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设备

2024-07-07

农电设备(精选7篇)

农电设备 篇1

近年来, 安徽省阜阳农电公司在省、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 以“抓重点、建基础、强指导、重成效”为效能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 加大力度, 注重过程, 深化内控, 实施风险防范, 充分发挥监督与服务职能, 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

1 坚持“一个紧扣”, 实行“三个结合”

物资设备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其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更是实现“物资集约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廉政风险和行风风险的关键点。阜阳农电公司在开展物资设备管理效能监察工作中, 紧扣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风险, 将效能监察重点放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物资设备管理上, 以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解决企业发展效能的重要问题为切入点, 着力抓好并统筹开展各项效能监察。实施“三结合”方式, 与“农电系统专业化垂直管理和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管理、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和星级晋阶创建、‘反违章’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机结合, 深入调研, 结合实际, 率先在全市农电系统开展了以“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和“清仓利库”为主要内容的物资设备管理效能监察。

2 强化“四项举措”, 确保“四个到位”

为确保效能, 阜阳农电公司以监察为杠杆, 以提效为抓手, 关口前移, 综合运用自查自纠、专项督察、现场稽核、跟踪整改和回访等监察方式, “查、纠、督”三管齐下, 有效发挥效能监察“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特殊功能, 有序强力高效推进效能监察。

(1) 强化组织, 前期准备到位。为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批准立项后, 公司及时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方案, 明确重点、方法和步骤, 召开动员部署会, 通过效能监察专题学习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 加强职能部门间的联动、互动, 各基层单位积极落实, 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 领导包点, 组织实施到位。公司领导实行分片包点制, 成立6个专项督察组。在实施过程中, 从制度建立、运维及质量管控、废旧物资管理、清仓利库等8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常规检查和突击“飞行”检查相结合, 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落实查证报告13份, 实时通报, 出具监察建议书及监察决定书15份, 督促整改落实, 跟踪整改回访, 强化闭环管理。

(3) 严格纪律, 整改落实到位。针对发现的问题, 实施协同监督, 落实协同作战, 督促职能部门落实管控措施, 强化对基层单位的监管和控制, 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偏,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同时对开展工作走过场、自查自纠不认真、存在问题不纠正的单位, 一律严格追究责任, 确保了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4) 认真总结, 客观评估到位。在效能监察项目实施完成后, 公司效能监察办公室及有关单位及时、全面地总结工作, 统计数据, 提炼成果, 查找不足, 做到相关档案收集完整, 原始资料有序可查。同时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实施项目评估, 客观全面反映项目实施情况, 经公司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

3 突出“四个效益”, 扎实推进效能监察工作

通过实施物资设备管理效能监察, 公司将监督落实到管理之中, 进一步夯实了物资设备管理的基础, 健全完善了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成效显著。

(1) 经济效益突出。强化了物资设备安全规范、高效集约的使用, 物资设备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确保了物资使用效益的最大化。监察期间, 共避免经济损失112.97万元, 节约资金81.61万元, 增加经济收益116.79万元, 挽回经济损失138.65万元。

(2) 管理效益突出。对公司物资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 共废止制度7项, 新建及修订制度8项, 完善业务流程6项, 改进管理方式7项, 采用新的管理方式4项, 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公司层面、二级单位及基层供电所的工程物资设备、维修类材料、废旧物资等账、卡、物的管理, 形成了完善的物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3) 廉洁效益突出。反腐倡廉重在预防, 抓住了物资设备的规范管理, 就堵住了腐败行为的重要源头。针对问题, 下达监察决定书2份, 处理违规违纪人员14人, 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通过效能监察, 不仅全面提高了物资设备的管理水平, 有效防范了采购、保管、使用风险, 而且切实提高了广大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廉洁从业意识, 确保了经济安全、干部平安, 形成了“干事、干净”的良好氛围, 取得了显著的反腐倡廉成效。

(4) 社会效益突出。开展物资设备管理效能监察, 不仅规范了内部管理, 维护了公司利益, 而且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提升了公司形象。通过清仓利库、建立实物账及材料明细账、规范废旧物资管理、实行物资定额管理, 在规避招标、加强合同履约、强化工程验收、规范实物管理和废旧物资保管处置的同时, 供用电关系进一步改善, 供电服务倍受赞誉, 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农电一体化后的农电营销管理问题 篇2

农民生活水平上升的同时用电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农电的营销也相应的有了更进一步的现代化要求和精细化要求。尤其是在农电一体化后, 农电营销的管理已经不能再延续以往粗放的方式。而农电一体化后的农电营销也必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二、农电一体化的背景概述

1. 农电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农电一体化是国家电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发展模式。国家电网公司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上, 提出了重新布局电网、改革电网和发展电网的思路。具体来说, 农电一体化的内涵就是一种实现新电力、新农村和新服务的电力发展策略, 是实现新型龙网构建、转变农电发展方式、惠及农民千家万户。其目的在于实现农村户户通电、推进农电改革和加强农电管理。

2. 农电一体化与农电营销管理的联系

就农电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来看, 农电一体化旨在实现的是农村户户通电和农电管理等问题。农电营销管理总体属于农电管理的范畴, 是农电一体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 在农电一体化的大政方针下, 农电营销管理的服务如何优质、经营如何更好, 就成为了农电一体化的重要指标内容之一。

三、农电一体化后农电营销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1. 农电抄表方面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农电的抄表一直都是农电营销管理中的重点, 农村地域广, 用电的负荷不仅分散且受到季节影响较大。这就造成了农电一体化之后依然还有部分地区依然沿着原有的抄表方法进行, 即沿路抄取电表读数。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因素影响, 漏抄、错抄情况时有发生, 最终将直接影响到营销业绩。针对抄表方面的管理问题, 农电一体化后应当逐渐采用远程抄表系统, 逐渐普及终端采集计量表。终端采集计量表最大的方式就是解决了漏抄、错抄和估抄的问题, 实现了农电营销“先付费后用电”的方式。在降低了影响误差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抄表方面的管理效率。但是, 普及终端采集计量表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安装方法和放电措施、计量装置合理选择、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使用情况等方面。

2. 用电检查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无论是农电一体化之前还是之后, 农电营销中的用电检查管理都是其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基础, 是堵漏增收的最佳措施。尽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大, 但是当下还是有部分农民群众的用电素质偏低, 偏激认为电费的少交或者不交是合理的。有的地方甚至因为用电检查与农村群众发生过争执。所以, 用电检查的管理问题主要还是存在于检查人员和农村群众之间。那么, 用电检查人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当具备丰富的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经验, 其次还应当明晰相关的法律法规, 最后还应当注意检查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加强宣传。只有这样,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3. 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农村电网线损是影响抄表管理工作和衡量供电单位农电营销管理水平的标志。而且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也是当下农电营销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直接营销到了农电营销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随着农电一体化的发展, 加强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更应当逐渐朝着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发展。通常, 通常电网线损的应对措施主要分为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 本文重点关注的则是管理降损措施。归纳总结起来, 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降损措施首先需要的是稽查部门、供电单位、电力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 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 各部门一定要针对线损管理有一个合理、正常和科学的管理应对措施, 做好电力生产、计量和收费等环节的透明化和无缝连接。

4. 电费回收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上述关于用电检查管理和抄表管理的问题都与农电营销中电费回收的管理问题相互联系。实质上, 农电营销中电费回收的管理是一直都存在于农电营销管理中, 且是相当棘手的管理问题。面对农村群众由于用电观念、用电素质的落后, 农电一体化后的电费回收管理想要顺利实施, 务必做好相应的工作。首先, 确保农村企业、事业单位的电费能够按时交纳。其次, 针对用电不缴费和季节性用电农户要大力宣传用电观念和农电一体化的战略思维。再次, 面对个别冥顽不灵的用户可以依法进行维权。最后, 扎实做好电费回收的账务管理, 确保电费能够逐月按时上缴。

四、结语

农电一体化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发展思路, 也是服务于广大农村群众的战略发展。农电一体化后的农电营销一定要加强观念的宣传, 不断提升服务理念, 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保障电力营销总体的业绩。

参考文献

[1]罗国亮.中国农电管理体制:演变、问题与改革[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27) :55-63.

[2]胡志刚.构建农电安全“四位一体”管理新机制[J].农村电工, 2007, (11) :10-11.

[3]张玉民, 石顺立.农电“大营销、大服务”模式的有益尝试[J].农村电工, 2009, (10) :10-11.

农电设备 篇3

20世纪80年代用电标准化的建设, 让扬中乡镇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90年代农电的“三化”、“三为”, 让扬中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如今的新农村电气化更是让扬中率先实现小康。但追溯扬中农电的发展, 却有着非常独特的经历。

艰难起步 谈电色变

建国初的1950年, 扬中建起“公私合营扬中县电厂”, 购置10 kW发电机一台, 1957年扩至60 kW, 主供县城照明。1959年经省计委批准扬中新建火力发电厂, 1960年由国家水利电力部调拨一台捷克产880kW汽轮发电机, 1961年建成投运。由于扬中地处扬子江中, 地理位置特殊, 一直到1965年6月架设一条丹徒县姚桥乡至扬中兴隆镇35 kV跨江输电线路, 扬中才与苏南电网相连, 农村的电力供应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的时代。但由于当时物资匮乏, 农村电网破烂不堪, 动力线90%是破股线和铁丝, 照明80%是一线一地, 两万多根电杆中70%多是树竹, 加上群众安全用电知识几乎空白, 触电死亡事故频发, 仅1971年就发生触电事故60余起, 死亡37人。有顺口溜说:不怕鬼, 不怕神, 就怕用电电死人。线损率接近50%, 全县各用电村不同程度地存在乱收费乱加价的问题, 极少数村在当时国家电价只有0.19元/ (kW·h) 时收费竟高达1.20元/ (k W·h) , 造成电费回收难, 拖欠电费达40%, 成为全省闻名的“触电死人多、电能损失多、拖欠电费多”的“三多”县。当时至少有10%的群众弃电不用, 电灯泡下面点油灯, 更谈不上用电加工制造, 相当多的群众谈电色变。

理顺体制 率先改革

为彻底改变上述的用电混乱局面, 必须从人抓起。1976年, 在县政府的支持下, 扬中各个人民公社成立了用电所, 行政上接受人民公社领导, 业务上接受供电局指导。成立伊始, 各用电所在供电局的指导下, 一方面狠抓用电知识的宣传, 一方面大力维修线路, 提高了安全用电可靠性, 有力遏制了触电死亡事故的发生, 电费也能保证足额上缴。农村用电的混乱局面得到一定改善后, 有的用电所开始安于现状, 不求进取;有的用电所人事有了变动, 一些不懂行的年龄偏大的大队支书调入用电所, 造成外行领导内行;加上用电所内缺少必要的激励竞争机制,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像一潭死水, 没有活力, 根本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3年8月, 县供电局成立农电联站, 负责加强对农电工作的指导。但由于没有人事权, 起色不大。1987年征得县政府同意, 开展了用电所的整顿工作, 并将用电所更名为电力管理站, 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 既懂业务又有经验的青年骨干担任电力管理站领导, 并充实了一批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进入农电队伍, 从而使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同时, 扬中供电局积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于1988年8月对全市村级电工实现统一管理。村电工工资由电力管理站按月发放, 工作由电力管理站与村电工所在村一起进行百分制考核, 每月电力管理站布置当月工作, 检查上月工作完成情况。1990年, 扬中供电局又在农电系统率先实行“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 所有农电人员实行合同制。

电力先行 致富花开

扬中供电局在征得县政府的批准后, 从1985年起采取“农村用电每千瓦时加收一分、村里再拿一点、电力管理站补贴一点”的办法, 筹集用电标准村建设资金, 用了4年时间把全县农村电网改了个遍。于是乡镇企业开始像雨后春笋, 破土而出, 扬中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正因为此, 农村电网在20世纪90年代初又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状况。于是, 扬中供电局再一次掀起了农网改造的热潮。这一次, 共整改低压线路1 700多千米, 配电房363座, 于1993年年底实现了“三化”、“三为”全面达标, 这在江苏省是仅次于吴江的第二家。

电力先行带来了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首先扬中的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直接促使小小的扬中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并率先基本实现小康;其次是老百姓用上了更多的家用电器, 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在扬中得到了普及, 人均年用电能量达到730 kW·h;再次电能损耗下降, 电价较低。1998年4月, 《中国电力报》头版头条和《人民日报》相继刊载文章, 报道扬中10年减轻农民用电负担2 000余万元。

农电设备 篇4

爱“管闲事”的热心人

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只要接到客户打来的报修电话,齐惠军都会及时前往抢修现场,因为他知道,客户家中急需用电,客户需要他。因此他被称为“爱管闲事人”。

2015年8月9日,齐惠军正在巡线途中,接到报修电话,得知下庙村五队村民王金标正在抽水灌溉稻田,突然停电,王金标急得上火。齐惠军同所里的另一名员工一道驱车迅速赶往故障点。当时酷暑难耐,经过现场检查发现系客户产权电缆烧断。看到客户着急上火地等着用电浇地,齐惠军他们主动帮助客户维修,仅用30 min,就帮助客户接好电缆,恢复了送电。看着正常运转的抽水机,农户开心地笑了。

爱“拼”的运检达人

作为崇岗供电所的安全员,齐惠军主要负责业务站的安全生产、“两票”开具、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供电所“两措”计划编制和组织落实等工作。崇岗供电所地处崇岗工业园区煤炭集散地,辖区环境差、线路多、人员少,工作辛苦又繁琐。齐惠军常说,要做好农电工作,就要有“走遍村村落落、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付出千辛万苦”的敬业精神,就要具备“跑到位,说到位,传到位,做到位”的执行能力。每次遇到客户咨询安全用电事宜时,他都不厌其烦,详细地为客户解答;每当接到客户的报修电话,他都义不容辞、千方百计、不畏困难,在最短时间内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迅速高效地处理各种故障。

作为一名农电安全员,齐惠军在线路运行工作中,对10 k V线路巡视工作一丝不苟,对设备隐患毫不放松,直到查出原因。每年他查找出的安全隐患达40多处,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了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爱“攻”难题的领头羊

为了进一步完善降损措施,推进线路、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齐惠军组织供电所相关人员对辖区线损偏高的线路、台区进行分析和现场检查,查漏洞、找问题,开展反窃电专项治理。在查出长青村、兰丰村、镇朔村部分用电客户利用低压线路从房顶经过的便利采取“挂线”偷电后,他立即积极争取线路改造项目,对裸导线进行绝缘化改造,杜绝了用电客户“挂线”偷电现象,一年挽回电能量损失4 520 k Wh,使业务站综合线损率由18.08%降低到8.26%,减少了企业财产损失。

为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齐惠军带领工作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客户座谈会、走访乡政府部门等时机,多渠道征求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班组员工通过自省自查,确定岗位廉政风险点,结合营销及生产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廉洁自律意识,形成了“干事、干净”的廉洁工作氛围,树立了供电企业公信力。

爱“钻”的学习狂人

国家电网公司举行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根据“赛服务规范、赛创新举措、赛岗位业务技能、赛群众满意”的考评标准,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经过层层选拔,齐惠军以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总决赛。他感到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直干的是配电专业,平时对管理业务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接触比较少,很多方面的理解不够通透,再加上自己学历不高,却要面对一群“90后”科班出身的竞争对手,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困难,齐惠军不止一次告诉自己,此次比赛,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代表了国网宁夏电力公司,虽然自己起点不高,各项条件都比较靠后,但这些都不是理由,只要自己有不服输的精神,有好学、爱钻、勤练的拼劲,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因此,他针对自己记忆力不足、理论知识欠缺的弱点,采取了笨鸟先飞法:通过一份份地做技能考试模拟试题,早晨5时起来背培训题库,一遍、两遍……最后,只要写出前面一句,后面一句就自然随着笔尖写了下来。由于比赛成绩由业绩评定、理论考试、个人展示、现场实操4个部分组成,在硬记配电理论的同时,他更注重在现场实操上下功夫,扎实务实地在技能操作上获得突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4年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中,他获得了“宁夏电力公司技术能手”称号;2015年参加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选拔赛,获得运维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国家电网公司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乡镇供电所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没有豪迈的语言,也没有惊人的壮举,齐惠军以一个普通劳动者应有的品质,踏踏实实、诚信做人、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执著追求,默默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书写精彩的人生,用真情点“亮”万家灯火。

当前农电管理之探索 篇5

下面, 笔者就农电员工的待遇和稳定、农电队伍的素质两项工作来谈一些看法。

1 农电员工的待遇和稳定问题

尽管农电体制改革时农电工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产生, 且与供电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当前农电工与正式职工同工不同酬、劳动强度与收入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正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掣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在农电资产膨胀的同时, 农电工工作量成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电工的不满与日俱增, 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也影响到队伍稳定。

(2) 现行农电体制及待遇还不能吸引社会上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加盟农电, 就是在职的, 特别是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电工也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

那么农电工的用工与薪酬制度究竟怎么制定呢?笔者认为, 首先是严格控制农电工数量的急剧增加, 改变农电人员数量居高不下的状况, 通过各种考试和考核措施精简冗员, 科学定员。其次, 通过机构的改革, 使农电企业机关冗余人员充实一线, 特别是要充实基层供电所。关于薪酬问题, 可以考虑组建以农电工为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如农电公司等经营实体, 通过公司的运营发展, 增加效益, 提高农电工的待遇。另外, 还可以把精简人员的工资增加到现有农电人员的薪酬里, 这样可以适度提高农电人员工资, 减小与正式职工的差异, 进一步增加和谐氛围, 促进企业的积极发展。

如今, 农电工已成为供电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庆幸的是, 当前农电工的处境虽与需求不相配, 但已得到供电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各地企业纷纷为农电工办理了各类保险, 工资待遇正在逐步提高, 更有不少基层单位还认真地为农电工规划了职业生涯。

2 农电队伍的素质问题

农电工统管后, 绝大多数农电工在营销第一线担负着农村电网维护和营业收费等直接面对用户的重要工作。这支队伍的健康稳定与否、工作质量优劣, 对农村电网的安全、企业利益、公司形象和农村社会稳定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广大农电工迅速和企业融为一体, 已成为供电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胆创新, 导入农电工职业生涯管理模式, 积极搭建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平台,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课题。

建立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让员工既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与爱好选择职业发展的方向, 又能够了解自己职业发展道路中每一个能力层级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从而找到差距, 弥补不足, 提升素质, 最终带动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整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转变。

在农电统管后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农电工虽属企业员工, 但在性质上不同于企业全民员工, 一般只能部分享有企业的福利待遇, 这使他们在心理上与企业产生了一定距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应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导入农电工职业生涯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实施全员绩效管理, 创新激励考评机制, 实现责任、能力、贡献与薪酬、荣誉、升迁或淘汰紧密地联系起来, 其结果是使农电工看到前途和希望, 立足岗位, 精益求精, 不断深化农电标准化建设, 使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很好地融合起来, 找到利益共同点, 增强农电工的主人翁意识, 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具体措施如下:

2.1 科学规划农电工职业生涯

将农电工远景目标与农电事业紧密相连, 充分调动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形成“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激励机制, 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 规划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 使培训真正成为员工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要求和不懈动力。

2.2 丰富培训形式, 提高整体素质

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训, 关键人才重点培训、稀缺人才加速培训, 一般人才有计划分层次培训”的思路,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需要, 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有计划地培训。创新培训形式, 做到灵活多样。

(1) 建立培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 将营销、变电、线路等专业的技术力量, 设备场地的资源进行整合, 采取集中示范、分组演练、集中验收的现场培训模式, 坚持学习技术知识与提高操作技能相结合, 特别注重技能的培训, 让员工做到应知应会, 全面提高技能。 (2) 签订师徒合同和“结对帮学”协议。凡男50岁、女45岁以下且技能水平达不到岗位规范要求的人员、新进人员, 均按“公开自愿”、“双向选择”原则, 与界定具有师傅资格身份的人员签订师徒合同或“帮学协议”, 实行“目标式”管理。 (3) 举办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 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考促用。 (4) 技师传帮带。技师除每人带几名徒弟外, 还兼职作为培训教师, 为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5) 树立标杆班组。确定一些供电所为现场培训典型, 推广培训等经验, 起到示范效应。

2.3 开展农电工理论知识评估

推行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准入制度, 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使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建立农电工调考机制, 制定《农电工培训标准》, 建立农电工培训档案和优秀人才档案库, 全面促进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推动农电标准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3 结束语

加强农电队伍的建设 篇6

1 新思维解决新问题

1.1 规范岗位, 强化管理

为强化农电员工岗位意识与责任意识, 端正服务态度, 提高工作质量, 海安县供电公司以规范管理为抓手, 明确岗位职责, 优化工作流程, 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该公司严格按照农电规范管理的要求, 落实农电组织机构, 明确业务界面, 人员配置也基本到位, 已按照规定的业务界面正常开展相关业务;结合农电工作的实际情况, 14个农村供电所全面实施了专业化管理, 建立了“一长四员”和3个专业班组分设的管理模式, 对供电所人员和农电工按相关专业技能进行了重新整合;为进一步完善内部考核分配和管理制度, 细化各岗位的职责, 公司层面重新修订了农电考核管理办法, 加大了对农电的考核力度。

1.2 阳光管理, 落实责任

农村供电所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所务公开和阳光管理, 公司负责人高度重视供电所的党风廉政建设, 层层落实廉政责任, 有序开展廉洁学习活动。14个供电所涉及员工岗位调整、绩效考核、福利补贴、党员发展、评先评优、费用收支等重大事项做到供电所集体研究决策并形成记录, 供电所“阳光管理公示栏”按期公示员工薪酬、评先评优、经费开支等内容。把崇廉从俭、节能减排观念贯穿到农电工作各个环节, 用勤廉理念指导农电生产和发展。

2 新格局营造新亮点

2.1 全力提升农电工职业素养

海安县供电公司以搭建农电员工成长舞台实现管理升级、创造企业财富为主要抓手, 实现“月月有动作、季季有促动、年年有进步”。2012年4月份举办的所长研讨班上, 农电工作重新制定出台了公司层面26种农电考核管理办法, 员工技能考核内容涉及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公司与农电员工签订了七不准承诺书, 进一步规范农电人员的行为。在全县农电工中倡导“四要、四不要”准则, 即:要团结不要内耗, 要做事不要惹事, 要踏实不要浮夸, 要争先不要落后。

2.2 大力抓制度建设和执行力

2012年下半年, 海安县供电公司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对供电所进行逐个调研, 与基层员工进行面对面谈话, 根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进行逐个分析, 对农电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 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全县实际的农村供电所考核管理办法, 内容涉及农电安全、营销业务、电费回收、线损管理、工程管理、配网运行、劳动纪律、优质服务、平安和谐等各个方面。考核办法力求贴近上级工作要求, 贴近农电实际情况, 可操作性强, 同时充分考虑其合理性。考核办法经农电员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使考核办法得到了管理部门以及农电人员的共同认可。

海安县供电公司同时出台《海安县农村供电所班长、专职动态考核管理办法》, 对“四大员三大班长”实施动态管理, 把每个同志全年的工作成绩分成“业务技能、工作业绩、民主测评、公司考核小组综合考评”四大块积总分, 实行全县排名, 年度考核综合排名最后一名和发生重大事故、重大问题的“四大员三大班长”实施退岗处理, 腾出的岗位在全县进行公开竞聘。

2.3 强化舆情监控和应急处理机制

海安县供电公司针对不同的形势, 进一步加强舆情内部监控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重点对百度贴吧、海安网、海安石板街、海安漫思等论坛开展每日4次的高频率监控, 及时关注网络舆情动态, 特别是对用电客户的网络投诉或咨询, 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回复。同时要求各班组及供电所加强日常供用电安全管理和营销服务管理, 针对个别用电客户因用电服务等方面出现带有疑惑、怨言的舆情信息, 以耐心、诚恳的态度及时答复、化解矛盾, 把握舆情处理的最佳时刻和关键时期, 切实维护公司和谐稳定的良好舆论局面。

2.4 强化标准化班组建设

海安县供电公司在农村供电所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六点”:

(1) 把标准化班组建设与“五化五强”“标准化供电所”创建工作相结合, 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2) 创建工作责任到人、明确分工, 按专业对口的要求, 充分发挥“四大员”的作用。

(3) 关键是做好平时管理、不搞突击, 加强基础管理, 实现工作常态化。

(4) 规范制度, 进一步加大检查与考核的力度。

(5) 开展标准化班组建设要进行对标和评比, 创新工作内容。

(6) 根据班组人员变动和岗位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人员信息, 确保各项工作对接到位。

开展农村供电所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重点是严格执行标准化班组通用考评标准、开展班组5S管理工作和班组自身文化特色创新, 要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 实现农电工作突破和提升。

2.5 严格绩效考核机制稳定员工队伍

甘为农电献青春 篇7

农网改造大显身手

2000年4月, 巩义市回郭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铺开, 杨治武被回郭镇供电所任命为农网改造施工队队长。在这段时间里, 他既是队长, 又是技术员和工程人员。在他的带领下, 全体工程人员顶烈日、冒酷暑, 于当年6月底完成了全镇17个行政村的农网改造工程, 新增和改造变压器20台, 安装入户电能表6000多只, 打了一场漂亮仗。随后, 他又率队入驻巩义市区, 参加了城区电网改造大会战, 以优秀的组织能力和精湛的业务技术, 圆满完成了巩义市电业局安排的各项任务。

不畏难题勇担重任

杨治武凭着一股“牛劲”, 一次又一次地出色完成工作任务。2006年夏, 回郭镇供电所清西1号台区线损率高得出奇, 供电所每次开线损分析会都会提到这个问题。虽然所里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降损效果不太明显。杨治武听说以后, 主动请缨, 于是所长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他处理。第二天, 他找到该台区责任人了解情况, 经过理论分析和实地排查, 判断是线路接地漏电引起的。炎炎烈日下, 电杆被晒得发烫, 似乎在向他示威:“来呀!看你怎么上电杆。”他的“牛劲”上来了, 从该台区变压器的第一基电杆开始, 一基一基地登上去检查。就这样抱着发烫的电杆, 他一连登了12基, 可仍然没有查出接地漏电点。他的衣服早已湿透了, 古铜色的脸膛晒得更黑了, 有人劝他说:“算了, 别太认真, 查不出来也没有什么丢人的。”他没有理睬, 喝了口水, 又登上了第13基电杆。登到杆顶时, 他突然兴奋地高喊:“找到了!我找到漏电点了!”处理完杆顶引线接地故障后, 该台区的线损率又降低到了以前的水平。

心底无私服务社会

2007年, 杨治武被调到偏远的柴沟村任包村电工。他在村里的广播上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还跑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不管谁家停电, 还是谁家电器出了故障, 只要一个电话, 他就会立即赶到, 所以,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认识他。2008年4月, 柴沟村排灌站在浇地过程中由于机泵老化, 发生了短路故障, 无法使用。接到报修电话, 他从十几千米外的供电所赶到排灌站, 及时排除了故障。为了确保村民安心浇地, 他就一直守在泵房。中午, 当村干部邀请他去吃饭时, 他婉言谢绝了, 只是从小卖铺买了一桶方便面对付了一顿, 这让在场的干部群众深受感动。

由于杨治武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周围的企业也经常找他解决用电难题。有一次, 辖区内一家铝制品生产企业新装了一条生产线, 但是生产出的铝带全是次品或废品。该企业负责人请他帮助查找原因, 消除缺陷。他对生产流程多次观察、分析、研究, 结合以前学习的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 自行设计线路, 编制程序, 成功地开发了一套既能纠偏, 又能自动控制错边的设备, 效果非常好。该套装置成本仅为3000多元, 为该企业节省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为此, 该企业负责人非常感激, 要以重金表示感谢, 被他婉言谢绝了。随后, 这套装置被多家企业采用, 得以推广, 为很多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舍小家顾大家胸怀宽广

杨治武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亲患脑血栓卧床不起, 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也是年老多病。繁忙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家人, 家中里里外外全靠妻子一人承担, 所以他一直对妻子怀着一份深深的愧疚。他一家五口至今仍住在总面积不到40 m2的2间瓦房内, 每到下大雨时, 屋顶就漏水。妻子多次催他抽空修房, 杨治武总是那句话:“明天吧, 明天一定修好。”但是他却一直抽不出时间来。万般无奈之下, 妻子只好请来泥瓦匠修理房屋。

2008年5月, 巩义市电业局召开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百日冲刺动员会议, 回郭镇供电所施工队队长的重担再次落在了杨治武的肩上。他根据首批下达的3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任务, 放弃“五一”假期和双休日, 率领18名队员奋战在施工现场。施工中, 他坚持“两会”、“两票”, 落实立杆、撤杆和放线、撤线等工作危险点预控。在施工作业时, 他始终强调一句话:“工程质量不能打马虎眼!”队员们宁可苦点、累点, 也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这样, 他们起早贪黑连轴转, 提前一个月就保质保量完成了回郭镇电气化村建设任务。

上一篇:知识产权与竞争下一篇:英语自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