使不法行为人逍遥法外的现象。

(二)完善法律法规

首先,将兼职大学生这一特殊主体纳入部门法律调整的范畴。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兼职大学生属于劳动者,这样大学生的行为就受劳动法所规范。其次,法律应当授予兼职大学生一些作为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比如法律可以给予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等。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应当还要在法律中规定兼职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既然其有权利为某种行为,那么也应为其该为某种行为而不为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公平的,同时也能够鼓励大学生应做好分内的事。最后,从法律上规定兼职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救济途径和程序。比如,明确规定大学生可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是提起诉讼等。

(三)完善校园兼职平台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尚浅,经验不足,因而需要学校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学校应当为大学生提供兼职平台以及帮助权益受损的同学维护自己的权益。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学生兼职的关注度,为学生提供校内或是校外的兼职机会。学校还可以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借鉴就业招聘会的模式,开展校园兼职招聘会。这样既有利于用人单位,也有利于高校与大学生。其次,高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应该成立一个小组专门为兼职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该小组可以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也可以宣传与兼职有关的法律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救济途径。当大学生在兼职中权益受损时,应当为其提供相应的援助,助其解决纠纷。

(四)加强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一个群体,应当具备维护自己权益不受侵害的能力。但现实社会复杂多变,大学生难免上当受骗。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理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具备学会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增强自身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事物保持合理怀疑的态度和警惕。对于中介公司在校园内发布的一些兼职小广告要有选择性的提取信息,不能只看到其“高收入”而忽略其虚假或是不合理的一面。在找到适合自身的兼职岗位时,要提高对用人单位合法性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鉴别能力。要对该用人单位是否合法设立,其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以避免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不知情而让其无意识的做一些不合法行为。同时,大学生要仔细查看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标明双方的权利义务。此外,我们大学生还应该懂法用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用法能力。大学生可通过法律基础课或自学的方式来积累相关法律知识,将法律意识贯穿整个兼职过程的始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寻求救助。

[参考文献]

[1]袁绍义.劳动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汪琦.勞动法律政策解读与实用范本典型案例全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魏凌雪,丁菊梅.大学生兼职期间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分析[J].天津经理学院学报,2010(1).

[4]唐斯羽.大学生兼职权益受侵害现象及其成因调查报告[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1).

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兼职,行为特征,维权,保定

一、引言

目前, 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大学生兼职现象已司空见惯, 这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必然性。1999年, 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 “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 致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2010年, 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难”的表面现象。

长久以来,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教育氛围中, 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 所学知识不能够应用于实践, 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这也渐渐背离了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同时, 当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就业市场时, 实践能力差的弊端就显露无遗, 而实践能力正是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所以, 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为了锻炼自己, 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部分大学生选择从事兼职。同时, 上大学的费用对一般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 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一部分同学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入到兼职大军中。

然而, 目前我国大学生兼职市场还不成熟和完善, 兼职大学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有益、有效的兼职?如何将大学生的兼职需求同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上述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二、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

(一) 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兼职的行为特征

1、大学生兼职行业。

我们选取了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保定学院、河北金融学院等五所保定市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 调查结果表明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于促销 (32.8%) 和家教 (27.9%) , 除此之外, 广泛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兼职类型还有派发传单、话务员、校园勤工俭学、校园代理等。所涉及到的行业类型非常多, 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该类兼职多为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 不能够让大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换取收入, 对大学生以后就业的帮助也不大。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超过50%的大学生愿意从事家教和促销类的兼职, 调研和话务员也占到了14.4%和9.5%。所以无论是从动机还是兼职实际情况看, 保定市在校大学生更愿意从事家教和促销等相对收入较高, 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工作, 以此可以说明收入与就业是大学生参与兼职的重要驱动因素。 (表1)

2、兼职强度。

“问卷星”调查显示每周兼职在5小时以下的人数比高达42.68%, 5~10小时的为32.75%, 处于15小时以上的比例仅为14.04%。按照周六日工作时共计16小时看, 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兼职时间每周不到2个工作日, 且在周六日和无课时间居多, 兼职强度较低。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 兼职不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 在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

1、兼职来源混乱, 兼职环境恶劣。

目前大学生兼职的信息发布未能制度化与合法化, 大多数兼职没有正规的发布平台, 兼职信息多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以及自己的社会关系等形式发布, 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鉴别兼职的安全性与否, 寻找兼职过程中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而监管部门也不能发挥其职能, 导致大学生兼职工作环境日趋恶化。

2、相关政策不健全, 权益很难保障。

从目前形势看, 政府对于大学生兼职的态度并不明朗, 或者说“不鼓励也不禁止”。或许政府的出发点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更为专注于学业, 因此对于大学生兼职, 并未明确支持。然而随着社会发展, 在各方面因素的驱动下, 大学生兼职现象已愈演愈烈。此时, 政府的态度不明朗却成为大学生兼职过程中, 权益无法保障的幕后推手。

从监管层面来说, 监管部门主要有劳动、工商和公安机关, 然而却均因职责界定, 未能在大学生兼职的监管领域发挥作用。而法律法规方面, 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兼职的法律条文规定, 属性很难界定。

大学生兼职权益难以保障, 长此以往, 必然会打击大学生兼职的积极性, 不利于毕业后与社会接轨。

(三) 学校管理松散, 引导力度不够。

大学生兼职缺乏强有力的兼职指导,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生活场所, 也是兼职行为的主要发生地, 学校作为教育管理学生的部门, 是大学生兼职指导的主体。据调查显示, 大多数的高校均设有相应的兼职管理中心, 然而在规范大学生的兼职行为、提高大学生兼职技能、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参加兼职活动、保护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种种利益等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大部分学生表示, 学校对于大学生兼职, 并未参与管理, 很少一部分学生表示, 会有老师做一般性指导。

三、化解保定市大学生兼职问题的构想

(一) 政府加强力度, 优化兼职环境。

政府发挥自身作用, 在大学生兼职来源方面进行规范。严厉打击“黑中介”, 逐步加强对不正规发布兼职信息的管理。加强法制建设, 将大学生兼职纳入到相关法律体系中。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 做好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工作。

(二) 学校加强引导, 提高兼职保障。

各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的引导:第一, 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处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都是通过辅导员来进行的, 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管理, 对大学生兼职进行指导;第二, 学校的兼职指导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学校的兼职指导中心对进入学校的兼职信息进行统一的把关和管理, 保证兼职信息的真实性, 加强对学生兼职的培训, 从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到如何维权方面, 进行系统培训管理;第三, 增加校内勤工俭学岗位与勤工俭学的报酬率。很多同学不选择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原因就在于岗位少和收入低, 若学校能够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则能使大学生受益良多。

(三) 提高自身辨别力, 增强维权意识。

都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大学生却不是完全的社会人, 辨别力较弱、维权意识较低是其普遍的特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对各类兼职信息的辨别力, 不盲目选择。参与正规兼职, 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 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姚远.大学生兼职行为特征研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14.1.

[2]高长富, 姚茗川, 唐唯嘉.在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 2001.8.

因兼职被开除是否合法的法律问题 篇5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第六十九条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兼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在业余时间内,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六十九条可知,兼职主要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对全日制劳动者是严格限制的。一般而言,全日制劳动者兼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如公务员法禁止国家公务员进行兼职;公司法禁止担任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等高级经理人员兼任同类企业职务。二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或者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劳动者兼职。三是兼职没有侵犯原用人单位的利益,没有对完成本职工作造成影响。四是单位知悉后没有责令其停止兼职。

开除员工的合法程序

1、认定员工严重违纪,必须依据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辞退违纪员工的重要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行政法规以及政策性规定,并已经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只有依据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出来的辞退决定,才可以成为仲裁机构或者司法机关的判案依据。所以用人单位一定要建立起合法有效地规章制度,才能将其作为判断劳动者是否严重违纪的客观依据。

2、规章制度只有公示过才能对员工产生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规章制度已经公示或者向劳动者告知的话,该规章制度不能作为辞退劳动者的依据。所以用人单位一定要将该合法有效地规章制度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才能将其作为判断劳动者是否严重违纪的客观依据。

3、必须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如果单位没有注意搜集保存能够证明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证据,就算是劳动者真的严重违纪,但是在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举不出来证据,就要败诉,法律讲究的是证据。因此在员工发生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该及时取证。实践中要求劳动者做出书面的检讨或者解释、说明和承诺,留档备查是最有效和便利的方法。

4、履行通知工会和本人的程序。

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所以,用人单位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后一定要通知工会。另外应该注意的是,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 (二)第一条规定,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因此,用人单位在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以后,还要将该决定送达劳动者,而这一举证责任在于用人单位,如果用人单位不能举证已经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送达劳动者的时候,将会使用人单位面临劳动仲裁失效无限延长的法律风险。

兼职推广

定义

兼职推广,从机构方面我们通常称之为CPS联盟,从个人角度我们通常为网络推广员。但是不论是cps联盟或者网络推广人员,他们有一个大体的特性那就是,通常他们的组成部分不脱离组织通过业余或者碎片资源来完成相关推广工作并且获得一定的报酬。

案例

丁博士兼职推广从使用人群来讲,它主要分为2类人:A类个人闲散人群(包括在校三校生、大学生、上班族、宅男宅女),B类具备网络资源的站长群体。他们从政策角度是一致的,差异点在于他们所能涉及的兼职推广功能组件方面的利用率上将会有局部的差异。A、B类人员均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和各种资源利用各类工具和各种方法(包括软文、微信、微博等)进行推广。

特点

1、突破行业的佣金比例

由于企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着眼于是否让推广商或者代理商先富起来,作为产品内容服务商更多的是提供相应的支持给予推广商与代理商。而这一转变在丁博士兼职推广却得以革新,它更多的是考虑让兼职推广人员先富起来。

2、便捷性的功能体验

从网络推广方式考虑,一般我们会提到传统网络推广,如邮件推广、sns推广、口碑推广等方式,而更是引入全新的组件推广模式,即用户可以获取组件代码投放到相应的网站站点上作为个人站点或者合作站点的原生功能,而又不影响原有网站的功能使用与美观度体现。

3、更便捷的查询机制

兼职问题 篇6

关键字:小学科学;兼职教师;课堂教学

科学课程逾越了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等学科之间的藩篱,实现了课程的整合与开放,但对科学教师,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目前,占据小学科学课堂的多为兼职教师或者是转岗教师,甚至是学校后勤人员。面对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应对策略又是什么呢?

一、片断的描摹:

教学片断一: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动物》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一只小蜗牛玻璃罐。

师:老师的蜗牛很小,大家看不清楚,请同学们看书,观察它的外形。

教师读教参上的资料进行介绍。

师:你们知道蜗牛是怎么出壳的吗?

教师读教参上的资料进行介绍。

师:你们知道蜗牛是怎么繁殖的吗?它有哪些用途呢?

教师读教参上的资料进行介绍。

师:你们知道蜗牛的爬行会留下什么吗?请同学们回去捉一只蜗牛来做一个实验,仔细观察。

师:你们知道在蜗牛的面前放一些啤酒,会发生什么吗?请感兴趣的同学回去试一试。

……

(教学中,教师虽然捉了一只小蜗牛,但并没有发挥小蜗牛的作用,而是按照惯例让学生在教材的图片中进行观察。本节课中,教师9次读参考书中的资料向学生作介绍蜗牛,6次提出让学生回家后捉小蜗牛来进行观察。真想问一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到校园中、大自然中去观察真正的蜗牛?他们真的会听从老师的布置,在课后去捉一只蜗牛来观察吗?如果是真的,那就又是一位法布尔!对于这样的做法,我的理解是:1、教师认为自己将蜗牛“请”进教室就已经具备“新课程”理念了;2、教师不知道怎样“与蜗牛共舞”,不知道怎样指导学生去观察,他们习惯于让学生看图,习惯于读资料。)

教学片断二: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

师:下面老师做一些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物体加热或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实验(演示):蜡块加热后变成液体,再冷却后又变成固体。

第二次实验(演示):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第三次的实验(演示):让瘪了的乒乓球放进开水中还原。

……

(教师一共做了五个实验,效果明显,但全部都是教师演示。虽然教师能在学校教学设施非常缺乏的情况下,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并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兼职教师,特别是农村兼职教师来说,确实不易!但令人叹息的是: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旁观者,没有参与,没有热情;只有观察,没有提问,没有猜测,没有操作;只有应和,没有思考,没有设计,没有表述。)

二、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性质不明

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和启蒙课程都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但多数科学教师缺少对科学课程的解读,对科学学科的性质不清楚。

2、教学目标不清

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是教案上的一种文字符号,真正对教师要学生做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做,可以设计几个层面,做到什么程度,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是什么,老师不明确。整体目标不明,块面目标不清;教学只是拼凑,没有内在的联系。

3、教学主体缺失

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师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清楚;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痕迹,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统包统揽;学生尽管好奇,有兴趣,但始终是旁观者,他们只需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接受老师的讲解。他们没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搜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4、教学方法失当

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是自发的,脱离教师指导的探究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持续地支持和引导的环境下自主探究,才能更高效地掌握重要的知识和模型,培养学习能力。学生主动的学习要和教师有准备的指导相结合。对老师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预设,是有准备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提供灵活的“脚手架”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发的思考:

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教育充满热情固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但就目前国内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来说,还远远不能持续地调动多数教师的热情。课堂现状中的这些问题,还应引起行政领导的重视,在教学管理中实行必要的行为跟进,才能帮助、促进教师更好地落实课程的实施。

1、认真看待国家课程设置,准确认识、定位科学学科在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抓住学科性质、特点,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谐人格服务。

2、开展常态课的培训、指导。教研活动降低重心,深入课堂,研究问题,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切实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为教师量体裁衣,帮助他们寻找适合的专业发展的道路,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专、兼职小学科学教师队伍,让专职教师优质化,兼职教师规范化。

4、学校教学管理无偏颇。注重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管理,并且树立管理即培训的思想,注重管理过程,落实管理细节,以管引教,以管促教,以管成教,引导、促进、成就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1)规范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时间安排与主学科相错开,有时间、地点的保证,为大量科学兼职教师创造活动、交流的机会,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困惑的研讨、解答,开展有效的教学研讨。

(2)组织有效备课。现行备课呈现备、教分离;没有统一的备课体例;或者超前备课却缺乏二次备课;或者备课极为简单,只有教学流程。家常课备课一定要常态、务实,不一定要超越教材,但一定是有效准备,提倡二次备课。

(3)加强听课力度。变“春风不度玉门关”为“春风几度玉门关”。校长、主任预约课、推门课要关注科学课,教学管理中不能出现盲点;校内教师间相互听课是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相互研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促进教师反思。反思的前提是自我否定,然后才是自我超越。学校要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勇于、勤于自我否定、自我反思。

当代大学生兼职问题研究综述 篇7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Jiangxi Bulesky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98)

0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转变,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体制也经历了相应的变革。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行高校扩招,逐年增加高校招生人数,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规模的不断壮大: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31万。高校招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从事兼职活动,而与此同时,从中反映出的种种现象及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的专家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对大学生兼职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如李学谦的《大学生缘何打工》(瞭望,1992)和中国纺织大学张徐顺的《社会要更多地关注大学生打工热》(探索与争鸣,1995)两篇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兼职的原因:迫切希望提前参与社会,希望获得人格上的独立等,呼吁学校及社会应对此积极引导和加强管理。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率日益下降,在校外兼职的大学生数量突飞猛进,而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如大学生如何平衡学习与兼职的时间,如何在兼职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兼职过程中遇到的侵权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如何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等等。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类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

(1)以实证调查报告的形式反映问题。如刘正发、何继秀的《当下我国大学生打工现象研究》,作者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打工群体已经从以往只局限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展到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且大学生打工的目的和原因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打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大学生打工遭遇权益受损的原因。在经素、吴亚子等的《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一文中,通过采取问卷法和各案访谈法收集资料,发现大学生兼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是希望能尽早地了解、探究社会。在校大学生兼职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2)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兼职问题。如何珊珊的《关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的思考》,作者分别从心理学及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兼职的动机进行了分析,认为适当地参加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而言是必要且有利的。又如贺祖斌、杨红秀的《大学生兼职功能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兼职现象进行探讨,认为大学生兼职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对社会成员和系统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向功能,如增加了社会隐患和就业压力、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3)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兼职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松涛的《大学生打工谨防上当受骗》和胡志鑫的《大学生打工过程中的维权问题》,两篇文章都用写实的手法叙述了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故事。唐斯羽在其《大学生兼职权益受侵害现象及其成因调查报告:兼谈大学生兼职权益的保障措施》一文中分析了大学生兼职遭遇权益侵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郭杪的《关于大学生兼职中维护自身权益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从政府完善法制体系、学校作为大学生兼职输出的“绿色”通道及兼职大(下转第252页)(上接第214页)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等三个方面维护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权益。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就对大学生的兼职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浏览ERIC(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网络数字图书馆网站,作者搜集到数十篇国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兼职问题的调查和探究。如Counts Perry的Pay Policies of Student Workers一文中,通过对美国南部9个州的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提出了大学生的工资率(即工资标准)的区分方法。又如Biddle Nicholas在其文章The Labour Market Status of Australian Students:Who Is Unemployed,Who Is Working and for How Many Hours?具体中分析了澳大利亚在校大学生兼职的原因,认为大学生兼职的动机、兼职时间长短都与其家庭背景有密切关系。相关专家建议,学校应当帮助需要parttime job(兼职)的学生寻找有助于其进行职业规划的工作,提高他们管理时间的能力,以便兼职学生能在学习与工作中达到平衡。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规模急剧扩大,就业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大学生兼职人数也在上升中。大学生兼职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从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对我国学者研究大学生兼职问题的状况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大学生兼职的种类、动机、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韩光耀.中国大学生非常兼职纪实[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

[3]经素,吴亚子,赵燕.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J].青年研究,2005(10).

[4]刘正发,何继秀.当下我国大学生打工现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论大学生兼职的权益保护问题 篇8

一、大学生兼职的界定及现状

所谓兼职, 是指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职务。由于大学生的本职是学习, 所以在高等院校读书的学生在学习之外, 自愿为他人或机构提供脑力或体力劳动的, 并通过付出有偿劳动而获取相应劳动报酬的行为, 本文称之为兼职。其主要从事的兼职行业包括家教类、销售促销类、餐饮服务类、家政类以及部分贴合自己专业的兼职工作。在现实生活中, 大家经常认为大学生兼职就是勤工助学, 但实质上二者有本质的区别。2007年7月, 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 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 由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同意, 不得聘用在校学生打工。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 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可见, 勤工助学是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但任何现象都会伴随问题。根据调查, 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务关系时, 往往不重视与其签订劳动协议或合同。被调查者中虽然有55%表示经常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但是还有48%的人偶尔签或是从没签过。并且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签订合同对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作用不大, 其中有72%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侵权, 其中68%来自中介公司, 32%来自用人单位[2]。据此, 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是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普遍受到侵害的两项权利。形式大多表现为克扣或者拒付工资, 延长工作时间、工作环境恶劣, 或者中介结构变相收取多余费用等形式, 兼职大学生权益保护问题急需解决。而用人主体大多不承认自身有侵害兼职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他们的举证依据多集中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的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 不视为就业, 未建立劳动关系, 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二、大学生兼职法律关系的定性

目前为止, 有关大学生校外兼职应受何种法律调整的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 从而对大学生兼职劳动行为性质各执一词。

一种观点认为, 大学生校外兼职应受劳动法保护, 因其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首先, 就大学生的主体资格来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然人成为劳动者, 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需要满足四个标准:年龄标准、体力标准、智力标准以及行为自由标准。在校大学生多为18周岁以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体力、智力上符合用工单位要求, 且兼职时期能够保证行为自由。综合以上要素, 大学生符合劳动法对劳动者主体资格的要求。其次, 劳动关系要求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具有人身的从属性[3]。就大学生兼职的性质分析, 大学生兼职与普通劳动者同样在工作时间等因素上受用工单位的控制和监管, 双方为从属关系, 这是鉴别劳动关系的关键。在大学生兼职过程中, 用人单位符合法定的主体资格, 大学生在受监管的同时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兼职, 且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据此分析大学生兼职的性质, 已经具备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那么, 自然应当受到劳动法的调整。

在此种观点之下, 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兼职可以被纳入非全日制用工的行列, 即以小时计酬为主, 劳动者在同一用工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的工作形式。表面上看, 大学生兼职的工作特点确实一定程度上符合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 但是笔者认为二者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 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协议性质的劳动合同。该协议包括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 均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保护, 据此, 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而大学生兼职没有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口头协议, 那么就不归属于劳动法规调整。其次有关于试用期的约定方面, 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而大学生兼职过程中, 用人单位往往出于各种方面的考虑会给设置试用期。比较得出, 大学生兼职的工作形式仅是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非全日制用工。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学生校外兼职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依照本法执行。”2008年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也没有明确将在校大学生兼职纳入其法律保护之中。同时《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 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 不视为就业, 未建立劳动关系, 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该条文明确将大学生排除在劳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之外。因此, 大学生校外从事的兼职行为不受劳动法调整, 而应认定为劳务关系。劳务关系指劳动者与用工者依约定, 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特定的劳动服务, 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 受民法调整。

三、大学生兼职的保护状况及问题

1.法律定性模糊, 权益难以维护

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兼职的性质定义模糊, 未将其明地的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将大学生兼职纳入劳务关系的范畴仅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大学生兼职的劳动权益, 但是作为广义上的劳动者靠民法的调整导致在校大学生兼职时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全面的保护。“将自发打工大学生的权益保护交由民法调整, 如同工厂雇佣未进入劳动法调整时代, 劳动者没有区别于一般民事主体平等地位而得到劳动法的特殊保护一样, 大学生在劳动者中的弱者地位将会加剧, 也将加剧实质意义上的劳动者之间的保护严重失衡。”[4]而且, 法律规范仅仅规范了部分大学生校外兼职行为, 调整范围过于狭窄, 其余大学生的劳动行为就得不到普通劳动者应有的保障。同时劳动法属于社会法, 以保护劳动者为宗旨, 用社会化的手段分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风险[5]。目前, 用人单位在兼职市场上的部分行为并未受到国家以及法律的制约, 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上, 用人单位往往处于优势地位, 这些都导致兼职大学生权益侵害日益严重。

2.监管部门缺失, 维权困难重重

目前, 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劳动部门、工商部门、公安机关、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部门。也有专家指出,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或者政策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兼职行业的, “从社会责任角度, 要求企业善待在校学生”[6]并不现实。客观上造成了校外兼职市场的侵权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而且, 绝大部分兼职大学生对相关部门、组织以及媒体的职能职责并不了解, 发生侵权问题也不知道如何求助。由于大学生兼职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之内, 所以, 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部门不能接受大学生的维权投诉, 而且, 利用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的力量往往又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3.诉讼成本过高, 承受能力受限

如果要采取诉讼的方法维护学生自身权益的话, 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且程序复杂, 同时需要支出较高的费用, 与他们兼职所得的收入相比, 维权成本太高, 从现在的情况分析公力的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效果相当局限, 不切实际。即使掌握劳动法律知识的学生, 在兼职的过程中往往不会签订完备的劳动合同, 很难取得用功的证明, 在发生纠纷时维权的成本比较大、周期比较长, 这些都造成了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出现问题保护的不周全。所以, 诉讼救济并不被大多数学生所采用。

4.法律意识淡漠, 维权意识不强

兼职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 欠缺法律知识。再加上, 由于未真正接触社会而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和保护意识, 维权观念不够明确, 遭受侵权后往往选择消极退缩和自认倒霉的态度。自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权益的保护。

四、保障对策分析

(一) 应完善大学生主体资格认证制度, 将大学生兼职这一劳动群体纳入劳动法律法规保护范畴

1.从长远来看, 将大学生纳入劳动法保障是劳动法历史发展趋势。由于在校大学生兼职行为有其合理存在的原因, 所以兼职现象不会仅仅在短时期内存在。如果不确认大学生兼职是劳动关系, 就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益侵害问题。在劳动法制定的100多年内, 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宗旨内容, 保障制度及措施越来越具体和全面, 保护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劳动立法逐渐从片面发展到全面。那么, 从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 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大学生兼职劳动群体将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 劳动法调整的主体也应越来越宽泛, 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外兼职有急需纳入劳动法的必要性。

2.劳动法律规范存在将大学生兼职纳入其保护范围的可能性。笔者认为, 虽然《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并未将大学生纳入保护行列, 但是《劳动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 仅仅是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 (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 、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排除在外。由此看来, 劳动法律规范并未明确排除兼职大学生适用劳动法律, 有将其纳入保护的可能。

3.平等原则保障大学生兼职行为不受歧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 我国劳动法的精神应该是对各种劳动者实行平等的待遇, 不同的劳动者在劳动法上的法律地位以及在法律适用上是一律平等的, 禁止对任何劳动者在劳动方面的歧视[7]21。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 在兼职过程中付出劳动的同时也理应得到平等的法律对待。同时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为宗旨, 大学生兼职的性质符合广义上的劳动主体资格, 应当得到劳动法律公平的对待, 得到劳动法律体系相应的保障。

(二) 加强高校的维权力量,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1.《教育法》规定了学校负有“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的义务, 因而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和维权帮助[8]。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 成立维权机构或者组织。高校可在现有的法律机构下创建主管大学生维权的分支机构, 当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遭遇侵权时, 可以通过学校的维权机构及时向本地的相关部门举报申诉。通过高校的维权机构可以快捷、高效的帮助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进行维权, 适当的减少了其在维权过程中应当面对的程序性问题, 避免了大学生浪费多余的时间精力,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因维权无门而放弃保护自身权益的问题。

2.设立维权资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一笔专项维权资金, 用于支付权益受到侵害的同学的诉讼费用或其他相关费用。在经济上给予大学生维权的保障, 大学生因为收入有限, 甚至没有收入, 在维权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 只有在经济方面有了保证的前提下才会积极自主地参与维权。

3.鼓励法律相关专业学生加入维权组织。在具有法学相关专业的学校, 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维权机构, 这样在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时。也鼓励了其他专业学生参与兼职, 自主维权。同时, 大学生与大学生作为相同身份的主体, 在沟通方面往往不会顾忌, 可以保证维权机构及时全面的了解受侵害学生的各方面状况,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帮助与保护。

4.开设维权公选课程。高校可以适当在公选课程中加入有关维权法律常识的课程。为有需要的同学普及维权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 掌握维权技巧。正所谓有备而无患, 在侵权问题发生前就应当给予大学生相应的维权教育, 减少发生侵权几率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维权意识。

(三) 自觉培养法律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上述对策都是针对客观因素, 但是如果大学生本身无意识维权, 即使客观方面的条件便利也无法对其权益达到保障。作为尚未步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 往往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经验而上当受骗, 没有防范意识是特别不利的。

1.大学生要自觉培养法律意识。在兼职前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进行研究, 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文。只有明确了合同或者协议的格式和款项的具体要求, 才能正确判断所签合同或者协议是否具有合法性, 在遭遇侵权的时候能否作为相应的证据使用。大学生在学习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 要逐步培养一种法律思维。这样, 在从事兼职的过程中才懂得运用法律思维来思考问题, 明确遭遇的情况是否是违法的, 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己的权利。

2.兼职大学生应在参加兼职劳动之前, 应当主动了解相关的维权途径。在兼职单位选择时, 应懂得鉴别用人单位以及所签协议书是否合法。要有收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 在与用人单位达成用工协议后, 合法的明确劳动相关事宜, 在日后出现纠纷时, 才能保证证据充分。同样, 注意保存相关的材料, 必要时才可以提供有利的证据, 保障自己的权益。

3.当在兼职过程中遭遇权利侵害时, 一定要冷静应对, 要学会利用正当合法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不可一时冲动、私下采取其他极端的解决方法, 否则既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处于被动的状态;但也不能默默接受, 任凭摆布, 要知道维权, 机智维权。

结语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普及, 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外兼职, 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发展自身能力的需要。兼职工作在给大学生带来相应收入的同时, 也给社会各行业用工方面带来了方便。在校大学生兼职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 将长期地存在下去。兼职的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但是, 我国至今仍没有明确把大学生兼职的劳动形式归入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范畴, 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得不到全面法律保障。高校也没有对此问题达到高度重视, 没有承担起组织教育的责任。同时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漠, 在发生侵权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维权措施。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宗旨的劳动法律法规要顺应社会变化, 对新的现象进行规范和调整, 同时加大高校的保护力量, 并树立大学生自我维权的法律意识。

摘要:目前, 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 因此,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面前, 许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身的就业砝码, 纷纷选择在校期间兼职。由于大学生劳动主体身份的特殊, 并未被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地纳入保护行列, 因此有关于大学生主体身份的界定以及大学生兼职侵权问题受何种法律调整产生了不同的观点。鉴于此, 对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劳动性质、主体资格以及在兼职过程中遭遇侵权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应状况进行分析, 并在立法、高校管理和学生自身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劳动法,权利保护

参考文献

[1]董月霞, 等.对大学生兼职中的权益保护状况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3, (2) .

[2]唐斯羽.大学生兼职权益受侵害现象及其成因调查报告——兼谈大学生兼职权益的保障措施[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8, (1) .

[3]赵爱锋.浅谈大学生兼职的法律属性及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3, (12) .

[4]郑萍.论劳动法在特殊主体的适用——以自发打工大学生的劳动保护为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 2013, (S1) .

[5]刘会青.大学生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的探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10.

[6]薛晨晖.大学生兼职中的法律关系及其权益保障[J].法制与社会, 2013, (9) .

[7]王全兴, 黄昆.中国劳动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当前大学生兼职问题分析研究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问题

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自身发展需要使得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校园中的一个普遍现象。90年代扩招以来, 国家计划部门不再安排学生就业, 大学生在获得就业选择权的同时也失去了保障, 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现代企业不仅看重大学生专业素养, 也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交流沟通技巧等等。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兼职的经历中获得更多社会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另外, 通过兼职大学生还丰富了课余生活, 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因此, 对于大学生兼职的积极意义应该给予肯定。但是, 在兼职过程中所暴露的各种问题威胁着大学生的权益和身心健康, 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兼职与学业冲突

利用课余时间适度、合理地兼职, 获得一定的收入又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当然是一举两得的事, 然而无论从事何种兼职工作或多或少都会与大学生学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突。大学课程内容繁多, 特别是专业知识需要大学生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掌握好, 而兼职占掉太多时间的话, 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有些同学在兼职时间和上课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 选择了放弃上课, 连本职学习任务都完成不好, 就更不要说搞科研和参加学术活动等等。可见大学生在处理兼职和学业关系的过程中费油合理分配时间, 本末倒置, 影响了学业。盲目、过度的兼职是得不偿失的。在大学生兼职行为中花费的隐成本也就是自身的资源:时间和精力。[1]有限的报酬远远不能体现他们付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的真实价值, 不会给大学生带来欢乐, 只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危害。有很多学生身兼数职, 过度的辛劳正严重透支着大学生的身体, 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威胁。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学生自己没有摆正位置, 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学好专业知识, 兼职只能作为课余时间能力锻炼的补充。

二、学生人身权益遭受侵害

总体来看, 大学生在社会上兼职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 在兼职过程中普遍遭遇不同程度的人身权益受的侵害。大学生兼职的用工单位往往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公司、小作坊、小饭店等。这些雇主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更有意剥夺大学生的劳动成果, 拖欠大学生的薪酬。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在校大学生兼职不视为正式就业行为, 单位可不与兼职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 因此, 用人单位有意规避与兼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 同时也规避了许多其应尽的义务, 即便签约, 也只是一份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的私人合同。一旦出现问题让大学生兼职维权无门, 无奈之下选择“不了了之、自认倒霉”。这也暴露出我国相关法律制定的缺陷, 我国尚未出台对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规定。没有相关法律的制约, 用人单位招收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 却规避应当担负的责任, 使大学生权益受到极大损害。另外, 社会中介市场的混乱无序, 利用虚假信息诈骗学生钱财, 无偿窃取大学生的智力资源, 威逼大学生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这些求职陷阱不仅侵害他们的权益, 更威胁了他们的人身安全, 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政府和社会应当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大力整顿中介市场, 为大学生兼职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另外, 大学生自身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容易诱发这些心智还不成熟的大学生萌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 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急功近利, 萌生不当的消费观, 以至于更关注金钱和个人利益。这些价值观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冲突, 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自身诚信缺失

诚实守信的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道德品质。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文化水平, 又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更应当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风尚的形成,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然而当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薄弱, 出现许多失信的现象, 令人担忧。在兼职活动中, 一些大学生刻意隐藏自己的缺点, 伪造各种资格证书、获奖证书, 凭空捏造社会实践经历, 虚假包装的现象严重。一些大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 随意迟到早退, 或者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一些大学生的责任心不强, 在工作中马马虎虎, 偷工减料, 效率极低。一些大学生随意取走工作单位的物资, 比如做家教的同学看中雇主家的东西, 谎称借用但有去无回;做食品推销的同学把给顾客提供的免费食物私自带回寝室自己吃掉或低价卖掉。这些行为都是根源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 必将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埋下隐患。

四、高校对大学生兼职的监管力度不足

高校对于大学生兼职行为重视不足, 态度上既不大力宣扬, 也不明文反对。没有认识到兼职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忽视了大学生参与兼职是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渠道。在行政制度上, 只有少数高校建立起了管理全校大学生兼职的勤工助学中心。但是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少, 资金不足, 导致学生们不得不到校外需找兼职。由于大学生兼职多为校外行为, 比较隐秘, 学生的兼职情况学校大多难以得知;而且校园的管理功能和范围也有限, 这就形成了学校对学生管理的一个盲区。[2]高校对于用人单位的审核力度也不够, 老师对于学生兼职状况也缺乏主动关注和引导。这些漏洞造成了学校对大学生兼职的监管力度不足。

参考文献

[1]、王凯风.大学生兼职、创业的成本收益及引导浅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7, (3)

兼职问题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分析

如今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工作, 文章对长春工业大学学生兼职情况进行了调查, 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了1000名本科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一、长春工业大学学生兼职现状分析

(一) 在校大学生参加兼职状况统计

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卷为884份, 其中男生占67.8%, 女生占32.2%, 大一学生占22.3%, 大二学生占57.5%, 大三学生占14.8%, 大四学生占5.4%, 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 在校大学生中大二学生人数最多最集中, 兼职的男女比率相差教大。

(二)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

大学生自身兼职的目的有很多种, 在我们设置的问卷调查中, 选“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培养个人能力”的人占的比重最大, 约为53.2%, 其中选择“挣额外收入, 为家人减轻负担”的位居第二约占24.5%。此外, 一些同学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出于好奇, 但是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 所以选择兼职为家人减轻负担。因此兼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在兼职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对社会了解更多, 为今后走上社会工作奠定基础。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 而兼职刚好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经历。

(三) 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 选择“路途遥远, 交通不便”的同学占35.6%, 这一选项所占的比重最大, 可见客观因素很重要, 不容忽视, 这其中男女各占约50%, 基本没有性格差别;在“工作时间和工资反差太大”一选项中, 总人数占32.9%, 其中男生占41%, 女生占59%。许多工作, 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很大, 而且在待遇问题上存在问题。认为“公司要求苛刻, 不体贴学生”的同学占14.7%, 认为“工作环境恶劣, 如天气冷或是天气炎热”的学生占16.8%。通过这些调查数据我们知道, 在大学生周末或是假期空余时间兼职这一问题上, 有大约82.6%的同学认为合理安排好兼职和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 可见, 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

(四) 从事兼职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中, “跟老师请假”这一方式占用很小的比率, 只有3.1%;为了兼职旷课的学生虽然存在但是很少;“尽量把兼职时间安排在周末”的同学占96.9%。根据调查我们可知, 合理安排兼职时间和上课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 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方向, 不可因小失大。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兼职管理和指导, 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完善学校对贫困学生的服务, 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兼职, 使大学生处理好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定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做兼职。

(五) 希望政府和学校在寻找兼职时提供帮助

通过数据分析, 选择“公司与学校建立直接联系”的同学占35.8%, 选择“政府建立一个专门的中介机构”的占29.7%, 选择“学校多开展兼职培训讲座”的占21.4%, 选择“学校组织多提供一些机会”占13.1%。众所周知, 多数学生从事家教、促销、发传单等对学业并无太大促进作用的兼职工作, 不仅是一种人才浪费, 也是一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

二、大学生参与兼职存在的问题

(一) 学习与兼职的权衡

根据我们的调查可以得出, 学习与兼职的矛盾冲突是常有的, 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兼职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 会得不偿失。

(二) 专业与兼职的相关联程度问题

通过调查不难看出, 大学生在兼职的时候, 很少与自己的专业是相关的, 所以如今的兼职对大学生的学习的直接帮助并不大, 且不能使大学生发挥出接受高等教育后的水平。

(三) 在兼职过程中, 大学生遇到问题容易不知所措

当今社会相对缺乏健全的大学生参与兼职的权益保障机构, 并且相关法律条文和条例也不健全, 因而在遇到问题时并不能很好的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与保护。

三、对大学生兼职的建议与总结

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兼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报酬, 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和实践所学知识;做到量力而行。在兼职过程中, 要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 要知会老师或家长, 以防以后出现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兼职过程中, 身为大学生, 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道德修养;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在兼职的过程中, 要兢兢业业工作, 遇到问题或者困难, 要耐心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分析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刘冰冰.大学生兼职引发的思考[J].成功 (教育) , 2011 (06) .

[2]何珊珊.关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 (03) .

兼职问题 篇11

关键词:单行条例;合同关系;保护伞

一、调查基本情况

我们科研小组从2015年9月26日至2015年10月3日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

调查活动,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以微信作为网络平台的调查问卷。从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可以得出:只有4.5%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从事过兼职,有63.6%的同学在兼职过程中权益都受到过侵犯。在受侵害的理由方面,有40.9%的同学都表示用人单位无故欠薪或无故扣薪,31.8%的同学表示自己曾在用人单位的要求下被迫加班,甚至有4.5%的同学表示人身曾受到伤害。而当权益受到侵犯时,竟有63.6%的同学表示想要维权但找不到合理的方式。

综上,同学们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主要有无故欠薪、无故扣薪、赖薪等几种形式。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人单位得不到规制甚至产生了一些恶意的用人单位;第二,学生维权意识普遍不强,反而助涨了一些恶意用人单位的气焰;第三,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校没有出面维护学生的权益;第四,我国目前在维护学生兼职方面的法律有所空缺,这才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法律的空子。

那么当大学生的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该怎样去维权呢?

二、学生维权方式探究

1.法律层面

大学生想要维护权益,在法律上有一个空白。首先,大学生兼职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所规制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了其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此外,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十二条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很显然,现有法律和司法实务将学生兼职划在了劳动法的规制范围之外。那么,我们就应当以宏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兼职所引发的纠纷能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的关系,自然是可以适用合同法的,当事人之间只要达成合意即可,所以这种纠纷大体上可以由《合同法》和《民法通则》来解决。但是从现实情况上来看,学生兼职大多数都是以小时工或者临时工的形式进行的,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多达成口头协议,当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用人单位就随意地改变这种口头协议。很显然,这种口头协议没有办法起到维护学生权益的作用。缺少了书面协议,学生就缺少了维权的基础。这一问题似乎从《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都找不到一个具体有效的解决方式,因此我认为在学生兼职问题上,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是需要填补一下这方面的法律空缺。我觉得可以制定一部维护学生兼职权益的特殊的单行条例,一方面要维护学生这个特殊的弱势主体的权益,在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认为可以借鉴过错责任推定的原则,即推定用人单位有过错,除非用人单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另外一方面还要规制用人单位,要让用人单位拿出书面合同来与学生签订。口头合同的形式在学生兼职中应当被视为无效。

2.学校角度

就目前的社會现状来看,学生要进行有序、安全的兼职活动,就离不开学校的保护与帮助。简而言之,学校应当要撑起学生的保护伞,这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职责之一。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应当借鉴和学习美国哈佛大学的成果经验。

哈佛大学首先建立了一个学生就业办公室(SEO),SEO设立了一个网络平台,这个平台提供了许多兼职,主要是按照校方和非校方两个大的方向来分类的。其次,设立了最低工资标准。例如,规定图书管理员的酬劳一般是每小时八美元,研究生应聘助研岗位是一小时十五美元等等。最后,哈佛大学还提供了许多助教的职位。总结借鉴哈佛大学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有一下几点可以得出:

第一,校方应当出面设立一个兼职平台,为同学们统一地提供兼职机会。这个平台上应当既包括校内的兼职也包括校外的兼职。校内兼职比较抢手,那么可以设立一个竞争上岗的机制。比如说在助教的职位的竞争上,可以优先选择贫困生或者是成绩比较优异的同学,因为助教的工作一般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此外,对于校外兼职,学校应当对这些用人单位进行筛选,只有有一定资格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进入平台。

第二,校方也应当设立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学生的权益。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能比较有效地规制用人单位,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有效而确切的保障。

第三,校方应设立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撑起学生的保护伞。在出现纠纷时要首先维护学生的权益,不容许用人单位肆意侵犯学生的权益。因为学生是弱势群体,这个争端解决机构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向学生倾斜,就好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在商家与消费者中向消费者做出的倾斜那样。这个专门机构可以由法学院的一些老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学校应当予以支持。

或许要想改变学生兼职中权益屡屡受到侵犯的现状还需要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但是,只要相关部门、学校等方面一起行动起来,在不远的未来,一定可以看到同学们更加灿烂的笑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比较分析》,周晓燕、葛毅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版.

[3]《兰州晨报》,2014年8月25日,宋燕编辑.

[4]《劳动法学》,王全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

金桐(1994.10~),女,甘肃省兰州市,宁波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兼职问题 篇12

一、学理分析

大学生兼职与用人单位二者存在什么法律关系的性质,当全日制高校学生在社会兼职打工作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当适用哪部法律对其进行救济,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比较大的争议。理论界对于该问题,分为完全适用劳动法、部分适用劳动法以及不适用劳动法三种观点。笔者通过分析国内专家的不同观点,认为基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社会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民事雇佣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是劳动关系,认为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 向用人单位付出劳动力,完成劳动工作, 用人单位也支付劳动报酬,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二者之间属于劳动关系,更重要的是,若不属于劳动关系,发生法律纠纷,救济无门。部分适用劳动法的学者认为用人单位虽然支付劳动报酬,但并没有也无须向兼职大学生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故在社会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加班费等问题适用劳动法,其他法律问题则适用民法等法律。折中说表面似乎成立,但在实际中无法操作,而且在法理上,不能成立。从目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分析,劳动关系说不能成立。折中说也难以成立,劳动关系是否成立主要基于几个要素均具备, 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订立劳动合同;二是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金;同时,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还需遵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劳动关系终止时,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应当说,大学生在社会兼职过程中均不存在这几个方面问题,基于上述几点,大学生在社会兼职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不存在。

简言之,由于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和管理的关系,其在社会兼职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但二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从目前的法律看,应当是劳务关系。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存在何种区别呢?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劳动合同既包括了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让渡劳动力使用权的意思自治,同时也包括了劳动立法和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订立与履行的干预。这就表明劳动合同的内容即包括劳动合同主体双方所订立的内容,也包括劳动立法对用人单位所设定特定法律义务的内容,这是劳动合同与民事的劳务合同之间的本质区别。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主要法律区别,首先,二者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法律依据不同,劳动合同具有经济性与人身隶属性相统一的双重特点,其法律关系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应当说,用人单位相对于劳动者而言,要更多承担法律的义务和责任。劳务合同双方的法律关系属于民事的债权和债务关系,由民法、合同法等法律调整;其次,劳动力受支配的性质不同,在劳动合同中形成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人身隶属关系,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企业的一分子,不仅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必须负有忠实的义务,而劳务合同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业务,没有其他的身份法律关系。再次,报酬取得的性质和合同履行的期限不同。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所取得的报酬是以工资的形式体现。该工资是国家劳动法规定的强制性内容,例如必须以货币形式按照合同的约定数额,同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劳务合同报酬的支付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约定,劳动行政管理机关一般不进行干预。最后,合同履行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责任不同。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手续,承担缴纳其费用的义务,在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申请办理工伤事故责任的认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劳务合同用人单位对劳务提供者无须承担一切社会保险费用,即使劳务提供者在工作中发生事故,也不按工伤事故认定,以人身损害处理。因此,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在适用法律方面意义重大。

二、维权路径

鉴于在校大学生社会兼职打工与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不同,其所签订的协议,定性为劳务合同;由于适用法律方面的不同,法律后果方面也存在差异。现在各大招聘网站有以公司名义招聘的,也有中介机构招聘的,网页中一般是职位简介和联系方式,至于信息真实与否很难判断。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可能存在虚假,大学生兼职找工作最好通过人才中心或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正规的职业介绍所获取信息,不要轻信路边广告。大学生打工最好咨询学校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或者由学校负责联系用人单位。如果必须自己寻找,可以通过正规的人才中介机构帮忙联系。大学生一定要到有资质、信誉好的职介中心找兼职工作。大学生一定要注意该职介单位是否有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防患于未然,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主体问题,应当注意。

用人单位与社会兼职大学生不签订雇佣或劳动协议是普遍现象。口头约定实际上并无效力,一旦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发生纠纷,之前的承诺便会落空。劳动合同法承认口头合同的法律效力,若有相应的证据佐证,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劳动者提起主张,可以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是大学生社会兼职法律关系属于劳务合同法律关系,口头合同主张难以成立,大学生维权会十分困难。因此,大学生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大学生社会兼职属短工行为,协议中最重要的就是约定具体工作时间、确定工资数额、工资支付时间及方式,具体条款可参照劳动合同有关事项。当然,现实中, 用人单位有的借故以大学生没有事先表明学生身份,或提前离职没有告知,这些往往是用人单位克扣或拖欠暑期工工资的常用理由。所以学生们在寻找兼职时, 应明确告知对方自己身份,以便用人单位心中有数,离职时也最好提前说明。从2008年5月1日起,申请劳动仲裁不用再支付费用,因此,对于劳动者维权是一种利好。2008年5月1日以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60天,该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仲裁部门在实际工作执行中发现,对劳动者来讲,60天的申请仲裁时效太短了,非常不利于劳动者维护自己的权利,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年代,一些劳动者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有时明知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为了保住“饭碗”,不会一发生劳动争议就去申请仲裁,经常是没有办法才去主张维护权利。在这种情形下,有的劳动者等到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时才发现,已经过了维护权利的仲裁时效期限,不得不承担对其不利的后果。当然,60天的时效也不利于当事人双方或者相关的组织机构的协商、调解,起不到法律应有的维权作用。2008年5月1日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延长为1年。在这1年中,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另一方同意履行义务而因某种原因中断时,仲裁时效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这样,就大大维护了当事人一方的权利。因不可抗力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但仍有效。例如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只要劳动者仍在该单位工作,即使超过1年时间仍然可以申请仲裁主张权利,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这一法律的颁布健全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用法律手段及时地解决劳动纠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遗憾的是,该规定并不适用大学生社会兼职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尽管目前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信访部门无法给大学生投诉立案,但学生们并不是真正维权无门。大学生可以向各街道司法所寻求帮助,其工作人员会对其纠纷进行调解。当然,学生们若能保存打工时的相关证据是最好的,比如工作牌或相关纸质资料。调解未果,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学生打工兼职本是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但由于学生普遍缺少社会经验,容易轻信别人,往往在打工中受骗。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或相对详细的规避风险方法,使不少大学生对于“如何提防招工陷阱”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大学生要增强分辨能力和法律意识,对社会上各种招聘广告要认真分析,仔细辨识。如用工单位向应聘者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 抵押金等都是违法的,应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中介”赚昧心钱,社会上个别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假期打工的心理,有的夸大事实,有的无中生有, 以“某某企业急招暑期打工者”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收取中介费。一旦交完费,大学生兼职信息则遥遥无期,或者找几个做“托”的单位让学生前去联系。许多学生都反映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收取不同金额的抵押金或收取身份证、学生证作为抵押物,这类骗局通常在招工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印、公关等比较轻松的岗位,求职者只需交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上班。但往往学生交钱后,招聘单位又推托目前职位已满,要学生回家听消息,接下来便石沉大海。国家有关法律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在招用职工时,不得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更不能扣留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作为抵押物。学生在求职时要以法律为依据,对违法行为予以拒绝。因此,大学生在应聘前要清楚应聘的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要被眼前的高薪所迷惑,一定要和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如果学生在求职时遇到职介中心提供虚假信息或与用人单位合谋欺诈求职者钱财等事情,一旦掌握确实证据,可向有关部门举报,避免自己遭受经济损失。

上一篇:教学策略活动下一篇:网上交易的信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