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2024-09-23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共10篇)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1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化, 农电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农电管理中一些新的矛盾也随之显现出来。对于这些问题, 县级供电企业应该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1 农电管理问题分析

1.1 农村电力资产的安全风险问题

随着农村电力资产的移交, 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也随着产权延伸到农民每家每户的电能表。由于农民用电知识匮乏, 安全保护意识差, 农村电力事故将防不胜防, 一是设备事故, 二是人身伤亡事故, 使供电企业蒙受损失。

1.2 农村供用电秩序问题

农电体制改革后, 客户剧增, 农电管理工作量增加, 服务和管理难以全面到位。同时村委会失去管电特权后态度消极, 盗窃电能现象增加, 围攻农村电工现象时有发生。

1.3 农村安全用电问题

农村供电设施中农户进户线部分没有改造, 导线老化, 设备陈旧, 私拉乱接, 加之农民安全用电知识匮乏, 安全意识淡薄, 农村安全用电不容乐观。

1.4 农村电工的用工政策问题

由于农村电工的待遇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予以落实, 队伍极不稳定, 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农电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同工不同酬”, 待遇相差悬殊;二是农村电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未落实到位;三是安全工器具未落实到位。

2 以情为链, 架起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桥梁

2.1 真情服务, 用真心赢民心

目前, 农民生活还不算富裕, 要搞好农村用电管理, 必须开宗明义, 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 带着感情服务, 真心相助, 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尽企业所能, 积极开展电力解困扶贫, 实施电力拉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实在的项目, 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兄弟解决在奔小康道路上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2.2 诚信共处, 以关心换同心

农村用电管理要创新, 要发展, 需要得到农村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协助, 调动他们管电积极性。在搞好农村供用电管理中, 要以德感人, 树立管理农村用电的主体意识, 积极主动承担起诸如电力资产保全、设备事故抢修等管理责任, 确保农民群众的用电安全,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感召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要以诚待人, 农村用电管理体制改革后, 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 农村干部有些疑虑, 要进行感情沟通, 消除误会。聘请他们为用电协管员, 给予一定的工资报酬, 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工作上支持他们, 努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诚恳地在客户中聘请部分人大代表、乡村干部为用电监管员, 监督工作。要把电力服务的各种承诺, 不折不扣地兑现给客户, 用诚实守信的作风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3 以礼相待, 以热心换爱心

实施以情工作, 需要全体电业职工把真情始终贯穿在行动中, 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好三项工作: (1) 落实优质服务暗访制度。要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常态的管理内容搞好监督实施, 坚持“暗访”, 走近群众倾听呼声, 更多地从中发现不足, 改进工作; (2) 加强服务窗口建设。要切实落实好客户服务中心建设, 按标准配置服务设施, 对客户要做到“一杯茶解渴, 一席话暖心”, 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从而拉近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 (3) 落实首问责任制。工作中, 每位职工都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接待接待客户的来访, 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 做到主动接待, 主动解答, 主动带路, 主动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

3 抓好管理, 充分发挥供电所长的管理职能

3.1 合理机构设施, 全面落实供电所的规范化建设

紧紧围绕“职责到位, 工作高效, 服务真诚”这一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的目标, 从合理机构设置入手,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健全规范工作标准, 落实职责分工。按照供电所规范建设标准及农村供用电管理的实际需要, 在所内应设置电力营销组和安全生产组。电力营销组负责增容手续办理, 电费核算与回收, 营业普查。安全生产组负责工程的组织, 安全检查与监督, 法律宣传, 资产保护, 紧急服务和电工考核。其余人员充实到电工班, 这样有助于发挥管理职能, 有助于充实一线的管理力量。落实供电所的规范化建设中, 要注意抓好四项管理工作。

(1) 抓好人本管理。除了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政治教育之外, 还要从提高供电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着眼, 制定出职工行为规范。要把思想道德、业务技能、专业知识、服务水平四个因素作为竞技目标, 推行竞争上岗和末位待岗制。

(2) 抓好营销管理。首先, 要积极地开拓电力市场, 搞好两个结合:一要与电力优质服务相结合。强化电力“扶困济贫”, 要尽可能地为困难客户提供帮助, 给予优惠。在电力增容方面,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实行全方位服务。二要与农网改造工作相结合。努力增加电力覆盖面积,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其次, 要严格线损管理, 落实三个到位: (1) 管理方法到位, 积极探索, 努力解决变压器空载、轻载和高峰超载问题, 无功补偿问题和偷窃电问题, 使之成为规范的常态管理模式; (2) 具体工作到位, 认真落实抄表到户制度, 强化表计的档案管理。对于农村临时用电, 供电所执行登记制度, 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变压器的空载退出、低压线路的日巡夜巡、电容补偿等都有具体管理办法; (3) 目标考核到位, 根据管理要求不同, 管理实际不同, 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动态目标管理体系, 强化考核, 严格兑现。

(3) 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首先从职工行为安全着手,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杜绝习惯性违章, 落实安全责任制。其次是在组织措施上进行完善。改造下户线, 提高农村用电的安全系数。积极地与保险公司联袂, 力求规避风险。

(4) 抓好加强内部管理。按照一流供电企业的要求, 在加强职工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的同时, 要积极地优化供电所的办公环境, 达到整洁、优雅。

3.2 从实际出发, 搞好电工班的标准化建设

在电工班建设上, 一要合理设置电工班。在满足服务的前提下, 电工班尽量设在供电所内。对边远地区服务不便的可酌情设置;二要明确电工班的职责范围。电工班人员除集中学习、施工外, 要实施驻地服务, 责任到人, 并实行抄表与日常管理相分离;三要强化电工的使用与管理。电工班在正常情况下, 每周集中学习, 或利用一定时间集中整改施工, 其他时间搞好辖区服务。供电所内设一个24小时值班电话室, 每个电工配备通讯工具, 便于及时调度, 落实紧急服务。电工实行结构工资制, 工作总额的40%是基础工资, 35%是计件工资, 25%是考核工资, 提高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4 抓好思想建设, 努力激发职工的进取精神

4.1 强化思想教育, 提升职工思想素质

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 努力消除职工固守的“优势意识”、“安稳意识”,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 引导职工真正树立起“企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用身边先进人物的现身说法去触动人, 唤起职工的奋发精神。

4.2 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职工的拼搏精神

进一步深化部门负责制, 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领导按岗位聘用职工, 职工可按自己的特长选择岗位, 形成竞争上岗的双向选择机制, 从而使职工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积极地在企业管理中展示自我。

4.3 完善制约和激励机制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制订各类管理制度。在奖励方面, 注重考核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 注意奖金发放的实效性, 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在处罚方面, 做到不姑息, 不迁就, 坚持原则不放松。同时注重处罚尺度的准确性和处罚手段的合理性。

5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以身作则

5.1 自我完善, 适应新时期管理工作的需要

农村用电管理, 面对的矛盾错综复杂。要真正解决好, 需要“吃透”民情, 提高素质, 增强创新理念、管理理念、社会理念和效益理念, 提高驾驭力、号召力、凝聚力, 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广大干部辨别是非、解决矛盾的能力, 使他们善于换位思考, 想职工所想, 急职工所急, 做职工所需, 广听博取, 为职工搞好服务。

5.2 加强监督, 搞好干部队伍的廉洁建设

搞好“内部和外部”双重监督制, 在内部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同时建立干部述职制度, 民主评议与自我评议相结合, 以增强各级干部的事业心、成就感;在外部坚持用电监督员评议和企务公开制度, 把各项管理与服务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避免暗箱操作, 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5.3 不拘一格用人, 努力培养梯形领导干部队伍

在干部任用上坚持“双推双考”制度。培养和造就梯形领导干部队伍是推进农电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要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框框, 对那些有一定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 作风正派、可塑性强的青年骨干, 采取上挂、下派等方式重点培养。要按照党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 努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中, 形成一个“庸者下, 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能成为促进农电管理水平提高、推进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2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变化,作为代管县,公司内部改革和管理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员工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着力于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稳定和发展服务,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和谐发展,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亟待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供电企业农电员工思想政治着力点

作为直接面对广大用电客户的农电员工,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关系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加强农电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精心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硬朗、作风果敢、服务优质的农电员工队伍,不仅是农电员工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建设新农村的社会所需,更是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品牌的关键要素。为此,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将加强农电员工素养修为、思想锤炼、行为规范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进行管理,力求做细、做实、做透,确保每位农电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能自觉实践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维护、保持、体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突出学习培训,培植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信念

作为县级供电公司和农村供电所,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电员工队伍是一支没有从事过专业的思想理论学习,大多都是由师傅口传以及手把手教的状态,虽然现在有许多的农村供电所实行了专业化班组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农电员工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师傅教授、徒弟跟学的层面中,还没有从根本上真正认清并适应专业化班组管理岗位提出的新要求。据此,基层农电公司和农村供电所必须着眼实际,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农电员工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信念的培植。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针对新时期农电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抓好教育。要克服和纠正重视知识灌输、忽略素质培养的错误倾向,将业务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落实。唯此,通过教育培训,才能在不断提高广大农电员工业务技能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逐步解决农电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诸多陋习和问题。

其次,要创新教育载体。坚决摒弃过去农电员工道德教育“施工忙时靠边站,下雨闲时才想起”的错误做法,充分

利用和发挥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诸如:以会代课、定期辅导、以点带面、登门疏导、促膝谈心等方式,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的教育引导,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式大教育格局。

再次,要充实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农电员工正确理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科学含义,硬化道德教育的钢性,激发农电员工注重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拜金主义,坚决摒弃“吃、拿、卡、要”等有损供电人良好形象的丑陋行为,将“电老虎”的霸道形象彻底用“电保姆”的服务态度代替,投入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回报用户。畅通建言渠道,强化人人平等的民主评议效能

目前,农电员工从业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在各类考核评比中倍受关注。因为它是对一线农电员工长期从事农电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的实践探索,是广大农电员工智慧的结晶和体现,是衡量、判别每位从业人员工作业绩的标尺。我们只有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畅通建言渠道,让大家能直言不讳、开诚布公,才能使民主测评、人事推荐、热点公示、考核预告等民主评议载体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最终达到让农电员工以主人翁的意识形态更好的服务于客户的根本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主评议和考核中,必须注重每位农电员工“德、能、勤、绩”的综合素质考核,既要防止“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发生,更要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式的全盘否定。农村供电所作为农电员工的直接管理单位,对其思想政治素养最有知情权、发言权、考核权,但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考核只是一种手段,根本目的是教育改过,加强修为,提升服务”。在考核上,必须坚决摒弃万事皆大欢喜的和事佬心态、亦或打一巴掌揉一揉的错误做法,要客观公开、按章办事;在方法上,要采取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进行综合考核,尤其要突出民主评议农电员工职业道德修养这一环节,通过主管领导直接评、员工之间互相评、服务客户民主评相结合,把每位农电员工职业道德品质的全貌考核完整,使之真实的反应出农电员工的个人道德品质操行。3 完善建设机制,构建内外兼修的职业道德体系

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直接服务于基层农村的农电员工,如何保持并树立自己的良好社会形象?笔者以为,最有效的途经就是要求广大农电员工必须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体系。因为内心职业道德体系的建立,可主导自己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换言之,就是对社会、对客户、对企业、对自己有利有益有助的事,可以理直气壮的去做。反之,对社会、对客户、对企业、对自己有损形象、丢脸面的事,应当多想一想其后果和危害性,以此达到警省

自我的目的。这样的道德行为体系就是道德责任感,就是人的良知、良心的具体表现。4 发挥先锋模范,充分运用支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支部是党内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的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制”、“一个党员一面旗”等“一带一”的活动,使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在平时的工作中,党员应注重与职工的情感交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与党员的“一帮一”活动相比,党支部的任务主要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通过对职工事前进行谈心摸底,广泛听取意见,到事后的切实解决问题,这种做法能够充分的得到广大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员工心中形成“有困难,找组织”的共识。

诚然,要求每一位农电员工在工作中都表现优秀得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但什么是农电员工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什么是社会所不齿的缺德,农电员工心里必须揣着一本“明白账”。而构建内心职业道德行为体系,是道德自律的重要手段,也是每一位农电员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基层农村供电所,对农

电员工职业道德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例如,可以采取百分考核总评的方式,加大职业道德考核的分值,与工资、奖金挂钩,半年一评、年终考核兑现。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农电员工道德监督机制,借助大众传媒平台,及时反馈行业信息,加强社会沟通,自觉接受监督,避免出现农村供电所、农电员工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农电员工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确保农电员工良好形象不受玷污,确保实现监督制度化、常态化。作为处在农村一线的农电员工,还必须经常进行职业道德的自我体检,既要严格遵循《农电员工行为道德规范》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颁发的职业道德公约,更要变他律为自律,经常进行回头看,不断警勉自我,从而筑起拒腐防变的职业道德防线,积极争做一名用户满意、政府认可、企业放心的农电员工。总之,现阶段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围绕和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注重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服务。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农电工;规范管理;提高待遇;精简合并;提升素质

农电企业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考验,特别是标准化供电所和供电所服务规范的实施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农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电工现在是各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的基础力量,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农村用电户眼里的直接形象代表。为“三农”提供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为供电企业创效益、树品牌,是县级供电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当前农电工队伍的问题和原因

1.农电工管理中存在的焦点问题。(1)用工方式差异造成起点管理不规范。农电工的用工形式有农电公司直签、临时聘用等多种,加重了管理规范的难度,也增加了企业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 (2)薪酬管理不规范决定了过程管理不规范。 薪酬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其规范性直接决定了管理的规范性,也是劳动关系和谐的根本所在。农电工的整体收入和福利待遇与正式职工相差较大,且薪酬与业绩关联度不高,对农电工群体薪酬制度体系的缺乏,造成工资水平不能产生激励作用。

2.主要原因。(1)是农电工职业道德不强,约束性不高。部分农电工还有村电工自由散漫的工作习气,出现了违规违纪事件,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均产生了不良影响。 (2)是收入差距影响了农电工工作积极性。 (3)是无心学习培训,知识技能不能有效提高。 (4)是农电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急待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由于社会分工角色定位不确定,从而造成农电工对公司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劳动合同的角度上讲,农电工既不是公司正式职工,又不是临时工。现阶段关系到农电工切身利益的,如:工资、劳保、福利等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完全理清,这种管理模式使许多农电工对自己社会分工角色定位上产生模糊,从而造成对自我价值的不认同。由于公司在文化建设方面以前只有正式职工,没有涉及到农电工,针对农电工的企业文化“荒漠”必然造成农电工对企业文化的“冷漠”及不认同。当这种对公司文化的不认同、缺乏归属感反映到具体工作中时,往往会对公司的安全生产、供电优质服务等管理措施采取被动式、消极式的应付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农电工的工作地点分布在各村,由于地方上的收入不一致,用电量大,业扩量大,因工作量大,工资却不高,农电工的工资与地方上的收入悬殊太大,由于农电工是合同民工,不是公司的正式职工,待遇悬殊较大,所以造成农电工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久,有干一天算一天和浑水摸鱼的想法,特别在偏僻地区,甚至有的村工作没人干,直接私自雇人管理。

3.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加强对农电工的企业文化建设,尽最大可能缩小与企业正式职工的差距,大力提高农电工职业道德素质。现阶段从劳动合同的角度上讲,农电工与公司正式员工有着本质区别,但从工作本质上看,农电工与公司正式职工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因此,在各种福利待遇、劳保、政治待遇上,要尽可能地缩小农电工与正式职工事实上的“不平等”。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公司正式职工与农电工也应一视同仁,共同参与,让农电工积极参与公司集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农电工的集体荣誉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对企业现状、远景等情况也要对农电工进行具体、及时的传达,增强农电工的企业管理的参与度,从而使农电工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与电力发展密不可分。

4.队伍总体稳定但风险时刻存在。以上原因导致农电工归属感不强、积极性不强、执行力不强、学习能力不强和服务意识不强,违规违纪时有发生。比如违章作业、以电谋私、估抄漏抄、虚拟电量、截留电费、钻管理空子、挖集体墙角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国网品牌形象造成极大影响。

三、解决农电工队伍存在问题的总体思路

1.控制农电用工数量方面。加大对农电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力度,尽快培育一批专业化、创新型、爱岗敬业的新型农村电工队伍,全部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不得超法定年龄,每年通过考试吸收少量优秀青年进入农村电工队伍,替换部分低素质或到龄农电工,营造能进能出的农电工用工开放系统。

2.薪酬管理方面。按照“依法用工、合理定酬、規范管理、稳定队伍”的工作要求,按《劳动法》有关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农电工待遇偏低问题,提高农电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为农电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的缴纳各项保险金,真正解决农电工的后顾之忧,使农电工与企业更加“贴心”,让农电工真正适应新形势下农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农电工队伍建设方面。为提升农电工规范化管理水平,实行专业化垂直管理,对农电工推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农电工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竞赛,鼓励农电工自学成才,对自学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证书直接和工资挂钩。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参加网络远程学历教育,提升农电工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大对农电工岗位技能和现场培训投入,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实现农电工素质的转变目标。

4.提高党员干部的职业素质。县级供电企业的农电工队伍中,党员干部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随着企业对农电工队伍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因此,提高农电工党员干部的职业素质很有必要。党员的职业素质不仅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包括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农电工党员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具体方法有:供电企业内部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电工党员干部对供电设备的操作水平和对供电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摒弃流于形式的传统教育方式,积极打造多样的教育平台,探索生动有效的教育方式,如利用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展供电企业农电工党员的培训工作,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问题和对企业的管理意见反馈给上级领导,根据意见和建议的实际效用对党员进行奖励等。

参考文献:

[1] 郑德华.促进县级供电企业党建工作 加强农电工党员教育管理[J].湖北电业,2011,(4).

[2] 杨曦. 论县级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J]. 农电管理,2011.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4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是客户接受电力服务的第一窗口, 其服务水平能够对企业在社会上的总体形象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历史新时期, 基层农电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需要一批有技术、有素质、有能力、有知识的新型农电工, 因此, 加强基层供电企业农电用工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基层供电企业农电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电用工管理缺乏合理的薪酬制度

第一, 基层供电企业农电用工的薪资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没有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的薪酬机制;第二, 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的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的比例失调, 基本工资在总工资中占据过高的比重, 而绩效工资占据的比重则过低, 这种不均衡的工资比例使农电用工产生“工作量的多少不会给收入带来很大影响”的这种心态, 导致农电工工作积极性下降;第三, 在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的年总收入中, 其工资收入占据的比例是偏低的, 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的农电工家庭通常以养殖业或者商店经营为主业, 并以此获得可观的家庭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 对农电工而言, 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是不太可能的。

2.农电用工管理方式比较粗放

现阶段, 仍有一些基层供电企业采用传统的农电用工管理模式, 即农电工包村包设备, 缺乏人员的专业化、集中化管理, 导致基层供电企业的人员管理处在一种散乱的管理状态中。农电工只有在有工作、有任务的情况下才会到供电所, 否则就只负责自身管辖村庄、区域的低压故障报修, 并没有对按时上下班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 同时缺乏合理的值班安排。基层供电企业这种分散、粗放的农电用工管理方式导致很多农电工或把电力企业的工作当成副业对待、又或在自身管辖的村庄村委会兼职担任一些职务。粗放型管理下的农电工不仅责任意识淡薄, 同时组织纪律性也非常差, 对基层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

3.农电工存在严重的人员超编现象

调查显示, 我国所有基层供电企业实际的农电工人数不同程度的超出了“三集五大”测算出的定员数, 最严重的基层供电企业超员高达134.23%, 也就是说, 我国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的人员超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 农电体制改革期间, 基层供电企业吸纳了大量的村管电工; 另一方面, 个别基层供电企业的领导, 利用自身职权将一些非技术人员强行塞入供电企业农电队伍。因此, 基于这两点, 基层供电企业出现严重的人员超编现象, 导致农电工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薪酬基数被压低, 严重降低了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基层供电企业农电用工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农电工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的绩效管理机制与制度, 建立健全农电工绩效考核同值班出勤率、投诉工作量、故障报修率、电费回收率、管辖村户数等五个方面直接挂钩的协同机制, 从而有效的解决基层供电企业农用电工管控不力、流程不顺以及职责不明等问题。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对农电工进行合理的分组, 同时明确分工, 实行由组长带班, 组员依次轮流值班报修的工作模式;农电工需负责自身管辖村庄的电费回收及用电安全维护, 供电企业当天的值班人员需负责故障报修, 总之, 要改变传统的农电工包村的管理模式;同时, 基层供电企业每周应该评比出投诉工单为零、故障报修数最低的“周明星”, 每月按照电费回收到位情况的先后次序评比出“电费回收之星”, 并给予这些农电工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此外, 在不改变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基本工资的基础之上, 增加农电工绩效工资的投入, 同时采取多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以此来扩大农电工绩效工资之间的收入差距, 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2.实行农用电工的精益化管理

第一, 规范岗位考勤制度, 并要求农电工严格执行该制度, 对于迟到早退、值班不到位的农电工进行合理的考核;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 人员轮流值班的工作机制;对于没有安排值班的农电工, 用电维护工作交由他们来负责;此外, 故障报修率要同农电工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第二, 建立“三培三严三比”的管理机制, “三培”指的是对农电工进行岗前培训、自主培训以及在岗培训, 切实提高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的操作技能以及业务知识;“三严”指的是要求农电工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严肃值班考核以及严守工作流程, 提升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的思想认知水平, 改变以往的散漫心态;“三比”指的是要求农电工比操作技能、比工作作风、比服务满意度, 从而树立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团队氛围。第三, 提高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的福利待遇水平,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活动, 增强农电工在企业的个人参与度以及对企业的认同感;此外, 实现基层供电企业农电用工制度化管理同温情化管理之间良好的结合, 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植入并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现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观念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化。

3.完善农电用工的进退机制

要优化基层供电企业的年龄结构, 提高农电工的工作效率, 仅仅依靠“自然退休”的人员管理方式是不行的,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采取“合理进退”的人员数量管理方式, 对人员入口实行严格把控, 同时合理调整企业员工岗位, 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一方面, 基层供电企业要严格控制农电工的入职门槛, 在录用人员时, 适当的提高企业应聘的学历要求, 此外, 还可以通过能力测试、考试以及技能比武等形式来对应聘人员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测试, 从中聘用最佳人员, 要坚决杜绝录用人员通过走关系等非正常渠道进入供电企业;另一方面, 优化基层供电企业农电用工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用工合同签订的重视, 对于基层供电企业中那些违章违纪、长期不听从指挥安排、违反合同要求的员工, 企业要果断的将其辞退, 一定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作风优良、做事高效的良好风气。

三、总结

总而言之,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新时期, 优质的电力服务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只有创新绩效考核标准、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用工管理机制, 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工队伍的素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电力服务水平以及顾客满意度也才能获得相应的提升, 从而实现企业、顾客以及社会的多赢。

参考文献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5

为全面促进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和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一、供电所人员全部实行岗位聘任制,各岗位人员全部竞聘上岗;由竞岗人员提出申请,单位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审核,最终确定岗位人选。

二、建立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实行责任权利一致,工效挂钩,做到岗位明确,责任明晰。

三、公司与各供电所长每年签订责任目标考核责任状和安全生产责任状,对供电所长的工作严加监督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对新聘任的所长、副所长实行试用期制度,对连续两年完不成生产、经营指标的供电所,给予所长调离环节干部岗位处理,对在生产、经营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人身伤亡、设备损毁、重大经济损失)的所级领导,根据《职工行为规范》及《行政处罚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如发现供电所抄表人员错、漏、估、冒抄者,视情节轻重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程度,根据《职工行为规范》及《行政处罚细则》等相关规定处理。凡发现抄表人员雇“小电工”抄表者一律开除。

五、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及外线人员,凡造成人员重伤或一般设备责任事故者,系统正式职工开除留用两年,农村电工开除;凡造成人身死亡或重大事故责任者一律开除。

六、对截留、挪用电费的,正式职工下岗,农村电工解聘。

七、凡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服务态度恶劣造成影响的,或出现吃、拿、卡、要用户

等影响企业形象的行风事件,一经查实,除按规定条款处罚外,招聘的农电工解聘,系统正式职工下岗。

八、供电所值班人员及门卫保安严禁酒后上岗,更不得在工作时间擅离职守,外出吃请或进行其他娱乐活动,一经查实,除按规定条款处罚外,招聘农电工解聘,系统正式职工下岗。

九、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辞退。

1、不能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不履行其职责,按劳动合同出现违约的。

2、根据工作需要,不服从领导,不服从调动工作的。

3、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十五天及以上者,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4、损害单位经济权益,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严重违背职业道德,损害企业声誉,给单位造成极坏影响的。

5、无理取闹、打架斗殴、酗酒闹事、恐吓威胁单位领导,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6、贪污、盗窃、赌博、营私舞弊,情节严重但不够刑事处分的。

7、违反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8、犯有错误,经批评教育不能悔改的。

以上8条如果与公司的相关规定不一致,以公司的规定为标准。此办法经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农电公司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6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制度和“三新”(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要求,急需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公司农电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农电工队伍,尤其是随着农电技术的飞速发展,营配自动化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等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大量应用,对现有的农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陕西省电力公司(公司)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从更新工作观念,转变工作思路入手,在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按照“依法用工、合理定酬、规范管理、稳定队伍”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六规范、四加强、二建立”的“642”农电工管理新模式。目前,公司已在下属10个供电局(供电公司)553个供电所全面实现了农电工规范化管理。通过强激励、硬约束、有保障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农电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熟练、服务优质、稳定和谐的农电工队伍。

1 双因素、期望理论及其应用

1.1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区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认为激励因素是使员工对工作满意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工作成就感、别人的认可、责任和晋升等因素;保健因素是使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因素,包括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1.2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将激励作为期望、效价和手段的函数,亦即个体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对个体行为可能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期望程度以及因绩效而获得组织奖赏对个体的吸引力。员工通过一定努力,达到组织要求的绩效水平,一定的绩效就会使组织给予员工相应的报酬或奖励,从而满足员工的期望以及组织的奖励被员工理解。期望理论对组织的要求:1)设置合理的、有一定难度且被员工认同的目标;2)设置有效的、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确保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3)设计工作任务、确定工作指标,员工通过工作满足自己的需要;4)形成班组长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建立员工对组织奖励的正确预期[1]。

1.3 理论的应用

基于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公司对农电工进行管理:由各县电力局与农电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农电工身份得到认可;提高农电工待遇,并依法为农电工办理各类养老保险,使农电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保,解决了农电工的后顾之忧;积极开展“爱心活动”,建立“扶贫济困”常态机制,充分调动农电工积极性;加强农电工技能培训,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农电工绩效管理考评体系,进行公正业绩考评,公平待遇兑现,进一步激发农电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

2 农电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电工管理模式陈旧,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农电工用人无原则,人数无定员,工作无考核,劳动报酬平均分配无差距。

(2)激励机制不健全。对农电工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岗位、职责不明确,干好干坏、干多十少一个样,能力强和能力差一个样,导致农电工缺乏工作积极性。

(3)农电工关系户多。进入农电工队伍凭关系,招收农电工没有严格的招聘、考核程序及条件要求,致使农电工队伍的文化程度及技能水平低,服务质量差。

(4)劳动保险待遇不明晰。许多企业没有为农电工办理养老、工伤等各类社会保险,使农电工有后顾之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对供电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认为企业兴衰与己无关。

农电工是战斗在电力系统第一线的最基层人员,担负着农村抄表、收费、电器安装维修及配电设备、线路维护管理等重要任务。农电工的工作涉及面广,直接联系千家万户,他们是供电企业联系广大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供电企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农电工管理的好坏,关系到能否确保安全、可靠供电,关系到供电企业的效益和农村电力市场的拓展,关系到兑现社会服务承诺,树立供电企业“廉洁、诚信、高效、文明”的社会形象[2]。

3 农电工“642”管理模式及其措施

3.1“642”管理模式

“642”管理模式指“六规范、四加强、二建立”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农电工管理职责,规范农电工岗位管理,规范农电工招聘管理,规范农电工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农电工薪酬待遇管理,规范农电工社会保障;加强农电工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农电工绩效考核,加强农电工技能教育培训,加强农电工专业化管理;建立农电工“送温暖”常态机制,建立创优评先工作机制。

3.2 主要措施

3.2.1 定员、定编、定岗

参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中有关农村配电与营业定员标准,结合陕西农村配电网实际,进行农电工定员、定编、定岗,并根据岗位要求,制定相应工作职责。

3.2.2 人员公开招聘

县供电企业根据农村配电网设备实际,结合配电网发展规划,在定员范围内,努力降低人工成本,客观、合理地提出农电工招聘计划报市供电企业审核,并报公司备案。市供电企业审核并下达各县供电企业农电工招聘计划。县供电企业根据审批的招聘计划,在市供电企业统一指导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聘用条件,按规定程序面向社会择优聘用。

3.2.3 签订劳动合同

农电工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各县供电企业与农电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签订岗位合同,岗位合同作为劳动合同附件。劳动合同书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经当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鉴证,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第三份进入农电工档案。各县供电企业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台帐。

3.2.4 严格持证上岗

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持证上岗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工作指导,农电工作部负责持证上岗工作的日常管理,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农电工必须持有国家电力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和公司颁发的《农村供电所人员上岗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进网许可证”的取得和管理执行国家电力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培训合格证”的发放由公司负责组织实施,采取先培训后考试的方式,实行定期审核制度。

3.2.5 规范薪酬管理

县供电企业按照公司《农电工工资管理办法》,将农电工工资分为技能工资、岗位工资、年功工资和绩效工资4部分。技能工资根据农电工的技能等级确定(农电工技能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级别),技能工资基数为30元,每级增幅为30元;岗位工资分为20岗,基数为200元,每岗级差按10%的递增率取整计算;年功工资按5元/年计算;绩效工资约占个人月工资总额的40%,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兑现。

3.2.6 绩效考评

农电工的业绩考评分为月度考评、季度考评和年度考评,重点考评农电工履行劳动合同、岗位合同以及工作业绩情况。县供电企业对农电工实行统一考评,对所长考评采取由本所员工打分和县供电企业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考评内容突出其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农电工考评采取由所长打分和县供电企业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考评内容突出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突出个人绩效。考评结果与岗位动态管理、薪酬分配挂钩。

3.2.7 加强人员培训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对农电工进行培训。公司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分级实施,统一组织取证考试并发证。注重岗位培训与现场培训,各级供电企业定期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对在省、部及以上部门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较好成绩的个人和工作业绩突出人员,经考核直接认定为技师或高级技师[3]。

3.2.8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农电工管理实际,制定了16项农电工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农电工用工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薪酬分配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人员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

为进一步强化农电工管理,统一机构设置,明确机构职责,建立了省公司、市供电企业、县供电企业、供电所四级管理体系。

4 实施效果

“642”农电工管理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

4.1 安全效益

农电工安全生产大局意识和安全责任心明显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公司农村配电网未发生重大人身和设备事故,各县供电企业均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纪录,为公司系统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2 经济效益

农电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明显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公司直供直管县及县以下社会用电量、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上升。全省社会用电量从1998年的56.28×108 kW·h上升到2007年的15.507×109 kW·h,增幅达175.48%;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从1998年7.32×108 kW·h上升到2007年38.40×108 kW·h,增幅达到424.59%。

4.3 社会效益

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高,2008年供电可靠性达到99.66%,比1998年提高19.06%;农网电压合格率达到97.95%,比1998年提高7.15%;农村低压线损率达到11.71%,比1998年降低19.29%。城乡各类用电实现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目前,公司已经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10个,电气化乡(镇)81个,电气化村648个,提前2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5个县、50个乡、500个村的建设任务。农村电炊具、家用电器等大量进入普通农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农电工的优质服务也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4.4 综合效益

(1)稳定了农电工队伍。县供电企业与农电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和岗位合同,工资待遇的提高和社会保险的落实,使农电工安心工作,从心底体会到“以人为本”管理的温暖,从待遇上体会到“公平、公正”的快乐,从而想事干、谋事干,保证了农电工队伍的稳定、和谐。

(2)提高了农电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农电工从招聘到上岗,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按要求招聘,按标准上岗,保证了人员素质。通过脱产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农电工队伍综合素质。公司在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供电所人员调考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岗位知识和业务技能竞赛中荣获知识竞答团体第二名,两名选手分获配电网运检专业个人第四和第八名,并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农网配电运检岗位能手”。

(3)调动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农电工实行持证上岗,激发了农电工自觉学习、自觉考证、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实行岗位管理,强化了农电工自觉工作、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薪的管理,调动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态势。

在“642”管理模式下,公司农电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连续2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农电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二,公司农电部也连续2年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先进农电工作部”的荣誉称号;提前3个月完成16 745户的“户户通电”任务;所属38个县供电企业中,有12个建成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21个成为省电力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建成6个“集抄及营配一体化管理县”、10个“新农村电气化县”、2个“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2个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农电业务应用试点县”和2个“节能降损示范县”;建成6个景区示范窗口供电所、553个供电所全部建成规范化管理供电所。

5 结语

陕西省电力公司通过供电企业农电工“642”管理模式的实施与实践,规范了农电工管理,依法确立了劳动关系,公正了各项待遇,稳定了农电工队伍,激发了农电工的工作热情,全面落实了“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为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电力服务,推动着陕西农电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雪梅,梁奕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裴非.陕西省电力公司农电工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J].陕西电力,2009,187(5):36-39.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7

本刊讯2013年6月28日上午, 在江苏省江阴市首届“技能·技工节”暨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上, 江阴市供电公司农电工陈金刚从全市100多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荣获“江阴市企业首席技师”称号, 成为6位“江阴市企业首席技师”中的一员。这也是陈金刚继2008年以来, 先后获得技师、高级技师后又斩获一项殊荣。

陈金刚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 为弥补理论知识上的不足, 用他爱人的话来说:“一有空就钻到书堆里。”凭着一股子钻劲儿, 他先后获得了江苏省计算机中级证书、大学本科文凭。2008年, 他代表江苏省电力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举行的农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 在强手如林的参赛队伍中一路过关斩将, 最终夺得个人第二名, 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农电营销服务岗位能手”称号。同年12月, 成为江阴市供电公司农电系统第一批技师。

2010年年初, 江阴市供电公司培训中心成立后, 陈金刚被聘为公司首批兼职培训师。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精心辅导培训下, 2010年以来, 江阴市供电公司代表队在无锡供电公司农电技能大赛中, 先后获得了多项专业个人第一和团体第一。尤其是2013年1月, 以他命名的“陈金刚农电技师工作创新室”成立后, 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以创新室为平台, 致力于将自己多年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 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共享、共创。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8

1 推行农电专业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1.1 整合供电所, 实行集中上班

针对杨凌供电分局供电所规模小的实际情况, 本着“强化专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 对现有供电所进行了整合, 把原来的7个供电所整合为4个供电所。整合后的供电所, 设所长1名, 安全生产专责、营销专责、服务专责各1名。安全生产专责主要负责低压线路设备规划、运行、维护、检修和安全监督等工作;营销专责主要负责业扩报装、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电费电价管理、抄表收费、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服务专责主要负责优质服务、用电咨询、营业厅规范化服务及基础资料管理等工作。专业班组人员实行招聘制, 由个人申请, 供电所推荐, 分局考试考核, 择优录用。专业班组实行年度考核, 动态管理, 一年一聘。专业班组成员在现有的149名农电工中公开招聘, 录用了75人, 实行集中上班。专业班组人员与供电所专责同签到、同分工、同考核, 实行8 h工作制, 使专业班组人员由原来的“半工半农”转变为企业的“正规军”。

1.2 组建班组, 开展试点工作

选择农电管理基础较好的供电所, 按照“营配分开、抄核收分离”的要求, 组建安全生产班、营销班、服务班3个专业班组, 班长由供电所各专责兼任。安全生产班主要负责低压电网的建设与检修、电力事故抢修, 农村电网安全运行、巡视维护和工器具管理等工作, 实行运检分离;营销班主要负责低压客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供电区域内业扩报装、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电费电价管理、电费回收及供电区域客户抄表等工作;服务班主要负责营业厅规范化服务、用电咨询及所内日常工作。各专业班组的定员人数根据辖区内线路长度、设备数量、客户数量和地域面积决定。

1.3 设立机构, 推行电费“抄核收”三分离

首先设立机构, 成立抄表中心、核算中心、电费回收中心。这3个机构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制约;既相互配合, 又相互促进, 业务上由营销专责直接管理。抄表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准确无误地抄录电能表的数据, 并及时传递至核算中心;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上传数据进行电费核算、统计分析、低压线损、平均电价考核;电费回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利用邮政储蓄或营业厅直接收费。这样一来, 细化了分工, 明确了职责, 保证了正常的农电营销秩序。

1.4 健全制度, 解决员工实际问题

建立健全农电专业化管理后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考核方式及考核办法, 根据月度工作计划, 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任务。从安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3个方面严格执行, 按月考核, 按月兑现, 用奖罚机制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实现农电专业化管理后的具体情况, 制定了供电所员工通信费、汽油费、误餐费、异地交流补助等费用标准, 为各供电所建成了员工宿舍、食堂及文化活动中心, 切实解决了供电所员工集中上班的后顾之忧。

2 推行农电专业化管理后取得的成效

2.1 供电所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推行农电专业化管理后, 实行运检分离, 专业分工更加明确, 而且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健全, 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完善, 实现了生产秩序的有条不紊, 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了制度健全、责任到人、标准到位。通过思想上互帮、作业上互控、技术上互教, 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

2.2 供电所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推行农电专业化管理后, 农村用电报装、临时用电管理逐步规范, 没有估抄电能量、折算电能量和隐瞒客户现象, 杜绝了违章、窃电行为, 保证了正常的农电营销秩序;线损率明显下降,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3 供电所优质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推行农电专业化管理后, 服务班组员工实行24 h值班制度, 改变了原来所里只留1名员工值班的现象;加强了95598联动机制和所内报修电话的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十项服务承诺, 使农电优质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树立了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2.4 农电员工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9

由于县级的供电公司建立在农村, 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上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农村的用电模式出现用户比较多, 但电量少, 设备虽然多, 但技术含量较低, 很多线损、资金的投入都比较高, 但所利用的成本和效率都比较低。所以在县级供电公司中建立农电的管理模式不仅要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 而且还能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1 县级供电公司农电管理模式现状

县级供电公司目前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在对农村电网抄表、电费收缴、工程管理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传统的收费抄表模式、维护运行模式, 每位员工不仅要抄表、收费, 还要对县级内的线路、设备等事故进行管理。而且供电公司的电力系统也比较老化, 虽然农村的经济不断发展、家用电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电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设备在运行中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这些设备的老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用电的安全[1]。县级政府的农电管理模式还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如果要建立全面的供电管理模式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县级供电公司在维护电网、支付电工以及各种维修费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不仅要实现农电的管理模式, 在解决电力线路老化、更换新设备方向上也缺少大量的资金。县级供电公司的人员队伍比较少, 工资也相对较少, 这就导致一部分的员工在工作中提不起兴趣, 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 而且农电的管理工作任务量也比较大, 很多农工一人要完成多个工作, 长期下去不仅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 也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在加上这些员工接受的教育比较低, 素质比较差、专业技术低, 从而降低了维护工作的效率。目前我国的县级供电公司在农电管理方便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如人员在抄表过程中的传统方式、设备运行的老化问题、供电公司的资金问题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术水平, 所以为了改进这种模式现状的产生, 我国就要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改变县级供电公司的发展现状, 使农电模式能跟上我国的发展脚步, 从而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县级供电公司农电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2.1 提高供电公司的管理人员素质

要完善县级供电公司的管理模式首先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因为县级民众是底层的群众, 这阶段的人们接受的教育少, 素质教育比较低, 所以首先就要抓好基础, 建立管理模式的标准化, 按照制定的标准提高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 从而使供电公司在工作中能达到规范的、科学的管理目标[2]。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资源利用水平成为完善农电管理的关键。受内部因素的影响, 内部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供电公司的各项情况, 所以为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要在供电公司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供电观念, 并形成相应的考核体系, 相关领导可以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加活力和积极性。

2.2 建立多样的电费收缴方式

目前传统的电费收缴方式已经不适应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 很多管理人员不可能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用来收缴费用, 他们应重视对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优质服务上进行改善。座收的缴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大量劳动, 但存在着一次性的收费现象。如果要利用银行缴费的方式就比较实用, 但这种方式的实行供电公司就要向农村信用社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 所以目前这种方式在发展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根据实际的发挥在那需要我们建立了最合理的收缴方式, 例如预存电费的方式, 它主要是建立在供电公司与农民之间, 农民可以将每次缴纳的费用预存在供电公司的户头上。供电公司根据消费卡的记录来告知农村剩余的用电量, 这样农民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轻松完成收缴费用。所以积极创建多种形式电费收费方式, 不仅能方便农民的缴纳方式, 也为供电公司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规范化[3]。

2.3 提高产权的优质服务水平

县级供电公司在发展管理模式中出现一部分的产权丢失的现象, 当供电公司要对电力系统进行维修处理时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为了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关部门开始挪用生产资金进行检修, 从而降低了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由于农村的电网比较大, 很多产权以及安全隐患就会影响供电公司的发展, 所以在这种情况发生下就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解决公司面临的问题。根据县级农村的实际发展需要, 首先应对供电公司的营业人员以及服务礼仪进行培训, 使他们能为供电公司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然后对工作在电力现场的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水平, 使他们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 保证电力运行的安全、可靠, 最后改变农电人员的思想观念, 使他们能理解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 然后发展创新, 逐渐向市场化运行上转变。

3 结论

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就要先在县级的供电公司进行改善。完善相应的管理模式, 从最基础做起。只有这样, 在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 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 才能建立起经济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优化农电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用电问题, 还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基础。在这种模式影响下, 县级供电公司对农电管理模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革, 由传统的农村供电模式转化到了统一的农电管理模式, 但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企业的安全运行, 所以国网山东嘉祥县供电公司在本文研究了目前县级供电公司的农电管理模式, 从而找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县级,农电,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缪晓光.县级供电公司农电管理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J].科技风, 2010 (06) :58-59.

[2]尹继成.农电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1.

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 篇10

1 强化所长安全意识是确保农电安全的首要因素

强化安全意识就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 而这种观念要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其实, 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供电所的安全状况, 主要取决于所长是否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所长如能自觉把安全生产摆放在首要的位置, 真正从小事做起, 细处入手, 就能防患于未然。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供电所因房子紧张, 长期未设工器具室, 安全工器具随意丢放, 杂乱无章, 先后发生过几次事故。后来, 区供电局选派了一名安全意识很强的新所长上任后, 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腾出所长宿舍作为工器具室, 并将各类工器具分类摆放, 按期试验。这一举措给全所员工上了一堂安全示范课, 示范效应十分明显, 所里安全形势迅速改观。两年多来, 该所员工无一例违章事故发生。另外, 还要落实所长安全责任。如果责任不落实, 履行职责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所长缺乏“安全感度”, 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 见而不管, 后果则不堪设想。由此可见, 强化所长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对抓好农电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2 发挥所长能动作用是农电安全的重要保证

供电所所长在安全管理中的特殊地位, 客观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为实现农电安全提供重要保证。所长的能动作用, 概括地说就是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维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并能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以运用。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 所长的能动作用突出反映在事关安全的问题上, 要求员工做到的, 所长必须带头做好, 自始至终, 规范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 所长要善于用人, 具体表现在注意员工的身体状况和思想情绪, 不安排“病患在身的残缺人”从事登高作业;严禁“大喜大悲的异常人, 受了委屈的气愤人, 情绪不稳的心烦人, 急于求成的草率人”进行电气操作;特别防止“吊儿郎当的马虎人, 满不在乎的粗心人, 冒险蛮干的危险人, 冒冒失失的莽撞人”从事停送电等事关安全、责任重大的工作。其次, 所长还要敢于放权, 充分发挥安全员和配电班长的作用, 对他们“加压放权”。“加压”就是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明确安全责任, 严格安全考核;“放权”就是让他们承担安全宣传、台账完善、违章查纠、现场监护和班前教育培训、班中巡查和班后总结等具体工作, 使他们真正成为所长安全管理的“得力助手”。

上一篇:小学生快乐作文不是梦下一篇:实施新探